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轨迹,同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一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不是那么伟大,却隐含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现在的我们朝气蓬勃,可以大胆地追逐梦想,用青春的汗水挥洒生命的力量,用青春的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用青春的音符谱写生命的乐章。
小时候,我常听爷爷奶奶讲月亮上的美好故事:有美丽的嫦娥,有可爱的玉兔,还有一棵茂密的大树……现在,我给爷爷奶奶讲,月亮上确实有“嫦娥”——我国的月球探测器,还有我们的月球车。虽然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年纪大了,但年轻一辈已接过建设祖国的大旗,怀揣着更大的梦想,带着五星红旗奔向浩瀚太空。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中国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一次次在浩瀚太空中刷新“中国高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王亚平一样的女航天员。当我看见王亚平和其他两位航天员飞上太空时,我内心十分激动和自豪。我也想去太空看一看有多美、有多神秘。我梦想着到月球上游览一番,捡几块石头往上一扔,让石头飘在空中。我想在月球上散散步,感受空中漫步的美妙。我长大后要为祖国航天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为我的航天梦而奋斗,为中国梦助力添彩!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二
航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廉洁报国。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当代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
1、学习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2、学习航天人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3、学习航天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漫步太空,这个在当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神七”升天意味着将打破这种局面。当我们沉浸在“神七”带来的欢乐和喜悦时,当我们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勇于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立足本职工作的精神。
结束词:
神七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代表航天事业的航天人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它促使当代青年学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我们收看了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天空一号上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我们中小学生,讲授失重条件下的物体运动特点,以及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等内容。
在太空,可以随意地做翻跟头、打滚等高难度动作。在太空中吃饭可以像两人做游戏一样—你挤一点出来,另外一个人就用嘴巴接住。嘿,最有趣的是转陀螺了。当王亚平将手中的陀螺转动起来,我觉得此时的陀螺像有生命一样,像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上下翻飞,美丽极了。
在这里水是奇妙的。水可以像蒲公英一样飘浮在空中;水也可以像玻璃球一样被抛来抛去;在水上插上棒还可以变得像棒棒糖一样,真想上前舔一口呀,尝尝这里的它是什么味道!
在这里看地球是神奇美妙的。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辩,景色十分迷人。
啊,太空!你是我向往的地方。你的魅力、你的美丽、你的广阔和神秘吸引着我。请你告诉我你究竟有着多少秘密。
这浩瀚的太空上有着中国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国,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四
古往今来,皎洁的月光,璀璨的星空,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像鸟儿一样飞行的向往。我国关于飞行的美丽神话也数不胜数,例如:嫦娥偷吃灵丹妙药飞入广寒宫,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七仙女董永幸福恩爱,孙悟空降妖除怪,飞行自如……总之,人们多么想让地球和月球能真正地架起彩虹桥,让牛郎织女真正地相会,让嫦娥翩翩起舞在空中飞行啊!
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把理想限于神话,他们不断地在尝试,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有人类世世代代的英勇实践,才能创造出航天事业灿烂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是没有忘记祖先们的飞天梦想。1999年11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国人首次开始了真正的飞天尝试,这就是仅仅只飞行了一天的“神舟一号”。为中国航天发展新事业拉开了新的篇章。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飞天史终于圆梦,一架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神五”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我国航天驾驶员杨利伟送上太空。“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了宇宙行走中的第一位访客。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由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的“神六”也成功发射和着陆,使我国航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说明我国航天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
2008年9月28日9点10分,由飞行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的“神七”航天飞船也发射成功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并行走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又迈上了一步新的台阶。
飞天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神五,千年圆梦;神六,访问宇宙;神七,遨游太空。中国,这个承载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飞天梦随着我国的日益发展得到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是我们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为中国又赢得了几枚宝贵的金牌,又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伟大复兴,送给了祖国母亲六十华诞最珍贵最美好的礼物。
我为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发自内心的骄傲自豪,让我们为中国加油,把祖国便得繁荣富强,为祖国那美好的明天儿努力吧!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五
“5、4、3、2、1,点火!”(10月31日)15时37分,伴随着01指挥员铿锵的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火箭承载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直奔寰宇。梦天实验舱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与发射塔架隔海相对有这样一处地方——这里树木苍翠,草叶青葱,一年四季都透露着鲜润与生机,山的怀抱中,阳光映衬下,闪烁着四座纯白色的测控设备圆顶,这里就是铜鼓岭测控点。测控点内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手握“万里海天第一棒”,编织成一张“光雷遥安测控网”,在白云山海间踏浪逐梦,为胜利提供保障。
“我要做追踪火箭的千里眼!”
