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大全(16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我们需要发掘和利用它们。总结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重要性,并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一
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对政治教学观念的改变,使得高中的政治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却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策略。
1.过于重视理论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政治的教学,教师过于重视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获得政治知识,但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没有任何帮助。而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和人生态度养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的政治课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通常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只是机械地复述教材中原有的理论知识,由于没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将教师教授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2.探究式教学浮于表面
部分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会加入探究式学习,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过程中,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却没有将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的收益不多。虽然部分教师对公开课的态度比较认真,不仅会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还会努力维持课堂的探究状态,但是在平时的普通教学课堂上,教师依旧是按部就班,即使设计了探究活动,内容也非常单调,形式也比较单一,且不会做出实时的调整。
3.学生不乐于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通常教师会在课下收集资料,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却忽视了学生真正希望学习的知识。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节时,教材上虽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来进行分析,以获得不同的感悟,正确认识金钱观。但是,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往往只是考虑到“花钱的度”的问题,在讲解的时候,学生虽然领会到了“花钱有度”,但是对于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还是十分茫然,并渐渐地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1.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改对高中的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教学理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实践与理论并重,注重开放式学习,形成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着重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授政治理论课程时,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辅助,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找寻相关资料,利用ppt或其他方式,将他们知道的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同时讲述在他们身边遇到的文化传播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创新探究式学习
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该过程的主体。由于高中的政治教学中选用的教材是全省统一,甚至几个省统一的,教材的选择可能并不符合当地的特点。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地域、时代等方面进行探究。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浅显的故事学习到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出优势与不足,并鼓励其继续创新。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价值观的教育贯穿课程的始终,帮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还应当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将政治知识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的政治教学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主体地位,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尤为重要的,是幼儿接受良好教育和美好品德的第一步,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本文就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做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在人生阶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关系到我国发展进步的国民大计。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针对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所实行的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对于情感、性格、认知的积极养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但是学校有义务、有责任进行教育,社会和家庭也都有责任去关心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结构急需完善的问题。
教育结构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教育的不公,很多地方都显现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上学难,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规模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显得尤为不足,对整体幼儿教育的相关服务和设施也亟待完善。求大于供直接就导致了幼儿园上学乱收费、学费贵的社会问题,致使很多幼儿到了适学年龄却迟迟得不到应该有的幼儿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教育体系,这也直接导致了幼儿教育中教育结构中的各种问题。
2.教育观念急需更新的问题。
在教育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始终将教师放到了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幼儿教育上,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很多幼儿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承认幼儿为幼儿教育主体的思想,往往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采取着“填鸭式教学”,导致了整个课堂中,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也沦为了拼音、计算、写字的学习。也就忽略了幼儿教育中幼儿性格、思想的培养。
3.幼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种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也相应的在各地建立起来,但是幼师的层次不齐对幼儿教育的成果起着负面的影响。对于在幼儿教育中资历比较深的幼师往往有着教育观点陈旧的问题,对于幼儿教育资历比较浅的幼师,各方面综合素质也需加强,针对这部分幼师,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开设不同的课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幼师对于幼儿教育的教育认识,让幼儿在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接受幼儿教育。另外针对最近几年时常出现的伤害儿童事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让部分品德败坏,素质低下的幼师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以破灭的伤害,这也更迫使我们努力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
二、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1.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幼儿教育要想符合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让幼儿教育现代化,而基本前提就是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有义务、有责任的参与到其中来,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幼儿,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重点去培养幼儿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为主。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资,取缔不合格幼儿园;学校则需要以学生为主导,淘汰综合素质低下的幼师,对于优秀的幼师要进行宣传和表扬。努力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成果。
2.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课程。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课程都是载体,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塑造健康品格、享受童年乐趣,让幼儿在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走得更稳。因此,在幼儿课程的选择上,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构建相适应的幼儿教育课程,开创出一条特色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3.开发幼儿教育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游戏了。开发好的幼儿教育游戏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开发好的课堂游戏和网络教育游戏,将幼儿需学习的知识点融会其中,方便于幼儿的学习的理解。在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师也要对幼儿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幼儿沉迷于游戏,让幼儿健康的去玩游戏,在游戏中得到对社会的认识,对知识的学习。另外一方面,对于幼儿教育游戏的开发,还要注意避免近视、无运动、自闭等幼儿容易出现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对幼儿带来危害。
4.促进家园合作与家园互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生活环境也和许多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的重要性,让家长深入到幼儿园,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来,让幼儿教育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能够有效的让幼儿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这样的双边教育形式是符合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需求的。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尝试从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求让幼儿的身心教育得到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3]喻小琴.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反思———兼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作者:李洪杰单位:第313医院赤峰临床部幼儿园。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三
党员管理、党员教育是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新的形势下,党员管理、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疆这样一个信教群众较多的多民族聚居区,加强对信教党员教育和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英买力镇现有人口2.8万,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9.6。由于历史原因,伊斯兰教在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少数意志薄弱的党员也成为伊斯兰教信徒。全镇共有党员1027名,其中农牧民党员775名,近年来有信教党员42名,经说服教育有38名党员回到了党的队伍中,对笃信宗教的3名党员进行了劝退,1名党员组织除名。
党员信教的特点。
1、隐蔽型。
有些党员信教,因为明知是违反纪律,所以就偷偷信教。有的不进清真寺,但在家做“乃麻孜”,或者不参加公开的宗教活动,但小型宗教活动间或参加,这类党员的信教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在调查中其他信教群众对其抱有极大地同情心。
2、公开型。
公开进清真寺或公开在家信教,或公开参加宗教各种活动,无所顾忌旁若无人。
3、普通型。
偶尔或间或进清真寺做乃麻孜,这些党员大都属于迫于信教群众的压力,既想信教又顾及党员身份,立场左右摇摆,是组织教育的主要群体,通过教育,很容易站到组织这边来。
4、痴迷型。
这类党员每天做乃麻子3-5次,一天不进清真寺就无所事从,对宗教的信仰非常的虔诚,完全成为一个宗教信徒。
5、离退休的干部居多。
凡信教党员,离退休的占大多数,农村干部主要是中老年以上。
6、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多。
信教的党员,大多文化素质偏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接受教育学习较慢,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肓。
党员信教原因。
任何一件事的产生都有其社会背景及原因,党员信教问题的产生也有其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
7、受周围大气候的影响。
由于我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宗教的氛围中长大的,某一个人信教在周围人眼中不足为怪,但哪一个人不信教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指责。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我们的党员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的确需要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来支撑,那么一些意志薄弱、党性不强、政治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就很容易信仰宗教。
