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农机的调研报告大全(15篇)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清晰明确地呈现事实和观点,以确保读者理解。报告的撰写需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偏见的介入。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优秀报告的摘要,希望能给您的写作带来启示。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一
xxx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xxx”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xxx”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xxx”发展规划》,明确了“xxx”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二
林宏明处长指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调研工作,与会同志结合实际提出很多建议和意见,可以多听到基层的声音,很受感动。下一步是回去后,将认真梳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也还要进一步倾听群众的意见,以整改问题为导向,继续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并欢迎同志关注整改情况,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力争取得更大成效。调研组还将赴象州县进行调研。
为认真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关活动要求,7月8日,淮安市农机局印亚琴局长带领有关处室负责人,来到洪泽县岔河镇岔河村开展“三严三实”专题调研。
在村支部,印亚琴局长与镇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听取了岔河村村级经济发展工作介绍,征求基层对市农机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的评价、对有关“不严不实”问题的反映以及对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意见建议。
专题调研中,印亚琴局长还结合农机部门工作,详细询问了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支农惠农政策执行到位情况,听取了基层干群对农机化工作的建议意见。随后,印亚琴局长还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家庭,并向他们送上诚挚祝福和慰问金。
10月14日上午,天津市农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曹殿卿到市农机发展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农机系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展情况,听取市农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韦恩学关于第二专题学习研讨和落实东峰书记点评要求情况并作点评。市农委组织处调研员、副处长吕广省,市农机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会议。
殿卿对农机系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农机中心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非常重视,组织严密、动作到位、结合实际、效果明显,落实东峰书记点评要求动作迅速、措施得力、方法灵活,各项业务工作成效明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带头作用发挥的比较好。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组织学习踏实认真。集体学习内容丰富、组织严密,个人自学落实到位。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交流,把自己的思想实际摆进去,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二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能够把专题教育与农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工作的深入开展体现专题教育的成效。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落实情况督查,有效强化了安全生产意识;全力做好“三秋”农机化生产各项服务保障,确保了“三秋”农机化生产顺利展开。三是落实点评要求迅速。开展了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专题调研,积极支持帮助合作社跨区作业,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组织申报农机化项目、培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农场、创建示范合作社等多种手段推动了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
殿卿希望农机中心在三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好领导点评要求。要深入学习、认真研究东峰书记点评要求,领会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农机工作实际,扎扎实实组织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二是进一步加大整改落实工作力度。要增强谋划农机事业发展全局的主动性、开创性,强化谋大事、谋长远,干大事、促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标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专题教育深入开展,推动农机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认真组织好第三专题学习研讨。要积极学习农口其他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提早做好安排部署,坚持以上率下、突出问题导向,努力使专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韦恩学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殿卿副主任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好东峰书记点评要求,继续深化问题整改,加强督促指导,扎扎实实抓好第三专题学习研讨各项工作,确保专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讯为认真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关活动要求,7月8日,市农机局局长印亚琴带领有关处室负责人,来到洪泽县岔河镇岔河村开展“三严三实”专题调研。
在村支部,印亚琴与镇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听取了岔河村村级经济发展工作介绍,征求基层对市农机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的评价、对有关“不严不实”问题的反映以及对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意见建议。
专题调研中,印亚琴还结合农机部门工作,详细询问了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支农惠农政策执行到位情况,听取了基层干群对农机化工作的建议意见。随后,印亚琴还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家庭,并向他们送上诚挚祝福和慰问金。
百色市农机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沉底思政”调研活动民-意恳谈会#e#10月26日下午,市农机局在局七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沉底思政”调研活动民-意恳谈会。黄玉鸾副局长主持会议,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全体职工、右江、田阳、田东等十个县(区)的农机安全监理站站长和监理员共二十二人参加了民-意恳谈会。
会上,黄副局长向与会人员讲明此次开展“沉底思政”调研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主要围绕制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瓶颈即拖拉机年检工作滞后问题,向大家了解各县(区)拖拉机年检工作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征求开展拖拉机年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同志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在听取了与会人员的发言后,黄副局长表示,大家对我市开展拖拉机年检工作提出了很好意见和建议,年度前要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克服困难,加大拖拉机年检工作力度,特别是通过组织精干力量加强田检路查等有力举措,有效提高我市拖拉机年检率,确保拖拉机在技术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投入农业生产工作,从源头上防范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我市拖拉机年检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黄副局长表示,会后将把这些困难和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协调解决。
云梦县农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琼明做了题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党课报告。报告围绕怎样理解“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结合文章,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推进农机事业科学发展;对照“三严三实”,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坚持从严要求,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中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等五个方面给与会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张琼明指出,去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了“三严三实”重要论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新形势下全局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践行“三严三实”,必须掌握精髓要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张琼明强调,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提到如何做好结合文章,推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时他提出五个方面要求,一是在稳定产业经济增长上从严从实。二是在农机安全生产上从严从实。三是在实现农机化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上从严从实。四是在狠抓工作创新上从严从实。五是在推进重点工作上从严从实。要通过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云梦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张琼明强调,全局领导干部务必扎扎实实把专题教育开展好,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三严三实”的过硬作风,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农机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县作出积极的贡献。
当天,全体党员干部还集中收看了云梦电视台党建频道蒋志刚先进事迹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局班子成员在会后开展了集中自学,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篇》、《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等篇目。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三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勃蓬发展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临邑县农机局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以及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组织。当前,临邑县已建立农机合作社12个,社员335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89台,总资产800余万元。农机协会75个,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6700多台。同时,积极引导农机中介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等各类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目前,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了全县5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1、积极争取省、市农机办的业务指导和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全县农业机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可靠详实的数据,为科学制定补贴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2、强化宣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补贴项目、了解补贴政策,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监督约束。一是该局纪委书记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确保整个工作过程不出现徇私舞弊、人情交易和违纪违法现象。二是通过及时宣传补贴项目实施进度,公示补贴对象,更加有效地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三是向全县人民公开监督电话,保证整个实施过程公开、公正。
4、机具交付农民后,进行建档管理,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并协调生产厂家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农户正确调试、操作机具,保证广大农民买着放心、用着省心。
根据调查对象的意见反馈,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补贴标准有待提高,交款方式不够灵活。每年的补贴比例均为不超过机具单价的30%,但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比如今年重点推广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山东金亿公司的三行自走为例),每套价格10xx元,补贴33000元,购机户还要支付79000元,并且要一次交清。许多农民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足资金,只能放弃购买机具。同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2、补贴规模小。尽管上级拨付的补贴资金额度逐年加大,今年第一批资金达到610万元,但是仅仅可以补贴大型农机具320余台,只有220余户农民受益,而全县40多万农民中多数人无法享受补贴。
3、部分机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够到位。有一部分生产厂家在县内设立的代理机构“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不足,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若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由于维修人员少,机具无法及时得到技术,从而影响农时,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农机手收入。
1、继续加大对农机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补贴资金数额,提高补贴标准,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补贴。
2、针对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
3、建议政府部门拨付项目实施经费,减轻农机部门的负担,更好地促进农机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4、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工作要求,建议各级政府应当增加配套资金,进一步壮大补贴资金规模,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补贴。
5、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细化对农机生产厂家及经销机构的监督措施,督促他们进一步做好补贴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每名购机农民都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四
“三农”贷款难,农村经济就难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依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创新支农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摆在眼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1、紧缩政策限制了支农力度。当前,紧缩的信贷政策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同时精简了农村基层机构,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并对基层机构贷款权实行“收”多而“放”得少。
3、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
4、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风险较大,农民是弱势群体,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但目前农业保险一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而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没有健全,由此产生的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这无疑加剧了贷款风险,成为制约支农机制创新的因素。
1、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农村合作银行要改变其政策性银行形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商业性金融功能,利用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和信息优势,创新农村基层风险控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包涵如下:农户直接持股、团体贷款合同设计、物权流转的变通方法等。也可以尝试将小额贷款打包证券化,在转移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资金来源,减弱其在吸收存款上的劣势。
