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国玉器论文(汇总16篇)
总结是我们向前看的关键一步,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不仅需要我们总结经验,还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清晰的认识和思考。小编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选择和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中国玉器论文篇一
中国—她是一个富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她是一个饱经苍桑的国家,她是一个拥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国家,她是一个……我对她的感情更是不能形容有多深,有多厚,那是因为—她经历了六十四年的风风雨雨,各种苦难,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依然坚强,依然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国的传统文华很丰富,今天我就介绍一些给大家吧!其中有一样姓空名竹,字响簧。她的样子像一个沙漏。(沙漏是以前的计时用的工具)玩她的方法很简单,来跟我学一学吧!你得先找来一些和她配套的东西(一根棉线和一对塑料棒,很细的那种。他们的是拴在一起的)我们是先把棉线挂在空竹下面,再交叉,记住,只能交叉一次,一定要使右交叉线朝着自己身体。然后你开始用右手往上提起,左手也一定要随时配合着右手,拉了十次或二十几次后,右手一定要像蜻蜓点水一样。就这样一来,你还可以拉出响声,还可以玩出各种花样。不过要小心哦,她可是易碎的呢!一定要好好保护她。要不,她碎了可不管我的事。还有一样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她姓风名筝,字纸鸢。那天我看到了一个放得老长老长的风筝,她有足足六百米长,怎么样,很长吧?但她是很难放飞的哟!
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们一家来到人民公园参加了9.18抗日纪念日活动。当时去参加抗日军队的小伙子,现在已经年过古稀,白发苍苍了。我们倾听着他诉说着当年的抗日故事。我深深感到,日本人是多么凶狠、贪婪、残暴……而我们的抗日战士又是多么英勇……敢为人民而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我当时就立下了志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要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受别的国家欺负。
每当国旗升起,国歌响起,我就会想起来的祖国将会是一个富强、美丽的国家。那是因为有你,有我,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建设起了更好的国家。
傍晚与朋友同行,朋友说想买个相机,又说日产的不买,再说旧的还能凑合用,我表示赞同。路上我们碰巧遇到一辆丰田车,车体上贴了大面积的五星红旗图案,似乎这位车主朋友在尽力保护自己的坐驾,并庄重宣誓着自己的爱国情结。是啊!非常时期,看到频频受损伤的日系车辆的图片,我们感到无语。
是啊!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我们热爱当今的幸福生活,也更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国玉器论文篇二
又一年结束,又一年开始。
在这里,我们看见打拼,坚持,挺进,离开,回来……这些普通的石界中人,因为信念或生活,承受压力,收获荣誉,忍耐痛苦,享受与石相守的过程。有快乐,有艰难,甚至有失败,但都同样执着。
欣慰的是,每一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总是一份真实的努力。
我们希望以这点滴的真实记录,铭记每一个普通石友的奋斗,见证中国石界的不断前行。
如果可能,我们将在每一个年终岁首,追踪他们的脚步。
2011树化玉卖得好。
今年明显比2010年强。我主要做树化玉这一块。今年翡翠的价格明显上涨,但货走得很慢,市场没有消化掉。树化玉的价格虽然也跟着翡翠一样走高,但相比之下还是比较低的,体量也大,花同样的钱买树化玉能买很大块,而翡翠就只能买很小一点,所以送礼什么的,树化玉要比翡翠好。我以前在老家做了一年,然后转到姐告,到现在做了五年了,今年卖得最好。除了市场行情外,还有这几年的积累。以前便宜买进的毛料,正好今年卖了高价,原料的积累,客户的积累,才能有今年的好年景。
2012不会乱跟风。
下一步也没什么具体的打算,就是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树化玉好的毛料越来越少,盲目出手赌石,有可能会把前几年的本也赔进去,所以要有自己的步伐,不能乱跟风。
今年我为《烟台晚报》收藏版撰写赏石文章十几篇,对石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要使奇石逐步融于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就应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方面,我重点研究了奇石命名的方法和技巧,尽量使石名精准、含蓄、有趣,并对自己收藏的奇石题名做了很多改进和提炼,同时还为一些有内容的奇石配了诗。借助本地媒体平台宣传赏石文化,我觉得是一个好途径。
中国玉器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孟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曾芹的创作本竞。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和玉石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玉石一样把富贵、高雅与纯洁、质朴如此有机地融合成一体。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我们形容富足的生活是“锦衣玉食”,我们比喻高贵的出身是“金枝玉叶”,我们赞美高雅的品质为“冰清玉洁”.我们祝福幸福的婚姻为“金玉良缘”,我们向往的最美的居所是“雕栏玉砌”.我们坚定自己意志的时候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这就是中国独特的玉石文化。
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氛围中,《红楼梦》深受其影响也就不是一个什么难以理解的问题。很明显,《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书中重要人物也均以‘.玉”命名,如“宝玉”、“黛玉”、“妙玉”等等。都体现了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但对作品中出现的女蜗所炼补天之石以及贯穿全书的通灵宝玉如何理解.还有诸多相关问题,历年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若能揭开这个谜.也就更能理解曹雪芹的思想情感.更接近他的创作本意。
在此,本文试从中华民族的玉石文化人手,透过作品的玉石崇拜心理.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
人类对石头的崇拜,应始于石器时代。当先民们面对强大的自然界以求得生存时,从石头或石头磨制的石器中得到勇气和力量,由此产生了崇拜.敬畏的心理。特别是当我们的祖先从石头中认识了比石头更精美的玉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于是,在把它从石头中分离出来的时候更加感受到了玉的珍贵。因此,人们把各种想法寄托在它上面,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
早在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玉就已经成为通灵的神器。因此玉常常被称作通灵宝玉。西方用宗教来通神,而中国人则用玉来通神,也就是说一开始玉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神圣的地位。
提到玉。不能不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关于玉石的最著名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楚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璞玉,他先后两次向两代楚王进献,因其不识宝物.以为是块石头,卞和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等到第三个楚王上台,卞和又将璞玉献上,这回楚王命人剖开石头,一块宝玉出现在楚国君臣面前。卞和洗清了罪名,他所献的宝玉也被雕成了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璧。后人为了纪念卞和,就叫它和氏璧。在这个故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卞和的执着精神,还有玉石的非凡价值。后来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和氏璧被加工成一块御玺。显然,秦始皇希望能借助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从此以后.历代君王将各种宝玉雕琢成玉玺,玉便成了王权的象征。
与此同时,中国人还把很多美好的想法熔铸在玉石上面,使其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如幸福、吉祥、和平、圈满、高贵、圣洁……最为重要的是:玉石的天然品质竟如此惊人地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特质相吻合。玉坚硬而柔和.晶莹又剔透.圆润且丰满.恰好成为我们这个温文擂雅、坚强平和的东方民族的绝妙象征。我们所创造的美玉文化,以其独到的方式连接着古老的文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它已悄悄地渗透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活当中.历久不衰。
可以说,曹雪芹深得中国玉石文化的精髓。所以才会在这部被演绎得如此美纶美焕的(红楼梦》中将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今天的读者已深深感到,《红楼梦》中的玉石意象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费解。
中国玉器论文篇四
当你在伦敦街头看见独具中国特色的黑头发黄皮肤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久违的感动?