8、部分基层组织软弱缓散,9、缺乏战斗力。
俗话说:“人坏变心、树坏烂根”。凡是基层组织薄弱的地方,这种问题就比较突出,村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关心党的,尤其是不重视对党员日常教育,对宗教问题不敢管、不会管,甚至不愿管,信教的外部环境因素。基层组织软弱,不能大胆的管理宗教活动、宗教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甚至有些村级干部在某种程度上服从于宗教教职人员,对一些不良现象听之任之,使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狂热趁虚而入,以宗教的合法性为掩护,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导致这些地方宗教氛围浓厚,使不信教的党员成为孤立者。像英也尔村98年宗教势力强迫群众提前一天过古尔邦节,盗割电视接受天线,认为村民看不上电视就会去做乃麻子。央塔夏六村宗教势力强迫群从捐款修清真寺,还有20艾提塔西的窝藏案,都或多或少的增强了宗教氛围,这也是导致部分党员信教的`一个外部原因。因此,基层组织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也可能导致党员信教。
10、经济、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党员信教问题,我们不能单纯看成是党员个人的问题。古人云:无事生非。我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过剩,我镇乃至全县都一样,农民农闲时候多,大部分农民家里的地一般情况下一两个人就能应付得了,而且农活随意性大,所以劳动力相对过剩,这就使得一部分人以宗教为职业,而另一部分人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农村文化生活还很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和城里人一样都不会甘心生活像车轮一样明天的太阳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在劳作之余去的地方。拿我镇来说,33个行政村,有114所清真寺,是村委会村党支部的近4倍。可以说,清真寺的触角已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114所清真寺每天按3次乃麻孜算,一天就是342次,一月就是10260次。而我们的支部有的一月都不组织党员学习,更不用说组织群众学习了。“10260:33”是很大的一个对比和反差。
部分党员尤其是老党员文化素质低,甚至是文盲党员,直接影响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对科学理论的接受,更有一部分党员根本就不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分不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是宗教问题,不知道风俗习惯和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认为只有信仰宗教才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在我们英买力镇的英买力管理区、阿其墩管理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党员信教,危害巨大,它不但损害党的形象,侵害党的肌肤,而且如同我们身边的一颗炸弹,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信仰宗教本身就是立场不坚定的表现。基层党员是群众中一员,是群众的表率,本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相反却信仰信教,这些人的言行影响的不是一两个人,可能会是一群人,一村人,危害可想而知。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四
在企业社会工作中,最为核心的要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优质。所谓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的企业中的职员以及与企业有关联的人。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中的职工,企业如果想要发展的更好,就需要依靠员工,这样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投入就不能少,因为员工只有得到了应有的报酬才能更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职业,使其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前进,企业社会工作也逐渐的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在20xx年的经济工作中,我国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强调了其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强化民生保障。由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来看,以往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则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在目前经济不断的发展中,以后肯定会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与技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用以人为本为基础,使其可以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实企业管理也对人力资源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尤其是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让企业可以发展的更好。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只局限于招聘、薪酬等相关的手续中,应该尽可能的去适应发展中的经济,使其创造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以最专业的人力进行服务,从而最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比如通过各个角度去培训员工,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差异。
企业社会工作主要是利用社会人员进行服务大众,防止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员工的素养,调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员工的福利与企业管理也随之提高,使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道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伙伴,在现阶段对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也比较少,使其导致了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与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企业社会工作选择了镶入式发展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对企业社会工作进行研究,可在目前的企业中,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本文针对性的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目标,发现两者之间其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但两者也有着不同的角色。
(一)企业发展目标: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管理人员为了能够更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最好的避免一些错误的事件影响企业发展。如在招聘时,招聘了不符合该岗位的员工,因为歧视招聘与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使其让企业要面临法律的诉求等。反正在管理中社会工作人员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确保员工的权益,使其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重视员工个体的差异。
在企业社会工作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劳动力的多元化,这不光表现在员工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方面,其中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不同。一般明智的管理人员会清楚知道多元化也是一种资产,因为他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广阔的视野与帮企业解决不同角色的问题,使其最好的帮助与满足员工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通过灵活的活动安排员工的工作,总之改善了员工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让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和谐。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共同点。
社会工作人员在企业中,一直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员工进行着帮助,最好的维护员工的利益,促进员工的福利可以得到增加。同时让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的问题,从而改善其中的不足,推动企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人员其实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很多的培训课程,其中有对管理人员的建设与企业社会的责任等。另外,社会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确定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使其不断的鼓励员工。其实企业社会工作人员会定时和人力资源管理人t进行沟通,从而可以让其相互配合更好的发展企业。
福利管理。福利在企业中是所有员工都会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福利的多少说明了员工的收入多少,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知到了,福利这一问题,对于员工来说,福利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专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性。
四、角色的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关键差异。管理者与服务角色差异,根据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观念,而管理者一般是扮演着计划者、领导者等角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应该进行规划以满足企业未来为目标,然后在分工完成整个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管理者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态度,同时还可以解决其中很多的问题,从而保障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相比,企业社会工作人员都是扮演着支持者、研究者等角色,作为一名服务的提供者,企业社会工作可以为员工提供最优质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得到进步。反正,想要真正的改善企业管理,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让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发展企业经济,从而构建和谐的企业制度。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五
其中在对湖北、河南两省的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评定中,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态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江西省的11个地市中进行的心理健康症状的自评中,就发现了有轻度症状反应的人占了总人数的24.2%,中度症状的人数占了11.2%,症状反应偏重的人数占3.6%,反应症状严重的人数占1.8%。以上数据,应当引起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教师不是应该活泼、开朗、充满童心的吗?怎么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两方面来寻找原因。
一、外部因素:
1、来自社会的压力。
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教师在社会已有一定的地位,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却难以令人接受,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普遍认识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让孩子好好吃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不要让孩子出事就好了。很多人提起幼儿教师,就会觉得这是个既简单又轻松的职业,不怎么重要;而有子女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家长,又会对教师提出很多过高的要求,既希望教师像高级保姆一样,又希望教师像个教育专家。他们都没能真正了解幼儿教师的作用,忽视了现代幼儿教师的独特性、重要性、多样性。
2、工作的负荷重。
幼儿教师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首先:1、班级人数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班级有超标现象,现在在幼儿园里,中班普遍有30多个幼儿,大班则40多人,有的地方幼儿园人数则还要多,这样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2、案头工作多,幼儿园除了要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外,还有一大堆的任务:课件制作、技能比赛、教育笔记、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册、写各种反思、写论文等等,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这是导致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直接原因。3、教育对象是3到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纪较小,不少地方不能自理,又对于很多事情、问题似懂非懂,好奇心重。这么一来,教师所承受的负担就非常重了,小到吃饭、睡觉、上厕所……,大到户外活动、出门游玩等处处都充满不安全的因素,教师一旦没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特殊的环境,特别的人际交往。
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其主要组成的人员是女性教师。女性工作往往很细心,对待小孩子会有一种天生的耐心和责任感,但是女性往往喜欢攀比,争强好胜之心比较强,而在竞争过程中,女性表现往往又是含蓄的,不善于表达,因此大家相互间往往容易产生猜疑、嫉妒的心理,这无形中又加重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
4、不完善的教师评价。
每个学期都会有评优、评先进、考评的事情,幼儿教师往往都是独门独户的工作,最了解她们的恐怕只有幼儿了,然而参与评选的却是在工作方面相互了解不多的同事,同事评选的时候往往凭的是人情、关系,因此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一些踏踏实实工作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尤其是年终的末尾评选制,就算大家工作都不错,还是要有一个末尾进行流动,实在是一个不公平的对待,忽视了大家的辛勤劳动。
5、劳动报酬低。
