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范文(20篇)
总结是反思的结果,更是迎接新起点的砥砺向前。通过总结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能发现个人的长处和优势,有利于个人发展规划。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一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具备风景园林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城市建设管理、园林绿化以及各级各类景观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部分,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满足社会相关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合理设定课程模块。
1.1学时和学分的设置。
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术型人才,也区别于普通专科教育培养出的技工人才,而是一种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特殊型人才。在设置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各个学科的学时学分时,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难度和重要程度,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去分配学习,其中公共课32学分,专业课83学分,专业选修课7学分,专业实践课82学分。
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需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1)明确专业的培养方向,考虑该方向所必需的知识结构;(2)考虑学生需要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3)考虑学生在实际就业时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哪些;(4)考虑学生选择深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有哪些;(5)考虑该专业在教学时,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所需哪些相关知识。基于此,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风景园林手绘表现技法》、《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法规与项目管理》、《园林计算机制图》等。
本专业共设34门课程,其中公共课10门,专业课24门,素质拓展课共7门。必修课主要有《园林美学与艺术》、《景观设计初步》、《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识图与制图》、《风景园林测量》、《风景园林工程》等。
选修课设有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前者是全校统一开设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解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知识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后者则是该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它通常是根据该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的差异而设置的专业性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具体、更细化的知识,如《景观生态学》、《园林文学鉴赏》、《花艺设计与盆景制作》等。1.5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1)学期课程综合实训:每学期末可安排1~2周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可到各大公园、校园、居住区、风景旅游区等。(2)分岗位实训:可根据就业方向分为风景园林规划、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企业管理3个岗位进行实训。
2如何保障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工作。
2.1重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
学习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合理安排开课时间和教学时间。例如,《就业指导》通常安排在第4学期开展,这时正是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关键时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关于就业的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2丰富实践教学平台。
常规的实践教学平台有专业实训室、实习基地等,这些平台的教学能力有限,院校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平台,采取签订实训、校企合作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2.3重视教学质量。
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在上课时要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为学生提供开放机房,让学生能够在电脑上实际学习、操作相关专业软件,通过完成相关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结语。
高职院校的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要得到发展,必须制定出一个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理论、实践两手抓,不断完善校内的硬件设施,提高师资力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教学保障,以实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莹莹,陈永生.基于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优化[j].中国林业教育,(3)。
[2]高莹,栾一斐,唐建,都伟.理工院校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4)。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二
与传统的园林设计课程相比较,新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更注意避免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更合理的园林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
2.1.1课程设置比例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园林设计初步新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设计表现技法和设计基本理论,这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针对应用型的本科院校来说,应加大设计表现技法方面的比例,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学生的设计作品就是无根之树,所以大概的比例可以控制到3:7或者2:8之间。
2.1.2加强课程设置的连续性。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培养学生的专业热爱感,建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专注于连续的训练学生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形成。具体的模块安排可以先由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入手,练习先由基本工具的使用,简单的钢笔线条的练习,长仿宋字练习等开始,逐步把色彩、造型和空间引入,然后从基本的构园要素,线性空间和较完整的小型综合园林设计逐步深入,为学生后面的设计类课程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
2.1.3增加评分系统的多元化。
评分系统应该多元化,除了以日常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还应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设计态度、设计表达、语言表达,教师综合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定学生最终成绩。增加学生文字表达及现场表达的环节。课堂上应该设置一些由学生完成的经典案例介绍,基地分析,设计方案汇报等多种课堂任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锻炼学生日后的专业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2.1.4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重视园林设计的成果最终需要落实到实地环境,所以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所以课程设置中尽量设置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的实习场地,设计题目或者要求学生实际的走访,了解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了解设计最终是要为人服务,以人为本。
2.2.1采用创新行较强的教学方法。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应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尽量结合一些可实地调研的案例与学生交流。首先任课教师自己要有极大的设计热情,多媒体理论讲授、板书辅助的同时,再利用实地勘测、现场讲解、外请专家、课堂学生汇报等多种手段充实课堂教学手段,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2.2加大手绘训练的力度。
手绘不仅是表达设计理念最快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与业主或甲方沟通时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所以园林专业必须加强对于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安排中,应加大手绘训练的次数和强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相关的快题设计。
2.2.3增加模型制作环节比例。
模型的制作和应用,改变了园林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枯燥呆板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5]。新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增加模型制作环节的比例。虽然模型制作比较花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工作量,但是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却可以发挥具体的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和立体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色彩的搭配选择一些季相性明显的植物进行配置,还可以明确其高度差异,做出较美观的林缘线和林冠线。
2.2.4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应该在学生作业布置中对作业题目的选择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利用一些可以开发学生想象力空间的抽象作品来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团队协作的意识也要在课程的设置中让学生得到适当的锻炼。比如有些课题可以分组进行,每组学生合力完成一个设计课题,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思想上会有碰撞,设计思路会得到扩展,也知道了很多事不是一个人能全部完成的,团队的合作非常重要。
