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特别是其中的写人作文,更是常见,写人作文是以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特长、兴趣、爱好、思想品质等以人物为主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一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意思说我们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才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东西,书放在一隅,少了眼光的注视,那就是一堆废纸。只有阅读过,我们才能称之为书籍。
一纸的墨香承载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传承着文化名人的墨宝,记录着时代变迁的经历,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书放在那里就是纸,只有把它捧在手中阅读那才是书,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书的魅力。那才能体现书的价值和用处。
但是,读书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如果置身一处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瓣飘香的`树下,品一壶自己喜欢的茶,在这惬意的意境中仿佛是“留得残荷听雨声”,只有内心的平静才能感受那种宁静如水的境界。静而后定,定而后安,静了下来,心胸才能开阔,视野才是一片明朗。才能把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文字读懂,才能明白作者写作的清晰思路,才能理会作者文下写作的动机和情感,才能体会作者笔下人物灵魂和文字的灵魂。
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一本书,一篇文字都有不同的意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静静地去欣赏会感觉仿佛置身月色下的青青荷塘。画面是美丽的,气氛是宁静的,格调是雅致,总体给人一种朦胧,静美的意境让人有一种宁静的感觉。在看看郁达夫的《古都的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的秋,一片叶子把我们带进了“自古逢秋悲寂寥,巴山夜雨涨秋池”那种境界中。悲凉的秋味飘满了心头,古都的秋像一副画,美丽而又落寞。古都像一支歌,忧伤而苍凉。我们仿佛走进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里,眷恋着北国的秋韵。文字能带给我们清新雅致的心情,也能带给我们忧伤满怀。
现在社会,科技发达了,电脑、手机都可以上网,网上的文字更是方便浏览,百度一搜什么都可以看到,方便了不少,也节约了不少金钱。但是,我始终感觉拿着一本书静静地去读享受那种恬淡的静怀。文字可以带着你的心情在安静的大草原望着无边无际的绿色,也可以把你领到溪水潺潺,幽静的憩林山涧中,听竹林深处偶然传来几声虫的鸣唱和鸟儿的清脆声。静静地林子里,阳光从叶隙间洒下来,偶尔听到几片落叶的声音和自己的呼吸声。这些情景,都可以给人带来美感,淡去城市的纷扰,在喧嚣中寻觅安静的一隅。
寂静的夜晚,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支笔。读着文字的魅力,抛开浮躁若望的城市纷扰,抛开白天的沉闷与紧张,独处一室享受生命的本质。静静地读着文字的情感,记录与思考,总结着,勾画着,在岁月的痕迹寻找过往。在寂寞中,追忆那年、那月的城南旧事,回想着那当初江南烟雨的遗韵,在踏雪寻梅中落入了梦中。
在愚人的眼里,书就是纸,在聪明人的目中,书就是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个无眠之夜灵感,一纸墨香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的命运。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思辩,读书使人进步,让我们与书结缘,让我们的生活与书相伴,能有“开卷有益,掩卷有味”,品淡出书中的意境,品淡着人生的痕迹。
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二
议论文的“四字诀”_议论文写作的技巧
古往今来,文章无定法。古人曾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么文章有定法吗?实话说,文章确也无定法,古人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用漂亮的文字开头;中间的内容可以尽可能的丰富,这就是猪肚;而豹尾则是用干净利索的文字结尾。但总结议论文的一般性规律,结合古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起、承、转、合。
起:就是引题、入题。就是结合给的材料和题目,用极短的文字,迅速抓住主旨、中心,迅速入题。
承:就是结合观点、主题,进行分析、论证。承,就是承接,就是对论点进行延伸,进行思辩分析。
转:就是借助事例,进一步“转入”说理、说事,来进一步论证自己树立的观点、认识。用事实说话,最好用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选取一个事例详写,也可以用概括的几个事例写。二是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来说理。总之,“转”就是结合“转入”“引入”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合:就是进行总结、拓展。可以用名人的话,或用整齐的句子结尾。
“起、承、转、合”的文字与段落到底怎样分配?
