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 人类命运心得体会(大全12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一
人类作为生活在地球上最为智慧的物种,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命运。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人类命运的追寻从未停止过。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和遭遇,但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幸运还是不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接受并积极改变命运。通过努力和奋斗,我们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首先,要接受命运的不确定性。在人类的一生中,我们无法完全掌控未来。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然而,命运往往是无法预测和改变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些不确定性,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积极面对并适应。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平衡和安稳,接受自己所处的处境,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其次,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去追求,我们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不论是贫穷的出身、残疾的身体、还是种种不幸遭遇,这些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坚信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发展,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我价值,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三,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或是消极逃避,而是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心态会给予我们力量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迎接我们的人生。我们要相信,无论我们所处的境遇有多么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第四,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人类是社会群居的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与沟通。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他人相处。与他人合作可以互相倾诉、互相激励,共同破解困境,实现更好的目标。同时,合作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要珍惜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人类生活在这个美丽的蓝星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种各样的好运和幸福。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忽略这些幸福,而过于沉迷于追求更多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有珍惜和感恩,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类命运的奥秘是无法完全被预测和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创造自己的幸福。通过接受命运的不确定性,相信自己的力量,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与他人合作,珍惜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这种改变命运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我们就能够追逐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二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一直在大批的砍伐树木,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使得地球上的能源不断减少。有人说地球不超过100年的时间就会枯竭,永远不可能再生资源了。
如果我没有忘记,那是去年过年的前一天晚上在我梦里发生的一件事,我来到了2117年,梦不是太详细,而且我也忘掉了一部分。
那是一个早晨,我从天上掉了下来,摔到地上,当我刚刚睁开眼的时候,吓了一跳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我刚开始还以为我来到了土星。大地不停的晃动,没有一点是地球陆地,我的眼前全是茫茫而陡峭的破路,地上的人和动物寥寥无几,没有房子,没有树木,也没河流,没有山泉,更没有淡水湖。
我一直往前走,没走多少路的时候我忽然掉进了一个大坑里,昏迷了好久。当我醒来时有几个人跪在地上看这我,我连忙起了身,呆呆地看着那几个人,他们都是那么的瘦,脸上铺满了灰,眼睛里面湿润得很,身上穿的衣服和我们人类穿的不大一样,虽然很像吧,但好像冒着气,看他们那种表情非常痛苦,也很懊悔。
那个小孩给我说的话我记不太清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小孩身边的那个老伯告诉我:“这都是我们的报应啊!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地球会变成这样,也是报应,也许我们当时太不应该那么的贪钱迷财啦!这是我们的报应啊,报应啊!人类的命运就是灭亡吧!”
从那时做了这样的`梦之后,我才发现未来的地球与人类是这样的命运!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三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议题之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所有国家和人民都在彼此息息相关。然而,要实现人类共同命运并不容易。本文将从我的个人经验出发,结合一些公认的观点和措施,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人类共同命运。
第二段:人类社会的关键词
首先,来探讨一下人类社会的关键词。人类社会是由概念、价值和行为共同组成的。其中概念包括各个学科的理论、科学技术、哲学思想、道德标准等;价值包括自由、平等、博爱、尊重等;行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只有三者相互支撑,人类社会才能有比较稳定的发展。这也是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关键之一。
第三段:珍视多元文化
建立人类共同命运还需要珍视多元文化,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特点。不同国家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都有其美好的一面和需要完善的一面。珍视多元文化不仅能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还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能源。
第四段: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随着全球化、气候变化、非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应对全球挑战也成为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确定应对措施,比如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促进能源多元化等等。此外,社会各界的参与也十分重要。比如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治理活动、开展教育宣传等,更好地推进人类共同命运的实现。
第五段: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最后,实现人类共同命运的必要条件是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每个个体都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只有每个人都愿意、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让人类社会更加稳定、更加繁荣。共同的责任体现在每个人日常的行为中。比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安全驾驶等,都是推进人类共同命运的重要步骤。所以,每个人都要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类共同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论
