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护理类的论文(模板14篇)
作文是一种对思维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写总结时,要注意事实准确、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护理类的论文篇一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它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它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的礼貌性,护理行为的贴心职业性,对待护理病人的心态。护理人员的护理礼仪好与坏,不仅仅体现个人素质的好坏,而且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密切相关。护理礼仪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水平的一种表现,是其是否热爱据理工作的一种表现,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好的生理素质。护理礼仪课程的学习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据理专业学生职业自信心的有效补充。通过护理礼仪的学习,可以让据理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到其工作的神圣性,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让其更加充满信心的准备加入护理行业。
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化是护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其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服务内涵。它是一个医院经营理念的体现,也是一个医院服务文化的体现。它是一种文化,它是指医院针对护理业务的开展,对全体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倡导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践行的服务宗旨,指导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它是全体护理人员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护理文化受医院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医院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推动医院全面文化建设。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还在在护理的过程中体现医院的服务理念,将医院的护理理念融入到护理礼仪之中,并从护理人员的具体行为体现出来。
护理礼仪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护理习惯,它是有形的,能够被病人感知的实实在在的行为态度。但是,护理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会对护理人员的思想产生影响,而护理人员的思想则可以指导人的行为。通过护理人员的礼仪让病人感受到医院的关怀,感受医院经营理念的'传达。因此,护理礼仪是护理文化的载体。
护理礼仪是护理文化的体现,它属于职业素养中的一种。而护理文化是医院针对护理工作而提出来的工作理念。虽然,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是细致入微的照顾病人,但是对于不同的医院经营方针指引下,其护理工作的侧重也会有所区别。而区别产生的原因就是护理文化的不同,医院护理理念的不同。理念控制思想,思想指导行为。因此,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的思想指导。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长期以来,被誉为“白衣天使”的职业其本质内涵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静止是相对,而运动则是绝对的。护理文化与护理礼仪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悄然的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易被人察觉,却真实的存在。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护理文化推动护理礼仪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护理礼仪又会反过来推进护理文化的充实。二者在护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会相互作用,不断演变,形成适合于时代需要的护理文化与护理礼仪。
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思想的土壤,学生要想学会护理礼仪,将自己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较高的礼仪水平,首先就要了解护理文化。了解护理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让学生增加职业自豪感。了解护理文化可以让学生摆脱对待护理工作的世俗的看法,树立起正确的护理工作价值观。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基础,没有文化何来礼仪规范,没有文化的评判,礼仪也就无处谈起。了解护理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时更积极、更主动。礼仪从外表看,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情趣的反应。整洁的仪表、得体大方的举止是护理人员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透过护理人员的这些行为表象,其实他们所得当的礼仪举止下是展现来现的是一种护理文化。学生在学习护理礼仪的同时,深刻理解本院的医院护理文化,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护理人员在每一位住院患者接触到的第一位医护工作者,他们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更代表着整个医护工作队伍的形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还是院方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培训与考核,一直强调的是他们的护理行为,要求其护理行为要得体,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扎实的护理基本工,形成其工作需要的一套护理礼仪。护理礼仪成为了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的标准、尺度。但是,要想让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出执着的敬业精神,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之外,其工作质量也无可挑剔,让护理工作在简单的、重复的、枯燥的护理行为下,展现出对护理的热爱与热情,这就需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换句话说,护理礼仪用以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而要让护理人员达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工作境界,就要让护理文化来指导他们的护理行为。让护理人员展现患者的每一个微笑不是职业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护理礼仪知识讲授时,要向学生讲解每一个礼仪深层次的道德观念。每一个护理礼仪的背后,都有一个道德理论作为支撑。教师在进行礼仪规范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学生的护理价值观,是护理学生内心的护理文化的集结,是一个学生护理职业心态的表现。只有具有良好的、端正的价值观,才能让护理文化扎根发芽,才能在外面表现出礼仪上的标准化与职业化。学生护理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于礼仪规范培养的更高层次,但却由礼仪教养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尺度,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护理礼仪与护理文化是相互促进的一对共同体。护理礼仪深植于医院文化当中,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没有医院护理文化的护理礼仪就像无水之源,无木之本。让学生在加强护理礼仪的学习过程中,更要加强护理文化的了解。护理文化是护理礼仪成长的土壤,是护理礼仪成长的基石。护理学生要学习护理礼仪的过程中,对公共护理文化了解的过程中,同时,要建立起自己心中的护理文化。自己心中的护理文化可以形成护理价值观,自己心中的护理文化是培养自己热爱本职工作的基础。教师在讲授护理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对护理文化的渗透应是明显的、积极的、有目的性的。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护理文化的存在,感受到护理文化的气息。将自己根据于强烈的文化氛围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护理类的论文篇二
摘要:目的了解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为进一步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了解护理教育社会背景的情况下,对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新时期护理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未变换更新教学形式等,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对护理教育和世界接轨造成了阻碍。今后急需根据实际,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改变护理教育现状。
关键词:新时期;护理教育;护理理念;现状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护士在护理理念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具有许多的不足,科学定位不当、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这些均阻碍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让护理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其护理经验,为以后步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围绕着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展开如下的论述。
1护理教育的社会背景