3结论。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园林设计初步,具有基础性、内容广、动手性强等多种特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应从课程体系设置出发,融合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对课程进行更好的建设。基于行业能力需求培养下的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设计和创新能力。通过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园林设计活跃的思维领域,成为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三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化学组校本课程将在《生活中的化学》这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趣味化学》这门校本课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趣味化学实验这一活动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高中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灵活的动手能力,及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充分发展合作精神,现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序言: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章:我也能做。
实验一环保肥皂的制作。
实验二化学“冰箱”与冰袋。
实验三雪花膏的制作。
实验四水果电池的制作。
第二章舌尖上的化学。
实验一汽水的制作。
实验二自制果冻。
实验三各种水果的维c含量之比较。
第三章这里很有趣。
实验一玻棒点灯、黑龙攀柱。
实验二水下公园。
实验三消字灵的制作。
附录:小实验。
1、课程教学结构: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汇报表演。
2、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制。
3、课时安排:每两周1课时(周四活动课时间)。
4、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或根据需要而定。
略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为大家分享的5篇数据库课程设计案例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例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例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四
数学故事本身对一年级的孩子就有很强的吸引力,阅读数学故事便是学生、教师、故事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读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跟故事中的主角一起进入到美妙的数学乐园,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会发现:数学并不枯燥,并不难学,它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美妙!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故事中的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激发学生创造自己心中数学故事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与思维空间中自由的驰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
1.通过阅读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在故事中获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经历自创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3.通过展示交流自创的数学故事,初步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有趣的数学。
创作绘本,寓数学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
数学绘本故事《珍珠宝盒》、彩笔、空白画本。
(一)故事引入,激发热情。
1.听故事,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数学绘本故事《珍珠宝盒》。故事内容见附页。
2.议故事,获取故事中的数学信息,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二)自己动手,编画数学绘本故事。
大家都喜欢听数学故事,又非常爱动脑筋思考故事里的数学问题,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编数学故事呢?那就拿起你手中的彩笔,发挥你的想象,来编一个彩色的数学故事吧!
2.编数学故事应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故事的特点:数学故事中要有数学信息、数学知识。
(三)展示精品数学故事。
展示自编的数学故事。
1.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2.全班交流优秀作品,每组选一名学生上台讲数学故事,故事讲完后,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3.你认为谁编的数学故事最好?好在哪里?
4.你觉得自己的数学故事编得怎么样?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修改一下吧!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五
摘要:从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体系设置出发,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当前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应基于行业能力需求培养与新的教学方法逐步融合,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通过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园林设计活跃的思维领域,提高设计和创新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专业人员。
21世纪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环境日渐恶劣也日益成为困惑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园林绿化是进行城市环境补救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也需要园林专业不断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具备一定行业能力的园林设计及绿化人才[1]。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76所高校设立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园林设计专业学习的前提和桥梁。这门课程主要通过绘图、模型制作、色彩渲染等基础性技能练习来培养学生了解园林设计中制图的专业规范,提高学生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并增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另外通过课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门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大一下半年或大二上半年,通过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园林专业领域,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具备基本设计能力与设计表现基本技能。因此,这门课程一般都是后续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先决课程,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读图、识图、绘图等各项专业技能。
1传统教学方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主要包括园林概论、中外园林史、园林制图规范、园林设计原理及园林表现技法等内容。其中园林概论中主要介绍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园林的分类和学习园林设计的基本内容、园林及相关学科及园林设计师的工作;中外园林史主要介绍古今中外的世界园林特点;园林制图规范主要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制图的规范条例等;园林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园林美学和艺术设计的原理、园林设计方案的任务分析、园林设计程序和方案选择;园林表现技法包括工具制图练习、长仿宋字练习、色彩渲染练习、园林和建筑图的绘制等。许多设计类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较为相似,国内很多的学者专家也对园林设计初步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了传统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涉及内容广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1部分院校教学模式陈旧。
部分院校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课后临摹练习为主,缺少对学生们尺度认知环节的培训,导致很多学生在后面的设计类课程的学习中,绘制的图面很漂亮,但是却与空间环境不符合,植物或建筑的尺度过小或过大,设计图纸不具有可行性,于是学生对于设计技能的把握仅停留于书本理论知识和图纸二维空间表现上。
1.2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成果以繁重的制图和表现作业以及机械式、流水式的作业形式为主[2];学生上课主要接受老师的教学理论的熏陶,不能自动的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宽不同要素设计中所需要学生发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3教学环节缺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技能培养。
传统设计类教学环节的设置使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与行业能力的需求不一致,较为滞后[3]。园林设计类近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着,很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都应用而生,但是目前很多设计类的教师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不强,或有些对行业发展不够了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老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适应行业的能力较低,造成毕业不能直接上岗就业还需用人单位进一步培养的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
1.4教学环节中对学生手绘技能的要求较低。
手绘是很多设计类专业学生都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但是目前很多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设置对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强化,手绘技能的培训其实就是在培训学生产生更多的设计灵感。因此,手绘技能的缺乏使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只能做一个“制图员”。
1.5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
传统的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分工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很难融入设计团队。
1.6课程设置中对学生的评分体制单调,不能给学生多元化的思考。
传统教学多以学生绘图作业等为成绩的评定依据,对学生表达设计意图和主题的训练较为缺乏,而且单调的成绩评定体系也不能给学生多元化的思考,会造成学生设计中的盲目性。在园林设计中其实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多元化的设计理念的培养其实更为重要。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六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
2、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
三、育人主题
家国情怀
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
教学过程及内容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任何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会里,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其为“大同”社会。
开篇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进入到先贤圣哲关于“大同”最高社会理想的伟大构想,由小及大,可以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走进文本,以便自然地切入家国情怀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理想社会
提问1:怎么理解“天下为公”?