2、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实施支农优惠利率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政策,采用灵活的利率定价策略,给予惠农措施,为“三农” 降低资金成本奠定基础。
3、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在信贷项目的选择方面,不能完全以赢利的高低作为标准,要把政府最关心、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作为支持的优先方向。虽然农业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回收慢,农村合作银行要主动对接政府的支农意图,将信贷资金和财政投入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政府立项、市场运作、企业承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持模式,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信贷计划需求和调整跨部门协调机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造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计划,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
4、创新信贷培育机制。培育以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规范的经营实体体系,结合农业经营的弱质性和长期性,引导企业要求政府辅以适当的利益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5、建立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结合的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财政性支农与银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支农机制,通过财政的多渠道支持,帮助金融实现对弱势农业的扶植,如建立贷款项目的配套机制,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降低单独由商业性贷款支持的项目风险;建立稳定的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投入机制,设立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涉农项目资金,形成多元化支农机制。
6、创新担保机构与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通过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担保合作,与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方式,发掘符合农户和农村经济特点的抵押物,解决“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五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我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维修服务市场秩序,提高维修质量,维护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组织县、乡两级农机人员就农机维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1农机维修业的基本情况
1.1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分布不均匀
截止2015年11月底,全县农机总动力17.57万千瓦,各种农机具11万多台套,农机维修网点1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人员设备齐全、经济效益显著的有40多个,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31个。分布不均匀是一个突出问题,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 交通比较便利的三五个村中有一两处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百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农民要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到县城修理。由此看来,没有或离农机维修点较远的村 ,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
1.2修理技术差,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的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但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走村串户打游击),无量具(有的连游标卡尺,厚薄规都没有),无拆装专用工具(如飞轮、轴承、缸套等拆装专用工具);有的维修网点的水平只是拆换零件。一些农机具经他们“动手术”后,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具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少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只需2个小时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1.3没有参加技术培训
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中农机手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农机出了小故障,农机手自己动手修复;二是农机手觉得农机维修业苦、累、脏,农机出了故障,需要修理, 自己不愿动手,直接送到农机维修点去修理;三是农机手缺乏农机技术知识,出了一点故障,也不会排除,而是送到农机维修点或叫修理工去修理。这部分农机手,一般都是昨天丢下“三把”(犁把、镰把、锄头把)的农民,今天购买了农业机械,就成了农机手。他们没有参加技术培训,连一些基本的农机知识都不懂,怎么能排除故障呢。所以,农机手需要农机维修点为其服务。
随着东明县农用机械及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维修需求也随之增加。几年来,东明县农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我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的管理,规范维修服务市场秩序,提高了了维修质量,维护了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农机中心针对当前本县农业机械维修点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对我县农机维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一、 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0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4050台,配套农机具达到35415台套。目前我县维修网点达到172个,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二种形式:一是个体经营的农机维修网点;二是专业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下:
1、维修点规模及从业人员状况
个体农机维修网点是我县农机维修的主力军,我县85%以上的维修业务依靠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根据调查,其中大多数是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下的个体经营者,约占总数的90%以上,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大多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2~3人;合作社维修网点规模较大,从业人员一般达到3~6人。
2、维修业务范围及维修能力状况
目前,我县农机维修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目前,我县有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家,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 2家,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8家,占全部维修点的12.2%,星级网点维修能力较强,可进行机械加工、柴油机修理、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
3、经营业务量及经营收入情况
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受其维修能力、维修质量、所在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经营收入还受到农机配件销售量的影响,即同时从事修理及配件销售的维修点,其经营收入较高。因此,我县各维修点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存在一定差别。根据调查,各维修点的全年维修量从500~4000台次不等,而全年中“三夏”、“三秋”是维修高峰期。在这种维修业务量情况下,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收入维持在1~4万元之间。
但是,星级维修网点业务量和收入都高,例如我县武胜桥镇占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点去年维修毛收入就达33万元。
二 农机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维修点分布不均匀,村级农机维修点短缺
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多集中分布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而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 交通比较便利的三五个村中有一两处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百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农民要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到县城修理。由此看来,没有或离农机维修点较远的村 ,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
2 维修点经营规模较小,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目前,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多为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这种小规模经营的维修点资金有限,属于低等级维修点,其维修能力较差。甚至有的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但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维修网点的水平只是拆换零件。一些农机具经他们“动手术”后,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具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少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只需2个小时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3 参加培训少,维修技术水平低
实际中,由于多数农机手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极易向农机维修业转行,成为维修人员,因此使我县农机维修业的从业人员中很多是没有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这种无证上岗的现象使农机维修过程普遍存在无规范、无质量标准、修后无监督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维修点无法提升自身维修能力和维修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1、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
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逐步提升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新农机具的能力。
2、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
把我县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3、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管理模式
随着我县农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机维修网点修理业务也逐渐增多,因此农机部门应联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建立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农机维修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销售,严格对无证无照经营的维修点进行依法取缔,才能确保我县农机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尹建立)
农机维修作为农机化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对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解巴州农机维修服务状况,为农机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巴州农机局对全州农机维修业从体系建设现状、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推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四点做法开展了调查工作,并指出了当前农机维修服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今后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
有恢复性修理。维修网点多数是师徒店、父子店或是夫妻店,人数在1-3人,因维修开业前置须办理技术合格证,因此绝大部分维修网点从业人员都具有初级维修工资格证书。规模维修点不多,销售企业三包定点维修中心人数一般3-5人,承担了大量三包期间的售后维修工作。除个别维修企业为公司股份、汽车三包维修站和专业合作社性质外,绝大多数维修网点均为个体经营,维修网点的拖拉机年维修量约为300台,除三包售后中心和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外,多数网点旺季开门,淡季停业,还有部分网点为增加收入,兼营五金、农机配件,所以经营效益差别较大,多数维修点一年3-5万元收入,经营好的维修店收入能达到7-8万元,个别维修中心和企业三包服务站收入可达15-20万元。
2
时结合农机产品的三包投诉,监督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按国家三包规定做好产品的三包售后服务。
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县市因人手不足对维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管无力,疏于管理;同时维修服务行业统计工作不全面。
三、推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农机维修监管等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首先我局每年科技之冬都安排到县市讲课,对农机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多数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网点业主都得到了很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其次每年“3.15”活动期间,州县农机部门印制发放《农业机械三包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规定》等农机法律法规明白纸,提高农牧民用机修机的合法权益;第三,县市安排农机维修市场执法检查时,均向维修网点发放《农业机械维修规定》宣传资料,签订农机维修网点安全责任书,以此规范维修经营行为。 (二)明确农机维修布局规划,依法行政,规范农机维修许可办理程序。2015年,根据自治区安排,我州对农机销售和维修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形成了近期和远期农机维修发展布局规划。同年,为规范农机维修办理程序,巴州农机局印发了《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许可审批程序》(巴农机发[2015]26号),审批程序从审批表、计量设备工具审定表及许可受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并全部使用了“全国农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审批和信息报送,全面实现了网络办证与监管,巴州农机维修网点网络办证率达100%。
(三)力促工商部门联检机制。为加大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形成联合执法的威慑力,州县积极与当地工商部门联合,在维修旺季和重要工作节点,经常开展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联合执法,收到良好执法效果。逐渐建立起了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
(四)加大农机维修从业者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农机维修质量好坏,人的技术是关键。为从根本解决农机维修从业者素质问题,我州每年都要结合维修网点的发展和布局,以维修网点和经销企业新进人员为基础,开展农机维修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5年间全州鉴定农机维修工380人,为农机维修行业输送了新的技能人才。2015年根据自治区安排,我州报送了19名资深维修人员参加了自治区高级农机维修工培训班,为我州二级农机维修企业的布局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农机维修服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维修服务是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发展必将随着大农机时代的到来向专业品牌维修店、大型维修中心等精品服务模式转变,龙头维修企业其快速响应能力和上门维修理念,必将淘汰季节店、夫妻店和师徒店,成为打通农机维修难最后1公里的主要组织形式。经调查,农机维修服务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维修网点维修业务基本以换件为主,多数三级维修点只要具备相应技能的维修工人,辅之吊架(拖拉机分解)、拆卸工具和少部分专用设备,都能对发动机、变速箱和后桥等主要部件及总成进行维修,实际情况与国家农机维修行业标准中二级维修企业的必需具备的设施条件不相符,造成多数三级网点存在超业务范围承修事实,因法不责众,对超范围承修执法有难度。
(二)对农机维修网点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补贴项目缺少对农机维修市场布局、网点升级换代和维修人员培养等方面的资金补助,致使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一直放任自流,不利于维修网点的健康发展。
(三)以大马力拖拉机为主的高新技术农机装备的维修能力不足。随着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各地引入高性能农业装备不断增多,比如大马力拖拉机维修需要配备电脑诊断系统,拖拉机导航系统芯片集成化,给当地农机维修业带来不小压力。在调查中发现,这部分高性能装备的维修均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过了三包期后的维修,当地维修网点均无法承担,影响了故障机具的快速修复。
(四)各地州无法开展农机高级维修工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到自治区培训时间跨度大,路途远,制约了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初高级工,营业执照业务范围为汽车维修,这种新形势对农机维修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是否需要办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汽车维修工是否可以成为农机维修网点的人员资质条件,在政策认定上比较模糊。