当你在路旁听那婉转悠扬的茉莉花时,你是否是否会想到故乡江南的吴侬软语,橹声咿呀?
汉字,应该是沉稳敦厚的土黄色,这是华夏农耕文明的色彩,更是五千年历史的重色,汉字,自诞生之时,就是在黄色的`土地上的一笔一画,方方正正,带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亲近与热爱,汉字也记载了这黄色大地上的桩桩件件。一个字,便是一幅画,有结构对称的阴阳之美,有删繁就简的朴素之美,有灵巧俊逸的飘逸之美,汉字就这样成为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他与这片土地一样,宽厚沉稳,厚重古朴。
大风泱泱,大潮傍傍。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五而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啊,且看今日华夏!
中国玉器论文篇五
结,所谓一环扣一环,打作一团。代表着紧密连接,团结友爱,中国的特别的一个吉祥物就是“中国结”。
在原始时就有打结记事的说法,到现在变为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物,它的出现代表着喜庆,蕴藏着秘密,一个关于中国的秘密,每每看见这样小小的挂饰总会想到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拆开结,里面包含了中国许许多多的历史。当中的文化全部参杂在了这结当中,列如烽火戏诸侯、火烧赤壁等等著名的历史事件,都一一的被穿插在其中。它代表着国人的回忆,历史的重现,让人们至今仍记忆犹存。而现今会打结的人越来越少,许许多多精美的结都是由机器制造出来的,冰冷的机器打出来的无一不是没有人情味的疙瘩,外表看似喜庆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人情味在之间萦绕。
“结”字拆开来就是“纟”和“吉”,那绞丝旁就犹如一根火色的细绳绑在“吉”上组成了“结”,它象征着吉祥呗缠绕在其中、紧紧套住,不让吉祥从身边跑掉,给人一种打开有惊喜的的感觉,这是一种友好的象征。现在看见许多外国友人他们身上的挂饰都带有中国结,连女的背包上面都是带有平安结的挂链。他们无不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中国风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引来无数的人想去发现它、挖掘它,就像一层面纱覆在一位妙龄少女的脸上,你总会忍不住去探寻她美丽的容颜。许许多多的人与其说他们不懂中国文化不如说他们不理解中国文化,打成结的线就像传输带一样,它连接着你的心,为你传送着中国的文化,让你仅仅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饰品来了解中国文化及其背后的寓意。
中国的历史发展,坎坷、曲折不已。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屈辱史。先是通商战争,再是八国联侵华,从《马关条约》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件,这些事件就如一根又一根的线,它们打成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堪回首的结,悲伤的气息穿插在其中,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消散,它们锁着你的心,让你不停的回味着历史的痛苦,虽然这些屈辱的结让人愤慨,但是也让人们能深刻记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高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根纤纤细绳它们在中国这土地上纠缠、盘旋,结成了一个只属于我们的中国结。
心有千千结,里面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含义让人猜测不已,只有打开那个结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平安结,它代表着平安吉祥,每一个结都有不同的寓意。中国结复杂多变,想要知道它的结法,首先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手工制品,它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结,中国结,把幸福、吉祥缠绕其中,结的缠绕,一圈又一圈的绕住了中国的文化,缠上了中国的历史,让我们知道简简单单的结,背后的故事是如此的让人着迷。
中国玉器论文篇六
秦晋谷,阴山下,今宵月色映流水。月色入梦,水却未眠。在黄河静静的奔流中,何人吟唱着千年一韵的出塞曲,何人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是在凭吊塞上游荡的亡灵。或是中原花发的慈母。
段段忧愁,孰不知,长安的宫殿为苦难所铸就,洛阳的城墙以血肉而砌成。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如风沙中的边塞,有多少个隘口就有多少个秋,多少块残砖就是多少次离愁。风沙起时,愁绪便起;风沙落时,愁绪却无处停息,卷起黄河也洗不净。
然而,风沙到此总要放低音调,胡马至此必定勒紧缰绳。山崖背面传来黄河的怒吼,这怒吼,陶醉了中国人,又惊醒了中国人。这里的激流永远不知疲倦——壶口掀烟雨,十里撼天地。
中国人在苦难中挣扎,伤心满怀时,正是壶口气势如洪的瀑布,把中国人从无尽的悲伤中解脱出来。目睹滚滚黄水从高崖间策马飞奔而至,夹风带雨,凌厉锐进,义无返顾。如土山飞崩,黄海倾倒,卷起水雾腾空;如万马奔腾,洪钟闷雷,崖间吞云吐雾。雾气蒸腾处,彩虹飞架其上,浩浩乎,飘飘乎,在淡黄的雾气中,似为浩荡激流请出,又似被磅礴厉声喝退,与山石间时现时隐。
站杂飞腾着水汽的岩石上,心中的愁苦忧伤为水流一扫而去。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战争与苦难始终无法阻止一个民族打开心襟,倾听豪迈的声音。
在壶口间冲刷一次,天上来的黄河水便灌醉了李白与王之涣。自此,中国人得意势必须尽欢。金樽绝不空对月。让创伤一层乘结痂,一层是一种蜕变,一层是一种挣扎。跳动的壶口一张一弛,一舒一闭,豪情便通达整个中国,于是即有了名山大川,赤子烈女的豪情万丈,热情好客的中国人从此诗意般的栖息在这个世界上。
至于民族危亡的时刻,又正是坚韧不屈的壶口,把中国人从诗意里引回到国耻家仇的悲愤中。
当日本人扣关而入,枪弹炮弹和着北国的大雪一齐纷飞。中国人再也没有长城的保护了。黄河也冻成了块,整个北国江山随即陷入沉寂。然而天神般的力量自秦谷北来,寂静壶口开始有流水渗漏,接着似涌泉。数日之后,水流冲破壶口,撕开一块冰面,掀翻一块岩石,撞击在崖壁上,浪滚涡翻,泡抹簇拥,壶口激流,奋勇向前。千里黄河,有幸从此开始解冻。
壶口破冰的轰响惊醒了光未然,冼星海。唱彻南北的大合唱犹如花丛中的大炮,激励着诗意豪情中虚度的中国人奋勇向前。哪怕肚子里只有草根树皮,哪怕身间只有单衣草履,四万万中国人以壶口破冰之势爱烈火中冒着炮火前进,心中滚腾着壶口瀑布,不累于俗物,高蹈于上苍。
中国人不只是在苦难中抚摩伤痛,更勇于在豪情中享受生活;不只是在碌碌中虚度人生,更善于在奋进中创造未来。
正如壶口飞奔的洪流。我们自强不息,卷起水雾凌厉锐进,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上,而且自由地往来于天地之间。
中国玉器论文篇七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02-21|tag:漆器工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进步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2.从把握知识和把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把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预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进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1.玉器工艺: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实,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奠(si)和礼节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光彩,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2。漆器工艺: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自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玄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熟悉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3.织绣工艺:我国事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著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尽伦的织绣品吧!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四讲一。玉器工艺:礼玉佩玉“佩玉为尚”琢玉碾玉碾琢二。漆器工艺:生漆,俗称大漆三。织绣工艺: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历史上的今天:
中国玉器论文篇八
一、教材分析: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
1鼎2簋3尊4钺
5编钟6铲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1、后母戊鼎(板书),也叫:司母戊鼎
原料需要1000多公斤,200、300人同时工作(协作能力)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耳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饰,耳内侧还有首尾相接的浮雕鱼纹饰。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后母戊鼎内壁刻有“后母戊”三字,推测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设计意图:讲述分析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算一算:
设计意图:对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计算,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一个集体需要协作精神。
展示2、四羊方尊(板书)
