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牧童教学设计板书(案例20篇)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在总结中要注意重点突出和重点强调,突出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性。以下是一部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意,从中感悟人物的不同品质。
2、分角色朗读不同人物的
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指导生字的书写,注意
书写时的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分析了解文中
重点词汇的意思并加以记忆。
2、引导学生能通过多种形
式的朗读体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怎样的人才
称得上是一名大画家吗?(学生谈对画家一词的理解)你认识哪些大名鼎鼎的画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大画家叫戴嵩,他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熟读课文,感受画家的品质。
1、请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想想画家戴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学生朗读)
总结学生的意见并板书“著名”
2、戴嵩的“著名”表现在哪里呢?能不能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总结: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
教学反思:
本教案的三项学习目标抓住学生对教材及课文人物的感悟理解,并试图通过反复的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教案目标缺少对学生语文意识和兴趣的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加强体验性目标的确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和探索。
作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的大意及文中的人物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教案中设计让学生讨论“画家”的含义及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画家这一环节就显得不必要了,已是对第一课时的重复,也很难激发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兴趣。可采取直接入题的形式,揭示本课重点问题。
在对戴嵩著名这一特点的分析上,教案设计安全按课文的内容顺序进行,问题的设置也以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造成教学过程繁琐,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在练读旁观者赞美之词时,采用边演边读的方式收效较好但缺少一定的提升练习,即可让学生试着模仿文中的句子也来夸一夸戴嵩的技艺,使技能的训练不只停留在朗读的层面上,并且促进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实现。
另外,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不易
多人来欣赏。”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
从这些句子中你分别看出戴嵩的什么?(远近闻名,技艺高超)
3、如此厉害的大画家会引来旁人怎样的称赞呢?请大家练读以下两句话。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学生朗读过后选取一两名学生进行表演读,并谈谈从自己朗读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齐读练习,注意读出旁观者看到画后的惊讶和赞美)
4、可是正当大家对戴嵩的画大大称赞的时候,听到了一声“炸雷”般的声音,这是怎么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下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并作答)
原来是一个小牧童的声音,他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说明了什么?(声音很响,“画错了”与别人的称赞声不一样)
听到这样的喊声,如果你在场会怎么想?(学生交流)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指名学生朗读)
从朗读中你感觉到戴嵩是怎样的人,为什么?(板书:虚心)
请你试一试,读出戴嵩的谦虚和真诚。(学生练读,老师选
墨涂抹”与“轻笔细描”的意思,从而感悟出他技艺的高超。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二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第五册第六单元《牧童之歌》第一课时
1、演唱歌曲《牧童之歌》,用愉悦的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了解牧童的生活。
2、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初步了解新疆,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通过《牧童之歌》的综合表演,锻炼合作表演的能力,丰富表现手段多样的体验。
3、掌握《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节奏“xxx.x”的演唱。学会附点节奏x.x,并能灵活运用。
体会《牧童之歌》蕴涵的新疆风味,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xxx.x”节奏的掌握。
情境法、模唱法、对比法、游戏法
双响筒若干、多媒体、钢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骑马舞》学生跳着骑马舞进教室。
2、初步感知《牧童之歌》
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跳着欢乐的骑马舞我们来到了哪?请大家看屏幕。(播放幻灯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边听边看)
学生:大草原
(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天山上的白雪,化成了水流向天山脚下哺育了大草原。天山下有大片的草场,是我国优良的牧草宝库。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牛儿、羊儿在快乐地奔跑着。牧民们骑在马背上扬起鞭高声歌唱着!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学生听后说说歌中唱了哪些风景。
2、再次聆听感受。
师:带上你们的耳朵和心,我们来跟着范唱开口默唱,想一想,小牧童是怎样的一个人。
3、学习附点节奏
生聆听并回答.(开朗,得意,骄傲,英勇,英姿飒爽。)
师:从歌曲的欢快的节奏中能感觉出来。导出新节奏“ti-m-ri”。
(2)节奏游戏:开火车。
(3)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扬起“鞭子”,边做动作边配上词念一念。
4、朗读歌词
过渡: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跟音乐有节奏地朗诵一遍歌词。
师范读一遍。
学生再读。
师: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5、用“啦”唱歌曲旋律。
师: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欢快的`心情,跟老师用“啦”来哼唱歌曲的旋律。
6、学唱歌谱。
7、轻声哼唱歌曲。
师: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琴伴奏慢)
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师相机指导。
师: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
师生接龙唱,完整演唱。
师: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
8、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你们学得可真快!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跟着音响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三)探索与合作
1、练习马蹄声
师:你能听出歌曲中马蹄声的节奏吗?老师这里的哪种乐器最适合模仿马蹄声?
师介绍打击乐器双响筒。
带领学生练习。
学生用双响筒给歌曲伴奏。其他学生用弹舌模仿马蹄声。
2、练习“啦......”
师:在这美丽的草原上,除了小牧童快乐的歌声以外,还会有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一下?(风声、牛羊声、马蹄声、铃铛声)
师范唱:啦啦啦啦.
