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景区开发管理论文范文(19篇)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在写总结之前,需要充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你可以从范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便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一
**市旅游景区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效保护、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旅游景区,是**行政区域内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空间或地域。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保护、规划、开发、管理和经营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旅游景区管理坚持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促进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经营与服务、旅游者活动的指导和相关监督管理。
乡、场、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旅游景区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土资源、水利、环保、规划、建设、林业、民族宗教、文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
第六条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规划应由具有相应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有对破坏旅游资源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七条旅游区及旅游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应当符合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八条开发建设(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旅游区,应当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旅游价值、环境质量等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意见。
第九条旅游区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建设,建设单位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取得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十条在旅游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应当充分论证,合理布局;项目完工后,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验收并签署意见。
第十一条禁止在旅游区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项目;禁止在旅游景区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建设选址必须符合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发建设单位在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用地前,必须将旅游景区项目规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旅游区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区的管理,维护正常旅游秩序,保持旅游设施完好和清洁卫生,完善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害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以及景区风貌;
(三)盲目、重复建设,或者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建设旅游景区项目及配套设施;
(四)在核心旅游景区内建设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与旅游资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
第十五条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开发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
第三章管理与经营
第十六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旅游景区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二)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三)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制定景区管理制度;
(四)监督管理旅游景区经营者的旅游服务活动;
(五)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并接受其投诉;
(六)其他依法应履行的职责。
第十七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合法经营,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旅游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景区旅游管理制度或措施,并负责落实;
(六)负责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七)其他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第二十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对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旅游、公安、安全生产的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在旅游景区从事经营和服务,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与旅游者的合同或者约定;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
(三)强迫旅游者接受服务;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
(五)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六)出售假冒伪劣的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一条旅游者在旅游景区内进行旅游活动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设施;遵守旅游景区安全、卫生等规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拒绝、阻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构成违反治安处罚条例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以暴力、威胁阻碍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二
摘要:通过对景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问题是由于景区开发不科学、危机管理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及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交流沟通度不够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管理景区危机,降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合理开发景区资源,提高对于危机的重视程度,完善应急预案,和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危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区,危机管理,问题,建议
一、旅游景区危机管理
由于景区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急迫性等特征,从而使得危机的处理必须要科学及时,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危机所带来的损失,维护旅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旅游景区危机不仅包括自然灾害、个人极端组织的破坏活动而且还包括人为对景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破坏行为,从而给景区或者游客造成经济上、身体上的损失,影响旅游景点的正常化开放、运行,甚至危害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更有甚者会危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开发不科学
由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大多数都是自然景色秀丽,而且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地区。旅游景区的选址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如果景区选址不合理,就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自然灾害从而危及景区的运行和来景区参观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也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但是有些景区却是以经济效率为最终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关注生态环境与景区开发之间的管理,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方式也不科学,没有对景区开发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有的甚至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景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二)景区危机管理意识不到位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多条措施来加大力度保护景区文物,对名胜风景进行划区保护,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强,对于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和惩罚,有的景区只是对破坏者进行简单的口头说明和劝阻,并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来预防和制止这种破坏行为,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破坏之风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损坏了景区的相关设施,而且也损害了旅行者的形象,这些也是造成我国旅行者在外国旅游景点遭到歧视的一方面因素。
(三)景区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
目前我国很多的景区对于景区危机管理的应急预案做的还不够到位,纵使有些景区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分散滞留游客,平息游客的紧张情绪。而且有些景区对于应急预案的演练程度不够,从而使得在危机来临时,操作流程不熟悉,延误了危机营救的最佳时刻,由于危机的来临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对于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程度较高,如果操作过程不熟练,很可能错失解决的最佳时机,从而加大了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四)景区与游客缺乏沟通
由于很多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从而加大了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联系度,由于景区与游客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使得景区对游客信息的了解度不够,造成在危机形成后,不能及时地联系到游客,从而更好地让游客避免或者减小危机所带的危害程度。而且由于景区信息的透明度不高,使得游客对于景区信息的了解度不够,当危机来临时,不能及时地与景区取得联系,及时得到救援和帮助,这种信息的不透明性阻碍了景区危机的有效管理。
三、提高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科学开发景区资源
在对景区进行开发之处,就应该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景区周围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探调查,确保景区周围不会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比如说泥石流、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而且对于景区的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不要一味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征集不同专家学者的意见,采取科学的评估方式对景区进行勘探、评估,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增强危机意识
景区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于危机管理的重视成度,不断提高危机管理意识。景区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危机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管理景区的危机事件,加强对于危机事件处理方式方法、技巧的学习。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对于景区内的日常管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还能够在日常的管理中发现一些景区内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早防范。
(三)完善应急预案
由于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案例和经验作为基础,所以,相关人员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充分利用原来的救援和解决经验,最好是能够采取不同人员的建议,比如说心理医生、武警官兵、警察、消防队员等,多方面征求建议,使得应急方案的制定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且还要加大对应急预案的演练程度,从而加快解决事件的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四)提高沟通交流
为了使得景区和游客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景区应该加强对于必要的公共信息的服务,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两者之间信息的透明有利于旅游者通过网络、微博、二维码、微信等渠道加强对景区的了解,从而减少危机的发生,也可以加强对景区信息的了解程度。在危机来临时,及时相互联系,从而减小危机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杨智鹏(1993-),男,云南昆明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学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三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正在悄然兴起并迅猛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蓬勃红火的旅游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模式、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零门票”公益性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经营管理模式;市场化;公益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成了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同时,旅游业也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增长,旅游正在悄然兴起并迅猛发展。
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蓬勃红火的旅游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前市场的背景下,我国的'风景旅游区却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的模式,大部分还属于事业性质,纯属公益事业,经费靠财政拨款。
旅游区管理机构虽然既有保护的职能,又有组织生产、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能,但因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而导致了诸多弊端,如资金短缺,经济效益低下,机构臃肿等。