人类共同命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它需要我们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关键词,珍视多元文化,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肩负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既然我们自己也是这个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自己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去推动人类共同命运的实现。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四
思政部董凤
年,习近平在俄罗斯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风雨同舟、命运与共,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和平赤字,地区热点持续动荡,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发展赤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治理赤字,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弊端丛生,治理失灵,严重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代表性。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难度之深前所未有。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和努力,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面对国际呼声,中国同声相应;处理世界难题,中国勇于担当;应对全球挑战,中国责无旁贷。2017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重要演讲,他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深刻、全面、系统阐述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叩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及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
习近平指出,持久和平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共同繁荣的世界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开放包容的世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表现,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
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新秩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激荡起全球的广泛共鸣。看,它的星空多么壮丽璀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过去5年,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西湖长谈”,到海湖庄园会晤和汉堡会晤以及“故宫茶叙”,中美元首间一个个增信释疑的“高光时刻”,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睦周边。在“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理念的指导下,十八大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交往密集,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探索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我们欢迎世界各国都加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一起规划,一起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五
人类应如何对待同类与不同类?对待同类,我们应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待不同类,我们应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认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不同的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从表层看,是要解决人类群体之间的紧张、冲突,属于人与人的关系的维度。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另一重要维度,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为从深层次看,人类生存于同一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
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及不同群体的生存就会发生危机与遭遇困境。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不同群体的争斗,往往包括着资源的争夺。
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呢?有什么创造性的看法呢?我们祖宗的智慧,是把人类生命的共同体扩大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共同体。这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其他类的生存联系起来了,把人类共同体在空间上拓展了,在时间上延长了。我们的祖宗意识到,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草木、鸟兽、山水、瓦石同在。
儒家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主张把对亲人的爱推己及人,推爱于老百姓,乃至爱万物万类。张载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百姓是我同胞,自然万物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爱人类,也爱自然万物。
道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佛学大师说:“众生平等”。从生命的本质上看,一切生命无二无别。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作为人之仁心仁性,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把爱给予他人和万物,使爱具有周遍人与万物的普遍性。这就把孔子的“仁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说过:有仁德的人见到小孩掉到井里了,定会产生怵惕(担惊受怕)恻隐(同情怜悯)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孺子合为一体了。当然,小孩与大人是同类;但人见到不同类的鸟兽的哀鸣觳觫(恐惧颤抖),也会产生不忍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鸟兽合为一体了。当然,鸟兽与人一样都有知觉;但人见到草木的摧折,必有悯恤(哀怜顾恤)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草木合为一体了。当然,草木犹有生命;但人见到瓦石之毁坏,必有顾惜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瓦石合为一体了。
阳明说:“是其一体之仁也”。这就是说,不管是有知觉的动物、有生命的植物,还是如瓦石之类的无生命的物体,当它们受到破坏或损害时,每一个人都会从内心产生“不忍人之心”、“怜恤之心”和“顾惜之心”,并把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爱护。以此,人所具有的仁爱之心,由“爱人”得以扩展到“爱物”,从而把人与天地万物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古人有着对天、天地精神的信仰及对天命的敬畏,相信人与天在精神上的契合,由此对天下万物、有情众生之内在价值,油然而生出博大的同情心,进而洞见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儒家立己立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仁民爱物之仁心;道家强调自然与人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赞美天籁齐物之宽容;佛家普度众生、悲悯天下之情怀,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
