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临床论文(汇总18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结是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总结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总结范文是学习总结技巧的重要资源和参考资料。
中医临床论文篇一
笔者从事中医教学二十余年,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社会的反馈信息,谈一下中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学生不了解中医,有的同学甚至对中医存在偏见,认为中药不治病,学习中医没有前途,他们根本就不热爱中医,怎么能够把中医学好?那么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把中医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热爱中医。我总结了一下,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展现。
中医药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无数中医药老前辈记下了他们积累的经验,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1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与哲学理论中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一致。
1.2中医学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巨增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1.3中医在治疗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急性病中风还是慢性胃肠炎,无论是常见病感冒还是最近才有的“非典”,在其治疗过程中,中医都起着不可代替、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有好多疾病,用西药治疗无效甚至延误病情,用中药却药到病除。
1.4中医在副作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大部分中药无毒副作用,有些中药本身也是食物,是强身健体的补品,古有“药食同源”之说。而西药毒副作用就比较大。美国医学协会刊物曾登载一篇报告说,美国每年有10万多名病人死于药物反应,药物反应在美国已成为导致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者对美国医院过去30年有关用药不良反应的39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将用药不良反应定义为“药物剂量用于人体预防、诊断及治疗目的而造成的任何有害,非故意和不良的效果。”根据这项研究,平均有7%的病人每年有一次用药不良反应。研究人员估计,“1994年共有2216000名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106000名病人出现致命的不良反应。”这意味着用药不良反应在美国可列为引起死亡的第四大因素。研究者补充说,这些数字也许只是保守的,因为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不包括错误服药,过量用药,滥用药物和治疗失败所造成的后果。控制药物反应也意味着花费更多的钱。一项美国研究估计,治疗药物反应的总体费用,每年高达40亿美元。比如青霉素这一最常用的抗菌素,它有以下不良反应:(1)可引起过敏、甚至死亡。所以用青霉素之前,必须先做皮试。(2)降低人体免疫力。青霉素不但杀菌,还杀伤人体的白细胞,降低人体的抵抗力。长期大剂量用青霉素的人,抗病能力会越来越差,更容易患病。(3)青霉素用苯甲醇溶解后肌肉注射,可引起肌肉不可逆性坏死。2~3岁儿童臀部反复多次肌注,长大后两腿不能直立而患“蛙腿病”。
2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所谓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1]。中医专业专才教育是通过讲授中医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中医专业知识,具备中医专门技能的人才。所谓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感情的陶冶。其特点为: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不但应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本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是中医教育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医治病的突出特点是辨证施治,他要求医生全面看问题,且知识面广。辨证论治不仅用于药物治病,还用于食疗(即用食物治病)、心理疗法。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中医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西医知识,社会知识。再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首先应该是个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2],其次才是所在中医学领域的专家。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方面培养,提高人文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
3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中国、外国有很多不好的思想在腐蚀辨别能力差、抵抗能力还不强的人们,社会上有很多人“向钱看”,道德沦丧。有一些医务工作者开药方、做手术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从病人角度考虑,而是以自己盈利为目的,开“大处方”,做本来不该做的手术。患者把医生看做自己最重要最信任的人,为了让医生给他解除病痛,可以告诉医生他的隐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作为一个医生必须作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关心、体贴、尊重病人,成为患者可信赖的人,医生在患者面前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有很大影响。几句温暖的话语,热情的问候,真诚的态度,可以减轻病人的疾苦;相反肮脏的企图,冷眼冷语一句话,不好的态度,可以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否则医生可能成为“杀人合法”的刽子手。
4改进教学手段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的教学。又比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当学习内容告一段落后,及时让学生到医院见习,然后开展病例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教学方法、手段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上述四个方面的运用,收效良好,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也很受学生欢迎,现拿出来共同行参阅,当然教学改革的方法还很多,我将进一步致力于中医教学改革的研究,以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医临床论文篇二
在医学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是许多专业医学生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临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还比较薄弱。重点介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查找制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现状
近年来,在国内很多医学院校都有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很多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但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老师以及学生的自身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本科生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制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自身对本科生科研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科研意识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很多医学院校继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知识的讲授到实习与见习。学生没有科研意识,不知道什么是科研,同时教学过程脱离科研。主要原因学校在在学安排和教学改革中没有有机地把科研结合到实践教学中。很多医学院校资源有限,只能保持正常验证性实验的完成,没有为本科生设立独立的科研场所,学校自身的科研场所对本科生有所限定,致使学生没有接触科研的机会,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没有科研的意识和兴趣,越来越远离科研。
2.认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重视的更多是临床,而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意识形态主要受传统的思想和环境影响,传统的思想临床医学专业只要能看病、看好病就够了,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开展的科目比较多,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去参与和完成科研工作让学生感觉意义不大,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也限制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更多的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临床医学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实践型学科,很多理论都来自科研实验,所以把科学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校和学生关注更多的是“挑战杯”“临床技能大赛”“三下乡”等实践活动,而为从思想上提高科研意识。
3.培养机制不健全
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体制不健全。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医学院校逐步提高和改善了本科生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实践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科研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和开放政策比较局限;课外活动要求严格且占有的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自主时间相对较少;有的学校科研环境较差,教师科研活动受限致学生参与科研较少;重点在于教师上课过程中科研引导较少,导致学生没有科研意思等诸多因素。
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的日新月异,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领域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迫在眉睫。
要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科研与实践。科学研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相关知识,这种新的知识带动新的想法,怎样运用现在的实验条件和自身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重要手段。
1.培养高质量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定位一所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的水平定位在于学术立校,科研实力的提高在高校改革中十分重要,其中重要的在于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是一所医学院校专业水平的标志,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品德,还要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综合性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不只看他具备多少医学知识,重在看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知识渊博、医术精湛,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一定要具有科学性,这样不但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还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面临就业难的局面,这也要求大多数同学要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所以早期科研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的科研实践可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这样能更好地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