当前,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医疗目标也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以往将医疗目标过多地集中在疾病本身上,而当前已经将医疗目标集中在健康上;以往重心往往集中在医院上,而如今重心已经有所扩展,逐步扩展到社区、家庭上;以往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的诊治上,如今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可以说,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多样化的医学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学的核心思想和护理模式也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推崇和应用坚持“以疾病为中心”这样护理理念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而越来越重视推崇和应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理念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范围也已经从以往的单纯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上;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上;从院内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在深入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可以了解到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以建立和健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要对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以进一步的完善;要进一步加快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速度,使其服务功能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以进一步实现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经由卫生部发布后,先是让所有三级医院在2010年底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于2011年又提出要对优质护理服务加以全面的推进。
2护理教育的理念及现状
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所推崇和应用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我在为病人服务”。而我国护理理念与之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以人为本”未充分体现和落实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未明确确立。护士往往遵循医嘱进行机械地执行,使应当为患者提供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得以淡化和忽视,使原本应当取得实效的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系统化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普及往往未达到目标,未能取得实效。临床护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使国内现代护理教育缺乏个体护理的意识等不足得以充分的反射[1]。
2.1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的科学定位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护理学科在护理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并得到广泛重视。要想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适应,就要实现护理学的多元化发展。当前,护理学科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仍旧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国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已经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了护理学,使之已经变为一级学科,且和医学门类下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平行[2]。
2.2未体现护理教育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当前,纵观我国的护理教育,发现极具特点的发展态势就是对规模过于看重,对质量过于忽视,这样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人们越发担忧护理学生的培养质量,且无法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加以快速的应对,不管是在使社会健康保健各种需求得以满足方面,还是在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护理管理人才以及社区护理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与之仍旧不相适应。
2.3未明确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当前,我国大多数的护理院校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不管是成人护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未达到预期的标准,所推崇的培养机制往往就是以使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为短期目标的培养机制,导致普通学历护理教育仍旧徘徊不前,仍旧处于偏低水平,这样的教育观念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教育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使教育质量始终处于偏低状态。此外,当前护理招生规模已经有所扩大,教育层次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师资水平要不断提高。然而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护理专业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且学历层次结构缺乏合理性,师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4未能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正如上述所说,在医学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护理模式也已经发生变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广泛推崇和应用,集中在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的模式越来越被重视。而且,在整体护理中,越发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应该了解到要逐步提高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和所占比例。然而,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给予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高度的重视,所呈现出的倾向为“多而全”,增加了课程的种类和学时数,给学生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3]。此外,教学计划完成后,护生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偏少,这样使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的要求[4]。
2.5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仍旧被广泛应用,填鸭式教学仍旧被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将知识、技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几乎很少让学生有提问、自主学习的时间。即使对护理技术的操作高度重视,但也大多对操作的步骤加以过分的强调,而没有灵活的变通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再加上大多数临床的护理教材和课程是由临床医生写的并且授课的[5],护理知识和护理特色缺乏,教学和临床实际应用缺乏紧密联系性,最新的前沿知识未能及时补充在所应用的护理教材中,使得教学质量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中实践的效果深受影响[6]。
3当前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政府不但扮演着办学者这种角色,还扮演着管理者这种角色,与此同时,还扮演着高等院校评估者这种角色,使得某种利益导向难以避免,使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起步偏晚一些,护理专业在我国也往往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类专业下面的二级学科,缺乏专门的护理教育认证机构及认证制度,而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加以衡量的统一标准也相应缺乏,使得护理专业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往往依附于医学教育,往往需要应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进行教育的评估,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限制,对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造成一定的阻碍。
总之,护理教育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教育就是主要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在新时期背景下,护理教育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等[7-9]。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教育的改革,以让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扎实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11,12],对其护理经验加以不断丰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做出其应有的贡献[13-14]。
参考文献
[1]程莉敏.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2016(10):117.
[2]姬晓艳.基于护理教学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8):148.
[4]杨奕.浅析国内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方法[j].神州,2014(18):276.
[7]王艳华.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7-8.
[10]葛爱芹,荆世瑜.中职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健康必读旬刊,2012,11(5):504.
