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循环小数教案设计(案例17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在写教案时要注重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每个教案范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练习p26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课后小记:
课题八:循环小数练习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二)p30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二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和无限的表象,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接着通过计算小乌龟和小蜗牛的爬行速度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观察辨别,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三
一、填一填。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数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4.385385385……,它的循环节是(),用简便方法表示是(),将它保留三位小数是()。
(3)在里填上“”“”或“=”。
0.60.65÷90.9
0.710.7177÷61.16
(4)在0.2525,5.234,4.99……,0.18,
二、14159……,0.23535……等数中,
是有限小数的有()
是无限小数的.有()
是循环小数的有()
三、把下面的数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5.12345.1234
5.12345.1234
四、算一算,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形式表示。
2÷55.52÷9
67.8÷118÷7
六、一本笔记本3.6元,李老师带了100元钱,最多能买这种笔记本多少本?
八、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循环节使下面的式子成立。
6.3856.3856.3856.385
十一、将自然数1,2,3,4,…,按照下列规律排列。
(1)1999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2)200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十二、有趣的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四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
b、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还知道了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c、这样的商应该如何表示?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四、对小组合作展示的思考
小组合作展示让多个孩子成为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计算器探索并指出一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竖式计算、观察、讨论并用计算器计算等,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中蕴藏着许多的奥秘。
教学重点:
经历发现、了解循环小数的过程,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循环小数的语言描述。
教学流程:
一、趣味故事导入主题
小故事——《讲不完的故事》。讲故事,说规律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小组尝试研究
1、竖式计算
6.21÷0.03=8.4÷0.56=
2、《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1)试着列竖式进行计算。
2)在计算10÷3时,余数1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中的'3也不断的xx,商的位数是xx的。(填有限或无限)
在计算83÷11时,余数xx,商中xx。
3)用计算器计算
58.6÷1138.2÷2.7
《循环小数》课上尝试小研究
1、用计算器计算
1÷9=2÷9=3÷9=4÷9=
我的发现:xx
2、不用计算,你能写出下面算式的的得数吗?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5÷9=6÷9=7÷9=8÷9=
3、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0÷9=11÷9=12÷9=13÷9=
14÷9=15÷9=16÷9=17÷9=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要求: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在组内交流自学中不清晰的地方。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解决。
(三)班级展示汇报。
1、同组内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四)教师点拨提升。
1、教师适时点拨引领:
1)10÷3中余数1重复出现,所以商3不断重复出现;
2)循环小数是从小数的某一位起;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3)怎样确定商是循环小数呢?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循环节。
2、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三、挑战自我
一、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0.9993.14159260.5477453.212121
5.027276.416416
二、判断
1、9.666是循环小数.
2、0.88保留三位小数是0.880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课后小记:
课题八:循环小数练习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二)p30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课题九: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八
一教学内容
约分(一)
教材第8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l)==(2)==
2.提问: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回答: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
(三)思维训练: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1一9九个数字组成的。你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3.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两次,得。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后记:
第二课时约分(二)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4:把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后记:
第三课时约分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约分
(二)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六的第1--9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提问: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提醒学生注意:像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7去除。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写在教材上,先约分,再连线。在投影下订正。
5.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这三组分数,既不同分子,也不同分母,如何进行比较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先约分,再比较。
6.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填在教材上。
7.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提问:求进人决赛的队占所有参赛队的几分之几,是谁与谁比较?怎样计算?
8.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9.完成教材第87页第9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着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
(三)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90,原分数是多少?
2.一个分数是,分子加上一个数,分母减去同一个数,化成带分数是2,求这个数。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得到的分数约分后是,求减去的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约分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熟练、正确进行约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约分的知识解题。
后记: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1、透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好处,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样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好处
出示: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好处,(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能够写作5.3、7.14545还能够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决定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好处。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状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决定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一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p304、5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二
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遵守着“四部曲”: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后到期终就是“烤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这风趣的比方道出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没有出路,要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学生“找水源”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熠熠生辉的教学势在必行。
――题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gzzj/jxal/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案例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2][3]下一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三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课件显示)
0.999……3.1415926……0.547745……3.212121
5.02727……6.416416……
这些循环小数能不能简便写法,请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简便写法。只写出一个循环节,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点上小圆点。
(2)将上面的循环小数用简便写法记录下来。
(3)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5÷86.64÷3.3
(4)跳起来摘葡萄。
四、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开始,我用动作游戏的形式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计算王鹏每秒速度,使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笔算、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从数字乐园中,找循环小数。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所可以精进的空间还很大,在闲暇时间还会进一步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自身的教学风格。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四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p304、5。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五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内容: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0.999……52.52525……4.1677……
3.212121……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111.08÷3.313.25÷10.6
四、作业:p30第1、2题。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
5.333……=5.37.14545……=7.145
7、循环小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p30练习五第3―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区分。
2、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
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0.666……3.27676……301415926……
40.03666……100.78780.06262……
3.203203……70.26410.2142857142857……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篇十七
教学内容:
北京版第九册p23例7、例8
教学时间:
、9、26(领导听课)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了解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和怎样找循环节。
教学难点:
怎样从竖式中找循环节。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提问:观察后继续填空,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
(1)(3)(5)(7)(1)(3)(5)(7)()()()()……
提问:1、你们所说的规律、顺序是什么?
2、“1357”的顺序可以变化吗?(板书:“依次”)
3、在你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四季、星期、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头”……)
导入:在数学领域中也有这样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6(1.66……)7.111(0.64545……)9.830(0.3266……)
要求:(1)任选两题计算,有时间可做第三题
(2)在计算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数字”、“几个数字”
2.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1)观察: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从小数的.小数部分起
重复出现的数字
不同:有的从小数部分第一位起
有的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起
(2)它们的商怎样表示?有人知道它们的名字吗?(板书课题)
(3)讨论: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投影概念)
3.了解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
(1)提问:你们还了解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2)教师小结: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1.66……循环节是“6”
o.64545……循环节是“45”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例如:板书)
简便记法:写循环小数时,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
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在这个数字上加一个圆点,
如果循环节有一个以上的数字,就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的数字上各加一个圆点。(例如:板书)
(3)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
出示:8.9÷3.7(计算,并指出它的循环节、判断纯或混、简写)
提问:从竖式中,你怎样找循环节?
4.计算中遇到循环小数,可以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
出示:1.66……(保留一位小数)
1.66……(保留两位小数)
0.645……(保留两位小数)
0.645……(保留三位小数)
5.自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思考:(1)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2)什么叫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
三.作业:
p252、3、4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图形、数字的规律
混
循环小数概念取近似值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