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叫实证研究论文(汇总14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完美的总结需要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使读者一目了然。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近几年,网络团购在国内和国外都经历了从萌芽到爆发式增长、再到行业调整的过程。2008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家团购网站——groupon,之后网络团购开始风靡全球;在其成立之后,实现了创立7个月开始盈利和创业1年半内上市的神话;随后,数以百计的模仿者进入网络团购行业,但仅仅一年之后,大部分网站被破产清算。2010年,中国也诞生了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短短一年之后,新成立的团购网站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团购行业出现了“百团大战”的局面;到了2012年,团购行业开始“大洗牌”,一些资质不足、信誉度低、资金实力弱的团购网站退出竞争;现阶段,团购行业逐渐成熟,出现了美团、大众点评、拉手网、糯米网、窝窝团和聚划算等一大批资质足、信誉度高和资金雄厚的团购网站。
近几年,网络团购不断普及,逐步影响着人们的购物方式。由于之前计算机和网络购物的普及,网络团购引入中国后便得到迅猛发展,深受各个群体的喜爱。仅仅过了几年时间,网络团购模式就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尤其得到了众多年轻人和中青年人的认可。我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的使用率约为49%,网民数量接近6.7亿;同时,团购用户的数量接近1.8亿,同比去年增加2.2%。换而言之,将近1/4的网络用户参与了网络团购,该比例在年轻人当中会更高。
团购网站迅猛的发展势头与其优势大有关系。一方面,对消费者而言,我国消费者喜欢组团消费,聚集不同的消费者形成价格联盟,以数量优势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并获得折扣优惠;另一方面,在库存和经营业绩的双重压力下,商业也愿意与团购平台合作。这些原因使得团购网站、商家和消费者都能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实现三方的共赢,推动网络团购的发展。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服务型和体验型的商业团购,即商家和顾客都通过第三方团购网站交易服务或体验型产品,例如通过美团网团购电影券。此类团购行为具有“线上购买”和“线下体验”的两阶段特征,在第一阶段顾客决定团购券的购买金额,在第二阶段顾客规划团购券的使用时间。此时,传统的单阶段团购行为模型不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团购行为“线上购买”和“线下体验”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
第二节研究动机
正是由于发现团购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拟对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探讨,通过参考xueming等(2014)在《journalofmarketing》上的研究成果,结合简化的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模型的初步框架。其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两阶段行为的视角下,建立网络团购行为的修正模型。目前,现有的网络团购理论都将团购行为视为“单一阶段行为”,与普通的消费行为并无差异。但是在网络团购模式下,团购行为可分为购买团购券券行为和使用团购券行为,存在两阶段特性:在第一阶段,消费者决定购买团购券的金额和数量;在第二阶段,用户规划使用团购券的时间。本文结合xueming等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网络团购行为的修正模型。
第二,检验影响因素在第一阶段行为(购买团购券)和第二阶段行为(使用团购券)的影响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第三,探究感知因素中介效应的变化。本研究将团购行为分成购买团购券行为和使用团购券行为,探索这两阶段感知风险和感知有用性中介效应的变化。
第四,得出提升团购公司业绩的意见和建议。对比其他学者和本研究的异同,为管理者提供优化营销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可以用技术路线图来表示,具体见图1-1。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网络团购
一、网络团购的定义
网络团购,也称在线团购或网络合购,是一种新颖的商业模式,指利用互联网来聚集购买同一产品的顾客,以数量优势增加买方的议价能力,使买方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该产品。从古至今,团购就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交易模式,但是受到地域、信息扩散等方面的限制,它遇到了应用范围较小、响应成员有限的瓶颈。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团购模式仅仅应用在能源和大宗消费品等领域。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团购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突破地域、信息扩散和辐射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形成网络团购模式并逐渐普及。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服务型和体验型的商业团购,即商家和顾客都通过第三方团购网站交易服务或体验型产品,与其他标准化产品的团购行为相比,此类行为具有“线上购买”和“线下体验”的两阶段特征。
国外,早在2008年就诞生了网络团购。groupon在美国迅速发展壮大,不断融入美国人民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种购物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groupon实现了创立七个月开始盈利和创业一年半内上市的神话,但是更多的团购网站相继在2010年左右破产。有学者认为,这一现象与网站运营模式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现象与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有关。
反观国内,网络团购也经历爆发式增长到稳定的发展过程。2010年国内诞生最早的团购网站,2011年团购行业出现了“百团大战”的局面,到2012年团购行业开始“洗牌”,一些资质信誉度低、整体实力弱的团购网站退出市场。目前,大约1/4的网民是网络团购用户,在青年人网民中这比例会更高。我国的网络团购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喜欢组团消费,便于形成暂时的价格联盟,以数量优势增加议价能力、获得低价优惠,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库存和销量的压力下,愿意与团购网站合作提高经营业绩。这些因素能促进消费者、商家和团购平台的三方共赢,推动网络团购在国内快速发展。
......................
第二节消费行为的相关模型
“刺激-心理-反应”模式,也称s-o-r模式,是瑞耐德(reynolds)基于心理学基础理论而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模式一般是s-0-r模式,其中s代表消费行为的刺激因素,o代表消费者行为主体,r表示消费者对应的[:请记住我站域名/]行为反应。如图2-1所示。
二、nicosia模式
1996年,尼克斯亚(nicosia)在《消费者决策程序》书中提出,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可以用决策程序的流程图表示,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可以用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具体见图2-2所示。
......................
