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模板19篇)
通过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深化思考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那么如何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回顾经历的过程,思考其中的亮点和挑战,总结出重要的观点和体会。其次,在写作结构上,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背景和经历,然后重点突出事物或经验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最后给出自己的反思和建议。另外,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鲜活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欢迎大家在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我们共同分享。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一
所谓"知行合一",是指对某事件进行了充分认知其过程和重要性,包括困难性等条件下,辅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行动,从而达到目的,是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者无疆,绽放其美丽。
乐嘉带年仅四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应是考证过,对其过程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并做了充足的准备的。作为成人,他应认识到这不是花前树下,林荫道上,不是百鸟悦鸣,怡然悠然,不是不知不觉一天三十六里就过去了;而是沙漠中,阻力下,烈日当空,汗水涔涔,头晕目眩;是幼龄童,娇闺女儿。我宁愿相信乐嘉早就较长时间有意训练孩子体格,适应冷热忽变;再者,乐嘉的背后,必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医疗团队作保障。如此等等一系列保全措施下,这才有了"沙漠徒步"。"知"其难,"备"其需,"行"就成了水到渠成。
任何一件事或惊天或离奇,背后必有原因或不为人知的真相,所以不能只看表面不合情理就愤然慨然,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非议对方。乐嘉所为,可能就如他所说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如果女儿顺应此行,很难不说乐小花既拥有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又逐渐训练出强悍的精神力量,乐氏家族承传有人,也是对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表率和贡献。触龙说赵太后,就劝其不要溺爱孩子,应"为之计深远",给予一定的磨练和担当。古今有识之士皆不会一味顺从孩子或别人,定会筹算谋划,一旦取定,便直往不悔。
当知其条件不具备不成熟,那就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当今社会,物质条件较为丰裕,但精神贫乏,网络当道;身体疲乏,脂肪横行。如若我们在紧张的工作劳作闲余,借鉴"乐嘉育女"的方式,必要时丢掉网络,回归自然,锻炼身体,富裕精神,愉悦心灵,接纳自己,我想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空心人",形貌俱佳但眼神空洞;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低头族",形体单调,"方向一致",佝偻病态大脑昏昏。乐嘉育女,我们育己,知其弊,切其脉,护其根,洗净污,行其果,中通外直,亭亭立世。
当然,应知凡事不可"过",进退有度,方可行者无疆。乐嘉背后虽有强大的保障团队,但孩子太小,腿生红疹密密麻麻,脚起水泡难以入眠,小小孩子本不知愁滋味,却受此折腾,多多少少有些残忍。不妨等孩子大一点,再过两三年,身心会更成熟点。毕竟乐嘉作为名人,表率和榜样的影响不可忽略,如若经济稍富裕之族都去效仿,沙漠热闹,公路纷纭,大山喧哗,海里鼎沸,但有可能就会岀现医院挤挤,医生忙碌,药品突缺,而忙碌过后可能是长时间的质疑、冷清,肯定不是好事。
何况你我皆凡人,知弊切脉,行之有数,不好高,不骛远,忌盲从,忌全否,知行合一,进退有度,方行者无疆,笑迎此生。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二
孔子被尊称为中国教育的圣人,他对于人的修养、道德行为、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思考和贡献被后人广泛传颂。其中,孔子论知行合一的思想被视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知行合一是指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意味着要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通过对孔子论知行合一的深入学习与思考,我对于教育的理解与认知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
首先,我认为知行合一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深化了我对于学习的认识。在孔子看来,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和课堂上获取知识,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来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这种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使我明白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知识,并将其实践于生活中,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其次,知行合一使我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的真谛。实践是检验知识真实性和可行性的唯一标准,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还能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创新。正因为如此,我开始注重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论是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是社会上积累的实际经验,我都会不断地思考和总结,进而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
再次,知行合一让我明白了实践与品德的不可分割性。孔子强调,“君子学以聚其才,行以达其道。”在他看来,知识和实践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发展,更是为了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才能以更加优秀的品德为指导,坚持正义和善良的原则。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我开始明确了自己在实践中所要践行的是什么样的品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准则。
最后,知行合一让我认识到了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君子有三变,反顾、穷理、节用。”这个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这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不仅能让我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行为准则,还能从中汲取教训,并不断地提升自己。
总之,孔子论知行合一是一种十分独特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的统一,体现了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信念。通过对孔子论知行合一的学习与思考,我在教育理念和认知上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贯彻于实践,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地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子。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三
说到《知行合一》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圣人王阳明先生,其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由于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是各种圣贤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树立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从而创建了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
《知行合一》这本书的作者度阴山是通过讲述王阳明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从而向大家深刻的的剖析“知行合一”的无穷智慧,即是“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王阳明先生的内心也经历了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到“知行合一”的一个过程。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同样也悟到了“读圣人书,学圣贤智慧,直面人生困惑,悟内圣外王之道。”
说到“完人”,不得不提的是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心学”,五百年来折服无数中外名人,包括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均对其称佩不已。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学”呢?