铜鼓岭测控点内,巨大的防护罩缓缓打开,光学设备的巨大镜头在阳光照射下光彩闪烁。一旁的综合机房内,李浩正端坐在电脑前进行跟踪飞球的演练,光学设备在他手中“听话地摆着头”,稳稳地追踪预设目标。
“我的工作就是追踪火箭,留下高清图像。”据李浩介绍,光学设备跟踪测量是个精细活,小小的操纵杆控制方位可变360°的庞大光学设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失目标,导致任务数据收集的缺失。
“压力总会有的,但压力督促我全力以赴。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次练习都要有成效,哪怕更加稳定一毫米。”李浩说,每次训练他都会当成实战看待,摊开李浩的手掌,清晰可见的红肿,这是长时间手握操纵杆形成的。
为了锻炼自己操作稳定性和跟踪目标的能力,自担任光学操作手以来,李浩几乎有空就“赖”在设备上。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行就练什么。为了更好指挥决策和处理图像信息,他根据不同跟踪环境,不断提升训练难度,改进训练手段。上岗6年,李浩累计完成5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因跟踪稳定、拍摄清晰,受到了上级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2019年,李浩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党组织接受了他的入党申请并按期转正。“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继续为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不断奋斗。”李浩在转正时这样向党组织保证,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用手中小小的操纵杆助力祖国的航天事业。
“我们和点号共同成长。”
为了检查设备,雷达技师管世磊正爬上4米多高的雷达基座。为了防止海风和雨水侵蚀,基座上安装了一个直径2米多足球样的钢罩,罩外三十多度的高温,闷热的罩内已达到四五十度。管世磊要一点点排查电路,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每次检查完都会湿透衣衫,而这样的日常检查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从业20余年的管世磊是铜鼓岭上的老人了,被大伙亲切地称为老管,“我来铜鼓岭已经9年,从一名普通的雷达岗位操作手成长为雷达技师,和这个测控点号一同进步。”管世磊说,2013年铜鼓岭测控点刚开始建设他就来到这里,参与了铜鼓岭测控点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建设过程。
“每次火箭发射屏幕上的两道短杠就是我们的目标。”管世磊说,火箭升空后,他们需要通过雷达设备实时捕获火箭的姿态以及方位距离和角度等数据。“从有效捕获、判别再到重新送出数据,要在5到7秒内完成。”据管世磊介绍,作为第一棒,如果他们操作的雷达设备未能有效捕获信号并将数据传递下去,后续分布全国各地的测控点将如同大海捞针一般,为此管世磊练就了一手跟踪绝活,参加超过百次任务的他,从未丢失过目标。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能够作为一名航天人有幸参与到祖国航天事业当中,我觉得很自豪!”管世磊说,“如今中国能够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我深知这离不开老一辈航天人的付出与努力。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在本职岗位上,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突破,苦练本领,不断提升能力,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做一个不分白昼的追星人。”
遥测岗位主要负责在发射过程中对火箭遥测数据进行接收,并传送至中心计算机。为了保证遥测数据接收平稳顺畅,经常能够看到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加班加点鏖战在机房,反复检查核对数据参数,进行设备性能检查评估,“一切都是为了火箭发射之后能够跟得住、数据传输得更加平稳。”马亮说。
任务前夕,为了做好万全准备,马亮和同事们一同进行“双想”。这是岗位上的传统科目,回想设备曾经出现的故障,提前检查,整改到位,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处置预案。“备份的工控机板卡是新换的一批,如何保证使用中不会出现突发问题?”“火箭起飞后,基带需要在两个状态下切换,码率、帧长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状态下如何保证火箭信号不受干扰?”一个个问题被提出,被解决,以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遥测岗位不仅需要执行航天发射测控任务,还常年担任卫星长管任务,设备技术状态的频繁切换给岗位人员增加了不少压力。测控点三面环海,夜间常有雷雨天气,马亮等遥测岗位人员经常要半夜跑到基座关设备,断线路,以防设备被雷击损坏。“出现强风雨根本不能打伞,关闭设备回到宿舍衣服早就湿透了。”马亮憨厚地笑着说,晚间有时设备还会丢失卫星目标,需要重新向上级申请参数,计算跟踪弹道,并切换手动重新跟踪目标。工作实际使得马亮经常不能睡个好觉,但他从未有过抱怨。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后,马亮和大家简单庆祝,当晚又匆匆投入到新一轮长管任务中。
“执剑九年,从未出鞘。”
