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业气象服务方案大全(18篇)
一个合理的方案能够为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制定一个完美的方案需要我们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并有明确的目标和期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制定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一
本方向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语口、笔译及初级水平的第二外语翻译工作。本方向同时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该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连传技巧、同传培训,专题口译和笔译等。
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生在从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7、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原则上要以学院所提供的一门小语种作为第二外国语。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程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听说、连续传译、笔译、高级阅读、毕业论文写作、第二外语。
六、专业特色课程
口译系列课程(专题口译、国际会议同传、fgd同传)、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计算机辅助翻译。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附表一: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二
类别课程
编码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学
时学
分备注
公共
基础课1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3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外语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基础外语课,但必须修读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春季
秋季804
学科
基础课2000汉语言专业基础秋季804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中文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20002010理论语言学秋季402
2000201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秋季402
20002010语言学方法论春季402
专业
200020103002对外汉语语音词汇问题研究春季402
200020103003汉语语法问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3004中国文化专题研究秋季402
发
展
方
向
课专业方向课20002010400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400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3语用修辞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4语篇分析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5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6跨文化交际专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7汉字教学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8应用语言学导论春季402
200020104009社会语言学春季402
200020104010语言测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11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12中国文学专题秋季402
公选课、跨专业课100020004026现代教育技术春季
秋季402
10002000402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春季
秋季402
必修
环节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3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为课程讲授和研讨并重,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著作进行研读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其中至少有一门学科基础课的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书写规范和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入学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由导师组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修满学分,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学位论文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在第三学年末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开始,结合所学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参加留学生教育学院的教学见习活动。教学见习活动要听3门以上主干课程,每门课不少于4课时,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1次教案写作,参加统一试讲。完成以上环节的学生可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要在学院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中进行一至两次讲评,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教学实习结束后,撰写3500字左右教学实习报告。
附:经典文献目录:
一、汉语本体研究(13)
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陆俭明、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10.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11.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2.沈阳编著,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二、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5)
14.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
16.刘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7.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18.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三、语言学习与习得(5)
19.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21.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2.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ellis,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四、二语/外语教学法(7)
24.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
25.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6.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8.杨寄洲、崔永华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9.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五、文化教学(3)
3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2.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3.赵金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六、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3)
34.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6.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七、教育心理学(3)
37.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8.江新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9.李广平、杨玉宝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八、对外汉语教师技能(11)
40.陈宏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41.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2.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3.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4.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5.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6.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卢福波著,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9.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0.周健著,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三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统领,以“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利用培训资源,探索民族贫困地区培训新模式、新办法,扶持到人,为全县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由县职业学校负责牵头,县扶贫办配合,组织对2016年下达的第二学年200名“两后生”进行技能培训。
2、由县职业学校负责牵头,县扶贫办配合,组织对2016年下达的580名“两后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是依据省、州、县相关通知和会议要求,决定在我县职业学校“临夏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设驾驶和汽修技能培训班,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两后生”学员,优先考虑贫困户“两后生”和计生户。二是对2016年秋季学年入学就读“甘肃省贫困地区‘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集团成员单位学校”的职业中专、高职、大专贫困学生进行补助,报名时间为2016年11月5日—2016年11月25日。
培训科目:在东乡县职业学校“临夏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设驾驶员、装载机、挖掘机、电焊工、塔吊工、电工、汽修工技能培训班。培训时间原则上开设1年,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经考试合格后发放驾驶证、上岗证。
报名时间:2016年11月20日——12月10日。
补助标准:汽车驾驶c照、b照、装载机、挖掘机、电焊工、塔吊工、电工、汽修工每证补助1500元。培训结束后,经县职业学校评定考试合格后,由县职校将补助资金通过农户一折统或个人账户落实到人。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四
随着本学期接近尾声,整个本学年的工作也即将结束。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妨把下一年定为教师专业成长年。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活动。
学习培训是重要的手段。本学期我们也派出了部分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下一年还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通过外出学习,让老师开阔眼界。当然除了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这一点做得很不好,下一学期要加强。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让老师找到自身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否则这种学习培训就不是系统性的,可能这次是学习这个,下一次就成了学习另外一个,而能否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还是未知。所以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要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入手,要从每一个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要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就是教学基本功。从教态、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教学的设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的调控等各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一个质的提升。
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细致地打磨。不仅仅是出示一节公开课,也不仅仅是评评课就完事了。要针对每一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细致地打磨。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追踪,不要说有人听课是一回事,自己上课又是一回事。要坚持这种改变,让课堂充满活力。
要继续给老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本学期部门老师在读书方面进行了展示,但是还很不够,展示的不够深入,从某种程度上还比较肤浅。要让老师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当然这种机会除了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才艺方面的。而这种个人才艺的展示又会激发出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使学校的整体氛围更融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在下一年中让自己、让学校有一个大的改变和提升。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五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多方面翻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教育、科技、商务、传媒、法律和旅游等多个领域从事口、笔译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要具备比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比较系统地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口、笔译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英汉语口语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与写作
口译、英汉笔译、汉英笔译、翻译概论、语言学导论
371
七、气象特色课程(除大气科学概论以外)
十、辅修专业说明(如不开设辅修可不填) 十一、课程体系关联图(附后)
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
372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六
学生阅读课外书种类较集中,对故事类的图书兴趣较大。在阅读书籍的习惯上还有很大的引导空间,比如选择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图书;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推荐其他同学阅读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籍。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愿意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4.推广亲子阅读。
(一)准备阶段: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讲解借书要求,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做好删选、整理和统计工作,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1)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到校至上课之间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认真组织晨诵午读。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晨读时间、中午的“美读”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如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箱,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栏里,供大家欣赏。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讲求个性读书,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平时日记和读后感日记时间、数量要安排好)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个故事,利用阅读时间谈谈读书心得。
5.利用黑板报、古诗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古诗文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6.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推荐优秀读物,组织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交流感悟。.
