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正规学术期刊论文(通用16篇)
写总结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巧妙运用,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如何发展个人品牌,提升个人影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名著,希望能够开阔大家的视野。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一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二
论文关键词学术期刊;高校学报;功利性稿件;内稿;外稿;核心刊物
挤出效应是经济学的术语,意指一部分资金的投入对另一部分资金形成压力,从而将后者挤出市场。借鉴这一术语来考查学术期刊的来稿及采用情况,会发现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些稿件的增加对另一些稿件形成压力,从而减少后者采用率的一种现象。
一、稿件“挤出效应”的表现
1.功利性稿件对正常来稿的排挤
所谓功利性稿件是指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来稿,如职称论文、研究生毕业或学年论文、科研任务指标性论文等等。毋庸讳言,有相当大一部分功利性稿件是应付之作,缺乏新见,甚至陈旧过时、模仿抄袭。这些稿件对正常来稿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一,影响审稿。审稿人精力和时间有限,功利性稿件量多质次,审稿量却多于正常来稿,造成了审稿资源的浪费。其二,影响采用。两篇水平相当的稿件,如果只能选用其一,在知情的情况下,编辑部大多会选择功利性稿件,显然,这对正常来稿有失公平。
2.内稿对外稿的排挤
在高校学报中,内外稿有很大的分别。早些年,学报主要刊发的是本校人员的稿件,校外来稿录用很少。内稿对外稿的排挤,充分体现在内稿的优先权上。不仅是同等水平的稿件内稿优先,即使是内稿稍逊一筹,如能修改后发表,也会是内稿优先,这当然是因为学报作为学校资源,“是为本学校老师办的”。这个观念,在作者中有,在编者中有,在学校(报)管理者那里也有。不难想象,外稿的投稿量大于内稿而刊发量少于内稿,加上人情关系的影响,最后能够被采用的正常来稿是少而又少的。而内稿作者心理上存在着投外比投内更好的倾向,结果学报接受的内稿大多是不便外投或外投退回的稿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质量相对较高的外稿还是要让位于内稿。
二、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
学术期刊对功利性稿件与内稿的宽容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观事实是,期刊的`容量是有限的。对功利性稿件和内稿的宽容,是将稿件的学术水平向后退了一步,“挤出效应”对稿件流向和刊物本身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对稿件流向上的影响
这里有两个方向的流动。从正向说,优秀稿件、专业研究的稿件流向权威刊物及核心期刊。为了文章能被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刊载,研究者总是将其最好的稿件投向这些期刊。与此相对应的,从负向上说,就是由于政策的导向,加上学报内稿的优先权,自然地造成低水平的稿件大量流向本校学报和一般学术期刊。
2.对刊物的影响
首先是对核心刊物(和一些国家级刊物)的影响。优秀稿件向优秀刊物集中,这本应是值得庆幸的事,其实不然。与稿件水平的提高相比,功利性目的可能提得更高。为了能被有特别意义的核心期刊所刊载,作者们早已展开“公关”了,核心期刊面临庞大的关系稿、人情稿难以招架。其畸形发展已为人诟病。
其次是对为数众多的高校学报和其他一般学术期刊的影响。当低水平稿件大量流向这些期刊之时,它们面临着一种奇怪的“稿源充足而可用稿枯竭”的矛盾。没有好的稿源,刊物难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其发展空间无形中受到扼制,从长远看难免有生存之忧。学术期刊的优胜劣汰并不难理解,但可悲的是,目前的这种“挤出”,不是市场和学术的作用,而是体制的作用,是人为的结果。
3.对学术研究本身的影响
顾名思义,学术期刊应当是为深化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广学术成果而创办的期刊。在明确的定位下,学术期刊应当选用能反映自身特色、表达栏目内容、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及新意的稿件。所以,学术期刊对其来稿的审理和采用,除去政治上的把关外,应该只考虑学术因素。而如今,受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一些稍有名气的刊物,副教授以下职称作者的稿件根本就不送审,职称、学历这些非学术因素成了稿件初审的标准之一,研究者在学术期刊的门口就被挡住了。这对那些真正潜心于学术研究的人、对那些新生的学术研究的力量、对学术研究本身都是一种伤害。不难想象,受功利左右的“学术”,回避公正的“学术”,对学术研究本身有着怎样深远的消解、破坏意义;在“学术繁荣”的表面下,学术的贫乏、创新的缺席,对学术期刊来说又会有多么深刻的消极影响。
三、解决稿件“挤出效应”的对策
显然,出现稿件挤出效应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政策(体制)方面的,如职称政策、学位政策、科研政策等等;二是认识方面的,如作者对一般学术期刊的低估,普通高校对本校学报的把持;三是期刊本身的,如期刊定位不当,无特色栏目,编辑方针不鲜明、意图不突出等等。
学术期刊本身是应该存在一个挤出效应,但它应当是高水平、高质量稿件对低水平、低质量稿件的挤压与淘汰,是那种正常的自然的挤压与淘汰。解决目前存在的不正常的“挤出效应”,笔者认为应当主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学术期刊逐步市场化
2.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培育学术期刊品牌
一些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相互交流的地步,发行量都少得可怜。因为性价比太低,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因而对个人根本没有吸引力。要改变局面,必须先从“综合”上动刀子,切下赘肉,丢下包袱,固定栏目,明确特色。学术期刊一定要有学术个性,要以“唯一”求“第一”,“与其开百货公司,不如开专卖店”,宁做“焦点访谈”,不做“新闻联播”。[1]这才是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而且,专业化本身就可以抵挡大部分的功利性稿件,在同一学科来稿的对比中,自然淘汰低水平稿件。
3.高校学报需要转变观念
在学报办刊宗旨中,有两点是导致其处于非学术的学术期刊境地的原因,一是“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落到实处这就是内稿为主、内稿优先;二是综合性,不论社科版、自科版还是综合版,都是多学科的大拼盘,其结果就是千刊一面。学报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这个旗帜实质上是对低水平重复的鼓励。学校是否需要这样一个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它是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网络时代,有没有更好的反映本校主要最新科研成果的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笔者认为,大学需要学报,应当是将它作为促进学校学术文化(科技)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展示本校成果的窗口;学报应该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品牌,一种文化(科技)影响力,它可以从学校本身的优势、校内知名学者的影响、本地经济文化历史的特点等等众多方面寻找适合它发展的方向,但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重要的是它能够代表学校的活力、反映学校的文化信念,影响受众,并为受众所喜爱。它的作者群、读者群都应该以外为主,而不是自己办给自己看,竭泽而渔。
至于政策方面,如改变政策上对核心期刊评价角色的曲解、改变职称评聘中对科研成果的不合理要求等等,就不是学术期刊本身力所能及的事了,不书。
我们期待着学术期刊中的挤出效应向着合乎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的方向演进。
参考文献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三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430027)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本文 "、"作者"等作为主语。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四
摘要: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针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普遍偏低。列入抽检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其中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分析了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重视不足,致使刊社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编辑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等是造成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外文版;学术期刊;国际化;编校质量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1~2]。随着学术领域的发展,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需求与日俱增。外文版学术期刊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最新学术成果的窗口,其编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3]。学术期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研投入的产出绩效,其外文版作为这一绩效向全球公布的窗口,对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为世人所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文学术期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科研领域成果能否为国际社会所知晓和认可。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日益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认真做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工作。
一、现状
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办刊时间较短,各高校的学报基本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办外文版期刊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文版期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诸多原因,外文版期刊在编校质量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外文版学术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编校质量检查,以了解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整体出版质量,从而确定今后对这类期刊的管理政策。此次抽检主要是从语言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列入检查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以差错率万分之五(含)为合格标准,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这充分说明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中国多数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令人担忧。从检查结果看,受检期刊语言规范与编辑质量主要差错分为十类:语法差错、结构差错、词语搭配差错、用词差错、拼写差错、大小写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语言逻辑差错和乱码。其中,前四类反映的是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缺失,后六类则主要表明编校工作的草率。这一抽检结果引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敦促参检期刊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办刊质量。
二、原因分析
致使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较晚,重视不足
在中国,外文期刊创刊普遍较晚,发展时间还不到,同时又因为没有对外文期刊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中文版相比,无论在人力或经济方面,在外文版发展的投入上都略显不足。据了解,目前,在各个高校学报编辑部内,中文版的编辑人数普遍多于外文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外文版学术期刊大多处于维持状态,编辑部仅有一到两名专职外文编辑进行日常工作。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稿件处理较仓促,往往出现赶工作的现象,这样就难以保证期刊编校质量。可见,至今外文期刊的发展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稿源质量低下
稿源的质量高低与编校质量的好坏也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质量的稿件由于作者本身已经编排的很规范,错误较少,这样往往会省去编校人员很大精力;而质量不高的稿件,需要编校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加工,这不但会大大增加编辑的'工作量,而且往往最终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把握好稿源和审稿的质量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宁缺毋滥。
3.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出版语言及刊物学术内容的专业性,外文版学术期刊的市场发行量和经济收益无从谈起,导致经费不足、编辑待遇低下,致使编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造成了资深英语编辑‘留不住’,业务扎实的年轻编辑‘招不来’的局面,从而导致编辑队伍力量薄弱。外文版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与编辑的业务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合格的科技期刊外文编辑必须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须具备熟练的编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国内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缺乏既精通英语又熟悉相关学术领域知识的编辑人才,编辑队伍偏老龄化,缺乏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血液。同时,刊社缺少高素质的编校和审校人员,这也会严重影响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同时,主办单位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忽略了对刊物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的把关和跟踪,也是导致期刊编辑质量不高的重要方面。
三、对策
要改善目前的现状,对于刊社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就得针对自身的现状,整合自身的内在资源,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即不仅要将编辑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唯此,才能构筑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所编辑的学术期刊才能起到传播和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世界接轨[4]。