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出现了更多的新问题,时代也赋予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更多的使命,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也广泛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对象的选择、培养内容的设计以及培养的具体实施,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努力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养。
1.重视培养目标的选择
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宣布整个科研计划任务,内容集中在指导老师的专业领域内,把学生分组分工,每周定期开展研究的进展报告,讨论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教师先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生第一步完成文献的查阅,之后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撰写相关研究的综述。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的课题,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整个预实验的要求要向正式实验一样,预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撰写论文。整个流程完成之后,最终确定学生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自选课题、老师给学生定制课题和学生参与老师研究课题。
3.培养的具体实施
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后,让学生以研究的相关内容积极申报校级课题、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学生研究的课题老师要把好每一关,从课题的`申报、实验的实施、数据的统计和论文的撰写,实验所用经费由老师支撑。严格按照课题申请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进展中强调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实验结束后,每一课题组至少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投到各级杂志准备公开发表。申报课题完成后,至少要求发表两篇学术论文,课题在所申请的部门验收结题报告,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在不同学年的科研指导过程中,课题组导师要组织不同年级的本科学生组成课题小组,这样无论在科研还是学习生活中,都有利于科研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减轻指导老师的工作压力,也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科研实践的培养与指导,并逐渐形成滚动延续运行机制。
四、讨论与展望
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多种因素的结合,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目标。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尤其是要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内容、奖惩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其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要以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为基础,大力提倡和鼓励在校本科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课题,科学合理设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实践平台,不断改善科研条件,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实验室管理和开放实行导师和小组责任制,确保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要定期给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强化。充分利用和开发学生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学生申报专利,转化成果。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科研小组、建立健全的科研奖励、建立科研基金会、建立校外科研场所、建立科研成果发布平台,激励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医学教育已进入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本科生必经之路,早期着手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在全国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医学院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但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多院校本科生的知识起点低、科研意识差、不具备科研能力,教师只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不安排科研相关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实验没有设计论证、没有开题报告、不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只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没有创造性思维。学生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中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困难,很难通过实验获取知识。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认为我们是当医生的,所以对科研没有意识和兴趣,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进入临床课学习,经常到医院见习,早出晚归,基本没有时间及精力顾及课外科研;大五学生已进入临床实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离校,更不可能参与课外科研。
总之,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科研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本科生教育与科研结合的先决条件。科学构建起学生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热情,广泛培养全校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兴趣,积极推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全新模式。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从根本上解决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问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医临床论文篇三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它除占有中医学的合理内核,同时也积极吸取现代心理学的营养。
精神护理又谓情志护理《灵枢v1g本神》中则用神、魂、意、志、思、虑、智等描述人的思、意志、记忆、才智等心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灵枢?百病始生篇》。”喜怒不节则伤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出现不同的病症,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肾。但是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最多见。正说明七情与五赃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过分剧烈或持久的改变可导致情的失调,影响机体平衡而致病。为了把精神护理做到有的放失,我们根据不同辩证思路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多以’疏肝益气“为原则。
1临床资料
抽选我科6月一12月的肝炎病人136例,急性肝炎病人36例(18-30岁,男性25人,女性11人),慢性肝炎、肝硬化100例(48-70)岁,男性64人,女性36人)肝炎精神护理分析。
2护理分析
2.1各种肝炎病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以情感中的怒、思、忧、虑为肝炎病的主要情志变化,急性肝炎病人36例中觉大部分有易怒感。18-30岁以内者达88%。以心理学分析大都热爰生活,有的在住院前刚刚考上大学,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忙个人的婚事,有的个人生活起居,饮食失于规律,因而疲劳高度,饮食不节,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人的思维是精神意识的高级活动形势。外界任何事物是通过感官接触产生感觉的作用,并产生了意志、思、虑、智的认识过程,所以说神和物是互为因果的,急性肝炎病人住院后,由于外界因素作用于病人的内心之中的共同点急用治疗,尽快治愈,快点出院的心理活动。促使急躁情绪上升,肝主疏泄为其特征,肝炎病人肝的升发太过,阳气蒸腾而上,影响肝的疏泄,反复持久的情志异常加之肝之升发不利导致肝气郁结,而使肝受热易怒,怒在伤肝,反复出现则有发展为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者,临床并非罕见。
2.2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100例统计中可以看出,如果脏腑、气血出现异常,容易通过面部的色泽变化而反映出来,为临床辩证、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这些病人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思、忧、虑等情感,48-70岁占有32%,肝硬化同年龄组占有49%,从我们护理中发现他们之所以产生恐惧心理,主要是病程太长,病情易反复,愈合不好,因此他们思前想后,生活、工作、家庭、老人、妻子及儿女......等一切问题都在病人脑海中翻滚,有的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淡漠,产生了各种负担。
3结果
通过临床的辩证护理,分析病人的疾病心理,我们感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果情感活动过多则成为内伤的一种致病因素,护士根据病人的心理动态对肝炎病人必须观其色,一般面色容润光泽,往往提示脏腑精气未衰,无病或病轻;如果面色晦暗枯槁,为脏腑精气已衰,提示病重。验其神,再以中医学理论,升降出入是脏腑气机的运动形式,是人体脏腑、经络、气备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观点,从’气〃出发对肝炎病精神护理找出了良方,肝炎病人在护士细致的精神护理下有明显改善,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4讨论
如何做好病人情感护理和预防疾病的发展。
4.1护表慈心取信任肝病的心理治疗,先从护理人员的语言、气质、举止大方、热诚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体会病人的感受,使病人能够感觉到来自护士的温暖和支持。并且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总病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4.2除心苦、开胸廓《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只是我们告诉病人得病的因素,以及修养的方法,让病人配合医护的治疗护理,并积极消除病人的疾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病人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综合分析,积极引导,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心理,排除外来不良刺激,创造有利于恢复健康的条件,才能促使身体康复。
4.3修身养神在个人根据中医内因和外因理论观点,我们必须把病房建设成一个整洁、安静、美观、舒适的环境、我科把病人的外走廊建为文化长廊,有很多健康知识、病人可以在外走廊看报、学习、交流、下棋、赏花等总病人愉快感之外,更使病人了解人的精神情志是以五脏的神气作为基础,而五脏之精气又必须由情志推动,才能正常运行,因此清除病人的思虑杂念,专习修养神静则宁,神动则乱,稳定情绪,储备精气,促使五脏六腑阴阳升降正常活动,从而增加体质,战胜疾病,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而邪不可干的目的。
中医临床论文篇四
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记忆的作用,学生只要记住标准答案,就能获得髙分,学生已经逐渐丧失了质疑的能力,习惯于盲目服从老师和书本的观点。由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医疗的任何一个错误决定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工作中不断强调上级的权威,这种氛围进一步加剧了学生被动接受,不愿思考的.情况。另外,部分带教老师缺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意识,对学生“带”而不“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肿瘤学的带教还存在诸多难点:
1.1肿瘤学课程缺乏系统性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临床专业学生大多缺乏系统的肿瘤学知识。肿瘤学课程分散,相关内容分别在病理、影像、内科、外科、妇科等学科中讲授,学习跨度过大,时间分散,学生不能形成系统的认知。
1.2诊治要点把握不准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肿瘤患者可以出现各种合并症。这些合并症,有些与肿瘤相关,有些与肿瘤无关。各种症状交织在一起,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学生常常顾此失彼,不能把握诊治的要点。
