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和感悟入手,以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档案收集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示。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庆祝“民族月”。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对于民族多元化的关注和尊重。这个月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中国人,我们需要保持团结和互相理解的态度。
第二段:
在这个民族月,我尤其受到了云南地区各族群众和当地政府的活动所启发。在此之前,我非常少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但是,通过不断地看电视节目和新闻,我逐渐发现,云南诸多少数民族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这其中既有纳西族的摩梭女性文化,又有彝族的传统服饰和习俗,还有藏族的信仰和宗教。而在庆祝活动中,少数民族们展现出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段:
随着“民族月”的持续开展,我也越来越注意到了周围的文化差异。我们的同事、邻居甚至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中遇到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和文化背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为我们提供了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和接触的机会,而这些交流一方面能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能拓宽我们的生活视野和领悟能力。
第四段:
作为学者和文化爱好者,我深刻地认识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文化理念,这个理念倡导了不同民族在各自发展文化的同时,互相交流并产生了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同时,在国际交流中更具有亲和力,让世界对中国的“多元性文化体系”这一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第五段:
在我的眼中,“民族月”不仅为我打开了不同文化的视野,也为我敞开了一扇了解和尊重身边不同人群的大门。在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的今天,我相信各种文化交流都具备多元文化的意义。每一个文化背景都值得被关注、被研究和丰富。让这个文化月的活动促进我们的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让我们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彼此差异、互相尊重,共享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进步成就,让中国成为更加美好的文化圣地。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二
民族观是指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和情感态度。民族观影响了个体对待自己民族的态度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互动。在当今世界上,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对于个体来说,培养一个正确的民族观意义重大。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民族观的重要性,下面将从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自尊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段: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一个个体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地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首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使得我以中国人的身份感到自豪。无论是五千年的文明史,还是世界级的古代科技和文学作品,都为我加深了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丰富了我们的国家形象,也让我更加珍惜中国人民大家庭的凝聚力。
第三段: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和谐、友好关系的承诺。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变得越发重要。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坚持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例如,在学校里,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我的社交圈子,也加深了我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民族团结的活动,传播友爱和团结的理念,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第四段:民族自尊
民族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心。一个民族只有具备自尊和自信心,才能走得更远。作为中国人,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我为中国的成就感到骄傲。然而,在国际交往中,一些历史原因或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对中国的误解和歧视。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坚定地维护自己民族的权益,提高自己民族的形象,展现出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民族的自尊和尊重,要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只有在互相尊重中,我们的民族自尊才能真正得到彰显。
第五段:总结
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背景下,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对于个体来说越来越重要。通过加强民族认同,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我们能够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通过加强民族自尊,我们能够展现自己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民族观,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国家大家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三
我一直对舞蹈很感兴趣,而最近我参与了一个外国民间舞学习班,这让我对外国民间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里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外国民间舞蹈的多样性感到惊叹。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民间舞蹈,包括爱尔兰的伊利舞、希腊的锡拉岛民舞以及印度的卡塔卡里舞等。每个国家的民间舞均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例如,伊利舞活泼欢快,展现了爱尔兰人民的热情和乐观;锡拉岛民舞则充满了希腊人的自豪和激情;卡塔卡里舞则展示了印度人民的优雅和优美。通过学习这些舞蹈,我深深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丰富性。
其次,外国民间舞蹈对身体的要求很高。学习外国民间舞时,我发现它们对身体的要求非常严格。舞蹈动作往往要求柔韧的骨骼和灵活的肌肉。通过练习,我发现自己的柔软度和协调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舞蹈中的跳跃、旋转和扭动等动作,锻炼了我的力量和耐力。我也更加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潜力,舞蹈让我有了更健康、更美丽的体魄。
另外,外国民间舞蹈也带给我了更多的快乐和放松。无论是在学习班上还是在家中,跳舞让我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压力。舞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让我的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我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表达内心的情感。当我与其他学员一起跳舞时,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仿佛融为一体。这种群体舞蹈带给我一种莫名的快乐和满足感,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舞蹈的魅力。
最后,学习外国民间舞蹈增强了我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欣赏。通过学习舞蹈,我了解到不同文化间的舞蹈是如何反映出当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尊重不同文化的舞蹈也就意味着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让我对世界更加开阔,也让我更加关注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学习外国民间舞蹈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我通过学习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民间舞蹈,锻炼了身体,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和放松,同时也增强了我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舞蹈让我形影相随,它是灵魂的呐喊和体魄的展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热爱舞蹈,享受舞蹈带给我的美好和幸福。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四
民族绣是我国传统手艺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技巧深受人们喜爱。我从小就对民族绣情有独钟,近年来更是加入了学习民族绣的行列。通过学习和练习,我深深感受到民族绣带给我的乐趣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我对民族绣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民族绣需要耐心。民族绣的图案十分细腻,绣针需要反复插入绣布中,丝线需要细心地穿插,一粒针一线都需要仔细斟酌。这需要绣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我的学习经历告诉我,只有保持耐心,才能细心地完成每一处细节,才能将民族绣的精神传递出来。学习民族绣锻炼了我的耐心,也使我更加细致入微。
