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幸福之路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是通过读书增加见识和扩大思维,提升思辨能力的方式之一。写读后感时,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展示自己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独到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第一篇读后感是对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赏析和思考,作者从自然、孤独、爱情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给人以很深的启示。第二篇读后感是对刘慈欣的《三体》的评述,作者从科幻、哲学、人类命运等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小说所揭示的人类思维和社会问题,引人深思。第三篇读后感是对余华的《活着》的感悟,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命运遭遇和生活经历的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人生的意义和尊严,让人为之动容。这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技巧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希望能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一
读《教师幸福之路的思考》有感
荣凤娣
暑假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是惬意的,同时也是用来充实自己的。我利用暑假时间仔细阅读了林宏老师所写的《平凡教师的幸福之路》一书,感触很深。长期以来,教师被世人喻为“春蚕、蜡烛、人梯”,在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人们更多地强调教师所具有的奉献角色,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现在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教师的抱怨,比如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不知道怎么教育学生,从早到晚忙碌到很晚,学生还不一定能体会你的用心,有时候还跟你唱反调,这说起来我想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一堆苦水。看了这本书,我思考了下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对幸福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别让幸福成为包袱在人们的生活追求中,许多人认为完美就是幸福。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花无百日好,人无一世平。在教学中,目标的全面、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多样、环节的顺畅是教师想唱响的.完美之歌。教师力争每节课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有了教学形式上的“花哨”,但是往往这些“完美”之举有时反而会产生“过犹不及”的结局,使教学不堪重负或流于形式。但是教学其实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也就是说,教学很难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一次承载太多的“重任”,也不可能一次承接太顺的“呵成”.所以教学要学会放弃,这有助于我们成为赢家。在教学中,知识与方法不是多多益善,而在于精益求精。教学既要有所取,学会做加法,又要有所弃,学会做减法。
二、换一种“看法”上班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欲望超过能力,因为这样获得的幸福感的难度相应会增加。普通教师更容易对“不称职”持有恐惧心理,屡屡滋生退缩之意。其实成功者的能力不见得比你我更高,他们也一样是“不称职”的,甚至可以说,越成功就越不称职,但是他们显然拥有更大的野心。因为所有晋升几乎都是根据他以往的出色表现,升到一个他尚不能胜任的岗位。一个人的事业越是发展,他也就越容易置身于“不称职”的境地。所以,教师要不怕“不称职”,相反要怕“称职”,因为称职可能就代表不进步或者已经没有进步的空间。在教育中,教师要想让自己进步,就应该多向周围的人请教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自己的“不称职”中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而不断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三、走科研之路,做一名创造型教师人只有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去创造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智慧,有尊严,才会有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呆板僵化。场景在变,学生在变,可内容形式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就是无意义的代名次,只有创造,才能幸福并快乐着!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深刻。
四、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高尚的师德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只有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热爱教育事业,真诚奉献,尊重和爱护学生,不断地净化自己的人格,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去感召学生,才能最终达到幸福的境界。
五、保持健康体魄和专业精神
身体健康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基础,是增强教师幸福感的关键。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学会关心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惜牺牲肉体,那只能是一种悲剧性幸福。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核心是专业心态,即人生态度。“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坚持自己的新年,并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不要犹豫彷徨,相信自己就在自己手中,积极乐观地面对每天的朝阳,每天都是新鲜的人生。
六、换一种“心态”
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和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密切相关。有了好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书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
通过阅读《教师幸福之路的思考》,我深深感到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是幸福的。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二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三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素《幸福之路》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 “什么会让人不快乐”
人,究竟为什么人活着?经常感到不快乐,怎么办?走在地铁站,观察行色匆匆的人们,猜想他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生活,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是让人倍感压力的。像小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很难有时间感受不快乐。种种不快乐,有外部制度原因,更多的个人心理。当身处让我们感到极度不愉快的外部环境时,大脑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思维也变得停滞,如果时间长了,发现自己正不自觉地被自己曾厌恶的而同化,那种感觉才真是不快乐呢?所以,努力地逃离让自己不舒服的环境,也是获得快乐的有效方法哦。但是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无法改变外部条件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让我们有幸福感的事物上,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抛弃烦杂的欲望,从让自己快乐的小事做起,或许就会收获一个全新的自我了。
我们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或认可,不必为人类的本性而苛求自己。承认自己内心的欲望,感知身边的美好,慢慢走向快乐吧!
