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茶艺茶道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经验的提炼和归纳,通过总结经验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一
没去岑溪天晟茶业公司学茶艺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太多关于茶相关的知识,仅仅认为泡茶是很费事的一件事情。但经过这十几天的专业学习,我从中感悟到:当一个人的心由原来的急躁变为平静时,即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这是一个人品质的升华。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心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茶艺其实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品茶如此简单。"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寓意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会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例如日本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适;"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和谐;"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沉着,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需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到达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成长是一种蜕变,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静的心境。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培训课程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
感谢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给我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二
谁不说俺家乡美—谈谈我们家乡的茶叶。
其实我对茶叶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是感谢这学期选择了张老师的茶艺课,让我对茶叶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也对茶叶产生了很多的兴趣。我想谈谈我的家乡麻城,它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紧邻省城武汉。麻城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季为普遍现象。在这种温暖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我们麻城得以盛产茶叶,其中又以龟山绿茶和福田白菊最为有名。
小时候,就记得每一年家里面总是有亲戚送来的茶叶,是绿色的,泡起来闻起来茶香浓郁,啜起来甘甜清凉。后来,爸爸告诉我,这是我们麻城龟山茶厂所生产的龟山岩绿茶叶,产于大别山南麓的麻城市龟峰山。这里自然风光独秀,林木葱翠,茶树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半高山地带。龟山岩绿为条形绿茶,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细圆直、锋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嫩匀、极耐冲泡。
曾经去龟山游玩,有幸见识到了当地茶农绿茶制作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杀青”。半辈子当茶农的张伯伯告诉我我说,杀青主要是为了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左后是蒸发部分水分,让其变为柔软有韧性,便于揉捻成形。鲜叶采来后,张伯伯先将它们放在地上摊凉2—3小时,然后进行杀青。张伯伯说杀青要掌握几点诀窍,一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使杀青锅或滚筒的温度达到180℃左右或更高,然后适当降低温度,使芽尖和叶缘不至被炒焦,影响绿茶品质,达到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第二是要掌握“老叶轻杀,嫩叶老杀”。所谓老杀,就是失水适当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失水适当少些。杀青叶适度的标志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摸起来叶软,稍稍粘手,嫩茎梗折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茶香显露。
这让我了解到,制作茶叶的过程需要多么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勤劳的茶农从采茶,到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那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正是因为他们认真的工作和细心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在家里喝上香气扑鼻,热腾腾的好茶。
喝绿茶是有很多好处的,其中我觉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清肠胃去油腻,时刻保持身体舒畅,从来达到瘦身美白的功效,由此可见我们女性是很需要喝绿茶进行保健的。我也为我们家乡能够盛产绿茶感到骄傲与自豪!
泡茶喝可增进茶汤香味,适口性好。而且它淡雅的风味纯正的口味,也符合现代人类崇尚自然、关爱健康的生活需要。
有一首关于歌咏福田白菊的诗词,我觉得挺美的,现在在此与大家共同欣赏一下。
我怜贞白重寒芳,前后丛生夹小堂。月朵暮开无绝艳,风茎时动有奇香。何惭谢雪清才咏,不羡刘梅贵主妆。更忆幽窗凝一梦,夜来村落有微霜。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陆龟蒙的《重忆白菊》,他描写了白菊盛开的景色,以颜色来侧面描写菊花的清香和幽姿,并且表达了诗人自己高洁的品性。
首先是由于麻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商品观念和经营管理以及广告,互联网等形式的营销手段缺乏运用,加之管理技术没有抬上去,所以进尽管很有价值和商业价值,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被人们重视。在06年之前,大部分的福田白菊都是被杭商收购,非常不利于本地茶商建立自己的品牌。
