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沟通论文(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情商与沟通论文篇一
关键词:职场礼节、忠于职守、换位思考、善于欣赏、真诚待人、善于分享、乐于付出。
职场人际关系,就是在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资源,我们建立人脉、维护人脉,需要很大的气力。拥有人脉,是我们成就自己事业的巨大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讲,人脉就是我们的命脉。职场人际关系如何,在于个人的为人处事以及职场态度。如何才能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具体如下:
一、 职场礼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博大中华文化诞生之时,中国人一直都非常注重礼节,礼节做得到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备的修养。
对于已经步入职场的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而礼节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职场中,一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能很好的把握礼节问题,看到领导能做到该有的礼貌,见到工作伙伴能礼貌待人。时刻能保持良好的礼节气质,显现出自身有修为的一面,不要居高自傲自以为是。
事实上,不管是跟上司还是和职工打交道,不能缺少的一样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礼节。礼节方面做的好,给领导的印象自然而然就好,而工作伙伴对你也有好的评价。
二、 忠于职守
在其位,谋其职。忠于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职业岗位是一个在职者的应该例行的。选择了这个职业,无论未来多么艰辛,也应该始终要有份对自己职业的忠心。做到忠于职守,就会对以后的工作更加有追求,做很多事将会更加有激情。从另一方面来讲,能专一自己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为提高自信心埋下了深厚的一笔。自信一提高,工作效率就跟着提高,个人成就也会比别人更多。因此这样一来,不管是领导、同事、朋友还是合作伙伴都会对你刮目相看。
你渴望得到同事们的认同,必须比别人更优秀,更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和忠于职守。一定程度上,有了工作上的成就,职场关系也就得到一定的升华,即使以后竞争激烈,有了这份追求和精神,不管是对工作的认可度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会比别人更胜一筹。
三、换位思考
现代的社会,在利益下,不管是什么都可能变得变质,有的人为了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特别是在职场中,竞争压力大,每个人都努力的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些元素。
在很多方面,人们观察问题时都只是习惯性的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只顾及自己的利益、愿望和心情,处理事情想当然的考虑自己,而没能和别人做到及时沟通。因此这样,常常很难了解别人的想法。当与人发生冲突时,很多时候双方都只是各讲各的,各忙各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做到换位思考,为别人考虑。大到公司与公司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是如此。事实上,只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就会发现,冲突双方几乎是完全不能理解对方,完全是互不体谅。
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思维,而应该结合对方的角度进行观察,替对方着想,别人也同样如此。双方都做到换位思考,这样处理人际关系,相信再怎样复杂的矛盾也会变得明朗。
四、 善于欣赏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欣赏,得到鼓励和欣赏能给人奋斗的强大动力。一方面,欣赏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缺点,从而使自己更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欣赏他人也是欣赏自己,可以同别人做个对比,也许别人没有的东西而你却有,对于充分认识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
进入社会工作后,领导和同事的欣赏是一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之一,得到别人的欣赏后,对待工作的态度都会不一样。而同样,我们去学会欣赏别人,别人同样也可以受到极大鼓舞,同时对你的态度和看法也会不同,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欣赏,即使是天才到最后也会变成庸才。
五、真诚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和观点。不强求别人这个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古往今来,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的尊严都应该收到尊重。在职场中,更应该做到如此,你真诚待人,别人就会真诚待你。无论的对待工作还是对待同事之间的感情,都应该用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去对待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六、善于分享
古人推崇与民同乐,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将会变成更大的快乐。当你把自己的想法和点子与别人讨论后,就会得到更多的思想火花。在一定情况,把自己的工作成果与别人分享,别人就会觉得你工作态度认真,会觉得你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觉得你是个值得建交的好朋友。
你的分享成为别人的快乐,你的分享是对别人的信任。你给别人分享,别人也同样会给你分享。对于自己渴望的事情,要想到他人也可能渴望得到。你渴望被理解与关心,就要知道如何能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人理解和关爱。给予他人理解和关切,会在更高的水平上增进彼此的关系。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共同分享。既促进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感情,又能讲自己宽广的一面展示出来。
七、 乐于付出
不劳无获,谁都懂的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付出才有回报,你的所得总是与你的付出成正比的。在工作中,对于自己的工作任务要在有效率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你懂得抓紧时间把别人不想做的事做到,而你就是独放光彩的、最优秀的一个。
懂得付出,才能懂得对工作的珍惜,才会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快乐。如果心中常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常常令人萎缩、心灵低劣,长期这样下去绝对不会获得好的收获。有的人整天嫉妒别人的成果,而忘了自己也需要付出,这样的人也将被人看不起,他们的心里总是摆不平,从而少了奋斗之心,对待同事的态度可能也将会愈来愈来差。
处理人际关系,你懂得付出了,领导和同事也会把你的认真态度放在心里,对你的态度自然好,而你和领导同事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迎刃而解了。学会慷慨的对别人付出,在你困难的时候,你也会得到许多真切的帮助。
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不仅要讲究原则,更要讲究亲身实践,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以一个好的心态勇敢的去面对职场中出现的复杂人际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你的前程将会是一片光芒。
情商与沟通论文篇二