1.3理论与实践不符
肿瘤学近年发展迅速,新的药物、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不断出现,新的诊疗指南内容不断更新。由于教科书内容往往落后临床进展,当出现书本与临床实践不一致时,往往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2如何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带教老师放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反思,提出问题,探査假设,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要让学生乐于独立分析判断,不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让不同的观点进行交锋,在发现问题——试验性解决——批判性检验——产生新发现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思维能力。
2.1改进病例讨论的形式和内容
病例讨论不能选择单一的病种,不能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方案的顺序,按照教科书重复课堂上已经讲解的内容。这种“正向”思维并不符合工作实际,因为大多数患者事先并没有明确的诊断。应该按照临床工作需要,由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开始,最后到疾病的方式,“逆向”分析和思维,综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并从中做出筛选,提出合理的诊断和处理。例如:在病房选取“淋巴瘤合并发热”的病例,以病例讨论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分别针对肿瘤、呼吸、心血管、风湿免疫、感染性疾病等学科进行文献学习和深入地分析,然后提出各自的诊疗意见。通过准备,可以引导肿瘤组发现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淋巴瘤本身可以导致发热,但也常合并细菌感染,并结合文献阐述该病的病理特点、疾病转归预后和治疗方案;呼吸组可以分析发热的热型,提出淋巴瘤患者发热,可能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炎、霉菌感染等情况;心血管组可以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病变进行鉴别诊断;风湿免疫组应该排除红斑狼疮、成人still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组可分析合并伤寒、副伤寒、非典等可能。每个小组都进行发言,每个人都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新收获,使得整个讨论充满活跃的气氛,扩宽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退热处理和化疗,将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器官或一个学科,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讨论结束后,通过追踪病情的转归,还可以进一步验证讨论的结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临床工作的成就感,更加热爱医学工作。
2.2改变教学查房模式
教学查房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典型模式,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查房过程中,老师讲得多,学生忙着记;老师提问的少,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的更少。教学查房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可以先提出诸如“胃癌术后患者出现呕吐的原因”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有何异同,是否有术后并发症;手术是否完全切除,是否有残留,是否复发;术后影像学有没有改变;有没有梗阻可能;有没有药物影响;有没有脑转移;有没有合并糖尿病,电解质紊乱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分析不同情况的判断依据,寻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处理方案。
2.3加强文献学习
文献学习绝不是就某篇文献是否读懂为目的,而是要通过不同文献的对比分析,了解学术观点不断演变的过程,发现专家学者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创立自己的学术观点。这不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发展,也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通过检索webofscience数据库,组织学生探讨“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治疗的由来”。指导学生在文献检索中追溯tki物的研发过程,对比不同时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目的、实施方案和研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局限性和创新点。学生可以从中发现tki治疗的机制,tki应用的局限性,如何筛选优势人群,如何确定优势人群是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引起的,如何应对tki治疗耐药,egfr突变检测手段的优劣性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年份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关于tki治疗策略的变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临床研究如何影响并改变临床实践,如何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
2.4参加患者健康宣教活动
参加健康宣教活动,是学生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交流的绝好机会。通过给患者及家属举行健康宣教活动,例如提供“癌痛治疗”的用药指导,消除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恐惧心理,教会患者评估疼痛,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及时处理爆发事件,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预防。通过患者现场提问,学生现场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现场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让学生在行医之初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日后能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
2.5重视人文关
怀坚持安排学生下午巡视病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患者沟通,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现对诊疗有提示意义的、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生活状况,感受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生活和精神上的伤害,在工作中关注和践行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数据和影像资料,而是具体的患者,学生在决策时需要更多地结合患者的家庭及生活背景,形成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个体化方案。
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带教时的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更需要我们在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将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培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善于思考的创新性医学人才。
中医临床论文篇五
摘要:法理学与法哲学间关系问题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在我国法治道路刚刚起步时常常混用,严重阻碍我国法理学发展。面对此种现状,须从各种理论学说着手,厘清两者的区别,以期对其进行精准的理解与划分,促进两者的发展。
关键词:法理学;法哲学;学术观点;区别;
一、学术观点
我国法理学与法哲学关系的争论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形成了四种理论学说。
(一)法理学即法哲学
我国之所以出现此种学说,一方面是受外国学者影响,国外些许学者、着作对两者并未加以区分,将两者等同看待。另一方面,我国学术水平有限,接纳两个学术概念时受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影响,且未对两者进行深思,将两者混合使用。
(二)法理学并非法哲学
此种学说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是不同的学科,不能混同。首先,两者的目的不同。法理学以法律和法律现象为其研究对象,但法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哲学,其目的是借助哲学这一桥梁打通法学的道路,以研究法律现象与法律现象以外的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其次,两者研究的态度不同。法理学不具有批判性,多为叙述性的态度,重在探讨叙述法律现象和研究法律的目的;而法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法律进行评判,具有批判性。
(三)法理学包含法哲学
有学者认为法理学的外沿广于法哲学,法哲学是法理学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两者之间是包含的关系,此种观点多是受到苏联国家的`影响。据探析,形成此种学说的原因是我国最初社会主义道路时借鉴苏联模式,受到苏联学者的影响,致使此种学说出现在中国。
(四)法哲学包含法理学
这种学说与上一部分阐述的学说恰好相反,将法哲学定位在法理学之上,认为法理学是法哲学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对象不应否定》一文中鲁平珍、文正邦对法理学与法哲学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定位。究其缘由,大概是学者对两概念的不同认识导致,在此,笔者不再赘述。
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学术概念。“法理学”源于英国,为英美法系国家接受,而“法哲学”源于德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为大陆法系国家接受。自民国西方文化传播以来,其在翻译传播过程中出现混用,导致各种学说出现。
二、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区别
面对现今两个学术概念混同阻碍学术进步的现状,笔者认为区分两者的不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性质不同
法理学实质上是法学中的一个学术概念,研究法学最根本问题,从其本质而言,应将其性质定性为法学性质。而法哲学研究的是法律哲学,应为哲学性质。有学者认为法哲学属于法学与哲学间的交叉学科,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任何一种事物必须将其归为确定的一类,方可进行深入的探讨,法哲学亦是如此,尽管法哲学既有法学的因素在里面亦有哲学的因素掺杂其中,但从其根本来说,法哲学的最终定位应该为哲学。
(二)研究对象不同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最基本的一门学问,专门研究法律现象的发展规律和法律的共性问题,其是众多部门法的基础,规定了法学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石。相较而言,法哲学是研究法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问,其专注于法的理念,其根本立足点为哲学,主要探求的是方法问题。
(三)研究方法不同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分析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历史方法、体系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等;而法哲学大研究方法多为抽象的,具有理性主义的色彩,是对法律现象中结论的再思考、再加工。
(四)研究目的不同
法理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透析各种法律现象,使得法律的基本原理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运用,为立法、执法、司法提供一套明晰的规则体系,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人们权利义务的平衡稳定;但法哲学是探索法的本质问题、法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给与法学研究更高的理论指导。
三、总结
我国法学理论界通常将法哲学视为法学与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然笔者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是分属于不同学科的学术概念,并非等同,正如考夫曼所言,“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是法学的子学科。但人们也不可将法哲学视为哲学的一个特殊种类。”法哲学更关注内容,法律理论更注重刑事,两者均不拘泥于现行的法。故笔者认为将两者区分开来,明确两者之间的不同,对其进行新的界定将有助于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学术发展,对法学、法学理论、法学问题的解决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永坤。部门法哲学还是部门法理学[j].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1).