第三章理论模型和假设...........21
第一节模型构建思路..........21
第二节模型假设..............23
第四章实证分析和结果...............37
第一节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7
第二节信度和效度分析............38
第五章研究结论和建议...............65
第一节结果分析..............65
第二节管理启示与建议.............71
第四章实证分析和结果
第一节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回收236份有效问卷,具体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1所示。
(1)性别方面,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用户,共133人,占样本的56.4%。由于女性对网络消费的热衷程度,本文这一数据与网络消费类调查报告相符合。
(2)年龄方面,以19—24岁和25-29岁的消费者居多,累计占比88.6%。同时,未成年人和中老年样本数量很少。这些数字说明年轻人更加乐于接受网络新鲜事物,是网络社会的主人公,这一点也符合实际情况。
(3)学历方面,以大专、本科和硕士占比例最多,分别占比19.1%、51.3%和19.0%。现有的研究表民个,网络团购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学生、公司白领,这两类用户的学历普遍集中在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三个阶段,这也与现实相符合。
(4)可支配收入方面,15001—3000元、3001—5000元和5001-7000元分别占30.9%、27.5%和22.9%,也符合团购行业学生和白领两大主力群体的收入水平,因此这一点也符合实际情况。
.....................
第五章研究结论和建议
首先,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两阶段团购行为,构建出团购行为的修正模型。其次,对团购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整理,从个体特征、产品信息、网络零售商特征和感知因素四个层面提出团购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在研究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两个阶段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变量作用效果的变化情况。
第一节结果分析
一、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一)性别
本文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对价格存在显着的差异。女性对团购商品的价格更加敏感,而男性倾向对价格、折扣、属性、信息质量和其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一结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性别和价格的关系,促使团购网站加强对女性用户的营销工作。
(二)年龄
通过不同用户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在价格、折扣优惠、网络经验、团购经验和感知风险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
第一,价格方面。“小于25岁”和其他用户组存在显着性差异。对于该结论的解释可能是:一方面,青年人长期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善于搜索和比较不同团购商品的价格,总能购买到价格低廉的团购商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青年会对团购商品的价格更加在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对工作的关注度更高,对价格的敏感性也更低,所以该年龄组的用户在价格上存在显着的差异。
第二,折扣优惠方面。“25岁以下”和“25—29岁”、“25—29岁”和“超过30岁”有显着差别。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折扣优惠有显着的正相关(r=0.307,sig=0.017),对此可能的解释是:随着生活和工作经历的积累,用户变得更加会过日子,对团购商品的折扣幅度更加敏感。
第三,网络经验方面。小于25岁和超过25岁的网络经验有显着差异,更高年龄组的组间无显着差别。对此可能的解释为:年轻人在出生、成长和工作阶段都接触网络,网络经验十分丰富,而其他更高年龄组的用户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晚、对网络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小于25岁用户组与其他更高年龄组有显着性差异。
第四,团购经验方面。小于25岁和超过25岁用户组有显着的差别,得分均值低于其他两组;而更高年龄组的组间并无显着的区别。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上文类似:一方面,小于25岁的年轻人经常网上冲浪和网络购物,对网络团购的接纳速度也更快;另一方面,受身边人的影响,小于25岁的年轻人在学校和工作中更可能进行团购消费。
第五,感知风险方面。小于25岁和超过25岁用户组有显着的差别,得分均值低于其他两组;而更高年龄组的组间并无显着的区别。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是:小于25岁的用户经常进行网上冲浪和网络购物,因此对网络团购的感知风险更低;而更高年龄组的用户对团购团购的了解较少,对网络团购也更加谨慎。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二
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为基础,依据我国1991~20的统计数据,对科技投入各个指标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科技投入中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研发经费的投入,其中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作用最明显,同时提出如何更好的利用科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作者:贾鹏王晓明贾燕子作者单位:贾鹏,王晓明(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贾燕子(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刊名:科技与管理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年,卷(期):6(4)分类号:f207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经济增长科技投入叫实证研究论文篇三
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感悟自然”模块的《赤壁赋》。学习这篇古文时,必须要了解基本的文体知识和作者背景。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问学生有没有学过苏东坡的其他诗、词和文章,有没有人能够熟练地背诵出其中一篇。另外,还需从文章的情感脉络出发,整体感知通篇课文。《赤壁赋》中,第一段写所见,东坡夜游赤壁。第二段写所闻,东坡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第三段写所叹,是客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第四段写所感,苏东坡用自己的见解宽解对方。主要是抒发忘怀得失、超然物外之情。如此讲授课文,学生必然很乐于学习,教学也易实现本课的知识与情感目标。
(一)问题探讨
这里笔者想谈谈“我要学”和“要我学”这两种学习方式,前者是学生自主学习,这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设问的习惯,使其思维严密性和批判性得到提高。后者则是被动学习,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聊甚至反感,那教师只能将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学生根本无法消化吸收,意即填鸭式的教学。二者比较,自然是前者胜出,前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较好效果。因此,教师就必须运用与范文相关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如何运用“问题探讨”这种方式?笔者用必修一的第二个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求学之道”模块的《劝学》《师说》来说明。
教师:同学们,读经典可以获得教养,那还有什么途径可以获得呢?