其次,学习民族绣需要专注。绣制民族绣需要对主题和配色进行仔细地选择,还需要对细节进行反复的琢磨和修正。每一根丝线的颜色、长度和位置都需要仔细斟酌,以确保绣制出来的作品能够完美地展现出民族绣的特点。通过不断的练习,我学会了如何专注于手中的工作,如何用心去感受每一根丝线的变化,如何追求尽善尽美的绣品。专注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绣的技法和精神,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次,学习民族绣需要倾听。在学习民族绣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身边许多有经验的绣娘和绣匠。他们乐于分享他们的绣艺心得和经验。通过倾听他们的教诲和指导,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运用不同的绣针和线孔,还教会了我如何选择合适的图案和布料。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不断进步,也感受到了民族绣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之处。
最后,学习民族绣需要创新。民族绣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然而,传统总是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作为一名年轻的绣者,我尝试将传统的绣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出一些风格新颖的绣品。例如,在传统的花鸟图案中,我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让图案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学习民族绣的过程中,我发现绣艺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不断尝试和创新,才能推动民族绣的发展。
总而言之,学习民族绣不仅需要耐心和专注,还需要倾听和创新。这些体会让我懂得了民族绣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修身养性的意义。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绣的艺术精髓。作为一名学习民族绣的人,我愿意不断努力,一直走在民族绣的艺术道路上。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民族馆,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体验。在这个展览的空间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不同民族的世界。每一个展厅都向我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和民俗。这个社会命脉所系的民族馆给了我很多启示,同时也让我深切地思考了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
第二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馆展现了各大民族的礼仪、服饰、建筑等各个方面。通过观察,我发现文化的传承对民族的重要性。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深邃的文化故事,从古至今被传承至今。这些伟大的传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而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革中。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许多民族都面临着文化融合的挑战,但同时也继续保护和传承着他们独特的文化标识。这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代表着某个民族的个体,应该珍惜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尊重和认同其他文化。
第三段: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和谐
民族馆中展出的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如此多元而又和谐共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同时也有一种共性,那就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接纳。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存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思考到自身文化的包容性。就像民族馆展示的那样,多元文化的并存并不意味着冲突和排斥,反而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底蕴,实现和谐共生。
第四段:民族精神的归属与价值
参观民族馆的过程中,我把目光聚焦在了展品的细节上,发现了许多民族的精神内核。民族精神是每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是文化的灵魂和血脉。无论是那些充满勇气与坚强的东方民族,还是那些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西方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精神,这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我的身份和自我价值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而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只有在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我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担负起我所属民族的责任与使命。
第五段: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在这次参观民族馆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教养来代表我们民族的形象。同时,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的多元一体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融入世界的大家庭中,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总结:
通过参观民族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和谐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拥有自己文化认同的年轻人,我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来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六
一谈起舞蹈技巧,有些人认为这应该是搞古典舞的人去研究的课题,与民间舞无关,因而不屑一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吧。
我们可以从中国民间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来分析和寻找答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每个 民族的民间舞蹈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在此,我不做全面地分析和介绍,只想着重地分析一下已被舞蹈学院纳入必修教材的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原 生态民间舞中的技艺性舞蹈。
自古以来,汉族各种民间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庙会、迎神庙会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争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称赞。汉族民间舞蹈正是在这种技艺求精中不断发展的。
(1) 安徽花鼓灯。花鼓灯中的“盘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上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摆成各种姿态的技巧 表演。中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双人武功表演。地盘鼓是鼓架子单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艺人 们在展现技巧的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专长。他们常常在变幻莫测的拐弯和罕见的技巧中,洋溢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例如怀远的石敬礼(艺名“石猴子”、洪 云(艺名“小水子”)、凤台的武佩轩(艺名“气死猴”),从他们的艺名就可以看出他们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矫健。
(2)山东鼓子秧歌。鼓 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场与武场之分,武场正是“鼓”、“棒”、“伞”大显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动时步大身低,落脚生根,蹬脚扬尘,坚实有力;跳跃时则强调干拔 与上窜,犹如“旱地拔葱”。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种蹲、踢、跳、转技巧,那么鼓子秧歌的稳健潇洒、淳朴刚劲的风格就很难体现。鼓子秧歌 的发源地——鲁北地区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术之乡沧县和杂技之乡吴桥。武术与杂技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艺表演。
(3)还有诸如安塞腰鼓、广东英歌、湖南花鼓、辽南高跷、东北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
