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彩泥作画教案(案例20篇)
编写教案时,教师还应该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彩泥作画教案篇一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1、经验准备:
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一、游戏导入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结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我们开展了有关“捏橡皮泥”的活动。在活动中,我感受很多。每一次的活动好像都能使我有所收获。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我觉得颜色的把我也很重要。虽然,橡皮泥的材料有限,颜色并不多。但是,通过两种不同橡皮泥的调和能够出现不同的颜色。就比如,两个平时并不突出的人,合力完成了一件十分突出的事情一样,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捏橡皮泥也一样,本来两种并不是常用的颜色,或者本来这两种颜色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可是,当它们合二为一的时候,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或许,这也是团结的力量吧。
不同的方法展示出不同的作品,捏橡皮泥也有许多的方法,可以借助许多的工具,或者废旧物品,让橡皮泥作品不再单调,看上去更加的别致。我想这是我在经后的“捏橡皮泥”活动中该注意的方面。
彩泥作画教案篇二
1.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团圆、搓条、压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及表现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一次性盘子人手一只,橡皮泥若干:每张桌上放一只鱼缸(事先用布遮盖),内有蝌蚪、水草、玻璃弹子等:背景图一幅(上面画有一只大青蛙,事先用布遮盖):录音机及录有青蛙叫声的磁带。
一、引起兴趣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迎春花张开了小嗽叭,小蚂蚁伸伸懒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们听,又有谁来了?(录音机传出青蛙的叫声,教师适时掀开背景图上的遮布。)
2.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它们来了吗?(幼儿回答后,教师掀开鱼缸上的遮布。)
二、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穿什么衣裳?
2.小蝌蚪长得什么模样?
3.它们游水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三、幼儿操作
1.青蛙妈妈想请你们给它的小宝宝塑像。这样吧,我们用橡皮泥来试一试。2.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请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儿讲述造型的方法和过程。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想出了两种方法来做蝌蚪,正面我来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然后在圆泥上捏出尾巴,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第二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再取一点泥,把它搓成长条作尾巴,然后把这两部分连结起来,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
5.请幼儿参照上述方法继续给蝌蚪塑像。
6.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除了小蝌蚪,还有什么。(水草和石子)
7.教师出示范例,请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做水草和石子。(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团圆作石子,搓成长条作水草。)
四、讲评
1.以青蛙妈妈的口吻进行讲评:呱呱呱,让妈妈看看,宝宝的塑像像不像。
2.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将幼儿的`作品用双面胶――贴在背景图上,开一个展览会,并请各班幼儿前来参观。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制作对象:
圣诞老人
制作准备:
各种颜色的橡皮泥、火柴棒。
制作过程:
3、用剪刀剪出圣诞老人的双腿,然后,在插好的橡皮泥上,给老人穿上双靴;
5、再给圣诞老人捏一个慈祥的头;
结束语:
孩子们根据上面的图文提示,自己也试着做一个可爱的圣诞老人吧,相信你的作品也将会是栩栩如生。
教学反思:
新纲要中“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指导精神为依据。我通过音乐、谈话、故事等多种方法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
彩泥作画教案篇三
捏彩泥
今天作文人网,作文课上老师要我们捏彩泥。我想:捏什么好呢?忽然,我眼睛一亮,决定捏一个机器人。
我首先把紫色的彩泥捏成长方形,接着把绿色的'彩泥和菊色的彩泥分别搓成它圆圆的眼睛和方方的弹药,最后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看到我完成的作品,我心情格外的好,我的作品真好呀!
彩泥作画教案篇四
1.引导学生用彩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彩泥制作方法的掌握及其运用。
2.彩泥的色彩搭配。
利用彩泥大胆地造型
教具:范作、图片,彩泥、水彩笔、牙签、铅笔、尺、剪刀等。
2课时
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橡皮泥)对,我们今天就里学习用橡皮泥来制作这些。
1.拍手歌:彩泥世界快乐多,捏一捏,搓一搓,今天我们来做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植物、动物、人物、风景都可以,只要你喜欢的都可以做。
1.出示材料,并引导学生配色。(以蝴蝶为例)
想一想蝴蝶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来想象。学生说,老师现场制作(头、身子、翅膀、眼睛、触须等),并由学生挑选颜色搭配,(提醒学生制作时需先后再前,先远后近,先下再上,运用捏、搓、揉、压、刻、切、割等方法),做出一个蝴蝶。
2.启发学生想象,利用生活中事物来添加景色
以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请学生配上景色,学生回答,教师从中挑选,依次配上鲜艳的花朵,小草或其它景物等。(添加的景色也可用绘画的方式)
1.师:看了刚才蝴蝶的制作过程,你心里是不是也想玩一玩有趣的彩泥,做一个有趣的动物?植物?人物或者其它的东西呢?(语言激趣)
2.分小组交流讨论:想好了?那就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看看谁的想法最有趣?
