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机械密封论文范文(19篇)
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成果的呈现,我们应该写下来纪念一下。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机械密封论文篇一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个三自由度气动机械手的控制程序的设计,熟悉基于plc的类似机械手机器人的控制特点,掌握其设计方法,设计思路,为今后工作中plc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装置:
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手和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本实验是使用plc控制一部三自由度气动机械手,这部机械手有4个动作,手抓的抓取和放松,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左右摆动。由4个气缸分别控制。
三、实验要求:
1、熟悉plc对气动系统的控制元件—电磁阀的控制方法。
2、按照设定的动作顺序使机械手动作:
节拍的控制使用时间原则,每个节拍为5秒。
四、实验过程:
1、熟悉机械手的结构。
2、画出气动系统原理图。
3、气动系统接线。
4、plc控制程序设计。
5、控制系统接线并调试。
五、实验报告:
1、整理出plc控制程序梯形图。
2、总结程序编写和调试中的经验和体会。
改变动作顺序和动作节拍修改程序并调试成功。
机械密封论文篇二
机械手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机械手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机械手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并重点分析了机械手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端研制的,1958年美国结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它的构造是:机体上装置一个回转臂,顶部装有电磁块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形的。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疾速开展,农业机械将进入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时期,机械手机器人的应用能够进步劳动消费率和产质量量,改善劳动条件,处理劳动力缺乏等问题构成。由于制造企业技术的不时进步,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规范化、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功用也越来越强,正在向着成套技术和配备的方向开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开展的今天,凭仗单一的人工化消费是无法到达工业化的大量请求,因而我们需求引进机械手,来到达自动化消费,以进步消费效益。
一、工业机械手的结构和分类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局部组成。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依据被抓持物件的外形、尺寸、重量、资料和作业请求而有多种构造方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挪动或复合运动来完成规则的动作,改动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态。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在度。为了抓取空间中恣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在度。自在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自在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敏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构造也越复杂,普通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在度。控制系统是经过对机械手每个自在度的电机的控制,来完成特定动作,同时接纳传感器反应的信息,构成稳定的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中心通常是由单片机或dsp等微控制芯片构成,经过对其编程完成所要功用。
机械手的品种,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由于工业机械手重在应用,就单从适用范围扼要阐明了机械手的用处,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
一是专用机械手,它是隶属于主机的、具有固定程序而无独立控制系统的机械安装。专用机械手具有动作少、工作对象单一、构造简单、运用牢靠和造价低等特性,适用于大批量的自动化消费的自动换刀机械手,如自动机床、自动线的上、下料机械手和加工中心。
二是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控制系统的、程序可变的、动作灵敏多样的机械手。在性能范围内,其动作程序是可变的,经过调整可在不同场所运用,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是独立的。通用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适用于不时变换消费种类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的消费。通用机械手按其控制定位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简易型和伺服型两种:简易型以“开一关”式控制定位,只能是点位控制,伺服型能够是点位的,也能够完成连续控制,伺服型具有伺服系统定位控制系统,普通的伺服型通用机械手属于数控类型。
二、工业机械手的应用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安装,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消费线上装卸和传送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改换刀具等,普通没有独立的控制安装。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开展锻造设备的消费才能,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机械手在工业制造范畴的应用主要让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业中替代人完成大批量、高质量请求的工作,如汽车制造、舰船制造及某些家电产品(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制造等。化工等行业自动化消费线中的点焊、弧焊、喷漆、切割、电子装配及物流系统的搬运、包装等工作,也有局部是由机器人完成的。
随着工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时进步,工业机械手曾经普遍应用到现代化制造的许多行业,例如,我国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器行业等范畴都在运用工业机械手停止加工制造。在工业消费中,弧焊机器人、电焊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及搬运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运用。在制造业中,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如在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置、外表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等作业中,机器人已逐渐取代人工作业。汽车行业首先是代表高技术的范畴,投入也是相当大,也是率先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的范畴。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如比亚迪、富士康等均已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消费车间,并大范围投放。像上海、深圳、广东等这些电子和汽车业比拟兴旺的沿海城市更是大范围的把机械手投入消费上的加工。像abb、kuka、fanuc机械手、motoman机械手等,这些机械手被普遍用于电子产品的装配、货物搬运、汽车部件的焊接等方面,从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开展现状和趋向,能够看出整个工业机器人的开展前景是十分好的。
由于工业机械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耐力度,消费复杂,价位也比拟高,因而工业机械手的定位主要是中高端应用。现有的装夹机械手为了到达所请求的通用性,在构造、控制以及最后的制造上常常比拟复杂,因而价钱也比拟昂贵。本文对我国国内已有的专利停止研讨,如中国国度学问产权局发布了一项创造专利: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公开号:cn101168251),其主要有定位、夹紧和翻转三局部组成,夹紧部件与滑动驱动器相联,滑动驱动器与翻转机构固定衔接,翻转机构与定位机构滑块限位衔接,定位气缸与导轨分别固定于顶板上;运用横跨构造,位于数控机床的上部;只是在滑块上设有档块来调理定位角度,需配定位置。中国国度学问产权局20还发布了一项适用新型专利:全自动送料数控机械手(公开号:cn79955),其运用送料臂的机构,送料臂的一头装置在箱体,另一头与送料钳经过销钉旋转式相连,送料臂和箱体之间衔接有拉力气缸,送料臂上还设有从动压轮和复合凸轮;定位采用信号测试杆、接近开关等;为满足不同产品消费,运用了可调整复合凸轮的外周外形。上面两项专利都是基于数控机床和尽量进步经济适用性而设计的,但也还有一些问题:为进步通用性,虽设有可调机构,但可调范围受局限,比方自动上下料机械手采用横跨构造,机械手的位置相对可调范围比拟小;而全自动送料数控机械手则采用可调整复合凸轮,受限也较大;由于构造的限制,机械手的装置位置配合请求较高,且调整较艰难;机械手的构造外形相对固定,拆卸较繁琐。由此看来,工业机械手的制造尚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求改良,以更好的顺应现代机械化的需求。
三、结语
从当前工业机械手在制造业上的应用开展现状能够看出将来工业机械手的应用前景普遍,为此,我国应加大对工业机械手的自主研发力度,增强科技创新,以紧跟时期步伐,使中国的工业机械化走在国际前沿。
机械密封论文篇三
摘要:主要从工业机械手的发展现状、机械手的应用、机械部分的设计对工业机械手设计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业机械手; 设计; 研究;
工业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工业机械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必须提高机械手设计的职能,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 合理的进行工业机械手设计, 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职能。工业机械手是一种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高技术产品。采用工业机械手是提高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率, 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改善劳动条件, 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一种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 按照预定要求输送工件或握持工具进行操作的自动化技术装备。
1 工业机械手的发展现状
1.1 驱动方式发展现状
现在的工业机械手驱动方式, 大多采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的工业机械手, 具有精度高、驱动力大、响应快等优点。同时采用电机驱动, 必须使用减速机构, 因此,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的机械手的成本, 会大大高于其他方式驱动的, 因而限制了电机驱动机械手的应用。随着气动技术的高速发展, 又由于气压驱动具有其他驱动方式所没有的一些优点, 如成本低、高性价比、无污染、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 因而越来越多的工业机械手, 采用气动控制, 因而气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2 定位精度发展现状
在气动技术发展初期,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 利用气压驱动的工业机械手的定位精度很低, 更无法实现在任意位置的起停, 只能靠气缸两个终点位置来实现定位, 或者采用多位气缸, 而多位气缸的定位长度, 也已经由气缸的行程确定, 同样无法实现机械手在任意位置的起停。如果要多加一个定位位置, 或者是要改变预先确定的两个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 则需要另外再设计一个多位气缸, 这样就会导致气缸的滑块导向机构更加复杂。所以, 早期的气动工业机械手不能实现任意位置的定位, 因此限制气动工业机械手的发展。
2 机械手的应用
2.1 合单机实现自动化
生产上出现的许多高效专用加工设备 (如各种专用机床等) , 如果工件的装卸等辅助作业, 继响人工操作, 不仅会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同时亦不能充分发挥专用设备的效能, 必然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若采用机械手代替人工上、下料, 则可改变上述不相适应的情况, 实现单机自动化生产, 并为实现多机床看管提供了条件, 如:自动机床及其上下料机械手、冲压机械手、注塑机及其取料机械手等。
2.2 组成自动生产线
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 若采用机械手自动装卸和输送工件, 可使一些单机连接成自动生产线。目前在轴类和盘类工件的生产线上, 采用机械手来实现自动化生产尤为广泛。如:轴类加工自动生产线及其上下料机械手、盘类加工自动生产线及其机械手、齿轮加工机床的上下料机械手等。
3 机械部分的设计
3.1 手部
机械手的手部, 是用来抓持工件 (或工具) 的部件。手部抓持工件的迅速、准确和牢靠程度, 都将直接影响到机械手的工作性能, 是机械手的关键部件之一。
1) 手部总体确定。手部是承担抓取刀具的机构, 由手指传力机构和驱动装置等组成, 是机械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被抓起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以及一些特性的不同, 此机械手部分为手指式。2) 驱动力的计算。手指夹持工件所需要驱动力的大小, 在同一夹紧力的条件下, 随所采用的传动结构的不同而异。但其计算方法都是按照具体的传动机构进行力的分析, 根据力系平衡原理来进行的。
3.2 手腕
机械手的手腕连接于手和手臂之间, 用于调整手的方向。此机械手能旋转任何角度, 所以手腕能分别独立的绕x、y、z轴向实现转动, 即实现手×腕的任何角度的伸缩和转动。
手腕回转的驱动力距m通常计按下式计算:
m摩———手腕支撑处的摩擦阻力矩 (n·m) ;
m偏——工件重心偏置的偏置力矩 (n·m) ;
m惯——手腕运动的惯性力矩 (n·m) 。
3.3 手臂
手臂部是机械手的主要执行部件, 其作用是支承手部, 主要用来改变刀具的位置。手部在空间的活动范围, 主要取决于臂部的运动形式。手臂部的运动和结构形式, 对机械手的工作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设计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 刚度要好。要合理选择臂部的截面形状和轮廓尺寸。实践证明, 空心杆比实心杆刚度大得多。常用钢管作臂部和导向杆, 用工字钢和槽钢作支承板, 以保证有足够的刚度。2) 偏重力矩要小。偏重力矩是指臂部的总重力对其支承或回转轴所产生的力矩。其对臂部的升降运动和转动, 均将产生影响, 设计时应使臂部各部分的质量分布合理, 以减少其偏重力矩。3) 自重要轻, 惯量要小。由于机械手在高速情况下经常起停和换向, 为了减少在运动状态变化时所产生的冲击, 除了必须采取有效的缓冲装置外, 还要力求结构紧凑, 自重轻, 以减少惯性力。
参考文献
[1]何兰.工业机械手研究及应用[j].电子世界, (23) :141.