藏族舞蹈中的热巴,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在民间是由世袭的流浪艺人表演的。其中铃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艺人手持牦牛尾和铃铛,女艺人右手持单柄手鼓,左 手持长鼓槌击打。开始时,男女一起表演,男纵跳挥铃,女旋转击鼓。当跳到气氛热烈时,就拉开场小进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员集体表演鼓技,有“顶鼓旋转”、 “缠头击鼓”、“扭腰打点”等技巧动作。表演完鼓技之后,鼓队散开站立一旁,由男演员上场,在鼓声伴奏下一个接一个应声呼叫,抖肩起“法儿”,各自表演不 同的技巧动作,有“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还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儿,如“滚毛”、“抡背”等。铃鼓舞有 很多套鼓点,每套鼓点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动作。演员应场上鼓声而舞,腾跃飞舞,在快速倒脚步中结束。又如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种靠技巧表演 来抒发情感的舞蹈,跳起来粗犷奔放,气势磅礴。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 蹈。太平鼓舞多在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舞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她们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 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竞技色彩。 盅碗舞,亦称“打盅子”。过去由男艺人表演,本世纪2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流畅,柔美端庄,高潮时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 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起舞。筷子舞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随着腿部韧性屈伸,身体的左右晃摆,快而碎地抖动双 肩,两臂松弛流畅地用筷子击打手、腰、腿等各个部位。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由慢转快,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盘子舞是维族舞中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一种舞蹈,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顶碗小碟舞”的俗称,通常是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挟 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 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象帽舞和长鼓舞都是朝鲜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舞者戴特别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转和飞舞。技巧越 高,头上的长缨就越长。舞者手中击打着小鼓,以“喜鹊步”跳跃前进,如腾空遥射,如冲锋向前,而头上的长缨不断旋绕。长鼓舞多为女 性表演,后来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表演进入高潮,常作行进性的连续旋转。技艺高超者,可转几十圈之多。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技巧“资源” 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徒手动作技巧,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这一点,从以上对汉、藏、蒙、维、朝五大民 族富有特色的技艺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 曲、杂技中的营养后发展形成的。尤其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许多徒手技巧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蹚、扑虎、叠肩、赞步等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间舞 所共有的。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的技术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些技巧称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许有 着先入为主的原因吧。中国古典舞系的学科建设比中国民间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而中国民间舞系至今还没有完善自己的技术训练体 系,在基本功训练上基本依赖古典舞基训教材。所以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约定俗成地写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实这些技巧是很难从中界定其归属的,只能说它们都是 我们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话,那只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应该是谁用的“早”就是谁的,而应该是谁用的“好”就是谁的,所谓用的“好”就是技巧的 运用符合舞种的审美风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现的舞蹈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在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编导的《顶碗舞》,一举夺得了民间舞群舞项 目的金奖。这个剧目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维族原生态民间舞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女演员们在表演中头顶盛满清水的小碗,在优美而欢快 的音乐中,从容流畅地移动舞步和变化队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风中飘荡。其高超绝妙的顶碗技巧和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征服 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去年六月,我有幸观摩了来自西藏的大型乐舞《珠穆朗玛》,现在回想起其中的热巴鼓舞,仍会让我热血沸腾、兴奋 不已。整个乐舞就是在女子热巴鼓舞和男子辫鼓舞表演时推向高潮的。女演员们的热巴鼓技巧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顶鼓旋转,还是甩鼓旋转和击鼓 翻身,都是那样的迅捷、利落、干净、漂亮,引得在场观众一阵阵赞叹和热烈鼓掌。男演员们的辫鼓舞跳得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野性美。他们甩辫击鼓、挥洒自如, 节奏由慢至快,气氛极为热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艺加上浓郁的雪域风格所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让我们心醉神怡、激动振奋。
上述两个舞蹈都是符合民间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们都是通过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质的极限展示,而中国民间舞技巧追求的是审美风格的完美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是各自 独立的,而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是同舞蹈风格紧密相融、难以分开的。也就是说民间舞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中国民间舞的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 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中国民间舞系副教授明 文军在《由厦门班毕业课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过将道具的运用往极限上发展而构成民间舞技巧的教学设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想是科学的、可行的。我们的 民间舞有许多极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发展的。比如汉族的手绢、扇子、鼓、伞、棒;藏族的热巴鼓、辫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 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还有民间舞中的各类旋转,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比如维族舞蹈中的各种跪转、夏克转、空转、平转,讲求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 鹰隼迎风回旋。而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旋转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
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难、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
我曾经从电视录像中看过一些民间舞剧目,现在虽已记不起它们的名儿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它们的“技巧性”都很强,表演中动则旋子3600,静则控腿 1800……。但这些技巧成了游离于舞者情感和舞蹈风格之外的“无情之举”,因而毫无艺术感染力可言,反倒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对此而言,我比较欣赏的是云 南 ,其热情风趣、朴实无华的风格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个剧目也安排了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抢脸等一些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在演员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中, 是在舞蹈情绪的层层推进中恰到好处地完成的。这种情感化了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民间舞从广场向剧场的转化,民间舞技巧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渲泄情感和渲染气氛了,它将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营造舞台意境的艺术化方向发展。