想一想:四羊方尊为什么能称为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设计意图:1)从文物实物(仿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讲述分析精品青铜器四羊方尊,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展示: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铭文长,造型更加朴实、实用。周晚期的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共499个字。铭文追述了周朝先王的功绩,劝勉鼎的主人毛公辛劳勤政。
设计意图: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再到毛公鼎,学生体会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但共同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制作水平高超。
二、甲骨文:(板书)
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学生看书28页讲述)
设计意图: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不用太深入,所以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读书,分小组交流、讲述。
播放甲骨文占卜视频
问: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感知甲骨文的用途。
(问题)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
猴鸡狗猪
甲骨文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是感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属性?
设计意图:体验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一试:
你能尝试着把“日、月、人”改写成甲骨文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中学,在写甲骨文和创造甲骨文时,体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今天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象形、会意。
小结: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暴露本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中国玉器论文篇九
读后感悟是指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首音乐,然后把感悟和感悟写进一篇文章,叫做读后感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篇一】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我喜欢买书,但不是爱读书的人,每次读书都是虎头蛇尾,一旦不能一气呵成,就从此搁置了,于是家里、办公室到处都是看了一半的书,或将书翻扣着将封面封底统一向上,或夹个书签等待下次能把它想起,理论书籍更是如此。要“照镜子,正衣冠”,我应该老老实实承认,每次写个人评价“能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其实是撒了谎的,对于我这种说假话已经近乎习惯的人,的确应该“红红脸,出出汗”好好进行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了。
儿子读高三,经常会在网上买书,中学封闭管理,无法收快递,地址常常留我的。鉴于此,我比儿子早一步接触到了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的中文版。冬日的午后,天气格外好,太阳暖暖的照着,大院里的银杏树叶子飘落下来,一地金黄。水池边的长椅被晒得暖暖的,四周静悄悄的,应了一句俗话:太平时代“连午后的阳光都是安宁的”,我干脆坐到长椅上,打开快递包裹拿出《中国哲学史》,四周一片静谧,内心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安静乃至干净,“一篇读罢头飞雪”,不知今夕何夕。我这样一个无知的躁动者,第一次与冯友兰先生慈父般的目光深切对望。
不得不说,《中国哲学史》是一本很好的哲学读物,它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思索人生。
冯有兰先生说,“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有些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不同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构成某种哲学的特色。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有着众多的门派和不同的发展完善阶段,在中国,哲学与人人有关,中国哲学支撑起了中国信仰的半壁江山。
《中庸》第一章上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感情还未迸发出来时,内心无所谓“过分”或“不及”,这时称为“中”。人的感情倾泻出来,保持恰如其分,达到“和”。“和”来自“中”,“中”又是“和”所必须。这个思想适用于表达人的感情,也适用于表达人的欲望。每个人的行为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一个平衡点,使人在表达感情和满足欲望时,知乎所止。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地满足,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秩序井然。当然,有些事情争取是好的,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也必须要去争取,没有人愿意做行尸走肉或仅仅是人生过客,这是一个好时代,我们应当通过努力来成就自己。而现实的欲望常常让人疯狂,不择手段让自己的房子、车子、票子等等各种财富最大幅度的增长,或以自己拥有的各种权力为荣耀,争一时之高下,此刻,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为了什么?那真是我们想要的吗?富贵也好,贫贱也罢,最后只不过或无或有的一块墓碑而已吧!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记得有一次在领导宴请西班牙客人时,席间听到这位客人说,中国的问题是“管了太多的穷人,所以富人的负担很重”。此刻,这个问题用中国哲学观点便能回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就是“仁”,这个“仁”就是“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王道”,中国需要富强、渴望富强、离开了“富强”国家便会陷入积贫积弱,这是中国近代史最惨痛的经验教训,但中国的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富强”所能解决的,把富强建立在王道的基础上,实现王道与富强的统一,才是更高层次的富强。
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如果说读史可以明智,那么读哲学,可以让人活得通透。
我喜欢买书,但不是爱读书的人,每次读书都是虎头蛇尾,一旦不能一气呵成,就从此搁置了,于是家里、办公室到处都是看了一半的书,或将书翻扣着将封面封底统一向上,或夹个书签等待下次能把它想起,理论书籍更是如此。要“照镜子,正衣冠”,我应该老老实实承认,每次写个人评价“能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其实是撒了谎的,对于我这种说假话已经近乎习惯的人,的确应该“红红脸,出出汗”好好进行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了。
儿子读高三,经常会在网上买书,中学封闭管理,无法收快递,地址常常留我的。鉴于此,我比儿子早一步接触到了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的中文版。冬日的午后,天气格外好,太阳暖暖的照着,大院里的银杏树叶子飘落下来,一地金黄。水池边的长椅被晒得暖暖的,四周静悄悄的,应了一句俗话:太平时代“连午后的阳光都是安宁的”,我干脆坐到长椅上,打开快递包裹拿出《中国哲学史》,四周一片静谧,内心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安静乃至干净,“一篇读罢头飞雪”,不知今夕何夕。我这样一个无知的躁动者,第一次与冯友兰先生慈父般的目光深切对望。
不得不说,《中国哲学史》是一本很好的哲学读物,它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思索人生。
冯有兰先生说,“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有些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不同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构成某种哲学的特色。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有着众多的门派和不同的发展完善阶段,在中国,哲学与人人有关,中国哲学支撑起了中国信仰的半壁江山。
《中庸》第一章上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感情还未迸发出来时,内心无所谓“过分”或“不及”,这时称为“中”。人的感情倾泻出来,保持恰如其分,达到“和”。“和”来自“中”,“中”又是“和”所必须。这个思想适用于表达人的感情,也适用于表达人的欲望。每个人的行为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一个平衡点,使人在表达感情和满足欲望时,知乎所止。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地满足,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秩序井然。当然,有些事情争取是好的,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也必须要去争取,没有人愿意做行尸走肉或仅仅是人生过客,这是一个好时代,我们应当通过努力来成就自己。而现实的欲望常常让人疯狂,不择手段让自己的房子、车子、票子等等各种财富最大幅度的增长,或以自己拥有的各种权力为荣耀,争一时之高下,此刻,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为了什么?那真是我们想要的吗?富贵也好,贫贱也罢,最后只不过或无或有的一块墓碑而已吧!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记得有一次在领导宴请西班牙客人时,席间听到这位客人说,中国的问题是“管了太多的穷人,所以富人的负担很重”。此刻,这个问题用中国哲学观点便能回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就是“仁”,这个“仁”就是“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王道”,中国需要富强、渴望富强、离开了“富强”国家便会陷入积贫积弱,这是中国近代史最惨痛的经验教训,但中国的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富强”所能解决的,把富强建立在王道的基础上,实现王道与富强的统一,才是更高层次的富强。
