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的读后感600字(3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读后感600字篇一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家教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整本书,魏书生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内容丰富具体,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该书中记录了魏书生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实践和体会,可读性很强,操作性很强,虽然其中记录的故事已经过去近20年,但是现在看来其教育思想和理念依旧很先进,读来很有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魏书生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确实令人折服。读了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魏书生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实,反观自己,与魏书生老师相比,我们的办公条件、环境要比他优越,时间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许多,但我们的工作成绩远不如他,不如他轻松。我想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细致的工作态度魏书生老师一直坚持“以法制班”,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在检查监督系统的保证下贯彻执行,确实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书中摘录了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确实是人人有事做。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事做,细致到班级的粉笔、水桶、每个桌椅上的紧固螺钉都有人管,这是班上固定财产的承包责任制。而且在思想方面、学习方面、纪律斋、体育卫生方面也有专门的负责人,魏老师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及容易出现的善,而且制定出这么严格细致的班规,学生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以来,常规怎么能不好?
对于教学,有的教师只重于眼前应试能力的培养,只重于分数的魅力,其实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是及其微小的。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培养。而且就这些能力,跟学生做了专门的训练,例如:在培养记忆力方面,强调学生要背一些名篇名诗。他跟学生说:“我们读书,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试,考试升学在人生旅途中不占主要的位置。我们学习主要为了使自己成为四有人才,成为自身与国家的主人。背一些激励人上进,教育人忘我,引导人开阔,启发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养成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高了记忆力。”像魏老师的这种方法我和一些老师也用过,但我觉得没有他的。持之以恒和深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平时我们都说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像一匹烈马,怎样驯服这匹马,我们平时只重于整体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所以收益的也只有一部分学生。魏书生却能掌握好手中的缰绳,视不同情况而驯好每一匹“马”。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学生智力发展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做人。平日里对于学生犯错,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可是魏书声却能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从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魏老师善待孩子的错误,但又有自己的“惩罚”方式。是啊,我们要帮孩子纠正错误,惩罚孩子都要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更何况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当然不是呆板地罚抄课文或词语)。“犯错误,做好事”学生犯了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犯错误,写说明书”帮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的错误;“犯错误,唱歌”在活动课上,让违纪的、上课迟到的学生唱歌……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很多老师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会)做人的真正道理。
最后,我用魏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名教育的智者。
教师的读后感600字篇二
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是一个广受赞誉的工程,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师傅将你领进教育实践的大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幸运,不仅如此,还没有像互联网这样先进的媒体给你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位好师傅,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我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这位师傅对我一直不离不弃,把我从懵懂轻狂的青年修炼成涵养、成熟的教师。
他一直用优秀和经典引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成长。
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备课资料会铺天盖地,任你挑选,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是优秀哪是经典,这本杂志里的资料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斟细酌的。年轻时,我喜欢模仿上面的课例上课,后来学会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再后来我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还是少不了时常要去向他请教。
他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我识别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通过这位师傅,我很早就结识了小语界的许多名师,当他们的课例在全国推广,引来无数人观摩和效仿的时候,我暗自窃喜,这些对我说不是最新鲜的养分了。
我们担忧生命老去,同样也担忧自己职业生命的老去。如果被人称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固然是赞美,但是也说明自己的职业生命行将老矣。这么多年来,我感觉自己还能碰撞一些教育的火花,产生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灵光就得益于我总能从这本杂志里捕捉到最前沿、最权威的教育改革信息。
他一直用淡定、儒雅的气质吸引我,支持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
反思所有的改革历程,一定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当各种教育流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充满眼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依然保持他的纯正、儒雅和淡定,处变不惊,我也是跟他学到了,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中,怎样用一双慧眼把自己的教育之路看清楚。在心平气和的等待中,我竟然欣喜的发现和印证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是有益的。
江苏吴江一所小学的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老先生蹬着三轮车,给他送来两大纸箱东西,还给她留下一封信。原来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马上要搬到上海他的孩子家去住了,走之前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创刊号到最近那一期,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完完全全、整整齐齐送到校长手里,他对校长说:这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是一堆废纸,但是我却珍藏了三十多年,我想要给这些“宝贝”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他认为校长正是他要找的人。现在这位校长自己也要退休了,他连同后来自己继续订阅的杂志,又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人。
两年前,一位记者去采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贾老师打开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贾老师对记者说:“从创刊到现在,一期不少,全在这里”
今天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学校把我的这位师傅请进学校,成为我校语文老师们共同的师傅,这位大师虽然血统高贵但是行事作风很低调,全年请他也不到100块钱。
教师的读后感600字篇三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有效地影响学生,必须迎接超过我们预想的挑战。如果我们失去了耐心,行为不恰当,就无法达到目标;如果我们对学生表现出粗鲁或讽刺的态度,那他们反过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而这种恶性循环又将会持续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跟重要的是,我们在用铜一种与我们初始信念相违背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作为学校的副校长,我逐渐意识到建立一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教师队伍,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情。如果老师们的态度消极,情绪不好,那么带给孩子的又能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饱满的热情,有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但是如何调整自我,如何营造士气高昂的精神队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在处理学校的事务时,如果连我自己的态度都不够积极的话,那么如何确保教师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做到不消极呢?如此恶性循环,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而最终我却不得不亲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好比一句话:“如果孩子觉得愚蠢,他做事就很愚蠢,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很特别,他做事就会很特别。”
很多时候,老师也是如此。
因此,作为教育领导者,必须先管理好自己,先照顾好自己。如果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如何照顾别人呢?
(1)多看看,发现其他人的闪光点,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去走走,看看,处理不好的事情,记录下今天看到的好现象,以此来激励自己。
(2)多鼓励教师,在给他们提建议的时候,也要认可他们所做的努力。那样,他们才会愿意继续听你说话。
(3)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在汇报情况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讲安全,说通知,要把学校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和家长分享,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那样,我们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尊重。
(4)多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让生活时刻充满趣味,让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情。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必须要点燃我心中的火焰与热情,才能让教师的士气高昂,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我的工作将会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