第二章 “论拜伦式痛苦”
曾经也有一段耍酷的日子,以为自己是有思想的,与别人与众不同,以为痛苦才是看破红尘的人所应有的。其实,时常痛苦并不会比别人高人一等。封闭自己,拒斥外界信息,陷入自我内心的痛苦,也不会有伟大。
厌恶生活,觉得一切都是虚幻的,鄙视那些现实的人。那个阶段终究还是过去了。真正的现实生活并不是凌空蹈虚的,需要自己去承担责任的时候,一味逃避也不可取,尤其身后有需要自己帮助的人。
所以啊,不要太高估自己的冷静,面对投入式的感情时,不那么成熟,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真正的感情是需要用心来对待的,即使经历过伤害,也不要对真正的感情抱有敌意了,经历会让我们学会更好地与这个世界和解。
第三章 “论竞争”
我们很多人每天都在为生存而努力,为成功而拼搏。有时候,甚至会忘了为什么出发,一旦迈上了这条路,就像上了发条似的,机械地转着,没心情和家人静下来通电话,玩耍的时候也不能全神贯注,仿佛身后始终背负着无形的重担。日复一日的重复与低效,使得整个人身疲力竭,看不到真实生动的生活。应该承认,这种生活并不是我们内心想要的。一味地竞争,希望胜过他人,是没有尽头的,金钱、地位、权势,终是一场空。因为恐惧而努力,导致幸福感越来越低。如何应对成功,是一门需要修行的课。逃避现实也是不可取的,适度地放空自己,累了的时候摆脱负罪感,畅快地休闲一会儿,或许能更好地掌握生活的艺术,平衡好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第四章 “论烦闷与兴奋”
罗素给“烦闷”做了一个界定,“烦闷的本质之一,是现实环境与让人想入非非的更愉快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用。”感受到烦闷,是很容易焦虑的,试图去摆脱烦闷的过程也会让人身心俱疲。我们为什么这么害怕烦闷呢?或许是欲求的不满足。习惯了刺激的生活,一旦陷入平庸,就会引起烦闷。没有生活重心的人也容易陷入烦闷的情绪,不可自拔。
想起了小时候农村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待在家里,街上空空荡荡的。躺在床上,只是等待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什么消遣,但那时候也没有感到有多烦闷。而长大以后,如果没有手机或书本,只是等待着时间赶紧过去,那肯定会让人无法忍受。有过监考经历的人也许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三个小时,不能看手机或杂书,只是盯着下面答题的孩子,走走动动,会感受到极大的烦闷,时间慢得令人发指。如果一个爱思考的人,或许还可以冥想,会减少些许烦闷。但漫长的时间还是会消耗尽耐心,从而忍受时间的惩罚。
烦闷忍受力需要修炼,人的生活不可能始终有兴奋点。有时候,只有忍受一段时间的单调和烦闷,才能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体验到纯粹的快乐。克服现代人对烦闷的惧怕吧,即使处于单调乏味的生活,也多一点忍耐,尽量保持内心的平静,坦然地过好生活。
第五章 “论疲劳”
疲劳是现代人最常出现的状态,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中的人很难感受到幸福。习惯了为未知焦虑的人经常处于不安的状态,晚上不忍放下手机,不然如何忍受那漫漫长夜啊。很多疲劳是焦虑或忧虑而导致的,睡好觉,简单的几个字却很难很难做到,需要极大的心理自律。如果躺到床上后就能抛开一切忧虑,舒舒服服地睡一觉,相信疲劳和忧虑感会减轻很多的。但是啊,思想是难以控制的,内心始终有事儿,为学业,为家人,为未来……似乎胡思乱想成了常态。
“有秩序的头脑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里充分地思考一件事,而不是在所有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思考这件事。”这句话说得太对了,焦虑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下。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不要放太多东西,学会减负,果断行动、做决定,是我们所要必须学会的。
焦虑的一大原因是我们太害怕自己办不好某件事,以至于让期待自己的人失望了。但其实别人真没有那么在乎我们,一件事做得好不好,影响不了很远,再痛苦的情绪也会被时间冲淡的。所以啊,在有压力的时候,先定个“番茄钟”,从自己能轻易完成的事情做起,进入状态后再开始稍难的部分,遵从自己的能力,那么貌似难如上青天的工作也没那么可怕了。避免恐惧,能有效地缓解疲劳。如果忍不住要为一些事情恐惧或忧虑,那就不要刻意地玩手机或做一些消磨时间的事情,勇敢地直面恐惧,完全熟悉了以后也会降低恐惧,放松心态。
第六章 “论嫉妒”