[2]刘少丽.浅谈工业机械手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 (7) :186.
[3]姚二民, 王新杰, 蒿洛山.轻质杆套类物品传送用工业机械手[j].机械研究与应用, (2) :35.
[4]转子加工线应用工业机械手[j].中小型电机技术情报, 1975 (6) :2.
[5]日本对工业机械手的研究应用简况[j].科技简报, 1978 (7) :29.
机械密封论文篇四
炼油行业减压塔底渣油泵是蒸馏装置的关键设备,主要作用是为减压塔底渣油提供输送动力,渣油为高真空度下不能蒸发汽化的塔底油品,具有温度高、易结焦、相对含硫量高以及易腐蚀等特点。炼油装置渣油泵通常采用接触式单端面波纹管机械密封作为其轴封,但使用效果不理想,经常会出现滴漏、渗漏并最终导致突然大量泄漏。因输送介质渣油为高温热油温度高达300℃以上,一旦密封失效产生泄漏,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它不仅污染环境,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往往会导致火灾等重大事故。
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种新型非接触式波纹管密封,并成功进行了工业应用。工业应用表明,新型非接触式波纹管密封不仅可以实现渣油的无泄漏、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转,而且辅助系统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经济效益显著。
1.渣油泵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存在问题
为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示意图。通过对国内炼油行业渣油泵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使用情况充分调研,并对失效密封从结构设计、材质以及辅助系统布置方面做了充分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3个问题。
(1)密封摩擦副端面磨损严重。由于渣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并且渣油介质中含有粒状和粉末状结焦物,在摩擦副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结焦物,这对摩擦副的危害相当大。结焦物一旦进入密封端面,由于摩擦副高速旋转,很快便将密封端面拉伤,产生划痕,随着聚合物和杂质颗粒不断进入摩擦副端面,密封面逐渐被磨损,最终造成密封泄漏失效。
(2)波纹管组件失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能够实现密封功能,接触式波纹管密封普遍采用较大的压缩量,这样密封端面比压相应会大大提高,摩擦副端面磨损严重,同时产生大量摩擦热。若摩擦热不能及时带走,在高温长期作用下,波纹管刚度或弹性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即失弹,并且温度越高,载荷越大,失弹越快。若波纹管失弹,密封端面在介质压力作用下随即打开,即出现大量泄漏。
(3)冲洗油、冷却水消耗量大。为了防止密封部位温度升高,产生结焦,必须采用外冲洗和冷却等措施,以降低摩擦温升、防止结焦、热裂、老化等而导致密封失效。为此,必然消耗大量的冲洗油和冷却水,造成运行费用高初步估计,1台热油泵年冲洗冷却所需运行费用超过50万元,能耗量大,而且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维修成本高。
2.新型非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
2.1结构特征
新型非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示意图。密封整体结构采用串联式结构,整体布置简单紧凑。两套密封之间通常注入温度100~120℃、压力014~016mpa的蜡油或柴油,作为封液。其结构特征突出。
(1)介质侧主密封采用波纹管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充分利用了波纹管可在较高温度下正常工作的特性,同时密封静环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在密封环内径侧开设流体动压槽如图3所示。流体动压槽既可以将泄漏介质反输回填料箱内,又可以将低温封油泵入密封端面,形成一层低温流体膜,防止端面温升。由于端面流体动压效应相应地使其所形成的端面开启力增大,密封端面处[3-5]于非接触运转状态,大大减少端面磨损。
(2)大气侧密封采用独特设计的接触式密封。密封动环采用纯碳材料,端面设计成窄环形式。密封窄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温度造成的密封端面变形,有效防止热变形造成的端面泄漏失效。
2.2技术优势
由于采用串联式结构,当主密封失效时,高温渣油从间隙中泄漏出来,与低温冲洗液接触,便会迅速冷却,此时副密封充当主密封,延长了密封使用周期,当副密封也失效时,此时泄漏出来的液体温度已经很低,不会带来安全隐患,避免了火灾事故,因此安全性提高。
冲洗液自入口进入密封腔,对主、副密封都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而在主密封上,由于静环上开了螺旋槽,冲洗液由内径向外径流动,产生液膜,形成动压效应,使动静环分开,实现了非接触运转,延长了密封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端面摩擦生热,有效防止热变形造成的泄漏失效。
主密封采用内径开槽上游泵送结构,一方面可以有效阻止高温渣油泄漏;另一方面可将少量清洁、低温封油通过密封端面泵入填料箱,对密封端面起到冷却作用的同时,可以防止固体颗粒进入密封端面,减少了端面间的磨粒磨损,解决了原波纹管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磨损严重的问题,延长了摩擦副的使用寿命。因此,新型密封具有优良的防固体颗粒能力。
与接触式波纹管密封需要大量冲洗油如蜡油进入密封腔体对密封端面冷却冲洗,浪费严重蜡油价格为渣油的几十倍相比,非接触式波纹管密封冲洗液用量不足其1/10,同时冷却水用量仅不足2l/h。因此,经济效益显著。
3.工业应用
齐鲁分公司蒸馏装置渣油泵为进口卧式单级悬臂离心泵,一开一备,主要作用是为塔底渣油提供动力。渣油泵工艺参数:输送介质为塔底渣油;进口压力0111mpa,出口压力0117mpa;温度250℃,电机转速2980r/min;密封直径115mm。该泵自运行以来,密封频繁失效,年检修达10次以上,严重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每年因封油消耗而新增投资在50万元以上。
3.1密封设计
结合该渣油泵工艺参数,设计出的渣油泵用串联非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密封端面内半径为115mm,端面外半径为135mm,有关几何参数:螺旋角17.8°,端面膜厚与堰区膜厚比为0.309,槽深取5μm,螺旋槽间堰宽与槽宽之比为1.0,槽径比为0.723。
3.2应用考核
改造后的非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自2006年2月投入使用以来,已连续运行18个月,实现了密封介质的零泄漏,且未出现异常情况,保证了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累计为企业节省备件费用近4万元。同时节约封油及冷却水费用达40万元以上,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4.结论
(1)密封端面磨损严重,波纹管失弹以及冲洗措施不当,是造成普通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失效的重要原因。同时,为了降温冷却,普通接触式波纹管密封需要消耗大量冲洗油及冷却水,能耗大。
(2)新型非接触式波纹管机械密封在高温状态下可以实现端面非接触运转,避免端面摩擦磨损,延长密封使用寿命;新型密封具有优良的防固体颗粒能力。此外,与接触式波纹管密封相比,新型非接触式密封能耗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在同类机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机械密封论文篇五
随着社会生产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生产效率也不断提出新要求。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 使机械手技术快速发展,其中气动机械手系统由于其介质来源简便以及不污染环境、组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和系统安全可靠等特点,已渗透到工业领域的各个部 门,在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讲述的气动机械手有气控机械手、xy轴丝杠组、转盘机构、旋转基座等机械部分组成。主要作用是完成机械部件的搬运工 作,能放置在各种不同的生产线或物流流水线中,使零件搬运、货物运输更快捷、便利。
一 四轴联动简易机械手的结构及动作过程
机械手结构如下图1所示,有气控机械手(1)、xy轴丝杠组(2)、转盘机构(3)、旋转基座(4)等组成。
图1 机械手结构图
其运动控制方式为:(1)由伺服电机驱动可旋转角度为360的气控机械手(有光电传感器确定起始0点);(2)由步进电机驱动丝杠组件使机械手沿x、y轴移动(有x、y轴限位开关);(3)可回旋360的转盘机构能带动机械手及丝杠组自由旋转(其电气拖动部分由直流电动机、光电编码器、接近开关等组 成);(4) 旋转基座主要支撑以上3部分;(5)气控机械手的张合由气压控制(充气时机械手抓紧,放气时机械手松开)。
其工作过程为:当货物到达时,机械手系统开始动作;步进电机控制开始向下运动,同时另一路步进电机控制横轴开始向前运动;伺服电机驱动机械手旋转到达正好抓取货物的方位处,然后充气,机械手夹住货物。
步进电机驱动纵轴上升,另一个步进电机驱动横轴开始向前走;转盘直流电机转动使机械手整体运动,转到货物接收处;步进电机再次驱动纵轴下降,到达指定位置后,气阀放气,机械手松开货物;系统回位准备下一次动作。
二 控制器件选型
为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根据市场情况,对各种关键器件选型如下:
1.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
机械手纵轴(y轴)和横轴(x轴)选用的是北京四通电机技术有限公司的42byg250c型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为0.9/1.8,电流 1.5a。m1是横轴电机,带动机械手机构伸、缩;m2是纵轴电机,带动机械手机构上升、下降。所选用的步进电机驱动器是sh-20403型,该驱动器采 用10~40v直流供电,h桥双极恒相电流驱动,最大3a的8种输出电流可选,最大64细分的7种细分模式可选,输入信号光电隔离,标准单脉冲接口,有脱 机保持功能,半密闭式机壳可适应更恶劣的工况环境,提供节能的自动半电流方式。驱动器内部的开关电源设计,保证了驱动器可适应较宽的电压范围,用户可根据 各自情况在10~40vdc之间选择。一般来说较高的额定电源电压有利于提高电机的高速力矩,但却会加大驱动器的损耗和温升。本驱动器最大输出电流值为 3a/相(峰值),通过驱动器面板上六位拨码开关的第5、6、7三位可组合出8种状态,对应8种输出电流,从 0.9a到3a以配合不同的电机使用。本驱动器可提供整步、改善半步、4细分、8细分、16细分、32细分和64细分7种运行模式,利用驱动器面板上六位 拨码开关的第1、2、3三位可组合出不同的状态。
2. 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
机械手的旋转动作采用松下伺服电机a系列小惯量msma5aza1g,其额定输出50w、100/200v共用,旋转编码器规格为增量式(脉冲数 2500p/r、分辨率10000p/r、引出线11线);有油封,无制动器,轴采用键槽连接。该电机采用松下公司独特算法,使速度频率响应提高2倍,达 到500hz ;定位超调整定时间缩短为以往松下伺服电机产品v系列的1/4。具有共振抑制功能、控制功能、全闭环控制功能,可弥补机械的刚性不足,从而实现高速定位, 也可通过外接高精度的光栅尺,构成全闭环控制,进一步提高系统精度。具有常规自动增益调整和实时自动增益调整两种自动增益调整方式,还配有rs-485、rs-232c 通信口,使上位控制器可同时控制多达16个轴。伺服电机驱动器为a系列msda5a3a1a,适用于小惯量电动机。
3. 直流电机
可回旋360的转盘机构有直流无刷电机带动,系统选用的是北京和时利公司生产的57bl1010h1无刷直流电机,其调速范围宽、低速力矩大、运行平稳、低噪音、效率高。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使用北京和时利公司生产的bl-0408驱动器,其采用24~48v直流供电,有起停及转向控制、过流、过压及堵 转保护,且有故障报警输出、外部模拟量调速、制动快速停机等特点。