有人说,杨丽萍表演的民间舞根本没什么技巧,为什么能获得大众的普遍喜爱和专家的如潮好评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杨丽萍那独特的动作语汇的运用就是民间舞的 艺术化技巧的最高体现。《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已不同于广场原生态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过艺术化地夸张与变形,将孔雀那高洁、超然的灵性进一步升 华,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艺术仙境。正如于平教授所评价的那样:“《雀之灵》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技’成‘形’却又不为‘技’和‘形’所 累。当你在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时根本发现不了技巧的痕迹,因为“杨丽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识在创造‘生之灵光’。在那翩跃翔舞的孔雀中,杨丽萍 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兴、人生悟觉、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这一舞蹈独白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与坚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认为民间舞技巧运用的最 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入外国民间舞的意义和背景(150字)
外国民间舞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民俗艺术形式,不同于正式的宫廷舞蹈或现代舞,它强调平民舞蹈的自然和纯粹。外国民间舞既反映了特定地区的文化特色,又展示了人们的喜悦和热情,因此成为世界各国之间交流与了解的桥梁。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外国民间舞蹈学习班,并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外国民间舞表演和舞步的初步体验(250字)
在外国民间舞蹈学习班中,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外国民间舞的表演和舞步。我被舞者们的灵动和优雅所折服,他们舞动的手臂和双腿像是枝叶轻轻摇动着,形成了美丽的画面。而且,各种外国民间舞的舞步很多样化,既有轻盈的芭蕾舞步,又有富有力量感的骑马步等。通过模仿和学习,我终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舞步。虽然起步阶段艰辛,但我深深体会到外国民间舞的魅力所在。
第三段:外国民间舞蹈与文化的融合和传承(300字)
通过学习外国民间舞蹈,我不仅仅学习到动作和舞步,更重要的是了解到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每一种民间舞蹈都融入了特定地域的传统文化,通过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传递特定的情感和信息。例如,有些外国民间舞蹈诉说着古老的神话故事,而有些则反映了农民的劳作和庆祝丰收的喜悦。通过舞蹈,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动作,还能感受到文化的独特和多样性。学习外国民间舞也是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第四段:外国民间舞对个人发展的影响(300字)
学习外国民间舞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和表演,更重要的是对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外国民间舞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跳舞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耐力。其次,外国民间舞蹈要求舞者具备高度的集中力和反应速度,这对培养学习动作和跟随节奏的能力非常有帮助。此外,外国民间舞还培养了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并开拓了我的眼界。通过学习舞蹈,我渐渐明白了舞蹈能够提供更多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第五段:外国民间舞的魅力与展望(200字)
通过学习外国民间舞,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项艺术的魅力和魔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人与自然的融合。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外国民间舞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更好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学习外国民间舞,将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并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通过对外国民间舞的学习和体验,我深深体会到了外国民间舞蹈的独特之处和它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外国民间舞通过形体语言传达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和审美,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协调性和集中力。我期待着继续学习外国民间舞,传承和弘扬这项艺术,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八
民族绣是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它以独特的绣法和精美的图案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作为一位民族绣的爱好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绣带给我的乐趣和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体会和感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民族绣让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绣花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项琐碎的活动,但实际上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想象力。在绣制过程中,我可以自由地选择图案、线针和颜色,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表达出来。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我用心的产物,这种创造的乐趣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其次,民族绣让我更加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中国的民族绣源远流长,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独特的绣法和图案,每一种绣法都代表着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和绣制民族绣,我渐渐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尊重它。民族绣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第三,民族绣让我感受到了细致和耐心的重要性。绣花需要细心和耐心,每一针都需要仔细描绘,每一线都需要精确地穿过布料。在绣制过程中,我不得不静下心来,专注于每个细节,这让我在反复练习和修正中培养了细致和耐心的品质。我相信这些品质在生活中同样重要,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与他人相处,都需要我们耐心和细致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四,民族绣让我领略到了艺术之美。民族绣的图案精美绝伦,线条流畅而有层次感,色彩丰富而鲜艳。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通过绣制民族绣,我更加欣赏和理解艺术的力量,它能够用最简单的线和针,创造出令人心动的作品。艺术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也能够启发思考和激发创造力。
最后,民族绣让我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在繁忙和喧嚣的现代社会中,绣花成为了我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也是我远离烦恼和压力的一种方式。当我坐在阳台上,绣着花卉图案,一针一线地细细品味,内心变得宁静而平和。民族绣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追求。
总结起来,民族绣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手工艺,它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更让我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了细致和耐心的品质,领略到了艺术之美,并带给我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民族绣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传承和发扬这项宝贵的传统艺术,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民族绣。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九
民间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但古典舞和民族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典舞要求技巧性更高,而且对演员的软度要求也更高。
民族舞由于舞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的需要对器械有较强的控制力(如蒙古舞的顶碗),有的需要较好地把握身体姿态(如傣族舞的“三道弯”)。
古典舞的成型时间较短,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随着新的思想不断地涌入,它的可变性很大。
民族舞历史悠久,各民族的舞蹈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是模式化程度较高。
舞台上的古典舞演员,俯瞰时宛如一只正在写字的毛笔,“运笔”时急时缓,偶尔还会笔锋一转,而正视时又像是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时起时落,变化万千。
而民族舞更多的时候是在营造一个宏大的场面,就像是在舞台上铺开了一张活动的画卷,每一个演员都是画卷上不可或缺的、最闪亮的元素。
古典舞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更多的情绪的变化,有喜、有悲,处理感情要更加细腻。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要相当地到位。
民族舞的整体感情基调是高昂的、活泼的、奔放的,充满喜气,基本不带忧郁。
总的说来古典舞表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而民族舞表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广度。古典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频频在古典舞作品中出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时期它所特有的时代背景和人文风貌。即使作品中出现的是一些虚构的事件和一些虚构的人物,但是事件也具有深刻的意义,人物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总的来讲古典舞应该是中国舞蹈历史的纵向集成的产物,它表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总的特点。