嫉妒仿佛伴随我们很久很久了,以至于都把它当成了一种常态。小时候面对的不公平,或许会影响他长大后看待世界与他人的方式。我们都想要幸福,想要公平,但有时候必须得承认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参差不齐的啊。美与丑,富与穷,智慧与愚蠢,因为参差不齐,所以丰富多彩。
嫉妒感也很正常,但如果转化为羡慕感,会让内心更品格和一些。尤其不要因为嫉妒而去散播流言蜚语,讨论是是非非,这样很不好,攻击他人本身就证明了内心的不强大,输不起,这种情绪可是会带来不幸的。不要以为自己是被全世界嫌弃的人,带着善意去交往,或许会收获一段令人暖心的友谊呢。一开始就是带着别人肯定不会喜欢我的情绪,那么这种印象会诱化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而导致别人真的不喜欢自己,从而加深自己的被遗弃感,改变心态真的太重要了。
“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因为别人有的东西而放下自己的快乐的。”所以啊,多去想自己有的,不要去攀比而自我内耗,享受已有的快乐,避免跟想象中过得更好的人进行比较,永远不满足的状态是会影响很多的。满足自己的天性,像一个智者一样开拓自己的心胸,不断地在求知的.路上走很远,“获得宇宙般无限的自由心灵”。
第七章 “论犯罪感”
有罪的人通常会有两种痛苦,悔恨合格忏悔。西方有罪感文化,人生来就是为了赎罪的,为了去往天堂而不敢做坏事,即使犯了罪也会去教堂祷告去赎罪,以免来世入地狱。有信仰和敬畏心的人在犯罪的时候会有所考量的,良心这一关很难跨过去。尤其犯罪都带来被群体驱逐的感觉,人是社会动物,对这种灾难的畏惧也会加剧犯罪者内心的不安。
对于犯罪感,其实也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对于性行为的看法,生理与情感的冲突会使一个人面临道德的百般折磨。在感情中,道德感可能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如何强迫无意识主义到支配我们有意识的思维理性的信念。”稳定自己的价值观与是非观,面对选择,强大自我的理性意识,让自己的内心能更加安宁,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八章 “论被虐狂”
“被虐狂”心理其实深藏在我们很多人内心里,总是杞人忧天地以为全世界都背叛了自己。像祥林嫂一样像别人诉说自己被世人虐待,有智慧的人会分辨出其中的根源。面对流言蜚语,保持一种理性的审视,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祸从口出,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带着温柔的爱和深深的敬意对待我们,那我们就努力不让做那个让别人心里不舒服的人了。抱着一颗宽容的心,不揭别人的短,学会彼此相悦。相处舒服,不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这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相处状态了吧。
不过分夸大自己的价值,也不过分贬低他人,知晓了这一点,相信会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少很多阻碍,也能更愉快轻松地生活。如果客观现实真的让我们感到悲哀的话,那也要改变心态,承受人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充分认识四条真理:一是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的那样无私;二是不要过高估计你的价值;三是不要指望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看重你;四是不要幻想着大多数人总是在想着怎么害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不要轻易地因为他人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坚守,用理性与智慧构筑我们的生活,更有力量更从容地实现我们的理想。
第九章 “论舆论恐惧症”
现代社会确实有圈子化和群体化现象,仿佛融不进去群体,我们就会产生被孤立之感,然后承受一些痛苦,或是生活上的挫折,还有可能大量损耗某个人的精力。以对抗身边的敌意。但是啊,我们如果一味地遵从所处群体的风俗,我们很可能会找不到自己的路,误入歧途也不是不可能的。要想真正地快乐,就要学会如何面对舆论,放开自己,遵从内心。一直害怕被舆论压制,得不到想要的幸福,提高我们的承受力和抗打击力,不断地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吧!
第十章 “还可以快乐吗?”