4. 旋转编码器
在可回旋360的转盘机构上,安装有omron公司生产的e6a2增量型旋转编码器,编码器将信号传给plc,实现转盘机构的精确定位。
5. plc的选型
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选用omron公司生产的cpm2a小型机。cpm2a在一个小巧的单元内综合有各种性能,包括同步脉冲控制、中断输入、脉冲输 出、模拟量设定和时钟功能等。cpm2a的cpu单元又是一个独立单元,能处理广泛的机械控制应用问题,所以它是在设备内用作内装控制单元的理想产品。完 整的通信功能保证了与个人计算机、其它omron pc和omron可编程终端的通信。这些通信能力使四轴联动简易机械手能方便的融合到工业控制系统中。
三 软件编程
1. 软件流程图
流程图是plc程序设计的基础。只有设计出流程图,才可能顺利而便捷地编写出梯形图并写出语句表,最终完成程序的设计。所以写出流程图非常关键也是程序设计首先要做的任务。依据四轴联动简易机械手的控制要求,绘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软件流程图
2. 程序部分
由于论文篇幅有限,这里只列出了开始两段程序,供读者参阅,见图3。
图3 程序列表
四 结束语
plc工业局域网,实现网络通信与网络控制。使四轴联动简易机械手能方便地嵌入到工业生产流水线中。
附另一篇论文:
摘要: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以及plc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正常运行应该注意的一系列常见问题,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plc 工业控制 抗干扰 布线 接地 建议
一、简述
多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从其产生到现在,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plc在处理模拟量、数字运算、人机接口和网络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幅提高,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开关量逻辑控制;2.工业过程控制;3.运动控制;4.数据处理;5.通信及联网。
三、plc的应用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4.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1)安装与布线。动力线、控制线以及plc的电源线和i/o线应分别配线,隔离变压器与plc和i/o之间应采用双胶线连接。
plc应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开关柜内。plc的输入与输出最好分开走线,开关量与模拟量也要分开敷设。交流输出线和直流输出线不要用同一根电缆,输出线应尽量远离高压线和动力线,避免并行。
(2)i/o端的接线。输入接线:输入接线一般不要太长。输入/输出线不能用同一根电缆,输入/输出线要分开。尽可能采用常开触点形式连接到输入端,使编制的梯形图与继电器原理图一致,便于阅读。
输出连接:输出端接线分为独立输出和公共输出。在不同组中,可采用不同类型和电压等级的输出电压。但在同一组中的输出只能用同一类型、同一电压等级的电源。
由于plc的输出元件被封装在印制电路板上,并且连接至端子板,若将连接输出元件的负载短路,将烧毁印制电路板。
使用电感性负载时应合理选择,或加隔离继电器。
plc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然而,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工作环境
(1)温度。plc要求环境温度在0~55℃,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
(2)湿度。为了保证plc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无凝露)。
(3)震动。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4)空气。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
(5)电源。plc对于电源线带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在可靠性要求很高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环境中,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
2.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现场电磁干扰是plc控制系统中最常见也是最易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之一,所谓治标先治本,找出问题所在,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必须知道现场干扰的源头。
(1)干扰源及一般分类。通常电磁干扰按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2)plc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强电干扰: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
柜内干扰:控制柜内的高压电器,大的电感性负载,混乱的布线都容易对plc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
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
变频器干扰:一是变频器启动及运行过程中产生谐波对电网产生传导干扰,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二是变频器的输出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
3.主要抗干扰措施
(1)电源的合理处理,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对于电源引入的电网干扰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变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还可以在电源输入端串接lc滤波电路。
(2)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lc可靠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避免偶然发生的电压冲击危害。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又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
安全地或电源接地:将电源线接地端和柜体连线接地为安全接地。如电源漏电或柜体带电,可从安全接地导入地下,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五、结束语
机械密封论文篇六
摘 要:文章中主要讲述了在机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来帮忙完成上下料的机械手的相关机械结构,并且以直流力矩电动机驱动的具有三自由度的工业机械手为实例研究了其控制系统的相关软、硬件的设计。
关键词:工业机械手;plc控制;直流力矩电动机
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加工制造行业也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在机械加工、机械制造行业已经普遍运用机械手来帮助完成工作,机械手大部分是用于自动安装及自动包装工作,还用来帮忙上下料这种高重复性的工作。plc控制技术不断发展,使用其的益处越发明显,尤其是在控制系统的结构、是否可靠、是否灵活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优势,所以,现在的plc控制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的控制工作中了,它可以帮助不同的机械完成自动化操控,下面文章中主要阐述了由plc控制的工业机械手的系统的设计过程。
1机械手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下面文章中主要以三自由度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工业机械手的设计,这种类型的机械手灵活、自由,能够对机械手的各个部位进行独立控制。机械手的设计结构大致是:机械手的腰关节主要是为了帮助机身在平面上实现旋转动作,此部位的驱动电机属于直流力矩电机,这一类型的电机结构属于三级齿轮减速传动结构,由于这种传动结构的构造简单,所以它工作起来的效率很高,并且准确度高。肩关节的主要结构是悬臂梁式的结构,工作原理是通过直流力矩电机带动涡轮副杆完成传动工作。肘关节的主要结构是摆动螺旋式的结构,这一关节的特点是比较稳定、构造简单。并且这一关节的电机也是直流力矩电机。
在实现以上三个关节活动的过程中,机械手采用的是电位器反馈的方式来完成对各关节运动位置的判断,电位器安装在腰关节驱动系统的末级齿轮中心轴同轴,肩关节蜗杆轴以及肘关节连接销轴同轴。其顺序控制形式是通过plc电位控制来实现,比如要完成腰关节从静止位置到旋转一个设定的角度这个动作,plc控制系统其通过输出电路驱动负责腰关节的直流力矩电机旋转从而带动该关节机械转动,到达设定的角度位置时候,电位器检测到该位置的反馈信号,plc控制系统判断机械手已经完成了目标指令,其控制输出回路断电,驱动电机旋转停止,则腰关节正好到达程序命令的转动位置,则plc自动进入下一步程序进行动作输出。
2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根据上文提到的各关节动作控制完成方式可以看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包含输入电路、输出电路以及控制系统本身三个部分。
2.1输出电路
作为输出电路的执行部件,直流力矩电机在线性度以及反应速度方面具有其它电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该类型电机也可以满足长期运行在低速甚至堵转的工作状态。
为了满足plc对各关节动作的顺序控制,输出电路对电机控制通常采用开关控制的形式,只要使用符合控制要求的继电器输出型plc,就能使用该plc对直流电机进行直接的驱动,从而从电路设计角度就大大简化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这种设计结构非常直接,plc内部程序得到执行指令后,其设定用于控制动作输出的继电器线圈得点,相应串接在电机驱动回路的继电器触点out闭合,执行电机得电开始转动,带动执行元件按照设计的运动方式进行运动,直到接受到完成系统指令后,继电器触点out打开,电机驱动回路断开,电机停转等待下一个指令。如同常用电路一样,电机控制回路也可以通过桥式以及分级的接线方式来实现对电机正反转和顺序控制。
2.2输入电路
plc控制系统的输入量in直接取自安装在机械手各个关节的电位器,电位器的安装位置需要根据规定的机械手动作范围来设定,当机械手的动作范围到达设定的某个位置时,对应位置的电位器其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直接反馈给plc控制系统,plc通过比较给定位置的.电位与接受到位置电位的大小来判断,当达到设定值时,plc内部程序驱动相应结点的输出电路动作,来实现该指令执行的完毕,从而转入下一指令。in点的内部设有光电耦合电路,来实现内外部强电弱电的隔离。一旦活动关节在执行指令时候电位器返回的信号与设定的范围比较失败,则程序自动判断执行失败,该关节返回到初始位置后,该程序重新被执行,这种回路的设计从硬件层面保护了机械部件,避免电机将执行机构错误的拖入不应该的位置而造成设备损坏。
2.3选择plc
在确定了控制系统的外部输入输出电路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输入输出方式的设计阶段,决定plc选型的主要参数就是满足输入输出方式所需要的输入点、输出点、内部用于延时的时间继电器数量。在本次的plc选型的过程中,考虑到这种机械手有12个输入点,9个输出点以及7个用于延时的时间继电器,综合考虑到造价成本以及后续拓展需要,方案选择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omron- c28p型plc。这种plc完全能满足三自由度工业机械手的顺序控制要求。
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按照以下六步的顺序进行:
1)确定系统顺序控制次序及功能;
2)制定输入输出分配表;
3)建立适合系统的控制关系;
4)绘制梯形逻辑分析图;
5)编译代码程序;
6)通过终端输入到p lc主机.