【摘要】 目的:本文着重于初探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的研究。方法:选取712名苏州大学本科生,分别接受情绪调节方式量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的评定。结果:大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有很大差异,男生偏向重视调节,女生则无明显偏向。针对悲伤和害羞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害羞进行维持调节的大学生比那些运用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是重视调节学生的1.74倍。结论:当下大学生对于害羞、悲伤等情绪的忽视调节欠妥,对于悲伤、害羞、愤怒等负面情绪,建议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宣泄以及积极的调节方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帮助个体获得良好的情绪和人际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 情绪调节; 人际交往; 学生
情绪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了解,也未必人人都能调控。日常生活中,因情绪失控造成的悲剧和失误比比皆是,再加上生存压力产生的催化剂,好情绪、好心情着实难觅。情绪是个体对重要的机遇或事件作出适应的生物反应倾向: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1]。lzard[2]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情绪调节最早出现于发展心理学领域,根据调节的努力程度,情绪调节可分为重视调节、忽视调节和维持调节[3-5]。重视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努力使某些情绪增强。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如对抑郁或情绪淡漠症的患者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忽视调节主要指对强度过高的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躁患者的狂躁强度,使之恢复平静;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的维持和培养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使这些情绪维持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围。能力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6]。依据文献[7]所述,本文将人际交往能力定义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为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所具备的能力特质。大学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有影响,尤其对大学生个体健康化人才发展起较大作用[8-9]。本文将着重研究三种情绪调节方式,分别为情绪忽视(简称忽视)、情绪重视(简称重视)、情绪维持(简称维持)。从主动交往、广交朋友、冲突解决、情感支持、语言表达五个维度测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为苏州大学各个校区本科生共712名,包括文史类207名、理工类100名、艺术类14名、医学类391名。其中男228名,女484名,年龄18~22岁,平均20岁。
1.2 方法
1.2.1 情绪调节方式问卷 这是一个自编问卷,用于测量生活中对10种基本情绪(内疚、害羞、快乐、厌恶、痛苦、兴趣、悲伤、愤怒、恐惧、羞愧)进行的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重视型调节。调节频率用“1-从不这样,2-极少这样,3-有时这样,4-经常这样,5-总是这样”表示。
1.2.2 数据转换 将每种情绪在三种调节方式的使用程度相加,得到10种基本情绪的调节量,根据调节调节量的大小,将各个情绪的调节分为忽视、维持、重视三种方式。
1.2.3 人际交往能力评价方法 人际交往能力量表采用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1988)的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icq)[10],结合中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文献综述、访谈即开放式问卷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由主动交往、广交朋友、冲突解决、情感支持、语言表达五个维度构成。数据转换:将各项目评分相加,得到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平均数,大于等于3分表示人际交往能力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10种情绪的调节方式 由表1可见,对于不同的情绪,其调节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对快乐的维持调节明显高于忽视调节,对兴趣的重视调节最显著,而对厌恶情绪普遍采用的是忽视调节,对内疚的调节则三种方式差距不大。
2.2 三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性别差别比较 由表2可见,对于内疚、快乐、愤怒和痛苦四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的情绪调节方式偏向于重视型,女生则比较偏向于维持调节和忽视调节。
2.3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交际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归结果 表3反映了人际交往能力好的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方式是否有差别,用 字2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在10种情绪中,害羞和悲伤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影响,对害羞和悲伤采取不同调节方式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交际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反应了对于害羞进行维持调节的大学生比那些运用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是重视调节学生的1.74倍,而对于悲伤和羞愧的忽视调节比重视调节更难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
3 讨论
情绪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情绪联系着个人情境,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目标、信念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11]。本文初步探索了情绪调节方式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3.1 情绪与情绪调节方式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生理基础。lazarus[12]情绪状态标志着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生物性动力状态,每一种情绪都代表着某种适应动力。情绪调节发生与情绪感受过程之中,情绪调节就是在感受情绪时忽视、重视、宣泄的倾向。良好的调节能更好实现情绪的适应功能。 按照gross[13]的情绪同感模式,人们在感受和表达情绪时,总是要考虑情绪发生的原因、情绪表达的时间、地点及形式的适当性,所以,在情绪感受过程中调节也同时发生。从10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来看大学生对于快乐的维持调节明显高于忽视调节,对愤怒的忽视调节明显多于重视调节。另外,对恐惧、厌恶、羞愧等情绪,大部分人会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但是分重视忽视两种选择不一,对内疚的调节则三种方式差距不大。
3.2 性别差异 情绪调节方式与个体内部情绪相关模式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个体内部情绪相关模式涉及由生理、文化及学习决定的许多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包含着复杂的生理、文化及学习因素,就成为情绪研究的重要变量[14]。本研究表明,情绪调节方式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对于情绪的调节多采用重视的调节方式,女生则倾向于选择重视与忽视调节方式。