快乐有很多种,但只要快乐了,我们就会感到生命的意义。每个人有自己对快乐的定义,金钱、地位、权势不足以衡量一个人的快乐程度。内心真正感觉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就可能得到快乐。比如无偿帮助他人,会唤起我们对他人的价值感,全力以赴地参与某项科研活动,会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快乐的。
不要太自负,也不要太自卑,平和地对待自己,从我们的身边找到乐趣。必须博士生活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比较苦,需要长期坐冷板凳,但是我们可以在读书和写文章中找到共鸣点,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又有谁能说这种持续的努力不快乐呢?“狂热和嗜好不是快乐之源,只是逃避现实、暂时忘记难以面对的痛苦的一种手段。真正的快乐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依赖于对人对物的善意的兴趣。”不妄想支配某个人的思想,也不总是渴望回报,自然而然地喜欢很多人,善意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就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第十一章 “论情趣”
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与有些人相处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人没情趣,对待生活永远都是敷衍的态度,谈论某些事情也得到的都是一些事不关己的态度。但有些人,你跟他相处,就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仿佛他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能量。我想,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个人是否有情趣。
对生活的抱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会更容易发现事物的美好,对吃饭运动等普通的事,他们也会报之以热情。我们都喜欢这样的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我们要发挥我们作为人的主体性,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或是命运的一些挑战,也能及时转换心态,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生活。活成自己的一束光,也给别人带去能量,这也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四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实对寻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换句话说,自恋者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幸福快乐,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绝望。罗素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或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类型。罗素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罗素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当前的社会,有些人在精神上经常陷入痛苦纠结的状态,其实他们具备很多可以实现幸福的条件却自叹不幸,原因就在于其自我中心思想作祟,过于算计个人的得失,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又令人沮丧,以致他们在追名逐利和过度虚荣中很少拥有幸福感,在长期负面情绪压力之下,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到损害。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而那些时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对很多的事情感兴趣,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因此这些人对于感情和家庭,对于工作和休息,对于获取和给予,不仅能够驾驭,还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体会到快乐的滋味。
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就好比把自己囚禁在自身欲望的牢笼中难以自拔,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非自我中心”的视角则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对立消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罗素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五
《幸福之路》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凘罗素所著,中文版由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翻译。罗素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罗素一生驰骋于数学、逻辑、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诸多领域,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世纪的智者”。1950年,罗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旨在表彰他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在《幸福之路》一书中,罗素没有运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经历证实过的看法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获取幸福的良方,希望人们能够找出自己生活理念中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能够找到幸福的真谛并使自己变得幸福。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罗素书中论述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生活实践的结果,是他的阅历和观察积累而成的人生感悟。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较强,而且确实对追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换句话说,自恋者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幸福快乐,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绝望。罗素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或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类型。罗素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罗素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当前的社会,有些人在精神上经常陷入痛苦纠结的状态,其实他们具备很多可以实现幸福的条件却自叹不幸,原因就在于其自我中心思想作祟,过于算计个人的得失,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又令人沮丧,以致他们在追名逐利和过度虚荣中很少拥有幸福感,在长期负面情绪压力之下,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到损害。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而那些时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对很多的事情感兴趣,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因此这些人对于感情和家庭,对于工作和休息,对于获取和给予,不仅能够驾驭,还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体会到快乐的滋味。