我们也来当一次风声唱唱,学生学唱。
(唱后幻灯出示刚才唱的歌谱6316)
全体学生柯达伊手势辅助学唱。
一组学生给歌曲伴唱。
3、练习击掌
(1)师生合作,看师在歌曲的哪击掌。(最后一句句尾)
(2)学生练习。
4、合作表演
出示合作谱。
(1)分组合作表演
学生分5组演唱歌曲2组
演奏双响筒1组,
伴唱、击掌1组组
(2)评价:亚克西!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
(五)舞蹈表现歌曲
师:最后让我们像热情好客的新疆人一样边歌边舞结束本节音乐课!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三
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伽俐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胆识!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拱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夸赞、绝妙之作”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拼读测读掌握新的生字。
(2)通过自由泛读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3)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儿童的细心与勇敢,感受画家的虚心。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2新设计
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3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画家的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新板书,设问导思: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两位新朋友给大家,他们是谁呢?(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画家写得特别大,牧童写得特别小)
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老师为什么这么写?
3、引:一位是人人敬仰的大画家,一位是不知名的小牧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好奇心和老师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
活动2【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打开书95页,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生字带拼音)
(1)、自由读字词。
(2)、指名读。
(3)、谁愿意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大家在读和记这些字和词时应注意些什么?
(4)、摘去拼音还会读吗?试试
(5)、小组开火车读。
活动3【讲授】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再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
2、师:谁勾出来了?指名答
3、课件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读红颜色的两个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 2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仔细观察,然后说说画中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师:画家在画()用了浓重的笔墨加以涂抹,这种方法就是?(浓墨涂抹)在画()是则用细笔轻轻勾勒,这种方法就是?(轻笔细描)
(3)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到了什么?(戴嵩作画的速度快,技术娴熟)
(4)再读,让我们再次感受画家高超的绘画水平。
4、短短的时间里,就创作出了一幅画,戴嵩不愧是唐朝著名的画家。那么,此时围观的人是怎么夸戴嵩的?(小声读文3、4自然段,在文中找出来,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准。)
5、你听到了哪些夸赞声?师引导理解“绝妙之作”:独一无二的,在商人眼里这是最美的画,没有比这更好更像的了。
6、指名读商人的话。
7、齐读:想象自己就是商人,一起称赞一下戴嵩。可以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再夸夸。(体会读书就是要声色并茂,还可适当加上动作。)你们称赞戴嵩画得好,老师称赞你们读得好。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不仅要读在嘴上,还要读在脸上,更要读在心里:边读边想着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
8、谁带着这样的方法来读读教书先生说的话?(生读,师评:孩子,你已经学会读书了。)
9、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称赞吗?(不是,还有很多人。也许有哪些人?如农民、画友、做官的、过路人、学生等)
10、这么多人,你也夸,我也夸,他也夸,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纷纷夸赞”。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1、人们听到牧童的声音是害怕吗?那是什么感觉?
师:听到牧童这炸雷样的喊声,在场的人一下子都(呆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课件出示插图,请你仔细看看图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指名:有的瞪圆了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伸长了脖子。)
2、围观的人听了,会想些什么呢?商人听了会怎么想?教书先生会怎么想?其他人呢?
3、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牧童,你敢出来说吗?你会担心什么?师:然而我们的小牧童并没有细想,他只是认为错了就是错了,站在人群外的他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从这儿你觉得牧童是怎样的一个人?(勇敢,敢于说实话)
3、现在我们就是敢于说实话的牧童,让我们勇敢地喊出来吧!
然而,戴嵩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觉得这画中谁是戴嵩?为什么?
(1)同桌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话。
(2)读戴嵩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
(3)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共评)
(4)你们觉得牧童说的话可信吗?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4【活动】四、感悟品质,回归主题
1、这时戴嵩又是怎么做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2、大家能做一做“拱手”这个动作吗?(注意是左手包右手)
3、你认为“拱手”这个动作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4、再次朗读第六自然段,读出戴嵩的感激之情。
6、师:看看,这样有名的画家愿意接受一个小小牧童的批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认?(虚心)我们的小牧童也不差啊,其他人都没发现的错误他发现了,这真是一个(细心)的小牧童啊!他们一个敢于指出错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
7、我们再来看课题,你觉得老师把牧童写这样小合适吗?(看人不能只看人的年龄,外表,地位,更重要的是看人的品质。)所以,老师要改板书了。(把牧童写得和画家一样大)
8、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课件出示:
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五
《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一个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讲述,深深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的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指导朗读时,通过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对比读、创造表演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思考、交流和讨论。学生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不同的语气。感受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景,谈话导课
首先我在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时,特意把“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请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形象的出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时,给学生明确的目标,把课文读正确了,在读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初读感悟,识记生字
我设计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齐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游戏识字等多个环节。
低年级识字任务比较重,我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使识字任务分散开,逐步加深难度,多种形式巩固,这样不断的复现,生字就很容易扎实的掌握了。
在游戏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说自己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把自己识字的方法与大家分享。通过交流,有着不同积累的学生可以提供不同的方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又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到广阔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活动三:写字指导。
让学生观察字型、提出书写建议、教师指导书写等环节。我没有面面俱到的进行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写字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也从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我的范写又给了他们一个规范。
活动四:整体理解课文。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要与大家探讨的。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交流我可以从学情出发,顺学而导,利用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三个句子:“有钱的人还钱购买。”“有钱的人还花大价钱购买。”“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读,读中体会,将心中的情感化为有声的朗读。
在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时,我问学生“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画技的高超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找找答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合作中解疑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在这三段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1)、借助表演,引导观察,说话,在感知“沉思片刻”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体会。(2)、展开想象,在具体情景中理解“纷纷夸赞”,词句教学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最后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和采访读的形式。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师生互动的引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品质。
