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导科学的论文(案例16篇)
总结旅行经历,留下宝贵的回忆和经验。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和观点,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参考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一
去年夏天爸爸给我买了两只小巴西龟,它三角型的头上长着两只小黑豆似的眼睛,皮肤呈灰褐色,脖子上有许多褶皱,伸缩的弹性很大。小乌龟背上背着一个椭圆形的硬壳,一共分成十三块,腹部是黄色的还有一些花纹,真像一位将军身上穿的铁甲。
刚买来时把它放在一个很小的玻璃瓶里,活动的空间太少。为了给它一个宽敞的房子,我跟妈妈特意从市场上精心挑选了一个大的玻璃缸,这下它在里面玩的可更欢了,在新居里面跑来跑去,爬上爬下。
夏天的小乌龟就像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我每天都把它放出来,让它在地板上、沙发上锻炼身体,有时它爬到阳台上晒太阳;有时候它还会超越自我,有一次我在地板上放了一块乌龟食,它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过去,打破了自己原来保持的记录。还有一次我故意把乌龟四脚朝天的放在地板上,谁知,小乌龟伸长脖子,挺起了肚子,四只脚不停地划着,不一会儿,自己翻了过来,我惊呆了,小乌龟居然这么顽强,我们学习同样也应该有这种不懈的精神。
冬天来了,小乌龟变得懒洋洋的,慢慢的那只活泼可爱的小乌龟就开始冬眠了,这时的他就像一个小婴儿一样在熟睡,无论你怎么动它,他都不睁眼,再好吃的美味它也不吃了。
现在春天来了,小乌龟慢慢动了起来,眼睛也睁开了,也开始蜕皮了,有时我还会帮他一下。
我可爱的小乌龟快点动起来,美丽的春天来了!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二
“成功啦!”“成功啦!”“哈哈……”从我家里传出一阵阵笑声和欢呼声,这是我和伙伴们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学校里,老师常在科技兴趣课上做许多有趣的实验,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星期天,我邀来几个要好的朋友,神秘地说:“咱们做一个实验好吗?”听说我要做实验,邻居的小弟弟也被吸引过来。
么药,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胸有成竹地把蜡烛点燃,立在桌面上,用一根铁条吸住磁铁,拿到火上去烧。开始,磁铁紧紧地贴在铁条上。蜡烛的火焰贪婪地舔着磁铁。不一会儿,磁铁像生病似的,有气无力地粘在铁条上,快要掉下来了。终于,“砰”的一声,磁铁落地了。“实验成功喽!成功喽!”大家手舞足蹈,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为什么磁铁遇热会失去磁性呢?大家心里不禁打起了一个问号,连忙去翻书找答案。我突然想起《少年科学画报》里有介绍科学知识的内容,就去翻《少年科学画报》。“找到了!”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高兴。
原来,磁和电子是分不开的,运动的电子周围就有磁,这叫电磁效应,电磁铁烧红了,它内部的分子热得乱窜,破坏了电子运动方向的一致性,磁效应作用互相抵消,所以整块“磁铁”不再显示磁性。我想:在家用电器中,收音机喇叭上有磁铁,就不能让高温物体接近。可想而知,电视机上也有喇叭,上面也有磁铁,原理不正是一样吗?如果高温物体靠近带有磁性的冰箱,冰箱不就被损坏了吗?怪不得说明书上强调不能接近高温物体。我把自己想法告诉大家,他们恍然大悟。邻居小弟弟似懂非懂,皱着眉头,一本正经地说:“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一句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三
今年夏季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呆在家闷闷不乐的我,觉得无聊,便出去到湖边散步。经过莲花池时,忽然听到池里传来青蛙欢快的叫声,我就来了兴趣,捉了两只带回了家。
之后,我拿了一个大缸,倒满了水,放了一块塑料泡沫后,又把两只青蛙放到泡沫上,就蹲坐在地上观察它们。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会儿又乌云密布,下起了雨。刚才那一对沉默的青蛙,此刻倒叫得越来越欢了,仿佛它们是一向期盼着下雨似的,一会儿“唱唱歌”,一会儿“跳跳舞”高兴的不亦乐乎,这时我就奇怪了,难道下雨天对它们有好处。于是我就展开了第二次试验。
第二天又下雨了,这一回,我打着雨伞在雨里看着他们,只见许多害虫都破壳而出在青蛙的周围乱飞一通,一个个也就白白成了青蛙的美食了,嘿嘿!怪不得青蛙个性开心呢。我连续做了五六次试验,结果还是一样的。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查了《百科全书》,最后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原先青蛙不仅仅靠肺呼吸,还靠裸露的皮肤呼吸。雨天,空气的水分多,有利于青蛙透过皮肤呼吸。而且小昆虫在雨天繁殖的个性快,这也是青蛙捕捉它们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雨天叫得欢。
