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模板17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触动写下的个人感受和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我想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吧。写读后感时,需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突出个人观点和独特见解。推荐阅读以下读后感,或许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启示。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一
一. 心理咨询室建设背景
1.从青少年自身角度看建设心理咨询室的必要性。据一项调查统计,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20%,而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大板四中的学生年龄分布多在12岁——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逐步用批判的视野角度来观察、评论周围事物,并有其独特见解,喜欢质疑乃至争论。这写表明青少年会开始思考人生以及世界,在内心提出许多有关“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理想”等这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内心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不安、沮丧、迷茫与苦恼,这时候青少年心理咨询就可以给青少年在心理上最大的帮助。然而,由于我国公众对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以至悲剧发生。从这一角度讲,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重视。
2.四中心理咨询室建设历史。
四中心理咨询室名为“心灵驿站”,成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来,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吸引了优秀老师的积极参与,为2013-2014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心灵驿站”具体办公地点位于大板四中综合楼二楼,占地面积15平方米。目前,“心灵驿站”属于政教处主管,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 心理咨询室建设目标。
四. 心理咨询室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一)室内设计
计划将心理咨询室设计为两个区域:接待区和咨询区。
1.接待区。
接待区位于心理咨询室外紧临部分,放置暖色调的沙发以及盆景,便于使等待的同学在室外等待、填写相关表格。同时在接待区的墙壁上安置“知心姐姐信箱”便于学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书面问题呈现。“知心姐姐信箱”钥匙由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保管,并定期打开收件。信箱旁边放置一本心理咨询预约登记表(后附),学生可以自行预约,将预约单放置于信箱即可。另外,在接待区放置几本与健康心态有关的读物。
2.咨询区。
咨询区的设计以安全、温馨的氛围为主,力图让前来咨询的学生感到舒适、有自己的隐私感存在。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心态调试以及隐私保护。
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多放置鲜花,墙壁颜色最好以米黄或天蓝色为主(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装饰画代替),其次要遮光,安装浅色的窗帘,如单色的碎花等花色。
(二)心理咨询师工作内容
1.工作原则:
认真、负责、热心、保密、耐心、主动地对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学生。
(3)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
3.工作相关表格
(1)心理咨询记录表(后附)
对每次前来咨询的同学认真进行记录,此表格是心理咨询工作记录的主要依据。
(2)心理咨询追踪记录
这一部分针对的是长期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同学,对其的每次心理咨询都要进行记录,并将其的心得体会以及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总结建立成册,以便检验心理咨询成果,便于追踪学生心情变化。
(三)心理咨询的运转形式。
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有两类同学,一类是自愿进行心理咨询,一类是由班主任派往咨询,第一种情形下遵循保密原则,原则上不对学生所在班级透露信息,针对第二种情形,心理咨询室应当与班主任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思想动态,以帮助其规范行为,努力向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不同,心理咨询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个别面对面咨询。
学生需要提前进行预约登记,然后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交流。
2.电话咨询
心理咨询室安装心理咨询热线,学生可以在工作期间打电话进行心理咨询。
3.网络、书信咨询
心理咨询师公布自己的网络联系方式,比如qq号码,便于同学匿名进行咨询。“知心姐姐信箱”用于学生以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中心理咨询室
2013年9月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二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我感觉,李老师作为一个名师,有一颗热烈的心,宽容的心,有一个名师所应该具有的知识底蕴和教学水平,有一个长者所拥有的和蔼,对后辈的关怀提携。
对这些思考李老师也分别用了一些章节做了集中表述,有许多提法未必惊世骇俗,但因为有大量的实践,却让读者有了别样的深刻的体会。而这些思考之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渗透于本书的每一个章节。而李镇西老师对民主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不需要居高临下地批准,而是让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说实话,民主二字,知易行难,而在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地通过自己的错误让学生理解民主,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于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的理念,李老师对于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如果说民主教育理念是这本书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启示,那么最能触动我的,则是李老师提出的一个口号:“向学生学习。”这个口号里面所体现的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与此相应,李老师对于假德育的批判也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读完《走进心灵》,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李老师前进的足迹,同时,《走进心灵》也带给我更多思考。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李镇西老师自身的修养,来源于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吧!