3.3 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调节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为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所具备的能力特质。在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调节方式的表格中显示了在10种情绪中悲伤、害羞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影响,对于悲伤、羞愧进行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对于害羞,则是采取维持调节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好。
综上所述,合理的情绪调节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处理自身发展、社会交往等问题。而当下大学生对于害羞、悲伤等情绪的忽视调节欠妥,对于悲伤、害羞、愤怒等负面情绪,建议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宣泄以及积极的调节方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帮助个体获得良好的情绪和人际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gross j j,levenson r nal suppression:physiology,self-report,and expressive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1993,64(6):970.
[2] lzard c psychology of emotions[m].new york:plenum,1991:27-57.
[3]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xx,37(4):517-523.
[4]方平,李改,刘金秀.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xx,19(5):60-65.
[5]李璇,侯志瑾,黄敏儿.社交焦虑大学生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探索及指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xx,19(2):231-233.
[6]王翔南,程一波,周玲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xx,8(22):63-66.
[7]黄敏儿,郭德俊.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15(6):438-441.
[8]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xx,28(11):1031-1032.
[9]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16(5):489-491.
[10]方翰青,缪宁陵.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7(5):69-73.
[11]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xx,12(6):115-120.
[12] lazarus r the primacy of cogni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9(2):124-129.
[13] gross j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
[14]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xx(14):193.
情商与沟通论文篇三
摘 要:为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整体上有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显著的正相关
1.问题的提出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在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情绪性问题的一种能力[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交往方式产生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而直接的心理关系[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必要。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 以班级为单位,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5份,回收率94.44%,剔除问卷45份,有效问卷共405份,有效率90.00%。
2.2研究工具
2.2.1《情绪智力量表》。采用schutle等人[3]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is)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
2.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数越高,说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
2.3 施测过程 测量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指导语的要求填写问卷。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3.1.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郑州大学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上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3.1.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知觉情绪、调控情绪和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理解情绪和运用情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和人际交往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方面差异不显著。结果见表1
3.1.3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交往得分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在理解情绪的能力方面的差异显著外,他们在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3.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相关分析得出结果:情绪智力在与人交谈维度上,与情绪智力各个维度和情绪智力总分有显著相关,人际关系总分与知觉情绪、运用情绪和情绪智力总分上显著相关。具体结果见表3.
4.结论
性别对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和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年级在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总分上差异显著,对各个维度的影响不平衡。除在理解情绪的能力方面的得分差异显著外,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在其他方面的得分都不显著。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
[2] 时荣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14-315.
[3] 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8,6(25):167-177.
[4] 陈伟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初步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11(1):107-112.