一般“起、合”文字可在100余字,各占一段。而“承、转”可用300—500字的文字,分别占3—5段即可。这是基本的要求,文字与段落可不拘于此。
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三
生活就是向困难发起一次次进攻,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压力才会有奋起,有险阻才会有进击。高考波涛汹涌的航程,才能造就驾驭风浪的水手;坎坷曲折的人生,才能培育病况于斗争的勇士。
事实论据
在困境中著书
我国清代杰出文学家吴敬梓,生活贫困。在他创作《儒林外史》时,经常因为家中无米下锅而挨饿。有一次一连两天吃不上饭,饿得头昏眼花,躺在床上喘气,还向妻子要笔继续写书。妻子流着泪劝阻他。恰好此时,有亲戚送来三斗米、两千文铜钱。
吴敬梓吩咐妻子点火做饭,自己立即从床上爬起,走到桌前奋笔疾书。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作家伏契克被德国法西斯关在牢房里,他受尽酷刑,遍体鳞伤。昏迷几个星期,刚一清醒,他就向同情他的狱座克灵斯基要来纸笔,趴在床板上写文章。每写好一章就托克灵斯基秘密带出监狱。他忍受着浑身伤口的疼痛,额上黄豆大汗珠,滴湿了稿纸,浸湿了床板,仍坚持写下去。他牺牲后,他写的书出版了,就是现在人们读到的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
受挫不馁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意志坚强,演艺精湛。一次演《花蝴蝶》折断左臂,演《狮子楼》又跌折右腿,后来又接错断骨。他在一连串挫折面前,毫不气馁,为了艺术,他毅然把接错的腿骨打断,重新接人事。他这种不怕挫折,通往直前的精神,终于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向恶运低头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决心写长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时,他口授,让人记录。后来他想老是让别人代劳总不是个事。于是,他用硬纸做成一个框子,放在稿纸上,用手摸着框子写。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咬着牙一页一页地坚持写下去。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世界名著。
理论论据
1、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孙中山《建国方略》
2、人类历史是一部战胜艰险的历史。谢觉哉《艰险拿来足踩平》
3、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愚公移山》
4、百折不挠,屡仆屡起。孙中山《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
5、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明·郎瑛《七修续稿·诗文类》
6、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得。宋·欧阳修《韩公阅古堂》
7、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给肖生的信》
8、没有爬不上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朝鲜谚语
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四
以敬畏生命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一)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包括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包括一只鸟,一头猪,一条鱼,都是同我们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我们应当去尊敬它们,就像尊敬我们自己一样。
难道你希望上一秒还在同你玩耍的小狗,下一秒就变成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吗?难道你希望你正在露营的森林,瞬间变成沙漠吗?难道你希望清澈湛蓝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下一秒就飘浮着令人作呕的各种鱼类的尸体吗?我想,你不会希望以上事情发生。
在刺绣中,我们不难见到大片大片的玫瑰、牡丹,但当人们将白色污染遍布天空时,当人们把工业污水排到地下后,我们却只能看到一片片枯萎的花草,全然不见他们在绣布上的风光。难道,你希望今后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栋栋高楼而没有一点绿色吗?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健康,大量捕捉熊,抽取胆汁,他们的身手都有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利爪全被剃净,本应该在自然中尽情欢乐,展现自己威武的一面的熊,现在却在巨大的铁笼子里用惊恐的眼神看着笼外贪婪的人类,用可怕的机器刺破他们的身体,抽取他们的胆汁做成药物。难道你希望全世界只剩人类,没有一点动物的点缀,整个世界都死气沉沉的吗?