学生1:自己自觉学习,自己提高啊。
学生2:向他人学习,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著名言论……
学生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的《劝学》。
学生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的《师说》……
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去回答,当然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但多少都与要学的文章相关。那么教师可以从此着手,让学生了解名句的作者,学生对此展开讨论,查看书本及相关资料。这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促进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做个小结,再具体分析课文,就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课文。
(二)活动体验
活动体验的含义: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学习,结合语文教材,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实践中亲自体会,才能学习、巩固、充实、提高,培养语文素养。这个板块有着强调活动、注重体验、实践形势多样等特点。教师要基于实践,结合学生的特点,因人制宜,开展活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四个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的“在演讲厅”为例,此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演讲这门语言表演艺术,它要求口语表达和态势语言并重。态势语言包括几个方面: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姿、仪表,这五个方面是演讲者必须高度注意的几点。教师可以给一个特定的主题,比如“关于我最喜欢的诗人或者词人或者文学作品”,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举行一场小型班级演讲赛,通过学生写演讲稿、排练演讲再进行表演的这个实践过程,让学生自己了解演讲要领,充分掌握如何才能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平铺直叙效果要好得多。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二、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谈几条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段落大意与情感脉络,培养阅读语感。要多朗读教材上的文学作品,教材上的文学作品是经过许多学者的反复讨论研究选择出来的,这些文章知识与情感的安排,有一定的科学性,朗读背诵也是增强语感的方式之一。其次多了解背景知识,增加积累。多看多听有关课外知识,读书看报,这是学生的业余功课,多看、多听,这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本文所阐述的“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这三种阅读教学方式,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后探索出的较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实用性与科学性,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有促进作用。当然,阅读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唯一的。教师发挥主动能动性,合理利用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即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其发展速度是迅猛的,现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热点,许多行业都加入到电商中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电子商务所做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更是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之中,近些年该行业的从业人数不断上涨,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同作用更为明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与发展理念,努力赶超其他发达国家,实现中国梦。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五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才[1]。对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需要知识的积累,但知识并不能替代学生的创新能力[2]。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吉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构建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阶梯式的科研实践训练体系,并制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和质量保障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主要科研素质训练实践环节构建
构建基本原则: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科研引领和支撑,构建阶梯式的多级科研素质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环节包括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课内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课外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调研、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项目、专业竞赛、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
2.主要科研素质训练实践环节的内容
2.1主要课内实验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强化主干课程课内实践的内容和训练项目数,增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水文地质学基础、环境水文地球化学、水处理实验技术、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环境生物技术等实验。
2.2主要实习环节
主要实习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1)一年级认识实习及实习基地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参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卫生垃圾填埋场、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站和典型地形地貌等,了解和熟悉给水、污水处理工艺和大气污染控制工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以及水土污染状况,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了解城市环境污染调查、监测、评价的基本工作方法;明确当前环境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基本策略和原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分析判断环境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2)二年级教学实习及实习基地教学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在于:掌握城市水、土、气、固体废物、污染场地等环境污染的调查、监测、评价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领;掌握污染场地的基本调查方法,污染现状的评价,污染风险的`预测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分析判断环境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城市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3)三年级生产实习及实习基地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在于: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掌握给水、排水、卫生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控制、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等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方法,并绘制构筑物设计图纸;了解国家相关的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培养设计计算、编写设计文件或设计论文、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学会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4)毕业论文(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归纳、运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专业通过过程档案对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全过程管理,主要环节包括动员与师生对接、选题与方案论证、实施、评审、答辩、成绩评定及归档总结等阶段。本专业对教师立题方面严格审查,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实行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双重把关,确定答辩资格。成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集中开展评审、评优等工作,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
2.3课外实践环节
环境工程专业2013版的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修满教学计划要求的学分外,必须取得8学分课外实践学分。课外实践学分可通过专业调研报告、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cs-td大赛及其他相关学科竞赛等获得。3.科研训练保障措施对于课外实践训练,主要质量保障措施包括:(1)科研素质训练项目学分计入培养计划课外科研素质训练项目经考核合格后,相应的学分列入培养计划,规定达到毕业基本要求学分,最低需要获得8学分,上不设限。(2)所有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在正常工作日,教学、科研实验室全天候向本科生开放,学生在实验员老师的指导下实验,或者与相关研究生组成课题组共同在进行科研项目训练,同时也锻炼他们自己管理实验室的能力。(3)发挥指导教师与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取得学分情况和成绩,协助学生小组项目选题,指导督促项目申报和结题等相关工作。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相关学科竞赛、专业实验技能大赛、各类专业调研大赛。学生社团成员通过科技学术实践项目训练和自我管理,有利于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阳浙江.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初探.人才资源开发.2008.03.6-8.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六
关键字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就当前的就业形势、新时期人才的需求特点及大学生如何直面就业压力进行探讨。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自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更是高的630万比年翻几番了,“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二、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
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直面就业压力