提问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拓展延伸,畅谈理想社会
小组讨论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小组讨论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你准备如何做?
3、教师寄语,共创理想社会
2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理解儒家“大同”的最高社会理想。
2个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文本中走出来,认识“大同”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体味儒家积极用世的内在情感。
切入思政育人点: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教师充满斗志的寄语,是为了使学生的家国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切入思政育人点: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
三、课程总结
“大同”社会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借鉴吸收《大同》对未来文明发展的设计,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贡献一份力!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树立家国情怀,为共同的未来梦想做出贡献。
五、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会里,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诚信相待,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其为“大同”社会。
(二)课程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理想社会
提问1:怎么理解“天下为公”?
教师明确: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而不属于一家一姓。这是一种纯粹的公有制,是“大同”之世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大同”之世其它具体特征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天下为公”是把全人类视为生命和文化共同体,为大同理想确立了最基本的原则。
提问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师明确:(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各安其身。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小结:在“大同”社会里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谐、安定的局面。
2、拓展延伸,畅谈理想社会
小组讨论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教师明确:大同思想与全球化社会息息相关,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离不开大同思想。各国加强经济联系,打破贸易壁垒,实行互通有无,努力让商品流通快捷,将全球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经济体,经济全球化把经济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情,各地的经济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这正是大同思想在全球化经济进程方面的体现。
小组讨论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你准备如何做?
教师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表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这和《大同》的社会蓝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齐心协力,奋发图强。
3、教师寄语,共创理想社会
大同社会,美好理想;不负青春,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
(三)课程总结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总是相似的。《大同》所呈现出的那个公平、正义、诚信,又充满温情、关爱的社会,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把“求大同”作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因此,“大同”之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之梦,它正在走近我们,成为社会生活的向导,为了向这个理想目标迈进,我们要借鉴吸收《大同》对未来文明发展的设计,树立家国情怀,为共同的未来梦想做出贡献。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七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介绍查尔斯·狄更斯的创作背景、写作特色及其主要作品。
2、介绍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特色。
3、分析《远大前程》中的人物形象,赏析小说开放性的结尾。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绅士文化价值观的实质。
2、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2)图片展示:
总结:英国的绅士文化体现了英国社会的等级特征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金钱和地位成了年轻人的远大理想,财富的价值与其来源无关,“向上爬”成为当时英国青年一代的座右铭。
2、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决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它包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深层阅读与深度反思
(1)英国绅士文化的本质:“绅士”本指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然而19世纪的英国社会风尚已经将“绅士”变为一种上流社会的符号,与金钱和地位划上了等号,与教育程度和礼仪关系不大。连像麦格维奇这样的罪犯,都梦想成为绅士,为此他把自己的梦想当作恩惠施与可怜的穷苦孩子匹普。“绅士”已经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绅士文化也成了英国等级社会金钱至上的象征。
(2)“思政”教育:匹普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远大的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是虚梦一场。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要有拼搏精神和辛勤劳动的付出,绝不能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理想是奋斗目标,不能与不切实际的梦想等同;成功是价值观取向和信念追求,不能与金钱和地位挂钩。
当代大学生应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西方文化势力的影响,应该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八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源基地的建设
2、难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四、教法
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
引入:神舟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同学们初中和高一都学习过能源资源的内容。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九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成诗经过;
2、细读诗作,帮助学生理解本诗的思想内蕴;
3、朗读诗歌,感受本诗在抗战中的极大鼓舞作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对国家民族苦难的忧患意识;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传递的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时代最强音。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黄河大合唱》的成诗经过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前期的革命圣地延安。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2019年4月13日,在《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纪念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举行。
2、诗歌表现了黄河儿女众志成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