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如果说读史可以明智,那么读哲学,可以让人活得通透。
【篇二】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额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出现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均在那样一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代,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着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宗教的有组织形式),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意识(如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太过浓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削弱。很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如果这个世界除宗教之外没有什么办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式的淡薄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
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素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正如冯友兰教授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着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
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希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心灵的慰藉。
【篇三】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作者冯友兰先生出现在《无问西东》片尾的彩蛋里,绝对的大师级人物,不仅是哲学史家,本人更是一名哲学家。1935年写作完成两卷本巨著《中国哲学史》,1946-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英文讲稿由他的学生布德整理成书,就是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
从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也只有大师做得到。本书一半的篇幅在讲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灿烂的黄金时代。从汉代起主要是儒道,外来的佛教,禅宗的起源,以及儒道的复兴,虽然名家迭出,却远没有先秦时期那样迷人。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价值,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因此,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也许我们平日并不会思考哲学问题,但知晓了老祖宗们在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就明白了我为什么是我,我们的民族为什么是这样的民族,那都是因为中国哲学的基因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血液里,使我们带着一脉相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释这个世界,去寻找关于一切的答案。
【篇四】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冯友兰先生说,他对哲学的理解是对人生系统的反省。人活着的话一定会想,这种想法是反省。
中国有很多哲学家,之所以被称为哲学家,是因为他们对他们的人生进行了系统的反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反省了自己一生的教育教育、人生探索,最终有了论语这一儒家经典。
反思是促进思想的原因。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命令儒学为国家正统学。儒家也吸收了许多其他家庭的思想。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是因为他考虑了儒家,儒家受到了很大的弘扬。
生活也是如此。没有反省的生活是无色的,就像雨天一样,没有太阳的照明变得灰暗,没有明亮的光彩。
反省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从出生到死亡们的大脑都在思考。虽然很细,但它证明了我们的生命!
书的最后一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人们经常不说很多话就不会沉默。沉默是金,在成为金之前,不沉默是疯狂的。在光明的成功背后,一定要吃苦,经历黑暗,最终成功,拥抱光明。
【篇五】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哲学是什么?小时候,我完全没接触过,感觉它就像是人们经常谈论的那些很厉害的东西。现在,我依然不懂哲学是什么,总以为它太难,太深奥了。几周前,老师让我们读《中国哲学简史》,我想从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我花了三个星期读完了这本书。刚读时,觉得挺乏味的,完全不理解其中的大道理,但当老师推荐我们“啃”读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奥妙所在:它所说的许多观点和理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相吻合的,非常神奇,细细阅读之后,感觉这本书还很有韵味。
这本书道理太多且很有深度,我只来谈谈对最为典型的“儒道互补”思想的粗浅看法。儒家,是一个主张“仁”“爱人”的学派,主要讲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彰显人的善良本性。而道家却恰恰相反,它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善恶因果,人们只需除去不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以至“无为“。儒家提倡“入世”,融入社会,以人为本。而道家提倡“出世”,清心寡欲,以自然为本。这两家看起来是对立的,毫不相干的,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出世”和“入世”来说吧,儒家提倡的“入世”,其实就是融入社会之中,把握好人际关系。儒家自身也已经做到了“入世”,因为儒家行事高调。汉武帝时期还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潮流,使儒家变得家喻户晓,成为当时的百家之首。相比儒家,道家就显得低调多了,因为道家属于那种归隐派,它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满足感和灵魂的超脱感,“超凡脱俗“似乎已经成为了道家的专属名词。况且道家崇尚人与自然,心灵的高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种出世的象征吧。
所谓“儒道互补”,就是做到既出世又入世。人类一生下来就会融入社会这个集体,在现代这个华灯璀璨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要比人与自然间的相处多得多,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我看来入世虽然肤浅,却实用,出世虽然会获得所谓的最高成就,但那是虚无缥缈的。但也不是说出世就毫无意义,毕竟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会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需要自我安慰,支持和鼓励。这些都是心灵上的,是儒家思想所做不到的。我们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就好比我们现在努力学习,为的是以后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但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坚守本心,不卑不亢不骄傲。当你不过于追求功名利禄,每天过得充实满足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哲学道理,等待我们去理解,同样,这个世界也还有许多的哲学,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篇六】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我刚看到《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时却没有什么感情。书的封面是米白色,上面有金色的“冯友兰作品精选”七字,很普通,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宁静,平淡。书在手里没有什么感觉,就匆匆放进抽屉,直到阅读课时才拿出来,当时记得还是现场拆封面。
读这本书的最初感觉是无聊,可以用“好看的想让人睡觉”来形容。书里面有一些是引用古文,没有给你注释,让你自己思考,第一次看着差点睡着了,并没有沉浸在书中的海洋里。就像生物老师说的:“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都拼在一起你便不知。”哲学也是这道理,因为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感觉很陌生。
渐渐地,我进入书的境界中,慢慢的融入在书中,书中有许多的精华,你唯有“啃读”才会知道其中的意蕴。读完书才明白“啃读”与“悦读”不同,读过这本书与没读过这本书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哲学”的知识,可以丰富思维,增长见识,让人更加智慧。书中有很多历史知识等,读起来也别有一般滋味。哲学就像物理一样,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都以不同形式与时代、社会、政治、人生联系在一起。