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而教师们常常感到自己极度付出却收获甚微,同时又要支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使得教师心理感到不满。
二、内部因素:
1、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压力。
测查中表明,“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是普遍存在于该省幼儿教师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同时,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特点。
幼儿教师的社会角色比较多,一方面是教师,一方面又是一个妻子、母亲、女儿,两者之间的冲突较难处理,极易产生过多的忧虑和自责,这一切使得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剧增。
2、身体压力。
由于工作的压力太大,许多幼儿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声带疾病在幼儿教师中非常普遍,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教师的声带得不到休息,声带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才30岁的教师,有的甚至30不到嗓子就变得嘶哑了。与此同时,不少幼儿教师还有听力障碍,因为幼儿园里孩子的喧哗声极大,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发生听力障碍是在所难免的。这些身体上的疾病给幼儿教师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外部环境:
首先全社会都要为幼儿教师营造重视幼儿教师工作、支持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氛围。全社会通过宣传、制定政策等措施,让所有人来了解、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为幼儿教师创造一个理解、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荷。根据调查,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幼儿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提高待遇和福利,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目标,提供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的幼儿园精神环境。作为领导,要善于看到每位教师的亮点,善于和每位教师沟通,鼓励每位教师进行创新,给每位教师适当的奖励,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并妥善解决教师间的矛盾。
不管是政府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努力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为教师举办各种关于心理的讲座,让幼儿教师有倾诉、发泄的场所,并能得到适时的指导,帮助教师健全心理。
同时,健全考核制度。幼儿园应抽出一段时间,让教师互相观察、了解其他教师的工作情况。并发放家长问卷,让家长无记名的为老师打分。在考评时,让每个人参加(在编老师、自聘老师、保育员阿姨),而每个人的配班老师和同班的保育员打的分数在总分中占较高的比例。在全园合格的基础上,取消末尾流动制,对于最后两名教师,要对其问题进行分析,让教师更好的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2、教师的心理保健:
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调查发现,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的,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有33%的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有11.5%的人觉得工作很吃力。幼儿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知道幼儿教育这个事业是重要、长远的,不要局限于目前的环境,教师应该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去面对这份工作。
二要改变工作方法。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一个教案十几年、几十年不变,这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气。
三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些调查表明,有13.8%的幼儿教师不喜欢幼儿教工作是因为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而喜欢幼教工作的教师中则有64.7%不愿意离开幼教工作岗位是因为舍不得单位的那种融洽的人缘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做好工作,热爱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创还得靠自己去开创,比如多和同事、领导沟通交流,多帮助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些宽容,多些接纳等等。
四要学会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心中有积郁,要学会宣泄,及时适度的宣泄会使得我们的日子变得轻松些。跑步游泳、写作阅读、唱歌跳舞、逛街购物……当你不舒服的时候,这些都是很好的宣泄方法。极度悲伤时,不妨大哭一场,这更是有益身心。
总而言之,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把不好的心情转换为快乐,这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主要参考文献:
《幼儿园工作规程》。
刘宁《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广西学前教育信息网)。
刘爱英《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山东学前教育)。
史滋福张庆林陈小异《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学前教育研究)。
张英琴《幼儿教师需要心理健康》(山东运城幼儿师范)。
朱伟萍《减轻压力体味快乐》(《幼儿教育》.07.08)。
莫源秋《幼儿教师应如何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六
摘要探讨了各国软件出口的游戏规则,以及埋藏在不同国家利益冲突与文化底蕴下的“潜规则”,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我国的软件出口策略:重视立法保护以及搭建国际化价值链。
关键词软件出口规则对策。
软件产品是文字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体现的是编程人员的思想、意识、认识,乃至于习惯、喜好、性格和鉴赏水平。软件出口企业能够接到国外的外包业务并非就表征着其已经彻底国际化。因为软件出口的本质是服务出口,它必须依靠现场服务能力来建立信用。这也就决定了软件出口需要依靠现场服务征服客户。我们有必要探寻各国软件出口的游戏规则,以及埋藏在不同国家利益冲突与文化底蕴下的“潜规则”,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我国的软件出口策略。
1美、加、日软件出口规则的三方比较。
1.1项目考察实施的风格比较。
美国、加拿大、日本公司在项目考察实施过程虽然具有严格遵守协议、时间观念强、分析论证严密等共同特点,但也表现出许多不同风格。美国公司在交给中国软件公司做项目时,会先提供他们已经完成的项目作为测试项目,考察中方接包软件公司的流程控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测试阶段,美方支付一定金额以抵补中方的项目成本。但是,测试完后,美方仍然十分谨慎。他们会将项目分包给两个软件公司,支付同样的酬金,进而选择其中较优的产品。这对美方而言,相当于建立了软件外包的备份系统。加拿大的软件厂商则比较信任转包商。在实施项目前,他们会委托转包商,派出项目经理对中方软件公司进行考察,时间大概半个月。正式开始做项目时,加方会派人到中国进行监督,保证中方软件公司能够按照其的商业标准进行开发。在验收阶段,会进行三方验收。相对美、加而言,日本公司倒是更加“以人为本”。他们会派出谈判专家,和中国软件公司谈上一年半载,并要求中国软件公司输出工程师到日本,由日方公司支付中方工程师薪酬和生活费用。中方工程师在日本要停留一年的时间,学习项目管理以及其他知识,再返回中国软件公司进行对日项目开发与实施。
1.2付款方式与风险比较。
就付款方式而言,美国、加拿大一般分阶段进行项目支付,比如在需求确认完毕后支付一次,然后在原型确认、功能测试阶段支付一次。如果遇到大的财团,他们可能会通过其在中国的财务公司转账支付,收款比较有保证。日本则会在谨慎考察后,预先支付一部分费用,待到项目完工后再支付其余费用,一般也比较迅速。可能会采用银行转账或托收等方式。
从风险方面来看,与美国做项目,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如果美国国内市场波动过大,则对海外市场会产生较大影响。在9.11之后,美国受到打击很大,很多it企业都不景气,如果单一依附美国业务的,则很难迅速转型。而加拿大的项目合作伙伴,一般比较稳健。但他们对企业规模有一定要求,因为他们很多项目都来自政府,涉及到诸如as400等大型机开发的高端项目,如果国内这方面经验不足,则难以承接。与日本做项目,短期资金收付的风险不大。但是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方向比较模糊,容易产生依附感。
2软件出口潜规则的东西方比较。
软件出口企业想要在海外市场发展,必须了解各国软件的潜规则。一般而言,东方国家在传统伦理信念上具有许多共性。他们把合情、合理看得比合法更重要。中国人做生意强调“先做人,后做事”:首先是交朋友,信任对方了,才和他签合同。这样,契约实际上是建立在伦理的信任之上的,违背契约,意味着要受到社会伦理的惩罚,尽管这种惩罚可能是滞后的、甚至是被削弱的。而在西方,信任是建立在契约和制度的基础之上的,是非常客观的,他们比较注重过程,如果过程不可信,则结果也不可相信。他们认为,契约的信用保障,是支撑契约的资产,而不是其他的非经济因素。自公元前1750年《汉莫拉比法典》诞生于古巴比伦王国起,协约文化就影响着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经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被历史检验的制度体系。在中国,“人在阵地在”的精神曾经被广泛宣传,但若从西方实用哲学的角度观察,这种承诺是不客观的,靠不住的,可敬佩的只是勇气———人活着阵地还能在,人死了阵地还在得了吗?同样,做生意也是如此。我们不要再用老套的伦理思维与海外厂商沟通:拍胸脯,立生死状,对契约的保障没有半点经济意义。因为契约文化代表着利益,没有一定的资本作为保障,所谓的“信任”只能变为导致失败的风险因子。
总之,软件出口企业想要在海外市场发展,必须了解潜规则所在:西方的契约文明环境造就了信任价值的资产化表现。企业要取得欧美公司的深层次信任,必须按照西方的法律以及信用观念,建立自己的资产(有形、无形)储备,在资产保障基础上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并在统一的法律环境下对话,才能真正打入国外的软件圈。
3调整我国软件出口策略,适应游戏规则。
对于中国的软件出口,我们除了在提升业务水平、加强运营管理、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需要做出改进之外,更关键的是重视立法保护以及搭建国际化价值链。
3.1高度重视立法保护。
软件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单独销售,表现出其知识产权特性。人们尝试过以专利法保护软件产权,但以失败告终。因为软件首先需要保护的不是其机理而是其表现形式。1972年菲律宾修改著作权法,将软件作为文字作品保护、抓住了问题的本质。1976年,美国确定用著作权法保护知识产权,并迫使日本、韩国等接受。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欧美公司对中国软件公司大多心怀戒备,不敢全盘托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软件出口还面临着一个法律问题,这需要进出口双方的法律体系、诉讼体系、执行体系能够相互对接。通过对国外软件公司外包业务的分析,我们发现,发包公司(中间商)和接包公司在确立最终合作关系之前,要经历竞争力分析、评估与认可、合同谈判、项目执行与移交、关系管理、合同终止六大阶段。而在合同谈判阶段,核心问题是定位问题,即国外发包商将你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作为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来看待的问题。比如,如果一个软件公司在美国有办事机构或者分公司,美国的发包公司就可以将该公司视为本地外包合作伙伴,否则就只能作为国外外包供应商来考虑。这一点上,除了会影响外包金额的大小,法律环境也具有很大的制约力。
3.2搭建完整的国际化价值链。
(1)建立软件出口国家品牌。在企业自身资本量尚不够充裕,难以建立强有力的国际信用时,我们必须借助国家力量,由政府出面,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并走出国门进行宣传,树立软件出口的中国品牌。国家品牌一旦建立,可有效弥补软件企业个体信用不足的现状。
(2)扶植龙头企业介入国际市场。在我国,超过千人的外向型软件企业都不是太多,中讯软件仅700多人,大连华信仅1000余人。,我国软件企业的代表———用友软件,其20主营业务收入为6.02亿元人民币,与印度等国际化企业尚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在资本运作、财税政策、人才政策上给予优惠条件,促进其业务发展,补充其资本金额,为介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3.1.2。
企业策略。
(1)承接软件测试外包业务。国际上软件测试的外包业务在迅速增长,这一环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而且一般不涉及到深层机密,适合我国软件企业切入国际市场,获得沟通经验与现金流,为以后发展做好准备。
(2)承接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地外包业务。国际企业的全球化,带来了业务的本地化。我们可以瞄准诸如微软、ibm、bea等大型国际企业的软件外包业务,实现不出国门的外包。这不仅将国际化的风险消除到了最低,更提供了国际化运营的机会和宝贵的资金支撑。一旦外包业务做大,国际化只是必然的副产品。
(3)通过中介服务机构实现软件出口与国际化。十六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不可小视。由于我国专业中介服务市场发展尚没有实现国际化转变,因此,通过海外的中介服务机构,承接国际订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同时,通过政府信用担保,无论对企业还是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都加强了约束。但是,企业在选择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也必须实现稳妥的多元化战略,锁定几个目标,以扩大市场机会,规避风险。
(4)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运作。在软件外包中,涉及到核心机密的流程外包业务,一般金额巨大。软件发包商会在内部进行详尽研究,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平衡。这里面的风险集中体现为服务商的信用风险和知识产权控制能力的风险,一旦核心机密不慎流出,则后果不堪设想。按照国际惯例,一个价值100亿元的软件外包项目,一旦出现问题,承包商需要具备赔付200亿元的能力,而且,这200亿元对于软件发包商而言,并不能完全弥补其损失,很可能对其造成致命性打击。因此,中国的软件出口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运作,保持自身具有充足的资本,参与国际大型软件开发项目,为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娄勤俭,苟仲文.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演进论[j].北京:新华出版社,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七
引言:随着铁路信号设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低耐压器件在信号设备中大量使用,雷电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对雷电的防护已成为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问题。
综合雷电防护方法是在全面考虑雷电损坏信号设备的各种可能途径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外部防护、屏蔽、等电位连接、接地、合理布线、使用浪涌保护器等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电磁兼容与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的概念。
根据调查,近年来信号设备雷害概率有所增大,主要是因为雷电电磁脉冲经常通过连接导线,将传导雷电浪涌和感应雷电浪涌传输给信号设备,或将辐射雷电电磁场效应直接作用于设备上。