鉴于这样形势,大学生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多了解吸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勇于把自己推销出去。很多求职者就业期望过高,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思想独立,通常的教导无法在短期内使其调整就业期望,在现实面前也容易泄气或产生自卑心理。良好的心态最重要,认识到客观现实,调整人生规划,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所以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身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化生活的节奏日趋加快,要求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足以应对当今的社会压力,”病秧子”是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应当锻炼自己,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同样,心理上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在未来的面试、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所面临的考验将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聘职场首先就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从此时此刻就开始培养自己,不论是在即将到来的实习还是以后的面试和工作中,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过硬心理素质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倘若在面试前不做好充实的准备,那么无论面多少回也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充足的准备是必须的。其次,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在面对许多次的失败后,许多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会丧气。而对于初次涉世的大学生而言,所面对的挫折将是更加巨大的,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对每一次的面试做充分准备保持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
(二)知识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学生的本职,学习知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应当让自己朝着这一方面发展,在大学期间努力扎实好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样将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更容易适应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当然,学习的基础知识不能只局限于那些单纯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有些实际应用的知识,并且加以实践的操作,这样的知识将是更有用于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社交能力的完善。大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是远远大于在中学时候的机会,一般的大学都开设有许多的社团,这一方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是很大程度上是给学生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大学生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可以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吉他、舞蹈等等,因为这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丰富的有情趣的人。美国工作尤其看重这一点,他们往往并不要求员工是一个在专业上多么拔尖的,但希望员工是一个很全面、平衡的人。
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各种经验。为以后的升职或者跨专业就业奠定基本。再次,培养一种勇于创新的办事理念,以便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敢于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最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并处理好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为以后把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开端。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七
中外著名大学之所以“著名”,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具有独特的校训。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突出了“自强”、“厚德”的“学格”和人格的培养和铸造。哈佛大学以“让真理与你为友”为校训,办学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在中国大学走向世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中外著名大学校训的比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为特色校训的打造和校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中国重点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的特点
为更好地研究中国重点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特选取109“211工程”[1]大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统计分析,中国重点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崇尚使用古语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为大学校训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从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统计来看,直接或间接引用古代用语占47.7%。大部分中国重点大学的校训都引经据典,可以从古典文献中找到渊源。例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来自《周易》中“乾”“坤”两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家经典,成为了当代大学校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源泉。
(二)强调求实、至真
从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统计来看,其中涉及“实、求实、求是、求真、至真”的占48.6%,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这些校训都体现了这些高校求实崇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激励学生养成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献身真理,把对真、善、美的追寻作为终极目标。
(三)取向创造、拓新
从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统计来看,其中涉及“新、创新、创造、拓新”的占36.7%,比如,北京工业大学的“团结勤奋严谨创新”、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等,这些校训都体现了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治学思想,体现了一种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革新思想。
(四)推崇自强、勤奋
从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统计来看,涉及“自强、自强不息、勤奋、勤俭、勤勉”的占45.9%,蕴含了传统文化中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自我修炼的哲学思想。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东北大学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对学生的敬业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要效法天地,为实现人生价值、理想信念而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五)突出团结、乐群
从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统计来看,涉及“团结、乐群”的占22.9%,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的高度重视,比如,北京工业大学的“团结勤奋严谨创新”、北京理工大学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这些大学校训中都强调团体发展的重要性,暗含个人是团队中的一员,个人发展应以团体的发展为基础,不能脱离集体而特立独行。
(六)追求厚德、至善
中国传统文化异常强调德治,现代中国又提出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从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统计来看,其中涉及“立德、厚德、师表、至善”的占31.2%,是传统立德育人、厚德载物思想在当代的反映。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德治在大学办学中的直接体现,完全契合了大学立德立人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七)倡导博学、笃行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博闻强识,积学笃行。从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统计来看,其中涉及“学风、学识、博学、笃行”的占35.8%,体现了大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视,对“博学、笃行”的倡导。
二、外国著名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的特点
(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在收集的当代外国著名大学的21个校训中,跟“求知、知识”有关的校训占52.4%,与“真理”有关的有关的占19%,表现出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比如,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的“真理与光明”、哥伦比亚大学的“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芝加哥大学的“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杜克大学的“追求知识.信仰宗教”、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等,对知识和真理的表述形象而具体,让人不由得对知识和真理产生渴望。
(二)反映了明显的宗教色彩
国外高校校训经常出现上帝、主、神灵等宗教色彩的词汇,反映了明显的宗教色彩。比如,牛津大学的“上帝乃知识之神”、哥伦比亚大学的“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等,体现着宗教文化。宗教对人的道德和行为具有强大的规范和约束力,对文化教育具有持久的渗透力。
(三)表现出对学术自由的渴望
三、中外著名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的比较
在中外大学校训价值取向上,中国大学校训表现为“求实求是”、“求真至真”的科学性思想,“日新月异”的革新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思想,“厚德载物”、“止于至善”的道德性思想,“团结乐群”的集体主义思想,“博学笃行”、“学参天地”的治学思想;外国大学校训表现为“求知”、“求真”的科学性思想,“重神灵”、“重上帝”的.宗教性思想,“崇尚学术自由”的思想。中外大学校训价值取向在“求知”、“求真”的科学性思想方面有共同之处,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上的差异:一是中国大学校训中厚德至善的伦理倾向与外国大学校训中的宗教倾向差异,二是中国大学校训中团结乐群的集体主义倾向与外国大学校训中个体自由发展倾向差异。
四、中外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的启示
(一)科学与人文并重
我国校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人的道德和内心修养。例如,在109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中,其中涉及“德”的占31.2%,“立德、厚德、师表、至善”等词多次出现在校训中。正如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中所说的,“吾民族所承受文化之内容,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3],从中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特别重视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从外国著名高校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外国高校校训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而反映人文主义教育的很少。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外国高校校训中也表现出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西点军校的校训“职责、荣誉、国家”等,这些校训就很好地体现了外国高校在学生培养中,重视学生的知识培养的同时,也强调学生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继承与创新结合