针对以上分析,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具备这些素质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中国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外文编辑,有效提高外文编辑业务素质?这应该是各期刊领导和编辑们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5]。
1.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严把稿源质量关
目前的刊社由于人员较少,规模较小,往往忽略了管理机制的建设。致使整体上略显松散。因此,刊社需要根据自身的人员和发展状况,加强编辑部管理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首先,通过严把稿源质量关和制定审读定稿制度等措施,如采用双盲法审稿制度(审稿人与作者互相不知道),杜绝人情稿件,以制度来约束,从源头上切实把好质量关;其次,通过明确编辑加工流程,严把编辑加工质量关,如从编辑初加工,到责任编辑精加工,再经过编审通读把关等。以原稿为参照,在各个过程中严格对照,来制定处罚制度,并严格执行。认真贯彻文稿编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标准化、规范化;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期刊发展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从而从源头上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
2.加强编辑部人才建设
编辑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吸纳年轻血液,壮大编辑队伍规模,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同时,要加强对编辑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涌现。信息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是期刊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期刊永远充满活力。求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学无止境”的,而期刊这种连续出版物,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更不能知旧而不知新,守旧而无创新。编辑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因此,编辑不能故步自封,光靠经验工作,要树立学习意识,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很多老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初做编辑时,觉得编辑并不难做,可越做长了感到越难;越长了越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很多年轻编辑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几个月,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胜任编辑工作了,可是时间长了反而没自信了。可见,“编辑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坐下来就可胜任的,编辑远不止修修补补那么简单,其分量超过人们的想象。”[6]因此,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岗前培训等途径,使其打好编辑基础,热爱编辑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从而提高编校人员整体素质,并能在工作中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潜力,从而有效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另外,编辑部也可以通过学习较好的期刊的发展模式来改变自身的发展现状。比如,在此次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编校质量抽检中,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自然科学版)位列第九。据该刊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现有编辑人员三名,其中两名为工程专业博士,一名为工程专业硕士,均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此外,编辑部还聘用了一名外国专家对文章进行把关,并根据刊载文章内容的不同聘请校内相关领域外国教授进行审校。这些做法是值得其他期刊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编校工作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性工作,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编辑技能上随着期刊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外文版期刊而言,编辑不仅应有开放的思维,而且应有国际化的视野,以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动态,确保学术期刊的新颖性。全方位提升编辑技能,除掌握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思想锤炼,加强能力培养;认清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理论素养。此外,学术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主体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学习意识和审美意识。编辑只有练好了学术内功,才有能力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争鸣,引导和推动各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创新,提高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水平,发现和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从而才有能力在繁荣学术研究中大有作为,真正发挥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2]龚建文.在学术研究中编辑何为[j].江西社会科学,2007,(5):15.
[6]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修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五
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推出了功能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1],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与特定群体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沟通和交流。微信公众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期刊的关注,它将数字化出版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信出版除了具有互动及时、分享无限、内容集约、成本低廉等传播优势[2]之外,最重要的是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读者可随时利用等车、等人的碎片化时间获取最直观、易读且有用的信息[3]。碎片化阅读其本质是一种浅阅读[4],它要求信息精短,简洁直观,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化程度高。但是,基于大量学术期刊的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界面单调,以文字为主,无论在微信消息推送还是论文发布上,不注重可视化,完全忽略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传播效果差。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学术期刊出版者如何帮助读者尽快获取所需信息?可视化是一个必要的策略,即将图文并茂的信息取代了单一乏味的文字成为阅读的客体,使读者更多地享受图像审美带来的视觉快感。
1可视化
可视化(visualization)可以粗略地被定义为通过图形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表达的过程[5]。可视化最初隶属于计算机成像领域,1987年,针对大数据场处理问题,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可视化是用图形和图像解释数据。近年来,可视化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向播学、自然科学、管理及艺术等领域延伸。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可视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有效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可视化就是将部分复杂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形式来进行传播。与文字相比,图像简洁直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被读者读取和理解,还可跨越不同文化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真正达到了微信出版的目的。但是,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期刊未认识到可视化对期刊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作用,反而大面积的推送文字内容及消息,趣味性差,加上移动终端屏幕尺寸较小,显示的字数有限,导致可读性较差,失去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笔者将可视化融入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主要内容――目录、封面及文章内容,从目录可视化、封面可视化及文章内容可视化三个方面阐述。
1.1目录可视化
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目录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1)文字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和页码,与传统的纸质期刊目录相同,这是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采用的目录形式。如《分析化学》《生态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北京航空大学学报》等,这种纯文字的目录,界面相对单调,趣味性较差,视觉冲击力弱,不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图1为《分析化学》微信出版的目录。2)图文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字摘要及图形摘要。相对于文字目录,图文目录增加了图形摘要,图形摘要是能明确代表其论文所述工作的图像[6],通过图形摘要读者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该论文的核心内容。图形摘要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是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推荐的一种模式。采用图文目录的期刊有《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等。如图2是《力学学报》的图文目录出版界面,因为包含图形摘要及文字摘要内容,加上移动终端的尺寸较小,导致界面显示不清晰,可读性较差。图2《力学学报》图文目录3)图形摘要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及图形摘要。这也是部分科技期刊在线出版采用的主要模式。图形摘要目录将图形摘要作为核心内容呈现在出版主页上,清晰直观,视觉冲击力强,易吸引读者阅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图形摘要可帮读者快速获取文章信息[7],真正达到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目的,是笔者推荐的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目录形式,尤其适合化学、生物、建筑类等科技期刊,如图3是《应用化学》第7期的目录出版界面,相比于图文目录,该目录的图形摘要更加清晰直观,读者结合题目可以快速获取文章信息。
1.2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都开设专栏来重点推荐刊出的部分文章,如《力学学报》的“精品文章”栏目,《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栏目,《现代出版》的“往期精选”栏目,《分析化学》的“热点文章”及“热评文章”栏目,《生态学报》的“精品推荐”栏目,包括“热评文章”“编辑推荐”及“热点文章”。相比于目录可视化,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程度较高,大多期刊重点推荐的文章都配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形,只是采用方式和图形尺寸略有不同。如图4是《现代出版》文章可视化页面,页面的上半部分以滚动图片的形式展示该刊的会议及资讯,下半部分的左面是与文章有关的小图形,右边是文章的题名及述评,读者可根据需要点击阅读。但是,因为上半部分图片占据了接近一半的窗口,所以没有足够的页面显示文章的所有述评,这导致读者无法直观阅读文章述评,尽快把握文章核心内容。所以,笔者建议,要提高重点推荐文章的关注度,应增加文章述评的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所需文章信息。对于社科类期刊来讲,这种方式应该是比较完美的重点文章推荐阅读的方式。图5是《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的页面,点击该刊“精彩文章”栏目,系统会自动把推荐的1篇精选文章发到对话窗口,由图形所占的面积来看,《建筑学报》比较重视图形的推介,但是该刊推荐的文章过少。图6是《力学学报》推荐文章页面,该刊出版页面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所推荐文章的题名、作者、文字摘要、图形摘要之外,还有作者中心等其他的服务功能,信息容量过大导致整个页面清晰度不高,忽略了热点文章的内容,可读性较差。
1.3封面可视化
学术期刊封面是展示期刊内容的窗口。对微信出版来讲,期刊封面不仅是一个窗口,更是期刊的标志和象征。王国燕对科技期刊封面可视化作了概述,她认为期刊每期设有动态的封面图片才能体现其视觉传播的价值,这样的期刊也被视为具有可视化的期刊[8]。有研究发现,在期刊封面上展示的科研成果会在得到广泛传播和重点关注[9]。同时,封面可视化的期刊封面每期更换,既带给读者一定的新颖感,又推介了该刊文章,一举两得,受到读者的赞许和支持。目前,封面可视化出版模式已被国内外大量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所采用,如国外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国内期刊《中国化学》《化学学报》《建筑学报》及《有机化学》等。基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调查,学术期刊整体封面可视化程度较低,但科技期刊明显高于社科期刊。仅有这几个化学类期刊比较重视封面可视化,如《有机化学》《化学学报》及《应用化学》等,刊物每期的封面图片都摘自本期文章,在微信出版中的当期目录、重点文章及过刊检索等多个栏目,都在窗口的重点位置推介封面图片。如图7为《有机化学》微信出版页面,该封面图片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既美化了出版界面,又重点推荐了期刊的文章,是学术期刊参考的封面出版形式。
2结论及建议
一图胜千言,尤其对于以符号、公式及图片为核心元素的化学类、生物类及建筑类等学术期刊[10],图像在科研成果的表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部分学术期刊还未意识到可视化在学术期刊表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及影响力的扩大,微信出版者应尽快将可视化作为微信出版的重要对策,迎合读图时代读者的碎片阅读的阅读需求,达到微信出版的目的,从而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六
评职称的条件
一、论文、著作条件
根据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论文发表刊物等级划分规定通知》著作论文要求,可简单概括为:
申报高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申请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论文发表有两种方式,通过自己投稿,往往录用机会较少;也可以直接找杂志社发表更加快捷方便!