铜鼓岭测控机房内,安控系统组长张瑞正和组员反复来往于中心机房和设备基座,测试各项数据,认真比对参数指标,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的工作事关火箭的安全控制。”据张瑞介绍,安控岗位是火箭飞行状态判断和应急处置的关键岗位,在火箭升空后,如果出现故障或者是偏离轨道,它会向火箭发射一道安控指令,让故障的火箭炸毁,避免对途经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除了日常设备维护,还需要进行跟标测试。“我们会自己安装多个靶标,再用设备进行跟踪训练。”张瑞说,这些靶标需要挂到测控点旁一座陡峭的野山顶上,因为尚未开发,每次张瑞只能和组员带着镰刀开路上山,一来一回,道路泥泞,蚊虫叮咬,枝叶划伤,这些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上山挂标的路并不好走,但为了提升设备跟踪性能一切都是值得的。”张瑞说。
自投入使用以来,安控设备状态指标时刻保持正常,但却从未使用,“作为执剑人,希望这把利剑永远不会出鞘,但我们一定会随时做好准备,守护火箭飞行的最后一道保险!”张瑞坚定地说。
问天之路踔厉奋发,航天未来辉煌可期。空间站任务的圆满成功让铜鼓岭测控点的航天工作者们信心满怀、激情澎湃,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继续紧握“万里海天第一棒”,将“测控网”编织得更加紧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工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贡献更多航天智慧、航天力量、航天成就。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六
10月31日15时37分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11月1日4时27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至此,中国空间站已经三舱合体,梦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将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总重量约为90吨,是我国太空在轨最重的航天器。
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中正式安家了,央视发了一个视频汇总中国空间站发展历程。
从1992年9月21日正式立项算起,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过了三十年,最终使我国在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队伍选拔新老混搭,形成梯次合理的“英雄天团”。
在系统构建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两型低温液体火箭、两座用于载人航天发射的不同维度发射场、组建了陆海天基一体化的接力测控网、建成了体系完备的着陆场系统,未来还将开发新一代载人飞船。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七
小学的时候,我读到了钱学森的故事,懵懵懂懂间,对“航天”有种崇拜的认识。那个时候的“航天”之于我,是崇高、神秘而遥不可及的。当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机缘巧合的进入了“航天”这个大家庭,慢慢的理解了承载着国人对“航天”事业的光荣背后的厚重。
记得那年初到,单位的档案库里封存已久的资料需要整理,翻着那一页页年纪比我还大的发黄纸片,手都会不自觉的小心翼翼,生怕这些历史会被我的不小心撕破——在这片鄂西偏远的大山里,在环境条件恶劣、科技资源匮乏的年代,是什么样的信念,通过这一张张手写的图纸、设计文稿,生产、制造出一代又一代高精尖的航天产品。
翻开江河大事记中这样记载:“1970年3月19日,以七机部四院组成,以三八厂副厂长张星堂同志为首率领选点人员起程选点。成员有:……”我搜尽脑子里的历史知识,试图去想象那个若即若离的年代,却始终打不开时间的门。也许是这样一个热闹而艰辛的场面:勘探选址的队伍怀着一腔扎根三线为国防的信念,走进了莽莽大山,或许因自然所带来的挫折而有过艰难,但是始终陪伴的还是那颗燃烧着的拳拳之心。今天,俯瞰这“三道沟”,从蛮荒到因为来了勘探队而形成的阡陌,再到如今的整齐工房,闭上眼,只需静静的听,似乎风中就飘荡着永远流传着的故事。
“三线”虽然偏远而清苦,但是始终会有一种信念在激荡着每一个参与航天事业的人。现在再去读钱学森的故事,更能深刻的理解为何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他毅然决然放弃条件优渥的国外,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信念能如此之强。
“一定要把三线建设好”……等标语。站在它们面前,觉得时空会瞬间转移,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它们并不是一行行沉默的文字,而是整齐的队伍在党旗下庄严的宣誓,铿锵有力、响彻耳际!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筑成梦想。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八
海天相接处,高大挺拔的发射塔架巍然矗立,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进入发射倒计时。
即将发射的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标志着国家太空实验室建设的全面“竣工”,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总长约17.9米,最大直径约4.2米,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和资源舱组成……据介绍,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向实验柜,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大创新实践。
“各号注意,1小时准备!”