由于对人与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人们才可能对万物都持有深切的仁爱之心,将整个天地万物都看作是与自己的生命紧紧相连的,把生态系统真正视为人与万物共生、共存的生命家园。
儒家对万物都是关爱的,而且是从其所具的内在价值去确定这种爱的,因为万物的内在价值都是“天地”所赋予的,与人的内在价值本同出一源。儒家对动物的关怀是从肯定其内在生命价值出发的。依照荀子的论述,以内在价值的高低排列,应该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动物再到人。在这个价值序列上,动物离人最近,其所禀有的'内在价值应该是在人之外最高的。禽鸟与哺乳动物虽然没有人那么高的智慧、情感,但它们也一定的感知力,对同类有一定的情感认同,这已经远远超出于其他物种之上。万物的内在价值有很大的差异,人对它们的关爱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人的私欲、贪欲膨胀,虐待、虐杀动物,对自然资源的取用毫无节制。应反思人类欲求的放纵对人性完善的损害,在对自然资源的取用方面力求做到有理、有节。因此我们必须批判人类中心主义,重建生命伦理。
反思新型冠状病毒的起因,我们应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去思考,应当善待其他的类存在,如动物、植物,回到中国传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六
从酷暑到新凉,丹溪草的《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陪我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夏日旅程。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说:“我们对自己行为的好或坏,往往没有意识。”
这种无意识,根植于我们的内心,积重难返到如今。所以,有人说,历史是由后来人来写的;也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这样的说辞下,好像找到了一个台阶给自己下,就可如浮渣般随波逐流,如浮云般飘忽不定,逆来顺受的浮生就变得天经地义,甚至岁月静好。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哲学命题早就鲜有人问津了。
《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却抛开预设立场,揭去浮华和遮蔽,掘进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部分,起底了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的深层秘密。本书从“社会动物”启笔,独辟蹊径,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意义的“人类起源之迷”新解,并通过“部落文明”“父权文明”“王权文明”和“资本文明”四个部分,重新架构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
最后,以“理想秩序追梦”的名义,向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人类提出警醒和忠告,我们正面对贫困危机、自然环境容量危机、人类文明自毁危机和人类综合焦虑危机等四大共同敌人。因此,作者认为“人类的明天是不是美好,人类命运何去何从,取决于人类自己能不能彻底冲破局限性,更加多维地思考和认知,更为完整地评估和反思,更加谨慎地求证和行动,放慢脚步才可能真实有意义地踩稳每一步”。
“人所依靠并且他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费尔巴哈说的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只要用心体会,想必不难理解。但对于“人类对自己的进化过程始终有许多困惑和奥秘没有办法解答,并且是越研究越显深奥”这样的命题,犹如“生物进化史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让人无所适从。
为此,作者为我们找到了一个认知的切入口——社会动物,并从研究蜜蜂、蚂蚁世界得出,社会动物这个“扎堆生活的动物种群是个有负责头领、有食物保障、有秩序维持、分工合作的共同体物种群,人类社会的内在组织状态也同样存在这样的肌理关系,这种肌理关系其实就是各种规则”。从而,在动物与人类之间建立起了某种隐秘的内在联系,也就为作者“人类的故事是从社会动物开始的”这一判断找到了逻辑基点。
当人类步入“部落文明”,就好像驶上了单向道,“快速”地从奔向“父权文明”,攀上“王权文明”,演进到“资本文明”。回望历史,大有一气呵成之势。“一气之变,所适万形。”在这趟文明的单向旅程上,越来越光芒四射、精彩纷呈。同时,发展的副作用也让人类自身越来越难以招架。
从“部落”到“父权”的路上,“大家族集体意识转向小家庭私有意识的变化大大加速了历史进程。”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早期人类社会规则,私有制是人类文明一大新起点”,也“是人类加速度发展的动力之源”。进入“王权文明”,奴隶成为重要的推动者,他们“就是为人类发展积蓄‘第一桶金’的特殊身份群体。”另一方面,历史上“每一次侵略和掠夺战争在破坏传统文明的同时,又促进不同文明的深度交融,把整个人类的命运捆绑得更紧密。”“人类正是这样在满足安稳和追求自由之间匆匆地行进,又傻傻地回望,寻找丢失的灵魂。”
历史悄然来到“资本文明”的门前。“人类的文明脚步仿佛事先有安排似的,东西方文明步入大航海时代的节奏几乎是踩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在这些节点上,资本散发出了它神奇的魅力,它“仿佛神龙,不显首尾悄无声息地行进,却每每掀起滚滚巨浪,推动人类历史加速度的车轮,尤其是引发工业革命后,人类把自己推进到日新月异、尘土飞扬的时代”。
总是承受着巨大代价,任何过程中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仍然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如何谦卑、谨慎地掌握更炫美的剑舞,还需要不断探究”。“为了理解白昼,你应该学会阅读黑夜。”阿多尼斯说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这是我读完丹溪草《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后最真切的感受。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已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成为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灵归属,展现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诗词大会中,不论是明目皓齿的儿童,还是白发朱颜的老人;不论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佳人,还是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都展现着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诗词,更是诗词中所展现的美妙意境,所传达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思,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国家宝藏》中,每件国宝都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崇尚的不是文物价值几何,而是每个国之重器背后的民族信仰、国家精神和文化灵魂。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让世界更加认同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自带优秀基因。以和为贵,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各国人民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心态、仁者爱人的风范,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同。《流浪地球》中,当人类共同的家园遭遇危机时,中国人民没有采用诺亚方舟的方式独善其身,而是勇于担当,不抛弃,不放弃,精诚合作,不畏牺牲,救各国人民于水火。此种家国情怀,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梦想,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最好的诠释。
