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农业生态论文(模板19篇)
爱心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它能够带来温暖和人类间的互助。写总结时要客观公正,避免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干扰。以下是一些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生态论文篇一
一美国农业环境问题法律制度特征
1分类控制美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治理
采取联邦与地方政府分类执法的方式,美国环境执法主要由三个部门负责:国家环保局、内政部和农业部。国家环保局主要负责控制污染事件的发生,内政部主要负责联邦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产品、畜牧产品的计划、生产、销售、出口等,负责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农业教育等。美国的环境执法原则上由各州来执行,一方面各州在联邦环保局的同意下制定自己的实施计划,但实施标准不能低于联邦规定的标准。另一方面,如果各州在执法过程中超过了联邦的标准,联邦环保局又会以自己的名义取代该州进行环境执法的地位,从而来确保全国各州的环境执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统一。美国联邦政府对环境污染按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单行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壤侵蚀法》、《水质法》、《清洁空气法》、《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法案》等法案,对不同的资源要素制定单独的法律,这样不仅便于有效地立法和高效地执法,同时,也为综合治理农业环境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
2联邦法律和地方立法相结合
在立法层面上,联邦和州宪法对不同层级的不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以确保不同部门执法的合理高效。美国农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强硬的司法力度。例如,1987年美国国会颁布并实施的《水质法》,要求各州对管辖区域内的面源污染进行统一识别,区别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要求各洲政府通过合作来预防、阻止以及减轻污染的发生,鼓励政府间制定可行的统一的有关预防、阻止以及减轻水污染的法规,并鼓励各洲政府间签订预防和阻止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合同,国会对此类协议规定只要不与联邦法律法规发生冲突便给予赞成通过。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还与州以及地方机构合作开展研究、调查、设计以及搜集信息等,来预防、阻止和减轻水污染。联邦政府授权环保署对各州、自治区、州市、各洲间为预防、阻止和减轻水污染的机构提供资金援助的措施来削减面源污染。
3法律制度健全
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来看,迄今为止美国制定的农业资源法律政策已有11部,涉及土壤污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方面,在农业投入品(农药管理)方面制定的法律政策有6部,地方州、县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法律政策。
二我国农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1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种类繁多,主要是不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农膜,还有酸雨等大气类型的污染。土壤污染具有持续性、隐蔽性以及滞后性,所以我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农田减产甚至绝收,是造成粮食危机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约330多万公顷,占全国总灌溉农田面积的7.3%;每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均超过2.3kg/公顷;每年农地用膜年产量50万吨,大约20%残留在土壤中,残留的地膜会造成新一轮的污染;据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全国酸雨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
2水体污染
水污染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根据联合国数据,我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占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其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远超数量。据水利部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北方六区20水资源总量为4918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1%,但总用水量却占全国的45.3%。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城市附近的河流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能达到2、3类水质的北方河流约有20%、南方约30%。另据近期对全国130个湖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目前处于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占调查总数的39%,占调查面积的33.8%。
3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
我国总体上对农药化肥控制力度比发达国家低,不仅表现在法律制度的制定上,也体现在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上。我国每年因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出现大量农药中毒事件,据26个省市1992~5年间的不完全统计,共报告247340例农药中毒,致死24612人,年均病死率为9.95%。另外,据农业部对6个省26个基地县抽样调查,粮食中农药检出率为60.1%,残留超标率达1.12%。一些大城市郊区蔬菜农药检出率超过50%以上。这不但影响我国农业自身健康发展,还导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遭受其他国家的歧视。
三美国农业环保制度
对我国农业环境问题的启示美国农业环境得到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国联邦以及州政府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及时制定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农业环境保护法案。制度是根本,高效的执行是保障,美国农业之所以走在世界尖端之列,与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虽然我国与美国体制不同,但针对相同的农业环境问题所需解决办法却如出一辙。美国在治理农业环境问题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政策具有其先进性,值得中国借鉴。法律的制定、政策的维护、意识的培养、科研的贡献、资金的投入是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1建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政府企业环境问责双轨制在党的十八大号召对官员进行绿色gdp考核以及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背景之下,建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十分必要。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即在工矿企业选址建厂之前要做出土壤污染分析报告,由环保部门根据报告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污染测试,对于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害,包括土壤、大气、水、动植物,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进行多方位的检验与评估,这应当作为企业选址建厂中的必要环节。只有那些对土壤或生态环境没有或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的企业,才能建立在市区或郊区。如果对土壤影响较大但又必须建址在市郊附近,且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到位,可以允许其建厂。对于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禁止其在良田、水源地、居民生活区等地建厂。实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土壤污染的发生,高效地节约治理成本。目前,我国土壤污染责任仍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因此建立政府企业环境问责双轨制对预防“点源控制”非常有必要。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工业三废,其对土壤造成间接或直接的污染。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针对企业污染的设计主要是采取个别控制,以污染物“点源控制”为主,而非个别污染大家治理。在责任承担上,现行企业绩效考核中不包括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生态价值受损,这足以表明企业已将污染所导致的负外部性外部化,即自身收益外部受损,这对其他企业以及生态环境有失公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资源、环境、生态纳入到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因此在有污染的企业选址建厂时,应先向当地政府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说明其针对土壤环境评价保护措施的设计,以及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政府方面针对政府官员实行环境与经济综合考核的办法,即政府在接纳企业在本地区建厂时,未来就要承担各项环境标准抑或某单项环境标准的考核,并根据企业排污状况,确定奖励排污少未对环境造成危害,且与高污染的企业一同承担污染环境的责任,做到经济建设收益与环境保护同负担,以便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采用综合环境制度解决水污染问题
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公众参与监督水源区的水质量相结合的制度。国务院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规定所有的工业污染源都要达标排放污染物,对于新建的企业要实行三同时制度。工矿企业根据排放污染物的性质决定从严控制还是放宽政策,对于排放有毒、有害、不可降解以及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严格控制,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标准根据各地政府制定的标准严格执行,如果有过量排放的,政府应对其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对于毒性较小、可降解的污染物放宽政策。对于建在离水源区较近的工矿企业,民众要积极监督其排放的物质是否对水源地造成危害,如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政府应对其采取限期治理或迁出水源地区域的措施,责令其另行选址建厂,并设立水源地保护区,严格限制有污染的企业在水域区附近建厂。在工业生产中,针对废水的处理,政府要加强管控,定期检查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转以及排放区域,防止其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以及水源地污染。最后,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工矿企业排放工业三废的行动中来,排污即举报,不仅加强政府对排污行为的管控,更应当增强民众参与环保事业的责任感。
3完善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对土壤以及环境的危害
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已是世界上应用农药最多的国家,作物中残留的农药进入人们的餐桌时日已久。目前,在我国没有专门的《农药管理法》来规制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完善我国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十分必要。现行的《农药管理条例》主要是针对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规范,缺乏防止农药产生污染的规定以及产生污染后具体的处罚措施,因此健全农药污染防治体系刻不容缓。首先,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在农作物杀虫依赖农药的前提下,要严格按照规定生产、使用、销售毒性小、残留少的农药,禁止生产、使用、销售剧毒、有残留的农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农业有机肥生产绿色农作物。其次,以《农药管理条例》为基础,制定全面的农药登记、管理、经营办法,充分预防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要有效地改变以治为重心的农药污染现状,制定完善的登记管理办法不可或缺。最后,严格农药污染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农药管理条例》第38条“处理假农药、劣质农药、过期报废农药、禁用该农药、废弃农药包装和其他含农药的废弃物,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此条文对产生农药污染的责任人无明确的处罚措施,直接导致政府执法却无法可依,因此应当增设条款,处理此类农药危害环境者,按处理的方式以及数量,处以违法所得或治理环境成本的10倍以下罚款或10万元以下罚款,或处理此类农药危害环境严重者,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史肖肖王有强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生态论文篇二
1.1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
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
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
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
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
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农业生态论文篇三
土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之中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不仅是建筑物施工建设的基础,更是农业工作者进行农业种植生产的基础。但在现阶段的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在工业化进程方面发展的较为迅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壤环境受到了工业废水以及废气的污染,而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之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也就会直接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有所下降,并使得土壤之中的肥力无法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农业生产方面的产量受到影响。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无论是对于国民生活还是国家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具有良好的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就需对目前存在的突然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治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效果。
