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色起点读书心得大全(21篇)
随笔是一种以记叙、描写等手法,自由而灵活地表达作者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作品。写总结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希望大家可以从以下的总结范文中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一
红色起点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地,如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地毛主席纪念馆等。红色起点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意义,是我们缅怀革命先辈、重温革命精神的地方。近期我参观了井冈山和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对于红色起点这一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红色起点的革命精神
红色起点承载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初心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在井冈山可以看到土地革命时期青年毛泽东的英勇与智慧,他带领贫苦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在纪念馆内可以看到中央红军长征的艰苦与顽强,无论是遭受敌人的追捕还是自然条件的恶劣,红军始终保持极高的斗志,与困难作斗争。红色起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传承。
第三段:红色起点的价值观念
红色起点所代表的革命理念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契合关系。红色起点反对压迫,主张人民当家作主,重视平等和正义。这与当今社会追求公平正义、打破阶级与贫富差距的理念相符。红色起点强调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重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对于当今社会追求和谐稳定的思想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红色起点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倡导的宝贵财富。
第四段:红色起点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参观红色起点,我不仅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和智慧,也对个人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红色起点的精神鼓舞我奋发向前,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追求理想。在纪念馆中看到红军官兵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的决心。同时,红色起点也让我深感感恩之情,感恩革命先辈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种感恩之情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并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第五段:红色起点的启示与应对策略
红色起点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要不断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时刻保持斗志和朝气。其次,我们要珍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切成就和福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最后,我们应该将红色起点的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注重集体意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追求公平正义。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红色起点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精神象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参观红色起点,对于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明确个人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们要将红色起点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二
拿起《红起点》这本书是一个巧合,也是一个惊喜,夏天的一个晚上,在图书馆陪们在图书馆里穿梭在一排排的书架上。突然,我的视线停留在这本书上。看了几页序列后,朗朗的阅读声伴随着红色宣言在耳边回响,低头看着手中的书卷,历史画面在我脑海中慢慢展开……
过去,我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党史知识,通过历史教科书和一些电影碎片化。我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我一直认为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1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党的建设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了解到,一大具体会议的主要阶段是上海望志路106号和108号(李汉军大厦),然后转到嘉兴南湖船,一大时间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结束……叶永烈先生写的把我带回了那个难忘的烽火时代。时间就像流水。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我追求过去闪耀的波涛。那些人和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
在这本书中,作者逐一描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风云人物。他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客观的语气忠于历史事实。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不是它的纪录片,而是作者对这些领导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普通的党史书不同,作者在书中非常注重观察和猜测中国共产党一大所代表的性格。正如作者所说:我发现,如果他们不注意‘塑造’,他们自己的性格是非常独特的。他们一个人看起来不一样。例如,当他写陈独秀时,他洒脱、不羁、有才华、有争议的形象被写在纸上;当时,28岁的毛泽东性格稳重,看起来一副含而不露的样子。作者注意到了这类材料细节的真实性,并做到了尽可能少地漏掉平凡中的伟大行为和事件,将思想引向内心深处的秘密,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当时,领导人物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他们觉得只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美德慧和美德,他们仍然清晰地阅读这本书,
其人如闻其声。
这本书也是近几年来,我阅读兴致最为浓厚的一本书,几天下来,让我慢慢的熟知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严峻的内忧外患,以及所涌现的一批批新青年对新道路和新思想的不断探寻。“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初创,一大批共产主义早期探索者的响应,到大批马克思主意者聚首,最后到共产党的艰辛成立。“一大”是党的诞生地,也是这本书的开篇,“一大”会址的找寻是充满波折与困难的,起初为了寻找会址,他们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找到后,又多次确定和排查,上级还专门派当时中共一大会议的见证者李达、董必武前来确定,最终经董必武确认,确定一大会址在李维汉家中一楼进行的,从而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大”会址。跟随着阅读,从中我感受到他们对党的热爱,做事的细心和有序性,也修正并丰富了自己在过去从书中或道听途说中所得来的那些凤毛麟角般的党史知识。
党的“一大”召开时间,自己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了此书方知是在1921年7月23日至31日。而为什么我们后来把七月一日定为建党节呢?原来这是毛**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是由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再如,对当年参加党的“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人生之旅,本书都在不同的章节中一一有所叙述。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不是正式的党章,但包含了党章的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纲领、组织和纪律,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但在一大召开时,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一大纲领的原件没能保存下来。寻找“一大”文献这章节是最为神秘,也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在书中仿佛给你一种历史的戏剧感——我们“一大”文献最初是在美国发现,这实在是让我匪夷所思,随着这层神秘面纱慢慢的被揭开,原来是陈公博当年潜逃美国时把“一大”带了过去,并翻译成了英文版,随后又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版中共“一大”文献,更奇怪的是在美国发现的和在苏联发现的文献内容中在第10条和第12条之间都共同的少了一条,是起草者把第11条误编为第12条?还是手写稿中漏写了第11条?又或者是第11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尚还有很多谜团尚未被揭开,我想,这个历史之谜,要待有朝一日发现中共“一大”文件中文原稿时,才能判定。