plc顺序控制系统软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3)系统总开关断开,全部动作停止,在原位置待命。
4结语
基于plc控制的工业机械手不仅能够实现三自由度机械手各关节独立以及整体运动,完成生产线上下料的自动循环,同时综合控制系统还能完成多个机械手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完成料物的连续搬运。同时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操作指令调整,满足了系统对实际应用的需要,维护简单。
参考文献:
[1]高钟毓.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孙兵,赵斌,施永辉..基于plc的机械手混合驱动控制[j].液压与气动,
机械密封论文篇七
前言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工艺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较全面的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将工艺课程设计贯穿到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设计结果完成产品的制作并应用到真正的生产中。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把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能力、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实践上的基础。
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以来都是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工装夹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由于课程设计长期以来不变的设计方法与教学模式,给课程设计带来很多弊端。本人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都是老师给出已知零件,学生设计其加工工艺规程,然后再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设计某个加工面的某道工序的工艺装备,最后完成所有的工艺卡片的填写和夹具图纸的绘制。由于这些零件长期以来变化较少,学生往往按照以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任务,出现了很多问题。
(1)由于设计题目固定不变,其相应的指导书、资料、标准、手册也一应俱全,很多指导书已将设计过程规范化,程式化,学生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设计,有的甚至拿往届学生设计的模板往下抄,只要改动一下尺寸数据即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设计理念得不到发挥,在设计上也得不到创新。
(2)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才统一安排时间,布置题目进行设计的。时间是两周,在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又是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又是进行工序尺寸和工时定额的计算,还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学习好的学生往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设计,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学生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发挥,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已,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3)课程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一套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和工装夹具的装配图纸与零件图。学生设计的夹具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设计的工艺规程是否能实现零件的使用要求?因为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学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无法得到验证,学生在设计中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跨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对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提出了改革,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模式与指导方法,使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完成理论的设计计算,也让学生参与其制造过程,这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即要完成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又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要计算,又要做方案,还要完成图纸的绘制,学生感到难以招架。通过改革,我们把工艺课程设计里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安排在课堂的实践课中进行,在讲完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该零件不是老师随意选的,而是实训基地加工制造的产品。学生在完成工艺规程编制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2],参照实际的生产流程,找出自己设计的不足及创新之处。通过指导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并分析创新之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在课程设计未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1/3的工作量,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和对产品的改进与创新争取了大量的时间[3]。
(2)课程设计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完成零件所有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的设计,即完成从装配图到零件图的一整套图纸的设计与绘制。在设计过程中,即要分工,也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产品的制造:因为学生设计工艺规程的零件是实训基地的加工对象,设计的工装是生产这些产品时的夹具,这就使产品的最终制造成为可能。学生所有的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审查图纸的合理性,正确性,经济性,然后把最优秀的设计推荐给实训车间,车间根据生产的需要组织并安排实践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产品的制造,最后真正把学生设计的工装夹具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可行性分析
(1)院校内有生产型创新实训基地为本次创新提供了基础。
(2)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产品的实现保驾护航。
(3)成本支出,学生产品制造的费用完全是实训基地生产加工的成本。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产品的制造与应用,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真正体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莫海军,黄华梁,除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7)
[2]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j].江西化工,(4)
[3]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教教师论坛,(11)
机械密封论文篇八
在密封件处于正常工作位置,仅从外界可以观察和发现到的密封失效或即将失效前的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
a、密封持续泄漏。泄漏是密封最易发现和判断的密封失效症状。机械密封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泄漏,但泄漏率可以很低,采用了先进材料和先进技术的单端面机械密封,其典型的质量泄漏率可以低于19/h。所谓“零泄漏”,一般是指“用现有仪器测量不到的泄漏率”,采用带封液的双端面机械密封可以实现对被密封介质的零泄漏,但封液向系统内的泄漏和向外界环境的泄漏总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非关键性场合(如水),即使滴漏频率大一些,也常常是允许的。目前生产实践中判定密封失效,既依赖于技术,也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
机械密封出现持续泄漏的原因主要有:密封端面问题,如端面不平、端面出现裂纹、破碎、端面发生严重的热变形或机械变形;辅助密封问题,如安装时辅助密封被压伤或擦伤、介质从轴套间隙中漏出、o形圈老化、辅助密封屈服变形(变硬或变脆)、辅助密封出现化学腐蚀(变软或变黏);密封零件问题,如弹簧失效、零件发生腐蚀破坏、传动机构发生腐蚀破坏。
c、密封面外侧有石墨粉尘积聚。可能是密封端面润滑状态不佳,或者密封端面间液膜汽化或闪蒸,此时应考虑改善润滑或尽量避免闪蒸出现。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留下残渣造成石墨环的磨损。也可能是密封腔内压力超过该密封和密封流体允许的范围,此时必须纠正密封腔压力。
机械密封论文篇九
前言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工艺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较全面的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将工艺课程设计贯穿到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设计结果完成产品的制作并应用到真正的生产中。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把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能力、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实践上的基础。
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以来都是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工装夹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由于课程设计长期以来不变的设计方法与教学模式,给课程设计带来很多弊端。本人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都是老师给出已知零件,学生设计其加工工艺规程,然后再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设计某个加工面的某道工序的工艺装备,最后完成所有的工艺卡片的填写和夹具图纸的绘制。由于这些零件长期以来变化较少,学生往往按照以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任务,出现了很多问题。
(1)由于设计题目固定不变,其相应的指导书、资料、标准、手册也一应俱全,很多指导书已将设计过程规范化,程式化,学生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设计,有的甚至拿往届学生设计的模板往下抄,只要改动一下尺寸数据即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设计理念得不到发挥,在设计上也得不到创新。
(2)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才统一安排时间,布置题目进行设计的。时间是两周,在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又是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又是进行工序尺寸和工时定额的计算,还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学习好的学生往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设计,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学生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发挥,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已,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3)课程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一套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和工装夹具的装配图纸与零件图。学生设计的夹具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设计的工艺规程是否能实现零件的使用要求?因为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学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无法得到验证,学生在设计中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跨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对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提出了改革,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模式与指导方法,使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完成理论的设计计算,也让学生参与其制造过程,这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即要完成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又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要计算,又要做方案,还要完成图纸的绘制,学生感到难以招架。通过改革,我们把工艺课程设计里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安排在课堂的实践课中进行,在讲完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该零件不是老师随意选的,而是实训基地加工制造的产品。学生在完成工艺规程编制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2],参照实际的生产流程,找出自己设计的不足及创新之处。通过指导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并分析创新之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在课程设计未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1/3的工作量,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和对产品的改进与创新争取了大量的时间[3]。
(2)课程设计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完成零件所有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的设计,即完成从装配图到零件图的一整套图纸的设计与绘制。在设计过程中,即要分工,也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产品的制造:因为学生设计工艺规程的零件是实训基地的加工对象,设计的工装是生产这些产品时的夹具,这就使产品的最终制造成为可能。学生所有的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审查图纸的合理性,正确性,经济性,然后把最优秀的设计推荐给实训车间,车间根据生产的需要组织并安排实践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产品的制造,最后真正把学生设计的工装夹具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可行性分析
(1)院校内有生产型创新实训基地为本次创新提供了基础。
(2)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产品的实现保驾护航。
(3)成本支出,学生产品制造的费用完全是实训基地生产加工的成本。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产品的制造与应用,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真正体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莫海军,黄华梁,除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7)
[2]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j].江西化工,2004(4)
[3]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教教师论坛,2006(11)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
目前我国每年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亿亩,年产量超过7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
在蔬菜种植生产中,部分甘蓝类、绿叶类蔬菜采用大株距种植。
为了能实现这些蔬菜的全自动机械化种植,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能应用于全自动移栽机上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大株距旋转式栽植机构,并建立机构运动学建模、进行机构参数优化,开展机构的虚拟样机试验、接苗试验和田间植苗试验等研究工作。
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通过了解国内外蔬菜栽植机构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各类型蔬菜移栽机栽植机构的特点。
全自动蔬菜移栽机是未来蔬菜种植机械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全自动移栽机上的栽植机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大株距栽植;而半自动移栽机在栽植机构上间隔放苗能实现大株距栽植,但工作效率偏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效的并能适合全自动移栽机的大株距栽植机构。
(2)通过分析蔬菜钵苗的栽植要求,构想出一种能适合蔬菜钵苗大株距栽植的运动轨迹。
选择了栽植机构的传动形式和整体结构,首次将转角关系函数121222j=j+k×sin(j)+k×sin(2×j)应用于栽植机构驱动部件非匀速传动的设计中。
以该转角关系函数为基础,建立了大株距栽植机构的运动学模型。
(3)利用建立的机构运动学模型,基于vb6.0开发了大株距栽植机构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分析了各主要机构参数对大株距栽植机构的运动轨迹和运动姿态的影响,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出一组能够满足蔬菜钵苗大株距栽植工作要求的机构参数。
(4)根据优化后的机构参数,设计了大株距栽植机构的机械结构,建立了大株距栽植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样机试验,通过运动仿真分析证明机构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5)试制了大株距栽植机构的零件并装配成样机。
将大株距栽植机构安装到自主设计的全自动移栽机上,进行大株距栽植机构的接苗试验和田间植苗试验。
测试大株距栽植机构的栽植性能以及分析栽植嘴在离运动轨迹最低点不同时刻的张开和闭合对栽植质量的不同影响,获得了栽植嘴最合适的开启时间。
通过植苗试验证明该大株距栽植机构作业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栽植质量良好,能适用于全自动移栽机的大株距栽植。
机械论文摘要范文参考【2】农业机械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一、制约山地丘陵农机推广的主要因素
1.1地理环境的限制
大多数农村仍然采用的是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依据人口划分成零碎的小块,人们很难将不同区块、不同地形的土地整合在一起进行机械耕作。
其次,山地丘陵地区田间道路不畅通,使农业机械无法进地作业[1]。
1.2土地资源的限制
土地不断被侵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一部分良田被城市发展所淹没,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
1.3群众观念
大多群众还不是很接受农业机械,认为“购买农机设备是一种间接浪费,因为农活我自己就能干为什么还要用机械呢?”