鉴别项目
·期刊级别的鉴定:
包括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与省级期刊的鉴定。
·cn刊号的鉴定:
只有具备正规cn刊号的期刊才是公开发行的合法期刊。
·非法期刊的鉴定:
非法期刊自有其一些特定的外在特征。
步骤/方法
1期刊级别
根据目前通行的划分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期刊划分为:中文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学术期刊和一般期刊。
1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的界定在国内有两种比较权威的版本。
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省级期刊是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等。
需要说明的是,刊物级别的划分并非来自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迄今为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期刊划分过级别。
2cn刊号
cn刊号由字母“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该刊物的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分类号与刊号用“/”隔开,我国的报纸暂无分类号,期刊的分类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的基本大类划分。
cn刊号中的首位数字是我国行政地区代码的第一位数字,如华北地区五省区市行政区划代码的第一位数字均是1,东北地区为2,华东地区为3,华中地区为4,西南地区为5,西北地区为6,台湾省为7,香港地区为8。
从cn刊号的第一位数字中,我们就可以判定该刊物所属的地区。
从cn刊号的前两位数字看,我们就可以判定该刊物所属的省份。
由于前2位“xx”为98,不在11到65范围内,所以不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出的刊号,应属非法刊物。
cn刊号的后4位数字为该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连续出版物序号范围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为报纸的序号,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9000-9999为有形的电子连续出版物(如光盘等)的序号。
3非法期刊
一、非法刊物的类别:
(1)无刊号的刊物。
这是易辨别的非法刊物,既没有国际国内刊号,也没有内部准印证号。
(2)假刊号的刊物。
比如《中国教育与教学》,其刊号为cn98—1813/g,这种刊号是胡乱编造的,根本不存在。
(3)冒用刊号的刊物。
有些非法刊物为了蒙蔽读者和作者,冒用其他刊物的刊号,单从刊号的真假难以辨别刊物的真伪,必须进行查询。
(4)使用境外刊号的非法刊物。
有些非法期刊只有国际刊号或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在境外注册而在境内出版、印刷和发行,如《中华教育教学实践》(issn1726-6416、cn03-4383/hk)。
(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称、刊号的刊物。
这类非法刊物有如“套牌车”,封面式样、刊物名称、刊号以及其他一些信息完全与被套用的合法刊物一样,具有很大欺骗性,辨别起来很难。
(6)使用已经作废的期刊号。
合法期刊变更刊名后,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即作废停止使用,因此,也有一些非法期刊利用已停止使用的刊号出版。
二、鉴别方法
(1)进行在线查询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新闻机构查询栏中输入媒体名称,并选择媒体类别,进行检索。
若是正式刊物,会显示该期刊的相关信息;若是非法刊物,会显示“当前大陆地区出版发行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中未搜索到您查询的期刊!”字样。
(2)查询中国期刊网已收录了国内大部分刊物文献,通过此网查询可以识别此刊非彼刊。
(3)通过观察刊物“版权页”上的信息查询如果发现刊物可疑,可以通过版权页上的信息查询。
此外还可以通过刊物所在地的大学或编辑部门和刊物所在地的出版管理部门查询
目前,由于中国特有的考评体制,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大企业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职称评定。
职称评定一般按照不同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副高和高级等级别。
而每晋一个级别,就需要发表不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由于国内学术杂志有限,而需求众多,因此,论文发表难、发表论文难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急需论文的朋友。
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要求,论文可以发表在报纸和杂志。
一般省级及其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和杂志发表论文即可满足要求。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地方要求,在诸如增刊、副刊、以书号代刊号的杂志、论文集等上面发表的论文,评职称时候,视为无效。
要发表论文的`朋友们一定要睁大眼睛。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七
2012年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推出了功能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1],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与特定群体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沟通和交流。微信公众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期刊的关注,它将数字化出版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信出版除了具有互动及时、分享无限、内容集约、成本低廉等传播优势[2]之外,最重要的是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读者可随时利用等车、等人的碎片化时间获取最直观、易读且有用的信息[3]。碎片化阅读其本质是一种浅阅读[4],它要求信息精短,简洁直观,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化程度高。但是,基于大量学术期刊的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界面单调,以文字为主,无论在微信消息推送还是论文发布上,不注重可视化,完全忽略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传播效果差。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学术期刊出版者如何帮助读者尽快获取所需信息?可视化是一个必要的策略,即将图文并茂的信息取代了单一乏味的文字成为阅读的客体,使读者更多地享受图像审美带来的视觉快感。
1可视化
可视化(visualization)可以粗略地被定义为通过图形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表达的过程[5]。可视化最初隶属于计算机成像领域,1987年,针对大数据场处理问题,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可视化是用图形和图像解释数据。近年来,可视化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向播学、自然科学、管理及艺术等领域延伸。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可视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有效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可视化就是将部分复杂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形式来进行传播。与文字相比,图像简洁直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被读者读取和理解,还可跨越不同文化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真正达到了微信出版的目的。但是,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期刊未认识到可视化对期刊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作用,反而大面积的推送文字内容及消息,趣味性差,加上移动终端屏幕尺寸较小,显示的字数有限,导致可读性较差,失去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笔者将可视化融入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主要内容――目录、封面及文章内容,从目录可视化、封面可视化及文章内容可视化三个方面阐述。
1.1目录可视化
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目录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1)文字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和页码,与传统的纸质期刊目录相同,这是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采用的目录形式。如《分析化学》《生态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北京航空大学学报》等,这种纯文字的目录,界面相对单调,趣味性较差,视觉冲击力弱,不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图1为《分析化学》微信出版的目录。2)图文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字摘要及图形摘要。相对于文字目录,图文目录增加了图形摘要,图形摘要是能明确代表其论文所述工作的图像[6],通过图形摘要读者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该论文的核心内容。图形摘要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是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推荐的一种模式。采用图文目录的期刊有《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等。如图2是《力学学报》的图文目录出版界面,因为包含图形摘要及文字摘要内容,加上移动终端的尺寸较小,导致界面显示不清晰,可读性较差。图2《力学学报》图文目录3)图形摘要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及图形摘要。这也是部分科技期刊在线出版采用的主要模式。图形摘要目录将图形摘要作为核心内容呈现在出版主页上,清晰直观,视觉冲击力强,易吸引读者阅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图形摘要可帮读者快速获取文章信息[7],真正达到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目的,是笔者推荐的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目录形式,尤其适合化学、生物、建筑类等科技期刊,如图3是《应用化学》2016年第7期的目录出版界面,相比于图文目录,该目录的图形摘要更加清晰直观,读者结合题目可以快速获取文章信息。
1.2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都开设专栏来重点推荐刊出的部分文章,如《力学学报》的“精品文章”栏目,《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栏目,《现代出版》的“往期精选”栏目,《分析化学》的“热点文章”及“热评文章”栏目,《生态学报》的“精品推荐”栏目,包括“热评文章”“编辑推荐”及“热点文章”。相比于目录可视化,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程度较高,大多期刊重点推荐的文章都配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形,只是采用方式和图形尺寸略有不同。如图4是《现代出版》文章可视化页面,页面的上半部分以滚动图片的形式展示该刊的会议及资讯,下半部分的左面是与文章有关的小图形,右边是文章的题名及述评,读者可根据需要点击阅读。但是,因为上半部分图片占据了接近一半的窗口,所以没有足够的页面显示文章的所有述评,这导致读者无法直观阅读文章述评,尽快把握文章核心内容。所以,笔者建议,要提高重点推荐文章的关注度,应增加文章述评的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所需文章信息。对于社科类期刊来讲,这种方式应该是比较完美的重点文章推荐阅读的方式。图5是《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的页面,点击该刊“精彩文章”栏目,系统会自动把推荐的1篇精选文章发到对话窗口,由图形所占的面积来看,《建筑学报》比较重视图形的推介,但是该刊推荐的文章过少。图6是《力学学报》推荐文章页面,该刊出版页面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所推荐文章的题名、作者、文字摘要、图形摘要之外,还有作者中心等其他的服务功能,信息容量过大导致整个页面清晰度不高,忽略了热点文章的内容,可读性较差。
1.3封面可视化