透过这次试验,我不但发现了青蛙的许多秘密,从而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道听途说,那样的答案是不准确的。而是就应自我动手,经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最后的结论,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结论:
青蛙在雨天能够透过皮肤呼吸,而且也是捕捉害虫的好时机。所以青蛙在下雨的时候叫得欢。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四
记得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东阳游泳馆游泳。来到游泳池,我脱下衣裤,便下水游泳去了。我兴致勃勃地游着,突然,我感觉耳朵有一点疼痛,可我觉得无所谓就忍着,又在下面游了一会儿。
哎呀,不行,我的耳朵又疼了,我这才恋恋不舍地浮出水面。于是我就问爸爸:“爸爸,我为什么会在游泳时感觉耳朵疼?”爸爸告诉我:“也许是你潜得有点深了,水的压力比较大,你的耳朵承受不了,所以就疼了。”于是我对水的压力产生了好奇,想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回家后,我翻阅了一下《十万个为什么》,可上面写东西的太少,弄得我似非似懂,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资料,知道了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也就越小。为此我做了个试验来验证一下。材料主要是:1个废旧的铁桶、1小块橡皮泥、1个钉子、1个小铁锤。我在地上放好铁桶,叫爸爸帮忙用锤子和钉子把铁桶分别钉出三个孔。
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中部和上部。然后用橡皮泥把三个孔堵住,在铁桶中加满水后,将上孔的橡皮泥拿开,记下水喷射落地的位置。再加满水后,将中孔的橡皮泥拿开,记下水喷射落地的位置。
最后加满水后,将下孔的橡皮泥拿开,记下水喷射落地的位置。你知道出现什么现象了吗?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水。这证实了水的深度不同,水的压力就不同。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所以我在游泳池中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耳朵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我的耳朵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就不一样了。为了知道水的压力还和什么因素相关。我又做了一个小试验,主要材料是:小纸盒1个、塑料管1根。我先把一个小纸盒上口弄一个洞出来,然后我用一根塑料管插入小纸盒的口,并插得紧紧的。
然后我通过那根塑料管往纸盒里加水。当水加到吸管口时,小纸盒的底部破裂开了。我经过多次试验,结果基本都是这样。原来,水压还和重量有关。因为纸盒底部须承受水的重量最大,因此承受的水压也就最大,所以纸盒的底部破裂开了。
我再次上网仔细查询有关水的压力方面的知识。知道它是水或其他液体垂直作用于其界面并指向作用面的力。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按液体静止或流动区分为静水压强与动水压强。在水力学及工程学科中也有将压强称为压力。最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就是根据水的压力而得到的,它的原理是:部分或全部浸没于静止液体中的物体,其表面所受到的静水总压力仅存在铅直分力,也叫做浮力。
它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还有那静水压强传递的帕斯卡定律,这些都是我们上初中以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呢!此外,爱美的女士可以在游泳的过程中“一举多得”。有某知名大学体育教育系教授说过,人在游泳的过程中,会受到水的压力、浮力、阻力的共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力共同作用在身体上,效果与按摩类似。平时经常游泳,身体的皮肤不断受到水流的“按摩”,就能促进血液循环,起美容的功效。根据水压原理,我们可以制成水压传感器、水压测控仪器等,并广泛应用在工业设备、水利、化工、医疗、电力、楼宇供水等压力测量与控制。
水的压力真是无处不在,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为人们默默地作出自己的贡献啊!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五
《领导科学》考试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范围
1、西方领导理论的述评(摘取其中一个领导理论研究)
2、被领导者与领导者关系研究
3、当前我国卫生领域领导环境分析
4、儒家(或道家,或法家,或兵家)领导思想述评(任选其一,或任选其中一代表人物分析)
5、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改革研究
6、参照香港公务员制度分析:如何构建制度或流程,有效遏制职权滥用?
7、如何构建组织的人才识别制度?