对教育类书籍,我一贯是持保留态度的,更主张读专业书而不是教育理论,而读完《走进心灵》之后我感到了深深的满足。自己虽然对教育有自己的思考,但做人太懒,读书又少,又缺少李镇西老师的机智与毅力,即使一些想法时时暗合,有知音之感,但终觉相差太远,少了一份自觉。这,大约就是教育家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吧!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三
《心灵鸡汤》是一次领导奖给同事的公开课奖品中听说的,感觉不错,于是就拜读了一下,那些美丽的小短文深深地打动了我。
《心灵鸡汤》的编者以独到的眼光挑选了那些貌似平凡却让人读来回肠荡气的小短文,虽说它们来自普通的生活琐事,但却饱含朴素率真之美。每一则故事都让人怦让心动,其中《安息吧,“我不能”先生》对于同是教师的我感触至深。
唐娜老师不会给少不更事的学生讲“自信心人人必备”深奥人生哲理,而是巧用做游戏的方式,将“我不能”拟人化,与孩子们一起玩“我不能”先生的葬礼游戏,那个纸墓碑挂在唐娜的教师里,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就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起解决的办法,最有意思的是,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孩子们说,希望“我不能”先生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去做”能够继承他的事业,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信的种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唐老师的游戏很聪明也很实用,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了教育,在迁移默化成长。这对我们老师、家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如何培养确实是一门艺术,我想我应该去探寻。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四
《心灵鸡汤》就是一本让人受益终生的书。它就是由一个个感人、饱含智慧的小故事组成的。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大的收获。我觉得《心灵鸡汤》就像就是一道精美的精神粮食,读完之后,犹如品味了一道丰盛的智慧大餐。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候,我一向想有一本自我编写的书。经过我反复构思,写了第一章。可到了下方的故事,我却一点头绪也没有。我苦思冥想,只要一有空闲的时光,我都用在写作上。许多天过去了,我还就是一点都没有写出来。看着那空了一大块的白纸,我想:我还能把这个故事写完吗?我放下了,我把我自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锁在柜子里,再也没有去看过。和郑华龙相比,我就是一个多么容易被击垮的人啊!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人们往往强调成功所需要的外在条件,可实际上,尝试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才就是成功更为重要的动力。只有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只有坚持,才能走到成功的终点。文中有句话说得好:敢想,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敢想,但不敢做;敢想,也尝试去做,可遇到小小的困难就放下;有些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做什么事情,总会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要就是我们遇到困难就对自我失去信心,那我们还能做成什么事呢?我们大家都就应向郑华龙学习,学习他那种敢想敢做的精神,学习他那种顽强的毅力。那么,我们的终点必将就是成功。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五
期待中愉快的寒假终于就要来到了,假期中我有幸借到了李镇西的演讲录——《用心灵赢得心灵》。拿到了这本书,当时有一种心动的感觉,源于李镇西老师封面的特写:微笑、平和、睿智、真诚、幸福似乎全都写在了他的脸上。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闲暇时间,我便会翻开书细细地品读。清新自然的文风,朴实真挚的感情,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让我一页接着一页地读,不忍释卷!