学术期刊封面是展示期刊内容的窗口。对微信出版来讲,期刊封面不仅是一个窗口,更是期刊的标志和象征。王国燕对科技期刊封面可视化作了概述,她认为期刊每期设有动态的封面图片才能体现其视觉传播的价值,这样的期刊也被视为具有可视化的期刊[8]。有研究发现,在期刊封面上展示的科研成果会在得到广泛传播和重点关注[9]。同时,封面可视化的期刊封面每期更换,既带给读者一定的新颖感,又推介了该刊文章,一举两得,受到读者的赞许和支持。目前,封面可视化出版模式已被国内外大量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所采用,如国外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国内期刊《中国化学》《化学学报》《建筑学报》及《有机化学》等。基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调查,学术期刊整体封面可视化程度较低,但科技期刊明显高于社科期刊。仅有这几个化学类期刊比较重视封面可视化,如《有机化学》《化学学报》及《应用化学》等,刊物每期的封面图片都摘自本期文章,在微信出版中的当期目录、重点文章及过刊检索等多个栏目,都在窗口的重点位置推介封面图片。如图7为《有机化学》微信出版页面,该封面图片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既美化了出版界面,又重点推荐了期刊的文章,是学术期刊参考的封面出版形式。
2结论及建议
一图胜千言,尤其对于以符号、公式及图片为核心元素的化学类、生物类及建筑类等学术期刊[10],图像在科研成果的表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部分学术期刊还未意识到可视化在学术期刊表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及影响力的扩大,微信出版者应尽快将可视化作为微信出版的重要对策,迎合读图时代读者的碎片阅读的阅读需求,达到微信出版的目的,从而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八
摘要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中国出版业能否成功转型是关系到整个行业生态系统维系、避免寡头垄断、实现出版社会价值的关键。从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和战略调整来看,数字出版无疑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数字出版;技术;网络;平台
伴随着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数字化浪潮和网络发行商冲击下的国际传统出版商遭遇了寒冷的冬天,数字出版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
本文试图从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分析,使读者了解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九
2004年,欧洲杯、美洲杯、亚洲杯及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接踵而来,这些赛事在吸引全球观众目光的同时,也引起无数企业的关注,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等品牌通过各项体育赛事的耳濡目染早已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里。而今天的中国企业似乎也要借机2004掀起中国企业的体育之风。
3月16日,中国石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f1大奖赛的中国企业;3月26日,联想集团正式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10),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4月13日,海尔集团正式冠名澳大利亚墨尔本老虎篮球队,成为首家冠名国外篮球俱乐部的国内企业。
这些都表明,在走向国际的道路上,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体育营销为自己铺路。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漫长的体育行销之路,仅仅是迈出辉煌而艰险的第一步。韩国的跨国企业―――lg电子就是凭借出奇制胜的体育营销策略在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马拉松”式的体育营销战略
每当体育大赛来临时,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有关赛事的报道和图片,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越来越多的厂商认识到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品牌最好的广告载体。
lg电子1993年进入中国,从建立之初的“乐金”电子到1995年全球统一ci标识后定名的“lg”电子,如何能够让中国的消费者尽快了解这个企业并从心底真正接受这个企业,也是lg电子曾经面对的困难。
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足球热浪,借此机会,lg电子选中足球作为突破点,在1998年先后赞助举办了“中韩足球友谊赛埂”中鹤闱蚨钥谷沟榷嘞钭闱蛉事。随后,1999年的第二届“中韩足球友谊赛”、“2000年lg杯中荷足球对抗赛”、连续5年“lg杯中国足球超霸赛”的举办、2001年的“lg迎2008世纪之旅”足球奇人金光振先生从北京到广州颠球2008公里的申奥活动、2003年为“lg杯女足四国锦标赛”冠名出资赠物……到处可见lg电子灿烂的笑脸logo.这些持久的体育赞助和深入人心的体育活动使lg的笑脸标识迅速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
刚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的那会,甚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误打误撞中走入了深思集团的大门,刚进公司,担任的是客服文员的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与客户进行电话拜访以及客户档案、合同资料的整理,工作内容比较简单,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一是不知道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计算机水平比较差,基本的文档处理只能依靠边学边做来完成,自然效率也会比较低下。在上级的指导下,在自己学习欲望的支配下,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做就是2年。
1月1日,公司面临巨大的组织结构变革,原来的客服部已经撤销,也就意味着,我只能要不离职,要不转入其它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结合公司领导的意见,一念之间,转入了营销体系的人力资源部,从此与hr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的定位是招聘绩效专员,主要负责营销体系员工的招聘,员工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的审核工作。清楚的记得,刚开始邀约求职者到公司面试时,自己作为面试官,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面试者做了回答,又能从他的答案中判断出什么也一无所知。无赖之下,寻求百度,搜索面试销售员工应该问什么问题。另外,跟随hrm一起面试了一个月,他负责问问题,我负责做记录,在工作压力的推动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一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懂得了应该了解求职者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作为销售体系员工,人品、性格、上进心、成功欲、销售潜质、可塑性是很重要的。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面试了整整一年,慢慢地开始建立了自己看人、选人的标准,于是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在继续担任招聘主管一职。
hr是一个对于知识结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的职业,要在这个领域长期发展,还得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在此,我的hrm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综合素质很高的职业经理人,今后得以其为榜样,再加之给予的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在人力资源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hr的不解之缘]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一
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主要指其具有的国际水准与国际影响力,也即是该期刊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同类期刊中所处的先进状态。衡量某一学术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一般包括其中刊载文章所包含的国际同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出版原则符合国际标准与要求;编委队伍的国际化、海外发行机制的国际化;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研究型素质;期刊经营具备规模化、市场化机制;期刊出版使用语言中英语占有足够比重等等。
1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性
学术期刊作为刊登特定专业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在宣传专业科学发展策略、普及专业科学常识、传播专业知识、发表专业科学研究成果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学术期刊则是展示体育专业科学研究成就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宣扬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与途径。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则具有“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重要使命,一方面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与历史上总结与积累的专业科学经验可以通过学术期刊传播到国内。另一方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这一类专业期刊走向国际。国际与国内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通过学术期刊这一通道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其他国家的体育爱好者与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学术期刊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和民族特色。国内的体育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则能够通过学术期刊了解国际体坛的专业动态、发展方向,进而扬长避短,洋为中用,促进国内体育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提高,扩大体育文化在国内的普及范围,提高国民的体育文化素养[1]。
2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以往任何年代与时期难以企及的新高度。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不断创造着新成绩、刷新着新记录,不仅早就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更成为了崛起在世界东方的体育大国。但是,与中国竞技体育频频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好成绩相反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体育大国,却既没有形成如欧洲那样成熟的足球文化,也不具有如美国般流畅的商业化运作的篮球文化。尽管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常常在各类重大国际比赛上包揽所有奖牌,几乎可以称为中国的“国球”,然而,中国却并不具备富于规模效应的'乒乓球文化或羽毛球文化。当国内的足球迷、篮球迷念念不忘欧洲的“曼联”、美国的“nba”,宁愿熬夜也要观看足球世界杯或nba季后赛时,中国自己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却始终无法掀起足以与之匹敌的乒乓球或羽毛球浪潮。[2]造成中国缺乏体育文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不足。首先,中国体育学术期刊缺乏“跨文化”表现能力。具体表现在期刊所载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国内作者所创,国外作者的文章刊登不足。国内体育期刊在国际知名期刊检索名录中出现较少,比如著名的国外检索系统sci和ssci里中国作者的专业体育科研论文数量均不足百篇。刊载介绍民族体育项目内容的栏目与文章内容则基本局限于国内的传统民族体育,极少涉及国外同类题材。其次,国内体育期刊的英语翻译水平不高。英语作为当前世界流通最广泛的语言基本上被世界所有国家的体育学术期刊作为首选语言用以发表专业科研文章,而中国的体育期刊在英语应用能力上尚处于较低水平,仅以标题为例,国内不少体育学术期刊中标题书写不依照国际惯例,或是乱用缩写符号,比如分不清“olympicmovement”和“olympics”。“physicalconstitution”和“physicalfitness”混用。中文标题中出现“我国”时,英语标题也依样画葫芦用“ourcountry”而不是国际惯例用“china”等等。[3]第三,国内体育学术期刊运营模式落后。多数期刊缺乏独立性,仍以xx编辑部的形式存在,连独立法人的资格也不具备。这种单打独斗且一盘散沙式的经营模式让期刊的生存长期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期刊发行基本只依赖于专业团体订购,个人读者则基本订不到也买不到,很多普通读者对于国内专业体育期刊发行情况处于“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的“三不”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体育期刊生存的困境。落后的运营模式导致国内体育期刊不具备对外合作能力,即便少数处于核心地位的体育学术期刊采取联合图书进出口公司的模式尝试“曲线”式对外合作,但所谓的合作也仅仅局限于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委托销售而已。第四,初级网络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深入普及,国际上很多专业体育学术期刊实现了约稿、审核、编辑、校对等环节的网络化。中国的少数体育期刊如《体育文化导刊》和《体育科学》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进行课题的创新性筛选和应用性策划,通过网络约稿、送稿,以及实现专家的网络审核及编辑的网络校对等步骤,但基于国内体育学术期刊运营的薄弱程度,我国体育期刊网络化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加强。