(三)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利用空余班队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3、随时更新展览班级学生的读书笔记和好书目录。
1.《木偶奇遇记》 (注音美绘本)
2.《不一样的卡梅拉》(6册)
3.《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郑渊洁
4.《笨笨猪》 杨红樱
5.《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周锐
6.《我不是坏小孩》(全3册) 叶姝
7.《 一千零一夜》(世界儿童共享的经典丛书)
8.《 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罗大里
9.《丁丁历险记》(小开本全22册)(比利时)埃乐热
10.《电话里的童话》(意)罗大里
1.《安徒生通话 》(丹麦)安徒生
2.《小布头奇遇记》 孙幼军
3.《爱丽丝漫游奇境 》(英国)卡罗尔
4.《狐狸列娜的故事》(法国)阿西季诺夫人
5.《小熊温尼》 普(英国)米尔恩
7.《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罗尔德·达尔
8.《 精灵鼠小弟》《 吹小号的天鹅》(美)怀特
9.《 伊索寓言》
10.《昆虫记》(美绘本) 法布尔
九月
1、书香氛围建设,包括图书角、成长季节的作业展示区、准备“采蜜本”。
2、活动要求指导,包括书籍推荐,借书看书要求,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要求。
3、班级竞赛活动宣传。
十月
1、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2、班级图书角正式规范开放,设立专门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本,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鼓励学生借阅学校阅览室的图书以弥补班级图书的不足。
4、每周三的常规教育日进行班级好书推荐,每周一国旗下,选一代表进行好书推荐。
5、开展“日有所诵”的晨读,午间的“美读”。(每日)
6、一次阅读指导课。
7、一期“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板报。
8、班级“阅读之星”评比
9、“亲子阅读”活动宣传,要求学生与父母制定好阅读计划,认真执行,做好记录。
十一月
1、准备古诗擂台赛
2、开展“好书交流”主题班会。
3、班级“阅读之星”评比
十二月
1、继续每日一诵,读书交流,各种阅读评比等活动。
2、“迎新年,庆元旦”诗歌朗诵会。
3、故事会比赛主题班会
4、“阅读之星”评比
20xx年
一月
1、班级读书活动资料整理、小结。
2、优秀“采蜜本”班级展览
3、整理评比“亲子阅读”活动积极参与者,收集相关资料(阅读书目,读书感想)。
4、故事会比赛
二月
1、布置寒假读书书目,鼓励学生读好书。
2、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份寒假读书心得。选择闲置好书,进行制作书签比赛。10月26日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书签互激励,好书共分享”活动。
3、做好寒假读书活动小结。
三月
“写给春天”现场征文比赛,班主任做好宣传,指导工作。
四月
组织推荐一个关于“春天”的古诗美文诵读节目
五月
开展制作读书推荐卡
六月
1、收集读书名言
2、自己创作读书名言,推选优秀作品。
3、评选优秀的“阅读之星”和“书香家庭”。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七
现阶段,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构建提高人才质量的方案,如: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还要构建有效的、客观的考核体系,不断提髙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企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为了能够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优秀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此时高校要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改革教学、提高检验医学教学质量的方案。当前高校依据社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目地达到国家教育部100304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将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搭建适合医学检验专业的知识平台。第一平台,文数理知识平台。其中包括了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等,这样做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平台,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其中包括了生物化学学科、医学微生物学科等,这样做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髙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三平台,临床医学知识平台。在这一知识平台上要重视临床医学与检验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平台,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平台。这一知识平台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构建教学计划时,要遵循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具有联系的四大课程平台。与此同时要开设选修课,重视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程建设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改革教学内容。医学检验这门学科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并且医学检验学科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然而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掌握该学科的所有知识。所以在改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取舍得当。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删除与其他学科相重合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有一些内容较为简单,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要自学,这样做不仅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有七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巳经修订完成,如:《输血技术学》、《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涛’并且已经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新的教学大纲将重点知识凸显出来,这能够让学生对专业主干课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选择教材时,要选择卫生部规划的最新版本教材,结合自编教材,融入本专业的热点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高校还要鼓励教师编写教材或者参考书。有一些教师还构建了主干网络课程,并且网络课程也是依据教学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上采用了以知识点为单元的章节式编排,以便于学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1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基础、整个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教学手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处于积极性的状态中。在启发式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进行引导转换,将知识转换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中的“启”是相对于老师而说的,“发”是相对于学生而说的。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效率。“启发式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比较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从教学观上来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过程上来讲,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相关的知识。从教学手段上来讲,通过营造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该教学方式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教学目标上来讲,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能力、智力与非智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来模拟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教师在精选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内容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当前已有5门专业课程实现了课程上网,如:《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等。
医学检验这门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改革以及创新医学检验试验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特点,构建以检验医学技术为核心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有本专业有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学校还要依托附属医院检验科,构建相关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实验教学环境为开展实验项目、改进实验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临床实验室拥有着先进的检验医学实验设备,这就便于学生更好的开展探究式学习。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科研方法,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类学生是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个较为宽松的实验环境下,学生有机会研究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向老师、同学求助,査找资料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而解决困难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学习、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医学检验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来,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自从20xx年以来,各大高校开始扩招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这也就相应增加了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同时高校提高了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这些毕业生也获得了医疗机构的认可。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新颖,这就表明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6.1建立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要安排相关的老师来管理实习生,并且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指标。一般表格指标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教师用;第二种,学生用。教师用的考核表往往是由教科室统一下发的,带队医生、科室领导要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最后将考核表上交给教科室。学生用的考核表往往需要上级医师、科室领导签字。学生用的考核表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情况、学生使用仪器是否得当等;教师用的考核表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是否按照规定完成了学习情况,其中包括了教师意见表、科室鉴定表。如果高校没有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考核制度,那么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习中都不会端正自身的态度,在实习中他们并没有提髙自身的能力,而是浪费了实习时间。因此高校要构建有效的考核制度,以此来督促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6.2确定考核内容以及时间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制定出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的考核内容。通常情况下,考核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基本考核内容;另一方面,强化考核内容。每个检验项目要确定评价标准,逐条逐项来考核、评价每一学生。整个评价体系中包括了94个考核项目,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分别为26个、16个、11个、18个以及23个。