在本书中,毛泽东的出现也极大的吸引了我,就在《新青年》杂志推出一篇又一篇彪炳显赫的雄文之际,在1917年4月号,登出了一篇《体育之研究》,此文作者的名字是“二十八画生”,而这位“二十八画生”正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名字的笔画,正好28画!《体育之研究》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处女作”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少年的毛泽东便显示的与众不同,先在湖南一师求学,后在恩师杨昌济的极力推荐下来到了北大,并跟随李大钊在图书馆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在北大短暂的时光却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大的新思想,新文化给他很大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探索者对毛泽东的思想根本性转变起来决定性作用。
回首这97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现在细细想想,这些都是在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受伤,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浴血奋斗所换来的,这点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三
《红色的起点》一部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的历史巨著,当我翻开它,仿佛近一个世纪前的一幕幕在我眼前,由作者娓娓道来。
生活在如今岁月静好,盛世太平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到曾经的战火连天,硝烟弥漫,但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革命先辈用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意志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换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在这本书中又一次深深的震撼了我。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共“一大”召开时,出席会议的代表中,平均年龄28岁,正是这一群有为青年,铸就了中国的今天。虽说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终于燎成了熊熊烈火,如今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了中国第一大党,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党。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曾做过如此评价:“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从中共“一大”到如今的“十九大”,一个世纪的征程,一个世纪的崛起,看似漫漫历史长河,回首却是一瞬间,面对如今的中国,我由衷的为祖国自豪,更为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而骄傲。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回想起中共“一大”时的那些“青年代表”顿感责任重大,心生敬畏,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党员,但我应该时刻以此为傲,以此为戒。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最后借用书中毛泽东的语句名言作为我
读后感
的总结:“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四
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毛泽东语),面貌为之一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追求。
忠实践行“根本宗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本领,争创一流业绩,体现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同时也是社会劳动者中的一员,因此,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标准”,即:党员与劳动者,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
首先,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党员都是来自职业领域,都有相应的职业。职业活动是党员的主要活动,也是党员为人民服务和为党做贡献的主要途径。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共产党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实践和业绩,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开拓创新,模范遵守带有各自行业特点的职业标准。
其次,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互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两者约束的对象不同。第二,两者的规范范围不同。第三,两者的先进层次不同。
再次,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要做到职业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完美统一,用党员的标准统领职业标准。党的执政理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毋须讳言,同样也会在职业标准里有所体现。诸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拓创新等。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有职业标准,而且有党员标准;除了遵守职业标准以外,还必须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共产党员不仅要用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决不能将自己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职业标准的层面上,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共产党员对于自己的职业活动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是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因此,共产党员要把本职工作岗位作为履行全心全意人民服务宗旨的主阵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一行。既要做一名好职工,更要做一名好党员。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五
红色起点,是指中国革命的根基和起源,也是英雄先辈们战斗的场所和纪念地。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北京的红色起点,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事迹。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地被红色革命文化所感染,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体会。
首先,红色起点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怀念革命先烈。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无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这些照片和资料向我展示了我们先辈们的牺牲精神和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勇气。我深感自己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而不将其视为理所应当。
其次,红色起点给予了我对敬业奉献精神的深刻体会。在参观的路上,我不禁被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打动。站在他们生前活动的地方,我能感受到他们毫不动摇地坚守在党的旗帜下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奋斗的决心。他们放弃了家庭、个人的幸福,把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这让我明白了只有用实际行动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才能谱写属于自己的光荣篇章。
再次,红色起点启迪了我对团结和奋斗的重要性。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们的合作精神和顽强斗争的毅力。他们之间没有个人小团体之争,而是将大家的力量凝聚成一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只有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迎接更大更艰巨的挑战。
最后,红色起点教会了我要坚持和勇往直前。红色起点曾经是革命斗争的起点,那里有着一段段艰辛卓绝的历史。我在参观的过程中读到了许多英雄先辈们写下的誓言和感言,他们告诫后人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我深信,只有在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红色起点给予了我深刻的思考和启迪,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有着光荣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铭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将这股力量传递下去。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奋斗,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红色起点的高度,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壮丽篇章。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六
