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古诗劝学教案范文(12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古诗劝学教案篇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古诗劝学教案篇二
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蛮夷俗。
未央长乐不诗书,何怪天涯构板屋。
人民稀少禽兽多,云盘雾结成烜燠。
楼船横海未入境,淮南早为愁蛇蝮。
自从居股徙江淮,鸟飞千里惟溪谷。
经历两世至孙氏,始闻种杏匝庐麓。
依然未识孔圣书,徒能使虎为收谷。
异端神怪非正学,但可出野惊麋鹿。
三分南北又几年,匹士单夫无或录。
开元天宝唐欲中,阑干始见盘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罗二士非碌碌。
七闽转海即洙泗,仅有令孜与思勗。
令人不忍读唐书,不胜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气信有时,二三百年渐堪目。
述古大年创发迹,义理文章相接续。
蔡襄风任獬廌司,陈烈气压龙虎伏。
介夫当仁意不让,了翁守义穷弥笃。
天开道统游杨胡,一气北来若兰馥。
了翁责沈先识程,子容闻风亦知肃。
剑龙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撑拓三才开{左亻右上亡下一}育。
植立纲常鳌戴地,开发蒙昧龙衔烛。
三胡三蔡与五刘,新安建安知一族。
直卿幸作东床客,照耀乾坤两冰玉。
四书才老多有见,楚辞全甫尤能读。
正叔安卿亲闻道,稍后景元亦私淑。
礼书身后得直卿,遗经未了留杨复。
奎宿分野忽在兹,神光秀气相追随。
灯窗眉宇辙不同,金玉满堂珠万斛。
遂令四书满天下,西被东渐出九服。
方将相与作齐鲁,迩微觉忘南梳沐。
贤良文学偶未设,墙角短檠充何速。
相看一一皆凤麟,相薰渐渐随鸡鹜。
古今最重是习气,圣贤为此多颦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坚冰都在坤初六。
诗书自古不误人,明经不但为干禄。
聪明才智万景春,家国子孙千百福。
古诗劝学教案篇三
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1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1、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4、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诗》。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7、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9、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2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2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2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古诗劝学教案篇四
3、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赵恒《劝学诗》。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6、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2、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郑会《斋中独坐》。
13、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
14、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16、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劝学诗》。
17、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2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2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2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7、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随园诗话补遗》。
2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3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1、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李商隐《归墅》。
32、愿尔一祝后,读书日日忙。——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3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3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36、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3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
39、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张籍《卧疾》。
4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
4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47、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4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5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古诗劝学教案篇五
3、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5、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6、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7、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8、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9、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0、人不负春春自负。——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1、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12、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3、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14、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15、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16、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秋风辞》。
17、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18、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李白《短歌行》。
19、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0、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21、独有庚郎年最少。——梅尧臣《苏幕遮·草》。
22、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刘禹锡《柳花词三首》。
23、青春花姊不同时。——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2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25、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26、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27、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古诗劝学教案篇六
3、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黄景仁《绮怀》。
4、客路那知岁序移。――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5、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6、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7、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8、年年社日停针线。――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9、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10、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
11、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2、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4、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1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16、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17、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8、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韦庄《长安清明》。
19、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0、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2、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3、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24、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25、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26、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7、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
28、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沈缙凇对邮三首.其三》。
29、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文天祥《除夜》。
30、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31、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李白《短歌行》。
32、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一》。
33、年年跃马长安市。――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34、六翮飘u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别董大二首》。
35、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36、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37、清江一曲柳千条,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38、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9、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李颀《古意》。
40、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41、为报今年春色好。――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42、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43、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44、数声啼鸟怨年华。――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45、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杜甫《百忧集行》。
46、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7、去年春恨却来时。――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48、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49、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50、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y》。
51、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52、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古诗劝学教案篇七
【作者】孟郊。
【原文】。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注释。
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古诗劝学教案篇八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承载了我们民族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学习古诗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修养,更能帮助人们欣赏优美的诗歌之美。本文将从旧时人们对于古诗的关注,古诗的艺术魅力以及学习古诗的积极意义等方面,探讨劝学古诗的心得体会。
古诗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古书里记载着古人对于古诗的种种追忆与发扬。早在《诗经》之前,中国古代就有了最早的诗歌创作。《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结和归纳,成为了古诗的代表作。它的诗风深沉优美,情感真挚,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全面地展现出来。因此,人们总是对古诗情有独钟,且一直以来都进行着对古诗的学习和创作。古人早就说过:“古人学诗以解忧,今人学诗以开心。”可见古诗对于人们的心灵治愈与舒缓情绪的作用。
古诗的艺术魅力正是吸引人们去学习古诗的原因之一。古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词藻,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给了后世诗人很多的启发,其中的辞章婉转且意境深远。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新脱俗,往往用纤细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白的诗则带有豪放的风格,多以壮丽恢弘的气势和丰硕雄厚的艺术才华著称。从这些诗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诗的艺术魅力十分丰富多样。学习古诗,能够让人们领略到这些艺术之美,且受益终生。
学习古诗也能带给人们很多积极的意义和体会。学习古诗能够提高自身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品味,使人们在诗歌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同时,学习古诗也能够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古诗中蕴含着不同于现代诗歌的思想和文化,学习古诗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学习古诗还能够提高人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古诗以其简洁精练、音律优美和意味深远的特点,是最好的教材之一。通过学习古诗,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然而,学习古诗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学习古诗首先要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读者需要阅读大量的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情况,才能真正理解古诗的内涵。同时,学习古诗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古文知识和修辞技巧,在欣赏古诗的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文字艺术的技巧。最后,学习古诗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实际写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总而言之,学习古诗需要对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学习古诗,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智慧与情感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学素养。古诗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能够启发人们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学习古诗也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再者,学习古诗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实践,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古诗的内涵与魅力。所以,劝学古诗,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的灵魂,更能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古诗劝学教案篇九
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7、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示子聿》。
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1、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4、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诗》。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7、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2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2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3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3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3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古诗劝学教案篇十
古诗《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一起来看看《劝学》的翻译吧!
劝学诗。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作者生平。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被李希烈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但是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愚,行笔衄挫不爽落,书法艺术尖端的”飞白书“于颜氏而不显;唐张彦远云:”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因此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成就较低,但粗壮狂野的书风显示出了男性的雄刚之力。
古诗劝学教案篇十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古诗劝学教案篇十二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