五、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建议对文化程度低,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农机修理工,以区州县三级技能大赛等形式获得高级工资格,真正选拔出维修技术好的高技能农机维修工及农机土专家。
(三)建议对拖拉机销售企业的三包售后服务纳入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范畴,实行技术服务许可证制度,一方面与农村维修网点同等看待,便于整体管理,另一方面与国家三包规定对接,成为监管农机销售市场的手段,消除农机销售市场管理空白,同时建议将此款内容纳入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修改内容。
不到人,看不到场地设备,建议因地制宜调整农机维修网点年审时间为每年的7-8月份。
(六)出台政策,鼓励拖拉机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依法成立二级以上农机维修企业,鼓励当地汽车维修三包站进入农机维修行业,整合资源,提升维修水平。
(七)建议从“维修情况、人员情况、用地面积、资产情况、维修设备情况”等数据项目着手,将农机维修年度统计报表纳入当年农机化统计年报。
作者:金若成,巴州农机推广站
电话:13119075888,地址:库尔勒市兰干路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六
本文目录。
xx县是连续4年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县之一。实践证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科技进步,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x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自然条件落后,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缓慢。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地瓜、土豆、大蒜等为主。特别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农业劳动力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为迫切。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近期,我们对4年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户进行座谈,听取农民和购机户的反映和意见,他们普遍认为“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实在事”。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确实深得民心,收效较好,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继续实施下去。同时,执行中的一些工作细节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并进一步改进,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四两拨千斤”的巨大带动作用,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更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探索。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步伐。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4年来,xx县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x万元(中央、省资金x万元,市累加资金x万元,县资金x万元),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经过我们严格审核,规范操作,确定了x户农民享受这批补贴资金,由此带动农户投资x万元,(其中50马力以上拖拉机60台,10马力手扶拖拉机150台、旋耕机45台、深耕犁14台、免耕播种机9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5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38台,花生覆膜播种机1台),补贴机具作业收入321万元,4年来,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全面杜绝弄虚作假现象,x县农机局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关于“八不准、四严禁”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落实的领导,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组织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建档、喷号等工作,认真核对购机手续,做到购机户姓名与所购机型相统一,确保了补贴机具发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x县xx年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x万元,机具补贴价格由去年的20%增加到今年的30%,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是xx年度补贴重点。主要解决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我们印发了5000份宣传资料,在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对购机户进行了摸底,由于宣传到位,方法得当,农民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出乎意料,在短短的6天就完成了任务,尽管补贴资金比往年都多,但还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对于后来报名的农民,由于补贴资金已用完,只有等到明年争取。今年,徐家楼村农民宋西华在交了x万元后,高高兴兴地将总价x万元的一台天拖8202大型拖拉机、一台国丰二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机、一台郓农产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买回了家。他高兴地说:“感谢国家、感谢政府、谢谢农机局,有了农机补贴,我们农民才能买到这么便宜的农机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是太好了,让我买这套机具省了近4万元。今年秋季,我要参加农机局组织的秋季跨区作业,争取2至3年时间把成本赚回来。”据调查,去年金庄镇三角湾村农民郭中东购买了一台天拖8002型拖拉机配玉米收获机、深耕犁和旋耕机,一个秋季作业获得了1.8万元的纯收入,预计今年最高可达2万多元。当通过购机补贴使大型农业机械增加以后,其他没有买农机、没享受到农机补贴的农户也间接的享受了农机购机补贴的实惠。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欲购机但苦于没钱的农民借助农机补贴政策的东风满足了心愿,充分体现了国家关心和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些机具的购置大大的促进了我县农机具数量的增加,在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全县农机化发展有一个良性循环。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泗水县农机化装备水平,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淘汰了落后的耕作方式,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先进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区在逐步扩大,即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又解决了让各级政府头疼的焚烧问题,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据我们调查,一是农机作业技术性较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安全要求严格,没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很难经营;二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打工环境的改善,农民致富的路子宽了,很多农民到城市打工不用筹措资金就能有所收入。因此,国家实施农机购机补贴,降低了农机经营风险,减轻了农民筹措资金的困难,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有效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非常拥护,报名时,农民购机咨询电话一直络绎不绝,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和推动力量。对于调动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x县农机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4年来,认真贯彻落实购置补贴政策,各项操作规范透明,真正做到了支农惠农,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是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机具售价偏高。一般地,补贴机具销售价和市场上的零售价差不多,市场上零售价中包含了工商管理、质检、仓储、维护管理、场地等费用,而供货企业把机具从生产厂家直接运到购机者手中,不存在上述费用,且为订单货,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不存在货物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但其销售价却比市场零售价还高。
2、机具使用中问题多。一是由于绝大部分机手是第一次接触和使用新型机具,存在着操作不熟练,调整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二是部分机具产品质量欠佳,售后服务跟不上,零部件供应不到位,由于机械数量少,个别部件损坏后,市场上买不到,致使农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厂家发货需要等很长时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
3、售后尚缺乏有效跟踪服务。一是补贴机具生产供货企业的产品、经营、服务的品牌意识普遍差,缺乏战略性市场思维。有些企业抢占补贴机具份额踊跃,售后服务意识淡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使供货商和购机户之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机具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部分供货商的供货时间较长,随货同行没有发票,购机户不能及时办理报户手续。三是供货企业重数量轻质量,按订单送货,购机户没有挑选的余地。在补贴实施过程中,供货企业一再要求多介绍、订购他们的产品,但对质量保证方面却不那么热情、认真,造成补贴机具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有些机具轮胎质量不过关,胎体布满裂纹;刹车橡胶管老化断裂;个别喇叭按钮锈死失灵;个别厂家的产品出厂前就没有试机(润滑油箱里没油),机油压力表、水温表不显示等等。按订单送货,供货企业不会多拉一台,购机户没有挑选余地,只能被动接受,农民有意见,后来虽然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对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补贴机械缺乏顾大兼小。泗水县经济规模小、地块小,经济条件、农民购买能力差,对于玉米联合收获机,由于受种植模式的影响,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不高。缺少一些中小型适用机械,受补贴机具种类和补贴资金的限制,影响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在补贴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区域特色的实际,进一步拓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使小农机也发挥出大作用。
6、补贴比例偏低,致使农民购买能力低,又由于山区丘陵地区好多地方没有机耕道,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操作使用,由于今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补贴机具价格随之上涨。经销商按规定的补贴价调不到货,影响了购机补贴进程。
8、新型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看不到样机,选购机具摸着石头过河。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商品的。
广告词。
连小孩都能倒背如流,而农业机械产品的广告宣传在大众媒体上难得一见,这就使得许多想购机的农户不知道都有哪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更不知这些农业机械的性能是否适应当地农业生产要求,享受补贴购机前,对所购机具心底还没个数,有的送货产品的价格、型号、样式、功能与材料上宣传的不一样,造成有的购机户要求退货。
9、农民对使用农机的成本加大有顾虑,柴油补贴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机户手中。
四、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早落实。希望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时间尽量提前,不能影响了农民春耕备播,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应早安排、早落实,利于农民及早得到购机补贴信息,便于筹集配套资金。另外农民迫切希望“三秋”前有一次补贴,以便“三秋”生产。
2、加大补贴额度和资金数量。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机械价格高的实际,应加大补贴额度和资金数量,中央、省补贴额度争取提高到40%-50%,若补贴额度低,机械价格上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会下降,另外,由于补贴资金少,有的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享受不了补贴。
3、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要体现贫困山区的个性。要符合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原则性中要有充分的灵活性,不能铁板一块,也就是要反映贫困县山区的个性。贫困山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要有多样化、小型化、灵活性、经济性的特点。多样化就是补贴机具不能仅局限于补贴拖拉机、收获机等产品,补贴机具要涵盖农用柴油机、汽油机等动力机械,抽水机、滴灌机、微灌机、喷灌机等排灌和节水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园艺等设施农业机械,提高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小型化、灵活型就是贫困山区补贴的农机具要以中小型为主,而不仅局限于大中型农业机械。山区山高路陡,溪谷纵横,耕地面积不大,只适合于中小型灵活高效的农机作业。经济性就是补贴农机的价格范围要确定以补贴价格在几千元的农机为主,这符合贫困山区农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低价位农机的普及,必将极大提高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了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补贴金额应当根据泗水县的山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该县经济规模、经济条件、农民购买能力差,因此,适当补贴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复合式小型机械,如经济作物(花生、地瓜、土豆、大蒜、黄姜等)收获机械等。
4、理顺农机用油的补贴程序和范围。农机用油补贴应重点倾斜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型农机具,兼顾中小型机械用油,制定优惠政策,以充分发挥其效能,飞涨的燃油价格造成农机作业利润低,加重了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成本回收周期相对较长,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农机用油补贴应有农机管理部门按所属机械保有量,按标准核定发放,正在实行的按农民的地亩多少直补柴油的方法不当,不利于农机的推广应用,真正的农机手享受不到油补的政策,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受挫。
5、企业按标准生产。进入补贴目录的各生产企业,不要认为是补贴产品,已享受政府补贴了,就偷工减料,不按标准生产,或者将一些原配的零部件改为选配装置,一农民去企业提货,机手问车间生产的技术工人,怎么不装这,不配那,这位工人说:“你已经享受政府农机购置补贴了,还想什么都给你装上。”我们认为农机装备不完整也是重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工人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
6、加大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农机行业是个弱势行业,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机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要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宣传自己的先进适用产品。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农机宣传“绿色通道”,使农机产品在各个大众媒体上的广告宣传费用减半或免收。三是农机推广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让农民群众了解、认识和使用农业机械。
7、适当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请新闻媒体宣传和公示,印发补贴。
合同。
等,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农机管理部门的开支。在实行部门预算,经费包干的情况下,要按程序按要求做好工作,又没有可靠的工作经费,将会使项目操作单位处于为难境地,从而最终影响工作开展。为保证工作质量,建议在项目经费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项目操作管理。
8、补贴目录价格应实行最高限价。若取消最高限价,价格随意变动,与购机户签定的合同怎么办?因为合同是不能随便更改的,企业在受到原材料涨价和交易成本增加双重压力的情况下,会水涨船高,提高农机产品的销售价格,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应把原材料涨价和交易成本增加的费用让政府承担,提高补贴额度和数量,减少农民的支出,让利于农民。
9、增加供货企业的数量及监管力度。补贴机具不能按时到位,售后服务跟不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供货企业偏少,行不成竟争,部分供货企业因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致使补贴机具不能按时到位,售后服务跟不上;另一方面是供货企业敬业精神欠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不强。建议增加供货企业的数量,并制定农机购置补贴供货企业奖惩制度,对于发生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供货企业,建议取消当年或永久供货资格:一般性投诉3次以上,一般性违规3次以上,重大违规1次以上,未开展培训和售后服务3次以上的事件。同时,对于严格执行有关程序、规定,有让利于购机户之善举的,认真开展售前咨询、售中培训和售后服务,用户抽查满意率达到100%的,售后服务网络比较完善,与农机推广部门、维修企业有良好联营合作关系,服务面大,效率高、效果好的供货企业,推荐为全省供货优秀企业,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某些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配合质监、工商和农机投诉部门逐步建立制约监督机制,督促生产厂家生产质优价廉性能优越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返回目录。
