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读后感杨万里范文(18篇)
读后感是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思考和感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怎样才能在读后感中体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思考深入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杨万里篇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3、宋代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4、宋代杨万里《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5、宋代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译文: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水流上涨,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读后感杨万里篇二
3、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宋杨万里。
4、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5、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银山成雪片——宋杨万里。
6、岭上芭蕉雪打死,霜雪打死还有心——宋杨万里。
7、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宋杨万里。
8、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宋杨万里。
9、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拨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宋杨万里。
10、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宋杨万里。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12、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宋杨万里。
13、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14、精华在笔端,咫只匠心难——宋杨万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后感杨万里篇三
杨万里的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诗不可估计的,留给我们丰富的精神财富。
1、《夜雨》。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後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蔬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4、《水调歌头》。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
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
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
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5、《忆秦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
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6、《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7、《偶成》。
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
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8、《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9、《新柳》。
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
上林柳色休多忆,更趁春风看一回。
10、《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1、《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2、《晓出净慈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读后感杨万里篇四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有一年春天,他到当时的京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应考。他自认为知识渊博,准能考中,在客店住下后,便天天游山玩水。
一天,杨万里在西湖的苏堤上闲游,满眼秀丽的风光,令他心旷神怡,便脱口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旁边一个牧童听了,笑着说:“您说得并不准确。’杨万里便问原因,牧童解释说:“全国有好多个西湖,风景都很美。听说广东惠州的西湖就很不错,而且也有苏东坡筑的湖堤。”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在回客店的路上,杨万里自言自语:“从前孔子以小孩项囊为师,我今天也得尊这位牧童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一点也不假。”
第二天,杨万里到云栖竹径去游玩。虽已是春天,密密的竹林里,寒气还很重。一群小孩在那里挖冬笋。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孩,身背大蔑篓,手持短铁锄,在指挥着小伙伴挖。冬笋藏在地下看不见,但经他指点,挖下去从不落空.
杨万里看了许久后,走上前去,说:“小哥,我拜你为师,你教拾我诀窍,好吗?”
那小孩抬头一看,笑着说:“您是个读书人,一定懂很多知识,为什么要拜我为师?”
杨万里诚恳地说:“我虽读过许多书,也是农家孩子,但我的家乡没有竹林,对挖笋一点也不懂。请问春天怎么会有冬笋?冬笋又是怎么找到的呢?”
“噢,原来是这样。”小孩爽快地说,“道理很简单,您不必拜我为师。已经是春天了还有冬笋,是因为这地方山深林密,春天来得晚。学挖笋,您要记住:挖冬笋,看竹捎,叶子黄,冬笋长。”
“为什么叶子黄反而有笋呢?”
“因为笋吸收了竹子的营养,所以枝叶变黄了。”
“有道理!有道理!”杨万里不断点头,然后又问:“冬笋不挖掉,竹林不更茂密?”
“哈哈,您可说错了。冬笋不挖会自己烂掉的,只有春笋才能长成竹子。”
杨万里望着竹林,怔了一会儿,又想起前一天在西湖苏堤的经历,禁不住转过头时那儿童说:“小哥,你比我懂得多,我一定要拜你为师!”
那儿童笑吟吟地指着青翠的竹子,说:“竹子虚心节节往上长,它们才是我们的老师呢!”