由于风景旅游区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一、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模式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四
摘要:旅游景区的资金管理涵盖范围很广,包括筹资、投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管理等很多方面。主要讨论景区的筹资、营业收入和利润管理。
关键词:旅游景区;资金管理;筹资;营业收入
一、营业收入管理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货币收入。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它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门票收入和提供各种服务(如导游服务、观光巴士服务等)所带来的收入。营业收入是企业生产成果的货币表现。及时取得营业收入是补偿耗费、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及时实现利润、分配利润的必要条件。(1)营业收人的日常管理。一是合理定价,通过合理定价,能够保证企业在提供一定的商品和服务之后,取得合理的营业收入。二是做好营业收入的标准控制。做好营业收入的标准控制,包括做好营业收入预测、决策和预算。三是做好营业收入的日常控制。营业收入的日常控制是指以营业收入为对象,对营业收入的发生、计算、取得、汇总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控制的基本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保证营业收入发生的合法性,即所有的收入都必须有合法的手续、依据和凭证及合法的管理程序和规定;二是保证营业收入的完整性,即发生的所有各方面的收入都应一分不漏地收回;三是保证营业收入的及时性,即所发生的营业收入应尽快入库。(2)价格管理。价值包括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转移价值)、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三个部分,用货币形式分别表现为物资耗费支出(即折旧费和材料费)、劳动报酬支出(即工资)、税金和利润。所以,产品的价格具体表现为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
二、利润管理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收入扣除全部支出后的余额(若为负数则为亏损),它是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性质是企业净资产的增值。企业的利润包括三部分: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销售利润又叫营业利润,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剩余的部分;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数额。目前,对于大多旅游景区企业来说,利润大部分来源于销售利润。
1.目标利润管理
(1)量本利分析方法。就是利用商品销售额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具体做法:首先应在充分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商品销售量(销售额);其次进行边际利润率、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预测分析;最后进行测算。
(2)上加法。上加法就是企业根据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改善集体福利、增加投资分红等需要,匡算企业税后利润,倒算利润总额。
(3)因素综合预测法。就是按利润的组成内容及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测算,再综合得到目标利润。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为: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考虑计划期商品数量、价格、结构的变动以及成本费用、税金、营业外收支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从而求得目标利润。
(4)利润增长比率法。针对稳定发展的企业,根据上年度达到的利润水平和过去若干年(通常为近两年)利润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和幅度,结合预测期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确定预计利润增长率,求得目标利润。
(5)财务比率法。根据利润同有关部门财务指标的比例关系,通过取得相关财务比率来预测未来某一时期的利润。其中常见的比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2.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是企业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章程,对所实现的净利润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利润分配各项目之间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的行为,主要是确定企业的净利润如何在分发给投资者和用于再投资这两方面进行分配。(1)利润分配的原则:依法分配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原则、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盈亏自负原则。(2)利润分配的顺序。我国参照国际惯例,按交税一提留一分红的基本顺序规范了利润分配程序,并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按照《公司法》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t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依法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再按规定的顺序分配。一是依法缴纳所得税。二是支付被没收的财务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三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指超过用所得税前的利润弥补亏损的法定期限后,仍未补足的亏损)。四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的50%时可不再提取。五是提取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益金按当年净利润的5%提取,主要用于职工住宅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六是提取任意公积金。股份公司的任意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决议提取和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水平及调整各年利润分配的波动,通过这种方法对投资者分利加以限制和调节。七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净利润扣除上述项目后,再加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即可供普通股分配的利润,若企业当年无利润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参考文献:
[1]方世敏,曹红春.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2009(2)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五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仁化县和韶关浈江区境内,总面积达290平方公里,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授予4a级旅游区,20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地学专用名词“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国内已发现的580多处丹霞地貌中面积最大、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丹霞山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地貌发育过程、营力作用表现、自然环境和生态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分布区中是最为详尽深入的地区,其科研价值主要表现为丹霞山具有一组重要的标准地层(包括丹霞组和长坝组的丹霞山红色岩系)和典型的块状构造。
同时,丹霞山历史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丹霞山是历代文人赋诗题咏、怀古忧今之地,唐韩愈、宋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在此挥毫题诗。现保留至今并有较大影响的寺庙有别传寺和锦石岩石窟寺。从女娲采石补天、舜帝南巡奏乐的传说到隋唐而下的宗教名山、众多的诗文、题记、摩崖石刻以及古山寨和洞穴岩墓群等文化景观无一不显示着丹霞山的深厚文化积淀。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六
案例1、重庆市武隆天生三桥景区针对这个世界遗产地景区不缺乏游客,却面临环境保护、遗产地保护等法律法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游客消费、扩大景区容量等开发难点,由清华同衡设计院承担,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一直到产品细节乃至观光电梯,都仔细布局开发,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其成功之处:一是聚焦亮点,突显遗产魅力;二是打造了一台演出,消灭暗点,丰富夜间活动;三是疏导热点,扩大景区容量。
开发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一是从规划到落地都应十分慎重。在遗产地的开发项目做多了,可能就做错了;不做项目,游客又不来。处理这对矛盾需要开发智慧,既不能盲目开发,也不能因噎废食。二是开发的景区产品,既要符合国际潮流,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这为云南这个多民族省份具有民族特色,又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试点、遗产地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提供了启示。
案例2、广东白水寨景区这项目是位于广州近郊的4a级风景区,以落差428.5米的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瀑布著称,备受珠三角市民青睐的生态休闲胜地。其成功之处:一是高水平策划与设计,突出标志景观吸引力;二是应对“蓝海”市场需求,开发多元产品;三是认真调查市场,找准区域市场空隙;四是着力旅游产业的上下整合,让旅行社输送客源。
该项目最早利用了一项关于该景区的游客问卷调查表明的缺乏吃、住等餐饮设施的研究报告,围绕吃住项目开始进行景区开发,具体做法有:一是立足广州市民及大众旅游市场,围绕温泉、吃住进行多元产品打造和组合。二是及时扩大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村民菜地观光与蔬菜采摘,开拓漂流项目。三是联合旅行社,通过“广之旅”的进入合作开发,带动了景区发展。使游客从开发前不到10万人,达到现在的300多万人,成为一个都市周边市场火爆的休闲观光景区。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七
论文1:金刀峡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浅谈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金刀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华蓥山的西南麓,是首批国家3a级旅游区,以峡谷幽壑、流水飞瀑、深潭湖泊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金刀峡生态旅游资源对促进金刀峡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了金刀峡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刀峡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金刀峡生态旅游开发的措施。
旨在为金刀峡生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决策参考和依据。
随着重庆市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而同时对当地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人们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了。
人们开始前往一些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旅游,并意识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金刀峡就推出了金刀峡生态旅游,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金刀峡自然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华蓥山西南麓,海拔825米。
相传金刀峡是因峡中有一把金刀,每当夜晚时分,金光闪闪照耀峡谷而得名。
景区是以上亿年的峡谷幽壑景观为主,以岩溶景观为辅,兼有大量地质上称作壶穴的碧玉串珠的深潭绝景。
金刀峡地势雄伟,以峡着险、以水见秀、以岩称奇、以洞显幽。
金刀峡全长约6.2千米,分上下两段。
上段由于喀斯特地质作用,地面切割强烈,金刀神工般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沟壑。
石壁如削、两山岈合,垂直高度超过百米。
上有古藤倒挂、下有潺潺流水。
下段由于流水侵蚀力的作用,有洞穴群生,潭潭相连,飞泉瀑布层层叠叠。
堪称全国之最的十里峡谷栈道,让人惊赞不已。
凭栈探幽,感悟那蕴藏于大自然山水之间的天地灵气。
被游客誉为“中国第一险峡”,“金刀归来不看峡”。
金刀峡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
金刀峡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于5月对外开放。
其内共有四十多个景点,主要有惊魂台、藏刀洞、悬天飞瀑、心形潭、一线天等,分局如图1所示。
图1金刀峡风景区示意图
(一)触目惊心的惊魂台
离金刀峡入口不远处的惊魂台,长5米,宽3米。
相传在解放战争时期,双枪老太婆派她队下十余人去解救被捕的共产党人,结果失败,被敌人围追至此,弹尽粮绝,他们一行十余人手挽手肩并肩跳下山崖,英勇救义,吓得敌人魂飞魄散,由此得名惊魂台。
站在台上举目远眺,峡谷俊俏的身姿,雄奇的造型呈现在游客眼前。
峰峦神奇,绝妙无比。
弥漫于山腰谷底的云雾,变幻莫测,时而涌若滚滚波涛,时而飘若缕缕游丝。
两边石壁如削,曲曲折折的栈道盘旋而下。
俯视峡谷,深不见底,阵阵凉意由脚底渗入直抵心房,头晕目眩,有摇摇欲坠之感。
(二)鬼斧神工的藏刀洞
随着蜿蜒的栈道走到谷底,来到了藏刀洞。
四周绿荫环抱,树木茂盛,景色奇丽。
相传这就是大夏国将军张昆获得金刀之处。
藏刀洞是金刀峡景区内最具特色的洞穴之一,洞高50米,长45米,两侧悬崖峭壁。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仿佛一把金刀高悬洞顶,刀光闪闪,寒气逼人。
靠近洞口,阵阵凉意随风袭来,向里望去,漆黑一片。
随栈道进入洞内,各种声音在耳朵边盘旋,有脚下有流水碰撞的声音,有从石缝中渗出的水滴落的噼啪声,偶尔有动物拍打翅膀发出的声音和游人踩踏栈道发出的唧唧声,让人觉得阴森恐怖。
两侧的石壁里时时会溢出惊奇异石,洞窟及崖壁里藏匿的东西仿佛是一只手臂突然伸出来拽住你,被吓出一身冷汗。
用手电筒环射四周,发现洞内钟乳石造型奇特,传说中的那柄刀鞘也在此,只是金刀早已不在。
(三)银河倒挂的流水飞瀑
未见其瀑,先闻其声。
穿行在山间小道,声音忽远忽近,如丝如弦,聆听着这美妙的乐谱,用听觉去感悟瀑布的所在。
瀑高约150米,宽2米左右。
瀑口左面有一方形石洞,据当地人讲,曾有一远方老道在此修炼多年,后得道成仙,在某个久雨初晴的正午,驾一道彩虹而去,留下此洞。
干旱时节,飞泉如银丝链串飘洒于天地之间,凉风拂过,泉水随风飘散,五光十色,如仙女散花一般,点点滴滴甚似好看。
山雨过后,山洪入峡,泉如潮涌飞演直下,瀑布猛增达十余丈,瀑声震天动地,如百鼓齐鸣,气势磅礴,十分壮观,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千古绝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碧玉串珠的深潭绝景
心形潭位于金刀峡出口处的峡段,是金刀峡众多深潭中最出色的一个。
它形如心形,静如明镜,绿如翡翠,它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绿,异常美丽。
直视潭底,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块却清晰可见,在阳光照射下,潭面波光粼粼,潭底碎石也化作了七彩石,随着粼粼碧波摇曳生姿。
(五)独具特色的地缝景观一线天在金刀峡最险要处,宽处不过3米,窄处不足0.5米,峡谷中深达40—50米的绝壁裂缝中有巨石相间,其状遥遥欲坠,令人心惊胆寒。
站在栈道上朝天空望去,感觉世界变得异常狭小拥挤,树木斜向上生长,插入空中,争先恐后般沐浴着阳光,呼吸着空气。
二、金刀峡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区位条件
金刀峡位于重庆北碚区东北部,地处邻水、合川、渝北的交通要道。
该地距北部城区46公里,至重庆市中心87公里,至重庆国际机场57公里。
交通的发达为旅游者来金刀峡提供了方便。
金刀峡周边有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胜天湖风景区和缙云山,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北温泉,以红色旅游为主的华蓥山风景区,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偏岩古镇等发展较早、管理较完善的旅游风景区。