终于,在期待中,在思索中,在快乐中我读完了此书。全书共分7个部分,也就是7场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通过李老师从7个方面的娓娓道来,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书中散发出的浓浓的“真”、“善”、“美”。想想我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就是要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而且班主任应该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区热爱。除了爱心和童心之外,还应该有责任心。在我们实际教学生活中,责任心是每个班主任所必备的。爱心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因为儿子和我的学生同样大,所以我更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上课了还在教室门外玩耍,生病了会告诉老师,因为在学校老师成了他最信任的人,在有困难的时候,他会第一个想起老师。此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自己的学生。我想也许以前我们做的不好,带我们至少可从今天开始努力做到最好!李镇西还说,班主任应该是一名专家。班主任除了上好一门课之外,还应该在课余的某些方面有着较深的学术造诣或爱好。这样会让您的学生更喜欢您、尊敬、宽容。
李镇西,这是一个不断在学习、在求索的思想者。他学苏霍姆林斯基,学陶行知,成为名师后他毅然去攻读博士……他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于是他就由一位年轻的、不太懂教育的教师,成为现在人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现在的他是忙碌的,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飞机上有他阅读的身影,夜深人静时,有他伏案而作的情景……书中,他曾多次说到:“回到房间,我赶快写下来。”这一句平淡的话无数次地让我想到了自己。我的身边不也是天天都有有价值的事吗?我不是也曾激动地写下过教学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吗?但我始终不能像李老师一样“马上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感触”。班主任虽然很辛苦,但必不可少的两个东西就是——阅读和写作。李镇西说,无论多忙,都会花时间去读书,去写作。可以随时记下自己的一次家访,一次活动,一次谈心。日积月累,都可能成为一笔财富,可以提炼出一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做到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是李镇西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所谓“举重若轻”指的是教师内在的功底以及对教材的一种处理。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储备,还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将课文的深刻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学语文。
所谓的“行云流水”,指的是驾驭课堂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等的艺术。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尊,要追求一种自然洒脱与随意。像国画一样,可以工笔细描,也可以泼墨写意,不管运用别哪种方法,都要能把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让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走进课文深处。
聆听着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教育思想,都能让我们不停地思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们亲近信赖的朋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学生的每一次接触,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都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正如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以心灵赢得心灵",用真心和学生交往,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放弃"权威",走近学生,彼此的心才能贴得更近。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结束本文:生活也许较清贫,事业永远不会暗淡。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有遗憾!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六
这本书与《意林》差不多,他们都是可以让我们去更好的去面对生活的一切困惑的心理障碍。一个个小故事开启我们人生的智慧。
这本书记述了各个名人的成功道路,如:周杰伦、卡佩基、史努比之父——查尔斯?舒尔茨、健康灯的制造者张悉妮和一些普通的人。
他们都是从卑微的小人开始的,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永不放弃的信念才成长到举世闻名的人,有句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人认为:“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权力评定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的,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其实想成为就这么简单只是看你愿不愿意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以及看你是否有恒心。为此付出,你就会收获成功。而且他们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因为“天下从来没有天才,上天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也可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首歌:《蜗牛》。那首歌是周杰伦唱的,让我深思。
这些名人就像歌中所唱的那只蜗牛一样,就算一直背着一个沉重的壳、背负着病痛,却也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爬上人生和世界的高峰。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七