全诗共八个乐章,分别名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在暴风雨中搏战”的“黄河的船夫”,“在高山之巅”“歌颂着黄河”的“时代的歌手”,“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的“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哭诉的“失掉了丈夫”和孩子的乡村妇女,都一一登场。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从整体看,组诗《黄河大合唱》首首均以黄河为题材,紧扣“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中心主题,构成浑然一体的篇章。每个乐章起首都有一段说白,每段说白都密切联系主题,做到了层层推进、承上启下,使作品具有了更加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浑气魄。诗歌刻画了滚滚黄河的雄伟气魄,描绘了黄河儿女的优秀品质,赞扬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既有如黄河奔腾般的怒吼,也有如泣如诉的呜咽;既有对外敌欺凌、有家难回的控诉,也有团结起来、保家卫国的呼号。如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用“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的反问句和“风在吼,马在叫”、“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等排比句式,把中华儿女坚决抵抗侵略者的决心推向高潮,把听众带入黄河儿女众志成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
3、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黄河大合唱》用感情丰富的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顽强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伟大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以及讴歌了中华儿女顽强斗争、保家卫国、永不服输的必胜之心。《黄河大合唱》紧紧围绕着抗日战争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两个核心内容,以深刻的感情与丰富的艺术形象,一次次将音乐的情绪推向最高潮。《黄河大合唱》这一音乐巨作,其内涵远远超出了艺术的领域,在推动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也是其他艺术作品都无法比拟和企及的。《黄河大合唱》对于弘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展现中华儿女顽强的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略)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
本学期,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学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校依据计划和方案,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一步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因为地处偏僻,所以一些活动开展面不能展开,加上经费紧张,所以成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部分教师、学生对此认识还是存在着像对待以前兴趣小组一样,重视不够,导致一些活动中途中止。
3、学生有的在活动中,还无法与别人合作,加上生源少,有些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1、加强投入力度,争取在质上有突破,在学校有限经费上尽量充。
分利用已有资源。
2、平时多利用一些机会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深层次上的认识。
3、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主动性、合作等方面的引导,并能迁移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路还很长,我们只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指导下,我校将开设好现有的校本课程,立足学生实际和学校现状,进一步开发新的适宜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一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仪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实施等四个方面入手,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礼仪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礼仪课程。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建设上,应运而生地涌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如何才能开设建设好这些新的学科,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礼仪”又是这些学科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课程,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它对于塑造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高效地开展礼仪课程建设这一重要内容。
一、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然而,目前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相对薄弱,现行教育注重专业理论教学而忽视礼仪修养的培养,社会舆论对礼仪规范尊重度不够、理解过于浮泛。礼仪修养的缺失不仅严重阻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正常和谐的交往也造成诸多不必要的纷争,更是严重损害了个人的人格形象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削弱了国家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由此可见,加强礼仪修养可谓迫在眉睫,而礼仪修养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一个集中高效的途径。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融洽校园氛围的应有之义,更是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将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习礼仪对于巩固和发展校园秩序,推动社会和谐,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涉外领域的礼仪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还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弘扬。学习礼仪有利于维护、提升企业形象,对于打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开设礼仪课程、提升礼仪修养不仅必要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高职高专礼仪教育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综合调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力量,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行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第二,提升职业成熟度,理解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提高职业工作中的礼仪水准,提升个人形象的附加价值;第三,使学生形成礼仪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能够坚持正确的礼仪行为;第四,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形体美、气质美和精神美;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讲文明、懂礼节的和谐文化氛围。
在贯彻礼仪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同时,坚持四个结合,把育体、育心、育德、育美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教学方面转变到课外、训练、辅导、社团活动相结合上来,把礼仪教学与形体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紧密结合,利用两类课程相互联系的关系,共同完成全育教学目标。"。
三、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活动类型逐渐增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行为特征也逐渐向成人型转化。礼仪课程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地、科学地构建教学内容。
礼仪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仪容、仪表、仪态、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等诸多方面。礼仪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礼仪基本概述和学校礼仪,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礼仪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信心和信念。通过学校礼仪知识的介绍,如待师礼仪、同学之间的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宿舍礼仪等,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二是社交礼仪,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是面试和职场礼仪,学生通过面试礼仪和职场工作礼仪的学习,掌握职场所要求的礼仪规范,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家庭礼仪,通过家庭礼仪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庭成员、与来访客人、与邻居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五是涉外礼仪,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礼仪技巧,在国际往来中,能够切实维护自身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促进国际交流的和谐畅通。