杨万里望着密密的竹林,若有所思。
回到客店后,杨万里自思读书不可松懈,要活到老学到老。以后,杨万里常对朋友讲起这件事,说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
知识扩展:杨万里热爱祖国。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一生关心国家命运,留下了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
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他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
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
杨万里自己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如《豫章江牵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月下果饮绝句》、《初丸夜月》等,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他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自叙:“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其诗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
读后感杨万里篇五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其中两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词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个字却描摹了“舟、花、香、水、雨、声、梦、荷、珠、烟、水银、清波”等等或真切清新或飘渺空灵的虚实景物,可谓万丽纷呈,意象万千,共同造筑了引人入胜之人间佳境,真是令人不禁倾倒、欣然神往。廷秀著有《诚斋集》。
读后感杨万里篇六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为什么要拜儿童为师呢?那就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有一年春天,杨万里在杭州考试。他自认为知识渊博,便天天游山玩水。他看到西湖风光,便说:“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一个牧童听了,说:“惠州的西湖也是苏东波筑的湖堤。”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第二天,杨万里到云栖竹径游玩。他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在指挥小伙伴挖冬笋。经他指点,小伙伴挖到许多冬笋。这时杨万里要拜这个儿童为师。
读过这个故事,使我懂得:读书不可松懈,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这使我想起我的爷爷的故事。爷爷年轻的时候,家里非常穷,他只读了一年书。参加工作后,他每晚都会学习到深夜。现在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天还会抽出时间读书看报,身旁还放着一本中华字典,发现不认识的字以便查找。有时爷爷把不认识的字问一下我。
我觉得:爷爷能活到老学到老,很值得我们学习。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我们要坚持读书,决不松懈。
知识扩展:读杨万里《桂源铺》有感。
今天读报纸,读到杨万里的两首诗,一首是《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另一首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第一首诗表达的是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肯定有出路。第二首诗表达的是不要以为以后的.路会一帆风顺,会遭受很多挫折。此两首诗借自然将人生,富于哲理。
于是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杨万里,摘主要内容如下:
杨万里,号诚斋,南宋时期江西人,做过官,因其以诗著名,这里还是说说他的诗。他的诗风基本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从现存的诗来看,有一些轻快风趣的小诗,如: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
后来,他的诗不仅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获取生动的素材,还体现出透脱的胸怀和哲理的思考,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如本文开始列的两首诗,还有诸如:
“春迹无痕可得寻,不将诗眼看春心。莺边杨柳鸥边草,一日青来一日深。”(《过杨二渡》之一)。
由于其诗自成特点,称为“诚斋体”。
读后感杨万里篇七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曾直率批评朝廷的腐败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谪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杨万里晚年与宰相韩侘胄政见不同,隐居吉水十五年,最后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的诗意境鲜明,通俗清新,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创作按照广学博取、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特色诗风,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晚归遇雨》),“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将至建昌》)等,都表现了“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从而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他所写的诗,多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读后感杨万里篇八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剩暑迟旋旆,新风急解纷。白翻荞处雪,黄摆稻中云。动地休多怒,披襟且一欣。长松十里径,树树供清闻。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银鱼色如银,竹鱼色如竹。渭川千亩秀可掬,都将染成一身绿。鱼生竹溪中,家在竹根菱荇丛。昼餐竹叶与竹米,夜饮竹露吹竹风。前身王子猷,今身赤鲩公。只知爱竹判却命,化作此君苍雪容。渔翁夜傍竹溪宿,鱼惊钓丝冰底缩。朝来钓得水...