1、当前阶段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分析
1.1重金属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污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土地污染,而在这些种类较多的污染之中,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是现阶段土壤污染之中的主要类型。经过调查显示,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主要成因是工业生产之中所产生的废水,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往往会含有数量比较巨大的金属离子,虽然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的开展污染治理行动,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乱排污的情况,这些未经过科学处理的废水直接流入到土壤之中,在积年累月的污染之下,就会给土壤之中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使得土壤失去原有的肥力。为了能够全面的处理好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现阶段治理人员主要通过化学方式对土壤进行处理,在保证不破坏土壤生态结构的基础上,使用能够和土壤之中重金属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元素,让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在和化学元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被氧化或者还原,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标。
1.2化学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除了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之外,化学类型的污染对于土壤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并且相对于说其他污染来讲,化学污染的情况略显复杂,导致化学污染出现的成因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化工行业产品种类上具有多样化,并且相应的生产工艺也在升级,这也就导致了其生产过程之中需要使用更多的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在往往也就会使得废水对于土壤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产量,农业工作者一般会使用相应的化肥以及杀虫剂,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土壤出现污染的情况。化学元素对于土壤产生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当这些化学元素进入到土壤之中的时候,会对土壤之中的酸碱性造成影响,使得土壤酸碱性失衡,最终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目前的措施主要有2种,一种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进行能够吸收或者是反应的元素利用,使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减少或者消失;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降低化学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原则
2.1整体优化原则
目前的土壤防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t就是整体优化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的是土壤防治的整体性效果,因此在利用此原则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时,主要进行3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污染效应要最小化,也就是在整个治污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体效应的最大化,将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其次是要进行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因为要考虑到整体最优,因此一方面进行治污,一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投入和产出两不耽误。最后就是要做到整体环境效益的最佳。通过整体优化,实现土壤对环境的最小化污染或者是零污染,将土壤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2.2生态恢复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土壤污染的治理,其根本原因就是要恢复土壤的生态作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在土壤污染治理时要本着恢复生态的原则来进行。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土壤生态作用的恢复,首先就是要协调这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做到元素的综合利用,通过综合效益实现土壤的生态型特征。其次就是要积极利用农家肥料进行对土壤的肥力改造。农家肥料的生态效益比较高,利用农家肥可以使得土壤快速恢复原始属性,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
3、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展望
3.1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点源污染由于具有固定的污染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适当的技术投入,就较容易得到治理。相反,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没有固定的污染源,往往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因而是不容易得到有效地控制的。正因为如此,英美等发达国家最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及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也将受到应有的重视。
3.2环境生物技术与土壤生物多样性
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十分活跃的领域。然而,这些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安全的问题,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此外,还应该考虑到生物技术副产物的合理处置。在处置之前,应评价其潜在危害性,包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近年来,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修复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内容涉及固化修复、玻璃化修复、热处理修复、冲洗修复、泵出处理修复、动电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在植物修复技术中,植物抽提作用、根际过滤作用和植物固定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野生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有目的的应用比较引人注目。可以预料,随着全球土壤修复工作网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分中心在南京的成立和正式启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将成为中国今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4、结束语
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农业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土壤进行科学的污染分析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在土壤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利用现代化的生态技术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
农业生态论文篇四
据农业部统计显示,我国现阶段水土流失总面积高达1.95亿hm2,土地沙漠化总面积为1.3亿hm2,人均可利用耕地不足0.133hm2,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列举了常见的农业污染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农业污染源的主要类型
1.1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超量使用高毒性、难分解的农药,并造成水体、空气、土壤以及人体危害的一种污染。根据农药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农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2类,有机农药多由大分子的化合物组成,性质稳定、难降解,这些农药虽然具有较好的杀虫灭菌效果,但是容易残留在农作物、土壤中,随着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内,给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无机农药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重金属,包括汞、砷、铅等,无机农药的超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和人体危害极大。
1.2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与农药污染类似,都是由于农民不合理的使用而引发的农业污染问题。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化肥,根据成分含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氮肥、钾肥、磷肥、有机肥等种类,如果化肥使用量超标,化肥中的有机物不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随地下水、地表水汇集到河流中,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水体污染问题。目前,化肥仍然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化肥污染也是农业污染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1.3地膜污染
北方地区在春季开展农业活动时,为了提高地温,通过采用覆盖地膜的方式,使土壤囟壬高,加快作物种子发芽。地膜多为高分子的塑料材料,很难降解,如果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而且影响根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如果地膜四处飘落,还容易产生“白色污染”,给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
1.4秸秆焚烧污染
秋收结束后,农田里的作物秸秆失去利用价值,农民常常采用就地焚烧的措施进行处理。这些作物秸秆未完全干燥,因此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而且这些烟雾还会随风流动,结合周边工厂排放的废气,形成严重的雾霾天气。
2、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
农药、化肥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就会对农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因此,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农业环境管理体制,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和明确规定,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用药、科学施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2.2推广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推陈出新,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新型农药、化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药的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近年来,国内研发出多种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具有靶向灭菌杀虫效果,不会在农作物的茎、叶、果实上残留,保障了农作物的绿色、健康。现阶段,这种低毒高效农药仍处于推广阶段,需要各地农业部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切实改变农药污染危害。
2.3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超量使用化肥会引发土壤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产生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控制化肥污染,杜绝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控制好施肥次数、用量和时间,运用深施肥、分层施肥等措施,增加肥料利用率。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土壤保肥能力,降低养分和水分流失,让土质疏松,控制土壤板结。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增施钾肥、微肥和磷肥,减少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
3、结语
农业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冲击效应是全方位的,影响到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个食物链的安全,环境污染不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还具有遗传作用。所以,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业生态论文篇五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随着耕作制度、种植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改变,土地产出率大幅增加。但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数量越来越大,加之工业污染物、农民生活废弃物、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落实不严格,对农业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本文从我国农业环境现状出发,提出了农业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的措施。