1.4农业机械的质量
我国农业机械的质量与国外还存在很多差距,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总体不高,而且最要命的是容易出现故障,加重了消费者的后期保养负担。
1.5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地区对农业机械推广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宣传只是走形式、走过场,没有扎扎实实的落实宣传工作,导致很多种植户根本不知道有某种特定的农业机械。
1.6后期保养维护的缺失
农业机械使用过后,必须进行定期保养与维护。
大多种植户根本不懂养护与保养,但请专业维护保养人员费用高、周期长,这也是导致很多农户不愿意购买农业机械的`原因之一。
1.7农产品的后期效益很难得到保障
大多数地区农户的农产品基本没有议价能力,价钱完全取决于市场,后期效益很难得到保障,或许价钱好的一年能赚点钱,但是遇到价钱不好就会亏损,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很多农户不愿意购买设备。
1.8农机安全问题
由于很多农民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农业机械操作流程不规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导致很多种植户购买意愿大打折扣。
二、山地丘陵地区农机推广的主要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
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推广是以省、市推广总站为基础,以县农业机械推广站牵头,以乡镇农机服务中心为纽带的纵向推广模式[2]。
而这种纵向推广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农民生产一线的信息不能及时地反馈到企业,导致企业研发产品与市场脱节。
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纵横互补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
农业机械推广机构既要落实好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掌握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反馈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多元化需求,逐渐扩大农机推广领域。
2.2建立农业机械示范基地
各级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时建立农业机械示范基地,通过科学调整示范基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引进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体现出示范基地农民实际经济效益的优越性,为农机机械化的推广树立榜样,以此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2.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一方面,对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能力购买的种植户,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以及财政贴息,从而引导农民向机械化农业转型,形成“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模式。
2.4加大培训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
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投身于农机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的浪潮中;另一方面,加大对种植农户的培训力度,让其掌握农机驾驶、操作流程,及简单的维护保养,更为重要的是改变农民的经营管理理念,培养出一批具有商业经营头脑的技术型农机大户,打造新型职业农民。
2.5增强农机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生产的山地丘陵小型化农业机械,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效率低下、操作不方便、易出故障等。
所以必须增强农机的自主研发能力,摆脱照抄照搬模式,提高产品质量。
三、结语
山地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推广还存在诸多困难,需要各农机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农机研发的投入,提高农机质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农业机械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械论文摘要范文参考【3】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
一、自动化技术是未来农业机械化的核心技术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系统工程、信息论等多种内容。
就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走向来看,未来自动化技术必然会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与核心力量。
这其中,尤以自动控制技术更为明显。
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升机械生产的精确度与效率,同时利于机械化生产的批量推广。
正是基于这些优点,自动化技术尤其是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农业机械技术革新的重要落脚点。
比如,国外早些年出现的半自动控制联合收割机,就可以在机器控制系统的掌握下自动进行农作物收割作业,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大批量、大面积的作物收割。
此外,这样的自动控制收割机还配备有机体调平装置、发动机熄火保护装置、液压无级变速装置、自动报警及显示装置等。
这些装置各有用处,而且设计精确,皆以自动控制技术为设计原理,能够保证收割机的安全、高效运转。
总之,诸如此类的自动化控制机械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向。
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益,而自动化控制技术恰恰可以为之服务。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这也是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农用机器人、农用传感器技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所谓的农用机器人,就是农业机电一体化与农业装备融合的产物;农用传感器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装置、数据处理系统对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监测、分析的技术,业已在我国部分农业生产地区得到应用。
以农用机器人为例,由于农业机械应用中农业作业环境、作业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农用机器人有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说,农业机器人要能够自动收集处理作业环境及作业对象的各种信息,确定目标并依此决定应选择什么样的操作形式进行恰当的作业。
例如,在果实收获时,农用机器人要根据果实本身的特性自行判断果实的成熟度,然后采摘果实;在除草和间苗作业时,农用机器人要能自行区别出作物与杂草等。
在农用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农用机器人一定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再如,农用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也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有所体现,而且作用明显。
比如,农用收割机上使用谷物流动传感器能够快速的测出收割机每秒收获的谷物量,而且使用谷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收获谷物和储藏谷物湿度的在线测量、监控;在粮食烘干、储存等作业步骤上,运用温度传感器可以解决温度测量的精度问题以及远距离非接触式测量的相关问题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农业机械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方面反映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科技化的基本趋势,另一方面也给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展望未来,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需要融合多种高精尖科技,也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
只要坚持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明天值得期待。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一
汽车学院:王军霞
论文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理论基础底子薄、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弱,自制自律性差,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运用多样教学方法、现场实习场地教学、现代化教学。
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和机械专业必学的基础类课程,里面设计到的知识点较繁杂,且理论性较强,涉及到的相关现代企业生产设备种类较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欲教于趣、欲教于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把繁杂的知识点连贯成一条线。
机械基础课程理论性过强,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对知识不能巩固记忆,很容易忘记,很难把每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本课程每一章前,首先应该让学生,对要讲到的总体知识结构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例如,告诉学生能实现机械传动的机构有哪些,然后再依次分章节逐个讲解,区分出各机构中的异同点,应用在哪些地方,以及每一章节之间的联系及其特点;其次,由于学生在实习发动机的操作中见到过讲到的这些机构,所以应在实践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技能的总体要求,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本课程的应用特点,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全面的理解,从而结合学生实践建立起一个总体的知识连贯线。
二、多用教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教学模型,对每一个知识进行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精力集中的注意时间是比较短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导致他们的厌烦。而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链传动轮时,拿多种链条说明其组成及类型,播放链轮传动动画,讲到螺旋传动时,拿多种螺栓让学生进行区分认识,播放修理汽车用的千斤顶进行演示,讲到齿轮时,可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齿轮传动的动画。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三、带领学生到设备现场。
我校有完善的实习场地,可以带学生到实习场地参观,使学生对这些设备的结构及运转过程都有所了解。比如,对于汽车专业来说,发动机就基本涵盖了本课程里学过的带传动、链传动、螺纹连接、齿轮传动、曲柄连杆机构、凸轮等相关的机械基础内容,老师就可以以发动机为例,对每一个机构在发动机所起的作用,按难易程度进行讲解;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论是普通车床还是数控车床的主轴变速机构包含了本课程中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相关知识,刀架的步进机构包含了螺旋传动和齿轮齿条。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给学生布置好参观的任务,让学生到校实习现场看一下,回教室后对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检查和提问,老师作总结,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且能加深记忆。
四、对学生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在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控力较差,如果任其不加约束的自由发展,会导致学生变本加厉,对于本来就抽象的课程更加不愿意去学,对于任课老师来说,会让课堂变得很被动。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按照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给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奖惩要求,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学习本课程的认真态度,当然,老师在课堂上也要不乏幽默,使学生在认真听的同时不会睡着。
五、教师要丰富自己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机械基础的专业课老师,很多都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么,老师就应该多学习、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让自己所讲的内容更加生动,让学生不会觉得所讲内容空洞难懂;再者,机械基础这一课程包含了机械知识大的方向,比如说螺纹标注里面关于尺寸符号就要把相关的标注解释清楚,就要多知道机械上关于标注的知识,所以本课程的老师要多了解机械上的很多知识,让自己更加的专业。
六、课堂上可以偶尔的让学生走上讲台。
老师在讲完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复习下本节所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对本节的内容再进行讲解一遍,老师作出点评,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内容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有多样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可靠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倡现场实践教学与理论性教学的结合,为学生学习专业类知识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提升教学的有效可靠性。
为了更高质量地满足,新时代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课程应与生产实现代企业需求和工作岗位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当然,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创新、总结和进一步完善。
2013年1月12日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二
摘要:我们国家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工业也是我国的第二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机械制造更是工业发展的核心之一。机械制造在工业发展中应用极为普遍,而机械自动化也是其应用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本文从机械自动化的内容及发展史方面开始阐述,旨在探讨有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机械制造;发展前景
0引言
从发生工业革命后,工业就以第二产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更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力量。机械制造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装备,机械自动化也大大推动了机械制造的发展,所以机械自动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显得十分不足,为了找出其发展空间,我们应当重视机械制造中的机械自动化应用。
1机械制造和机械自动化的内容
1.1机械制造的内容
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小到仪器、仪表的生产,大到机床、机械设备的生产,在各个生产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为我国的经济提供了技术装备,在机械化的今天,机械制造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是工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其发展水平也标志着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因此在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制造从机械角度出发,用机械独特的工作性质和强大的功能效果逐渐代替了手工制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增加了生产量,也使得机械制造业在工业各部门的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机械制造业良好的发展无疑能给国民经济带来利益。
1.2机械自动化的内容
机械自动化是机械制造的一项技术改革,它的出现使得机械制造业有了质的飞跃。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只有技术跟上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而机械自动化正是现代科技带来的成果。机械自动化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它不仅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机械制造技术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以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惊喜。
机械自动化,就是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利用机器和设备通过机械方式,用更快的速度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同时加快了机械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改善了传统生产模式效率低的问题,也提高了机械化过程中的劳动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进而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大力发展。
2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1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及趋势
从工业革命开始,原来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机械制造业逐渐转换为机器技术为主。在科技飞速发展下,进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阶段,当今社会,机械自动化的实现无疑将机械生产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机械自动化即实现自动控制,通过对机器和设备的设定自动控制系统,在减少职工劳动量的同时使得生产量大大增加,并且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质量,现在的机械制造已经离不开自动化系统。
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涉及面广,在机械制造综合领域内生产着各行业所需产品,并对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甚至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性,使其有着庞大的需求量及规模,所以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对自然资源以及原材料进行加工或装配。这是一个工资相对较高,但工作也比较艰苦的行业,对从事此行业的'人要求有一定的体能和技能。在机械制造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人才市场对机械类人才会有较大需求。为配合机械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2.2机械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但机械制造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单从机械行业发展来说,各行业的生产仍是重点比如动力机械、印刷机械、数控机床等重头产品,虽然这些传统工业领域的前景仍大好,但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增强的今天,机械制造行业应该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绿色化应用,让人们在机械制造中不忘保护环境资源。绿色化成为了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产品质量,环境质量也得到人们的重视。
3机械自动化原则
3.1对机器的功能要求高
机械自动化就是给人们带来方便,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利用控制系统对机器和设备进行操作,此时对机器就有很高的要求,要让它们保证在人为输入能量、信息、命令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处理,做到输出的结果与输入信息匹配。
3.2对科学技术有依赖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利用先进的科技不断创新。社会在进步,所以单靠人力和畜力是满足不了生产需求的,这时机械被发明创造出来,利用先进的科技机械也在不断改进。例如从最早的蒸汽机开始,为了降低燃烧消耗率,有人发明了有分开凝汽器的蒸汽机,后来因为电的广泛运用,电动机开始取代蒸汽机,到后来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又使得燃气轮机和喷气发动机被发明出来。从历史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一次机械的改进都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
3.3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
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与计算机网络有关。机械自动化技术更是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上提前设定命令使机械能正常运作,在计算机上提前模拟,能在实际生产前找出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连续、优化的生产,为机械自动化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支持。所以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能有效促进当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4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的应用
从目前的发展需要,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收益快的自动化技术来讲,通过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中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以及柔性化应用,制定的配套方案,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调整,使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在实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标时提升自身优势,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4.1集成化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中集成化技术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制造业不断改革,不断融入新的科学技术,打破传统模式,形成新型生产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得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高度集成,通过有效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4.2智能机械应用
机械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领域,所以机械自动化就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将相关技术人工智能的集中在一起,比如机电一体化,将传统的机械产品转换为智能机械使其像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涉及多个学术性领域,如计算机科学、动力学等专业性强的学科一并吸收,使机械模拟人工智能,让机械有正常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接收命令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智能机械应用,在未来也许能使机械人格化,即机械自动化技术始终是一切为了人类,在智能不断创新研究,也许能使机械迅速反应人类对它的需求,提高机械的实用性和协调性。
4.3虚拟化应用
虚拟化通常表现在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上,通过现代化尖端科技使机械制造过程中能实现模拟,对虚拟模拟的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和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4柔性的自动化应用
机械制造不能一直保持着传统模式,人们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及时改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自身利益,柔性的自动化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仅要根据以前的发展进行分析,还要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具备应变能力。
5总结
机械制造业是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之一。机械制造的过程相对较为繁琐,运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机械生产制造的效率,进而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机械自动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新型技术,还要足够地认识到自动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大力实现新技术的应用,明确环保意识,注重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更快地应用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姜志军.机械自动化在日常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10).