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优势明显。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二、近年来我县发展农机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三、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返回目录。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勃蓬发展。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临邑县农机局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以及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组织。当前,临邑县已建立农机合作社12个,社员335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89台,总资产800余万元。农机协会75个,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6700多台。同时,积极引导农机中介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等各类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目前,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了全县5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1、积极争取省、市农机办的业务指导和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全县农业机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可靠详实的数据,为科学制定补贴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2、强化宣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补贴项目、了解补贴政策,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监督约束。一是该局纪委书记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确保整个工作过程不出现徇私舞弊、人情交易和违纪违法现象。二是通过及时宣传补贴项目实施进度,公示补贴对象,更加有效地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三是向全县人民公开监督电话,保证整个实施过程公开、公正。
4、机具交付农民后,进行建档管理,定期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并协调生产厂家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农户正确调试、操作机具,保证广大农民买着放心、用着省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调查对象的意见反馈,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补贴标准有待提高,交款方式不够灵活。每年的补贴比例均为不超过机具单价的30%,但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比如今年重点推广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山东金亿公司的三行自走为例),每套价格10xx元,补贴33000元,购机户还要支付79000元,并且要一次交清。许多农民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足资金,只能放弃购买机具。同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2、补贴规模小。尽管上级拨付的补贴资金额度逐年加大,今年第一批资金达到610万元,但是仅仅可以补贴大型农机具320余台,只有220余户农民受益,而全县40多万农民中多数人无法享受补贴。
3、部分机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够到位。有一部分生产厂家在县内设立的代理机构“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不足,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若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由于维修人员少,机具无法及时得到技术,从而影响农时,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农机手收入。
四、对策及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机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补贴资金数额,提高补贴标准,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补贴。
2、针对购置大型农机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较大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
3、建议政府部门拨付项目实施经费,减轻农机部门的负担,更好地促进农机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4、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工作要求,建议各级政府财政应当增加配套资金,进一步壮大补贴资金规模,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补贴。
5、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细化对农机生产厂家及经销机构的监督措施,督促他们进一步做好补贴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每名购机农民都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
返回目录。
xx县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优势明显。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二、近年来我县发展农机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三、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七
为更好的推进__县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机合作社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的示范、引导、支撑作用,县农机维修站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全面、详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达到21家,入社社员2300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0人,社员机械5900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5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20台,旋耕机1100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880余台. 20xx年小麦机收作业面积26万亩,玉米机收作业面积24万亩,深耕、深松作业面积6万亩,玉米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26万亩,小麦宽幅精播28万亩。全县8个镇农机合作社全面覆盖。__农机合作社20xx年被评为全国农机示社、省五星级文明维修网点。
该县农机合作社依据“农民自愿,积极引导,多元创办,规范发展,统筹兼顾”五项原则成立,主要是对原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等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农机服务组织的改制、扩建、整合与规范,鼓励和引导农机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为:维修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如__、__、田丰等);外营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如__);农机管理服务站组建型(如索镇腾飞、陈庄强盛、果里惠民、田庄中兴、马桥金马、唐山运宏);农机大村组建型(如北辛裕民、荣家富隆、东营兴营、昝家兴农);涉农企业兴建型(如__、__、森源联邦)。
全县21个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社内部管理机构基本健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的经营服务工作,决定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财产处置、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建立了财务管理、机械管理、职工奖罚、利益分配、安全生产等制度;农机合作社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初步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运行机制。随着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购机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各类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农业机械更新速度加快,机械装备结构趋于合理化、大型化,农机合作社以农机大户为依托,以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为纽带,整合农机管理、技术资源,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__县 “三夏三秋”农忙时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农机具生产作业安排调度、信息资源共享作用,减少了机具闲置和田间转移,农机具的利用率大为提高,为农机手和农户都提供了便利,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在跨区作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每年组织的跨区作业中,利用合作社信息系统可以及时获取信息,降低作业成本,取得最佳效益。特别是夏、秋两季由合作社统一考察跨区作业,统一调度,每台机械节省200-300元的差旅费和通讯费。若按全年1200台次计算全县机手可节省30万元费用。通过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每年可以实现收入2400余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__县__、__、__、__农机合作社以创新的服务理念、专业的维修技术水平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省人大、省农机办、市人大等各级领导多次对__、__、__等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考察指导。二是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提供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近年该县农机管理部门开展的玉米直播技术、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深松施肥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20xx年、20xx年,中国农业大学、省市农业、农机、统计部门有关专家组成的小麦测产,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深松施肥耕作的麦田对照传统耕作产量增加分别达到6%、8%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此两项技术都作为全省近年重点推广的新技术。
作为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农机化作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玉米机收、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创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20xx年开始,全县推广深耕作业,果里镇、索镇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大量深耕犁,政府的深耕补贴每亩曾达到了60元,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引导作用。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会员和机手提供新技术和新机具信息,确保了机手买到合适的农机具。每年秋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全县及各镇组织的玉米秸秆禁烧机械作业及深耕、深松作业带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县“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的有5个(__、__、__、腾飞、__),达到规模化、“一条龙”作业模式的更少,合作经营方式相对松散,抱团经营紧密度不够,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明显不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和带动力还需统一扩大,作业项目及服务范围也需要扩充,要与农业生产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一是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信息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才;二是合作社大都以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或维修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作业能力不足,服务项目少,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化信息设备缺乏,影响了合作社的信息化办公进程。
式成员组成或以小投大相互兼并的方式组成,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__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依法登记、章程制定、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社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培训。
场地库房等基础设施不足,金融部门贷款难并且利息高,国家扶持政策资金达不到合作社的需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亟需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的大力扶持。
继续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纳入到政府农业重点工作中,各级领导要重视,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不断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项目时,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机新技术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项目资金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和带动。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依托国家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二是有关部门要在合作社建设和农民购机过程中开展银行贷款、降低贷款利息等优惠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分配、协调、指导、服务作用,使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是制约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应该在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保障体制等方面做好工作,为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一是对现有的农机推广、维修、培训部门的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扶持,为农民提供作业信息、农机维修、农机操作人员培训等服务工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储备一定的技术人才。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加强技术培训,抓好作业质量,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标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通过拉长合作社服务链条,重点开展依托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模化经营模式,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建立起一个以农机合作社为桥梁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方便群众,又增加合作社收入,全面提升农机合作社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和壮大。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八
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进一步指导、促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根据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市农业局xx年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农管〔xx〕2号)精神,以及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十大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党办发〔xx〕11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对全县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工作。通过调查,既总结出生猪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许多成功经验,也看到了我县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警示我们今后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要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并不断加以创新,同时更要深刻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全县经县工商注册成立的生猪专业合作社共6个,成员出资总额61.35万元,现有成员总数339人,其中农民成员326人,占成员总数的96.2%。这6个生猪专业合作社从注册登记时间看:xx年注册成立3个,xx年注册成立2个,xx年3月下旬注册成立1个。xx年底,经县工商注册成立的5个生猪专业合作社总收入达1004.3万元,实现盈余41.5万元,其中提取盈余公积4.3万元,占盈余总额的10.4%;盈余返还23.2万元,占盈余总额的55.9%、可分配盈余总额的62.4%;剩余盈余分配12.1万元,占盈余总额的29.1%、可分配盈余总额的32.5%;当年未分配盈余1.9万元,占盈余总额的4.6%、可分配盈余总额的5.1%。xx年5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共带动非成员养户276户,户均增收2356元。