那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推动家乡的茶经济发展呢?首先是要和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推销福田白菊。
其次,要广泛推销茶文化,以传统,怀旧,高端,精致的生活为口号,运用电视广告,发行专业报书刊物来扩大影响,瞄准城市的中产阶级。
第三,要大力吸收民间资本,搞好政策,也可以和大学连办茶叶班补充人才,用当地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开发多种产品。
第四,要在游客在福田镇参观旅游的时候将菊花茶免费赠送,或让游客体验农家游的乐趣,让其采茶,熟悉茶叶生长制作的过程,培养其对茶叶的感情,使之成为潜在的顾客。
爸爸常对我说:“茶如人生”。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奔波忙碌了一天,风尘仆仆了一天,不妨用些许时间,静下心来慢慢品茶,让饱蘸智慧的茶香浸润我们的生命,让人生如茶,芬芳怡人。在淡泊的心境中,才能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才能体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真谛。只有在返朴归真,原汁原味的生活,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意境。
这就是我们家乡两种十分著名的茶叶,龟山绿茶和福田白菊茶,两种茶叶各种各有的特色和功效,都是十分适合养生保健的好茶。我爱我的家乡,我也爱我家乡的灵水清茶。
参考文献:绿茶的功效与作用
养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老舍的《茶馆》里写着这么一句梵语:真水无香,即把散乱的心神凝结一处。心境淡定了,生活自然也美好了,生活的环境也变得更有修养的质量了。
成长是一种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淡定而平静的生活。
茶艺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茶艺课的学习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让茶使人间更美好。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 引言茶艺茶道的意义及背景(200字)
茶艺茶道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深植于中国文化中。它不仅仅是一种烹饪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茶艺茶道强调对待茶叶的谦逊和顺从,以及与人相处时的修养和敬仰之情。在茶艺茶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致,使茶与心灵相互交融,感受自然与宁静的平衡之美。
第二段: 使用茶艺茶道的技巧及好处(200字)
在茶艺茶道中,技巧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精心选择和制备茶叶,以及用心品味和冲泡,我们可以带来一个令人愉悦的茶道体验。茶艺茶道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增强专注力和注意力,并培养我们对细节的敏感度。同时,茶艺茶道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品味和审美意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并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第三段: 参与茶艺茶道的体验(200字)
在茶艺茶道的体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从准备茶具,选择茶叶到烧水和倒茶,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精心去照料。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用心倾听和传递茶叶的故事,体验茶叶在冲泡过程中逐渐焕发的香气和味道。茶艺茶道的体验可以将我们从日常繁忙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让我们在一杯茶中寻找宁静和内心的平衡。
第四段: 茶艺茶道的分享与交流(200字)
茶艺茶道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体验,还可以成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共享和交流的桥梁。通过与他人共同品茶,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茶艺心得和体验,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茶艺茶道的交流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他人的智慧和见解,丰富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茶艺茶道的分享与交流不仅能够加深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在茶道的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段: 结束语茶艺茶道的重要性和启示(200字)
茶艺茶道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冲泡和品味茶叶来体验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茶艺茶道的体验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并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茶艺茶道,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细致和耐心,以及对他人的敬重和体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茶艺茶道仍然保持着它的重要性,它是一种反思和反思生活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段忘却俗务的时光。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四
茶道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通过精心准备、恰到好处的礼仪和细腻的味觉体验,茶道带给人们宁静、放松的心境。多年来,我一直对茶艺茶道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与智慧。在此,我将分享我对茶艺茶道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热爱之初
