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了写好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一
其实,人还是喜欢安定的吧,当要做出某个选择时,总会思前想后,惶恐不安,生怕打破原本的平静与安稳。是害怕选择后面对选择失败本身,还是害怕面对选择失败后的自己呢?生活的对错其实没那么多标准,若心安,便是晴天。有时裹住我们前进步伐的是我们给自己心理设置的标准。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你的选择,只是决定了你想要得到什么而放弃了什么,所以,当做一件事时,我们只要考虑自己想得到什么,能够承受失去什么就够了。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或许答案已经了然于胸,但还是会纠结一番。人有时也会很狭隘,钻牛角尖,每一次的抉择都是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可能最后的结果也不尽人意,但请不后悔,偶尔惋惜时,轻轻叹口气,淡然接受。人活一辈子,不要后悔什么,遗憾可以有,遗憾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很多事都没有对错,难分对错,难不成要抓着过去的事为难自己?当你决定走这条路时,就好好走,走完,或许是荆棘小路,不比阳光大道好走,但依然要走的漂亮。这条路或许没有鲜花与掌声,但内心安然比什么都重要。当你想好要改道时,也请走好,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路人,但保持内心不变的自己,找出那份释然,那份光芒,就好。
有时,或许你感伤时间的无情,怀着不安,怀念着过去的人和事,希望能留住那一秒的自己,或许你怀疑自己的选择,张惶未知的旅程,但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对与错,只要相信自己,走下去,明天会有答案的。记得要爱惜自己,记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活着,好好的。
人生就像雨,意外如雷阵雨,大起大落如暴雨,平平淡淡如蒙蒙春雨。总有些东西是无法避免的,勇敢面对吧。无论下的是什么雨,只要怀着对生活的期望,把根稳稳地扎在土里,就不会惧怕。
最后附上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席慕蓉说:在人生的长路上,总会遇到分歧的一点,无论我选择了那一个方向,总是会有一个方向与我相背,使我后悔。要了解世间美丽与珍奇的无限,要安静,要知足,要从容,要不后悔我所有的抉择,所有的分离和割舍。我还来得及把握,还可以用我的全心与全力来等待、企盼与经营。只要我肯努力,生活就可以变得极为光洁、纯净、没有丝毫的瑕疵。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二
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侧重点在于“创新”。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围绕创新这一词语来展开的。在这一课程我收获最多的就是,增加了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适应不同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一门课程多个不同的老师来教授,这也是一种创新,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适应。这打破了常规的教课方式,并不是由一个老师从第一节课上到最后一节。在课堂上夜不在是沉闷的教学,而是更多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乐趣,更是学习1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更适合我们的思维的发散。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 。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其实,创新无处不在。在课堂上,看到老师展现给我们看的图片,例如:一些普通气球,却有人能够想到把气球集合起来做成一件婚纱;一些豌豆,有人想到通过激光在豌豆上刻画一些字,等豌豆生长出来后,结的豆子上面也有字等等。这些制作的成本都很低,所以,获得的利润相对比较高。当然,我们创新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钱,而是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美好。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同时,培根又指出了其余三点:一,只是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必须亲自实践,不体验是学不到的。二,求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三,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比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我们读书并不仅仅止步于书面上,更应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上。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一点对我的触动颇大——原来平常见到的许多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事或物,只要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和改造,就可以得到许多新的东西;我们身旁并不缺乏这些东西,而只是缺乏发现它的眼光。于是在这之后,我也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仅对我的这么课程影响很大,还使我对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使我的求知质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做一个有心人。
在经济方面“跨行业复制是创新”,同行业复制就是抄袭,就是吃剩饭。举个例子,如家酒店复制欧美国家相当成熟的“b&b”就点模式。“bread and bed”,解决了睡个好觉,洗个热水澡以及方便上网的两件半事情。这个例子也说明例了,创新,需要一种洞察力,穿透力,如果没有看到行业的内在本质,你就无法进行革命性的创新。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努力走下去,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三
听了彭教授《互联网+创新创业》讲座后,我觉得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与前辈的对话,收获颇多。作为当代大专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就了我们这些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支柱。
当然创业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具备从业的能力和素质,这个时候我想到刚刚开学的时候,一位已经毕业了的学长给我们开设的讲座,他系统的介绍了一个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学长的讲述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原来正式工作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要说我们这些连大学生都不是的学生创业了。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穷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就好比比尔盖茨,他之所以能财源滚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在人类的生活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个市场有无限的潜力,也就是需求会无限增大。
我们都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非常简单的寓言故事就告诉我们,我们拥有的奶酪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就是我们在社会上所握有的筹码是不断变化的,不更新就会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会变质。所以这提醒着我们随时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创业理想。
但是在创业道路上,作为一位大专学生,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常盲目乐观,我们这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大学是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的人生关键阶段。我觉得在大学里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在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无形地就是创新了个人独特的实现方式。创新,往往就是在个人的兴趣爱好基础上实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如李开复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在大学期间,原来是就读于法律系,可是那并不是他所感兴趣喜欢的专业。偶然有一天,李开复老师接触了计算机,他觉得他仿佛对这个知识很感兴趣,于是他毅然放弃当时热门的法律系专业而转向无人问津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要不然他现在可能还是在某个律师所里面的打工者。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时追逐自己理想、兴趣爱好的人生关键阶段。