[14]姜丽.护理模式转变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6,2(5):8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护理类的论文篇三
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高。在医疗服务质量中,其最为重要的条件即为护理管理,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及医疗质量[1]。为此,在基层医院中开展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的重要步骤。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将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基层医院中的效果,为今后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1基线资料。
抽选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另抽选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的护理人员30名为观察组。上述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3.16±3.07)岁。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线资料,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对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对照组)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时间段内的不足进行总结,于20xx年7月(观察组)开始,针对前期存在的缺陷,开展人性化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由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及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估,由专家评审小组评定,分值均分为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8.0版进行处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均采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且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评分、操作水平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及护理操作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近几年来,医患、护患纠纷及医院中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不断上升,使得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管理备受重视[2]。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一项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均具有积极作用。本院通过对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期间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总结,由20xx年7月开始逐渐实施人性化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通过营造人性化管理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完善医院内的相关设施,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在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增加护理人员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护理知识、护理操作相关培训活动,同时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自身的护理经验进行交流,适当给予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奖励,同时将晋升及绩效等与护理质量挂钩,进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情况,对其生活难题及工作难题给予适当的关心,为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尽可能的排解其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困扰;由于护理人员的教育背景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均存在差异,医院应当针对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在进行人力资源调配过程中需要结合档案中护理人员的个人特征、工作中的优势及情感变化等情况等进行,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医院内的人力资源,争取做到不浪费每一位护理人才,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行榜样作用,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自觉的将榜样的工作内容、目标及任务等当做促使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标准,使得护理人员可以主动的向榜样学习,激发其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将其责任心与专业素养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中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护理类的论文篇四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心血管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在1月到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在不同护理方法下,参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24.3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9.76%,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要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巩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护理类的论文篇五
1.1护理人员调查情况。
发放问卷20xx份,调查护士949人,护师801人,主管护师250人;中专学历552人,大专学历1288人,本科学历160人;工作年限5年800人,5~10年658人,10年542人。通过调查,发现工作5~10年的护理人员及高学历护理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护理知识和工作经验开展少量健康教育工作,而护理人员少、无任何考核与肯定机制、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知识和沟通技能是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
调查医院20所,发放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不重视健康教育,没有将其列入医院规范的诊疗及考核内容中。
1.3患者或其家属调查情况。
90%以上患者希望医院能提供与疾病诊疗相关以及对康复起到帮助作用的高质量、效果好的健康教育。
2.1存在问题。
2.1.1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医院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建立健全规范的实施过程以及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也难以认真、规范、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仅从患者需要角度随意讲解,难以真正发挥健康教育在护理乃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2.1.2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调查发现,不同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均认为没有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说明护理工作繁忙、任务重、人员编制不足是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又一原因。
2.1.3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调查发现,护理队伍中28%的是中专毕业生,而有些高学历也是工作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的,所以部分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淡薄,且知识结构较局限,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缺乏。现在的医疗是以人为本的医疗,医疗护理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应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重点,实施高效规范的健康教育。
2.1.4健康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无个体化内容,仅为入院介绍、住院须知、手术须知等,教育内容、方式、效果有待于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内容教条,没有个体化内容,不能针对患者的病情及个人需要实施;
(2)教育方法单调,无形象、通俗、高效的手段,仅是简单的说教;
(3)缺少健康教育效果监督、评价体系。
2.2解决策略。
2.2.1加强医院管理层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健康教育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投入少,治疗效果好,符合目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与趋势,对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患纠纷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均有积极意义。因此,要转变护理模式,使健康教育根植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让患者享受高效、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医院应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考核评价体系,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制定效果评价考核指标。
(2)病区应将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日常化,分解到各班工作日程中,落实执行。护理部应该制定健康教育考核指标,对实施情况加以监督考核,并列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以使健康教育逐步推进、深入开展。
2.2.2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
(1)全面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需求。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是护师以上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能承担医院健康教育任务的护理骨干队伍。
(2)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学历低、工作年限短,掌握的知识偏重医学,缺少相关心理及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教育认知不全面,教育意识淡薄,应引导其学习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参加院内外培训、各种讲座重点对护师以上本科和大专学历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强化训练,使其基本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病区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2.2.3解决护理人员少问题调查发现,健康教育时间不够,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这也是医院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建院理念转变,需要逐步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正视暂时的困难,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工作压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2.2.4健康教育方式尽管病区健康教育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但教育效果均不佳,内容形式都有待于完善。
