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颤膝组合教案(案例19篇)
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工具,更是教师思考教学思路和方法的重要过程。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应如何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这些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适用于不同的教学需求。
颤膝组合教案篇一
在墙面上贴有5的实物分解组合示意图和对应的数字分解组合示意图。
在墙面上粘贴数字的标准书写方法图例。
1、在数学活动区投放用于分解组合的玩具、实物卡片和数字卡片,指导幼儿进行分解组合的练习活动,并记录结果,如s所示。
2、在数学活动区增加加号、等号卡片,投放空出加号、等号位置的'实物计算卡和数字计算卡片,教师指导幼儿将加号、等号填在计算卡片的正确位置上,并计结果。
利用棋子、玩具、水果、小食品等,指导孩子练习5以内数的分解组合活动。
指导孩子进行描写数字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利用实物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如利用小碗逝计算练习,先拿了1个碗,又拿了2个碗,自己一共拿了3个碗等。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运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如在葙里,我挑了1个苹果,妈妈挑了3个苹果,我们买回来4个苹果。还可以说说劳动、玩等时候遇到的加法问题。
游戏时,利用玩具、实物、圆点等,引导幼儿练习5以内的计算活动。
颤膝组合教案篇二
颤膝组合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将知识和技巧融合在一起,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这种方法最早由教育专家提出,通过研究表明,颤膝组合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尝试了颤膝组合,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和好处。
第二段:颤膝组合的优势
颤膝组合的优势在于其提供了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法通常只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颤膝组合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与探索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颤膝组合也提供了一种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我的学习中,颤膝组合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
第三段:颤膝组合的具体方法
颤膝组合的具体方法包括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究两个环节。在知识学习环节中,我们通过阅读、听讲、笔记等方式获取和理解知识。而在实践探究环节中,我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我可以先通过教材和讲座学习相关知识,然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这种实践探究,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它。
第四段:颤膝组合的好处
颤膝组合的好处在于它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通过将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究相结合,颤膝组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颤膝组合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主动。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颤膝组合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还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让我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第五段:对颤膝组合的展望
尽管颤膝组合方法有很多优势和好处,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首先,颤膝组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些学生可能是一个挑战。其次,颤膝组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因此,未来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更加重视颤膝组合的培养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总结:
颤膝组合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将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究相结合,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尽管颤膝组合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学校教育和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来突破这些难题。相信在未来,颤膝组合将会成为一种更加普遍和重要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颤膝组合教案篇三
在墙面上贴有5的实物分解组合示意图和对应的数字分解组合示意图。
在墙面上粘贴数字的`标准书写方法图例。
1、在数学活动区投放用于分解组合的玩具、实物卡片和数字卡片,指导幼儿进行分解组合的练习活动,并记录结果,如s所示。
2、在数学活动区增加加号、等号卡片,投放空出加号、等号位置的实物计算卡和数字计算卡片,教师指导幼儿将加号、等号填在计算卡片的正确位置上,并计结果。
利用棋子、玩具、水果、小食品等,指导孩子练习5以内数的分解组合活动。
指导孩子进行描写数字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利用实物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如利用小碗逝计算练习,先拿了1个碗,又拿了2个碗,自己一共拿了3个碗等。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运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如在葙里,我挑了1个苹果,妈妈挑了3个苹果,我们买回来4个苹果。还可以说说劳动、玩等时候遇到的加法问题。
游戏时,利用玩具、实物、圆点等,引导幼儿练习5以内的计算活动。
颤膝组合教案篇四
自从我加入学习颤膝组合后,我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个小组里,我不仅学会了高效学习,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颤膝组合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给其他学习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学习颤膝组合让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过去,我总是习惯性地使用课堂笔记和教科书来学习。然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学习颤膝组合,我学会了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学习。我现在更注重多媒体学习资源,如视频教程和在线课程。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习颤膝组合教给了我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学习的道路上,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前,我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常常拖延学习任务,导致最后匆忙应付考试。然而,颤膝组合教给我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确保每项任务都得到充分的时间和注意力。现在,我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节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学习颤膝组合也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以前,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常常缺乏信心,总是担心自己不能达到要求。然而,在小组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我现在更加勇敢地面对学习的挑战,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这种自信心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也让我在其他方面更加自信和乐观。
最后,学习颤膝组合带给我了友情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在小组里,我们彼此共同学习、进步,并且相互支持和帮助。我们常常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学习资源,互相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我们共同追求进步和成功,彼此的友谊也日渐深厚。通过小组的合作,我学会了与人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让我学会了在集体中做出贡献和付出努力。
总的来说,学习颤膝组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通过改变学习方法和态度,我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我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节奏;通过培养自信心,我能够更勇敢地面对挑战;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人合作并实现共同目标。这些经验不仅对我的学习之路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我的人生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我相信,在学习颤膝组合的道路上,我还能不断发现更多的精彩和收获。
颤膝组合教案篇五
1.初步体验数量比1多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6的分解、组合。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分合号”
彩色小棒(数量为人数的.5倍,可用彩纸卷成)
1.教师:小朋友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米奇请我们去他的妙妙屋做客。我们现在就坐汽车去吧!