中国传统文化富有生命力。任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历史沉淀,五千年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磨难而愈发璀璨夺目,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熠熠生辉。如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召唤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生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是先祖描绘的天下大同的美好情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的共同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蓝图中,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文明不灭,精神不老,中国传统文化正星火燎原。
叩问心灵,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珍视和热爱也将由己及人,那就是理解并尊重各国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春风,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而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园温暖如春,鸟语花香,清风怡人。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八
“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题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5年9月习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
那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内涵,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相互扶持这个方面吧!
你知道吗?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制品,而纤维是石油做成的呢!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又是世界工厂,所以是服装大国,我们自己的石油产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自然而然要从中东等石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去进口一些石油。
不仅仅是石油,中国每年要从海外国家去进口一些矿产、木材、精密仪器,还有粮食……
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才能发展更好的未来。
就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中国生病的时候,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向我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到了后来,当他们陷入困难之际,中国疫情迅速好转的情况下,立马去援助帮助过我们的国家,并在“救援日本的物资上,我们写下了‘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在援助韩国的物资箱上,我们写下了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名句,‘道不远人,人无一国’;在援助意大利的物资箱上,我们写下了古罗马哲学家的名句‘我们是同一片海洋的浪花,同一棵树木的叶子,同一个花园的花朵’……这些物资箱,既体现了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愿与他们一起,‘同舟共济,共抗疫情!’niubb.net”
“是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共同发展,一起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九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2018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120多名国外学者和国内知名学者等共11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设十个分论坛和四个高端论坛。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以及厉以宁、欧阳淞、于鸿君、顾海良、李慎明、林毅夫等国内著名学者,第三世界论坛**萨米尔·阿明、意大利前总理马西莫·达莱玛以及哈维、科兹、比岱、卡弗、布兹加林、阿尔卡利布、迈弗路德斯、奥尔汉加济、安德森、达莱玛、塞耶斯、胡比耶夫、赛义德、米尔勒、迦凯、奥伊蒂宁、吉乌拉斯、布伦特、舍甫琴科、考普夫、施拉潘托克、哈夫纳维、哈利勒、希梅内斯、德雷等、考普夫等国际学者参加了各论坛的活动。在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中,如下五个议题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焦点:
第一,金融资本引领全球化的限度。概括学者们的发言,可以发现学者们实际上是在金融资本悖论逻辑的框架下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原因和诊断金融资本引领全球化的限度。所谓金融资本的悖论逻辑,是指当金融资本的生产性积累不可避免地遇到危机时,金融资本试图以非生产性积累的扩张来解决生产性积累的困境,结果却是饮鸩止渴,导致更为严重的金融、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所谓金融资本的生产性积累,是指金融资本作为职能资本的集中表现,是推动生产革命、流通革命和信用革命的引擎;所谓金融资本的非生产积累,是指金融资本通过价格的垄断操作、证券投机、信用欺诈、地产投机、国债和主权信用操弄等一系列手段而实现的圈钱机制。当金融资本的生产性积累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而陷入困境时,金融资本试图以非生产性积累的扩张解决生产性积累的危机,结果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加深和扩大了危机,这就是金融资本的悖论逻辑。金融资本的悖论逻辑所造成的经济危机又必然向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和国际关系危机转化。在过去五六百年的世界历史中,每当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国家处于上升时期时,自由贸易和国际合作就成为主流;每当核心国家处于下降期时,就会出现矛盾激化、积累中心转移、保护主义不断上升以及国际矛盾尖锐化等问题。从荷兰到英国再到美国,积累中心和霸权更替都经历了相当大的社会动荡,甚至伴随着世界大战。从1970年代起,资本主义就已进入到第二波衰退中。资本主义现在面临的危机,不是局部性危机,而是资本主义自身的危机。当下的资本主义制度,意味着资本主义体系已经进入长期衰退之中。未来二三十年乃至五六十年,我们将处于一个大动荡、大改组时期。现在美国在全球挑起矛盾的政策,就是美国霸权处于下降期的表现。特朗普政权则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趋于衰败的表现。此次资本主义自身危机的真正答案是如何逐步走出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人类如何跨越资本主义。马西莫·达莱玛、迈弗路德斯、欧兹·奥尔汉加济、阿明、如姆鲁·图阿松、大卫·施瓦茨曼教授、许建康研究员、李慎明研究员、丁晓钦教授、宋朝龙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资本的悖论逻辑及其所引起的结构性危机、对金融资本引领全球化的限度做了发言和讨论。
第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体系的危机。与会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金融资本的政策体系和意识形态;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和制度理念。新自由主义从抽象的个人出发,把人理解为脱离生产关系的经济人、理性人、公民和自由意志的主体等;它使人脱离生产关系并进入一个由孤立个体组成的契约社会;它把自由意志之间的契约关系设定为唯一合法的社会关系,而契约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是这种形式主义制度体系难以理解、掌握和应对的。金融资本积累机制是在契约论的基础上且不违背契约原则时发生的,因而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策体系无法诊断和医治金融资本积累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新自由主义政策放任了金融资本的非生产性积累,既导致金融贵族的寄生集团势力剧增、产业资本成本增加、制造业转移海外、产业空心化和工人失业,也导致了中产阶级的衰落,使边缘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更导致新民粹主义兴起和全球化逆转。在金融资本积累所导致的经济、社会、政治和世界体系危机面前,新自由主义所打造的中产阶级支配社会的神话、新自由主义“最小国家”观念、新自由主义关于“人权高于主权”、关于“历史终结论”的观念纷纷破产。阿明、亚历山大·布兹加林、马西莫·达莱玛、简·奥托·安、法特稀·阿尔卡利布、宋丽丹和陈人江等学者围绕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围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体系的危机做了发言和研讨。