读后感杨万里篇九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两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据说诗人曾试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字,最后定为绿字。绿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把春天江南的色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
他是著名诗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侂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一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问渊博。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关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现存诗篇。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现代。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二
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在这首诗中也反应了作者对野菊的赞美之意,也是一首精美好诗。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释。
未与:不给。不追求被文人赏识。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况:何况,更不肯。
政:通“正”。
缘:因为。
译文。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鉴赏。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三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看到这首诗就有一种喜欢的感觉,“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从这首诗中我们能读出陶渊明的影子,能读出王维的影子,也能读出孟浩然的影子,读这首诗,会感到一股清新、高洁的气息铺面而来。
一直以来都觉得杨万里是个可爱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没有那种忧伤、埋怨,也没有那种自怨自艾、孤影自怜,更没有那种无病呻吟,他的诗总是那么的飘逸、灵动,读来总是能让人感到一种优雅、淡泊,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纯真。
这首《野菊》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对野菊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喜欢归隐的心情。“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没有给像屈原那样失意的文人墨客做干粮,更何况去追随世俗做重阳节的装点呢?这是性格高傲,不追随流俗的野菊;“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因为命运也好,缘分也罢,这美丽的野菊在郊外野地盛开,出身虽不是多么的高贵,却也开得有滋有味,开得色彩绚烂,开得与众不同,自己如此优秀地开着,怎肯因为无人欣赏而减少自己那奇妙、独特的幽香呢?这是懂得自我价值,不怕无人欣赏的野菊,它明白,自己的价值不需要别人的认可,自己的幽香、美妙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诗的前半部分一直都在写野菊,到这里作者才出现,诗人自己已与半山的绿色相逢恨晚,更何况看到这傲放的野菊呢,心中的'喜爱之情更是难于表达,只有将这怜爱付诸行动,不管脚步多么的匆匆,也要再采上一支野菊,本以为这野菊应该耻笑像他一样的隐者,隐者的是有牵绊的,而野菊的心是无拘束的,谁知,野菊也希望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它也苦苦地巴望着隐士的垂青。
作品鉴赏。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作家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四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过杨村》。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4、《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5、《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6、《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7、《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8、《水调歌头》。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
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
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9、《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0、《晚风》。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五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人,吉州吉水人,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他生于1127年,死于1206年,享年79岁。杨万里是我国南宋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也是一代官员。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但被留传下来的却不多。杨万里的诗主要描写的以景物为主,他的诗的风格不拘一格,不断的在变化。其中他的“诚斋体”最为杰出,流传至今。杨万里不断的向前辈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点,但他不会照模照样学,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前辈好的方面吸收,不足方面逐渐改进。
如果说杨万里杰出的就只有诗歌,那么错了,杨万里的散文和书法都是精辟之作。还有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有十分雄伟的政治抱负。1170年,也就是乾道六年,杨万里任职奉新县知县,刚任职是,百姓生活贫苦潦倒,吃不饱穿不暖,但官员的生活却是富贵荣华,百姓交不起税,于是他就下令一律放宽税额、期限,并且放了监狱中的人,结果他这样做,百姓陆续来纳税。他任职不到半年,奉新县的整个生活水平一下提高。百姓都感谢杨万里。
