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端午诗歌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记录和总结。总结要客观公正,真实反映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干扰。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一
满江水花,南国的欢腾
放逐了龙舟
夏日里阳光,晒透了季节的'脊背
那悲凄的哽咽
为谁而泣
风儿倚着面庞
一遍遍地催,飘来的粽香
沁人心脾,醉倒了一江豪情
却难为诗人品味果腹的珍馐
流传数千年的供奉
依然把习俗,刻在一个节日的心头
这不该是悲情的纪念
一缕缕艾烟,熨平了心头的皱纹
唱一句楚辞,便有一丝慰藉
人生的告别未必如此怆然
请用时尚的歌喉
浅吟滋润肺腑的心曲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庆祝和纪念,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创作和背诵端午诗歌。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端午诗歌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端午诗歌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些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使用富有节奏感的韵脚和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在诗歌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用几笔短短的文字勾勒出的丰富意境,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领略到了端午节的盛况和特殊氛围。比如《竹枝词》中的“腾腾八面龙蛇水,绣带儿捎将四五”,这一韵脚让人感受到了龙舟比赛时水波翻腾的场景,诗歌中的形象细腻而生动。
其次,端午诗歌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情感力量。在这些诗歌中,不乏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母亲的长恨子,怨随子终身。这是屈原写给母亲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愤之情。这种情感的传达,让我感受到了屈原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对于不公正的愤怒。同时,端午诗歌中也表达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比如《书议端午诗表兄友,寄诗次中秋还复附屈直龙江春日之作平闵生德卿二中故人》中的“龙绾霓瑞裴回绕,凤庾昙栢弥标摇”,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此外,端午诗歌也蕴含着智慧的火花。通过对于这些诗歌的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了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还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比如屈原的《离骚》中有着“人生岂无归欤”的呐喊,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申鹰》中的“卧龙深锁复仇未雄,一个千秋恨不同”,则表达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往事的留恋。这些诗句启示了我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
最后,端午诗歌也让我意识到了文化传承和保存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淡化。而通过创作、学习和传唱端午诗歌,我们不仅可以让这些文化得以传承和保存,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源,只有通过传承和保存,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为我们的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
总结起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而端午诗歌则是这个节日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接触端午诗歌,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力量,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智慧和思考。端午诗歌不仅让我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让我思考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通过学习和创作端午诗歌,我们可以让这种传统得以传承和保存,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欣赏到其中的独特魅力。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三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四
漫卷的流云在回忆——
回忆几千年前岁月。
那是战国时代楚地,
诞生的伟大的先哲。
汩罗江滔滔奔流,
一直唱着,
那支不朽的赞歌。
八百里洞庭作证,
那不是故事,
荆山作证,
那感天动地的壮举,
轰轰烈烈,
历尽沧桑,
赞歌却从未断绝。
啊!
《离骚》的幽怨,
你不肯与世沉浮;
啊!
《九歌》的真情,
你对故国挚爱如火。
啊!
《九章》的悲愤,
那是你,
拼搏的宣言,
曾经使——
山川震撼,
星月暗淡,
草木摇落……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五
一个伟大诗人,为了这不可回头的气节
抱石溅翻了汨罗江
这是信仰与傲骨相撞的砸响
这是一场涤荡污秽的雷雨咆哮
这是雷电劈出的眩目瞬间的闪亮
这是烧毁阴暗的火种,跳荡出的永恒灵光
这砸响,这咆哮
这雷电劈出来的的.闪亮,这烧毁阴暗的灵光
是诗、乐、舞集萃出的恢宏交响
有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强音
穿透腥风血雨,穿透世态炎凉
龙的基因里,站直了的信念
永世相传,万古流芳
棕子与龙舟是对的灵魂的祈祷和追忆吗
浊中独清,睡中独醒
可是你灵魂中闪烁出陆离的光芒?
怀着那份忧国忧民的执着
耻笑荷花站在污泥里的轻狂
世道浑浊,与世同沉浮,与国共存亡
魂驾螭兮,九天翱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六
遥遥传承的
何止只是一种淳朴的愿望
薪火相传的记忆里
曾经负载过多少孜孜以求的梦想
那一粒甜甜的糯米
曾默默地咀嚼过多少沉重的心房
有多少曾经的执着
怀揣着屈子的行吟
在历史的天空中踽踽独行
那一声长长的叹息
曾激荡起多少长长的涟漪
汨罗的江水
长长地穿过秦汉的大地
淘尽了多少铮铮的柔肠
轻轻的
捧一册薄薄的论语
踟蹰在屈子的离骚中
那千古的名言里
又会有多少无奈的感慨与惆怅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七
是你悲愤沉寂的一颗心,五千年前的手在招唤;
唤着你一身的离骚;
唤着我一生的期待。
在你纵身的一瞬间,你不在回来,
希望在灿烂中死去;
留下几页诗文,而我在逐业中寻找你;
是历史让你活着,是历史让我理解你!
