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汇总15篇)
读后感是与书中内容对话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和人性。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阅读笔记和思考,帮助整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下是一些老师和专家的读后感,他们对于这本书的评论和见解颇具启发性。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一
比如金钏儿的死:
1、贾母让宝钗点戏
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
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二
薛宝钗,别号蘅芜君,金陵十二金钗。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她性情温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在贾府中,自贾母起上上下下无不称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府是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贵族大家庭,她怎么做到如此游刃有余,今天,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薛宝钗的处世哲学。
善于观察,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宝钗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无疑薛宝钗将其发挥得淋漓精致。第二十二回,贾母因喜宝钗稳重和平,亲自为她操办生日。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的喜好来回答。有的人会觉得宝钗这么做很不真实,总是拍长辈马屁,但是从正面评价的话,宝钗这种行动也可以说是尊敬长辈,让长辈开心,爱长辈的表现。宝钗心思细腻,她甚至可以揣度到史湘云和岫烟欢歌笑语背后内心的苦楚,并且尽量为她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她帮助史湘云举办螃蟹宴,并避免伤到湘云的自尊心,此事之后,史湘云对宝钗感激涕零:“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妹们,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精于为人处世的薛宝钗就这样换来了史湘云这份重要的人情。
对待人人厌恶的赵姨娘和贾环,宝钗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既不歧视、排斥他们,也不拉拢、纵容他们,宝钗的哥哥从南方带来很多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来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咱们。”对于贾环,他虽是荣国府三公子,但因庶出,做人又最无赖,贾府上下无人喜欢他,但薛宝钗素日看她亦如宝玉,对他的不自重行为,也是以姐姐身份规劝:“好兄弟,快别说这话,人家笑话。”宝钗理智的特性,在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宝钗处事待人豁达大度,严己宽人、不斤斤计较。黛玉借雪雁送手炉一事指桑骂槐之时,宝钗明知奚落他和宝玉,知黛玉如此惯了也不去踩她,宝钗就是这样以一种浑然不觉、装聋作哑、故作糊涂的姿态,钝化了二人之间的矛盾。秋日里黛玉犯病,宝钗前去探望她。因宝钗觉得黛玉现吃的药过热,建议他吃冰糖燕窝粥,黛玉听了非常感动,就把自己心里的苦楚和所有的不便都将给宝钗听,宝钗开解黛玉,要她不必央烦老太太和凤姐,拿自己家的冰糖和燕窝给黛玉,省却了很多麻烦,黛玉不再对宝钗心怀芥蒂,两人真正成为了知己,所以叫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常言道“见面三分情”、“相逢一笑泯恩仇”直接的交流容易建立感情交往的时间越长,接触的机会越多,个体间也越容易形成亲密关系。
薛宝钗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他卓越的交际才能,总是能恰到好处的施恩与人。如此一来,大观园中宝钗便成了众多人的知己,湘云认为她善解人意,黛玉觉得她很大度,王夫人把她看作是宝玉的幸福,众丫头评价她平易近人。这是宝钗处事的必然结果,这和她高情商是分不开的。情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拥有良好情商的人不仅仅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更能够坦然面对竞争,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此,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成就了伟大,感动了世人。虽然对薛宝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学习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她为人处事中的许多优点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学习薛宝钗会做人、会处事,用于建设和谐社会,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三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著名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随着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兴趣。也许读书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钻研,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识和兴趣也许就更多。最终,这本书一定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无穷。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四
薛宝钗其实也算得上一个富家小姐,她来到贾府的目的并不是贾宝玉,而是想要进宫的,所以之前她一切的教育都是以这个为目的。《红楼梦》中薛宝钗容貌美丽雍容,虽然有些丰腴,但是却更容易让长辈喜欢,而且从小的教育让她非常的娴雅大方,端庄的气质更让周围的人对她赞不绝口。同时《红楼梦》薛宝钗也被人认为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她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让大家相信她,喜欢她,很容易就笼络了人心。
同时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她谨慎小心的遵循着封建礼教对她的教育,是个受封建压迫比较严重的人,但是她自己却乐在其中,一方面她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但是另一方面,薛宝钗对自己的命运并没有做任何的反抗,她是顺从的,是古代女性的代表人物。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红楼梦》中,薛宝钗虽然赢得了所有外人的喜欢,可是对于自己的丈夫,她是无奈的,是恨其不争的,其实说起来,也正是因为薛宝钗性格里的懦弱,才最终葬送了她的一生。