民族舞源于工作和生活,它所展现的是各民族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这些小事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类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以及人们对恬静生活的向往等内在涵义。全面认识民间舞更能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因为民间舞将各个民族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是不加掩饰的,原汁原味的。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
学民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民族成为了校园教育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学民族纳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在我多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学民族带给我和他人的影响和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学民族的价值观影响
学民族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的学问和德行,通过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品德和道德准则。学民族培养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让我明白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博大精深。比如,通过学习《论语》、《大学》,我了解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德原则,懂得了忠诚、正直、谦虚等美德,这些都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始终紧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第三段:学民族的爱国情怀培养
学民族通过滋养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之情。通过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愈发油然而生。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祖国提供的一切。同时,学民族也增强了我们对于民族团结和自信心的认同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我时刻保持着对于我国伟大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敬畏之心,竭尽所能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学民族的文化传承
学民族实际上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忽视并丧失传统的渊源。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于历史的尊重,更是为了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价值的人。学民族让我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在与人交流中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的个性与魅力。同时,通过学习民族文化,我深入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邃内涵,也更加自信地介绍和推广中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第五段:结语
总之,学民族是我们培养自己,关注社会他人以及凝聚民族力量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学民族不仅为我们的成长和积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忘本源,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持之以恒地学习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学民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民间舞是一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的艺术门类,同时,民间舞具有他自身的特点和特征,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建设,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我国舞蹈家对原生态的舞蹈进行整理,从纯民间风格、动态中提取了大量可以单独使用的动作素材并使其“元素化”,成为能够遣词造句的语素。很显然,这个过程必然造就一个不同以往的结果,民间舞被“肢解”了,但是民间舞的功能被扩大了,显然看上去似乎离“民俗”远了些,但离舞台却更近了。
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感情来表现社会生活、抒发情怀。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
我们在研究中国各民族舞蹈的历史及其继承和发展的同时,还要继续研究完善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交流建设,更要继续研究民族民间唔到动态的本质特征,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走到民间,挖掘整理和提炼当前未纳入教材的`民族民间舞来完善现有的教材体系。培养出民族民间舞蹈尖子人才,针对不同学员给予不同的学习侧重,因为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有其完全不同的风格特性。实践、教学、交流、实习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验证获取的知识成教学成果及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如果抓好舞蹈实践、教学、交流的建设,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提早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其实,民族民间舞蹈培养无论怎样的表现和发展,都必须在“民族民间”四个字上下功夫,否则必将在舞蹈的海洋中失去个性,失掉性别,消失在人为的、主观的舞蹈臆造中。研究民间舞,必须从本质出发到实践,再从实践出发回归本质,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我们并不墨守,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创新永远是继续生存的标志,发展才是硬道理。
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不仅要通过口传身授来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还需要通过大自然给予更多的原生态素材,因此,“采风”是民族民间舞中最直接、最自然的保留和传承民间舞蹈的方式。它通过舞蹈者亲自深入各民族地区,来体验民族风情,少数民族人们会亲自传教她们土生土长、原汁原味、最具特色的舞蹈,传授一些少数民族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得到少数民族的天然素材和最淳朴的所谓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舞蹈。这对舞蹈元素的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在看来,许多院校已经忽略了这样一种舞蹈教学方式。他们只是单一的重复使舞者的思维狭窄,没有更好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反而使舞蹈变得更为单板。舞蹈事业应该让学生有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这会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这一方面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做得很好,从她的《云南映像》中可以看出,她激活了那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她创作《云南映像》时回到了云南,并在各地山寨收集整理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歌舞,一年后,她把她们编绘成原生态舞集《云南映像》。她对民族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甚至被媒体称作民族文化保护的“杨丽萍模式”。杨丽萍她深入生活,深入到少数民族中,更加了解了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特点,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舞蹈传承做一个带头作用,应该吸收她的优点,,重视舞蹈教学中的“采风”意识,来更好地弘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创新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对于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不能一昧的锁闭,而是要合理的发展、创新,才能使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生命之树常青。
从历届的舞蹈比赛中可以看到也有很多融入现代舞手法的优秀的民族舞蹈,如张继钢编创的《母亲》,就是抓住了藏族的动律核心,有大胆的跳脱出其单一性的限制,在动作层面上深入挖掘,使作品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民间舞是一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的艺术门类,同时,民间舞具有他自身的特点和特征,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因此要努力创新民族民间舞,大胆吸收现代舞的创作技法,事事走出去的战略方法政策,与现今观众的审美和生活需求相吻合,注重传统保留的同时,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但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的再现和风格性展示,而是在原生态民族民间舞基础上深挖起文化精髓和内涵。我们应该不断的努力学习中国民间文化,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来更好的促进中国民间舞的发展。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舞蹈和音乐的联结是人类文化中的经典组合,民间舞蹈和音乐则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本文将探究民间舞蹈音乐的艺术魅力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民间舞蹈音乐的魅力