心灵鸡汤这本书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和值得自己们学习的人物,当自己读完了心灵鸡汤后,其中有一篇文章把自己深深的打动了,这篇文章就是《盲人老人的一面镜子》。
故事发生在某一天的黄昏,故事中的盲人老太太每到这个时候都会独自外出散步,她喜欢呼吸山野里的气息,听树林中小鸟的鸣叫和小路边涓涓的流水声。她对人们说:“你看,自己天天这样锻炼身体,多精神!”手杖是这位盲人老太太的眼睛,每次她都是用手杖触摸四周的东西,一步步前进。有一天,不知是谁砍掉了那条小路旁边的小松树,她的手杖便“短路”了,她也迷路了。她来到一条小河边,遇到了绝望得想要跳河自杀的青年,青年被盲人老太太冷静和勇敢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了,青年就像是应对一面“镜子”,从中获得了生活的勇气,老太太也因青年的帮忙回到了家中。
唐太宗李世民有这样一句名言:“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唐太宗正是以魏征等人为镜,从而开拓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由此可见,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会给自己们带来许许多多的益处,自己们能够从这面“镜子”中审视自自己,明白自己们自身有哪些地方是对的,哪些地方是错的,自己们还能从这面“镜子”中得到自自己身上没有的优点,也能够因此而改正自自己身上的缺点。
文章中的盲人老太太就像一面光芒四射、激情四射的“镜子”,她向上、自强,她用心、乐观,她热爱生活中的一切,她的种种精神和品质都令不敢应对生活的青年羞愧万分,青年也从这面“镜子”中得到了对生活的勇气,所以最终才会万分地感谢盲人老太太。文章中的这位盲人老太太更是给自己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正如这句话所说的:“君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自己们就应找到这样一面“镜子”,不仅仅能够得到很多,更不会像文章中的青年一样对生命感到绝望,而产生自杀等等思想,每一个生命都是完美的,自己们都要珍惜和感谢生命。
在自己们人生的旅程中,虽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不要埋怨人生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人生中会有太多的曲折,活着――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有好处的。让自己,微笑着,去唱生命的歌谣。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八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我感觉,李老师作为一个名师,有一颗热烈的心,宽容的心,有一个名师所应该具有的知识底蕴和教学水平,有一个长者所拥有的和蔼,对后辈的关怀提携。
对这些思考李老师也分别用了一些章节做了集中表述,有许多提法未必惊世骇俗,但因为有大量的实践,却让读者有了别样的深刻的体会。而这些思考之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渗透于本书的每一个章节。而李镇西老师对民主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不需要居高临下地批准,而是让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说实话,民主二字,知易行难,而在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地通过自己的错误让学生理解民主,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于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的理念,李老师对于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如果说民主教育理念是这本书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启示,那么最能触动我的,则是李老师提出的一个口号:“向学生学习。”这个口号里面所体现的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与此相应,李老师对于假德育的批判也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读完《走进心灵》,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李老师前进的足迹,同时,《走进心灵》也带给我更多思考。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李镇西老师自身的修养,来源于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吧!
对教育类书籍,我一贯是持保留态度的,更主张读专业书而不是教育理论,而读完《走进心灵》之后我感到了深深的满足。自己虽然对教育有自己的思考,但做人太懒,读书又少,又缺少李镇西老师的机智与毅力,即使一些想法时时暗合,有知音之感,但终觉相差太远,少了一份自觉。这,大约就是教育家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吧!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九
读《心灵驿站》有感1在日常生活中,回顾走过的岁月,我们都有所得,也有所失;无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于是在7月上旬我读了《心灵驿站》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再加上篇末画龙点睛般的“人生感悟”,让我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启迪。其中有许多板块,我最喜欢的还“争分夺秒惜时间”一栏,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在中学时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在高三是几欲退学,在大学时还多次补考英语。为了改变窘境,他开始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背句子。他喜欢堵车,因为一堵车他就有时间背句子;他喜欢排队,一排队他就背句子,“队再长我都没感觉,好像一会儿就到我了”。于是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得了第二名。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很忙而没有零碎的时间,其实正是忙碌的人才有大量的零碎时间,高效利用这零碎时间的人,他本身也是高效的。而无所事事的人根本没有零碎时间,因为他们是低能的人。