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就好比把自己囚禁在自身欲望的牢笼中难以自拔,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非自我中心”的视角则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对立消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罗素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六
第一次读罗素的《幸福之路》是在高中的一个暑假。学生时代对幸福的追求无非就是家庭幸福和学业有成。现在将近十年过去了。从学校的象牙塔开始,从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也带来了追求幸福的新变化。例如,学业成功不再是我们的目标。相反,这是事业上的成功。
罗素说:“大多数工作给人两种满足,一种是打发时间,另一种是给野心以一定的发泄口,而这足以使一个从事无聊工作的人比一个人快乐得多谁没有工作。”但当工作有趣时,它的满足感会远胜于单纯的娱乐。”这句话用在社区工作者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以前,社区工作人员在公众眼中是一份枯燥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家长带来的'琐事。在我的记忆中,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是一群40多岁的叔叔阿姨,每天端着一杯茶,一包葵花子,聊着天,劝着打架。在当时经济形势所迫的大量下岗工人看来,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一晃十几年,我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才发现原来觉得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多了。
我刚来社区接手的工作之一是文体工作。正是这些文体活动,让社区工作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每一次活动我都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欢声笑语中我能学到很多东西。趣味运动会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端午包饺子,冬至包饺子。未成年人的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也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开学典礼不仅为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开启了美好的祝愿,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礼仪……这些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他们感恩和发自内心的声音表扬,给了我们社区工作者莫大的喜悦和满足。或许这就是工作能带来快乐的原因吧。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七
“幸福在哪里呀,幸福早那里?幸福在那小朋友的眼镜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幸福在哪里?——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道路里。
从出生到开学。
这一段时间是最幸福的时,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充满了童真、包容、和自由。在爸妈的怀抱中一点一点地长大,爸爸妈妈把我紧搂在怀里,生怕把我碰着。虽然当时我也做了不少“坏事”,如打碎一个杯子啦,或者是把闹钟摔坏了等等。但是爸爸妈妈从不责骂我,而是先检查我的手有没有受伤,然后温柔地对我说:“小心点,别弄伤了手,以后可别这么淘气了。”
开学之后的日子。
幼儿园的生活就不说了,讲讲小学到初中的日子吧!在开学之后,我有了许多新的朋友,他们都很平易近人。由于九年制义务教学,学费就免了许多,也可以让我们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每天,我在学校里快乐的与同学们相处、学习,放学后,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并且回到家后就有一顿丰盛的晚餐等着我。这也是我的幸福。
在放假期间。
每到放假,我就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玩,或是呆在家里,上上网,聊聊天,然后再出去和朋友们玩玩,这也很幸福。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幸福。幸福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快乐组装起来的奇特物质,这,便叫做幸福。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八
假如有人问你,你幸福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也许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我却经常听到我们身边有人抱怨说:“天天就让我们读书,起早贪黑的,作业又多,好烦啊!遇到冬天是寒冷难耐,遇到夏天则烈日炎炎……”但我坚定地认为,此言差矣!你们是身在福中不知道福啊!在偏远的山区,有多少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读书啊,对于他们来说,不能读书是最大的痛苦!当你们看见他们那种渴望求知的眼神时,你们会顿时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我想,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而不是“老大徒伤悲”,你们都知道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每周五回家的路上,我都能看到幸福中国给我们家乡带来的变化。在我家门前的那条小路,以前是原始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家门口的那一条小路便是泥泞不堪,大洼小洼齐聚一堂。当行人经过时,都“喝”了饱饱的一肚子脏水,还是不是担心不慎跌落到那一个个小“池塘”里洗个澡或洗个脸;当村民骑车从那里经过时,它会“吐”出它肚子里的水给你的裤子、鞋子、车子洗个泥水澡,让人好好“干净”一回。当然这些状况都只是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了,现在那条泥土路早已焕然一新,变成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人们可以在下雨天也欢快地骑车而过,奔向自己温暖的家了!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我们享受幸福的权利,就该尽创造幸福的义务。“幸福中国”来之不易,是靠幸福、奋斗而来的。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0xx年的苦难征程,建立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那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迎来了一个繁荣的中国,是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使中国人民幸福起来了。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更应该知道这幸福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是好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鉴于此,我们青少年更应以前人为榜样,为建设“幸福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九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浪漫。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付出。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