薛宝钗扮演者揭秘
大家都知道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女主角,她长的身材丰腴美丽,又端庄大气,本来是想要进后宫当才人的,后来因为因缘巧合成了贾宝玉的妻子,但是两个人之间并没有深刻的感情,价值观也不相同,最后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只能孤独终老。
在最早版本的《红楼梦》中,薛宝钗扮演者是张莉,其实说起来也是缘分,张莉从小生活的地方和大观园非常的相似,只是没有那么大那么风光而已。张莉刚开始想要试镜的角色是紫鹃,但是她是个腼腆的人,有时候不会说什么话,导演还打算让她演迎春,但是后来张莉身上的才艺和她的气质重要让导演下定决心,将她定格为薛宝钗扮演者。张莉的气质和薛宝钗端庄雍容很相似,由她饰演的薛宝钗也让大家永远的记了下来。
之后的新版中薛宝钗扮演者就是新生代演员李沁了。她那时候还是个学生,李沁身上的古典气质让她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而李沁作为薛宝钗的扮演者,将宝姐姐身上的大气和华贵完美的展现出来,虽然说各种评价不一而足,但是去掉多余的东西,单论演技来看,李沁还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薛宝钗扮演者。除了宝姐姐身上原来的气质和美丽,青年版的薛宝钗扮演者李沁,还为角色添加了一丝灵动的气息,让这个宝姐姐看起来更加的有亲和力,这种改变和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
薛宝钗母亲是谁
薛宝钗的母亲在整部小说中算得上是最慈悲的长辈,自从薛姨妈进了大观园,从主子到丫头婆子,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她,其实薛宝钗左右逢源的本事还是从薛宝钗的母亲这里学来的。薛姨妈这个人本身还是很有慈悲之心的,但是对于她对黛玉的怜悯和友好,许多人都认为这并不是她慈悲的表现,而是薛姨妈在试探黛玉对宝玉的心。所以说她伪善的也大有人在。
薛姨妈自从进入了贾府就大肆宣扬薛宝钗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打的是什么主意大家都可以知道。其实作为薛宝钗的母亲,一切为了女儿而打算也是正常的。她和王夫人等一起设计了计划,希望女儿能坐上贾府二奶奶的宝座,从而过的幸福,并且还希望女儿可以再帮衬一下家里的情况,可是算计来算计去,最后只能让女儿孤独到老,这对薛宝钗的母亲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折磨吧。
其实薛姨妈的晚年生活过的也不太幸福,虽然曹雪芹并没有直接描述,但是她的儿子薛蟠的妻子夏金桂却是个不好惹的,蛮横无礼不说,还常常找薛姨妈的麻烦,可怜薛姨妈算计了一辈子,慈爱了一辈子,最后女儿不幸不说,就连自己也落得这样的苦楚。
关于薛宝钗的故事
薛宝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是一位端庄大方的典型淑女,也是古代封建思想下造就的人,她聪明圆滑,有懂的`人情世故,很容易就可以凭借着自身让周围的人喜欢上,但是她的一生也是不幸的,虽然嫁给了贾宝玉,可是正赶上贾府衰败的时期,不仅府内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就连贾宝玉最后也离她而去,只剩下薛宝钗一个人孤苦的生活。而关于薛宝钗的为人我们可以从一些薛宝钗的故事了看出端倪。
薛宝钗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却都是彰显她的聪明才智,这也是说她圆滑有心计的原因。例如有一次薛宝钗无意间听见小红等人在谈论贾云的事儿,她知道这些话是不该自己听见的,于是在小红出来的时候,薛宝钗就说明是黛玉听到了,而自己刚刚才来。薛宝钗这个故事让许多人都觉得她为人非常的虚假伪善,再联想到她对宝玉无情却还是要嫁给他,更觉得薛宝钗非常的讨人嫌。但是薛宝钗真的对宝玉无情吗?我们依旧来说一个薛宝钗的故事。
薛宝钗在有一次宝玉挨打之后,带着伤药过来探望,其实这也是规矩,毕竟其他姐妹们都来了,薛宝钗这样办事滴水不漏的人怎么会不来。可是当薛宝钗看见宝玉难受的模样时,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话,当然这两句话也可能是她故意说出来的,从而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情谊。
薛宝钗的故事我们都能从中看出薛宝钗的心计,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她是个可怜的女子,被封建思想荼毒却仍不自知。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进宫选秀,于是和母亲还有哥哥一起进入了贾府,住的地方就是梨香院。当时王夫人等人非常的热情,可是也只是介绍了梨香院的大小,关于周围的景致和设施却是一个字都没有说。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让薛宝钗的住所名叫梨香院呢?其实这个梨香院是原来的养静之所,说白了,就是参禅醒悟的地方,这也是间接的影射了贾宝玉最后的结局。
后来元春回家探亲,就在这个时候,贾府请来了戏班子,这时候就让薛家人等从梨香院搬了出去,之后这梨香院再也不是薛宝钗住所了。至于搬到什么地方,文中并没有说明,只是用一句话掠过说明,等到了后面,薛宝钗已经奠定了在贾府的基础,于是再一次搬迁,这次的地方叫做蘅芜苑。蘅芜和杜若都是香草,而蘅芜苑中,到处都种植了各种奇花异草,一走进去,就是扑鼻的香气,景色看上去精致了很多不说,就是这些花花草草仿佛都是为薛宝钗准备的一般,不用说,这次薛宝钗住所让她也很是满意。因为薛宝钗服用冷香丸,这百花齐放的住所实在是大大的方便了她。
最后薛宝钗住所就是成亲之后的怡红院了。怡红院的精致和院落自是不用说的,可是薛宝钗只能自己一个人,守着这空荡荡的院子,就是再好的住所也没什么意义了。
薛宝钗选秀落选了吗
薛宝钗出世的时候,薛家已经是皇商了,虽然家有余财,但是薛家的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而薛宝钗虽然是薛家的嫡系子女,可是父亲早逝,哥哥无能,母亲和她想要改变自己家族的处境,也为了以后的发展,只好另寻出路。
薛宝钗选秀就是最后的出路,薛宝钗当然要紧紧的抓住这一点,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进贾府等待。其实薛宝钗选秀也是可以理解的,现成的例子,贾府的元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了皇宫,还成了皇后的心腹,而贾府的地位也很快就水涨船高,如此大的利益怎么能让薛家不眼红,不羡慕。
再说薛宝钗是封建教育的产物,她的思想里,女人为了家族牺牲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虽然进宫十分的艰辛,甚至九死一生,她依旧会去做。而且她身上承载着母亲和哥哥的期待和希望。这也是他们最后没住在薛家舅舅家里而进了贾府的原因,虽然有些势力,但是不得不说,薛宝钗确实想的很通透。
但是薛宝钗选秀之路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只是整个故事发生时,薛宝钗的背景之一,薛宝钗只有通过选秀才可以明白贾府的实力,从而对宝玉产生不一样的心思,为后文的发展做了足够的铺垫。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五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 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 录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1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2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5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篤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2] 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注释:
[1]马建华:《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红楼梦学刊,199901期。
[2]何大堪:论《红楼梦》的人物系统,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文选,1985年。
参考文献:
[1]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十二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2]曹雪芹:《红楼梦》,岳麓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田兴爱:《林黛玉人物的思想品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2期。[4]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度期。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六
煮一壶清茶,捧一本《石头记》,静坐于房檐下,细品书中内涵。世人对它的褒贬不一,各有其感。
有人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鲁迅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
书中描述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他打趣道,这个妹妹他好像哪里见过,还送了“颦颦”二字。
可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极好。而林黛玉对宝玉的第一印象也不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她心想在哪里见到过宝玉,没有想到宝玉先说了出来。这可见两人是一见钟情。
贾宝玉对薛宝钗没多大意思,倒是薛宝钗对宝玉有点意思。在府中,众人偏爱薛宝钗,认为黛玉的容貌和性情都比不上宝钗。
宝钗容貌美丽,品格端庄,深得下人之心;黛玉有些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在宝玉眼里,黛玉是一个柔弱风流,才情甚高的一位知己,灵魂的依靠。
为什么呢?话说宝钗和黛玉的才情不分高低,且宝钗又明事理,得人心,这是黛玉所不及的。并且宝玉也曾对薛宝钗动过情,书中描写“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可见薛宝钗长得比林黛玉还美。
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希望宝玉能走仕途,始终无法认同宝玉“平等、自由”,蔑视功名利禄,厌恶八股的观念,也绝不会支持宝玉反封建礼教的言行。这才导致宝玉对宝钗的感情断裂,对她没有了爱情,更多的是尊敬,选择了黛玉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好一个“金玉良姻”,好一个“木石前盟”,到最后“金玉良姻”还是抵不过“木石前盟”。“金玉良姻”是物质的,“木石前盟”是情感的;“金玉良姻”是后定,“木石前盟”是前定;“金玉良姻”是人为,“木石前盟”是天然。“木石前盟”在那个社会始终是不可能实现的,那只能是人生的一场梦,梦醒了,人生也结束了。
有个人不能忽视,那便是伺候他的丫鬟--袭人,她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比林黛玉、薛宝钗还要多,可谓重要。
袭人,本名珍珠,从小因家贫被卖入贾府,原是贾母的婢女,后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将她与了宝玉,王夫人将她作为姨娘的后备人选,后逐渐成为宝玉丫头中的领头人。
宝玉因见她姓花,故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之意为其改名为“袭人”。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是出了名的贤人。
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她是整部书中唯一一个与宝玉发生了“云雨情”的女人,并且她还曾得到王夫人“准姨娘”的认可。
后来的两人交流仅限于生活上,心理越来越隔膜,以至宝玉在递送旧手帕给黛玉时,都特意支开她,让晴雯去送。在晴雯死后,宝玉甚至怀疑起袭人来。在“金玉良缘”成功逆袭后,袭人也很快被宝钗逐出,临别留下“好歹留下麝月”的话。
最后,袭人嫁与了戏子蒋玉菡,留下了耐人回味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片段莫过于黛玉葬花。黛玉葬花应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高潮部分,从两人再续前缘在贾府相遇后一见钟情,再到两人的爱情终结,一路磕磕绊绊颇多。
从情侣间的小打小闹,到林黛玉的内心由稚嫩转向成熟,葬花这部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有一个小背景,林黛玉担心贾宝玉是否被贾政责骂,便心揣不安去寻贾宝玉。
不巧,贾宝玉屋里的丫鬟正在闹情绪,叫了两次也没能等到人来开门,转眼就看到贾宝玉送薛宝钗出来,还有说有笑。林黛玉本不是个能够容忍封建制度下男性三妻四妾的女子,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回到潇湘馆后也是哭了一夜,正巧次日又是他们约定的“葬花期”。
进而就是贾宝玉听到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葬花这部分内容,也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感情的一个极大的转折点,贾宝玉对林黛玉是更近一步,林黛玉对贾宝玉却开始逐渐有了嫌隙。同时,也为薛宝钗的不幸人生埋下伏笔。
《红楼梦》中人物个性鲜明,其最后的结局大都是个悲剧。王熙凤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贾元春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
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林黛玉在贾宝玉婚礼时含恨去世。贾、史、王、薛四家纷纷败落。
王家在王子腾死后,也随即消散;
薛家在薛宝钗父亲死后就消散了,只能依附其他家族。
至此,四大家族不复往昔。
《红楼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不完美亦成就这完美。“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个个痴情的女子,一个个多才的人被无情地埋没了。唉!这吃人的礼教!这吃人的社会!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七
凝晖钟瑞匾额
芳园筑向帝城西,
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
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
自惭何敢再为辞?