四、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
礼仪教育是一种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施礼仪教育:
1。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礼仪教学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礼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由于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礼仪教学必须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教学实践中,一是要把教学内容体系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项目,确定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二是要广泛采用体验式和技能训练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小组评价等途径体验礼仪行为,再加以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礼仪技能。三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礼仪模拟、礼仪训练,并采用小组内外相互评价和纠正错位的测评机制。
2。发挥礼仪协会、社团、俱乐部的作用。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教师施教水平不均衡、学生课堂内外的行为举止存在反差等问题。因此,除了实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建立学生礼仪协会和俱乐部,成立学生礼仪表演队伍,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借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到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化课程实施的效果。
3。礼仪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礼仪规范的管理是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学校礼仪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教育性、评价性和纠偏性等特点,学校应把学生的礼仪行为遵守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评价之中,如进行“学生文明行为百分考核”,“礼仪之星”评比等活动,成立专门的文明礼仪督查小组,对学生礼仪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行为,遵守礼仪规范。
4。在实践训练中学礼仪。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礼仪情境,设计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可采用小品、诗歌、歌曲、舞蹈等多样化的形式创编文明礼仪案例,在说、唱、表演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必须形成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推进、深化礼仪课程的教学探索、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建设方针,才能使高职高专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更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才能使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二
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评价标准与尺度确实很多。为何不容易看清楚?可能还是对它的一些基本信息把握不准。我想,我们有必要对语文阅读课“好课”的“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个人简介”的基本要素作一些分析与思考。姓名可以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代号,它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区分标致,对于认识一节语文阅读课的“姓名”,我认为就是看这堂课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正确、合理;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必须上得要有语文味,要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结合,体现学科的特点,若达不到可能就失去了对这节课的.“性别”把握,这是路径的选择问题;那语文阅读课好课的“年龄”标准又如何解读呢?我认为,那就是课的内容与方法都不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学习心理相失衡,这既是学生的年龄,更是好课的“年龄”标准;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我们一般用好与不好来区分,而对于课的“健康状况”,我觉得,宜用是否“有效”来判断,即学生是否获得,是否有所发展。弄清楚了一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也就对这个人有了基本认识,而理清楚并达成了一堂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内容方法、有效性”等,我想,那一定算得上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
朱自清先生作于1922年3月28日的美文《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以六百余字的精微之笔,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他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在彷徨和迷惘中又不失奋进的复杂心情。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三
本学期,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学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校依据计划和方案,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一步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因为地处偏僻,所以一些活动开展面不能展开,加上经费紧张,所以成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部分教师、学生对此认识还是存在着像对待以前兴趣小组一样,重视不够,导致一些活动中途中止。
3、学生有的在活动中,还无法与别人合作,加上生源少,有些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1、加强投入力度,争取在质上有突破,在学校有限经费上尽量充。
分利用已有资源。
2、平时多利用一些机会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深层次上的认识。
3、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主动性、合作等方面的引导,并能迁移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路还很长,我们只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指导下,我校将开设好现有的校本课程,立足学生实际和学校现状,进一步开发新的适宜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四
1
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听说训练的最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设计题
2
北京将在召开奥运会,请以“北京奥运”为主题设计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
告知孩子搜集信息的渠道――全体性、注重合作、注重语文性。
2、《赠汪伦》的教学思路,综合评述教学过程。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http:///news/《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答:优点:1、教学方式和平时的不一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作者动用了很多教学资源,音乐、美术,加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
2、多用课件,第二步中看情境使用时机过头,一览无余,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五
作文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作文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砝码,同时也体现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素养。
小学阶段是夯实语文积累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文水平的高低。其中,写作是各种能力、行为、语言艺术的综合。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毕业班的作文教学。现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令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到头疼,在中段解决了把句子写通顺后,进入高段,学生的作文成在的问题就是:写不生动,写不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的写作语言靓起来,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毕业班的作文教学,我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一点肤浅的理解和认识说出来,希望对我的同行们有一点点帮助。