校训很好的反映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髓,一旦确定,就不宜轻易修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其校训内涵可能会与时代有点脱节。在不改变校训的情况下,就要赋予校训新的时代内涵。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就是很好的例子,“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是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经党中央批准创办时,由郭沫若校长提出的,很有当时的时代气息。“红”一定还要“专”,仅仅是思想好,没有专业的技能,这样的“红”也算不得红;同时,“专”一定要“红”,仅仅是专业水平高,缺少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也是不行的。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仅要创造高水平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创造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大学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共同理想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科技大学在保持原有校训的前提下,把原有的校训与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很好地结合起来,既继承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精神,又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
(三)校训要有鲜明特色
校训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能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办学历史与现实条件,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不同的学校类别,决定了不同的高校应该有不同的校训。斯坦福大学用“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作为校训,让人们记住了斯坦福人对学术自由的渴望和不懈追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很恰当地对教师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角色进行了定位,对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表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国内有名气的大学先后喊出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有学者研究认为,所谓世界一流大学,自然位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列,其明显标志是:它的科学研究水平处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它对世界范围的最优秀的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依笔者之见,世界一流大学还应该具有特色鲜明的校训。因此,中国重点大学校训的建设方面,很有必要充分吸纳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校训的精华,并认真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特色校训文化。
参考文献
[1]“211工程”高校名单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八
本文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理论为基础,选取1996-山西省的.环境与经济统计数据,以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环境指标,以人均gdp为经济指标,建立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问并未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而是呈“正n型”处在上升阶段.认为山西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作者:罗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刊名:现代商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年,卷(期):“”(15)分类号:x5关键词:山西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循环经济叫实证研究论文篇九
一、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以某种思维感官基础上而给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决定,换而言之,是人认识物体、辨别对错的一种思想或价值取向,进而表达出【人、事、物】之间某种的价值或影响;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伍国栋出版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中,价值观的定义为:“从能否符合及怎样符合主题的需要方面,来考查及评判不同民族音乐事象的一种概念。”从上述描述中可知,价值观的形成体现是主体所需;因民族不同意味着文化、传统也不同,从而使得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价值取向及评判准则也是不同的,不一样历史发展阶段的民族、和不一样的社会经历的个体,均会根据自身所需、爱好来估算某一事物的影响或价值。
(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探究不同民族音乐过程中,难免会因文化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冲突,主要还是由于研究对象同被研究对象的价值取向有差异,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很必要。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应该把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想法抛在一边,客观地去面对研究对象。每一种文化现象能够传承到现在,就证明它有着超乎一般的生命力。所以,在评判和研究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时,不可让自身主观因素来影响评判结果,需按照客观实际且不同角度来考察音乐文化,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阻碍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价值观
(一)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
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就是具备某种民族主义思想特征及受其思想影响的价值观念;其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第一点是在全球不同民族之间,人为地把各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划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优秀”,另外一个是“低劣”,并认为世界上只其它音乐或其他有某些民族的某些音乐才是“优秀”的音乐,而其它音乐或其他民族的音乐都是“低劣”的音乐。二是在全球不同民族中人为地赞扬部分民族的部分音乐,鄙视其他民族的音乐,还强调使用用部分民族的所谓部分“优秀”音乐来代替其余民族的所谓“低劣”音乐。照西方某些头脑清醒的文化人类学家的话说:“这实际上是一种狂妄的人们要用自己熟悉的文化代替不熟悉的文化的企图。”民族音乐学发展史其实并不长,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度被一些西方音乐学家不认可的“欧洲音乐中心论”和被我国音乐学家批判的用部分民族的音乐方式去评判其余民族传统音乐的作法,可以说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念色彩,无论他是自觉地流露还是不自觉地流露。多元文化发展的需求,使得音乐教育加大批判“欧洲音乐中心论”和去除其不良影响的力度,进而为现代音乐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们需从客观的角度识别欧洲音乐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丰富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文化中心和全部;同时建立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二)狭隘主义音乐价值观
狭隘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就是具备部分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特征或受其思想影响的音乐价值理念;其具体表现主要反映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在世界各民族中,忽略或不重视各个民族间音乐文化是互相交流和融合的事实,进而将部分民族的传统音乐看成是没有变化的、是没有和其他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交流的,二是不合理地突出部分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和作用,突出其民族特色及特殊性,忽略其音乐的共同特性和不认可“文化趋同”现象的存在、这种想法同音乐价值观是对立的,是极端的,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一种落后的、排外的、不变的和具备封闭式特征的文化理念,它通常是采用幼稚的方法和思想去批评民族主义音乐价值观的一种伴生物。要求我们要客观地采集、调查、认识和理解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和其他民族的传统音乐。
三、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
又叫“文化相对论”,这种名词的提出主要还是受到了物种进化思想的影响,他们强调了文化不断进化的观念,指出人类的音乐文化同动物进化应该是有相似之处;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先是简单的,然后再是复杂的,先是低级的,然后再是高级的,是不断进化的;但是,比较东方色彩的五声音阶与西方大小调音阶后,我们也不能够下定出两者谁先谁后的结论?但是我们能够使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公平实际地来判断哪一个音阶更加受某些民族的青睐,简单认为五声音阶比西洋音阶更简单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一)意识的表现
意识的表现即一位民族音乐学工作者在考察某一民族的某种音乐事象时,是否努力做到抛弃本位的美丑概念、本位的艺术水准高低模式、本位的情感体会和本位的功利目的,尽可能地树立客位的美丑概念、客位的艺术水准高低模式、客位的情感体会和客位的功利目的。由于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含习惯势力的顽固性,使得民族音乐学考察者和研究者常常需要完全自觉和通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能在音乐意识上进入对象客位的“角色”。主位音乐意识的根本改变,对于民族音乐学研究者而言是很难的`事情,只有通过自觉的、有意识的努力和科学的音乐实践,才可能客观地逐步转换到恰当的客位位置上。
(二)行动的表现
行动的表现即在实地考察的具体行为和操作上首先体现为对被考察对象主体及其所属音乐文化的尊重以及与被考察对象主体构成平等交流和相交的关系。其次,是体现为对音乐事象进行全面细致地采集和忠实可靠的客观描述再次是体现在研究音乐事实过程中,并为本位文化理论及方法与客位文化理论及方法的双重运用,以及先进仪器的科学测试。民族音乐学提倡相对主义价值观,主张抛弃本位文化中心主义的音乐价值观,重视世界上各个民族文化的传统音乐,不提倡狭隘民族主义的价值观念,无疑会在本学科的理论建设和研究实践中发挥出它应有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唯有这种努力才可能达到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音乐研究者在研究我国不同民族音乐文化时,需提倡正确的审美思想,这样作出的研究成果,方能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此外,还能为该学科创建和发展给予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赵书峰.小议民族音乐学者的审美价值观[期刊论文.音乐天地,2004,(10).