活动五: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深情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学生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白,为使学生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你想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谁?”“假如你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比如爸爸、妈妈或老师犯了错误,你怎样做呢?”这样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上完这节课,我的最大感悟是:
1、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我在教学设计中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故事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沉思片刻”的精彩演读,“纷纷夸赞”的情境创设都较好的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真的倾听孩子的语言,虽然他们的话还有些幼稚,但不缺乏想象和创造,那是他们的童心童言,是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感悟。
但是还有几点需要思考的地方:
1、没有把汉字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小学生内在的潜能是无限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可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或许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效率会更快。学习一旦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从识字的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所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要与大家探讨的,学生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把问题过度到课文的学习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六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为好友作画,当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这幅画的时候,一个牧童却勇敢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4、感受戴嵩谦虚和牧童勇敢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斗牛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大家一起来欣赏,这就是有名的《斗牛图》,这幅绝世佳作现在就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一位主人公画的,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请你叫出他的名字,这幅《斗牛图》和课文中的那幅《斗牛图》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画家和牧童》,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并了解复习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指名朗读。
(2)开火车读词语。
(3)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三)再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的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这一自然段除了直接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呢?
生:交流第一自然段描写戴嵩著名的句子。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戴嵩作画的句子
(1)生齐读这一句
(2)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3)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生上台指示
(5)读句子
生:齐读
师:从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6)回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书写指导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写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实投展示(强调写字姿势)
3.学习夸赞的句子
(1)读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读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指名读
师引读:商人看到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道: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仅仅是一会儿时间,就把牛画得像真的一样,多了不起呀!教书先生看了发自内心地夸赞(指名读)
自由读
指名展示读
看到如此精美的画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指名读
齐读
(2)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说(夸赞、称赞、赞扬)
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3)说
指名说,相机点评
指名说,点评
师领读词语,生跟读
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句子评价
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的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生齐读
戴嵩的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喜欢他的画,怪不得有人还要花大价钱购买呢!可见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吧,齐读.
师:咦,同学们,围观的人只有
师:谁还来大点声喊一喊?(生读)
4、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戴嵩是怎样的态度呢?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我们读一读5、6自然段就知道了。
指名读读戴嵩的表现。
和蔼是什么意思?那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师:从戴嵩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虚心
师:那到底什么地方画错了呢?现在我就是戴嵩,谁来给我讲明白了。(指名对照图讲)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咱们一起读一读小牧童的话吧!
师:你们认为牧童说的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师:是啊,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时,就应该勇敢的指出来。
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感受?
(评点: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温老师以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浮现画面,深入感悟人物语言的刻画,进而感受人物品质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读议议中树立起画师与牧童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2、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你觉得老师刚开始这样一大一小写课题还合适吗?(集体改课题)
3、齐读课题
(评点: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人物评说,这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与概括,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的一次训练。)
(总评:1、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课堂教学也要前后照应,让学生在心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圆。本课的教学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画出心中的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发表对老师书写课题的评议,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训练语文表达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将语言和思维表达训练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走了一个来回,把小画家的品质和画家的人格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六)小结
五、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谦虚勇敢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七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习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32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全班均能正确读准“戴、价”等13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95%的学生能正确书写“价钱”等生字,写工整、写美观。
2、全班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90的学生能读得有感情。
3、会运用“……一……,就……”和“……一会儿……一会儿……”两个句式说话。
4、能联系课文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惭愧”等词语的意思。
5、能通过读文,感悟到戴嵩和牧童两个人物形象身上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有感情。
3、学习戴嵩虚心、乐于接受别人指正的品质和牧童大胆、勇敢、敢于指出别人错误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人物身上的良好品质。
四、课时安排:2?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思,激发兴趣。
1、写课题“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得小一些。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课题?
2、小组讨论汇报。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
3、读懂什么,不懂什么记下来。
4、汇报。
(1)、自己读懂的问题。
(2)、不懂的问题。预设:
不懂的词语:绝妙之作、浓墨涂抹、轻描细笔
不懂的问题: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
戴嵩挨了批评为什么还要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去拼音,巩固字音。
3、根据每个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并进行扩词等训练。
4、多种形式读生字,巩固。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2、辨认字形、掌握笔划要点。
3、重点指导“挤”和“商”
4、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5、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生字,检查巩固情况。
二、品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找出本段中概括性的句子。
3、汇报第一句。并画出中心词“著名”。
4、接下来是怎样描写戴嵩的有名的?学习本段。
5、说话训练:……一……,就……。
6、理解“没有不”。
7、齐读全段。
二、品读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戴嵩是怎么画《斗牛图》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
3、利用p99徐悲鸿画是马进行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4、再读句子。
5、男女声赛读。
三、赞画
1、我们一起来看看旁人是如何称赞的。
2、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3、拓宽思维:还会怎么称赞?