一、巧用修辞
小学阶段接触到的修辞基本有这几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以《快乐的回忆》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找一找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接着对比着读这些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老师读没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学生读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1、蝴蝶正在飞舞(老师读)dd蝴蝶正展示它那优美的舞姿(学生读),2、太阳出来了(老师读)dd太阳公公把乌云姑娘逼走了(学生读),3、小鸟在枝头叫(老师读)dd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学生读),4、在校园里人很多(老师读)dd在校园里,人山人海(学生读),5、排在后面的我心里七上八下(老师读)dd排在后面的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dd七上八下(学生读),6、只见他飞快地冲了出去(老师读)dd只见他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冲了出去(学生读),7、大家心里终于放心了(老师读)dd悬在大家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稳稳地落地了(学生读)、、、、、、在对比着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用了修辞和没用修辞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修辞手法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要用得贴切、恰当。
二、善用好词佳句
善用好词佳句,让学生找出文章用了哪些好词佳句,读一读,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好在哪里,比如:1、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秋高气爽”就高度概括了秋天的早晨的特点。2、同学们个个屏息凝视,一刻也不敢疏忽,“屏息凝视”,生动地写出了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样子。3、球在他的手里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掌控自如,“掌控自如”写出了他运球技术很高。4、首当其冲的是我们六年级三个班的较量,“首当其冲”就是首先的意思,但比首先更生动。老师引导学生说说用上好词佳句后,能给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再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头脑中,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顺手拈来就可以用了。
三、用词精准
所谓用词精准,就是在作文中用词精练、准确。用词精准,能使文章的写作语言靓起来。例如:眼泪流了出来;眼泪滚了出来;眼泪奔出眼眶滑落了下来;眼泪配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奔出眼眶滑落了下来。就同样意思的四个不同的句子,用了不同的动词:流、滚、配、奔、滑落,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就能感觉到“滚”和“滑落”比“流”更精准。学生理解了用词精准,能使写作语言更美后,我再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用得精准的词语:1、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洋溢”就是充满的意思,通过换词语比较,哪个词语的表达效果更好,学生一目了然。2、篮球在他的手里耍着小脾气,忽高忽低,甚至还溜到了她的身后,这仿佛是个不祥之兆。一个“耍”,一个“溜”,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球技差。3、悬在大家心里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地了。“悬”就是“吊”、“挂”的意思,但通过比较“悬”更能表达出大家心里的担忧和紧张。
四、同一个意思要换用不同的字词和句子来表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有不同的韵味。比如:(一)文章几处写到同学们跑得很快的句子。小作者是这样表达的:1、只见他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冲了出去;2、队员们飞快地冲了出去,争先恐后地跑着;3、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面奔去。表达同一个意思,换用不同的句子表达,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二)文章在写心里着急时有这样的几个句子:1、排在后面的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dd七上八下;2、我心里越发的焦急;3、我心里的小兔早已开始咚咚地跳起来。(三)文章在写“跑”这个动作时,用了不同的字来表述:1、队员们飞快地冲了出去,争先恐后地跑着。2、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面奔去。“冲、跑、奔”这三个不同的字,都表示跑的意思,但用了不同的字来表达。这一招主要就是避免文章语意重复、嗦,也能使文章的写作语言靓起来。
使用和没使用修辞,文章的表达效果截然不同,再加上好词佳句,用词精准,同一个意思换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更能使文章的表达效果锦上添花,能使我们的写作语言靓起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写作,让他们的写作更加灵动、自然、顺畅。
1.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2.《散步》教学设计案例
3.《称赞》教学设计案例
4.中职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5.《穷人》教学设计案例
6.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7.幼儿教学设计案例
8.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9.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案例)
10.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英雄雨来》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六
每个人都爱玩游戏,这是不争的事实,游戏的种类形式有很多种,但是无论哪种游戏都有其喜欢的人群,人们喜欢游戏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游戏具有两个特性,一是人们可以直接从游戏中获取快感,这其中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二是人们能作为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游戏能够让人上瘾,即使不用别人督促,你也会主动去玩,学习如果像游戏一样我们就不用担心教学难进行的问题了。
我们以现在较为流行的电子游戏为例,很多的学生及年轻人都喜欢甚至沉迷于这类游戏中,在众多的电子游戏中较为常见的形式有rpg角色扮演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或者数个角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游戏可以采用回合制,即时或者半即时制,玩家对游戏的控制是随心所欲的,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而获得补偿及满足感。我是游戏的亲历者,我能体会游戏对人的这种影响力。
在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前提下,让我在玩游戏和学习之间选择一个,我宁愿选择游戏,大多数的学生也会这么选。学习哪错了?学习本身没有错,但是学习的过程没有像游戏一样的吸引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因为对技能的学习是为我们以后工作打基础的。知识技能必须学,游戏放不下,那我们能不能将二者结合呢?发挥游戏的长处,尽最大可能的提高学习效率。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技能是面向市场服务岗位的。无论什么专业都有其特定的多门课程,每门课程也都有其特定的体系,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涉及到了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课程设计,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节点设计等,下面我们就具体探讨一下如何在这三个环节中实施游戏化设计。
1课程整体的游戏化设计。
我们在课程整体的项目设置上,可以分为大项目和小项目,大项目是由若干个小项目组成的,若干个小项目中又涵盖了若干个与之相关的项目案例和实践环节,这就很像是在游戏中的任务关系,大项目相当于是整个游戏的大boss,小项目相当于是各个关卡的小boss,而各个与之相关的项目案例和实践环节就是这个游戏中通关者在打败大小boss的道路上所需的升级装备和法术技能。