[2]王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2).
[3]郭启明.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思考[j].机电信息,(21).
[4]阿布别克乌拉孜.浅谈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新疆有色金属,2011(03).
[5]陈玉杰.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6]马志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三
移栽具有提高农作物抵抗自然气候的能力、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解决积温不足的接茬矛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等优点。
适于移栽的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玉米等大田作物及蔬菜、烟草、花卉等经济作物。
但移栽种植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开发全自动移栽机械对移栽种植有重要意义。
目前依靠人工取苗、机器植苗的半自动移栽机发展比较成熟,而可自动取苗的全自动移栽机械仍然处于研发期,国内外对自动取苗机构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含有独立机电及控制系统的自动取苗机械虽然可靠性高,效率高,冲击、磨损、振动小,但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
杆机构与滑道机构冲击大,磨损快,振动大,难以取得较理想的取苗速度及取苗效率。
本文拟开发一种传动平稳、可靠,价格低廉,振动小的高速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移栽自动取苗机构。
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
1)提出了一种基于取苗臂摆角的新反求设计方法,此方法既能保证取苗轨迹整体形态的不变性,又能保证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总传动比的连续性等,对新型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2)文章提出了一种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总传动比的分配目标:两级非圆齿轮的传动比应该有相近的幅值周期比。
并设计了具体的分配与调整方法:通过总传动比开方初次分配传动比,利用优化系数针对性调整传动比。
3)设计了一种夹土式取苗轨迹,分析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并建立了其反求数学模型。
基于matlab编写了非圆齿轮行星轮机构反求设计与优化软件。
利用软件得到了能满足工作目标的机构基本参数。
4)利用上述机构参数,对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了机构二维图纸,完成了机构零件三维模型的建立与虚拟样机的装配。
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分析了机构振动及产生振动的原因,并对机构进行优化,减小了机构的振动。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四
一、机械密封处渗漏水的第一种可能性是机封的动、静环平面磨损。而造成机封的动、静环平面磨损的原因有六个方面:
原因一、安装过紧。观察机械密封的动静环平面,如有严重烧焦现象,平面发黑和很深的痕迹,密封橡胶变硬,失去弹性,这种现象是由于安装过紧造成的。
处理办法:调整安装高度,叶轮发装后,用螺丝刀拔动弹簧,弹簧有较强的张力,松开后即复位,有24mm的移动距离即可。
原因二、安装过松。观察机封动、静环平面,其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水垢,能够擦去,表面基本无磨损,这是弹簧失去弹性及装配不良造成,或电机轴向窜动造成。
原因三、水质差含颗粒。由于水质差,含有小颗粒及介质中盐酸盐含量高,形成磨料磨损机封的平面或拉伤表面产生沟槽、环沟等现象。
处理办法:改进水压或介质,更换机封。
原因四、缺水运行造成干磨损坏。此现象多见于底阀式安装形式进口处负压,进水管有空气,泵腔内有空气,泵开机后,机封的磨擦高速运转时产生高温,无法得到冷却,检查机封,弹簧张力正常,摩擦面烧焦发黑,橡胶变硬开裂。处理办法:排尽管道及泵腔内空气,更换机械密封。
原因五、气蚀。气蚀主要产生于热水泵。由于介质是热水,水温过高产生蒸汽,管道内的汽体进入泵腔内高处,这部份的汽体无法排除,从而造成缺水运行,机封干磨失效,气蚀装自动排气阀,更换机封。
原因六、装配问题。安装泵盖时,可能没有装平,造成轴与泵盖不垂直造成动静平面不能吻合,开机时间不长,造成单边磨损而渗水。也有可能在安装动静环时,将橡胶件损坏,或动静环表面碰伤。
处理办法:拆除重装,检查泵盖是否装平。
二、机械密封处渗漏水的第二种可能性是机械密封胶失效。
机械密封胶失效的原因:橡胶件老橡胶件的老化、变形,主要是热水泵中的化、变形。机械密封胶失效表现的现象为水温过高,介质溶解橡胶。从外观上看橡胶件表面疏松、毛糙,失去弹性,从而使橡胶失效。
处理办法:更换适合的橡胶材料。
三、机械密封处渗漏水的第三种可能性是泵盖静环室造成。
主要原因是静环室内孔加工尺寸误差大,表面毛糙。表现的现象为从轴向喷水,静环与内孔之间存在间隙,或者内孔粗糙,静环跟转,橡胶磨损。
处理办法:更换泵盖。或用生料带缠绕静环外圈,或加密封胶作应急处理。
颈腐蚀。表现的现象是腐蚀的表面斑斑点点。
处理办法:锈蚀表面用砂纸打光,用生料带缠绕后,放入动环作应急处理,最好的方法是换轴,或轴镶套后加工恢复到原轴的尺寸。
机械密封概述:
机械密封也称端面密封,其有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该端面在流体压力及补偿机械外弹力的作用下,依赖辅助密封的配合与另一端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 从而防止流体泄漏。
原因1.试运行时没有先向泵内灌满水或由外供水没有先往机封供水就开泵运行,或使用过程中缺水运行。
检查方法:拆泵检查。观察检查机械密封损坏情况。
状态特征:机械密封的动环或静环有裂纹或橡胶密封件有熔的迹象。
处理方法:更换机械密封,培养正确的操作方法。
原因2.机封安装过紧或过松
检查方法:拆泵检查,观察检查机械密封损坏情况。
状态特征:机封的动、静环两配合的磨损面有部分磨花或磨痕(只有半圆的部分)或有污物把两摩擦面划一些线条(圆周)。一般开泵即漏若只是调试运行,可能动、静两环的两摩擦面没有磨花和划痕。检查主轴窜动大。
处理方法:检查机封的'动、静环,若无磨花、划痕,可重新安装调正。如果机封的动、静环已经磨花或有划痕,更换新的机封。检查轴套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或机封的波级管或o型圈等密封件是否过松,过大,不合规格。检查主轴窜动大的原因。轴承损坏,更换轴承;轴承压盖、悬架、主轴等有关尺寸有误差,更换尺寸有差的零件。
原因3.液体中含有颗粒
检查方法:了解液体情况(有无含杂物泥沙等)。拆泵检查,观察检查机械密封损坏情况。
状态特征:泵机封腔内有杂物,或者泥沙或者焊渣等。机封损坏(液体管损坏或静环、动环摩擦面磨损)。
处理方法:泵腔及密封腔内有杂物,焊渣或泥沙等,会造成机封损坏,必须更换机封。
原因4.选型不对(没有根据使用要求选用适合使用条件的机封,特别是输送腐蚀液体的使用环境)。
检查方法:详细了解抽送液体成分、温度、腐蚀性。拆泵检查,观察检查机械密封损坏情况。
状态特征:波级管等密封件变形、变质或熔化。动、静环摩擦面可能有磨花(特别是使用时间长的,时间短不一定会有磨花)。
处理方法:按液体的温度、成分、腐蚀性重新选择适合使用条件的机封。
原因5.机封本身质量问题
检查方法:拆泵检查机封各零件主要关键尺寸,看哪些零件尺寸不合格。
状态特征:弹簧变形时,把弹簧一端面放在平台面,弹簧的另外一面高低差异大。动、静环两配合面涂些干净红丹,两配合面合在一起,用手用一点力转动,对研几下,然后分开,检查两平面接触是否良好,如果不良则平面上会有一些地方接触,一些不接触的仍保留红丹色。动、静环相同材质配套,两配合摩擦面接触面过大,造成动、静环粘合在一起。
处理方法:有需更换的零件的,就立即更换;如果没有更换的零件,就整套更换
公司名称:长沙宏力水泵制造有限公司
长沙宏力水泵制造有限公司
位于美丽的星城长沙跳马工业园,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用水泵产品科研及生产制造的企业。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生产检验设备和较强的水泵设计团队,在多年的实践中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保证体系,具备贯穿水泵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公司主要生产制造的产品:卧式多级离心泵、自平衡多级离心泵、中开式离心泵、锅炉给水泵、多级耐腐蚀离心泵等各类离心泵几百种规格型号。产品畅销全国,深受电力、冶金、钢铁、水利、市政、环保、疏浚、石油、化工、矿山、消防等行业用户的广泛好评。
湖南长沙素有“水泵之乡”的美誉,长沙宏力水泵通过整合利用长沙本地的优势工业水泵资源凭借企业自身科学、严格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保证了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高科技人才,依托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企品牌振企”战略,全体宏力人把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用心打造用户满意产品工程。2017年长沙宏力泵业秉承着“新水泵新世界”的全新品牌理念起航,在不断推进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开始着眼于产品升级创新所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升级,力争打造中国离心泵的领导品牌。
“诚信创新 合作共赢”是所有宏力人一直从未改变的企业经营理念,我们将竭诚以质量好,适应强,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欢迎国内外广大客户的光临。同时愿与国内外客户精诚合作、共同发展、携手共创中国工业水泵的宏伟蓝图!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五
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的发展是汽车故障维修效率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汽车数量急剧增长的今天,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汽车维修工短缺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2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保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油液分析技术、can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技术、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等。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目前改革汽车维修制度的必要手段。传统的汽车维修往往是汽车出现问题后才进行维修,带来了安全隐患,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一定得威胁。或者是定期强制维修,但是定期强制维修往往是盲目维修。因此,研究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可以提高维修效率,在汽车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汽车的结构也越发的多样和复杂。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汽车维修工短缺的问题。同时,汽车检测诊断安全技术的发展,是对行车安全的有力保障。
3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主要分为原始诊断阶段、关键性能参数监测与诊断设备应用阶段、嵌入式检测诊断系统应用阶段、远程故障诊断与交互式电子手册应用阶段。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往往标志着有不同的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的出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检测的效率越来越高,甚至可以通过远程故障诊断技术进行远程的故障诊断。
4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种类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综合了数学、计算机、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只是,以维修汽车故障为主要目的形成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学科。因此,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种类繁多。但是其中的标志性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一下技术:传感器技术、、油液分析技术、can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技术、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等。下面针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4.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的制造中,并且在汽车的系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自诊断系统等。传感器可以通过识别外界变化的信息,结合汽车本身的实际情况来控制系统的工作。由于传感器在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此传感器的性能对整个汽车的性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的传感器技术研究的传感器对象主要有温度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是汽车检测诊断中的关键技术。