四、牧童指错
1、自由读这段。
2、指名分角色读。
3、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牧童和画家身上的优秀品质。
4、抓住文中“挤”,体会牧童的大胆、勇敢、自信等。
5、文中还会一个词语也充分体现了牧童的这些精神,你能找到吗?喊。
6、戴嵩的谦虚体现在哪里?戴嵩的话,以及戴嵩的“和蔼”
7、你还在课文的哪个地方再次感受到戴嵩的谦虚?最后一段。
8、理解“惭愧”和“连连拱手”
五、回到全文。
1、分角色读全文。
2、你想对牧童或戴嵩说什么?
3、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虚心勇敢
乐于接受意见敢说真话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读好带生字的词;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1、(ppt出示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画作)小朋友,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名画。
2、看了这几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3、出示《斗牛图》,这幅《斗牛图》是我国唐代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板书:戴嵩。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画家与牧童》,故意把“画家”写大,“牧童”写小,你猜猜老师为什么把“画家”两字写得那么大,“牧童”两字写得那么小?(画家和牧童的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画家与牧童之间发生了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找课文中的“小海螺”、“小河马”帮忙。
2、以词语的形式出示生字,让小朋友认读(带拼音读、去拼音读)。重点理解词语:惭愧、拱手(做动作,思考你在什么时候会拱手?);多音字:抹)
3、引导合作朗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再次默读课文,简单的说说画家与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2、思考:戴嵩是一位___________的画家。(戴嵩是唐代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位非常虚心的画家)
四、交流感悟: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讨论,将戴嵩的任务形象“大化”
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ppt演示什么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一会儿,一会儿仿句训练)
2、他的话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一……就仿句训练)
3、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理解并尝试运用“没有不”)
4、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赞扬道。(1、朗读训练2、夸赞、称赞、赞美、赞许等近义词3、想象说话:也许还有哪些人夸赞戴嵩,他们可能怎样夸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戴嵩是一位谦虚的画家:
预设:1、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指导读出戴嵩的语气)——————1、插入对牧童话的理解,体会牧童的勇敢指正。(牧童的话很长,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这张画错再____________,应该 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2、思考为什么牧童知道这些,而戴嵩却不知道(细心观察生活)。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惭愧近义词羞愧)
3、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理解:连连、拱手)
4、想象说话,除戴嵩外的其他人有什么反应(尝试想象写话:有的人……有的人……还有的人……)
二、教师总结,感悟文章中心:
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指责,小牧童敢于讲真话;面对众人的赞美,大画家虚心的接受了牧童指出的错误。正因为有了牧童的勇敢指正和戴嵩的虚心接受,才有了这幅著名的《斗牛图》(再出示《斗牛图》,强调乾隆的题字)。学习了课文,你一定也有许多话想对戴嵩或者牧童说,请你写在课文空白处,然后和小朋友们分享。
三、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几个字,并用这些字口头组词
2、观察字形特点,按结构偏旁归类。
3、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商”里面不是“古”;“抹”上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不同。范写“钱”、“购”等)
4、学生书写。
四、作业布置: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并尝试自己说一说。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戴嵩 牧童
画技高超 直言不讳
虚心 勇敢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着重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抓关键词句的训练为“纬”,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写生字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写生字、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课件。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绍,绘画
作品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做到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以问老师、求学网、问同学、看下面的汉语拼音)你们的办法真多!那好,开始读书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个好朋友(出示带拼音的字)
1、同桌合作学习,读不准的互相帮一帮。
3、谁愿意领大家读一读? (分读行)读得真好
4、如果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吧!小火车从哪儿开?)
5、你能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的吗?同学们得方法可真多。
6、你能给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吗?(一边组词一边讲解)
戴嵩的戴是个姓,还有另一个意思是戴着,谁还能组个词? 看,惭愧两字读有什么旁?竖心旁。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猜猜带竖心旁的字的这个词的意思与什么有关?(心情)说的真好,联系偏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再齐读这个词。再看这些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是我国国画中的两种绘画技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谁来指一指,这幅画中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呢?(请一学生上台指画)谁能读出两词的区别?男女生分别读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再看这个词,拱手,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一般是向别人表达敬意。
商人的商要求会写,观察一下它和哪个字长得有点像,写时注意什么?
三、感受戴嵩画技高超
1、小朋友们,课文第一段话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板书:著名)
2、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欣赏;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那他的画技一定非常高超,课文中有一个描写他现场作画的句子,赶快找出来读读吧。
3、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一起来感受戴嵩高超的画画技艺,谁来读?