8、加强我国领导监督机制改革的研究
9、构建适应新时期、新环境的领导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0、我国古代帝王将相领导行为研究(以某个帝王将相为例,不能笼统介绍所有帝王)
11、群体领导素质优化的方法研究
二、论文要求
2、要有自己的观点,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
3、不得抄袭(超过1/3内容来自别人即为抄袭;抄袭者成绩记为0分)。
4、必须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基本格式要求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
5、正文字数2000字左右,不得少于1500字;摘要和关键词可以不写。
6、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1)题目:四号黑体,加粗,居中
2)作者班级、姓名、学号:五号,楷体,居中,加粗
3)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4)二级标题:五号黑体
5)正文:五号,宋体;首行缩进两个字
6)图、表标题用五号仿宋体,居中,表格、插图注意序号
7)页眉、页脚:小五号,加注放页脚
8)参考文献:五号,楷体
9)未明确说明的不需要加粗
7、论文打印版式要求
1)论文用word编辑,版面按a4(210×297)纸设定;
2)论文格式为:
第一行题目【必写】
第二行作者班级、姓名、学号【必写】
第三行开始正文,可以不加摘要和关键词
最后部分写参考文献【必写】
3)装订论文装订要求:a4白纸打印,左侧两针装订。
论文上交时间:
2011年11月20日之前,学习委员收齐后统一交到经管学院管理学科组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六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当中,有关于声学的文献相当丰富,这些文献资料同时也是音乐文化的典籍。内容主要有音乐史、音乐理论、乐器史、乐律学、乐器制造及演奏等方面。《四部全书》中经部的《书》、《诗》、《周礼》、《礼记》、《春秋左传》等都能在其中找到与声学有关的早期内容;史部中的《律历志》或《音乐志》是必读的声学史料;子部艺术类的音乐之属是与律学、乐器学、音乐声学关系密切的著作。
乐器的制作离不开声学原理,我们都知道,凡是声音都具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特性,一件乐器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那么它所发出的音色也就不同。在物理学上,音色与发声频谱、波形、振幅有关。《礼记・乐记》中叙述了金、石、丝、竹、革五种物质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色:“钟声i”,“石声磬”,“丝声哀”,“竹声滥”,“鼓鼙之声”。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对“中声”进行过讨论,“中声”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代钢琴中央区的发音问题。在战国末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中有这样的观点:“夫音亦有适”;“太钜、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只有高、低、强、弱适中的音才能称之为“中声”。从这些记载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规定“中声”有两个必备因素:高低、强弱。
二、乐器制作中的选材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总结了琴材特性与琴的音色密切相关,同时他也第一个认识到材料的传声没有选择性,它可以传播任意音调的声音。他的“材中自有五音”,是指物质材料本身能发出诸多乐音。“又应诸调”是指该材料能够传播各种调式的声音。任何一种天然材料都有能传播声音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一特点,琴弦发出了声音,而它的面板材料不予传播,共鸣箱体不与之呼应,那这种声音将是音乐欣赏中的一大悲哀。在沈括后,宋王室之子赵希鹄在其著《洞天清录集》中详细叙述了琴材与其发声的关系。琴声效果与其选用的木料的关系,就像今天选购钢琴,总要仔细挑选钢琴各方的面板是否“纹理条条如丝线密达而不邪曲”。如果面板好,琴槌和琴弦又没毛病,那么这钢琴的音质、音色就属上乘。
不同的乐器都有其所要求的不同材料,沈括和班固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为什么古人制乐器,用铜制钟、用石制磬?在《汉书・律历志》中,该书作者班固征引刘歆的话:“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温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这句话前半句意思是:铜不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发生胀缩现象。这显然不对,因为铜的膨胀系数比铁大,按此原理,应该是“铁为物之至精”。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正确地看到,铁容易生锈,其危害要大于铜的热胀冷缩。同理,现代钢琴中的高、中音琴弦都由钢丝制成,低音琴弦由钢丝加紫铜缠丝制成,而非选用其他金属制。
三、乐器与振动
我们从分析乐器入手,从物理学角度来认识一下物体的振动。古代中国人早在春秋末期已经知道声音的来源及音调的高低是由振动决定的。《考工记・凫氏》在述及钟体的设计与制造时,曾写道:“薄厚之所振动,清浊之所由出。”这说明最晚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到公元前5世纪初已有“振动”一词,而且人们已将“振动”现象与钟壁厚薄、音调的高低联系起来,正确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钟壁的厚薄决定了其振动的缓与烈或振幅的大与小,而这又是音调高低的依据。由此可见,振动产生声音的看法,对古代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古代人们创制了很多弦乐器,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调音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都遵循一个弦振动原理,弦长、张力、丝线的密度与弦振动的频率密切相关,改变弦长、张力、丝线密度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弦振动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对同一弦线来说,当张力固定不变时,弦上音调的高低仅仅决定于所取弦长。这正是古代乐律学和定律法的物理依据。宋代何e《春渚纪闻》说:“缓其商弦,c宫同音。”改变弦的张力就可以改变其音。古代文献中大量的有关记载,表明古人在演奏实践与理论中都认识到张力与音调的比例关系,准确地说,音调与张力平方根成正比。他们还直接将线密度看做弦粗细,并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以组成弦线的丝数保证其粗细有序。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音调与线密度的比例关系,准确地说,音调与线密度平方根成反比。唐代司马贞指出:“宫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商弦“用七十二丝”;角弦“用六十四丝”;徵弦“用五十四丝”;羽弦“用四十八丝”。他所记述的是古代传统定弦粗细的方法,各音所在弦的丝数与其三分损相生的长度值相同。此外,古人还以“缠弦”法解决线密度问题。沈括曾指出:“琴中宫、商、角皆用缠弦,至徵则改用平弦”,“琴虽增少宫、少商,然其用丝各半本律”。缠弦即指在弦线外再用线缠绕之;平弦指不再外加缠弦的弦。弦乐器的低音用缠弦,这个方法被今天的钢琴等弦乐器所普遍使用。
四、钢琴的发声原理