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它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而我的幸福则是平平淡淡的,当走在幸福之路的时候,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呵护我那平淡的幸福。
小时候,在爸爸妈妈讲的故事中我踏上了幸福之路,开始了幸福的旅程。
进入幼儿园,每天爸爸妈妈接送,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抒写了第一篇幸福之路上的故事。
三年过去了,跨进了小学的大门,妈妈拉着我的小手教我过马路,那温暖的手掌,甜甜的嗓音,让我觉得幸福仿佛永远停在自己身边,不会走开。
上中学时,要骑电瓶车上学,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路上小心,走慢点。虽然已经一个人上学,但是,那属于父母的关心,在上又记下了一个幸福的画面。
幸福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幸福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爱子,非为报也”、“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的母爱。
平淡的幸福虽然只有这些,但是我相信,会越走越长,越来越宽!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
天空的幸福是披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鲜花的幸福是有着令人羡慕的丰姿;小鸟的幸福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我的幸福是有着妈妈的关爱。
我的妈妈虽平凡,却时时刻刻为我捕捉着这世界最不平凡,最美丽、最感人的事。
当我做作业时,妈妈总不忘在桌上放置一杯热水;当我胃口不好时,妈妈总是想方设法为我弄好吃的;当我苦恼烦闷时,妈妈总是千方百计逗我笑;当我想哭时,妈妈会把我搂进怀中;当我想笑时,妈妈会陪我笑出声……总之,妈妈给我的爱胜过爱自己一千倍、甚至一万倍,为此,我感到骄傲和幸福——我有妈妈的爱。
每到夏天,当太阳无情地烤得大地冒烟时,妈妈还在田地里一俯一仰地锄草,有时望望太阳,不断地用手袖擦擦头上那豆大的汗珠……我蹲在门槛边,手托着下巴,默默凝望着妈妈的身影,一股心酸涌上心头,不觉便热泪盈眶。此时,我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朵白云,为妈妈遮挡那酷热的阳光。我真恨时间老人走得这么慢,让我那可怜的母亲苦了一天又一天,累了一年又一年,而我却来不及长大。为了我,妈妈不得不陶醉于油盐酱醋,快乐于繁重的家务,热忠于千般体贴,万般叮嘱。妈妈,谢谢您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爱,如果一滴水代表您的一份爱,您送我的,将是整个东海;如果您的一份爱,代表一颗星星,那么,您送我的将是整个银河。
虽然,我不知道流星能飞多远,值不值得去追求;也不知道烟花能燃多久,值不值得去等待,但是,您对我的爱如恒星般永恒,如烟花般美丽。谢谢您妈妈,让我体会到了人世间最美丽,最无私的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我相信,我会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那更广阔的世界;像燕子,等到了春暖花开时,又飞回来,和您一起飞翔。
妈妈,爱之路上有你,我好幸福。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一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你读过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吗?读完之后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请看以下小编带来的幸福之路读后感,与你分享!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
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 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
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
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
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
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
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
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
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
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
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
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
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
“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
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
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
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
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
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
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
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幸福之路》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凘罗素所著,中文版由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翻译。
罗素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罗素一生驰骋于数学、逻辑、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诸多领域,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世纪的智者”。
1950年,罗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旨在表彰他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在《幸福之路》一书中,罗素没有运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经历证实过的看法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获取幸福的良方,希望人们能够找出自己生活理念中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能够找到幸福的真谛并使自己变得幸福。
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
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
”罗素书中论述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生活实践的结果,是他的阅历和观察积累而成的人生感悟。
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较强,而且确实对追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