《知行合一》则是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其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曾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仅仅理解为先知而后行,这就彻底理解错了王阳明大圣贤的思想和意思。多年以来,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知行合一”?由于许多人理解错了古人的思想,都在“有选择地知,有选择地行”,因此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知”和“行”是“行”就是“知”,“知”就是“行”的关系,分开了就是空想不干和苦干不思的人,这是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做到这两点,即是“致良知”。良知是何物,良知既是道,是人对善恶的批判,是恒定的世界观。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不都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王阳明“知行合一”可从以下三点来借鉴和理解:
首先,从工作实践来看,“知行合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工作方法。“知”在实践中的运用就是“行”,而最大化运用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执行与具体情况有效结合。针对掌握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以适而合用、分而细化的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二是经验与执行力的有效结合。“知行合一”讲究的是“知”与“行”的紧密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要对每天的工作进行及时有效地总结,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以此改进个人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执行力。
然后,从意识上来说,“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修养论与道德实践论,但从儒家“修己以安百姓”和“内圣外王”的思维逻辑与思想传统的角度来说,其道德修养必定要落实到政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上,所以又是一种政治学说。
最后,从文化层面理解,提倡“知行合一”,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所谓“文化”,按古人的定义是“人文化成”,即以人文精神教育人民,养成良好社会风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重点放在“行”上,奉行的是文德教化理念,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于发挥“人文化成”作用,推进全民道德教育能起到积极作用。
知善而行善,行善而知善,此乃知行合一!(此处的善指善巧方便)。知和行有着很大的分别,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知道它的意义,不要等自己出现遗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知道但是没有去做,徒留遗憾,岂不伤悲。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勇敢去追,勇敢去尝试,你将在行动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让我们大家携手共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知行合一,就是讲理论(知)和实践(行)要合而为一,不可过分偏重一边。“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由王守仁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知行合一”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人的行为要与人的认识相符,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做什么样的人。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认识要与客观实际一致,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学习方面的“知行合一”我要讲的是第一层意思。
在学习中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知行合一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习了一个理论、知识便迫不及待地要把它付诸实践,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坚持知行合一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在学习中如果做不到知行合一就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坚持知行合一是认识发展的前提。如果不能让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保持一致性,“人本性,智慧具足”,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人的这种本性,通过量化了企业的共同目标、训练团队,树立赢的信念。“学就是做,做就是学”,这正是中国文化“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理论的具体实践。“而且,必须让每个人反复体验‘赢’的经验”。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掘和体现。
通过此次的训练,不但考验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高了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承压能力,更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紧张而精彩的训练结束了,每一个队员都是成功者,这就是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美生人,在汗水与欢笑中,大家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体验。平时耳熟能详的“团队精神”变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引发内心思考。
朱熹的“格物致知”。“格”是探究的意思,“物”是万事万物,包括意识的和物质的。“致”是求得、获得的意思,“知”是知识。具体理解就是说,一个人的教育学习的出发点就是从追寻事务本体而得到知识。《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完了,但以“知行合一”的理念,潜心修行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以格物致知之精神,探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言行一致之韧性,践行求知的每一步去躬行。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五
初次读这本书,有诸多的不认同,为什么,首先对王阳明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就不能理解,在当时的时代,儒家思想,是要抛弃物质的东西,去享受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要享受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也要享受物质层面的,我认为我除了吃饱以外,也要注意营养均衡。除了穿暖以外,也要注意衣着得体,让大家见笑了,这就是我当时初次接触这本书的想法,诸多评判。
再次阅读这本书,我抛开我之前的态度,慢慢进入,反而越读越有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悟到一些道理。其实,每个人在读书领悟中,都会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我们不能去评判谁对谁错,只能说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王阳明他的成功也是吸收了道家、佛家、儒家的精华,成为他今天的心学。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打开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升华,而不是生搬硬套。就像王阳明格竹子格了六天六夜都没有格出竹子的道理,还把自己给格病了。而我们组的马威前几天在群里发:“竹子用了四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就长到15米。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看,王阳明格不出的道理,被我们马威同学格出来了吗。我们现在不就对过去的文化进行升华了么。
有些同学说,为什么读这本书呀?我又不想当圣人,王阳明说的人人都是圣人,肯定认为是扯的事,怎么可能呢?其实我觉得王阳明说得对,人人都是圣人,只是分大圣小圣而已,为什么?如果我们对这本书融汇贯通后,把致良知做为以后做人处事的准则,去影响孩子,影响家人,影响周围的朋友,未必不可称之为圣,也可以向陈教授、胡清老师一样,向更多的人去传经授课,去影响更多的人。目前我们学习的九点领导力,也是让我们从心出发,遵循心中的善念,按照这种指引去工作,去生活。
我认为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按照我们心中的善的指引,来做事情,处理事情,用向上向善的力量来影响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
我的三点感悟:
每个人做事情,对错与否,首先是否从心中的良知出发,前段时间我的好朋友说,如何练习好自己的情商,如何会说话,才是为人处理的道理,准备去买两本《蔡永康的说话之道》好好学习如何说话。当时我就告诉她,好好说话,如何说话是术,重要的是你的心,是否遵循良知的指引,良知是道,有术无道,你说的话只能让他人觉得你是虚情假意,甜言密语,并不走心。我们只有心到了,才能让别人觉察你的真诚。
舜和他老爹瞽叟的故事。正是舜常常内求,自以为是最不孝的,因此他能孝,舜每天想着自己不能尽孝之处,因此他就更加孝顺,等到瞽叟高兴时,他只不过是恢复了心中原本就有的慈爱的本体。所以当我们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夫妻关系有问题的时候,上下级关系有问题的时候,朋友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向内求,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所有问题都迎刄而解了,并不是说有问题是我们自己错了,只是更换一种思维模式,更换一种做事的方法,可能就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马歇尔卢林堡的《非暴力沟通》,不就是让自己换一种沟通方式,有同理心,这样沟通就没有障碍了。
