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药学论文(通用21篇)
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时要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对得失有一个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灵感和思路。
中药学论文篇一
中医药的所有学科都是以中药学研究作为基本学科的,研究中药学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中药在中医各个专业领域上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将中药药性理论介绍作为教学重点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理论对中药学的促进和推广。文章从中药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药教学的内容、课程和方法等进行分析,给予中药教学改革和创新指出了新的方向,以更好的促进中药教学在实践中的科学化开展。
(一)以专业为指导,设置个性化中药学教学内容中药院校在不断的扩大招生,随着学生的增加,多层次、多专业的办学模式也成为了中医院校的办学特色,这也对中药学教学在内容设置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中医院校在教学内容年限设置上分为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如中药制剂专业属于四年制教学课程,临床医学属于五年制教学课程,针灸专业则属于七年制课程。每个专业的教学年限不同意味着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不同。
教学质量是否会受到影响关键在于中药教学在各个专业当中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因此中医院校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务必要以个性教学内容为教学目的,以专业为教学指导策略。在学科知识特点设置方面,要以中药理论、中药技能、中药性质等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教学专业设置方面,要以学生毕业从事药物研发、进入药房和药厂工作为重点,设置药物化学成分和药物合成功效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以技术为载体,实施先进的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中药学的关键在于教学学方法能否革新,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无可替代,教师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快传统模式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技术教学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多媒体能够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文本、图像、视频等信息,将中药当中比较抽象、莫测的理论变成具体、形象的内容帮助教学在效果和质量上的提升。另外多媒体还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虚拟临床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吴圣华在处理多种信息的过程当中发现cai软件在处理综合信息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大。能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对人体产生多重的刺激,满足人在最短时间里对于大量信息资源的需要。cai软件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灌输模式对比即生动又活泼。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当中的应用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多媒体教学同样也要遵循,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原则、做到课件的设计合理、设计科学,充分实现新型教学方法的在教学当中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多元化体系教学评价的改革。在评价方面方法要选择合理,要将评价内容的科学性作为教学改革方面的`重点设置,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考核教学做为中药教学评价的主体,促进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形成。因此指导和管理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核作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教师除了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作为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考核部分外,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在中药知识运用方面也应该纳入学生的考核范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系统考核,促进学生能力全面的提高。根据刘立萍等人研究表明,就多元化考核方式在中药学教学当中的实施来看,促使教学评价和其他要素融合的中药学的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三种有效评价方式,分别是实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思维模式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加强方面都非常完整的贯穿在了整个中药学教学评价体系当中。
(四)以人才为目标,开展科学化的中药实践教学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提高医学人才的应用价值是改革中药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将培养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用科学化手段开展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在实践教学当中对感性认知的提高,扩宽知识面,扩充知识结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实现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能力提升的关键,是中药学改革创新培育中医药人才与时俱进的前提。
张彦通过研究提高中药教学在实践中的效果表明,想要提高学生对中药的了解能力和对中药的鉴别能力,就必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全面接触中药药材的教学环境,去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药材的原形标本、饮片标本,让学生能够初步的掌握和识别药材特性,提高学生对药材的认知程度。通过中药实践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提高,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结语。
总之,中药学教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学在教学方面的变化很大成绩明显,但是和经济发现比较中药教学还有更多探索的空间等待实践。因此在改革创新中药教学过程当中,要时刻以专业为指导方向,以技术突破为前提,围绕学生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打造中药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用科学化的改革创新理念不断提高中药教学的质量,培育更多的优秀的现代化中医人才。
中药学论文篇二
1.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三农”信贷资金弱化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信用社设有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信用社内部机构没有起到实质的监督作用,各个机构的职责混乱、不清,无法正确的传达国家政策。这些情况都加大了信用社的经营风险,而且近几年商业运作的风险也在加强,导致贷款人在信贷时不敢轻易下决定,这也让信用社弱化了“三农”信贷资金。
1.2业务缺乏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单一
相比商业银行的推陈出新,信用社却在墨守成规。创新意识不高,针对“三农”的金融产品单一,达不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其他银行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来迎合时,信用社却一直保持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带来的利息收入。
1.3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抑制了服务“三农”能力
信用社的职员一般通过自主招人的方式(后省联社统一招录),人员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与商业银行相比,员工在职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导致一些员工跟不上现在的金融需求,业务素质无法跟上市场发展脚步,间接导致服务“三农”能力不够。
2、农村信用社整合
国家重视“三农”,这对于以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为主的农村信用社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信用社要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改革,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水平,包括管理水平、经营业绩以及核心竞争力,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机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改善信用社的状况,提高服务三农能力。
2.1认清定位,强化服务功能
无论是哪种行业,都要找好自己的定位,才能发挥其作用。对于信用社来说也是如此,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来开展业务,因为每个地域的风土人情不一样,所以在业务实施时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状况进行详细科学的调查后再执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不少商业银行将重心从农业金融转向大中城市,所以信用社成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中心。再加上国家对于“三农”的重视、各地农业产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帮助信用社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把重点放在“三农”业务上才是上上之策。
2.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国家政策,健全“三农”保障制度