二、好的经验做法。
1、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建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健全了办公、财务、生产、供销等部门工作职责,完善了产品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学习培训、档案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并进行了有效运作。
2、具备了独立的办公场所,且全部挂牌,同时添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我县6个生猪专业合作社中办公条件较好的有**县顺发生猪专业合作社和**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这两个合作社均分设了理事长、监事长、文秘部、财务部、会议室等办公室,设施齐全,空间宽敞,条件舒适,气氛融洽。
3、统一了饲料、兽药的采购和供应。目前统一供应比例已达到90%以上,饲料供应成本比市场价降低2%左右,兽药供应成本比市场价降低5%左右,当成员采购量达到相应数量后还可享受免费赠送饲料、兽药等优惠服务。我县6个生猪专业合作社中销售场面比较壮观的要数**县顺发生猪专业合作社和**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顺发生猪专业合作社设置了饲料仓库和兽药门市,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则以8间门店和一套楼房作为了饲料、兽药仓储、加工、销售、服务的综合性场所,用处大,效果明显。
4、统一了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服务。各生猪专业合作社均分别与饲料、兽药供应厂家密切协作,聘请厂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免费为合作社成员及周边非成员养户讲授养殖技术以及饲料投放、兽药使用的规范性操作和注意事项等,让养户获益匪浅,反响很好。尤其是**县顺发生猪专业合作社聘请原县农业局退休高级畜牧兽医师,现上海某大型饲料生产与生猪养殖集团公司技术顾问多次返乡指导、传授技术,深受成员与乡亲好评。
5、统一了养殖技术标准。各生猪专业合作社根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分别制定了自己的养殖技术标准,确定了争创绿色品牌的目标,严禁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又名“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沙丁胺醇、玉米赤霉素、呋喃它酮、氯霉素等高毒高残留饲料、兽药及添加剂,严格坚持绿色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
6、组织了一定比例生猪产品的统一销售和鲜鸡蛋的统一收购和批发。每个生猪专业合作社都以各种方式组织了成员部分生猪产品的统一销售,比例高低不一,高的达到了80%以上,低的不足30%;销售渠道不尽相同,有的与生猪定点屠宰厂签约有计划销售,有的组织外销,有的安排在当地市场宰杀,有的兼而为之。此外,**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还组织了对成员鲜鸡蛋的统一收购和销售,得到了成员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委农工部的资金扶持;**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今年被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点。
8、创建初期管理人员不计报酬。每个生猪专业合作社自成立至今,理事会、监事会、文秘部、财务部等管理层次成员全部主动放弃了工作报酬,提供无偿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极大地推进了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三、近期设想与远景规划。
1、注册自主商标,打造品牌优势,开拓县外、市外、省外、国外市场(包括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
2、建造千头生猪良种繁育场,将运加销模式的合作社逐步建设成产加销模式,拓展生猪合作社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3、以成员股份合作的形式兴建50000羽蛋鸡养殖基地,扩大和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改善人居环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社目的不够纯正。有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是政府或部门为了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一手炮制出来的,目的是应付新农村建设检查;有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是朝着政府和部门的扶持资金奔来的,目的是要资金;有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是养殖大户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有的生猪专业合作社则兼而有之,目的多样,如此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生猪专业合作社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体现办社成效。
2、牵头领办人无私奉献精神不够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好坏与其领办人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能人大户牵头创办,他们或有技术,或有资金,或有营销经验和渠道,如果他们还具有较强的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愿望和能力,那么经这些人牵头创办起来的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就会如日中天。综观我县6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其领办人都具有一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有强有弱,且还没有完全奉献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计报酬的服务等项工作有着前提条件或者边界,没有无私奉献到底。他们提供的.资金、设备等资产与经济上的回报相挂钩无可厚非,但生产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等完全与经济上的回报相挂钩的话,就显得个人牺牲精神太小,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难以提升战斗力;二是权力欲望的膨胀或复苏。有的领办人过去曾经担任过行政、事业或者国有企业单位的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卸任后心中可能不太痛快。待领办合作社后,又以为找到了一块可以呼风唤雨的天地,不但没有纠正以往的官僚恶习,反而变本加厉、一意孤行、自以为是,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统统抛在了脑后,搞得合作社内部怨声载道、相互指责、难以调和,甚至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3、章程、制度不够切合实际。各生猪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内部各项管理制度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没有紧密联系本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加以细化和补充,造成章程对合作社业务工作的指导性不强,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
4、运作不够规范。创办合作社不是件难事,难的是要办好一个合作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家都知道,合作社要出效益,民主管理是基础,规范运作是根本,资金到位是关键,政府扶持是保障。如何进行规范运作,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清楚的,待后再作讨论。通过对我县6个生猪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他们在日常运作中有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具体表现为:一是注册资金小,成员出资少,经费紧张,难以统一组织产品销售;二是个别合作社以3分的红利吸引成员出资,背离了创办合作社的宗旨和目标,误导了成员对合作社优越性的理解;三是管理难民主,要么大户或者能人说了算,要么成员各有主张难以达成一致性意见;四是有些合作社只起到了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的行业协会作用,没有发挥合作社创造利润和财富的效能;五是只限于运加销模式的运作,缺乏成长为产加销模式的理念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管理合作、环境合作等深层次合作条件,难以实现合作共赢的高层次、高水平、高标准跨越;六是办公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行情掌握不及时,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5、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法律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农民成员必须占80%以上。由于农民成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时间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较差等,导致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我县6个生猪专业合作社中农民成员占成员总数的96.2%,比法律规定的底限高出十几个百分点,更苦于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所以各生猪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矛盾纠纷此起彼伏,很难打造出一个管理层面上的示范性样板社。
五、几点启示。
启示一:目的要明确。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经营,由于市场信息不灵,把握市场困难,生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经常存在,“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现象屡屡发生,买难卖难问题交替出现,严重影响到农民增收。加上农民在面对其他市场主体时,总是显得弱小无助,很难有等价交换和平等竞争的机会,极易受到中间商的盘剥。为此,农户通过自愿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共同的经营策略,既可以防止过度竞争和价格倾轧,又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化解单户的生产经营风险,提高农户的市场交易地位和谈判能力,切实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去组织生产、销售和规范内部管理,其他任何目的都要为这个目的服务或者让道,不能顾此失彼或主次不分。要懂得销售收入是生命力,盈余分配是号召力,合作共赢是目的。
启示二:奉献要彻底。无私奉献精神不仅仅只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领办人必须具备,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以及其他骨干成员都应该具备,要形成集体奉献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不能只是一时一刻、某事某项或者短期内拥有,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试想当合作社的发展步入正轨后,无论从个人名誉、团队精神还是财富(包括个人财富和集体财富)上都有着崇高的赞誉和源源不断的回报。到那时,你该对无私奉献精神萌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了。
启示三:章程要切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无论是同行业章程还是不同行业章程,都必须紧密联系本合作社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远景规划,在示范性章程的大框架下进一步细化、补充和完善,增强章程对合作社业务指导的可操作性和务实性,不能千篇一律或者简化了事。
启示四:制度要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其成员构成的特殊性,造成合作社内部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运行效率相对较低。为此,合作社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在范本的指导下,一定要结合本合作社成员构成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合作社业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合作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据实制定,充分发挥制度管人、制度管财的作用,推动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
启示五:股金要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出资是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生命线,成员股金到位情况和股金额度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此,合作社的成员出资要根据本合作社的业务情况在保证相应额度的前提下按时到位,不得虚构、空转,必须保障合作社正常运转。随着合作社业务的发展扩大,如果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要考虑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是按正常程序增加成员出资;二是申请银行贷款;三是发展新成员;四是请求政府扶持;五是以其他有效方式解决。
启示六:运作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任何操作方式、手段、程序都要在章程指导下、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控制下规范运行,严禁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杜绝违规操作。产生矛盾纠纷要相互协商解决,不能久拖不决,更不能记恨在心,要谦虚、大度,有包容心。遇上困难、问题,要多与业务指导部门沟通,寻求支持、帮助,妥善解决到位。
启示七:合作要共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实现合作共赢。因此,合作社的一切建设和发展措施都要朝着高层次、高水平、高标准的合作方向努力和迈进,要培育成员的合作理念,要促进成员进行资金、技术、设备、渠道合作,要加强管理合作,要营造合作环境,要进行全方位合作,要让合作共赢的神话成为现实。
启示八:办公要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毕竟是弱势群体的联合,因此我们的办公条件更加不能落后,要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做到信息灵通、行情掌握,扫清合作社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阻碍和盲点,推进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十
湖南省涟源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依法规范、有序引导、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全市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了调研,截止20xx年底,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分别是:涟源市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涟源市星天伟业农机专业合作社。 入社农户226户,从业人员281人,拥有各类机具512台套,其中中型拖拉机组16台套,小型农田改造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耕整机102台,联合收获机85台,插秧机20台,资产总值达近591.85万元。服务范围涉及全市20个乡镇573个行政村和邻近的安化县渔水、新邵张家冲、双峰太平寺、冷水江三尖等周边县市的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服务方式更加便民,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效显著,“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据粗略统算,截至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30.69万千瓦,农机总值实现1.52亿元,完成农机经营收入0.954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32%,分别比去年增长了5%、9%、6%、6%。全区农机工作呈现出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机局下设农业机械研究所、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农机校三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并设有业务科、推广站、质量监督投诉站下设21个乡镇农机管理站、12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全区农机大户3243个,拥有各类农机维修点51个,专业维修点13个,农机供应点18个,初步形成以农机局为龙头,乡镇农机站为纽带,村级农机大户为依托,集管理、推广、培训、安全监督为一体的管理和服务网络。
1、农机装备总量持续提升,结构进一步改善。今年落实中央农机补贴资金373万元(是去年的3.85倍),带动全区新增机具557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2台,免耕播种机52台,玉米联收机15台,秸秆还田机17台,深耕犁21台,旋耕机59台,田园管理机256台,其他机械25台,受益农户达494户,带动农民直接投入970万元,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并呈现出高性能、高质量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共上阵机具6825台套,完成机收面积28.38万亩,机耕面积25.5万亩,机播面积35.98万亩,全区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4.32%,同比增长近6个百分点。
3、跨区机收效益明显。三夏三秋结束后,引导全区280台小麦联收机和71台大型秋耕秋种机械到平度、乳山等地进行了跨区作业,跨区作业面积17.2万亩,实现作业总收入720万元。
4、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扶持、大户带动,今年我们新组建了三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使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全区16个乡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组成了当地及跨区作业的主力军,并承担起了全区60%以上的收、耕、种作业量,打破了我区素来主要依赖外地机械作业的局面。
1、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区农机技术推广站虽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技队伍,但由于推广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推广。
2、乡镇农机站人员少,工作分管头绪较多,不能专心从事农机工作,使农机业务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农机具无处存放现象严重。近年来,农机具场库棚、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机化快速发展的短腿。由于场库棚的建设投资大,农民无力承受,建设简易场库棚又不能很好的应对突发灾害,而且用地审批难度非常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农机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强力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为此,我们要抢时奋力,强力推进,加快全区农机化发展进程。