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会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概念工具,提供了分析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基本逻辑,提供了分析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论。与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从《资本论》提供的分析逻辑出发,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从唯物史观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策体系进行了解析和批判,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对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制度替代问题进行了阐发和研讨。学者们还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野和交汇,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和主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遇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当代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能力、现实化的调教功能和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萨米尔·阿明、大卫·哈维、马西莫·达莱玛、博卡拉、欧阳淞、于鸿君、顾海良、李慎明、赵敦华、丰子义、赵家祥、潘维等学者对此主题做了发言和探讨。
第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世界意义。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方法论层次上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原子论和经验主义世界观;在核心价值观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在经济制度上强调既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又限制和克服其消极影响;在政治制度上强调既发挥人民民主,又确保国家能力对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调节;在全球化新阶段的顶层设计上,集中表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践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包含着东方大国自身的发展逻辑、共产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探索逻辑,以及人类命运反思的探索逻辑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上述逻辑轨道上经过艰辛探索而确立的,這些逻辑轨道是世界历史的内在逻辑轨道,而中国的命运在一定意义上和全球化时代多数发展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也为处于西方核心文明区的人们反思西方文明提供了参照。因此,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必然具有世界意义。郑长忠、迈克尔·唐迈、提瓦纳、李玲、许建康、舍甫琴科、特里克·德雷、本纳德·福诺、冯颜利等学者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世界意义进行了确认和讨论。
第五,全球化转向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复兴。金融资本全球化的系统性危机以及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体系的失效,意味着全球化正在发生转向,新的时代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的复兴。自《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历经从西方到东方、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挫折到重新崛起,已经变得更具解释力和实践力。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对金融资本的扬弃能力,具有带领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具有引领全球化新阶段的能力以及替代新自由主义重塑人类文明的能力。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面临艰巨的任务。与会学者认为,国际金融资本的统治体系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博弈是长期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复兴的中坚力量,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关键在于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把中国共产党建成使命型和自我革新型政党。谢里夫·穆罕默德·菲亚德、穆阿塔法·哈夫纳维、莱恩、希梅内斯、迦凯·布伦特、亚当·赫什、亚历山大·布兹加林、阿德汉·赛义德、田心铭、黄蓉生、何怀远、章忠民、邓纯东等学者对全球化转向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复兴的必然性、途径和前景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
综上所述,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中外学者们对金融资本引领全球化的限度、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体系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世界意义、全球化转向以及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复兴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在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和全球化转向的基础上,勾画了一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方案。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十
2015年,习近平在俄罗斯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风雨同舟、命运与共,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和平赤字,地区热点持续动荡,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发展赤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治理赤字,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弊端丛生,治理失灵,严重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代表性。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难度之深前所未有。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和努力,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面对国际呼声,中国同声相应;处理世界难题,中国勇于担当;应对全球挑战,中国责无旁贷。2017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重要演讲,他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深刻、全面、系统阐述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叩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及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
习近平指出,持久和平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共同繁荣的世界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开放包容的世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表现,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