3国外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主要特点
3.1英语为主流语言
当前国际上居主导地位和具有重大、普遍影响力的国外体育学术期刊基本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且期刊运营所有者的国家也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期刊国际化具有先天的优势。部分国外体育期刊出于收录和向外国发行的需要,也会聘请一些外语专家对期刊文章进行翻译,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经过翻译后的原英语期刊在专业性、准确性方面仍然会存在缺陷与不足,这是国外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也无法回避的问题[5]。
3.2期刊与学会的密切联系
国外体育学术期刊运营模式中国有很大不同,多数体育期刊会与体育学会相伴相生或具有直接隶属关系。体育学会因其组成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且学会的专业和权威性随着时间推移能够促进学会不断发展壮大。伴随或隶属于日益强大的学会而生存的体育学术期刊自然“背靠大树好乘凉”,其生存较中国零散式发展的期刊编辑部更为容易和轻松。同时,体育学会内国际化的专家学者对于期刊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辅助与促进作用,通过学会中的国际专业人士对期刊的科研文章进行审核、指导、校准,期刊的科技含量与国际化水平自然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也会提升到更高层次。
4促进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举措
4.1转变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当前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思想意识上存在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国家普及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认识到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对于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由于意识存在局限,行动上自然就放不开手脚,于是满足于闭门造车的现状,思想上始终抱持着“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念头,安于得过且过,不愿承担风险,对于改革创新、推进期刊的国际化进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6]。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妨率先从改革管理模式入手推进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例如尝试实行“末位淘汰制”,根据各期刊出现在国际主要检索名录上的次数进行排名,给予一定期限内始终处于末位的期刊若干时间的“限期改进”处罚。若最终期限到达时仍然无法取得名次上的突破,该期刊可视情况进行撤刊或者并入其他期刊。通过在管理机制上的此类改革措施倒逼期刊的运营单位从思想上开始重视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不断创新运营手段加大期刊国际化发展力度,促使期刊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4.2加大合作力度
主管单位应尽快扩大期刊编辑单位的运营权限,给予其相应的独立法人资格。可以尝试以企业化运行方式推行期刊运营体制机制的改革,采取“自负盈亏、多劳多得”的运营原则,鼓励期刊加大与国外主要体育学术期刊的交流与合作。或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引入国外相关的高级专业人才,经过模仿、学习、演绎、创造等阶段逐步实现国内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7]。加大与国外主要专业期刊运营单位的合作对于当前国内体育学术期刊而言利弊共存,从有利的方面看,当前国际上最知名的若干期刊名录检索数据库均掌握在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通过合资合作有了国际背景,国内期刊申请国际检索收录的成功率自然有所提高。同时,学习合资合作方在期刊宣传、推广、销售等多方面的国际化运作手段,并借助合作对象在国际各知名学会、各著名专业论文评选会等的推介,对于提高国内期刊在海外的订阅和发行、销售量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就不利因素而言,当前国内体育学术期刊与国外运营商的合资合作现状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也就是在利益分配上的弱势地位问题。中国国内的文章作者几乎无法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利润几乎全部被外国运营商包揽。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国际主要检索名录掌控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检索中包含越多这类国际运营商的期刊内容,运营商的销售越好,获利越高,但其并不会因此就必然向国内合作的期刊给予更多的利润分配[8]。因此,现阶段采取与国外知名期刊合资合作方式的国内期刊经营单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在合资合作初期应暂时调低快速获利的期望值,重点在于加强对国外成熟、先进的经营机制的研究,在不断向外国同行学习先进运营理念和操作方法的同时,创新思路、努力开创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实用经营模式,在此期间不断积蓄自身实力,以便在将来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独立自主发展。
4.3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影响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当前国内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尽如人意,概括地说就是同时具备深入了解体育、熟悉英语、掌握编辑技巧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多数从业人员仅仅擅长文字编辑,知识面相对狭窄,缺乏国际视角和综合编辑能力。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极富人文色彩,编辑人员素质高低会直接“烙印”在期刊内容之上,从而决定期刊最终呈献出的风貌。提高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根本性措施之一即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复合能力,不能仅仅满足于搞好文字编辑,还需要熟悉并掌握汉译英、英译汉的规则、技巧,同时需要不断提高对国内国际体育专业发展的研究水平等等。提高人员素质的措施包括有针对性地扩充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各类“专才”或“全才”的数量,比如有较深体育背景的文字编辑、外语(不只是英语)水平较好的翻译,或者既有体育背景又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编译人员。也可引进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国内期刊加强内部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或开展双向交流、出国进修等等。
4.4严把审查关
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是对既有的国内期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国内时应坚持三审把关机制,即约稿后由文字编辑进行第一次审核,剔除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文章比如不切题、格式错误或语言不当等;然后交给内部人员做第二次审核。内部审核人一般为主编或者包括主编在内的两至三位专业编辑。第二次审核通过的稿件还需交给外聘的专家进行第三次匿名审核。三次审核均通过的文稿还需先交给合作的外国运营商进行文字润色,再返回国内,通过国内的编辑和文稿作者商议是否接受国外的文字调整。确认后的稿件再次发给外国运营商最终校对,最终校对通过后形成最终版本,可以印刷出版,同时呈交国外期刊名录检索数据库内备用。[10]看似繁琐的审查机制旨在确保国内体育学术期刊文章的质量符合国际化要求,使国外读者或者研究人员接触到的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均为高品质、高水准的内容。这种严格的审查模式既能不断扩大国内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又促进国内期刊从约稿到终审各个环节都能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运营原则,从而提高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
4.5充分利用新技术
加快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学术期刊专业网站的创建,应尽量采取中英双语的创建模式,聘请网站制作、编辑与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期刊内部人员与网站工作人员的合作,确保网站上的期刊文章内容全面、细致、生动、准确。若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做到所有文章实现汉英双译,也必须在文章标题、内容简介、专业术语等关键环节保证翻译的准确度。体育学术期刊网站上刊登的内容首先要具备不产生版权争议的先决条件。其次,应注意不断提高更新速度和扩大免费阅读的数量与范围。第三,应开辟专业版块,如论坛等为普通读者及体育爱好者提供发表评论或可直接上传文章的机会,扩大期刊与读者群的交流互动范围,缩短作者、编辑等专业人员和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增进期刊与受众之间的感情。第四,若有必要,应在网站内推荐使用质量好、结果准确且免费的双语翻译软件,尽量减少国外读者的阅读障碍,促进期刊网站的国际化发展。
5结语
中国体育学术期刊长期以来过于侧重国内专业文章的筛选、评审与发表,对于走向国际的意识不足,这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尤其是当前国家全面推进体育文化普及与深入的政策前提下,国内体育学术期刊的脚步过于滞后,已经无法跟上朝代前进的步伐。纠正这一问题的前提在于相关专业从业者尽快转变落后观念,充分认识到期刊国际化不仅对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期刊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推动作用.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二
产业链的概念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是指同一个产业中不同分工环节依据产业自身的时间、空间、相互关系组成的链条式的结构形态。当前,数字出版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用链条结构已经无法准确描述,各节点之间的交互关联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链条更加复杂多变,如果用数字出版的生态环境来描述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会更加准确。
传统出版产业链中,出版企业作为连接作者、印制单位、渠道分销商和读者的核心纽带承上启下,主导产业链的运营,只有出版企业与上下游各环节均发生关联,成为天生的核心节点。英美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了以几大出版传媒集团为核心的高集中度的产业结构。虽然行业巨头为市场贡献了绝大多数的畅销书和行业产值,但这一产业链条的弊端是压抑了中小出版商的生存空间,行业创新能力下降,客观上推高了书价,给其他行业外资本在数字出版领域留下了赶超的空间。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渠道不断做强,加上各种电商、平台对书业流通领域的渗透,在资本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兴渠道在行业内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掌握了与一般出版社对话中的主动权。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成中,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商、平台提供商、金融服务商、终端提供商分别负责内容的'创作、加工、出版、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各方关系复杂,功能交叉,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再是简单的“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的一元结构,而是依靠掌握用户数量和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能力来决定。