茶道对我而言,并非一种简单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热爱乃至执着的追求。记得初次接触茶道时,我被那一杯清新的茶香和流畅的手势所深深吸引,仿佛一切杂念都被取代了。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要学习茶道的技艺与文化,希望能通过茶道的修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第二段:尚礼尚美的茶道仪式
茶道有着精心而复杂的仪式,行为动作、音乐、器皿的选择等许多细节都需要讲究。在茶道的仪式中,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庄重而优雅。在我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尚礼尚美”的启示。在喝茶的过程中,态度与礼貌同样重要。我们像大自然中的一缕微风,谦虚地接受茶叶的馈赠,静静地沉浸在茶香中。对待生活中的他人和事物,我们也应以礼待人,用美化生活的方式,将和谐和善良传递给周围的人们。
第三段:内在修养的磨练
茶道是一种内在修养的方式,通过它我们能够提高专注力,培养自制力,并且将这些品质转化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经历过茶道的修炼后,我认识到专注力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冲泡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关注细微的变化,确保每一次的冲泡都恰到好处。而在生活中,专注力同样重要。只有将我们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事物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领悟并获得更好的结果。
第四段:感悟大自然的力量
茶道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以己为基、顺应自然”。而在茶道的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自然,学习宇宙的律动,进而认识到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在茶道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当我们在向一杯茶倾泻热水时,我们既感受到了火的温暖,也体验到了水流的柔和。我们与自然的连接使我们变得更加谦虚并敏感,从而学会了顺应和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第五段:茶道之美融入生活
茶道不仅仅停留在仪式上,而是能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透过茶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我们的身心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与朋友一起分享茶道的乐趣,还是在孤独时冲泡一杯茶品味寂静,茶道都能给予我们平静和安宁。这种平衡状态进而影响和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追求繁忙的生活同时,也甘愿放慢脚步,以一种平缓而轻松的状态去生活。
总结一下,茶道是一门精致和深邃的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茶道的历练,我们可以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妙,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茶道的智慧与哲学超越了茶叶的本身,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当我们真正追求茶道的同时,保持一颗真诚而谦卑的心,我们将得到更多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真知灼见。相信通过茶道的修炼,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平和。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五
茶艺茶道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修养。茶道的精髓在于品味茶叶的滋味、欣赏茶具的美丽,更在于借茶道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近年来,我开始对茶艺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感受到茶道的独特魅力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茶道教会我学会品味生活的快乐。在茶道中,茶具的选择、准备、泡茶的水温、时间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操作和细心的呵护。当我仔细观察茶汤从壶中悠然流出,香气袅袅飘散的时候,心情也逐渐安静下来,仿佛身心都融入到了茶的世界。一杯热腾腾的香茗引发的口腔和味蕾的愉悦感,使我领悟到生活中点点滴滴带给我们的快乐并学会懂得去细细品味。
其次,茶道让我懂得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茶道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喝茶是一种交流的媒介,通过品味茶叶的滋味,人们可以驱散身心的疲惫,交流彼此的心情。在茶道中,主人潇洒自如地为客人沏茶,客人则以虔诚的姿态接受茶主人的款待。茶道的这种礼仪和仪式感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尊重,也让我明白了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心他人,懂得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想法。
第三,茶道教会了我凡事要追求极致。茶道讲究“一片叶子一杯水”,茶叶的选择、揉捻和沏茶的过程都需要精益求精。每一次沏茶,我都会认真地挑选茶叶,仔细烧开水,控制好水温和浸泡时间,以确保每一杯茶都能达到最佳的品质。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不断修炼技巧,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心。这也让我明白,只有追求极致,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第四,茶道教会了我懂得充分享受寂静的无言语。在茶道的世界中,宁静和寂静是最重要的,没有言语的交流,只有茶和心灵的对话。在泡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静心,不再嘈杂的世界中寻找一片纯净的净土。独自品茗时,茶叶的香气和味道抚慰着我的心灵,使我忘却了一切烦恼和痛苦,只专注于当下的味道和感受。这种寂静的无言语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也让我明白到了在喧嚣的现实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在寂静中享受自我。
