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足作文高中【通用3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远足作文高中【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远足作文高中【通用3篇】一
当每一片绿叶渐渐渡上金黄,当第一场秋雨“唰唰”送来凉意,当第一株高粱仰起红红的脑袋,我知道,端庄慷慨的秋,已然光顾了家乡塞北高原。
乡下,是色彩斑斓的,是喜悦的。蛮汉山像披上了一件彩色大氅,准备抵御严冬。如梯田般,山峦上色彩层层叠叠。褐色的是日渐汇聚光彩的树叶,还有些叫不出名的灌木丛;而那深绿,是还残留些许夏的味道的树木,或许还有些常青松柏吧。但更多的,是秋天调制出道不出名的色彩。这些那些的色彩层层不同,一会儿是渐变色,一会儿又变成没有章法的信手涂鸫。
车回路转,转弯后,我们驶入了另一幅“画卷”。忽然间,整个世界仿佛都明亮了!定睛一看,啊,原来是另一边山上的树木啊。从山尖到山腰,所有的都是耀眼的金黄。这样的颜色,既像刚被雨水冲刷过的树叶那般亮眼,又有如交响乐队合奏般那样辉煌。
秋天的田野,也是家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像画家打翻了的调色盘,每块田地都有不同的色彩,明亮而炫烂。远远望去,田野是如此开阔而明朗。一片玉米杆田映入了我的眼帘。成片的玉米杆,根根贮立在田野上。这一排排金黄色的“士兵”,密密匝匝,一个挨一个。这些玉米杆,牺牲了自己,在冬天将成为牲畜的饲料,尤其是奶牛。而奶牛产出的奶又将走向“蒙牛”“伊利”大工厂,让家乡品牌走向世界。玉米桔杆田旁边,还有火红的高粱田,翠绿的大白菜田地,以及收割完庄稼的深褐色的大地的色彩,它们共同编成一张波斯地毯,为大地披上新衣。忽然间,我感到这片田地亲切极了。
打谷场上,四轮车拉着笨重的石砧,“喀嗒喀嗒”声中,洋溢着勤劳的人们欢乐的笑脸。这秋收的喜悦中,我仿佛闻到了莜麦的香味。莜麦制成美味的莜面,再配上羊肉汤,便是一道塞北特色美食。而这,都要感谢秋的慷慨。
城市之秋,也独有特色。没有多彩的山峦,却有澄澈的天空;没有丰收的田野,却有灿烂的秋菊。高楼林立中,天却总是那么蓝,那是只属于秋的蓝。像一块透明的水晶,空灵而显得遥远。这,才真正诠释了“秋高气爽”。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真的,在百花凋零后,菊才会绽放自己的美,在秋日微凉中傲然挺立。阿尔泰公园的菊展,黄的、白的、紫的,泼泼洒洒,为家乡更添色彩。
家乡的春虽没有南方那样花枝招展,可秋却以她的斑斓色彩和丰收喜悦更胜一筹。如果说家乡最美的.季节是哪个,那么秋,当之无愧。
远足作文高中【通用3篇】二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网络覆盖全球,人们每天接收的讯息越来越多。无形中,我发觉身边的不少人的心气愈发浮躁起来。
归结起来,攀比心估计占了一个大份量。
以前的人们生活较单纯,种地养孩,天晴忙田地,下雨织毛衣;偶有空闲就在一起家长里短的,毕竟都是一个地的人,你家我家的情况也大致大同,就算你家今天吃肉,我家可能明天也包个饺子,再阔绰奢华,也都夸张不到哪去了,邻里之间,那点底也都知的差不离了。
可现在不同了,尤其是朋友圈出来后,无形中的一种不平衡,攀比较量愈发地浓烈。
听金星老师曾讲过的一段关于朋友圈的言论,她说,有时感觉朋友圈就是一仇人圈。
为什么这么说?
金老师举了个例子。
有时她录节目很晚了,人很累,就想着这个时候能回家洗个热水澡休息一下,多美呀。得,拿起手机翻翻朋友圈,这个晒在哪旅行的美景,那位晒正在吃大餐的照片。此时自己的困顿和别人的休闲享受,这心里落差,一下就会把原本还是疲惫的心情掺进了莫名的羡慕嫉妒呀。
自己工作累就算了,偏偏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的娱乐把自己给刺激了,这心情能好吗?
还有一个就是,朋友圈里经常也会转些有志之士,成功人士的典范。
看多了,人就浮躁了。
人家怎么那么有本事,人家怎么动不动就上高档餐厅,晒名品,开豪车,搂美女,再回头看看自己,满腹不甘。
有篇文章曾讨论过这类的问题。
他说现在的快餐效应,媒体们已习惯把结果直接呈现给读者,巨大的差距,遥不可及地感觉会给受众不小的刺激感,这样他们的文章就很容易就博取眼球了。
如此之下,大多数人只看到他们那些成功者行走在云端的奢华享受,却没有人深入了解他们光环后曾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似乎人家那些金饽饽都是一下从天上掉下来的,丝毫不费吹灰之力。
如此的长久之下的`心态,怎能不浮躁。
我觉得,解决这样的心态,最好就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自己的幸福感。人无完人,我们如果事事跟人攀比,那是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明明自己也有一番天地,何必盯着别人的不放呢?放宽心,在自己的天地里施展拳脚,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意义。
远足作文高中【通用3篇】三
坐上回家的公交时,已是深夜时分了。车里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乘客。我便借着那由半开的车窗灌入的风,与似有若无的睡意斗争。可与其说是为了驱散睡意,不如说是想更加真切地看这座城市的各种景色从我眼前飞快地掠过。我知道,这样模糊的景色是能使我心中那些模糊的回忆逐渐地鲜明起来的。
我想起那些喝得脸红脖子粗的长辈了。他们每年都会用各种歪理,让坚决拒绝的我,不得已地喝下一小杯白酒。我是不太有酒量的,仅是一小杯,我就已经有些头晕了。不过拜此所赐,我也可以早早地从酒席上的喧哗所织成的细密的网中逃离,去试试今年的烟花。烟花在抹不开的夜里碎成了绚丽的星屑,像是逆向的流星,从地面划向天空。也许就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惊艳和火药硝石的独特气味,构筑了年幼时的我,对于“过年”这一概念的最初印象。
后来我稍大了些,酒量依旧,却开始觉得,过年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了。我总认为,那些父辈不远万里地赶回这座城市,只不过是为了一场大醉而已。而古今诗人、词人所谓的乡愁,更是一种“强说愁”。于是那些年的春节并不让我觉得有多美好,有关的记忆,也不过是在房间里不分昼夜地沉醉于虚拟。
而现在我竟从这熟悉的夜风中体会到了一种归属感。家与学校的两百多公里,说它长,也不过是坐几十分钟的高铁而已,说它短,却能改变那份扎根于心的叛逆。我渐渐开始怀念大人们身上烟酒混杂的古怪气味,怀念沸沸扬扬的酒桌,怀念家里凌晨十二点的手包饺子,怀念那缤纷的逆向流星,怀念那总是将我从睡梦中惊醒的鞭炮声。我终于知道,自己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的“那时我总是过分聪明”。
也许年味两个大字就是由思念这两个小字刻成的。尽管我们和我们所思念的人,重逢时彼此已又经历了一年的沧桑,又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我们看到这些变化,或心生喜悦,或倍感意外,但我们总归还是期待这一场宴席的。主宾尽欢,宴散人去之后,大家难免感慨“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而这句话所传达出的.,那种对时空相隔的无力感,其实也正是深深又浓浓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