由于现代化铁路信号设备大量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小型贴片电容、电阻、继电器等微型器件,因此与传统设备相比,其耐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极弱,即使幅值较低的雷电电磁脉冲干扰都可导致信号设备器件失效,造成信号设备的雷害。
近来,各国防雷工作者根据现代电气、电子设备的雷害机理及雷电防护特点,将现代电气、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纳入电磁兼容的范畴,提出了机房屏蔽、合理布线、规范接地和装置合适防雷保安器等系统防护(或称综合防护)的概念。
所谓电磁兼容是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能承受电磁骚扰的能力。
对于信号系统而言,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是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包括雷电电磁脉冲环境),信号系统必须正常工作。
显然,除了采用传统的防护方法外,还要改善信号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
二、改善计算机设备所处场地的电磁环境。
(一)建筑物防护。
雷击时,建筑物外部和内部都可诱导出雷电浪涌。
内部雷电浪涌既可由建筑物接地终端系统的常规接地阻抗或电缆屏蔽层电阻产生(通常称为反击),也可由电气或电子系统线路构成的回路或搭接导体的电感产生,还可由雷电通道内流过的雷电流以及导体(如直击雷防护系统的引下线)中流过的雷电流感应耦合产生。
建筑物的外部防护仍然采用传统的避雷针。
含无线电发射天线的建筑物,应当设置避雷针以防止雷电直击天线设备。
建筑物的内部防护包含空间屏蔽、接地和搭接。
1.空间屏蔽。
衰减了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建筑物附近而在建筑物内部产生的磁场,并减少了内部雷电浪涌。
空间屏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建筑物或机房本身的屏蔽,最好的办法是用建筑物的自然构件组成,例如天花板、墙和地板中的金属加强钢筋、金属框架、金属屋顶和金属墙面等,构成了格栅型的空间屏蔽。
屏蔽后,电子系统只需安置在距屏蔽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安全空间;另一方面是合理布线和线路屏蔽。
合理的线路布放可以使感应回路面积为最小,采用屏蔽电缆或电缆管道可以将电磁场部分屏蔽,减小内部感应影响,从而减小了电子系统内的感应雷电浪涌。
2.接地。
新建电子设备机房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
最常见的做法是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地网或桩基网作为共用接地系统的基础接地装置,并在建筑物四周距基础接地装置1m处设环行接地体。
基础接地体和环行接地体在地下至少有4处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墙面钢筋网既作为格栅形空间屏蔽,也兼作直击雷防护系统的引下线系统。
建筑物如共用一个接地系统,则必须有地网构成的接地终端系统,而不是将几个功能性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的共地系统。
改建电子设备机房建筑物,若没有共用接地系统条件的,应另设一组接地体用作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pe可与设备工作接地连接,但不得与建筑物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的引下线连接。
在室内应设置与保护接地相连的接地汇集线或称等电位连接母线,接地汇集线根据室内信号设备的布局可以做成条形或环形(不闭合)。
3.搭接。
将建筑物内部各系统所有导体部件(通电的导体除外)与接地终端系统相互连接并构成网络,其理论根据是等电位防护。
相互搭接的金属,处于宏观上的等电位状态。
对于电子信号系统设备,其与接地系统的搭接应当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建议itu-tk127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2305-4要求,按星形结构(s形结构)做等电位搭接。
内外网状多点连接法多用在电气和电子系统分布区域较大,或者分布在整个建筑内时,各单个设备之间有许多线路,并且线路在多个点进入建筑物,其他情况应当用s形结构。
(二)室外设备雷电电磁环境的改善。
1.将室外信号系统设备置于与大地连接的金属箱、盒(最好是铁质)内,金属箱、盒必须良好接地,使得信号系统处于雷电电磁脉冲屏蔽中。
2.与信号系统设备的连接采用屏蔽电缆,电缆屏蔽必须良好接地,或者非屏蔽电缆穿金属管敷设,金属管与土壤直接接触。
3.在室外信号系统设备集中的区域安装避雷针,防止雷电直击设备本身、电缆和轨道。
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必须考虑能够避免站场内的信号系统设备遭受雷击,还要防止避雷针引雷后的雷电感应。
尤其避雷针的地线一定要与站场内的钢轨、电缆径路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0m),以避免雷电反击。
三、安装防雷保安器。
原则上,信号电缆与信号设备的界面应当都设置防雷保安器。
由于车站信号设备的进线很多,建议在电缆进入信号楼时,设置防雷柜集中防护,以便维护、更换和有问题时查找故障。
防雷柜中的防雷保安器可以采用单级或多级,最后的残压应当限制在被保护信号设备端口的耐过电压水平以下。
itu-tk20和k21建议,有条件的信号设备本身应当在内部设置防雷单元,以增加信号设备本身的抗扰度。
防雷保安器接入信号系统后,不得改变原信号系统的性能,不得影响被防护设备的工作,受雷电电磁脉冲干扰时,应保证信号设备不得造成进路错误解锁、道岔错误转换、信号错误开放等。
四、结论。
综合考虑外部防护、屏蔽、等电位搭接、接地、合理布线、使用浪涌保护器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信号设备的电磁环境,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对铁路信号设备的影响,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铁路及其他各个领域中的使用已经见到明显效果,并得到国际上认同。
参考文献。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八
1.1设备管理的定义。
设备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设备,通过采用合理的方法及理论来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确保设备实现其寿命周期费用经济及设备效能的最高化目标。
1.2港口机械设备的特点。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科学技术成果在机械设备中得以应用,在这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港口机械设备向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方向的发展。港口具备自身的特点,近年来港口生产开始向大型化和集中化的趋势发展,生产速度有了大幅度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这都使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港口作业环境具有多变性,这也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针对其作业环境的不同,要具备耐酸、耐腐蚀、耐压及耐撞击等特点。另外,当前港口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增加,这也使港口设备更新的速度加快,原有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改造以适应不同货种作业的需要。
2我国港口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管理层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不够。
在港口发展过程中,管理层更多侧重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往往没有意识到机械设备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片面的觉得进行机械设备管理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从而对港口机械设备购买、使用、管理及后续处理等整体过程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从而导致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混乱,不仅生产效率不高,而且机械设备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高,这对港口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
2.2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机制不完善、可行性不高。
尽管港口在运营过程中制定了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但由于岗位分工责任不明确,这就导致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在制定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机制时,并没有针对港口机械设备自身的特点,这就导致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机制缺乏全面性,可行性不高。而且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更重视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而对机械设备管理模式较为轻视,这就导致机械设备使用者、维修者及管理者在工作上无法同步。
2.3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式与港口的发展不同步。
2.3.1港口作业任务与对管理维护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各港口作业普遍存在着高强度、高磨损、高频度的特点,这也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港口城作业任务重,时间紧张,这也导致机械设备保养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从而导致机械设备非正常磨损现象较为突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带来较大的影响。
2.3.2机械设备超负荷工作。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港口机械设备往往会长时间的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机械设备故障率增加,即使一些小故障由于无法得到及时维修,从而导致大故障发生,给港口的正常作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3.3重使用轻管理。港口机械设备往往一味的对其进行使用,而对管理缺乏重视,这就导致机械设备完好率较低,而且在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状态下故障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这不仅导致机械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也会对港口作业进度带来延误的影响。
2.3.4港口作业过程中,过于对高产量低成本的追求,对设备的正常维护工作不到位,部分设备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从而对作业质量和生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2.4港口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港口作业由于作业布局不合理,对机械设备作业具有更多的需求,再加之人数较少,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都导致港口无法留住人才,特别是机械设备管理人才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较差,这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5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网不完善。
港口企业一些管理信息、企业思想、客户管理及一些信息资源等多集中在行政管理和客户管理部门,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对这类信息掌握较少,这就使其不能及时了解到机械设备的最新技术及发展动态,对企业设备技术的更新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3.1提高港口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管理的观念。
近年来,随着港口吞吐能力的不断增加,港口机械设备越来越复杂,其价值及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努力提高港口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管理理念,利用先进的理念及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对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确保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2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在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储量,使其利用先进的方法来进一步强化对设备的管理。同时港口企业还需要定期举办培训,努力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快人才的引进,完善奖励机制,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3.3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港口设备管理体制。
3.3.1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需要针对港口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机械设备的特点来制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理论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的效能。
3.3.2在对港口设备管理体制进行设定时,需要以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性运转状态作为基础,确保其为港口企业带创造更大化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
3.3.3建立健全责任管理机制。需要将港口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垂直管理和横向监督有效的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责任管理机制的约束和激励功能,利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有效的调动机械设备管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3.4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
港口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是管理机械设备,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跟踪管理港口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维修以及保养情况、各种技术参数和档案、各种检测数据等,保证港口企业正常运行,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港口企业通过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使用寿命,而且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理念,进一步对机械设备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努力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水平,确保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更好的促进港口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廷印.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探讨[j].机械研究与应用,(4).
