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模板19篇)
读后感是对书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总结和感受。4.借助适当的文学修辞手法,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并与作品相结合。在这里,我们与大家分享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启发和帮助。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一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的书。
读龙应台的书从最早读过的《野火集》到后来的《孩子,你慢慢来》,从最初的言辞激烈、横眉冷对、万丈豪气,到《孩子你慢慢来》的款款深情,凝聚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作为教师的我们,作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女性长辈之一,作为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们,更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有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我们惊奇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质疑能力。再者,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观察结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教师要做好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现代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不知是谁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万家长整装待发摩拳擦掌,在这千千万万的希望与期待下,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快,还是反而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天生的创造力呢?我们何不让孩子慢慢来,让孩子慢慢的地学会识字,让孩子慢慢地与人交往,让孩子慢慢地观察世界。而作为一名老师,要去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长时间沟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为孩子寻找乐趣,引发他们的兴趣却是一定要坚持实施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耐心,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给予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值得推广。
书的最后,龙应台说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回过头去看第一个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动作太慢,但她却又能放手让孩子帮助她,去做这些为客人服务的事情,看得出来,婆婆已经将这个最难的“放手”做到了,这种信任,又是对孩子怎样的一种尊重啊!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二
暑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品味了一遍,一家人一起看书,心不由得欢喜,嘴角禁不起一次次上扬。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的细腻的美与善,品味着字里行间,富有深意的话语,不经沦陷其中,一丝丝情愫在心里泛起波纹——这些包含着做母亲的心腹,回忆儿时的天真快乐……这些情愫凝聚融合在一起,很难让人说出是什么味道,但却是令人感动,喜悦,舒畅。
我很羡慕安安,因为他是幸运的,他的母亲也是幸运的,因为在孩子的问题上她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慢慢来,是的,慢一点,又何尝不可,我们可以慢慢享受这些上天赐予我们的丰盛礼物,细细去品尝,才能更真切的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读完这本书,妈妈感慨良多,她对我说:她不该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压在我身上,叫我自己把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是在看完这本书后妈妈所说的,我以为,她是深刻的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的,等待那些命运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足够的耐心与坚持,我很庆幸,应为我的母亲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忽然想起《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慢来,慢慢来。”
我只想对母亲说:“人生的路很长,我们美好的人生旅程,刚刚起航,让我们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三
我很喜欢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妈妈是台湾人说汉语,爸爸是德国人说德语,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用英语。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现住在瑞士,华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儿园。在不知不觉中,安安从学会听到学会说,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语言,汉语、德语、瑞士语、英语应用自如。真是太可爱、太搞笑了!
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充满耐心的好妈妈。在《序》中,龙应台写下了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呀!
而我可以说每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的。早晨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妈妈“快一点起床,否则要来不及了”的叫声。我穿好衣服,正想顺便看一下桌上的书,妈妈又催我快一点刷牙、洗脸。接着就是催我快一点吃饭,在狼吞虎咽、食物还未完全到胃的时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点,否则要迟到了”的催促声中走上了上学的`路。一到学校,又是在老师“快一点坐好、快一点交作业、快一点排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学了,奶奶来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话是“快一点洗手”,第二句“快一点吃点心”,接着是“快一点做作业”。直到晚上,在“快一点洗脚”、“快一点睡觉”的催促声中,才度过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欢填鸭式、功利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龙应台那样的教育方式。我做过一个梦,梦中龙应台一会儿变成我的妈妈,一会儿又是我的老师。
真的,“慢慢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饲养40天就可宰杀的速成鸡,它的鲜度和营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农家养一年才食用的土鸡。
“慢慢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慢慢来”让成长变得更加快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四
暑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五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六
著名作者龙应台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逼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知道龙应台这个人就是因为她给儿子写的这一段话。这次我们选择看外籍书籍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当我认认真真的读完这本书的后,我内心无比的柔软和感动。有的地方读着读着就不知不觉的流下了感动的泪。我能感觉作者那种内心是多么温柔情怀和无限的爱,才会写出这么细腻的文字,我对这位智慧母亲的敬佩和身同感受。