[4]王武.音乐人类学在中国音乐研究中的价值取向[j].音乐时空,,(12).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十
我国会计界接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一些学者尝试将实证会计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包括翻译了瓦兹和齐杰瑞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仍然以介绍为主。最早出现的,可称之为实证研究的论文,应当是赵宇龙发表在《经济研究》第7期上‘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文。该文的发表,标志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研究从方法介绍进入到实际应用。
197月到现在,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从时间维度来看,回顾似乎跨度太短;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结论;但如果从实证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涉及的研究问题、递增的速度来看,总结并评价过去,不仅有充足的论文为依据,对未来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作了归纳与总结,本文不再重复这一工作。我希望在这篇短文中;就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已有的成果和现象,作一些评论与讨论。
如果对我国过去三年实证会计研究作一个总结评价的话,我个人认为,截止到目前的所有卖证会计研究,主要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即运用西方成熟的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设,甚至,一些研究问题也是模仿性的。比如,赵宇龙的论文模仿ballandbrown(1968),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之先河,但后续的很多研究也是如此。
理论是继承性的实证研究的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或修正前人的理论与假设。以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成果,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但是;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对现象提供有依据的解释,从而能为现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依据的预测。这样,仅仅是验证西方现有的理论,何者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具有解释能力,何者不具备解释力,显然不能形成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对我国经济现象具有解释、预测能力的理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过去三年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模仿因而,绝大部分研究问题都是‘引进的”,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为数极少,其中;10%现象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假设。
10%现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要求的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环境有关,即;中国证监会起要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方可申请配股。有学者发现,这一制度出台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朝10%的区间集中,且略大于10%的比率显著高于往年。10%现象的提出,不仅对实践具有较好解释力,也可用以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为:那些距离配股及格线不远的上市公司;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0%;以达到配股的目的`。该研究的政策性意义也很明显中国证监会接受了学者有关10%的研究成果,逐步降低配股的门槛要求(如最低6%);甚至基本取消这一要求(增发新股)。
10%现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示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不仅需要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理论与方法背后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目标就是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的解释,而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又与相应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如果不关注现象背后的制度与制度环境,解释就难以做到充分、有效。就笔者对已有实证会计研究文献的观察,目前一些实证会计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制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验证有效市场假设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因为,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研究必须以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为理论前提。否则,一个无效的资本市场上,即使发现会计盈余与股价报酬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也不能就据此认为会计盈余数据被市场有效利用了。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现象表明,单纯从方法上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而忽视相应的制度环境,其结论将是令人怀疑、甚至是误导的。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包括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资本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来自国有资本;资本市场规模与容量有限,交易方式单一;资本没有其他盈利渠道,无路可退;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在资本市场上都不承担法律责任,或承担极小的法律责任;这更助长其非理性行为或操纵市场的行为。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或者,不讨论上述特殊的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可能影响;而直接采用诸如事项法、随机游走、公开信息等公式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其结论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
我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些案例可为上述猜测提供部分支持,比如,5月19日所出现的‘5.19”行情;记安科技初的股价过百元游戏;初中科创业事件;红光实业、郑州百文等虚假上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有多大,是否足以损害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另外,在近乎于零的法律责任下;一些上市公司配合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包括不乏利用虚假的会计盈利消息。这种会计盈利信息与超额市场回报之间的关联性,究竟是“功能锁定”,还是‘沛场有效”,仍需要严谨、科学的研究。
关于资本结构问题从mm定理产生之日起,资本结构的研究就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假说;如信号传递、融资优序等等。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使得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治理机制,使得企业必须谨慎地选择融资方式。但是我国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自由选择融资方式;且融资制度的成本与不确定性都很高。这样,资本结构的选择本身失去其信号传递的功能,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代理问题,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不强;除少数上市公司效益好、内源融资能力强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相对较差;缺乏内源融资的能力。未来关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应当充分关注这种制度背景的差异,提出真正属于我国制度环境的资本结构理论。
关于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契约成本”理论,激发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其中,专门讨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就是在代理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很多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中,都能发现代理理论的痕迹。在我国,代理成本显然也是适用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将显著是不同于美国。比如,基于契约成本理论所形成的实证会计三大假设之一的“政治成本”假设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动机降低利润。在我国;企业只有做大,才能引起政府重视,才能得到各种政策扶持,前一段政府主导性的企业合并和”500强”情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时,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假设,将是不确当的。又如,西方的代理理论主要关注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在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改组上市时;都有一个同名的、国有控股母公司,这样,在大、小股东之间也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现象,讨论诸如股利政策、公司治理等问题时,就必需要关注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对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注,将会引导我们去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我国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并因此而采用一些确当的研究方法。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公开信息披露不足;因此;对一些特定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追踪个案,将比试图采用大数据量的经验分析更为有效。又如,针对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构建确当的理论,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现象提供个案似的解释、说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真正从我国的制度环境入手分析、讨论我国的经济现象,才能形成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实证理论与假设,这应当是实证研究的根本涵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刘峰,男,1966年2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
自1986年起,先后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刊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等著作、教材近20部;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及其他层次课题;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变化的市场检验及相应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专业化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与成本战略。