最后,茶艺茶道实际上是一种修身的方式。茶道要求修身养性、严谨自律,以及谦逊的待人态度。从选购茶叶到烧开水,从倒茶到品茶,每个环节都需要耐心、细致。茶道对于人的性格修炼有着独特的影响,使人更加谦逊而从容,也更加慢下来,懂得沉淀。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茶艺茶道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困难。
总之,茶艺茶道给予我无尽的心得与体会。在茶道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品味生活、关怀和尊重他人、追求极致、享受寂静无言语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茶道是一门美学,更是一种修行。通过学习茶艺茶道,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内心也变得更加宁静和平和。茶艺茶道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六
在得知自己即将参加茶艺茶道课程时,我内心既兴奋又好奇。通过在网络上搜索,我对茶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茶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课程开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茶道视频,并制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个课程,了解茶道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自己泡茶的水平,并且能够感受到茶道中的文化内涵。
第二段:课程内容与收获
在茶艺茶道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茶的分类、茶艺的起源与发展、品茶的步骤与技巧,并亲自操作了一场茶道表演。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一些茶道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如如何选用适宜的茶具、如何正确地进行茶叶的保存、如何使用手法巧妙地倒茶等等。通过实际操作,我体会到了泡茶的重要环节和细节,课程的内容让我受益良多。
第三段:对茶道的新理解和体验
在茶艺茶道课程中,我对茶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茶道不仅仅是简单地泡茶,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种修心养性的方式。茶道的过程中强调静心、自然和谐,在泡茶的过程中去感受茶叶的香气、饮茶时细细品味,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通过茶道的修炼,我逐渐体会到了茶道的中心思想“和敬清寂”,明白了茶道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
第四段:茶道对我生活的影响
茶道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茶道的熏陶下,我学会了如何与茶叶和茶具进行亲密接触,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平和。每当我泡茶的时候,我会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茶香,感受一天的疲惫逐渐消散。同时,茶道也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仪态,将这种优雅的品茶礼仪融入到生活中,提升了我的修养和气质。
第五段:茶道对社交的影响与展望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修养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通过参加茶艺茶道课程,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茶道心得和体会。茶道的品茶过程中,可以与朋友共同分享,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将茶道这种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与更多的人分享茶道的乐趣,并且在茶道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通过茶艺茶道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茶道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体验。茶道不仅是一种泡茶的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和一种生活方式。茶道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平和,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茶道不仅仅对我个人的修养和生活带来了影响,还让我结识了一群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并且希望通过传承茶道文化,与更多的人分享茶道的乐趣。茶道,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入茶艺茶道课程的重要性(开门见山)
茶艺茶道课程是一个深入了解茶文化、培养修养和提高品味的机会。通过学习如何泡茶、品茶和茶道仪式,人们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获得身心的平静和放松。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茶艺茶道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重新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第二段: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主体部分)
在茶艺茶道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茶叶的知识,包括茶叶的分类、种植、采摘和制作过程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品质好的茶叶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正确地泡茶和品茶,了解了不同种类茶叶的冲泡方法和品尝技巧。这些技巧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品茶水平,还使我能够更好地品味茶的香气和口感。