14时37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的口令响彻发射场区。远远望去,超大整流罩上印制的五星红旗图案和“中国载人航天”6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30年。
1992年9月21日,确立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为了“三步走”战略,一代代中华儿女仰望星空,将个人梦想和祖国航天事业相交会,生生不息、奔涌不止。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15时07分,指显大屏上,摄像头无死角传来长征五号b火箭的各角度画面和各项数据。高度可视化、信息化、自动化,是这座中国最年轻航天发射场的鲜明特征,也是空间站建造的强大支撑。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发射场走过了15年。
2007年8月,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一声令下,西昌航天人从“长征”一词的诞生地出发,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人走过了2年。
这两年,面对突破极值的高密度任务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牢牢把握“一个体系推进、三个重中之重”工作指导布局,确保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两个万无一失”“两个全面胜利”,在这些年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奋勇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的连战连捷,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
“5、4、3、2、1!点火!”15时37分,烈焰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五号b火箭犹如一条巨龙,托举着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
观礼台上的人群沸腾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热烈响起,欢呼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发射场外的航天科普中心、淇水湾沙滩、石头公园人山人海,人们挥舞着国旗、高唱起红歌,举目礼送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九
长五b火箭是为了满足我国空间站建设等大型低轨有效载荷的发射需求而研制,它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中的一员,也是我国低轨运载能力最强火箭。火箭研制攻关历时10余年,克服了4大关键技术,为中国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长五b火箭已经圆满完成了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
此次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是长五b火箭执行的第三次空间站舱体发射任务,为了确保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航天人对火箭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长五b火箭不仅安全可靠、能力强,还可以为不同的“乘客”定制不同的“客舱”。在这次送“梦天”的任务中,长五b遥四火箭根据梦天实验舱的形状、重量进行了定制化设计。
梦圆航天 正当其时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作为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五b火箭是承载中华民族对浩瀚宇宙向往的“梦想之箭”,自出生开始,就被寄予厚望。
梦想启航,使命担纲。
2021年4月29日11时22分,伴随着撼天动地般的巨响,长五b火箭搭载着天和核心舱一飞冲天,拉开了中国空间站正式建设的大幕。
这一天,中国正式开启空间站时代。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长五b火箭送“天和”、托“问天”、举“梦天”,一次次点燃的航天梦,是伟大祖国的强盛之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宇宙有多大,梦想就能走多远。
再过几天,梦天实验舱将带着中国人的梦想奔赴太空。对于中国航天来说,空间站只是飞向更深更远宇宙的一个必经坐标,未来,随着火箭助力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中国航天的舞台也会更大、更好。
心怀梦想 不懈努力
在这次长五b遥四火箭转运中,与火箭朝夕相伴的航天人也一路相送,眼里尽是航天的“诗和远方”。面对未来,航天人将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和期待,踔厉奋发,坚定不移沿着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之路勇毅前行,以确保中国航天重大任务的成功,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
凝聚精神力量 继续奋斗前行
空间站建造任务过程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这个见证中华飞天梦想之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五b火箭和长七火箭用一次次新的任务标注着崭新的中国高度,以一次次新的飞行描绘着壮丽的中国航迹。
每一次发射前的转运都有一个激励人心的标语,凝聚精神力量,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激励着航天人誓夺任务圆满成功,筑梦空间站。
2022年10月25日,长五b火箭与梦天实验舱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如今,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向着光荣与梦想,航天人必将在党的光辉引领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秉承航天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
决胜空间站,建功新时代。10月31日下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又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海天相接处,高大挺拔的发射塔架巍然矗立,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进入发射倒计时。
即将发射的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标志着国家太空实验室建设的全面“竣工”,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总长约17.9米,最大直径约4.2米,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和资源舱组成……据介绍,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向实验柜,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大创新实践。
“各号注意,1小时准备!”