民间舞蹈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文化遗产,富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和形成过程不同,各地的民间舞蹈音乐风格千差万别,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比如中国的川剧,麻省理工学院的韩国舞蹈,以及阿富汗的阿巴尼舞等。民间舞蹈音乐表现出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祭祀、婚礼、节日、劳动与生产、战争和民间传说等等。这一切都凝聚着人们的感情和品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激发人们文化自豪感和身心愉悦的力量。
第二段:民间舞蹈音乐的演绎技巧
演绎民间舞蹈音乐需要学习相关的演出技巧。比如技巧性的舞蹈动作、正确的发声技巧以及音乐乐器的演奏技能等。这都需要学习,但同时也需要协同演出人员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以让整个演出达到最佳效果。除了舞蹈和音乐技巧的精进,民间舞蹈音乐演员还需要理解民间文化和文化底蕴,以便更好地呈现作品内涵和特色。这样的学习会增强演员的自信心和感情表达能力,并让观众产生更深的共鸣感。
第三段:个人参与民间舞蹈音乐的体验
参与民间舞蹈音乐有许多益处,不仅有身心锻炼和提高音乐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能增长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比如我学习了中国民间舞蹈的轻盈、灵活和优美,而在乡村活动时经常参加各种民间婚礼、祭祀和庆典等活动,也能够很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总体来说,个人参与民间舞蹈音乐活动,让自己更加融入生活中,而通过与团队配合,也在互动中收获了友谊。
第四段:民间舞蹈音乐的社会价值
民间舞蹈音乐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认知。此外,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成为旅游和文化推广的一种重要手段。民间舞蹈音乐不局限于出现在小型或宗教仪式上,它已经逐渐走向了更加开放和大众化的舞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间舞蹈音乐的传播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为人们了解和学习各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第五段:结论
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民间舞蹈音乐扮演着特殊的作用。它不但有文化传承和历史遗产的价值,同时也深刻体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个人参与民间舞蹈音乐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个人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同时也能够让个人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格,让自己更加融入生活,与人交流,达成朋友之间互相认同。而更加重要的是,民间舞蹈音乐的社会价值和推广,能够跨越地域和民族的界限,促进文化交流和认识。我们应该关注和发掘这样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地推广。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民间舞蹈和音乐一直是我深深喜欢的艺术门类之一。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民间舞蹈和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心中也充满了对它的热爱和感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民间舞蹈和音乐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民间舞蹈和音乐的来源和特点
民间舞蹈和音乐是中国民间文化中非常传统、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来源于民间舞蹈和音乐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反映出了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文化底蕴。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民间舞蹈和音乐的特点在于它们的纯朴、质朴和自然。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舞蹈和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质,而这也正是它们所应该具有的特点之一。
第二段:民间舞蹈和音乐对人的生活的影响
民间舞蹈和音乐不仅在文化艺术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促进了人的健康、内心平衡和情感的表达。首先,它可以让人们拓宽视野,开阔心胸,让生活充满活力和动感。其次,它可以辅助人们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纪律性,让身心得到锻炼和放松。最后,它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让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
第三段:学习民间舞蹈和音乐的经验和感悟
我学习民间舞蹈和音乐已有多年,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和感悟。首先,深入了解文化和地域差异的舞蹈和音乐对于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认真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种必要的态度。最后,积极参加和观摩国内外的民间舞蹈和音乐演出,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第四段:民间舞蹈和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重要性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许多民间舞蹈和音乐正在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这使得很多民间舞蹈的技能和表演真正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保护和传承这种优秀的民间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和美好。
第五段:结论
民间舞蹈和音乐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承受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和精神传承的重任。他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探索,可以为这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民间舞蹈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舞蹈爱好者,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下面,我将就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关于民间舞蹈的感悟和思考。
第二段:寻根溯源
民间舞蹈在中国社会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丰富多样的形态,精妙绝伦的动作,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研究和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对其深入了解的必要性。一方面,必须学会剖析其中的文化符号,解读舞蹈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传承与精神追求;另一方面,更要了解舞蹈形式的发展脉络,从根本上掌握和传承舞蹈的核心要素。只有牢牢把握这些关键,我们才能在舞台上将传统民间舞蹈的魅力完美呈现。
第三段:真情实感
每当我在舞台上跃动身姿,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我深深体会到民间舞蹈真情实感的独特之处。民间舞蹈传承了世世代代人民群众最真挚的情感,以及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无论是舞蹈中的笑脸、灵动的眼神,还是对生活各色情感的真实刻画,都让我感到舞蹈的魔力和人性的美好。通过舞蹈,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也能够使观众产生共鸣,感受到舞蹈带来的愉悦和启示。
第四段:身心俱进
民间舞蹈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表达情感的能力,同时也在于其对身心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了自我修炼和塑造的重要性。舞蹈既需要身体的柔顺和灵活,又需要心灵的纯洁和专注。在不断的舞蹈训练中,我逐渐培养了耐心、毅力和自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自身形象和气质的自信。舞蹈的旋律和动作可以有效地扩展自己的身体表达能力,使人更加自信和魅力十足。
第五段:传承与创新
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时刻在变化,因此民间舞蹈也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创新的力量。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至关重要。传承要包括对传统舞蹈的尊重和继承,同时也要有对现代舞蹈元素的融合和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忱,推动民间舞蹈在当代文化艺术中的发展。近年来,民间舞蹈已经在各种舞台和赛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宣传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
总结段:展望未来