在项目设置的先后顺序上,基础小项目在前大项目在后,二者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学习者就像是打游戏一样只有先完成了小项目才能完成后面的大项目。任何游戏都是有通关标准的,在小项目完成后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评定标准,分值的分布,达到不同分值的条件,在获得不同分值后能获得什么水平的“装备”。这里面还需要设计出像游戏一样的重玩模式,让学生像玩家一样可以重复学习某一项目的知识技能,直到他达到满意的“三颗星”标准。这种重复模式不能再占用课堂时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针对该项目的慕课及微课,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下完成对该课程的学习,并在网上配合一定的随机抽取的考题,对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成果考核打分。在一些人物扮演的rpg游戏中,即时制游戏都配合剧情的发展,并且在单节游戏的过程中有任务的提示和任务目标,即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阻碍,也能在任务的提示中摸索着完成任务。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也应该设定类似的项目目标,并在课程的阶段部分引入课程之外的知识技能补充,所有的课程目标都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所有的课程设计就是教师开发的游戏流程,切记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参与学习游戏,教师只作为组织者出现。从我们研究的内容来看,这样游戏化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师团队共同开发,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游戏开发者的经验,一旦这样的游戏化课程设计形成体系则会带来更多的教学收益。
2单元课程的游戏化设计。
在制定了整体的游戏化课程体系后,我们就要针对具体的单元课程进行细致的游戏化教学设计。我们以一门《autocad》软件课为例,这样的课程就可以很好的以游戏化的模式设置教学内容,第一次课我们就学习直线的绘制方法,在开课的前一周我们就在校园网络上投放对应的慕课,并在慕课开始时就指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已经录制完成的慕课视频,在没有教师真正开始讲授之前,就已经开始利用开放式网络平台让学生学习了,这种学习方式完全是由学生自学,教师没有任何参与。在学生进行了前夕的网络慕课学习后,在真正的实体课堂上,教师再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专项讲解。也就是说教师不会对课程内容再进行重复性讲解,而是直接针对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尤其是共性的问题,这就相当于是rpg游戏中的任务提示和任务指引。学生通过慕课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直线的绘制方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围绕直线在以后的工程设计中如何使用,能绘制那些图纸提出单元课程中的项目案例,配合教学进行。学会了直线的绘制,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本节课的项目目标,完成书架的绘制,而这个书架就是我们本节课的boss目标。在学生完成本节课项目目标后,必须要有全面严格的考评标准,根据完成情况严格划分分数层次,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严格性,避免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不重视,便于课程后续的进行。第二次课的授课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先自学再教学的模式,只不过要求在第二次课的设计上一定要将第一次课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上,让每次的单元课程之间有一个衔接和递进。
我们不必担心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耽误学习成绩,在我们单元课程的游戏化过程中,微课会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在指定慕课的同时,我们会根据技能的难易程度会对难点的讲授制定微课,这样就便于学生在自学或者是重复学习时理解知识难点了。在很多的游戏中有一种常见的团队游戏模式,它是将每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而完成游戏任务,我们在单元课程的游戏化设计中完全可以考虑由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难度较高的项目任务,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中不应该将教学内容一致化,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项目目标,而团队化的游戏模式就是为了鼓励学生挑战难度。其次还有一种互助模式,你帮助我完成我不会的.内容,我帮助你完成你不会的内容,将每个人的特点都发挥出来,而所有一切手段的利用就是以完成大项目任务,逐级打倒boss为目标。
3实践教学环节的游戏化设计。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掌握贴近市场贴近岗位的技能。而教学的内容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游戏化设置的单元课程中如何将实践教学环节游戏化呢?我们还是要从游戏的根本特性中找方法。游戏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参与性和主动性。我们以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居室设计》为例,在研究室内卫生间的功能布局及尺寸时,我们以往的方法是在黑板上板书配文字的方式讲解,也可以用ppt演示的方式展示卫生间的平面图和效果图。其实对于这样空间的学习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到实际的现场看看。但是往往我们的实践环境条件有限,几十人挤进一个卫生间也不现实,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像游戏里那样自己扮演成室内设计师,自己建一个模拟卫生间。我曾经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游戏,将学生分组,给他们制定两个不同形状的卫生间,先在图纸上完成平面图的绘制,之后我们摆脱了黑板,将教室中心的桌椅搬走,直接在教室的地面上绘制原比例的卫生间平面图。再将用雪弗板制作的同比例模型配合一些椅子完成了模拟卫生间的建设,之后让其中一组学生按照平面方案将卫生间里的洁具进行位置摆放,让另一组学生亲自到这个卫生间中去实际体验并发现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完全点燃了,对这类空间的理解透彻,虽然活动量比较大,课堂略显凌乱,但是收效非常好。甚至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对老师的印象和感觉增进了许多。上述的案例设计就是效仿了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实践技能的情景模拟化教学。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上还可以引入组队模式,对抗模式等,很多游戏中的情景模式都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所使用。
游戏化设计实际就是从游戏活动中分析人的心理,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成功的游戏模式与教学相结合,在更多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闯关过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让实践教学环节更为生动有效,在快乐中实现对技能的培养。别忘了,课程的游戏化设计需要有好的故事主线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作为教学的设计者来说,应发挥教师队伍的作用,将这种新型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完善发展。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竞争能力由获取信息的能力转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离不开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大学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工具的出现速度在加快,作为一名应用型的本科生,能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取决于该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针对应用型大学中的电子商务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探索。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学习能力。
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并且能够影响这种活动效率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不能脱离实际的活动,任何活动的顺利完成以及完成的效果都离不开能力。大学生的专业课考核也离不开能力。
学习能力则是强调一个人到现在为止,实际所能够做到的或者实际会做事情的能力,或是主动、系统地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特别是应用型大学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应拘泥于目前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包括对获得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进行考核。
(二)持续的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都来源于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但持续学习能力主要是强调独立的学习习惯、重塑学习意识、修葺学习习惯以及创新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我们对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其考核标准应该转向对这种能力的测试。
(三)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大学是出现在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之后的第三类新型的大学。它是高等职业院校在保持技能教育不变的情况下,在理论教育上延伸的一种教学模式。
电子商务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是电子商务专业盛行的原因。作为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大学,特别是应用型大学中的电子商务专业,其考核标准就更应该与实际保持紧密联系。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一)案例引导的持续学习能力考核。