学以致用,必在于行,而不行不可以为致知也。也就是必须在事上练。我们知道了良知,也就是知道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但是不去用,那也不对,只有在事上练习多了,我们才能得心应手。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六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xx总书记反复强调讲政治、有信念,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讲政治”是本、“有信念”是魂。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讲政治、有信念”刻在骨子里、扎根头脑中,把固本铸魂作为一辈子的修炼。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内涵,自觉强基固本。
要在坚定政治信仰中树牢理想信念,坚守政治本色中践行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中检验理想信念,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上的守护人。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强化“四种意识”。
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守对党忠诚可靠的政治立场,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
要强化大局意识,所有的工作都要与党委的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
要强化核心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要强化看齐意识,坚定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方法路径,做到知行合一。
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上下真功,特别是把学习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学透,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在对标先进先辈上下真功,在思想上对齐、作风上对照、行动上对标,深学、细照、笃行。
要在树牢宗旨观念上下真功,践行群众路线,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党委、政府要干事;把党委、政府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事;把党委、政府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
要在加强党性修养上下真功,坚持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带头营造“讲政治、有信念”的良好氛围。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会要发挥示范作用,从常委同志带头做起,发挥示范作用,走在前面、作好表率,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起主体责任,按照既定部署,聚焦重点任务,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督促落实,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起标杆、走在前列,把学习教育与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就是要让“纪律”深深烙印在每个党员的心里,让“规矩”作为党员言行的准绳,坚决杜绝那些在党x党之人,消除“毕福剑、任志强”之流,纯洁党员队伍。
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要坚持学习常态化、认真落实政治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坚持实践基层化,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党章是党的基本法、总规矩,党员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自觉学党章、守党章、践党章、护党章,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规是对党员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指引,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修身律己、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上来。
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毛xx思想在当代最新的发展,也是广大党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党员要原原本本学原文,全面掌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党员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深化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以之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经济建设的`时代,党员更多的关注于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在注重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强化自己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
党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
要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始终传播正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要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章党规,学习x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学好学活“两学一做”,要求我们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打牢“两学”学习基础,让思想生根。
理想信念是我党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构建思想上的坚固防线,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只有打牢我党的理想信念精神脊梁,让每一位党员学好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理论联系实际,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才能让思想生根,在每一位党员的精神田园之中开花结果。
挖掘“一做”内在精髓,让作风扬帆。
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奋斗成就伟业,实干才能兴邦”,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这要求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牢牢把握“两学”精髓,学以致用、以学促做,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中纪委屡屡传来党员干部在岗严重违纪调查报告,加强作风建设廉洁从政显得格外突出,党员队伍作风建设需要每一位党员的共同维护,违纪违法现象要严格杜绝。
固守纪律规矩之严,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加强作风建设,要求我们自觉遵守纪律“底线”,时刻握好党纪党规“戒尺”,做合格党员,维护好党员干部队伍形象,让作风之船扬帆远航。
“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
在学习“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实在在的掌握“两学”理论基础,掌握问题症结,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促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进步提高。
“两学一做”归本溯源还是“三严三实”的进一步巩固深化,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凝聚内在合力,真正铸就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优良党员干部队伍,让思想助力作风扬帆,作风灌溉思想萌芽。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七
1.初遇王阳明
第一次听说王阳明是在高中政治课上,讲他对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课本上将他批判为典型的唯心主义——你看不看花,花都客观存在。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从此也把王阳明和唯心主义打入了深渊。
2.再遇王阳明
第二次遇见王阳明,是看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把王阳明列为明朝近300年历史上的第1人。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洪武帝为代表,明朝的英雄好汉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数载,能在这个英雄榜上排第一,王阳明绝对不同凡响。书中的王阳明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还有教育家。这几个头衔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名垂千古,没想到他短暂的一生就铸就了这么多辉煌。他的道德品格、政治操守、军事才能、哲学思想和教育情怀都让我觉得十分佩服。当年明月把明朝那些事儿最后的篇章留给徐霞客,我想也是和王阳明心学呼应。徐霞客就是心学最好的实践者,在一个200多年不断纷争的政治帝国面前,徐霞客和王阳明就像一股春风,耳目一新,敢于跳出程朱理学和科举桎梏,做到真正的自由自在。王阳明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发端。
3.知行合一王阳明
所以,接下来就看了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探寻他心学的真谛。对于我来说,读心学的感受就是从心所欲,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在的欲望、物质、言语所左右,真正的去修炼自己的心,知道什么是善恶,能够去恶从善,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后就是回到自己本真的状态,也就是直觉。通过知行合一,不断充实自己的身心感受。这让我想到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所说的,人有两个系统:
(1)系统1是直觉情感的直观感受系统;
(2)系统2是逻辑,理性的间接系统。
王阳明所做的就是让我们找回那系统1,并且通过系统2不断的修炼,让系统1不断锐化,变得更为理智,生命也会变得更加从容和睿智,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坚守。