回顾我的学习和体验,我深刻地意识到民间舞蹈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将坚定地继续学习和传承民间舞蹈。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实践,让民间舞蹈的美丽更加普及,让更多的人看到和感受到它的魅力。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能够为我国的舞蹈艺术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民间舞蹈的魅力将会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一个主要舞蹈教学系,目前,以两种学历教育为主,一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本科教育(表演和表教两个专业),二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硕士研究生教育。今天,它拥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舞蹈教育家和教授,他们分别是贾作光、彭松、许淑英、斯琴塔日哈、朱萍、李正康、陈春绿、罗雄岩等。现在在职的'教授、副教授有潘志涛、贾美娜、明文军、高度、赵铁春、郭磊、韩萍、田露、国家一级演员于晓雪,等等,同时它还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讲师和专职教师。
本科教育其目标是为培养具备高度舞蹈艺术素质、集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教学、编创和史论于一身的学科带头人和舞蹈尖子人才。其主要课程:汉族的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等,少数民族的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苗族等各种各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以本学科属性为基础研究的研究型人才。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三要素”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艺术,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习俗、观念等艺术化的形象反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三要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主要表现在:内容上要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点和审美情趣;风格上要有地域特色和新的韵律。只有这样,才能为民间舞蹈赋予新的生机,才能适应当今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和审美趣味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民间舞蹈创作要突出时代主旋律,要着力塑造当今新的人物形象,反映广大群众的理想、愿望、思想和情感。为此,我们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群众感情脉络的审美意识的变化及要求,使我们的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作品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
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必将与旧的意识、习俗和审美观点产生强烈的碰撞,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辨别哪些是应该摈弃的,哪些是应该进一步弘扬的。只有内容、审美意识的出新,才能体现观念的更新。驰名中外的安塞腰鼓在民间舞蹈出新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激越的感情、恢宏的场面、铿锵的节奏、磅礴的气势,再现了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粗犷奔放、潇洒刚健的表演,塑造出当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小伙子们敢于拼搏、敢于斗争的英武形象,给观众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彰显了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将原有的民间腰鼓加以提炼、加工和规范、提高,而是原模原样地搬上舞台,就很难达到今天这样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内容、审美意识出新,观念更新的同时,把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基本倾向以及这种空间的内在凝聚力和时间上的统一,便构成了艺术精神的内容。这种精神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基本构成,是古往今来的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反映,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总之,我们要以新的观念,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并赋予它以新的内容、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艺术精神,这样,才能使其富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艺术,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习俗、观念等艺术化的形象反映。曾有专家指出:“舞蹈决不能离开民族意识而存在。”因此在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应将每个民族舞蹈的特征与民族的审美意识相结合,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趣以及有关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历史和文化背景等,从而把握民族舞蹈自身的特征。
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长期活跃于民间,世代流传。从原始氏族社会舞蹈活动开始,民间舞蹈便以其自娱自乐的群体(集体)方式,表现劳动者进行狩猎、捕鱼、耕种等劳动和部落之间战争的生活,以及祭祀占卜等功利目的。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在文字语言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往往突出歌舞艺术,以表达彼此的感情,因而一动感情就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使舞蹈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形象化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过无数艺人和广大群众的创造,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传统舞蹈形式。如汉族的秧歌是极为常见的形式,通过扭、摆、走、跳的动律特色和丰富的队形变化,展现出人们欢快、喜悦的情绪。每逢春节和喜庆之时,许多群众往往情不自禁地扭跳起来,简洁的动律、欢快的节奏、激越的情感、多变的队形,使人们产生欢乐的情绪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成为无数人同歌共舞、宣泄各自感情的独特表现形式。藏族锅庄舞的特点是边歌边舞,每首曲子都配以舞步,先慢后快,歌词内容多表现自然景物和男女爱情等。通过高亢的曲调、抒情的动作和丰富的内容,表现了藏族人民诚实、奔放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民族舞蹈再现了人们在劳动中对生活、对事物的感知所引发的一种特殊感受,表露了人们心中的意象。通过舞蹈特有的本体,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有机 结合的时空变换艺术,以表达民族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传统的'审美意识。古人所说的“观其形而知其德”便是对舞蹈的功能与作用进行高度概括后的总结。
随着社会的前进,舞蹈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不论它反映的思想内容具有何等的深度,但其形式决不能脱离民族特色和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只有生动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以及所具有的欢乐与痛苦,并力求使民间舞蹈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得以发展和提高,进而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民族乐是一种传承千年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不同民族的情感、文化、历史等。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学校的民族乐表演,并在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在与其他乐手合作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体验不同民族音乐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我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次体验,我对民族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在这次表演中,我被分配到了小提琴的位置。尽管小提琴是我熟悉的乐器,但和其他乐手的合作并不容易。我们需要统一节奏、配合力度和协调音高。初期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不协调和不稳定的情况。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逐渐完善了合作的技巧,通过反复排练,我们逐渐培养了一种默契。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对于民族乐表演的重要性。每个乐手在音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通过紧密配合,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对多元文化的探索。在表演中,我们涉及了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包括蒙古族、壮族、藏族等等。通过与其他乐手的交流和学习,我接触到了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比如,蒙古族的马头琴传达了一种豪放和奔放的情感,壮族的锣鼓激昂情绪高涨,藏族的长号则给人一种神秘和肃穆的感觉。这些音乐元素不仅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人类音乐创作的多样性。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音乐通过创造纽带,将不同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音乐本身的奇妙之处。音乐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表达出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情绪。在与其他乐手的合作中,我发现音乐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出我们最深层的情感。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音乐都能够传递出一种奇妙的力量,让人心动。通过在舞台上演奏,我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也感受到了共同创作的意义。民族乐不仅能够展示民族文化,也能够唤起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次民族乐表演的体验,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之美,也发现了音乐本身的神奇魅力。我相信,音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激情,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继续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性,为推广和传承民族乐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第一段:引言(100字)