[2]倪正茂。法哲学、法理学:合流与分流[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3).
[3]万胜。法哲学与法理学词源发展与关系浅析[j].法学研究,2015(7).
[4]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8-15.
中医临床论文篇六
在中医学当中,其治病八法所讲的是汗法、吐法、下法、温法、和法、清法、消法、补法,上述八种方法,其作为中医医生在临床治疗时重要的指导依据,将所采用的药物而实现治疗的目的[1]。但是,其运用和临床针灸中通常体现在所选择的刺针穴位以及刺针的深浅和手法具有相应的联系。因此,本次主要研究中医治病八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汗法所讲的是通过调畅营卫与宣发肺气来实现,让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发汗而得到消失,该方法主要能够解除表证[2]。在对患者进行针灸的时候可以采用汗法进行治疗,该方法能够通过组穴方法进行配伍,和腧穴的特性,或者利于刺针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不仅有利于解表散寒,同时还能够疏风解热。对患者进行刺针取穴时与深浅的选择当中,有相关研究表示:使得刺针刺入合谷二分位置,并進行搓数十次操作,性别为女的可以向右边位置搓,反之性别为男的向相反方向,当患者伴有出汗表现之后进行泻法,同时在患者停止出汗时候将针拔出。
吐法所讲的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得停留在患者咽喉部位以及胸膈和胃脘当中的食物残渣以及痰液进行排出,该种治疗方法适合运用在宿食堵塞胃脘、痰浊内阻等患者当中,同时吐法主要适合用于治疗急症。因此,临床上在针灸治疗当中,主要选取的穴位为以下几项:内关穴、曲池二穴,先通过气上一穴补针3次,顺摇共17次,循摇3次,并横摇使血逆[3]。即使得穴位以及手法互相结合治疗,并且取中脘穴以及气海穴。由于对患者采用吐法,容易使得其脾胃气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耗,故需要对患者进行取血补气治疗,一般取中脘穴,并在气海穴中使得气体得到有效的调节,但是该方法目前在临床上运用比较少。
该种方法通常是通过荡涤、泻下和攻逐等作用,使得停留在患者的胃肠中的食物残渣以及燥屎能够通过下窍中泻出,而实现治疗的效果,且该方法属于一种见效快的方法。临床上病症一般分为实症和虚症,前者通常通过通便泻火的方法以及清肠导滞等实施治疗;而后者需要进行健脾治疗、通便治疗,或者进行补虚通便等[4]。通常最为常用的穴位为以下几种:即大肠俞穴、足三里穴、天枢穴、上巨虚穴;对于伴有寒结的患者可以给予温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泻火的.患者可以加用支沟穴、天枢穴等进行提插泻法治疗。
该方法主要是采用驱寒温里的方法对寒证进行相应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采用温里、驱寒、回阳、通脉等的方法,使得脏腑经络寒邪的到有效的消除,且该方法主要能够用于治疗阳虚之症。同时,由于寒邪所停滞的部位局域差异,温法还分为几种,即温中驱寒、温经驱寒以及温补元阳、另外,寒证的形成通常伴有阳虚并列存在,因此在治疗的时候通常将其和补法联用[5]。最为常用的的温补穴位下述几个:气海穴、元关穴、命门穴、足三里等,治疗的方法为提插补法,并依照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对穴位进行增加。
该方法是通过调和、和解的方法,以确保患者阴阳表里相和,在中医治疗方法中,该方法在治疗始终均得到贯穿,同时与其他疗法进行联合运用,因此具有适用广泛的特点[6],并且和法主要是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方法,具有缓和的效果,能够进行全面的照顾,对于病情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十分适用。例如,在对患者脾胃进行调和中,一般运用下述几个穴位:中腕穴、天枢穴、内关穴、足三里,能够对胃脘不适等症状进行治疗,且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该方法主要是进行解毒、清热等,以清除里热症状,有利于泻火解毒、凉血散血等,通常情况下热邪所侵的位置存在差异,故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所用的穴位也存在差异,例如外关穴、大椎穴、曲池穴均能够起到退表热的作用。对于病情急骤的患者,可以通过经验用穴的方法实施点刺放血。
该方法主要通过活血、行气、以利于消食,利水化痰、并使得淤血消散,主要用于治疗积食不化。该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所讲的是帮助患者消食,其次所讲的是消痞散结。如果患者属于伴有体内积滞的情况,则能够采用内关穴、中腕穴、足三里进行治疗。而对于痰湿的患者,则能够通过阴陵泉穴、丰隆穴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病八法对于中医治病当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该治疗方法对于临床上的针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有利于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1]张宝霞.中医治病八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498.