信用社的内部机构一定要完善,保证信用社顺利发展的前提是要保证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三足鼎立的分权与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为了防止因为内部原因导致的风险,就要改善信用社的内部机构,让每个机构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保障信用社良好的运行。在良好的运行下要懂得整合国家政策,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搭配不当),结合国家政策健全“三农”保障制度,提高“三农”客户的抗风险能力,让客户感受到信用社带来的益处。还要在党和国家政策中提取有效信息,将政治、经济与社会责任融合成有效机体,处理好服务“三农”与自身发展战略的关系,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2.3切合实际、创新现有机制与“三农”金融产品
做好传统的存贷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画地成牢,而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满足市场上的“三农”金融需求,提高“三农”的吸引力。比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小额贷款发放和管理方式,加大支农信贷服务。依据客户的还款能力调整投放资金,这样可以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对于贷款客户要进行信用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屏蔽不守信用的高风险客户。在办理“三农”手续要尽量简洁化,便于区分不同的客户,杜绝冒名顶替和超额贷款这类违规问题出现,确保资金发放的安全。
2.4提高职工素质,放大服务三农能力
农村信用社在招录员工时要注意审核人员的信息,防止一些低素质的人员进入信用社,还要对现有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技能,建立科学的考勤制度,对于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的人员应该辞退,这样才能保障服务客户时不会出现问题,提高服务“三农”能力。结束语农村信用社整合能够保障国家对于“三农”政策的实行,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农业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只要把握好机会,处理好“三农”问题,不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才会给信用社带来改革的春天,帮助其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营业额和业绩,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股份。
作者:鲍维国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中药学论文篇三
摘要:现在的通信工程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产业,它的发展前景极大,在通信工程里,通信传输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是实现便捷高效率的运输,同时实现对信息安全有效的保障。
通讯工程是一个工程项目,它主要作用是实现通信信号的传输,所以,在实际的通信工程里,传输技术的应用价值巨大。
通过分析两种通信工程在主要应用里的传输技术特点,进一步展开研究,通过总结分析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具体情况,进一步得出其具体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可以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为为了通信工程里的传输技术做参考。
关键词:传输技术;通信工程。
1两种主要的传输技术的特点。
sdh是一种在pdh之后的一种数字传输网络,sdh传输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在其出现以后,pdh的新数字传输网体制被淘汰,不再投入使用。
sdh方法使用原理是通过信号为帧的形式进行保存,通过一定的速率,利用光纤进行传递。
在信号的符合的层次上,sdh是通过电路层来实现操作的。
在光纤内进行的时候,通过进入adm那一瞬间的转换需要。
在和用户的连接上,要通过df结合通信电缆实现。
ason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它的灵活性较强,同时可扩展性也比较高,是一种基础的网络设施,它把以前的传输技术的网络管理层和网络传输层都上升到了网络控制层。
作用。
它的功能比较强大,可以把sdh的保护能力和lp的灵活性相结合,同时包含了dwdm的巨大容量。
在这样的结构下,推动网络资源的优化,进一步加强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同时,进一步实现其自动业务发现功能,自动邻居发现、选路算法、光通路管理等多种功能。
wdm技术是波分复用的,它可以在一个光纤上实现对多个不同波长信号的同时传输,这样一来,数据传输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通过用光发射机来输送信号以后,可以通过通过合波器把不同的信号合并到同一个光纤上。
作为wdm系统的一个优势,在信号的上下问题上,它可以同时使用全光的oadm和oxc系统。
除此之外,这一系统可以不用进行o/e转换,可以进行很长距离的光信号传输又不需要光中继。
2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
2.1传输技术在本地骨干线网的应用。
在本地传输网里,基本上是小容量的传输,大部分是分布在城市里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市区里,下面会有光缆的标志。
本地传输网是通过管道的形式来进行的,和长途干线来做比较,本地传输网不仅在备份和升级上有相当大的优势,在管理和维护的角度都有优势,这样一来,其性价比比较高,和其它的类似长途干线的传输网里,其大容量干线的wdm使得这一方法更加实惠。
所以,对于本地的传输网来说,其最需要立刻解决的就是怎样推动有效的光纤资源被有效利用。
对于有限的光纤资源来说,其做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在本地的骨干传输里,将ason和sdh方式相结合,进行新的.组网,把多个aosn建立在sdh网络上,通过ason连接起来,进一步形成独特的aosn网络。
正如前文所说,ason有强大的功能,同时还有着强大的技术,它可以使信号借助于传统的传送网或者g872进行传输,不过,这样的方法也存在其不利之处,那就是ason和现在的网络之间没有进行较好的融合,因此,需要加快融合的进程。
2.2传输技术在长途干线网的应用。
对于长途的干线网来说,在早期,其通常使用的是sdh技术,由于用户越来越多,所以在sdh长途传输网里,每+msc的间距都会比较大,因此在线路成本上,其花费较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技术人员把wdm与sdh系统进行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得资本不变,还会使得容量得到增加,容量的增加不是几倍的简单增加,而是几十倍的大范围扩充。
edfa使得使用的sdh的中继设备进一步减少,同时,通过ason+dwdm的组网方式,发挥二者的优点,进一步推动了强大的网络的产生。
在这其中,ason功能强大,一方面可以使其更加灵活,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流量进一步拓宽。
3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发展方向。
3.1ason进一步趋向于商业化。
对于ason技术来说,其出现以后,进一步减少其中的传输设备,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其开发成本。
在wdm传输技术的基础上,ason得到研发。
而在前面所讲的长途干线网的层次上,实现ason传输技术,主要是依靠oeo交换技术的0xc设备,进一步实现其命令。
在本地的骨干线网中,要实现ason传输技术,是通过与uni接口连接的传输平台mstp或oxc设备来完成的。
综合来讲,实现ason的运营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通过nni或uni接口去实现交流的。
3.2ason结合mstp综合解决方案。
在传统的传输技术的设备基础之上,ason可以进一步实现其安全的输送。
与此同时,ason进一步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同时大幅度的降低了运输成本。
对于运营商来说,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合理的使用骨干层以及大型城域网的核心层上的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进一步发挥ason在这些方面的巨大优势。
不过,在接入层和汇聚层这两个角度来看,mstp技术要比ason技术强得多。
在将二者完全结合以后,可以实现uni接口协议和技术的完美连接,进一步实现业务多元化,同时实现和智能化管理的有效结合。
3.3功能多元化。
在未来的传输技术里,多功能化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举例来看,如果一台设备一方面比较小型化,而且其传输技术的功能又较强,那就是最理想化的状态。
功能的多样化存在一定的好处,即推动一定的设备减少对于要求的光缆芯数,不仅如此,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而传输设备的增值业务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网络的接入的便利,又推动了信号的传送的便捷。
除此之外,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会趋向于一体化。
它不仅可以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可以推动资源进行合理性分配。
通过选择合适的科学的资源分配的方案,进一步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在时间角度的节约。
结束语综合来看,在通信工程中,其可以应用的传输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sdh技术,而另外一种就是ason技术。
事实上,这两种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方面的优势,在通信工程里,不同的线网里会应用不同的传输技术,同时,其发挥的信号传输的具体作用也有不同。
不过,为了谋求通信工程的发展,必须不断改进传输技术,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推动传输技术的发展。
在未来的通信工程的发展里,ason传输技术会越来越商业化,同时,传输技术的应用上也会进一步商业化,而传输技术的应用功能也会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在通信工程的应用里,进一步实现通信工程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武学举.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2).
[2]张会芝,刘艳芳.通信工程专业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9).
[3]廖旭波.论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科技资讯,2009(3).
[4]徐寿曾.全国通信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今后两年标准化工作设想[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
[5]沈鸿飞.黑龙江省通信工程质监中心举办首次通信工程档案管理培训班[j].黑龙江通信技术,2012(4).
