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一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着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然而,这样的着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
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二
(1)引言
历史证明:教育乃国家昌盛,民族兴旺发达之本,是世界人类进步之本。所以全社会都应重视教育弘扬师道。
(2)事实论据
岳飞祭师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庭贫寒,无钱上学。岳飞少年时十分好学,常在私塾窗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就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塾师周侗十分喜欢这个勤学的寒门之子,免费收岳飞为学生。
周侗老师看出岳飞是个好苗子,着意培养他,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还向他传授武艺,教会他射箭绝技,岳飞后来终于成为使金人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
周侗去世后,岳飞以父礼葬之,且朔望(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外行军打伏,还是驻孔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
朱德元帅敬师
张澜老先生是朱德元帅上中学时的老师。张先生才学渊博,人品高洁,极受学生尊敬,他常常教导学生,当立志为国为民。朱德年青时就牢记张老师的教诲,收益颇大。后来他为国为民奋斗大半生。这是与青年时期受张澜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革命成功以后,朱德对老师关怀备至。1949年张老至京,朱德亲赴车站迎接。1955年张老病逝,朱德元帅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叩之以礼”。
(3)理论论据
不但学生应当尊重老师,整个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 邓小平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择其善者以为师资。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教育儿童的教师应得到比父母更多的尊敬。父母只是生养了儿童,只是给予了他的生命,而教师则将赋予他有益的人生。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陶行知《我们的信条》
教师力量的全部秘廖在于深信人是可以改造的。 [美]爱默生《目记》
教师当然须教,而尢宜致力于“导”。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教师的严厉比父亲的溺爱更有益。 [波斯]萨迪《蔷薇园》
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 陶行知《湘湖教学讨论会记》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陶行知《创造宣言》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在浙之演说》
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 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中国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装腔作势的导师;要并无伪饰,——倘没有,也得少有伪饰的导师。 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三
往前走,记忆越发模糊,根本得不到完整的回忆;往回走,才发觉取代快乐的是痛苦,无法回忆,又不能忘记。
心底刻下许多不可磨灭的东西,而刻下之时,鲜红的血溢出,随后结了痂,成了疤,永远都不会忘记。一如相片的底片,时时再现。
L是我最好的朋友,此生不忘。还记得,不太久前的时间,我们开始经常聊天,说心里话,而我们彼此会认真地听,解决问题。我见过这么一句话——“有一种关系,不叫暧昧,叫蓝颜。”我和L,就是这样的吧!不论发生什么,都会很支持对方,我们约定好:“一辈子的朋友,一辈子的知己。”那心上的疤一处,是L,那苍老的底片上,清晰映现着L的笑。
我一直都明白,回忆是因为穿插了太多的唯美而那么让人珍惜。回忆是有毒的,但我宁愿如此也要继续,我时而望着亘古不变的天空,时而看着树叶罅隙中透过的旧日的阳光,时而仰起头,泪不自觉地溢出。
真的好想回到过去。那些金色的音符跳动在夕阳下;那些浪花拍打在礁石上。可是,回不去了,剩下的只有心灵底片上残存的记忆。能让人如此心痛的,也只有记忆。
K是我曾经的同桌。我们一起写小说,讲一些好玩的事,读那些优秀的美文。那一段时间,发生了好多的事。在被训斥后一肚子牢骚时,我们彼此抱怨,互相倾听;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总会帮忙想一大堆办法。友情弥足珍贵,吾之最重,莫过于情。那张底片上,还有着K的浅浅的表情。
一切过去,但并没有云淡风轻。脑海中有许多挥之不去。有人说:时间会冲淡一切。我漠然,它冲不掉一切,当夜笼罩而来时,闭上双眼,尽情让心灵底片一张张放映,眼角会挂有湿湿的泪。
在过去中记下了许多,而更近些的时候,那张底片上又映下了Z的模样。不清楚和Z是什么关系,初见时只觉Z是个不错的人。有时会想到Z长长的背影,想到Z被夕阳镀上金色的面容,想到Z偶尔淡然的表情。和Z,只有一种陌生的气息,但我却依旧铭记。那张底片上,残存着Z倚着墙冷淡的忧愁。
……