中医临床论文篇七
[摘要]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掌握基础、熟读经典、学习医案及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状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高级人才。
[关键词]中医;临床思维;现状;对策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
中医的整体观决定了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宏观性。
中医历来重视运用整体、系统、动态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生理及病理规律,注重分辨人体脏腑、组织在阴阳五行属性及与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人体整体与局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诸方面之间的联系中考察、诊断、治疗疾病,是普遍联系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1目前现状
1.1培养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多采“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
过度强调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而忽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学生沟通技能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有些学生临证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1.2思维方法机械、简单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疾病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
在临床上,有些学生仅根据首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动态观察,不仔细推敲,综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诊断。
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患者病史、体征或辅查资料任意取舍。
对能够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随意删去,这样容易导致诊断片面性。
有些学生对临床诊疗性思维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资料条理不清、主次先后不一,或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过于相信某些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或结果,直接得出疾病诊断。
这些机械简单的思维方法过于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误治。
1.3思维片面化、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诊断时缺乏对症状、体征、检查和疾病进行横向对比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据书本上的典型表现,或者一直受初诊诊断的影响,生搬硬套地去诊断疾病;在诊疗思维过程中,对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欠考虑,仅重视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共性,却忽视了患者的个性特点及疾病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在病房处理患者时,对老师的过分崇敬也会对治疗患者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敢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发表自己观点,表现出在临床思维上的盲从和依赖[2]。
有些学生仅仅掌握临床症状、体征表面特点,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判断的习惯及能力,也使得临床诊断缺乏系统性,经不起推敲[3]。
1.4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大多在一年左右,带教老师至关重要。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对临床带教投入精力不够。
有些带教老师自己工作时间不长,缺少应有的临床经验和积累;也有些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查房简单,选择病例随便,没有典型示范特征,辨证思路不清晰,治疗原则欠妥当等,学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培养对策
2.1掌握中医诊疗特点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各种症状进行分析,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因、病机,判断具有阴阳五行属性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分析机体正气与病邪盛衰的关系,辨别归属相应的“证”。
在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确定治疗大法及方案,达到体内阴阳的平衡。
因此在临床具体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辨病与辨证结合,学会运用“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针对所判断的“证”给出中医的治法方药[4]。
医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诊疗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治,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2加强经典知识培训
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要重视对经典理论知识的温故与研究,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
多读前人医案,逐步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研究历代名医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教训,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多读医案对于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
同时,通过跟随名老中医临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学习一些老中医在四诊及辨证思维方面的经验对日后临床大有收益。
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
2.3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
pbl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机会;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宗旨使学生目的性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以“多学科综合为核心”的最高要求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既是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是无限的动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温习多学科知识;采用“提问、讨论、展示、总结”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沟通能力。
2.4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习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学习方法,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
2.5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已用ct和mri横截面影像制成三维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图谱,以供医学生的解剖教学和课后训练。
在外科模拟手术方面,外科手术模拟系统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作用实施;在针灸模拟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三维人体针灸模型,充分运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医学本科生模拟教学中获得了满意效果[7]。
所有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实验教学平台不断发展与壮大,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在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方面少有类似的报道与应用。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热点,我校经过多年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立项重点课题,研发的成果“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3小结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8](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gmer),提出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在医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是在后期临床实习中注重培养,在早期基础课及临床课教学中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医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正确的临床思维是医生正确诊断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今后成为以“临床问题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教育者应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出发,使学生具备运用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中医思维、中医手段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完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31(5):1-2.
[3]王凤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4):66.
[7]左令燕,杨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j].医学信息,,15(5):260.
中医临床论文篇八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临床论文篇九
高职中医学教育是临床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新理念,构建新模式,进行《中医学》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西诊疗思路和技能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综合临床人才,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其根本宗旨就是为基层地区输送合格的、实用的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因此审时度势,如何提高中医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我们中医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明确优势、突出应用
中医学注重“以人为本”,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特色。针灸、拔罐、刮痧、熏洗、温熨等临床操作技术具有廉价、高效、易学、易普及推广等优点,这种方便性和实用性是其他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国家加大民生投入,注重基层卫生建设,这是我们高职中医教育争取发展的好机遇。目前,国外市场对拥有中医诊疗技术的人才亦颇为青睐。
高职教育本质是就业教育。现代社会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为了使高职临床专业学生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有必要开展好《中医学》课程,培养学生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关键所在,发扬中医诊疗特色与优势,中医临床教育和现代临床教育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2更新理念、构建新模式、注重临床思维培养
摒弃传统观念,建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遵循高职临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中医学》课程安排情况,突出中医诊疗思维和技能培养,序化教学内容,整合为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诊疗程序与方法、中医临床技能三大块,构建“多元教学法五步学习环”的教学模式,注重特色中医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环的第一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中医诊疗必备基本理论和知识,渗透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传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第二步,深入学习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教师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中医临床诊疗的实际应用优势,编写病案,采用以pbl为主的多种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中医临床思维。第三步,教师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模拟培训系统,进行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初步的技能操作印象。第四步,把学生带入模拟的临床环境中,采用“病案情景剧”表演的方法,以及课间见习的标准化病人,实行“讲-演-练-评”的.步骤,实现技能操作的反复训练和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的应用,为应对临床打下基础。最后一步,临床实习,教师临床带教,指导现场操作,进行真实医疗环境下的思维和技能训练。