当每一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都结束之后,要依据临床检验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来确定考核内容,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基本考核,对于强化考核往往是由学生抽签来决定的。
当前,构建医学检验专业的考核体系、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可以满足医疗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的各种要求。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八
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意识文化,团队文化的核心是强调协作,团结协作才能成就共同事业,从而才能实现和满足团队成员的各自需求,然而有效的团队文化是组织获得成功的切实保障。“共同的目标”是团队的凝聚力,“相互的信任”是团队的基石,“积极性”是团队前进的力量源泉。
在各位领导和总经室的带领下,公司现已迈进一个全盛的时期。“理想名苑”二期开盘已圆满落下帷幕,销售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着,而且业绩显赫;各部门工作计划到位,全方位发展,都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计划;公司制度完善,而且执行情况很好。这正是我们公司全体成员努力的结果,应继续发扬。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不足之处,根据员工满意度调查情况来看,公司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司员工缺乏凝聚力、团结性不强、合作程度不高;各部门间工作协调不流畅,影响部分工作的办事效率;团队活动几乎没有,整体团队意识不够等,这些看似小事情却影响着我们日常工作的开展。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及工作计划,公司将以全面建设“学习型、互动型”团队为出发点,不断提高组织员工之间的协作精神,开阔视野,调整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营造和谐、朝气蓬勃的团队。
如果说企业是一盘棋,那么每个部门便是棋盘上纵横结合的一个个小格子,而我们每个人便是一颗颗棋子。如果想下好这盘棋,赢得最后的胜利,只靠哪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全局出发,所有的部门、所有人共同努力,紧紧围绕企业目标,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做到寸土必争,以致最后取胜。部门、同事之间少一些推诿,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冷言冷语,多一些热心帮助;少一些矛盾争执,多一些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效应。
沟通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方式,团队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传达、反馈与互享是进行管理决策实施有效管理的依据和保障,沟通渠道应该是立体的无间隙的。沟通能带给人们快乐,而快乐带给了人们激情,也带给了人们力量!进行无间隙的沟通是高效团队的灵魂。
因此,可以常召开一些座谈会,同事间面对面的沟通,这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因为双方不仅能了解言语的意思,而且能够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比如手势和面部表情;举办一些户外活动和比赛能更进一步增进同事间的交流。
节日庆祝与生日贺卡不仅仅是对员工的祝福,还可以调节日常的工作氛围。这一项公司正在执行,不过还可以从更多方面进一步的实行,如春节的大红包;中国传统节日送出的礼盒;还有儿童节送小孩礼物;父、母亲节对员工的父母表示祝福等,将关怀一点一滴的送出。
对员工家属的关怀往往更能抓住员工的心,因为在公司的种种表现让员工在家庭面前很有成就感,满足了他们的“面子”问题。例如:员工的家庭成员生病,公司可以派代表予以探望;员工的婚姻大事更希望得到全体员工的祝贺,公司不妨把这当作一次聚会的契机;员工的子女升学成功考取名校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定期邀请员工家属参加公司举办的活动,感谢他们对员工工作的支持等等。
一是部门内部的每个成员间能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否则,一个团队将无法运行而走向解散;二是部门之间要相互尊重,对其它部门需要配合的工作积极配合。人们只有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彼此对组织的全部贡献,团队共同的工作才能比这些人单独工作更有效率。
从团队整体利益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是每个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责任和意识,而团队意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培训予以灌输和培养的。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所有的知识对组织的奉献程度将决定组织。
在市场中的命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固然有赖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但组织真正的竞争优势却永远来自于团队的集体智慧的共同努力。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只运用了20%的能力,还有80%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要是将这一部分的能力发挥充分利用的话那结果是不可预料的,所以,要充公分授权给员工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
培训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推动器,它能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能培养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达到任职资格要求使企业和个人双方受益。培训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培训、向外聘请培训讲师、为员工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以及对员工因自费而取得的劳动资格证给予一定的补贴等。
营造公司良好工作氛围,是搞好团队建设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在企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营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工作氛围,形成“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精神。以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每个员工在企业中不但干得好,还干得开心,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九
专业名称:英语(翻译方向) 专业代码:050201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翻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口笔译技能,毕业后能够在教育、外交、外贸、金融、媒体、旅游等行业以及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国际会议等承担口笔译及相关文字交际与沟通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英语语言、英汉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英语语言、笔译技能、交替传译技能等实践能力训练,具备良好的汉英双语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双语在涉外场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沟通与组织工作,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基本的研究与协调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
(一)通识类课程(应修41学分,其中必修29学分,选修1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应修49学分)
(三)专业方向课(应修46学分,其中限选21学分,任选25学分。)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34学分)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
摘要:近年来,泾源县草畜产业快速发展,对专业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本文根据泾源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了泾源县气象局现有草畜气象服务方式。通过对草畜气象服务工作的实践,探讨了泾源县草畜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气象为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的对策及建议,以此来提升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服务能力。
关键词: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对策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地处六盘山东麓,属中温带半湿润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短,呈现出“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六盘山生态核心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泾源县聚焦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定位,草畜产业作为泾源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荣获“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此,分析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服务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气象服务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泾源县总面积1131km2,耕地总面积3.86万hm2,85%为山地,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1.53万hm2,全县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20,全县种植青贮玉米3266.67hm2,全县安格斯肉牛存栏达2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6.7万头,其中存栏9.7万头,牧业收入达9亿元,牧业人均收入2173元。近年来,泾源县紧紧围绕“一特三高”(即特色农业和草畜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五位一体”(即培育壮大草畜产业的龙头企业、饲草种植加工、肉牛养殖基地、品种改良和防疫服务、产品销售市场五个体系)发展模式,走出了泾源特色的草畜产业发展路子,“泾源黄牛肉”获得国家地理著名商标。年泾源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2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现状
为保障泾源县草畜产业健康发展,泾源县气象局积极响应,探索开展草畜产业特色气象服务,努力做好草动物产决策气象服务。期间,气象服务人员通过对畜牧专家、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养牛大户等的走访和沟通,了解气象条件对泾源县草畜的主要影响及其需要的气象服务和服务产品,以此为依据,制定了《泾源县草畜产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围绕草畜产业发展提供气象服务,撰写的专题服务材料涵盖了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牧草种植和肉牛养殖等环节。草畜产业管理部门、龙头企业及种养殖户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草畜产业生产,防范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达到了趋利避害的作用。目前泾源县草畜专题气象服务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把相关部门、单位、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手机录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重要天气预报,提示草畜产业管理部门及种养殖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二是《草畜气象服务专题》材料通过书面、微信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至县领导、农牧局等草畜产业管理部门、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三是遇有重大紧急气象灾害,电话通知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时当面向县领导汇报。