科技创新就是一个运用先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正在学习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在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同时也让我们在校期间让自己得到了锻炼,为以后自己在就业、创业的路途上铺上了垫脚石。
就我个人观点,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之上。很多的大学生创业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废了学业,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尔盖瓷。学习就像老鹰飞翔的练习,只有把翅膀练硬了才能飞得更高。用一个比喻:火焰与海水。火焰象征着热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征着广袤无边、深邃而又冷酷。
没有火焰般激情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会有被市场经济大海吞没的“牺牲品”。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的艰辛,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语文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下 面,结合课改,就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 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只有注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多创设知识能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施创新教育它要求要开放教育空间,要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让课堂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身为教育者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大自然,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五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有用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等方式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创新教育的出现是迫切需要的,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第二段: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教学相长”,教育者和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创造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减少了知识的灌输,更加注重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三段:创新教育中的案例分享
我曾经开展过一项创新教育的课程设计,通过让学生围绕“厨房废弃物再利用”这个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方式,如制作小工具、室内设计、健康饮食等,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扮演的是指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导整个创新过程,并不断调整思路,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和技术指导。通过这个课程的实践,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第四段: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
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需要注重创新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推广能力。创新教育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成为“主人公”,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
第五段:创新教育的评价标准
创新教育的评价标准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需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实践经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新方式的必要手段,它需要学校和教育者的共同推动。创新教育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相结合,让学生主导整个过程,发挥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我,并在未来职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重视口腔医学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级授课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放弃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胆采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优质教材。
还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新进展。
二、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口腔医师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专业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门诊、病房、实验室参观学习时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采用双向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使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三、建立课堂教学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文化课教学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专业课要体现宽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
要加强专业建设,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研究教学,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岗位上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情况,积极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教师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
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
高等院校只有正确分析对策,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结构合理、高水平、具有稳定研究方向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
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习惯等。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
所以,学生要把医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一名合格医师必备的素质。
口腔医学实践性很强,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临床思想。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依法行医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自觉依法行医的意识,促使他们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还要使他们熟练掌握常规技能的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
[2]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
[3]涂晓,方厂云.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师杂志,2002,(6).
[4]贾淑娟,王君,张铁柱.新时期口腔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8).