书中的许多观点令我佩服,就像书中所说的:“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是生命的体验。”它告诉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新的眼光来认识哲学。在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我们应顺应自然,明白宇宙的每一事物存在的缘由。
要说不喜欢这本书那是不可能的,议论中夹着少许的描写,内容显得并不太枯燥。但因为书中还有许多古文,看不懂,爱恨有加。书中讲述了许多哲学,儒家、道家、法家……不止国内的,还有国外的,甚至贯穿整个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哲学是什么?一切源泉来自哲学,这本书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谈论的东西。例如:“人没有私欲,他的内心像一面明镜。”这句话警醒我们:把自己的内心磨砺得像明镜一般,时刻提醒自己不犯错误,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被心中的贪婪所迷惑。
书中精华太多,多得我们都不知从何处说起;哲学的应用范围太广,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简直无所不包,是天地间最大的学问,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
【篇七】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以前,我总认为哲学很深奥,很遥远,甚至认为我一定接触不到哲学。然而,我读了《中国哲学简史》后,不得不惊叹,冯友兰先生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虽然对我而言,读这本书有些吃力,但冯友兰先生并没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许多文浅意深的语言进行论述,还是深深吸引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哲学离我并不远,哲学,始于思想。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有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要对思想进行思想。”这句话我认为是哲学的根本。人要能认清自己,认清自己能够思考什么,什么才是自己的思想范畴,在自己的思想范畴之内进行不断地思考,深层次的思考也就能变成反思;自己思考,反思自己,这也许就是哲学的本质吧。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与冯友兰先生所说是相通的,一切的哲学都是建立在“认识你自己”之上的。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哲学才能使我们提升心灵的境界,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即智慧之学,人的智慧来自于人的思考。无论多么伟大的学者、哲学家,他们的智慧源泉都来自于他们那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思考中得到真理,真理的诞生也就是哲学的出现,对他们而言,哲学,无处不在。
“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了。”这段话依然来自《中国哲学简史》,它足够验证“哲学是始于思考”的。“反思”无非就是思想的思想,即深层次的思考,而“系统的反思”是聚反思、总结于一体,就像优秀的学者、哲学家,他们不但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总结的产物就是“真理”,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真理的诞生”,它就是关于思考的总结。
所以做一个会“系统反思”的人,哲学就会离你很近。哲学,始于问题。
【篇八】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近日拜读冯友兰先生之《中国哲学简史》,先生河南人,巧合的是,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二程皆是河南人,今日河南,古之中原也,中原人,居高而心亦高,近王又思道。
哲学,思想之思想,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内意义本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先生所述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学之人任务便是让人向着越来越高级之境界成长,趋于至善,以成圣人也!
首先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六家”:阴阳、儒、墨、道、法、名家,接着是秦统一中国,主要用法家。两汉时期,以儒家为主,亦兼用黄老之术。魏晋南北朝出现新道家,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老学时代,佛教此间亦传入中国。到了盛唐,则以佛学为主,并与新道家相互激荡而发展出中国的佛学禅宗。梁启超则称这一时期为佛学时代。宋明时期为更新的儒学,它结合了佛学的成果,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儒佛混合时代,我们今天一般称宋明时期的哲学为理学,称二程、朱熹、陆王等为理学家。再下来就是清代,冯友兰认为清代虽然学术成就巨大,但其哲学思想成就比较逊色。随后,西方哲学传入,进而产生现代中国哲学。
无论何种哲学都是与当时之社会环境、政治生态息息相关,周天子的衰弱,春秋时代的不义之战、战国的争霸、秦王朝的统一又短命、汉王朝稳定的正礼、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动乱、隋唐的盛世、五代十国的短命、宋之繁荣、元明清之禁锢,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需求,不同哲学的需求也正是民众之心理缩影,絜矩之道、无为之道、老庄、阴阳、兼爱、理学、心学……无不是一代代先师们为解忧于民,平治天下之真心,他们才是值得我们怀念、敬佩之人,更是应秉承之道!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我们知道了我们如何而来。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做必不穷平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我们知道了礼。
真正的艺术家一定能够把他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他所描绘的对象上,然后通过他的工具媒介把它表现出来。……魏晋新道家让我们知道了艺术的魅力,找到了真风流。
禅宗,儒家和道家之合和,为中国之佛学,而不是在中国之佛学,让佛学从神坛走到平民。
程朱理学,让理气之结合,成为官家之经典。
阳明心学,禅宗之结合,最是那段“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故事引人入胜。致良知,又一次把“三纲八目”完美诠释。
如果用最精简总结,无非八字:内圣外王、以理化情,用此心实现董仲舒之大同愿景。
突然想到王戎失子的故事,“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哲学让我们更加知道自己……更好发现自己……以致觉解。
【篇九】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和一些人一样,一直畏惧或远离中国哲学史,原因有二,一是不能完全理解、充分欣赏原文(古文);其二是因为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需要更多的历史和文学知识,甚至想象力,个人相当不足。即便如此,还是抱着忐忑的心情阅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读后,真有“不虚此行”之乐,遂与大家分享之。
通俗易懂说概念。哲学应该是形而上的,就是用一个元素或概念把千变万化宇宙“固定”起来。作者在第一章中,非常好的阐述了哲学的一些概念。比如什么是哲学?作者把它称为是思想思想的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思想。说到什么是宗教之时,也是非常直白易懂,认为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还用非常有趣的例子解释了什么是超道德价值,爱人是道德的,而爱上帝就是超道德的。其中,还回答了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危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怎么办?作者说,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宗教的洪福。
深入浅出聊背景。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思想的时候受到生活环节的限制和影响。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地是百姓的根本,所以房价特别贵,电影《流浪地球》也是带着“老家”去流浪,不同于国外灾难片的移居星球。文中谈到,在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本”是指农业,“末”是商业。在能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因此也就有“本末倒置”的成语,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往往不高,素有“小商小贩”之称。
也就说,“农”是本,“土”是根,土地不能动,祖祖辈辈基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那么中国就发展起了世界上最为复杂,且组织得很好的家族制度。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就必须梳理得非常清晰,也就是儒家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因此儒家或者说中国的哲学,即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也强调个人的名利。因此说,中国哲学即入世也出世。
追本溯源叙“百家”。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个主流,它们成为主流是长期演变,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和不同“诸子”发展而来。在这一章节中,读者可以选择是否兴趣的内容进行精读或略读。理所当然,孔孟、墨子和庄子是必须研读的兴趣对象。