2.师幼开汽车进入活动室。(播放课件2(妙妙屋)
1.学习6的分解、组合。
(3)我们请米奇帮我们来分一分吧,看一看他和我们分的是不是一样的!
2.学习记录6的分合。
(1)教师:怎样把大家分“6”的几种情况记录下来呢?
(2)教师介绍分合符号,示范规范的分合式及读法,如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播放课件3和4“分苹果”)
(3)请幼儿读一读6的分合。(播放课件5)
1.教师:米奇要做一些有趣的方向盘,我们一起来制作方向盘吧!(播放课件6)
2.操作要求:每个方向盘上都要有6个圆点,请你说一说应该补上几个圆点才有6个圆点,再把分合式补充完整。(播放课件7)
3.教师:把“6”分成两份,有几钟分法?(教师逐一播放课件8——12)
1.教师:米奇准备了好多彩棒呀!我们一起来玩“分彩棒”的游戏吧!(播放课件13)
2.游戏:分彩棒
请5名幼儿分别举起数字6的五种分合式站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及中间,其余幼儿每人拿6根彩棒,将彩棒随意分成2份,左手中的彩棒数量为一个部分数,右手中的彩棒数量为另一个部分数。然后站到对应的那一钟分合式里。
颤膝组合教案篇六
1、经力对数量为8。9的物品进行分解、组合的过程,感知8、9的分解、组合。
2、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8、9的分解组合,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1、教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
2、学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纸、笔人手一份。
3、《操作册》第27页。
一、运用“数字碰球”游戏复习数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8片筹码,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卡片”、“分合号”记录分解结果,先请分成7和1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引导幼儿感受将8分成7和1或分成7和1,虽然改变了两个数字前后顺序,但合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请8分成2和6,3和5两种分法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解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找出与这种分法的另外两种记录结果。
3、请还有不同分法的幼儿展示:即8分成4和4。
4、让幼儿集体完整地读一读8的分解和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9片筹码,让幼儿尝试把自己每次分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引导幼儿在摆分合式时按一个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来摆分合式并记录,再找出其中有相同数字的分法。
2、把幼儿分解的结果展示在黑板,并进行检查。
四、游戏活动:做手指游戏“找部分数”。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六、活动延伸:完成《操作册》p27。
教学反思。
2、不足:教师讲课不够幼儿化。上课时间太长。
已后要多锻炼自己,不断提高上课的奇巧。
颤膝组合教案篇七
1.在操作中认识2的分解与组合。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制做玩具灭火器两个。
2.与幼儿数量相同的多类玩具,每类两个。
3.小黑板、数字卡2数字卡1多个。
1.出示玩具灭火器,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工具,什么会人使用它?