[5]王强,付莉,张惠娟.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农垦医学,2006,(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摘要:作者从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优化,从“实习、就业”的培养形式过渡到“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1.1构建基于工艺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我们联合企业专家共同调整课程体系,统一规划,精简内容,整合重复学科,减少基础课程课时,增加核心课学时,砍掉与培养方案不相关的学科。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适应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
1.2解决教材与实际生产环节脱节的'问题
以卫生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蓝本,我们编写了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实践校本教材。
其内容的安排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尤其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班级,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为依据,教材修订后更具有企业特色。
1.3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针对专业和工作岗位特点,减少了《口腔解剖生理学》中颌面部解剖知识的学时数,加大了牙体雕刻的比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工艺技术》由36学时分别增加到152、242和318学时。
课程内容调整后,实践教学比例大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操作时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符合企业的需要。
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互动、教学互长及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特点,课堂设在实验室,在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微观演示教学,学生边学边做,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实验室毗邻校内义齿加工厂,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七
人才是国家的瑰宝,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来说,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教育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更新,本文就对人才培养教育的总结、心得和体会进行了探讨。
第一,思想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名优秀人才的素质不光仅是个人技能,更应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时加强思想教育。要培养人才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出纯洁的道德感和高尚的崇高信仰。
第二,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具有非常强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通过实践,人才能够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实践课程应该是一个人才培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三,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人才竞争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素质教育应该成为培养重点。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工作能力、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对应的素质教育。这也是从根本上改变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必要途径。
第四,培养环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对个人和整个团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环境的设置和创造至关重要。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可以有机融合,激发出广大学生和员工的自我潜能,从而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第五,创新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命脉,要实现崭新思路和革新方法,就需要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和易于理解。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加入到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创造中来。
在现代社会,人才培养教育是人类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经济链的关键之一。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教育的精义不在于给个人技能、知识和能力营造独特竞争环境,而在于瞄准未来,注重培养人才的品行、思想、国际视野和道德素质等方面,从而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才能又具备人格魅力的优秀人才。培养出这样一批人才,也会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人才储备和竞争优势。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受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段:问题式教育
传统教育常为学生讲授知识,却很少关注学生内心的问题。然而,问题式教育是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出发点。在问题式教育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老师的角色是教练而非知识的传授者。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更有创造力。
第二段:多元化教学
传统教育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例如黑板、讲解等,而多元化教学方式则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个人研究、项目探究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
第三段: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在这类教育中,教师会运用一系列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例如3D打印机、Arduino等,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创造中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灵感。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教育的意义在于将学科间的界线打破,让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在跨学科学习中,带着生活问题去学习,同时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融合。跨学科教育的实践培养出了许多多才多艺的学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第五段: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学习和进步。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集体合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习和掌握各种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将会是他们不断创造更好教育的关键。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九
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
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有三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教育工作实践开展学习。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不足,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 天下之事,谋之于众。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创新能力切实付诸于实践教学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创新的真正内涵所在。
总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我的专业是经济信息管理,所以,我对经济方面的知识会更感兴趣一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所提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先必须要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定位,最怕的一句话就是“老少皆宜”,产品或服务谁都适合。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你锁定的目标客户群是否大量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目标客户不买你的商品,就意味着商业模式的设计存在问题。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于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在许多高校存在校外实习时间短,实践教学体系陈旧和教师缺乏工程经历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面窄和实践能力不足。为了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师专业素质能力,研究电路课程教学势在必行。
一、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培养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探索方法、工程设计等技术类能力,还包括沟通交流、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非技术能力。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涵展开教学设计,剖析重点和难点。注重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来讲解知识;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讲解知识的定义;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诠释知识,讲解公式及计算技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双向互动。