时光流转,孩提时的记忆像历久弥新的香料在空气中发散,朗朗的读书声伴着红色宣言在耳畔回响。而今,手捧这本《红色的起点》书卷,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徐徐铺展,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可歌可泣……
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毛泽东语),面貌为之一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追求。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产生的。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是毛泽东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而提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最早见诸于毛泽东关于文化战线、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的论述中,起初是用来强调无产阶级的文艺方向。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写下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用于悼念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全面阐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后,“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共产党人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5年5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到党和军队惟一宗旨的高度,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首次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制定的党章中第一次申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的宗旨观。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还强调了每一个党员都要树立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系列科学的论述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完全确立。
忠实践行“根本宗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本领,争创一流业绩,体现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同时也是社会劳动者中的一员,因此,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标准”,即:党员与劳动者,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
首先,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党员都是来自职业领域,都有相应的职业。职业活动是党员的主要活动,也是党员为人民服务和为党做贡献的主要途径。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共产党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实践和业绩,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开拓创新,模范遵守带有各自行业特点的职业标准。
其次,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互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两者约束的对象不同。第二,两者的规范范围不同。第三,两者的先进层次不同。
再次,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要做到职业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完美统一,用党员的标准统领职业标准。党的执政理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毋须讳言,同样也会在职业标准里有所体现。诸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拓创新等。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有职业标准,而且有党员标准;除了遵守职业标准以外,还必须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共产党员不仅要用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决不能将自己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职业标准的层面上,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共产党员对于自己的职业活动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是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因此,共产党员要把本职工作岗位作为履行全心全意人民服务宗旨的主阵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一行。既要做一名好职工,更要做一名好党员。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七
这已是第二次读叶永烈所著的《红色的起点》,这是他著作“红色三部曲”之一。此书以纪实文学文体所写,让我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的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系统的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前奏,酝酿,响应,聚首,成立到锤炼的全过程,一个从“恒昌福面坊”走出并壮大的政党,从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9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有近8000万名,中国平均每20个人就有一位党员。
以前只是简单的知道一些党史知识,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现在具体的知道了会议的主要阶段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108号(李汉俊公馆)。对“一大”召开的时间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此书才知道会议是从1921年7月23日开始到31日结束,7月1日建党节是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有的人中途退伍,有的人落荒,有的人颓唐,有的人叛变,这只队伍经过磨练和洗礼,最终成为占世界总共产党员一半以上的队伍。
历史是由人写的,它的面目是真实而严肃的,容不得虚拟和假设,必须经得起拷问和解读。同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持续良好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审视曾经走过的路程,对以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查找经验和不足,错的地方要及时加以整改。
现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真的能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的呢样吗?我们要想到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全中国,靠的的是什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腔热血,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得来的,在他们心中装着是人们群众的一切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利益永远放到第一位。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向着美好的目标奋进。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八
红色起点,是一款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小说以文学艺术手法,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壮烈而艰难的历程,展现出了红军战士们与命运抗争奋进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读完《红色起点》,我深受触动,感悟颇多。