(1)各科室及病区应该根据不同疾病、患者特点及要求制定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板报等,添置视听器材,如投影仪、幻灯片、录像和光盘等,选择适合的宣传方式,使患者获得规范、具体、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2)病区应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制订专科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强调入院后、手术前后、特殊治疗前后、特殊检查前后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3)做好系统分析,开发适合工作实际的软件系统或将其融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以实现计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信息高效并符合个人喜好。规范且效果可靠的目标。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活动,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健康教育需要同评价诊断、治疗一样严格实施、评价考核,以尽快落实医院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主题。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示范点,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共同行动,营造有益健康的医院环境,努力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护理类的论文篇六
对新来院的护士发放自行设计的护士礼仪规范需求调查表,共发放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从调查表中可见新聘护士虽然都经历过3年的护校理论学习,但是护士素质教育并未纳入教学课程,只有个别人对护士礼仪有一定的了解,没有人接受过礼仪方面的培训。因此,新护士不能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未掌握礼仪服务操作方法;另外,尽管大多数的新护士求知欲强,愿意学习护士礼仪方面的知识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但仍有少数新护士认为礼仪培训对护理工作不重要,是搞花架子,临床上能练出“一针见血“的本领,就是一名好护士。说明新护士对礼仪服务可以提高为兵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待在培训和临床实践中得以提高。
2.1帮助新护士提高对礼仪培训的认识:医院服务质量的高低主要在于服务态度,而护士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语言,有助于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惊惧感,增强安全感,促进身心早日康复。再则护士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礼仪服务是解决护患矛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新护士明白了这些道理,对“要我学”护士礼仪规范变成了“我要学“。
2.2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培训内容:护士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护士的仪表、举止、服饰、交往、语言、公务、涉外礼仪等。而我们选择了可以直接体现护士风貌、有效与患者沟通的实用性较强的护理人员仪表、语言、行为举止。
经过1周护士礼仪培训后的新护士再到临床进行生产实习,端正了服务态度,认识到尊重患者就是尊重自我。对患者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操作中“请”字当先,“谢谢配合”不离嘴,真情为兵,微笑服务处处体现。并且提高了个人修养,融洽了护患关系,增进了与患者之间的感情,更快更多的`掌握了护理专业技能。100%的新护士认为礼仪培训很有必要。
(1)新护士中开展礼仪培训的意义。新护士刚从护校到临床工作缺乏礼仪服务的基本知识,加之对医院这个特定的社会还不了解,不知护士的言谈、举止在患者心目中的分量。因此,在新护士中开展礼仪培训尤为重要。首先帮助新护士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每个新护士心情舒畅,对护理工作更加热爱。总之,护理人员规范、得体的礼仪既是一种美的体现,又能给病人以情切之感,使其感到温暖、减轻忧愁和痛苦。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新护士中开展礼仪培训对护理教育的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倍努力,对病人多一张笑脸,少一点冷漠,多一分关怀,少一分疏远,秉承“人文关爱”的服务理念,遵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护士端庄、文雅、大方的举止永远给人们留下温和、善良、仁爱的“白衣天使”形象。然而,护士良好的礼仪服务是逐步培养的。无论是新护士的礼仪培训还是老护士的礼仪培训只能弥补一些不足,更重要的是护校开设的礼仪服务、法律常识等课程,应使每一位从事医疗护理行业的人员都学会尊重病人,具备法制观念,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掌握礼仪服务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医院护理服务的需要。
护理类的论文篇七
本组236例病人均来自我院产科病房,其中初产妇158例,经产妇78例;年龄18~42岁,平均28.5岁;催产者134例,引产者102例;妊娠时间28~42周,平均32.8周。
2治疗方法。
2.1催产素静脉点滴在引产中的应用。
2.1.1适应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凡胎儿成熟,妊高征病程长或病情较重对母亲安全有威胁而宫颈条件又满意者;孕期过长或过期妊娠,其胎盘功能进行性减退,对母儿均有较大的潜在性威胁,因而对于一般没有其他高危因素存在的孕妇多主张在孕41周时引产;胎膜早破,且胎儿已成熟者,若24h仍未自然临产者,应予以催产素引产,以防止感染的发生;胎盘功能低下,胎儿宫内缺氧或慢性胎儿宫内缺氧。其他如死胎及胎儿严重畸形,母儿血型不合,若胎儿已成熟而抗体效价又逐渐升高的趋势者,均可行催产素引产。
2.1.2使用方法。
由于个体子宫平滑肌催产素受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差异,甚者可达7~8倍,因而催产素的用量也应个体化。
2.1.2.1单纯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
适用于某种原因不宜进行人工破膜的产妇。用药前听胎心,以林格氏液500ml加入催产素5u混匀后静脉点滴,8~10滴/min。每15min观察宫缩强度并调整点滴速度,以不超过40滴/min为宜。特殊病例(如羊水过多或多胎妊娠)引产者,先以林格氏液500ml加入催产素2.5u静滴,并依宫缩强度调整滴速。无效者改为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用药2天仍未临产者,在第三天根据宫颈条件,尽量人工破膜并催产素静滴引产。催产素静滴3天仍未临产者为引产失败。
2.1.2.2人工破膜并催产素静滴引产。
适用于可行人工破膜引产的产妇。一般在上午行人工破膜后,观察1h无宫缩出现者,即以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并根据宫缩强度调整滴速。破膜后出现不规则宫缩者,则以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2.5u静滴调整滴速。无效者改林格氏液500ml+催产素5u静滴,并注意调整滴速。破膜后引产12~16h仍未进入产程者为引产失败。
2.2催产素静滴在催产中的应用。
2.2.1适应证。
主要用于无明显头盆不称或胎位正常的低张宫缩乏力引起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宫颈继发性停止扩张、活跃期延长、胎头下降缓慢等。一般用药前先行人工破膜,了解羊水形状,明确有无潜在性的胎儿宫内窘迫,同时破膜可以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并可减少催产素的用量及其副作用的发生。
2.2.2使用方法。
基本与引产相同。但催产素用量宜少,一般采用持续性静脉滴注。但因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均从小量开始。使用催产素的浓度以0.5%为宜(相当于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也有模拟内源性催产素自然分泌,采用脉冲式给药的,也有较好的效果。
护理类的论文篇八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0、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1、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2、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3、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4、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5、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6、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7、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8、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19、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3、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4、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5、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6、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7、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8、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29、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0、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3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32、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33、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4、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5、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36、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37、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38、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39、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0、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41、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42、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43、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4、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45、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6、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47、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48、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9、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50、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1、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52、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53、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54、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55、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5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57、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58、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59、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60、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61、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62、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3、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64、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65、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66、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67、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68、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69、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7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71、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72、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73、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74、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5、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76、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