龙应台34岁才第一次做母亲,龙应台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内心深处更是一次又一次的变得无比的柔软。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真的值得读一读。特别是我们做母亲的。
因为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是从母亲角度写出的生命体验性质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亲与孩子成长的直接对话,这个过程有过欣喜,有过吼叫,有过惩罚,有过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许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经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长的点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到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所有成长中喜悦与泪水。同时,我可以感受到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人的龙应台在专心育儿时,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及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而正是通过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绝对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而是对生命与成长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吧。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是的,作为母亲,我们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我们看待孩子,孩子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耐心,需要时间。千万不能急,慢慢的来。对于孩子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美好。“花开须有时,唯有静待之”。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七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作者对孩子打蝴蝶结时细腻的描写,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绳编蝴蝶结,由于还是个五岁的孩子,手眼并不是特别的协调,因此,总是穿不进洞里,但是他没有着急,仍然不紧不慢的做着,仿佛这个杰作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种属于孩子的内心的平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可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母亲而言,对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作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女性长辈之一,作为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们,更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有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中,第二个故事提到了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责骂,最后,带着三个弟妹,在爱河边跳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心狠狠的纠了一下。其实,我一直没有看懂这段文字被放在这里的目的,也许是想说,若是这位教师能给孩子一个“慢慢来”的机会,孩子就不会因为压力与鄙视而自杀;也许,是想让教师也能和作为母亲的一样,关心孩子,耐心地对待孩子。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我们惊奇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质疑能力。再者,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观察结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幼儿教师要做好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它能极好地锻炼孩子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孩子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师、家长逼着做的事情会让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幼儿园的孩子,能力毕竟还很有限,对于一些事情,他们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万万不可着急,我们要耐着性子,让孩子慢慢来。我在给小班新入园的孩子上美术课时,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水彩笔,如何整理好用好的彩笔,在请他们演示操作时,他们不停地回忆老师是怎么做的,动作放到了最慢,当时,为了整节课进度的我,真想接过孩子的笔替他完成之后的操作,可是,我们的教育,不正是以培养孩子的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吗?为此,我还是选择了耐心地等待。孩子们也会有着急的时候,拿杯子接水的时候,排队去玩的时候,上课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露出焦虑着急的神情,有的甚至是用身体语言和眼泪来表达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劝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现代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不知是谁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万家长整装待发摩拳擦掌,千万幼教机构调整课程加速发展,千万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进斗金,在这千千万万的希望与期待下,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 あいう”,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当听着家长们交流“成功经验”,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个,为自己孩子的多才多艺自豪不已时,敢问孩子们是快乐的吗?那些被逼着学来的东西真的全都会被坚持吗?而填鸭式的教育到底是帮助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还是毁了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今后会少了解更多呢?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快,还是反而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天生的创造力呢?成人们,我们何不让孩子慢慢来,让孩子慢慢的地学会识字,让孩子慢慢地与人交往,让孩子慢慢地观察世界。而作为一名老师,要去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长时间沟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为孩子寻找乐趣,引发他们的兴趣却是一定要坚持实施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耐心,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给予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值得推广。
书的最后,龙应台说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所以,回过头去看第一个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动作太慢,但她却又能放手让孩子帮助她,去做这些为客人服务的事情,看得出来,婆婆已经将这个最难的“放手”做到了,这种信任,又是对孩子怎样的一种尊重啊!