首先,这部小说让我深刻认识到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守信仰的无私奉献精神。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实在是令人堪忧。饥饿、寒冷、疾病、酷暑、崎岖山路、敌人的追逼……种种困难不断地摆在红军面前,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无论是天南海北的红军战士,还是长征路上的群众,都以坚定的信仰支持着红军的战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个人利益,只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动容,也激励我要抛弃个人的狭隘利益,为社会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这部小说让我深思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心态。红军长征虽然艰辛,但其中每一段历程都是独特而宝贵的。小说中的红军战士们,在艰难的长征路上,他们磨砺了意志,提高了能力,实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如小说中的人物李强所说:“人生犹如长征路,有坎坷有艰难,但正是这些坎坷和艰难,才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宝贵。”这让我深思我自己,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是否有时放大了困难和失败,而忽略了成长和收获呢?读完这部小说,我决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珍惜每一次经历和收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这部小说强调了理想信念对于人的力量的重要性。红军长征是一场具有伟大理想的远征,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次壮丽航程。在远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时刻铭记着自己的理想,坚守着信念。正是这份理想信念,让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征程上始终不灭熄的火焰,燃烧至今。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勇往直前,迎接挑战并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四,这部小说也让我明白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之间紧密团结,互相携手度过了无数困难。小说中的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过程中互相帮助、相互支持。无论是战友之间,还是与当地群众的团结合作,都展现出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团结一心,互相支持,才能在艰难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紧密团结,相互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这部小说也让我思考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场宏伟壮丽的游击战争,在长征路上,人民军队在千山万水之间,顶风冒雪,兢兢业业,不畏艰险追求真理。他们是历史之星,冲破枷锁,挑开重山。而我们每个人也必然承担着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读完这部小说,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正如红军战士们的奋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理想和生命价值,更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国家大事,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读完《红色起点》,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红军战士们无畏艰难险阻,坚守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燃烧了他们生命的火焰。这不仅是对红色记忆的回顾,更是对自身追求的鞭策。我将从小说中所展现出的红军建设中的价值观念中,发掘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进自身在国家和人民事业中的表现,以更加勇敢、活力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参与自身国家文化的推广与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九
《红色的起点》的可贵之处在于,叶永烈在书中别出心裁地,让建党时期的各种思潮影响下的诸色人物,纵横地在读者面前一一亮相走过,由此而为读者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的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作为中共“一大”的“大机密”,本来写到南湖会议结束,全书就可以结束了。作者却在写完1921年前后的历史横断面之后,加了《锤炼》一章,写中共“一大”代表的最终结局,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将建党初期生气勃勃的热血的各色青年的历史作了完整的交代。
这部纪实作品的可读性,还在于领袖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通常的“党史读物”不同,作者在书中,十分注意观察、揣摩中共“一大”代表的性格。作者自谓:
“我发觉,没有着意‘塑造’,他们本身的性格便是十分鲜明的,一人一貌,彼此不同。”
“我在动手写作时,在注重史料的准确性的同时,注重作品的可读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以便使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愿意把这一‘报告’读下去”。
例如,写到陈独秀时,其洒脱不羁才气横溢好争辩的形象写得跃然纸上;而当时仅28岁的毛泽东则性格稳重,一副含而不露的样子。书中,作者引入了陈独秀的挚友汪孟邹之侄汪原放的一段回忆,维妙维肖地勾画出陈独秀和胡适这对“老伙计”之间无可挽回的分裂。
作者注意到了像这类材料的细节的真实性,做到了“尽可能少地漏掉能显示出平凡中的伟大的行为和事件,把思想导向内心深处的秘密,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使得领袖人物的“身外的一切附加物都被摒弃,人们互相超越仅仅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美德。”读完掩卷,当年活跃在这历史舞台上的历史人物仍清晰在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冷少农牺牲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说到“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地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这样我才能稍稍尽一点忠孝,这样才不算忘恩负义!”同样。杨洁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让人不禁感觉到,这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日常在耳边叨叨,你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们心中也不仅仅只是一位革命英雄,更是一位殷切叨念儿子,激发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再有,熊亨瀚在给妻子的遗书中第一句“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单就这与亲情不得不决绝的一句,就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情深悱恻的爱情。《我在最后的一刹那,是念着你的名字》,刘愿庵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情深,但是更多是对妻子的期望。又如,王一飞写给妻子陆缀雯的信,向妻子表达了无比的关怀与爱恋,展现了革命者感情的细腻与真情。可是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放弃妻子朝夕共处的生活,奔赴革命的最前线。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信中,也不仅有离别的思念,更有工作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爱情,多了一份令人敬仰的成熟而深沉。这一封封的家书,让人不禁感受到了革命夫妻之间相互帮助平等和谐的高尚境界,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革命前辈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情观。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肝胆相照的友情。革命者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有太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并肩前行,他们一路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吴宪猷在给同志的信中,叮嘱“要努力的学习革命工作的经验和理论。我们工作必须要有理论,但必须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高君宇在写给石评梅的信中,鼓励他自信,让他用自己的力量破碎一切的不满,抢上前去迎未来的文化罢!在血缘上,他们是亲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更是情比金坚的同志。
于《家书》中,我更读到炙热可感的爱国情。“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让人不禁热泪盈眶。刘伯坚在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牺牲时他也是无悔的、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望的新中国!同样是冷少农,深深明白自己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责任的同时,在自己备受亲人恼恨弃绝自己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体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为他们努力,同时我也是为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对他忘恩负义。我当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尽心竭力”