电子商务属于前沿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目前教材中的案例却是内容陈旧、思想老化,与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隔阂,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若以教材中的案例为题材,则很难反映出学生对市场中的`电子商务行为的精准判断。因此,在选取案例时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展示时效性。
案例作为电子商务这门专业课程的一个期终考核的模块,其目的是衡量学生平时对生活中与电子商务行为相关现象的思考深度,衡量学生对市场中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模式判断的准确度。案例的考核主要反映了学生课后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如图1所示。
(二)期末考试拉动的持续学习能力考核。
很多教师出于学校、人才市场及深造等对学生成绩要求的考虑,在考试之前指定考试的范围,列出考试大纲,出隐藏着期末考试题目的模拟试卷,降低考核标准,试卷题目过于简单,考点之间缺乏关联性。这种期末考试失去了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意识以及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考核,很难发挥期末考试拉动持续学习的作用。
期末考试是拉动学生持续学习的一个源泉,是衡量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标尺。目前,期末考试充斥着知识点单一、孤立与现实脱轨等不良现象。考试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而应以试题中出现的知识点带动与之相关的、比较偏僻的,又与经济市场相关的知识点。这种以点带面的考试模式才能比较精准的衡量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电子商业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经济市场中的电商现象。如图2所示。
(三)平时成绩推动的持续学习能力考核。
要注重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大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考查学生的进步幅度,就应提高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平时成绩是推动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意识以及修葺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理应作为课程考核依据之一。
作为与经济市场紧密联系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这种考核标准能够使应用型大学中的本科毕业生与社会接轨,更好地满足经济市场中企业关于电子商务的需求,反映出学生对与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行为的关注度、分析的结果以及电子商务趋势的预测能力。如图3所示。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大学非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期终考核模式,以案例、期末考试以及平时成绩这三个衡量指标为切入点。其中,案例分析的考核由教材中传统案例转向与经济市场相关的电子商务行为事件;期末考试由只考核孤立的、关注度很高的知识,转向以关注度很高的知识为支点,带动冷、偏袒实用性很强的知识考核;平时成绩的衡量则转向对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行为关注度、分析的结果以及电子商务趋势的预测。
[参考文献]。
[1]桑标.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八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战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
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思想感情的。准备开三国故事会。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
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
二、领会文章的中心。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习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习《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十九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第九章《面天线》的学习,实现下述教学目标:
1、理解面天线理论。
2、掌握等效原理和面元的辐射场分析。
3、理解掌握喇叭天线、反射面天线的基本结构设计与应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坚定学生对国家科学发展、生态发展政策的认同,增强国际视野,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
2、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本章的思政教学,在章节讲述的中间段,以课堂的最后10分钟,以ppt结合讲述的形式进行思政教学。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与本章面天线知识相关)。1964年,在用此天线系统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时,发现总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通过分析,他们认为这些波长为735厘米的来自宇宙的微波相当于35k,1965年,又证实为3k并公诸于世。彭齐亚斯和威尔逊都是普通的工程师,但因为他们的工作和发现,荣获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工匠精神”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根据大爆炸学说,在创世大爆炸之初,尚未形成恒星与星系,宇宙中充斥着致密、高温的氢等离子体以及辐射。光子退耦时从混沌中走出来的光子,就带着创世的信息,一直穿行在宇宙中,直到撞上人类的探测器,这种辐射就是“宇宙背景辐射”。宇宙的膨胀会使这些光子越来越暗,波长越来越长,能量越来越低,根据理论,当今的宇宙背景辐射应当相当于3k的黑体辐射(辩证唯物论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图6左所示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cmb的射电望远镜(holmdelhornantenna天线),图6右为科学家们最新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
宇宙微波背景并不是宇宙的尽头,而是我们所看到的极限,无论是距离(尽可能远),还是时间(尽可能古老)。宇宙微波背景(cmb)成为我们最早观察时间的窗口:大爆炸之后的38万年。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称为“创世的第一缕曙光”,它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课程建设案例课程设计的案例篇二十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佛教石窟艺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佛教的兴起对美术的影响。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佛教石窟艺术灿烂辉煌的艺术成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情操,并树立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艺术创作中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理想。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佛教基础知识背景
佛教文化的本源是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东传到中国各地有两大倾向,南方重义理,北方重功德。文化的融合影响到了石窟艺术的风格样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过程中应参照西方美术史进行比较,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要能够融合多种元素进行创新。
2、石窟艺术的建筑形制、雕塑样式和壁画内容
在对佛教美术“样式”问题,如“凉州模式”、“云冈模式”等进行探讨时,将社会政治经济关系、文化诉求、传播路线等问题带入,增加石窟美术史研究的深度,从宏观上把握北魏到隋唐之际中国石窟美术文化传播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3、中国主要石窟
石窟艺术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吸引了南北各个社会阶层的信众,从皇家赞助、地方官员提倡到普通百姓全身心投入,我们可以注意到各个石窟的异同,外来建筑、雕塑、绘画等一系列因素都出现在中国本土,对繁荣汉代流传下来的视觉艺术,产生了全面影响,它们的融合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铺垫。
莫高窟156窟张议潮出行图(局部)
通过学生在课堂分享的石窟艺术调研报告,可以发现他们通过调研不仅熟悉了石窟艺术不同时间、地域所体现出的不同风格和题材;也对石窟艺术所反映的宗教活动及社会风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分别对龙门石窟、克孜尔石窟、炳灵寺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等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成果来看,学生能够通过相关文献、图像和视频资料对石窟艺术的主要内容、风格及其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关联作出相应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