1.欣赏同龄人或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3.集合集体的意见,进行小结:你所设计的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
彩泥作画教案篇五
撕纸片是小班孩子比较初级的手工活动。让不太有目的的撕纸活动在一个游戏的情景中进行,是本活动的设计思想。活动在想象的情景中开始,在玩耍中撕纸,利用已有的环境积累有关色彩和数的经验,是一个体现整合意识的活动。当然,活动是以本班孩子的原有经验为前提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相当的“1”和“许多”的数经验,那么,在活动实施时,老师就可以让孩子在数数中完成“捡纸片”的游戏。如此,可以变化多样。
1、在撕撕玩玩彩纸中,感受彩纸的色彩和数量不同。
2、在想象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红、黄、绿、蓝等彩色纸条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只。
1、(出示彩纸条)这是什么?(五颜六色的纸条)你们看看这像什么?(抖动纸条:像花、像烟火等)
让孩子在自由的想象中,充满激情地进入活动。
2、(拿一张纸条边撕边示范)我把纸条变成了什么?我把一张纸条变成这么多的小纸片。
这是示范,动作要清晰。
3、我们在过节和高兴的时候,就把它撒在空中。(把准备好的彩色小纸片撒向空中)哦,过节啦,好高兴啊。
激起幼儿玩耍的兴致。
1、你们想高兴吗?你们想过节吗?桌上有这些彩色纸条,你去把它变成小纸条,越小越可以飘起来,看。
激发幼儿撕纸的愿望。
2、幼儿撕纸,老师指导撕纸,小纸片放在塑料小筐里。
做完了吗?我们来过节吧,过什么节呢?(好,过节)来,一起来往上抛,过节啦!啊,过节真开心啊!
在玩耍中,说说自己知道的节日。
1、你们看,地上都是小纸片。(举起红色小纸片)你找出这种颜色的小纸片,找到了吗?这是什么颜色啊?(同样的方法找黄、蓝、绿)
2、请你找红色的纸片。(听语言指令找颜色纸片)
小年龄孩子的'认知特点是先对照实物后,才能说出名称。
(把手上的任何一种颜色的纸片放在筐里)看,你们手上的一片纸片,放在一起变成多少纸片?(可以反复)
感受“1和许多”,积累相应的经验。
这是黄纸片,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大胆发散的,得到同颜色的纸娃玩)送你一个黄宝宝。
认识的颜色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
这里还有许多颜色宝宝,我们明天再玩吧。
彩泥作画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结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彩泥作画教案篇七
1、认识自己的彩泥,知道彩泥的名称
2、在搓、揉、按、压彩泥的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彩泥“软软的”特性。
3、体验自由玩泥的愉悦。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
2、每组一盒单色油泥。
3、事先准备各种动物(鸭、兔)泥塑作品。
过程:
1、教师出示动物泥塑作品,引起幼儿的好奇。
(2)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自己上的彩泥。
教师:我们手上拿的就是彩泥。你们猜一猜,它们捏起来是硬的,还是软的呢?
2、教师现场搓捏彩泥,做出小动物或汉堡包等作品,激发幼儿玩泥的欲望。
3、教师引导幼儿用搓、揉、按、压的方法玩捏自己的彩泥,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油泥“软软的”特性。
教师:
(1)油泥捏在手里有什么感觉?
