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学绘本读后感范文(17篇)
读后感是表达读者对作品的喜爱、赞美、批评或思考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需要全面而准确地描述书中的情节、人物形象、背景等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书中的观点、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展示我们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个人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你们写读后感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读书不止于阅读,更在于思考,希望大家通过写读后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所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人生阅历。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们深情的读后感吧。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一
书中的内容可能宝宝们还看不懂!但是作为妈妈的我们看完后真的会心酸!特别是公主们的妈妈!看完真的是很心酸啊!在读这本绘本之前,我给儿子写啦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写给25年后的阳仔》但是画这本绘本的的作者比我更用心,她用画笔简单的描绘啦她对女儿的成长包括女儿慢慢成为妈妈和变老的记忆!作者在绘画时候的心态真的`更让作为妈妈的我心疼!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请各位妈妈们不要再把全部的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啦!也要回头去爱自己的妈妈吧妈妈辛苦了!我爱您,我的妈妈!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二
贝塔阅读分享会的本期主题是“我是谁”。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组织……在全国各地的线上读书分享会做得如火如荼,各创始人圈钱圈到手软的时候,贝塔还在这样慢慢的,只做线下,不收费,看“无用”之书。
好了,广告时间结束。
今天本着“阅读实践”的原则,给各位大朋友们安利了一本绘本《佩泽提诺》。
“佩泽提诺”源自意大利语pezzettino,意思是“小片、小块”;而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小小的一块橙色方块。
可是因为它的朋友们都好像是大个子,所以它常常怀疑,自己是某个大个子身上的一小块,而不是它自己。
它问遍了身边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大块头,自己是不是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的一部分,大家都说不是。直到佩泽提诺去了砰砰岛,一不小心摔成了很多小小的'碎块,它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大块头们没什么不同,也是有很多小小块组成的。
这本书除了“发现自我”这个本身的主题外,其实还有了点科学和哲学的韵味。
在科学家的世界里,万事万物的构成都是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
在哲学家的世界里,万事万物的形态根本都离不开“唯物”、“唯心”的争论。
在人类认知学中,缺陷最大的盲点是关于自我认知的盲点。
在我们出生以后接受的教育里,不单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这样,我们接受的都是去认知外界事物,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自我认识的教育,从来没有人教过你是谁,也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如何学习才能成为“自己”。
我们所有的自我认知都是一种感觉和感触得出的结论,所以很多时候就会因为所接触的外界环境,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故等等让我们产生“迷失”。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处境中——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也不清楚我是谁。
现实不能给我们任何答案。我们热切地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但唯一可观察的只有身处的这个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如此急切地竭尽全力去寻找答案。这就是科学、学问和知识,这就是人类所有精神追求的真正源泉。对我们所置身的时空环境,我们总是尽可能想知道更多。当努力寻找答案时,我们乐在其中,并且发现它引人入胜(或许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三
