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写人运用象征手法范文(19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下是环保专家总结的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共同努力。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一
水,您在地球上扮演着各种角色。
当您是雨时,在春天,您飘向草地,帮助小草儿成长;您越过树梢,帮助花朵儿含苞开放。在夏天,您与大海相融,看着鱼儿在您体内嬉戏;您融于干涸的土地,使土地充满了水分。在秋天,您与秋叶翩翩起舞,造就一幅美丽的画面;您与秋风合奏,造就一律动听的旋律。在冬天,您冰冷的身体侵入悬崖边的梅花枝里,使它成了傲梅,拥有了坚强的性格。有了您,草儿能茁壮,花儿鲜艳,鱼儿欢笑,大地湿润,景色优美,自然音乐动听。所以不能没您。
当您是海时,您的颜色,使地球像披着蔚蓝色的纱衣;您的营养,喂养着您身体里的生物,肥硕的鱼儿与水生植物构成了海底世界;您身体内的盐被人们提炼出来,当做食物的调料,这才有了人间美味。如果没您,地球不在是美丽的蓝色星球;如果没您,“鱼”这个词也不再有;如果没您,食物不再是香美的。所以不能没您。
当您是雪时,您雪白的身体,在冬天给大地添上一片银白色,充满了安详,安静的氛围。当您停下将您那雪白的身体撒向大地时,整个被银白色覆盖的地方充满了嬉戏声。孩子们纷纷出户,拥抱着您,用您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太阳出来时,您变回来您的原貌——水,接而您蒸发成云,等待着下一个春天。因为有了您飘向大地的风姿卓越,才有了“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您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希望的降临。因为有了您,才有了那冬天的愉悦。所以不能没。
当您被称作水时,您将给予干渴的人,您将阻止火犯下滔天大罪,您将化作露珠停留在植物上,使它们充分吸收您,您将脏东西变得干净,您将与米成为兄弟。
如果没您,火会吞噬世界,植物会枯萎,世界会被污染,世界不会再有欢笑声。所以,不能没您。
不能没您,因为您象征欢乐,象征万物的创造者,象征母亲,象征生命的希望。
您是我们的朋友,您有各种角色,所以不能没有您。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二
晚上,我正在看电视,突然,伸手不见五指,黑漆漆一片。我小心翼翼地去找蜡烛,差点一头撞在墙上。“宝贝儿!”我听到了妈妈在呼唤我。“新来的邻居家可能没有蜡烛,你拿着小电筒给邻居家送一根蜡烛吧!”我极不情愿地拿上手电筒,小跑着去邻居家。
“叮铃铃!”一阵门铃响后,门开了,一位阿姨说“请问你是……”“我是你家楼上的,”我气喘吁吁地说。阿姨微笑地问:“你有什么是吗?”我把手放到背后,问道:“阿姨,您家有蜡烛吗?”阿姨犹豫了一会说:“阿姨不知道,你等一下,阿姨去找找好吗?”阿姨回去想了想:这才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来借东西,指不定以后还来借其他东西呢,不能给她,不如就说没有吧!阿姨走出来沮丧地说:“对不起,阿姨家没有。”“阿姨,没事,我家有,给您。”我隐隐约约看到阿姨的眼眶里有泪水涌出来,之后微微颤抖地说:“我没有想到我居然不如一个小孩子,对不起,阿姨错了,阿姨不该骗你。”
原来一根蜡烛也有这么大的.作用,不仅送去了光亮,也送去了我的一片小小的心意。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三
窗边的那抹绿,成为了教室里最亮丽。最独特的风景线。虽然没有鲜花映衬,没有果实陪伴,没有绚丽的颜色。是那么的平淡无奇。但心情烦躁时,看见它你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你瞧,那窗边的绿叶层层叠叠数也数不清。有的似爱心,有的似鹅掌,有的如扇子,千姿百态。微风吹来,那从屋顶上垂挂下来的枝条,在风中不停地摇动着。有如一串绿色的风铃,又如一架摇动的绿秋千。看着这些,脑中回想起了童年快乐的时光。
阳光照耀下,叶子变成了嫩绿色,犹如一块玉石,那样的美丽。
绿色是活力的象征,也许是受了我们的感染吧。绿叶也充满了活力,它伸出了手,悄悄地往教室里钻。如果不是玻璃窗挡着,也许早就爬进来了。
雨后的叶子更是美丽。雨珠残留在叶子上,晶莹剔透。春风吹来,雨珠随风滚动,有趣极了。
看着这些叶子,我不由的觉得,那茂密的叶子不就像我们一样吗?我们48个人天天都在一起,那叶子不也是在一起吗?那下垂的样子,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大问题。而那些向上攀爬的叶子,就像是在启迪我们:再大的困难,只要努力,也能攀过。
这就是我们教室的那道风景线,它陪伴我们走过了两年的时光,它是我们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四
吹蜡烛比赛开始了,看老师的样子,一定特别难吹,看来要小心为妙。
一个胖胖的同学自奋告勇地走了上去,看来一定有好戏看了。规则是这样的:参赛选手的两鬓上都要夹上两块小月饼,然后使用九个词语吹灭三只蜡烛,用气吹就算犯规。胖同学马上拿了两块月饼丢到嘴里,趁老师点蜡烛的时候一口咬下去,本来就小的月饼就变得更小了。哼,好狡猾啊!