共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卡2。
2.认识2的分解。把两个玩具灭火器分给两名幼儿,向幼儿提问每人手中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让两位幼儿分别取1个数字卡1,引导幼儿明白两个灭火器分给两个小朋友就是每人1个,也就是2这个数可以分成1和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2的组成形式(即2分为1和1)。
3.认识2的.组合。请两位幼儿把玩具灭火器和数字卡还给老师,引导幼儿明白两个小朋友的灭火器合起来又成了两个灭火器,1和1合起来就是2,老师在黑板上贴出2的组合方式(即1和1合成2)。
4.请幼儿说出刚才的过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2的分解与组合。
5.给每个幼儿发两个玩具和相应的数字卡2、1,让幼儿操作2的分解与组合,老师进行指导。
颤膝组合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颤膝组合教案篇九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我不禁会感到自己的颤膝,心生畏惧。然而,我也意识到,只有克服这种畏惧和不自信,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我开始尝试学习颤膝组合,一种能够帮助我克服畏惧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我学习颤膝组合的心得体会,我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学习到了面对颤膝时的自我激励和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当我真正坚信自己拥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时,我的颤膝感会减少很多。因此,我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我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自信和积极的心态真正能够帮助我面对颤膝,克服困难,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意识到了勇于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开始尝试。然而,不敢尝试就永远无法取得成功。所以,我开始勇于冲破自己的阻碍,迈出了第一步。当我迈出第一步后,我发现这个过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而且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我意识到,勇于迈出第一步并不只是在学习中的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我学习到了适度的压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我尝试学习颤膝组合时,我采用的是适度的压力,而不是过于强迫自己。适度的压力能够让我感到有一种紧迫感,但又不至于让我感到压抑和焦虑。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实践中,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能够帮助我克服颤膝和激励自己的重要手段。
此外,我还发现了学习颤膝组合的过程中,适当寻求帮助和借助外界资源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借鉴,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帮助。当我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我开始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寻求他们的建议和帮助。这样,我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别人的经验和见解中获益,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学到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敢于向他人请教和借助外界资源,以便更好地克服颤膝,取得学习上的成果。
最后,我对学习颤膝组合的心得体会是,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在学习颤膝组合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困难和挫折,有时候甚至感到无法再坚持下去。然而,我明白现实生活中难以为继的事情很多,而且真正取得成功的人都会经历困难和挫折。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并努力奋斗。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能够逐渐克服颤膝,取得了一些成果。
总之,学习颤膝组合是一个能够帮助我克服畏惧和提高自信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学习颤膝组合,我学到了自我激励和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勇于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适度的压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适当寻求帮助和借助外界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坚持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在学习颤膝组合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宝贵经验和心得。希望这些心得和体会能够对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帮助。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
(湘版音乐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
3.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 一、激情导入
1.引入演唱组合欣赏
2、播放组合演唱片断,自由欣赏
学生可随意讲出所熟悉的演唱组合的名称,也可跟唱所熟悉的歌曲。师生共同营造热烈、民主的学习气氛。
3、指名答问,组织交流
二. 二、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及作者
(3)介绍作者及作品风格。同学们都熟悉他的歌曲。有人称王洛宾先生为西部歌王。王老先生是北京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但他为了民族的音乐,一生扎根新疆。他的作品都吸取了新疆民族音乐的素材,他一生整理、创作、收集了七百多首作品。他把新疆的民歌介绍给了全国,介绍给了全世界,国内外许多歌唱家都非常喜欢演唱他的作品。
2.随乐学唱
(1)听赏全曲,按照自己的创意拍击节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青春舞曲》的活力,请同学们跟随音乐拍击节奏,看看谁拍击的最有创意。(播放歌曲音乐,学生边听边拍击节奏,老师记节奏)
(2)边拍节奏边唱歌曲。有的同学拍的节奏很有创意,老师也记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唱一唱。(师生边拍边唱,老师再加一些简单的身势节奏,学生模仿。)
3.随乐舞蹈
(1)学生齐唱歌曲,教师跳新疆舞。
(2)激发学生设计舞蹈动作,表现歌曲。组合演唱的第二大特点是边歌边唱,充满活力。平常同学们都很活泼,好动,还有些同学会跳现代舞,现在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跳起来。
三. 三、范例组合
2.介绍几个有特色的演唱组合。
四.尝试组合
1.提出演唱组合的要求
刚才,我们既饱了眼福,又饱了耳福。现在,轮到我们了要来开一个班级组合演唱会,现在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准备。组合方式是5至8个人自由组合成一组,小组成员可以坐到一起商定歌曲和组合演唱的形式。同时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组合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并用新颖的形式写好组合名、演唱名和演唱人数贴到黑板上,老师已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笔。
2.尝试组合演唱
学生分组合进行讨论、排练。
五.组合演唱会
1.推选主持人
2.分组合上台演唱
六.课堂小结
电视上的组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数年功”,而我们的组合则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分钟”。同学们今天都表现的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迅速完成了各自的组合,并为自己的组合起了这么特别的名字,还采用了很多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自己选唱的歌曲,非常了不起。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演出鼓掌庆贺。
五、教学反思:
能在全县中小学音乐教材培训中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同行们进行交流,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更是一次磨练。下面,我就来谈谈我执教这节课的感受。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这一点,我选择了中学生们很喜欢,也很熟悉的“组合演唱”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生命活力得到极大的焕发。与传统教学相比,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老师给了每一位学生一个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们自由组合、自己选择演唱曲目和表演形式、选出自己的主持人、制定节目单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就连表演后的点评都由学生来完成。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新课程理念。
通过这节课,让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另外,自己的课堂语言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评价语言,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做出迅速的反应,还要注意语言的机智性、幽默性、科学性。这些还需要我不断去充实自己,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其中却是学问颇多。
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积累了教学经验,丰富了教学经历,这将成为我音乐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起点,我将孜孜不倦,继续努力。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一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7以下的个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今天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游戏。
师:“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学习8的分合。
1.请幼儿每人取8个圆片分成两份,并进行记录,再请几个幼儿说说是如何分的,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2.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讨论几种分合式的形式特点,懂得按序分解最清楚,不易遗漏。如: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前面的数逐一增多,每次增1,后面的数则逐一减少,每次减1,前后两个数合起来为8。
小猫分家。
结合已有经验,一起观看ppt,巩固8的分解。
(三)小组活动。
学习8的组成——分苹果。
(四)活动小结。
1.复习8的组成。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3.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二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1、制做玩具灭火器两个。
2、与幼儿数量相同的多类玩具,每类两个。
3、小黑板、数字卡2、数字卡1多个。
1、出示玩具灭火器,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工具,什么会人使用它?