中药学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卓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生成新知识。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体会,教学探讨。
一、让学生成为真正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就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整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参与讲课。
上演了三组之后,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到位,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不到位。同学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当事者又是旁观者,自然分析得条条是道,教师在旁边再适时点拨。剧中人物的性格、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基本上熟悉了课文内容、课堂上的讨论声立刻让全体到位,全员参与。让学生表演活动会使他们把认识理解上的缺点错误暴露无疑。这些缺点错误既有代表性,又能让听讲的学生容易发现,再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学的'知识就达到巩固完善、融会贯通的地步。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之境。
1、要注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背诵赛”“现代诗歌朗诵赛”,还可以根据学生积累,自办报纸作文周刊等学生感兴趣的各项活动;勤于表达,善于倾听的习惯的培养;一要培养正确的听说态度,使之乐说喜闻:二要训练必要的听说技能。为学生在听说实践中提高能力,培养习惯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听说的实践机会,如课前三分钟演讲。
以上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几个方面,其中注意二个“勤”字,学生要勤于动手、动口,老师要勤于检查,指导。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更加明显地提高。另外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感受和疑惑,教学中,我也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2、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去发现,师适时恰当点拨。
记得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本来是一篇自读课文,本人便放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这篇文章。结果第二天上课,有的同学画了“斑羚飞渡”的全部经过。不过大多数同学都用写文章的形式来完成了对课文的学习。其中最难忘的有两篇,一篇是《保护斑羚》,一篇是,《斥责人类》,虽表达的是同样的主题,但写法却大相径庭。一位同学用较现实的手法写出了“抓住斑羚频临灭绝,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斑羚,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另一名同学发挥了自己的想像,自己乘飞机而去月球,地球只剩下人类自己而感到惋惜。从而揭示人类不保护环境,结果给自己带来的恶果。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本人发现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学生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真正让学生放手他们会做得很精彩。
3、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
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因此,在上每节课前总要问学生,这一课你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存在疑惑?解决问题时,先由学生问,学生答,以使课堂上生生互动,通过这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便会调动起来。学生互动之后,仍存在困惑的问题,便留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如在讲《藤野先生》一文时,通过学生之间互问,对于文章字、词、作者不必说了,就连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等等问题,学生通过互问互学,合作、讨论分析得十分明白。在那时,便会觉得老师该讲点什么,但是不用,学生自会提出。在那篇文章中,学生对“关键性句子”理解不够,教师此时便可找出参与其中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读课文,再由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便不用细讲也能明白了。课堂上不但学生互动,师生也达到了互动。简单地说,一篇文章的学习,就是由学生把自己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学生相互解决。
参考文献。
中药学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针对中药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内容多且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学教学的方法。
每年新学期开始,大量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无法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甚至是在社会上游荡多年)的学生进人我校中医专业学习。这些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差,而中医专业是一门深奥的学科,特别中药学这门课程,总体章节较多,每味药的功效、主治各有特点,难于记忆,容易混淆。与临床各科联系密切,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理论性较强。中药学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多数内容需要强行记忆,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它上承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下接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临床水平,其意义是深远的。如果采取与中医专业同样的教学法,必将使学生知难而退,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再联系目前本校中医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使中药学成为易学、易懂、生动、有趣的课程,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紧扣教学大纲,适当修订。
纲目不明,如同盲人走路。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全面而系统的编写出来的,教学大纲是本门课程的教学纲领,考虑的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做了相应的调整并重新修订。
2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2.1标本展示法。
中药标本是鉴别中药标准的对照品,在中药科研、教学、临床应用与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次讲解一位新药时,让学生观‘察该药的鲜品和成品,例如:讲解鱼腥草时,让学生观察标本,便能知道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食物折耳根,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又能加深对该药的印象。
2.2趣味记忆教学法。
在讲授每味中药之始,注重介绍其来源、产地、采制以及实物标本介绍的同时,就其外形特点、名称涵义、传说等人手作趣味性的引导记忆。例如:以形态结合产地取名的秦芜原产四川、古代为秦国之地,它的根作罗纹交纠状,两者合称为秦芜。讲解拘祀子时,可根据传说中“一位满头青丝年约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持竹竿追打一位白发苍苍、弓腰驼背八九十岁的.老年人,而该老人竟然是姑娘的孙子,姑娘是因为长期服用拘祀子才这样”,让学生记住拘祀子的作用主要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2.3用歌诀进行记忆。
歌诀具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句式整齐、押韵简短、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同一类药物的组成歌诀,以及每味药的功效应用歌诀。例如: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荆蔓牛芬子,木贼豆豉蝉衣加。”柴胡“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4对比记忆.求同存异。
在具体药物的讲解中,药物的功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且一药多效,由十几到二十几个字组成,容易混淆、难以记牢。例如:大黄的功可以化简为一泻(泻下)、二血(凉、活)、三清(泻火解毒利湿)六字。学生记忆深刻,对于功效相同的药物,通过总结归纳而区别使用。
2.6对药物进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自觉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归类,以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在补虚药章节的教学中,将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各主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然后将其分别进行讲解。
2.7多媒体教学法。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每次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辨识所学中药,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以了解他们对中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把成绩计入学期成绩中,既加强他们对平时提问的重视程度,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4有以下几点体会。
(1)减轻了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加强了师生间的亲和力和互动,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5)上课出勤率和课堂纪律明显提高改善,教学质量满意。
5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要充分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立足现实,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力争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好务、立好岗,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
中药学论文篇六
摘要:绘画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儿童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的开发是大有裨益的。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眼、脑、手得到一定的训练,想象的翅膀便在他们心头油然而生,渴望得到一种客观物体形状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去冲破一第强大的低年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
关键词:儿童画;想象;个性;引导。
早期的绘画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儿童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的开发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美术教育的重要之原因。
儿童作画时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干扰和限制,他们画画时随心所欲,表现的东西包罗万象,大多是些意向的组合,如把火红的太阳画成淡蓝色的,这种用图式表现物象的方法从4岁开始。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眼、脑、手得到一定的训练,想象的翅膀便在他们心头油然而生,以后逐步成熟,到9岁左右已近顶峰。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心中便渴望得到一种与客观物体形状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这时应当引导学生向写实期过渡,教其必须掌握的正确作画姿势和基本绘画知识及作画方法,否则极易使其失去绘画信心。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冲破一条强大的低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根据孩子的特点,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1.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物形象,从小培养敏锐的感觉。
在少儿步入艺术殿堂之初,我们就必须强调对其敏锐感觉的培养。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或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抑制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天真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儿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琢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孩子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您的孩子睡觉不喜欢盖被子,您可以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蚊子就会嗡嗡地叫着说:‘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孩子听完后,往往会乖乖地把被子盖上。而且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家长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小孩子就主动地盖好被子。
2.每堂课确定明确的绘画主题,让孩子在玩中画。
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每堂课的绘画主题,逐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和表现的视野。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画海里的渔船,我先是什么也不说,让他们自己画。半个小时以后,几个小孩都画完了。十几张画排成一列,什么形状都有。对于孩子们的画我进行了点评:画得都很漂亮,很有创意。但是画的都不是渔船,缺少渔船的特征。于是,我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带着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来到了停泊着渔船的码头边,先是大体地让孩子们观察了一下其中的一艘渔船:船头、船体、船尾、驾驶仓、铁锚、缆绳、轮胎、救身圈等等,然后又带他们上了这艘船,玩了好长一段时间,期间,好客的船老大对孩子还讲解了许多不同时期的渔船式样、构造及鲜为人知的一些渔民捕鱼的传奇故事……经过这次码头之行,孩子们观察了渔船,也听了不少有关渔船与渔民的故事。后来我又让他们画了渔船,这次他们知道了为什么画船必须画铁锚;为什么必须要画黑色的大轮胎;为什么必须要画救身圈等等。由此可见:不管是成年人学习绘画,还是孩子学画,都必须来源于生活。
二、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规律和直觉感应,去开发和引导他们的美感和创造性。
时下,有不少学校包括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常常是采用用灌输和强制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前预先准备好一张范画,上课的时候把它挂到黑板上(此画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构图、完整的结构、漂亮的色彩,完全就是老师的杰作)。然后对画进行讲解,讲完了以后让孩子们画,最后谁画得好的标准就是:谁画得跟老师的画最象、最接近就是最好的。这种儿童画教学方法压抑和限制孩子本能的审美情趣以及自由的思维方式,儿童画中的那些淳朴的的、稚拙的、率真的东西就会丢失。而是应通过孩子自己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启发来学习创作儿童画。鉴于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孩子摆脱盲目性。