二、深化实验教学内涵发展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和模仿实验,学生训练不足,难以做到创新结果。本实验提倡让学生先借助实验指导书自主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搭建电路、教师作为指导。谐振现象是正弦稳态电流电路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况,在无线电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发生谐振时又有可能破坏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对谐振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1]。通过实验,让学生搞清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谐振现象,如何测量和判断谐振特性[2]。实验采用dvcc-dl5型电路原理装置单元,串并联谐振单元面板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参数学生可任意组成串、并联谐振电路。根据学生自拟电路参数,测量电路谐振时对应频率0、品质因数q值。在调频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源电压不变。测量对应0.7ur0(ur0为谐振时电阻r1或rw两端电压)、0.5ur0、0.3ur0各幅值时的频率及各量,以及测量当ul和uc实验结束后设计一些思考题,如理论上串联电路谐振时,电阻上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容、电感的电压有效值与实测结果有否区别?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每个人都要参与问题讨论,同时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考核学生的重点放在课内实践,综合考评为课内实验占30%,理论占40%,同时开设30%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每4人一组,学生自拟题目,调集资源,内容不完全局限于本课程范围,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同时设立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设计题目,教师负责选题把关,学生自主实践,自行管理实验室,为各种电子竞赛做充分的准备。
三、打造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部分青年教师硬件能力不强,缺乏对电路背景的了解,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不够,教学与科研不能相互融合。对电路的背景、特点、使用的技术与方法,对分析与排除故障,工程中考虑的相关问题不够准确。为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研究项目、专题研修班、经验交流会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企业学习、合作研发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科研相互融合、校外交流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综上所述,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电路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身及其来源的多元性,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知识是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将个人的见解或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可深入探究的课题,在汲取外部知识的基础上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一
教育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才竞争加剧,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践和体会,总结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教育不仅需要传承历史文化和提供基本技能,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因此,教育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教育创新应注重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更新。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如应试教育、课堂教学陈旧、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因此,教育创新应该更加注重对教育内在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尤其要关注素质教育、生态教育和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二、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建立教育创新体系是教育领域进行教育创新的必要条件。目前,中国的教育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管理和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体系,以满足中国特有的教育需求。
教育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注重教育领域的多方合作。教育是一个多方参与的领域,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方面,因此,教育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教育领域的各方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制定教育创新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以实现教育创新的目标。
三、教育创新路径的选择
教育创新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针对现今的教育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教育创新路径,如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创新学生评价方式、改变教师角色等。不同的教育创新路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特别是需要符合中国特色和文化传统。
教育创新路径建议进行试点和实践。教育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试点和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创新路径,并通过实验推广成功经验。
四、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教育创新需要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和教育理念,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育体制应支持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教育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合理的评价体系。教育创新需要不断的实践、尝试和探索,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成果需要得到支持和评价。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鼓励教师的创新,推动教育创新的普及和深化。
五、结语
教育创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创新需要我们秉持教育改革的初衷,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多方合作和实践推动教育创新的深化和普及。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教育创新,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二
计算机教研室(卫国路)
一、专业基本情况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在卫国路校区2006年新开设的新专业,计划2006年开始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为120人。
在此之前,计算机教研室的任务是担任其他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系统等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以及一些专业课,如电子测量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
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5人,本科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其中三人为教师,1人为实验室,1人工程师。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综合训练,学生既具备一般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装璜装饰设计软件的应用、音视频制作以及网站制作的技能。
二、专业建设内涵和作证材料
由于本专业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大部分材料应从以后实际运作时收集,现在所收集的材料为前两年作为辅助教研组运行中所形成的材料,有关教学方面的文档可参照cadcam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以及现代物流等专业的评估文档。
指标内 涵佐证材料尚缺材料
2.1.2学生与教师比例2006年开始招生,目前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教师2人。1.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2.教师的职称、学历、双师型培训证明(2-2)
2.1.2专任教师结构在职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2人,其中教师2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按目前招生规模来看,高级职称人才缺乏,师生比例不足。3.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1.教师的职称、学历、双师型培训证明(2-2)
2.2.1师资队伍质量在职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2人,其中教师2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5名副教授每年共担任9门以上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近几年来,主讲教师共发表专业技术论文5篇和,校内教学论文10遍,编著、主编和参编高职教材1种。1.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2.主讲教师近两年所撰写的论文一览表(2-3)
3.教案检查记录(2-4)
4.教研活动记录(2-5)
5.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材料汇总表(2-6)