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
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
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
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
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
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
换句话说,自恋者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幸福快乐,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绝望。
罗素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
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
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
生活中我们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或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类型。
罗素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罗素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
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
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
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
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过于算计个人的得失,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又令人沮丧,以致他们在追名逐利和过度虚荣中很少拥有幸福感,在长期负面情绪压力之下,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到损害。
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二
“幸福在哪里呀,幸福早那里?幸福在那小朋友的眼镜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幸福在哪里?——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道路里。
从出生到开学。
这一段时间是最幸福的时,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充满了童真、包容、和自由。在爸妈的怀抱中一点一点地长大,爸爸妈妈把我紧搂在怀里,生怕把我碰着。虽然当时我也做了不少“坏事”,如打碎一个杯子啦,或者是把闹钟摔坏了等等。但是爸爸妈妈从不责骂我,而是先检查我的手有没有受伤,然后温柔地对我说:“小心点,别弄伤了手,以后可别这么淘气了。”
开学之后的日子。
幼儿园的生活就不说了,讲讲小学到初中的日子吧!在开学之后,我有了许多新的朋友,他们都很平易近人。由于九年制义务教学,学费就免了许多,也可以让我们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每天,我在学校里快乐的与同学们相处、学习,放学后,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并且回到家后就有一顿丰盛的晚餐等着我。这也是我的幸福。
在放假期间。
每到放假,我就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玩,或是呆在家里,上上网,聊聊天,然后再出去和朋友们玩玩,这也很幸福。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幸福。幸福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快乐组装起来的奇特物质,这,便叫做幸福。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三
幸福,就这么简单。不需要大风大浪,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一个笑容,一句话,甚至在沉默中也有幸福。
争夺。
我和妈妈躺在床上,看着同一个电视,而遥控器就放在我和妈妈中间。广告了!妈妈飞快的拿起身边遥控器开始换台,看妈妈喜欢的节目。那节目我可不喜欢,于是就开始一段争夺大赛。我也快速的拉住老妈拿着遥控器的手,使劲的拽着遥控器,可是我这把瘦骨头那比得过老妈啊。唉,第一方案,失败!不过没关系,我还有方案二,嘿嘿,挠痒痒。我乘妈妈高兴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妈妈的几大弱点——腋下、脖子和腰上出击。这招有效了,眼看着老妈拿着遥控器的手松了,遥控器也掉在了床上。我快速的拿过遥控器。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我妈竟然偷学了我的“绝招”,并向我发起攻击了。唉,我怎么忘了,老妈也是一只“老狐狸”啊,我这只“小狐狸”那比得过“老狐狸”呢?只好认输了,谁叫姜还是老的辣呢?不过没关系,我的王牌还没出击呢,嘿嘿,老妈等着吧!“爸,你看老妈跟我抢我遥控器!”我嘟着嘴向爸爸求助,一副委屈的样子。终于,老爸看我那一副委屈的样子心软了,帮我夺回了遥控器。“哈哈,老爸一出,无懈可击!”我笑着说道,还炫耀的向老妈摇了摇手中的遥控器。老爸老妈看着我衣服骄傲的样子也开心地笑了。
幸福就这么简单,他在简单的动作中和美丽的笑容中,等待你去寻找。
沉默。
在一个有风午后,明媚的阳光洒向大地,让一切万物都充满了温暖。蓝蓝天空中有几多白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游荡,为这温暖的世界又添加了几分调皮。风在这温暖又调皮的世间无忧无虑的游玩,时不时和树讲几个笑话,惹得树哈哈大笑,发出“沙沙”的树叶声。我坐在家门口,享受着这个温暖的世界。这时,老妈也坐在了我的身边,要我帮他拉去头上的白头发。
妈妈将她的头发放下,那长长的黑发隐约带着几丝白发头,发也有分叉了。我这时心头一酸。以前妈妈的头发是多么的乌黑,多么柔顺。妈妈才不过40啊,竟然长白发了。我瞬时明白了妈妈这些年的辛苦。
妈妈靠在我的身上,我拨开妈妈的头发,仔细的寻找白发。我的手指不停地在妈妈的发间穿过而妈妈头上好闻的香气钻入我的鼻中。我小心地挑出白发,然后轻轻拔出。或许是这温暖的天气,竟让妈妈睡着了。我看着妈妈的睡颜,不经笑了。虽然妈妈压在我身上有点麻,但心里却任然甜甜地,像吃了蜜一般。
幸福就这么简单,他就在沉默中,等待你去发现。
没有大风大浪没有惊天动地只在简单的事情中。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四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这个问题有着许许多多的答案。在60多年前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最大的幸福就是国家能够安定和平;在双目失明的孩子心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天能够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在家境贫穷的孩子心中,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接受到教育……虽然每个人的幸福不同,幸福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所有人向往的幸福都有一个共同点,希望自己能过的好,希望他人能过的好。
幸福就像一列快车,每个人都是一种幸福,只是,有的幸福对于自己来说是陌生的总是和自己熟悉的幸福在一起而忽略了陌生的幸福,所以,陌生的幸福因为无法受到注意,就悄悄地下了车,直至到达了目的地,才猛然发现车上少了好多人。
幸福是温暖的关爱,幸福也是真诚的赞美;在幸福的世界里,要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懂得对生活说感恩敞开心扉去沟通,世界也会变开阔;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人,自己也同样会收获幸福。
也许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大家从来都没有去重视过,去关心过,其实,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是幸福,都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与向往。
