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大全(23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收获。在写总结时,可以适当使用图表和数据来增加易读性和说服力。总结是一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的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一
如下: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江苏省教育局卫生厅关于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江苏省卫生厅、教育厅《转发卫生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冬春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成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加强预防控制监督检查工作。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我校十分重视传染病的督查工作,经常督查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健康情况,确保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由学校主管领导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卫生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采取周检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卫生安全督查,加强安全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群。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同时,充分利用班会、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掌握卫生防疫和传染病预防基本知识,提高师生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认真清扫和清理各类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清洁。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传染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科学预防传染病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控制传染源,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各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和习惯(250字)
个人防护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环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科学预防传染病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勤洗手,并养成了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习惯。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动物或经过打喷嚏咳嗽后,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措施。此外,我在进食前、外出归来后都会认真清洗水果、蔬菜和餐具,养成了膳食卫生的良好习惯。在面对疫情暴发或个人身体状况差的时候,我会佩戴口罩,避免亲密接触,离开疫情中心区域,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习惯。
第三段:加强环境卫生管理(250字)
除了个人防护,科学预防传染病还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对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我定期对家中的卫生进行整理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我还定期清洗水龙头、水杯、餐具等常用物品,并及时处理垃圾和生活污水,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卫生。此外,我了解到室内通风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定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居家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防疫举措。
第四段:接种疫苗和定期体检(250字)
科学预防传染病还包括接种疫苗和定期体检。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在接种疫苗方面,我积极跟进,按照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另外,我每年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以及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做好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定期体检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潜在疾病,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传播。
第五段:关注公共卫生政策,齐心防控传染病(300字)
科学预防传染病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应当关注公共卫生政策和动态,积极参与社区防控措施。我会定期查看健康部门发布的预防传染病的相关信息,了解疫情态势,并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疫规定。在疫情暴发时,我会遵循政府的指导,配合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我也会主动引导亲朋好友,加强对科学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科学预防传染病的目标,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结尾:
科学预防传染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和习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接种疫苗和定期体检,以及关注公共卫生政策和齐心防控传染病,我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健康,也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积极落实科学预防措施,共同维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三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也是人口密集聚集地。小小一个教室,容纳了几十名学生,人口密度很大。当一个学生生病时,往往会传染给别的同学。所以,对传染病的传播进行预防至关重要。通过教学,我了解到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五类:接触传播、空气或者飞沫传播、食物或水传播、昆虫或动物媒介传播、经血液或体液传播。因此,我们预防措施得当,就会避免传染病的传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运用各种方式普及卫生知识。利用班会课、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向学生普及卫生知识。比如,教学生如何预防红眼病,让学生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等。
二、做好班级卫生和消毒。教室内外要注意做好清洁卫生,要常通风消毒,夏天要注意灭蚊,避免动物媒介传播。
三、切断传染源。班上如有学生得了传染病,教师要及时处理。如是流感等病,应马上通知家长,让其孩子带回家进行治疗,病好后才让其返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学生。冬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孩子们常常生病,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幼儿园是易感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需对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制定积极的预防措施。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详细具体的了解到各种传染病的症状、传染方式等等。并且制定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通风时间安排在早晨及上下午班级室外活动时。
2.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定时进行消毒措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学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4.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