位于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为了纪念杨万里,他们保存了杨万里故居,成为了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杨万里墓、杨万里著作木刻板、南溪桥、御书楼等都完好的保存着。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人,汉族,吉州吉水人,他生于1127年,死于1206年,享年79岁。杨万里是我国南宋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更是我国一代诗宗。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曾经担任太常博士、提点刑狱、尚书左四郎中兼太子侍读和秘书监等职位,他为人正直,敢作敢为。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但被后人所流传只有两千多首,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池》、《新柳》、《初夏午睡起》、《舟过安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等。杨万里是一个好学,尊长的人。在公元1159年,杨万里被调到零陵县,当时他谢绝所有人来恭贺。他十分佩服一个学者张浚,于是想要去拜见他,但杨万里先往张浚家三次,都没有见到他,他写书信都没有见到,但他还是对于见自己崇拜的人的希望还是没有减弱,最后还是在张浚儿子的介绍下才见到了张浚。见到张浚后,张浚对杨万里说了一句话:“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从此这句话就被杨万里记下来挂在了书房用来勉励自己,作为自己的至理名言。
杨万里之所以会有这种成就,这也与他的父亲脱离不了关系。他的父亲是杨芾,杨芾精通《易经》,常常对杨万里说要多读书,于是杨万里在他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勤奋刻苦,博学识广。这才有了今天伟大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吉州吉水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人。杨万里是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的进士。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爱国诗人、政治家。他曾经担任太常博士、提点刑狱、尚书左四郎中兼太子侍读和秘书监等职位,他为人正直,敢作敢为。杨万里著有《诚斋集》,他写的诗句风格迥异,生动活泼。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是杨万里《新柳》中是诗句。诗歌的主要含义是百尺长的柳条轻轻的拂过闪着银光的池塘,而且柳叶的颜色还是浅浅的黄,还并没有呈现深青色的。柳条未必能蘸到河面的水,那是因为水中的影子将他拉长了。作者写新柳,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新柳从远到近,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柳条的影子,使整幅画更加的优美。这首古诗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杨万里对新柳的喜爱之情,和对新春的热爱之情。
在《初夏睡起》中,杨万里这样写道,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酸酸的梅子吃进嘴里,酸味遍布嘴巴里的牙齿之间,芭蕉的绿叶映到纱窗上。日子渐渐边长,午觉睡醒,没有一点情意,闲着无聊就看儿童在捉弄柳树上的柳絮。杨万里诗句中的“捉”字,不仅仅表达了初夏的景象,还衬托出了儿童们的活泼可爱,惹人欢喜。这首古诗表达了杨万里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的关系。
其实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是中兴四大诗人其中的三个人,还有一个是尤袤,这四个人就是中兴四大诗人,也叫南宋四大家。陆游,都说六十年间万首诗,就是形容陆游,陆游的诗其实是分为了两个时期所作,在他四十二岁之前只有百余首,都被陆游烧掉了。
陆游的诗,在和平时代,可以读读他闲适的小诗,在动荡年代,可以感受他激昂的爱国情怀。因此,陆游的诗也是有两种大的风格,诗词的字数虽不多,但陆游诗的风格和气势总是会让人读完感同身受。杨万里,南宋著名世人,相传一生著有诗两万余首,但现在存在世上有四千二百余首。例如《念奴娇》《闲居初夏午睡起》《昭君怨》等,但杨万里的学问渊博,他的诗不拘一格,一直都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给人淳朴自然的感觉。
范成大,留在现世的诗比较少,因此大家对范成大的名字或许有所陌生,但他的成就并不低,否则也不会与其他三人并称南宋四大家。范成大主要是写田园诗,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很有影响力,诗的风格轻巧,善于使用一些佛典。晚年著作的《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的代表作,被钱钟书还评价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杨万里与范成大的关系。
南宋时期虽然军事上不给力,但是在文化上还是有着比较高的成就,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诗人,其中又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为主,这里就主要介绍一下范成大和杨万里两人的生平故事。
杨万里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从小就深受理学的影响,因此对于品德非常的关注,而且他对于当时朝廷国家的事情也非常关注,对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毫无雄心壮志的表现有着不少的不满,这在他的诗歌之中有着比较多的体现。但是和陆游这样的爱国诗人不同的是,杨万里主要的诗歌还是以歌颂自然风貌和日常生活为主,他虽然是理学家,但是不像后来的.那些僵化的学子一样,他对于生活之中平常的事物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所以他的诗歌往往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平淡的同时又透露出一丝情趣。
杨万里一生诗歌创作丰富,先后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学习模仿过不少的先人,到了后来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随手拈来,无拘无束,但是这也导致了他的众多诗歌除了少数的佳作,其他的都经不起品读。
范成大也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他一生周游各地,经历丰富,所以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比较广发,但是其中价值最高的就是他记载自己金国之旅的金纪行诗和后期的田园诗,前者是描述当年出使金国的所见所感,主要描述了山河破碎的悲痛和中原百姓渴望收复故土的心情,也表达了范成大愿意以死报国的决心。后者主要是他退隐田园的十年间创作的,真实的反应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富有乡村情趣。