通过此教学模式的应用,循序渐进地将中医学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技能消化吸收,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获得坚实的职业能力。
3因材施教、合理教学法应用
学生虽然高中毕业,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但是中医学理论抽象、深奥,其中相当部分内容难以在完全理解之后进行记忆。其次,中医学课程相对教学时间短,老师要想讲清楚,学生要想听明白,难度很大。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带徒是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启蒙无不是从大量的背诵开始,因此,我们在上述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病案情景剧”等教学法应用的同时,融入“给出预习任务-突出重要知识点-检验记忆结果-再次突出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教学法,更好地完成《中医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学习。
经过实践应用,在“多元教学法五步学习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满足感,认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教师也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真正的“教学相长”。
4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中医学》课程的教学行之有效,还在于一支带教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构建合理、多层次的教学梯队,加强临床业务能力的提高。年轻教师采取传统“师承”模式,在各附属医院同名老中医坐诊实践。其次,积极进行教学研讨、科研项目,综合提高业务能力,保证了《中医学》教学新模式的顺利执行,获得可供借鉴的经验。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院药学正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逐步替代传统药学服务模式的方向发展。积极促进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药学服务人才,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教育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因此,针对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现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在临床药师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基本技能,还需对临床药学教育不断改革与探索,寻求适应医院药学多元化、差异性服务特点,能达到优化患者治疗目的的人才培育模式。我国医药院校开办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时间较短,仍存在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我国目前培养出来的临床药师大多缺乏系统的医药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以化学类课程为主,忽视对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及应用,导致在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中缺乏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的现象屡见不鲜,药师不能将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有效融合及转化,严重影响其与医师、患者的沟通,无法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进行合理高效的临床药物治疗。
2、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实践时间不足。对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除了熟练掌握药学、临床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也是其本科教育中关键环节之一。国外临床药学教育学制多为6—7年,时间比较充裕,安排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临床实践。国内则相对较短,临床药学本科学制通常为4—5年,临床实践往往是压缩在最后一年,有些学校甚至只安排半年的时间,这使学生无法充分学习药学的相关临床工作,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得不到相应的实践体验,这使本专业学生未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时,将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由此可见,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需在学制上作调整,以适应新的服务模式以及新型人才储备的需求。
3、学生缺乏沟通能力。目前,我国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为门诊药物咨询、静脉药物调配、药物的药效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血药浓度监测(tdm)、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集中在基础性的药学工作,药师缺乏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间有效沟通的机会,也缺少与患者进行完全接触的氛围。为适应临床药师这种工作模式,医药院校更注重药学和临床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在此后的临床工作中难以做到配合医师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治疗。这种工作模式不符合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全面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工作进展,而在此模式下培养的临床药师,也很难完成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临床任务。
二、对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的建议
1、优化课程体系。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同时涉及药学和医学两大类学科的知识,其课程设置应遵循医药并重的原则,合理设置药学、医学相关课程及临床实践的比重,使该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药学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从而初步具备临床药学服务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可积极增设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药学及医药伦理学等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注重临床实践安排。临床药学是应用型学科,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为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学科;临床药学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护士交流合作,服务患者的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师承担着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责,只有进行大量具体的临床实践训练,强化实践技能,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渗透式的早期见习性实践,在各学年安排学生进行见习。见习期间,在临床药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科室轮转,进行查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充分与病人、医生、护士沟通交流,使其能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扎实灵活地将知识掌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后一年因临床实践时间过于集中,与考研、找工作时间冲突等因素而导致实践质量下降的情况。此外,由于临床药学本科是医药结合的专业,为满足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高校还需在学制上进行调整,延长该专业的教学年限。
3、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教育。与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相比,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新模式需要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切实有效的个体化合理用药。因此积极推进沟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必须加强的课程。实践证明,通过专业的沟通技巧知识培训,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能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抓住重点、理解患者的诉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全面了解患者的信息,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真正践行药学监护的内涵,将传统医院药学以药物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三、结语
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任重道远,为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力争培养出符合现代医院药学模式的高素质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在教育体系及其他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但只要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临床药师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内外临床药学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可行的临床药学服务理论和经验,合理应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加快临床药学本科教学教育体系的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规划,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高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能促进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应优化课程体系,扎实学生药学和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注重学生对相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适当借鉴国外临床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传统药学教学模式适时摒弃,对学制、临床实践时间作合理调整,构建高效科学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优质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6]吴永佩,颜青.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01):1-8.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一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文化属性、精神心理属性认识方面及对人的健康、疾病认识和治疗等方面,都有西医所不及的优势。中医学课程在以西医为主的高等及中等医学院校中普遍开设。但由于入学后首先接受西医系统理论的熏陶,中医学思想体系与先入为主的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数理化不一致。因此,中医学教学处于前无铺垫、后无拓展,并缺乏背景知识的境地,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理论玄奥、难学。同时,2种医学在认知模式上迥然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对西医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的认识转移到对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及六淫的理解,学科跨度大,学习方法未孳握,从而感到学习内容抽象、枯燥。
卫生学校中医学教学内容繁多,课时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理论脱离实际。若将概括全面的《中医学概要》《中医学基本常识和针灸学》或《中医护理》等教材浓缩成36—72学时,教学既面面俱到而又泛泛而谈,在学生心中只能留下艰涩、晦奥的模糊印象。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将适合于卫生学校的中医学内容分为三大板块进行教学。
1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
将中医学分为基础学科、临床应用及实践技能三大板块。
图1中医学三大板块划分
2实施方法
编写教材时,针对不同专业造当增减、编排不同板块内容,合理分配三大板块教学内容和学时。卫生学校中,主要是药剂、护理和卫生保健专业必修中医学,但无论何种专业,基础部分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能使学生树立中医整体观念,形成辨证论治思维方式。
2.1药剂专业
本专业的重点是药,三大板块中以基础学科部分作为重点突破部分,可适当扩展方药学习。第二、三板块可用较少学时稍加注讲,不必深入具体的病证或穴位等内容。结合生药鉴定学重点,讲述药物配伍(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及药物的性味、功效、应用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常用药、重点药不仅有性状、颜色等的直观认知,还能使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有益于临床应用。如“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因细辛的毒性而对其用量加以限制;十枣汤中“遂、戟、芫花”的服用方法应以“十枚肥枣煎汤去渣泡服”;桂枝汤要煎汤取汁适寒温”服,以“啜热稀粥温覆,遍身滢滢汗出即止”,不可过服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体会中药使用的精妙之处和古人的良苦用心。
2.2护理专业
因为服务方式和对象不同,护理专业的重点是第一、三板块。第一板块中的方药可以从简,但应突出药物的煎服方法,如药物的先下、后下、包煎、煎煮时间长短和服药时间等,具体药物的性味、功效归入附录中作为了解内容。而第三板块则是学习重点。应将推拿、拔罐、刮痧操作方法作为重点突破部分,可适当增加课时,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二板块的临床处方用药可从略。