5.严格晨午检制度。晨检中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关注学生头面部及躯干是否起痘,有无痒、痛感。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同时班内做好即时消毒,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6.做好家长工作。传染病高发时节,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儿,尤其要注意。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隔离,是小学生远离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应坚持不懈。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四
1、校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签订安全责任书。
2、健全和完善校内通讯联系网络,建立两极双向联系通讯网:(1)班主任向学生公布宅电、手机号;将班级学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的通讯联络重新核对整理。(2)校长向全体教师公布宅电、手机号。
3、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将有关联系电话整理备用。
(一)、预防传染病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刘绪彬
副组长:刘国强
成员:各班主任
报告人:刘文明
(二)、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负责组织救治患者、安排隔离场所、调查传染源,安排善后等一切工作。
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负责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车辆调配,配合卫生防疫做好有关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以及消毒工作。
成员:做好学校相关学生的"宣传教育与抚慰工作,确保教学正常开展。
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做好预防措施。校园内,发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经有关部门核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副校长马上打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2、在组织救治工作的同时,学校要及时了解诊断结果,如果诊断为传染病病的,要及时向校长汇报。学校在两个小时内由报告人将疫情报告给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单位、地点、时间、人数、疫情经过、接触史、初步分析原因、组织抢况等。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立即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同时学校针对这次传染病进行健康教育,出一期相关内容的板报,利用各个班健康教育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还使用告家长书的形式向家长进行宣传,以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5、加强晨检制度,学校每日在上每一节课之前,由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分别负责检查学生和教职工缺勤情况,一一询问缺勤原因,并登记因病缺勤师生名单。对患病的职工和学生进行电话追踪访问,了解其诊治情况。学生若有发热、咳嗽、出疹等不适应立即和家长联系去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方可返校上课。如发现同一病例在同一班级发生三例以上的疑似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情况,班主任应立即报校长,按程序上报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6、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各种集体性人员聚集活动推迟或取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7、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建邺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的详细情况。
传染病防治论文3000字
防传染病心得体会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五
传染力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结核病、流行性感
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等。这些病都可通过空气(飞沫、尘埃)或接触呼吸道分
泌物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
结核菌可侵入人体多种器官,以肺结核常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盗汗、低热或胸
痛。一旦得病,只要和医生很好地合作,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目前,市本级对到市一院
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给其他人。人群
对流感普遍易感,大部分病人能在一星期内痊愈。年老体弱者易发生肺炎型流感,极少数表
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感样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恶心、腹痛、腹泻、
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直接
接触感染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或吸入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中的病毒颗粒,是主要的感染方式和途径。
接种1针麻疹(或含麻疹成分的)疫苗。目前我市本地儿童和外来流动儿童均可到现居住地
减少发病机会。
或咳嗽时掩住口鼻;保持均衡饮食,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不生食禽
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同时做好防寒保暖;
儿童应按时进行免疫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接种;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一旦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
治疗,主动与健康人隔离,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给他人,不要滥用抗生素。通过学习,增加了我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了解,提高了防控传染病的能力。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六
随着疾病的蔓延,很多家庭都不得不面临家长感染疾病的情况。这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困扰和痛苦,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家长,如何防止自己感染疾病,成为很多家庭所关注的话题。为此,笔者总结了一些预防家长传染病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家长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用完洗手间后,或回家后。一天洗手的次数越多,病菌传播的机会也就越少。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手肘掩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从而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另外,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其次,注重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消杀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在家庭中,经常清洁和消毒地面、桌面、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家长可以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家中常用物品,杀灭潜在的病菌,减少被感染的风险。此外,床上用品、厨房用具也要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以保持家庭环境的卫生。