正如王阳明所说,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分辨好坏,但在漫长的学习与社会的磨砺中,模糊了善恶之间的距离,正如韩寒所言:“成人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迷失自我,失去力量,慢慢都被磨平了,变成了无趣的’社畜‘。
4.阳明与三毛
王阳明的心学让我想起了三毛,她就是心学最好的诠释。三毛从小数学不行,性格又古怪,感觉自己融入不到成人世界中。但她喜欢画画,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偏偏在人人避之不及的撒哈拉沙漠,找到了自己的故乡,心归属的地方,也找到了自己爱情。这才有了那么短暂却美好的撒哈拉故事。心之所向,素履所往,这就是心的力量。
5.坚持初心
王阳明的心学,有点唯心也有点禅修的意味,但不同的是,他不是出世的修行,而是儒家入世的实践,不断通过实践来磨练自己的内心,来坚守自己的初心。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曾通过冥想企图断绝一切外部的声音,但心学却要顺其自然,让这些外部声音内化成内心更强大的自己,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的主人。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院的工作中,职工们应当将知行合一作为行为准则。本文将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我对医院知行合一的心得体会。
首先,医院作为传播健康知识的场所,医务人员应当以身作则,践行知行合一。在我所在的医院,医务人员主动参加各类健康讲座、学术交流会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而且,他们在提供诊疗服务时准确、详细地为患者解释病情,讲解治疗方案,营造了一个相互尊重、信任、和谐的医疗环境。医务人员的知行合一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院的管理者也应该以身作则,推动知行合一的实践。作为医院的管理层,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熟悉医疗行业的最新政策和规章,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在我所在的医院,管理者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他们也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医院的运作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这种知行合一的管理模式为我们医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我有一次陪同导师到社区服务活动,看到导师热情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病症。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答各种疑问,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通过他的身体力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务人员要以知行合一为目标,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医院知行合一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患者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和服务对象,他们对医院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医院形象和声誉。因此,医务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意见和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我所在的医院,医务人员通过设立患者投诉建议箱,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等方式,积极改善医院服务,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知行合一是医院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医务人员应当追求的目标。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知行合一既需要医务人员个体的努力,也需要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和推动。通过共同的努力,我相信我们所在的医院会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九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生命的体认和领悟,是一种关怀和分享。知行合一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做事的方法和积极自律的方式,是一种和自己和谐相处的境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让感恩和知行合一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从感恩、知行合一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感恩知行合一的心得体会。
【一、感恩】
感恩,是一种内心的体现和表达,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关怀和理解,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领悟。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信仰和境界。感恩的核心是感恩生命,感恩拥有的一切。在感恩中,我们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爱惜身边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微笑、用关怀、用行动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我们可以在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受益。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体贴关心家人和朋友,用心和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和境界,是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知行合一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理念付之于行,把学习用于实践,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逐步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自律,只有在自律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做到言行一致,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三、实践】
实践是知行合一的具体表现,是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去完成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实践需要勇气和决心,需要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挑战自我。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细节,把工作做到最好。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我们要注重反思和总结,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感恩知行合一带给我们的启示】
感恩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关注他人、更加积极进取、更加团结协作。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积极向上,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贡献和价值。
【五、结语】
感恩知行合一是一种美德、一种态度和一种生命的境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注重知行合一,坚持自律,注重实践,不断成长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双赢。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起,让感恩和知行合一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法,让我们一起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
知行合一是一种行动哲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当我们学习和掌握成语时,只有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途。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知行合一让我意识到学习成语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在课堂上,老师会解释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比如,我曾经学过“珠联璧合”的成语,它意味着两个人或两件事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我面对合作团队时,我尝试将这个成语应用于实践。通过沟通和协作,我成功地将团队成员的不同技能和才华融合在一起,最终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这个经历让我体会到,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次,知行合一让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作用。在考试前,我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了许多成语的定义和拼音,但当我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它们时,却发现自己并不自如。后来,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真正掌握成语。于是,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成语。通过不断实践,我逐渐熟练地运用了各种成语,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第三,知行合一鼓励我们跳出舒适区。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在学习成语时,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记忆性较强的成语,或者难以理解的成语。但我不断给自己设定挑战,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通过经历和实践,我发现,原本觉得困难的成语,一旦尝试去理解和运用,其实并不难。同时,这样的挑战也让我不断克服自己的局限,实现了自我突破。