14时37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的口令响彻发射场区。远远望去,超大整流罩上印制的五星红旗图案和“中国载人航天”6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30年。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确立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为了“三步走”战略,一代代中华儿女仰望星空,将个人梦想和祖国航天事业相交会,生生不息、奔涌不止。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15时07分,指显大屏上,摄像头无死角传来长征五号b火箭的各角度画面和各项数据。高度可视化、信息化、自动化,是这座中国最年轻航天发射场的鲜明特征,也是空间站建造的强大支撑。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发射场走过了15年。
2007年8月,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一声令下,西昌航天人从“长征”一词的诞生地出发,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人走过了2年。
这两年,面对突破极值的高密度任务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牢牢把握“一个体系推进、三个重中之重”工作指导布局,确保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两个万无一失”“两个全面胜利”,在这些年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奋勇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的连战连捷,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
“5、4、3、2、1!点火!”15时37分,烈焰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五号b火箭犹如一条巨龙,托举着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
观礼台上的人群沸腾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热烈响起,欢呼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发射场外的航天科普中心、淇水湾沙滩、石头公园人山人海,人们挥舞着国旗、高唱起红歌,举目礼送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
“中国空间站从这里飞向太空,这是文昌航天人的骄傲!”站在庆贺成功的“大红屏”前,广大航天工作者自豪地表示,要按照党的-建设航天强国的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10月31日,我们共同参与历史、见证历史!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在梦中乘着探索号载人飞船来到了太空。啊,地球真美!地球像蓝宝石镶嵌在无边的宇宙中。突然,我看到了一架蓝色的飞船向我飞来,透过玻璃看去,一个航天员向我点头示意。天呐!我竟然在太空中见到了航天员。我确定,他不是外星人,是和我一样来探索宇宙奥秘的人。我们用无线电波相互问好。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对日月星辰发出了追问。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当代少年继续完成中国航天梦的历史使命……我和搭档完成了太阳监测卫星计划,了解到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原理。我仔细地记在了探索太空的日记本上,等我回到地球,要告诉同学们,让他们知道中国航天之伟大。“叮铃铃……”这时,我的闹钟响了。我试着把眼睛睁开,原来我做了一个回味无穷的航天梦。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担负使命,传承梦想,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我想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在宇宙中自由遨游。未来,随着每一次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将再一次挺起胸膛,向下一个目标阔步前行!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二
今天上午,我们六年级全体同学一起去听了一堂有趣的讲座,它是由一位工作于航天事业的潘爷爷授课。潘爷爷看上去十分和蔼可亲,他所讲述的太空也非常有趣、生动。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宇航员到了太空后如何生活。他告诉我们宇航员在载人飞船进食是一项极大的考验。而且他们吃的东西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以及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嘴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这让我十分憧憬宇宙的有趣生活。
更为有趣的是,宇航员们都要在睡袋里睡觉。但是在失重的时候是分不清上和下,所以无论是站着睡,还是躺着睡都一样。为了防止宇航员们无意中碰到开关,他们睡觉时都要把双手束在胸前。
我还知道了宇宙空间中的睡觉姿势很特殊,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在空间轨道站上,宇航员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他们在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防止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祖国的经济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科技事业也飞速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中,航天科技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杰出的。
在我年幼的时候,曾听妈妈给我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从那以后,我开始憧憬着,向往着有一天我也能像嫦娥一样飞到月亮上,去看看那传说中的广寒宫。