1、授课计划、教学日志、试卷教务科已存档
2、教案已收部分
2.2.2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本专业教师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重视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教师进修、教师业绩考核奖励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3人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到企业调研、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2.3-1近几年教师培训和进修情况一览表(2-7)
3.1.2教学仪器设备经核实,已列出设备清单,教研室计算机装备清单.实训设备和计算机装备仍不足.1、实验室设备清单(3-1)
2、教研室计算机装备一览表(3-2)
3.2.1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建立了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技术专业专用计算机房,但是要满足多媒体专业学生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其他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1.实验室设备清单(3-1)
2.市场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
3.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4.1.2教学计划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综合训练,学生既具备一般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装璜装饰设计软件的应用、音视频制作以及网站制作的技能。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2.各课程授课计划(4-4)
4.1.3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本专业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分别所承担的多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围绕培养目标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1.教研活动记录表(4-2)
2.校区教育教学论文集(4-3)
4.2.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核心课程和专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改革成效显著。
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内容能根据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岗位要求做出适时调整。强调综合的课程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课程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正式的课程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各种非正式课程共存,集中组织实训和分散组织实训结合。1.教研活动记录表(4-2)
2.校区教育教学论文集(4-3)
4.2.2教材建设能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有严格、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达到60%以上,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1.主要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一览表及样书(参照各专业)
4.2.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根本目标,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成果显著。
1、必修课多媒体教学情况一览表(4-4)
4.3.1实践训练体系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规章,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为标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开展实训示范课建设,探索实践教学规律。在课时安排上,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其中有18专周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训练方法上,学生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4.3.2职业能力考核实行严格的“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5.2.1教学规章
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具有严谨的日常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表、评教、评学等教学档案完备;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和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制度等都认真执行,教学过程、考试管理等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与标准得到落实。运行有效,成效显著。1.试卷分析材料(在教务科)
5.2.2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于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均制订了质量标准。1.各课程及实训教学大纲及统计表(5-1)
2.教学管理制度
3.本专业教学检查记录
4.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座谈会的有关材料
5.教师课堂听课表(表格样式)
6.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材料汇总表
6.1.2必备知识1.课程成绩表
2.期末考试试卷目录
1、课程成绩在教务科成绩档案
2.期末考试试卷在教务科归档
2006.7.4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活动工作理念要坚持与大学办学理念相统一
大学办学理念具体包括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定位、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科研理念、教师理念、学生理念、治校理念等。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各种教育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理念的基础理念。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办学理念经过不断的扩展、吸纳和融合,形成大学精神,甚至于大学文化,构成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体系[2]。从大学办学理念的属性来分析,大学办学理念是高校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历史与时代的结合,更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一所大学办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办学的灵魂和指针,大学理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为大学凝心聚志,整合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专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也是学校科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学校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和科研理念乃至学生理念的综合展现载体,活动决定于理念,大学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科研理念等服从并支撑于大学办学理念,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坚持与大学办学理念相统一。
二、活动设计要坚持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相统一
开展大学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要求。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反映事物内在的东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等特点,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必然。掌握规律就可以使教育主动。从高等教育学理论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计需要坚持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相统一[3],实现三个结合。
一是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结合。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表现为施教者已知而受教者未知,具有信息不对称,体现为已知和未知的统一性。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设计中,施教者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一特点,就会在活动设计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专门教育,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从事生产、科研和建设的准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大教学活动。施教者在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时,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三是专业性和综合性结合。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为目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是一种综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活动,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必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外,还要让学生以科学为基础,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在变化的环境中对事物做出有效分析和采取适宜行动,这就要求活动设计者在活动设计中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三、活动项目要坚持自主选题与特色办学引导相统一