民间舞蹈是我一直向往的艺术形式,因此当选修民间舞蹈课程时,我感到非常兴奋。通过这门课程,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舞蹈的历史、特点以及表演技巧。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对于民间舞蹈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段:理论知识的学习(200字)
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我们学习了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类型,比如中国的“广场舞”、俄罗斯的“卡秋莎”等。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这些舞蹈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意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舞姿和节奏。通过不断练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民间舞蹈技巧,如齐步、转身等。
第三段:实践训练的体会(300字)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训练。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些经典的民间舞蹈曲目,并进行了集体排练。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舞蹈的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舞者的动作、表情、气息都需要与他人保持一致,才能形成美妙的舞蹈画面。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增强了自己的表演技能,也培养了对他人的关注和倾听的能力。
第四段:参加舞蹈比赛的经历(300字)
为了更好地展示所学习到的民间舞蹈技巧,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舞蹈比赛。比赛的准备阶段,我意识到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好成绩。我不断练习基本动作和舞姿,以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同时,我还参考了一些专业舞者的表演视频,学习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现力。在比赛当天,我紧张而兴奋地登上舞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默契合作,最终成功完成了一段优秀的表演,并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选修民间舞蹈课程,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还培养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舞蹈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舞蹈,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并将所学的舞蹈技巧应用到更广阔的舞台上,与更多观众分享民间舞蹈的美妙。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舞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能量,激励更多人热爱生活和追求梦想。
总结:通过选修民间舞蹈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在舞蹈实践中提高了个人的动作和舞姿。通过参加舞蹈比赛,我不仅展示了自己在舞蹈方面的才华,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从这门课程中,我明白了舞蹈艺术的演练需要大量的汗水和努力,但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培养自己对他人关注和倾听的能力。在未来,我将继续追求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并通过舞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能量,鼓励更多人热爱生活和追求梦想。
民族民间舞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文化,所以产生了丰富多彩,风格多样的舞蹈文化。
种类丰富; 准宗教性; 娱乐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自己的舞蹈传统。中国民族民间物种类丰富,风格各异。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点缀了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
中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绝大部分是能歌善舞的,是因为许多名族文字出现得较晚,有的民族至今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民族长期保持原始社会以歌舞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愿望的方式和习惯,久而久之,便成了人们的歌舞才能。这歌舞活动由于历史原因,有些东西已经失传,但仍有许多得以保留,而且史书也有记载。通过这些只言片语我们来了解少数民族歌舞情况。
苗族的代表舞蹈是《芦笙舞》,跳舞时通常由男子吹笙在前面引导,众人随后而舞,不拘男女老幼,随意加入。每逢节日,万人齐聚,场面甚是壮大。
《芦笙舞》形式多样,除了自娱性的圈舞外还有竞技性和礼仪性的表演,竞技性表演分单人和双人及芦笙队间的比赛,有男子表演,动作技巧性很高,内容多表现日常生活及模拟动物形态。礼仪性的舞蹈用于男女社交,多是未婚男女参加,舞蹈时男女互赠礼物。苗族人除了在喜庆的日子跳芦笙舞,有的地方在超度亡灵时也跳芦笙舞。
壮族流行一种习俗舞蹈《跳岭头》是其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丰收酬神的传统节日舞蹈。
它的表演有一定的套路和动作规范,首先表演传统的跳神舞蹈,中间带人物情节表演,如:“三师”“四师”“三元”“四帅”“五雷”,最后表现赵帅与妖厮杀,以妖亡告终,风格古朴粗犷,此舞意在向神灵表达丰收喜悦和寄托全家平安,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藏族《羌姆》是藏传佛教重大祭祀活动中所跳的舞蹈,跳《羌姆》前务必先念经,并举行传统的请神仪式,随后才开始跳神,依次表演各种鬼神舞,如“金刚舞” “牛神舞” 还有的甚至表演摔跤、角斗等,舞蹈多由“拟兽舞”和“法器舞组成,跳神者都是喇嘛。这种舞蹈古朴庄严有较鲜明的.原始狩猎舞蹈的特色和藏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征。舞者一般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胜利。每逢释迦牟尼的诞辰、藏历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全国各大藏传佛教寺院,都要举行盛大的《羌姆》活动。数以万计的信徒不远数百里之遥,奔赴各大寺院,以对神灵进行崇拜和求得自己与家人愿望的实现。
佤族崇拜多神,在人们崇拜的众多神灵之中,“木依吉”神和“阿依俄”神是具有不同神力的两尊大神。“木依吉”掌握着世间一切的生杀大权。在绝大多数的传统祭祀中,都以祭祀“木依吉”神为主,以歌舞祈求佑护,“阿依俄”是佤族的男子之祖和保护各家的家神。每逢年节、祭祀,人们身着盛装,杀猪剽牛,泡滤水酒、蒸糯米饭以示庆祝,举行“拉木祭祀”,由巫师“魔巴”率领下的佤族传统《木鼓舞》,贯穿于祭祀始终。 “木鼓”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佤族为了获得本民族的繁衍、壮大,以舞蹈形式表现从“木鼓”的制作,到最后以敲击“木鼓”来沟通神灵,达到天赐福泽目的。
傣族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孔雀作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法,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展翘、亮翅、点水、歇枝、飞翔等等。摹仿孔雀的千姿百态。描绘出神鸟的活泼、灵利、美丽。
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媚神、娱神、敬神的舞蹈占相当大的比例。人们之所以祭拜神灵目的不过就是祈求神灵保佑和庇护,而这些敬神、娱神的舞蹈尽管巫术色彩较浓,但大多数缺乏明确的宗教意识,因此,我们称这种性质为“准宗教性”。
“娱乐”使人们跳舞、唱歌的感情基础,每年举办歌舞活动除了敬神祭祖球的平安丰收外,最都得还是娱乐功能。人们或歌或舞,尽情表现心中的愉悦,获得自娱的满足,正因要与人们的愿望相适应,所以民间舞蹈通俗易懂。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间舞蹈有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由于自然条件、老动环境的不同,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作为物化形态的民族民间舞蹈也就不言而喻的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谣歌舞、各附其俗”,可见地域是决定舞蹈风格特征的关键因素。
几乎每一种民间舞蹈都有其生活依据和历史根源,他反应各民族的劳动、信仰、喜、怒、哀、乐、风俗习惯及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深深扎根民众之中。民族民间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真善美的形象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的生活,激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理想,是劳动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1]明《南诏野史》记载“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
[2](明)林希元纂修《钦州志》载:“八月中秋假名祭报,妆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男女聚观,唱歌问答,因而淫乐,逐假夫妇,父母兄弟恬不为怪。”上海古籍书店.1961 版本.
[3]袁禾.《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