农业环境是由农村土地、农村水资源、大气、森林资源、草原、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综合环境体系,是农村居民生活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了恶化,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农业环境保护主要是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有序利用,促进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治理,控制各类污染源向农村的扩散,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农业、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黑土地保护、新型农村能源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改善农业环境;加强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保护现有的种质与物种资源,恢复被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
2农业环境现状
我国农业环境当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污染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城市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在一些地区已经向农村转移,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破坏了农村水资源、大气环境及土壤性状,更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如工业废气中的二硫化碳、氮氧化物、汞化物等会对农村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能形成酸雨(雪),增大土壤酸度,并对人们的皮肤、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加之不科学的施用方式,造成农药和化肥大量流失,进入土壤、水体、大气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农村地下水资源和大气环境。比如农药污染,目前使用的部分农药由于化学结构较稳定,不易被分散而残留于土壤中,进而随灌溉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再被生物吸收,从而形成了土壤――水体――生物的污染链。再如农用塑料薄膜,因其难以降解且不易回收,大量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土壤耕层和理化性状变化,使农作物减产。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畜禽粪污大量增加,加之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推行不力、监管薄弱,对土壤、大气、水体等农业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比如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蠕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就可能通过灌溉水或肥料进入耕地,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再如畜禽粪污中的硫化氢、氨气等会产生恶臭气味,危害人类健康。
四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焚烧秸秆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有固体垃圾和生活废水等,固体垃圾随意丢弃或堆放,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而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如洗涤剂,在进入水体后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秸秆焚烧会急剧升高地面温度,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和养分构成,还会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总的来说,农业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农业资源衰退,农业灌溉水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把农业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角度予以倾斜,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和各级政府应完善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体系,解决突出矛盾,切实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农业、水利、环保、林业、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应互相协同,共同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城市及工业污染不准向农村转移的规章制度,坚决打击破坏农业生态、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并限期治理与恢复农业环境。加强环评审批环节的监管,对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一律不予立项。
四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广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环境;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先进的施肥(药)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加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确保国家提出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得到有效落实;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畜禽养殖规模化和无害化,推广循环农业,从根本上治理畜禽污染问题。
五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力度,净化、美化庭院,推动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态论文篇六
环境问题已经逐渐的演变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以往我国工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是将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为了能够使得工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农业等相关的领域其实都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的,但是现在,以往我国工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逐渐的演变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主要阻碍性因素,为了能够使得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使得我国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逐渐的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就需要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1.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1.1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态环境其实是人类生态和农业经济发展进程得以向前推进的基础,能够在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1.2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为农业生态环境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要求中的一个,指代的是既能够满足当代人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又不会使得后代人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受到负面影响。
2.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2.1使得农业占据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得到发展之后反哺农业这样一种模式,工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是一定需要得到农业的支持的,假如说缺少了农业这一个基础,工作发展的持久性想要得到保证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所以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人士予以三农问题充分的重视情况之下,一定要为农业生产环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提供充分的支持。现阶段我国提倡的是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想要解决三农问题是需要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的,从而就能够使得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
2.2能够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三农问题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三农问题也是能够从直接的层面上对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因此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在致力于找寻到一种能够使得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的方法。三农问题涉及到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农民增收,想要使得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是需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在农民的收入增长之后就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活动中去,从而就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这样就逐渐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三农问题从本质的层面上得到解决。
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要想从根本的层面上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促使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就需要依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农业生产方式。比方说黄土高原以及南方丘陵等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就应当科学合理的`选择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开展农业就开展农业,适合开展林业就开展林业,科学合理的对耕地资源加以利用,这样做既能够使得经济层面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也不会加剧本就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此外在北方土地荒漠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不适合过度开展农业的地方是可以发展耐寒性比较强的林业的。重视出来的树林不单单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也是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的,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这种措施的有效性是比较强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呈现出来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只有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好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在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增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力度。所以,要想使得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就需哦啊对生态资源展开保护,也需要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农业生态论文篇七
1政策缺失带来的危害
(1)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
近年来,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缓慢,各种危害生态环境的农业行为屡禁不止,经过对山东省部分乡镇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我们发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生产废料随意倾倒;农田灌溉水质严重超标,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农业用地的大量闲置;大量生活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垃圾箱、垃圾转运站、无害化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卫生户厕普及率不高,农村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等都极大的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
(2)绿色行动缺乏资助与激励制度保障,没有可靠的预期
(3)生态农业的发展评估指标和努力方向不明。
生态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估指标至关重要,很多项目在前期的设计中是有客观预期的,但具体实施起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走样,很多项目实施到最后往往背离初衷,甚至出现不了了之,这既带来了资金、人员的浪费,还带来了资源的不同程度的二次破坏。
2完善生态农业建设政策方面的建议
(1)建立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制定一部统一系统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非常有必要。它既是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从山东省农业大省的实际来说,为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着重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执行机制,对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农业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对违法占用农田行为、农业化肥使用超量行为,畜禽粪便不经处理随意排放行为,农膜残片留存不合理行为,海洋河流禁渔期捕鱼行为等都应详细的纳入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体系。