一要高度重视。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实施农业机械化作业,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耕作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机化摆上突出位置,纳入到本地发展规划之中,成立领导组织,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在政策上扶持。借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项目支农资金,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在保证农机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加快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努力提升全区农机化整体装备水平。再次,在资金上支持。根据《农机化促进法》要求,区财政每年可适当增加专门经费,用于农机项目配套、农机具补贴和农机示范推广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政府扶持、企业主导、项目支撑、大户带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各乡镇也要拿出一定奖励资金,以奖代补,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加快我区新型农机具的推广步伐。
二要突出重点。围绕农机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在平原乡镇重点提升玉米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在山区乡镇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重点提升以秸秆、黄烟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借鉴贵州先进经验,建设由政府出资,农民交费有偿使用的大型场库棚,每台机械只需缴纳30-50元不等,就可以在库棚内存放一年。这种模式使得农机具集中存放,不仅便于技术人员检修保养机具,而且最大程度地节省了农机存 放用地。同时,农民有偿使用的模式也较好地解决了库棚建设投资过大的问题,不失为一种解决农机具存放问题的好办法。
三要完善体系。要建立农业机械化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农机化发展作为农村经济考评一项指标,健全考评细则,实行专项考核。要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区、乡农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实施“农机大户培训工程”,在继续办好拖拉机和收割机驾驶人员培训班的同时,分步骤开展工程机械维修培训班,提高农机大户经营服务能力和增收后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协会、合作社、经纪人等中介服务组织,形成以区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本、专业户为补充的农机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要鼓励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经营服务组织,重点组织农机服务队进行有序的跨区作业服务,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推广服务中心,逐步实施农机服务热线和农机服务网站、农机连锁经营、农机示范场以及农机作业和承包跨区作业等推广模式,为农民增收创造平台。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有效地作用。但是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应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存在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宣传形式过于传统化、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使农机经销商和农户难以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最新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补贴要求等相关信息,延缓了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
二是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农机部门出台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补贴标准、程序、数量、范围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未出台专门的资金管理、监督制约、信息反馈等制度;实施方案中也没能具体划分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导致信息反馈不及时、台账登记信息不完整,不利于对购机真实性进行核查,存在一定监管漏洞。
三是申报程序较为繁琐。购机者需要通过较为繁琐的申报程序才能申请农机购置补贴,即便是微耕机等补贴金额很少的小型农用机具,也必须按照大型农用机具的申报程序申请补贴,这就使得一部分购机者在购买小型农机时放弃申报购机补贴或者请其他购机者代为申报,导致出现年度内申请补贴数量不真实,个别购机者申请补贴数量过大,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管理。
四是售后服务脱节。部分经销商售后未按照国家“三包”规定执行,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贻误了农时,影响了农户购买补贴机具的热情。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农机部门要及时、全面的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工作,将政策宣传与“送检下乡”相结合,利用农机检验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大好时机,让农机补贴政策走进农民群众心中;与农机培训相结合,农机推广站与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作业培训班、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会等各种农机新技术培训活动,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新闻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播放或刊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全面了解,切实将补贴政策宣传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报名购机的积极性。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农机部门、财政部门、乡镇应密切沟通配合,强化责任落实,共同组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策宣传、资金管理、信息反馈、监督制约、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认真做到补贴制度、补贴程序、补贴目录、办事人员和监督电话五公开,并建立自查或交叉核查制度和检举有奖制度。
三是简化操作程序。对于补贴资金几百元的小型农机,尽可能从简办理。建议县域内可采取“就地购买、乡镇报备初审、农机复核上报、财政终审结算”的简易补贴程序,以便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方便农户购买补贴机具。
四是强化售后服务。农机部门要在职权范围内,积极督促各补贴机具经销商,提高售后服务意识,严格售后三包服务。在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可采取召开片区集中现场会的形式,强化对片区内购机农民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操作使用,懂保养、会调试,能够排除简单故障,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十三
(一)。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经过我们农机部门因势利导和不懈努力,我县农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不但实现了农业机械技术规模的优化配置,杜绝了由于分散经营农民对农业机械重复购置造成的极大浪费,而且推进了农业生产农机化效率、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已经形成当前农机新型经营体系。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提出以下报告。
一、主要表现形式。
他们是由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成立的农机服务经营专业合作社,已有张华镇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王庙镇爱军农机专业合作社、王杲铺镇永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桃园办宏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21处,已经工商部门依法注册登记,还有8处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注册中。他们主要采取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三民”原则,形成的主要模式是由能人牵头,农机手自由结合、集中与松散结合、协商管理与集中管理结合、合作社规章与民主协调结合,对机械实行作业效率、效益化管理。一方面,大部分由农机大户牵头,多个农机单机户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本着单户带机入社、全社自负盈亏、合作社民主管理、风险共担”的参社原则;另一方面,实行农机作业一条龙系列化服务,经营运转形式主要是:带机作业、免费维修、区域划分、信息有偿、责任明确、效益共享。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服务的农户,大都是从种到收全部承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田保姆”;再一方面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建有平方米以上的机库、油料库、修配车间等设施较完备,农忙季节合作社机械实行统一存放、统一调度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机械化成方连片作业和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几统一”服务形式的形成,农闲时可以各自为战、灵活经营。它的主要优势,一是有效地杜绝了农业生产因分散经营所带来的对农业机械重复购置所造成的极大浪费;二是大大提高了现有机械的作用和优势,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季节统分结合,机动灵活,即提高了服务功能,又降低了农机作业市场风险和交易费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农机作业效率,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深受有机户和农民的欢迎,真正实现了农民减负担、机手得实惠、社会得效益。
全县已经工商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1处,年内要求达到每个乡镇一处、每社区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济条件和机械水平高的乡镇和社区要求达到3—5处,为帮助社区建立农机合专业作社,我们要在注册、选址、机械调配、技术人员培训等提供全力支持和帮助。为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我局提供如下政策倾斜:
(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入社农民将优先享受国家农机补贴政策。
(二)义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管理人员、机械维修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不断提高他们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电话,随时解决他们平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争取上级政策扶持。
为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存放、社址及管理等问题,我局已向国家和省级业务部门提交了“xx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议书”已经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立项,同意每处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不同数额的无偿资金扶持。现正立项操作中。
四、制定优惠政策,全力推进发展。
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要发挥好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为推进工作发展,制定了以下优惠政策:
(一)全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筹建,推进全县农业生产农机规模化作业。
(二)农机管理依法收取的各类收费项目、标准、坚持最低标准,进一步减轻机手负担。
(三)坚持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不断优化农机机型结构。
(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五)对全县农业机械实行技术档案管理,定期进行技术检测,让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六)免费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手进行轮训,为断提高机手技术素质,每年培训机手12000人。
(七)通过农机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逐步推进形成“几统一”的农机服务形式扩大农机服务范围,不断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五、实际效果。
我县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培植的这2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是经工商注册的农机企业性质,还培植了4678个农机大户,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们的入社原则大都是农机大户带机入社、能人牵头、民主管理、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润按作业数量分红,还有一种优势就是忙时集中,闲时分散经营,形成了统分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摸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方式大都是通过合同形式实行土地承包、生产全程服务,通过公开服务电话承接单项服务项目,全县经土地承包、全程服务等形式形成土地流转达42、7万亩,每社每季作业近两万亩。现在大多数土地都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大户承担种、收、管、运全程服务,农户每亩每季缴纳农机专业合作社150——180块钱,一切都不用管了。对此,节省大批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县有17、6万农村劳动力在外出打工。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可喜现象:农民工反映外出打工比种地划算,在家种地侍候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2000元,而外出打工最少挣钱在10000——15000块钱,还是外出打工划算;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机大户反映,外出打工一年下来也就是万把块钱,我依靠农业机械一年能作业近千亩,一亩地去了成本按80块钱计算,我就得8——9万块钱,还是种地划算。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机机具、技术优势整合,推进了农机成方连片规模化作业;既提高了生产速度,又节省了大量生产成本,当前,大部分耕地都是大型机械作业,由于便于精耕细作,对于抗灾、保墒、保苗提高粮棉产量也产生了大的促进;农民种地、打工又觉“两划算”。所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举三赢可喜效果。
六、问题与计划和建议。
我们在调研中认为:xx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兴起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服务规模化还不高,大部分农机合作社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机具配套不全,农机服务暂时还没有全部形成大的规模;二是自发形成的合作组织多,系统化管理型的服务组织较少,组织化程度不高,欠缺内部管理机制的强化,在服务环节上需进一步加强引导;三是经营发展存在盲目性,合作社内部合力不强;四是管理协调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一步计划和建议:
一要领导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农业和现实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自身效益,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新时期产生和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通力协作,政策倾斜,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要政策扶持。对购买大型机械实施联合作业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税收政策上应免征各种税费,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农机作业用油和零配件供应要优先保证,优先补贴;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机库、维修网点用地要优先给予保证,根据规定每社区应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割出2——3亩地皮,作为车库、油料库、零件库、维修车间建设之用途。
三要加大信息扶持。对目前已发展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及时准确地提供作业市场信息,根据季节要求和农业生产实际,作业项目应实行信息共享,统一安排,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序进入农机作业市场,不断提高作业效益。
四要技术支持。农机部门要把人才培养提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位置,着重培养好带头人,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人纳入农机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发挥好他们的骨干作用。
五是配套资金投入。建议财政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安排专项贷款数额,动员鼓励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农机社会化服务,动员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服务实体以入股形式,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六要加强管理。政府部门应采取引导、扶持相结合的措施,以典型引路、示范推广、推动发展,通过不断发展状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