闭上眼,放映着底片。闪过的那一张又一张脸,那一段又一段时间,那是逝去的最美丽的片段,我没有发觉脸上抹匀了眼泪。耳际听到几行诗——记忆/ 残余美丽/ 回忆/ 唯剩美丽/ 过往的曾经/ 在岁月淌过/ 心底/ 只留痕迹/ 疤痂/ 早已痊愈/ 心底的底片/ 也随时放映……
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四
在我们人生旅途中,谁不希望精彩,可却少不了挫折,有天生的,也有人为设定的,但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挫折,或许你会因此得到,不一番的风景,所以转换角度是一种智慧,是一把金打开我们精彩人生大门的金钥匙。
人总要面对挫折的,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 转换角度,就是让我们从沼泽里搀扶你的一双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仅次于达芬奇的画家,他画的创世纪。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他的问世使开朗其罗成就了一数的辉煌,他的人生多但就是在这精彩人生的背后却有着常人接受不了的苦楚。 那时他刚是一名雕塑家。一名刚展露倾角的雕塑家,可布拉曼却嫉妒米开朗琪罗,于是便向教皇推荐他画壁画,它既无奈又悲愤的心情接下了这一工作,当时他几乎到了人生冰点辗转反侧,他家无比愤怒的心情转为创作的激情,最终创作了创世纪。这幅不朽之作,是想如果他就此消沉,那么这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话也就与他擦肩而过。
无独有偶有一个人想当绘画加另一个想当钢琴家可生活的考验让他们一个失聪一个失明,他们正打算意思了知识。换个角度去看,此事那个失踪的孩子当起了美术家而失明的孩子成了音乐家,他们利用对方的心愿,用自己的优点覆盖自己的缺点,最后他们依然完成彼此的心愿。 我们无法选择起点,但却可以决定终点,我们无法得知人生的长度,但可以积累人生的高度,比尔盖茨是全世界的富豪谁不曾想到她背后的汗水有多少12岁时,父亲就让他自己上街买菜一切经济自己保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位父亲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他成为了世界首富,如果从小我们就给自己定更高的目标,并付出努力,不管你多平凡,都能塑造不平凡的人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一切中,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人生,从高度去看人生,你将会变得灿烂无比。
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五
智慧,是高于常人的远见;智慧,是非凡的技能;智慧是聪明的头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开门见山式开头,是话题作文常见的开头形式之一。)
而那个(让读者不明白,改为:有个)善于解决问题的小伙子,就是依靠智慧取得了成功。(过渡,引出下文。)
一个似懂非懂(用词不准确,删去!他很懂,只是在有些方面不精通而已,如果什么也不懂,给他讲了也不懂呀!今后学习,要学会通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擅长电脑技术的小伙子,雄心勃勃地到深圳的一家IT公司应聘。老板为了考验他,要他解决一个问题,一个月后,如果把这个软件做出来,就应聘这个小伙子,而相反就辞退他。小伙子想了想,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事情的开始。)
小伙子对这方面的电脑技术也不太懂,但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他在父母那里拿来了钱,租了一个写字楼,开一家小的电脑公司。(事情的过程。)
一些刚来深圳闯天下的大学生,为了解决生计问题,都纷纷来他开的这家小公司应聘,这个小伙子用相同的问题来考验应聘的大学生。有的大学生们详细地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小伙子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答案。小伙子经过苦心研究,一个月后,被IT公司成功应聘。这样,他一边当雇员,一边当老板,可真是一举两得啊!
(事情的结果。)
小伙子就是这样,凭智慧取得了成功,博得了人家的赞美。这正是智慧的力量!(小故事缺少六大细节描写,显得不生动,请你补上!你们现在的作文不是在求数量,而是在不断地修改中思悟,以便求得长足的进步!)
如今,许多家长和同学们都认为,只有考上博士、博士后,才算有智慧。这样理解那就错了。我们读书,是为了开发头脑,开发智慧。而不是死记硬背。
关于智慧的故事还有很多,可谁能想到把剃须刀卖给女人呢?
一个经销商为了考验公司员工,要他们把剃须刀卖给女人。有些员工直接、生硬的去推销,却遭到了女人的责骂,说这是在侮辱她们。而这个聪明绝顶的小伙子,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世界上最热的地方的女人,身上都长满了讨厌的汗毛。于是,他头脑一动,把刀片和眼影、粉底霜……等女人用的化妆品放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套餐,把他们卖给了那些女人。这样,如果在参加酒会之前,就可以简单的处理一下。这就是著名的吉利刀片的故事。
小伙子也是这样的聪明,巧妙地把剃须刀片卖给了女人。现在有些家长的思想一致认为,只有孩子们考试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理解真是大错特错。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这些题是否理解,是否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题思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我们的头脑,将来才能成才。(话题作文要论述有利,语言精辟独到!这方面要学会锤炼语言才行!)