先后荣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福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19)、教育部首届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全国性奖励与荣誉。论文获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专著或合著先后获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十一
价值观是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人们的社会认知、是非判断、行为取向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其价值观走向不仅影响个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取向,并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走向的产生重要的导向。学术界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
(一)价值观的涵义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价值观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学科和领域具有不同的定义:
哲学领域,谢勒认为价值是一种客体,与主体无关。斯宾诺莎把价值理解为主体的追求和欲求。埃伦费斯把价值看成主客体之间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
心理学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克拉克洪认为价值观的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表现。罗克奇将价值观定义为可以指导行为和态度持久的信念,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现象。施瓦茨强调价值观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和动机功能。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一种辨别是非善恶的具有情感性、判断性的观念系统,是指导行动的依据。
通过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价值观涵义的界定来看,可以从中归纳出价值观的主要要素:价值观的整体,可能是一种客体或是主体,还可能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满足需要的关系;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价值观的功能是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的情绪表达具有情感性和判断性。由此,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价值的所具有的认识、评价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成果
目前很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都在价值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研究内容上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婚恋价值观、人际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六个维度进行研究。
婚恋价值观研究方面:刘丽军通过对湖南省高校部分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现状并提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合理建议。
人际价值观研究方面:主要是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h。fit《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郑日昌编制《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人际价值观、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和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分析得出人际价值观与自我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道德价值观方面:池卫东提出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是提高道德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前提。从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典型特点是积极追求与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而失范行为的成本与利益倒挂、家庭教育的自我中心、大学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成因。
消费价值观研究方面:胡洁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方式对西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消费价值观的初步调查,把大学生按基本成分的不同划分为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又从消费价值目标纳出了五个维度;从消费价值目标纳出了三个维度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现状进行了分析。这是目前对消费价值观比较完善的研究。
政治价值观方面:唐昆雄、赵春风对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查同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的实证分析目前学校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增强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
生命价值观方面:李若衡,杨静主要采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心理投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加以具体分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并归纳了六种较为典型的生命价值观:珍爱生命、积极进取、悲观与困惑、冒险、狭隘和矛盾的生命价值观。这是根据大学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及情绪上的划分,对今后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三)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方法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总结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主要是采取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实证方面主要是以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形式测试,问卷又分为语句问卷和词汇问卷;还有借助国内外专家设计的量表和运用测量工具,利用心理学上的心理投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对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发展趋势
从价值观的分类研究来看,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每类的研究几乎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有效的论证结论。但我们仍然能从中找出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科的交叉性
在研究思路和方向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的运用,综合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注重运用多种学科的交叉性进行,力求研究更加深入、具体、科学。
(二)讲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得出,目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结构大都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状况、影响因素、教育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进行探讨;就研究方法而言,多从事的是定性研究,进行实证调研基础上的定量研究的很少,而为数有限的定量研究在分析上也多停留于简单的数据统计,不能通过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更深的内涵,所以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将定性与定量的方式相结合,从现象的研究挖掘更深的内涵。
(三)注意研究对象的全方位
在选取研究对象的时,要注重调查研究的全方位,首先是地域的全方位,不仅要研究东部发达地区、沿海地区,而且要注重考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其次学生的成长阶段的全方位,不仅限于考察同一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选取不同年级和年纪的大学生进行分类考察。学科的全方位,要兼顾文理科、还有工科的学生全方位研究;家庭背景全方位,区分城市学生和农村地区成长的学生进行研究,还可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分类研究。
(四)开创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综合以上文献,在价值观的研究中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方法,更加可以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创进行。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增加逻辑推理法、观察法、综合统计法、量表和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不断地扩展新的研究方法,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研究的思路更加开阔,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其次,在研究维度上,可以在以前人已有维度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研究维度,例如可以分为学习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社会性别价值观、知识价值观几个维度,然后从地域、院校、学科、年级、城乡差别、男女差别六个类别来进行分类别比较研究。
再次,在研究视觉上,不仅仅限于国内大学价值观之间状况的简单比较,还可以参考国外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将不同国家当今的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在考虑影响国内大学生价值观因素的问题上和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历史性原因时,尤其是价值观中的金钱观和婚恋观问题时,可以考虑国外的社会思潮对国内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最后,在研究操作上,如问卷,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一般还是以开放式问卷为主,在已有的词汇调查法、语句调查法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事件调查法进行研究,可以在问卷上列举一下与价值观相关的社会事件,然后让大学生进行对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行为选择。通过学生的选择,收集资料。通过答案的选择,要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价值观现状,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异,然后找出造成这些问题和差异存在的因素。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十二
论文题目《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机制建设探析》
摘要