自从199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实施以来,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不仅大大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大层次上引领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起到了牵引功能。在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牵引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按照以专业学科支撑为基础,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导师制为技术指导保障,以基地孵化为手段,以竞赛参与为牵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模式。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项目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终载体,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在项目选择上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四
社会往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学生也会认为“当老板、赚大钱”就是创新创业的成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一些学校的视野,导致部分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仅仅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创新创业实质,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只能成为“纸面工程”。
2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以建立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课程为本,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如美国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体现了对创业者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要求。
其中的核心课程就设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其选修课程则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等领域[1]。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五
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育创新实践中有着深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教育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育创新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第二段,借助科技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育创新中,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技术的应用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利用智能化、可视化、互动式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数字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教学。例如,借助在线教育,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而教育云平台的应用则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快速传播。
第三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创新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探究知识。例如,项目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有效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四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设计课程项目、组织创新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创业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商业模式和管理思路,从而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方式。
第五段,结语
教育创新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对教育科技的应用,使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实现了教育创新、培养了创新人才,才能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六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教育创新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教育创新的话题愈发引人关注。近期,我在《教育创新》课程中收获颇丰,对于教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也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该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创新提升了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通过教育创新的实践,我们发现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评价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倾听式教学的理念,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这种个性化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常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而教育创新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创新教育的案例并进行了模拟实践,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创新教育,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心态。
再次,教育创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和动力。而教育创新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进行专业发展。在《教育创新》课程中,我们分享了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还学习了一些教学设计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这使我深感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也促使我积极寻求教育创新的机会和途径,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
最后,教育创新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创新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教育创新,我们能够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此外,教育创新也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这将为社会带来更加和谐和可持续的未来。
综上所述,《教育创新》课程给我带来了切实的收获和启发,让我深深意识到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育创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相信,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可以走得更远,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七
一、引言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求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超前发展的,但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旅游高等教育却未显示出相应的“超前性”,由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旅游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述、学生听课为主的教学方法,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操作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基本素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亟待改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这赋予了高校第一课堂专业知识讲授之外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新的使命。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并随着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而不断得到提升,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探索“三个课堂联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三个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基本思路
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平台,是高校理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为第二、第三课堂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二课堂是围绕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实习实践平台,可分为专业竞技活动、实习活动、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几个方面,第二课堂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展示与强化;第三课堂是创新创业平台,分为学术科研、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等活动,是第一、第二课堂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三个课堂联动”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在教育教学上的相互联动。三个课堂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体系中互相依赖的子系统,三者的有机联动是构成培养体系的关键。“三个课堂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实践的价值取向。三个课堂联动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二是关联互动。抓住二三课堂与第一课堂专业教育的关联点,以专业素质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来引导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以紧扣第一课堂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全面开辟与精心组织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三是主体参与性。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及补充,是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生爱好、兴趣、专业特长,自主组织或参与的一种教育学习活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为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系统的自主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三个课堂联动”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路径