第四,知行合一让我体验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我们才能够越来越熟练地使用成语。在一开始学习成语时,我对于它们的定义和用法感到困惑,甚至是记错了一些。但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我慢慢地发现,记忆和运用成语变得越来越容易。比如,当我熟练运用“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时,我发现它的意义与用法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大脑中,不再需要思考。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只要坚持不懈地实践和使用成语,我们就能够掌握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思维和表达的一部分。
最后,知行合一让我体会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当我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理解并使用成语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当我在一篇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了成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我感受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和价值。同时,成语也给我的写作增添了色彩和韵味,让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这种乐趣激发了我对学习成语更深入的热情和动力。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是一种行动哲学,深刻影响了我的学习和应用成语的过程。通过将成语运用于实践,我认识到只有在实际中运用成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知识、跳出舒适区、培养技能和体验乐趣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运用,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知行合一的力量。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一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讲政治、有信念,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讲政治”是本、“有信念”是魂。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讲政治、有信念”刻在骨子里、扎根头脑中,把固本铸魂作为一辈子的修炼。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内涵,自觉强基固本。
要在坚定政治信仰中树牢理想信念,坚守政治本色中践行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中检验理想信念,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上的守护人。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强化“四种意识”。
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守对党忠诚可靠的政治立场,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
要强化大局意识,所有的工作都要与党委的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
要强化核心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要强化看齐意识,坚定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方法路径,做到知行合一。
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上下真功,特别是把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学透,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在对标先进先辈上下真功,在思想上对齐、作风上对照、行动上对标,深学、细照、笃行。
要在树牢宗旨观念上下真功,践行群众路线,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党委、政府要干事;把党委、政府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事;把党委、政府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
要在加强党性修养上下真功,坚持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带头营造“讲政治、有信念”的良好氛围。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会要发挥示范作用,从常委同志带头做起,发挥示范作用,走在前面、作好表率,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起主体责任,按照既定部署,聚焦重点任务,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督促落实,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起标杆、走在前列,把学习教育与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二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本文将通过解读“知行合一”的含义和作用、分享我对“知行合一”的心得体会以及具体实践,以及总结“知行合一”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知行合一”的关注和思考。
第一段:引入知行合一的含义和作用 (200字)
知行合一是指知道和行动相统一,即知道什么,就要去做到什么。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知道和行动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知行合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第二段:分享我对知行合一的心得体会(300字)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对知行合一有着深刻的感悟。首先,知行合一让我明白了知识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变得有用。过去,我经常在书本上学到很多知识,但很少有机会实践,结果很多知识都被遗忘了。后来,我开始注重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习以及自主创业等形式,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真正掌握了知识,也让自己不断成长。
其次,知行合一让我明白了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只有付出行动去追求,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通过知行合一,我带着理想开始行动,不断努力,也逐渐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第三段:具体实践知行合一的方式方法(300字)
知行合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探索。首先,要培养实践的习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实习、交流等形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要不断深化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思考问题的本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行动方式,从而使实践更加有效。
第四段:总结知行合一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200字)
知行合一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个人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知行合一对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只有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在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注重知行合一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全文,并对知行合一的意义进行致辞(200字)
通过对知行合一关键理念的解读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知行合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践行知行合一,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期望广大青年“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对新时代广大青年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关怀,进一步丰富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努力培养知行合一的青年实干家,必须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学习工作的行动准则,也是总书记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基本理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各种公开场合强调“知行合一”,不仅期待国际社会能够知行合一、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率先垂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知行合一、倾心同创民族复兴大业,更希望广大青年在“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下,坚守伟大梦想、立足实干苦干,将个人理想与学习工作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努力培养知行合一的青年实干家,必须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对科技创新引领世界发展新趋势,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要求,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协同合力,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育人,引导、鼓励、支持、培养在校大学生和在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努力践行和弘扬中共一大代表、长征红军将士、中国航天团队、人民生命守护神蓝剑突击队等优秀青年的实干精神。