77、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78、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79、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80、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1、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8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3、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84、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85、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86、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87、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
88、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89、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90、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91、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2、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93、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94、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95、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96、康复体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97、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98、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99、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
100、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护理类的论文篇九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nt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感染性心内膜炎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增加,人工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增加,ie呈显着增长趋势。从病理报告来看,我国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居最前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如何对ie患者开展全面而有效地护理,成为了目前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我科对住院治疗的9例ie患者实施优质化整体护理,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我科20xx年1月一20xx年2月共收治ie患者9例,均符合改良的duke诊断标准;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3.8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3例,瓣膜移植术后3例。9例患者内科住院天数平均为24.7d,其中6例经胸超声检查可见瓣膜赘生物,2例可见瓣周脓肿;6例血培养阳性,其中5例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链球菌。9例患者中,1例因脾大重度贫血转往综合性医院治疗,1例转往外院手术治疗,其余7例经内科治疗好转后转至我院心外科接受换瓣手术治疗。
2.1心理护理由于ie患者反复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同时伴有发作憋气等不适症状,造成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往往存在焦虑、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护理人员要主动、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治疗有初步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家属做好沟通,尽可能多让家属了解ie合并心衰的治疗过程,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心理护理,为病人提供家庭支持系统,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2.2抗生素的使用及管理。
2.2.1抗生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考用药指南,遵循药物半衰期,严格规范给药时间,抗生素现用现配,责任护士每班认真交接,输液标签注明给药时间,保证患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ie的治疗中,多数病例需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两种抗生素不能同时输注,中间需有效冲管。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致二重感染,应注意观察有无腹泻等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及时汇报医生。本组患者中1例因出现肝功能异常加用保肝药物,继续抗生素治疗。
2.2.2静脉的使用及管理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根据输液量选择合适的静脉,如患者同时持续输入其它抗心衰及营养支持药物,则应再建一条静脉通路,以保证抗生素能按时间输入。选用输液泵给药,以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匀速持续输入,同时避免单纯重力输液因肢体改变造成液体不滴、液速改变。责任护士按护理级别每小时巡视病房,确保输液泵运行顺利,及时排除输液故障,检查输液管路是否畅通,交接班时观察输液量、余液量是否与实际计算结果相符。输液过程中要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严防渗漏,确保药液顺利输注。本组患者中1例因合并心衰双上肢水肿采用深静脉穿刺,其余8例均采用外周留置针,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静脉炎及渗液情况,未出现用药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3一般护理。
2.3.1体温过高的护理ie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40.5°c。我们首先要做好体温监测,每4h测量体温并记录,同时做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感到被关心、重视。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一般采用温水擦浴,注意患者的舒适,保证被服及衣裤干燥平整。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超过38.5c给予安痛定肌注,观察用药效果并做好记录。
2.3.2抽取血培养的时机血培养阳性是诊断ie的主要标准,采血时机的选择和采血量的多少对血培养的阳性率有很大影响。对怀疑ie的患者,应在患者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并且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过或未使用过抗生素的血培养瓶,如采血针为头皮针式,在穿刺成功后应先采集需氧瓶再采集厌氧瓶,如使用20ml注射器则反之。采血量每瓶10ml。本组患者中6例血培养阳性,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2.3.3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尽量安排单间病室,考虑患者情感需要允许一名家属陪伴。责任护士首先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上的照顾,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中随时保证患者卧位舒适,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补充白蛋白,请营养科医师会诊制订食谱,营养食堂配送一曰三餐,保证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心衰的护理心力衰竭是ie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依据nyha分级:心功能f级3例,心功能i级6例,2例患者入院时双下肢水肿。治疗期间均给予鼻导管吸氧,2?3l/min,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保证患者营养摄取的同时限制摄入过多水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依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效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憋喘等不适主诉,下肢水肿消退。
2.4.2其他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ie患者并发症大部分由赘生物脱落所致,常见的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栓塞等。20%?40%ie患者可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等;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30%。如患者诉头痛、腰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出现意识障碍、尿量减少应高度警惕是否有栓子脱落,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赘生物脱落所致的并发症。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ie呈显着增长趋势,并且致病菌已由链球菌居多转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对ie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护士需要做好抗生素的应用管理,掌握血培养的抽取时机、注意事项等以协助诊断,协助医师为患者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同时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争取时机、打好基础。
护理类的论文篇十
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对患者、工作人员、医疗环境造成一定伤害或影响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总称。由于肿瘤内科收治患者的特殊性,长期反复化疗,在精神和经济上均造成巨大压力,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不高,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心理负面情绪,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风险安全隐患,不仅影响科室医疗环境,而且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肿瘤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及纠纷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1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1.1化疗药物因素