(2)建立农业生态发展的.激励机制
目前,山东省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各有利弊,参差不齐,出台一系列的竞争激励机制非常有必要。对那些农业生产中实施了绿色工程的,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补贴、激励制度,对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效果突出的,应配套出台奖励政策和推广政策,对有重大农业发展前景的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对农业资源利用合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政府给予配套的支持,总之,从制定稳定的经济激励基本制度着手,调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3)控制招商引资项目,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目前,山东省各地招商引资项目较多,但对关乎生态农业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筛查不严,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个别人发财、农民群众受害、社会集体买单”的情况。政府在有关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坚持先做论证再引进的原则,其中,浪费资源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对生态农业发展有重大负面效应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另外,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工业企业要进行综合治理,该限时整治的限时整治,该关停并转的关停并转;具体到农村来说,整个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先制定出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对于相关经费、政策的落实要实行严格的制度保障,要具体到人,具体到每一件事,对于相关招商引资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环境标准、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手段,要有相应的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落实目标责任制,要从确保生态农业长效发展的长远来考虑。
(4)要有配套的生态环保认证制度
近年来,山东省有关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出台过相关制度,但生态农业环保等方面的认证制度尚属空白。生态农业环保认证制度、认证原则的完善,可以让农产品贴上认证标签上市,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有可靠的生产与采购记录,而且使各项检测符合标准,可以通过建立的生态农业认证激励制度,调动大家参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农业生态论文篇八
一、正阳县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沼气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沼气。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沼气建设,正阳县沼气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县已建大中小型及户用沼气池2万多座,其中500m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4座,100m以上的小型沼气工程50座。同时,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引导,积极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将沼气建设与果、菜、粮等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建立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10个,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模式计30多个。如猪—沼—粮(菜、果、渔、林)、秸—沼—鸡—渔等,全县“三沼”综合利用率达95%。正阳县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大群众对沼肥的认识明显提高;二是施用沼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在正阳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自觉行动,具有发展的强大生命活力和巨大潜力。
二、正阳县沼气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模式点多面广,层次较低,亮点不亮,规模效益不明显。
(二)部分沼气池未正常使用,给沼气生态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力。
(三)部分养殖企业的大中小型沼气工程未与种植业(或沼肥施用方)形成有效对接,导致大量的沼肥流失浪费。
(四)沼肥生产企业缺乏,沼肥商品化、企业化、激励化等运行机制欠缺。
(五)“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生态农业的全面深入持续发展。
三、对策
(一)大力提高原有沼气池使用率,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肥源基础
1.充分调动各乡、村沼气服务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开展沼气服务,对辖区内沼气池做到逐个普查,逐个诊断,逐个维修。
2.制定沼气池使用补助政策,激励建池户踊跃使用沼气。
3.积极推广“全托式”沼气服务模式及秸秆沼气技术,切实解决沼气使用中“三缺”(缺原料、缺劳力、缺技术)问题。
4.全面开展沼气池改厕工作,将农户厕所统一建在沼气池上或与沼气池相连,为沼气池的正常使用提供源源不断的'粪源。
(二)建立“三品一标”农业示范基地,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展示平台
1.在沼气用户集中的村组,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可按照“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农产品生产管理,通过施用沼渣沼液,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2.在已建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周围,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宣传鼓励周围群众积极施用沼肥,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
3.在有一定种植养殖条件且已建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鼓励养殖场应用多层次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打造沼气生态农业示范亮点,以此形成全县范围内的辐射带动效应。
4.在申报和新建的沼气工程项目,做到严格审核、科学论证、认真规划、精心实施。确保沼气工程“四个一”(建一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解决一个养殖场的治污问题,为附近一个村集中供气,带动一个村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效益的发挥。
(三)加强沼气服务建设,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积极搭建沼气服务桥梁,依托已有的乡村沼气服务组织,通过与沼肥生产者签订协议,明确责权,有效架起沼肥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达到各取所需、物尽其用。一方面,避免了沼肥的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又确保了沼肥的科学施用。
(四)建立生产、施用沼肥的激励扶持机制,为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目前,正阳县的大型沼气工程所产出的沼肥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大量结余,可引进沼渣、沼液固液分离处理机,对沼渣、沼液进行深加工,形成袋装沼肥,方便运输和使用,将沼肥施用常态化、商品化、市场化。对施用和提供沼肥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代补,激励沼肥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用沼肥把种植业和养殖业连接起来,逐步形成规模,引导示范,辐射带动,生产出更多的“三品一标”农产品。
农业生态论文篇九
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选择。当今,在国内生态资源环境约束愈来愈凸显的背景下,探索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路径及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目前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即以提高水土等资源利用率为基本出发点,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实现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但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只注重生产功能,对生态服务功能关注不足
从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来看,当前的生态农业还是以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追求实物产出为主要目标,而对生态农业系统自身所提供的如碳汇、旅游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2.只重视产业节点,对产业之间的耦合重视不够
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是以种植业为核心的,如何实现种植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耦合,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同时,还缺乏市场化的引导、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难以实现生态农业的预期效益。特别是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耦合关系的缺失,导致了种植业自身和养殖业的污染。
3.尚未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管理标准化体系
随着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先进的管理方式,但我国至今仍缺乏完善的生态农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突出。
4.个别区域盲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不同区域生态资源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的传统不同,因此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选择适宜当地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和管理方式等,但在我国不同区域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脱离区域实际,盲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现象。
二、发展生态农业应实现“六大转变”
1.从传统生态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
局限于农业内部的狭义生态农业,无法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优质耕地资源、清洁水源日益短缺和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实现向现代生态农业模式转变,即注重生态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有机耦合,以优质农产品加工为纽带,将市场、生产和流通领域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一、二、三产业网络型链条。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为一体,构建产业化的'种养及废弃物资源化的食物链网结构。
2.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统一的多功能转变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一直以追求高产为目标。在生态资源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单是生产农产品,还提供了生活、生态等其他多种服务功能,如碳汇、调蓄洪水、净化环境、旅游和景观等方面。因此,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切实注重多种功能的发挥。
3.从传统精华的单纯继承向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融合转变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别重视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继承与发扬,但在严峻的生态资源环境形势之下,再单纯依靠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就难以发挥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应注重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通过将它们进行集成,从而发挥技术综合优势,推动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4.从单一关注产品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
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之时,农产品的品质较好;生产能力提高之后,实现了农产品充足供应,但农产品品质却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和杀虫剂等化学品的过量施用,以及工业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而下降。以往,国家在农产品供应,特别是粮食安全方面,过分地强调了数量安全,而对质量安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出现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走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道路。
5.从小规模分散化生产向规模化与产业化转变
当前,以农户为经营单位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不但带来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产业化将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因此应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发挥品牌效应、规范基地生产并提升竞争能力,以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6.从简单的农业生产向文化传承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转变