情商与沟通论文篇四
【摘要】 目的 探讨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进行新生教 育及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大学20 04~20xx级新生中人际关系因子超3的新生339人,对其scl90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新生总体和全国常模,且显著性达 到0.001水平;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其他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显著性达到0.01水平。结论 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 、专题讲座 或团体训练等方式对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新生;人际关系
a study on the state of mental health of freshen with interpersonal-relationsh ip ning, guo xiaoli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weihai 2642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mental health of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nd to supply a science ba sis for mental-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s. methodschose 339freshmen with sco 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no less than 3 from all freshmen in20xx~20xx. results①the factor scores of freshmen with inter personal relation ship sensitivit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cores of all freshmen and nation al model at 0.001 level. ②other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ctor of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t 0.01 level. 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 ip sensitivity.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by supposing e lective course, lecture, group training etc.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freshmen;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指个体的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在人际 交往中的自卑感,心
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期待亦是这 方面症状的典型表现。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中排第二位[1-4]。
大学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也处于从中学生向 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期,他们的心理状态既不同于中学生,又与高年级的大学生有所区别,他 们既有摆脱紧张的高中生活之后的轻松与愉快,又有面临大学生活的困惑与不知所措。他们 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的适应期,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在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适应新的人际交往模式,调整人际交往策略,对他们而言 ,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研究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对高校进行新 生入学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取某大学20xx级到20xx级的新生有效心理档案共9432个,从中选取人际敏感 因子大于等于3分的新生339人,其中男生246人,女生93人,平均年龄19岁。
1.2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 该量表由derogatis(1975)编制,具 有较高的信、效度,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含90个项目,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精神 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睡眠等,包括10个因子 。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1-没有,2-很轻,3-中度,4-偏重,5-严重。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 超出正常平均分,一般认为该因子的严重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表明可能有比 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上海惠诚大学生心理测验综合系统扫描录入,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人际关系敏感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9 个条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2.2 人际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将人际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得分与20xx到20xx新生总体 的得分以及全国常模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人际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均显 著高于新生总体和全国常模,且显著性达到了0.001水平,结果见表2。
2.3 人际因子与其他因子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际因子与其他因子都显著相关 ,且显著性达到了0.01水平,结果见表3。
3 讨 论
大学新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考,满怀对大学的期望和憧憬,但是,当他们踏入大学校园之 后,很多学生却发现大学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是充满了困惑和迷茫。以前的学习生 活都是老师和家长安排好了,自己照着去做就可以了,现在一切都要自己去安排,但是自己 又缺乏这种能力;以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考大学,现在考上了大学,却没有目标了; 以前同学都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每天都能见面,现在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除了宿舍同学 ,与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也很少;高中的老师天天督促着学习,大学的老师上完课就走人; 大学里有那么多社团,我应该加入哪一个,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锻炼其它能力重要?等等 这一切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这些新生有些不知所措。
在这些问题中,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是影响大学新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笔者与 部分被邀请新生(scl-90因子分有超3的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提到人际问题占到30%以上 。他们的人际不适应主要有以下表现:①没有知心朋友;②感觉大学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③想念以前的同学、朋友;④人际交往圈子小;⑤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⑥周围比自己强的 人太多,有些不甘心;⑦不知道如何跟异性交往;⑧想改变自己的交往现状,不知道怎么 去做;⑨宿舍同学生活习惯不一样,容易产生摩擦,等等。
对其问题根源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心理矛盾。很多学生一方面抱怨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 又由于受到家长或同学的影响,在与人交往时,又不愿意或者不敢与人交心,害怕自己在人 际交往中受到伤害;②缺乏交往技巧。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一切以学习为重,不是很重视人际交往,到了大学 之后,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和同学“打成一片”,和同学在一起 ,找不到话题,因此非常苦恼;③性格原因。一部分同学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与人交往时比较被动,因此到了大学,交往的 对象仅限于宿舍同学或班级部分同学。自己认识到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但是又不知道如 何改善;④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大学生一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摩 擦,这也是影响新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⑤过于留恋过去的同学关系。有的学生来到大学之后,反映以前跟同学关系挺好的,朋友也 很多,可是到了大学,人际关系却不怎么样了。他们将重心放到想念以前的同学、朋友,忙 着跟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却忽略了身边的新同学,这样也容易被身边的同学忽略;⑥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人际敏感因子中“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感到 不自在”条目得分最高。笔者在谈话中也深有感触,确实些同学由于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 价,太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导致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紧张、焦虑,掩饰 自己,甚至减少与人的交往。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人际敏感确实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这部分新生的 心理健康相比其他新生,更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通过个别邀谈、 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进行团体训练[6,7]等形式,促进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 ,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建设和谐校园。