4.2油液分析技术
通过对汽车中的润滑油的分析,也能高效地对汽车进行检测诊断。通过对润滑油的油样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润滑油的理化性能进行评估,还可以对汽车的机械磨损产生的磨屑以及其他颗粒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不仅如此,油液分析技术的另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拆卸机器设备,不安装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方法简单直观,操作易于掌握。但是油液分析系统需要有严密的系统来管理检测所用到得数据。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油样光谱分析技术、铁谱分析技术。
4.3can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技术
can总线是德国提出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德国公司提出can总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代汽车控制与测试仪器间的数据交换。can总线的通信介质非常灵活,可以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者光纤。可靠性很高。
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则是今年来兴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中的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微处理器嵌入到更大的系统中。嵌入式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软硬件可裁剪。非常使用于一些对体积、功耗、成本有较高要求的特定计算机系统。同时,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特点。嵌入式技术不仅需要计算技术,同时需要微电子技术。对操作系统的依赖性强,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高。因此被汽车广泛应用。
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汽车检测系统,可以有效排除汽车故障。
4.4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技术
虚拟仪器指的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用软件来模拟仪器的功能,这样用户不需要直接操作电子仪器,可以使用计算机来控制专用的电子仪器。虚拟仪器的核心技术仍然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界面,使得用户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直接。同时,虚拟仪器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可重复使用及互换性的有点。用户可以自行修改软硬件模块,来增加用户个性化功能。虚拟仪器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的功能。
在虚拟仪器中,通常都要使用大量的信号处理技术,常用的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有:常规信号处理技术、非稳态信号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信息融合技术。
4.5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
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的英文全称为interactiveelectronictechnicalmanual,其英文简称为ietm.交互式电子手册是技术手册的一种高级形式的表达。将传统的技术手册采用数字化的方法进行存储,并且采用交互方式进行查阅。并且通过电子屏幕的形式将文字、声音、视频、表格、图像等信息展示给使用者。使用者通过电子手册可以更加直观的获取相关信息。由于简化了信息获取的途径,因此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大大提高了汽车检测诊断效率。
4.6远程故障诊断技术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是一种综合了多种专业知识的技术。例如: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微电子科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来实现远程的状态检测、故障诊断、维修指导、专家会诊等一系列操作。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来进行远程会话以及信息传输。通过一些信号采集设备来获取一些现场信息,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手册来远程指导故障排查工作。而军用的汽车远程故障维修系统则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由维修单兵、维修工程人员、后方专家等组成一个整理来共同实现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其主要组成有数字化维修单兵、便携式故障诊断仪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战术互联网与无线传输系统、野战汽车器材管理系统、车辆装备保障决策支持系统、车辆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压缩与加密系统、车辆装备保障专家库及管理系统、车辆装备中心指挥系统。
5结语
本文对汽车检测诊断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近年来不断有新技术突破。在未来,在现有的关键技术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可以使得汽车故障维修的效率大大增高。
参考文献:
[1]张春召。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六
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是用来存放具有不同功能与作用的各种工具的箱子,工具箱可以将各种工具放在一起,从而有利于对工具进行管理与维护,而且便于在工作中的使用。在机械加工车间内有各种机床,而且每台机床都会配备工具箱,在工具箱内会放置着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工具,但是,现实中,很多工具箱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性给生产过程带来很大的不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工具箱的内部结构设计很不合理,这就使得工具的摆放不利于实际的使用;其次是工具箱的内部分层与工具的实际功能不相符,这也给工具箱的使用带来不便;除此之外,还存在工具箱过于笨重的情况,使得工具箱移动起来很不方便。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这些不合理设计给正常的生产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对生产工人的人生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改进设计很重要。
一、机床工具箱的改进设计方案
首先,要改变工具箱的上台设计。目前的机床工具箱的上台设计普遍不合理,容易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各种上台工具的掉落,不仅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不利于机床作业,所以,在工具箱的结构改良时,要重点改造现有的工具箱的上台设计。其次,要改变工具箱的分层设计。就目前机床工具箱的分层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结构分层不符合工具的摆放习惯和摆放需要,所以在工具箱的改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工具箱的结构分层的重新设计,使其能够更加适合不同的工具,如对量具、刀具、工具等的摆放和取用。再次,要改变工具箱的外轮廓和门的设计。目前的工具箱的外轮廓和门的设计存在线条过硬,角度尖锐,容易导致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伤害的问题,所以在设计工具箱的外轮廓和门的时候,有关设计人员应该从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改进现有的工具箱外轮廓和门的设计方案。最后,要从便于移动的角度考虑,改进工具箱的四个脚的设计形式,因为工具箱的施使用特点决定了其要存放大量的机床工具,所以导致工具箱的重量较大,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工具箱进行移动,将会十分困难,所以,设计人员应该从工具箱的四个脚的改造上提高工具箱的可移动性,将其设计成开关型的滑轮结构。
二、新型工具箱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工具箱的装配分析
在工具箱的设计和装配阶段,可以根据装置的二维实体建模和一维平面结构图,了解工具箱的各个环节和部位的装配关系和结构设计,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比例切换,得出每一个零件的大概尺寸,有助于工具箱的装配实践。工具箱的主体部分也即装配的.重点部位是工具箱的基本框架以及箱顶、箱底部位,所以在装配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好基本框架的装配,保证其角度和整体结构的稳定,然后再进行箱顶和箱底以及工具门的装配,完成工具箱的主体结构。根据上文中笔者对于工具箱的设计方案的调整和改进,工具箱的基本框架应该是圆筒状,其框架的连接是通过板材焊接的方式完成的。此外,在箱底和箱项的设计上,还增设了两个圆门槽,以使其能够同箱门的圆形结构相对应。与此同时,把两扇圆筒状门分别装在相对应的槽里面,门和槽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以便工作人员根据操作需要可旋转移动打开。工具箱的上盖和箱底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和箱内部框架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最后,工具箱底部的4个万向脚轮和固定支撑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箱底上的,万向脚轮的作用是可以任意方向移动工具箱,而固定支撑则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固定在现有位置上,防止接触过程中的工具箱移动。
(二)工具箱具体设计分析
将工具箱整体分为4层,第l层可以放置部分轻型物品;第2层放置加力杠、扳手等物品;第3层放置中心钻、顶尖等重型物品:第4层则可以放置操作人员的手套、工作服等日常用品。在底部安装4个代步轮子,便于工具箱的移动。工具箱的上箱门,也可代替第一层的盖子,并且在上箱门的表面应设计凹槽,方便上箱门的开关(充当手柄使用)。另外,在上箱门的背面两边,也可安装一个弹性压条,用于固定机械加工中所需观察的图纸,这样就方便机床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图纸数据,进行合理调整。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主要由上箱门、前箱门以及箱体3个部分组成。箱体主要分为4层,除了第l层之外,其余3层都可以分成3个小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用作不同物品的放置,例如:工件、工具、日用品(手套、工作服)等。一般来说,前箱门采用折页门的形式,这样方便操作者随时取用、放置工件、量具等。安全是前箱门主要的优点,当操作人员拿出工具后,箱门不会自动打开,人员在附近走动也不会触碰到箱门,这样对人身也是一种保护。针对以上阐述,我们设计一个实际的工具箱,以便大家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工具箱的构造:工具箱整体框架的高度定为0.9m,总宽度0.35m,总长0.4m.框架总体分为4个层次,从上至下,第1层的高度为0.15m:第2层到第4层各为0.25m.根据工具箱技术设计规范,需要采用砂轮对焊缝处进行打磨,之后再用砂纸打磨表面,将一层腻子刮在表面上,再在表面上均匀地涂抹防锈漆。
三、结束语
总结上述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改进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将工具箱改进成上箱门的形式,门上可以安装弹性压条,便于悬挂图样,而且要保证门的开与关要安全、方便;工具箱的内部结构分为4层,不仅利于摆放工具,还便于管理;工具箱采用了可调整式脚,更便于移动。这样的改进设计,不仅可避免以往的工具箱设计为机械加工机床操作带来的不便,也能维护人身安全,更好地为机械加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建辉。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5.