手握长剑,击苍穹,不击苍穹?
脚跨河山,搏不过江山!
无形的心被撕去,
你的灵魂在反抗你的躯体。
渐渐的安静下来,
阵阵的思念剐走你的肉。
淡淡的回想,
那只是意识裹住了切心之痛击荡祖国四壁的回荡。
你在那里,
搜寻着你的肌肤,我的祖国;
掳走了我的祖国,掳走了我的心;
心归大海,心归河山;
宽大的心,宽大的我;
伴着我的祖国,请我的子孙为我祭奠,
我的心粘满了每处土地。
静静的,只听到你潺潺的哭泣声,
不必悲伤,这是你痛楚的力量,
只有柔弱的笔尖,
告诉你们祖国几千年的声音。
失去了,我的所以存在的表象,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八
一壶雄黄酒,
一碗浓浓的熬茶。
带有草芽香的,
手把羊肉。
香柴花的芳香中,
悠然地醉去,
这就是草原人的.端午节。
五月的草原,
是少女圆润的乳房。
山花烂漫,
情歌翻飞。
蓄势而发的骚动,
被动情的云雀衔起。
季节合欢的序幕便,
被轻轻拉开……
公牦牛,
剑一样刺穿了远山的沉郁。
咂足奶水的羔羊,
惬意的睡在了山坳间。
布谷鸟发酵千年的伤感,
催动着疯长的庄稼。
只是一点雨珠,
击伤了农妇坚实的守护。
不觉处,
那是熬煎身心的思念。
五月,
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翡翠与珍珠铺就的河道,
舞动着,
山溪优美的锅庄舞。
五月,
有一中力量。
在骨骼间传动。
有一中诱惑,
牵引着登高的欲望。
真愿登临那最高的冰峰,
好吮尽江南的粽子,
那绵绵悠长的甜香。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九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大家能够记住几首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诗歌,欢迎大家阅读!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十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十一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诵读:王灿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
作者:文秀
诵读:彭大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小重山端午
作者:舒頔
诵读:沈星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减字木兰花竞渡
作者:黄裳
诵读:任亦轩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作者:黄庭坚
诵读:陈可凡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端午日
作者:殷尧藩
诵读:梁依琳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作者:陈与义
诵读:小鱼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七律端午
作者:老舍
诵读:同同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南歌子游赏
作者:苏轼
诵读:邓蓓宁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作者:顾太清
诵读:李小白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十二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十三
端五节的歌
品品凉糕,
甜甜的夹着酸.
似乎是在细细地回味,
历史的沉淀.
孩子不知屈原,
叽叽喳喳.
把枣核吐在地上,
把艾蒿扔在炕沿.
为了那信念,
点燃了烧毁黑夜的火.
展开了迎接白天的旗,
微笑消失在浪花间.
五月是火红的日子,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日子。
民族精神之花,
在千年古国又逢春天。
内蒙古杭锦后旗三道桥刘文忠。
端午诗歌心得体会篇十四
门楣上被喜欢早起的父亲插上带露的柳条
揉搓着惺忪的睡眼
妻温柔地在我手腕系上她编织的彩带
母亲已早早的准备着节日里团聚的家宴
我轻轻地推开门
夏日里几声清脆的布谷啼叫
我痴痴地踱到屋后那棵奶奶亲手移植的樱桃树下
欲红欲坠的小果团团在雨后的晨曦
我的思绪却飞向那遥远的童年和端午——
爷爷捋着胡子喝着五月五的浓茶
奶奶铁锅里烙着刻着花纹的小饼
父亲一成不变的随着乡俗去插柳条
母亲在奶奶的叮咛下为我和弟弟手上脚上
系满五颜六色的丝线
山花烂漫的小径上
我拉着顽皮的弟弟去近邻的庙上
看那似懂非懂的大戏
一根冰棍
一瓶小香槟汽水
一根酥脆的麻花
一本小摊上买的连环画
我童年的记忆
我童年的端午
几滴泪水,我没有记起缅怀诗人屈原
猛然间,我意识到应该去瞧瞧爷爷奶奶那杂草丛生的坟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