鱼在滚烫的油锅里还不忘弓起身子来保护腹中的鱼籽;母狼看到小狼被人类捕获后,独自在悬崖上悲伤的哀号;鸟妈妈狠下心让小鸟独自学会飞翔,哪怕是摔得遍体鳞伤;小牛犊知道用身体遮住屠宰刀,用含泪的眼神恳求屠夫;狗在主人遇难时,会奋不顾身的保护主人,哪怕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条走向天堂的路……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例,都是动物的,动物不是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它们和我们一样,有感情、有思想、会哭泣、会欢笑……
让我们呼吁全人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保护植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敬畏植物,敬畏动物,敬畏生命!
篇(二)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每个人自呱呱坠地便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便获得了一次在世间享受生活的机会。生命,一个多美好而脆弱的名词,对于我们,都要好好地珍惜,尊重自己的生命。
司马迁忍受宫刑,身体的残疾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对于生命的许诺,他没有放弃,没有让他的生命从此委靡,而是以一部《史记》着就了千古绝唱,彰显了他对生命的诺言。
当今社会之中,身残志坚更显示着一位残疾英雄的气概。《我是谢坤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本着作,而它的作者更令人敬佩不已。一次触电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成为了一个“炭人”。如此遭遇在大家的眼里活着便是生不如死。而他却用自己的嘴练出一“嘴”好画。他值得人们尊敬,是因为他尊重了自己的生命。
海伦·凯勒更是大家从小便听说的一位女英雄。她双眼失明,我曾试着想象那样的生活会是怎样,却不敢相信。然而海伦却在那种条件下生活了一生,但不是痛苦,而是满足和快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曾震惊世界。有人怀疑过这是不是真的,但在证实后,有的只是佩服。因为她正在诠释着:尊重生命。
然而尊重生命不仅体现在对生命的珍爱,更体现在当危难时刻,英勇无畏的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彰显文天祥不畏强权,强烈的爱国心。他没有让生命在苟且偷安中贬低,而是在英勇的牺牲中尊重了生命!相比之下令人唾弃,遗臭万年的秦桧,和坤却在贪生怕死,爱财如命之中让生命变得毫无价值。
伦理即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向上,让生命发出华光异彩。
篇(三)
也许没人会喜欢老鼠、蚊子之类的生物,不仅因为它们外表丑陋,不仅因为它们外表丑陋,更因为很早很早以前它们就被人类认定是有害的。我以前也很讨厌他们,可是,自从我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对这所谓的有害动物的看法就变了。
那篇文章中说:“上高中的作者用开水烫了来家里偷吃食物的老鼠,过了几个月后,作者惊奇的发现那只大老鼠是怀了孕的,仍然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的在地上寻觅着食物。”
读完后,我被老鼠母亲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同时也为作者的做法陷入了沉思。那只老鼠在受了重伤之后仍坚持活了下来,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老鼠是弱小的,但它仍然顽强地向人类——比它强大无数倍的高级动物反抗,因为生命赋予了它最后一点活下去勇气与力量,就是让它努力继续活下去,保护自己的孩子!生命无所谓高贵与卑微,每一种生物都只有一次生命,死了一只白天鹅和死了一只小麻雀,从生命意义上讲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只是人类对它们的看法不同而已。
其实,万物本没有益害之分。那些“害虫”,只是按照自己的本能去生活,它没有威胁过任
何人——至少不是有意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一切生命都是以其自身的智慧生活在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环境中的。是人类,一种自以为很聪明的动物,自始至终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评判别的动物。对人类有益的,便被大加赞美,加以保护。一旦人类认为哪生物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了伤害,那么,这种生物便了有害的,被人类无情的杀戮。但是,人类有没有想过,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的扼杀另一种生物的生命。当人类用开水去烫老鼠的时候,老鼠也会感到疼,它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也许有些人会我的看法不屑一顾,但是,我却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敬畏生命。作为一个享受生命的人,我不禁也要向这只备受摧残而顽强地争取生命的小小生灵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五