(2)这什么彩泥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呢?(因为彩泥的软的)
(3)我们也来试着用彩泥制作各种物品。
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自己用彩泥制作各种物品。
玩橡皮泥不光可以让幼儿的`小手得到锻炼,重要的是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延伸,自信得到了提升,更是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手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如果让幼儿的小手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幼儿就一定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心灵手巧说的就是这道理,所以橡皮泥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在此。
小百科:彩泥是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工艺和材质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软而不粘手。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具备环保效果,适合用来捏创意作品。
彩泥作画教案篇八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彩泥作画教案篇九
1、学习运用搓长、由内向外盘的技能用橡皮泥制作蜗牛。
2、初步学会将蜗牛的'平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
橡皮泥、泥工板;蜗牛图片、范作、牙签。
搓适当长度进行盘圆,用辅助工具表现头与身体的花纹。
【教学方法与手段】示范讲解法;实物辅助教学。
一、激发幼儿对蜗牛的兴趣。
1、出示蜗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提问:“这是什么?它长的什么样子?”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橡皮泥制作“蜗牛”。
1、帮助幼儿感知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蜗牛,“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2、讨论制作方法。
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并尝试制作蜗牛。
制作方法:先把橡皮泥挫长;再盘圆;在一侧插上短棒成头;最后在蜗牛身上用牙签刻上花纹。
3、指导幼儿进行操作。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蜗牛的制作。
三、结束评讲活动。
1、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2、引导幼儿边欣赏边数一数同伴做了几只蜗牛。
3、讲评幼儿作品。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
彩泥的前身被称作橡皮泥——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工艺和材质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软而不粘手,它分别有红,黄,蓝,绿,粉,橙,紫...等等多种颜色,并可以通过两两混合,创造出其他颜色的彩泥,比如红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草绿色。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具备环保效果,适合用来捏创意作品。
彩泥具备可复制性,可任意捏成各种形状,根据配有不同形状的模具、模板,可将彩泥制作成各种物品,或者在老师的指引下,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在对学生的手脑眼协调培养,及色彩识别和创作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效果。
1、初步掌握彩泥的方法和技巧法。
2、用彩泥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3、在合作中巩固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5、它能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色彩和结构的感觉。
塑刀、压板、剪刀、梳子等,如是品牌的彩泥,
课题名称课题目标组织形式时间安排
1彩泥的简介彩泥的的发展历程全班1课时
2人物、动物组(渔夫、金鱼)全班1课时
3人物组(小女孩、玫瑰花)全班1课时
4动物组(鸵鸟、骆驼、)全班1课时
5人物、食品组(小女孩,汉堡)全班1课时
6人物、动物组(公主、老鼠)全班1课时
7人物组(男孩、女孩、鹿)全班1课时
8人物、房屋组(人物、房子)全班1课时
9动物、物品组(动物、塔)全班1课时
10动物组(狮子、兔子)全班1课时
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善课程管理。“彩泥”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彩泥“不同于其他学科,较高程度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评价反面应占重要地位。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彩泥”重在要求学生用有限的彩泥创造出无穷的图形,因此,紧靠模仿范例是不够的,关键还是靠学生自己的创新。因此,创新能力是学生评价的重中之重。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一
1、尝试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月饼”,并用辅助材料印出花纹。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个,小盘子六只。
2、幼儿玩超市游戏用的货架。
3、幼儿认识过月饼。
1、由故事导入课题,引起制作“月饼”的兴趣。
2、迁移已有经验,交流和讨论。
指导语: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说说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察教师制作“月饼”,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过程。
(1)认识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观察老师示范,了解制作的过程。
4、自由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幼儿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欣赏自己做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并请幼儿把“月饼”送到“超市”。)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二
捏彩泥・缙云实验小学一(8)班:王思淇“真象”,“真象”,哪儿传来的声音?噢,原来是一(8)班的同学在捏彩泥呀!我喜欢。我想了想:对了!我眼前一亮:“就捏母蛇吧!”我先拿来了一个粉红色的橡皮泥,搓成又长又细的椭圆当母蛇的身子,再把身子卷成大便的形状,然后用一个黑橡皮泥分成一点当母蛇的眼睛,最后,再把一点点红色的橡皮泥搓一搓当母蛇的舌头。这样,一条母蛇就诞生了。我又捏了蜗牛、蛋糕呢!我看着一件件可爱的作品,感觉它们都有了生命,我觉得玩彩泥很快乐!因为,它能便我的手更灵活,脑更聪明。晚上,我还梦见了我的作品变成了真的,它们还带着我去游玩呢!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三
1、认识自己的彩泥,知道彩泥的名称
2、在搓、揉、按、压彩泥的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彩泥“软软的”特性。
3、体验自由玩泥的愉悦。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
2、每组一盒单色油泥。
3、事先准备各种动物(鸭、兔)泥塑作品。
1、教师出示动物泥塑作品,引起幼儿的`好奇。
(2)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自己上的彩泥。
教师:我们手上拿的就是彩泥。你们猜一猜,它们捏起来是硬的,还是软的呢?