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中,作者到读者的途径更加多样。多种内容出口有利于出版资源价值最大化,使受众群体扩大,更有利于内容的传播。
1.1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cp(contentprovider)是内容资源的主要来源和发起环节。
内容资源是出版生态链中传递的主要价值。在传统出版参与者中,内容提供是由出版企业完成的,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出版中,一方面,内容提供者的范围扩大化,个人、机构等都可以跨越出版社作为独立内容提供商;另一方面,内容提供商很难轻易的成为行业主导,内容提供者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传统出版商已经错过了在数字内容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机。”
技术提供商是各种数字出版产业链中行业技术提供者和实现内容数字化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力量。
我国的数字出版最初是由技术提供商发起并推动的。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和在线数据库领域的企业以及方正、超星、书生、中文在线等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图书领域的公司。现在这些公司多已发展为兼做内容的数字媒体提供商。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数字格式、数字技术的发展都会使数字出版的走向和形势发生变化。
1.3网络服务提供商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网络最终用户链接入internet的入口和桥梁,在产业链中居于中央位置,负责帮助内容提供商将息产品传播到消费者手中。
1.4平台提供商
所谓平台提供商,是指汇聚内容资源和读者流量的平台建构和维系者。平台商从内容管理、内容发行、终端适配等各个方面帮助内容提供者完成数字出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内容提供者进行商业运营。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平台多数由技术提供商转型建立且仍处于投入阶段,实现赢利的不多,其中真正具有基础性和持续性的更是少之又少。建立数字出版平台周期长,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出版物的数字化转换、多终端适配等需要大量的工作,同时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等都还很模糊,所以平台提供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金融服务商
金融服务商主要起到电子商务的支付作用,是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目前比较常用的网银支付和手机支付,需要金融业的各种支付端口与终端进行衔接,保证支付行为的安全、快速进行。以淘宝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中国的兴起,为电子商务的进行提供了顺畅的、公平的第三方保证。
1.6终端提供商
终端提供商主要指为数字产品用户提供终端或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的厂商,是实现数字阅读的设备保障。世界范围内主流的终端形式有苹果的iphone、ipad,亚马逊的kindle,基于安卓系统的谷歌、三星智能手机,以及新近加入的微软的平板等,中国的主要厂商有联想、华为等等。
1.7消费者
消费者是数字出版业务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关心的是数字出版产品的价格、可获得性、信息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其阅读需求以及便捷的操作等。消费者忠诚度是其他各个环节都努力争取的目标,同时也是该数字出版业务成败的关键所在。
2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出版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既有成员间的互利又要面对由于利益分配带来的矛盾。表现在相互关系的处理中,既有基于盈利目的的合作,又有对于资源和权利的竞争。可以说,各参与者以利益共享绑定的合作模式相对比较脆弱,任何一方的诉求发生变化都会打破整个平衡。无论是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以及平台运营商,只要拥有相应的竞争优势及资金储备,都会争取在行业转化过程中“通吃产业链”,从而取得数字出版产业的主导权,以增加垄断获利,扩大品牌和传播影响,保证自身在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中的存续发展。由于投入其中企业的实力及行业演变的进程,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之间的博弈还会继续。
尤其是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由于数字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业运营模式,处于行业上游的出版社没办法直接面对终端的消费者,从而在产业链中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地位,另一方面,其收益也受到限制,使得内容商必须重新思考数字盈利模式,直接面对市场也好,选择开放后台数据自己运营也罢,尽快找回主体地位,获得合理回报应该是从内容角度对数字出版务实的考虑方案。对于运营商来说,掌握读者信息以及渠道垄断的几家寡头,在取得前期主导权的行业态势下,一方面不愿放下在产业链中逐渐增强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运营商似乎可以跨过出版社进行内容加工。前期投入的成本压力,巨大市场诱惑力,都是运营商不愿让利于内容商,两者的有效合作受到互相间的制约,有效性和协同性经常受到破坏和挑战,存在矛盾。
对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究竟应该采取何种运营模式来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各方人士来分析与判断。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三
2018年5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召开的期刊评价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专家委员会组建座谈会暨期刊评价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黄长著、马费成、初景利、曹树金、陈力、黄如花、蒋颖、金晓明、李广建、宋恩梅、孙建军、王芳、王忠军、吴澍时、徐亚男、曾建勋、张斌、张海涛、朱强等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编辑与会。
会议就如何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在开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的研究工作。我们的评价特色和优势在于,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丰富完整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希望各位学者编辑能够关注并参与这一工作,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这一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座谈会上,基于增强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的实践形式的考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与成果评价研究室负责人就成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的问题向与会的学者、编辑汇报了具体构想,与会专家首先就组建“期刊评价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专家委员会”进行了讨论。该学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由18人构成,其中主任2人,委员16人。该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构成尽量覆盖所有的二级学科,注意专家的机构分布与地域分布,兼顾老中青各年龄层次学者,注意学科专家和编辑专家的有机结合。
与会专家对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章程的'草稿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对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发表了看法。与会者普遍认为,提升同行评议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对于促进包括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进一步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构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突出学术期刊的学术性,要考虑指标设置的导向性,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可获得性与可操作性,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学者建议,应加大同行评议的权重,采用召开座谈会、通讯评审等方式扩大同行评议专家范围。在管理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除原有的价值导向一票否决和学术不端扣分指标外,要增加学术争鸣、知识产权等导向性指标,以期刊为平台营造好的学术氛围,构建好的学术生态。在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有学者提出,国际影响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编委或作者的国际化,并且在注重国际化的同时,更应凸显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中国特色。我们将根据专家所提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期刊发展,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四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生活节奏的提速,工作压力的增大等,学术期刊编辑出现亚健康、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也日渐普遍,且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给期刊的良性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学术期刊编辑的积极心理的培育与塑造很有必要。
一、学术期刊编辑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职业倦怠编辑职业倦怠是编辑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无法应对外界压力源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疲惫的衰竭状态。编辑工作虽然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人员周而复始地重复初审、送审、编校、绘图等流程和环节,长期面对大量公式、图表、专业术语等,工作节奏紧凑而乏味,缺少激情和变化,久而久之,容易产生麻木倦怠情绪,甚至抑郁。此外,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强,工作强度大,如果不是热爱编辑工作,而仅以谋生手段为出发点,一旦在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与预期产生偏差,或在升职和晋升职称遭遇瓶颈,抑或在工作中遇到意外的挫折时,会使编辑产生厌恶、抵触等消极心理和倦怠情绪。
(二)紧张焦虑由于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具有较强的周期时限性、严谨性、精确性以及繁杂性,所以编辑通常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问题。
其一,近年来学术期刊普遍追求评价指标,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辑不仅要做好编校工作,所编文章的下载和引用等指标也作为考核编辑的重要方面。来稿水平不高,而约稿难度大,以及编辑之间的内部竞争都使编辑陷入紧张和焦虑。
其二,随着学术期刊的转制和市场化,先行改革的学术期刊其办刊和运营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营压力加大,很多编辑还承担创收任务。环境改变和经营压力也使编辑感到紧张和焦虑。