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呀?(他画得很快)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画得快说明什么?(很熟练)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还读出了什么?(很用心……)
4、反复引读这句话:
师:戴嵩画得多认真啊,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多快呀,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用心哪,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多熟练哪,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真不愧是一位……生:著名的画家。
所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
5、人们都称赞什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赶紧找出来读一读。
生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生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吧。(出示句子:围观的人……赞扬道。)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句子中有三个意思相近的的词语(夸赞、称赞、赞扬)
真棒,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来,一起读这三个词(红色)
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感觉,小朋友写话的时候也可以学一学。
夸得真好!咱们班的小朋友们说话的本领真强!小朋友课文中的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戴嵩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神笔”这样的词来形容这幅画的精美,如果我们也能用上类似的词语,那我们的语言就会更生动。来,老师帮你们一把,送给你们一些词语选用。
7、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妙笔生花、出神入化、鬼斧神工
指名读词语
老师想扮演一下戴嵩的老师来夸一夸:“戴嵩啊,你的画真是出神入化,老朽自愧不如,佩服、佩服啊!(拱手)”
8、选用词语练习说话
真是太棒,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看,刚才你夸我夸他夸,大家七嘴八舌地夸,我们就叫做“纷纷夸赞”。
四、感受戴嵩的虚心,牧童的勇敢
谁来喊一喊,你为什么喊得这么大声呀?理解:炸雷
好,你就是牧童,请你来大声地喊一喊。指名读
大家一起大声喊一喊。
这声音像晴天霹雳,炸雷一般,大家一下子……生:呆住了。
(看学生)大家呆住了吗?演一演,小朋友真像演员。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怎么想?
3、正在大家你惑不或对牧童不屑一顾的的时候,戴嵩又有什么反应呢?
请大家快速读5、6段,你想把什么词送给戴嵩?(板书:虚心)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句子:
(1)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4、指导朗读
第一句读完师评价:你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戴嵩;你真虚心呢!你真不愧是大画家,气度不凡呢!
第二句,理解“拱手、连连拱手”,用动作做一做。
对话表演(5、6两段)(机动)
5、、欣赏绝妙之作:(出示斗牛图)
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后,虚心地接受了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成了这幅名副其实的传世之作——《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看了这幅画,非常喜欢,同时也被戴嵩的精神所感动在上面题诗一首: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6、师小结:小朋友,一个人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说戴嵩非常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小小的牧童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勇敢的指出大画家的错误,(板书:勇敢)我们说,小牧童也同样了不起。(画箭头)
7、面对这么了不起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结束语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戴嵩绘画的场景,一起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和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六、布置作业
1、爱积累的你: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爱表演的你:与好朋友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3、爱讲故事的你: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一
1、出示课题。
提醒:牛字当偏旁横改成提。
2、熟读成诵。
3分钟时间,自己读,熟读成诵
3、点词读句。(重点研读三个词:铺、弄、卧)
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a、点词读句
b、猜猜点出这个词的理由
4、读全诗:读出诗的意境。
二、品诗,想童趣
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的生活,哪些场景让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一)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随机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描述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那是一片怎么样的原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晚风中怎么摆弄他的笛子?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发挥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2、重点研读“卧”
想象练笔: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3、师引导:这是怎样的生活?(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整首诗。
(二)了解作者,指导朗读
师: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了解诗人(出示吕岩小传)
(三)回归整体,指导朗读
三、抄读诗文
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指导学生抄读诗文。
《牧童》作业纸
姓名___________
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的呀!
……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二
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1、体验不同地区牧歌的风格。
2、掌握歌曲中连续附点音符节奏。
多媒体、钢琴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
播放新疆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牧童之歌》伴奏
简介: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地域非常的辽阔,中部是横贯着天山山脉,背面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面是肥沃的千里牧场。新疆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哈纳斯湖便是其中之一。新疆的物质资源也很丰富,最著名的要数哈密瓜和葡萄干了。新疆是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他们非常的能歌善舞,因此也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二)节奏练习,突破难点
1、认识小附点节奏,学生跟读。
2、师生接龙练习此节奏。
3、渐强,渐弱处理,模仿小马由远及近再到远的马蹄声。
4、你们可真棒!你梦按照这样的节奏把这句话念出来吗?
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
(三)学习牧童之歌
骑上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也跟随小牧童去放牧,好不好?
1、出示歌谱
(1)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牧童愉快的心情。
(2)用“啦”跟钢琴模唱旋律。
(3)跟随老师模唱歌曲
2、找出歌曲中难唱的部分,并解决问题
3、歌曲情绪的处理。牧童骑在马背上是那样的轻快,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些什么?
(活泼;欢快;热情;豪放;喜悦的注意唱歌的表情噢)
4、跟伴奏唱歌曲。(男女同学分唱,女同学优美活泼些,男同学热情豪放些)
5、分组演唱歌曲。
(四)拓展欣赏
1、笛子独奏《牧童短笛》
2、说一说乐曲的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柔美,活泼。小牧童倒骑在牛背上,笛声悠扬动人,神情怡然自得。在田野间嬉戏玩耍。反映江南音乐柔美,婉转的特点)
3、介绍作者
4、比较《牧童短笛》与《牧童之歌》的不同感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和牧童们共度了美好的时光,感受了他们的不同生活,现在也让我们扬起鞭,做一次小牧童吧!再次唱响《牧童之歌》,离开教室。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三
一、教学设计: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2、让我们认真地读,满看度,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 (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约二)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富县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
(银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
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
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
2、能力培养: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动画音乐。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电影音乐的主题思想,在乐曲中运用了人的声音和乐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其乐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乐曲的背景简介、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短笛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
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
3、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思考:
(1)壮汉们驯服不了牛时,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乐极不协合,旋律出现了半音关系。)
(2)牧童驯服了牛时,音乐又是如何变化的。(音乐平稳流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4、为什么只有牧童驯服了牛,说明什么道理呢?