在了解怎么可以把蜡烛吹得好一点之后,我上场了。我先小心翼翼地把两块月饼放到了自己嘴里,对准一支蜡烛说:“大炮——”!蜡烛依然纹丝不动“大胖子——!”第一支蜡烛被我吹灭了,“葡萄!————”“葡萄皮——!”我这两声果然不负众望,另两只蜡烛应声而灭。呵呵,真简单!
我吃着水蜜桃味道的月饼,想着“这一次吹蜡烛活动太难忘了。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五
去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雪,鹅毛般的雪花打着滚地往下落,还夹着些冰雹。大雪过后,地上积了好几厘米厚的雪,做累了作业的我,走下单元楼,去呼吸新鲜空气,顺便舒展一下心情。
小区里有许多矮矮的树,压满了雪,还挂着冰棍,好像非常累的样子。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黑白两色,白色的雪,微微露出的黑色树干。
走了一段,开始觉得有点无聊,转了个弯,突然眼前一亮,一抹娇艳的紫红出现在茫茫白色之中,那是什么?走近一看,竟是一朵美丽的腊梅!真是令人大吃一惊,不由细细观察起来。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朵梅花上覆盖着厚厚的比它身躯重几倍的冰雪。花儿给人的感觉总是娇嫩的,高贵的,易折损的,可这一朵没有像其他的“花姐妹”那样,由于承受不了而凋零,反而凌霜傲立,迎雪接风,并奋勇地吐露着醉人的香,似乎对眼前的风寒和压力毫不在乎,真是不可思议!
我忍不住又仔细观赏那朵梅花,不,应该是那一抹坚强的红,不禁心中一震,是啊,生命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弱小,无论你的挫折有多少。
我们的教室里也挂着一幅梅花图,旁边有两句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感受从没有如此深刻,只要你还有生命,就是活着;只要活着,便不能放弃那一丝希望,哪怕生存的可能微乎其微,也要永远追求那属于自己的灿烂!
事情已过去非常久了,可每当遇上困难,我就仿佛又看见那朵老天给它极其恶劣条件却仍旧顽强抵抗不屈向上的雪梅!给我勇气,给我信心,在我心中怒放,永不凋谢!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六
每当停电的时候,是又细又长的蜡烛帮我度过了一个个漆黑的夜晚。我爱蜡烛,更爱他那无私奉献的品质。
蜡烛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还有五彩缤纷的。白色的蜡烛像一根通体透明的玉石柱子;红色的像美丽的红玛瑙,五彩的蜡烛就像身着彩衣的少女一般亭亭玉立。
每当蜡烛燃烧时,一滴一滴的烛泪顺流而下。活像一颗颗珍珠。望着燃烧的蜡烛,望着他那跳动的火焰,你是否注意过它那晶莹,洁净,美玉一般的躯体?是否注意过它那橘黄色的火苗?它的躯体经过烛泪流下,身体上已经有了斑斑驳驳的蜡烛,仿佛一棵沧桑、不屈不饶的古树,慢慢变短、变短……直到生命结束的瞬间,火才熄灭,那红红的火苗如同一颗闪烁的星星,美丽极了。微微的风一吹,那燃烧的火并没有为此而熄灭,反而越烧越旺,“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矩成灰泪始干”。蜡烛为我们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却不求回报。蜡烛虽然普通,但却毫无怨言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它这种献身精神是那么难能可贵啊!