[2]杨旭杰,陈昌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3).
[3]刘青海.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31).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九
**地区是我国苹果的主要生区之一,苹果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起到重要作用。与世界苹果先进生产国家相比,**地区的苹果生产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在国际鲜果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少。特别是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压力大。最近几年,人工、物资和运输价格不断上涨,对果农增收和生产投入造成了影响。据调查,20*年苹果每亩成本比上年增加一倍,加之价格下跌,每亩纯收入分别减少600元和1500元左右,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和技术模式落后,致使大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
(1)砧穗组合不佳,品种结构不合理;
(2)缺肥少水,生育不良;
(3)树形选配不适,通风透光不良;
(4)花果管理不到位;
(5)自然灾害普遍。
1、1砧穗组合不佳,品种结构不合理。
苹果采用家苹果籽、怀来海棠、新疆野苹果等乔化砧栽植的面积最大;矮化栽植的面积比较小;晚熟品种偏多,中早熟品种缺少,价格品种发展缓慢。
1、2缺肥少水,生长不良。
多数果园肥种单一,施肥量少,施期偏晚,园地清耕,土壤瘠薄,缺素症比较普遍;加之降水不匀,缺少灌溉条件等,使树体生长发育普遍不良。
1、3树形选配不适,通风透光不良。
因栽植密度大,树形选配不适,造成树冠过高、过大,行间接头,株间交叠,主次不分,层次不清,导致果园通风透光普遍不良。
1、4花果管理不到位。
因授粉树缺少,且分布不匀或选配不合适;疏花疏果不规范、不严格,增色增糖和改善风味措施应用不到位;采收时期不适,采收方法不科学,采后未及时预冷处理。
1、5自然灾害普遍。
苹果主要产区的**干旱、冻害、冰雹、连阴雨等灾害天气易发生,影响较大。
2、1适地适种适栽。
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新发展的.苹果园要求:
(1)根据市场定位和消费趋向与主栽品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最佳适宜区的川塬结合部和塬区建园。
(2)根据果园立地条件,选用符合国家苹果苗木标准的良种壮苗。
(3)根据砧木、品种特性和优质果品生产要求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与方式。
(4)采用“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
2、2加强土肥水管理。
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采取改土、滴灌、喷灌等措施,着力抓好:
(1)幼树坚持逐年分期深翻熟化土壤。
(2)降氮降磷增钾增有机肥,科学测土培肥,推广种植绿肥、杂草覆盖和建沼气池。
(3)推广沟灌、滴灌、喷灌技术,干旱地区推广“穴贮肥水”和旱作栽培等技术,提高有限的利用率。
2、3改善树冠光照条件。
一是依据品种、密度采用相应树形;
二是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提高树冠透光率;三是控制亩留枝量,优化枝类组成。
2、4推行定量生产、苹果管理。
一是及时听收天气预报,做好防霜工作;
二是配好授粉树,推广蜜蜂、壁蜂授粉和人工授粉技术;
三是推广花期喷糖、喷硼为主的营养液技术;
四是推广早疏花、早定果技术,按枝果比和果间距留好顶芽果、壮枝果、单果和易下垂果。
2、5普及果实着色技术。
一是选用符合标准的育果纸袋;
二是推广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技术;
三是应用秋剪增光技术。
2、6推广适期分批采收。
一是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和市场需求适期采收;
二是按照果实生长部位和成熟度分批采收;
三是做到边采收、边分级,避免受伤污染。
四是短期预冷,及时入库。
2、7加强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是重视病虫害预测预报;
二是农业综合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积极应用生物、物理、机械措施防治;四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合理控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使用翠生和炳环唑,压低病虫害指数。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十
(一)信息生态概念及特征。
信息生态主要是指信息主体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点,在特定的信息环境影响下以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纽带,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借此达到平衡目标的一种状态。其主要是通过信息生态理论的引入将系统内部各因素相关联,并形成整体的分析研究对象。信息生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信息主体具有重要的核心性。对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存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强调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和具体需求,将信息主体作为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核心。信息主体是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能动因素,其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使得信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适当调整,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体在整个信息环节中必然存在,且不同信息主体具备的技能各不相同,这也使得信息主体在信息过程中对不同信息产生不同判断,信息主体与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环境相结合,因此,信息主体是信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二,信息生态具有整体性。信息生态作为系统存在,其必须具备构成一个整体,不能对其中某一因素进行单独研究,要将涉及到的各个因素相关联,并使其能够与信息生态系统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主体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与各个相关因素彼此结合,并对信息生态系统内部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让内部系统中各相关因素彼此之间磨合和互动,进而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三,信息生态具有复杂性。信息生态系统由不同因素共同组成,进而使得整个信息生态系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使得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研究更加复杂化。同时信息生态环境中还包括了人性化、社会化等相关影响因素,使得信息主体在需求信息数据时要面对和处理相关复杂的外界环境和经济局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进而达到自身需求和主要目的。其四,信息生态具有地域性。信息生态系统运行主要通过信息主体来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环境两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更好地维持整个信息生态系统运行和发展[1]。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然而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表现出不同特性,而信息生态系统又是在信息环境中生成,因此,其也随着信息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信息生态理论。
生态学是由生物学发展而来,其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生物的生存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展开分析和研究的具体学科。生态学是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根本,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其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依据。生态学理论经过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其逐渐形成当前的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信息生态系统主要是指由信息、信息主体以及信息环境三方面要素之间,彼此相互关联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有机结合体,进而使得整个社会信息能够通过系统整合产生变化和一定影响。信息生态系统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根本,对整个信息及信息所处环境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满足不同信息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和主要目的,三大要素在信息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磨合[2]。
(三)会计信息生态系统。
1.构成及关系分析。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主要是由会计信息、信息主体以及信息环境这三方面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会计信息、信息主体及信息环境彼此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且相互依存。会计信息生产者为满足会计信息主体而存在,并为信息需求者和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也正是因为会计信息生产者的存在才能够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为信息主体提供服务的会计信息,其是会计信息形成的根本。在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中,会计信息生产者产生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个环节的需求,会计信息生产者主要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会计信息间接生产者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企业会计政策、方法等选择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信息系统生态平衡分析。
完整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主要由会计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环境、信息使用者和信息反馈共同组成。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功能都应当同信息生态理论中信息生态因素的相关理念相同,因此,通过借鉴相关信息生态研究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平衡,全面分析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并对各要素存在问题进行改善和调整,更好地有效调节各个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会计信息传播工作人员,应当时刻保持与加强会计信息资源建设灵敏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调整,与具体理论要求相一致[3]。同时在会计信息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当针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不同环节会计信息主体在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方面进行加强,只有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准,才能更好地处理存在问题,解决相关危机现象的存在,协调会计信息与环境之间关系,确保会计信息系统良性运作。
二、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危机。
(一)会计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危机的表征。
1.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超过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进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和有效的优化和利用的一种资源浪费现象。随着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网络逐渐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信息存储、传递、应用等也逐渐实现网络化。一方面,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快其增长和传递速度、数量,满足不同信息者需求。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新兴行业中的企业大量产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内容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企业对自身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信息对外进行披露;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快其传递速度。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但可以自己在网上收集所需会计信息,还能够通过网络将会计信息与其他使用者共享。然而会计信息的计算机网络传递,大大地降低了会计信息判断力,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费用和时间才能将所需会计信息吸收和充分利用,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率,进而造成非生态平衡现象。例如我国a股上市公司热衷于事后对财务报告进行更正,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过公告更正的上市公司达1324家,公告更正文件数量达2389份,其中财务报告更正公告达113份,这种行为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及时更新对财经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在网络信息传递快速的时代容易导致信息量更新太快而混乱。这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信息差距。
会计信息环境生态变化,使得不同地区会计信息资源存在明显差距。当前信息时代下,由于绝大多数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存储,其会计信息通过不同传递方式来实现共享和交流,进而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方面的不同需求。然而,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不同,不同能力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和控制存在差异,对会计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造成信息差距化。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为了满足和实现相关目的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因此会计信息的这种差异性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影响。除此之外,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不同,对所接受的会计信息资源使用也会产生不同影响。经济收入的不同会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的会计信息内容各不相同,受教育水平的不同也会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重视和分析角度不同,而专业知识能力的不同更会使会计信息质量、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之间差距明显化。例如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过度宣传未来的盈利前景,例如通过自身转型、并购重组、重大交易事项等事件,来渲染未来发展和盈利概念,夸大未来盈利预期。然而盈利概念是否真如上市公司所说盈利空间巨大,未来盈利预期是否真的能如上市公司所宣扬的那般丰厚?这只能有待未来发展实践检验,目前只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分析才能有客观结论,普通投资者由于学识有限,是无法对此进行专业判断的,这就容易被上市公司所抛出的盈利概念和“虚构”的盈利前景所蛊惑,纷纷炒作股票,炒股票从单纯赚取差价变为炒预期炒概念,不仅加大自身非理性行为,也推高股价使得市盈率变为市梦率,增加股市风险。
