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词之美app(优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诗词之美app篇一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一直对诗词情有独钟,从中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好。在我的学习和思考中,我逐渐体会到了诗词之美。诗词之美不仅体现在其音韵、意境、艺术性等方面,更能够启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并且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承力量。接下来,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对诗词之美的心得体会。
首先,诗词之美在其音韵上有着独特的韵律之美。古人以音韵来构成诗词,使得每一个字与每一个字之间形成和谐的音律,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相比于现代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诗词的音韵之美给人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美感。例如,在《临江仙·满江红》这首词中,用“满江红”来形容红艳艳的晚霞,让人仿佛看到了整个江面都染红一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其中的音韵之美使得这首词更加婉转动人,令人陶醉其中。
其次,诗词之美还表现在其意境的深远和广大。中国古人以极少的字眼,展现出丰富的意境,使得人们读诗读到神往的世界中。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几句诗虽然极为简洁,但却把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可以看到黄河奔流入海的情景,心境也仿佛被抬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这种意境之美显现了中国古代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情感表达能力。
再者,诗词之美还在于其艺术性的追求和表达。诗词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规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朱熹说过:“平仄迭起,音脚互见”,未尝不是对中国诗词艺术的最高评价。在诗词的写作过程中,修辞、比喻、夸张等技巧的运用,使得诗词的艺术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引人入胜。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让人读来一饱口福。这种艺术性的追求使得诗词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最后,诗词之美还在于其强大的文化传承力量。古代的诗词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了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积淀。通过诗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体会到古代社会的风貌。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讲述了古代从农历八月到九月的时间习俗和民间传统,这些以诗词形式传承下来的文化在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感受。
总之,诗词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其音韵、意境、艺术性等方面,更能够启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并且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承力量。诗词的精髓之美,正是这些方面的综合体现。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欣赏诗词之美,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诗词之美app篇二
春节期间,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师生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掀起一阵诗词文化热潮。
节目中来自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武亦姝,掌握的古诗词量超过两千首,并成为第二季决赛总冠军;斩获成语大会和汉字听写大会冠军,飞花令中一人对抗二十五人,夺得亚军的北大才子彭敏;来自内蒙古的65岁王海军,只读了4年书,摆地摊修自行车间隙不忘写诗,3年创作一千多首诗词;来自河北邢台乡村的40岁农民白茹云,8岁起熟读古典诗词,6年前身患淋巴癌住院时,一本《诗词鉴赏》放在床头陪伴左右渡过难关;北大博士生陈更,理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获得连续多场的擂主,还有百人团里圆通快递的老曹,气质优雅的主持人董卿,四位点评老师的口才与博识,都让人印象深刻,心生崇敬。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起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建构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即便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如此灿若星河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
当然,让《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不仅仅是选手的才情和节目的精彩,更重要的或者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典诗词本身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它们承载着的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价值和生命力量。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美。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它的辞采丰富,表意精准、凝练。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其遣言也贵妍”,刘勰《文心雕龙》更是直接点明:“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强调诗词遣词用语的重要性。故而中国古典诗词炼句、炼字、诗眼等艺术手段,以求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推敲”二字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诗用“绿”字的故事,诗圣杜甫“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达的正是对诗词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精炼的极致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美还表现在它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任何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以外在的形式和具体的结构来体现,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特别是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诗词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因而,我们经常见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双声、叠韵、叠字、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求诗句、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上长短一致、工整对称,既易于记忆、朗读,又富有音韵之美。