智慧,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很好的开发它并充分的利用。(结尾过于随意,要铿锵有力,令读者过目不忘才行!)
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六
议论文论据:热爱劳动篇
1、道理论据: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可待幸福长眠——达•芬奇
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高尚。——加里宁
2、事实论据:
陆龟蒙种地。唐代陆龟蒙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家住在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房屋二三十间。他家的田苦于地势低下,一下大雨就跟江水连成一片,因此收成不好。陆龟蒙经常亲自拿带着农具,到田里筑堤,排水,除草,忙个不停。有人讥笑他过于劳苦,他说:“尧舜治理天下晒黑了脊梁,大禹治水磨出了厚茧,他们都是圣人,尚且如此辛苦,我一个平民百姓,怎敢不勤劳呢?”
议论文论据:节俭篇
1、道理论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2、事实论据:
曹操不爱奢华。
曹操节俭,不爱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
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朱德
师说议论文角度分析【通用7篇】七
议论文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中,都必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而议论文写作中一些主要的问题,比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以及议论的片面性、绝对化等,其实质还是在于不能正确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为此,本书在“上篇”中,将分节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其中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和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章 分析
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下各节先介绍分析。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阶段和因素,并分别地加以考察。比如我们观赏一幅画,起初只有一个比较粗浅的总体印象。为了求得深入的了解,我们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仔细观察,我们也需要从色彩、构图、立意、题材等方面仔细思考、品味,这些便可以算是在“分析”了。很明显,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幅画,只能具有起初那个粗浅的印象;而经过了分析,我们对于这幅画,便可能形成较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复杂的,世间有许许多的事物,比一幅画要复杂得多。没有“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的、混沌的认识。根据实践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等。
第一节 概念分析
[训练讲话] 作文中我们面对的题目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感性材料,比如一段事实的文字介绍,一幅漫画等等。一类是理性材料,可以是概念,比如“说谦虚”、“自大和自卑”、“树木、森林、气候”等等,也可以是判断(或省略形式的判断),如“谦虚使人进步”、“文以情动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等。即使是感性材料,提炼出来的论点,还得用上概念、判断,在说理、论证过程中,也离不开概念、判断。“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学习写作议论文,必须学习会对概念作分析。 分析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就是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性,二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能思维,两足直立的动物。”其中“动物”是“人”所属的范围,“动物”前面那四个定语,揭示了“人”所具有的特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比如“人”这个概念,就是诸如曹操、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具体的人。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比如揭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概念的内涵,可以给它下定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形式。”揭示概念的外延,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比如揭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对它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有两种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综合使用下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对概念形成深刻而具体的认识。与下定义、分类相关联,我们还经常采用抽象化、具体化的思维方法。下文将再行介绍。 概念分析中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1.解释法。比如:“什么是成才?成才就是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2.打比方。比如:“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而停滞不前;自卑,像根受了潮的火柴,也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3.举例。比如:“文字要写得简练。”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为解释)。举一两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不过十四个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呀!4.定范围。比如:“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这些方法,从根本上说,也可以说是具体化或抽象化方法的运用,只是更加通俗化了。 概念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准确、丰富的认识。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分析有很大作用。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有时就是由一个概念展开而形成的。对概念作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判断,论证判断,分析判断。而议论文中的论点,其实便是一篇议论文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判断。所以概念分析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议论文中心明确、集中。由于实践的要求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同一事物。反过来,一个概念用来反映某一事物,可以揭示事物多方面的特性,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在短短的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的界定,写作中极易造成中心不明确,甚至“偷换概念”。比如高考作文《习惯》,有些考生从学习习惯谈到生活习惯,从个人的习惯谈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写下去,要想做到中心明确,大概是不可能的。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论点,一个判断,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自知之明”。