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竹夫人
咏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洗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谜语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纸鸢的'(其实就是鸟状风筝)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简介:
薛宝钗出生在金陵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这薛家乃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共八房分。在“护官符”上,薛家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形容其有百万家资,巨富无比。后薛姨爸去世,薛蟠赖祖父之旧情分,在户部挂名行商,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薛宝钗随母亲、兄长一起进京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是探访亲友;三是自薛姨爸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需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薛宝钗的舅爸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新近提升了九省统治。宝钗的姨爸贾政在京都任工部员外郎。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八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她向宝钗说的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还学了这些混帐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妈去。”第二次,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而林黛玉呢,“登时撂下脸来”哭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看了混帐书,还学了这,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爷们解闷的。”并且立即“往外走”。林黛玉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淫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习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贾宝玉在林黛玉真挚爱情熏陶下,不公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林黛玉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勇敢地对林黛玉献上他的心,并送上定情的信物——两条旧手娟。这时林黛玉已经确证贾宝玉对她是真爱,从此以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口角,林黛玉对薛宝钗、史湘云的讥讽也少多了。
黛玉,借书、讲解,评点、“诲人不倦”,耐心地教会她。可以看出,香菱学诗中咋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气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性儿”后面,遮住其平易近人亲切的一面,而她的亲切与宝钗、袭人等的审时度势,拉拢人心不同,她从来没有丫环就不能学诗的想法,她本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帮助人。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九
摘要:薛宝钗美丽多才,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标准淑女,也是一个被束缚了思想、扭曲了灵魂的“冷美人”。全书不着一句褒贬之词,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了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该人物形象寄托了作家的美学思想、爱憎倾向以及对封建社会深沉有力的控诉和抗议。
关键词:束缚扭曲性格特征悲剧结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寥寥数笔就构造出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王熙凤等一大批独特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借鉴。
一
在这里,我就谈谈对薛宝钗的一己之见。出身于皇商之家的薛宝钗,在贾府这样一个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以袭人之奸猾、湘云之豪放、黛玉之聪慧、凤姐之狡诈,宝钗都能与之和谐相处,其容人之量非一般人可比。宝钗接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处处以封建卫道者的面目出现。贾宝玉的叛经离道,宝钗是极其不满的,她劝贾宝玉讲究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将来好“金殿对策”。小说中的薛宝钗口口声声“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作者却着力描写宝钗懂得禅机、深知戏曲曲词之妙,精通绘画之道。没有半句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的褒贬词汇,宝钗为人之虚伪,读者尽收眼底。
狄德罗指出:“人们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薛宝钗依靠着“会做人”的诀窍,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在她的“容貌美丽”、“端庄贤淑”的外表下,掩盖着一个封建主义信奉者极为虚伪的性格。她很善于奉承、迎合,而又做得自然。寄居在贾府,她首先博得了贾母的欢心。在贾母替她做生日时,她投其所好地点了几出贾母爱听的戏,取得了贾母的“更加喜欢”。元春从宫里送出来一个灯迷,她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但却要“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在滴翠亭边,她偶然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私心话,引起了她内心对一连串封建大道理的联想,但为了自身的利害,却使‘金蝉脱壳’的法子,嫁祸于林黛玉。所有这些,都是薛宝钗这个人物性格的自然流露,她时时注意隐蔽自己,保全自己,“装愚守拙”,以求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父亲早亡,哥哥又不成器,过早地走进了世俗生活,有一定治家理财能力。在薛家,宝钗起着与王熙凤在贾家同样的作用,但她不象王熙凤那样以敛财为乐事,她处处注意维护自己大家闺秀的形象。