其三,编辑的工作模式随着学术的进步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传统媒体向网络化、数字化出版转型,都可能会使一些编辑感觉不适应,从而紧张焦虑。其四,现代学术期刊编辑的社交也呈现出多样化,只顾埋头编稿已经不能满足编辑岗位能力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能否处理好与作者、审稿专家、广告客户、同事及兄弟单位的同仁等的社交关系,是其能否很好地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学术期刊编辑对社交的恐惧,也会促成其紧张焦虑。
(三)心理罢工编辑心理罢工主要是指编辑对工作失去热情,拖延并只做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疲于应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82.8%的编辑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心理罢工,其中45.5%的编辑会经常、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心理罢工是学术期刊编辑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亚健康心理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编辑自身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是由于不自信而对工作产生恐惧、回避,或是对布置的任务产生了抵触心理,也有少数是习惯性的拖延。学术期刊编辑的心理问题一直受到行业的广泛重视,但30年来的研究大多从传统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成效并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心理问题,需要从积极心理学和心理资本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
二、积极心理及其对编辑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与心理资本理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心理学内容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挑战了心理学界几百年来以研究心理疾病为主的思潮,它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重视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强调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在关注个体心理研究的同时,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积极心理学是对临床心理学的有益补充。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延伸,心理资本理论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包括四个要素: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心);希望(意志和途径);乐观(现实而又灵活);韧性(复原与超越)。心理资本理论强调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基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资本的关联性,及其对人们积极心理塑造上的共同作用,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其对学术期刊编辑塑造积极心理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培育学术期刊编辑积极心理的方法。
(二)积极心理培育的重要意义
1、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抵御精神疾患的力量,通过挖掘困境中的个体的自身力量,就可有效地预防。由于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职业特点,客观上的工作压力大造成编辑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并由此引发多种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在对待繁重编辑工作与困难时,被动的心理状态是其产生消极情绪,造成紧张焦虑、心理罢工和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当编辑挖掘自身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以主动的心态去迎接和应对各种工作中困难的挑战,对所付出的努力抱有希望,不仅可以抑制消极情绪的产生,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在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帮助找到驾驭压力的方法和舒缓压力的渠道。
2、增强自信心,增加职业幸福感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学术期刊编辑可能在自身专业水平、接受新事物能力、性格等多方面缺乏自信,从而对是否胜任编辑工作、应对新媒体技术对编辑工作的改变以及社交关系的处理上出现恐惧和逃避情绪。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自信心的缺乏也必然造成幸福感的缺失。培育学术期刊编辑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帮助编辑增强自信心,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从容应对困难,并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此外,积极心理有助于提升对编辑工作的满足感,并最终通过实现自身价值、展现自身能力,来获得工作成就和职业幸福感。
三、如何培育与塑造编辑的积极心理
(一)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学术期刊社宜购买积极心理学相关书籍,组织编辑学习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对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帮助编辑正确认识紧张焦虑、职业倦怠、心理罢工等问题的诱因,并开展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培育编辑积极的心理品质。期刊社还可以通过不定期的心理问卷把握编辑的心理健康水平,结合编辑在工作中的状态和表现,开展点对点的心理辅导和交流谈心,帮助编辑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二)加强文化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如加强内部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平等、公正的内部氛围,以改善编辑的心理环境;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和工作绩效考核方式,以减轻编辑的工作压力;优化编校和出版的流程和环节,降低编辑的工作劳动强度;积极开展集体文体活动,增强编辑的向心力,舒缓紧张情绪。此外,良好的工作条件,干净温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编辑放松心情,积极高效地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去。不妨在办公室布置绿植,张贴积极励志的标语,在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植入积极思想。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五
同行评议制度是期刊出版中应坚持使用的基本制度,是学术期刊显著的特征之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高以及学者学术行为的规范均与同行评议制度的实施有关。同行评议对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学术的普及发挥起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当前学术期刊邻域判定拟刊登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1]。学术期刊实施同行评议,旨在以专家的专业知识角度保证所选稿件的质量,其宗旨在于保证学术的公平、公正。因此,同行评议制度被认为是学术期刊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具影响力的质量控制机制。本文针对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现状进行分析,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同行评议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形式
1.1同行评议简介
同行评议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普遍采用的一种论文评审制度,由学术期刊编辑邀请论文涉及领域的专家客观地对论文的学术质量做出评价,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主编参考专家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刊发,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同行评议目前也是科学家广泛接受的公平、公正的稿件评审方式。
1.2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
目前学术期刊公开评议的形式主要有署名审稿、发表前记录公开、网络公开审稿、发表后公开评议四种审稿形式[2]。所谓署名审稿,是作者收到审稿意见时,知道审稿人的身份,此种方式可以让作者和审稿人双方署名公开,评审意见在审稿各阶段处于公开状态,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消除审稿人受作者个人信息的影响,在审稿中也会遇到打招呼的人情稿,审稿专家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所审稿件,使得质量不高甚至很差的稿件也成为录用稿,成为影响稿件质量和期刊质量的不良因素。在公开审稿方式中,同行评议专家与作者的信息相互公开,许多国外期刊已经由匿名审稿形式逐渐转变为公开审稿形式,专家的审稿意见会告知作者,甚至公之于众,专家在审稿方面的认真与负责直接反映其信誉,间接增强审稿人对审稿的重视程度。但另一方面,审稿专家的认真把关,也间接会带来稿件录用率低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期刊的稿件录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作者投稿积极性,错失发表机会的作者可能不会再投稿。发表前记录公开是同行评议的另一种形式。发表前记录公开是指作者将自己稿件原始状态、审稿专家对其稿件的评价、作者根据专家的意见的修改稿完全展现。第三种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是网络公开审稿,学术期刊网络公开审稿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术期刊自身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公开审稿为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提供自由的学术交流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公开审稿可以弥补同行评议的缺失,提高同行评议的效率[3-4]。基于网络的公开审稿,综合专家的评审和一般读者的评论,此种同行评议的方式改善了以往传统模式单纯依赖审稿人的质量控制形式[5]。发表后公开评议是同行评议的另一种形式,发表后公开评议主要针对通过初步同行评议后实现数字出版的研究论文,论文既包括数字出版的最初版论文,又包括修改版本和最终发表的论文。对于以上同行评议的方式,每个编辑部并不是必须采取一种方式,各个同行评议的方式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孤立的,对于编辑部来说,可以采取其中一种形式,也可以同时采用其中几种形式。除公开同行评议外,目前期刊采用更多的形式是双向匿名、单项匿名的审稿方式,其中双向匿名即为双盲审稿方式,单向匿名为单盲审稿方式。在双向匿名审稿方式中,审稿人信息不对作者公开,作者信息也不为审稿人公开。这种审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审稿人在审稿前由于了解作者姓名、单位而产生的个人偏见,也避免了个别打招呼稿件,审稿专家在审稿时会故意放行,对其稿件进行特殊照顾。这种审稿方式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我国大多数期刊采用双盲的审稿方式,编辑部在收到作者投来的稿件后,在送审专家前删去作者姓名、单位等作者信息,并且删去论文正文中提到的相关单位的信息。稿件中只反映研究的成果,专家收到稿件后并不能得知作者是谁,来自哪个单位,专家只需根据研究的自身水平来决定稿件是否符合投稿期刊的刊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稿的公平性与公正度。但是这一审稿方式在专家中也有一定的争议,有的'专家认为,不让审稿专家获得作者的信息,是对审稿专家自身的不信任,另外,如果稿件中有作者姓名、单位等相关信息,审稿专家可以检索到该作者的相关研究情况,可以对作者的论文进行真实性、客观性的评价,以便审稿人做出科学合理的审稿决策。单向匿名的审稿方式是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对外公开,也不对作者公开,而作者的信息对审稿人公开。审稿人的信息由于是处于不透露的状态,他们在审稿时只需用自身和期刊的审稿标准判定稿件质量即可,不受其它信息的干扰,能相对较好地对稿件质量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但这一审稿方式对于投稿人来说,并不是完全赞同。冯广清等[2]对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式进行调查与评析,通过网络共收集155份调查问卷,发现对于2种匿名审稿方式倾向性比较的调查中,只有152名的投稿人倾向单盲的审稿方式,分析原因为:投稿人认为单盲的审稿方式会使投稿人几乎处于被动状态,投稿人稿件的采纳与否完全受控于审稿人,一些投稿人认为自身的名气、单位的影响力,也是审稿人决定稿件采纳与否的因素,可能与其他投稿人有差距,会影响审稿的公平与公正性。因此,不接纳单向匿名审稿的公开评议方式。以上即为审稿的主要方式介绍,编辑部可以根据作者的意见、审稿专家的需求、编辑部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审稿方式,笔者认为,对于全国性的期刊,作者投稿范围大,审稿专家也遍布全国,编辑部可尝试公开审稿。但对于高校学报,作者群和专家群主要来自学校,打招呼、找专家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编辑部采用双盲或单盲的审稿方式为妥。