掩卷《红色家书》时,攥着亲情的温度,举起爱情的火把,脚踏友情的力量,胸藏爱国的情怀,后来的我们应该觉得是幸福和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辈们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和平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的真情大爱,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书写属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一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借助于科技的进步,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阅读体验。而起点读书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书平台之一,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海量的图书资源,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在使用起点读书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起点读书的便捷性
首先,我想从起点读书的便捷性谈起。相信有很多人遇到过借书难的情况,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线下图书馆和书店都关闭,怎么办?有了起点读书这个应用,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下载APP或者登陆网站,就可以浏览和购买各种图书,随时随地读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点对于忙碌的白领和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便利,可以更好地满足阅读的需求。
第三段:起点读书的优质资源
除了便捷性,起点读书还提供了海量的高质量图书资源。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当下热门作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而且,起点读书汇聚了大量知名出版社和作家的精品力作,几乎覆盖了所有人文、社科、文学、科幻等各类图书类型。同时,起点读书也为作家和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交流平台。作家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作品、和读者互动,读者们也可以在书评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受。这一点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黏性,更是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阅读体验。
第四段:起点读书的省钱优势
在起点读书购书不仅仅便捷方便,资源丰富,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省钱。与实体书店相比,电子书价格普遍低廉不少,并且平台也经常会推出各种打折或者赠送活动。还可以享受一些很多的优惠券,比如签到送的优惠券,分享给朋友送的优惠券等等,可以节省我们买书的成本。而且,购买电子书还可以省下去实体店的时间和路费,更加划算。
第五段:个人体会和总结
在使用起点读书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不少的阅读体验。通过起点读书,我遇到了一些很优秀的作者,也读了一些让我感触颇深的作品。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和福利也让我惊喜不已。我觉得始终记得一点,那就是电子阅读器太便宜了,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使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到阅读之中。而且,在这个平台上读书感觉不仅便捷和舒适,而且也能够体验到文学和知识带来的乐趣。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忙碌的白领,还是热爱阅读的学生,起点读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提供的便利、优质的图书资源和省钱优势都是很吸引人的,值得我们使用和推荐。当然,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琐碎的快乐,更是学习、充实自己的过程。期待在未来的阅读路上,大家都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收获更多的体验。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二
花了几天时间,含着眼泪读了《红色家书》。发现好多烈士遗书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无比珍贵。烈士的家书虽然集结成文档有两百多页,但我想,一定只道尽了他们心中所想的千万分之一,更有太多的烈士没有机会留下遗言和家书。捧着这字字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家书,无限的悲恸和感动撞击着我的心。
生在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幸福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个黑云笼罩、波澜壮阔的岁月,没有体验过囚室炼狱生活,更不用说身受过酷刑,但是我们有热血有良知,还是能感受到烈士们炽热的心怀。
看遗书是格外心痛的。家书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哪一个生命不想长命百岁,当多少人渴望的高官厚禄的诱惑放在面前的时候,当自己一旦离去父母儿女将无所依靠的时候,却有这一些仁人志士选择了慷慨赴死。熊亨瀚因从军而牺牲,还愿意儿子从军“以继吾志……夙励救国之愿。”多少烈士一生的大愿就是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即使自己倒下了,还愿意自己的孩子冒着炮火前进。
《红色家书》中收录了好多写给孩子的书信。很多烈士为了革命漂泊无定,孩子只能送人,托人寄养(如陈潭秋烈士信中所写),最后又不得不面对和孩子生离死别。其中赵云霄烈士写给女儿“启明”的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赵云霄怀着失去丈夫的悲痛,生下孩子,准备赴死,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不能养育孩子长大。同为孩子的母亲,我留下了眼泪。她究竟是多么爱孩子,她还为孩子写了诗歌《铁窗摇篮曲》。结果查找资料发现烈士本人的尸骨不知下落,这个叫“启明”的.女儿,也因为监狱生活伤了身体,九个月时就去世了,可以说一家三口都为革命牺牲了。不管是母子之情,还是烈士对革命的忠诚,感人至深。
以前看《风声》被电影中最后一段烈士留下遗言感动,“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而今天这些真实的家书更感动我。钟志申写:“可能无出狱希望,这并不可怕。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史砚芬写:“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献出了全部,忠贞不屈,矢志不渝。
一封封家书,说不尽的对生命的珍重,也说不尽的对人民对革命的爱,更是无法用言语道尽的对共产主义的忠诚,无法用雷霆之力撼动的革命意志。《红色家书》值得我留在身边,反复认真阅读,用书中的精神引领和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三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头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呈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高校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坚韧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学问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子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照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子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找寻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溢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样,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究竟被我们奢侈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莫非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旧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觉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懊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难过和悲观……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接着着自己坚决的脚步。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四