共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卡2。
2、认识2的分解。把两个玩具灭火器分给两名幼儿,向幼儿提问每人手中有几个玩具灭火器,并让两位幼儿分别取1个数字卡1,引导幼儿明白两个灭火器分给两个小朋友就是每人1个,也就是2这个数可以分成1和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2的组成形式(即2分为1和1)。
3、认识2的组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请两位幼儿把玩具灭火器和数字卡还给老师,引导幼儿明白两个小朋友的.灭火器合起来又成了两个灭火器,1和1合起来就是2,老师在黑板上贴出2的组合方式(即1和1合成2)。
4、请幼儿说出刚才的过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2的分解与组合。
5、给每个幼儿发两个玩具和相应的数字卡2、1,让幼儿操作2的分解与组合,老师进行指导。
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三
例1: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一是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二是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凳子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三是解决问题。这时我再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四是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五是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二、分组问题
(本题我是先让学生计算,有很多同学得出的结论是p×p)
一是仔细审题。先由学生审题,明确组成五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这五个数来自两个不同的组,因此是一个“分组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二是转换题目。在学生充分审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同学a将题目转换如下:从班级的第一组(12人)和第二组(10人)中分别选3位和2位同学分别去参加苏州市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三是解决问题。我让同学a来提出选人的方案,同学a说:“先从第一组的12个人中选出3人参加其中的3科竞赛,有p×p种选法;再从第二组的10人中选出2人参加其中2科竞赛有p×p种选法;最后由乘法原理得出结论为(p×p)×(p×p)(种)。”(这时同学b表示反对)
同学b说:“如果第一组的3个人先选了3门科目,那么第二组的2人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第二步应该是p×p。”(同学们都表示同意,但是同学c说太麻烦)
同学c说:“可以先分别从两组中把5个人选出来,然后将这5个人在5门学科中排列,他列出的计算式是c×c×p(种)。”(再次通过互相讨论,都表示赞赏)
这样原题的解答结果就“浮现”出来c×c×p(种)。
四是老师总结。针对这样的“分组排列”题,我们多采用“先选后排”的方法:先将需要排列的对象选定,再对它们进行排列。
三、多排问题
把元素排成几排的问题,可看成一排考虑,再分段处理。
例3:7个人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
分析:分两步来完成,先选三人排在前排有,余下的4人放在后排有a44种,所以共有种a33×a44=5040;分析:a77=5040,所以对于分排列等价全排列。
总之,排列组合解题分析过程,旨在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四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颤膝组合的学习班,通过一周的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这种强力组合技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我对颤膝组合的认识和心得。
首先,颤膝组合是一种高难度的技巧,需要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在学习班的第一天,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颤膝组合的定义和技巧要求。颤膝组合不仅要求身体的平衡和力量,还需要控制肌肉的协调动作,这需要耐心和毅力。我在一开始的练习中碰到了不少困难,但通过反复练习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颤膝组合的基本要领。
其次,颤膝组合的实践对身体素质有着全面的要求。在学习班中,我们除了进行颤膝组合的练习之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能训练。这些训练包括悬垂、仰卧起坐、深蹲等,旨在提高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我在这些训练中体验到了挑战和疲惫,但通过坚持下来,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也使我更加相信,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展现颤膝组合的技巧。
再次,颤膝组合是一种提高自信心和坚持力的绝佳方式。在颤膝组合的练习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给予我极大的满足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我不仅提升了技巧,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毅力。颤膝组合对于我来说,成为了一种挑战自我的机会,也是展示自我的舞台。
最后,颤膝组合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学习班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小组练习和合作项目,需要相互配合和信任。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在颤膝组合的实践中,团队精神是非常关键的,每个人的贡献都会对整个团队的表现产生影响。我和我的伙伴们互相扶持、相互鼓励,在团队中创造了更加出色的表现。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和实践颤膝组合,我深刻理解到了这项技巧的要求和意义。这是一种高难度的技巧,需要全面的学习和实践。同时,实践颤膝组合也让我意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和毅力。此外,团队合作也是颤膝组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提高,也感受到了团队带给我成就感的巨大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学习和实践,颤膝组合将成为我展现自我的利器。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五
3、5种不同的花摆放在主席台前,摆成一排。
(1)如果某种花不放在中间,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某种花不能放在两端,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7、北京到天津的铁路段沿线有10个车站,火车票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8、从分别写有1、2、3、4、5、6、7、8的八张卡片中任意取两张组成一道两个一位数的加法题。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和?