金刀峡生态旅游可与这些风景区联合起来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二)投资条件
为了吸引各方投资,当地政府采取两年免征、三年减半的扶持策略,并把金刀峡的宣传工作纳入了全区的宣传重点,不但在各大报纸上刊登,网站上进行宣传,而且还在南充到成都公路的沿线设立路灯广告牌。
重庆绿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投资2800万元建设金刀峡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广西春熙置业有限公司将投资1.5亿元建设金刀峡春熙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重庆鑫豪有限责任公司将投资3000万元建设金刀峡农业特色养殖开发项目。
(三)建设施工条件
在旅游交通方面,北碚区政府在修建了金刀峡旅游专线公路。
此外在位于朝天门广场的旅游客运总站设有每日往返的旅游专线车。
在景区的上口服务中心和下口服务中心都新修了停车场。
在景区内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采用的是人力抬滑竿的方式,以此来缓解游人徒步旅游的疲劳。
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给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并于在上口接待服务区修建了三星级金刀峡宾馆,同时修建了占地100亩的金刀峡综合服务区。
在景区管理方面,实施了景区净化、畅通和绿化工程,并单独在金刀峡镇成立了派出所。
在服务区的烧烤广场上,每周末都要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和大型的篝火晚会。
在旅游活动方面,开发商利用金刀峡拥有的风景优美,变化多端的天然地理环境,已多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金刀峡溪降越野挑战赛。
论文2:浅议江西红色旅游营销战略的浅析
随着国家倡导的“红色旅游”工程的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
江西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应把握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这一契机,找准市场定位,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使红色旅游成为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八
今年“五一”假日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组织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尽职尽责,全市“五一”假日旅游继续实现了“安全、质量、秩序、效益”的四统一目标。据统计,5月1日至3日,全市共接待游客29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3.2.%。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假日旅游市场规范运行。
前,副市长张建杰带领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对“五一”假日旅游工作进行了检查,重点对游客住宿、餐饮和景区交通进行了现场督察。
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针对旅游市场安全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印发了《强化检查、加强“五一”期间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各县区政府也对假日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顿,为假日旅游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节日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深入麦积山景区指导假日旅游工作,全市各级旅游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游接待单位坚持全员上岗,坚守岗位,共同确保了假日旅游市场的安全、平稳、有序运行。假日期间,全市无重大交通事故和旅游投诉现象。
二是新增娱乐项目助力旅游市场
特别是5月1号,金龙山文化旅游园开园试营业,天水青鹃山滑雪场新增划草游乐游乐项目,街子、清水和武山三大温泉客流爆满,麦积山周边景区、甘谷古坡草原、麦积中滩农业园区、秦州牡丹园、小陇山桃花沟、清水小华山、极大的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游乐场每天游人如织,单日接待游人总量达二千多人。
以上两个填补了我市无大型游乐场的空白,优化了我市产业结构,有力的代动了我市旅游市场的发展。
三是强化交通保障,中短线旅游成为重点
“五一”小长假期间,随着国家继续免除小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天十高速公路的通畅,天水=西安,天水=重庆航线直飞和天水=天津=大连航班持续运营,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保障,节前我市加大对北京、重庆、天津、大连、成都的宣传促销,天津、关中、川渝地区的游客大量增加。
中短线旅游和周边休闲旅游成为一大亮点,游客以家庭自驾旅游、学生互助旅游、亲朋自助旅游为主,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产品成为游客首选,以兰州为中心的省内周边城市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游客继续大幅增长,天津、上海、江苏等中远程游客及外国游客增幅明显。
四景区综合接待能力提升
五月的天水,青山含翠,鸟语花香,最宜人的旅游季节。全市各景区(点)旅游人数同比大幅度增加,其中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一高峰全天首次突破十万人次,三天接待游客达202636人,伏羲庙接待14665人次,水帘洞接待59087人次,大像山接待94997人次,清水温泉景区40768人次,南郭寺、玉泉观、秦安凤山等4a级以上景区均高于往年同期。
五是城市景观建设带动了城市旅游
近年来在广大城巿居民喜爱乡村旅游的同时,城市建设中的景观建设同样吸引了广大城乡居民游览城市的旅游热朝。秦州耩河风情线麦积区渭河风情线,清水轩辕广场,武山宁远生态园,甘谷大象山公园,张川回乡风情园等吸引了上万游客,成为短线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六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更加火爆,特色土特产品走俏
麦积区后川村、秦州区皂郊镇、太京镇,武山县龙台乡冷水鱼养殖基地,清水县杜沟村等农家乐相对集中的旅游专业村,吸引了短途旅游的大量游客,以家庭、同事、朋友等形式到农家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体验古朴自然的民风民俗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五一期间天水草莓、油桃、大樱桃等特色瓜果受到游客的亲睐,成为游客最喜爱购买的商品,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带火了乡村旅游,而且促进了农户致富增收。同时,市内各商家“五一”期间采取各种宣传促销手段,吸引游客购物,实现了景区休闲观光、市内购物两旺的景象,刺激了旅游综合消费,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经营效益。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外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国旅游业开始发展起来,而如何促使旅游业的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何做好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几点改善意见,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改善措施
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吸引游客进行旅游的根本条件,也是我国通过旅游来进行创收的主要手段。
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促使旅游景区能够有更好的收益,就必须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
在管理旅游景区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实践,才能更好的完成旅游景区管理工作。
一.旅游景区创新管理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说的管理创新,主要说的是通过组织、控制、指挥以及计划等方面的创新,来对旅游景区进行新的安排和组织,以此,来保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能够有效的提高旅游景区的实际工作效率。
旅游景区整体运行的是否良好,和旅游景区的实际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旅游景区管理工作者所开展的组织、控制、指挥以及计划等方面工作,对于旅游景区的景点项目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在管理旅游景区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现代科学化管理手段,来更好地建立旅游景区的运行管理以及战略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来更好的促进旅游景区正常运行。
二.旅游景区进行管理创新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如果说从空间上对于一个旅游景区进行实际考察,必须要经历从概念信息到具体投入运行阶段。
如果说从时间上对于旅游景区进行考察,则必须要经历市场调查研究以及成本设计和市场开发等多个阶段。
所以,对于旅游景区创新管理来说,必须要使用新的方法和手段,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来建立起层层递进的创新机制。
所说的整体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局部管理创新一定要按照整体管理创新进行,低层次管理创新一定要按照高层次的管理创新。
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旅游景区的经营战略方向,来发挥好旅游景区的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好各个部分的创新优化的同时,必须要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以及从上到下的经营管理。
(二)开放性和目的性的原则
旅游景区在进行创新管理时,一定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旅游景区管理者必须要把工作的思路进行不断拓展和发散,要不断向先进的旅游景点进行学习和模仿,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当地旅游景区的发展。
在未来时间里,各个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会逐渐达成统一,共同进步。
此外,旅游景区的更好发展,是进行旅游景区创新管理的首要目标,也是旅游景区创新管理的重要任务。
旅游景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比如说旅游景区在提高景区的实际利润阶段,以及在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阶段等,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目标,相应的服务产品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旅游景区创新管理时,必须要遵循目的性原则。
(三)稳定性原则和突发性原则
旅游景区的创新管理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应稳定的创新环境,这对于旅游景区的创新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要想实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组织体系,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效应用,来促使各项工作都能朝着整体发展方向发展,以此促使每个发展阶段都能够实现均衡。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可能会出现很多新的构想和新的方案,这种突破式的创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开展应用创新思维的具体工作,及时的结合信息反馈,来调整好整体的旅游景区管理工作。
三.旅游景区创新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的管理工作思想
我们都知道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推动一件事情的正常发展,而一个错误的观念则会阻碍一件事情正常的发展。
所以进行任何创新工作的前提,都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旅游景区的实际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对旅游景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旅游景区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来不断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不仅要考虑到游客的心理,也要考虑到当地政府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来构建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创新管理工作思想,以此来更好的促进旅游景区正常发展。
(二)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和资源管理
游客来到旅游景区进行游玩,主要就是因为旅游景区的资源多样性以及环境多样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旅游景区缺少了生态的多样性,那么就会降低游客游玩的兴趣。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在满足经济和游客审美的同时,要保证旅游景区的文化统一性和生态多样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旅游景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需要重视环境保护,要保护好旅游景区的环境,就要联系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控制,来进行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吃祖上的饭,断子孙的路”的恶性循环出现。
在做好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要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保护旅游景区的正常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开展以下工作进行实际维护。
比如说在旅游旺季的时候,限制游客的数量,为的是不会因为游客太多,而超过了旅游景区的实际承载力。
还可以暂时关闭旅游景点,提供一些复制品给游客,而把真品保护起来。
在游览区和重点文物之间设置相应的缓冲区,以此来有效的减少游客对文物的损坏。
还可以固定好参观游览路线,限定相应的价格等。
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旅游景区管理措施,就可以很好的保护好旅游景区的环境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转变传统管理方式
旅游景区的管理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管理手段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景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最核心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
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管理手段,建立起本旅游景区独特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本景区的发展。
具体来说就要保证好景区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温馨和舒适。
旅游景区中的工作人员对于游客的细心服务,会使得游客产生一种温暖的感动,让游客玩得更加开心。
工作人员善意愉快的眼神交流,会使游客有一种放松的心情,使得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到了旅游景区的高品质服务,增加了对旅游景区的好感。
这样不仅保证了游客的忠诚度,而且在游客回去之后,也会很好的宣传旅游景区,这就无形的为旅游景区做了免费宣传,这对于旅游景区获得好的市场形象,以及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管理创新,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对于管理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引起重视。
要遵循旅游景区管理的原则,在做好景区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景区环境的保护,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来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促使旅游景区为更多的游客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姚国荣.旅游景区管理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景区资源产权关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07).