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新秩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激荡起全球的广泛共鸣。看,它的星空多么壮丽璀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过去5年,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西湖长谈”,到海湖庄园会晤和汉堡会晤以及“故宫茶叙”,中美元首间一个个增信释疑的“高光时刻”,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睦周边。在“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理念的指导下,十八大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交往密集,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探索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我们欢迎世界各国都加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一起规划,一起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十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面对大调整、大变革的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
事实上,“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2004年,中国就已经用共同体意识来解决国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上升到国际层面。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首次实现了用命运共同体手段解决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最终把“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到整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层面[2]。
随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下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内,***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修改入宪法修正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对外,***总书记访问俄罗斯、坦桑尼亚等国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成为中国政府指导中国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3]。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我们更要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共同抵抗这次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胜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躬体力行,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疫情在武汉爆发后,党中央果断发布指令,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调动一切内部资源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降低封城措施带给民众的恐慌。为解决湖北省内除武汉以外的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和病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原有外省医疗队支援的基础上,果断统筹安排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16个州市及县级市,即“一省包一市”。面对疫情,只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如此迅速地建立起对口帮扶机制,也只有秉持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才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全国的力量[4]。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
“封城”措施及时且有效,然而疫情仍旧不可避免的在全国蔓延。在此期间,***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始终强调“把人民群众的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好所属辖区的排查、隔离和救治工作[5]。在这次疫情当中,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展现了超强的指导和执行能力,做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党中央的统筹领导之下,十四亿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形成了强大且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中国早已深刻认识到流行性疾病的全球危害性,因而在全国紧张防控疫情之时,能够及时向世界发布疫情数据和信息,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例如,逐步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积极主动地同有关国家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手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即便如此,国际社会上仍旧存在一些质疑之声,认为中国没有真正公开疫情数据,导致延误战“疫”时机。事实上,我国在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其中《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6]。虽然疫情之初曾有一些地方政府无法及时做到信息公开,导致错过国内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期,但是党中央以雷霆之速严查整治,各级政府部门深刻总结教训,提高信息公开意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疫情信息透明化,为科学精准打好防疫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类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吗篇十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述为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助推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往来,使得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国与国之间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警示世人,地球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球已达其能承受人类过度消费和浪费的极限,生态一旦崩溃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是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国际版,是国内发展理念在国际战略中的反映,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还是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命运共同体是协同共享利益的生态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态度,是一种共同利益认同并理解的一种态度;命运共同体是现实,是一种共生共存的现实;命运共同体是意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命运共同体是机制,是一种共同治理的一种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既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积极担当,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