再次,避免与患病者接触是防止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当家庭中有人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尽量减少与其接触,避免传染给其他成员。可以给患者一个独立的房间和卫生间,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同时穿戴好口罩,避免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尽量到医院就医,避免在家中将病菌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此外,家长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压力和焦虑会进一步削弱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使我们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家长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还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饮食均衡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要预防家长传染病,我们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定期洗手、勤换洗衣物,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其次,要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消杀,经常清洁家里常用物品,杀灭病菌。此外,要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减少传染风险。最后,保持心态平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家长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希望以上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共同为健康的家庭努力。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七
家长是孩子最亲密、最重要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为了保护孩子免受传染病的侵害,家长首先应该自己做好预防工作。在长期的育儿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家长传染病的预防心得体会。以下将从坚持个人卫生、提高免疫能力、注意饮食保健、定期体检和避免感染源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家长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应当坚持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减少自身感染病菌的机会。家长在每天的生活中,要注意勤洗手。经常用流动的自来水和肥皂洗手,可有效地去除潜在的致病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此外,家长要保持房间的整洁和通风,定期清洁卫生间,避免细菌滋生的环境,减少感染的机会。
其次,提高免疫能力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病菌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重视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度锻炼身体,增加体力和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此外,家长还要注重营养平衡,在饮食上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受感染的风险。
除了个人防护,饮食保健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家长要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尤其是切忌吃野生动物,避免交叉感染。合理搭配食物,摄入均衡的营养,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饮食要多样化,注意吃新鲜的蔬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此外,家长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正规的餐馆和卖场,避免食品中毒的风险。
定期体检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家长要注重自身的健康体检,检查是否患有传染病或成为传染源。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早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在季节转换或重大疫病流行时,家长还可以选择接种疫苗,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避免感染源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策略。家长应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的人,尤其是在孩子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如身边有人患有传染病,家长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进一步感染。同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他们主动防范传染病。定期清洁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并定期更换孩子的床上用品和内衣内裤。保持家庭卫生,使家居环境清洁、舒适。
条件。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八
这是澄迈县马村中心幼儿园卫生保健的第一次培训,我选的课题是“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在这个课题的基础上,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常见传染病的种类,首先谈病毒性急性出疹性的传染病,这类传染病主要有麻疹、风疹、幼儿急诊、水痘等,其次谈细菌性的传染病,这类传染病主要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最后谈其他病毒性的传染病,这类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传染性肝炎、带状疱疹、狂犬病、手足口病。
接着,我便谈到孩子的接种疫苗而这类接种疫苗究竟是预防那类传染病呢?在这个培训中我也进行了解释。如:
(1)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2)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3)百白破三联制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
(5)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麻疹)。
由于幼儿传染病种类繁多,我就选最常出现的两种进行简单的介绍。首先谈到的是流行性的传染病简称流感。病因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飞沫传染。一般的`症状主要有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及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知道了它的病因有了解了它的传播途径还谈了它的症状,下面就是谈它的预防。
预防有几点:
(1)个人卫生
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b.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c.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d.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e.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f.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g.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2)机构内防控。
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
(3)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
讲完流行性感冒就得讲幼儿出现率较高的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发现及时还能做治疗,发现晚了,还会危及到孩子的生命。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主要出现的症状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预防的重点就在于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在培训的尾声我还对传染病出现的症状用图片的方式给老师们做一个展示,加深印象。
努力学习,努力做到一名合格卫生保健负责人!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的题目是《预防秋季传染病,要从我们身边做起》。伴随着阵阵秋风,使我们感受到了秋季的丝丝凉意。秋季气温变化大,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经“口”这一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以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如何为自己建立一道安全的屏障呢专家强调,预防非常关键。要让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这才是一劳永逸的防病、抗病的秘诀。
那么,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呢?