(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人与动物要沟通,人要发解动物,爱护动物,带给我们最深的是人与动物、大自然间的和谐与质朴的关系。)
(2)实践与创造
看几段动画片片断,你觉得用什么音乐相配好?并作下列练习:
(3)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电影音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学习一些电影音乐,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来探讨。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五
1.同学们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吕岩”。
2.检查预习,介绍诗人:唐代人,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时局动荡,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3.解诗题: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读通顺。
2.个别读(相机教生字“蓑”,齐读)
3.齐读(读准字音,更要读出韵味和节奏)
用斜杠划分节奏,边读边划。老师出示节奏划分,生读。
4.师配乐朗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依据回答画图(月亮、草地、牧童)
三、品析一、二句,总结学法
1.学习第一句,生质疑。
草地是怎样的?(宽阔、草多、无边无际)
真的只有六七里吗?(虚指)抓住“铺”字品析。
个别读,齐读。(读出草地的无边无际、广阔、绿)
2.学习第二句,师提问。
师:在这么广阔无边的草地上,你想牧童会干些什么呢?
生回答,读。
他的笛声会是怎样的?
真的只有三四声吗?(虚指)抓住“弄”字品析。(断断续续)
3.师质疑,生答疑。
“六七”和“三四”可以换位置吗?为什么?(不可以)
4.说诗意。(同桌间相互说一说,全班交流分享)
齐读一二句。
5.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想画面——品诗眼。
四、运用学法,自学三四句
1.自由读三四句,运用学法品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卧(躺、睡、趴)
2.恰当联想:此情此景,牧童会想些什么呢?
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个别读(开心点、慢一些)全班齐读
3.多元智能,自由选择
想用自己的话描写诗句情景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科研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朗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喜欢表演的同学还可以演一演。
4.诗人看到这样一个牧童,他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五、拓展迁移,自由表达
1.描写童年生活的诗句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出示两首儿童诗《舟过安仁》和《小儿垂钓》
2、同学们之间分享童年的快乐事情。
总结:其实童年还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一本小人书,几个伙伴,甚至是一场游戏,都能让我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快乐。这就是大家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通过读诗句—想画面—品诗眼感受了诗人笔下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感受每一天的生活,去编织术语自己的快乐童年回忆。
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1、背诵古诗《牧童》,并将《牧童》改写为一篇小短文。
2、预习《舟过安仁》一诗。
3、板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六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七
本文写了一位国王为了难倒因为聪明而远近闻名的牧童,故意出了几个非常刁钻,叫常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而聪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出色回答了国王问题的故事。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读课文,提出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简单评价牧童的三个回答,体会牧童的聪明过人,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的。
1、认识生字“滴、恒、秒、尼、亚、磨、肩”。读准“恒”、“几乎”等字音;记住“牧”、“滴”、“磨”“肩”等字形;理解“究竟“、“永恒”等词的意思。
说明:本文大部分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考虑到“恒”是后鼻音、“几乎”的“几”是多音字,故要重点指导。
2、创设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对给出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
说明: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提出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熟读课文第2节,读好问答的语气,理解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说明:理解“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自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必定是要建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的。
4、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滴、恒、秒、尼、亚、肩”。
说明:考虑到“滴”的右边和“商”容易混淆;“亚”的笔顺容易错,所以,可抓这两个字进行重点指导。
一、揭示课题:
1、(出示:牧童的照片)这个孩子每天以放牛、放羊为生,我们称他为……(牧童)(适时板书:牧)
2、听记句子:
1)他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这儿有句话,请你仔细听、用心记: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交流并出示句子)
2)(“无论……都……”泛红)牧童时时都会表现出他的聪明过人,指导读好句子。
说明:由听记训练引出课题,一方面是想借助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规范说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将“无论……都……”这一关联词的.用法通过“读”的方式予以渗透,虽不作为知识点进行强化、要求掌握,但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说明: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尝试质疑,如果教师彻底放手让学生去问,学生一定会问得很散,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置疑的氛围,提供质疑的抓手和范围,引导他们结合相关内容来提问。
4、指导读题: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课。(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国王与牧童的对话:
1、通过课前预习,我想:大家一定能自己解答,向牧童发问的人是谁?他就是至
高无上的……(板书:国王),那么,他共向身份低下的牧童提了哪几个问题?牧童又是如何回答的?(板书:牧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小组自学课文。
2、指名交流读文:一人读国王问的句子;一人读牧童答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
随机正音:几乎、永恒(出示词卡)
用换词法理解“究竟”即“到底”。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永恒”即“永久”(出示:词卡)
3、同桌合作轮流读熟国王与牧童的对话。
4、指名3组分角色读3次对话。
说明:本文生字量不大,小组自学重在检测预习,通过学生合作自主疏通课文字词。其中,教师主要抓住“几乎”、“永恒”两个词练习正音,前者要求读准“几”这个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后者则要求学生读准“恒”的后鼻音,理解“究竟”、“永恒”的意思。本块面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通过大面积练读,使学生能将国王与牧童的对话读通、读熟,为后文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做好铺垫。
三、重点朗读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
1、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板书:聪明)师生对读国王与牧童的对话。(出示:
国王问牧童,牧童请国王下令;国王问牧童,牧童请国王数清;国王问牧童,牧童请国王数清等待。)