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积淀了丰富的农业文明。当前任何区域的农产品都可以体现该区域的文化、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与内涵,因此,注重区域文化元素符号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和社区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避免传统知识的丧失,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经济开发保留知识和资源储备。
三、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
(1)在整体布局上妥善处理不同功能区域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在整体区域内进行生产、生态和生活区域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
(2)建立完善生态农业分区治理办法。明确区域内农业生态治理的核心问题、重点目标和农业产业适宜发展模式和规模,以促进不同区域在国家总体规划框架下,编制区域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确保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相协调。
2.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根据循环型生态农业原理,在规模化养殖区域,构建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产业循环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使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逐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实现区域内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之间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逐步减少化肥的投入,进而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
3.加强区域农业生产技术的生态集成
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通过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以及现代技术的融合,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生态集成,发挥出技术的综合优势,以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如在粮食主产区,重点开展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的技术集成示范,实现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重点开展以农业生产节水为主的技术集成示范,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4.创新经营机制,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1)转变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基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为载体,以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建设一批现代生态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2)创新耕地流转机制。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水土资源约束,因此,要实现规模经营,必须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及投入机制,探索土地流转的新形式,以满足发展生态农业所需要的土地规模。
(3)转变运作机制,建立企业与农户“双赢”的利益机制。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要形成各利益主体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及产权关系,并获得收益。要积极探索农业生产要素入股方式,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把利益机制纳入规模化、制度化的轨道。
5.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
(1)确保生产地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应制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梯级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防治农产品产地污染,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快制订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制订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都能与国际市场接轨,以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以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的农产品速测点,配备速测设备和人员。
(4)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现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依法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品牌,以此带动全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5)搞活生态农业产品的市场流通。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各种农业信息网络服务资源,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发展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6)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政府、金融和保险等部门需要转变职能,完善和优化服务体系,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不断完善与壮大生态农业产业链。同时,要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稳定生态农业服务队伍,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提高生态农业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6.注重水土资源数量保护与质量提升
(1)以土地生产率为准则,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补充的耕地面积,需要根据土地生产率为准则进行衡量。具体来说,以区域土地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对补充的耕地进行折算。
(2)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改善耕地质量。对不同区域耕地逐步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率。同时,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把有关涉农资金整合起来,以提高农田建设标准。
(3)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创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加强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
(4)以“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原则,提高农业生产的水资源保障。要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为着力点,明确节水的重点区域,并注重不同区域的技术开发与集成;同时,要以区域水环境保护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切实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灌溉水资源,实现农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
7.建立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政策激励机制
(1)建立生态指标约束机制。以区域整体为对象,构建水资源、耕地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数量与环境质量保护的农业生态约束指标体系,确保“生态红线”。同时,强化“生态红线”意识,逐步建成资源保护与利用考核办法,以加强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建立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主体与对象,量化补偿标准和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土地承载力的畜禽养殖准入与退出机制,将生态农业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3)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与量化考核工作,建立监测评价与定位跟踪体系,突出地方政府主责地位。以各级农业资源环境管理部门为主体,对不同区域模式生态农业的运行效率、生态效益进行客观评价,构建现代生态农业长效考评机制。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屯留县唯一一家创品牌打造有机食品的新型企业。公司立足于名、优、特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以生产和加工姚家岭小米、上莲核桃、黑家口柴鸡蛋为主,纵深开发了家香系列精品杂粮和手工三和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公司在紧握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与省内外几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均为公司努力打造上党“四宝”走出长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粒粒精品,颗颗诚心”的企业宗旨,致力于提供各类健康、放心的有机食品,耕耘于朝阳的有机食品产业,为国人的健康努力!
公司紧紧围绕“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争创新品牌,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创造大市场,实施公司加农户,建设健康食谱”的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新型现代农业和环保生态农业”两个基地建设,纵深推进有机食品走进千家万户,食出健康的新理念。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将屯留的有机食品打造的更精细、更丰富、更具有代表性。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一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作者:李小卫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二
一、前言:
通过观光旅游方面的实习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 20010年1月5日——20010年4月5日
三、实习单位:云南昆明市盘龙区生态农业科技展示园
四、实习地点:昆明市盘龙区金殿麦冲村
五、实习内容和过程:
盘龙区生态农业科技展示园于2015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1100万元,经过三年的建设,已成为我省一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美、观光休闲配套齐全,集农业科技、生产示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示范、商业贸易“六位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生态展示园。
盘龙区农业科技展示园于2015年10月27日全面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园区建筑总面积为6172平方米。建有1600平方米的标准薄膜展销温室1栋,1548平方米的pc板瓜果园温室1栋,3024平方米的pc板生态餐厅1栋。园区集种植,观赏,餐饮,娱乐于一体,体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为市民的出游、亲和自然提供了新的场所。园区的 展示园占地35亩,分为采摘园区、示范观赏园区和休闲娱乐园区以及绿色超市四大功能。建园以来,大棚面积达17000平方米,已种植绿化苗木2万余株,50余个品种;观赏食用瓜果品种41个,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品种20个。今年引进了五彩番茄、迷你黄瓜、紫色苣菊、红珊瑚、火焰菜、苦苣等15个新品种。目前,已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130人,有力地推动了双龙旅游小镇建设工作。 盘龙区农业科技展示园的建成,为盘龙区贯彻落实昆明市发展都市战略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双龙片区旅游小镇的发展开创了。
在园区里我主要负责接待来到这里的游客,而每天要接待的人数还是多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的,功能更是多方面的:
1、经济生产功能,农业示范以农为本,是产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农业是我国必须要发展的产业,当今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拥有了知识,更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就是温饱问题,我们要把农业搞好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话题。发展观我们要严格把握好,发展是硬道理。农业观光属于产业观光的一部分,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消遣性生态旅游活动,利用规划地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建成各种活动场所,如风景游览、水面垂钓、鲜果采摘、狩猎捕捞、农村风俗体验等活动来吸引游客,带动城郊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2、示范传播功能,有现代农业高科技的示范,推广和传播职能。
说它具有示范性,是因为,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个基地,在基地上,我们发展生产,种植养殖多样化,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市场,在市场上把我们的名字打出去,通过产品来传播我们的旅游示范园。农产品的推广带动了我们经济上的发展,像那些无公害鸡蛋,走进了市场,进入了千家万户,它的名字已经走出了家门,很快传播开来,这一典型的例子足以说明了它的传播性。
3、观光休闲度假功能,是现代高科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补充手段。
