最新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古诗小学生(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古诗小学生篇一
2、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过崎岖盘道,登巍峨峰巅。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登庐山》
3、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4、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恸地憾天,波翻浪涌乾坤旋!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登庐山》
5、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唐彦谦《登庐山》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7、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庐山诗》
8、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王阳明
9、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
10、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11、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3、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14、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龙首岩,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近不一般,要知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登庐山》
15、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
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古诗小学生篇二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6.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7. 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8. 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9.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1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油天姥吟留别》
12.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13.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14.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15.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词》
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古诗小学生篇三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1、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1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古诗小学生篇四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5、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0、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