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到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到唐初,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出现,诗句开始形成讲究平仄和押韵的规范,篇幅字数固定,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最终,讲究形式和音韵的格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之后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统一的词调和曲牌,依据不同的词调曲牌来表意。诗词的形式和格律,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大大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自然美。
这种自然美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大好河山,蕴含的是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诗意理念。
在这里,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异域风情,有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山水田园,有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湖光天色,还有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等诗词,不胜枚举。
诗人、词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讴歌不是作为旁观者的欣赏,而是把自然作为交流和倾诉的对象,达到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境界。于是,便有了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了韩愈眼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桂林山水,有了姜夔感叹“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中国古典诗词直观鉴赏,表达的是对自然的热爱,但根本目的更多的还是借物言志、寄情山水、感悟人生。
也正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所标识的自然景象,让散布在中华大地冰冷生硬的地理景观和山水楼台,有了精神的支撑、人文的温度。我们心中的苏州,成了寒山寺,成了“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想到的武汉,是黄鹤楼,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遥望的西域,是玉门关,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即便未曾到过的地方,也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熟悉的“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真情美。
这种情是深沉的爱国情。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趋避之”。中国古典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三千年中国文学创作和发展史的全过程。
这种情是浓烈的思乡情。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贺知章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最典型的故事是:南朝陈伯之原是齐的将军,齐亡于梁后,他恐怕为梁所不容,便投到北魏去;梁丘池写信给他劝他还是回到祖国来,其中最有名的几句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陈伯之读了这信,想起自己的乡土,果然就带了军队回到祖国来。这些古典诗词中的一草一木、一唱一吟,无一不是朴素、浓烈的乡土之情。
这种情是执着的男女情。我们可以在《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见证古老的爱情誓言,在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中感受绵绵思念,在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体会温情共勉,在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遥想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在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触离别时的无限伤感。
不可或缺的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难舍骨肉亲情。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意境美。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体现,是鉴定一首诗词好坏的关键因素。
所谓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观 情感赋予一定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境象”。简而言之,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不限于作品本身,而是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刺激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达到言尽意无穷、思无崖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含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忌浅露直白,认为作品必须含蓄委婉,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文心雕龙》提出:“隐义以藏用”;“精义曲隐,无伤其证言,微辞婉晦,不害其 体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杜甫《绝句六首》“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只故道,帆过宿谁家。”这首诗虽然描写得简明扼要,但是抒写“不尽”,留有余味,营造出了含蓄委婉的意境美。“鸟栖只故道,帆过宿谁家”,看似单纯的写景,其实是在含蓄的描写中,寄予了微妙深远的联想。把怀念故乡之情和人生的漂泊感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面上看是在咏歌洞庭湖的阔大气象。但诗作的真正的目的并非在于描绘洞庭湖的浩瀚阔大气象,而是借此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垂青援引,因为通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已将自己不甘寂寞、希望引荐的意图含蓄道出。
苏轼的《蝶恋花》更是充分体现了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全词貌似一幅游春图,但却是表现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暮春的自然界,花败飘落,柳絮轻飞四散,芳草滋生,表现出诗人的彷徨迷惑。而“佳人”与“行人”,在词的深远境界中,纯粹偶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种种矛盾的思索中产生一种漂泊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客观现实中美的眷恋和内心世界的矛盾苦闷,以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从而创设了诗词委婉含蓄的高远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动感。我们生活的现实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生命之气、精神之韵均在流动中得以体现。诗词的意境必然要体现出精气神,让读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
这种动感体现在古典诗词对动词的运用,即将原本静态的事物活跃起来,例如杜甫“轻燕受风斜”,通过动态描摹,把燕子风中的飞动轻盈之态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再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举北宋词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初花弄影”的实例。还有一种动感,是通过动静对比或以静衬动来实现。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荡涤之感。整首诗意境优美,展现出一幅流动的画面,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传神。即让读者在品读诗词中有一种理性的领悟,明了诗词所蕴藏的哲理,起到自省、警世、启发、鼓舞的作用。这种诗词不再是赏玩的身外物,而是深入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力量和价值。