1.1.1化疗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输注、体腔给药3种,其中静脉输注是最常用、最直接的给药方式,在输注化疗药物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化疗药物未进入血管,在血管周围的皮下或组织中滞留,可造成外渗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较多,在输注药物过程中患者肢体活动幅度太大,肢体做伸缩运动等,均可增加穿刺针刺破血管进入组织的几率;由于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等原因,输液穿刺成功率低或存在轻微外渗而未及时拔除针头穿刺等,也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对于深静脉置管患者,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皮肤穿刺处及血管穿刺隧道口收缩力不足,在输注药物时,血管内压力增高,药物容易随穿刺口渗入血管周围组织;另外由于护士置管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深静脉导管末端未达到要求位置,也可增加化疗药物外渗风险。
1.1.2化疗药物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肿瘤科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危害;化疗药物可通过护士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或消化道摄取等途径进入护士机体,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较正常人群低;淋巴细胞dn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畸形、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2],说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更容易造成化疗药物职业伤害,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1.2患者因素
1.2.1患者不配合治疗肿瘤患者反复化疗,对机体造成巨大损伤,化疗药物对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引发多系统多部位的不适。肿瘤晚期的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患者要忍受常人难以体会的癌痛,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癌痛、治疗费用的经济压力、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容易使患者产生绝望心理,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感觉活着是一种折磨,对亲人是一个累赘,死亡欲望增强,导致不配合治疗,甚至故意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破坏,如拒绝服药、绝食、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输液针头等,给护理工作增加安全隐患。
1.2.2患者心理不健康疾病的长期折磨,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绝望,不配合治疗之外,更多的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角色紊乱、愤怒甚至心理畸形,表现为表情淡漠,对事物不感兴趣,不与外人沟通交流,过分压抑自己情绪,对治疗既渴望又害怕,害怕疼痛,害怕药物引起的不适,害怕治疗效果差,害怕治疗费用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焦虑;有些患者长时间不能进入患者角色,对生活规律的改变不能适应,产生强烈的压力落差;有些患者会产生愤怒、仇视心理,把自己患病归结于其他人或事造成的,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对身边的人产生怨恨心理,甚至严重者会对医院、医疗水平、医务人员产生仇视,经常无理取闹,甚至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1.3工作人员因素
护士业务知识不熟练,缺乏安全意识:对于科室新进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肿瘤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增加安全隐患几率。比如,护士对患者病情缺少观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缺少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答一些疑问,更不会主动规避一些护理安全隐患[3]。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认识不足,不能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执行医嘱不规范,容易造成用药错误,护理方法不当等护理缺陷的发生,增加差错分析。
1.4管理制度因素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监管,护士的工作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或者护士不按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不标准的护理操作增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比如科室缺乏直接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职业防护用具,且缺少对高毒性的化疗药物的管理,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后未严格洗手;科室无洗手标准流程和接触化疗药物后操作流程。护士不能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准确记录,不进行标准的交接班;这些均是科室管理制度缺陷的表现,都可增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2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应对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的科室管理制度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专科护理标准操作规程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的肿瘤内科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知识更新和具体情况改变,及时更新和补充各项制度内容。如“化疗药物管理制度、化疗药物配置标准流程、肿瘤内科护士各班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肿瘤内瘘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标准流程、应急预案处理流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等,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实施。加强科室的护理管理,确保护理中的每个过程都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2.2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对新进肿瘤内科护士要严格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保证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患者健康教育等知识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病例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分批次的组织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巧[4]。要求每位护士均应对该科室常用化疗药物的适应证、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保证严格按照要求给药,确保药物疗效。
2.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每位护士的学历、任职年限、进入肿瘤专科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将肿瘤内科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做好新老护士的搭配,有老护士,年资老、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强的护士带刚进入肿瘤专科的,学历低、年资低、临床经验缺乏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分房间、分床管理,患者包干到具体护理小组,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带领低年资,经验相对较弱的护士一起对负责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于疑难疾病或护理障碍,可上报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全科各小组护士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疑难患者,保障整体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2.4重视化疗药物规范应用
工作人员应熟知每种化疗药物的配伍禁忌、给药方式、药理、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物要求进行配置,遵医嘱合理用药。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缓解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舒适。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在输注药物的时候,应加强穿刺部位及导管的观察,及时纠正药物滴入不畅等输液问题,保证化疗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做好各班交接班工作,对于危重患者或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应实施床头交接班,按照工作内容逐项交接,使患者时刻都在工作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接受治疗[5]。
2.5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科室应向医院相关部门申请配备各种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加强个人防护的管理。工作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或密切接触化疗药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衣及手套,口罩应为专科防渗透口罩,有皮肤破损者应戴双层手套,规范隔离衣的穿脱方法,口罩正确佩戴方法,避免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二次污染。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应先轻轻敲击药物包装瓶颈部和底部,确保没有药物滞留在瓶颈处后,方可打开,对于需要用手掰开的安瓿类药物,应在开口处衬垫纱布,以防止药物飞溅。规范化疗药物配置流程,接触化疗药物前后应规范洗手,避免不正确的洗手方法增加手部化疗药物的残留,间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2.6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做好护患沟通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注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耐心向患者解释其心中的疑惑,告知患者疾病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治疗费用能够大部分报销,只要坚持治疗,均可得到高质量的生活,消除患者的各种精神压力,避免引发心理障碍;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或者存在心理障碍隐患,均应立即采取有效心理疏导措施,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杀率,有利于患者树立与疾病抗衡的信心和勇气。对于严重的心理畸形及心理障碍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实施多科会诊,必要者由心理治疗师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肿瘤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专科,各种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各项管理措施,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才能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客观、仔细地分析肿瘤内科护理风险隐患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流程的规范、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均可有效降低科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科室护理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2]陈霞.化疗药物对临床护士的危害与职业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15.