在开始阶段,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同的孩子对事物的想法和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也会有不同的作画内容。从儿童感兴趣的漂亮玩具花衣服等生活用品着手,或带他们走出教室,以美丽山川、房屋建筑、飞禽走兽作为表现对象,开展线描写生练习,此时,尽管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物体歪扭,不合比例,画面线条稚拙,有的甚至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拼凑在一起等等,但毕竟是他们能动的对物体感知的结果。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儿童,使他们逐步想画、愿画、敢画而不拘谨。
2.让孩子进入立体世界。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儿童画教学经验告诉我,必须老师亲自带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在观察习惯形成后,应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结构的形体意识,时而让孩子们俯身触摸地上鲜嫩的花草,时而和他们一起抬头仰望天上的宇宙星辰,既要巩固原始的热情,又要激发他们新的求知欲,引导儿童逐步走向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发展尝试的阶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3.别让孩子陷入误区。
待学生心理、视觉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随着造型训练的深入,画面已有立体感,对透视有了朦胧的认识,线条也相对稳定,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但他们仍处于眼高手低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中,常表现在对画面中的某一条线要反复修改。此时,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孩子,以成年人的理性的思维去指导自己的孩子画画,作为教师也一样,需引导得法,启迪和提高重在顺应天性,贵在陶冶稚趣。正如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严所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他当做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三、提升孩子的审美意识。
随着孩子们生活阅历的增加,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们捕捉到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讲评优秀儿童画作品或通过直觉体验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成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他们天生都有表现才能,有极强的表现欲,我们应对孩子在画中表现出来的天真、稚拙、淳朴的艺术语言,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在鼓励声中树立自信,在赞美声中发展和培养勇于创新的个性。应当提醒各位家长和老师注意的是,儿童在获得了运算能力特别是形式运算能力后,他们眼中童话的、幻想的世界逐渐变为客观的世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一客观世界则需要具备更丰富的专业语言,许多孩子由于缺乏这种能力的培养而难以表现这一世界,致使他们从此不再有热情作画。
我们应顺应儿童对艺术的认识规律,不断的激发儿童的情感和作画欲望,同时把这些与发展创造力相结合起来,促使儿童学会异想天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启发,使儿童从小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而在今后的创造空间里自由翱翔。
中药学论文篇七
在对中药西化与中西药合用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中药学发展的科学理念,并论述了其所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并不等于宏观等特点,认为中药学发展需要西药来补充,但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与发展出新的辨证施治规律。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2.3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3]乔富渠.中医理论应不断创新[j].世界中医药,2008,3(5):
中药学论文篇八
1.1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1)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特别是产后的科技力量;2)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3)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1.2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下大力气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1.3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1.4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1)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2)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3)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业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4)要针对21世纪养活16亿人口对技术的需求,抓好超前研究与技术储备。
1.5建立一个宏大的、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1.6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1.7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8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2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由传统的种植业2元结构机制转向3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3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紧迫性。
3.1适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由于以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为主导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带动,到20世纪中叶,农业得到高速的发展。相应地,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导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材料、航空与航天、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的兴起,使农业面临启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并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这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将导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再次振兴。
3.2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进展。第1次是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建立,理顺了农村的经济关系,是农业生产力巨大的全面释放,奇迹般地快速达到农业生产的成倍增长,为终止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创造了根本条件。第2次是乡镇企业的广泛兴起,使农村进行了历史性的产业大调整,农村工业占全国工业增幅的主要地位,开拓了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出路,把农民引向小康。这两次革命性进展,已各持续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将以突出科技为特点。
3.3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方针、道路一些基本问题的客观需要我们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在20世纪尚未解决好的基本问题:缺乏可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科学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强有力的第一生产力,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很好消除,等等。
3.4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现实矛盾的客观需要农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它导致农民收入低,结构调整难。在“入世”之后,对农业的挑战更为激烈,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露出来。在未来人口增长和需求多样化进程中,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更加突出。乡镇企业技术推动的发展后劲不足。乡镇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由于产品升级、布局调整等问题,使其发展面临转折时期,难度较大,减弱了农村经济实力,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4战略思路和目标。
4.1战略指导思路要切实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有机衔接和有效配置,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既要加速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大面积推广,又要力争使农业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或集团;既要抓好农业增产技术,又要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技术;既要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又要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并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4.2总体目标“十五”期间要把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作为核心任务。到2005年,使我国农业科技关键领域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五年,科技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气象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35%、55%、55%和60%以上,农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农业科技的基本任务是:满足食物安全的技术需求。为实现粮食总产达到6亿t、肉类总产6500t,人均日摄入能量10450kj、蛋白质75g、脂肪75g等目标,提供技术保障。为农村经济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提供技术与示范样板区,带动辐射面涉及全国范围。为农村国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科学使用农业资源,发展新兴产业,为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提供技术与示范样板区并辐射全国。
中药学论文篇九
临床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为对象探讨中医辨证实质及其与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关系,从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应用学科[1]。
它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标志着中药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从属于中医中药之间一门新的学科,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与多学科紧密联系培养复合型药学人员;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开展药学信息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进行临床药学拓展研究。
近几年来在综合性医院药学工作中,由于中药部分所占比例甚小使临床药学的开展更加受到限制,而如何发展临床中药学才能广泛地适应临床,提高天然药物的应用比例,是广大中医中药师值得去探索的课题。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探讨了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方式现阐述如下。
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多学科的研究
临床中药学以中医基础为指导,对于基础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融会贯通外,还需要学习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如病理毒理学,全科医学,临床诊断学等。
并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如微生物学、化学,计算机,外语和结构基因组学,药事管理法规等。
熟悉医药卫生方面的新政策新法规。
新时期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研究必须从加强对中药药性的理论研究,分析毒副作用控制临床不良反应等多种方式作为突破口来开展。
[2]只有多学科研究发展才能使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2努力培养中药学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临床中药学人才,不仅指知识复合,还要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现代医学的特点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
在以中医药基础学科知识为主体的前提下,还要学习中药现代学科体系中边缘性学科的知识,培养临床观察研究能力,药学实验研究能力,药物管理及协调应用能力,文献理论研究。
文献理论研究能力是基础,临床观察研究能力和药学实验研究能力是核心,药物管理及协调应用能力是支撑和保证[2]。
临床中药学人员要具备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种积极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对药学工作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新的'临床中药学在传承了传统中医药学“以人为中心”的用药思想,还要求中药师在整体用药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身心康复,而且要积极、主动、科学、深层次地探讨临床中药学的应用问题[3]。
3积极开展药事服务内容
临床中药学人员除参与临床医师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外,还要收集药品信息,掌握常用中药配伍中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中西药结合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中药治疗疑难杂病方面的方剂,进行科学实验性评估,学习国内国际方面的药事管理法规,关注新药的上市和老药的更新,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用药的情况,同时将临床用药观察的结果反馈回来进行整理和研究。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服务是临床药师重要职责。