[2]夏雨生,谷上礼,王杨.为旅游景区管理与发展培养大专技术人才[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01).
[3]刘志全.论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8(13).
[4]肖星,侯佩旭,李亚兵.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03).
[5]王惠静.试论旅游景区管理中的财产侵权类型及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01).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
投资4个多亿,曾经名噪一时、号称“中国第一个以热带和海洋”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公园、海口首个国家4a景区——海南热带海洋世界开业4年多后,从去年6月黯然关门休业至今。据记者了解,该公园位于海口市滨海西路,陆海面积共占地838亩,地处海口黄金海岸线。,北京天鸿集团看中了这片地段,向海口市政府提出投资开发建设的议题,当时,海口市没有一个真正有特色的主题公园,为此,海口市政府将热带海洋世界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扶持。
准确的主题定位、良好的位置、政策的支持为何没有留住景区的辉煌?海口市旅游局规划发展科科长文德林谈起此事无奈的说,当时,该项目规划通过政府部门审批,整个项目分两期开发,项目的核心部分在第二期,建水族馆、海底世界、海洋博物馆。在建成第一期工程后,考虑到开发商的实际情况,政府同意其先开业,边营业、边开发,滚动发展。从这就埋下了隐患。开发商建成第一期后,就对外开业,接待游客,因为园内有特色的景点不多,加上第二期项目迟迟未建成使用,这一主题公园失去了其最突出的主题,游客逐渐稀少,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杨哲昆教授分析说,海南是个海洋大省,好些资源都具备人造景点的基础,但要紧紧抓住海洋文化做文章。该项目最有看点的第二期工程迟迟没有竣工,而园内的景点还修了人工湖、观光塔等严重偏离了海洋主题的产品,游客看不到想看的东西,景区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逐渐失去游客。游客也普遍反映:花几十元门票看不到什么有特色的景点,热带海洋世界公园见不到海洋生物,名不副实。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一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论文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探索——对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的思考
李霄冰
(桂林市委党校,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旅游管理模式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势在必行。目前桂林市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旅游城。如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科学和依法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誉和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着几个矛盾;发展与创新漓江风景区管理模式需要理顺三个关系。要完善漓江风景区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
关键词:“四统一”管理;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管理模式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国务院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漓江风景名胜区作为桂林旅游的核心品牌,国家aaaaa级景区,研究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进一步提升漓江旅游的档次,进而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的形成背景
漓江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荣获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自1984年交通运输开放后,桂林市漓江旅游客运出现了大发展,1984年至1988年7月漓江游船由53艘发展到83艘。但漓江旅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众多船舶单位、业户隶属不一,各自为政。为抢客源,水运企业之间竟相压价揽客,降价幅度达20%-60%。恶性压价竞争导致服务质量差,大量的票款和国家税费流失,国家利益、经营者利益和旅游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从1984年到1988年,游船利用率由61%左右下降为38%左右,水运企业几乎全都连年亏损,发展艰难。桂林市人民政府针对漓江水运市场出现的混乱局面,结合漓江水运市场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于1988年成立桂林市水路客运管理中心和漓江涉外游览管理处,对漓江旅游客运实行“统一票证、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的四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结束了原来无序竞争的状况,行业管理得到加强,运输市场秩序走向正常,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9月,为了进一步完善漓江游览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下发47号文,成立桂林市漓江游览管理办公室和漓江游览调度结算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漓江游览的管理和经营实行政企分开,这种管理模式更适应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漓江景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漓江风景区荣获首批“国家sa级旅游景区”称号,在全国的景区中始终保持先进行列。7月24日,桂林市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办公室、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代表政府对漓江风景名胜区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其下设漓江风景区公安分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城管大队,全面负责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安全保卫、管理等工作。
二、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的几个矛盾
漓江风景名胜区对漓江游览实施“四统一”管理以来,强化了漓江旅游客运行业管理,整顿了漓江旅游市场秩序,使航区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逐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但依旧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不容忽视。
(一)游览经营模式单一化与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多年来漓江的游览方式比较单一,政府规定了磨盘山(竹江)至阳朔航线、桂林市区水上游和阳朔刘三姐水上公园游三条航线,但仅仅这样的形式很难满足各种层次游客的需求,无法发挥出漓江的品牌效益,漓江管理的问题和矛盾就越来越凸现出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漓江沿岸逐步出现竹筏旅游、摩托艇旅游、漓江徒步游、漓江夜游等游览形式,为旅行社低价竞争提供了便利,对漓江游览管理的冲击非常大(见表1)。
这些违规航线因为没有上交政府资源费的任务,设施简陋,服务简单,以极大的价格优势参与竞争,用高报价、高回扣、低结算的方式运营,明显的价格差异再加上部分旅行社和导游以赢利为目的,采用种种手段误导游客,分流了大量客源,严重扰乱了漓江正规旅游航线的经营秩序,尤其以、20和最为突出。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损害、游客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损害了桂林的旅游形象。但是这些航线的存在意味着存在市场的需求,如何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又不能以牺牲漓江旅游资源为代价,这就需要在管理模式上进一步完善。
(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不协调造成的矛盾
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影响开发和受开发影响的群体或个人。目前漓江没有一个代表其主体法人资格、负责其经营管理的业主单位。漓江流域线长面广,其中桂林市至阳朔游览河段长86公里,流经的行政区域多,游览线段涉及五个行政区域和六个乡镇,即叠彩、象山、七星、雁山、阳朔等县区和穿山、草坪、扬堤、兴坪、福利、普益等乡镇;牵涉的行政管理部门涉及市(县)交通、海事、渔政、旅游、城管等17个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市、县、乡(镇)职责和权限不清造成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执法成本高,执法效果差。历史遗留下来的区域或者部门因为利益分割问题,加上漓江流域的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使得风景区管理机构在履行其管理职责时将无法避免如何妥善协调部门利益和区域利益及个人利益问题。
桂林成立了漓江5a级旅游景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漓江5a级景区进行整改,成立阳朔漓江景区公司将漓江杨堤段至兴坪段载客排筏统一经营,在短期内对扭转漓江排筏无序营运状态有较大作用,但是要想最终解决价格差异导致客源分流问题、缓和利益多元化的矛盾和协调漓江游览管理和经营难的问题,还需加强管理模式的高度统一。
(三)管理高度统一和缺少法律法规支撑的矛盾
漓江是全开放式的,长期以来,漓江既不是以行政区划为主,也不是以旅游资源分布为主,现行的管理模式集中的体现在对漓江游船航线的统一管理上,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监管的缺位,有很多漏洞可钻。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一些旅行社甚至与一些船家等互相勾结,想方设法避开政府部门的监管,甚至有部分旅行社和导游以赢利为目的,采用种种手段误导游客,分流了大量客源,严重扰乱了漓江正规旅游航线的经营秩序。另外漓江景区游览分内事(国内游客)、外事(国外游客)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的票价不同,某些企业利用高额佣金的形式吸引内事客人转乘外事游船,直接造成政府规费人为损失。尽管市委政府为漓江出台了一百多个文件,但毕竟不是行政法规,不能作为行政处罚依据。对这些行为的整治,因上述种种原因,管理部门往往力不从心,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对那些遵纪守法经营的旅行社来说很不公平。目前,国家强调依法行政,不为漓江立法,难以依法管理漓江。
三、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发展与创新需要理顺的三个关系
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是在其特殊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强化漓江旅游客运行业管理,整顿漓江旅游市场秩序,完善航区旅游服务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漓江风景区管理模式也将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和创新,鉴于漓江风景区“四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的几个矛盾,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进一步理顺风景区管理和经营的'关系。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的对象包括漓江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从业人员等核心行业要素以及交通与环境等旅游所需公共物品的提供、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本身的引导与管理等外部相关要素,把这些要素有机地构成一个协调运转的整体。漓江旅游景区经营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开发与利用漓江景区内旅游资源。2.从事漓江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销售景区旅游吸引物,实现景区经营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3.漓江资源保护与环境维护,培育景区持续的旅游吸引物。4.漓江景区的安全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传递旅游吸引物。“根据漓江风景区的特点,坚持“所有权属政府,管理权属职能部门,经营权由企业运作”的“三权分离”管理模式是必要的,但要加强管理的统一性和经营权的开放性,必须将漓江风景区作为一个当作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来建设和管理,实行强有力的、高度集权的统一管理模式,使景区资源更好的实现其价值高效率运作,这样才能保证漓江风景区所有要素均统一同步发展,为游客带来功能完善、服务全面的旅游体会,更容易实现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世界旅游城的魅力。
(二)进一步理顺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同样,由于漓江旅游景区涉及多元化的相关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及多方式的利益实现途径,构成了旅游景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要实现漓江风景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协调和关注每一个利益相关者,让他们能够平等的分享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以及公平的分担旅游负面影响。所以必须保持政府对景区的控制力度和管理导向,以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及时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的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的制高点,杜绝为追求局部利益盲目开发或者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只有利益的平衡和公平分配才有利于成功的整合景区中各参与方的分散力量,形成合力,增强景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进一步理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关系。漓江游览“四统一”管理毕竟按照行业形成的一种纵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忽略旅游经济的整体性,易形成管理漏洞,而且难以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协同性要求,降低旅游管理的效能。《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旅游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对旅游应该用综合性的方法进行探讨。”旅游业是以持续为目标,需要将经济、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考虑。在漓江游览管理中,必须把握好充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景区的原则。一方面必须坚持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整体开发的原则,有效保护景区公共资源;另一方面要追求规模经济,对漓江游览类型、空间、方式上予以拓展、升级,强化旅游功能、丰富旅游内涵,让其合理利用并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营销、管理与服务。