当我第一眼看到《驴小弟变石头》这本书时,心里便充满了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一个驴子为什么变成了石头?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驴小弟是一头快乐的小驴子,他和爸爸妈妈生活在燕麦谷的松果路上,他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就是收集样子特别的小石子。故事从他找到一颗火红的,闪闪发光的小石子开始,那天下着雨,他在雨中找到了这个小石子,雨顺着他的背滑下来,于是他说“真希望不要下雨了。”他话音刚落,雨立刻的停了下来,太阳也出来了,所有的东西都是干的,像没下过一点雨一样,驴小弟觉的这一定是小石子的魔法,为了证明,他把小石子放到地上说:“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发生,于是驴小弟把它拿起来,又说了一遍,这次天空立刻乌云遍布下起了倾盆大雨,原来这真是个有魔力的石子。他可高兴了,他想着这石子太神奇了,要什么有什么,带回家爸妈一定很高兴,谁知道半路上遇到头狮子,驴小弟情急下把自己变成了石头,狮子走了,没有危险了,可是驴小弟不能回家了,他变成了石头,驴小弟的爸妈可急坏了,到处的找他,怎么也找不到他,他的爸爸妈妈尽力想让生活和以前一样,可是以前的生活里面有驴小弟,现在失去了他,是不会一样的。过了一年,驴小弟的爸妈去野餐,无意中发现了驴小弟,在小石子的魔力下,驴小弟变了回来。驴爸把小石子放进了保险箱,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觉驴小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很强,一追到底,反复的验证石头的魔力,这种精神可以用在学习上,对不明白的事,不会的`题,反复研究。钻研,但是驴小弟遇到危险时不冷静,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把自己变成了石头,让父母焦急万分,担心受怕。如果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考虑全面,不会化解了一个危险又来了另一个。这也让我看到了父母的爱,他们是那么的在意我们,那么的爱我们,尽管驴小弟都走了一年多了,他们还是念念不忘,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我们走哪儿,父母的挂念就在哪儿,我以后不能光想着自己,也关心我的父母,注重他们的感受,不能像驴小弟这样。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四
最近下班回家跟儿子玩角色扮演,儿子总是喜欢演一些形象高大的人物,比如超人,奥特曼,蜘蛛侠,这些人物都是看过动画片或者在书中给他讲过的。每次游戏中他都是让我来扮演弱小者,他是拯救者,来救我,百玩不厌。
我想他肯定是到了这个年纪该有的一个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
“身份确认敏感期,一般出现在4-5岁。当孩子到了四岁左右,空间活动能力不断增强,父母不在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他将会面临一个任务——逐渐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内心的想象,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并逐步给自己定位。这就是孩子的身份确认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开始有偶像,也会以偶像为榜样,所以在这个时期好好引导孩子很重要,引入一些好的绘本,和孩子一起阅读,既温暖了亲子关系,还在孩子的敏感期种下一颗正义向上积极的种子。
而《奥特怪兽绘本》则是一套孩子喜欢正能量的书。这套书共四册分别是《银河奥特曼的诞生》、《奔跑吧!银河奥特曼》、《布斯卡的冬天》、《小怪兽的一年》。
作者是日本圆谷制作株式会社,1963年由被世界誉为“特摄之神”的导演圆谷英二成立,世界著名的特摄电影《哥斯拉》就是他的杰作。这套书的故事揭示了许多深刻的哲理,传递给观众正义、团结、坚持、勇气的积极精神。
有很多家长会说到自家孩子不喜欢读书,让他们很头疼。在读书这件事上,最不能做的就是强迫孩子。那怎么让孩子爱上读书呢,就是让孩子感觉读书就像玩水玩沙子一样好玩,让孩子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就算你不让孩子读,他都不行。
这套绘本采用的是孩子们都喜欢的奥特曼形象,第一眼就能抓住孩子的眼球,让孩子愿意看下去。每个小朋友肯定都有奥特曼玩具,这个时候就可以结合绘本和孩子一起互动,一起来演译书中的故事,让孩子边玩边理解书中的内容,拉近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觉得阅读非常有趣。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能量向上,三观正派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大道理讲一堆,孩子也不一定能听得懂,用绘本故事向孩子讲述这些,让孩子代入书中角色,形成同伴效应,那么不用加长多说,孩子自然懂得。