2、教师现场搓捏彩泥,做出小动物或汉堡包等作品,激发幼儿玩泥的欲望。
3、教师引导幼儿用搓、揉、按、压的方法玩捏自己的彩泥,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油泥“软软的”特性。
教师:
(1)油泥捏在手里有什么感觉?
(2)这什么彩泥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呢?(因为彩泥的软的)
(3)我们也来试着用彩泥制作各种物品。
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自己用彩泥制作各种物品。
玩橡皮泥不光可以让幼儿的小手得到锻炼,重要的是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延伸,自信得到了提升,更是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手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如果让幼儿的小手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幼儿就一定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心灵手巧说的就是这道理,所以橡皮泥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在此。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四
1、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泥塑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2、通过泥塑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好塑造力。
3、指导幼儿运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面具。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面具
2、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面具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多好看的面具呀!你们喜不喜欢呀?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不好?
二、展开
1、ppt课件:动物面具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面具,引发幼儿做面具的愿望。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个面具?
小结:面具可爱,各有特色。
(2)你们想不想用面泥制作面具呢
2、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制作面具提问:
你知道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
3、对范例面具进行分解、演示,让幼儿了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引导幼儿学习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动物,也可将其夸张、变形。
(2)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三、结束
作品欣赏展示:引导幼儿介绍、评价自己好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五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结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七
。当老师发给我彩泥时,我心想:捏什么好呢?我决定捏一个小蜗牛。
我先用绿色的彩泥揉了条一头细一头粗的泥条,再把泥条卷起来做蜗牛壳,再用黄色的彩泥捏了个脑袋。然后定到壳上。最后,用咖啡色彩泥做眼和嘴。一只小蜗牛就做成了。
可是,我觉得一点都不像。就修改了一下。
做好了后,我又看了看身旁的同学的泥人,
小学生作文大全
同学们有的捏了法国馆,有的捏了花朵,有的捏了草莓,还有的捏了子。一个个都做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我又看了看我的小蜗牛,觉得也很棒。老师看了我们的作品夸奖了我们。
今天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知道了,其实捏彩并不难,只要发挥成功的。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
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
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
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结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彩泥作画教案篇十九
设计意图:
陶泥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水果的形态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孩子动手做水果。小班幼儿已经掌握了,团圆,搓长,压扁等技能,本次活动重点在引导孩子巩固团、捏等技能,表现出菠萝的造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菠萝的外形特征,巩固团、捏等技能。
2.体验陶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菠萝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披着鱼鳞铠甲,长着公鸡尾巴,动物家族无名,水果店里有它”。
二、观察菠萝,了解菠萝的主要特征
1.教师:菠萝外表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2.欣赏菠萝,观察菠萝的外形特征,菠萝是什么样子的?长得像什么?
三、幼儿学习制作橡皮泥菠萝
1.请幼儿一起学习菠萝的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菠萝,并提出问题:如何按压出菠萝身上的方格格与小疙瘩?教师提出利用辅助材料牙签等,并演示方法。
3.幼儿制作菠萝,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4.速度快的幼儿先把做成功的“泥宝宝菠萝”放到前面的展览区内进行小组欣赏、交流表述、借鉴学习等活动。
5.教师根据幼儿具体操作情况,鼓励速度快的幼儿再次做自己喜欢的泥宝宝水果,让幼儿进行其他泥工水果的捏制与尝试,从一定程度上再次满足不同能力差异的幼儿的创作活动的愿望。
四、幼儿互相欣赏同伴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菠萝为主题,鼓励孩子继续通过团圆、搓长、捏拉等技能自由塑造各种菠萝的外形特征,感受泥工制作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欣赏菠萝图片,让幼儿对菠萝外形特征有深刻印象。随后与幼儿讨论菠萝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巩固幼儿捏泥的方法可以有捏、搓、团等多种方法制作菠萝。利用辅助材料牙签或小刀按压出菠萝身上的方格格与小疙瘩时,对于小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
彩泥作画教案篇二十
学习大胆塑造和制作手工作品。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饼干
深黄色橡皮泥、铅笔
1.取深黄色橡皮泥,然后,将其搓成一个圆球状;
2.将这个圆球搓成一个六面体;
3.再搓一个圆球;
4.将搓好的圆球,捏扁一些;
5.将做好的两个圆形和六边形饼干,用铅笔笔杆将边缘,压出凹凸状,用笔尖,压出饼干上面的小洞。
以上就是橡皮泥的手工制作方法,根据图文提示,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吧,看看谁能够将其做得最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