我的猜想,蜡烛在燃烧时流下的泪是什么泪呢?是悲伤的泪?它在燃烧时自己渐渐变短,而流下悲伤的泪。是欣慰的泪,它为人类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感到欣慰。它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具有蜡烛精神的人,我们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照亮别人,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我们的聪明才智,都包含着老师的多少心血。他们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蜡烛呀!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们散发出光和热,我愿做一根小小的蜡烛,长大为人类做贡献”。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七
五片朴素的花瓣拥抱一簇簇黄的花蕊,便构成了一朵我喜爱的梅花。
梅花没有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玫瑰那浓郁的香气,没有樱花那么灿烂,也没有][山茶花那样迷人的色彩,更没有虞美人美丽的姿态。但是,它那凌风傲雪的精神真值得我们敬佩啊!
冬天,就是它在那最冷的时候,它开放了,在雪中绽香吐艳。梅花在大风大雪中并没有缩退,反而对大风发出讥讽。
呵!梅花,我爱你,爱的不只是那纯真的外表和香气,更爱你那不屈不饶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八
松树的外形不怎么样,和普通的`树差不多,树干挺拔,一年四季枝繁叶茂。唯一不同的就是松针,它非常坚硬,你去碰碰它的话会有点痛,因为你被它的叶子扎了一下。
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吗?和其它树的叶子一样,它的叶子也起光合作用,为树木提供能量,促进它的生长。不同的是,那根像针一样的叶子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常年都保持翠绿。
我喜欢松树!因为松树是我的榜样,每天都像卫士一样挺立在小区。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九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常见表现手法之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一
诗歌的写作,不是将文字裁成一行行就算是诗了。诗歌的写作,也不是将纯个人的情感和经验切碎、搓成文字后就变成诗了。诗歌的写作,更不是堆砌梦呓,灌注呻吟,玩水果拼盘一样弄成诗的。然时下的网络诗歌,几乎就成为了大锅饭和全民卡拉ok,然后又成为个人意识的渲泄物了。没有人愿意去操练基本的写作手法,没有谁愿意去了解多一些诗歌的艺术手法。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这些诗歌写作最基础性的要素,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掌握;就像还未弄清楚如何烧火与下油盐,大家就一哄而上操起锅铲就炒开了,你当厨师我也当厨师,大家都是大厨师!想想真是讽刺。若李杜二老还魂,见此盛况,恐怕嘴巴也只能张大成一个o型而合不上。
我无意大声奔走呼号,我只是一个诗歌的爱好者,我其实也是网络上的一个“炒家”,我“炒”的“菜”估计也没有多少味道。但我想以自己多年写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基本功,或许能给有意探讨写诗的朋友们一点点的启发。我希望自己能把这些体会写成一个系列,但谁又能知道是否写得完呢?或许明天,俺不“炒菜”了,又改行去“卖菜”了。
比喻,在诗歌写作中可以说是运用得最多的一个手法了。最早可上溯到《诗经》,比如《魏风》中的《硕鼠》一诗,就是运用比喻手法,将肥大的老鼠比作贪婪的官吏,在这首诗里,老鼠是本体,官吏是喻体。关于比喻的定义,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郑玄《周礼·春官注》)。有的说:因物喻志,比也(钟嵘《诗品序》)。朱熹的《诗集传》则解释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果我们不拘于旧日经学家们牵附政教的说法,只从比喻最简单最基本的意义来解释,则比较统一的的意见是:把欲描写之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写诗,能不能运用好比喻与其它修辞的手法,就能从中看出他写诗基本功的好与坏。