这套书四本别是不同的故事:
《银河奥特曼的诞生》:小银河长大了,带着几个小怪曾一起打败了暗黑军团,伸张了正义,也让暗黑军团改过自新。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只有你变得强大了、智慧了,再加上大家的同心协力,才能战胜邪恶,保护自己,伸张正义。
这个故事让孩子了解友谊的意义,朋友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财富。
《布斯卡的冬天》:布斯卡提前建好房子,待冬天来临时可以坐在温暖的'房子里享受美食。而另一边的巴巴鲁星人却嘲笑他,等冬天的时候,巴巴鲁星人在冰天雪地里挨冻,尝到了苦果。布斯卡帮助了巴巴鲁星人,两个人一起变得勤劳。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不用在意,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也需要别人帮助。
《小怪兽的一年》这一本是让孩子了解“一年”。对孩子来说时间逻辑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跨度比较大的时间概念。书中用孩子最喜欢的节日为节点,向孩子们讲述了一年12个月,通过节日体会到时间与自己的关系,进而理解时间的意义。
结语
资深童书中张戈说:每一本好书,都需要用心去阅读,我相信它们都有几个共同点:深处的味道、远处的目标,以及孩子未来人生高处的闪耀。这套《奥特怪兽绘本》由具有这样的意义,让孩子内心的英雄生根发芽,在身份认同找到自己。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五
前天晚上临下班时,终于收到了传说中的乐科绘本《最美味的蛋糕》。
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与宝宝进行了分享,刚拿出来,盼盼看到封面第一眼说,妈妈,巧虎。
我说宝宝你看清楚,他是巧虎吗。他摇摇头说,大猫,呵呵,看出来是猫咪了。我说这是乐乐猫,乐乐猫这个词盼盼是第一次听说,所以跟着我重复了好几次。封面看起来很是亲切,既有熟悉的貌似巧虎的摸样,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内容上,乐科的产品比巧虎多了更多的互动,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更丰富。此外,绘本中,讲到的感恩的故事也非常的好。里面的'小动物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乐乐猫进行分享。而乐乐猫则将这些东西,做成了一个大大的蛋糕送给了妈妈和爸爸。看到最后一页,妈妈陶醉的样子,爸爸的表情很是温馨。她教会了宝宝懂得感恩,懂得与别人分享好的东西。
《最美味的蛋糕》这本书,不仅让宝宝认识了动物,知道了他们的特长,还进行了互动。画面精美,感情细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绘本。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六
优美的图画,简单有趣的文字给吸引住了。只不过不同的人读出的感觉不同而已。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本名叫?狐狐?的绘本。
《狐狐》讲述的是一只名叫“狐狐”的小狐狸的故事。小狐狐从“静悄悄”的家走抽进喧闹的世界,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在它的眼里像是一首美妙的大合唱,于是它开始模仿、演唱,叽叽叽喳喳喳,嗡嗡嗡 嘤嘤嘤 一声清脆,一声低鸣,一阵低沉,一阵高亢。每每读到这,正在学说话的女儿便会不厌其烦的重复一遍又一遍。而它的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家再也捕捉不到猎物。这时故事情节出现第一个悬念:圣诞节的夜晚,狐爸爸带着全家去鸡窝,会一无所获还是满载而归?这时,作者以极其幽默的想象设计了故事的情节——爸爸妈妈用绳子捆住了小狐狐的嘴巴,顺利地捉到了食物。第二个悬念则是在狐狐全家被猎人抓住之后产生的:狐狐一家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作者再一次用超乎常人的想象让故事得以延续,狐狐用特别的方式救出了全家人,并从此一举成名,过上了另一种生活。
《狐狐》这个故事中有趣的画面更是让人爱不释手,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作者的精巧构思。比如小狐狐家中的浴缸、爸爸的摇椅,甚至抽水马桶上拉绳的吊环都是可爱的小鸭子造型;在描写小狐狐全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时,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狐狐全家,只是很形象地在马桶里画上了蜘蛛网;狐狐演唱感动猎人时,作者直接将狐狐放到了月亮上,深蓝色的背景,闪烁的星星,让人仿佛听到了寂静的夜空中传来的歌声。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每一幅都可以带给人无穷想象的空间。而女儿总是不厌其烦的要求我再讲一遍,再讲一遍......