杨万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汉族人,吉州吉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歌,但流传下来只有两千多首。杨万里最终是因为奸相专权而辞掉官位返家愤懑而死的。他的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为南宋四大家。他有著作《诚斋集》。
《野菊》是他著作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不给骚人当粮食,更加不肯随着流俗在重阳节的时候被文人赏识。正因为在郊外更加清幽宁静,不被打扰,哪里愿意因为没有人赏识而减掉自己本身所散发的香味。已经到了傍晚,在碧绿的半山腰与野菊花相遇,于是在忙碌也要折一支淡黄的野菊花。野菊应该冷笑在东篱下会被人赏识,好像他还求陶渊明的恩宠荣耀。
杨万里借野菊的清香淡然,不因为没人欣赏而减弱自己的芳香,仍然在半山腰独自绽放,体现了诗人内心高贵,纯洁的情操。杨万里用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野菊的喜爱之情。从色彩方面看,半山腰的碧绿更能衬托出野菊的高雅、纯洁。整首诗的画面优美,淡然,让人看了心境平静。《野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爱菊之情,也借助野菊,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相争,率真自然的情感。
杨万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汉族人,吉州吉水人。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歌,但流传下来只有两千多首。在他诸多诗歌里,《小池》是相当著名的。杨万里有很多七言绝句,《小池》是其中一首。这首诗运用很多修辞手法,十分细致的描写了小池的变化。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第一句描写小池中的涓涓细流的泉水,第二句描写小池旁边的绿树成荫的树叶,第三句描写小池中刚刚露出尖角的娇嫩荷叶,第四句描写蜻蜓与荷叶结伴。流水悄无声息的从泉水的出口流走,树阴映在水里是因为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何刚刚露出它还没有舒展开的尖尖的角,就有蜻蜓早早的停在它的上面。这首诗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杨万里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最真实的生命力,从而也能看出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杨万里在荷塘边看到这样一幅景象,触景生情,用巧妙的手法把它记录下来,把大自然中微小的事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十分和谐。诗歌犹如一幅唯美的画,画面丰富多彩,有泉水,小溪,荷叶,蜻蜓,树木等,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没看到那种画面的景色,但在在脑海中想象一幅这样的春意盎然,栩栩如生的水墨画,也是非常令人赏心悦目。
拓展阅读:
《武陵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着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晚风》。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
《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六
《鲈鱼》是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篇鲜为人知的诗作。鲈鱼抒发了诗人杨万里心中非常的.开心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杨万里《鲈鱼》,欢迎阅读!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两年三度过垂虹,每过垂虹每雪中。
要与鲈鱼偿旧债,不应张翰独秋风。
买来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穷。
秪是蒪丝无觅处,仰天大笑笑天公。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以黄海、渤海较多。主要产于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因其体表肤色差异而分白鲈和黑鲈,鲈鱼肉质坚实洁白,营养价值高且口味鲜美。据《本草纲目》记载:“鲈鱼性甘温,有益筋骨、肠胃之功能。鳃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食疗本草》一书中记载:“鲈鱼能安胎、补中,作脍尤佳。”《本草衍义》中记载:“益肝肾”。鲈鱼以松江鲈鱼最为有名,《本草纲目》中称“鲈出吴中,江浙尤盛。”鲈鱼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别名四鳃鲈、花花娘子、花鼓鱼、老婆鱼、新娘鱼、媳妇鱼等,松江鲈鱼实际上只有两鳃,由于前鳃盖骨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故又称四鳃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鲈鱼,四鳃鲈……黑色曰卢,此鱼白色黑章,故名,淞人名曰‘四鳃鲈’。”鲈鱼也被誉为“江南第一鱼”。
历代赞誉松江鲈美味的诗文、传说、载述颇多。自魏晋以来,一些史藉及文学作品中对松江鲈的赞美之词不绝。
最早当推晋代葛洪《神仙传》:“松江出好鲈,味异他处”。范成大撰《吴郡志》:“鲈鱼,生松江,尤宜脍,清白松软,又不腥,在诸鱼之上。”其诗云:“细捣橙荠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当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对松江鲈鱼作了热情赞美。
李白初次出蜀准备远游吴越时,就有“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名句。杜甫在《泛房公西湖》诗中赞美所吃的莼菜鲈鱼是:“鼓化莼丝熟,刀鸣脍缕飞。”白居易曾任杭、苏二州刺史,他特别爱吃这种鱼脍,并在诗中多次提到,《春末夏初闲游江郭》诗中云:“绿蚊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想东游五十韵》中道:“脍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和微之诗》中说:“鱼脍芥酱调,水葵盐豉絮。”
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在《后赤壁赋》里有“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名句。在称赞鲥鱼也提到松江鲈鱼:“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又云:“更有鲈鱼堪切脍”。范仲淹有诗咏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陆游吟咏鲈鱼诗句如:“空怅望,鲈美菰香,秋风又起。”“酒甘泉滑鲈鱼肥”和“思鲈犹欲钓吴松”诗句;他在蜀中时,又写道:“十年流浪忆南京,初见鲈鱼眼自明。”郑谷《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医学家李时珍有诗云:“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溪日醉五湖船。鲈鱼味美秋风起,好约同游访洞天。”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杨万里《鲈鱼》“两年三度过垂虹,每过垂虹每雪中。要与鲈鱼偿旧债,不应张翰独秋风。买来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穷。秪是蒪丝无觅处,仰天大笑笑天公。”刘兼《新回车院筵上作》“黄金蜀柳笼朱户,碧玉湘筠映绮疏。因问满筵诗酒客,锦江何处有鲈鱼。”