2.3社区保健专业
该专业培养面向农村、基层的医士,他们使用中医基本技能最多,中医学在该专业的课时量最多。教学时,在以第一、二板块并重的同时,适当加大第二板块课时量,使学生能够正确诊治常见病及多发病。但不可面面俱到,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3注意事项
3.1重视引入教育
卫生学校新生正处于从普通教育转变为专业教育的过渡阶段,中医学教学应重视引入教育,让学生明确中医学的地位及优势,树立学好中医学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3.1.2中医学特点 我国传统医学基本符合新世纪“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要求。中医理论体系,既包含有文化社会因素,又包含有自然科学因素;既反映了人体五脏之间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又反映了人体内“藏”与自然万物外“象”的对应关系。中医学体现了综合、全息的“象”思维特征,藏象、脉象、证象反映了生理功能和病理(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人体与自然生态各种信息的总合。因此,可以说中医学是一门顺应自然环境的大生态医学。
中医学强调自我调节,发掘人体正气潜能。在治疗疾病方面,不是单纯针对组织结构病变采用以清除组织病灶、抑制致病菌毒为基本特征的对抗性治疗,而是建立了一套针对人体无形的功能关系的自组织、自调节的治疗系统及功能动态平衡调节模式,以五脏间的功能调节为主引发到机体的形体组织官窍,达到整体“阴平阳秘”状态。
3.1.2学习方法 非中医专业的中医教育主要是加强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使其从根本上把捱中医学精髓,掌握以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五运六气,太过、不及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八法、辨证施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及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物理论等,引导他们步入中医大门。中医理论的形成具有源于生活的特点,如生活中“水能灭火”’中医五行相克中就有“水克火”一说。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通过中医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学生知识,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医理论。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能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获取新知识,培养积极向上、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发展的健康个性,能独立吸取人类科学文化领域的各种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善于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并具有终身学习意识。
3.2突破难点,熟记重点
3.2.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灵魂,立法方药莫不以此为基础。阴阳是古人思辨哲学的.起始,是以“日光的向背”为其原始含义,而后扩大到整个认识领域,用来对自然界相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教学中可结合矛盾学说和辩证统一思想加以阐释思辨哲学。如果没有以上的启入点,仅以“一般的,以明亮的、上升的……为阳;以阴暗的、下降的……为阴”来解释阴阳概念,学生将无法深刻理解阴阳依存、转变的微妙关系,机械死板地记忆会为以后的学习设置巨大障碍,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3.2.2五行学说 在现行教材中五行学说被归为自学内容,笔者认为不妥。在调理脏腑关系及指导用药甚至以情志相胜法治疗心理疾病都涉及此。教学中只需寥寥几笔“木燃烧是火,火化为灰焊是土,土里藏金,金炼化为水,水能滋养树木”,就能将五行相生的关系解释清楚,记忆时则简化为“木火土金水”,相克则记忆“木土水火金”,解释以“植树造林防水土流失、水来土掩……”等。临床应将五行相克原理,使用情志相胜法治疗心理疾病推而广之。古籍中有很多范例,如“范进中举”中喜伤心后以恐胜喜法治疗等。
3.3突出人文教有
卫生学校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了解患者痛苦,听患者倾诉,体恤患者疾苦,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我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传统文化以及具有丰富、独特人文特色的中国传统医学,应成为学生多元化训练的重要内容,中医学以其强烈的人文属性成为最能反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许多研究证实,中医传统诊疗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在四诊合参时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稳定病情很有帮助,含有某种暗示意味的心理安慰有时更胜于苦口良药。因此,学生学习中医,与其说是掌握了一些中医知识和技能,不如说学会了中医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能力。倡导“医乃仁术”“天人合一”的中医学不失为最生动的教材。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二
临床毕业实习作为医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为医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到临床运用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舞台,也是正确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毕业实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未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基础扎实与否。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古往今来的医学大家十分重视临床经避的积累,而临床实习则是这种经验积累的开端,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毕业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现今的医学生毕业实习,尤其是中医专业的毕业生临床实习面临着诸多问题。
1.1 当前就业形势对实习的影响。随着中国的大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的问题,而中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就业面相对狭窄;而中医医院定岗定编的编制限制,使其对新毕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减少,再加上毕业生总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不愿去基层医院,造成了中医专业毕业生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据统计某省中医药大学2011届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仅有40%。为了寻找出路,考研就成了部分学生的选择,且高学历更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和职称评定,造成部分医学生重考研轻实习的现状。
医学尤其是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知识的掌握、运用及发展都建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而医学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査的多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这样就对准备考研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实习重要还是考研复习重要。学生往往为了确保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全力准备考研复习,轻视甚至忽视实习。
1.2 西医学对中医学的冲击《_中医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时,尤其是在病房实习期间,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大量的西医学内容在临床上的运用及中医学的临床运用较少。这给学生造成了一个中医学不重要或者只要掌握好西医学就好了的感觉。而中医医院西医化和一些人对于中医的不信任,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这种错觉。
在这种错觉下,中医学毕业生常常花大力气来学习和掌握西医学内容,而忽视了本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造成一种“中不成,西不就”的情况,即中医学专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而西医的知识和临床水平又不如西医学毕业生。
1.3 社会环境对于实习的影响。人们常说“中医老先生”,这反映了广大群众对于中医医生的传统印象,即越老越好。这造成了年轻中医医师和中医毕业生在医疗活动中不被患者信任,进而无法获得充足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一部分教学医院又限于本身的医疗资源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平台。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医院推向市场以后,患者认为没有义务接受实习医生实习的义务,造成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并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而教学医院和带教老师又常常只片面强调责任而忽视对于学生的实践与引导,造成学生不想实践,不愿实践。
2.1 教学医院方面的改进。作为医学生毕业实习的承担者,医院在学生的实习期间,医院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实习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实习,建立完善的带教制度,如:带教老师备课制度、检査听课制度、医院对各个科室的教学质量检査和评价标准制度。在带教老师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中医医师来带教,并且积极开展如中医在临床运用的优缺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的教学和讨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学在临床运用上的现状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组织学生每周的教学査房、病房讲课,两周至少一次病例讨论和大讲课,让学生对于过去的理论知识和现在的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医院应指导实习医生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在实习医生遭到患者拒绝时,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走上中医医疗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多是结构性的就业难,大城市、大医院的中医医院人员饱和,而基层医院又常常招收不到合格的医疗人才。学校应多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问题,不能把目光都放在大城市、大医院,鼓励学生到基层医院去,并为这呰基层医院和学生牵好线,为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和有需要的医院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的平台,做到互利互惠。并指导学生拓展就业面,不要把目光狭隘放在医疗岗位,还可以向许多与医疗相关的行业找寻就业机会,充分的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安心实习。
2.3 正确处理好考研与实习的关系。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医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重合,而研究生考试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理论知识,这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面对实习和考研复习,往往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其中一项。而实习期间的临床实践,不但能学以致用,还能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医院及带教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两者不是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
笔者认为,可以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内容向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靠拢,把临床技能考核纳入到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这样既能为学校和医院提供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也减轻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负担。
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经无数的坎坷与艰辛,在新的时期里,再一次的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中医学人才的培养芷是中医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毕业实习则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正确的认识和改进中医专业毕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为中医事业的腾飞打下最扎实的基础。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三
第一段:介绍临床中医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临床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临床中医在中医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医生的经验和综合判断,以及对患者的细致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正是因为临床中医的存在,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第二段:谈谈个人在临床中医实践中的经历(200字)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在临床中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临床中医的独特之处,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很大的区别。在临床实践中,我常常需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而不仅仅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其次,我发现在临床中医实践过程中,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与病人的良好沟通,才能准确了解病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三段:阐述个人在临床中医中的观察和总结(300字)