这是一个崇尚包容和个性发展的故事,给孩子最好的发展就是给与他最广阔的空间。而我们作为教师,就是要用一双慧眼发现并培养每个独一无二的孩子!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七
我今天读了《小黑鱼》的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群小鱼,红色的`小鱼中只有一条是黑色的,叫做小黑鱼,它是个游泳健将比小红鱼游的快很多。
有一天,来了一条金枪鱼,它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去了,只有小黑鱼逃走了,它很害怕,在逃跑的路上碰见各种奇遇,小黑鱼就高兴了起来,后来,他碰见另外一群小红鱼,小黑鱼对它们说:“我们一起玩吧”。可是小红鱼说:“金枪鱼会吞掉我们的”,于是,小黑鱼想到了一个主意,让大家一起组合成海里最大的鱼的形状,小黑鱼来当眼睛,游啊,游啊,金枪鱼看到后,吓的屁滚尿流,夹着尾巴溜走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黑鱼是不是很聪明啊?我觉得小黑鱼非常乐于助人,它不仅帮助了别人也同时帮助了自己。我以后也要像小黑鱼学习,助人为乐!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八
好书是适合捧在手上一读再读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这是一本绘本,漂亮的插图,简单的文字,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很多很多。我反复咀嚼书中的文字,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人回味。
勇气是什么呢?作者对勇气作了诠释:
书中,35种可贵的勇气,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马戏团里“空中飞人”的表演,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上探太空,下探深海,这也是令人敬畏的勇气。而改掉小小的坏习惯,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
《勇气》带给我许多的感触和共鸣,让我不断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第一次作为升旗手上台演讲时,我的心别提有多紧张了。是台下一千多名同学赞赏的目光给了我无比的.自豪和自信。我被授予升旗手缎带,望着胸前鲜红的缎带,我的心中也升腾起一团火焰。我向前跨了一步,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讲。这就是勇气。
在生活中,勇气无处不在。“5.12”地震时,林浩不顾自己的安危,从地震废墟中背出两名同学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11.15”胶州路火灾中,消防员叔叔奋不顾身,冲向火场,救出了许多居民,这是令人敬畏的的勇气;捡到钱包抑制住诱惑还给失主,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九
女儿在上绘画课的时候,我在教室外读了这本绘本。看到这本绘本,觉得很棒,这本书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自己爱哭泣?孩子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其实他们也不用知道为什么。因为只要他们的家长读懂这本书并将给他们听就够了!个人认为这本书其实更适合家长反省自己。
女儿会因为各种理由哭泣,每天很多次,我很讨厌孩子哭闹,长时间处于那种声音环境会令人暴躁不安,负面情绪也会越来越多。我会因此对孩子发脾气,这时她的哭泣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更大声、更激动!其实是我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了孩子,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一天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件事,哪个孩子不在童年时哭泣,童年是该哭泣的年纪,孩子用最单纯的方式表达情感,也用最直接的方式释放压力!
女儿今年六岁了,从以前一天哭十几次,到后来一天五六次,到现在一天哭一次、两次或者一次都不哭。她在成长,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接纳这个世界,我能做的就是陪伴。我会经常告诉她,你想哭就哭吧,别憋在心里!
女儿的街舞班里有个男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就放声大哭,他的妈妈训斥道:“男孩子哭鼻子多丢人!”我告诉他妈妈,孩子六岁是该哭泣的年纪,他的委屈、不安、失落都可以靠眼泪带走,我们都见过小男孩哭泣,但我们很少见到小男孩的爸爸哭泣,因为成年人懂得如何控制情绪、释放压力。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这是我们家长该思考的。不要让孩子太早的关掉与家长情感沟通的大门,教会他们如何释放内心的压力与焦虑,而不是全部憋在心里。
我想对女儿说,亲爱的宝贝,无论你什么时候想哭,妈妈都愿意陪在你身边。当然,我知道你在一天天长大,会学会更多情感宣泄的方式,不开心时可以听音乐,可以拉小提琴,可以运动,可以看电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聊天吃大餐,但只要你需要,我就愿意倾听,愿意陪伴,愿意做你的树洞,永远永远!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中国寓言绘本》,这里面的故事很新奇,是我从来没读过的。妈妈说这些是寓言故事,可是我只会读这些故事,根本不懂其中的意思,于是妈妈就给我解释了每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意思。
比如《画蛇添足》主要是讲了一个人与别人比赛画蛇,他最先画好,可是蛇本来就没有脚,而他非要给蛇添上四只脚。本来他可以赢得比赛,结果却输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小聪明,节外生枝。否则,非但没能把事情做好,反倒会把事情办的更糟!