其中,在读儒家之说时,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巧合。苏格拉底是西哲的开端代表,但其没有著作,其“对话录”以及很多观点,都是其弟子柏拉图记录而为。这一点与孔子语录非常像,“论语”并非孔子著作,也是其弟子与之对话录,同样孔子也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弟子——孟子,犹如柏拉图以及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孟子和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共同的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够发展这些人伦。
以前,赏百家名言之时,常常感叹观念的正确,赞叹言语的精炼。但读罢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让我追本溯源,去理解或重推这些理论的演变、逻辑,确实比仅仅寻出这些观念和理论的意思是什么,要有趣得多,满足得多,“痛苦的苏格拉底”实际上更是一种“高级的快乐”。
【篇十】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朋友圈刷世界杯的时候,我读了这本书,两次。
作者冯友兰先生出现在无问西东最后的鸡蛋里,绝对的大师级人物不仅是哲学史家,本人也是哲学家。1935年完成了两本巨着《中国哲学史》,1946-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语讲中国哲学史,英语讲稿由他的学生布德整理成书,是这个《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
从先秦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条理清晰,详细适当,深入浅出,只有大师能做到。本书的一半篇幅讲述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它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辉煌的黄金时代。从汉代开始主要是儒家道路,外来的`佛教,禅宗的起源,儒家道路的复兴,名家反复出现,但远不如先秦时代那么有魅力。
中国和西方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价值,体验高于道德价值。因此,中国哲学的使命是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是内圣外王的道路。
【篇十一】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上下两篇。子学时代共16章,主要讲先秦诸子。冯友兰认为,自春秋迄汉初,在中国历史中,为一大解放时代,于其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及经济制度,皆有根本的改变。这是一个大解放、大变动、大过渡的时期,所以出现了诸子并起的哲学发达时代。
到汉武帝时期,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空气从此消失了。到此,子学时代终结,而经学时代开始。冯友兰把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廖平为止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清末年,中外交通,中国社会各方面又起根本的变化,经学时代也就结束了。这种划分方法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那时的冯友兰还没有接受社会发展史观点,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来观察社会,但他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科学实践,感觉到这两大时代的哲学有着本质的差异。子学时代的特点是建造,经学时代的特点是阐述。子学时代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尚在形成中,新兴的阶级及集团各有自己的社会力量,必须要有自己的代言人。秦汉以后,政权统一,政教合一的格局越来越完备,很多哲学家“以述为作”,借古代经典为招牌,装进新的内容,冯友兰称之为“旧瓶装新酒”,从而形成经学时代的特点。这两大段落的划分,今天看来,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着重于哲学家本人思想的重新整理。他认为,中国哲学在论证及说明上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大有逊色。在中国哲学史中,精心结撰,首尾贯串的著作较少,往往哲学家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杂凑平日书札语录,便以成书。所以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在形式上无系统。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无实质上的系统,否则将不成其为哲学。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的中国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每个哲学史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哲学观点来写哲学史,重新整理历史上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冯友兰也不例外。
当时西方哲学流行的看法,哲学包含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两小部分。冯友兰认为,西方哲学,每一部分都发达,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注重人事,注重内圣之道,注重修养,不注重知识。对宇宙论的研究也较简单。中国哲学家除了一起即灭的名家外,都不重视逻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生论,其次是宇宙论,很少注意知识论。他对从《易经》以来中国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没有多少叙述。他对自己喜欢的哲学家思想叙述充分,如用整整一章介绍朱熹,而介绍朱熹,实际上是发挥他自己的思想。而他对明清之际的唯物论集大成者王夫之却只是十分简略地提到。两相比较,显出了当时冯友兰思想的局限性与党派性。冯友兰自己认为,就《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来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的。一点是把先秦名家的辩者区分成两派,另一点是分辨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思想的差异和各自特点。此二点均发前人所未发,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此外,《中国哲学史》还有许多令人称道之处。如,它第一次把佛教哲学列入中国哲学史。再如,在魏晋时期重点介绍了王弼和郭象在哲学上的独特贡献。这种见识在今天看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在当时,却算是一个创举。
总之,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可获得对中国两千余年的诸多哲学思想较为广泛与细致的了解,亦能对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的早期思想,有一大致认识。
中国玉器论文篇十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和解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是高考中的高频高考点,重点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作用和影响。同时多注意教材中的隐形知识,如占卜、王权神化、分封示意图、礼乐制度等。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需重点关注。主要考点有秦统一、制度创新、分封制到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关注点有汉至元朝的地方制度、中央官制、选官用官制度。同时加强对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行省制度、内外朝制、三省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察举制、科举制等概念的理解。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方向是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如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厂卫特务机构、南书房、军机处等。本课还需从整体上把握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以及其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案
中国玉器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章概括了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织绣工艺的制作者、制作工具、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方法,并将织绣图案纹样按照内容进行划分,同时又辩证的分析了花蓝瑶织绣图案的审美内涵,让人们对于其织绣工艺有更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花蓝瑶织绣工艺图案类型审美
位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的花蓝瑶是金秀五大瑶族支系中的一支,其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织绣工艺历史悠久,且具有浓郁的民族支系特色。花蓝瑶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地理位置较偏僻,在大瑶山较好的保留了完整且丰富的瑶族传统文化,其织绣传统、织绣工艺还有较好的保留。花蓝瑶支系独特的审美意识,在其织绣作品中有很好的解读,“穿在身上的自然”得说法,让人了解到花蓝瑶织绣图案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取决于自然。可以说,花蓝瑶织绣的研究是通往解读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瑶族支系的一扇门。
一、花蓝瑶织绣工艺