众所周知,钢琴是一种击弦打击乐器,在它的制作过程当中,很好的把科学性和音乐性融合在一起。钢琴制作师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这一装置是手指通过触键来直接控制琴声的变化,使钢琴的声音更富有表现力,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响效果。所以早期钢琴的标志与象征便是弦槌击弦发音。后来制造师对击弦机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原来的机械当中,安装了一种起动杠杆,这种装置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几乎是一样的,它可以使击弦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10倍,可以连续的快速弹奏;并且扩大了音域,增加为4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钢琴的雏形。简单的说,钢琴的发声原理就是用手操作键盘驱动打击钢丝线产生声音,可以通过踏板的方式调轻声音或使之持续不断。
钢琴发音原理最简单的解释便是,手指触键通过机械传导的榔头去击弦而发音。在实验当中,当我们弹某一个钢琴键时,和它相对应的弦槌则会被带动去敲击相对应的琴弦,从而引起琴弦的振动。这一振动通过弦码,传递到音板和响板上,响板是钢琴琴体内最后面的一块大的金属钢板,它会使声音产生双重共鸣,声音通过响板反射并且扩大出来。音板是一块比较大的薄木板,当琴弦振动时,音板表里两面的空气就会形成疏密不均的波,这就产生了我们感官上所能听到的音。琴弦振动包括全弦振动与分段振动两种,全弦振动所产生的是基音,分段振动所产生的是谐音。谐音的多少以及其相对的强度决定着一架钢琴音色的优劣。
弦槌对钢琴音色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副好的弦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钢琴的音色。弦槌的作用是使钢琴上的共振系统,由理论转化为实践,钢琴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槌头击弦的位置。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设计师们对中音以下的琴弦的击弦点做了规定,他们通常把击弦点定在弦长的1/8处。这个击弦点并不适用于较高的音,根据实践经验,从中音向高音,击弦点这个数字应该逐渐成为一个较小的分数,在最高音的时候,一般会采用1/14到1/16的点位。
我们都知道琴弦是钢琴的声源,但是音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没有音板对琴声的共鸣和反射,我们听到的声音将会是微弱的钢丝振动的声音。正是因为有音板,它的结构、选材以及制作工艺才使钢琴发出美的声音。例如:古筝和古琴、长笛和竹笛音色完全不一样,就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材料的共振体。世界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材质,同样也就不可能有两件音色完全一样的乐器。而就手工制作来说,更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手工工艺。因此,音板的好坏决定着钢琴音色的优劣。而音板的好坏则取决于它的材质和加工过程的制作工艺。
我们前面说过,钢琴的音色要受琴弦分段振动所产生的谐音的影响,而这个谐音也同时受到音板和弦码的影响,比如音板各部位的薄厚、框架的固定程度,肋木的安装位置、粗细、数量、以及两端的形状,弦码材质的软硬、形状、高度、衔接部位的连接方式等等,都影响着音色。由于弦码、肋木、音板振动、手工制作的复杂性,导致世界上没有一架音色完全相同的钢琴。
五、关于新型钢琴声源结构的探索
当前,国内外都普遍采用在码桥上使用的弦码钉,钢丝经过弦码钉处会形成一个角度,钢丝经过弦码时有一个向下的压力来达到发声。比如在一个名称为“立式钢琴音源系统结构”的申请文件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技术方案:包括铁排、琴弦、弦轴钉、弦轴板、音板、肋木和码桥,218个弦轴钉分别固定在弦轴板上,弦枕包括高音上弦枕、高音下弦枕、中音上弦枕、中音下弦枕i、中音下弦枕ii、低音上弦枕,码桥包括中高音区码桥和低音区码桥,中高音区码桥和低音区码桥上共设有上下两排钉,琴弦的一端固定在弦轴钉上,另一端固定在铁排下弦钉上,琴键标号1号至琴键标号30号对应的弦轴钉位于低音区,琴键标号31号至琴键标号58号对应的弦轴钉位于中音区,琴键标号59号至琴键标号88号对应的弦轴钉位于高音区。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发音板震动频率有限,使钢琴的发声无法完全释放出来,限制了钢琴的音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钢琴的声源结构,可以减少低音琴弦对声源音板所产生的压力,从而使钢琴的音板得到更充分的震动。这种声源结构的技术方案为:码桥下端安装有一弹簧层,弹簧层由若干弹簧构成,每个弹簧的钢丝外均套接有硅胶套,每个弹簧都竖直安装,上端通过上螺纹杆与码桥下底面螺纹连接,下端通过下螺纹杆与音板上地面螺纹连接,码桥上端设有弦码和琴弦,琴弦通过过桥结构与弦码相连,过桥结构包括支架、琴弦固定轴和卡扣,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弦码上,支架为弧形结构,两端设有凸起的弧形支点,卡扣位于支架上方,琴弦固定轴外套接有软胶套,卡扣内设有琴弦固定轴,琴弦设置于内卡扣并通过琴弦固定轴进行固定。软胶套上设有琴弦固定槽,与琴弦大小相匹配。卡扣为金属构件,呈弯钩状。
这样的声源结构可以减少低音琴弦对声源音板所产生的压力,使钢琴的音板得到更充分的震动。在实际制作过程当中,还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改进。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七
老子宇宙观,是指老子在其《道德经》里所阐述的宇宙论思想。《老子道德经》是一部涉及宇宙生成过程和状态、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哲学文化和科学的传世之作。
关于哲学和文化内容,自先秦至今的两千余年间,《老子》的注释阐发绵绵不绝,蔚为大观,据统计有千家之多。其道学思想作为哲学理论为道教所继承。一种思想能够不断地为人关注和传承,本身就表明这思想的持久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但是,老子宇宙观中的自然科学成份却被历史所忽略,其科学价值至今未得到探索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抛砖引玉,就教大家。
《老子道德经》最完整的遗传版本,是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易州龙兴观建立的《道德经碑》。最早的是1972年—197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三号墓穴中出土的《道德经帛书》,距今已有2100余年。
老子关于宇宙论思想的综述出现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上的意思为: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只能把它叫做“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要效法于地,地要效法于天,天要效法于道,道则效法于自然。
老子在这里把宇宙空间分为多层,第一层是“人”的空间,第二层是“地”的空间,第三层是“天”的空间,最高层是“道”的空间。人要依从地,地要依从天,天要依从道,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天地之母,即为宇宙,为最高层,而“道”按宇宙自身之自然规律运行。
老子提出的宇宙论,与现代时空理论不谋而合。老子的宇宙多层说,也就是现代时空理论的多维空间。