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毛泽东语),面貌为之一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追求。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产生的。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是毛泽东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而提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最早见诸于毛泽东关于文化战线、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的论述中,起初是用来强调无产阶级的文艺方向。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写下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用于悼念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全面阐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后,“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共产党人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5年5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到党和军队惟一宗旨的高度,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首次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制定的党章中第一次申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的宗旨观。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还强调了每一个党员都要树立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系列科学的论述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完全确立。
忠实践行“根本宗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本领,争创一流业绩,体现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同时也是社会劳动者中的一员,因此,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标准”,即:党员与劳动者,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
首先,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党员都是来自职业领域,都有相应的职业。职业活动是党员的主要活动,也是党员为人民服务和为党做贡献的主要途径。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共产党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实践和业绩,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开拓创新,模范遵守带有各自行业特点的职业标准。
其次,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互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两者约束的对象不同。第二,两者的规范范围不同。第三,两者的先进层次不同。
再次,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要做到职业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完美统一,用党员的标准统领职业标准。党的执政理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毋须讳言,同样也会在职业标准里有所体现。诸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拓创新等。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有职业标准,而且有党员标准;除了遵守职业标准以外,还必须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共产党员不仅要用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决不能将自己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职业标准的层面上,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共产党员对于自己的职业活动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是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因此,共产党员要把本职工作岗位作为履行全心全意人民服务宗旨的主阵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一行。既要做一名好职工,更要做一名好党员。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五
诵读着一封封先烈们的家书,感受的是革命先烈的崇高气节,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夏明翰在监狱写给妻子的信中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朱少连烈士在狱中英勇就义前写信道,不要伤心,革命一定要胜利!书信虽短,但在生死之时,传达的依然是他们坚信的革命理想。这些革命先烈在强大阻力、千难万险之下,仍然排除万难、矢志不渝,带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不屈不挠实现伟大目标。
从邓恩铭的母亲的诀别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额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执行枪决钱给母亲写下这样一封诀别信,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生命即将熄灭的一刻,仍没有儿女情长的倾诉和呻吟,有的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呐喊,只是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仅仅是遗书,更是革命的火把何号角,这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应该成为今天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从刘愿庵给妻子的托付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铁血柔情,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力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在这封充满激情的一书中,刘愿庵追忆了他们被捕的那天的情况,回顾了他与周敦琬之间的爱情生活,倾诉了他对爱人最后的希望: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
时光飞逝,赤胆忠心人依旧,沧海横流,金戈铁马血仿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共产党员先辈们的高尚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从这些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在学习方面要不停顿,要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在生活方面不能讲排场,讲档次,而是坚持朴素的生活。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心有戒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待群众和客户要有春天般的温暖,实事求是帮群众和客户解决问题。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是我们丰富精神力量的源泉。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六
当读到《红色家书》陈觉、赵云霄两位革命伉俪的遗书时,“家国天下”四个字瞬间进入我的大脑。何谓“家国天下”?《礼记·大学》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陈赵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信仰、对共产事业、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陈赵夫妻均出生在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当时社会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于是在1925年,两人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党的早期党员,双双被派往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两人相遇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1928年,陈赵因叛徒出卖被捕,并分别于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长沙英勇就义。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对死亡,陈觉写出了对妻子的深情:“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也写出了对家中至亲的愧疚:“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去见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但他也写出了自己“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陈觉的这段话,与如今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陈觉用生命彻底贯彻了誓言,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牺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贯彻,才不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泱泱中国。
陈觉牺牲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女,取名“启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当时敌人一定试图利用母亲的担当说服赵云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赵云霄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战士,纵然对女儿有着万般不舍,也只能选择为革命、为信仰、为党牺牲,因为有国才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为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儿女赢得一个美好未来。因此她才会在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在那一瞬间,她也许看到了女儿在新中国好好长大,好好读书,那一刻,她一定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与丈夫一样,她完美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担当。