四、几点建议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基本工作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而目前我国景区管理问题最突出的是规划不统一,管理不力,同样,漓江管理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模式。因此,漓江风景区应尽快形成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为全国风景区管理模式提供发展和创新的思路。
(一)完善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漓江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编制完成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虽然并获得自治区政府审查但尚未获得国务院正式审批,因此桂林市需要抓紧《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争取早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复,尽快将漓江风景区的景区范围和管理地界确定下来,以《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目前各个部门之间分门别类的各种小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统一化管理。
(二)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高效有力的管理机构
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漓江流域不同于一般的江河流域,各政府部门均对景区实行条块管理,具有管理领域之广、管理任务繁重、管理工作复杂的特点。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办公室尚未能完全担负起漓江风景名胜区统一管理职能,景区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在工作上带来了种种弊端,应尽快健全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办公室、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管理职能,授予必要的行政管理职能,代表政府对景区进行全权管理,充分发挥宏观决策和指导、协调作用。同时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及景区各区县应在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下充分发挥作用,尽职尽责地履行好本部门职责,同心协力地做好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的各项工作。
在《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国务院批复后,建议改革漓江风景区管理体制,将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在其所管辖的区域实施统一管理,赋予其工商、公安、土地、交通、税务、公用事业、林业、环保、水利、水产畜牧等行政职能,对景区实行全权管理。设在景区内的所有单位,除业务上受各自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必须服从风景区管委会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三)健全漓江风景旅游区开发和保护的法律体系
目前国家出台了《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成为进一步推进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标志着漓江流域生态环保纳入了法制轨道。要严格执行这个条例,加强对漓江风景区的生态保护,规范漓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同时,针对目前漓江风景区的产权不明晰和一些破坏资源、侵蚀国有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的现象,应尽快健全风景区旅游法规体系,合理制定出系列旅游管理规章制度,为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将景区开发行为予以规范,使其规范化运作,对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和做法给予惩罚。
(四)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统一管理
桂林建设世界旅游城,要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客源结构、人才结构、区域布局和企业结构。漓江作为国家级的aaaaa景区,旅游客源会越来越多,游者和商务人士的旅游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漓江风景区的管理既要充分体现漓江游览形式的多元化,又要保持漓江游览管理的正规化。充分利用漓江流域生态资源,加大对漓江旅游资源的整合,包括漓江游船及游船企业的整合、漓江两岸景点的整合、漓江游览方式的整合等。使漓江从一个单一的水路游览品牌发展成为一个包含沿江两岸景区景点、内容丰富、充满生机的综合性大品牌,升辟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推进漓江游览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要实现景区内多种游览方式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建议强化漓江5a级旅游景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加快整改工作,通过整改将竹筏载客、江村考查、徒步游、电瓶车游览、水陆同游等统一规划管理;尽快将设立的竹筏旅游公司纳入“四统一”管理范畴,统一调度安排,统一售票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另外,对徒步旅游、游艇游览等旅游产品也尽快形成公司经营,一并纳入“四统一”管理中,形成统一管理模式。
(五)设立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基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也同基本建设项目一样,需要有稳定、持续的资金收入作保障。既然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和通力合作,也需要妥善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和装备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自治区要建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应该从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出发,尽快建立起漓江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解决好景区农民群众的经济补偿问题,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各类产业,不断改善漓江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漓江风景区两岸居民的生活。同时建议政府可以建立漓江游览基金,合理使用基金使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产生凝聚力、产生相对权威,才有利于协调各县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既解决了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为美化和繁荣漓江流域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治理漓江保护环境所确立的项目有了配套资金的条件。
(六)全力打造漓江旅游“精美名片”品牌
桂林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桂林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立是提升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应站在打造桂林漓江旅游“精美名片”的高度,加强对漓江风景区旅游的宣传力度,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东风,抓住机遇,一方面要抓好漓江旅游管理和漓江旅游服务,提升游船服务水平和旅游行业服务水平,维护漓江旅游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开拓各种渠道,面向国内外,提高桂林漓江风景区高品质游览的知名度,使漓江风景区旅游更上一个台阶,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建立。
总之,漓江是桂林拥有的宝贵旅游资源,但环境脆弱度高,旅游承受能力有限,应遵循合理开发,适度利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只有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漓江名胜风景区的优势,才能保证旅游资源的健康发展,使旅游产品获得依托,保持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二
会展旅游是以举办研讨会、论坛会、商务会议等各类会务活动和展览从而开展的一种旅游形式。会展旅游从两个角度来说,一方面是指以展览和会议为目的的旅游,其中包括了出于工作需求开展的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等,另一方面是指从为会展活动举办提供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中获取一定收益的活动。会展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从而使旅游的服务线得以延长,增加了城市设施的使用率,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
一、国内外会展旅游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国内外会展旅游的发展。从国际会展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看,会展业是西方国家事件产业和旅游业的重要领域,会展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商务旅游领域的产业支柱。在西方国家,展览业的产值占世界各国gdp的1%,如果加上有展览业产出的其他行业的相关收益,展览业在全球经济的比重高达8%。与此同时,近年来参加会展的人数也在同比上涨。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十分迅猛,明显高于我国其他行业经济总量的增长,其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但是,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期,而传统的旅游业受到其影响,增长速度逐渐减慢。我国各地政府积极参与并带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掀起了展馆建设的高潮,使得会展旅游业得到了发展。但是我国的会展旅游还处在发展阶段,有许多的不足。比如很多城市注重于会展场地、设施的建设,而忽略了对旅游业人才的培养,对环境的提高和改善。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会展旅游政府干预的.过多,以及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不成熟,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会展旅游行业的经验,从而推动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
(二)国外会展旅游管理模式的现状。现阶段,国外的会展旅游业已经呈稳步的趋势发展了,形成了一套由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成熟的管理模式。
(1)市场主导管理模式。市场主导管理模式是由政府提供支持,市场完成会展旅游资源的配置。而不同国家的政府间接支持有不同的形式,各具特色。市场主导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例如在美国,商业机构和贸易组织不需要政府的审批即可进入会展旅游业,是以市场主导管理运行的。而政府的职能是在后期进行审核认证,对会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不是直接进行干预的。美国国际会展管理协会在美国是会展业唯一且权威的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责是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协调会展和会员之间的关系等。这样的行业协会与政府相辅相成,为会展旅游市场的管理打下了基础,使得会展旅游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2)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政府主导管理模式是指政府在会展旅游的发展中,为其提供各项服务,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政府发挥着直接作用。例如,在德国的会展旅游业发展中,它有国家级会展机构———贸易会展和会展业联盟,这些是由德国政府授权,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协调机构,对本国的会展旅游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德国会展旅游业的成功,归功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政府在发展城市建设和经济开发时,会首要考虑到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联邦政府会做出专门的预算,为企业办展参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得到政府的经费资助。德国的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会展场馆,一般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展览公司一般是由政府控股,企业管理,这也为德国高水准的专业会展打下了基础。尽管政府在会展旅游业中占主导的管理模式,但行业协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会展旅游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我国会展旅游管理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会展旅游业的领导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专业的会展旅游管理部门和组织。上到国务院、下到各省市都有资格对下属单位参展办展提供批文。这样难免会造成管理无序、多方办展、重复办展等问题,从而影响会展行业的规律发展。整体来看,我国的会展旅游业是属于政府主导管理模式的,但是我国政府主导所行使的职能不同于国外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这是因为我国的会展旅游业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政府职能的行使出现了缺位和错位的现象。在我国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展的管理方法、体制还没有及时得到充分的变革,管理方法还不能完全的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造成了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机制的低效。民间行业在国际会展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了行业自律的机制,规范了会展旅游市场,推动了会展旅游的健康发展。但是在我国的会展旅游行业中,很多城市还没有形成行业协会的管理机构,而且政府也没有真正做到“政企分开”,这也就导致了政府主导不力甚至没有主导的现象。