4 参考文献
[1]何心展,张林,尤海燕,等.7763名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调查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 实践,20xx,12(1):81-83
[2]彭香萍.当今高校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心理科学,20xx,29(1):211 -213
[3]朱爱荣.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分析.高教研究,20xx,(2):75-78
[4]刘忠秀,尹星星,尤海燕,等.8402名20xx级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分析.中 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xx,13(2):188-190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社,1999:31-35
[6]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20xx,13(5):369-371
[7]江琴.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xx,7(1):30-33
情商与沟通论文篇五
摘要总结小学生心理咨询56份案例发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际关系。本文总结了小学生三种主要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及其不良的表现,而不适应的人际关系容易引发小学生的负性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家庭都应致力于营造一种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环境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问题是指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心冲突、困惑、挫折、烦恼、学习与人际关系不适应等心理失调现象�豍。笔者通过56份咨询案例发现,引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人际关系不良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认为,人类心理的问题,最主要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
案例表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构成小学生最主要的三种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紧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负面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问题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人际关系。由于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与学前相比,由学前阶段父母单向的付出转向双向交流,由单纯情感转变为多元需求,往往家长却没有意识到亲子关系的这种变化,所以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主要表现为:(1)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尤其是在对待孩子学习方面,每当孩子考试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的时候,分母就会对孩子谩骂,更有甚者,有些家长施行暴力。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多么大的伤害!使他们失去信心,自暴自弃。(2)父母间关系紧张,如经常吵架等,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每天都恐惧回家,想到回家就会紧张,他们时刻担心父母抛弃自己。(3)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常常更少体会到父爱或者母爱,他们更缺少安全感,表现得很敏感。(4)在发生某些有冲突的事情时,父母往往不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以家长的权威自居,而他们希望得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因此,我们认为,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保证个体积极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严格来讲是指学生与教师在校园情境下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具有互动性,这种人际关系是以教育为中介因素贯穿于学生的学业以及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教师与学生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校园里有特殊的含义,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深远。
在小学心理咨询实践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也相当突出。如,“我们老师好凶啊,我们班上同学都怕他,但大家的成绩却没多大提高”等,这些都是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言行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总结心理咨询的案例发现,师生关系失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关系紧张,另一种是关系淡漠�豎。
师生关系紧张,一方面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专断或者要求过于严格;另一方面是迫于教学成果的压力,教师“唯分数说话”,给学生施以较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等情绪,行为上常常表现出逃学、装病、说谎、口吃等现象。
师生关系的另一个方面表现为师生关系淡漠,有的学生说:“我们的老师根本不管我们,什么事情都是随我们,上课纪律很差”等,这会使其他学生产生失望、烦躁等负性情绪,学生容易失去班级归属感,而且将其归因为老师的管理问题,导致师生情感淡漠,学生的学业及集体荣誉感较差。
从教师反馈的信息发现,并不是教师不想管好一个班级,而是有的教师课时多,工作繁忙;有的教师由于中间接的“二手班”,先前的老师没管理好班级,所以遗留下“历史问题”,尽管也努力了,想转换管理模式,但学生情绪很大,不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而习惯于以前的“自由”模式,教师的努力无效,所以也就“随他们去”。
但是,从心理健康与教育目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多从学生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来开展班级工作,处理好班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同学关系问题
欺负行为有直接欺负与间接欺负,但在小学生中主要表现为直接欺负,包括直接的身体欺负和直接的言语欺负,如给同学身上洒水;给同学起外号,扮鬼脸,散布同学的谣言等等。欺负行为主要发生在学校教室里,从空间距离上来讲,座位靠近的同学间更容易发生欺负行为。欺负者多为男生,被欺负者多为内向的女生。经常被欺负的学生会表现出焦虑、忧愁、孤独的情绪,而且上课时容易走神,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经常欺负别人的同学如果没有老师、家长方面的管教,长此以往,则容易形成攻击性的性格。
鉴于在心理咨询中的成功经验,建议加强心理辅导老师与各班主任、家长的联系、沟通,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的桥梁作用,可以协调小学生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另外,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家长会的方式,加强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以上是从咨询案例反映的角度分别对小学生不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进行的初步分析,对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及今后的实证研究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释:
�豍朱桃英,张桂兰.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xx.9,44-46.
�豎宫立波.谈谈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青年与未来,1994.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