县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全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把握好战略机遇,科学应对各种挑战,全面推进经济转型、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有机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县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之要。为此,我委组织相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产业发展基础现状(优势、劣势)、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趋势和方向、产业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定位、总体战略和思路以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及具体措施等,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将调研成果简要汇报如下:
一、当前产业发展基础现状。
“十二五”期间xx县产业发展取得辉煌成绩,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到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及改革开放提升度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突破,圆满完成了“一个前列、两个翻番、三个同步”的突破目标,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崭新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生产总值214、7亿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5:56、9:2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9亿元,增长2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亿元,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8亿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1元,增长10、2%。通过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十二五”期间xx县的投资、消费、收入呈现协调增长态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产业持续良性发展。“十二五”期间,xx县基本形成了以机械装备、炭素电极、医药食品、水泥建材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产业结构布局;以绕县城生态休闲农业、沿汇现代农业、沿黄粮食生产、中部林果花菌产业为支撑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以商贸、餐饮、旅游为支撑的服务产业体系。20,工业主要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机械制造产业112、4亿、碳素电极产业63、1亿、医药食品产业15、1亿、水泥建材产业23、7亿、服装鞋帽产业7、4亿、战略新兴产业32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0家、家庭农场167家,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52个,流转土地12万亩,50%的村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茂昌银座东部商业体、义乌小商品市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运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1亿元、68亿元,分别增长9、3%、2、1%。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5:56、9:28、6;十年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1、7亿增加到116、1亿;投资/gdp由39、1%增加到94%。由此可见,我县处于工业化中期,一产比重小于20%,工业产值比重最大。近十年来,三次产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一产比重略有降低,三产比重略有增加,高新技术产值逐年增加。资本投入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角,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但带动效率逐步下降。
(四)产城融合高效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坚持中心城区、生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社区四区同建。中心城区方面,锦东新区新开工面积36万平方米,启动云翠大街建设,高标准实施青龙路北延、翠屏街西延、玫瑰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完善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镇村建设方面,统筹国家重点镇、省市级示范镇建设,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新型农村社区在建26个,建设住房1、4万户、173万平方米,复垦土地3664亩。洪范池镇南崖村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孔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个街道6个乡镇在城镇建设中均有产业依托,主城区工业园以机械装备、食品医药为主;安城组团以健康食品、商贸流通等新兴产业为主;玫瑰组团是以观光农业、玫瑰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小城镇;孔村、孝直、东阿、洪范分别形成了以碳素、机械、阿胶、林果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从外部空间看。一是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项目建设,热源、道路、水电、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需进一步配套完善;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配置瓶颈依然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低、科研人员少;企业孵化园、技术中心、扶持政策等支撑体系不健全。这使得产业发展缓慢,尤其是阿胶、玫瑰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二是东西方向交通阻滞。xx县交通网络布局有待优化,东西方向主干道缺失。主要干道为南北方向的220、105国道和济荷高速,105国道的东西方向段只能辐射中心城区,玫瑰、东阿、孔村、孝直、洪范等镇无法串联。东西方向交通干道缺失对各镇产业发展,尤其是玫瑰、东阿、洪范三镇旅游产业发展阻滞明显。
(二)从结构层次看。一是旅游资源整合度低。平阴旅游景点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分散,且部分景点产权不够明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吸引游客、产生经济效益能力差;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接待服务水平差;旅游市场化程度低,高层次旅游产品匮乏;市场受泰安、济南、菏泽等热点旅游城市影响属于旅游洼地。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平阴服务业比重偏低,且批发零售(44%)、住宿餐饮(11%)等生活性服务业居主导地位,新型仓储物流(20%,17%)、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受区域限制县域生产性服务业只能依托当地产业,无法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工业生产方式落后,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还有就是工业布局相对分散,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
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形成科学发展的规划空间构架。按照“遵循规律、顺势而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结合我县空间特点、承载能力,重点打造以县城为核心,沿济菏高速、国道220线布局的“一核两带”产业发展格局。
“一核”,即县城产业发展核心。以县城为核心,以工业园区核心区、东部产业新城为载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省会济南的卫星城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先进制造业加工配套基地。其中,县城驻地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信息咨询、健康保健、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工业园区核心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以玛钢为龙头的机械装备企业从产品制造向系统集成和系统服务转变;东部产业新城,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路子,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两带”,即沿济菏高速布局的东部重工业产业带和沿国道220线布局的西部健康产业带。其中,东部重工业产业带,北自安城镇,南至孝直镇,依托山水水泥项目集聚区、孔村炭素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南区,重点布局水泥建材、高性能功能材料、机械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纵贯南北、带动平阴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业带;西部健康产业带,北自玫瑰镇,南至洪范池镇,充分发挥阿胶、玫瑰两大特色产业优势和洪范泉水、生态环境的资源优势,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拉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内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健康食品和生态养生休闲旅游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突出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带。
(二)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夯实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支撑。一是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着力强龙头、拓基地、创特色,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增产工程,构建供能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推动农业结构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提高市场紧缺产品、优质特色产品比重,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质增效空间。积极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二是坚持向制造业的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以玫德铸造为龙头,打造涵盖铸造、机械加工、橡胶、包装、信息化、物流等行业的流体产业链,努力实现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多元的产品服务商的转变。以弘正科技、汇九集团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万商城重点打造涵盖配件制造、汽车配件销售、物流、汽车维修服务产业的汽车配件产业。加快炭素、食品纺织等重点行业的绿色制造变革,培育发展后劲足、设备工艺先进、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出口优势强的炭素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形成集炭素生产、炭素设备研发制造的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最大的炭素制品基地和山东省炭素制品出口基地。依托山水水泥等企业,打造集新型节能建材研发、制造、加工、物流于一体的新型节能建材科技园。三是探索发展大旅游产业。依托平阴特有的阿胶文化、玫瑰文化、泉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以大旅游产业发展为主线串联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
(三)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构筑科学发展的新格局新优势。坚持壮大规模与调整结构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开放集成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系统推进相结合,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的政策,精心打造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高地,力争实现关键技术拥有率、产品市场占有率、经济增长贡献率、结构调整带动力的明显提升,努力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依托大唐风电、琦泉生物质发电、民生电气等龙头企业,结合阿胶产业园、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内引外联,合资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技术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突出发展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部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打造成为我县的后续支柱产业。
(四)推动机制创新,形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保障。一是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引导机制,推动平阴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根据企业需求引导中介机构做好上市后备企业和新三板企业的专业服务。二是探索产业发展市场机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更多领域发展,引导玫德铸造、福胶集团等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深化政企合作。三是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创新主体建设,打造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产业集群以产业联盟的形式组织产业共性研发平台、检测中心。引导鼓励喜乐施、山东水泥及玫瑰花加工等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包括国际技术行业标准)的制定。四是构建产业支撑体系,立足一二产业产品流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挂靠省会物流体系,打造省会物流网络的西南部节点。加强产学研结合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创新网络平台、创新驿站,完善企业孵化平台,推动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三)。
为了解我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的对策,我们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调研。
一、现行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及成效。
(一)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
现行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
到基层就业政策包括到就业项目及相关实施政策两个部分,其中就业项目主要有:一是“三支一扶”计划。我省从开始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我省欠发达地区计划),由我厅牵头负责,团省委负责实施;二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团省委负责实施。三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国家提出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我省从实施该项计划,从20起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到20做到全省基本实现一村(社区)至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由省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四是实施公益性岗位开发。国家制定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我省于制定公益性岗位指导目录,安置包括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由我厅负责。五是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担任专职社区工作者。从20开始,争取两年时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省增加2万个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由省民政厅负责。六是实施“大学生村医”项目。“十二五”期间全省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大学生医生3000名以上,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大学生及执业(助理)医师10000名,由省卫生厅负责。七是实施浙江籍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专向生计划等促进就业工作,由省教育厅牵头负责。
围绕以上项目,国家和省制定实施以下相关政策措施,以确保各项就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一是人事管理。如对到省内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自起,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
二是户籍管理和社会保障。高校毕业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列入学校该年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户口和档案保留在毕业高校,服务期满后由毕业高校发放报到证;西部计划志愿者和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服务期间参加社会保险,分别由团中央和服务地项目办统一办理。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三是财政补助。如西部计划志愿者和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服务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对毕业年度内本省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村)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一定标准的就业补助。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
