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美术课青铜器教案(汇总19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教学实践中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知识点和教学重点。下面是一些教学设计的例子,供大家学习和借鉴,相信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一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二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三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xx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xx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师:
板书: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师: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
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5.
6.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教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
【问题探究】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学生补充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生病了去看中医,在老中医开的药方中发现了一味“龙骨”,上面刻着符号,寻常未见。接下来,王懿荣多方努力,收购“龙骨”达1 500余片,并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而王懿荣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3 000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教师补充:目前发现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个以上)
第三小组: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再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甲骨文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第四小组: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猜字游戏
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答案依次为:牛、蛇、鼠、兔、羊、猪、狗、猴、虎、鸡、龙、马)
学生活动:大显身手,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吗?(答案依次为: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2.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依次用图片呈现其造字特点。
本意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领,两侧开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摆,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意是细看、观察,字形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一棵树。
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不要等意。
一个人站在大盆里,身上还滴着水,显然是在洗澡。此图后变成左形(水)右声(谷)的形声字。
教师总结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新字,用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物,这类字在甲骨文中也不少。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历史地位
教师提问: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我们将继续探索发现之旅,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五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1.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六
1、尝试用滴色、拓拓印的方法表现春雨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
2、能使用滴管作画,体验滴滴画活动的乐趣。
绿色雨滴图片、教师滴画的录像。滴滴管、报报纸、颜料(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素描纸、托盘各若干。
一、出示绿色雨滴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宝贝们,你们认识小雨滴吗?小雨滴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老师带来了绿色的小雨滴,它想和小朋友玩游戏。
二、播放教师滴画的录像,让幼儿观察滴画的方法。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材料?小雨滴是怎样的?
再次播放录像,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教师是如何滴画的。
引导语:小朋友们,请你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滴画的。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是如何滴画的,请个别幼儿描述。小结滴画的方法:用滴管吸一吸,在纸上滴一滴、转一转。
三、幼儿绘画,教师观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引导语:有许许多多绿雨滴也想来玩滑滑梯的游戏,现在请你们和绿雨滴一起玩吧!
幼儿滴画绿雨滴,教师通过提示和适时的.帮助使幼儿掌握滴色的方法。
四、增加颜料,引导幼儿再次创作。
引导语:哇,好漂亮啊!你们看大地变成了一片绿色!现在黄雨滴、蓝雨滴、红雨滴也想和绿雨滴玩游戏喽!你们也来试试吧。
示范创作,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五颜六色的春雨。
五、师幼相互欣赏作品并评价。
引导语: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在不知不觉中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欣赏春雨的色彩,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七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生: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师: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
资料展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15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1)甲骨文距今时间:约3600年。
(2)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军事、农业、天文等诸多事宜。
(3)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4500个,已识别1500多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追溯到商朝时期。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那么你们知道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的哪些特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中寻找答案吧!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河、水、马、正、田等甲骨文]
师: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甲骨文分别是什么汉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它使用了许多造字方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教师讲解上述几种造字的不同特点,那么,你们能对刚刚你们所认识的的字进行归类吗?(教师列表总结)
师:甲骨文所使用的造字方法表明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我们一共讲了三个问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在这三个问题中,我们接触到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容;还明白了青铜器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等。因为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所以同学们下课后应多找些相关资料看一看,增加一些考古知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2。主要功能
3.制作工艺4。典型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概念和发现者
2.记事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造字方法对汉字的重要影响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八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器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分析青铜器中的器型、纹饰等艺术特色。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了解青铜器中的器型、纹饰等艺术特色。
创作青铜器上纹样。
1.青铜器文化背景的叙述中导入学习(四羊方尊)
师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宝物。它穿越了4000多年的时空隧道,它是中国古文明的缩影与再现,它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向人们揭示了那个时期的辉煌。
师2:你们猜猜看老师的这件宝物是什么?(出示课件,选用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课件分3步展示:
1、轮廓线;
2、局部雕刻的纹理,青铜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满是繁复的图案,变异的兽类;
3、局部的结构,一个羊头。 ps:每一步出现的时候都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东西?猜的过程好玩,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有趣的生发,三步一猜,再把青铜器整个展现出来。)
师3:这就是青铜器,它的名字叫做“四羊方尊”。
师4:你们看到这个“四羊方尊”有什么样感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
生1:很古老!
生2:上面的图样很复杂!
生3:非常神秘!
生4:很精美(叫2-3个学生)
板书:古老、神秘、精美引题板书《青铜器》
2.介绍青铜器的基本内容。
3.学生直觉欣赏青铜器,交流视觉感受。(爵、春秋莲鹤方壶)
师1:这样伟大的青铜器皿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我们来看。(这个是最后展示后母戊大方鼎)你们看,这个青铜器叫“后母戊大方鼎”,这可是我们的镇国之宝啊!