对这个概念作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了解自己的短处”两个方面,据此中心论点就可以分为两个分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是可贵的”,“了解自己的短处是可贵的”。如果再作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知道,所谓“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据此分论点还可以分解为更多的分论点,所以说概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从而打开议论的思路。 第三,可以帮助我们展开论证。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要能够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可以对“知识”和“力量”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所谓“知识”,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所谓“力量”,既可以指个人的能力,也可以指某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客观规律,自然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能力,增强这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据此论点便得以证明。同样的道理,概念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批驳某些错误观点,以“破”助“立”,从另一个方面论证论点。比如还是同一篇作文中,我们可以引出这样一些错误的观点:“农民们没有知识,不是照样有‘力量’吗?”“眼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又如何解释呢?”等等。针对第一种错误观点,我们可以明确“知识”的外延,它应该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农民所以有“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也属于知识。如果他们将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将会更有力量。至于后一种错误观念,我们当然可以从其他方面驳斥,也可以通过明确“力量”的含义加以驳斥,所谓“力量”,是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尽管眼下卖茶叶蛋的能够比搞原子弹的赚得更多的钱(这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但是并不能说明卖茶叶蛋的更具有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凭这些事实认定“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判断过时了,显然是不正确的。 第四,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深刻,可以使立论正确、深刻。比如《谈成才》,这是一个明确了论述范围的题目,一个学生对“成才”的理解是“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而这样的人才,就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不仅需要具备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知识、能力,而且需要有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因此要能成才,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能力,而且需要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而一个班级集体如果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对于学生形成、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据此,这个学生作文的论点便确定为“班级里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是催人成才的沃土。”这篇文章的论点比起一味谈论成才与学习的关系的文章的论点,应当说是正确、深刻的。 第五,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一些概念,人们习惯于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它,也习惯于由此形成特定的判断。比如“得陇望蜀”这个成语,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贪心不足”,因此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往往形成否定性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将“得陇望蜀”用来指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不断探索,追求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在事业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那么“得陇望蜀”则又成为值得肯定的了。又如一篇文章题为“这样谦虚要不得”,文章从一个事实谈起,有个青年到某个外资企业应聘,面试中那个外商多次问这个青年有何特长,这个青年非常“谦虚”,一再回答说自己没有什么特长,结果落选了。文章由此引出论点:这样的谦虚要不得。很明显“这样的谦虚”和我们平时所称赞的谦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见给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比如一些文章赞扬“班门弄斧”、赞扬“昙花一现”,其实质都是如此。第六,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理论深度。概念分析中,明确概念的内涵,包括明确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用逻辑学的术语说,就是把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归类”,或者说是找出这个概念的“上位概念”。不同的概念,它们的抽象程度各不相同。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越大,抽象性越大;反之则抽象性越小。一个概念所指的事物如果是某个特定的具体事物,那么它的抽象性就最低。找出一个概念的“上位概念”,其实就是将这个概念和一个抽象性更高的概念联系起来,这就是“抽象化”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将议论文的论述放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上。比如对“谈理想”这个题目,可以将“理想”归入“意识”这个范畴,那么有关“意识”的论述便可以成为“谈理想”的理论背景。比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由此可知,理想的形成应当具有现实基础,理想形成后对人的行动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说到底,“抽象化”有利于寻找到一般原理,用于展开演绎论证。下文我们将专门作介绍。第七,明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和“抽象化”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即“具体化”的方法。将概念具体化,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可以以形象激活思路,激发感情,可以为论证提供形象化的例证,一篇习作《挑刺小议》,其论点是“我们要赞美‘挑刺’的精神”。文中首先明确“挑刺”的含义,便是敢于向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接着便联系实际,将“挑刺”这个概念具体化,指出工厂里的检验员检验产品,我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抵制、批评,都属于“挑刺”,齐威王听从邹忌的意见,便是请人家挑刺,果戈理写好一部作品,总要请他的朋友、诗人茹科夫勘探基给他“挑刺”。