(一)紧扣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制定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行动方案知识、能力、素质一起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人的素质又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仅靠教师的.课堂传授是无法学会的,只有通过制定紧扣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二三课堂素质拓展活动方案并切实落实才能得以有效发展。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除重视系统地传授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外,如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重视传授学生“为人”与“做事”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合作共事、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以上这些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就是二三课堂的主要任务,因此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紧扣第一课堂,制定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方案是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发动专兼职教师,构建学生二三课堂教师指导团队目前很多高校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的主要承办者是学校共青团组织或学生社团,二三课堂活动的开展基本由团委或学生工作辅导员义务指导,这些指导零散、随机,缺乏长效机制,使得二三课堂活动不成体系,虽然活动开展得歌舞升平锣鼓轰鸣,但严重脱离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没能体现出专业的延伸性。重视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发动专兼职教师,构建学生二三课堂教师指导团队,完善二三课堂导师制度,是将第一课堂专业教育与第二第三课堂紧密结合,推动二三课堂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
(三)改革旅游管理培养方案,促进“三个课堂联动”将“三个课堂联动”的培养路径写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之中:在第一课堂中,专业课教师充分论证理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第二课堂”体系的设置针对“第一课堂”对知识储备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和配合,同时加大实验等环节的分量;第三课堂融入一二课堂的要求,侧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采取措施,大力推动“三个课堂联动”有效运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课堂是主渠道,二三课堂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要实现任何一项教育目标,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没有经费及必要设施的投入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建立三个课堂联动的保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确立第二第三课堂指导小组。由分管学生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领导、旅游管理系系主任和相关课程教师组成第二课堂指导小组,对“第二第三课堂”进行框架设计、实施指导。其次,经费保障。目前,许多高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主要保障第一课堂教学的使用,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单位积争取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界的资源,通过合作办学或订单办学等形式与业界和社会合作。第三,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建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训中心、实践基地等,这些与第一课堂教育既密不可分又必不可少。第四,二三课堂师资的保障。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投入到第一课堂的教学,还要参与二三课堂的培训和指导中,担任学生专业竞技大赛的指导教师、评委、创新创业导师等。
四、“三个课堂联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外向性、综合性、服务性和文化性的行业特性,这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应用型、实战型人才。旅游的行业特性又决定了旅游学科外向性、综合性和强实践性、强应用性的学科特性,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三个课堂联动”教学模式体系目标定位是:从现代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出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培养现代旅游业所需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较强实战能力的高素质的熟练应用型和经营管理型旅游管理高级专门人才,按照“第一课堂着眼知识传授,第二课堂着眼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第三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旅游管理专业‘三个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三个课堂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以下四个系统组成。
(一)第一课堂体系该体系包括了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体系三个子系统,构成扎实的教学平台。
1.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体系———通过市、校两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打造,形成引领和示范,完善专业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和课程类别属性,打造课程群,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同时,通过采取“查陈旧内容、查重复内容、查应引入的内容”的方法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致力于解决课程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等问题,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3.教学团队体系———由若干个课程教学小组组成的课程教学师资团队,通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第一课堂质量的根本保障。第一课堂着眼于知识理论的传授,是高等教育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第一课堂体系中,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知识积累、模拟训练,获得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
(二)第二课堂体系该体系主要由课外活动体系、专业实习的平台二个子系统组成。
1.课外活动体系———由紧扣专业特色设计和开展的“三能一美”、“旅游文化月”、“专业素质拓展”、“学生社团赛事”、志愿者服务、文艺体育等系列活动构成,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2.专业实习的平台———由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不同层次的系列实践活动组成,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及补充。在二三课堂体系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生爱好、兴趣、特长,自主组织或参与围绕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历练、实景训练、职场体验、海外实习,获得素质的充分展示与锻炼,获得实战技能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三)第三课堂体系———创新创业体系
(1)第三课堂创新体系通过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挑战杯”项目、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进行。
(2)第三课堂创业体系通过创业实战平台、爱心创业基金、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鼓励并资助学生设立创业实体公司开展创业活动,邀请成功校友、业界精英到学校进行创业实战讲座,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八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办学纪实
文明浸沃土,文化润山川。
八百里伏牛逶迤,得尧山壮丽、平西湖水秀美,蕴中原煤仓、中国盐都,育平顶山一方风情沃土。
数千载滍水徜徉,承应国文明、迭出墨圣诸群贤,耀汝瓷光华,曲艺名城,续写鹰城高等教育新篇。
2001年5月,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原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和平顶山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强强联合,组建了被誉为“矿山黄埔军校”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院以来,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生,高定位起步、高水平办学、办特色、创名校,主动融入企业建设,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创新致远的辉煌篇章。如今,学院占地面积1454亩,在校生15665人,教职工1021名,开设专业40个。2004年,首批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评定为“优秀”;2009年,建成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荣获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获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荣誉称号。