4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
国家对中药饮片的临床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地方药材种类繁多各省级炮制规范又有所不同。
全国一品多产,一物多名现象普遍。
如南沙参和北沙参,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南北差异使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
伪品冒充正品应用于临床使得药物滥用,这均要求中药学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鉴别。
随着国际社会逐渐认可中药指纹图谱的质检模式,指纹图谱已广泛用于中成药标准的制定[4]。
确定部分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分析方法,完善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成分-药效-毒性指纹图谱数据库,作为中药材质量标准和方剂成分研究的依据。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得中药饮片在临床的标准急需完善和丰富。
规范饮片的临床标准是临床中医药学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
5临床中药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临床中药师应不断地将中药拓展在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如:食品卫生,营养保健,生物医药等。
在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下开展创新意识。
6月5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中医药医疗资源和服务等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5590亿元人民币,这将推动中医药的服务渠道,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中药学论文篇十
2013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性。未来,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主线,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发展。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走向中国特色“五位一体”。节能低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方向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呈现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信息化3.0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实现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协同,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与效率提升实现节能,以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数据显示,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3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的现状:
(1)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比重大(约33%);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
(3)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伴随城镇化建设,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继续逐年上升,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因此建筑节能是关系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生产制造领域与工程建筑领域多方面的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1建筑现状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建筑中的围护结构、空调、采暖、通风、照明、供配电以及热水供应等能耗系统进行的节能综合改造。针对南北方不同气候特点及用能形式,国家分别出台了北方采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技术导则和资金奖励补贴办法。无论是资源、环境的现实压力,还是百姓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迫切要求,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30亿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面积近22亿平方米,能源资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约为1/3,其中缺乏有效管理的建筑多于90%。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建房屋面积甚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建筑能耗迅速增长,其中照明系统占20%~30%,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每年的新建建筑中,已逐步开展“节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中药学论文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中药的药效越来越为世界所认同,中药学专业发展前景将“越走越宽”。因此,中药经营企业、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中药养护等相关部门都将是你的“用武之地”。
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据了解,中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普遍不好,他们的就业也日趋理性和务实”。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余永久处长说,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基本吻合。学生更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能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的工作。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中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
[临床中药学就业前景]
中药学论文篇十二
与临床药学的发展态势相比,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新时期临床中药的应用得到了极大推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无疑促进了临床中药学的快速发展。正因为当前临床中药学发展尚处于起步状态,更有必要对临床中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基于学科比教学的角度来看,临床中药学具有下面的显著特点:(1)以满足中医临床用药需求为主要目的。临床中药学严格按照中医临床的实际需求与用药规律,对有关中药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将中药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指导,促使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及优化。(2)从两个角度出发。临床中药学研究不仅可以从中医临床用药的角度出发,同时也可以从重要研究的角度出发,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要进行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方面的工作,最终达到提升用药安全的目的。(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按照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中医的基本内涵与规律,关注脏腑经络病理,将临床疗效作为检验标准的重点,辨证论治。
临床中药学要想发展,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需要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与中药各分支科学及基础学科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例如药理、制剂及药化等,都需要当代高新科技手段为其提供支持。所以,临床中药学必须在研究手段方面加大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力度,起点一定要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中药学科建设应该时刻注意中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指导,同时积极与中医临床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临床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切实提升临床医疗的水平与疗效。如果没有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作为指导,与中医临床需要相分离,那么就成了搞“纯中药”,这种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药物研究都要和基本医学理论以及临床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应用依据,体现出实际应用的价值。
不管到何时,传统中医药学主体内核都要保持,并不断深化认识,这样才能对现代化的临床中药学进行发展。临床中药学是一种现代学科,它以传统中医药学为主体,坚持传统中医药学主体的科学内核,随着该学科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以保持中医药学主体科学内核为基础,更好的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研究,不断深化传统中药学认识,使现代化临床中药学得到快速发展。
临床中药学直接根植于中医临床,将药学研究作为重要支撑,不仅要有实验研究的基地,同时还要具备临床研究的基地,只有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优化量效、常要特用,更好的将现代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只有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才能使实验微观研究和临床宏观疗效观察更好的实现互补。
临床中药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当前已经发展成了独立的新兴学科,建设临床中药学的关键点主要在于中医学和中药学相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应明确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临床中药学的目标是“合理、科学、安全用药”,将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的药理与应用、各系统用药规律作为主要研究核心,促进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将药物化学、生药学及药理学等作为研究的基础,形成一个全面的学科学术体系。
工作体系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其一,学术思想体系,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相关的方法和理论;其二,人才培养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出学生、专家及研究人员;其三,研究机构体系,涉及到文献理论研究室、专类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基地等。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应结合临床中药学的特点,将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好,这是现阶段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急需加强的地方。
基础学科包括生药学、药理学及药物化学等,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主要是上述学科和方剂学。策杖和支撑则为炮制学、制剂学及调剂学。
综上,临床中药学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新兴学科,其建设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学科建设的内容与领域也非常多。要想将临床中药学建设和发展好,关键在于坚持医药结合,积极促进中药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以及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合等多项工作。本文是笔者个人对临床中药学发展相关问题的看法,其意在抛砖引玉,可能存在不周之处,希望与大家在未来的学科发展及相关研究中不断完善该学科,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药学论文篇十三
临床中药学和临床药学比较,在发展中显著滞后,目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现在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这也要求临床中药学需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因为临床中药学现在依旧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需要提高对临床中药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总结,明确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方向与思路,不但有利于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还可以将其进一步进行推广。中药在我们国家已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神农尝百草到现在,我们国家出现了许多的中药学大师,包括孙思邈、扁鹊、李时珍、华佗以及张仲景等,每一位名医都为中药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编写了书籍。近代我们国家为了将中医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创建了一系列中医改革措施,临床中药学将中医药理作为指导,将患者作为对象,探究中医辩证实质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关系。临床中药学存在理论性一面,理论中理、法、方和药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整个中医学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此外,临床中药学的研究目的为中药在实际应用中怎样应用,所以其自身归属于临床范畴中,和临床医学不可分割。临床中药学需要对药物进行研究,但是也无法摆脱医学范畴,此外临床中药学也需要基础理论,但是也离不开临床实践,我们现今对于中药学的药化以及药理研究需要借助于中药学支持,否则无法体现中医本身特色,临床中药学属于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属于中医专业中的骨干,所谓用药如用兵,医生如果不了解药性,无法做到合理用药,又何以为医[2]。临床中药学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重视对古代本草文献研究的前提上,不可以忽略国内外现代文献,从而充分体现时代用药特点。