自古中国人就讲究“以和为贵”,如今也有“家和万事兴”的说法。一个“和”字,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内涵。
军事家孙武云:“上下同欲者胜。”思想家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和”,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和”,整个世界才会和谐。中国历史长河中,和则兴,不和则败的事例不胜枚举。“将相和”的故事众人皆知。完璧归赵之后,蔺相如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大将军廉颇不服气,不断挑衅蔺相如,而蔺相如节节退让。他是这样说的:“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便负荆请罪,两人从此和好如初。正是因为二人的团结,才使赵国繁荣富强,这很好地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意义。
是啊,“将相和,国家兴;将相不和,国家败!”但在长平之战中,赵王听信廉颇降秦的谣言,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最终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这次战役与其说是赵王用人的失败,不如说是赵国君臣不团结的失败。此事从反面很好地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而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誓约:“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正是有了他们的“和”,才有了蜀汉的繁荣。可张飞、关羽也有与部下不和的时候。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最后被其部将取了性命;关羽“善待卒武而骄于士大夫”,导致危急时刻将领对其见死不救。可悲可叹!他们惟有匹夫之勇,却小看了“和”字。
这种内部不和而导致的悲剧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现在,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失为一种信任他国、与世界各国“求和”的表现。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其作用和效果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当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发展一定要以和平为前提;没有和平,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尽管大家都意识到了“和”的重要性,但“不和谐”的音符也是有的,巴以问题、石油问题、环保问题、歪曲二战事实等等,这些都是不安定的因素,有的甚至激化了地区间、民族间的矛盾冲突。
有为和无为议论文【通用6篇】六
哲学家开始思考,也引发了我的思考——除了思考,什么也不会的哲学家无法创造实在的“物质价值”,那么他究竟是否有价值?
读过一个故事。庄子同弟子出行,在树林中见一粗壮树木;庄子问樵夫那树何以生长得如此繁茂,曰:“无用。”借宿人家,主人款待庄子,杀鸡。庄子问主人为何不杀母鸡,曰:“有用。”这便使庄子的弟子困惑了:“无用亦可存,有用亦可存,那我们究竟应有用或无用呢?”
我认为,“无用”亦可为“有用”。这里的“无用”指的是“没有物质价值”,“有用”则指“精神价值”。
精神是人最重要的宝藏。一个人可以一贫如洗,但只要他的精神世界是丰满的,依然会感到富有;反观某些脑满肠肥的“富翁”,他们有的只是最浅薄的物质享受,而灵魂却一文不值。此外,精神可以在人世间流传百世,深入人心,不会因时间的磨砺而褪色;反观物质上的满足,却只能停留短短一瞬。由此观之,人的精神价值应较物质价值更为有意义。
世间注定有一些人是来创造物质价值的——否则人类将无法存活,但也注定有一些人,他们所创造更多的是精神价值。
梵高的一生是清苦的。他因他粗野的行为、粗犷的画风而受尽批判,被贬得一文不值。但他并未因此而停止,反而像苦行僧一般行走于充满苦难的人间。“没有无尽的黑暗,只有不断地走向光明。”在这行走于黑暗的过程中,他的灵魂反而变得更加光明、更加纯净;他将全部精神倾注于怒放的向日葵花瓣所释放的耀眼光芒中,倾注于在夜幕中翻滚的星辰所闪耀的炎炎光明中。他无声无息地走了,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只维持了一个月的生计。他几乎没有创造一点物质价值——甚至可以视作他弟弟的拖累;但他却为全人类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价值。有些人会说他的画不是在死后被以高价拍卖,这还不算物质价值吗——但这恰恰是人们对梵高精神价值的肯定——画就是他的灵魂,那盛开的向日葵就是他的精神——这画鼓舞了多少人重燃生命的激情,为梦想而拼搏?这其中就包括我。
地狱中,西西弗终日在重复着无效无望的工作,接受命运的折磨——但当他站在山下时,他却是幸福的;海涅一生似浮萍漂泊于人世,但他的诗却使他誉满天下;俄国那位躺在病榻上安详死去的人,虽然沦为残废,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为生命不放弃拼搏。他们都是“无用”的人间旅客,他们的存在仅为历史长河中短短一瞬;但是他们又是有用的,他们的精神将会在人类历史中永存,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