(二)我国会展旅游管理模式的发展对策。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应该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协会和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走向市场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的道路。政府职能需要从具体办展向总体引导转变。政府应该尽快转变职能,由具体的办展向总体的导向转变,做好角色定位,在会展旅游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会展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政府需要集中在会展场馆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建设,支持国企参展,制定会展旅游的运行和行业规则,为会展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各城市的地区政府还应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固有资源指定适合本地区的会展旅游规划,促使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政府应将权力转交给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协会之间的联系。行业协会要了解国内外的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会展协会和旅游协会要共同参与到会展旅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规划中,优势互补,规范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要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合作,使两者利益达到最大化。旅游企业要积极配合会展公司举办会展活动,会展公司也要大力支持旅游企业的发展,双方通过沟通合作的方式实现共赢,从而更好的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结语:
随着会展旅游行业近年来稳步发展的趋势,市场主导管理模式将成为会展旅游业发展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以政府主导管理模式为主,这就要求政府逐渐将行政管理的职能转接到行业协会手中,使行业协会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建立健全的会展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政府、协会和企业间的紧密联系,达到相互协调和合作。
参考文献:
[2]詹伟芳.会展旅游的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3]黄玉妹.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4]何建英.中国会展旅游业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
[5]付明莹.关于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的思考[d].西北大学,.
[6]陈乡.城市会展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7]李思慧.会展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三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to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四
随着假日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外出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景区超载问题比比皆是。本文归纳了引起景区超载现象的利益群体,即政府、游客和景区三方面,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了政府应监督落实带薪假期,增加私人假期;游客应养成出游前预约的好习惯;景区应做好“分洪”与“泄流”工作等解决景区超载现象的有效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外出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引起的景区超载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时当旅游景区处理不当时,甚至还会出现拥堵和踩踏等事件,这不仅影响旅游景区的形象,更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针对景区超载问题,国家以及旅游相关管理部门也都十分重视,也曾经提出过“门票预约制度”和《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但由于缺乏强制性,使得超载现象仍然存在,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找寻引起景区超载现象的原因及有效对策。
1.政府方面的原因
早在2007年我们国家就已经通过了《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本是缓解法定假日扎堆出游的可行办法,但在实际落实中,由于各单位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带薪休假落实制度落实的不好,且《条例》本身尚未制定责任追究方面的条款,缺乏强制性等,让落实“带薪休假”困难重重,导致上班族还只能选择在法定假日集中出游,这就造成了假日里景区人满为患的景象。
2.游客自身原因
引起景区超载现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游客自身。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游客还停留在到景区门口“一手交钱一手拿票”的习惯,由此而带来的景区无法预料的超载现象也不在少数。此外,有些游客明知景区游人已满,但都希望“不虚此行”,因此想法设法挤进景区,这不仅会使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景区设备超负荷,更无法保证旅游者自身的旅游质量。
3.景区方面的原因
在景区方面,多数景区还存在短视的思维,他们只怕游客不来,哪管游客不适,哪会考虑资源受损,对国家及相关部门的规定因其没有强制措施就不执行或躲避执行,由此造成的景区主动超载、拥堵等现象屡禁不止。此外,多数景区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未能有效的疏导和指挥,这不仅使景区秩序混乱,甚至还会导致游客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形象和游客自身的旅游感受。
1.政府应监督落实带薪假期,增加私人假期
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监督各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加强监管,保证带薪假期的顺利落实,缓解上班族集中出游的现象。此外,政府应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使得企事业单位意识到落实带薪假期是对每位工作人的必要的尊重,也是让大家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最佳手段,鼓励各单位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并形成制度的执行不完全依赖于强制措施,而需要公众自觉遵守的好风气。最后,如果我们能够向西方国家一样拥有旅游假、儿童亲子假等私人假期,并且增设护士假和教师假等私人假期,那么错峰出游将不再是一种奢望。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监督落实带薪假期,增加私人假期,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做好政策方面的制定与落实工作,解决游客因出游时间集中而引起的景区超载现象。
2.游客应养成出游前预约的好习惯
从游客方面来看,一定要让游客养成出游前预约的好习惯。目前,主动预约的客人并不多,多数游客仍然怀着侥幸的心理盲目前往景区。因此,如何有效引导游客进行预约将是解决因游客自身原因而引起超载现象的关键所在。在这里要将游客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打算出游的游客,一类是已经在途中的当日游游客。对于打算出游的游客应倡导预约优惠等政策引导游客在途牛网、携程网等网站上进行景区门票预订。而对于当日游游客,则可以通过百度地图热力图来了解景区的拥挤情况。景区热力图是百度根据多年来对全国热点景区及商业圈的统计推出的大数据可视化产品,它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的描述景区的游人分布、密度及变化趋势,其中绿色表示游人稀少,橙色表示游人密集,红色表示游人拥挤,游客据此确定当日游的行程顺序将有效的错开客流高峰。如果每位游客都能养成出游前预约的好习惯,将会解决因游客自身原因而引起的景区超载现象。
3.景区应做好“分洪”“泄流”工作
从景区管理方面,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景区可以采取诸多措施来解决景区的超载现象。首先,从思想上,景区的管理部门应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能因利益驱使就不限制游客人数,而应多方配合测算出景区科学的容量,并严格按照景区规定的容量限制游人数量,避免景区主动超载再次发生。其次,景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高速公路入口、景区入口等途径及时向游客公布景区最新咨询,使游客“心中有数”,合理预约或理性前往景区。此外,对于博物馆等景区可以采取限制游客在展厅的停留时间,以缓解高峰时期的游客流量;对于主题公园等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景区可以采取提前开园或延长开放时间来缓解客流高峰;对于千岛湖等交通工具受限的景区可在黄金周开设备用通道,增加船只数量,以解决因景区内交通工具受限而引起的游人拥挤现象;对于资金和规模等条件允许的景区,可以考虑增加景区内的设施设备和扩大规模,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游人需求;而对于景区的关键游览点和游览线上,在高峰时期要增加人力疏导,以保障景区的游览秩序,防止因缺乏有效疏导而引起的游客拥堵、滞留、踩踏等事件的发生。总之,景区要想方设法做好“分洪”与“泄流”工作。
旅游景区超载现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解决好景区的超载现象,才能达到政府管理好、景区有钱赚、游客体验高等三方共赢的局面,也只有政府、景区和游客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从实质上解决景区的超载现象。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五
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旅游景区的环境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针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的系列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代化的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需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人将旅游作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旅游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却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加而破坏日益严重,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旅游景区破坏的自然因素
1、由于自然灾害给旅游景区带来的破坏
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海啸、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会突然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自然面貌,毁掉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例如: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总收入的一半。据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等大部分古建筑倒塌,而通往卧龙景区的所有道路全部断裂受阻,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平武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和安县千佛山等景区在地震中均受到不同成都的破坏。
2、景区的风化腐蚀、生物变化等自然原因也给旅游景区带来了破坏
自然界的风化侵蚀,生物变化会慢慢地改变景观的形态,严重的破坏景区的环境。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在内的中国岩石雕像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风化和渗水作用的严重困扰。由于长期风化,许多雕像已经“面目全非”,有的石像脸部五官残缺,有的四肢脱落,上面留下被水侵蚀的印痕。而洞窟顶部的裂缝处也明显有渗水的痕迹。如稀世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塑,频受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正遭受酸雨的侵蚀;又如秦始皇陵,据说它高约120米,底边周长约2167米,这座由人工用黄土堆积的陵墓,经过2000年的风化侵蚀,目前高度已降到64.97米。兵马俑也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
(二)旅游景区破坏的人为因素
1、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
2008年网上报道:“黄金周鸟巢惨变垃圾场、后奥运拷问国民素质”一文。文中指出随着2008年8月24日,“祥云”圣火缓缓熄灭,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赞叹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如今,奥运已经过去两年多,国人心中的“奥运激情”却没有丝毫的降低。十一“黄金周”,鸟巢想当然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观光地,然而,一组曝光的鸟巢“黄金周”照片,令所有人遗憾、震惊!那个开幕式上美轮美奂,比赛期间干干净净的“鸟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肮脏不堪的“鸟巢”。这种因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的现象在旅游景区屡见不鲜。
2、水景污染和建设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环境