2、交流(出示:国王问牧童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牧童请国王下令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国王问牧童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牧童请国王数清白纸上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国王问牧童“永恒”有多少秒钟,牧童请国王等待金刚石山被鸟的嘴壳子磨掉的那一刻。)
3、选择三组对话中的一组再来读读,说说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
4、引读填空:
不难发现,其实谁都不知道……国王的每个问题都是……(板书:无法回答),明知高高在上的国王在为难自己,身份低下的牧童却丝毫不急不躁,仍然……(板书:思维敏捷),充满自信地……(板书:沉着应对),在看似回答的同时,聪明地提出要给出答案所需的三个条件(板书:提出条件),他要国王……显然,这三个任务也是……(板书:无法完成)。牧童的聪明正是表现在……(板书:以无解之答应无解之问。)
4、这回,再请你来做做这个聪明的牧童,读好他回答问题时的自信、沉着。(自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说明:本块面的学习是本文的难点。学生应该能从牧童的回答中体会出他的聪明,但很难用规范的语言将意思表达清楚,故在这主要通过设计填空和引读,来为学生理解牧童每一次回答的针锋相对以及聪明设置坡度。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指导读好牧童回答问题时的语气。
5、引读第1、3节:
国王与牧童间共交锋了三个回合,上至天文,下至湖海。牧童每次都能针锋相对,一一作答,这正是应证了一句话……(出示: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这聪明的牧童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国王听了他的回答,会点点头,拍着他的肩膀说……)
四、拓展延伸、复习巩固:
1、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和牧童一样聪明的孩子呢?面对国王的提问,你会如何巧对?小组讨论、交流。
2、练读词语:牧童、远近闻名、自信、密密麻麻、细小、几乎、永恒、肩膀
3、指导书写:
1)滴:右边和“商”区分,左窄右宽
2)亚: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八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读中品,品中读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在学生第一课时学习,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画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一、巩固识词 写字
齐读词语
书写“钱”字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课文《画家和牧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 师: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你们知道什么是著名吗?
师:从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得画家呢?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的句子。
2、画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家的技术多高超呀!谁还愿意读?
4、说话练习,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谁还愿意读牧童的话?
师:你想想,他们会在想什么呢?
2、面对小牧童的批评,其他人都惊呆了,而大画家戴嵩是怎样做的呢?
互评,读出和蔼的语气。
师:你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人们都在想“哪错了呢?”大画家戴嵩也急于知道哪错了,你们知道吗?
4、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5、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6、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怎么说,怎么做呢?
五、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这著名的画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
2、这位虚心的画家戴嵩以画牛为擅长,请同学们欣赏他的《三牛图》、《归牧图》。
3、小结: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谦虚、知错就改的画家戴嵩。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小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十九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拱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夸赞、绝妙之作”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拼读测读掌握新的生字。
(2)通过自由泛读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3)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儿童的细心与勇敢,感受画家的虚心。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2新设计
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3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画家的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新板书,设问导思: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两位新朋友给大家,他们是谁呢?(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画家写得特别大,牧童写得特别小)
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老师为什么这么写?
3、引:一位是人人敬仰的大画家,一位是不知名的小牧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好奇心和老师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
活动2【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打开书95页,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生字带拼音)
(1)、自由读字词。
(2)、指名读。
(3)、谁愿意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大家在读和记这些字和词时应注意些什么?
(4)、摘去拼音还会读吗?试试
(5)、小组开火车读。
活动3【讲授】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再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
2、师:谁勾出来了?指名答
3、课件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读红颜色的两个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仔细观察,然后说说画中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师:画家在画()用了浓重的笔墨加以涂抹,这种方法就是?(浓墨涂抹)在画()是则用细笔轻轻勾勒,这种方法就是?(轻笔细描)
(3)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到了什么?(戴嵩作画的速度快,技术娴熟)
(4)再读,让我们再次感受画家高超的绘画水平。
4、短短的时间里,就创作出了一幅画,戴嵩不愧是唐朝著名的画家。那么,此时围观的人是怎么夸戴嵩的.?(小声读文3、4自然段,在文中找出来,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准。)
5、你听到了哪些夸赞声?师引导理解“绝妙之作”:独一无二的,在商人眼里这是最美的画,没有比这更好更像的了。
6、指名读商人的话。
7、齐读:想象自己就是商人,一起称赞一下戴嵩。可以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再夸夸。(体会读书就是要声色并茂,还可适当加上动作。)你们称赞戴嵩画得好,老师称赞你们读得好。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不仅要读在嘴上,还要读在脸上,更要读在心里:边读边想着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
8、谁带着这样的方法来读读教书先生说的话?(生读,师评:孩子,你已经学会读书了。)
9、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称赞吗?(不是,还有很多人。也许有哪些人?如农民、画友、做官的、过路人、学生等)
10、这么多人,你也夸,我也夸,他也夸,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纷纷夸赞”。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1、人们听到牧童的声音是害怕吗?那是什么感觉?
