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教育战略主题是素质教育,其三个基础是:(1)身心健康;(2)走向社会;(3)终身学习。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学校、课堂让师生开心、童心、爱心的诠释——快乐的人生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以学定教,树立‘生本课堂’”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思路和方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走走停停”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力的抓手。这样才能让学校成为师生提升生命质量的绿洲。
我看到了“教学案”或者叫做“讲学稿”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学案”站在“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思考什么?”,这样最重要的解决了备教材与备学生的有机统一,即指导学生自学;是因为她做到了“以学定教”,她做到了“讲不讲由学生,学不学由老师”,她做到了“老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学就懂的,老师坚决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老师只讲老师讲了学生才懂的”,这样一来,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不疲倦,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轻松愉快;是因为她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东联现代中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娴熟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实现了“兵教兵”、共同进步,这样合作学习小组内、班内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学习的氛围轻松而浓烈;是因为她要问题的设计来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问题的设计还兼顾了问题的各个角度,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因为她依托问题的引领,在各个环节上均执行“走走停停”,这样既重“教”又重“学”,要求学生又会“做”又会“讲”还会“反思总结”(这就重新构建了学生的认知体系,这就形成了新的技能),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各种操作上的落实就非常到位;是因为她站在中等及以上的水平设计教学,利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群体的互助“共同提高”……
同时,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毅力和决心,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敢撞敢干的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其决策者。
反观我自己的课堂和我们学科组老师们的课堂,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习”的关注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做了多少题(还不是能做多少题)、能考多少分。甚至于少数老师还奉行“时间+汗水”等陈旧的、折磨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学案”在结构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多出了“自学检测”),我们的“学案”在研发流程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学案”在使用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采用的是“教学案”或者说“讲学稿”)。但老师们始终被“分数”紧紧地束缚着,始终不敢摒弃“题海战术”。
建议学校组建教育科研骨干力量对“教学案导学”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消化,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独具特色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模式,并用这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模式”象东联现代中学等改革成功者一样来“逼迫”部分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行推广。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教导处资料“学案”就是“学习方案”,是相对于“教案”提出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内导学和课后复习使用的课例学习材料。“教案”发挥的是导“教”功能,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讲得怎么样”,侧重于学生“学会”。而“学案”则发挥的是导“学”功能,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侧重于学生“会学”。“学案导学”就是用学习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它以“学习方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
中学阶段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让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提供给学生自学的空间,使他们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学会边动脑边操作,并把自学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鼓励他们用自学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知识的大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材应看什么,怎样看;想些什么,怎样想;做些什么,怎样做。让学生学会阅读,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和一定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步体验到“读”是学会学习的第一需要,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使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把读教材的收获说出来。二是“导”。通过设置简单的相关知识的问题来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讨论,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从而解决简单的知识,为自主独立学习打下基础。三是“放”。放手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来,教师从思考的方向和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大家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学习活动不仅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案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设计问题,引发思维的冲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异想天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新的发现。
学生有兴趣学习时,才会学得最好。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预设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思路,并进行适时启迪点拨,帮助学生冲破旧的思路的束缚,使知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会学生学习,其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唤起其学习的需要,助其发现学习的个人意义,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总结、保持已有的学习经验,并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建构,能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随时能进行迁移。
合理有效的利用学案,让学生先学,教师加以巧妙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风格,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育的本体功能。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阶段
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
学习“导学案”心得体会
今年,教育局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老师们提供了导学案这一教学策略,开学后我们学校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开展了“导学案”教学尝试。在实践中感到很迷茫,在5月23日,研修中心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导学案培训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导学案”教学,让我在思想理念上更进一步的转变,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案的意义和优点,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观摩了几节课课,感觉到了借助“导学案”模式教学的成功之处: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导学案”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做,不感兴趣的就漠不关心。“导学案”激起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五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导学案”上依据课节内容设计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住基础知识。学生为了准备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精心进行课前预习,这显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高锦龙我抽时间学习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谈几点体会: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
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案导学教研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本事。
一是“课堂公关”本事。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经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欢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本事。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资料,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本事,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供给方法保障。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头浑浑噩噩。教师只为自我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景”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供给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一样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能够经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经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到达目的!倒是原先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简便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经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必须只是计算题,还能够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经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教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情景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我的学习目标,以及自我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资料有适当的提示,配以必须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本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构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