2临床中药学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中草药数量早在汉朝到清朝的历史记载中增加了多种,扩充药物属于一项十分缓慢的过程,大多数中药通过漫长的临床应用才可以被记录在史册中,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对于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到1977年我们国家记载中药达到5000多种,到了现在中药数量高达一万多种,不到2的时间中,中药数量相比增多了7000多种,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虽然属于好事,但是我们国家中医需要大量临床实践,但是目前这7000多种药物在理论上无法被彻底融入到疾病的药物质量中,造成中药数量和中医实际应用数量出现严重失调。临床中药学的发展中比较欠缺的为中药理论方面的知识,最近几十年以来,通过试验研究了中药的配伍、炮制、四气五味、十九畏、十八反以及归经等,但是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我们国家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对于人体的认知方式和现在科学体系存在极大的区别,同时中医理论顺着我们国家先民对人体认知独特方式得到延续,这就造成大部分中医理论不适用于现代人体科学理论,十九畏、归经以及十八反中很多内容是现在不可以用科学进行解释的,但是在临床中上述无法解释的中药学理论却可以被证实,这也属于外国人将中医作为伪科学的因素之一,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科学无法解释不表示属于伪科学,也许只是因为现在科学水平无法达到可以解释上述现象的标准。中医学和西医药学存在极大的差异,仅仅单独研究某一种药材毫无用处,研究需要从中药学的配伍机理着手,但是现在想要了解中药学中大多数复方科学化需要较长时间[3]。在新时期,临床中药学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虽然我们国家在临床中药学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基础,但从长远来看,临床中药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临床中医学的延伸、临床中药学概念界定不清晰、临床中药学的发展不受重视等。
中药学论文篇十四
中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草药种植管理、提取分离、药效评价、质量控制、中药新药研发等众多方面。作为一名中药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论文是展示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就本人在撰写中药学毕业论文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第二段:确定论文选题
在撰写毕业论文前,要先确定一个贴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课题。对此,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点,并尽量选择一个应用前景广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同时,也要充分了解与该课题相关的现状和研究领域,这样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深度。
第三段:调查资料、制定计划
选定论题后,就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这个过程需要吃下不少的苦头,因为很多资料需要通过阅读文献、咨询专家、走访实验室等多种途径才能获取到。在此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资料并予以收录。同时也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为下一步的实验安排打好基础。
第四段:实验过程中的重点
实验是论文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具体实验中,本人的体会是,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研究计划执行实验,并且时刻注意实验中的细节和问题。它不仅仅是检验思路是否正确的手段,还可以挖掘出一些不可意料的、有价值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要不断保持自己的创新能力,寻找科研领域中的“瓶颈”,注重实践创新,奋发进取。
第五段:写作、修改
论文的写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本人的体会是,应该遵循逻辑、标准、严谨的科学写作规范,应用精准、清晰、简单、完整的语言方式,深入探讨问题的核心,达到传达思想的目的。同时,本人也发现了自己写作的不足与错误,此时,即应该正视并纠正自己的问题,切记不要投机取巧,否则容易误导读者。
第六段:总结
总而言之,中药学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需要我们充分展示我们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我们在过程中经过了艰辛的实验、思考、探索和最终验收,使我们在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中更加成熟,更加专业。同时也增进了对中药学的理解和认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学论文篇十五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为核心,根据临床需要对中药进行加工、配伍、调配、临床效验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应用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中药分析是对中药的不同组分进行分析,以此推动中药的全球化发展进程。在临床中药学中引入中药分析中先进的分析技术与方法,使中药治病因素进一步明确,如中药色谱分析方法、中药指纹图谱、生物色谱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为了使中药分析的各技术、方法能够在临床中药学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现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
1.临床中药学
1.1临床中药学的概念临床中药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着眼于科学地阐述中药的基本理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及代谢过程,为更好的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
1.2临床中药学的目的和意义临床中药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使中药与临床密切结合,在人体内发挥最好的防治疾病的作用,并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技术研究和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从而达到更加安全、合理的用药。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降低药品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药品资源的浪费,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出现,以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这些方面在临床和科研等不同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临床中药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如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分析、疗效分析、机制分析等,融合了现代化新技术,如药理学、药物分析、毒理学、流行病学、生物学、基因芯片技术,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在新时期发展阶段,要加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必须从中药药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中药的毒副作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只有使临床中药学与多学科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有效、合理的临床用药目标目的。
2.中药分析
中药分析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随着我国中药行业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整个中药分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中药分析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在各个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整个中药行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1中药色谱分析方法检测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法,配以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荧光、氮化学发光、电雾式h等,这些检测方法在中药分析中应用都很广泛。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项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手段,弥补了其他方法的不足,此方法被广泛地用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当中,现在已经成为中药成分的质量控制及中药分析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i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近十几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于中药材各类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制剂的各成分分析p]。现在,中药分析的主要技术包括hplc-质谱联用技术,gc-质谱联用技术、hplc-nmr联用技术等,除此之外还有近红外光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2.2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中药指纹图谱是借用dna指纹图谱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可以用来鉴定药材的种属、研究植物的分类和品质,是中药信息表达最重要最基本的模式之一。成分复杂、多变是单味和复方中药的'特点。也可以说,任何一种活性成分都不能全面地反应中医用药的整体疗效。而指纹图谱的优势就是能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最先出现的是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chemicalprofile),特别是局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使用,使得中药指纹图谱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表达模式。随着研究理论的逐渐深入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完善,指纹图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多波长指纹图谱、多维多息指纹图谱、2-d指纹图谱、指纹图谱融合技术以及在线指纹图谱[19,等新的技术和方法。从开始,我国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全面启动pi],使中成药质量标准达到更高的水平。采用的方法可分为色谱法(tlc、ce、gc、lc)、光谱法(uv、ir、nmr、m3)等。
2.3生物色谱技术分子生物技术是把生物体内活性物质固定在色谱填料中,利用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与它们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中药活性筛选及质量控制网。如dad和高分辨质谱的联用技术。
2.4基因芯片技术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可以采用组学分析技术,包括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其中基因芯片口是最主流的组学分析技术,此技术可以从中药中发现新的有效成分,这是由于中药具有复杂的特点及作用方式的原因。
2.5代谢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包括gc-ms、nmr、及lc-ms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研究手段,被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们的重视。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二维凝胶电泳、荧光差异凝胶电泳、蛋白质芯片等。
3.中药分析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
近几年,hpce法在中药复方分析中应用较多,许平波等m采用hpce法测定川芎注射液中川芎嗪的含量。(1电泳电解液为1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2)电压30kv。(3检测波长284nm。(4内标物是氨茶碱在以上条件下测定川芎嗪的含量是5.83~93.33ug/ml,浓度与峰面积比1=0.9999。居玲玲等采用固相萃取hplc法研究六味地黄方中马钱素和莫罗苷的血药浓度及配伍变化,其结果证明二者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达到95%~105%,也说明了血清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此方中莫罗苷和马钱素的测定。高娃金等[%采用uplc法成功地分离出了赤芍、桂枝、丹参、连翘及延胡索提取物中的复杂成分。魏刚对脑醒滴鼻液、醒神滴鼻液等中药复方进行鉴别,结果表明gc-ms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成分的相对含量保持稳定,此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中药复方制剂的产品质量。虞科等m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在中成药的定量分析中,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测定复方丹参滴丸有效成分的新方法,同时采用hplc为对照分析方法测定滴丸中3种酣酸类有效成分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nirs与hplc分析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快速、准确可靠,说明此方法可应用于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的快速检测。中药分析中的很多技术与方法都广泛地应用到中药物质基础、质量控制、药效及作用机制、中药要代动力学、中药配伍规律等领域,使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4.结论和展望
临床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充分地理解临床中药学的内容、目的及根本任务,同时要与多学科、多领域合作,积极吸取多种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中药分析领域中的技术方法在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组成、有效成分含量、作用机制、配伍变化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如中药分析的hplc方法在各领域中应用都很多,lc-ms已成为了主流技术,ce也有诸多优势;uplc在某些方面也有应用,但还未推广普及。中药分析研究领域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1)中药药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中药指纹图谱的全成分分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3)中药分析在发展新方法新技术的同时也需注意加强集成和整合
(4)中药作用机理较为复杂,需要重视中药化学成分、代谢物、蛋白质及基因数据与临床数据的结合等。只有将两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努力解决,不断融入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临床用药更经济、合理、安全、有效,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中药学论文篇十六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2.3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参考文献】。
[3]乔富渠.中医理论应不断创新[j].世界中医药,,3(5):
中药学论文篇十七
中药学是在中医院校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利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中药学和方剂分成两部分学科来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导致了教学中对中药学的详细分析,忽视了方剂的使用疗效,因此,在学生们的眼里都认为中药学的重要性,从而方剂这门学科都比较低,为此,为了解决这种严重的现象,目前实施了《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以下详细的介绍了教学改革中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用分析。