1.制作者:女性是花蓝瑶织绣的主要制作者,过去有的姑娘从八、九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学习刺绣,现在学习刺绣的女性则一般在十几岁或者二十几岁出嫁后才开始学习,由于刺绣针法较为简单,初学者上手比较快。织腰带及绑腿需要在织布机上完成,较难学,因此目前会织带的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妇女。
2.制作工具:花蓝瑶织绣的制作工具分为刺绣工具和织造工具两种。刺绣工具有针、剪刀、尺子、剪刀等,织造工具是织布机及其配件。
针:人们一般购买绣花针或者普通的针就可以进行刺绣,根据所需选择不同的“针号”,其中针尖锋利、针孔较为扁长的是比较好的选择。
织布机:花蓝瑶服饰中腰带及绑腿是用织布机进行织造,织带底线是纯棉质地,布好经线之后,将纬线根据所织花型进行交叉纺织。
尺子:用来度量织绣的宽度及长度等。
剪刀:用来剪断线头或是修剪布料等。
3.制作材料:花蓝瑶织绣制作材料主要有黑色布料及绣线两种,在掉穗上及披肩装饰上常常串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彩色珠子加以装饰。
布:花蓝瑶的绣布多为黑色布料,以前也有自家织的棉麻布,用蓝靛染色后呈现一种深蓝色,现在人们多用买来的纹理比较清晰便于刺绣的化纤布料。
棉花:现在有些老人家,在织腰带或绑腿的时候还是自己用棉花纺成棉线,染成自己所需的颜色,排列经纬线进行织造。
绣线:织绣的绣线人们都是在商店购买专门的绣花线进行绣制,以前的绣线容易掉色,现在绣线质量有所提高。绣线材质有棉线、丝线、麻线等多种多样,但是人们多用棉线,花蓝瑶喜欢用发亮的橘红色绣线,绣出来的图案质感鲜亮、很有光泽。在掉穗装饰上人们多用买来的各种质地的线剪成穗状来点缀。
彩珠:花蓝瑶人们在披肩,背包及腰带等部位都喜欢在掉穗上串各种颜色的彩色珠子,大部分都是塑料质地,彩珠的装饰来增加衣服的层次及美感,甚是好看。
4.制作针法。花蓝瑶刺绣针法比较简单,分为正绣和反绣两种形式。其中人们使用最多的是反面绣,绣出来的图案清晰且正反面都很平整。腰带及绑腿则是在织布机上织绣而成,先在织布机上排列好经线,根据所编织的几何纹样图案,计算经线的上下条数来穿插纬线成图。
二、花蓝瑶织绣图案类型
花蓝瑶织绣与大瑶山其他支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图案装饰部位的固定性,衣袖上的图案、衣襟上的图案、腰带上的图案等都有自己固定的装饰部位。花蓝瑶刺绣图案多装饰于男女老幼的服饰上,特别是女性服饰上衣的袖子、衣襟、衣摆、衣边、头帕、后背、披肩还有日用的背袋、帽子及各种日常小饰品等,织绣图案主要用于腰带及绑腿。花蓝瑶织绣图案多为上辈流传下来的图案纹样,绣时不打底稿,参考绣好的图案,直接在衣服上进行刺绣。花蓝瑶织绣图案纹样博取自然,从客观世界的动物、植物等进行取材,抽象成几何纹样绣在自己的衣服上,用来装饰自己的.服饰,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浓郁的自然美及朴实美。花蓝瑶织绣图案多为几何纹样,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其纹样按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
1.植物纹样:植物纹样是装饰服装最常用的题材,花蓝瑶也不例外,植被丰富的大瑶山,给花蓝瑶的先祖在植物纹样的取材上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这些植物纹样归其名称主要有:扭扭花、风车花、马瘸花、花仓、花蕾、小花瓣、圆花、片片花、半边花、水瓜花、松柏树、杨柳树花等。
2.动物纹样:花蓝瑶动物纹样多是人们日常见到的动物,如:水蚂蝗、鸡脚、小蛇皮花、大蜡虫花、脚印花、小蜡虫花、眼睛花、大小龟背花、三头花、鱼鳃花、马花、鸟挑蛋、汉母勾鸟、筒虫、眼珠花、龙头花、猪屎花、狗牙花等。
3.文字纹样:花蓝瑶的文字纹样多用于简单的点缀,有“十字”花、“王字”花、“米字”花、“d字”纹等。
在花蓝瑶织绣图案纹样中,也有抽象的人头花、月亮树花等,囊括自然万物,可见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有些花蓝瑶人衣服上绣有“盘瑶花”,盘瑶花顾名思义则是盘瑶人的绣花样式,这个图案并不是所有的花蓝瑶人都会用,只是凭借绣者的个人爱好,博取所长,为的就是使自己的服饰更加美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还会在自己缝制的手机包等较小的生活用品上绣自己喜欢的图案,如:鱼、心形、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等,而其服饰上的织绣图案元素则传承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固定纹样,代代相传。
三、花蓝瑶织绣审美
研究花蓝瑶织绣的审美,它既给我们呈现出强烈、朴素的美,又给我们呈现与之对立的和谐、意境的美。彼此对立的审美状态,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构筑了花蓝瑶织绣的整体美的和谐统一。
朴素美即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加任何雕琢的自然之美。花蓝瑶织绣图案多为上辈流传下来的图案纹样,且固定的部位分布固定的花色。花蓝瑶图案纹样几乎全部来源于当地人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花蓝瑶姑娘喜欢绣花,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在长辈的口传身授下按照图案样式开始学习织绣,利用劳动的间歇进行绣花。从纹样选材上,花蓝瑶图案元素取决于自然,加以概括抽象,没有任何过多的雕琢修饰,现在能说出图案名称的人已经很少,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些织绣图案就来自生活、来自大瑶山。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生活与美学》一书中讲过:“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得。”花蓝瑶人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大瑶山上面的一草一木都是美得,所以他们把自己认为美得动物、植物等绣在自己的身上。关于图案元素的由来,几乎也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但是他们秉承着不变的纹样,世代相传,承载着朴素美。
花蓝瑶服饰以黑色为底,织绣主要以橘红色为主,同时配以黄、绿、白、红、紫等自己喜欢的颜色灵活搭配。配色利用纯度对比、冷暖色对比,色彩纯度高、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愉快。刺绣装饰主要在袖口、衣襟、衣背的底部、衣角等,讲求疏密,节奏统一,这与绘画艺术的用色及构图不谋而合。图案纹样以单一为个体,重复成列,富有装饰性,织绣装饰的服饰又具有了高雅的意境美。大瑶山经济的相对闭塞与落后,当地人们却喜欢特别鲜亮的橘红色,他们甚至认为大红色都不够惹眼,只有橘红色是最美得色彩,给人强烈的审美意境,这也是劳动妇女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总之,花蓝瑶的织绣艺术是来源于传统,传承着古朴美,其灵活多变的构图技巧及构成规律,又与现代的艺术欣赏、审美心理不谋而合,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每一位热爱瑶族艺术的人去解读。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中国玉器论文篇十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余香)
从原方案可以看出这是一项艺术活动,教师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三个部分逐层推进,可谓环节齐全,结构完整。但活动过程似乎还不是很完满,给人一种“点到为止”“不畅快”的感觉。
1.限于与“知识”的对话,缺少与“美”的对话
从《赶花会》后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教师似乎更多地在考察幼儿对各种菊花的颜色、形状的了解。教师由开始问“什么地方很漂亮”转为问“除了花瓣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幼儿“审视”菊花比欣赏菊花的成分要多(当然后者难免或多或少地包括前者),这其实表明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幼儿认知菊花,而非感受、欣赏菊花的美。同时,教师仅仅引导幼儿观察菊花的颜色与形状,忽视引导幼儿去闻闻花的清香,摸摸花瓣的柔软,以及发现菊花在大自然中展现的不同姿态,而这些恰恰能激起幼儿对于菊花的更多经验、更多感受、更多想象。
2.限于对话的形式,缺少对话的.内涵和精神
原活动在师幼一问一答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幼儿看似在自由地表达观点,其实每一步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在很多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提问者,而幼儿永远只有回答问题的责任和义务。其实对话的环境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教师可以与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感受去激发幼儿获得更多的感受。比如在幼儿讲到“有的还是花苞”时,教师如果发表一句“我想它有点害羞”,说不定就会引发幼儿更多的奇思妙想,如“我觉得它怕冷”“说不定有谁欺负它了,它正伤心呢”,等等。
3.限于艺术形式的组合,缺少艺术表现的空间
教师在最后再次播放音乐《赶花会》,幼儿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有的朝上,有的朝下……”)表现菊花的姿态,然后教师让幼儿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菊花。教师将幼儿的肢体动作表现、绘画等集于一个活动,虽然表达了“可以用多种手段表现美”的观念,但同时也使活动显现出“为表现而表现”的痕迹。教师的提示让人觉得幼儿的表现并非是在真正感受菊花的美之后发自内心的表现,而是教师计划与控制的结果。
相关案例:《美丽的菊花》(大班)
方案相关讨论:
内容要少而精幼儿要主动参与
中国玉器论文篇十三
中国玉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奢华、高贵的收藏品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多年以来,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玉器的收藏充满了热情,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玉器的工艺、文化背景、价值观和鉴别方法四个方面着重谈谈自己对中国玉器收藏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玉器的工艺十分复杂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玉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史前时代就有玉器的存在。从古至今,中国玉器的工艺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是传统的玉雕、玉佩,还是砚台、玉饰品等,都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创作力。玉石柔美的质感以及雕刻师傅的巧手使得每一件玉器都显得精致细腻,每一处凹陷、花纹都尽显匠心独运。玉器工艺的复杂性和精湛性让人赞叹不已,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中国玉器备受藏家追捧。