例如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焕《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诗词。最为典型的是杜甫《登高》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境界之壮阔,对读者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中国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是慰藉人生的文化滋养,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芸芸众生,自是不能都成为诗人、词人,但我们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感知诗心,充实诗意,在面对物欲横流、人生跌宕、艰难困苦时,找到走向远方的自信与动力。
诗词之美app篇三
今年教师节当天,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提到古典诗词的重要性问题,引起广泛热议。此前,上海市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删减古诗的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虽然上海市教委当时回应称,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
减少教科书中古典诗词的观点一度显得很有说服力。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地方,目前已经删去了《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诗词。为什么要把古典诗词从教材中剔除出去?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个:其一,古典诗词生僻字多,背诵起来难度大,删除古典诗词可以给学生减负;其二,古典诗词毕竟难以“与时俱进”,以西方美文取代之,便于教育与国际接轨。
上述两个理由都有待商榷。古诗合辙押韵,极富音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虽三岁童蒙,背诵亦非难事。生僻字,完全可以拼音注解、教会学生认知,这本身也是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子一首《橘颂》,开楚辞之新天地。其后逾千年,古典诗词不断凝聚民族思想与文化精神。赋兴于汉、诗兴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古典诗词一脉相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见证并构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一阕,对日本、韩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演进、文明进步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指向现今与未来。中国古典诗词的活力还在与时俱进、不断展现。今天,包括习总书记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常常随手拈来古文佳句,既凝练又贴切,世界因此叹服于中国文化之博大,民族精神之儒雅。目前,美国、英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的不少汉学家正在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还有为数众多的`外国青少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如痴如醉。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特色文化名片、世界伟大文明成果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发扬,其生命力必将更加旺盛。
西方文化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更要珍惜呵护,所谓固本开新,即是此意。当然,重视古典诗词,重新增加课本中的古诗文,也不是说要大干快上,越多越好。还是要通过教育界专业人士深入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审慎合理地添加。
找回课本中的诗词之美,要旨都是秉持对后世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还记得敦煌的莫高窟吗?还记得那个邋遢的王道士吗?揣着珍宝却不认识,以为“那玩意无甚大用”,以致于后人只能跟在外国人后面长吁短叹。现在已经是21世纪,王道士的老路,对我们是个提醒。
诗词之美app篇四
中国古代诗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意境。每当读到一篇优美动人的诗词,仿佛耳畔响起了音乐,心中也顿时油然而生了一种奇妙的情感。诗词之美以字画意,以音律和谐、声韵流转,以情感丰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力,引发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段:诗词之美的哲理
诗词之美融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理和哲学思想,它是文化智慧的结晶。古人在极少的字数内,便能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中国人尊重自然、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诗词之美有时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将我们带入一个别样的世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读诗词时,我们可以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感悟人生的价值,培养出内心的境界和品味。
第三段:诗词之美的韵律
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它以一定的音律和字数,构建起一种虚实相间、往来包容的意境。诗词中的韵律不仅紧密连接字句之间的关系,也是机警地构筑字画之间的柔美而有序的联系,使整首诗文有一种和谐而悦耳的节奏感。诗人通过对音律的运用和谐感染读者的心灵,使人产生共鸣和愉悦的情感。
第四段:诗词之美的情感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其传递的情感是鲜明的。有的诗词表达出爱国之情,有的表达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挚思恋,还有的表述着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诗词通过表达情感,使读者在情与景之间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人们内心的感动和思考。
第五段:诗词之美的艺术
诗词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高度的艺术价值。每一首优秀的诗词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通过对字句、音律、形象和意境的精心选择与组合,创造出独特的美感。优秀的诗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并对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进行熏陶。
总结:诗词之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着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意境。诗词之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它不仅赋予了我们审美的愉悦,更使我们享受到了艺术追求的快乐。读诗词时,我们可以沉浸在其中,通过欣赏和思考,感受到那些古人通过笔端所传达的信息和美妙的情感。因此,我相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诗词之美,都能给我们带来更加丰富、高尚和美好的人生体验。
诗词之美app篇五
论才子
伯虎智颖点秋香,
文君多情夜思郎。
自古才子多韵事,
几度风流几度狂。
春之思
蝶舞青山燕影追,
芳草萋萋花树培。
落花偏遇无情水,
我思君来君思谁?