2.2草畜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服务2017年开始开展,在气象服务的深度、内容以及形式上存在欠缺。一是观测资料时序短,对牧草生育期进程、肉牛饲养环境指标、病虫害和疫病发生情况持续监测欠缺;二是草畜产业气象服务范围窄、深度不够,草畜产业产品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未开展服务;三是草畜产业气象服务产品单一,对策建议科技含量较低,泾源县草畜产业气象专题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提供的气象信息基本以温、降水实况及预报为主,产品内容大多是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经验性评估,缺少关于牧草、肉牛科技气象服务指标的支撑;四是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对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培养,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必须进一步通过科研等方式提升草畜产业气象服务的能力,更精细、更深入的开展特色气象服务,以适应草畜产业快速发展的服务需求。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基层农业气象服务科研投入,提升基层气象服务科技含量
近年来,泾源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现有的气象服务产品无法满足特色农业产业对气象服务日益提高的需求,因此,建议对基层台站农业气象技术培训及农业气象科研项目等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鼓励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提升基层台站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服务水平,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
3.2气象服务融入地方特色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要紧跟特色产业服务需求,把专业专题气象服务融入到地方政府重大特色产业项目中,争取地方投入和支持,促进特色产业气象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同时围绕特色产业的需求,与当地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发挥气象科技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气象服务品牌,以精准的气象服务,促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3.3建立健全气象服务动态评估机制,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主要是“公司+农户”或者“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完善对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气象服务定期回访机制、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机制等机制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特色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根据掌握的需求、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或调整服务方案、服务方式及方法,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4结语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产业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象部门必须加强农业气象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深化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产品内涵,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科技含量。在今后的特色产业气象服务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优化气象服务模式,提高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助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一
本方向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语口、笔译及初级水平的第二外语翻译工作。本方向同时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该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1、 学生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基准,使学生在英语语音、基础语法及听说能力上具备良好的素养,在第二学年能够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修课,以增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连传技巧、同传培训,专题口译和笔译等。
语组组织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生在从事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单位的翻译、高校教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7、 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原则上要以学院所提供的一门小语种作为第二外国语。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听说、连续传译、笔译、高级阅读、毕业论文写作、第二外语。
口译系列课程(专题口译、国际会议同传、fgd同传)、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计算机辅助翻译。
附表一: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二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为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我系曾多次下企业进行企业调研,修改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为了更新知识,我系采用了全国最新编写、出版的优秀教材,绝大多数教材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提提高教学效果,我系配备了12个专业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我系绝大多数教师能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用电脑收集教学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和从事科研教改活动。
课程设计最能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反复论证以及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系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时,把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作为第一要物,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的融合,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贯穿于始终。其一,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国家专业课程标准。其二,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的效益。其三,积极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确保专业技能训练课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开设力度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几大模块在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时学分的分配上合理,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可行性强。机电专业基础课开得比较扎实,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方向课能反映出不同方向的主要核心课程,选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监控等工作。以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2)挑选科研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3)对学生论文写作及教师指导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论文分一、二、三稿和最后定稿,每一稿都要求学生认真写作和修改,老师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4)认真严格组织论文答辩工作。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论文答辩。每个答辩组至少有三个答辩老师,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新组织答辩,重新答辩不合格的学生扣发毕业证。
在继续原有的院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正在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已得到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定位准确,全系教师密切配合,专业学科建设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单位,根据我系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我系现有机械和电气自动化两个教研室。每年各教研室都制定了教研室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教改教研活动(不得少于10次)。我系的常规教学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检查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和教案检查,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外活动等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我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如: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学术讲座等活动,系还成立了创业社团,每年组织外语戏剧演出,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把我系素质教育推向前进。同时,我系不断修改教学计划,增开很多选修课程,调整课时分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总之,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我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严格执行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全面完成了授课计划,加强了薄弱环节的教学,提高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了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毕业生的需求。
技能+学历,完整汽车知识体系的学习,实用汽修项目的实战训练,重点突出汽车检测与诊断实用技术,提升包括职业素养在内的汽修高级人才的培养。
技能+学历,汽车学习兴趣引导,全过程职业素质养成,系统汽车知识学习,维修实战能力培养,打造行业熟悉、技能精湛、运营规范的综合汽修人才。
在系统汽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训技能的训练,融合现代汽修企业管理知识,全面提高综合业务技能。
纯技能训练,全面了解汽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汽车规范机电维修和保养项目,学习现在轿车多种车系的电子诊和检测技术。
培养扎实的机电维修理论知识与机电维修技术功底的高级机电人才
掌握汽车美容装潢、车身改装、保养、钣喷、彩绘等
总之,汽修专业分几类,每个专业所学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以后的就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已的专业。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三
[论文摘要]文章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所得的结果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思。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教高[20xx]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人才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拔高,而是培养掌握必备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确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性与职业性共融的主线,以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对应化、岗位选择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加以正确定位、认真设计、稳健落实。