作为在中国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中药和方剂,是以一种理论性与临床诊断之间的连接。经过长期以来,两种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些不能割舍的联系?药和药方是分为两种形式的,但确是不可分割的。在我国中药的发展历史中,中药和方剂之间的关系是以一种偶然的形式发生的反应,经过相关人员的反复研究表明,这两种形式统称为药物中的一种,其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的。从最初的中药和方剂的起源来看,仅仅是单味药的一种应用,具有局限性,但在单味药中,相关人员发现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是病情得到全面性的照顾,而且部分的单味药还具有一些不好的副作用,食用起来不是很安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从而就出现了中药和方剂相关联的现象。然而随着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和实践性的不断发展总结,其中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病情需求,随之要将中药中的成分相组合,从而形成了方剂的应用。中药和方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不仅仅是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作用,而且在发展其中,两者是相互帮助促进的。若有需要增加中药的数量,随之方剂的数量也要增加,而且随着方剂的数量制定中药的药方?单味药的功效在不断完善,尚且在中医理论中的性能也在不断的扩展。所以方剂的铺垫是为中药的不断发展而定的基础,方剂的药物配置是促进中药功效的进一步发展。
中药学和方剂学的起源发展是相互的,理论基础也是相同的,并且临床诊断是非常密切的,但问题是中药学和方剂学在教学中是脱节的,现如今许多中医学校都把《中药学》和方剂分成为两个学科来分别教学,在中药学课堂中讲课时,偶尔也会列出几种类似于方剂的药品,但并没有详细解答此药物在方剂中的具体应用作用,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们对中药的疗效进行掌控,且同时还把中药学所列出的方剂成分完全不会在方剂课堂讲解中出现,从而这样就;浪费了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资源时间。此外,学生在学习这方面方剂时,对其具体的应用成分和某种药物对某种病情的疗效都已经淡忘了,不能正确的讲解方剂药物的特点,更不用提会在临床中灵活的应用了。在中药学的相关学科中进行试验教学方式,以一种单味的药物来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可人们往往都会忽略掉方剂的存在性,以至于使学生们都认为中药学为主要的专业科目。认为中药的研究方法都是和西药的操作一致,完全忘记了要结合药方与一体的思想理念。综合以上所述,在中药学教学改革后,要结合中药和方剂两种概念来进行讲解,即要以药物为主也要要以药方为参考,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学生们对两种学科的了解,也能增强中药学和方剂学科中的相关性,从而达到整体性的提高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兴趣和实践力。
我们要从中药学和方剂的相关性着手,在以往长期的实践教学课堂中总结出一套完全以中药学为主要,从而结合着方剂进行讲解中药学的教学实践方法,为中药学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良好地尝试?中药学在临床诊断中是以一种复方为主的形式,在不同的药物中其作用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依据方剂的主治疗效和药物存在的特点,中药在方剂中起到了分别主治和辅佐的作用。由于许多的中药疗效和主治的方剂功能是能联系到一起的,尤其是在方剂中经常存在的中药功效的优点。为此,在中药学中的改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方剂的具体作用来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从而突出了中药在方剂相结合后的地位?利用中药在方剂中的应用来铺助学生们能更好更有效地了解中药的功能特点和临床疗效?在课堂中不定期的拿一些中药的样品,这样会让学生们在了解药物的同时还能记住形状,也可以在课堂中拿一些配好的简单药物,例如:止咳、消炎的功效,让学生们试试中药的口感,从而会加深对药物的印象。此外,利用这样的形式来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打开眼界,并对学生在学习中药的特点疗效能有一些帮助?在教学改革后,完全的体现了中药药方的整体改观,有助于学生对中药的记忆加深,同时也是为了在日后临床中奠定了基础。
总结:经过上述的实践证明,以中药为主要教学,从而结合方剂来进行讲解对中药学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有效的帮助?在如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对中药写课程进行质量考核,选取一些不同的教材,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多接触一些实践的教学形式,多做一些多中药学的总结,从而加强了《中药学》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用。
中药学论文篇十八
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着高校的办学实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国内外各高校目前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特色人才模式。当前高等院校都面临着同类院校不断增多、招生数量大量增加、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的状况,高校之间如果优势与特色体现的不突出,极易造成“千校一面”,培养的学生变为“万人一面”,特别是以中医药办学为主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的、专业辐射面相对较窄的专科学校,在办学实力方面将失去竞争优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中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为目标的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滿足中药行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培养模式与历史经验,如何更好地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仍存在许多需要研讨与探索的领域。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国内各用人单位和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调研,全面了解21世纪中药学科学和中药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导向,选派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广东、天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吉林等地走访、调研、搜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在明确目标、充分调研、凝炼特色、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注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按“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评价-临床中药学服务”总体体系设计体现“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的原则,根据人才需求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置体现“高、新、精、现”原则,反映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前期以加强公共基础教育为主,后期按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个性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1-3]。新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应围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开展进行,在传承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坚定中医药信念,“德”字为先,加强公德信念、提升道德意识[4];开展义务支教、“中医中药龙江行”宣传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2.2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我发展需求的学业生涯规划,遵循自我选择,定位專业学习的突破口。教师根据中药学专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设定讨论主题,将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指导学生进行高校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人文素质、实习实践与效果、三创活动与成果等6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改善以讲教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缩短硬性的课堂教学学时,“解放”学生,使之能遵循自我兴趣需求进行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申报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寻求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科研意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的中药新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实验课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使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不低于1∶1,实验的设置也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可适当调整在理论课中出现。规划专门的时间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选修课设置科学思维训练模块、实践能力训练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扩大选修课课程涉及的范畴、数量,特别是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让学生体会大背景下科技发展的力量,结合自身寻求突破。
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熟练、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性强的中药学人才。
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创新以实践为平台。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为主已延续多年,应彻底动摇其霸主地位,增加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理论课中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整合个别实验,形成综合性思维。
中药学类专业实习分为两部分:一是科研实习,为学生配备实习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创新思维,增强实验动手能力,为中药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是生产实习,学生到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践,由实习单位指定生产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对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加强了解,为学生从事中药学生产、质量评价等工作打下基础。
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体系就是把原有定型的、较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形成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研究生实践实验进程与效果的操作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
强化生产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考核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线。一是专业课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与生产实习;二是生产实习考核以学生出勤率、实习报告完成质量、带教教师考评作为依据;三是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四是毕业设计和论文是否有创新,是否被公开发表、是否有新的创建。同时制定其各项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机会、鼓励教学立项与研究、开展教学比赛与观摩等形式,积极构建教学交流与学习平台,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取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平台,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积极推广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使用。为进一步整合与更新教学内容,应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水平和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地改进具有创新性的、富有活力的考核模式,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考试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考试形式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能够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行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单独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并以目标管理为手段进行要求和评价,采取课堂讲授、讨论、论文写作、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1构建突出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多样化程度高,需结合课程特性改革创新,为不同课程灵活匹配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考试方式,探索形成多维立体的考试模式,可综合参考传统闭卷考试、开卷测试、现场面试、分组测验、课程论文等形式,从而改变“一次闭卷考試统天下”的局面。考评体系应立足于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将考评贯穿于学业课程开设的始终,使学生在平时就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进程有节奏有层次,也变向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水平。例如:由指导教师指导的小组作业,社会实践等评价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还能充分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发展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相促进,为培养新型高素质综合人才提供了强大的考评保障。
5.1.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开放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命题的方式及角度决定了考试的导向,命题时应该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控制题量及命题难度、确保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增加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试,提升命题的含金量,提高创新性、能力性、开放性命题的.比例,脱离考试靠死记硬背过关的旧模式,在试卷中多设开放性无标准答案的试题,鼓励有创新、有新意的答卷,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将社会实践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以活用的综合素质,鼓励创新精神。