现代时空论的观点,宇宙是由各种不同维度的时空结构组成。认识到空间的实质是能量流。如超弦理论认为:真实的时空是高维的。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之一),指出宇宙是十一维的,但这些维是看不见的,它们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称为压缩的维。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宇宙的生长和膨胀都按“宇宙程序”运行。这种“宇宙程序”是一种宇宙动量流,是控制和规范宇宙有序生长的无形力量,我们称之为宇宙流。所有的多维空间,都稳定运行在宇宙流中,并受到宇宙流的调节,这就是宇宙流定律。宇宙流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和“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认为空间不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在引力场中弯曲的黎曼空间;时间也不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它无时无刻不在空间之中,与空间构成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狭义相对论导出e=mcc以后,质量与能量就成了同一种东西的两个名称。质量是内敛的能量,能量是外显的质量。狭义相对论揭示了宇宙所具有的超乎寻常的秘密;同时性的相对性;运动中的钟慢、尺缩效应;水星的近日点异动;光谱红移;引力场中时钟变慢等。为航天科学、天文学等高新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地球生活在四维空间,只是人类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三维。然而,人类必须遵从四维空间的运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一个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例子。首先假设有一些生活在二维平面世界的生命,比如蚂蚁是一种典型的二维空间生物,它们生活在平面世界,对它们来说,只有前后左右之别,没有上下之分。当它们爬在墙壁上时,也许有人认为它们在往上爬,但对它们来说只是往前爬。因为它们不能理解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因此,它们对三维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的接触面。但是行动受三维空间制约,莫名其妙的事件,如,水、雨的侵袭,实际上是来自三维空间。
人生活在三维空间,无法理解四维空间的世界,比如,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它的能量从哪里来?如果生活在四维空间,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地球转动是第四维坐标空间。所以,人的三维空间必须受到四维空间制约。
地球的四维空间,在人看来,是三维空间和时间构成。然而,高等智慧认识到的时间,却是实实在在的空间。四维时空是构成地球世界的最低维度,我们的地球世界恰好是四维,四维时空的意义就是时间是第四维坐标,它与空间坐标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可以转换的。但是,人却无法理解作为“时间”的第四维坐标,就像蚂蚁无法理解第三维坐标一样。
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在四维时空里,能量是四维动量的第四维分量,动量是描述物质运动的量,动量和能量实现了统一,称为能量动量四矢。能量与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这说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时空与能量动量四矢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第四维坐标(时间维)始终控制着三维坐标,构成四维时空稳定的架构。始终保持着平衡。这就是四维时空平衡定律。
四维时空平衡定律的内容是:时间动态坐标控制空间静态坐标,始终保持相对平衡,当空间弯曲时,时间坐标会拉动空间坐标反弹,最后回到原位。反弹的频率、幅度和节点,呈现规律性。反弹频率取决于能量架构的稳定性,能量架构越不稳定,反弹频率越高。这也就是安分守已的人一生平安,诡计多端的人经常遭受失败的原因。反弹幅度取决于动量大小,动量大,反弹幅度越大。这就是“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的道理。而反弹的节点,发生在由于某一事件触发了被挤压的能动张量剧烈释放的那一刻。“善恶终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指反弹的节点。历代王侯将相的财富可以甲天下,但是“富不过三代”,就是四维时空平衡定律的有力证明。掌握了四维时空平衡论,测定出人的能量和动量,就掌握了人生运行的轨迹和命运。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解释四维时空平衡定律。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的数学概率实验:为了确定抛掷一枚硬币发生正面朝上这个事件的概率,历史上有人作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试验。投掷硬币100次,正面朝上是53次,概率是0.53;投掷硬币4040次,正面朝上是20xx次,概率是0.5069;投掷硬币24000次,正面朝上是12012次,概率是0.5005。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稳定地接近0.5,这就是概率。概率在实验次数少的时候,有偶然性,但是达到一定次数,就存在必然性。这个必然性的原因就是受到第四维坐标所控制,达到总体平衡。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八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启蒙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科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情景设计问题意识认知冲突激励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并在学习中认识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主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分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那么科学合理的引导儿童对周围世界固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探究科学
课前情境的设计和演示,可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如上《种子的萌发》一课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学生猜后,就明确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了。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厚。接着老师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1、营造民主“土壤”,强化问题意识氛围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多数迷信书本,迷信老师,主动提出问题怕出丑,不敢大胆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告诉学生,老师喜欢有问题,爱提问的孩子,并常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说,敢问,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形成