2学术期刊客观有效同行评议的方法和措施
2.1组建合理的审稿队伍,对审稿专家队伍进行阶段性的更新
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是决定一个期刊稿件质量和期刊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文章,审稿侧重点不同,期刊应建立全面而有特色的专家库。在建立专家库时,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应该有所涉及,积极培养“小同行”专家,尽量在稿件送审时找小同行的专家审稿,避免给“大学科”专家审稿[6]。“小同行”专家能更准确地了解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新进展,可能会对作者投来的稿件有一个更为精准、更为具体的审稿意见。作为同行评议人,编辑部也要做到及时更新,对于一些不审稿或者专家审稿周期很长,稿件即使不审也不告知编辑部严重而影响稿件审稿出版的专家,编辑部应将此类专家从专家库中删除。对于审稿专家的选择,不应过度强调稿件审稿人的职称、职务、学术权威等,具有高级职称、职务高的专家事务繁忙,有的专家不一定会积极审稿,因此,编辑部可积极吸收年轻学者加入同行评议的队伍中,同时,积极吸收作者纳入同行评议的专家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为了顺应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发展,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也可以纳入国际评审专家,海外评审专家的参与可降低人情的干扰因素,同时,对于学术期刊收到的英文稿件,海外专家参与论文的评审,能更好地提高英文论文的水平与学术水准,也利于期刊学术水平的国际化进展。
2.2增加编辑的服务意识
同行评议的核心要素是期刊的每一位专家,作为编辑,收到作者投来的稿件,不应仅做稿件的“二传手”。将稿件草草送给专家了事,编辑在收到稿件后,首先要进行稿件不端行为检测,应以与稿件内容有关的关键词为检索内容在各大数据库中检索相关论文,以便了解稿件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如果相类似的文章报道很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又相似,间接反映此篇论文新意不够,编辑就可以果断退稿。编辑应有自身辨别能力,将认为是创新性比较强、新意强的论文发给审稿专家。陈钢等[7]对《预防医学》杂志同行评议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审稿超时与审稿数量、稿件质量存在关联,审稿较多的评审专家出现超时审回的稿件数量相对较少,进一步说明保持一定审稿数量的重要性。审稿效率是编辑与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编辑应避免将质量差的稿件传递给审稿专家,以造成审稿专家时间的浪费与消耗[8-9]。另外,编辑与审稿专家也应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如建立审稿专家微信群或qq群,专家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众互相交流,编辑也可以对专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10]。遇到节日,可以向专家发送祝福的邮件,增加对专家的关怀服务,增加彼此间的信任,编辑为审稿专家提供审稿的方便与便利,也提高了审稿效率。
2.3编辑部采取一定的方式对优秀审稿专家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审稿专家的审稿积极性
多数编辑部目前仅对审稿专家提供很少数额的审稿费,编辑部仅靠支付审稿人每篇稿件的审稿费,是不能达到对审稿人奖励的作用的。编辑部应对优秀审稿专家采取相应的精神鼓励措施,如以年为单位,每年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情况评出年度“优秀审稿专家”、“优秀青年审稿专家”等,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令审稿专家感觉自己的工作与辛劳是受编辑部的认可与重视的,审稿专家可由此获得自身的存在感,通过此举措,编辑部可激发审稿专家审稿的热情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11-12]。总之,同行评议一直被认为是学术期刊保障其学术质量的关键,对于控制期刊的学术质量、规范学者的学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同行评议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术期刊出版的水平。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评审模式与方式已落后于国外期刊,学术期刊应重视同行评议的作用,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作者、审稿人、编者之间的互动,使同行评议程序更合理。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六
近期kindle系列产品在中国上线,再次掀起了电子版原创轻小说的阅读热潮,数据显示,国内数字出版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某些题材电子书的受众群体已远远超过纸质书籍,成为数字出版商的利润来源。随着各大互联网纷纷开展原创轻小说阅读业务,一些传统出版企业也不甘示弱,比如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绝大部分图书已实现数字化,预计将投入3200万元打造“数字阅读与网络原创平台项目”。
1.市场潜力巨大
原创轻小说打入中国市场,这一趋势引起国内电子书、动漫等行业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为中国数字出版业注入生机,成为引领阅读消费市场的新风尚。原创轻小说是以动漫风格插画为主的小说,对作者文笔和小说内容的要求较低,呈现娱乐性和跳跃性的特点,但也不乏一些比较有深度的作品。比如北京时代图书有限公司推出的漫画《刀语》,与动画一起进行传播,将地理、历史、心理等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梅菲斯特奖”和“电击小说大奖”来吸引众多轻小说读者的关注。原创轻小说已经逐渐成为数字化出版的主流,不少小说爱好者通过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世纪文学网等网络文学网站即可发布和阅读轻小说,由此可见原创轻小说发展之迅猛。
2.体裁思路新颖
原创轻小说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市场影响力,源于其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欧洲知名商业巨著《金与香辛料》集中表现欧洲商业利益与人性道德价值之间的冲突,而以此为灵感创作的轻小说《狼与香辛料》则着力表现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敢,通过非比寻常的冒险旅行展现男女主人公青涩的爱情,这更符合年轻读者的审美需求。轻小说侧重于展现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称之为“用文字写成的漫画”。日本作家野村美月所写的轻小说《文学少女》凭其自身魅力成为无数年轻男女心中的经典,还获得“这本轻小说真厉害”奖项的第一名。由此可见,原创轻小说已经从流行文学中脱离出来,传承文学的创新精神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发展态势迅猛
原创轻小说是一种接近文学的创作类型,将其进行数字化出版非常适合手机移动终端阅读,可以预期,其将成为国内网络青春文学传播的主流。中国电子书发展报告指出,电子书市场的销售总额已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200%,呈现出极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原创轻小说的阅读人数迅速增多。轻小说网站通过与运营商合作,推出无线商城和vip收费阅读,获益颇丰。比如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所出版图书的电子版实现20万元的净收益,在推广和运营轻小说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郭敬明的《小时代》推出免费阅读活动,并迅速占领豆瓣读书、腾讯书城、盛大文学、新浪读书等各大书城榜首,单书点击量高达上千万次。中国轻小说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二、原创轻小说数字出版营销策略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通信运营商创建的数字化阅读平台迅猛发展。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用户月访问量超过6000万次,手机阅读的业务月收入上亿元;20中国联通的“沃”阅读用户超过3400万,总销售收入高达3.8亿元;我国的中文电子书约有30万种,而以手机为载体进行阅读的用户超过3000万。这些都为原创轻小说的数字出版营销提供了可能。
1.举行“轻小说品牌专区”发布会
数字化产品的存储、流通、运营和销售成本较低,加上丰富的创作内容资源,为数字出版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其中以原创轻小说最为突出,轻小说数字化出版的起步阶段主要采用“轻小说品牌专区”发布会的形式,举办各类cosplay表演秀和主题创作大赛,以扩大市场影响力。而它的数字出版营销主要通过微博和论坛实现。首先,利用微博宣传原创轻小说,培养忠实度较高的读者群,并建立权威度、信任度,打造品牌化形象;通过微博和微信等互动平台发布书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原创轻小说的特点;通过建立原创轻小说阅读俱乐部,提供部分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在固定时间内和读者交流分享轻小说阅读心得;凭借微博微信等平台方便快捷的发布渠道和巨大影响,将轻小说的品牌和概念植入目标用户心中,并建立稳定的读者群。其次,利用论坛实现营销策略,通过百度小说吧、动漫国、cc动漫论坛、轻之国度等轻小说论坛进行图书连载,制造原创轻小说的讨论话题,吸引更多读者注意;在天涯等各大论坛发帖,以新颖突出的标题吸引网友目光,利用小调查和有奖晒书的形式获取关注度。
2.vip服务、包月计划与平台推广
随着原创轻小说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版业亟须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并自主研发各类数字出版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通信科技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数字出版物的销售价格已远远低于纸质图书的价格,亚马逊电子书销售榜单中,其定价主要集中在1元到10元,远远低于普通图书的价格,超过了苹果appstore电子书的售价,呈现出盈利最大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我国轻小说数字出版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基于青少年读者对轻小说的阅读需求,无线书城、腾讯网络书城等小说网站量身定制vip服务,vip会员可以免费阅读轻小说最新章节;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付费方式更加便捷,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都可实现付费阅读,数字出版商通过与京东商城在线读书、91助手、盛大云中书城等网站达成合作关系,实施轻小说阅读的包月计划,实现数字出版的盈利;数字出版商与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利用运营商的信息平台进行推广,通过手机流量进行收费,推出套餐绑定、计费点播、客户端下载等业务模式,对轻小说进行市场推广,进而实现盈利目的。
3.采用拉式营销
对国内原创轻小说的基本发展状况以及读者群的反响进行有效分析,对原创轻小说的数字出版营销模式进行构建。在开拓原创轻小说的过程中,通过制作电子杂志,介绍原创轻小说中的漫画或文本内容,向潜在客户推荐。在原创轻小说市场逐渐成熟的时期,采用拉式营销策略,如施普林格和搜索引擎公司利用搜索引擎把读者拉到springerlink服务平台上,其全文平均下载量每年以100%的速度增加,这种营销策略不仅目的性强、效果明显,而且节省了大量未被占领的信息资源。轻小说数字出版商还可采用电子邮件的营销推广方式,通过大数据判断读者群对原创轻小说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并使用电子邮件向新老客户传递轻小说更新消息、发布原创大赛活动进展等信息,如当当网、亚马逊会根据读者的兴趣和习惯定期为读者推送一些新产品。随着国内数字化原创轻小说的快速发展,其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展。当前国内民众对轻小说这一概念的辨识度较低,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以提高这类型作品的知名度。本文集中对我国原创轻小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受众制定相应的数字出版营销策略。可以说,原创轻小说作为未来的数字出版重要内容之一,必将成为出版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