再比如《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可是当让他们一个个演奏的时候,他就吓得溜之大吉了!这则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的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总之,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学习,他们这样做都是不对的,我们都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做个正直的人。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一
和同事购买了几本绘本,这几本绘本里,女儿最喜欢的还属《小黑鱼》。
最初拿到这本书,我觉得这个发生在海底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是画面有些抽象,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我担心她能不能看懂?但刚打开书页,女儿惊喜地叫着:“哇塞,还漂亮啊!”我也忍不住陪她一页一页地翻看下去,每一页的画面都是迷离、如梦如幻的色彩——彩虹果冻似的水母、森林般的海草、还有那如同在风中起舞的棕榈树一样的海葵……看久了,人都变得恍惚起来,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施了魔法,来到神奇的海底世界。
女儿新奇地翻看着书,她显然是被这彩页吸引住了,还不时指着书上几行文字让我读给她听。如果说李欧﹒李奥尼是一个色彩魔术大师的话,那么这本《小黑鱼》就是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大餐”了。
不过,再仔细看这画面,可不是一笔一划画出来的,而是用一个小红鱼形状的印章盖出来的,印章有轻有重,稀密有致,一群时而分开、时而汇拢的小红鱼群便跃然纸上。
关于这本书的主题,看似很浅显,不过就是一个齐心协力的故事,用我们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但对于孩子来说,明白这些就已经不容易。当小黑鱼孑然一身徘徊在海里的时候,我问女儿:“它孤独吗?”女儿回答:“它的好朋友都被大鱼吃了。”我告诉她:“我们都需要朋友,有朋友一起玩耍,我们才会很快乐。”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觉得,正因为这条小黑鱼逃过一难,在逃离的过程中,才发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才学会了想办法,而最终指挥着一群小红鱼成为了海里最大的鱼。也许,小黑鱼的这种成长,才是这本书深刻的主题吧!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第一节课,我们去五楼听绘本,绘本的名字叫:《苹果树》。
这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还有一棵苹果树。那个男孩好爱苹果树,非常爱。有时他在大树上拽着树枝荡秋千,有时摘苹果吃,有时爬到树干上玩耍。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长大了,因为每天要干其他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到过苹果树的身边,苹果树好孤独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来了,苹果树好开心啊。它说:“来吧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住我的树枝荡秋千吧。”小男孩说:“不,我已经长大了,我不要玩耍和荡秋千了,我要买点东西,你能给我一点钱吗?”苹果树说:“抱歉,我没有钱,我只有苹果和树枝,你把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那个小男孩把苹果树上的苹果统统都拿去卖了。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小男孩一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最后小男孩又回来了,大树高兴地说不出话来了。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树干和树枝砍下来扛走了。又过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来了。这时他已经很老了。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送给你了。“那个男孩说:”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树桩上休息一下。“大树好快乐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奉献的同时也就享受了快乐。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三