下扬州
摇橹轻薄泛小舟,
拈花误将春色留。
若问今生何所愿,
烟花三月下扬州。
江南丽品
秦淮涟漪水月痕,
冰肌玉骨摄心魂。
香君白门顾夫人,
江南自古多佳人。
娘子写
娘子写,夏师美人凉池边,叹幽幽,声声怨。
娘子写,汉宫飞燕赛天仙,喜盈盈,凤尾妍。
娘子写,乌江虞姬空美艳,爱悠悠,盼君捷。
娘子写,曹魏甄妃陷冷殿,怨兮兮,空悲切。
写不尽,只愿君知晓:道不尽缠绵。
胡姬赋
可汗再欲展宏图,
俊驹送君夜入胡。
妾知沙场尽豪杰,
怜悯之心不可无。
赠征夫
贱妾结绳盼凯旋,
君杀胡骑敌阵前。
何日重逢无定日,
垂柳对歌夜断弦。
小秋胡
朝与君子期,过期不至。
菜肴未尝,酒话愁思。
问君去哪边?可是眉眼盈盈处?
日落暮色中,踌躇不前。
更待无益,不忍离弃。
三番起身,终归夜幕中。
琵琶女
半面琵琶娇欲出,
侧入翠竹近却无。
倜傥粉面霞万里,
摇弦吟唱杏花坞。
玉美人
花黄细细涂,
秀眉捧朱砂。
贝齿启燕语,
美眸笑含花。
幽会
有约黄昏后,
花径久徘徊。
幽香久浮动,
知是郎君来。
寂词
君征荒漠戎守界,
妻儿忧忧不成眠。
早知大漠荒烟苦。
他乡之水可清甜?
愁苦赋
相伴之日几时去?思得日夜惆怅,花下几度醉,天未明!纵使天涯尽芳草,不及少时心!聚日少来离别多,盼来盼去,雾深何处寻?风吹江南岸,可知人未眠?念君长苦悲,幽怨与谁诉?心有千般话语,可怜无人听!却道是一世真心,尽化尘土。花一去,纤纤绿草难定身!盼成恨,今生有缘无分!山盟海誓千般事,历历在目,只待再相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唯君心,巴不得君为我来我为君!
诗词之美app篇六
(第一段)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诗词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学遗产,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备美学价值,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等多层次的内涵。在我读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诗词三维之美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
对我而言,诗词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其语言美。古诗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多少吸取了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其语言优美、精炼,更是让我沉迷不已。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组充满抒情的文字,细腻又婉约的表达方式令我萦绕心头。古诗词中,更多地采用象征化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这种艺术性语言的魅力恰是深深吸引我读诗词的原因。
(第三段)
诗词之美不仅在语言上显现,其文学内涵同样是诗词三维之美的资瓷所在。诗词的题材广泛,既有民俗趣味,又有时代反映,这大大丰富了诗词的文学内涵。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委婉的琴声抒发了古代士子对离散思乡之情;苏轼的《赤壁赋》描绘了三国时期种种状况。这些诗词的内涵,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构成,更高的层面展现出了一个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延续了文化的精髓。
(第四段)
诗词之美还在于其多维度的修养功能。经过多次的读诗词体验,我深深感受到它在心境与人生观方面的影响。人们人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会有不同的情感所激发,会有不同的诗词句句娓娓诉说着。有时,在烦闷与困惑中,适当朗诵一首诗,能在某个特殊的时刻为心灵寻找到一处温馨的归宿。诗词能教育人文化素养、审美情感、道德情操与心理恰当性,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所不能达到的精神意义。
(第五段)
综上所述,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三维之美。在我这个年少时期,是诗词让我找到了诸多的美好,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自然的美好、意境的美好。每当我阅读一首诗,老师教我的语言技巧,读者对它的吟诵赞叹,都给我一种宁静般的享受,一种从内心深处传来的爱与美的感觉。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文化遗产,是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融合。让我们一起珍爱诗词这个生命上的财富,欣赏它、品味它,领悟它渗透出的真、善、美价值观,让我们献出一颗真诚的心,用爱心呵护它,迎接更多的美好。
诗词之美app篇七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2.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58.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诗词之美app篇八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作为一位热爱诗词的人,我深深感受到,诗词三维之美是独特的、深刻的、生动的,它让我享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的体验。