1.保证室内通风换气。但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2.不要到人群密集、密闭的地方活动。
3.尽量少到医院等高危地区。自己如果患了感冒或其他危害不大的小病,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
4.保持良好身体状态。正确的做法是早睡早起,保证良好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情绪的调节,才能有效地防病于未然。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6.如果发现有发热、头晕、口干、流汗、高烧不退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的医院就医,并及时通知学校。
除了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勤洗手
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必须要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沾染了脏东西后、户外活动、购物之后等等。
2.勤换衣物
贴身的衣物、被褥、枕巾要常换常洗,如果有条件能最好定期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
3.勤剪指甲
指甲盖里容易藏污纳垢,因此要经常剪指甲。
4.“粗茶淡饭”
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各种营养成分。新鲜的水果、蔬菜及各种粗粮都是餐桌上的嘉宾。
预防秋季传染病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如果我们养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卫生习惯,就一定会远离疾病,保持健康。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谁都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今天我们的广播就来聊一聊春季如何强身防病的话题,《讲究卫生,预防春季传染病》。
同学们,春天气温回升,适宜多种微生物滋生繁殖,很容易引发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因此,在春天,只要稍不注意卫生,是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而这些疾病的引发大都是由于我们不注重卫生习惯,不爱洗手,饮食不注意,随地乱扔垃圾等小细节而造成的。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口”这一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因此,讲卫生,防疾病应从我们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一
众所周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最娇弱稚嫩的群体。孩子们的身心还未发育健全。家长朋友们,在呵护你的孩子时,你知道吗?春暖花开季节孩子容易发生传染病。为什么呢?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非常适合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如果空气流通不够,细菌易繁殖。春天时空气非常干燥,削弱了儿童上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而且人体经历一冬自身的抵抗力也差,很容易得病。春天时大人们活动频繁、流动性大,孩子们未能幸免,给疾病传播增加机会。所以,传染病最爱侵袭儿童。
流行于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的行之有效预防措施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力“武器”。按时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是家长朋友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你的孩子0至6周岁要到接种门诊注射免疫规划疫苗,也可以自愿、自费接种二类疫苗。一个孩子全程接种要打22针疫苗,这是为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家长随意更改电话或者手机号码,如果漏种,我们发手机群发短信,或者打电话催办,结果有的家长通信不畅通,无法联系,耽误了你的孩子补种。有时还要强化免疫,如去年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小儿麻痹症减毒活疫苗糖丸,要吃二颗。因此,请年轻的家长朋友们,尽量不要随意更改电话或者手机号码,省得贻误你的孩子接种大事,以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如6个月以上可以接种流感疫苗。2岁以上孩子可以注射23价肺炎疫苗,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效果。
我国目前还实行一类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如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丁肝,间接预防原发性肝癌。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有效手段。麻风腮疫苗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一针防三病。二类疫苗实行知情同意、自愿自费接种。如果经济允许,最好能够把二类疫苗也注射,比如水痘疫苗,儿童预防水痘,成人则预防带状疱疹。我国在世界上原来是乙肝高度流行国家,经过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策略后,如今已降到中度流行国家。这是免疫规划成功的例子,也是我国了不起的免疫防病成功经验。
教会孩子勤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是最好的清洁方法,至少搓肥皂的时间要持续20秒。消毒剂只要挤在手上然后揉搓,保证所有地方都覆盖到。手部卫生习惯确实对预防季节性流感有帮助,也可以预防其他疾病。
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要注意天气冷暖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预防伤风感冒。注意家中的通风换气,多让阳光照进室内。要给孩子增加营养,辅食添加鱼肉蛋奶,增强孩子的免疫功能。给孩子补充水分时,要喝开水,不喝花花绿绿的饮料,饮料中含糖份高,食物添加剂多,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让孩子们养成规律生活的`好习惯。要给孩子室外活动的时间,接触大自然,沐浴阳光、空气和水。积极锻炼身体,锻炼方式不拘,游泳、跑步、球类均可,每天抽点时间锻炼,动一动,出点汗,排泄人体“垃圾”,提高身心愉悦感。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就近看社区医生。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二
在现代社会中,传染病是屡见不鲜的。当季节交替时,各种疾病的流行成为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而在家庭中,家长的健康状况对整个家庭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的传染病的预防成为了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总结,我有了一些关于家长传染病的预防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增强自身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和锌等,可以帮助提高身体抵抗力。另外,均衡的膳食和适量的锻炼也能让身体更加健康。此外,保持良好的休息也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条件。实践中,我发现当自己身体状态良好时,感染病毒的几率明显降低。
第三段:避免病毒的扩散
在家中,疾病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因此,避免病毒的扩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过外界环境后回家时更要如此。其次,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覆盖口鼻,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睛和嘴巴。此外,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也是阻止病毒扩散的重要手段。定期清洗家具、被褥等,并保持居室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存活。
第四段: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家长传染病的预防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也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健康。因此,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非常重要。当发现自己出现了不适症状时,及时告诉家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避免与家庭成员密切接触。此外,要时刻关注家人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孩子。一旦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就医,避免疾病的扩散。
第五段:积极参与社区的预防工作
除了家庭层面的预防工作外,积极参与社区的预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与邻里互动,交流预防经验,共同守护一个健康的社区环境。参与社区的文明卫生活动,如义务参加卫生清洁行动,定期公益性健康讲座等,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的预防知识和实践技巧。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区的资源,如定期免费体检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结尾:
综上所述,家长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涉及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工作。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病毒的扩散、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以及积极参与社区的预防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每个家长都应该牢记这些心得体会并付诸实践,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三
3.每天必须对门把手、桌面、座椅、图书、教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老师要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5.学生进入中心要检查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6.毛巾等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消毒剂溶液浸泡;
7.全天班学生的睡觉教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10.保育员、老师处理学员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11.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希望各位中心老师提高预防意识,以保证中心孩子的健康。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四
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逐渐增加,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当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1、在公共场合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物体时,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
1、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某日。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数小时或1~某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某日。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肿大,2~某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颔下腺。腮腺肿大可持续某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某日。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某日。
3、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某日,平均某日。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某日。
4、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8~14天左右。临床表现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颊粘膜出现柯氏斑(即相当于第二大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白色斑点,柯氏斑是早期麻疹的特征),特殊的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某日,有并发症者延长至某日。
5、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患者应隔离至病后1周或热退后某日。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1~10天,短者仅为数小时,多为2~3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某日,或自发病后一周。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病原主要为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潜伏期平均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
1、一旦得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防止疲劳。
2、寝室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3、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开来。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常识。要注意个人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从外面回来洗手、吃东西前洗手);不用手挖鼻孔;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盖住口、鼻,不要对着人,个人使用的手帕要经常洗晒;不随地吐痰。
5、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要注意保暖和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7、春季是手足口病好发季节,集体环境是手足口病好发场所,感染对象主要为大中小学生,因此,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和落实预防措施,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做好环境的消毒,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五
传染病是指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可以在畜群中相互传播的疫病。传染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致病微生物存在,寄生虫、细菌、病毒和一些传染病蛋白因子(如疯牛病)都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致病微生物在患病动物体内增殖、排出体外,其他易感动物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后会引起同样症状的疫病,是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学等检测方法,可以了解感染和免疫状况;耐过动物多数情况下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感染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从感染到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
预防传染病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畜群等方面来进行,必须采取包括“养、防、检、治”等环节的综合措施。其预防方法如下: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减少疫病传播。
二是制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
三是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四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境检疫、交通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等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五是各地兽医防疫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地疫情分布,组织相邻地区对家畜传染病进行联防协作,有计划地控制和消灭特定疫病,防止外来疫病的传入。
要很好的预防传染病对宠物狗的伤害,生活中就要加强对狗狗的管理和养护。从饮食健康、环境卫生、日常养护都要面面俱到。要更好的预防狗狗感染传染病,最基本的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定期为宠物狗做健康检查,要定期给狗狗免疫,体内体外驱虫,防止狗狗接触传染病感染源。
第二,要加强狗狗的日常养护,比如数,每天坚持给狗狗梳毛、定期给狗狗洗澡清洁,保证狗狗有一个干净健康的身体。
第三,要加强卫生环境的清洁工作。狗狗的狗窝要定期清洁消毒,食盆、水盆也都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狗狗接触感染源,也要防止狗狗病从口入。
此外,狗狗的排泄物一定要及时的清理掉。在带宠物狗到户外去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带狗狗物接触那些不健康的狗狗,如果暂时狗狗传染病盛行,那么还是让狗狗留在家中比较安全。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六
随着春季的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幼儿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所以家长们要做好防范,为了提高家长朋友们对幼儿春季传染病预防的认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其预防措施有哪些呢?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长们。