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21期
护理类的论文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护士感觉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眼科护士的压力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眼科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研究,旨在为眼科专科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
1.1—般资料。
20xx年11月—20xx年1月选取浙江省3所三级乙等及以上的眼科专科医院采用便利抽样、不记名填写问卷的方法抽取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护士共180名。护士工作年限为1年~28年,年龄在19岁~47(28.88±4.74)岁之间。按职称分布:护士80人(44.4%),护师80人(46.7%),主管护师14人(7.8%),副主任护师2人(1.1%);按学历分布:中专74人(41.1%),大专83人(46.1%),本科23人(12.8%);按编制分布:正式编制33人(18.3%),医院聘用制121人(67.2%),临时合同制26人(14.4%);按婚姻情况:未婚82人(45.6%),已婚98人(54.4%)。在职称、学历、编制、婚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不记名填写问卷的方法,由专人发放并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一般调查表包括年龄、职称、护龄、学历、人事情况。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问卷由一般资料和工作压力源量表组成。工作压力源量表采用李小妹等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量表在国内较常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分为5个维度: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压力、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压力、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压力、病人护理方面压力、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压力,共35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平行双份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采取描述性分析、成组t检验。所有显著性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a=0.05。
2.1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
研究显示,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这两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查表中的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子条目有: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太低,继续深造机会太少,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晋升机会太少,经常倒班,工作中独立性少,工作分工不明确等7方面。由于护理专业及工作本身问题,经常倒班、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晋升机会少等仍然是影响护士压力的.重要因素,眼科专科医院护士也并不例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护理要求护士主动服务、宾客服务和友情服务,把"以人为本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意识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
2.2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
从研究结果看,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护士压力大于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护士。眼科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提倡无陪护、有陪无护或减少陪伴,护士夯实基础护理、眼部频繁用药护理,眼周清洁消毒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致力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无缝隙服务。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护士工作量加大,导致护士压力更大,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3压力源前5位因素排序比较。
研究显示,工作量太大、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成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位居前5位压力的主要因素;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太低、病人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是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排在前5位压力的主要因素。由于眼科患者视力不佳等特殊性,护理人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量加大,同时书写内容也增加。护理工作量增加而护士不增加,实质上存在上班的护士数量太少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增大也是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卫生行政部门要提供符合护理服务需求的人力资源编制及配备,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条件和支持,使各项护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并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显示,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士无法做到全面到位夯实基础护理,患者生活护理不能得到全面满足。因此,病人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成了未开展优质服务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若患者护理需求得不到全部满足,影响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价值感降低。
2.4建议实施对策。
医院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提高护士应对能力的措施。(1)医院应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创建温馨、和谐、互助的医院环境。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压力给护士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多与护士的沟通,耐心地倾听护士的心声和建议。(2)适当开展一些应对压力讲座,组织文体活动,提供宣泄情感的场所。(3)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特点,制订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建立真正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作用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放宽护士晋升条件,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和工作补贴,为护士多创造进修深造的机会,增加护士编制[3]。(4)建立有效可行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护士压力,帮助护士不断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从物质及精神两方面满足其需求,并合理科学排班,简化规范护理记录表格,达到省时、省力、减轻工作压力,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5)护士的直接领导是护士长,护士长通过合作、同情、目标设定等支持性行为,会对护士的职业发展、工作本身产生显著影响。护士长的支持行为产生的效应,正好与有效的护士激励因素相对应。这说明护士长支持因素能满足护士内在的需要,鼓舞士气使护士有热情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个人潜能。
护理类的论文篇十二
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科研论文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
(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
(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
(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
(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最后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
(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最后形成论文。
自20xx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
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
(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
(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
(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
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24).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3).