孩子,请你慢慢来;成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请你们慢慢来啊……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六)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八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我从《孩子你慢慢来》的封面上摘抄下来的。
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母亲和两个孩子的故事。这个母亲很温柔很有耐心,就算孩子犯了错,她也不打不骂,只是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向别人道歉。
长长的路,需要我们慢慢的走。万物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可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现在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不想让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给我们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殊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并不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反而毁了我们的天真烂漫。
而书中的母亲,教育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尽力就行了。有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学。
我希望以后我们的父母可以多想想孩子的感受,给他们一点自己的空间。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九
一直以为龙应台是女中“豪”杰,她的文章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豪气万丈。但是,品读了《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之后,让我看到了她久藏背后的另一面,一改在我心中的印象,原来,她还细腻、柔软、温情、耐心、极致。
龙应台用质朴平淡的语言将自己如何陪伴两个儿子——安安和飞飞成长的故事叙写得生动活泼、滑稽可爱,同样做为母亲的我,在这质朴平淡的背后能感受到她对两个孩子的珍爱和倾注。因为真实,所以它具吸引力,拾起这本书我便几乎不肯放下了。
读完这本书,我还以一名教师的角度审视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
第一,让我非常之敬佩的一点——耐心!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妈妈会训我、骂我、对我感到不耐烦,有时还会把我晾一边,要是一直纠缠于一个问题的话定会自讨没趣地收到各种“惩罚”。在我的身边,我的弟弟,或是小伙伴的妈妈也总有打骂他们的时候。但是龙应台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满了耐心,她不会厌烦于和安安的对话以及安安的问题,反而还会和安安互动,满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发提问,从不厌倦,哪怕安安的话还说不完整、表达不清;她可以讲一百回的《西游记》;她还可以帮孩子们拯救那“恶心”的老鼠……。
教师,是个需要耐心的职业。面对学生的反复提问,面对学生的重复错误,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面对学生的幼稚要求,教师应当如何面对?从龙应台老师身上一一可以习得,继而内化,付诸实践。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内容,而后呈现和教授给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丰富,但我们可以成为为学生服务的过滤器,保护好孩子们难得的纯真、温和和善良。
……
龙应台是一个成功、称职的的母亲,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伟大而又无私的爱。我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称职的教师,必然要有大爱之付出,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师爱要超过亲子之爱,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师爱带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包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读了此书以后,我觉得我是好人,因为我喜欢孩子,很喜欢!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 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母亲总是希望为孩子遮挡住那些利剑、阴云、污秽之类的东西。《白雪公主》、《小红帽》的故事,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吧?但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个母亲考虑过它们的负面因子?如装扮成老妇人的皇后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继而想用毒药去药死白雪公主。可是龙应台考虑到了。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世界,她把书藏到书柜中,藏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因为爱孩子,所以她不想让孩子读《水浒》,因为怕那些绿林好汉的性格影响到孩子们,怕这样的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教育。难得她如此用心地做母亲!
因为做母亲,所以失去了青春时的“野心”,所以任孩子把自己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因为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她发现:那做过父母的,而且养育过两个孩子以上的,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她知道,该怎样帮助那个大的孩子摆脱掉心里暂时的阴影。也许在她的心里,自己只是那个最先来到世间的,而大孩子是来得稍微早点的,小孩子是来得最晚的,大家同样需要爱,而孩子就是上帝送给那个做母亲的女人的最好礼物。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就翻阅了两遍。但是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气息,仿佛在这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春天的气息,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不再那样焦虑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别人那样奔跑,我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优秀,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们。我想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一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爱”,龙应台笔下的那孩子更是可爱。
读《孩子你慢慢来》,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儿子,一个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孩。两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说三种语言了,他和妈妈讲中文,和爸爸说德语,在幼儿园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却是用瑞士语交流。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时常会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次见到金色的飘荡彩带时,龙应台误以为是龙,安安这么一个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德国的两岁小孩又怎么会知道呢?这么抽象的东西,作者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车排了一条弯曲的长队,指着它说:“龙。”对,好一个“车水马龙”,这也说明他一半的血还是中国的,依旧和龙有很深的渊源。