薛宝钗颇有经济头脑,善于用小恩小惠拉拢人。宝钗便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宴请贾府上下人等。此举既拢络了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博得了贾母的称赞,又实践了她“既要自己便宜,又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的生活理想。精明能干的探春为了家族的利益进行各项改革,宝钗却立场中庸,致力于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而并不注重收到什么改革的功效,“小惠全大体”。此处“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在《红楼梦》中,一方面作者借众人之口夸赞宝钗为人厚道、明白道理,另一方面又不着一字褒贬,通过细节描写揭露其心口不一的性格特征。闻听尤三姐剑刎而亡、柳湘莲出家做了道士后的反映;怂恿薛姨妈说娶林黛玉给薛蟠做妻子;金钏投井自杀后面带微笑去对王夫人所说的“安慰”话,都充分暴露了薛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
曹雪芹把生活中个别、片断、零散的现象集中起来,提炼出来,汇成了一个整体形象,使之更深刻、全面、普遍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规律,反映生活的真理。作家对宝钗的性格特征并无一句褒贬之词,只是刻画了她在不同场合、不同生活事件中的不同反映,而且笔墨零散,不经人意,分散是片言只语,汇合则血肉丰腴。作家没有对之发表任何议论,仅写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却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正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刘熙载《艺概》)。作家大匠运斤,斧凿无痕,塑造了这样一个中外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形象。
二
“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作者将薛宝钗放在贾府这个特定的空间和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的时间相交汇的特定架构上,根据其生活经历、教养和所追求的生活道路,在封建家族衰亡过程中和宝、黛爱情悲剧的矛盾冲突中的地位和境遇,写出了她独特的行动和语言,用春秋的笔法刻画了其复杂而又饱满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给我们塑造的薛宝钗这个客观艺术形象,这个中国封建正统教育陶冶出来的皇商之后,不仅外貌是美的,而且内心追求“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生活情趣,有着“任它随聚随分”的胸怀。作为封建道德的忠实维护者,她处处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传统的观念和道德;作为年轻漂亮的少女,她具有天真浪漫的一面;作为走向衰落的皇商之女,她具有一定的治家理财能力;作为文明国度的炎皇子孙,她又有广博的知识。然而,作为封建末世的贵族子女,她身上也毫无例外地带有一些旧时代的气味和色彩,显然是落后的、自私的。因此,薛宝钗的形象呈现出人格二重性。
作者在描写宝钗时,利用对人物和故事的概括交待,掩盖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薛宝钗和林黛玉明明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却故意采用“合传”的办法混淆其善恶,把她们写得一样完美,双峰对峙,皆为薄命。
年轻美貌的薛宝钗,一方面恪守着封建道德,另一方面又对爱情不无憧憬,时不时地向贾宝玉透露出一点心灵的秘密。她称贾宝玉为“无事忙”、“富贵闲人”,便是流露出了对贾宝玉痴情于林黛玉的哀怨和不满。宝钗追求爱情,是发自一个女性内心的合理而正当的要求,并不乖离于青春少女的人生愿望,有其合理的一面。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段,写宝钗规劝黛玉。薛宝钗表面上句句肺腑之言,实际上却是害怕林黛玉看了杂书后夺了贾宝玉,心口不一,乃小人惯说君子话也。这里充分揭示了其奸诈性格和道学面孔。同是有悖于封建道德之举:薛宝钗坐在熟睡的贾宝玉的床边做女红,林黛玉见了只是一笑而已,并未效仿薛宝钗将其叫去教训一顿。袭人为林黛玉倒了一杯茶,薛宝钗抢先接过去漱口,一向被人认为“小心眼”的林黛玉毫不介意地将她用剩下来的半杯茶吃了解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忠伪至此已无悬念。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一段话中,宝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是她少有的一次真面目的显现。作者设计“蘅芷清芬”、牵藤引蔓的蘅芜院,并让宝钗居住其中,也有助于映衬薛宝钗附庸攀援的鲜明个性。
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描写,是“言犹尽,意未终”。和尚道士让宝钗戴上金锁,当是贾宝玉出生之后;贾宝玉的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上就錾上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之配成一对。宝钗进京,名为“待选”,进京之后却再未提起;薛家从未揭示佩戴金锁的真正原因,更没有交代佩戴金锁与“待选”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掩盖了薛家必欲将宝钗匹配于宝玉的动机,同时也隐蔽了自己对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憎恶之情。
《红楼梦》的作者还善于深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人物在生活琐事中的言行举止,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宝玉被打事件发生后,薛宝钗探视时叹曰:“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一番话,既亲切稠密有深意,又极合其身份及教养,“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既指贾母、王夫人,又将自己涵于其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希望籍此之际,将宝玉爱慕黛玉的心肠移些许到自己的身上。,袭人说的是:“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此乃受主子恩宠、与贾宝玉有私情的得意奴才的粗俗之语,“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之“我”字与薛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之“人”字,仅一字之差,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去不远,但所反映出来两个人的教养却有着天壤之别。宝玉被打,不同的人物自然有不同的反映,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语言,非常自然,非常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教养,又非常切合当时的情势!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功夫不到是再也写不出来的。
作者从多个侧面对薛宝钗的性格进行间接描写,这样刻画,使该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更鲜明。
三