3.信息污染。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虚假会计信息、冗余会计信息和过时会计信息三个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会计信息产生便能够根据不同渠道进行分析和传递,每个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都会使得其对会计信息领悟和理解不同,同时信息使用者还会通过网络将大量信息进行共享和交流,这使得大量错误信息流传于网络,给一些会计信息使用带来极大的困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对自身有价值和能够使用的正确会计信息。与此同时,企业对外披露相关财务报表时希望通过对财务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越充分越能够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实力,占据更多的市场销售份额。然而,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取得效果明显不同。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越多,则会给一些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差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困扰,过多的会计信息只会造成信息浪费和污染,这对信息生态系统下的会计信息应用非常不利。会计信息污染的典型表现就是会计舞弊,会导致会计系统生成的信息必然带有虚假性,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也必然存在不真实问题,另外误导性陈述、虚假披露,这些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文字的不当使用和故意脱离实际描述上,也会对相关利益人带来误导进而产生负面效果。上市公司披露不真实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近年的皖江物流—20虚增收入以虚增利润达到了上亿元;南纺股份在2006—20连续5年虚构利润,而且虚构利润占全部利润比重逐年升高,实际上南纺股份这几年真实经营绩效为亏损,年虚构利润达到了5800多万元。南纺股份的财务造假仅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
4.信息垄断。
信息垄断是由于信息资源存在独享性和专属性这两方面特征而产生的一种状态。信息垄断与其他垄断形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非公正性,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会计信息存在信息的使用者和生产者,而由于使用者与生产者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分配存在不均衡性,进而一部分人慢慢失去相关会计信息资源,另一部分人资源的掌握程度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的快速发展使得形成会计信息垄断。会计信息内部人主要是由企业财务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等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组成,企业其他人员则视为外部人。由于企业内部人比外部人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因此能够主导会计信息发展方向。内部人通过利用会计信息数据来取得不法收入,损害企业或外部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影响和破坏整个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降低会计信息利用率和准确性。相关法律法规、会计规范要求经营信息均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要做到内容充分完整。但在实际披露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披露有关信息时说法和措辞含糊模棱两可、避重就轻,对关键问题含糊其辞。第二,选择性披露,不利事实不披露,利好公司的信息过分披露。很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存在选择性披露的问题,使得信息披露不完整,且掺杂很多无关成分。第三,对于重大事项和关联事项的披露,存在语焉不详、披露不充分的问题,这容易对于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导致对上市公司经营判断出现失误。近年的典型案例有:上市公司青鸟华光在—间,没有按照规定披露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另外对于关联方与子公司的购销交易这一无商业实质的关联方交易并没有加以披露,这导致这几年的营业收入被虚增,导致信息披露违法。上市公司上海超日没有按照规定披露境外收购光伏电站项目和境外签订的协议,还有银行贷款股权质押情况等信息也没有披露,而且对于已售太阳能组件调减价格也并未及时对外公告,违反了重大事项应当及时披露的法律规定。紫鑫药业隐匿与7家公司的关联交易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等等。
(二)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危机的危害。
其一,降低会计信息利用率。会计信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信息主体与信息环境之间才能彼此实现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资料的重要作用。一旦会计信息生态系统这种平衡状态被破坏,则会极大地降低会计信息资源应用。会计信息利用率受信息污染程度影响,信息污染程度越严重,所取得的有用会计信息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阻碍彼此交流,损害合法利益。其二,会计信息生态平衡的打破,使得会计信息正常传递和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和阻碍。信息作为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彼此相关联的重要纽带,一旦信息出现问题,则会使得整个纽带出现断链现象。会计信息的超载、失真、冗余等会计信息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价值,进而制约了信息有用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常应用。其三,破坏市场公平原则。由于会计信息信用性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其需要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虚假会计信息流入市场经济中,则会破坏市场公平原则,进而影响并破坏整个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会计生态系统危机成因。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存在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倾向。会计准则指导在实际经营权和所有权不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向企业股东或信息使用者所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企业经营的重要标准,其制定应视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国情而定。然而,由于当前会计环境要素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使得很多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较为忽视,法律法规相关制度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只是为了趋同而趋同,并未从实际国情和经济环境方面考虑,则在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带来极大的阻碍和问题。其次,外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我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执法对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各流程进行了合理化规范,然而,由于一些执法部门职能重复导致政出多头,反而监管责任不明确,其在会计信息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和明显问题,致使外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重要作用,不能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当前很多上市公司、企业存在会计信息虚假现象,为达到某些目的或实际经济收益最大化,粉饰财务报表,对外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社会群众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最后,会计信息伦理失衡。会计信息伦理失衡对信息生态稳定造成重大影响。信息伦理对道德层面的信息活动、人的行为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约束力,进而协调信息相关者彼此之间关系。科学地规范会计信息伦理,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也才能对会计信息行为展开灵活运用。会计信息伦理规范标准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道德面貌和文化气息有着重要关系。在会计信息伦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前,不规范的会计信息行为并不能更好地约束职业道德,进而造成大量会计信息污染,对会计信息正确应用和传播造成困扰。一直以来,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成为a股的痼疾,难以治愈。违法违规成本极低,导致不少上市公司丧失会计伦理,通过财务造假实现不当获利目的。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意识也不够,上市公司对作为股东的投资者也缺乏起码的尊重。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投资者不关心公司经营活动,上市公司大股东漠视甚至故意践踏投资者利益。这些因素导致很多上市公司敢于会计造假来制造虚假财务信息。
三、生态平衡目标下会计信息生态的规范化对策。
(一)构建会计主体能力的生态保障。
首先,应当强化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生产者作为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本,其是会计信息活动的初始。因此,对会计信息生产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则会对整个会计信息产生和传递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具有准确性和真实可靠性。应制定规范的相关会计准则、工作流程和方法,严格要求真实、全面地对外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内容,特别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和内容的要求,以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为基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进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其次,提高会计信息传播者能力。会计信息从生产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会计信息,传播者及时接受来自外部的全部信息,并根据信息使用者需求提供不同的相关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优化和处理。最后,完善会计信息监管者职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来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对接收到的全部会计信息进行分类和检查,进而确保和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全面检查,将会计信息进行再分解和过滤,从而将虚假、污染的会计信息排除,保持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提高我国社会民众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自觉维权意识,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来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舞弊监管体系,例如“吹哨人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群众式的监管方式。
(二)会计信息资源生态构建。
其一,树立会计信息开发利用的生态化意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随之完善,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转向专业化和价值最大化。加强会计信息应用,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和作用。政府应把实事求是原则作为会计信息资源生态构建基础,并以此建立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和经济情况的规范要求。对外披露的相关会计信息生产者应对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化整合,通过附注或注释的方式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二,构建会计信息开发利用的生态模式。在开发会计信息资源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会计信息传递采取合理的防范和有效的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这也就是说,应当客观地根据会计信息资源取得渠道,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筛选,防止在会计资源被拷贝或污染现象发生,杜绝和防止错误信息流入会计信息资源中,进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其三,构建会计信息共享的网络体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取得和存储、分析相关会计信息,并通过构建会计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取得相关信息和对其进行分析。要强化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工作和报表的审查能力,尤其要注重对注册会计师违规审计责任的追究,使其能够切实起到对会计信息的审查、分析等再加工作用,应当修订现行《注册会计师法》,促使注册会计师自我监督,有效保证审计质量。同时,整合现有法律法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纳入到更高级的法律体系中来。
(三)会计信息生态环境的构建。
会计信息生态环境构建应从两方面加强,一方面,应当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伦理。在会计制度制定中以伦理精神为核心,在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确保其具备公平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和风范,提高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工作。以我国当前实际国情为出发点,在宏观经济方面,加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维系市场经济环境秩序和构建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从整体上对会计信息生态道德环境建设进行加强;另一方面,实现会计信息交流多元化。会计信息传播和使用取决于相应的会计信息传递方式,会计信息交流方式把信息使用者与信息联系在一起,对会计信息生态平衡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加快了会计信息取得速度和运用范围,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来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进而提高信息生态系统下的会计信息的开发与传播,促进社会经济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十一
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
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
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菲律宾、越南等国通过与区域外的大国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从而借助区域外大国的力量,与中国进行抗衡,进而获取所谓的“主权”。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南海局势的稳定,反而加剧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对于当事各国的战略利益都有一定的损害。
其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南海北部的台湾海峡和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十极具有战略价值的海上要道,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就南沙群岛来说,通过它的航道是一条“宝路”。它位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腹地,周边国家都力图以南沙群岛为依托来扩大战略纵深。
并有望在2015年进行试开采。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度都很大,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国际法存在的缺陷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公约》还规定,一个岛屿(涨潮时露在海面的岛屿)可以为一国提供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样,有关国家就有了“理由”并不属于他的岛屿。