幸福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快乐的生活,或许有些人认为富裕的生活就会快乐,其实错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不如抽空去陪陪你的家人,去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声音,在他们伤心的时候,给予他们一丝温暖,一丝安慰,这已经足矣。有头有脸的生活并不快乐,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在幸福的观点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自信。自信,可以造就生命的传奇;自信,可以谱写生命的华章;自信可以建筑坚强之墙;自信,还可以铺出幸福之路。将自信的风帆在生命中扬起。拥有了自信,就可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盘上一座巍峨的高山,遨游属于自己的汪洋大海,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表现的成熟一点。成熟是大多数人们心中美好的向往。可是真正的成熟不仅仅表现在时光的流逝和外在的变化上,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五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浪漫。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付出。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
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它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而我的幸福则是平平淡淡的,当走在幸福之路的时候,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呵护我那平淡的.幸福。
小时候,在爸爸妈妈讲的故事中我踏上了幸福之路,开始了幸福的旅程。
进入幼儿园,每天爸爸妈妈接送,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抒写了第一篇幸福之路上的故事。
三年过去了,跨进了小学的大门,妈妈拉着我的小手教我过马路,那温暖的手掌,甜甜的嗓音,让我觉得幸福仿佛永远停在自己身边,不会走开。
上中学时,要骑电瓶车上学,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路上小心,走慢点。虽然已经一个人上学,但是,那属于父母的关心,在上又记下了一个幸福的画面。
幸福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幸福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爱子,非为报也”、“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的母爱。
平淡的幸福虽然只有这些,但是我相信,会越走越长,越来越宽!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六
有人觉得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是幸福;有人认为拥有很多好友是幸福;有人吃到美食就觉得是幸福。但我认为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幸福不需要去追求,因为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我的成长之路不光是用劳动和汗水搭建而成的,还是一条需要乐观,需要智慧、需要品德、需要勇气才能修建而成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我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真怀念过去的点点滴滴。怀念依偎在父母怀里温暖、快乐的感觉,怀念听着摇篮曲进入梦乡的那份恬静。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无拘无束,无牵无挂,快乐自在,生活在我的五彩斑斓的童年梦中。
在我看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因为拥有健康的体魄,能够尽享任何带给自己的快乐。
在我看来,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是幸福的。因为只有家庭里的成员在你失望的时候,就会激励你重新站起来;在你难过的时候,就会安慰你;在你高兴的时候,就会陪着你分享快乐。
点滴小事,看来不起眼,仔细品味,无不充满幸福。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七
天空的幸福是披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鲜花的幸福是有着令人羡慕的丰姿;小鸟的幸福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我的幸福是有着妈妈的.关爱。
我的妈妈虽平凡,却时时刻刻为我捕捉着这世界最不平凡,最美丽、最感人的事。
当我做作业时,妈妈总不忘在桌上放置一杯热水;当我胃口不好时,妈妈总是想方设法为我弄好吃的;当我苦恼烦闷时,妈妈总是千方百计逗我笑;当我想哭时,妈妈会把我搂进怀中;当我想笑时,妈妈会陪我笑出声……总之,妈妈给我的爱胜过爱自己一千倍、甚至一万倍,为此,我感到骄傲和幸福——我有妈妈的爱。
每到夏天,当太阳无情地烤得大地冒烟时,妈妈还在田地里一俯一仰地锄草,有时望望太阳,不断地用手袖擦擦头上那豆大的汗珠……我蹲在门槛边,手托着下巴,默默凝望着妈妈的身影,一股心酸涌上心头,不觉便热泪盈眶。此时,我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朵白云,为妈妈遮挡那酷热的阳光。我真恨时间老人走得这么慢,让我那可怜的母亲苦了一天又一天,累了一年又一年,而我却来不及长大。为了我,妈妈不得不陶醉于油盐酱醋,快乐于繁重的家务,热忠于千般体贴,万般叮嘱。妈妈,谢谢您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爱,如果一滴水代表您的一份爱,您送我的,将是整个东海;如果您的一份爱,代表一颗星星,那么,您送我的将是整个银河。
虽然,我不知道流星能飞多远,值不值得去追求;也不知道烟花能燃多久,值不值得去等待,但是,您对我的爱如恒星般永恒,如烟花般美丽。谢谢您妈妈,让我体会到了人世间最美丽,最无私的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我相信,我会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那更广阔的世界;像燕子,等到了春暖花开时,又飞回来,和您一起飞翔。
妈妈,爱之路上有你,我好幸福。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八
阅读了《自定义的幸福》都想幸运拥有福气的那个人,幸福的判定标准又是参差不齐,可能我会觉得幸福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和谐有家的感觉,住有遮瓦,乐有相伴,闲有爱好!当然,在这个飞速的经济社会,又有几人去关注那惊鸿一瞥的一刹那,都热衷于快餐式,甚至感情,家庭都快餐了!
纷纷妖娆的世界,美仑美奂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切就象火星撞地球冲击着我们的瞳孔。蹉跎的岁月,我们意乱情迷,什么真,什么是假,现实中的我们仿佛批了一层薄纱,若隐若现,有时如那刚刚沫浴更衣后的少女那般美妙动人;有时又象陷入泥泞中的车轮无法自拔!
经常我们耳边耳熟能详的听到“纠结”,这样形容这个段落的我们恰到好处,我们纠结自己还没上位,纠结自己还没遇到让你心花怒放的那个人。事实上常常会为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而追悔莫急,躁动的心致使我们举棋不定。
现实社会中,我们透支了生命去追求经济的最大化,复杂的社会环境消耗着我们生命的质感,日渐物欲横飞的社会污染着我们的神经,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有了忧心冲冲,甚至担心太多未知不可知的变数。
五十岁来哒一半的我们,可以脑海一片空白,也可任思绪天马行空,一心追求属于我们幸福,脚步缓一缓,纵然感受不到幸福的给力,也不必去伤怀它的迟到,哪怕在片刻间稍纵其逝,或者不幸就在下一刻悄然而至,最终还是去坦然面对,人的生死轮回,喜怒哀乐,都有其自然规律。
活在当下,追逐真我的风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