《红楼梦》是一部对时代生活深感痛绝的书,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叛逆者的颂歌、爱情的颂歌、美的颂歌。同时又为那个没落阶级奏起了一阕挽歌。曹雪芹复杂矛盾的思想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即使在他所厌恶的封建淑女薛宝钗身上也寄托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实际生活中,人物是独特、复杂、具体的。成功的典型应该是具有独特性、复杂性的形象,是带有缺陷的活生生的真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宝钗的形象正由于写出了其人性美、人情美的一面和悲剧性的性格特征,才更为逼真动人。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薛宝钗,作者在她的身上是花了不少笔墨的,是将其作为主要人物既正面描写她的音容笑貌,又从各个侧面描写了她的性格特点,使之成为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美学形象。她以其感情丰富、复杂真实的典型,在金陵十二钗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有别于世界文学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女性形象,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以其独特的性格特征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学作品人物画廊之中。
对贾宝玉没有爱情的薛宝钗,虽然最终在贾府掌权人物的支持下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但是并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陷入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尴尬境地。薛宝钗的不幸是她生活的时代造成的,是那个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剧只会让人更加痛恨不合理的封建制度。
贤孝才德四者皆备的薛宝钗倘或生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她也许会象班婕妤、曹大姑等人那样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生于封建末世的薛宝钗,即使“待选”成功,也只能象元春一样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最终内心备受爱情与理性矛盾的煎熬而死。她虽然嫁给了贾宝玉作正妻,可是贾宝玉并不爱她,终于弃她而去。她的结局只能和封建社会的命运一样,是悲剧性的。
作者在作品中设计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普遍意义。薛宝钗接受的是正统教育,是封建大家庭培育出来的“四德俱全”的标准淑女,是唯一能挽救贾府这一死而不僵的封建大家庭的希望所在。薛宝钗最终没有能够得到贾宝玉的爱情,伤心欲绝的贾宝玉出家作了和尚,贾府后继无人走向灭亡,她没有能够挽救贾府衰败的命运,也没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幸福生活,没能走出自己的悲剧命运。薛宝钗和她所代表的那一类女性的悲剧结局,充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书中刻画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为了表现《红楼梦》反封建主题的需要。为了维护封建秩序,薛宝钗始终站在林黛玉、晴雯等人的对立面,只要是有悖于封建道德,她都极力反对。黛玉死于风刀霜剑,迎春死于悍夫毒手,尤三姐死于流言蜚语,这是旧时代的悲剧。宝钗这个悍卫封建正统的卫道者,也同样是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牺牲品,是貌似喜剧的悲剧角色。她一方面作为“金玉良缘”去破坏宝黛的叛逆爱情,另一方面,本身又被封建社会无情地扼杀了青春。她不仅是卫道者,还是一个不自觉的“殉道者”。薛宝钗的悲剧结局,充分显示了在封建社会里,各种性格类型女子的命运都只能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这既是客观必然现象,又倾注了作家对广大薄命女儿满腔的同情和对封建理性的批判,体现了作家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再次,在十二钗中,薛宝钗起着与别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作用。宝钗和袭人同是封建正统的忠实维护者,但袭人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而宝钗却是受过封建正统教育的大家闺秀,其教养与身份和袭人相去甚远。她与黛玉同是受过教育的贵族少女,黛玉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宝钗是卫道者。宝钗和迎春皆是封建正统教育下的淑女,迎春善良懦弱,宝钗极富心机。薛宝钗的修养与元春极其相似,元春的生活经历是宝钗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宝钗的现在就是元春的过去,这两个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女性,都头脑清醒,具有远见卓识,最终也都入了“薄命司”。小说通过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被束缚了思想、扭曲了灵魂的“冷美人”的复杂性格和悲剧结局,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沉有力的控诉和抗议。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事物的个别性显著地表现着它的本质规律。写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能表现生活中的真人,加强典型的客观性,又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法,有助于表现悲剧的崇高美,丰富美学宝库,同时还可以蠡测到作家的思想倾向。因此,曹雪芹塑造出的薛宝钗形象,是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也将异彩夺目,风流千古!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
5、狄德罗.《狄德罗文集》,商务印书馆,第1版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十
芳园筑向帝城西,
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
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
自惭何敢再为辞?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纸鸢的(其实就是鸟状风筝)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十一
看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大多数人都把同情心给了黛玉妹妹,可是我觉得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很可怜的。她是闺阁的典范,是一位典型的淑女。对于她的解读,我是很浅显的,想要理解一部历史巨作,我还有很多欠缺。现在我只是想谈谈我目前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薛宝钗有一个金锁,说是她小时候癞头和尚送的,等以后与有玉的男子配成一对,这便是“金玉良缘”。跟随母亲来到京城,目的是参加选秀,希望自己可以进宫生活。她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与贾府里面的人有什么未来,她只是一心想着自己的“金玉良缘”。‘玉’之贵人,她希望这些贵人是拥有玉玺的皇帝,或拥有佩玉的王爷,更或是王子或公主,她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她不甘于过现在的生活。但是最终她落选了,其原因有人说是她是包衣身份,未满足皇室想保留纯正血统的条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她的背景不够强大,也就是说朝中无人,故没能顺利进入皇宫。但是薛宝钗落选之事作者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委婉地暗示。在第29回,她的性情忽然转变,变得烦躁、郁闷且易怒,出语伤人,恶语相向,尖酸刻薄。不是选秀落选之因,这些转变便说不过去了。在落选以后,在元妃省亲之时,最早知道薛宝钗落选的元妃,将送给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端午节礼是一模一样,意在为两人指婚。而她知其意却不搭理,或许是由于刚刚落选,没心思搭理,便离开。抑或是对元妃这样的做法感到不满,她还是希望自己能进宫生活。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薛宝钗当然不能例外。但由于她隐晦的性格,她对贾宝玉的追求显得很隐蔽。