第三段:茶道仪式的学习和体会
在茶艺茶道课程中,我还学习了茶道仪式的重要性和传统。茶道仪式强调的是一种优雅、安静和仪式感,它不仅是一种泡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养。通过仪式的学习,我有机会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心灵与自然的联系。茶道仪式的学习不仅使我更加了解了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还让我明白了茶道的核心理念——谦逊、平和和敬畏自然。
第四段:茶艺茶道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茶艺茶道课程的学习对我的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日常生活中,茶艺茶道成为了我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纽带。我热衷于和家人朋友分享我学到的茶艺知识,并与他们一起品尝各种不同种类的茶叶。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交流和互动,还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第五段:茶艺茶道课程的启示和总结(归纳总结)
茶艺茶道课程的学习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茶艺茶道课程让我认识到了生活中细微的美好,这使我更加珍惜和感恩。其次,茶艺茶道课程让我更加懂得了自我修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通过茶艺茶道的学习,我意识到了沟通和交流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茶艺茶道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和他人。
综上所述,茶艺茶道课程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通过学习茶叶知识、泡茶和品尝茶的技巧,以及茶道仪式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品茶水平,还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和谐。茶艺茶道课程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平静和放松。我相信,茶艺茶道课程将继续影响着我的个人生活,并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八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看万千世界,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遇?”在茶文化课上,终于看到大益八式的现场表演,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让我们以益之韵之大益八式感受中华茶道的博大, 也品味人生海阔天空的淡然,下面就说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和心得。 大益八式”给人的是一种静心享受的过程,重在一个“慢”字,讲究动作的轻柔、优美、连贯。大益八式分为洗尘、坦呈、苏醒、洗尘、养成、身受、分享、放下。 洗尘实际上是指茶道演习开始时身与心进入一个干净的境界过程。即包括入礼、礼拜宗师、礼拜客人等步骤;坦呈指向一个动作,即将茶席铺开,在茶席上摆布茶具的动作。这里的坦呈有两层含义,一是待客之坦白诚恳,二是茶具的呈现、展示。苏醒是指在泡制过程中“温杯洗具”的过程。这一过程,茶具的温度得以提升,可以使茶具里面的能更好地施展色、香、味、型的特点;法度,是指取茶,所谓量不在多,适度就好,正是取舍有度,知足常乐,动作上要求轻柔;养成是茶汤冲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水温有着严格的要求,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极为重要,前面几式均是为此做铺垫;身受,它是茶者品茗感悟一杯茶的过程,先己后人,益己利人这是茶道所提倡的;之后是分享和放下。在这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一杯好茶不是说出来也不是写出来的,还是要动手泡出来的。所谓的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等等,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
中国茶道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融会世间万物、顺乎自然的美学、哲学、综合科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茶道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掘,如何寻求,如何品悟。茶人能品悟多深,茶道便有多深,这也是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之处及它国茶道无法比拟之处。这些都足以令华夏子孙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为之尽绵薄。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正是心之静。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喝茶能够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泡茶或许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闲暇时,泡一壶茶,静心、养性。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
喝茶品茶是一个好东西,而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所以虽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不会精心研究茶艺茶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闲暇时喝喝茶来达到修心养性的效果。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最后,真的很荣幸在大学生涯中可以选修茶文化这门课程,让我从之前的只会喝茶如饮料的人得以明白茶文化的真谛,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好处多多。虽然时下一些"酒文化"、"咖啡文化"、"可乐文化"等这些在充塞在各种媒体的时尚版块中大放异彩,但是我仍然相信,通过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教育与熏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定能在今后为世界人所崇尚。愿在茶文化的学习中,积淀更多安定优雅的气质,平静谦和的面对今后生活。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九