(一)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商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高等性为基准,但它绝不等同于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个类型,5a类是理论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按此归类,我国现阶段以文化知识延伸、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教育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当属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属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压缩”,而是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两套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科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而非创造性。
(二)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由于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属性,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工程技术类高职院校相比,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刚性的特征,更强调工作实践的层级积累和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同一职业属性的内部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活动范畴的限制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识深广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属商科类的职业教育,商科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是商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拔高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只需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即可;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外,还需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
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失的两特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中专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本科或研究生创造性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零售企业服务管理一线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服务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成功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基准就是: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门店店长、大型综超各部门经理、总部各部主管等。
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在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以后,围绕“怎么培养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划分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架构体系、具体课程设置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笔者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重点突出对学生定向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可迁移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发展)的培养。职业素质又分三个层次,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为人的基本素质”(做人)、“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做职业人)、“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做有专业特长的职业人),三者之间呈现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趋势。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中,实践课程解决“怎么做”,理论课程解决“为什么这么做”,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相辅相成。因此,能力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不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原有理论课程的深浅、实践课程的多少进行调整,而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理论知识从属于实践,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工作任务引领理论教学的新的课程设置。
(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即通过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以及到相关企业工作实习,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及技能要求,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流程,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合格职员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初次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在遵循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力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理论课的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取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多样话的教学方式;实践课教学采取技能训练、模拟实验、工学交替、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交替进行、良性互动。
(四)产学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产品”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应主动争取相关协会、企事业单位专家的参与,并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的长效机制,在项目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推荐】人才培养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汽修人才培养方案
精选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五篇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汇总九篇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四
针对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出现的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前提:一定要弄清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不同,进而把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内涵;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一定要了解社会需求,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方面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按专业知识点整合讲授内容的方法,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如何体现人才自身特色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示范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前提
自从教育部、国家计委发文(教高[20xx]6号)《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批准设立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以来,软件工程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层次来看,大体可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和其他本科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两类,其中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大多分布在985工程院校中,这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清晰地定位为高端软件人才,其课程体系虽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差别很大,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说理论教学仍然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这与其学生的素质好、教师的水平高、教学投入大是密不可分的。与这些985工程院校相比,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在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时面临着学生的层次多、教师总体上综合能力弱和教学投入不足等更多的约束,如何在这些约束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总体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找准定位,体现因材施教,展示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潜能。
社会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不同专业的内涵不同,尤其是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之间更需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弄清软件工程的内涵。软件工程脱胎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开发、使用、维护软件不得不采用工程的方法,以求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今天的软件工程己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工程性是软件工程有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大差别,而二者采用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是相同的。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一定要有体现工程性的课程和训练内容。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要因材施教。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生源水平差距很大,简单地用现行的本科、高职、技校来划分学生的培养层次对本科生的培养是不合适的,如在辽宁一本和二本的分数线差距就达到100分左右,即使是在一本学校中985院校和其他学校的分数差距也少则几十分,多则上百分之多。因此,所有各学校在制订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和接受水平。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了解社会需求。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在这些具体的领域内也存在低、中、高端人才的划分,因此各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有针对性,要有市场细分的意识。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