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如果教师不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讲究提问的艺术:只是问学生:“想研究什么”,其结果常常是泛泛而提。如:我在第一个班上《磁铁》这课时,问:对于磁铁,你了解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磁铁为什么能吸铁的东西”;“磁铁是怎样来的”;“磁铁为什么能指方向”„„有的在课堂上不可能解决,有的是不着边际的与探究活动无关的问题,绕了很大一个圈后我不得不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在第二个班上这课时,我重新设计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先演示了小鸭在水池中停下来时,头总朝着南方这一现象。学生们急于想揭开其中的奥秘,当他们发现小鸭的底下有一个磁铁时,自然而然就产生了问题:为什么有一个磁铁就让小鸭的头总朝一个方向?磁铁能指方向吗?这样,探究问题在情境中自然诞生,使探究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3、在探究中生成问题,养成问题意识习惯
科学教学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生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给课堂留个“小尾巴”,这会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急于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三、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
四、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
质疑是发现的设想、探究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者所具有的良好的质疑意识无疑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从一定程度上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应该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动机入手,通过启发引导,精心设置质疑情境,让他们自己产生强烈的质疑意识,进而培养创新意识。胡适先生谈及考古学曾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在科学发现上,同样适用。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质疑。如在教学《淀粉的踪迹》时,首先以小魔术的形式演示“白纸显字”的小实验,教学《混合身边的物质》部分时,演示“清水变牛奶”的小实验等等,使学生感到十分新奇,纷纷质疑“怎么回事”,个别学生甚至怀疑有假。老师则趁势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产生的疑问展开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质疑意向。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小资料、“阅读与拓展”材料等,适当结合进一些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敏锐的质疑意识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培养自己质疑意识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学习探究科学的兴趣。
关的书本资料。对这种情况,老师不能含糊应对,而应在充分查找了相关资料后,向学生认真解释了有关植物的这些现象,并进一步拿动物的运动器官与之对比,消释学生的疑问。对于这些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精神。
3.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能够质疑。质疑的产生应源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感知活动中去呢?这时,我们就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诱发学生质疑、解疑。如《了解空气》一课,可以演示“纸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纸团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期中的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团不被浸湿呢?”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初步推断出可能与空气有关,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气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如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质疑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质疑走出教室。这些新疑问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进而成为创新者。
五、缤纷多样的激励策略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态度应谨慎,不要轻易否定,要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课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延续探究;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交流科学小论文和科技小发明,鼓励他们向竞赛活动投稿,递交作品。只有在老师多种方法激励下,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让实验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科学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不断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罗星凯
3、《探究性学习》
4、《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刘默耕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九
上科学课,赵老师让我们猜一猜: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这时,全班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同学说:“喜欢在湿土里。有的说:“喜欢在干土里。”还有的说:“喜欢在水里。”种种猜测,到底喜欢生活在哪里呢?于是,我决定通过亲手试做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蚯蚓、棉球、醋、盒子、黄泥、黑泥(不施肥)菜园土等。
实验一: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我先用手指轻轻一触一摸蚯蚓的各个部位,发现当我触一摸一到头部的时候,它不断的挣扎,扭一动。当我触一摸一到躯干时,它一弓一弓的。摸一到尾巴时,它不断地向前爬。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将粘了醋的棉球放到蚯蚓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结果我发现蚯蚓一碰到棉球就掉头就跑。接着,我又把带醋的棉球放到了蚯蚓的体一壁,结果还是一样。看来,蚯蚓对刺激物是比较敏一感。
实验二:蚯蚓对光线的反应:
我用了一个透明的盒子放在阴影和光照的交接处,这样一半是暗的一半是明的。接着,我又把蚯蚓放到里面。过了一小时后,我再去看时,发现蚯蚓卷缩在暗处,而明处一条蚯蚓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在书上查找了有关蚯蚓的的资料。看了后,才知蚯蚓是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照射,但是不怕红光,趋向弱光。怪不得蚯蚓全都在暗处。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实验三:蚯蚓对几种土壤的反应:
我把蚯蚓放在几堆土围住的中央,然后再观察蚯蚓到底喜欢爬到哪里?过了一会儿,只见蚯蚓先是缓慢地爬进了黄土堆里。呆了一会儿,又爬了出来,好像不喜欢的样子。爬出黄土后,接着它爬进了黑泥堆里,又出来了。大概不喜欢这样的土壤堆吧!最后,它还是钻进了有机质丰富的土质湿润的菜园土里。我耐心地等了许久,也不见它出来。看来,它在那里安家了。经过以上几个实验,我知道了蚯蚓比较喜欢在湿润、阴暗、肥沃的土壤里生活,就像菜园土一样。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十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十一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的原则:
1.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设置会计项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设置会计科目,还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一)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
这些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会为五类:
一、资产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负债类。包括以下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以下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
五、损益类。损益类包括的科目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里既包括收入类科目也包括费用类科目,之所以把这两类科目合并为损益类科目,是因为这两类科目核算的内容都与损益的计算相关。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会计科目的`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总分类科目:这是对会计对象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
(2)明细分类科目:这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是反映核算指标详细、具体情况的科目。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或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了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十二
科技改变生活,时代在渐渐发生变化,科学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在以前,农民伯伯每到春天,就要辛辛苦苦的进行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种其他农作物。他们要一年四季,这样每天重复着同样的顺序,天天佝偻着背下地干活,经常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可有时候天气会喜怒无常,下几场大雨或连续几天的干旱,再加上某些地方环境的污染严重,害虫随处可见,这些足以让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辛苦的劳动得来的却是落得一场空。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培育方式—太空育种。它是搭载科学实验的一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地面卫星,借助太空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地面不可模拟的环境变化,使种子发生变异,经过地面多代选育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农业品种来。
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返回式地面卫星,先后进行多种植物的空间搭载实验,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的新品种。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从太空的带来的果实,它的重量和外形都发生变化,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好吃得多。
科学之门已经打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随处可见,以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来探索,来创造。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在科学世界里自由地遨游,发现并探索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为未来的科技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十三
曾经,我们幻想着黑夜能如白昼一般,现在,晚上万家灯火通明。曾经,我们幻想着大洋彼岸的样子,现在,想去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轻而易举。曾经,我们想与远方的亲人见一面简直是异想天开,现在,异想天开变成了小事一桩。归根到底,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开辟了全新的世界,让我们在炎炎夏日可以享受清凉的生活,打发无聊的时光,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有的人总说,科学不是我们该考虑的,我们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想那些没必要。是啊或许这些虚无缥缈的理论真的离我们很远。或许,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些。
但不得不说,科学和生活紧密关联却又显得无关紧要。
是科学的进步才有了人类的进步,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它,但不需要过度的依赖它。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十四
邪教是什么?邪教是一种组织,它摧残着我们的生命,它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它使更多的人沦陷于此。
对此,我们要勇敢的对邪教说“不”因为这个不应被邪教这个“魔鬼”所控制。在历史的长河中,邪教酿成了多少令人胆颤的悲剧,残害了多少无辜的性命。那天安门自焚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它使我们悲恸,使我们怜惜儿童的.生命。
邪教提倡升天便可快活,正因为此许多努力拼搏的人信仰邪教后整天无所事事,一心只想升天。久而久之,不是身心健康被毁,就是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多么美丽的世界怎会被邪教所吞噬,我珍叹那些因邪教丧失宝贵生命的人儿,他们不应该这么痛苦的死去。
面对邪教,我们不能退缩,哪怕远方是一片荆棘,我们也要奋勇前进。为了解脱正在苦海中的人,为了阻止更多的人掉入这个陷阱,我们必须勇敢,努力。自古以来,邪不压正,邪恶的力量终将被科学摧毁。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十五