我们总是叹息时间太少,而“新来的时间又在叹息间闪过了”,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充分利用时间的人才不会觉得时间太少。“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怎么才能做到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少一些败?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就行。不仅如此,还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读《心灵驿站》有感2在日常生活中,回顾走过的岁月,我们都有所得,也有所失;无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于是在7月上旬我的了《心灵驿站》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再加上篇末画龙点睛般的“人生感悟”,让我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启迪。其中有许多板块,我最喜欢的还“争分夺秒惜时间”一栏,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读《心灵驿站》有感3人生——一本无字的书,但却满是智慧。人生是一片无际的汪洋,这是它的智慧——宽容;人生是桃李甘泉,这是他的智慧——感恩;人生是一条蜿蜒的小路,这是他的智慧——淡薄。人生是什么?是海纳百川的宽容,是知恩以报的感激,是心如止水的淡泊。有道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一个故事,一份收获;每个感悟,终生受益!看过《感悟人生》的简介,从翻开这本书的扉页开始阅读,到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始终以自己最大的热情、以自己的心灵去汲取书中的每一滴甘露。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诸多启示。《感悟人生》就是这样一部励志佳作,它收藏了三百则经典小故事,这些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的观念,洗涤和陶冶了无数人的心灵。内容涉及成败、得失、心态、品质等方面,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会使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是指导我们正确对待工作和学习的一位良师益友。读完《感悟人生》后感觉受益匪浅,仿佛又一条小溪汇入我知识的海洋。
物欲,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包袱,吞噬快乐的人生黑洞。挫折,通往成功彼岸的前奏曲。“移山”,适应环境比愚公的行为更值得称赞。细节,一个决定成败的黄金分割点。机遇,改变命运的金刚钻。舍得,得从舍中来。乐观,让心灵快乐地跳舞。宽容,收获完美人生的`不二法门。成功,还是靠自己。有爱,人生如此绚丽多姿。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是十二个标题,是对这些小故事的诠释,我个人很喜欢这些小标题,他写的如此之通俗易懂,教会你怎样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下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我能行,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成功是靠我们的努力行动得来的。
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人们要找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阿西亚好不容易进了一家销售公司,但公司规定推销员要在的和谐音符。当我们的微笑给一路远行的人们带去阳光,驱散陌生人脸上的愁云时,我们便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有了不寻常的意义和收获。
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话:“善于领悟人生的人,懂得如何思考和行动,能够从碎屑的事物中发现闪光的契机。”人生是一本大书,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认真研读,用心领悟,才能使得心态平和,坦然自在,安然幸福。我将把从《感悟人生》这本书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去,让我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我们需要细细品味人生,我们需要梦想成真,这是我们的期待。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
这个故事主要讲:琼斯拥有一个小农场,他工作认真,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可是,不久他得了麻痹症,全身都不能动弹。也不能干任何事。但是在他的坚持的毅力下,用自己的法宝(积极的心态)战胜了一切——他让自己的家人按他的思路配秘方,做成了“琼斯宰猪香肠”,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许,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带着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只有那样,我们才会做好每件事。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好心态的人。记得那一次,我妈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一位阿姨买了我妈做品牌的栆,买回家发现栆长毛了,特别生气,妈妈知道后,有着积极的心态。她主动给那位阿姨打电话赔不是,又立刻把栆双倍赔给了那个阿姨,那个阿姨很满意,还说下次还买这牌子的栆呢!妈妈的事情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是啊!只要有美好的心态,什么事都能做好!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一
最近,一直在品读《走进心灵的教育》一书。书中介绍了留守儿童、调皮学生、后进生、网瘾学生等各类学生,还对每个案例进行了评析,每个章节都体现了浓浓的“爱”。因为爱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是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的源泉,所以教育因爱而精彩,人因爱而心境澄明,动人美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从爱开始。”面对调皮捣乱,批评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是老师深思的问题。品读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章,三年级小军是师生的小冤家,当老师家访后惊呆了,原来,小军父亲拘捕而被枪毙,母亲改嫁,只有病在床上的爷爷与他相依为命,小军每天照顾爷爷,默默地承担着这个家。后来,老师简单的一句“宝贝儿”感化了这个顽固学生,唤醒了小军生活的信心,渐渐快乐成长了。是啊!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需要尊重,需要关爱。