世界自然遗产著称的张家界自然景区,五一“黄金周”期间,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都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加大52%;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这些生活垃圾却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些污染使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美丽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银滩,当年的那片海“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因而冠之以“天下第一滩”的美名。而如今,那里的沙子已经不再洁白,海水也很有“味道”。大量的农民涌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南石林采石,将造型优美的高石芽截去半截,用于烧石灰或水泥,使石林伤痕累累。西岳华山风景区当年为建设一条进山路,毁千年绝壁,埋溪流泉水,把六千米长的山道上的树木连同千年古树一起砍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如何保护好我们旅游景区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全国人民思考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
旅游景区是人们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圣地,优美环境,既能使人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又可使人精神和生活上的满足。所以应通过绿化环境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同时旅游景区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的景区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科学搞好环境规划,在合理开发新旅游资源时,注重落实环保措施,实施林木和绿化建设,确保景区生态平衡,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一)控制旅游景区旺季时游客的数量
自2000年5月1日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开始实行以来,国内游客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各大景区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从车站到码头,从市区公园到郊外景点,从商场到酒店,无一处不贯彻着“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这八字“方针”。在旅行的路上,游客们可以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除了污染物,还是污染物。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黄金周”期间由于游客增多而产生的供不应求往往会导致质次价高。从近年来全国假日办所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旅行社服务不到位以及商店欺客宰客的现象比较严重,航班晚点、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时有发生,景区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宾馆饭店服务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增多,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二)环保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环保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对旅游景区排放污水、粪便和其它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要限期进行治理,经治理仍末达标的要进行关闭。同时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例如旅游景区把环保责任纳入企业规范,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导游及司乘人员,将环保责任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与工作业绩挂钩,严格考核。同时杜绝游客在公路沿线随意抛弃垃圾,禁止游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旅游汽车和客运车辆内必须设置垃圾箱,并在车内和旅游景区醒目的位置张贴和悬挂有关环境保护、杜绝白色污染、回收垃圾等告示牌。
(三)提倡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下,外出旅游已是人们度假的首选,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参观景点,“乱刻乱画、乱丢乱扔、乱攀乱爬、乱嚷乱哗、乱摘乱采、乱拥乱挤、乱拍乱摄。”被媒体称为游客中的常见的“八大丑”陋习随处可见。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在全国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将其提升到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文明旅游不仅仅是游客的责任,旅游地同样需要提高文明意识。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无不是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要求。自然美景、和煦春光,再加上旅游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的环境,才能构成真正的美。
[1]张艳红。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维君。环境保护基础[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4]冯海燕。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六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工作,也可参加公务员考试到县级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和林业管理机关从事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及行政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酒店、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酒店/旅游;
2、房地产;
3、互联网/电子商务;
4、新能源;
5、建筑/建材/工程;
6、金融/投资/证券;
7、教育/培训/院校;
8、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景区总经理、旅游规划师、销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景区总经理;
2、旅游规划师;
3、销售经理;
4、旅游策划师;
5、招商经理;
6、课程顾问;
7、市场营销总监。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七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主导的价格趋向使得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呈上涨趋势,并且持续攀升,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制定合理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当下讨论的焦点。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旅游景点门票科学定价问题进行了梳理,针对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建议和对策进行表述。反映了旅游景区价格管理的进展,今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术研究发展的方向。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是对门票这一凭证进行可行性的管理,只有在大的社会背景下,遵循价格规律,科学定价,才能保证旅游景区市场的扩大,才能为景区吸引游客和合理化的管理做好调控。
(一)旅游景区定价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普遍没有根据市场需求量资源变化量和旅客实际需求来进行定价。而是在市场经济价格利益的推动下盲目一味的最求高价来提高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通过恶意竞争的手段来提高旅游景区的收入。忽视了对旅游景区门票管理规划的科学性。对于旅游景区来说,他们出售核心产品应是集景区观赏娱乐及相关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产品,不宜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而应从游客的角度出发,采取需求导向定价的方法来制定。陈芸、黄远水(2011)认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总体而言是不够灵活的,许多景区在季节段、游览时间段上没有价格变化;门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更为少见。同样曹三强、潘秋玲(2011)也指出许多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超载,不是整个旅游景区的超载,而是景区内部某些旅游点超载,或是一天之中某一时间段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超载,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价格杠杆有效调控旅游客流。例如在五一和十一的黄金周期间实行差别定价,以灵活的定价来吸引不同群体的游客。可以实行淡旺季门票价格调整,推出学生票,团体票,老人票等多种形式的门票。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来销售门票,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既给旅游景区带来了收益,也发挥了旅游景区门票的灵活性起到调节客流的作用。
(二)国家对景点涨价从制度上缺陷,听证会制度有待完善
向荣(2011)认为部分景区调高门票价格的程序和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出公平性。表现在:地方政府既是门票涨价的受益者,又是门票涨价的裁判;参加各景区价格听证会的代表主要是本地人,外地消费者几乎没有或者比例很低,但门票价格上涨主要与外地人利益相关。国内多数景区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景区市场竞争相对并不激烈,很多景区仍然依靠原有的知名度,景区经营主体在经营思想上存在靠资源的理念,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存在短期行为,景区长期的发展考虑不多,生产效率低下,在管理方式、产品项目的更新、形象营销等方面努力不够,却积极找各种理由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准提高门票价格。
(三)景区收入来源过于单一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和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在地方财力匮乏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未能主动寻求和获得企业的赞助;我国尚未形成以社会捐助、社会基金等方式支持率由景区维持低廉门票价格的氛围;旅游景区投资经营的单一性明显,未能调整经营理念,想方设法从游客的购物、食宿、娱乐等方面获得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链尚未建立,景区门票之外的旅游综合收入少。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产品层次上,休闲度假产品较少,旅游娱乐、旅游购物不发达,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例如,在我国最早发展旅游业且把城市定位为旅游城市的桂林市,传统观光产品占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78%,而度假、商务、会展、体育、养生等旅游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足25%,其产品结构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失衡的严重状况。由于观光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创收性项目,因此使得景区经营者选择上涨门票价格的方式来增加效益。
(一)国家对景点涨价从制度上制约,听证会制度有待完善
着重完善旅游景区门票听证会制度,将民主制原则切实运用到实际的定价机制中。建立定期价格审核和申报制度。景区门票改革和价格调整不得少于两年,限制重大接待和必要的公务以外的免票。坚决禁止景区自身进行的违规实行价格折扣,压价竞争等不正当行为。那些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稀缺的景区资源,应该将其定价权收归中央,是否涨价,应该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来组织听证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听证代表,管理旅游资源的地方政府只能派代表参加听证会陈述涨价理由,最终是否涨价,应由全体代表作出决定。
(二)旅游景区应该形成产业经济的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从初级阶段上升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以产业融合的三大发展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旅游景区应该放弃门票涨价获得的短期的经济效益,应该把眼光放远,关注旅游景区的发展。将关注点转移到旅游景区的资源保护,放弃原有的门票经济策略。走产业化经济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完善设施和服务,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景区产品,努力优化旅游景区产品结构才能满足旅客的不同需要,加速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大政府的财政投资,争强旅游景区的供给能力
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旅游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反映出我国旅游景区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从支撑我国旅游景区的产品体系来看,我国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仍然是传统的风景名胜,长期缺乏投入。长期接待旅游比较频繁,使得我国旅游景区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旅游市场需求。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对传统的旅游景区进行改造提升。并要规划建设新的旅游景区,加快各类旅游景区休闲产品的规划和建设。旅游经济要打破门票经济的误区,开发相关产业,增加旅游收入。不要只看景点门票收入,要看综合效益,综合开发,科学规划。增加旅游收入除着眼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外,还应增加非基本旅游产品的供给,继续加强那些吸引力大的旅游产品,开发有潜力的新产品,转换一些缺乏活力的产品。要以旅游景点的开发为中心,向特色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风土文化开发等多项目开发转变,由单一景点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做到有看的、有买的、有玩的,突出地方特色。国内旅游黄金周“旺季、旺丁、不旺财”,也就是说除基本旅游消费外,游客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不多。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高达50%以上,如新加坡,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60%以上。我国的旅游购物创汇仅占总收入的20%左右,可见开发新的旅游商品,增加非基本旅游产品的消费潜力很大。