观光休闲是此生态园的特点,现在人们都是紧张的忙碌着,快节奏的生活,把很多人都绷在了弦上。放松心情,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快节奏,把你我都累得无法呼吸,来到这里你就会有种进入了世外桃源的感觉,其实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而且,这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社会,应用高科技手段,更加完善环境,可以做到古代人做不到的事情,体现高科技的力量。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它不仅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以北京为例,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收入已达到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云南省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既符合本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4、科普教育功能,面向学生和市民的 学农的实践基地,也是休闲旅游区。
通过科普来体现农业的价值,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里,这也是园区的主要思想,因为园区的主题思想就是以“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为宗旨,突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和应用、示范,以体现其经济型。打造一个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品牌,并通过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景观,通过旅游载体,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增强了示范辐射的功能。以此奠定农业旅游项目发展的基础,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都市化、商品化的新路子,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该园区现新增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一栋,内设三个大会议室,约200㎡,一个小型会议室,20㎡,一次性可容纳340余人的会议室。园区可以长年无休的向公众开放,有开放式的草坪广场2000㎡,可举行较大型的各类户外活动,有意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 示范园以展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水培红薯,水培草莓,基质栽培番茄等)和种植展示特色瓜果蔬菜活体植株为特色。现已引进种植瓜果蔬菜品种84个,绿化树和花卉品种56个。示范园现有员工150人,其中项目管理人员12人,技术管理人员5人,本地失地农民20余人,下岗女工20余人,下岗女工和应届女大学毕业生79人,占公司总员工的50%。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在这里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就业,示范园申请成为“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扬起了风帆。此公司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也看到了它的前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六、总结与体会
我在这实习期间我担任科普导游工作。我每天面对的不再是学生,而是更多陌生的面孔,我渐渐的发现自己专业知识不熟悉,给他们、自己带来的困扰,但我来到这里也很开心。这里似乎有种神奇的魅力,在这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绿色,是希望的指示灯,是幸运的号码牌。看到这些植物我发现你对它说话时它是有感知的,虽然我不知道它的语言,但我也会用心去呵护,微笑每一天的对待他们,渐渐的我发现他们也在对我微笑。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园,更是许多许多生命孕育的地方,我每天与它们在一起,真的很有趣啊。这里有一个瓜果园里面有很多奇异的瓜果,比如:鶴首,你别说,它的形状和仙鹤还真有几分相似呢,还有黑子南瓜,顽皮小孩,胡须瓜,金童玉女,等等。生态园因为有了它而变得不一样了,它是一个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园区,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数是昆明的市民,这里的交通并不很方便,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有个疑问,“为什么这里会被这么多的人所喜欢呢?”时间久了我才了解,它有它的可贵之处、特别之处。在这里你看不到尘事的喧嚣,这里的空气是新鲜的,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芬芳的,充满爱的味道。在这个瓜果园里它还设计了休息的地方,当游客们走累了的时候可以在瓜棚里休息,喝茶、聊天、打牌。这里还有冷饮,小吃之类的东西,就像是渡假村一样,在忙碌了一个星期之后,有一个这么宁静幽美的地方可以放松一下也是不错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高涨,它就像弹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断一样,幸亏有这样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可以让忙碌的生活缓解一下。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到瓜果园里工作了。我所接触的是更多陌生面孔。似乎一切又都是新鲜的了,但是其实我已经和他们相处了三个月了。我们的瓜果园现在开始换季了现在是一批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望着它们我感到很开心,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小苗在快乐地成长。阳光洒落,微风抚过,它们也在随着旋律而舞。大自然是神奇的,把这里装点如此美丽。我渐渐地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每当我迎着阳光和他们在风中摇曳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些天我发现,他们长大了,这时我才发现时间逝去了,也让我渐渐的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棵植物你也需要成熟,不仅仅是成熟,更重要的是成长。记得有一次,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作为他们的导游,我向这些小朋友介绍了整个园区。看见他们用稚嫩的表情问我这是什么,那个叫什么的时候真的好有趣啊,我们这里还种有仙客来,我就像这群天真的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个小朋友听得都津津有味,这时我有很强的自豪与满足感。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真的还有些舍不得呢。我用我的微笑送走了这一群个小朋友,他们给我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微笑,更是一段回忆,一段童真。
为期几个月的实习期结束了,我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实习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在课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受益匪浅。现在,我对这几个月的实习做一个总结。为了把自己在学校当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理论当中得以实践,来到了这个生态园。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技术,了解更多的关于农业知识,学以致用是我学习这一专业的最终目的。我的收获很多,在这里的学到的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知识,接触到的人与事不再是那样的简单,让我明白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你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就看你自己了,命运是在你自己手中的,怎们走也看你自己的了,这时你不可能在依靠别人了,你已经成熟了,就像那些瓜果一样。人不可能永远活在孩童时代,你也需要有童真,但更需要社会的磨练。也许我就是一颗需要锻炼的石头,时间会把我磨成什么样子是未来的事情,我只能是把我现在做好而已。我不想说的太多,我只想用我的真实经历来谱写。在这里工作我发现,我们的公司有很深的挖掘潜力,现在的人有很多都是背着沉重的压力生活着,科技在发展,人才竞争仍更加的激烈,在这样的重压下,不去找个地方释放会被压得窒息的,选择想要找一个环境美好的地方已经很难了,城市的喧嚣让你我都想逃脱,我们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我觉得应该让他们有种来到自己家的感觉,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摘园区的蔬菜,看他们喜欢什么,只要喜欢就可以摘,这样即自由,又舒心。我觉得在我们这里还缺少绿色,我们应该在引进一些蔬菜,既能观赏又能吃的蔬菜,要想有更好的发展的话,应该再提供一块地,让游客自己来种,自己来收获自己的成果,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里的人,这样可以给他们新鲜感,在他们为这些植物耕作的时候,他们会不断的来园区,并且可以增加园区的收入,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去改进的地方。以后的发展还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就让它在风雨中成长吧。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三
释义说明:开宗明义,“苏垦生态”突出品牌名称,加强消费者的第一视觉、听觉等,增强品牌记忆,下阙“绿色生态”则紧扣宣传主题,倡导绿色生态,生产绿色食品,而“百味”更显苏垦生态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多样,百味齐全,百味尽享。给人一种良好的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
苏垦生态健康百态
释义说明:“苏垦生态”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并进而增强对品牌的认同感,“健康百态”则表现苏垦生态以绿色环保的健康食品带给人们健康的生活,引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两句压韵对称,朗朗上口,易记忆,易传播。
苏垦生态生活百味
释义说明:同上,“苏垦生态”凸显品牌,农产品为为人们生活必之不可少,“生活百味”一语双关,一是突出苏垦生态生产的绿色食品百味俱有,另一层面上则上升到生活的高度,意指苏垦生态带给人们生活美好。
1、苏垦生态,创造美好生活
2、苏垦生态,共创美好生活
3、苏垦生态,源自自然的环境
4、苏垦生态,自然资源品味生活
5、苏垦生态,创造品质源动力
6、苏垦生态,倡导绿色生活
7、苏垦生态,大自然新生态
8、苏垦生态,崇尚自然
9、苏垦生态,新生活新生态
10、苏垦生态,与自然共生
11、苏垦生态,为你制造无限自然的.农产品
12、苏垦生态,相信绿色的力量
13、苏垦生态,只为品位生活
14、苏垦生态,生态苏垦品位生活
15、苏垦生态,品质改变生活
16、苏垦生态,源自自然的力量
17、苏垦生态,引领未来新生活
18、苏垦生态,引领健康未来
19、苏垦生态,健康未来
20、苏垦生态,绿色健康的家园
21、苏垦生态,绿色健康的爱
22、苏垦生态,农垦人带给您的爱
23、苏垦生态,享受健康如此简单
24、苏垦生态,健康才有好生活
25、苏垦生态,健康为明天
26、苏垦生态,为健康生活迈步
27、苏垦生态,健康果蔬全家欢享
28、苏垦生态,食物要有机健康有道理
29、苏垦生态,绿色相伴健康一生
30、苏垦生态,新鲜果蔬为健康加分
31、苏垦生态,来自大自然的健康
32、苏垦生态,新鲜自然健康生活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四
一、模型实证分析
(一)变量检验
将cd生产函数转化为线性模型,能够有效抵消时间序列数据自身的差异性和异方差,使数据更加平滑;同时凸显参数估计意义,使估计结果更准确。被解释变量和部分解释变量均为增长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属于非平稳,因此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的序列。同时,也表明解释变量即各类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至此,模型已经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二)模型确定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输入新疆-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拟合优度可决系数显著,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变量转换为平稳的数据。因此,该模型是稳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公共产品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变化状况。
二、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新疆—20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素中,农用机械动力的影响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随后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和农村电力。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实质是反映农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实反映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员的净流出,导致农村智力水平有效实际供给严重不足。
(2)以1998-年数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加大新疆农村机械化水平投入、加大化肥合理施用量和技术应用、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增加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要手段。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五
当前,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为了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我们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并同时符合建设新农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方法。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六
所谓低碳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新型的能源、科技技术以及全新的发展观念,积极促进各行各业实现低能耗高产出,进而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2.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资源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它将农业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过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问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效应。
2.2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2.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2.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都市休闲农业等方式,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能够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七
1、绿色田园,健康生活。
2、一乡生态农情,一品生活格云。
3、展科技之风,扬华夏之威。
4、格云农产,天生自然。
5、格云生态农产品,健康生活永相随。
6、好山好水好生态,格云农产人人爱。
7、传递浓情,创新农艺。
8、宅配有机生鲜,创享健康之巅!