5.1.3逐渐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建立全程监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更新“一卷定输赢”的局面,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认定应该扩大时间维度,成绩应分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倡导学业教学全程考试,并适当提升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认定中的比例,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围绕不同课程在各教学阶段的特点,综合应用随堂小测验、课堂分组讨论、小组课外作业、综合性论文的形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调整教学指导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接受度。
5.1.4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具有进取精神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高效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是保证课程评价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势在必。常规管理必须要严格执行,使考试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必须配合反馈改革机制和评价奖励体系来进行,以达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作用。
专业技能实践考核依据学生参与的科研、生产实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模块式考核方式。
5.2.1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模块考核模式适用于参加了中药炮制、有效成分提取、制剂成型工艺及质量检验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岗位实践的研究生。
考核常见中药饮片及中药固体、液体剂型的生产理论、生产流程与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sop)。
质量检验评价、新药及保健品研发、gmp管理等专业实践考核采取现场实践考核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开展中药新产品、保健食品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前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组织实施gmp管理、认证相关工作的能力。
5.2.2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模块考核模式考核学生对uv、tlc、hplc、gc等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标准操作、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处理方法的掌握。如: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应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常规的检验操作(包括药典制剂通则的检查和附录检查法),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中药制剂进行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掌握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的方法学验证等内容。
5.2.3中药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模块考核模式中药药效评价:考核中药药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掌握和熟悉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4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研究。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检测指标的选择;熟悉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药临床应用:应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掌握约200种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用法,用药禁忌;掌握约150种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掌握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掌握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中药应用合理性的监测方法;熟悉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熟悉中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包括含毒性中药材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能够积极参与临床查房,指导患者进行中药的使用,收集、分析、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
5.2.4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与应用模块考核模式掌握中药常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熟悉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新技术、新方法,同时结合品种开发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促进中药新药创制和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
5.2.5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掌握药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快速繁殖、引种驯化、栽培的知识与技能;尤其要掌握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品质评价研究;掌握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检测方法,以及利用dna指纹图谱、蛋白质图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品质等评价方法。熟悉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宽口径、厚基础、重传承、求创新”是所有中药学工作者一直坚守的信念。坚持以人才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努力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与基础为根基,融合现代科技教育,使中药人才发展有后劲;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医药学技术,使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质量保障落实到教育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提升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中药学论文篇十九
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对于学习中药学的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本人在撰写中药学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今天,我将分享我在毕业论文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正在撰写论文的同学有所帮助。
二、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研究的方向、内容和形式。在我的选题中,我首先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并结合当前中药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最终选择了“中药临床评价指南研究”的话题。在选题过程中,我学到了要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充分了解,以及要有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
三、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经历了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的过程。由于选的研究领域较为新颖,相关资料较为有限,因此我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文献调研。同时,我结合实际中药临床评价的实践,进行了许多访谈,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收获了向专家请教的重要性。
四、撰写论文
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最为困难的一步。在我的论文中,我遇到了许多语言表达、排版、论证等困难。为此,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基本的论文写作技巧。比如说,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恰当的专业术语、准确的数据、丰富的例证等等。
五、总结
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每个中药学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耐心、专注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好奇心,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为论文写作中的同学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顺利完成中药学毕业论文。
中药学论文篇二十
3、艺术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
4、艺术设计管理应用研究。
5、艺术管理视野下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
6、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生成。
7、湖北美术馆艺术管理与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8、艺术管理模式研究。
9、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
10、浅析学校管理的领导艺术。
11、香港艺术团体分类管理体制及经验借鉴分析。
12、“技能?才能?智能”: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13、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
14、论艺术中介的管理。
15、公共艺术机制与管理研究。
16、全球化与当代艺术管理。
17、高中艺术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18、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与管理机制探析。
19、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20、鲁迅美术活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
21、从巴黎歌剧院的成功经验试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经营管理。
22、中国民营美术馆现状报告。
23、艺术管理模式研究。
24、美术馆与商业的合作关系研究。
25、艺术产业运营策略研究。
26、现阶段我国民营美术馆运营模式分析。
27、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生成。
28、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
29、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上海双年展。
30、艺术品电子商务营销初探。
32、现代项目管理在美术馆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33、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
34、艺术博物馆商店管理。
35、从artnews收藏家排行榜看当代艺术品收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6、我国民营话剧团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37、艺考热的生态分析。
38、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39、南通港口物流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40、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41、论艺术中介的管理。
42、协同工作方式下的港口智能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43、阿尔弗雷德稨?巴尔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早期建立。
44、与美术游戏。
45、论中国书画市场中的作伪现象。
46、艺术博物馆选址因素研究。
47、冷战背景下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对外传播。
48、建国初期声乐界“土洋之争”研究。
49、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中药学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和研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现在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任务为科学的阐述中药理论知识,深入研究中药防治疾病以及康复保健中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经济、安全、合理并且有效的应用中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我们国家现在对于中医药行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发展需要保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以及引领未来作为指引,明确临床安全并且有效的应用中药治疗作为首要任务,继承并且创新作为发展目标,因此临床中药学的未来发展需要着重于开展下述工作,深入研究中药文献资料,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知识,研究中药药效、体内代谢以及作用机理,研究中药防治各项重大疑难疾病中的用药规律,研究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研究民间医药,研究中药标准体系,研究多学科以及多部门的联合应用,从而保证临床中药学能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标准用药;发展趋势;用药规律
引言
临床中药学指的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临床用药作为核心,对于中药辩证用药理论和应用规律进行不断研究的一项学科,重点在于科学的阐述中药基本理论,深入研究中药在防治疾病以及康复保健中所产生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安全并且合理的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国务院早期颁发国家中长期科学以及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表明了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思路,需要提高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将中医药推向现代化以及国家化。临床中药学的发展需要将自主创新、支撑发展以及引领未来作为指引,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和现代多学科的融合,将中药基础理论以及中药临床应用开展积极的推动,使其在传统医学领域中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地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