努力培养知行合一的青年实干家,必须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的要求,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强调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知识、技能的实践相统一,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既要“重理论”也要“重实践”。唯有如此,方能源源不断培养大批胸怀抱负、朝气蓬勃、勤勉尽责、甘于奉献,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生力军。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和教师肩负着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与使命。进入新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些跨领域、跨学科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引领时代、产业、市场的新变革,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制度、内容、教学方式积极顺应新使命、新技术、新动向,高校和教师要坚持实践育人理念的先导作用,突出以“能力为重”的主旋律,激发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活力,将广大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知行合一的实干家,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四
大学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群体,被寄予了无比的期望和希望。他们是社会的希望之星,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然而,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大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知行合一?这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二段
知行合一,首先需要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大学期间,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是进一步实践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力量。因此,大学生们应该注重课堂学习,认真听讲、思考和总结,不仅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要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提升对知识的解读和运用能力。
第三段
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知识是无形的,唯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转化为有形的力量。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和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实践是深入了解社会和生活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也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大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机会。
第四段
知行合一需要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追求真理、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热心公益等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不仅是人格修养的体现,也是知行合一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们应该自觉践行这些理念和准则,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引领他人,为社会风气作出贡献。
第五段
在实现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大学生们还应该注重创新和变革。知行合一并不是简单地坚持原有的知识和行为模式,而是要主动创新和变革。大学生们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新的道路,勇于突破常规,不断挑战自我。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大学生能够实现知行合一的深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群体,要注重知行合一的实践。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注重创新和变革,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五
心即理知行合一,是指心、理、知、行四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种理念源于古代儒家学派,强调人的内心、智慧、知识和行为的统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心即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内涵
心即理知行合一是一种关于人生活的内在境地的思考方式。人的内心是一个复杂而细腻的存在,其中包含了理念、价值观等各种因素。理指的是人的思考和推理,是人获得知识和智慧的源泉。知是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是人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行则是人的行为方式和实际行动。只有在这四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真谛。
第二段:心即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心即理知行合一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宁,以便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同时,理、知、行三方面的统一,也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幸福的基础。只有将内心的理念和价值观与行为相一致,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发展和成就。
第三段: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实践难点
虽然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理念很美好,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理由于人的思考方式和内心状态的不稳定,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其次,知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我们常常存在认知的局限性和盲点。最后,行由于行为习惯和环境限制,我们难以真正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
第四段: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法
要想实现心即理知行合一,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并且采取一些实际方法。首先,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宁,避免被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外界和自己。最后,我们应该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环境来改变自身的行动方式。
第五段: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启示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心即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困难。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努力将心、理、知、行四者融合到一起。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收获。心即理知行合一让我对自身成长和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总结:心即理知行合一是一种内在的境界和人生态度,它强调人的内心、智慧、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心即理知行合一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想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并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环境改变自身的行动方式。虽然实践心即理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所收获,使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更上一层楼。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六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今天晚上有幸再次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国学。上次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孝”。
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这个年轻人一听,就问,假如这两匹狼做斗争,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做斗争,那谁会胜利呢?
问题一抛出来,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了,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谁会胜利?