这样,使读者对“挑刺”这个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由此生发出种种议论,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相反的,一些同学不懂得运用将概念具体化这种思维方法,概念在他眼内只是一个干巴巴的字眼儿,他在写作中思路肯定“活络”不了,即使挤点什么东西来,仍然是干巴巴的。 第八,以概念分析为主,还可以形成一种文体,就是所谓“阐释性议论文”,比如《鲁迅的精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都属于这种文体。当然这类文章中还必须运用其他一些思维方法。 如何提高对概念的分析能力?一是要学习一些基本理论,以提高理论水平。比如“意志”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学生只知道它含有“坚持、有恒”之类的含义。如果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就会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应当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自觉性。如果知道了“意志”具有这些内涵,分析时思路就会开阔得多。二是要密切联系实际。概念本来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学生掌握概念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是从书本到书本,往往理解、感受都不深。歌德说过:“理论是干枯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话不是要我们轻视理论,而是要我们重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形象,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要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感情,给文章注入生气。比如《谈爱国主义》,如果一味作概念的分析、推演,而不联系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志士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文章不免会大煞风景。最后,要提高分析能力,关键还要养成“多思”的习惯。否则即使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仍然是“死”的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即使面对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仍然会无动于衷。 在概念分析中要注意四点。第一,对概念的分析力求准确、严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分析得准确、严密,文章的立论才能准确、严密,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二,对概念的分析,求力丰富而又具有针对性。对概念的分析越是丰富,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认识也越是丰富,这样便为论点的提炼、论证提供了思考的余地。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分析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明确了分析的目的,才能确定哪些地方要多加分析,哪些地方只须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一般说来,在初步构思阶段,可以尽可能多方面地思考,在明确论证中心以后,概念的分析就要考虑如何为论证中心服务了。第三,要注意辩析概念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有时几个词语可以表示同一个概念,比如“脚踏车”、“自行车”;有时一个词语又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概念。一个词语有它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它们往往表示各不相同的概念。写作中既要保持概念内涵的一致性,防止偷换概念;又要适当运用词语的多义性,使文章增添一点灵气(比如说明文《死海不死》中的“死”字。)
[例文评析]
谈择友
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里讲到有四种朋友。他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与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此话重提,对我们如何择友,是很有启示的。 所谓“畏友”就是志同道合,铁面无私,敢于直言规劝,能够开展批评的朋友。这种朋友,表面上叫人有点害怕,其实正是朋友之俊杰。琳衡·德穆特,是马克思的女佣人,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畏友”。据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回忆,当马克思一时烦燥得暴跳如雷的时候,别人吓得销声匿迹,她竟能“直入狮穴”,“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于是,狮子就会变得比羊还驯服。”她是马克思一家风雨同舟的战友,她一生对马克思的帮助,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而马克思在“畏友”面前,顿改弊病,从善如流。 所谓“密友”,就是不但在平时友好往来,而且危难之际,也能相互依托,生死与共。能交上“密友”将是莫大的幸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事业中结成了举世无双的“密友”。列宁曾评价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他们的终生合作,不但为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而且使他们度过了平生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真挚的友谊有着迷人的魔力。马克思被疾病纠缠的时候,只要收到恩格斯的一封信,或者恩格斯陪他走走逛逛,他的疾病即会十去八九,正如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所说:“他在卡尔身上起的作用,比任何药物都大得多。” 所谓“昵友”,就是那些互相吹捧,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昵友”除了他们自己欢心得意,乐于口腹外,对人类、国家和他人毫无益处。亲昵的面孔,最容易掩藏祸心,郁烈的醇酒,最容易使人陶醉。前几年“四人帮”网罗党羽,多是以“昵友”的面孔拉人下水的。“昵友”不“昵”,是可信的真谛。 所谓“贼友”,就是那些利害倾轧,两面三刀的人。当你一帆风顺时,他以朋友的面孔出现,阿谀奉承,亲热异常;当你有个三灾六难时,他又会为自己的得失,出卖灵魂,落井下石。与这种人交朋友,正如纸孩子玩火,到头来烧掉的是自己。 由此看来,“畏友”难得,“密友”可贵,“昵友”不昵,“贼友”可恶。这“畏”、“密”、“昵”、“贼”如何识别,有没有什么标准呢?我们说,在革命队伍中,最亲密的朋友莫过于同志。如果要一个什么择友的标准,最高的标准就是“同志”二字。“同志”就是志同道合,只有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友谊,才是长久的友谊。马克思在赞扬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时说:“人类的兄弟情谊在他们中间不是词句,而是真实,而人类的高贵从那被劳动锻炼得刚强的形象中向我们发出光辉来。”这“真实”二字,对交友来说,是极有份量的。待人不诚,言而无信,怎么会找到自己的朋友呢?我们提倡的这种“交心”,就是一颗纯纯净净的同志之心,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阶级情谊的真实。
(选自陈继英、张楠《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指导》)
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谈论如何择友,重点则是对畏友、密友、昵友、贼友这四个概念作分析。概念分析中所运用的方法,一是明确内涵,二是举例,使概念得以具体化。在此基础上,指出择友的最高标准就是“同志”。
[思考和练习]
1.对“勤”这个概念进行分析。分析时请注意:①明确目的。假设你的分析是针对一些学生上不够勤奋这一现实的。②充分揭示其内涵或外延。比如“勤”的外延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等方面。③注意运用抽象化、具体化的方法。 2.“我行我素”、“异想天开”本来都带有贬义,请运用概念分析的方法,赋予这些概念以新意,对“我行我素”、“异想天开”作出肯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