四是助学代偿优惠政策。如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和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且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五是大学生“村官”优惠。对担任村两委成员的大学生“村官”,可自愿选择享受大学生“村官”报酬待遇或同级村干部报酬待遇。在岗和离岗3年内的大学生“村官”都可同等享受各级制订出台的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对聘期内工作表现良好,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实行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等。
2、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政策。
一是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和技改贷款贴息。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优先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并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和享受50%的财政贴息。
二是实施就业补助。如对毕业年度内本省籍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且工资收入相对偏低的',每年可给予个人一定标准的就业补助,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
三是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惠。如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等等。
3、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如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可按规定合理调整注册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依法将商业性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允许高校毕业生履行法定手续后将家庭住所、非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二是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如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性行业外)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是金融扶持政策。如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可享受不超过2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在户籍所在地的信用社区从事创业经资信评估的,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经指导专家论证通过的,贷款数额较小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等三种情况的毕业生在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可免除反担保手续。
四是财政补助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网上创业、灵活就业给予一定的创业补助;对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高职)毕业生从事农林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经营工作,每人每年分别补助1万元、0、5万元,连续补助3年。
4、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其他政策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除上述三方面外,还包括其他如工作机制、就业见习、培训等多个方面政策,主要有: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对参加就业见习享受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和综合商业保险,见习生被见习单位招用的见习期内的养老保险费可补交;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可享受培训与技能鉴定的补贴;创业辅导服务机构、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享受资金补助;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加大对未就业毕业生的指导和服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等等。
目前,我省出台的高校毕业生政策涵盖了就业创业补助、金融扶持、人事制度、社会保障、税费减免等多个方面,规定得较为详尽,优惠条件明确,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成效。
近几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收到了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
1、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保持平稳。近三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0—20,分别达到24、72万人、25、4万人、26、5万人,平均每年递增约3、5%。在年金融危机和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仍一直保持高位,分别达到95、89%、96、95%、96、92%,确保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总体平稳。
2、基层和企业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就业各项政策的同时,我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加以引导。近些年,一些高校毕业生通过政策引导,逐步改变了就业心态,从大城市转向基层和企业就业。近两年,湖州、嘉兴、温州等市高校毕生原回籍的比例逐年提高。据统计,,我省到非公企业、基层项目就业分别为15、35万人、0、22万人,分别占当年已就业毕业生人数76、04%、1、07%,两项合计占当年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77、11%。到年11月底,2012届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基层项目合计占当年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77、41%,可以说到基层和企业就业已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从近年来基层和企业就业政策的落实状况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就业压力,为基层单位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
3、高校毕业生创业比重逐年提升。推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是我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了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我省制定了有创新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尤其是解决了长期困扰创业初期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了系统的创业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近三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逐年攀升,2010年为1万人,20为1、2万人,2012年截止11月底为2万人。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或实施相关政策,如xx市创新“加减乘除”四项举措,实施工商注册“零首付”、入园创业“零门槛”、人事代理“零费用”、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等措施,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xx市实施五大创业行动计划,健全五大创业保障体系,深入推动大学生创业。年,xx市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2年xx市、xx市、xx市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目前大学生创业经过几年的引导和实践,一个“政府倡导创业、政策支持创业、社会崇尚创业、大学生参与创业”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4、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形成机制。近几年来,我省围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特定群体加强就业援助。一方面,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托底安置。各地普遍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指导、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实行政府托底安置。近三年全省总共安置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474多名。如xx市成立宏志学子库,设立“宏志帮扶金”,举办杭州生源宏志学子暑期实习专场招聘会等系列帮扶活动。衢州等市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由财政提供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等扶持优惠政策,实施就业一对一帮扶,这些都取得较好的成效。另一方,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跟踪帮扶。今年向各市下达了2011届、2012届在浙就读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员信息,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并实施以“四个一”为重点的就业帮扶行动,即:建立一个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项就业状况月度回访制度、完善一个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兜底安置机制、至少推荐一个以上合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目前这项举措初步显现成效,2012年已成功帮扶4427名未就业高校毕业实现就业。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十四
根据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农机办、省经信委《关于贯彻实施国家四部门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通知》(鲁质监质发〔20xx〕115号文件)和鲁农机修字〔20xx〕9号文件及市局济农机函字〔20xx〕44号文件要求,我单位认真做好了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工作。
为确保调查摸底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与质监局、工商局搞好联合,组成检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带队,深入到农业机械三包维修企业,就三包维修企业(服务组织)的基本情况和三包维修企业(服务组织)技术力量状况、是否持有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主要承担哪些农机生产企业的售后维修服务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并掌握我市三包维修企业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三包维修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形成调查总结如下: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具更新速度和新购数量急剧增加,截止到现在,我市农机总动力已达为71.3万千瓦,各种配套机具2.9万台套。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点62个,目前,一个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维修技术等级共同发展,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应有贡献。
1、全市共有农机三包维修企业12处,均为整机营销和售后三包维修服务一体化私营企业,6家手扶拖拉机经销商分布在邹东山区不同镇街,6家大经销商集中在市区。
2、各企业都有2—3名维修服务人员,大部分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都取得了《维修技术合格证》,企业有简易维修车间、维修设备,可进行简易三包维修,其中部分经销企业把三包时间适当延长,有的开展上门维修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3、各经销企业的进货渠道、配件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受到有效监管。有些企业在本地没有三包维修基地,出现质量问题维修三包难。
4、随着大、新型农机具的广泛推广应用,维修技术、人员、设备的相对落后日益凸显。
5、三夏、三秋期间,由于机械作业时间集中,特别是三夏生产过程中,机械昼夜连续作业,机械故障频繁出现。虽然有生产厂家派驻三包维修技术人员包片服务,但仍有时满足不了机主及时接受维修服务的要求,有时维修服务不到位、配件发送不及时。
6、虽然成立了农机质量投诉机构,但是缺乏必要的经费,不能保障正常的工作开展。
1、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对农机及配件经销行业的质量监管职能,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无法真正实施有效监管。
2、农机使用者方面:农机使用者普遍认为农机是粗放技术,遇到机械故障自己敲敲打打或就近到维修铺简单处理能够凑合就可使用,无需找专业厂修理,安全意识淡薄,质量意思不高。同时三包责任问题一般都是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农机作业的特殊性,所以要提供专业的、有力的证据比较困难。农机使用者缺乏维权意识,农机用户举证难,有的怕麻烦,不愿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得自己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3、现有机构体制导致我们与工商、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无法组建政令统一,相辅相成,多部门联动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1、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制定操作性强,执行力度大的法规或者实施细则,把行业管理中涉及的重大政策问题以法律形式给以明确,使农机三包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便使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落到实处。
2、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检测、培训经费,以解决基层监督管理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
3、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各质量监管部门的密切配合。
农机的调研报告篇十五
为进一步优化全区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__区农机局利用冬闲季节,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农机化装备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近年来,__区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升,大中型农业机械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领航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农机总值已达10.2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数量分别为:拖拉机总数量1470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到564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38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81台,播种机械3658台,其中免耕播种机械1627台,小麦、玉米粮食生产作物耕、种、收已经全部实现了全称机械化,小麦机收、机播率在99.9%以上,玉米机收、机播率均已达到了85%以上。以目前的生产能力,农民机收小麦只需3——5天就能顺利完工。玉米生产能力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从目前的生产能力来说,已完全去除了人工从事生产作业的现状,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目前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已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
一是农机装备结构还不尽合理。即存在着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农田作业机械多,其它作业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单项作业机械多,复式作业机械少;陈旧机械多,新型机械少等诸多现实问题。
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即粮食作物农机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农机化水平偏低。我区是农业大区,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得到迅速发展,小麦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是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但是,长期以来,各级对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特别是对农民购买农机的直接补贴投入较多,而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机具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仍然较低,难以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合理调控和运用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灵活把握政策取向,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出发,科学、合理的谋划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充分发挥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导向作用,确保效益最大化。
2、加强对玉米联合收获技术的改进和完善。__区目前应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种类比较繁多:现有两行、三行小型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多个品种,产品虽然已完全脱离了人工收获玉米的历史,但在使用过程中,功能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实现一次性玉米摘槌、烘干、秸秆还田、机械深耕、小麦播种等多项服务项目内容。在机械构造、使用性能、理想收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加强对花生、大蒜、山药、辣椒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