因此,南海问题的错综复杂,区外势力的介入,美国亚太战略的再调整,这些都让南海问题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剧。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试图国际化、多边化,让南海问题更加扑朔迷离,无论是借助南海问题牵制中国,还是借助南海问题加剧区域的不稳定性,这都对南海问题的解决带来巨大的挑战,不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发展。
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区域外势力的介入,让南海问题复杂化。如何解决南海问题,考验了一个国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智慧。南海诸岛礁及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要统筹内外大局,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南海问题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制定南海战略规划,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应对挑战。
海洋是新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深入推进海洋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外,诸如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已出台了海洋战略,着力于海洋战略利益的扩张。我国在海洋战略的构建中,起步相对较晚,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不断地完善对南海战略的总体规划。海洋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海洋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突显,也让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在争议区域实行海洋开发,极易产生“擦枪走火”的冲突事件。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海洋立法、执法及行政管理。制定南海战略规划,实现对各方事务的统筹,并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之上,让海洋执法常态化,确保海洋战略的深入开展。
(二)优化海洋执法力量,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
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给南海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威胁。争议区域的海洋冲突日益频繁。面对他国所谓的主权声索所带来的冲突以及为了维护我国正常的南海权益,我国应优化现有的海洋执法力量,并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配合南海战略规划的推进。首先,建立海上安全预警机制,强化对相关海域的巡视,宣誓南海主权;其次,着力于可持续发展,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这既有助于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又可以应对海洋权益冲突,维护我国合法的南海权益,进而转变我国在海洋执法中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行政管辖,推进三沙市建设。
2012年,面对南海问题的日益加剧,我国建立了地级市三沙市,实现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辖。这说明,海洋建设发展、南海问题解决已上升到新的国家层面,也表明我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坚定决心以及和平发展的整体仿真。首先,三沙市的成立是解决南海问题、实现海洋建设发展的新举措,在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三沙市的建设发展,以此作为海洋建设发展、南海问题解决的基石,无论是从法理斗争,还是从主权宣誓,三沙市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促进三沙市旅游发展、油气开发,让三沙市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海洋开发的新平台,使南海主权的宣誓常态化;再次,进一步强化三沙市的行政管辖,通过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有序推进,夯实海洋开发利用,让南海问题在和平的环境下有理有据地依法推进。
此外,要推进海洋立法建设,做到海权的依法争取。我国在海洋立法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在20余年的发展中,我国海洋立法取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海洋立法仍比较落后,缺乏良好的海洋意识。因此,我国要切实推进海洋立法建设,对存在的空白区,需要立足于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确保法律的适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十二
现代篮球比赛对抗性日趋紧张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容易产生或激动、或紧张、或自负、或松弛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应通过平时的心理训练以及针对性的实战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赛出自己的风格及水平.
作者:魏亮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四川成都,610083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84关键词:篮球比赛运动员心理问题心理训练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十三
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区域外势力的介入,让南海问题复杂化。如何解决南海问题,考验了一个国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智慧。南海诸岛礁及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要统筹内外大局,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南海问题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制定南海战略规划,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应对挑战。
海洋是新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深入推进海洋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外,诸如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已出台了海洋战略,着力于海洋战略利益的扩张。我国在海洋战略的构建中,起步相对较晚,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不断地完善对南海战略的总体规划。海洋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海洋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突显,也让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在争议区域实行海洋开发,极易产生“擦枪走火”的冲突事件。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海洋立法、执法及行政管理。制定南海战略规划,实现对各方事务的统筹,并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之上,让海洋执法常态化,确保海洋战略的深入开展。
(二)优化海洋执法力量,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
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给南海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威胁。争议区域的海洋冲突日益频繁。面对他国所谓的主权声索所带来的冲突以及为了维护我国正常的南海权益,我国应优化现有的海洋执法力量,并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配合南海战略规划的推进。首先,建立海上安全预警机制,强化对相关海域的巡视,宣誓南海主权;其次,着力于可持续发展,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这既有助于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又可以应对海洋权益冲突,维护我国合法的南海权益,进而转变我国在海洋执法中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行政管辖,推进三沙市建设。
年,面对南海问题的日益加剧,我国建立了地级市三沙市,实现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辖。这说明,海洋建设发展、南海问题解决已上升到新的国家层面,也表明我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坚定决心以及和平发展的整体仿真。首先,三沙市的成立是解决南海问题、实现海洋建设发展的新举措,在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三沙市的建设发展,以此作为海洋建设发展、南海问题解决的基石,无论是从法理斗争,还是从主权宣誓,三沙市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促进三沙市旅游发展、油气开发,让三沙市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海洋开发的新平台,使南海主权的宣誓常态化;再次,进一步强化三沙市的行政管辖,通过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有序推进,夯实海洋开发利用,让南海问题在和平的环境下有理有据地依法推进。
此外,要推进海洋立法建设,做到海权的依法争取。我国在海洋立法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在20余年的发展中,我国海洋立法取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海洋立法仍比较落后,缺乏良好的海洋意识。因此,我国要切实推进海洋立法建设,对存在的空白区,需要立足于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确保法律的适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十四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目前,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对于东南亚相关国家来说,南海问题主要包含着主权、领土、资源之争夺。
1、经济政策。
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之经济依赖。首先,我们当然不需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达到与南海各相关国实现政治统一的目标,但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这对于中国在南海争端较为不明显的时代,可以随时约束相关国家在此问题上不轻易作出冒进的政策举措。而日后在南海争端激化的情况下,则也给中国增加了一份筹码,中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南海各相关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这对于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的相关国家来说,将造成极大打击,控制其经济。其次,中国应当积极与东南亚努力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一旦这种合作形成,经济的力量将把东盟与中国紧紧捆绑。而随着南海相关国家在这一领域经济利益不断扩张,它将很难离开南海。而中国根据现有的南海开发状况,保持对南海资源的较低依存度,就可以使中国在南海争端激化时游刃有余,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
2、外交政策。
在南海争端中,美国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外角色。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美国通过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合作,加强在此区域的军事存在,争取在此地的安全主导权,以南海问题为契机打压中国的崛起。但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上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是无法遏制的,美国急需中国在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对其予以支持。因此,我认为,中国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
1)尽可能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
2)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重大外交事件上对美国予以合理的支持,以要求其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的支持。此外,因尽量发展海军,弱化美国在此区域的军事优势。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从而排挤美国。
3、军事政策。
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以中国目前的`海空军实力,尚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一旦美国介入南海事端,则中国将处于极端劣势的地位。其次,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4、政治策略。
首先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各领域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友好关系。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友好发展,可以逐渐打破美国对华的军事遏制,而且,两岸的友好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大陆应力求与台湾达成共识,在军事上加强合作。甚至共同在太平岛驻军,这对于南海相关国家的威慑力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加强全国人民的海权意识,保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减少在非正常时期的舆论压力和政策执行难度。
1.大国的介入,南海地区国际形势复杂。南海各相关国家为造成既成事实,加紧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借助美日等国家的力量抗衡中国;其次,南海是重要国际贸易通道,主要各国(美、日、印、欧)在此有重要利益。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地区不稳定、中国的崛起,美国加紧对中国的遏制等因素,利益纠缠,国际形势复杂。
2.南海争端复杂。南海的争端,不仅仅在于南海相关国家对南海的资源开发,更在于对我主权的侵犯,使“主权在我”的前提形同虚设。各国在所占的岛屿上修筑机场、跑道、灯塔,并通过各种海基法案,无视本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肆无忌惮地侵犯我国主权。
3.南海各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共同合作,抗击中国,使中国面对一个国家利益集团,外交上十分被动。显然,要解决南海问题,必须排除或者最大可能减少美、日等国的干预,加强军事建设,分化瓦解东南亚各相关国家,争取各个击破。
因此,南海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地争取早日解决南海问题,维护海洋安全,实现祖国的长治久安。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十五
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货币计量,即通过货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封闭的环境下,不存在外币交易,无需研究外币折算问题,但是今天这个开放的国际市场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企业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标准折算为另一种货币反映。而这种外币折算并不是指货币之间简单的比重之间的换算问题,它要求换算要按照既定的会计原理和要求,并且折算后的财务报表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除此之外,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也应当在折算的问题上进行协调一致,以便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然而,在外币折算问题上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比如说外币概念的确定、相关折算汇率的选择等,需要学者去探究和发现。
二、外币折算涉及到的几点要求。
1、外币的确定。
在不同国家的企业进行贸易时,国内企业在计量时会出现不同的货币,为了统一国内会计主体之间用以反映的企业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可比性,需要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计量货币,而其他的货币必须按照一定的汇率标准折算为计量货币。在我国,将企业在经营环境中运用的主要货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这种货币具有统一计量的相关属性。相对而言,记账本位币之外的其他货币为外币。当然这种外币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它与我国实际生活中所称的法定外币有所不同。例如,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像美元、韩元以及英镑等都属于法定外币的范畴。在会计上,如果在我国境内的某个会计主体采用的是美元作为其经营环境中的货币,那么美元就是它的记账本位币,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成为外币。