对于比喻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我们首先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即类也),以力求贴切;然后要求新(即奇也);最后要喻外有意(即志也)。哪么怎样才是类呢?这就要寻找事物的相似点,我们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发现很多事物之间相似的类出来:比如沙和雪,花朵和美人,流水和时光……这些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越接近,用之比喻就越贴切。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本体和喻体时要精加筛选,挖掘不同事物之间最相似一面的特征出来。事物之间相似的特征有时不是只有一点的,会有好多个类似点,比如沙和雪,从颜色上看,它们有白这个类似特征;从感觉上看,它们都给人柔和的感受;在运用两个事物进行比喻时,我们要根据自已诗的表达要求,来加以强调它们之间最相似的一面。如描述一女子沉睡的姿势,我们会选择用沙丘而不用雪,同一女子,如描述她的轻盈的姿态我们会用雪花而不用沙子,这就是根据表达的要求来选择喻体。在沙与雪的相似点之外,它们还有完全不同的另一些特征,如沙的沉重与雪的轻盈,用沙丘描述一女子沉睡的姿势,用雪当然也可以,但为什么用沙丘比较好呢?因为沙还会给人以实与重的感觉,而雪却相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沙丘做喻体会更贴切。
另,本体和喻体,可以是事与物,物与物,物与事,事与事之间相比;其特征可以是颜色,感觉,形状,本质意义,味觉,嗅觉等之间的联想。如“大漠沙如雪”,是把月光下白的沙(视觉)比喻成雪(雪自然已是白的了),这是以物喻物;又如“美人如玉剑如虹”,玉的润泽空透(视觉),滑与凉(感觉),洁净(本质)不是与美人的内涵很相似吗?挥剑时的弧度与剑主的胸襟,气势与虹的横跨迹象不是很吻合吗?再如前面的《硕鼠》一诗,将肥大的老鼠比作贪婪的官吏,就更是贴切得妙。
我们写现代诗,运用比喻时除了贴切,还要求新。新是指出新,创新,新颖,新奇。还是以前面的老鼠比作坏官来说,《诗经》之后,有过多少诗或文章这样比喻过了?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恐怕不少吧!那你现在再用这个来比喻就没意思了,吸引不了读者了,人家都用滥了你还拾起来做什么呢?就好像现在网络上的诗歌,大家都用太阳啊月光啊雪啊花啊什么的,读来没一点新意,会给读者留下印象吗?我想不会,不但不会,还让懂诗的人看着木然,就好像吃饭吃了几十年,你若问我对所吃的饭有什么感觉,恐怕我会一时茫茫然。朋友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吧!寻找别人没想到的东西,不要人云亦云,哪只能使你越写越可笑。不妨看一下这一节诗:
我的身体地形复杂,幽深、起起伏伏。
是一块小而丰腴的版图。
总是等着被占领、沦为殖民地。
它的国界线是我的衣裳。
首都是心脏。
欲望终止于一条裂谷:
——节选自路也的《身体版图》。
诗人描述自己的身体没像人们常见的哪样说像……似……如……而是说:是一块小而丰腴的版图/它的国界线是我的衣裳/首都是心脏。虽然这诗有一点暧昧,但它新颖而大胆,甚至,几乎,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嘿嘿!够吓人的哟!哪么再看一下著名诗人洛夫先生的诗句:
战争有一张好看的面孔。
左颊一面旗。
右颊一块碑。
——节选自《事件》。
新而贴切的比喻,总是能带给我们新的审美体验与刺激性的愉悦,这是诗歌手法合理运用的.魅力之一,它使我们的诗歌发出亮点,至少,它不会让诗歌流于淡而无味。有贴切的比喻就有不贴切的,不贴切的比喻会使读者不知所云,甚至感到生硬,如:
缓缓的春风吹起来了。
好象炸开了一把火。
花烧着了。
我的心也燃着了。
——选自网络诗歌。
春风用火来作喻体不是不可能,但就算要用,也许微微的烛火就够了;并且一下子从“缓缓的”就“炸开了”,也太勉强了一点。诗中或许是要表达花之怒放与人在春天里的激情,但在春暧花开的时候,温一点是不是比火一把要好呢?我们进行诗歌创新时,要新奇使人回味而不是使人惊奇而不解。
最后说一下一个好的比喻手法的运用,除了贴切自然与新颖之外,还要注意到它要表达的意,我把它理解为诗的情意,任何手法的运用,最终是要服务于全诗的题旨的,这样才能使其不仅仅只是个比喻。如上洛夫先生的《事件》一诗,战争竟然是一张面孔,这比喻够新奇的了,更新的还是:左颊右颊各不相同。旗与碑所指向的暗示意味无穷,使人对战争沉思不已,这就与他反映越战的题旨完全吻合,这个比喻没有任何的不适。而一些网络上的诗歌,也有很多惊人的比喻的,摘抄几句如下:
1、我的黑夜是一座树林。
就好象左手是火焰山,右手是冷却塔。
2、金属是那日光毒辣的刺。
轧入我的心脏。
3……。
这些比喻很新,也很难解,或许是我个人水平所限,读不明白。写到这忽然就有点倦了,好与坏不谈也罢。我写这些有什么用处呢,没有谁会看,看了恐怕也收获不了什么,况且写成这不伦不类的样子,也可能会让人发笑。就此算了吧!