9、牵手田园日志,改善生活品质。
10、科技为本,引领未来。
11、纳米科技,华农引领。
12、宁要零利润,也要零污染。
13、携手共进,和谐共赢。
14、原生态致富精华,城市人健康绿卡。
15、西南农资大平台,创富农家大本营!
16、华农纳米科技,农业致富先锋。
17、心细如纳米,骄傲为华农。
18、绿色无公害,福送千万家。
19、科技图强,诚信致远。
20、创新科技,耀我华农。
21、至诚入微,科技领先。
22、好山好水好农产,原汁原味原生态。
23、双福,绿色产品的未来。
24、你可以更健康,只要你想。
25、纳米科技领航者。
26、养殖生态,种植绿色。
27、格云生态,健康状态。
28、格云食品原生态,禽肉蔬菜人人爱。
29、田园绿色天下,宅配健康万家。
30、香飘世界,健康未来,福泽天下。
31、双福农产,四季领“鲜”。
32、有机蔬果自留地,市民有机后花园。
33、田园日志,健康卫士。
34、长在溪间山坳,宅配有机味道。
35、有机万千,生活领鲜!
36、天生天养,有机农庄,田园日志,我家粮仓。
37、生物科技,奉献社会。
38、互利生态,共赢未来。
39、华夏农业,科技领先。
40、开启田园日志,记录有机生活。
41、好格云,生态造。
42、绿色有机农场,优雅田园时光。
43、有机菜吐绿,生态大米鲜;生鲜宅配送,千家盼田园。
44、为您餐桌更健康——田园日志。
45、田园日志,健康生活的引领者。
46、牵手格云靠近财富,选择格云享受健康。
47、有机生活田园日志!
48、选择双福,健康幸福!
49、城市与生态的对接,健康与财富的转换。
50、双福农产:放心绿色产品,健康到万家。
51、绿色生态农业,格云一路领先。
52、一家一田,长寿延年。
53、华农新科技,纳入新轨迹。
54、食安中国梦,田园心奋斗。
55、卓越,因不断创新。
56、健康食品好滋味,格云生态来搭配。
57、格云,城市与生态的对接。
58、格云生态,绿色昌泰。
59、天府之国出双福,人间处处饭菜香。
60、绿色双福,惠民双福。
61、华农纳米,巅峰科技。
62、田园格云,生态农业。
63、生态农业大本营,格云食品新天地。
64、细致入微,精益求精。
65、绿水青山味道,格云生态缔造。
66、食材您定我送,有机健康出众。
67、田园到餐桌,健康直达车。
68、创新为本,领跑世界。
69、生态农业万千,格云一路领先。
70、格云,“格”离污染之手。
71、格云生态,绿色引领时代。
72、华农纳米,领跑中国科技。
73、上下求索,智造未来。
74、格美尚品,云享生态。
75、绿色食物,格云说的`算。
76、双福农产品诚待天下客,重庆菜篮子喜迎四海人。
77、格云生态,上门好菜。
78、格云生态,绿色无害。
79、送给你真正的健康。
80、中国人的科技,中国人的华农。
81、有机生态的诠释者。
82、生鲜有机宅配,会员美好体会。
83、非凡的距离,非凡的享受。
84、创立天地,行达高远。
85、格云健康品位,绿色全程农产。
86、宅配一触即发,有机随时到家。
87、格云生态,健康关怀。
88、农家致富精品,绿色食品大餐。
89、好在生态,贵在品质。
90、科技展雄风,诚信赢天下。
91、田赋农情,食安天下。
92、科技生活,纳米引领。
93、卓越科技,助推成功。
94、有机源于专业,宅配领鲜世界。
95、以智弘志,以质励治。
96、福泽四方,福送万家。
97、有机生鲜宅配,自然健康加倍。
98、做有心人,卖有机菜。
99、传健康之情,做致富之王。
100、生态格云,城市餐桌。
101、去五星饭店,不如吃五星的食物。
102、农品鲜千里,双福连万家!