幼儿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1、居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最安全、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个人保护的关键。饭前便后、乘车、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打喷嚏、咳嗽不要对着他人,应用纸巾掩盖,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用品切勿混用。幼儿玩具、用具定期消毒。
3、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通风差的地下商场、游乐场所。
4、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幼儿应按规程接种疫苗,有漏种的要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接种。
5、多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每日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身体过度劳累,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6、注意衣、食细节。春季气候多变,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也不要捂得太多,幼儿活动后大汗淋漓,易受风寒侵袭。合理安排好饮食,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由于许多传染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因此幼儿出现发热、咳嗽、出皮疹应及时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七
35种后增加到37种,至共39种。
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4月30日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备注: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备注: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制定此制度。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遵循谁接诊,谁报告的原则。
2、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或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或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3、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要求上报的传染病后,应立即询问患者,在登记本上详细登记要求上报的各项内容,做到字迹清楚,并在规定时限内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交本单位网络直报人员。
4、网络直报人员在审核传染病卡片(有无逻辑错误、填卡是否正确和完整)后,进行网络直报。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八
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要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结膜炎、水痘等)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学校传染病应急措施,以确保师生的安全,防止疫情发生及蔓延。
1、校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签订安全责任书。
2、校长向全体教师公布宅电、手机号。2健全和完善校内通讯联系网络。
3、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
(一)预防传染病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
报告人:
(二)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负责组织救治患者、安排隔离场所、调查传染源,安排善后等一切工作。
副组长: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车辆调配,配合卫生防疫做好有关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以及消毒工作。
成员:做好学校相关学生的宣传教育与抚慰工作。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做好预防措施。校园内,发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经有关部门核实,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1、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副校长马上打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2、组织救治工作的同时。如果诊断为传染病病的要及时向校长汇报。学校在两个小时内由报告人将疫情报告给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单位、地点、时间、人数、疫情经过、接触史、初步分析原因、组织抢况等。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立即进行消毒。迅速切断感染源。
4、同时学校针对这次传染病进行健康教育。利用各个班健康教育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还使用告家长书的形式向家长进行宣传,以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5、加强晨检制度。由班主任和值周教师分别负责检查学生和教职工缺勤情况,一一询问缺勤原因,并登记因病缺勤师生名单。对患病的职工和学生进行电话追踪访问,解其诊治情况。学生若有发热、咳嗽、出疹等不适应立即和家长联系去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方可返校上课。如发现同一病例在同一班级发生三例以上的疑似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情况,班主任应立即报校长,按程序上报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
6、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7、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建邺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的详细情况。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十九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二十
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达到保护人民的健康,保证社会安定,促进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目的。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认真贯彻预防的方针。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实施管理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1978年国务院公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在1989年2月21日全国人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称法定传染病。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与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流行性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我军1979年还规定,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应在疫情月报表中填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力求迅速。甲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6小时之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农村不得超过12小时;乙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12小时内;农村不得超过24小时。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对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与谎报疫情。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二十一
春季是流感,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安排,认真落实执行,现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春季,由于气温升高,进入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为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李宏成同志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积极将我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了对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