酋长最后说:你喂给他食物那只狼,会胜利。
把食物,把能量给好的那只狼,给我们的优点,优点就会胜利,而把食物,把能量给缺点,坏的那只狼就会胜利。我们就被自己的习气和坏习惯牵着鼻子走。
优点和缺点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啦。
修身很关键,很多困惑我们的人生问题,追究起来,都是我们身没有修好。在《大学》这部经典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根本的,还是修身。
修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广泛,如果大家去研究的话,会得到很多_。有一个_,我们可以参考,那就是,修身,就是尽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儿子的,就做好儿子的本分,好好孝养父母;做哥哥姐姐的,就好好爱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就好好敬爱哥哥姐姐。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在于都没把本分尽好。做儿子的可能埋怨父母不讲理,对自己不好,却不反省自己儿子的本分有没有做好。做下属的,埋怨领导不讲理,不受重视,所谓君仁臣忠,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省,很可能是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古时候有一位圣人,孔夫子都对他推崇备至,他就是大舜。
大舜是个社会底层人士,在历山做过农民,耕地,做过工人,在黄河之滨做陶器,还在雷泽打过鱼。都是很_苦的工作,不仅如此,在家里还有时时刻刻防备父母和弟弟的_。历史记载,大舜的父亲是个乐师,但是后来眼睛瞎了,大舜的亲生母亲死了之后,父亲娶了一位后母,后母有生了一个弟弟,叫象。家人都想把大舜杀死。象“日以杀兄为务”,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把哥哥杀掉,然后粮食和农具归父母,哥哥的琴归自己,还让两个嫂嫂给自己铺床铺。有一次,父母叫大舜修屋顶,就在下面点火,要把他烧死。大舜能,提前准备了两个斗篷,像鸟一样飞了下来。挖水井,父母和弟弟在上面填土,要把他活埋。大舜从旁边挖条地道,出来了。但是尽管如此,大舜没有任何的怨气,还在那哭泣。他说:是我没有吧孝道和悌道做到啊,草感召父母和弟弟要谋害自己,是自己德行不够,还不能感化父母和弟弟啊!哭得很难过!
大舜在种地时,就认真把地种好,做陶器的时候,就认真把工作做好,打渔的时候,就认真打渔,在打渔的那个地方,年轻人都到水深的地方,老年人没办法,只好在水浅的地方打渔。大舜为了感化这里的_,就主动做榜样,把水深的地方让给老年人。久而久之,就感化了当地的年轻人的敬老尊老之风。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七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年轻干部,带着兴奋带着责任,有幸参加了全县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培训伊始,就很荣幸的聆听了县委书记周永鑫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他的“五问”振聋发聩,他“定好位、知好底、练好基本功”的劝诫仍在耳边回响,特别是最后讲到如何建设幸福汉阴,以及对汉阴未来的布局使我深受震撼。为了使汉阴的明天更美好,作为年轻干部也作为一名汉阴人,结合周书记的讲话,我有一些浅显的思考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一下。
一、为学于勤,练好站桩功
开篇,周书记用龙的几种形态为引,讲述了“潜龙勿用”的深刻内涵,那就是要想在事业上干出成绩,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首先要练好站桩功。我认为,对于我们年轻干部来说,现在就是在“潜龙”阶段,首先就是要练好站桩功。而练好站桩功的本质就是要不断学习,要为学于勤。为学于勤,就是要勤读书、勤思考、善谋略,争做学习型干部。我自己已经离开大学校园3年了,在走上工作岗位的三年中,单位的领导和年长的同事经常的告诫我“一名合格的干部必须要有提笔能写,登台能讲,遇事能干的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习。不重视学习的人,“写”,写不好,写不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只会百度网上文章,东抄西抄;“讲”,讲不好,讲不透,因为理论功底浅,讲话枯燥乏味,只会说空话、套话、外行话;“做”,做不好,做不了,因为工作方法不到位,工作力不从心、事倍功半、疲于应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要时时处处勤于学习,只有先学一时才会先干一步,只有深学一点才会高人一筹。
二、找准定位,做实本职工作
通篇,周书记以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引,以“五问”的形式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而这“五问”的本质就是要求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迷失了方向。对于我而言,我对自己的定位有三个,一是国家基层干部,二是共产党员,三是党的纪检干部,我认为,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实,才能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2015年8月,为适应“三转”要求,我成为了我们镇上的纪检专干,从最开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懵懂到去年被选为镇纪委副书记再到现在能独立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两年多来,可谓是酸甜苦辣样样都有,我深深地感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而这份工作也时刻警醒着我自己,要担当好党的忠诚卫士,就必须把工作干好、干实。在一点点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更加坚守自己的信念,纪检干部要履好职尽好责,就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监督,怕得罪人做老好人的话,最终就是得罪群众。对于我而言,只有认真履行党风廉政监督责任,将工作落到实处,在以后回忆起来才敢说,我没有丢掉自己的定位,没有迷失前进的方向。
三、了解县情,成为与时俱进的新青年
尾篇,周书记以第五问“去了干什么”为引,以要“找准自己的作为定位”的要求,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我县“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布局和“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使我们对汉阴未来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现在已经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从别人身上学到的经验也应该结合实际运用到当下的工作中。作为新形势下的青年干部,为了加快推进幸福汉阴建设,应该做到把握大局,时刻了解县情,将理论知识与县情相结合,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积极参与汉阴建设,在“新汉阴”发展的大势中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目标、行为、作为定位,并随着时间不断完善调整,做到知行合一,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为我们都热爱的大汉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八