站位高远谋发展
“唱响服务企业主旋律、做好主体专业大文章、拓展双师素质成长路、锻造企业本质安全人、培育优秀员工毕业生。”2010年,学院 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占位高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创新治校方略,为学院科学发展制定新的航向:努力推进向内涵发展转型,不断深化“校矿一体、产学融合”办学,着力实施以高职教育为本,技工教育、继续教育为两翼“一本两翼、固本强翼”战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科研服务、校企合作“五位一体”发展模式,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洪流中,劈波斩浪,以勇竞上游的信心和决心伫立潮头。
强化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围绕提升育人和服务能力,学院以实施八大兴校工程为抓手,以培养员工型毕业生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内涵建设助推学院发展,以专业建设助推教学改革,以就业导向助推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行业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质量立校强内涵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续航致远,质量为先。
要发展,人才,是强校之基。张铁岗,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学院名誉院长、首席教授;215名企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被学院聘为兼职教师;大批专业教师,每年由学院以顶岗、助岗等形 式送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内培外送等方式,选送骨干教师到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培训、交流。高校教师互动人才库、外聘教师人才库、专任教师后备人才库,“三个人才库”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建成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
要壮大,质量,是立校之本。学院始终坚持“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通过实施“重点专业引领”工程,优化专业结构,做到企业产业链发展到哪里,专业点就建设到哪里。制订了《平职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方案》、《平职学院重点专业遴选办法》,对重点专业实行重点扶持,从政策到资金保证了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用,校企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构建项目为载体,产学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出了“节节精品课,门门精品课”的教学理念。以学院督导处、教务处督导室、系(部)督导组的“三级督导”质量监控体系和“四评、两查、一考核”质量保障机制为依托,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在学院所开设的40个专业中,已建成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成院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70门;校矿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46部。荣获国家级教学 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
文化铸魂彰活力
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竞争力的核心。建院以来,学院承传优良文化传统,汲取时代先进文化精华,对接融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优秀企业文化,形成了“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和“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等办学理念,培育“博学、睿思、厚德、笃行”校训;“求实,创新,敬业,勤奋”校风;“严谨、求精、厚德、爱生”教风;“勤奋、博学、立德、进取”学风等,与校歌、校徽一起,共同成为学院重要的精神文化成果。
以“三育人”为中心,强化干部有政德、教师有师德、学生有品德“三德”建设,构建起“科学理论武装人,课程教学培育人,优良环境陶冶人,文化引领规范人,服务教育启发人,社会实践锻炼人。”的全员育人体系。
三、金果合唱团、国旗护卫队等蜚声校内外的文化品牌,为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搭建了舞台。
“季评好人好事、期选各类先进、年树劳动模范”,赶有目标,学有榜样。“中国好人”、河南省“百名尊老爱老人物”、“鹰城十大孝星”范长春;河南省文明教师,平煤神马集团十佳道德标兵王永祥、梅胜利,被学生亲切称为雷锋“阿姨”的魏秀芝,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李彬彬、“爱心相伴求学路”,2009级大学生张志伟和王文强帮扶组等一大批模范先进典型,已成为师生励志上进的楷模。
校企融合育英才
积极引入企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育员工型毕业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校企合作,共建管理运行机制。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为主导,在企业的层面成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并建立和完善了工作汇报、交流沟通、督查落实等制度。集团下发了《关于建立平职学院实习基地的通知》(平煤„2008‟71号)等文件,明确提出:平煤集团每新进一批设备,都无偿划拨学院一台(套),用于教育教学;平煤集团所有下属厂、矿、企业都是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必须无条件接收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平煤集团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学院兼职教师后备队伍,有条件的要担任相关专业课程兼职教师。这都为校企双方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深度融合建立了良好保障。
共建基地,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资金,共建共管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企业全程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室)论证规划。校 内建立具有真实场景或仿真实训室98个,建成国内首创的仿真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实训基地;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煤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基地和国家二级安全培训基地。校外建立企业实训基地106个。采取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轮流顶岗的形式,组织学生到矿山、企业生产一线,采用顶岗的方法进行锻炼,破解了高职院校学生实习难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纷纷给予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瞄准需求,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企业的需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标准。成立校企联合会、董事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仅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生产一线,学院毕业生就占基层采煤队、掘进队、生产厂领导的50%,占技术人员的70%;由学院毕业生组成的大学生生产班组达36个,其中六矿大学生采煤班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并先后有10名毕业生走上厅局级领导岗位,300多人走上矿处级领导岗位,6000多人走上科队级领导岗位。
注重效益,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学院围绕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主动服务全煤行业“乌金蓝领工程”和平煤神马集团“全员素质登高工程”,学院牵头组建河南煤炭高职教育集团和中国煤炭行业职教集团。建立成教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年培训企业职工近万人,职业技能鉴定八千余人次。近三年,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8项,社会技术服务项目39项,社会服务成果15项,破解企业应用技术难题14项,获得技术专利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为煤矿企业开 发技术产品10项。“风流净化水幕装置”等通过国家煤矿安全认证,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p—10型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矿用除尘风机等多项产品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永煤集团等矿区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志存高远续远航
30载办学当风华正茂,12春高职耕耘繁花争艳。
2009年4月,原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张保庆在视察学院时,高度评价学院“办学模式好、办学机制好、办学效益好”“高职教育就应该这样办!”并欣然题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建院以来,莅临学院的原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领导王显政、赵铁锤,时任省委常委、高校工委书记刘春良,原省政协主席范钦臣、原副省长史济春,副省长徐济超,教育部高职教育专家李进、马树超、陈解放,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市长陈建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总经理杨建国等领导对学院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站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全国文明单位这一新的起点。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勇于进取的平职人,潜心凝力,踏浪乘风,再举风帆,一定能够精彩实现“十二五”战略发展目标,开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高职院校”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