原来我以为只有传说中的天神才能在宇宙苍穹间畅游,但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人类也可以飞向宇宙,在其间自由的翱翔!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航;二零零五年,“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二零零七年,“嫦娥一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二零一零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可那时我还未出生,没能亲眼目睹那历史性的一刻,也不能在记忆中留住它。但从二零一八年以来“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等等航天成就,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航天梦的种子。
月亮是那茫茫宇宙的一点,而“奔月”也将是我迈向宇宙的第一步,我的梦想是奔向我向往已久的月球,飞向我遥遥神思的苍茫宇宙。
我会带着希望出发,载着梦想起航!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四
昨天,哥哥带着我去余姚展览馆去参观航天展。一走进大门,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航天用具,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神舟七号人造卫星的返回舱。我趴在玻璃上仔细地观赏这个巨大的“铁疙瘩”。只见返回舱的外表已经被烧得黑乎乎了,根本看不出哪是哪了。只有那个在上方的窗口还看得清。
但是返回舱为什么会这么黑呢?肯定是因为从地球轨道上掉落下来时经过大气层的摩擦才变成这个样子。我心里不由得感叹:哇,真厉害啊!经过那么大的摩擦都还完好无损,真是太神奇了。不过话说回来,宇航员也只有了这样的万无一失的安全措施,才能安全的回到地球。否则后果谁也不可能想到。
其次,神舟六号飞船的导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整个导头呈白色,最顶端是鲜红色的,中间的部分还印有中国的五星红旗。显得很气派,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火箭导头内全是一些垃圾,不用想肯定是参观者扔的,太不文明了。国家好心将这些宝贵的东西展出让我们参观,可我们却这样破坏它,太没的素质了。
火箭导头的旁边就是神舟七号舱内的宇航服。简直和电视里的一样。我看着看着仿佛感到这套宇航服上有一股灵气,好像自己就会动。另外,这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其它的航天用具和一些航天知识,内容可真丰富多彩。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这个新时代,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梦想!人有了梦想,才有可能成功,国家有了梦想,才有富强的可能。因此,航天梦也是中国的强国梦。
为什么要有航天梦?有人会问。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要有航天梦,因为我们要去探索宇宙,在我们青少年眼中,宇宙是神秘的,在宇宙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宇宙的意义其实就是前两个的结合体。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宇宙是奇特的,神秘的,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宇宙中的事物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如果未来我们人类能在火星上生存吗?黑洞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等等都可以让我们的好奇心“更上一层楼”。我希望未来的我们可以在宇宙中尽情得探索宇宙中的新鲜事物,为少年时期对宇宙的幻想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小时候的我就常常仰望星空,想在上面探索,长大后我特别想到太空冒险,每当看见火箭发射的时候,我都无比激动,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但是要飞入太空,没有那么容易,它需要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经验,长期的科学训练,而且未来的宇航员还要适应各种艰苦的条件,是为了适应宇宙上失去重力的生活。
中国的每一个航天工作者,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想,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去实现中国航天梦,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他们有自信,有坚守,有担当,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就会有希望,国家就会有前途。
宇宙之美,要你我去发现,宇宙奇妙,要你我去探索,宇宙之面纱,要你我去揭晓。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心得体会篇十六
漫漫人生路,我们见过蝴蝶翩跹,春光明媚,更经历过荆棘遍布,电闪雷鸣,周遭的困境与艰险或许会阻碍我们前行的道路,却无法改变我们的初心。刺鸟为追寻幸福,日日用尖刺刺穿胸膛;老鹰为学会飞翔,无数次从悬崖跌落。布履一双,山河踏遍;心有明珠,山河明媚,唯有以初心为引,以血与泪浇灌,方能使梦想盛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太空再添一抹中国红!太空是梦想的召唤,也是严苛的挑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挑战6个月长期在轨飞行,这将创下中国航天员最长太空驻留纪录。
在观看了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以及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创下最长驻留记录,更能让我在那在内心萌发的航天梦成长。除此之外,还需完成各项复杂任务,如对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进行2-3次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等。
这条飞天之路,功在千千万万航天人。从青丝到白发,从戈壁深处到浩瀚宇宙,无数航天人在一次次艰苦训练中、一年年无悔坚守中,以拼搏为舟、以热爱作桨,开拓了中国航天的灿烂征途。
中国航天取得的光辉成就,离不开一代代兢兢业业的航天人,他们坚守岗位,废寝忘食地工作,带着梦想与信念,一步步奔赴星辰大海: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从无人飞行到空间站建设……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浩瀚宇宙中不断地刷新着“中国高度”、书写着新时代的宇宙“神话”。
去到浩瀚星空的宇宙,成为亿万人的骄傲,为祖国争光,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就这样我的航天梦就开始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