如今我们可以感激并自豪地告诉陈觉、赵云霄两位烈士,现在中国这艘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破浪前行,开启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家国天下”并不遥远,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严于律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是为“正心、修身”,也要忠于家庭,管好家人,对父母要孝顺但不愚孝,对子女要疼爱关心但不娇惯,是为“齐家”,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让组织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国”,对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对社会的不公仗义执言,对伸来的援手心怀感激,则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七
暑假里,根据学校要求和儿子共同阅读了《红色经典故事精选》,书中讲述了革命先烈、红小鬼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进行着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斗争,甚至抛头颅、撒热血,横尸疆场。
《一袋干粮》中的小兰为了救伤员,把自己的干粮袋掉进河里,被水冲走了,怕大家担心,她每次都偷偷的吃野菜,晕倒被看护长发现后,才说出实情,大家每人把手中很少的麦粉分给了小兰一把让她度过难关。《小红军九斤半》中的孤儿九斤半,经常把少的可怜的粮食分给伤员,自己只啃硬邦邦的牛骨头,最后被活活饿死了。《打着快板过雪山》讲述了长征中最小的红军王新兰的故事,虽然她人小,抬不动担架,但她给伤员们打快板、唱歌、讲笑话,减轻他们的疼痛,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在气候恶劣的'雪山上,王新兰向红军们说着快板加油鼓劲,等队伍过的差不多了,她才开始走。《长征路上学文化》讲了红小鬼伍生亭在长征路上坚持学习的故事,他把沙地当纸、树枝做笔,一边走一边学,从一字不识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能读书看报了。
通过阅读,让儿子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特别是一些长征中红小鬼的故事,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他们的年龄小,但是那种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勇敢乐观坚强、互敬互爱、以苦为乐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经典,也是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洗礼,面对先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努力工作,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要更加的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八
过去,我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党史知识,通过历史教科书和一些电影碎片化。我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我一直认为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1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党的建设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了解到,一大具体会议的主要阶段是上海望志路106号和108号(李汉军大厦),然后转到嘉兴南湖船,一大时间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结束……叶永烈先生写的把我带回了那个难忘的烽火时代。时间就像流水。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我追求过去闪耀的波涛。那些人和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
其人如闻其声。
这本书也是近几年来,我阅读兴致最为浓厚的一本书,几天下来,让我慢慢的熟知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严峻的内忧外患,以及所涌现的一批批新青年对新道路和新思想的不断探寻。“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初创,一大批共产主义早期探索者的响应,到大批马克思主意者聚首,最后到共产党的艰辛成立。“一大”是党的诞生地,也是这本书的开篇,“一大”会址的找寻是充满波折与困难的,起初为了寻找会址,他们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找到后,又多次确定和排查,上级还专门派当时中共一大会议的见证者李达、董必武前来确定,最终经董必武确认,确定一大会址在李维汉家中一楼进行的,从而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一大”会址。跟随着阅读,从中我感受到他们对党的热爱,做事的细心和有序性,也修正并丰富了自己在过去从书中或道听途说中所得来的那些凤毛麟角般的党史知识。
党的“一大”召开时间,自己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了此书方知是在1921年7月23日至31日。而为什么我们后来把七月一日定为建党节呢?原来这是毛主席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是由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再如,对当年参加党的“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人生之旅,本书都在不同的章节中一一有所叙述。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不是正式的党章,但包含了党章的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纲领、组织和纪律,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但在一大召开时,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一大纲领的原件没能保存下来。寻找“一大”文献这章节是最为神秘,也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在书中仿佛给你一种历史的戏剧感——我们“一大”文献最初是在美国发现,这实在是让我匪夷所思,随着这层神秘面纱慢慢的被揭开,原来是陈公博当年潜逃美国时把“一大”带了过去,并翻译成了英文版,随后又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版中共“一大”文献, 更奇怪的是在美国发现的和在苏联发现的文献内容中在第10条和第12条之间都共同的少了一条, 是起草者把第11条误编为第12条?还是手写稿中漏写了第11条?又或者是第11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尚还有很多谜团尚未被揭开,我想,这个历史之谜,要待有朝一日发现中共“一大”文件中文原稿时,才能判定。
在本书中,毛泽东的出现也极大的吸引了我,就在《新青年》杂志推出一篇又一篇彪炳显赫的雄文之际,在1917年4月号,登出了一篇《体育之研究》,此文作者的名字是“二十八画生”,而这位“二十八画生”正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名字的笔画,正好28画!《体育之研究》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处女作”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少年的毛泽东便显示的与众不同,先在湖南一师求学,后在恩师杨昌济的极力推荐下来到了北大,并跟随李大钊在图书馆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在北大短暂的时光却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大的新思想,新文化给他很大的影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探索者对毛泽东的思想根本性转变起来决定性作用。
回首这 97 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现在细细想想,这些都是在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受伤,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浴血奋斗所换来的,这点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十九
红色读书是一种伟大的传统,在革命时期它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是在文化大革命,还是在抗日战争中,红色读书都被视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在今天,红色读书也不仅仅是读书,更是一种精神的追寻。本文将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就红色读书给我带来的感受和体会展开探讨。
第二段:理解和认识红色经典