师:听到牧童这炸雷样的喊声,在场的人一下子都(呆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课件出示插图,请你仔细看看图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指名:有的瞪圆了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伸长了脖子。)
2、围观的人听了,会想些什么呢?商人听了会怎么想?教书先生会怎么想?其他人呢?
3、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牧童,你敢出来说吗?你会担心什么?师:然而我们的小牧童并没有细想,他只是认为错了就是错了,站在人群外的他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从这儿你觉得牧童是怎样的一个人?(勇敢,敢于说实话)
3、现在我们就是敢于说实话的牧童,让我们勇敢地喊出来吧!
然而,戴嵩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觉得这画中谁是戴嵩?为什么?
(1)同桌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话。
(2)读戴嵩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
(3)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共评)
(4)你们觉得牧童说的话可信吗?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4【活动】四、感悟品质,回归主题
1、这时戴嵩又是怎么做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2、大家能做一做“拱手”这个动作吗?(注意是左手包右手)
3、你认为“拱手”这个动作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4、再次朗读第六自然段,读出戴嵩的感激之情。
6、师:看看,这样有名的画家愿意接受一个小小牧童的批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认?(虚心)我们的小牧童也不差啊,其他人都没发现的错误他发现了,这真是一个(细心)的小牧童啊!他们一个敢于指出错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
7、我们再来看课题,你觉得老师把牧童写这样小合适吗?(看人不能只看人的年龄,外表,地位,更重要的是看人的品质。)所以,老师要改板书了。(把牧童写得和画家一样大)
8、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课件出示:
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牧童教学设计板书篇二十
授课时间:
20xx-5-22
授课班级:
二四班
授课人:
周春晴
一、教材分析
《画家与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排,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本课时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的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十五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阅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收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方法与途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画家的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和牧童的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等实实在在地语文实践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让学生有自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五、教学准备
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斗牛图》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介绍的这幅《斗牛图》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画的。戴嵩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关于这幅《斗牛图》,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板书课题)边板书边提示“牧”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板书:著名)
(三)、朗读感悟,体会戴嵩的著名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欣赏;
(2)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称赞;
(3)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用…一…就…说话)
2、齐读第一自然段:那他的画技一定高超,课文中有一个描写他现场作画的句子,赶快找出来读读吧。
3、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指名读,你为什么读的这么快呀?
(2)、画得快说明什么?(很熟练)
(3)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4)这句话里有一组词:一会儿……一会儿,谁能用这组词来说说话?
4、反复引读这句话。
戴嵩不愧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所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
5、人们都称赞什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赶紧找出来读读。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称赞道。
(3)围观的人都纷纷称赞道。
(4)找出这三个句子中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夸张、称赞、赞扬)
(5)一起读这三个词
(6)一到学生理解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可以重复的感觉。
(1)学生自由说
(2)课文中的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戴嵩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神笔”这样的词来形容这幅画的精美,如果我们也能用上类似的词语,那我们的语言就会更生动。
8、选用词语练习说
9、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这叫?——纷纷夸赞
(四)、感受戴嵩的虚心,牧童的勇敢
2、出示句子:“画错了,画错了”指名读
4、正在大家对牧童不屑一顾的时候,戴嵩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快速读
5.6自然段,你想把什么词送给戴嵩?(板书:虚心)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句子:
(1)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的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5、指导朗读
第一句读完师评价:你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戴嵩;你真虚心呢!你真不愧是大画家,气度不凡呢!
第二句,理解“拱手,连连拱手”,用动作做一做。
6、欣赏绝妙之作:(出示斗牛图)配乐
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后,虚心的接受了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成了这幅名副其实的传世之作——《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皇帝看了这幅画,非常喜欢,同时也被戴嵩的精神所感动在上面题诗一首: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7、师小结:
同学们,一个人能虚心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说戴嵩非常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小小的牧童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勇敢的指出大画家的错误,(板书:勇敢)我们说,小牧童也同样……了不起。(画箭头)
8、面对这么了不起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国还有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
2、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画(课件出示名画)
3、积累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实的话永远是最好的'。
同伴研讨发言要点:
吴芳:周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
陈思雨: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对于课文中词语的理解,周老师突出重点,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称赞”、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根据画面进行理解。
吴遵琴:教师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练,反复体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让学生观察图画并想象周围人会怎样很到位。
体会与建议:
这节课中,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这个教学环节处理的十分巧妙,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国画的人少之又少,对于这两个专业术语的理解也是个难点,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巧妙地出示了一幅国画,学生对于画中的“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一目了然,不用老师过多的言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理解了这两个词语,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画家戴嵩的技艺高超。此外陈老师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全班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