其次,中国玉器背后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蕴。玉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作吉祥、幸运的象征。从古代璧玺到现代玉镯,每一种玉器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玉石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希望,以其坚韧的特性成为道德准则和礼仪文化的象征。中国人对玉器的崇拜和推崇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而这种崇拜正是中国玉器独特价值的来源之一。
第三,中国玉器的价值观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关。中国玉器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升值空间,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块香馍。尽管过去几年玉市波动较大,但总的趋势依旧向上。此外,人们对玉石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许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另一方面,玉器收藏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拥有一件名贵的玉器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品味、财富和地位,成为时尚的象征。
最后,对于中国玉器的鉴别,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首先,要学会辨别玉器的真假。可以通过参观展览、阅读专业书籍和咨询专家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鉴赏经验。另外,要注意玉器的质地、颜色、纹理和形态等特征,以及其雕刻和抛光的细节。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的玉石种类和面料,以及其所代表的地域和年代。
综上所述,中国玉器的收藏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精湛工艺的赞赏和崇拜。收藏中国玉器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眼光,同时也需要保持热爱和激情。只有真正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玉器,才能更好地欣赏和收藏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探索中国玉器的奥秘,并将这份热情传承下去。
中国玉器论文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包括对玉器收藏的重要性和价值)
玉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收藏中国玉器不仅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收藏投资的形式。在长期的玉器收藏过程中,我深感到玉器的价值所在。
第二段:学习玉器知识的重要性
在开始玉器收藏之前,了解玉器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参加专业的培训机构,我学习到了玉器的分类、区域风格、工艺技巧和评估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对玉器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和购买。
第三段:选择合适的玉器购买渠道
在玉器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玉器,从高仿品到正宗古玩琳琅满目。因此,在购买玉器时,选择合适的购买渠道至关重要。我通常选择信誉良好的玉器店铺或拍卖机构购买。此外,我也喜欢参加玉器交流会和展览,结交一些有经验的收藏家,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和知识。
第四段:注重玉器的品质和工艺
在玉器收藏中,品质和工艺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优质的玉器在质地上通常光洁细腻,质感透明。而精湛的工艺则体现在雕刻的细节和整体造型上。我会仔细观察玉器的表面,寻找那些优雅的纹理和雕刻。此外,我还会留意玉器的保存状态,尽量选择完好无损的作品。
第五段:对玉器收藏的心得与感悟
通过多年的玉器收藏,我深切体会到了玉器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玉器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在选择玉器时,我会注重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其中蕴含的故事和经历。同时,我也珍视玉器的历史性和传世价值,努力将它们保护好,传承给后代。
总结:中国玉器收藏是一项有趣而有挑战性的事业。通过学习和积累,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收藏水平。同时,玉器收藏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玉器收藏的行列,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玉器论文篇十五
中国玉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的喜爱和称赞。玉器作为艺术品的代表,既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又具备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一位玉器收藏爱好者,多年来我积累了不少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的玉器收藏心得分享。
首先,收藏玉器需要对玉器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玉器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玉佩、玉观音、玉瓶、玉杯等等。每种玉器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需要我们了解并进行分析比较。此外,对于古代玉器的辨真伪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古玉被仿品混淆,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作为玉器收藏爱好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类玉器的特点和鉴别方法,以便为自己的收藏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玩赏玉器要注重细节。玉器制作精美,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纹路、花纹和质地来享受其美感。我在收藏玉器的过程中,常常会细细观察玉器的纹理,思考其背后的寓意。比如,龙纹代表着权贵和祥瑞,鱼纹代表着富贵和吉祥。这些纹路的设计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而玉质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细腻通透的玉质会给人以愉悦的感觉,也会极大地增加玉器的收藏价值。
收藏玉器还要注重历史价值。中国古代玉器的历史悠久,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玉器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因此在收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择收藏对象。而在选择时,我们还要注重玉器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的平衡。一些实用性较高的玉器,虽然价格较低,但其历史价值可能并不高。而一些历史价值较高的玉器,价格往往较高,但实用性可能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收藏目的做出选择。
此外,玉器的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玉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稳定性,抗磨损能力强,但也需要我们进行一些保养工作,以防止玉器因久放而损失光泽。首先,要保持玉器的清洁,避免接触污渍或化学物品。其次,要避免将玉器暴露在高温和强光下,以免导致玉器开裂或色泽变淡。最后,定期给玉器涂上适量的橄榄油或纯净的石蜡,以保持玉器的湿润和光泽。这些简单的保养方法可以延长玉器的寿命,同时也能保持玉器的良好状态。
最后,玉器收藏的乐趣要超越利益和价值的追求。玉器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更蕴含着世间瞬息万变的无尽智慧,通观之,更能增加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我收藏玉器已有多年,深深感受到这一点。每当与玉器为伴,追寻玉器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我感到无比的欢愉和满足。因此,玉器收藏的乐趣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升值和保值,还要真正从中体味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玉器收藏爱好者,需要对玉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注重玉器的细节和历史价值,同时也要注意玉器的保养和收藏乐趣的追求。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更好地欣赏和收藏中国玉器的魅力,并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玉器论文篇十六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