光说这可爱的安安,我似乎忘了还有一位主角——母亲,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时候,软绵绵的,胖乎乎的,像个小球。作者很爱这小家伙,亲他的头发、脚、手,几乎全身都被亲遍了。我想,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也曾被母亲如此的亲吻过吧!龙应台说,当一位母亲低着头微笑地看着孩子吸奶时,这画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爱是那么的甜美,谁又愿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亲的爱就分割了一半给弟弟。当安安开始不听话,当作者抱着泣不成声的安安,安安说:“我觉得你更爱弟弟。”当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懂得母爱无法分割,当一位母亲也因做错事而愧对孩子时,我的内心泛起了波澜。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个孩子都爱呢?重男轻女的现象在社会上还很普遍。爱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应该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亲的奶水长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树下、路边卷起衣服便喂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广众之下喂奶很丢脸吗?不是的,那是一位母亲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该读一读这书,好好地感知母爱。无知的女人,你更应该细细品味这本书,爱自己的孩子,这有何羞耻的呢!龙应台和安安一起洗澡时尚且能向她解释每月一次的月经,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不马虎的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二
本来,我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当妈妈推荐我看了这本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我渐渐有些了解她并喜欢她了,同时我又特别羡慕华安、华飞有这么一位既是母亲、又是朋友的妈妈。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龙应台充当了一份伟大的职业—母亲。这本书的开篇有点让我惊吓:在龙妈妈读书的那个年代,孩子们在学校里没有尊严可言,有的因为顽皮只得头顶一盆水被教师罚站;有的因为考试成绩差必须带着“我是懒惰虫”的牌子在操场跑一周;甚至更有的学生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他们在这种冷酷的教育环境中艰难地生活着 。于是,深受其害的龙应台,在做了母亲后,十分爱自己的孩子,以一种耐心、平等、潜移默化的方式,竭尽全力为孩子们创造温馨自由的成长空间,把自己的儿子华安、华飞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我多么羡慕龙应台的孩子华安和华飞啊!他们的母亲总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而且相处得十分融洽。无论孩子有多少个无知的要求,比如说要妈妈很温和、要妈妈不打人不骂人、要妈妈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龙应台妈妈全做到了。她希望她的孩子顺其自然慢慢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联想到我们的一些家长,就像拔苗助长的农夫,总是一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样子,一会儿给孩子报这个辅导班,一会儿又报另一个兴趣班,完全不尊重自己孩子的意见。每天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作业、做作业,还是做作业,恨不得孩子一天中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但愿我们的妈妈们能和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一样,都能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让我们慢慢来,那该有多好!这样我们也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空间了。
龙应台对她的孩子们的爱一定是真正的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三
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记得同事和我聊起过,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这个暑假,我从手机上下载了龙应台老师的《目送》和《孩子你慢慢来》电子版书,由于手机不离手,读起来方便,于是让我以电子书的方式与龙应台的文字相遇。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位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这本书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我认为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这本书以《蝴蝶结》作为序,描述了她看着一位五岁的孩子为自己包扎一束花,因为花枝太多,而孩子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人又偏偏想打一个蝴蝶结,反反复复打不起来,阿婆的着急,我的耐心等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坐在石阶上,耐心等候孩子扎蝴蝶结的母亲的画面,这是一个多么有耐心的母亲,无论外界如何纷乱,我只愿做一个愿意等孩子慢慢来的妈妈,是多么的恬静,温暖。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当她成为了一位母亲,当她感受温柔的小生命时,当她陪伴这个小生命慢慢长大时,她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从孩子认识“啵”(鸟)开始,妈妈就逐步带着他认识了宇宙,认识生活的世界。世界之大,许多事情孩子都在探索,从牙牙学语中到“龙”带给孩子的想象,从认识黑人到认识自己的身体等等,妈妈都陪在身边,一同感受着孩子的点滴成长,感受着作为母亲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
作为母亲,她是用心的,在给孩子读故事书时,不想让孩子接触血腥的场面,不想让这些文字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为此把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书束之高阁;作为母亲,她是精心的,为孩子选幼稚园,不想让一些不好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个性成长,跑遍了台湾的很多幼儿园;作为母亲,她是有耐心的,当孩子犯错误时,她会耐心听孩子讲,与孩子一起分析利害关系,并给孩子适当的惩戒,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故事: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线,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告诉了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有些线是不能触碰的道理。