103、健康的品味,低价的实惠。
104、绿色田园,健康源泉。
105、格云农产香,营养更健康。
106、城市生态美农,健康生活专家。
107、创新无境,追求永恒。
108、绿色科技,利国利民。
109、格外绿色,云尚人间。
110、有机之道,宅配智造。
111、心系饮食男女,情注有机田园。
112、取之于科技,用之于农业。
113、生态农产品,格云健康情。
114、有机私享家,健康你我他!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八
1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技术资料和相关的文件采集的不够完全
由于农业经济技术科研院所都是以搞农业科研技术为主要任务的地方,担负着我们国家和省市的重大科研项目工作,这些搞科研的人员对进行科研工作时的资料信息都比较重视,然而他们却不能够理解档案的收集对这些科研工作有更为严格的保存方式,根本就没有对档案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他们的思想当中,自己研究的项目内容一定要放在自己身边才是最安全的,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拿档案工作当回事,所以也就不愿意他们手里的资料交于档案室内进行整理归档,有时就算给了一些资料,但根本就不够完整,因此,也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单位重要成果的全面性,这样也难免影响到档案资料存储的质量。
1.2在一些文书和资料存档流程中也是有漏洞存在的
有很多的部门和单位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并不是专职负责此项工作,由他们来负责文书档案资料的采集、整理、装订和归档的各项工作。并且这部分兼职档案员根本就不能固定一这一岗位上,流动性很大,他们各自的文化水平不相同,在工作的性质上也不同,而且对档案管理知识又了解的少,又不能够做到让其长时间的负责,所以这些人也不能够认真的去学习这项工作,在工作中,就会出现该归档的没有归档,不该归档的还归档了,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再有就是多年来在各部门中,没有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过,就使得很多具备保存价值的资料和文件不能够及时完整的进行归档,使后期的档案工作出现层层困难。
1.3档案人员配备及成文过程中呈现出资源上的铺张浪费
在平时的工作中,凡是各类起草之后的各部门的文书材料都要由专职人员进行打印、整理和下发,最后才能归档。而且在各机关单位中,都是各负其责,各自管理各自的文件资料,互不交差,相互帮助更是谈不上,工作上根本就谈不上协调,这种工作的形式,难免会造成人员配备上的.浪费,也体现出了机关单位工作中的杂乱局面。农业经济技术科研院所在科研时资料的印制过程中有着更严重的浪费现象。一个项目的起初到最后评审结束要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要经过许多职能部门的协作,其中就会有材料的起草、打印和再修改再打印的一系列的工作,时常出现印刷重复和印废的现象,每年就这些类的纸张印制不知道要浪费掉多少,经费的花销到底会有多大,没有人过问此类事情,其实这种财物的浪费也是非常之大的,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善。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档案管理
2.1努力强化档案管理机制,从档案人员的管理意识抓起
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各类文件的归档工作制定出各项实施细则,使工作人员都能有章可循,不致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在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标出归档文件资料整理办法和档案存储的范围以及保管期限的具体条件,加上不予存档文书的管理手续等的有关规定,在制度的要求中还要涵盖有文件收和发时的登记、查阅时要有记录。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要求使得我们的档案工作能够更好做出成效,让人们真正的认可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领导的大力支持,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增加非常大的分量,也使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减少许多的阻碍。这在日常的收集整理中,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档案材料质量和来源的完整性,不至于科技人员的不信任的心理,使得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当然,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做好自身的学习和进步,向领导和业务人员宣传好我们档案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它对单位今后工作进程的影响力,明确档案工作存在的价值,强化人们的档案意识,让人们对档案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利于我们工作的圆满完成。
2.2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
档案工作虽然不象其它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强,但是,这项工作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也可以说这项工作要求业务人员综合素质一定要很强,必须得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不能自我满足的,不能以这一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深就放松了学习,面对当今世界的信息化来讲,对档案管理者已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必须要学习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一些旧式的管理办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把学习做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农业经济技术科研事业的发展,业务性强,科研资料繁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档案的管理上,还要了解农业发展状况,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并运用新的档案管理办法,更好的档案管理服务,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农业生态论文篇十九
摘要:广西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结合,畜、引、提相补充的农业水利工程体系,现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9.4%。但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仍滞后于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没有足够的水源、缺乏完善的渠系配套设施及尚未形成大面积的园田化生产基地。因此,今后应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灌区科学管理、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以促进广西农田水利产业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业水利;生态农业;发展措施;广西
0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我国灌溉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1/3,而水利工程80%的供水量用于农田灌溉。因此,水利工程洪旱涝渍兼治,改土治水并举,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前提。农业水利传统意义上主要是指灌溉,包括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水利工程系统及其管理队伍。按照水利深化改革目标及国家产业政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新体制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建立现代农业水利的途径,以促进水利产业的均衡发展。
1广西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西已基本建成大、中、小相结合,畜、引、提相补充的农业水利工程体系。广西现有灌溉面积在2.00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0.07~2.00万hm2的中型灌区276个,6.67~66.67hm2的灌区(片)40627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设计灌溉面积200.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9.4%[1]。全国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65hm2,而广西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7hm2,只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2.3%;全国人均旱涝保收面积0.47hm2,而广西人均旱涝保收面积0.37hm2,只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8.7%。此外,广西现有0.1m3/s以上渠道总长59156km,防渗渠道22752km,防渗率仅38.5%。
2存在的问题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原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建成后管理投入不足,许多灌区从竣工之日起就带“病”运行,加上后期无力系统维护,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破损[3]。广西现有灌区干支渠道和建筑物完好率仅有50%左右,带“病”运行问题突出,安全性能差;干支渠道和建筑物的.平均实有率70%,有效灌溉面积远达不到设计水平,仅为设计灌溉面积的68%,导致50%以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或灌溉保证率低。据统计,广西多数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低于75%,有的甚至低于50%;广西现有的1680万hm2旱地只有15%得以有效解决灌溉问题,多数依然靠天吃饭[1,4]。此外,大部分灌溉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尤其是在边远的贫苦山区,农业生产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对农田水利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但目前广西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仍滞后于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足够的水源;二是缺乏完善的渠系配套设施;三是尚未形成大面积的园田化生产基地。此外,广西的农业生产仍然存在春旱夏洪危害频繁现象,既增加农户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益,又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春季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边远山区由于缺乏控制性径流调节工程,夏季的防洪标准也不高。再者,广西大部分地区尚未推广使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浪费严重。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的瓶颈,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3发展措施
3.1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农业水利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改变以往农田水利建设单纯靠政府与乡(镇)集体投入的现状,实现多方筹资、多方投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并适当吸收外资[5]。首先,在自治区层面应建立农田水利维护基金机制,各级财政要坚定持久地增加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其次,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其三,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国土、交通等部门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序推进水源工程、灌排工程、土地平整、交通道路等工程建设。
3.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广西部分地方仍然存在“上游串漫灌、下游无水灌”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渠系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沟渠年久失修、淤塞、渗漏严重[3]。因此,首先要坚持全面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无水源地区要新建灌溉设施,已有的灌溉设施要进行加固、配套、续建,干旱缺水地区要增补骨干治旱工程。其次要通过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对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明确所有权与使用权。第三要增加调蓄工程,提高春季用水保证程度。春季缺水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可适当兴建控制性山区水库,增强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有效解决春旱夏洪的问题。
3.3加强灌区科学管理
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保养与维修,使其安全运行,并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同时,应尽快改革灌区管理体制,组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权威机构,加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2],以适应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乡(镇)水管站负责跨行政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指导村组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灌区管理站负责灌区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水库管理站负责水库及其设施管理与维护;村委会负责支持自然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
3.4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适当压缩耕作面积,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充分利用夏季丰水,使农业种植结构符合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并加大节水型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6]。各地应加强对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确定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作物灌溉制度。由于农作物耐旱品种和普通品种的需水量差异较大,因此建议缺水地区重点引种并推广耐旱高产农作物,改进栽培技术,如选用早熟、耐旱、高产的作物优良品种,同时采取保墒耕作措施及节水栽培技术。针对田间工程,应积极试验并推广细流沟灌、小畦灌、膜上灌、膜下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形成一套以山区水库—渠道防渗—节水灌溉—竖井灌排与明渠排水相结合的节水型灌溉模式。如水稻种植区继续实行广西水利系统《千万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开发》中薄、浅、湿、晒的科研成果,经济作物区实行喷淋式节水浇灌或分行交替浇灌方式等[3]。
3.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生态和农业用水,保证最低限度的生态用水,保护生态资源,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灌区农业用水。同时,要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改善水源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林比例,发挥利用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4],增加水资源系统的供水能力。
4结束语
大力发展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灌溉为主的农业灌溉水利工程,是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水利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在全面掌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各级农田水利规划(农业水利化规划),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计划、分步骤的实现农业水利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