在我们班,也有留守儿童。有个孩子早上常迟到,中午饭后,在校外随意吃一点,由于学校大门紧锁,无地可去,只有到处流浪了,晚上则是想写作业了写一点,不想写了干脆看电视,常通宵达旦地看电视。这样子,学习成绩当然落后了。起初,不了解情况的我,也批评过她。后来,和她在外打工的父母沟通后,解决了诸多问题,现在孩子的习惯逐步养成,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我想,只要我们给孩子无微不至地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孩子的童年就一定能盛开幸福的花朵。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常是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孩子的。可老师们也有最头疼的学生:班上的“老大难”学生,这些学生智力没有问题,只是性格倔强,学习自觉性差,经常不完成作业;惹是生非者,喜欢打架,唯恐天下不乱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和家长勤沟通,多交流,和孩子多交谈,想他所想,知他所知,唤醒孩子生命中的灵性。
近段时间,由于特殊原因,我既教我们五三班,又教五八班。这个新班的学生聪明好学,唯一不甚满意的是数学知识薄弱,课堂纪律较差,因此也造成我的课堂多次“短路”。我只有从细节知识来弥补,和孩子们推心置腹地交谈,促使他们改变不良习惯。我采用鼓励的方法,让他们先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然后再逐渐掌握知识。而我所一直带的五三班学生习惯特好,学习积极,成绩优秀,家长教育跟得上,我则采用鼓励和扶放相结合,让他们快乐学习。但这两个班都有这么一类学生——不写作业者,有三四个学生经常偷懒不写作业,组长让其交作业,还振振有词地声称自己就不写,谁也不能怎样。是啊,这类型的学生,不写作业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我只有教育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其学习兴趣,用教育技巧改变他。更要和家长沟通,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孩子才能迅速改掉恶习。我们班的这几个孩子,有的家长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当然这样的孩子学习就逊色多了;有的家长和我一起双管齐下,这样的孩子进步的就很快。在对这类孩子的教育中,多一份关爱、耐性、鼓励,就能漫溢出爱的芳香。
玫瑰需要赞美,大树需要养料,牵牛需要扶持,而小草,也需要阳光指引生长的方向。一个班级,优秀生和后进生总能最先占据教师的心灵。对于优秀生从多方面鼓励,使他们更优秀,对于中等生,则给予足够的自信,让他们成长更快;对于后进生,则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进步更快。尤其是中等生常被遗忘,其实他们若能获得一缕阳光,也能开出艳丽的花。记得在去年校讯通组织的绘画大赛中,我则鼓励许多中等生参与此次活动,我们班两个学生在全省脱颖而出,获得了很好的名次;有几个中等生,我分派他们每天负责班级的清洁区,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中,我们班的卫生很少被扣分;让一部分中等生当值日班长,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也能为班级做贡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相信自己,并加以引领。相信在我们的引领中,每一颗心灵都能开出毓秀的花。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在教育孩子中,班主任们唯有用“爱”来守望孩子的心灵,引领每个孩子幸福健康成长,让他们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二
一则寓言,浓缩了人生智慧的精华;一个道理,浸润了你我芜杂的心田;一份思考,一份从容,让你的人生道路充满阳光。
一只鹦鹉离开了家,在一片森林里停下来,这里的动物们都很欢迎鹦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时间一长,鹦鹉有些想家,动物们便依依不舍的惜别了鹦鹉。不久后,这座山林突然起火了,鹦鹉看见了,急忙赶到山林。它一次又一次地飞到附近的河边,沾湿羽毛,把水洒向山林。火越烧越旺,鹦鹉还是没有气馁,还是继续撒着水。天神认为鹦鹉自不量力,但最终鹦鹉感化了天神,天神立即扑灭了大伙,鹦鹉的朋友们终于获救了。
鹦鹉重感情,讲信义,知恩图报,在朋友遇难时奋不顾身地奔赴火场,它的尽心尽力最终感动了天神。动物尚且如此尽力,我们人类更应如此,在遇到危险或困难时,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而在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叹息;“我觉得这件事我已经尽力了,可就是。”好像做任何事情都是轻而易举的。诚然,做好一件事情的提是要努力,但努力也有个程度问题。很多事,你不做最大的努力就无法取得成功。有时,你虽然做了最大的努力,也不一定成功,但毕竟“尽志无悔”,总比没有尽力让自己后悔强得多。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三
前几天,我读了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写的《心灵鸡汤》,读完后感受颇深。
这本书中的三百多个故事,每一个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学会去疼爱他人,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我面临挫折和失意时,它会使我得到鼓励和慰藉;在我面临成功时,它又会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它将成为我一生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觉。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大雁互相帮助,飞往南方。一路上,它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们齐心协力,借助团队的力量,最后成功到达了南方。这个故事中布莱克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没有一只鸟会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其实,何止是鸟,其实人也一样。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团队,就一定不能获得足够的帮助来赢得成功。记住,成功的总是那些懂得和别人互帮互助的人,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优势。记得有个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个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后就各拥有两个思想。”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团结的集体总是能胜过一个人。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分享共同目标与集体感的人们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他们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种种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科学研究中,许多研究成功的人后面其实都站着一些给予他很大帮助的人。就拿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人来说吧,他们获奖之后总是要感谢某些人在这期间对他的鼎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那么他可能永远也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他才能无忧无虑地走向成功。