今天我读了《我爸爸》这本书,我感觉作者的爸爸非常棒,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爸爸。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他是一个折飞机高手,我爸爸会折各种各样的飞机。
我爸爸还有一项特殊技能,你们猜也猜不到!那就是倒着跑!到目前为止我正着跑也没能超过他。
游泳也是我爸爸的强项之一。他自学成才学会了各种泳姿。
最近,我爸爸一直在跟我练习他不擅长的`跳绳。我相信我和爸爸能越跳越好。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优秀而又平凡的爸爸。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四
《打开绘本之眼》是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大作,读完以后印象深刻的是第1章和第6章。
第1章里阐述了“首先要去感知”的重要性:
1 通过体验通过感知去学习语言;
2 不断培养孩子的感性,感受越深思考越深,语言也与生动;
3 只有耕耘好感性的土壤,才能培养出敏锐捕捉实物本质的心理能力;
4 通过视觉、听觉,将印象、声音和语言融为一体。
这一部分的内容及本章的其他内容其实是告诉家长为什么进行绘本共读,当然美好的亲子共读体验才是松居直老师最推荐的原因,借用老师的一句话“欢乐就是生命,就是生存的力量”。
第6章我觉得是很实用的一部分,这些教会我们这些新手爸妈如何去共读,共读不是简单的拿起一本书念给宝宝们就行了,在开始共读之前,家长要对即将共读的绘本进行仔细研读,首先自己对绘本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在阅读时用丰富的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去讲述,才能把这种美好体验传递给孩子(那种教育性的说教绘本除外哦)。具体的方法在第6章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简单的记一个自己体会到的方法的outline:
1 首先先读图,不要去看文字
b) 注意图章的细节,捕捉细节;
c) 注意观察画面的流畅性,就是观察画面间的连续性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戏剧性效果。(一本好绘本,光看图就能读懂故事)
2 以上方法读完图,再来阅读文字。要一个字一个字大声朗读。读文字也要注意故事情节和结构,通过这个两个要素判断绘本的适应年龄(故事长短不能作为依据)。文字也要足够生动(留意文的叙述效果是否像用眼睛看那样生动),如果不能始终做到这一点,孩子脑海中的影响会中断,孩子也会有理到故事世界之外。(说明性的文字是绘本的大忌)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五
《小黑鱼》是我反复读的绘本之一,故事简介,读后的感受却在心里挥之不去。
我特意去百度了作者李欧·李奥尼,简介很长,深觉他真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摄影样样精通,虽然他49岁才开始创作绘本,但他开创了绘本的新时代。
故事梗概是:小红鱼群快乐的生活在海洋里,有一只小黑鱼颜色和大家不一样。有一天金枪鱼入侵小红鱼群,只有小黑鱼逃脱了金枪鱼的大嘴巴。一开始她孤单、害怕,她不停的游啊游,遇见了以前没见过的大龙虾、怪鱼、海草、海鳗、海葵,她很开心。
一天她终于找到了害怕被大鱼吃掉而躲在礁石和海草里的`小红鱼群。小黑鱼想了个好办法,她当鱼群的眼睛带领大家对抗大鱼的同时领略海洋的风景。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六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的内容是兔妈妈和兔宝宝在讨论到底谁最爱谁。它们通过比手臂的长短,把自己倒立起来一直到脚趾头的距离,跳上跳下的高度等等,用了很多方法,结果还是兔妈妈更爱小兔子。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受感动。其实,每个爸爸妈妈都最爱自己的宝宝。我的妈妈就像兔妈妈爱兔宝宝那样的爱我。每天照顾我,送我上学,辅导我学习。我现在长大了,我也要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妈妈。
小朋友,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科学绘本读后感篇十七
《小黑鱼》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大海的深处,有一个小鱼们的快乐天堂,他们都是红色的`,只有一只的颜色黑黑的,他游得比他的兄弟姐妹更快,他的名字叫做:“小黑鱼”。
有一天这群小红鱼都被可怕的大鲨鱼一口吃掉了,只有小黑鱼逃过一劫。
他在深深的大海里游荡,心里害怕、很孤独,也很悲伤。
虽然一下子变得孤独与无助,但是小黑鱼并不退缩;反而勇敢地面对逆境,让他有机会去见识大海的其他生物。
他看见一个由彩虹组成的水母。
他看到一只龙虾,他走起路来好像一个在水中移动的机器。
他看到了从糖果般的石头长出来像一座森林的海藻。
海葵看起来好像是随风摇曳的粉红色棕榈树。
小黑鱼遇见另一群友善的小红鱼,他开心的说:“我们一起去玩、一起去看一看吧!”。
经过这个故事我明白:只要团结,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