第一维——音韵之美
“声律之美,雅俗共赏。”此言不虚。诗词在写作过程中讲究音韵和韵律,能够通过音韵之美来表现诗意和感情,令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灵动和美丽。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诗曲折优美,字字扣人心弦,让人不自觉地跟着旋律律动。这种听觉的美感不仅令人陶醉,更能被一代代人传唱。
第二维——意境之美
诗词也讲究画面感和意境,它能够通过意境的构建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和表达主题。岳飞的“教民不貌取,盗贼无觅期”表现出他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情的无尽思恋。这些意境的描绘,让人感到真切且感人至深,给人带来深刻的情感和美好的心境。
第三维——经典之美
诗词不仅有着自己的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也有着经典之美。自古以来,诗词作为民间传承的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其经典性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们的诗歌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让人们在欣赏和研究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诗词三维之美是在声律之美、意境之美、经典之美的基础之上展现的。它把诗歌放在了一个更高而美好的层次上。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寄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习和传承诗词三维之美,让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诗词之美app篇九
我站在楼顶,泪和霓虹迷朦了眼睛,顿时,我想到了诗,想到了词,也想到了诗人的眼泪.这时我才感到,原来诗词并不是从某年某日兴起的,而是在诗人的眼泪中兴起的.
唐诗宋词中的泪是需要我们细心去体会的,无论是豪气的泪,离别的泪,失志的泪,还是多情的泪,只要用心就能体会到!
你柳永当日闷闷不乐,独自走下楼廊,你在上面望到了什么?可曾望见远方的伊人?你望到的只是烟波浩淼,山河萧条,清秋万里凄凉,我知道你不忍再望尽管闭上眼睛,回想当初之时,,有多少幽会欢娱的美好时光,到今日却酿成了无限的惆怅!你当然能记得分手时那双凝视的泪眼,虽发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爱情誓言,但在离别之际,也只能抹清泪了!
是你写出了"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的诗句,我知道你的志向几乎被消磨殆尽了,无奈的召,无奈的唤,你只有小楼听春雨,晴窗戏分茶了!东坡亦如此,面对满堂的小人,怎能宏志树业?也恰恰矢志,也恰恰为矢志伤悲流泪,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才会有宋词新的篇章.如此说来,志失的好,泪流的棒!要深知,中国可无一官吏,不可少一人-东坡!其实在众人中我最喜欢李清照和李商隐了。易安居士的词,每每让人感到凄清,萧索.在重阳之夜,西风正起,你一人独饮泪酒,黯然消魂者,还有那句"人比黄花瘦".
那五十根银弦,述说着多情的思念,你不曾刻意追求往事,却还是使你感到一片茫然.你曾在花间月下吟诗,如今却在烛下流泪了,清清的泪水并没有让你的眼睛更加明亮,望不见远方的伊人,却写出了"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绝唱.
其实诗人的泪,诗人的诗,还有很多很多……每每读起这些诗句,总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感慨,走进唐诗宋词也就走进了诗人,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使我们走进生活的深处!
诗词之美app篇十
中国是一个从不缺少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漫长的诗词之路就已拉开了序幕。而其中最为鼎盛的唐诗与宋词,更是将诗词推到了世界的顶峰!
诗词从不缺少美的意境。李清照曾经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着这首诗,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乌江边,马儿不停地嘶鸣,项羽手握长剑站立,前方是波涛凶涌的乌江,后方是刘邦的千军万马。最终,他做出了自己的决定:缓缓地拔出长剑,然后划向自己的脖子……鲜血流淌,映照出最后的一抹晚霞。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展现了夏天特有的景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令人感受到冬天的寒意……这就是诗词的美丽之处啊!
是的,这正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区区十几个字,却能将一切描绘的`栩栩如生,好似身临其境,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诗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有魅力的体现。让我们弘扬中国文化,发扬诗词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