当然,《心灵鸡汤》给我的帮助远不止这些。它还教我应该去爱护他人,去学习,如何实现梦想,怎样去克服障碍,面对死亡的态度等等。感谢《心灵鸡汤》对我的帮助,我将永远记得《心灵鸡汤》教给我的一切。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四
德谟克利特说过“忘了自己的缺点,就产生骄傲自满”。的确,我们太容易因为满足现状而骄傲自满,有的人会为了虚荣心而去显摆。
《心灵鸡汤》中有一篇文章名为《爱的教育》,说的是苏联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去夏令营给小朋友讲故事,当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的时候,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走来走去,有时还跺上脚,发出惹人讨厌的声音,而此时他的父亲就像不认识她一样,坚决要求工作人员把珍妮给拉出会场。
盖达尔给孩子不仅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通过对小珍妮的惩罚,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是谁,都不应以优越助骄纵。一个人,如果因优越而蛮横,只会使自己变成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成为仗势欺人的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做人不能够太过于骄傲自满,过分的骄傲会使人落后,而且作为子女不能因为父母而滋生特殊的优越感,如果只是依靠父母的关系去到处炫耀,那么你将会是一个不被尊重的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只有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才会被别人所尊重。
小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恰恰来源于他们身边一样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恰恰来源于他们自己,而不是父母,但是作为父母,应该对此事做出严厉的批评,并且教育自己的孩子应该如何做某事的正确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小时候接受父母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五
读完了“用心灵赢得心灵”这篇文章,使我的心灵颇为震撼。李镇西老师的爱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无私,我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那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
李老师主张“用心灵赢得心灵”,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朋友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确实,只有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实,拥有童心并不是要求你一定要跟他们一起玩耍,而是只要你不要总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们的言行、思想就行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孩子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人心换人心,不管是在成人之间,小朋友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更是如此。人心是肉长的,只要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体谅,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心与心的交流,那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将不复存在,学生体谅老师的辛苦劳动,在思想上仰慕、敬佩老师,学生就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他将刻苦的学习,拿出好的成绩,好的表现来回报老师,这就是心与心的交融。
我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对此感触特深,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每天都围绕着我们。这些关系处理的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种促进。人的情绪影响着工作的激情。对学生的看法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工作的质量。一个老师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学生会有什么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一个老师整天数落学生的不是,学生有心情学习吗?诚然,我们教师每天也受情绪的影响,老师也是圣人,不是没有情绪的,只是我们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不能外露。发脾气不是事,学生莫看他们岁数小,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想,不敢当着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小朋友之间却善于发泄自己,吐露自己的心声。