红色读书在学习中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红色经典。我读过《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理念。这些作品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英勇斗争的精神,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红色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通过红色读书,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我之前不了解的红色英雄和红色革命历史,如雷锋、焦裕禄等,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不仅给我带来了典范,也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时刻保持着对红色经典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追求的坚定信念。
第三段:红色读书的启示与感悟
通过红色读书,我们得以启示和感悟,引领我们追寻真理、实现人生价值。这些红色经典中蕴含着无数智慧和启迪,告诉我们要心怀理想,不惧困难,敢于追求真理。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这些道理的真实性。曾经,我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通过读书,我学会了坚韧不拔的意志,理解到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红色读书激起了我内心的力量,让我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不断奋斗,不断进步。
第四段:红色读书的激励和动力
红色读书不仅给了我心灵上的激励,也为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红色读书所传递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精神,使我深感身负使命和责任。我渴望能够成为像马克思、列宁那样的杰出人物,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红色读书让我了解到革命的重要性,激励我投身进革命事业中去,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宁而不断奋斗。也正是红色读书给了我坚定的信念和前进的动力,让我一直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红色读书,我深切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红色经典的价值。它不仅给了我乐趣和启迪,更激励和引领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贯彻红色经典中的精神,锲而不舍地进修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干。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红色经典中的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红色文化的底蕴和力量。
总之,红色读书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红色经典,获得启示和感悟,获得内心的激励和动力。通过红色读书,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一起追寻真理,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所以,让我们一起读书,努力将红色读书精神融入进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二十
《红色家书》记叙着革命先烈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政治担当,展现出革命先烈坚守信仰、坚定信念的高贵品质,体现了革命先烈一心向党、投身革命的革命情怀,更需要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传承下去,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更应一往无前的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坚定政治信念、强化政治责任、落实政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感受信仰之光,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情怀
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先烈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始终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坚信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坚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遗志。这些未死的同志是谁呢?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包括新时代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我们要不断从红色家书中获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情怀,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赤子之心、赤诚之情,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二、体察至亲之爱,践行修身齐家的自律操守
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饱含着对全省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寄托着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将品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教育约束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
三、正视时代之问,彰显实干为先的使命担当
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更彰显了一种使命的担当。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关键时期,我们要正视时代之问、顺应时代之需,在品读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推进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重党建等中心工作,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贵溪样板继续奋斗。
红色起点读书心得篇二十一
近年来,红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也通过阅读红色题材的书籍,深受其启发和感动。在这次的读书心得体会中,我想分享我对红色读书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红色读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情感上的震撼。经过阅读《红岩》、《红高粱家族》等作品,我深深被书中所描绘的那段英勇、坚毅而又悲壮的历史所打动。红军长征的艰辛,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一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情感和奋斗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其次,红色读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对于历史认识的提升。通过红色题材的作品,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了解到革命者们是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红色读书使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深信,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知当前,为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红色读书还给我带来了一种对人类理想追求的思考。红色题材的作品往往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这些思想价值观也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红色读书使我反思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让我明白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为人民谋幸福。红色读书激发了我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渴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践行理想的信念。
最后,红色读书还带给我一种文学审美的享受。红色题材的作品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以壮丽的笔墨描绘了人物形象,塑造了鲜活的故事情节。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激情的洋溢和英雄主义的豪迈,还能体味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度和哲理。红色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见识,也让我愿意更加深入地探索文学的内涵和美学的价值。
红色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启迪,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理念和情感。这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珍视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红色读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感受了情感,也让我更加自省和审视自己的人生。我相信,在红色读书的引领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汲取力量,坚守梦想,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