教学管理者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在考虑学生的层次、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学校的教学投入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本专业的内涵。
我国各地教育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各高校同一专业入学学生的成绩存在重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安排理论课程的比重,不同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极端的情况的下甚至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
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一个现实的约束,我们应该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扬长避短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教学指导和训练。
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与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否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关系到学校的软硬件投入,因此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该对学校的投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制订太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以免造成后续试验环境难以搭建问题的出现。
目前,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要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软件开发、测试等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技术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学生顺利就业。当然,更为全面、细致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目标的制订具有契合实际的指导作用。
软件工程专业是以工程性为其专业特征的,因此必须注重工程素质的训练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
此外,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例如虽然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但培养方案也要为其中少部分高素质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知识和训练;工程师素质的训练要与技术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就业和其长远发展相结合等。
(二)按培养目标确定学习知识点,整合课程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虽然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为背景,但在本科阶段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却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既要能整体上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体系,又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点两部分。
目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不按知识点确定讲授内容,而是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直接照搬到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如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讲授的课程过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应该学习的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如需求工程、软件工程过程等又没有时间讲授。
(三)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
工程不是科学,甚至也不是“应用科学”。科学是分析性的,是努力去了解自然;而工程是综合的,是努力去创造,但受自然、成本、安全关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学、可靠性、生产能力、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工程要求在制约中进行设计。国际著名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三个层面是对所有工程学科通用的,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参考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于1996年制订的ec20xx等认证标准来实施。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体现工程的设计性,要安排尽可能多的设计性学习内容,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扎实的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探索兴趣结合起来,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
(四)体现自身培养特色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应该体现特色。特色的确定可根据自身的积累,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可行性来确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煤炭类院校中唯一一家软件学院,多年来为煤炭企业开发了很多软件,熟悉煤炭行业特点,了解煤炭企业运行机制,所以其打造的第一个特色就是面向煤炭行业软件开发的能力和优势。辽宁抓住世界信息产业地域转移的机会,提出打造软件外包强省的目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标,决定培养面向对日外包领域的软件人才。语言是对日软件外包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开设了128学时的日语课程,为学生从事对日外包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面向煤炭行业和面向对日外包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五)课程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兴趣,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在入学之初可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教师将各个模块编程实现,然后在课堂上讲授软件系统的功能,在实验中指导通过设计基本的参数将各个模块组装成实际可用的系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后续的某一方向课程中做课程内的实验,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阶段可通过就业压力和工作之后达到的美好前景督促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理解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内涵,认清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素质来确定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培养方法和特色,进而采用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提高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领域,所以,还要有动态更新培养方案的机制,以便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潮流。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五
[论文摘要]文章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所得的结果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思。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教高[20xx]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人才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拔高,而是培养掌握必备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确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性与职业性共融的主线,以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对应化、岗位选择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加以正确定位、认真设计、稳健落实。
(一)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商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高等性为基准,但它绝不等同于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个类型,5a类是理论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按此归类,我国现阶段以文化知识延伸、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教育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当属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属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压缩”,而是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两套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科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而非创造性。
(二)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由于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属性,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工程技术类高职院校相比,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刚性的特征,更强调工作实践的层级积累和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同一职业属性的内部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活动范畴的限制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识深广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属商科类的职业教育,商科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是商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拔高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只需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即可;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外,还需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
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失的两特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中专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本科或研究生创造性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零售企业服务管理一线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服务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成功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基准就是: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门店店长、大型综超各部门经理、总部各部主管等。