(四)鼓励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体制的改革创新
实行旅游景区门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并将其量化,统一全国景点门票定价评估体系;以景区价值等级、知名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管理水平、游乐设施等为项,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层上,从下而上实行“打分评估定价”制度,每年重新评估一次,不合格的降级或取消营业资格证。同时,建立起定期价格审核和逐级呈报制度,明确门票价格合理调整幅度和调价间隔时间。实行“打分评估定价”制度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首先,必须将“打分评估定价”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并将反馈上来的意见逐条归纳,及时对“打分评估定价”制度内容予以调整。其次,实行景区门票定价的维权监督员制度,即消费者代表合法介入门票价格决策听证过程。维权监督员的选定必须要走规范、严谨的程序,并向社会公布,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得当选,确保维权监督员纯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维权监督员不得与地方政府和相关经营方、管理方沾亲带故,以杜绝表决会上“装聋作哑”或“同流合污”现象出现,致使维权监督员制度失去存在意义。在举行门票价格听证会前,应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或其他公开方式向社会公布。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组成“景点门票价格管理排查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严明制度,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深入地方景点,每年定期两次排查、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问题景点予以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对各景点不定期实行“回头看”,并实行暗访制度,确保排查工作质量。地方政府应予以配合建立旅游市场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以规则的完善和配套来约束和引导景区门票价格的合理形成。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门票的合理化管理对于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旅游业的产业推动,对于有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起着重中之重的地位。旅游景区门票需要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社会制度使得公众利益和景区利益得到很好的协调,才能真正的解决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八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适应蓬勃兴旺的旅游事业所需的景区开发与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么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呢?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开发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大,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该专业就业主要在旅游风景区、主题公园、休闲度假村及高星级旅游饭店、旅行社及其他旅游新兴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开发及管理工作,就业前景广阔。2013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800-900人,其中男37%、女63%,2013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68%、理科30%、文理综合2%,近几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2011(80%-85%)、2012(85%-90%)、2013(80%-85%)。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大中城市的都市型景区(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和旅游咨询中心担任vip接待、活动策划、营销推广、旅游咨询和管理人员以及旅游景区、景点及旅行社管理与技术岗位。
景区企业景区客服、咨询、讲解岗位;景区营销与策划岗位;景区开发与规划的辅助岗位;行政管理文职岗位。景区营销与策划部门业务主管岗位;景区开发与规划岗位;行政管理岗位。旅游企业旅游营销与策划工作;旅游开发与规划基础工作;企业行政管理文职工作。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旅游营销与策划工作;旅游开发与规划基础工作;文职工作。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统计学原理、旅游资源学概论、建筑学原理、环境与规划基础、景区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客源国概况、国际礼仪、景区开发与管理、导游岗位实习、景点考察调研、毕业论文等课程。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与管理和导游接待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景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本应用操作能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景区制图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
景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本应用操作能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景区制图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景区导游讲解能力,包括掌握规范化服务技能;事故预防、处理能力;特殊问题应变及处理能力;对重点旅游者的接待和服务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包括景区营销能力;景区管理能力;景区策划业务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包括景区开发基础能力;景区制图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意识和身心素质,立足青海省旅游景区面向旅游全行业,适应蓬勃兴旺的旅游事业所需的景区开发与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掌握旅游企业管理、饭店管理、景区管理、会展业、导游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旅游文化底蕴。
景区托管,是对旅游景区进行委托管理,是旅游景区所有者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以明晰景区所有者、经营者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换言之就是通过契约形式,受托方有条件地接受管理和经营委托方的旅游景区,以有效实现景区的保值、增值。景区托管经营通过本景区之外的经营管理者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品牌、资金等引入景区,对景区实施有效管理。同时,景区托管经营过程中受托方凭借自身的管理和资金优势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
景区托管的目的`
景区托管是在不改变或暂不改变旅游景区原先产权归属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对景区的资产等要素的重组和流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拓宽融资渠道以及资产增值的目的,从而谋取景区资产整体价值的有效、合理的经济回报。
景区托管的优势
1、 景区托管能有效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其目标是提高旅游景区资产的运营效率,因而有利于资源的调动和旅游景区的整改,并有利于景区的中长期发展。
2、景区托管是景区引入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品牌等的便利模式,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
3、景区托管是市场对旅游景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高旅游景区的资本营运效益的重要方式。
现状
目前国内景区托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数不多的几家从事景区托管业务的公司,其主营业务基本都是旅游策划、规划或者其他旅游相关业务,景区托管只是其派生业务。不过,旅游景区托管业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尽管景区托管无论从概念、范围和指导理论等方面都还很模糊,需要认真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景区托管可以快速扭转旅游景区的不利局面的“神奇”效果。景区托管是一剂帮助旅游景区走出困境、快速发展的良方。景区托管,大有可为。
适用对象
当运用其他方式进行旅游景区重组存在体制性障碍时,可考虑托管方式。为回避某些体制性障碍,可通过景区托管方式暂缓原始产权的转让,而先将法人产权让渡出去,一方面先努力救活旅游景区,另一方面设法予受托方更优惠的经营条件,以满足受托方的利益要求。
2、当适用其他方式进行旅游景区重组存在资金投入过大的障碍时,可考虑景区托管办法。此时景区托管可有效地缓解买方主体的资金压力,因而它可暂不进行原始产权的变更,进而可暂时免交购买这项产权的费用。
3、适用于一些暂时能够维持运转但已明显感到经营管理力不从心的旅游景区。景区的原始产权主体既无力自我经营景区,又不愿放弃或不愿轻易放弃景区所有权,托管就可能成为最佳的重组方式。
4、当买方主体一时说不准购买目标景区的未来前景,亦或本不想购买目标景区原始产权时,可通过景区托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项投资的风险。
5、适用于一些经营恶化、挽救乏术、濒于倒闭的旅游景区,比如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景区,一些债务负担沉重甚至资不抵债而又告贷无门的旅游景区,一些经过多次和多方式整顿而无效的旅游景区等。
管理模式
景区管理模式关系景区核心资源的保护、游客体验、管理成本及效率,在确定管理模式时必须谨慎分析对待,在确定管理模式后必须根据景区的特点确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管理手段的实施,以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现今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大体分为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两种:
平遥古城、武当山、九寨沟、青城前山为封闭式管理景区;
丽江古城、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青城后山、太湖等为开放式管理景区。
为发挥以上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规避劣势,第三种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总体开放+点状封闭”。该模式适合于一些大型综合型景区,这种景区除了包括核心景观资源,还包括广大的城镇、村落和山乡环境。也适合古城古镇古村类景区管理,即古城整体上以丰富的文化和业态吸引人,重点文物保护实行封闭式管理。
“总体开放”+“点状封闭”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在环境容量方面,既给予游客最大活动空间,又便于控制核心资源所能承载的游客容量;在旅游接待方面,既保障接待场所的多样性发展,又保障接待场所的设施和服务质量。在旅游监管方面,既可监管经营场所的质量,又可通过封闭景点的门票来进行旅游统计与分析。
定义
旅游景区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一般指由若干地域上相连的,具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吸引物,交通网络及旅游服务设施组成的地域单元。其内部具有一致性,关联性与整体性的特征。
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日常经营与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系统,任何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其旅游竞争力。经过20余年的广泛实践与探索,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基于其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产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困扰着当前旅游景区的管理。
景点考察调研
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本应用操作能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景区制图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大中城市的都市型景区(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和旅游咨询中心担任vip接待、活动策划、营销推广、旅游咨询和管理人员以及旅游景区、景点及旅行社管理与技术岗位。
生男女比例为文科68%、理科30%、文理综合2%,近几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
景区开发管理论文篇十九
随着我国老百姓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呈蓬勃发展的趋势。
可是我们也要意识到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背后的问题,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用创新思维去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景区的经营管理新模式。
现在,旅游已成了中国寻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各旅游风景区都是人满为患。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旅游风景区经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