从小到大一直在喝茶,却都是基于简单的生理需求,就像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添衣一样,虽然对于茶道一直心向往之,对茶道更丰富的内涵我却基本没有了解,这学期的茶道课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由于报名的人太多,我没有机会亲身实践,但是现场观摩也让我有了很多的体会。
在上课开始时,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茶的知识,包括茶的由来、分布、种类、文化内涵以及和医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紧密联系等,丰富了我们对茶的认识。老师还亲自示范泡了一壶茶,并让同学们也尝试了一下,最后让我们一起品他们泡的茶,让我们体会有什么区别。我们发现老师泡的茶无论是色泽还是香味都要更加浓郁,续水后茶的味道也没有减少多少,而同学们泡的茶在色泽和香气上也要差很多。老师告诉我们,茶道与养生一样,强调眼耳鼻舌身的协调,泡茶就像为人处世,不能太过急躁,茶叶也是有灵气的,在加水的时候不能直接加到茶叶上,而应该沿着杯壁加进去,让茶叶在水里翻滚、发散,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充分“激活”,而同学们往往倒水的时候比较急躁,直接倒到茶叶上把茶叶内部的细胞都给破坏了。老师把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茶道向我们阐述,同学们都受到了触动,明白了泡茶同时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而接下来的亲身实践更让同学们深刻的领悟到这个道理。
泡茶时需要跪坐、净手、小心动手,这些都强调泡茶时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现在这个快速的网络社会,每天接受数不尽的信息,受到各种事物的干扰,我们已经很难完全静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而茶道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抛开网络,放下手机,和老师、同学一起坐好,互相注视,顿时就有了浓浓的人情味,传统的交往方式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插花、焚香、鼻吸口呼,排除一切的杂念,身心也回复到空灵的状态,让我们可以好好体会茶道的深刻内涵。
茶者,饮也;茶道者,饮食处世之道也。为人处世的道理就体现在茶道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传递点火器时点火口朝向自己,爱护也;奉茶时放低身子,谦逊也。正襟危坐,一丝不苟,本来就体现着对客人、对朋友的尊重,在看到对方喝到自己亲手泡制的茶时,心情一下好了很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人香茶,心留温暖。人与人的距离在奉茶的过程中一下子就拉近了。泡茶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加深情谊的过程,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热情、谦逊、友爱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也许这就是几千年来茶道源远流长的秘密之所在吧。
上课的时间很短,只有不到两个小时,而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心神不定时,泡上一壶好茶,品茶思人,感受情谊的温暖。
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
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有助于陶冶情操。一片树叶,一壶好水,一杯清茶,一缕清香,用一生回味。茶艺学习于我而言,才刚刚开始!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十一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在唐代茶文化便形成了。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在明清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59年,全国名茶评比会中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时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上茶时应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十二
导语: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另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可以:“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可见,早在我国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
饮茶而言道、有道并因茶入道,这当然要归功于茶圣陆羽了。陆羽在《茶经》这部旷世巨著里,首次把饮茶从生活领域提升到精神品饮和艺术创造的高度,不但使饮茶程式化,更使饮茶艺术化了。他细分十事,详加评说,使茶道初具规模。饮茶至宋代已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热衷于品茗艺术的文人雅士,如蔡襄、黄儒、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甚至连一些帝王贵胄也加入到茶人行列,为茶道推波助澜。如宋徽宗以帝王之尊,就曾亲自碾茶、煎茶,并写有一部茶学专著《大观茶论》。他们或以语言文字入茶,或以艺术修养入茶,或以佛法禅机入茶,或以自我人格及大自然的真情入茶,使中国品茗艺术真正从日常煎点提升到精神品饮的境界上来,茶道过程中那种雅洁、清静、空灵、平和、率真的精神追求也逐步完善,为中国茶道的最终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茶道历元而降至明清时,已渐呈衰落之势,如山涧寒泉,给人以冷寂感。明清时的茶道往往流传于文人雅士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股清流。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存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道又渐呈发展趋势。我个人以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融汇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精华,成为东方文化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如同参禅一样,研究公案、阅读禅宗史料充其量只能算作文字禅,其实和悟道没有多大关系。