在不久前,我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邻居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化和几株树。都摆上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快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嘛呢?”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良好的气氛、能净化空气,人和动物都离不开他们,离开了他们都不能生存了。”人和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和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呢?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屋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试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这个大鱼缸是玻璃做的,是爸爸买回来饲养金鱼的,但是一直没有养金鱼,恰好我用来做实验。我把玻璃缸封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它与外界的空气相连。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着缸壁绕着快速的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过了一段时间,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最后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鱼缸的盖子急忙打开,把第那只小老鼠取出来,放进第二只小老鼠,有搬入几盆枝繁叶茂的植物进去,然后跟上次一样把鱼缸盖上,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这只小老鼠也没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去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了我家附近的一个食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尘味,熏得我只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科技小队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资料,还到学校的远程室上网查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但是几分钟不吸入氧气,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3二氧化碳0.9千克。
二、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了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三、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树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即可用完。
所以,我们人类不要乱砍乱伐森林植被,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以及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的植物,生命与植物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代表我们全校同学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爱护和保护植物,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领导科学的论文篇十六
领导是影响力而不是权力,经理人应当努力得到下属的信赖、爱戴和追随,而不是玩
弄权术得到的敬畏。领导是教练,是如何让团队学会工作,不同的下属需要不同的领导
风格,同一下属在不同发展阶段也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
一、领导
不移的信念,敢于承担责任,有磊落开阔的胸怀、保持廉洁和谦恭,有承担风险的魄力,保持自己的权威,善于化解、避免危机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以及能获得部下的信任的素质。
领导的关键工作是决策,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具备全局观念、可持续发展、充分准确地
了解情况、澄清每一项决策的意义,把握存在哪些利益冲突、具有系统思考、考虑决策实
施的可行性、可控性和考虑下达命令的方法和时机的基本理性。优秀的领导从优秀的决策开
始,优秀的领导者在于不犯决策性错误,敢对自己参与的每一项决策负责,跟风型、急功型、豪赌型、矛盾型的决策都是不理性的,无益于企业的发展,一招不慎,全局皆输。
二、权力与影响力
权力是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是将意愿
觉和认同、是非制度化的。权力来源于法定职位,由组织带来和规定,受时空、权限的限制,不因人而异,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是一种外在的作用,而影响力完全依靠个人的素质、品德、业绩和魅力而来,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超越权限,甚至超越组织的局限,因人而异,是一种内在的影响力,是一种追随、信赖和爱戴。
三、领导风格
做决策的过程中。授权型的领导风格为低指挥、低支持,授权型领导将做决策和解决问
题的权责都授予下属,采用完全不干预下属工作的方式,让下属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目标,并且独立实现目标。
四、领导下属的艺术
要做的三件事,确定下属在团队中的定位,知道下属对自己的工作最有帮助的三个方面。
2、管理下属的四个原则
以身作则的原则,部门经理要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待人处事的原则去影响员
工,在实际行动中教育员工;担当责任的原则,适时的为员工担当一部分责任,能够表现出
习更多的内容;纠正错误的原则,不要怕员工犯错误,在员工犯错误的时候要及时地指出
来并纠正错误,纠正错误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既要让员工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确保不
会再犯,又不能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提高下属的工作成效
作为领导,必须致力于提高下属的工作成效,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成效。员工需
要的是自我表现的价值感和受尊重感,用语言鼓励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切忌对员工视
而不见,要寻找机会
一种荣耀,同时又是一个很大的动力。
4、有效地分配工作
前期准备很重要,要做好明确什么事情要分配、分配给谁、怎样来做。通常领导的工作可以分为只能由自己做不能分配出去的工作、可以马上分配的工作、下属经过训练之后能够接应的工作、应该分派但没有合适人选的工作。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只能由自己来做,领导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分配工作方面过于禁锢;如果是因为没有合适人选,那么就要对部门的人员进行调整了。
进行必要的控制。
5、严明纪律
纪律是一套标准和规范,是为了鼓励员工达到工作的预定标准,纪律不是部门经理显示权威和权力的工具,可以训练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个人修养。多数人违反纪律的原因并不是知法犯法,而是不能调整和适应这种方式。用纪律去惩罚员工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或者讨论,让员工按照要求和希望去做,纪律就变成积极的因素。
6、评价下属
之前先确定谈话范围,在评价过程中,让下属习惯于归咎于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