[2]何新生。对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强度分析及改进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2016.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七
作为一名从事机械密封相关工作的工程师,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机械密封技术,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在本文中,我将从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选型原则、安装与维护等方面分享我的经验,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
机械密封是用于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力将密封面压紧在一起,从而达到防止介质泄漏的目的。机械密封的主要构成部分有静环、动环、弹簧、密封箱等组成。其中,静环和动环是机械密封的核心部件,它们的材质、加工工艺、表面质量等对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机械密封的选型原则
在选择机械密封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介质的性质、工作压力、温度、转速等。同时,还需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单端面、双端面、内流式、外流式等。另外,还应根据厂家提供的图样和图纸来选定合适的型号和尺寸,确保机械密封能够与设备配合良好,性能稳定可靠。
三、机械密封的安装与维护
机械密封的安装和维护对保证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安装时需要注意调整机械密封的压紧力和摩擦力的大小,以保证其密封效果。另外,还需注意防止机械密封出现轴向偏差和径向偏差,同时还需定期对机械密封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机械密封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在机械密封的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包括泄漏、卡住、发热等。这些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机械密封本身的质量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使用条件不合适或安装不当引起的。解决这些故障的方法包括更换机械密封、调整压紧力或摩擦力、清洗密封面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五、机械密封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求,机械密封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近年来,一些新型机械密封技术如非接触式、气体密封等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生产工艺方面也在逐步改进和提高,比如采用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和高精度检测仪器,以提高机械密封的质量和性能。预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机械密封在未来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机械密封作为防止流体泄漏的重要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机械密封技术和工艺,以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八
1焦化厂机电设备故障原因
焦化厂机电设备根据故障设备的起因不同,可以将机电设备故障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关联性故障,另一种就是非关联性故障。关联性设备故障就是指由于机电设备及系统本身的设计缺陷或者就是结构缺陷所造成的诸多故障。一般关联性故障主要包括机电设备参数设置不合理、机床的误操作、软件编程错误或者就是机电设备操作违规等原因造成的故障,这些故障和设备本身的质量等问题相关。非关联性故障就是指一些偶然发生的故障,这些故障和机电设备本身的设计和结构无关。一般非关联性故障包括机电设备在运输过程或者就是在安装过程中造成的故障。
2焦化厂机电设备检修维护的方式
改善检修、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就是现阶段我国焦化厂机电设备主要的维护方式。事后维修就是指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当设备的各项性能和精度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时才对相关的设备进行维修。事后维修无法有效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但企业检修人员日常的工作量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维护的日常成本。事后维修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于对生产影响不大的机电设备,某些备用或者就是使用率低的设备,当发生事故后时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机电设备,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地提供配件进行维修。预防维修就是指按照相关的检修计划和设备状态而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就是预防维修主要方式。
1)定期维修。定期维修就是指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定期维修就是根据零件的失效规律和事先规定的修理间隔期、修理类别、修理内容和修理工作量而进行的。它主要适用于已经掌握设备磨损规律且生产稳定、连续生产的流程式生产设备、动设备、大量生产的流水线设备或自动线上的主要设备以及其他可以启动的设备。
2)状态检测维修。这就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进行修理的预修方式。它就是在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基础上,掌握设备劣化发展情况,在高度预测的情况下,适时安排预防性修理故又称预知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基础就是将各种检查维护和修理,尤其就是诊断和检测提供的大量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状态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正确维修类别。这样能充分掌握维修活动的主动权,做好修前准备并且可以和生产计划协调安排,既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能充分发挥零件的最大寿命。因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它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设备。改善维修就是指通过对相关机电设备零件及结构框架等方面的改善,从而达到降低设备的事故率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等目的.。从定义可知改善维修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技术改造,另一种就是结构改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善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技术改造就是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产品精度而对设备的磨损进行补偿;而结构改善就是指为了降低相关机电设备的故障率而对设备的总体结构进行改善。现阶段,随着焦化厂管理体制的不断进步,相关的机电设备主要采用预防维修制度。在进行设备维修时焦化厂根据机电设备相关零件的损坏周期和设备的故障周期,对相关设备制定相关的检修维护间隔期。当焦化厂相关电设备运转达到规定隔期时,为了防止出现机电设备的损坏事故并保持相关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需要对相关机电设备进行相关的检修和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相关设备的故障率。预防维修制度基本内容就是计划检修和定期保养。检修能在焦化厂机电设备的磨损程度将要达到极限时,进行及时的修理工作或者就是更换不能满足工作指标的零件,从而使焦化厂相关的机电设备达到良好的工作指标。做好机电设备的预防检修维护工作,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设备的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生产活动。
3机电设备维修中面临的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不断变化,与此同时焦化企业机电设备的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各种机电设备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设备零件的种类也就是多种多样,各个厂家的设备维修保养措施又不尽相同。如果制定统一的机电设备检修的间隔期显然不科学,因为有的设备质量高不需要经常维修,有的设备精密度高需要经常地进行维护。为此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检修和维护安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物力上的浪费,甚至造成恶性后果。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决定设备就是否需要进行中修或者就是大修。根据检修的间隔期和预计的工作时间制定相关设备的预维修计划。机电设备在进行检修时需要检测设备各项参数,但就是由于检测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比较困难。大量机械零件的相互组合与协调运行使机电设备的各项功能得以合理地体现出来,但由于制作工艺和材质的不同,设备中每个零件的寿命不同。有时即使设备在进行定期维修时很多零件的依然在极限磨损的范围内。在某些设备进行大修时,不得不将很多没有达到磨损极限的零件更换下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设备浪费。
4结论
本文对焦化厂机电设备故障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机电设备维护的方式及检修维护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总之,做好焦化厂机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能够很好地保证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成本,从而达到保障焦化厂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机械密封论文篇十九
摘要:质量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使用周期、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加工与很多行业密切相关,机械加工的质量管理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该文通过分析机械加工中出现误差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加工质量原因方法
1机械加工的质量
要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就要先清楚机械加工的精度。加工的精度是说零件加工之后,包括尺寸、形状、各个表面的相对位置等等这些的实际值和设计方案的预期值是否相符,如果有偏差,那这个偏差就是加工误差。加工误差愈大就表示加工精度愈低;加工误差愈小就表示加工精度愈高。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相对位置精度。尺寸精度限制了加工面与基准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误差范围。几何形状精度限制了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如圆柱,圆柱度,直线度等的误差范围。相对位置精度限制了加工的表面和要求的基准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误差范围。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过程由加工件、加工机床、刀具和夹具构成,这一个整体即机械加工的工艺。不同的工作条件,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加工误差。要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就要分析整个加工工艺的过程。
2造成加工误差的原因
(1)加工刀具形成的几何误差。在切削的过程中,刀具都会产生磨损。这些磨损就会造成加工件形状和尺寸上的变化。如果没有正确的选用合适的刀具,则会造成加工件几何误差的加大,甚至超出合理的误差范围。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加工误差的产生就需要选用合适的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刀具切削用量。这样既能减少加工误差,又能减少刀具磨损。
(2)加工夹具形成的几何误差。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加工件的误差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夹具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基准不重合造成的误差;一是定位不准确造成的误差。一方面,在对加工件进行加工时,要选取加工件上的几个点作为进行加工的定位基准。该基准是确定每一个工序所加工的工件成型后的位置、尺寸和形状。而设计基准则是指设计的零件图上面工件的位置、尺寸和形状。如果定位不准确就会造成这两个基准之间无法重合,产生误差。另一方面,夹具在定位时用到的定位原件,其实际尺寸和位置都是存在误差的,不可能和基本尺寸制造的没有差别。这些误差也会影响加工件的加工精度。
(3)加工机床形成的几何误差。加工件的很多工序都是借助机床实现,所以,机床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件的精度。在机床的制造误差中,主轴回转误差,传动链误差以及导轨误差都会对加工件的精度产生加大的影响。主轴回转误差指的是每一瞬间,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的误差,它将对加工件的精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传动链误差,指的是传动链首尾两端的传动部件之间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这个误差的产生一般是因为传动链的组成部分在制造和装配中存在误差。导轨误差,除了其本身的制造原因外,主要是导轨的安装和日常磨损造成的。
(4)加工中受力、受热形成的误差。在工件加工中,如果机床、夹具、刀具的刚度高于加工件的刚度,那么,在切削工件的过程中就会由于刚度相对较低而变形,这样就产生了加工误差。在一些精密加工中,加工件也会因为起热变形产生加工误差,这种误差有时候会达到总误差的.50%之多。这两种误差如果不注意将会引起加工件精度的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要尽量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就需要安排合理的加工工艺系统,争取将误差影响控制的允许的范围。
(5)加工中调整、测量形成的几何误差。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加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些调整不可避免引起误差的产生,这就是在加工用具的原始精度之外要考虑的动态因素。同时,加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要进行测量,测量的精度会因为方法、量具或者人为的原因产生变化。这些误差的产生都是不可避免的。
3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方法
(1)通过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条件、选择刀具几何角度、控制切削用量的方法减少加工的原始误差。针对工件产生原始误差的原因,逐项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提高机床、刀具、夹具自身的精度,一些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可以采用精密机床进行加工;改良加工工艺,针对不同加工件的加工要求对已有加工工艺进行调整,以改善加工件的受力、受热变形误差;在调整加工工艺和测量加工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控制动态误差的产生,或是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对一些原始误差进行误差补偿。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条件、主观原因而产生的原始误差,除了控制其误差范围外,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误差补偿。所谓误差补偿,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出误差,用这个新的误差来补偿甚至抵消原来固有的原始误差,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加工误差减少,加工精度就得以提高,也就是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3)对原始误差进行分化和均化。前者是通过将原始误差分组,按组加工来缩小误差范围;后者是通过不断地试加工,在有密切联系的加工件之间比较和修正,使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均化。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4)合理运用就地加工法。对于那些要求精度高的重要表面,可以在装配之后才进行精加工,这样可以整体提高加工件的精度。在有些情况下,要单独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是困难的,因为涉及到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使用就地加工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体,可以有效的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在日常加工中应用比较多。
4结语
机械加工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对误差种类和原因的认真分析,把握误差的变化,进而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尽量减少加工误差的范围,达到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j].科技信息,2011(16).
[2]周星元,梅顺齐.机械制造技术(下册)[m].中国水利水电技术出版社,2008.
[3]司乃钧.机械加工工艺基础[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