二、认真落实,重在预防
我校认真落实了师生健康状况每日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要求班主任教师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必须对该班学生进行晨检,午间对学生进行午检。内容主要包括:对每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统计出勤率,追踪缺勤原因,统计生病学生。
在“三检”的过程中如有发现学生发热、疱疹、恶心、腹泻等病症时,必须及时告知学校主要负责人,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排查,以确保对传染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期识别。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时告知家长,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以便调查处理,对于患病学生,实行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学生复课时必须有医院盖章和主治医生签名的康复证明方可返校。
三、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以及环境卫生
注意做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对学校食堂的卫生、消毒情况、采购台账、食品留样等做到勤检查,勤督促,努力提高饭菜质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班主任老师监督学生食用,防止学生带走,存放变质后食用,发生食物中毒。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每周一和周三早晨由专人对教室、宿舍、饭堂、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每周两次定期消毒。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注意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和不洁的生冷、凉拌食物,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不污染水源等内容,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要求全校师生注意教室清洁卫生,教室每节课间进行通风换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
四、加强宣传工作
加强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主题班会、升降旗时间、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其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还对师生员工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消除了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二十二
1.避免接触禽鸟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触,应马上以肥皂澈底清洁双手
2.避免生食禽类制品(包含蛋类及相关产品),且食物需煮沸
3.避免到生禽宰杀处所
4.选购有中华农业标准(cas)优良食品标示之禽畜肉类及其相关制品
5.勤洗手、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6.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及休息
7.若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结膜炎等症状,并有禽鸟接触史、疫区旅游史,请戴口罩尽速就医,并主动告知职业及工作内容、旅游史等。
(二)禽畜业者
1.接种流感疫苗
2.若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等类流感症状或眼睛发炎的现象,禁止接触禽畜
3.与禽畜接触时需穿着长袖、不透水的工作服,并需配戴厚橡胶手套
4.配戴平面口罩,避免留在空气不流通的工作场所
5.穿不透水(如橡胶、聚氨酯材质)的工作鞋
6.建议使用护目镜
7.时常以肥皂清洁双手,工作结束时双手需消毒
8.每日早晚测量体温
9.业者的家属亦应密切监测健康状况
(三)出外旅游
1.尽量避免前往流行地区
2.如果有发烧、咳嗽、喉咙痛等类流感症状,则旅程延期或取消
3.在旅途中避免接触(包括喂食)禽鸟,若不慎接触,应马上以肥皂澈底清洁双手
4.不要到贩卖生禽场所,尽量避免到鸟园、农场等地方参观
5.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
6.旅途中若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应戴上口罩,立即告知领队,并尽快就医
(四)防疫人员
1.接种流感疫苗
2.与禽畜接触时需穿着长袖、不透水的工作服并戴厚橡胶手套
3.密合配戴n95口罩及护目镜
4.穿不透水(如橡胶、聚氨酯材质)之工作鞋
5.工作结束后,妥善处理防护设备后,立即洗手、沐浴、更衣,且双手需消毒
6.实行自主健康管理、每日早晚测量体温
7.接触者的家属亦应密切监测健康状况
(五)学校
1.暂停户外教学中接触禽鸟之行程
2.学校若有鸟园应暂停开放,并定期消毒
3.避免共享毛巾
4.教导学生避免接触禽鸟及其分泌物
5.教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用肥皂澈底清洗双手
6.教导学生饮食要均衡(不要偏食)、要有适当运动和充分的休息
预防传染病的培训心得篇二十三
在军队中,传染病的爆发会对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预防传染病是每个军人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我对部队预防传染病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探索在部队中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并分享我对此的思考。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部队成员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更好地掌握病原体的防控知识。通常,军队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此外,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利用部队内部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传播有关传染病防控的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军人的示范作用,使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
其次,建立健全的卫生制度和防控措施非常重要。军队应该严格遵守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卫生制度,尤其是在集体生活场所。例如,每天进行仔细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如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动态。一旦发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和相关的防控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蔓延。
同样重要的是,加强个人预防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传染病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定期洗澡、勤换衣服等。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此外,尽量避免与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戴口罩和勤通风也是减少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另外,落实药品和疫苗的预防使用是必要的。军队应保持必需的药品和疫苗的充足供应,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队伍的免疫力。此外,要加强药品和疫苗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在药品和疫苗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式使用,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最后,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至关重要。军队可以通过与医疗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实施相关的科学研究,探索新型的传染病防控方法和技术手段。此外,军队还应加强对军医和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诊治水平。
总之,部队预防传染病是维护军队战斗力和士气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卫生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强个人预防措施、落实药品和疫苗的预防使用以及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对于保护每个军人的身体健康和提高部队的整体实力至关重要。只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用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才能在战场上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