写诗的朋友们,你若读了有点失望或恼怒,就原谅我的浅陋吧,看在我写通宵的份上。再见!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二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三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四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五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六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七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常见表现手法之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八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写人运用象征手法篇十九
象征,有许多解释,其一: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其二: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其三: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意蕴。黑格尔则说:“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而言之:象征,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寄寓深刻的思想与感情。比如西方的宗教用具体的十字架,来象征殉道和神圣。又如咱中国的长城,它寄寓着中华民族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大一统意识。
哪么我们如何运用象征手法,去写这样寓意深刻,能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的诗歌呢?对于写诗,我一直认为:前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前人的作品,是我们最好的教材。我们伟大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数目众多的咏物诗,其中就有很多都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如咏花的诗以“梅”象征高洁;以“菊”象征傲霜斗雪的坚强;以“牡丹”象征富丽;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其他的还有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近代散文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散文《海燕》等等。下面让我们通过臧克家《老马》一诗,来分析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既然诗是《老马》,哪诗中横竖不说一句话的它自然就是这匹老马了,马有多老,诗人没说,这或许只是个习惯性的尊称,如生活中的老张,老李。但老字在诗中还是说明了一点我们容易忽视的东西:它已经是老的马了,亦即它不年轻,不力壮了。这个“老”字对于这首诗的意义是很有作用的,慢慢读下去就会明白。“压力往肉里扣”说明了装个够的大车是那么的沉重,但另一方面是不是老马因年事已高,皮肤已然松松垮垮的了?一个“扣”字是使我们心痛老马身上那道隐隐可见的勒痕,它已这么老了,为何还要叫它拉这么重?没有谁有帮得上老马,老马有口,但难言,它只能把头沉重地垂下。此情此境,真叫人伤感不已。老马拉车已拉到垂垂老矣!它哪能跟车主对着干,车主让拉就要拉,让拉多少就拉多少,不管它愿不原意,不管它能不能拉,它有泪,只能往心里咽下去,命运掌握在车主的手中……在飘来的哪道鞭影里,在老马努力,吃力地抬起头拉动大车的剪影中,我们无法不同情它悲惨的现实生活,前面有多远?老马望向的前面有终点吗?不知道……诗到此结束了,但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是的,诗是结束了,但老马悲惨的生活还没有看见尽头,诗外的意昧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无法不联想到:老马很像旧社会里那些贫苦的老农!很像那些被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老马命运凄凉、悲惨、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劳苦大众不也是一样的低垂着头,沉默着,受鞭打受压迫吗?它们的命运如此的相似!诗中只描述了老马的生活,但不也同时描述当时贫苦的大众吗?诗中寄托了对老马的同情,诗外不是也同时寄寓了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吗?这,就是象征,这艺术的手法,就是象征手法。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在诗之外,就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折射,并藉此产生了深深的,血泪的控诉意昧!这就是这首名诗的意义所在,也是象征艺术手法运用的一个成功的典范。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在这首诗里,老马与它的悲剧就是象征体,诗外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是象征意义。老马与它的悲剧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是有着深深的联系的,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由老马与它的悲剧想到当时贫苦大众的悲惨命运与社会的丑恶。这是我们从这首诗中得到第一个启发。第二点是:老马拉大车是当时社会中很常见的现象,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很真实的生活。唯其真实可信,它所象征的意义才可信,才能打动我们,越是真实就越深刻,所以我们常说诗来源于生活,这就是例证。越深刻的形象刻画,它所象征的意义就越有感染力。这是我们运用象征手法时要注意的,不要选取那些自己不甚了解的事物来作象征体,更不要选择当下网络诗歌中的一些怪诞的意象来作文章,那些东西没有人能说出它们象征了什么。第三点就是:象征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它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刻画而表达出一种诗外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可以意会,豁然而通并因此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含蓄、隐晦而又简单易行的写作技巧,希望初学写诗的朋友们多多揣摩。第四点:象征艺术手法和比喻修辞手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又有很明显的不同。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象征也有这个要求,这是它们相似的地方。但象征要求对所要象征的人和事物的重要特征或性质要求更高,要有更深刻和积极的意义,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联想。象征要做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要延伸出所描写事物的内蕴,才能形成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最后,谈到象征手法不得不说一下象征主义的诗歌。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象征主义诗歌流派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主张故意地使读者不怎么理解诗与诗人的表达,要让读者似懂非懂,恍惚中若有所悟;给读者一种此中有深意的体会。象征主义诗歌主张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的效果。另外它又十分强调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押韵来表现,而是推崇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一下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等大诗人的作品,相信会有借鉴与启发的作用的。这些与本文虽有关联,但在此讨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至于象征主义,或以后另立文再谈吧!文中观点只是我一管之所窥,漏洞恐怕不少,观点也恐是无甚新意,仅作抛砖之姿态,希方家指正。在此祝朋友们写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