大数据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集中掌握着资金、人力、政策等资源优势的政府部门当仁不让的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既是推进政府大数据发展的主体,也是自身需要经现代化信息技术关联分析后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的研究客体,其数据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大数据最终的运算结果。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确定数据质量标准化,规范的政府大数据的科学性管理,引导新的契合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信息基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依据已有的数据质量评价维度,结合大数据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四大特性,确定了 5 个维度,并将 17 个与政府大数据质量相关的二级指标按照数据源质量、数据规模质量、数据结构质量、数据时效质量、数据价值密度质量这些维度进行划分。而每个二级指标经过系统的梳理,确立了从政府部门、被调查者、制度性因素三个方面建立的具体指标,共计有 51 个指标。初步建立体系之后,针对政府大数据用户使用该评价体系进行实践应用研究。对给出的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满意度打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了 13 个指标,完成对该质量评价体系的修正和完善。再通过计算出该体系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问卷用户对政府大数据质量的整体满意度得分。
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得出了在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中,政府数据的数据源质量依旧十分关键,是政府大数据质量的重中之重;数据的时效性质量在政府大数据特征质量中最为重要,体现了政府大数据对运算高速性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各指标的用户质量评价满意度得分可知,提高政府大数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是政府需要建立政府数据增值性管理机制;加强数据融合的指导要求建设;明确处理多种结构数据能力的指导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升大数据质量方面的管理。
关键字:大数据,政府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用户满意度
目录
摘要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大数据
2.1.1 大数据内涵
2.1.2 大数据特征
2.2 政府大数据
2.2.1 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和界定
2.2.2 政府大数据内涵及特征
2.2.3 政府大数据的分类方法
2.2.4 政府大数据的应用
2.3 政府大数据质量
2.3.1 政府大数据质量概念
2.3.2 政府大数据质量内涵
2.4 数据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2.4.1 因子分析方法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3 层次分析法
2.4.4 主成分分析法
第 3 章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框架分析
3.1 大数据质量评价维度
3.1.1 大数据质量评价一般维度
3.1.2 大数据特征质量评价维度
3.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3.2.1 政府部门的角度分析
3.2.2 被调查者的角度分析
3.2.3 制度性因素角度的分析
第 4 章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4.1.1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和指标体系的构成
4.2 政府大数据评价方法
4.2.1 政府大数据评价方法选择
4.2.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
4.2.3 质量评价体系各级权重的确定
第 5 章 实证研究
5.1 问卷的设计
5.1.1 问卷设计原则
5.1.2 问卷设计
5.1.3 调查对象选取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信度分析与合理性检验
5.3.1 信度分析
5.3.2 合理性检验
5.4 主成分分析和评价
5.4.1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5.4.2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
5.4.3 确定主成分
5.5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
5.5.1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5.5.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结果
5.5.3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第 6 章 加强和改善政府大数据质量的措施
6.1 严格管控政府大数据的数据源质量
6.2 加强数据时效性管理措施
6.3 建立政府数据增值性管理机制
6.4 加强数据融合建设
6.5 提高多种结构数据处理技术能力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十三
90年代末期,研究者开始从工作价值观和人类基本价值观中的其它领域的关系角度出发来研究工作价值观。elizur()对生活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进行了整合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多层面理论。elizur认为以往很多的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和人类生活价值观的研究相隔绝。同时,关于生活价值观的研究也常常忽略工作价值观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样,个人基本价值观可能会和生活的不同领域相关联。比如,一个人的工作价值观中“追求金钱”和“追求有趣的工作”等因素很可能受到家庭生活的影响。这样,只有将两个领域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才能同时促进工作价值观和基本价值观的研究进展。
elizur结合自己的层面理论将生活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定义:“价值形态”、“聚集度”和“生活领域”。第一个层面“价值形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物质形态,这些价值因素能直接对人产生比较具体的影响,比如健康、体格、经济保障、报酬和工作条件;第二种形态是情感形态,这些价值因素主要表达了生活中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比如爱、被同事尊重、公平的监督等等:第三种价值观形态是认知形态,这些价值观因素只要表达想法、信仰和观点等等,比如生活和工作乐趣、成就、责任感和独立。第二个层面是“聚集度”(focus),有的.价值观的含义是收敛的,也就是说这些价值观非常容易分清和它们相联系的行为和环境,比如金钱、好朋友、工作成绩受到承认;而有些价值观则是发散的,也就是说这些价值观很难区分与之相联系的行为和环境,比如有意义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人格受到尊重等等。这个层面和elizur(1984)针对工作价值观提出的绩效层面非常相似。第三个层面“生活领域”层面是指一个价值更针对具体的工作领域还是更泛化的存在于生活(主要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之中。比如“工作乐趣”是工作价值形态而“有趣的生活”则是生活价值形态。根据价值观的生活领域形态还可以更详细的分化出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价值观等。工作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上具有类似的结构,区别在于第三个层面。
ros和schwanz(1999)从基本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整合的角度对工作价值观进行了研究。但schwartz认为elizur的三层面理论中的“价值形态层面”忽略了一些层面要素。他们的研究认为从“价值形态层面”上划分,工作价值观具有四种类型:内向、外向、社会和声望。他们的研究方法同样采用了层面理论和ssa的分析方法。ro时将基本价值观的研究引入了工作价值观的领域,并从基本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整合的角度对工作价值观进行了研究。ssa分析和直接相关检验显示工作价值观和基本价值观结构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叫实证研究论文篇十四
一、引言(200字)
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真实数据和事实,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我深入学习实证研究这门课程和参与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将分享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的体会和心得。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选择(200字)
在进行实证研究论文写作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目的要具体明确,明确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范围。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来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选择回归分析方法的困扰,最终通过仔细分析数据特征和研究问题,选择了合适的方法,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300字)
实证研究的核心是数据收集和处理。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严谨地选择样本和收集数据。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情况。数据收集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流程,在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后,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清洗、筛选和转换,以确保数据的可靠和可用性。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遇到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困难,但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最终成功地获得了高质量的数据和处理结果。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300字)
数据分析是实证研究论文的核心环节,是为了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而进行的统计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同时,在进行结果解读时,要注重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际意义。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和置信区间来评估,实际意义要从实际背景和研究问题出发进行解读。我在论文写作中通过对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的深入思考和探讨,使得论文的结果更加有说服力和有实际应用意义。
五、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200字)
实证研究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方向。例如,在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缺失或者偏差,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选择的样本可能不够全面和代表性,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增加数据收集的样本量和范围,进行多方法的综合分析等。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局限性,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提高实证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
六、结论(200字)
实证研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真实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严谨收集和处理数据,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同时也需充分认识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方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在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启示,并深切体会到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实证研究的能力,进行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实证研究,为社会和实践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