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在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以后,围绕“怎么培养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划分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架构体系、具体课程设置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笔者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重点突出对学生定向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可迁移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发展)的培养。职业素质又分三个层次,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为人的基本素质”(做人)、“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做职业人)、“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做有专业特长的职业人),三者之间呈现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趋势。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中,实践课程解决“怎么做”,理论课程解决“为什么这么做”,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相辅相成。因此,能力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不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原有理论课程的深浅、实践课程的多少进行调整,而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理论知识从属于实践,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工作任务引领理论教学的新的课程设置。
(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即通过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以及到相关企业工作实习,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及技能要求,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流程,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合格职员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初次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在遵循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力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理论课的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取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多样话的教学方式;实践课教学采取技能训练、模拟实验、工学交替、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交替进行、良性互动。
(四)产学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产品”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应主动争取相关协会、企事业单位专家的参与,并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的长效机制,在项目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六
(一)培养目标
面向风险管理及保险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和保险业务知识,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资格认证要求。
3、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工具运用技能,具备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组织保险相关工作的运行、协调与管理,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使用外语开展保险相关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进行多学科、宽口径培养。招生院校应建立适合不同培养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二)成立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导师组,或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吸收企业与行业组织或监管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三)鼓励案例教学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四)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五)加强实践环节。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
(一)必修课程(15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1、政治理论类课程(2学分)
2、外语(3学分)
3、保险学研究(2学分)
4、保险法律制度与监管政策(2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的三门专业必修课。
建议培养单位将宏观经济政策、合同法、风险管理研究、保险财务分析、保险数理基础作为专业必修课。
(二)选修课程(12学分)
选修课程包括限选课(4学分)和任选课(8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为1-2学分的任选课。任选课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系列课程组合的菜单式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元选择。
鼓励培养单位将我国保险及相关行业中高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课程或国际保险业及相关行业普遍认可的专业资格考试课程作为开设任选课的选择范围。
(三)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模拟实务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1学年。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突出学以致用,体现学生运用保险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位具有丰富的保险实务和风险管理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专家。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保险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七
【】分析从拔尖人才培养中引入竞赛体系架构的必要性,提出以竞赛为载体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未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能力。方案设计中强调逐层递进式的设计思想,从基础竞赛到专业综合能力竞赛,逐层选拔,校级竞赛与全国竞赛协同进行。通过低年级的专业基础竞赛,在促进整体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完成优秀拔尖学生的遴选;在高年级将选拔出的优秀拔尖学生重新组班,拓展强化相关专业技能,组织优秀拔尖学生参与全国性质的大赛,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械设计竞赛等。为使得整体培养体系形成良性循环,提出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竞赛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实验室资源、生源、激励机制、经费等。
【】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竞赛
党和国家从“十六大”报告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对教育的要求一直都是:“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那么,何为专业拔尖人才呢?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德江认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应该为一个塔形结构,塔尖为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塔中部为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塔下部则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1],各类高校应有自己适当的模式,塔尖、塔中、塔底每一个层次都需要拔尖型人才,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都大有作为。国家级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国家部委所属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有较高科研水平大学来培养;而塔中部为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将主要由各地普通本科院校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主要由高职、中职院校来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的定位是要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农机专业而言,我们是要培养优秀的农业机械专业工程师。具体来说,我们对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理解是: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农业机械专业领域的`专业理论与设计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运用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同时,要了解国内外专业领域发展动态,了解政策和法规,具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并能够不断地适应专业发展变化而吸收和更新知识。
2.1以竞赛为基础的培养方案架构
2.1.1引入竞赛体系架构的必要性
人才的评价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正如众多的高考状元后来并没有做出出类拔萃的成就。在项目实施中,如何认定学生是优秀拔尖人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需要及早发现优秀拔尖人才,挖掘其潜力,重点培养。我们认为仅通过课程考试成绩是无法准确评判拔尖优秀人才的,相反,从目前的调研结果看,各类需要有一定专业综合能力的竞赛对于拔尖优秀人才的筛选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由于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均是以项目的形式实施,无论从专业基本技能,科研学术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等许多方面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短期内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从近年来的经验看,各类综合性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在毕业走出校门时,无论在就业、考研等各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有鉴于此,我们设想拟在教学中大面积引入不同形式专业技能竞赛提升整体学生专业技能,完成优秀拔尖人才的筛选、培养,同时结合高级别专业竞赛实现优秀拔尖人才实践综合能力的强化提升。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完成了相应教学计划的设计,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但是农机作为工科专业,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工程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学生们在分散的课程训练后并未形成综合的战斗力,大学阶段重要的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也由于就业形势的压力已经逐渐有些鸡肋化,大学四年的教学在许多学校已经变成了3年半,使得原本就先天不足的校园内的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形式下,有些学校甚至提出取消毕业设计的设想,提出大学+毕业后专业技能培训的培养模式,将专业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推向社会。我们认为在大学阶段实践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针对应用型本科而言,无论是将来从事专业科学研究,还是直接就业,职业实践技能都应该在本科阶段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通过适当的改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的,这就是以竞赛的形式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1.2竞赛内容与时间安排
竞赛的设置需要与专业综合能力相适应,对农机专业而言,综合能力主要强调具备农业机械相关产品的设计能力,特别由于在现代农业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飞速发展,需要加强传统农业机械专业中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竞赛内容设置采取递进式的设计理念,从入学开始,在每个学期设置相应专业基础竞赛,初步方案如下:(1)机械绘图竞赛;(2)c语言程序设计竞赛;(3)电工技能竞赛;(4)电子设计竞赛;(5)机械原理方案设计竞赛;(6)机械零件测绘与建模分析竞赛;(7)机电一体化设计竞赛、数控技能竞赛等。在竞赛时间的安排上,需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学期周均授课学时数,在每个学期合适时间段腾出时间设置竞赛小学期,时间以1个月左右为宜,集中强化。在高年级的竞赛内容设置上要逐步与相关专业大赛挂钩,使更多地同学在专业设计竞赛中得到锻炼。