(2)有多少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9、由数字0,1,2,3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偶数?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六
简单的排列组合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七
把符合条件的排列数直接列式计算;
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
对于定序问题,可先不考虑顺序限制,排列后,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方法。
例1: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要求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
(1)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只能在中间或者两边位置;
(2)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
(3)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男生必须排在一起;
(4)全体排成一行,男生不能排在一起;
(5)全体排成一行,男、女各不相邻;
(6)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丙三人从左至右的顺序不变;
(7)全体排成一行,甲、乙两人中间必须有3人;
(8)若排成二排,前排3人,后排4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无任何限制条件;
(2)正、副班长必须入选;
(3)正、副班长只有一人入选;
(4)正、副班长都不入选;
(5)正、副班长至少有一人入选;
(5)正、副班长至多有一人入选;
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
(2)分为三份,每份2本;
(3)分为三份,一份1本,一份2本,一份3本;
(4)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5)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1本
例2、(1)10个优秀指标分配给6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
一个,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2)10个优秀指标分配到1、2、3三个班,若名
额数不少于班级序号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1)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一共
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2)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且恰有一个空
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八
求解排列应用题的主要方法:
直接法:把符合条件的排列数直接列式计算;
优先法: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
捆绑法:把相邻元素看作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一起排列,同时注意捆绑元素的内部排列
定序问题除法处理:对于定序问题,可先不考虑顺序限制,排列后,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间接法: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方法。
例1: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要求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
(1)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只能在中间或者两边位置;
(2)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
(3)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男生必须排在一起;
(4)全体排成一行,男生不能排在一起;
(5)全体排成一行,男、女各不相邻;
(6)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丙三人从左至右的顺序不变;
(7)全体排成一行,甲、乙两人中间必须有3人;
(8)若排成二排,前排3人,后排4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无任何限制条件;
(2)正、副班长必须入选;
(3)正、副班长只有一人入选;
(4)正、副班长都不入选;
(5)正、副班长至少有一人入选;
(5)正、副班长至多有一人入选;
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
(2)分为三份,每份2本;
(3)分为三份,一份1本,一份2本,一份3本;
(4)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5)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1本
例2、(1)10个优秀指标分配给6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
一个,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2)10个优秀指标分配到1、2、3三个班,若名
额数不少于班级序号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1)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一共
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2)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且恰有一个空
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颤膝组合教案篇十九
课标中提到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有意义,有挑战性,创设的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
因此,我尝试让学生的学习有效,关于问题,第一层,能独立思考的就独立思考,有必要小组合作的就进行三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依需而进行。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探究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顺序地思考,参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摆数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用简单的数字卡片1、2摆两位数,因为直接观察,学生就能熟练地说出是12、21这两个两位数。为了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进行了点拨,这也正是这堂课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因为教师的点拨,致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用1、2、3摆两位数的过程中,几乎清一色的用交换位置法完成了排两位数的活动。此时,在追问学生没有其它排法的时候,我写出了一种确定十位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十位上数字的特点,引出另外有效的`方法,虽然在检查的环节,学生学的扎实有效,都学会了用这种方法进行排数,但这个环节由于我点拨时机的过于提前,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用三个数字排数的环节中,学生在活动之后,感悟到排数只要有规律一组一组既不容易漏掉又不重复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重新再写一遍,重新建构新知。掌握了方法之后,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用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讨论四个数字排出两位数的活动。
这是探究到方法之后的深化理解。至此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渐渐梳理出方法。然而在汇报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要求汇报的目标不明确,教师用连线的方法明确个数,而学生说出了具体的两位数,致使学生汇报数和我的板演环节有些混乱。原本设计让学生能通过连线这样的学习方式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特点,能化复杂为简单的目标达成度不高。这是第二个值得教师注意的地方。因此,在教学时向学生明确汇报的要求,不会犯这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