古往今来,谈茶论道的人很多,从唐陆羽、皎然、封演、卢仝、陆龟蒙、皮日休到宋蔡襄、苏轼、黄庭坚、赵佶及明清时的朱权、许次纾、张岱、张源、陆树声、罗禀、袁枚、冒襄以及近代的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都以其人格及文化修养,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茶道内容。
而禅门历代的高僧大德们和茶道的渊源就更深了。
禅宗形成于我国隋唐时期,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相标榜,虽然奉菩提达摩为中土初祖,且直指灵山会上佛陀拈花、付法摩诃迦叶之事,但禅宗实在是佛教和儒家、道家相融合的带有强烈的汉文化趣味的产物,因而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欣赏、推崇,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至晚唐时,全国约八成以上寺院皆为禅寺,出现了无寺不禅、无僧不禅的鼎盛局面。由于坐禅易致昏沉,所以“皆许其饮茶”,以至于“人自怀挟,到处煮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禅门茶风兴盛一时。 我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衰落于明清之后,其兴衰期恰好与禅宗发展不谋而合,所以禅门与茶结缘,实在是诸缘合和的必然结果。1987年4月,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举世瞩目的唐宫茶具系列,唐僖宗依照唐密曼荼罗坛场仪式,将茶器和佛骨舍利秘藏在法门寺地宫里,这大概是佛教与茶结缘的最有力的证据吧。
盛唐时期人称赵州古佛的赵州从谂禅师不仅自己喜欢吃茶,还经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学僧,禅语法言流布天下丛林。南宋时浙江余姚径山寺里茶道盛行,有一套严格的茶道程式,据说日本茶道最初就是从这里流传过去的'。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大师更是深得茶中三昧,据说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流传东瀛。这些古代高僧大德们饮茶的真正目的当然是为了参禅证道。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这些古代的高僧大德们最早将禅平等、真切、精微而又空灵的精神贯注于茶道中,并对中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和作用。
邻国日本的情况则值得我们关注。日本临济宗荣西禅师遣宋留学回国后,将茶种植于禅寺旁,并著《吃茶养生记》一书,流传禅林。之后大应国师又将中国寺院饮茶方式传至日本,禅僧们开始将饮茶和参禅结合了起来。珠光禅师是后大德寺宗纯一休禅师的法传弟子,他在寺院旁结草庵,并制定茶规,成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珠光禅师说:“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并最终提出“佛法存于茶汤”的见地。日本茶道巨匠千利休在《南方录》中写道:“佛之教即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可谓道出了茶道的秘密。千利休将珠光禅师的数寄屋茶道进行改良后大力推广,倡导“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最终创立了千家流茶道,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今世界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
所以提倡茶文化,提倡茶道精神一定要将禅的精神融入到茶事过程中去,茶禅一味,禅茶互参,没有对禅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对茶道精神的追求,没有对茶事过程的实践,没有对茶器的爱惜呵护,没有对茶汤的真切体会,是很难将两者相融合的,也就谈不上茶道乃至茶道精神了。所以我个人以为,提倡中国茶道,除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精神外,一定要将禅“平等”“空灵”的精神融入进去,始终将“雅洁、清静、平和、空灵、率真”的中国茶道精神贯彻在茶道实践中,如此,方有茶道可言。
谈茶论道离不开茶艺。茶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茶叶冲泡技艺,虽然只是“技艺”,但也是实践茶道精神的基础,因为“艺可载道”。离开茶艺而奢谈茶道精神容易流入空泛;而没有茶道精神的茶事实践活动又容易落入平庸。因此,如何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至关重要。
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指出:目前,关于茶文化的许多名词术语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乱的认识,茶艺界有许多人常常将茶道、茶德、茶艺混为一谈,弄不清茶道和茶艺的区别,如有的叫茶艺馆,有的叫茶道馆。有的称茶艺表演,有的称茶道表演。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加以界定,以求取得统一的认识……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就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陆羽已经对饮茶者提出品德要求,喝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需要的解渴了。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可见,早在唐代就已经喝茶有道了。可以将刘贞亮提出的茶德视为对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三饮便得道”和“孰知茶道全尔真”句中之“道”和“茶道”的诠释和充实。由此可见,茶道应追本溯源至唐代皎然、陆羽时期,当然,它还不如后代如日本茶道那么明确具体。
先生所言极是,应该将茶道精神始终关注在茶艺实践过程中。