2.2培养方案保障体系
2.2.1组织保障
大面积引入竞赛形式的培养方案有别于传统的教学体系,在每个学期将同时有4个年级开展不同性质的学科竞赛,对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成立专门常设领导机构进行总体方案实施的组织与监控,领导机构可由主管领导与骨干教师组成,为不同层面竞赛确定方向、制定规划、营造氛围、协调实施、提供服务。
2.2.2师资保障
我们要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技术人才,从类型上属于工程型,不是科学研究型,也不是技能技工型,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改革原有授课模式,尝试多种考核方法;在竞赛的设计组织实施中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是课堂授课的优秀教师,同时自身还是一位优秀的业内工程师,这要求我们重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提升,加强新技术的培训,具体可以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2.2.3实验室资源保障
各项专业基础竞赛的实施离不开相应的硬件资源,学生进入竞赛阶段后需要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由于教学阶段的特殊性,竞赛安排在学期初或者学期末较适宜,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交叉影响,但是存在一定的集中性,几个不同年级的竞赛活动可能会同时开展,要求有一定的实验室面积,满足集中竞赛需求。在低年级的选拔竞赛完成后,高年级阶段的培养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内完成,而非在教室内,这样需要配置专门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室,及时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进一步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
2.2.4生源保障
采用滚动遴选模式,在前三个学期的竞赛后完成人员的初选,进入专门拔尖人才培养班,实施拔尖人才专门培养方案,同时依据后续每学期竞赛结果,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到普通班,普通班的学生通过竞赛考核进入试验班,三年级第二学期前通过基础竞赛完成优秀拔尖人才的最终遴选。这要求在低年级尽可能打通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入校学习后,依据专业兴趣、学科竞赛成绩,逐步完成学生的遴选工作。
2.2.5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两方面,学生和教师。优秀拔尖人才培养需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应从制度上改变目前大学生功利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制定导向性政策,引导学生重视各项竞赛创新活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如将专业奖学金的评定直接与各类竞赛成绩挂钩等,同时,也需要出台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指导学生竞赛活动当中。
2.2.6经费保障
完成相应的各类竞赛涉及到试验耗材、差旅费用、小型仪器设备等多项费用支出,需要提前安排好经费预算与规划,多种措施筹措资金,保证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普通高校开展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新课题,强调在众多新生中要尽早选拔出具有潜力的学生,重点培养,同时还需兼顾原有普通同学的培养,需要对多方面的资源整合重组,这里提出的是一些还很不成熟的想法,欢迎批评指正。
专业气象服务方案篇十八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是“根”的教育。小学教师承担着“根”的工程,是人生的“奠基者”,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进而影响到小学教育的质量和人一生的发展。就此而言,适应时代发展、紧跟社会需求,培养、训练、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1.1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各校各具特色,有待于进一步凝练第一,以外显知识形态为主的培养目标。这类学校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是高校教育的一个专业,是知识分化的结果,就应该体现高等教育应有的理论水平,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即强调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思维源自学院派,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第二,以内隐知识为主的培养目标。这类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是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是社会职业发展的产物,即职业意义的专业,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就应该以实践性知识为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与小学教育专业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即强调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思维源自中师办学的传统经验,但又没有得到学院派的认同。由于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左右了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便产生了不同的培养模式。
1.2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
依据内隐知识理论和培养目标,产生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三种培养模式,即分科培养、综合+方向培养和综合培养。第一,分科培养模式。这种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二级或一级师范培养中学教师相一致,强调学科专业知识,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但教育专业知识及相应能力差,不适应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仅有少数学校运用这一模式。第二,综合+方向培养模式。这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强调综合培养,明确方向,其优势淡化了学科专业界限,强调文理相通,学有专长,但这一模式与分科培养模式并无质的区别,强调学科知识的精与深,忽视了知识的广与博,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首都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就分为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七个方向。他们凝练出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和“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模式及“多种性、综合性”的课程设置是该专业突出的特色。第三,综合培养模式。要求毕业生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因此,不分学科方向,强调文理渗透,注重知识的广与博,突出了教育专业的特点,但课程门类众多,内容庞杂,知识体系性差。要充分考虑到各科素养的全面培养、各学科教学指导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掌握。突出“实践性”:全科教师培养理念的基本取向,即全科教师培养植根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综合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全科教师培养指向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时代内涵;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校地双赢”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2.1准确定位,学以致用
小学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其职业技能服务和面向的对象是小学校园内外的方方面面,即从课堂、校园、学生、教师到家庭,因此必须区分主次、循序渐进。就职前教育而言,这些技能主要表现在通识理论掌握、学科基础奠定、专业能力训练、信息技术应用、学校工作与反思等,并将作为基本的目标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小学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区分于其他专业学生培养的显著标志。就职后成长而言,课堂掌控、校园文化、学生心理、家校沟通等将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熟的重要表现。因此,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应方向明确,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优势,避免照搬他人经验。
2.2学练结合,特长发展
小学教师基本职业技能的系统性培养,首先是在职前教育阶段完成的,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实践环节。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内容之一就是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进行全科型、全覆盖、过程性探索试验,同时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模块化实践技能训练,并将训练情况延伸到职后教育阶段进行检验。尽管全科发展是小学教师的理想状态,但无论是何种技能,也不管是在哪个阶段,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小学教师都必须经过学习和实践,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有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方向。
2.3建立体系,多样评价
教师的职业技能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技能即人们常说的基本功,如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及基本的艺体技能等,而智力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课程研发、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和心理健康辅导等。由于各类技能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对小学教师(包括职前职后)进行技能体系的构建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均应形成规范。在具体操作中则要将训练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进行分级分类训练,同时注意各个训练项目的联系和融合,在考核中可以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考察,即可进行书面设计,也可以采取以演代评、以展代评等,进行切合实际的综合衡量。
2.4注重思想引领,关注教师发展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群体的思想引领工作,力求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促使教师积极向上地发展。学校每双周召开一次全体教职工工作例会,在会上对学校工作进行小结,并对教师作风效能建设中表现出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责任,提高觉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加强自身修养。学校还定期从《人民教育》中选择优秀的文章推荐给教师自学,用这种灵活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培训。近年来,随着学校生源的不断扩大,新教师数量激增,并日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在做好全体教师学习培训的同时,还格外关注青年教師的成长与进步。学校党支部成员与青年教师帮带结对,定期和他们开展不拘形式的座谈活动,了解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拨开迷雾,解除困惑。
总之,在培养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中的科研实践,这几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只有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调动教师积极性,才能为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并非朝夕之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实施的今天,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将永远在路上,值得每一个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