松江鲈味美,历来与烹饪之法有关。据《吴兴志》载:“乡俗以鲈鱼为盛馔,每遇上客,新婚宴集,必设此盘钉。庖丁凌晨群立鱼肆,视所买多寡而往,裁红缕白,铺成花草鸾凤或诗句辞章,极其精巧,造齑亦甚得法。又有谈骨美,……淡而有真味,昔人珍鲙至此。”又据清代嘉庆《松江府志》引大业《拾遗记》载,“吴郡献松江鲈鱼于一瓶,瓶客一斗,作蛤法,一同鱿鱼,然作鲈鱼鲙,须八、九月霜降之时,收鲈鱼三尺以下者作干蛤,浸渍讫,布裹沥水令尽,微置盘中,取香橙花叶相间,……紫花碧叶,间以素绘,亦鲜洁可爱”。鲈鱼加工工艺考究,近据《上海百宝》书中“松江鲈鱼”条载:“四鳃鲈的内脏不能用刀剖其腹取出丢弃,而须以竹筷从鱼口插入腹中取出,洗净后,再放还鱼腹一同烹饪,如此处理,可以不损以鲜味,……”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赞美松江鲈鱼之作甚多,这其中除了赞诵松江鲈鱼味美外,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思乡之情的代名词。这是起源于“莼鲈之思”、“秋风思鲈”、“莼羹鲈脍”的典故,《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吴郡人也。……齐王阎辟为大司马东曹椽,同时执政,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谓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其曾作《秋风歌》(一作《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眼难得兮仰无悲。”对于张翰的行为,正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所载:“时人皆谓为见机”。唐朝罗隐《览晋史(张翰思吴中鲈鲙莼羹)》云:“齐王僚属好男儿,偶觅东归便得归。满目路岐抛似梦,一船风雨去如飞。”
千百年来,这一典故受到许多文人骚客颂扬、引用。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范仲淹、陆游、辛弃疾、范成大等都在诗中盛赞吟咏。
李白为此写下畅快淋漓的“君不见,吴中张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杜甫《洗兵马(收京后作)》“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白居易《寄杨六侍郎(时杨初授户部,予不赴同州)》“西户最荣君好去,左冯虽稳我慵来。秋风一箸鲈鱼鲙,张翰摇头唤不回。”作《偶吟》“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所作《端居咏怀》“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南宋辛弃疾有词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吴元可:“解事张郎风致,鲈鱼好、归听吴音。”霍安人:“冷笑浮云坠甑,鲈鱼美、归老扁舟。祝君寿,青山不尽,绿水自悠悠。”葛长庚:“已办扁舟松江去,与鲈鱼、莼菜论交旧。因念此,重回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涉及鲈鱼内容的诗歌是鱼类题材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形式之一,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鲈鱼文化”。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七
杨万里的佳作《石榴》是怎样的一首诗作呢?从《石榴》古诗中,我们体会到怎样的感情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石榴》杨万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深著红蓝染暑裳,琢成纹玳敌秋霜。
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
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
刘郎不为文园渴,何苦星槎远取将。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现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所著《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所著《诚斋集》133卷(包括10种诗集及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本;《杨文节公诗集》42卷,有乾隆间刻本;《诚斋易传》20卷,有曝书亭影宋本;《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
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侂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谥美之辞。
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写出农民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人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备受我国人民喜爱。
读后感杨万里篇十八
杨万里的《晚风》是一篇怎样的诗作呢?描写了什么景象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晚风》,欢迎大家阅读。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傍晚的大风(掀起波浪)不准湖面平静的涟漪,却让沉重的门帘自己垂到地上去.空旷的原野并没有高山,大风吹起云彩遮住了落日的光彩,却无法阻止西窗外的天空一直泛着火红直到月亮升起.
唉我不知道怎么说一楼了.简直是乱说!
这首诗还是拟人的.只不过上一首把风比作蛮横不讲理的`朝中重臣,而这一首把风比作阿谀奉承两面三刀的小人.晚风不准弱小的湖面轻轻拨浪而要吹得它波涛汹涌,但是当看到沉重的门帘,却又自己飞走,也不管门帘自己垂到地上.这不是欺软怕硬是什么!晚风自己吹着云彩去干他遮天蔽日勾当去吧,我自己守着我西窗的晚霞,等到我的月明.
这一首是借拟人手法将晚风变成官场里的丑恶,而表达出自己可以威武不能屈的性格.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
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现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
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