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时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不完全了解,有的在校很优秀的学生,在家却是很任性,不管家长有能力还是没能力,他们才不管,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不知道家长挣钱的辛苦,只要没钱用了,大人不给,就在地下打滚,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不善于进行养成教育,那老师在校不但是负责教好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学生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不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一个普通老师都要和学生交流,走进他们的所想所思,获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正如李老师所讲:“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样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谈得上平等,谈得上朋友般的关系。我们要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的体罚训斥学生,体罚学生我们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的权利。特别是有的老师爱拖堂,看似是爱学生的表现,实际上剥夺了学生10分钟的休息权利。作业做不好,罚学生写10遍,20遍……实际上学生是特别讨厌的,况且学生也不见得理解了该题,记住了准确答案。所以我们爱学生的同时,又伤害着学生。
所以,教师在给学生爱时,要思考我们是否尊重了学生,对学生的身心是否有伤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冥思苦想对学生最有益的学习方法来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这篇文章所带给我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还有漫长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实践、思考、探索。我会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我也会永远记住要用热心、童心、爱心、耐心去做好教育。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六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心灵》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看完了《美丽心灵》,我有了很多感触。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看,非常有意义的书,不愧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以下是我的几点感触。
一、人际关系很重要
书中的男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个天才数学家,年纪轻轻就创造了一个著名的数学理论,最终为了表彰他在数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授予了他诺贝尔奖。可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性格曾经很孤僻,以致于他没有什么朋友,甚至一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幻想出了不存在的人与事,作为心理的安慰。由此,我感触到了人际关系是多么重要,我们与周围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分享彼此感情,对于我们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不然,即使是天才,缺乏人际关系,自我封闭,也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就像约翰·纳什一样。
二、爱的伟大及对夫妻间不离不弃的赞叹
约翰·纳什患上精神病后,每天都是在家里发呆,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像行尸走肉一样,甚至一度精神病发作,差点错杀了他的儿子。可片中作为约翰·纳什妻子的艾丽西娅对自己的'丈夫还是不离不弃,还是深爱着他,自一个人独自撑起整个家庭,最后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约翰·纳什才有勇气跑到大学里,也因此治好了病。是爱、是艾丽西娅对约翰·纳什的不离不弃,才让这个奇迹发生,不然,恐怕约翰·纳什下半生只会在精神病院里度过,哪有后来站在讲台上领取诺贝尔奖啊。
三、美国人对知识的尊重
约翰·纳什患上精神病后,为了治疗,他跑到大学里请求让他呆在图书馆与人交流,甚至还请求让他教书。大家想想,一个可以称之为“疯子”的人,跑到大学去要呆在图书馆,甚至教书,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可是,这所大学却出于敬重约翰·纳什的才能,居然答应了。最终约翰·纳什在这所大学治好了他的病,也教出了很多优秀学生。这不禁让我感叹美国人对知识的尊重。
以上便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几点感触。
被压抑的心灵读后感篇十七
在琳琅满目的书籍旁,我仔细的翻着我需要的书籍。忽然,有本书映入我的眼帘,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发现,书中一个一个鲜明的小标题就像一把把木刀刻在我的心里,于是,我决定买下来。
这本书的名字是《心灵鸡汤大全集》,在题目旁边,有一段字体极小的文字:充满温情的文字,感动你我的心灵!她能给许多充满爱的心灵倾注更多爱的勇气和力量……,这段温馨的话语颇令我震撼!
我不求甚解的读着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个励志小故事,打动着你的心灵,本书的主题是: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你缺少爱的心灵,使你活得更有智慧。
每篇文章就像一阵和风细雨,滋润你干枯的心田,在你心灵最无助的时候,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带给你温暖的力量;痛苦和无望之际,它会给你慰藉。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人生的真谛》,它是犹太人辛德勒写的,生活就能像一杯水,你不懂得珍惜,就会白白的流失,把握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不要忙忙碌碌,忽视生活的可敬可想之处,真诚的对待每一个黎明吧!
生活有酸甜苦辣,有这几个生活情态,生活才会变得充实快乐,才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体验到生活的情趣,生命才不会变老。
此外,我还感受到另一个人生道理:执著的对待生活,紧紧的把握生活,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是你我承受了快乐的趣味!
世界上没有人十全十美,没有人举世无双,我们不论是在顺境·逆境,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呵护成长,呵护爱,让心中的梦想翱翔于天空的云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