由于受封建礼教的侵害,使她不能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细细品味便可体会到薛宝钗对她的宝弟弟的爱。虽然她和贾宝玉之间有很多的分歧,且宝玉也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但薛宝钗是爱宝玉的,是真心爱着宝玉的。在一次,贾宝玉被父亲暴打以后,在怡红院养伤,薛宝钗去探望他,手里托着一药丸。叹道“早听人一句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她这样一个遵守封建礼教道德规范的女子,却说出如此失态的话,于是红了脸低了头,就咽着没有继续说下去。当时的她心疼贾宝玉,哪里管得了什么封建礼教的,只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些都是她对宝玉的爱的表现。还有在第三十六回,宝玉的棒疮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康复了。那天中午,大家在王夫人屋子里聚会吃西瓜,吃完该回自己屋里歇午觉去了,可是薛宝钗却不想睡觉,便邀黛玉一块儿去惜春那看话,但黛玉说要洗澡,所以最后宝钗最后只能一个人活动。可是她却没有去惜春的住所,而是转奔宝玉的屋子怡红院去了,一进去,看见下人们睡得横七竖八,她就径直地走进宝玉的卧室,宝玉正在午睡,丫环袭人坐在宝玉床边为他驱赶蚊蝇和绣肚兜。在宝钗看完这些情况以后,按道理她应该避开,不应该待在私密公子的屋里。但是她却没有,哪怕就待一秒钟,她也想和眼前的这个人亲近,陪着他,这就是最大的快乐。接下来,袭人出去了,就只剩下她和熟睡着的宝玉,她也该回自己的闺房去了,但她还是没有离开,而是坐在了袭人刚坐的位置上,做着袭人刚才在做的事,为贾宝玉驱蚊,绣肚兜。这可以表现出她是真心爱着贾宝玉的,她是多么地爱她的宝弟弟啊!
在贾母去世以后,王夫人嫌弃且讨厌林黛玉,黛玉更是遭受到赵姨娘算计,最后在其药里添加慢性毒药使病情加重最后泪尽而亡。那“金玉良缘”便水到渠成,薛宝钗终于完成了她的“金玉良缘”,但是和一个不爱她的人结婚,薛宝钗的结局是值得同情的。并且一个是遵守封建礼教的典型,而另一个却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又怎能有幸福可言。一曲《终身误》便点出了宝钗在爱情中的无奈:“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她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没有得到贾宝玉的心,更丧失了贾宝玉的身。宝钗嫁给宝玉之后,两人相敬如宾,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想得到丈夫的爱的,希望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是结果却没能如愿,贾宝玉最终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晚景十分凄凉。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十二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庚辰双行夹批:恰极!】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第22回:更香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更香
第37回:白海棠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每句评语如下: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
第38回: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第38回: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第38回: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第70回: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与宝钗有关的诗词曲赋:
第5回:金陵十二钗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按:作者借此诗暗示钗、黛的命运。
第8回:金玉姻缘赞: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按:作者借此诗表达了对宝玉、宝钗之金玉良姻的赞誉之情。
第22回:山门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按:此曲为宝钗所最爱。宝钗在自己生日这天,将此曲推荐给宝玉,也是宝钗本人的一种禅悟。
第63回:邯郸梦扫花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
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
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
您与俺眼向云霞。
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
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十三
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薛宝钗是个很世故、很圆滑的人,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她从来不会发脾气,处处为了别人而做,处处为了和气而作,以至于没有个性,贾宝玉不喜欢。
她是才女,却掩饰自己的潜力。她甘愿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所以说,薛宝钗是所有男人理想的妻子,而非女朋友。
大概就是这样了。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十四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描绘人性、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各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众多的人物中,薛宝钗是我最为喜爱和感悟的一个。薛宝钗的聪明、善良和坚强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最令人钦佩的人物之一。
首先,薛宝钗的聪明才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的素质教育上可以看出,薛宝钗天生聪明悟性极高,这种聪明既表现在她的学业成绩上,也表现在对人性的洞察力上。她在金陵十二钗中最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等传统艺术,她在融通中西文化方面展示出的独特才华,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的女学究,深得众人的赞誉和尊敬。她与贾宝玉有着相似的兴趣和学识,在读书、讲学上往往能互相切磋,惺惺相惜,成为了一对知己。