在临床中医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些规律和特点。首先,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需要考虑个体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这使得中医能够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而非仅仅针对某个症状进行治疗。其次,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调节身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这与西医的“治已病”有很大区别。最后,我观察到中医药在一些慢性病治疗中的显著优势。通过适当的中药调理,可以缓解慢性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段:探讨临床中医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300字)
尽管临床中医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首先,中西医的整合和交流仍不够深入,导致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优势。其次,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仍然比较复杂,对于新兴的医学从业者和患者来说,理解和应用中医的难度较大。此外,中医药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中医应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推进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
第五段:总结临床中医的意义和发展前景(200字)
简而言之,临床中医是中医药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分发挥着中医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力量。将来,临床中医有望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临床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医生的不断学习和创新,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四
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7年7月1日
籍贯:广州
居住地:广州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178755@
自我评价
开朗、热情、有团队精神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三个月后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学术/科研,政府,教育/培训,美容/保健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6000以上
目标职能:中医科医生,针灸、推拿,医院管理人员,职业技术教师,专业顾问
工作经验
/6--至今:广州××医院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中医门诊中医科医生
1、参与××医院门诊夏季进行的医疗活动,穴位敷贴治咳嗽、哮喘的.治疗实践和临床病例观察。
2、参与××医院门诊冬季进行的医疗活动,个人简历模板,对脾肾虚寒、手足寒冷等症状治疗实践并进行临床病例观察。
3、参与××医院门诊进行的“××××××”的病例收集和临床疗效观察。
4、作为技术指导参与××医院××病房进行的“××××××××××”的临床疗效观察。
教育经历
/9--2013/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硕士
获得证书
/12医师资格证书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英语等级:英语六级
普通话:熟练
粤语:熟练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五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工作,全面提升我院中医药诊疗水平,根据县卫计局关于《玉屏侗族自治县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院部署和开展了中医药相关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制定和完善了中医科、中药房相关规章制度。如《中医科工作制度》、《中医会诊查房制度》、《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中药房工作制度》、《中药库房管理制度》、《煎药室工作制度》、《中西医会诊转诊制度》等,并按相关制度开展工作。
二、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配备人员与设备,增加仪器有“tdp神灯、颈腰椎牵引器、中药熏蒸设备、中药雾化吸入机、推拿治疗床、中药粉碎机等等。
三、请中医师孙飓、李忠青,老中医贺定逊到院指导,请其对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中医辩证施治经验,传授针灸、推拿、正骨等中医理疗手法,对疑难杂症请其协同会诊。
四、建立并落实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制度。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
五、对内定期组织中医药知识培训和讲座,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中医药工作的认识;对外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活动,设置宣传栏,定期组织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提供中医药咨询服务。
总之,中医药工作是综合医院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方面,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我院将尽全力把中医药工作开展好、做到实处,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的独特优势。当然,由于我们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扬和繁荣传统医学作出努力和贡献。
《中医药临床工作报告》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六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在临床中医实践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我体悟到中医医学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本文将以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在临床中医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第二段:精准的辨证施治(约200字)
临床中医最重要的一环是辨证施治。每位患者具有独特的体质和病情,需要我们准确地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倾听患者的描述和把握脉象的变化,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在治疗过程中,我注重个体差异的细微变化,灵活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三段:讲究整体观念(约200字)
中医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悟到讲究整体观念的重要性。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症状,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家族病史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第四段:强调体质调理(约200字)
中医强调体质调理的重要性。患者除了治疗病症之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质调理,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通过中医调理方法,如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通过针对性的调理措施,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第五段:注重患者教育(约200字)
在临床实践中,我意识到患者教育的重要性。中医医学注重预防,因此仅仅靠医生的治疗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和调理方法,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在治疗过程中,我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向他们传授养生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结束段:总结(约200字)
通过临床中医实践,我深刻体悟到中医医学的独特价值。在辨证施治、整体观念、体质调理以及患者教育等方面,中医医生都需要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互动,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只有不断总结和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真正为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七
中医临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至今仍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对中医充满信心。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而这也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中医临床心得体会。
第二段:探讨诊断方法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判断病情。这些诊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人的疾病。在实际的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对病人的态度、沟通和询问的方式,也需要非常注重。
第三段:说服力的草药治疗
中草药是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功效和疗效,但需要经过合理的搭配应用才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的使用中,医生需要根据病情,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用中药治疗疾病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经常调整剂量和配方。
第四段: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的一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中的疗效显著。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功效,对各种类型的病症都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针灸疗程需要一定的周期和频率,要求医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第五段:结论
综合上述,中医临床诊疗不仅注重治标上口,更加注重治本,强调病因病机的研究,可以有效治疗许多顽固病症,获得很高的治疗成功率。中医临床要求医生具备优秀的医学知识、丰富的治疗经验,以及亲切贴心的服务态度,这样才可以尽最大的努力来推动中医发展。未来,中医临床的研究、应用和传承都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中医临床论文篇十八
中医临床是一门古老而且深奥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医临床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强调“治未病”,强调治疗正在形成的疾病,提倡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从个人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医临床的重要性和独到之处。
第二段:中医临床在辨证论治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中医临床中,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医强调通过全面的辨证分析,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症状、体征、舌诊、脉象等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性质和根本原因。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第三段:中医临床中“重于调节”的理念
中医临床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中医医生在治疗时首先要注意保护患者自身的平衡,并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节患者的体内平衡,帮助患者自我康复。这种“重于调节”的理念,与西医注重药物治疗的思路有所不同。通过注重调节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这也是中医临床的一大优势。
第四段:中医临床中的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的观念
中医临床非常注重顺应自然,尊重生命。中医理念提倡顺应自然的法则,在治疗中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病情变化的规律性。中医重视患者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订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中医临床中,我们始终以人为本,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怀,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
通过中医临床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中医临床不仅仅关注治病,更关注保健和预防,注重调理整体健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临床的研究和推广,弘扬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智慧和温暖。同时,也需不断探索中西医融合的途径,将中医临床与现代医学有效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