当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还规定了列报货币,也就是企业在列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货币。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某一会计主体可以采用功能货币作为列报货币也可以采用功能货币之外的其他币种作为列报货币。因此,在企业中可能存在记账本位币(功能货币)和列报货币不一样的情形。例如,某企业的`经营环境中常用的货币是美元,但是根据要求需要运用人民币拟作为列报货币,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功能货币和列报货币存在着不同。也就是说,当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货币和列报货币不同时,功能货币要以选择的汇率折算为列报货币。对于集团企业下属不同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币种作为功能货币,但是在进行对外列报财务报表时,应当统一列报货币的种类,以便于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我国,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以人民币之外的货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但是在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时应当以人民币作为列报货币。我国境内的企业在我国的经营环境下,通常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而它们的列报货币同样是人民币,二者具有一致性;然而,还存在一些企业并不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它们只要在中国境内就需要统一采用人民币作为列报货币。
2、折算汇率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外币折算的应用指南中对汇率规定:企业在对外币交易或者将记账本位币反映的情况进行折算时,应当选择运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金额,同时也可以利用系统合理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进行折算。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折算问题的规定与其存在着差异,即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采用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对于外币货币性的账户余额采用期末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而非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即期汇率是指企业在现汇的交易过程中立即交付所使用的汇率,它是相对于远期汇率而言的。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规定了企业不应当采用远期汇率来对外币进行折算。另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两者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汇率,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只是为了简化即期汇率的相关核算问题。在外币折算的选择上,当即期汇率发生的变化不大时,企业不能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而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相关的折算。
在对相关项目进行折算之前,应当区分企业的性质,区分为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然后再按照不同性质的企业讨论外币折算的问题。对于外资企业来讲,按照期末汇率对资产负债表项目、非货币性项目以及其他项目来进行折算。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便利性,简化了操作,但是会使企业内部的资产暴露出来,从而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那些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项目,运用期末汇率进行折算较为合理,这些外资企业在选择这种方法的时候,能够使得企业的国外交易不受报告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减少企业风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国内企业的外币折算具有明确的要求,这就为企业的具体操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3、外币折算方法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中关于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要求企业外币折算必须要采用的折算方法,但是其中具体规定要求如下: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中,除了“未分配利润”项目以外,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而折算中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科目下进行列示。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比较重视企业对现行汇率的运用。但是,从企业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它要求企业采取时态法对外币进行折算,这样才符合企业准则的精神。这是根据我国具体的环境做出的:首先,我国对浮动汇率采取一定的管理,因此企业采用时态法进行外币折算不会出现财务报表损益和实际的财务状况产生严重背离的情况;其次,我国在境外的跨国子公司与境内母公司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它们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大多属于母公司生产的产品,一旦盈利就会往境内母公司汇回和分利。因此,如果汇率发生变化,给子公司带来的影响和直接给母公司带来的影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的外币折算应当采用时态法;最后,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时态法下企业财务报表折算的负面影响进行消除,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会计政策信息要给予充分的披露,这样无论企业对会计政策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能够被投资者所看穿,从而消除不利的影响。比如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外币折算时,将外币报表折算产生的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最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列示,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进行分开,这样就能够将时态法下的不利影响消除,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外币折算制度的改进。
1、详尽的披露措施。
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外币折算会受到所选择汇率的影响,汇率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此时,如果将外币折算的相关情形进行充分的披露,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国际上要求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给予充分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应当披露在进行折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折算方法;第二,对相关项目进行折算之后,双方的损失;第三,针对双方发生的损失,企业做出怎样的处理;第四,企业进行外币折算多采用的汇率的前后变化情况。我国在对相关折算问题的披露问题上,参考了国际对于此的相关规定。然而,仅仅披露这些内容是不够的,并不能够全面反映整个企业外币报表折算的过程和资金的前后变动情况。再者,在披露中并没有对企业的性质加以区分,从而导致某些信息的披露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话,就会影响母子公司的财务情况。
2、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企业进行外币折算所选择的汇率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他们的银行贷了款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之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国家的币种进行汇兑,会受到利率的影响。基于此,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有明确规定。我们在选择折算汇率之前应当对通货膨胀问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考虑其对折算汇率的可能影响,此后在对折算汇率进行确定、选择和运用。有时候,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难以对折算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企业无需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直接确定相关的折算汇率。但是,我国在相关要求方面略显不足。我国应当借鉴国际企业准则的相关要求,在进行折算汇率选择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再进行折算汇率的选择,这样便能够使外币折算显得合理与科学。
3、使财务报表折算逻辑与外币项目余额的折算逻辑相一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之下,也就是先对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行外币折算,然后将折算的金额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当中,然后再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形成的相关差额,这种方式形成的折算差额并不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但是,这种方式下形成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的经济意义并不重大。为了使财务报表折算逻辑和外币项目余额的折算逻辑相一致,应当将折算的差额计入到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之下,即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之下,并相应单独列示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之下。
四、结论。
由于国际间的贸易日益频繁,企业的外币折算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对外币折算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促进企业相关交易的顺利进行和财务会计的处理,从而有利于解决企业在现实会计中遇到的问题。
南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篇十六
1.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它融合了会计与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来进行操作,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一些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其重要性,只是单一地理解为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企业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相应的管理能力,而且也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维护基本技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而这样的人才在我国企业中却很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服务,来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化、资金统一化、生产一体化等目标,这就是需要企业的各项业务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管理意识不到位,业务链脱节、资金和人员缺乏等原因致使财务软件大多只能在财务部门使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得不到共享,不能与银行、税务、上下级部门、客户之间的及时沟通,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4.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这种侵扰来自于系统外部或内部,这种事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对于系统安全隐患问题成为影响企业选择会计信息系统的决定性因素。
1.加强会计信息化理念建设。
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素质教育,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领导也要提高认识,成立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及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学习培训,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监督。
2.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一方面企业要从自身实际的角度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另一方面要整合企业资源,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加强管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水平。
3.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其还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整个社会生产力不够,没有相应的实施环境,基本的信息设施.那么,无法达到我国全面会计信息化的目的。
政府作为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调控者,应该在宏观上推动会计的变革,加大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步伐,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条件。
政府要充分利用其调控手段。
为备领域信息化作一个好的表率;运用组织、协调、试点示范、宣传、普及等各种手段,促进和推动信息化在每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通过自身的信息化,降低行政的成本;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从而带动社会信息化和企业的发展。
4.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
造成信息数据在内外部之间不能形成共享,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因此我们只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有效连接,才能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5.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网络安全建设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等各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从制度上去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安全顺利地运行。
不单单要对软件的可靠性要重视,通过使用正版的会计软件,防止财务数据的丢失,从而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且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防止财务数据被窃取和修改,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身份识别信息、加密存储通讯、授予权等措施来构造安全的环境。
三、结语。
在当代,会计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它顺应了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我国会计信息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低且不均衡、信息技术教育落后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等。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现代企业信息经济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变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