整本书,透露出一位母亲的万般柔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位母亲的责任,作为一位母亲的万般之爱,作为一位母亲陪伴孩子成长中体会到的点点滴滴幸福。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世界是浮躁的,我们只有静下心来,静待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同感受成长中的快乐,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四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普通的母亲,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很羡慕龙应台的孩子们能在如此亲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自家院子对面住着他们的好朋友,古朴的小城里有大片的田野和麦田、邻家树上有可爱的松鼠和小鸟。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传统的母职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我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作为妈妈的我们,却总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不能忍受。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们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时,觉得自己被缠上了重重枷锁,束缚的不仅是自己曾经的雄心万丈,还有孩子那越来越脆弱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换位思考一下:在我还是十岁不到的孩童时,能做得那么完美吗?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别急,慢慢来,孩子还小!”多一些宽容、多一颗耐心、多一份期待,从心底里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相信结局一定会与众不同!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五
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有朋友让我读一读她写的《孩子你慢慢来》这一本书,在搜索中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畅销的书,适合广大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来阅读。而且我非常喜欢的李薇校长也曾经在讲座上极力推荐这本书,于是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买来后也想去深入地了解她。
一拿到这本书,看见的是封面,上面有一个母亲笑着看着远方,母亲胸前站着一个孩子,望着母亲的脸,封面的背景全部为黑色,给我沉闷、压抑的感觉,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起我就没有认为封面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不光是封面,而且里面的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那就先从照片说起吧,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我是一位小学的老师,我也很爱班级里的孩子,但很多时候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却会失去耐心而对他们面目狰狞。读了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不禁被她内心深处的母爱和款款深情所打动,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亲照顾教育两位儿子的生活点滴,宛如涓涓细流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灵。平时班级里孩子的顽皮,天真,可爱历历在目,“妈妈,起床啦!”安安用手撑开妈妈紧闭的眼睑,像验尸官撑开死人的眼睑…。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对孩子少了一些温柔,多了一些粗暴。现在细细想来,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自己班级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给他们过多的要求,比如因为担心孩子们操场跑得太过分,我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可以跳绳、踢毽。如果发现他们在操场上抡绳,我会让他们在操场上跳皮筋。反正不准就对了。所以更多的孩子只是在操场上坐着聊天,这真的是一种煎熬,还有班级里的很多家长生怕怕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一窝蜂地都去学钢琴、学古筝、学绘画、珠心算、围棋等,把孩子当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免会急躁,而不会让孩子“慢慢来”。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仅想到了自己作为名幼儿园老师与龙应台的差距,同时我仿佛也与龙应台女士共同的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和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儿子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我坦诚地承认:和龙应台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我和儿子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为我心爱的孩子的未来做些什么,比方记录可爱的孩子的成长,比方记录养育孩子的艰辛,比方记录我们共同的快乐……做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但终因琐事而放弃,所以,我很愧疚。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作为老师,作为母亲,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六
每次因为孩子,因为学生让自己心情变得极度烦躁的时候,我会轻轻打开龙应台的《孩子 你慢慢来》……就这样,在一个个静谧的午后,感悟书中美好的感情,感悟书中温柔的成长,我的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的文风一贯豪气,但在本书中她以一个母亲的角度,用她细腻的文字,轻轻柔柔的将她对孩子们的爱刻进每一个读者的心里。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隽永的哲言,唯有无数次的忍俊不禁,无数次的低回温柔,无数次地用行动告诉我们成长需要等待。诚如斯语:花开须有时,唯有静待之。
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焦虑和急躁充斥社会的每个角落。整个社会都在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冯钢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长焦虑不能完全避免,但当焦虑成为一种社会群体性疾病,并且非理性地互相传导蔓延时,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承受者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于是,千万家长摩拳擦掌,整装待发。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结果是或许培养出很多’神童”“天才”,但很多孩子过早地被激发潜能,导致后劲不足,未来发展平平……还有很多孩子因此而丧失学习积极性。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毁了孩子天生的创造力。而家长无疑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而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希望自己教授的东西,学生可以很快消化,可以做到孔子所希望的:举一隅以三隅反。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期许都加在了学生身上,犹如很多家长把生活的期许都强加给孩子一样,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于是,我们这些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家长的帮凶。看着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很多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不如放下那条绳索,陪伴着走孩子必经的路,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现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想当我们教育孩子能够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将获得蜗牛的世界,遇见广阔连绵的美丽风景。
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小女孩依偎在一只大大的蜗牛旁,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蜗牛安慰她道:“孩子,你慢慢来,世界一定会等我们的。”孩子感激地答道:“谢谢你和这个世界!”