[3]裴敏.浅谈护生临床合作能力的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5).
[4]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xx(36).
护理类的论文篇十三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不断改革,内科整体护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给护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护理教学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达到内科护理教学的目的。内科护理学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本文详细分析了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策略。
内科护理学在临床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丰富,只是整体性较强。但是,根据学生反映与教学调查结果,现如今的内科护理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内科护理学是一项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复杂的科学,学生每天需要接收的知识量较多,导致学生难以及时理解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巨大,无法建立学习上的自信;此外,内科护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差距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合理将课堂上吸收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缺少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无法适应真实内科护理的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合适的互动’缺乏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欠缺,参与课堂的程度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显得毫无乐趣;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学生的操作实践安排。学生实践操练机会少,无法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精髓。
2.1理论教学改革策略。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主要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以足够实用为核心思想,教师利用整体护理病案对学生进行对话式情境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情景教学通过生动形象且真实的案例创造了学生心中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份完好的病历资料,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观看完毕之后,教师模拟病案中病人对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要求学生做出解答,学生解答完毕之后教师需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针对案例中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讲授,例如,学生必须了解病人所患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针对疾病做出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及护理措施。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病人患此疾病的缘由以及病人该如何防止该疾病的再次发生。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教导学生如何提醒病人患病后的注意事项,传授学生整体护理的基本要点。教师在讲解完一个案例之后,合理组织学生采用对话式的情境模拟案例中的情形,积极鼓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角色,这样的话,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巩固教学内容,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问,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其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坚固的知识。
2.2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实践教学的基础建立在课堂对话式情景教学之上,教师可以采用下列两种实践教学策略:整体护理临床见习以及学生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
整体护理临床见习中,教师需要提前将教学中所需的资料整理好,精心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的病例供学生参考。见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跟随临床医生去询问病人患病情况并且进行严格体检,期间学生需要将病史以及体检情况做好记录;另一组跟随护理教师进行护理策略,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与启发。临床见习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学生之间分享各自的临床见习感受,分析自己表现欠佳的问题,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表;小组之间再次进行经验总结,教师提出适当的指点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想法,最后结束整体护理临床见习。
学生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基于理论教学。教师进行完理论教学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案例中的情况,例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两名队员,组成3人一组的护理单元,3人中一人饰演患者、一人饰演主管医生以及另一人饰演主管护师,三人模拟案例中病人住院场景,最后由学生进行自由投票,选择出表演优秀组,再由教师总结点评。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促进学生课堂理论教学知识融合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性的护理环境,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在此过程中,表演模拟案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相互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整体护理效率,这位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3小结。
内科护理教学改革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工作效率,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到改革后的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教学中案例选择的重要性,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到附近医院进行详细考察,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作用。学生需要学会互相帮助,进行良好的配合,结合理论知识认真进行实践练习,积极吸收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为内科护理做出奉献。
护理类的论文篇十四
一年转眼即逝,20xx年就要过去了,**外科的工作也基本步入正轨。现总结如下。思想上。在这一年中**外科最少只有八名护士,最多有十二名护士,每位护士都很热爱这个年轻的集体,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大家没有怨言,经常加班加点努力把工作做好。为了维护集体荣誉,关键时候,同志们能够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同志们还能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工作上:
按照年初的计划。
6.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规范执行“床旁交接”礼仪和“接待礼仪”;
管理上:
紧密跟随医院、护理部的各项改革。
1.学习并推广使用his系统。组织全员进行学习,教会每位同志进行查帐核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后及时与大家沟通。
2.护理质量管理逐步提高。配合护理部的取消季度检查、改为随机的日查,每位护士都各司其职,努力管理好自己的病人,做好本职工作。
3.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岗位职责,在普通病房增加了辅班,并重新制定了各个班的每日重点工作,使重点工作内容更加突出、同志们工作更加明确。
4.设立了“记事本”,记录需每位护理人员应知晓及注意的事情,固定放在护士站,并阅者签字,确保有效传达。
5.设立了出院患者登记本、会诊登记本,保证出院证明能够准确及时送到出院处、会诊但能够及时送到会诊医生手中。
学习上: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鼓励大家自学的同时,每日晨交班提问一个专业知识的小问题,共同学习。
2.每天学习一个医学英文单词、一句英语,记录在本上,固定放在护士站,并于次日晨交班提问进行检查,但是没有坚持到底。
3.每位护士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自觉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续专、续本,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快乐、有辛酸,**外科全体护士在科主任科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走过来了。在新年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建立具有科室特色的量化的有效的护理人员绩效考评表,并据此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培养同志们的科研能力,争取多发表有意义的论文;坚持每日英语的学习等等。
让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好**外科这个年轻的科室吧。
[
最新护理年终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