其次,薛宝钗的善良和宽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薛宝钗就表现出充满同情心与怜悯心的一面。她为人谦和,善良而宽容。她对贾宝玉抱有深深的感情,甚至在贾府人人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时,她并未因此而生嫉妒之心。相反,她一直尽力维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并且在红楼梦的结尾她依然对贾宝玉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她的善良和宽容令人敬佩。
此外,薛宝钗的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薛宝钗的遭遇可谓是一个巨大的磨难。她被贾母带回家为父亲拜祭,却在去世后被贾母留下。然而,尽管面对如此的不幸,薛宝钗从未垂头丧气,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将家族的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还成功地帮助贾宝玉处理了许多家务事。她的坚韧不拔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从薛宝钗个人角度出发,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朋友或者姐姐。她与我同年龄,她的思想和行为很受我喜欢。在红楼梦的故事中,薛宝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爱、乖巧的人。她面对爱情、梦想和人生的追求,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鼓舞。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坚定追求真爱、明理做事的女性榜样。
总的来说,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聪明、善良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聪明才智,善良和宽容,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薛宝钗以她的独特魅力和品质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令人民众敬重和喜欢的一个人物。她的形象将激励我们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在不可避免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并坚持下去。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薛宝钗心生敬佩,并从她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品质和智慧。
红楼梦读后感薛宝钗篇十五
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处事淡然,做事无情;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圆滑隐忍,深明大义。
一、处事淡然,做事无情
比如金钏儿的死:
王夫人为头等大丫头金钏儿的死有些心疼,宝钗知道后就赶过来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劝慰。王夫人说:金钏把我的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出去,原想过几天就叫她上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听后很会说话,她知道王夫人经常吃斋、信佛,劝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玩,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叹道,话虽然如此,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要老念念于此。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她切实安慰了姨妈,让王夫人不但不用不安,而且还认为自己是慈善的。但金钏儿的死,在宝钗眼里,如同一缕青烟一样轻飘,多给几两发送银子就足够了,可见她的无情。
二、稳重平和,恭顺体谅
1、贾母让宝钗点戏
贾母让宝钗点戏,问她爱吃什么。书中写道:“宝钗深知年迈之人,喜欢热闹戏,爱吃甜烂食物,于是照说了,贾母果然更加喜欢。”让她点一出戏,她点的是《西游记》,后来又让她点,她又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惹得从不忍心让女孩子生气的宝玉直抱怨:“你只好点这些热闹戏。”宝钗不但懂得揣摩老太太的心理,她也有办法让宝玉也喜欢这戏。她说,你要说这出戏热闹,那你就是不知戏了。这出戏的节奏韵律都是好的,里面的一首《寄生草》辞藻极妙。宝玉就央求:好姐姐,念给我听听。宝钗念道:“慢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听了,果然好词。
2、史湘云海棠诗社做东
史湘云快人快语,性情豪爽。在三十七回,湘云偶然兴起,说要做东邀一起海棠诗社。她就没有想自己从小没有了父母,在家只能听叔叔婶子的,花钱做不得主。
1、行酒令时黛玉的诗句
在四十回大家团团围坐行酒令时要求说一句诗和一句现成话,黛玉说了两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在那个对女子限制繁多的`时代,大家闺秀不能看这个,更不能当众说出来。别人对黛玉的话都没有在意,而宝钗是很在意了。宝钗当时的反应是,扭头看了黛玉一眼,没言语,但记在心里。就她们两个的时候,宝钗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都说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没有了平时的伶俐尖刻,宝钗就拉她坐下,款款给她讲大道理:我们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乱了心性。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如不识字的好。既然识了字,该看正经书。看些杂书,乱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女孩子的正经事还是针线纺织,这才是正理。黛玉感动宝钗没有当众揭穿她,给她难看。
2、对薛蟠和赵姨娘的周到
宝钗对自己的哥哥也不护短,而是深明大义。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以后,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薛姨妈着急地要下人们找柳湘莲报复,宝钗就说:他们喝酒,酒后翻脸是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显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说得薛姨妈消了火气。宝钗对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也是礼节有加。宝钗的哥哥薛蟠从南方带来很多的土特产,分派送人的时候,宝钗并没有忘记给赵姨娘准备一份。这个从没有被别人正眼看过的人心里就念叨开了:还是人家宝姑娘会做人,即展样,又大方,要是林姑娘,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们。
宝钗性格温柔大方,周到得体,柔韧而有弹性。她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体,是温良恭让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