国学班是一门可以使人修身养性的课程,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感悟到古人智慧和哲理的精髓。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开设的国学班,对于知行合一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是指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真正变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国学班强调知行合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有真正将国学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去,才能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智慧。例如,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明白了道德和修养的重要性;但只有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实际去做到守约、诚实、宽容,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
第三段:知行合一在学习中的实践
在学习国学班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拿《史记》来说,我们读到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智慧。我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但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受益。比如,我们学到了《史记》中关于忠诚的故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对待朋友和家人的态度来实践忠诚;我们学到了《论语》中关于孝顺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来实践孝顺。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智慧。
第四段:知行合一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知行合一不仅在学习中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在国学班学习了很多优秀的人物的故事和思想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知行合一的理念,我逐渐改变了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变得更加谦虚、宽容、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在与同学相处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需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毅。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帮助我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了我的品行和修养。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加国学班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知行合一不仅要求我们学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更要求我们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真正变为我们的行为准则。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学的智慧和哲理,同时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国学班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做到知行合一,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建行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篇十九
所谓“知行合一”,是指对某事件进行了充分认知其过程和重要性,包括困难性等条件下,辅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行动,从而达到目的,是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者无疆,绽放其美丽。
乐嘉带年仅四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应是考证过,对其过程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并做了充足的准备的。作为成人,他应认识到这不是花前树下,林荫道上,不是百鸟悦鸣,怡然悠然,不是不知不觉一天三十六里就过去了;而是沙漠中,阻力下,烈日当空,汗水涔涔,头晕目眩;是幼龄童,娇闺女儿。我宁愿相信乐嘉早就较长时间有意训练孩子体格,适应冷热忽变;再者,乐嘉的背后,必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医疗团队作保障。如此等等一系列保全措施下,这才有了“沙漠徒步”。“知”其难,“备”其需,“行”就成了水到渠成。
任何一件事或惊天或离奇,背后必有原因或不为人知的真相,所以不能只看表面不合情理就愤然慨然,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非议对方。乐嘉所为,可能就如他所说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如果女儿顺应此行,很难不说乐小花既拥有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又逐渐训练出强悍的精神力量,乐氏家族承传有人,也是对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表率和贡献。触龙说赵太后,就劝其不要溺爱孩子,应”为之计深远“,给予一定的磨练和担当。古今有识之士皆不会一味顺从孩子或别人,定会筹算谋划,一旦取定,便直往不悔。
当知其条件不具备不成熟,那就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当今社会,物质条件较为丰裕,但精神贫乏,网络当道;身体疲乏,脂肪横行。如若我们在紧张的工作劳作闲余,借鉴”乐嘉育女“的方式,必要时丢掉网络,回归自然,锻炼身体,富裕精神,愉悦心灵,接纳自己,我想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空心人“,形貌俱佳但眼神空洞;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低头族“,形体单调,”方向一致“,佝偻病态大脑昏昏。乐嘉育女,我们育己,知其弊,切其脉,护其根,洗净污,行其果,中通外直,亭亭立世。
当然,应知凡事不可”过",进退有度,方可行者无疆。乐嘉背后虽有强大的保障团队,但孩子太小,腿生红疹密密麻麻,脚起水泡难以入眠,小小孩子本不知愁滋味,却受此折腾,多多少少有些残忍。不妨等孩子大一点,再过两三年,身心会更成熟点。毕竟乐嘉作为名人,表率和榜样的影响不可忽略,如若经济稍富裕之族都去效仿,沙漠热闹,公路纷纭,大山喧哗,海里鼎沸,但有可能就会岀现医院挤挤,医生忙碌,药品突缺,而忙碌过后可能是长时间的质疑、冷清,肯定不是好事。
何况你我皆凡人,知弊切脉,行之有数,不好高,不骛远,忌盲从,忌全否,知行合一,进退有度,方行者无疆,笑迎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