介绍后母戊大方鼎的结构。
师2:很好,你们都说出了自己最直观的感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青铜器,它身上记录了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纹饰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
(出示课件:播放视频,先看整体,再推进,镜头在寻找,有的地方是纹理,有的地方时轮廓线,有的地方时局部的结构。)
师3:这就是利簋。 4.探究感受
考古讨论,小组探究。
师2: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小组进行一场考古研究。第一组是历史文化研究小组...纹样美感欣赏小组...纹样内涵探索小组...器形面貌鉴赏小组。下面给你们三分钟,请根据老师发放给你们的问题来进行考古讨论,等会儿我请组长来汇报你们组的研究成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考古最有科学价值。
各组的汇报可以自由
(1)有关历史文化研究小组:这个器皿是拿来做什么的?你认为什么身份的人在使用它?
ps:学生在说与汇报的过程中把这些知识送达,允许学生合理的猜测,教师充分的知识储备,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对话。
(2)纹样内涵探索小组:1.猜猜上面的纹样叫什么纹样?请选择。
(鼓励大胆猜测,最后老师在课件中给出自己找出的动物图片。)
课件展示变形过程,边展示边讲解。重复、对称、拉长、重叠、不断复制,总之是通过变形和组合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小结板书:组合、变形
(4)器形面貌鉴赏小组:你发现利簋的器形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美感?圆形两耳方座,上圆下方。
5.发散展示凤鸟纹和夔龙纹
它们都是古人通过想象创造出的纹样,它们身上别有一番古拙的意味。
6.教师示范,讲解。
7.布置作业。要求:在利簋上创造纹样。
8.评价展示
9.拓展,观赏青铜器图片。
10.小结
我们的青铜器,它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回眸这3000多年的历史,就是沐浴先人的智慧,激扬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发扬光大。
最后,让我们欣赏青铜器图片,再一次回到那个遥远的伟大时代,感受经典与美妙,来结束我们的欣赏与学习吧!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九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xx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录象:青铜工艺)
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大胆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比比谁想得多,想得与众不同,想得有趣。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评价
(1) 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联想的方法加以说明。
(2) 欣赏完同学的作品后,评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件作品。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__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师:
板书:
二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师: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
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5.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一
1.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绘制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2.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对文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纸盒、废弃的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文具的资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新颖别致的文具
教学媒体: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导入,文具星球来的外星人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创设教学情境。 进入教学的特定情境,说出自己的感受。 贴近学生的年龄,激发学习兴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要和他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是什么?这种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它美在哪里?提出课程的基本要求。 说说自己心爱文具并请同学相互欣赏。 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锻炼其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认识文具特点体会造型美、色彩美。
三、讲授新课
1.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礼物想送给大家,但是他要我们自己做一件独一无二的文具和他交换才行。我们怎么做哪?设疑集思。 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废弃纸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颖、别致的文具。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组织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作简要小结,表扬鼓励有创意的设计想法。 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进行简单制作过程的说明。 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化解难点。
3.出示成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优缺点。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捏、撕、贴等方法,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文具。 个人或二人、三人结合进行实际制作,锻炼自己动手能力。 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
2.课中小结,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 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继续完成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五、小结
辅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并进行课堂展评。 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参观自我评价。 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收拾整理:根据课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换礼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欢干净,整洁的教室,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整理。 学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提出希望,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多余材料,再设计几种不同的新颖学习用品。利用学生的兴趣延续性把课堂学习转化成持久的学习习惯。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二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5分钟)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15分钟)
(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录象片)(图示)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
(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幻灯片)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幻灯片)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幻灯片)
欣赏:北京天安门和玺彩画(幻灯片)
故宫宁寿宫西庑的旋子彩画(幻灯片)
故宫遂初堂厢房的苏式彩画(幻灯片)
3、中国古代园林(板书)(10分钟)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板书)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板书)。
欣赏:(电脑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同学们讨论)
(同学们回答)
四、小结:(2分钟)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要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
板书设计(略)
教案设计说明:按高中美术大纲的规定,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对故宫的欣赏,所以,在教案设计中,我把故宫欣赏这一节的时间安排为15分钟。先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两大特点:木质结构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然后进入本课的主体:欣赏故宫,欣赏完后让学生总结故宫建筑的特色,体会故宫在总体布局、屋顶样式和装饰彩画中所体现的封建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接着将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简略讲解一下,并欣赏相关的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是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讲述时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在教学中,为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大量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象带、幻灯机等;同时穿插传统的教学手法,如板书、出示挂图等,使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更多样,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三
1、与孩子们交流,相互熟悉
2、 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激发孩子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在面具上进行手绘,结合卡纸粘贴,锻炼孩子动手能力。
具,共3个及以上)、糖果
:2小课时
:4~12岁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小朋友们,我们先来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好不好?我是曾老师,小朋们叫什么呢?(按顺序介绍)
好的,小朋友们都介绍了自己,做得很棒哦!那我们开始上课了好不好?