孩子,请你慢慢来;成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请你们慢慢来啊……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七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的款款深情。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葛哥与底笛》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认为妈妈更爱弟弟,所以他玩“失踪”变得很麻烦,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妈妈每次都用温暖的怀抱和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兄弟俩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时欺负弟弟,妈妈要打哥哥,弟弟飞飞却把整个覆在安安身上,为哥哥求情。两人相依为命的抱成一团,再抬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我仿佛看见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我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爱,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和细节中,给了我无数的温暖和启迪。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但她从不强求我读书。每当夜幕降临,我和妈妈都会坐在床头,面前摆上几本儿童读物。此时,温暖的灯光抚摸着我和妈妈的脸庞,妈妈温柔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今天的故事叫‘老鼠开会’”,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字读来都是那么慢慢的,柔柔的,像音乐一般舒缓人心。而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妈妈,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妈妈则会耐心地通过比喻或游戏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理解故事的内涵。从一个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优美的散文,妈妈都一直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渐渐地,我越来越爱读书了,阅读在我的心里已然成为了一种受益终生的习惯。
母亲,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我向你们致敬。你陪着自己的儿女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隐约间你的青丝已斑白;你送了儿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双颊已布满沧桑。
世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八
最近再次通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发现读这类文字,不适合一口气读完,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这样一份美好的感情,体味孩子温柔的成长,让我的心也变得更加柔软。
其实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折服,一个大概四五岁的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走在金黄色的枫叶铺就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为世人著称,但她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底深处流露出来的潺潺溪流,眷眷深情。
《孩子你慢慢来》讲的是龙应台亲身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悟。文字里面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年女子,在自己的异国他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它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字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离奇,但是充满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温柔细腻。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的物种。
看到封面之初,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温馨,有鲜红的花朵、碧绿的草地还有金黄色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似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自己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的感慨。
作为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之下,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一个周末排的满满当当,孩子累,家长更累。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不妨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爱孩子是作为父母的本能,但是我们是不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却是需要我们必修的人生哲学,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人格,也需要和成人平等,拥有选择的权利。在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时间尝试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聊天,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
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也请慢慢来。我想面对孩子的成长,我缺乏的正是那种理性和尊重,有时缺乏耐心和思考,或许我在今后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不会再对花开满地的田野熟视无睹,选择坐下来,因为“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篇十九
在生命的长河里,人要做很多事情,不同的年龄段就有不同的事要做,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龙应台有2个孩子,他俩之间相差4岁,《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就是记录她与2个儿子童年的时光。自从小儿子飞飞来到这个世界上,大儿子安安一下子觉得自己失宠了,对弟弟甚是吃醋,因为弟弟可以——不涮牙,不吃饭,不洗脸……有了羡慕嫉妒的感觉,于是他抗议自己做这些事情,每件事情都和妈妈对着干,直到妈妈用尽力气缠30分钟,他才肯去做。
其实安安是没有明白,他自己的很多事情,弟弟也不能做,比如弟弟只能穿他穿过的旧衣服,每个星期五下午弟弟不可以和妈妈去看戏,晚上不可以听妈妈讲《西游记》《水浒传》,冬天爸爸不可以带去阿尔卑斯山滑雪……这些事情1-2岁的弟弟是享受不到的。
趴在窗口发呆,如醉如痴地回味刚才读过的故事,妈妈那张严肃的脸猛然把我拉回到现实;庸懒地躺在沙发上,摆弄手中的电视遥控器,妈妈却立即抗议,把我推到了书桌前;周末,踏着公园里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我却无奈地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哭哭啼啼地向妈妈抱怨:“我不要上五年级,太辛苦了,我要回到过去,我要一直停留在一年级。”“人的生命只有前进,没有倒退!”妈妈平静地对我说,瞬间我怔住了,我想起了安安要过弟弟的生活,我不也和他一样吗?五年级的课业虽然比二年级重了,但是人终究不能永远活在一年级的.慢节奏中,这样只会让自己成为不入群的人,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时间追赶着我们,不会为谁多停留一刻,大家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知识的人,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世间万物,多好啊!五年级的我们,身心逐渐完善,可以学习和理解小时候无法理解的问题……于是我止住哭泣,拿起笔,为自己做了一份暑期安排。
该玩的时候要玩,该学的时候要学,就像我们学校的校训:学得扎实,玩出名堂。五、六年级是我们对小学阶段的总结,也是对初中阶段的展开,这个时候,重心要放在学习上,“黑发不知勤学早”若辜负了这大好的时光,是会后悔一辈子的。
我又想起了邻居姐姐,每天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在楼道口碰见背着书包的我,她的眼神总透出淡淡的忧伤。我听说她小时候也曾是“逃学大王”,职高毕业后也没能考上大学,工作辛苦,却只有微薄的薪水。我想如果让她再回到我的年纪,她是不是会选择在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呢?我也常常听到看到媒体上那些负面报道,做坏事的人基本上就是没有在适当的年纪做应该做的事情。
是呀,过早地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无异于拔苗助长,只会让自己过早地去品尝苦涩。但做符合年龄的事情,却不能“慢慢来”到我们人生的终极时刻,我们才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点评: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总能常读常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中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跳出了铺天盖地地对母爱的歌颂,挣脱了“慢慢来”的借口,选择以一个孩子的角度,理智的分析什么时候该“慢慢来”什么时候又该奋起,虽然文笔略显稚嫩,但可贵的是她的真诚。不是模仿别人优秀的部分,而是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