说到茶道精神,不能不再说一说陆羽《茶径》。有些学者以为,陆羽《茶经》只重“术”(即煎茶之方法)而不重“道”(即饮茶的精神追求),这是很不客观的。我个人以为,陆羽《茶经》始终是围绕着“道”来谈“术”的,是一部论“道”之作。“道”在哪里?“道”在其中。《论语.八佾第三》: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夫子的回答真是太妙了,这“问”的过程就是“礼”呀。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四句偈是什幺?古来众说纷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头,值得去参。那么,陆羽在《茶经》里是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话头呢?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诗文中早有“茶道”一词来进行讨论说明。其实“道”是无处不在的,“道”在哪里?“道”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到茶事上,“道”就在茶莒、茶釜、茶碗、茶橐中,所谓“一旗一枪,一饮一啄莫不是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陆羽《茶经》里的“道”已具体物化到诸如茶莒、茶釜、茶碗、茶橐、散茶、粗茶、饼茶中,已物化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民众“不可须臾离”的茶之“道”。而且我个人还以为:陆羽《茶经》里不但有茶道,也有煎茶技艺,也有茶文化,也有茶人,也有茶器,也有茶具等,只要我们细心体味,一切无不具备,《茶经》之所以成为茶学著作的一座丰碑,也正因如此。
正因为陆羽《茶经》是一部论道之作,因此也遭到了后世某些学者的诟病,并对陆羽将茶著作置于六经之列颇多微辞,在这些人眼里,存在于寻常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中的“道”,是不能以“茶道”称谓的,充其量只能叫做“茶艺”。如明·李维桢《茶经·序》:“而以拟‘经’之故为世诟病,鸿渐品茶小技,舆六经相提而论,人安得无异议!”茶圣如陆羽者遭遇尚且如此,后世茶人所面临的种种尴尬也就在所难免了。
还是引用陈文华先生《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的原文作为本文的结束: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克服,使中国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十三
很多人认识邹军是在1998年的杭州十佳茶艺师的赛事上,他凭借一套行云流水般的九曲红梅茶艺表演,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布茶的同时讲述一段优美的梅花三弄爱情故事,茶汤伴着古典,深入人心。
茶壶、茶海、茶勺、茶夹、渣匙,茶艺师都有自己的十八般兵器;选茶、择器、置水、冲泡、奉茶,每个步骤都须用心,一个优秀的茶艺师,不是单单会秀几下茶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茶的内涵、茶的精髓,而这往往需要十数年的茶艺功底。
邹军自17岁开始去杭州习茶,至今在茶馆这个行业里浸泡了十四五年,从浙江到云南至安徽黄山再至福建安溪,在各个茶乡游历多年,见证了中国茶馆从式微渐至热闹的过程。
萌生做私人茶艺师的念头也是在西子湖畔,当时的杭州茶馆林立,但是仅限于茶饮的简单冲泡,这时的茶楼,文化成了装饰,而茶,更像是商业的.陪衬,乌龙照泡,功夫不做。真正喜好茶的客户来得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引发了邹军的思考:新兴的新贵阶层需要更高端的服务,更私秘的空间,茶艺师不能仅仅限于坐在茶馆中等客户,应该走出去,对特定的人群做一对一的服务。
2003年,他来到北京,在繁华的西二环闹中取静,开了一个茶馆,开业之初,是茶艺师坐堂和游茶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后来随着私人茶艺师的需求愈来愈多,邹军设立了会员制,茶馆不接待散客,有固定的茶艺师。也就在那时,北京高端会所以及一些私人聚会中开始出现私人茶艺师。
私人茶艺师的修炼并非容易,需要基本功扎实,辨茶、识茶、沏泡,操作技能,茶文化历史,甚至茶树栽培和加工,这些都是茶艺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知识。一个好的茶艺师需要有茶的淡定气质,所以打坐、静心也不可少。茶艺师朱锦武说:好的茶艺师是能将茶的缺点掩盖掉的人。因此,一茶到手,私人茶艺师会用鼻、眼和经验为茶定性,然后通过器皿、水温、冲泡等技术处理,再佐以某种特定形式的表演,最终泡出一杯完美的茶。
私人茶艺师一般三个人一组进行服务,一个主泡,主管布茶;一个副泡,担当茶艺程序的解说工作;还有一个琴师。提供一次让客人满意的服务,对于茶艺师而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
如果会场较大,茶艺师一般会提前1到2个小时赶到现场,熟悉场地,研究应该走的路线。要清楚地了解所服务的客户,了解清楚对方具体的服务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比如说,人数、参会人的性别比例、有没有特殊体质的人等等,这些都要问清楚。邹军说,有些人会醉茶,就是一些人喝完茶之后会有头晕、呕吐的感觉。胃不好的人,不适合喝青的铁观音。在去之前,客人情况了解得越清楚,就越有把握做好。邹军说。
不一样的茶就有不一样的表演风格,其实,即便是同一样的茶艺表演,不一样的人演绎也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和私人茶艺师的个人性格特质也有关系。私人茶艺师也会根据个人的性格特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做了几年私人茶艺师的邹军如今的思路拓得更宽了。他今年着手做的事情是,在种茶的季节,将喜好茶的客户带到茶乡去旅游,让客户认领一片茶田,自己学着种茶,等到收获的季节,再一起去收茶,能够品尝到完完全全的属于自己的茶。
中国的茶乡有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安徽大概二十几个地方,各个地方特色不同,茶艺师带着客户去茶乡旅游,这条路能走通。邹军说,私人茶艺师也并不仅仅限于茶艺表演,对于茶文化、茶养生等等知识,都会向客户介绍。
今年3月,他还组织了二十几个客户自驾车去了一趟安徽茶乡。每个人都种了几棵自己的茶树,快到采摘的季节了再带着客户一起去采茶。看着茶艺师的优美表演,听着茶事故事,喝着自己亲手种的茶,那般滋味,在爱茶人的心中,又该是另外一种味道了吧。
茶艺茶道心得体会篇十四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开设茶艺培训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教授我们茶文化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与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与建议的空间。这不仅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与、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与、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与”指的是泡茶与品茶的人都心平气与,气氛也与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与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茶艺课的学习,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让茶使人间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