发给学生面具,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自己的面具,有的面具色彩很漂亮,有的小朋友的面具非常的独特有趣,每个小朋友的面具都是不一样的,你们喜欢自己做的面具吗?我们戴上自己做的面具扮作小精灵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去问外面的叔叔阿姨们要糖果了,要糖果之前我们要说什么啊?(是的,“不给糖我们就捣乱”)最后我们要看谁的糖果最多。
要完糖果,我们要回到教室哦!
好啦,我们来数一熟,看哪个小朋友的糖果最多。小朋友们数一数自己的糖果有多少,告诉老师好不好。(小黑板上做记录)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下一节课,我们上课的内容是用纸粘贴做机器人,同学们记得来上课哦!
现在,老师来给你们拍照片好吗?(拍照)最后,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们看好不好?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四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
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
1、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
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
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
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一)欣赏与交流。
1、多媒体演示。
(1)生活中拍照场景;
(2)“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
(3)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1)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
(2)摆设品。
(3)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
(二)讨论与发散。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
(1)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
(2)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
(3)形象动物——如猫头鹰。
(4)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
(5)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
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
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
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构思与创作。
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
(1)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2)照片怎样安排?
(3)学生交流想法。
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1)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
(2)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
(1)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四)欣赏与。
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
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
(1)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
(2)善于发现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3)找好朋友互赠像框。
3、教师讲评,。
(1)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
(2)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五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六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和解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是高考中的高频高考点,重点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作用和影响。同时多注意教材中的隐形知识,如占卜、王权神化、分封示意图、礼乐制度等。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需重点关注。主要考点有秦统一、制度创新、分封制到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关注点有汉至元朝的地方制度、中央官制、选官用官制度。同时加强对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行省制度、内外朝制、三省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察举制、科举制等概念的理解。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方向是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如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厂卫特务机构、南书房、军机处等。本课还需从整体上把握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以及其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案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七
1课时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的:通过对贺卡的设计和制作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同学学会利用自身所学过的美术知识来设计制作具有自身个性的贺卡,从中领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同时通过贺卡的制作和互赠,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以和同学与长辈之间的情谊。
1、贺卡祝福语的设计、字体和色彩的应用。
2、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1、贺卡的构图布置。
2、贺卡的创意和构思。
1、从节日的互送礼物和贺卡引入课题《心灵的关爱》,说明贺卡在人们传达友谊、寄托关爱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a、过年送贺卡和明信片
b、过生日给朋友送生日贺卡
c、教师节给老师送张贺卡,表达对师恩的真诚回报
2、贺卡的形式和内容布置。
a、封面:写明赠送的对象
b、主页面:图形或照片、祝福语、落款。
3、展示贺卡的制作过程(利用投影仪详细展示贺卡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a、贺卡的造型
b、贺卡的图文布置
c、贺卡的创意:祝福语的创意、祝福图形的创意、文字的美化
4、让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发挥自身的想象独立完成一张友谊贺卡或尊师卡
5、随堂辅导同学制作和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6、局部同学作业展示
1、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同学学会利用学过的美术知识来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
2、主要的教学过程采取引导的方法,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能互动起来,以达到思维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和设计意识的沟通,使同学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制作贺卡的一般方法。
3、课堂教学的过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大局部的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4、本节课的欠缺是:同学制作的时间受限,使同学无法充沛展示自身的作品。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九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生: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师: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
资料展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15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1)甲骨文距今时间:约3600年。(2)甲骨文涉及的内容:军事、农业、天文等诸多事宜。(3)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4500个,已识别1500多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追溯到商朝时期。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那么你们知道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的哪些特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中寻找答案吧!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河、水、马、正、田等甲骨文]
师: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甲骨文分别是什么汉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它使用了许多造字方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教师讲解上述几种造字的不同特点,那么,你们能对刚刚你们所认识的的字进行归类吗?(教师列表总结)
师:甲骨文所使用的造字方法表明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一共讲了三个问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在这三个问题中,我们接触到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容;还明白了青铜器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等。因为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所以同学们下课后应多找些相关资料看一看,增加一些考古知识。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历程 2.主要功能
3.制作工艺 4.典型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概念和发现者
2.记事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造字方法对汉字的重要影响
【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