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村居古诗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反思,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思考和深入剖析,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向和思路。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一
《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小编与大家分享古诗的改写,欢迎参考!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黄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杨柳拂在堤岸,似乎把春天陶醉了。我沉浸在这美景之中。这时,一群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多么美的春光啊!”我不禁感叹道。
看,一群孩子,正在欢快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放风筝呢!那些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瞧,那风筝真是千姿百态,蝴蝶和蜜蜂在嬉戏;威武的老鹰在天空中盘旋;可爱的麻雀在觅食……真是丰富多彩。一位孩子喊道:“看,我的蝴蝶多漂亮啊!”另一位孩子又喊道:“我的老鹰才够威武呢!”他们欢笑着,玩耍着,我不禁回想到我的童年。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二
下村居,是我所在的一个富裕并具有悠久历史的村庄。这里有宜人的生活环境,苍翠的田野和清澈的小溪,每天清新的空气和鸟儿的歌唱为我们带来了平和和愉悦。在这个村庄里,我亲身体验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第二段:乡村的悠闲与简单
下村居的居民以务农为主,生活节奏悠闲而宁静。大家都有充裕的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生活的乐趣。每天一早,我都会被鸟儿的歌声唤醒,而不是闹钟的刺耳声音。出门散步的时候,总能遇到友好的邻居,和他们聊聊天,分享生活的喜悦和烦恼。大家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温暖而和谐的社区。
第三段:农田的馈赠与劳动的收获
在下村居,务农是居民们最主要的工作。我参与了农田的耕种工作,亲手插下了幼苗,也亲眼见证了农田从一片黄土到绚丽多彩的过程。这种耕作过程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土地的价值和劳动的辛苦。每年的收成是对我们的辛勤劳动的回报,看着满仓的谷物和蔬菜,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第四段: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视
下村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每年的农历春节期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在这个时候,居民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参加各种传统文化表演,如舞龙舞狮、传统乐器演奏等。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们的生活,也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第五段:爱护环境与和谐共处
下村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居民们非常注重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村庄周围建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小公园,每天都有人前来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倡导低碳出行。与此同时,我们也尊重和保护村里的野生动物,让他们与人类和谐共处。
结尾:
在下村居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简单。农田的劳作给了我体力的锻炼,也让我明白了食物的来之不易。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环境的保护给了我们一个和谐发展的社区。下村居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向更多人推荐这个美丽的乡村。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村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人们在村居中生活、工作、交流。我生活在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村庄,多年来,我有幸观察和体验了村居的变化。通过与村民的接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村居的独特之处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村居中收获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传承与文化保护(200字)
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它充满了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在我所生活的村庄里,村民们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每年的农历春节,村庄会举办盛大的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鼓等,吸引了许多游客。我参与了村庄组织的文化活动,例如学习音乐、舞蹈和书法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为能够参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段:农耕文明与自然环境保护(200字)
村居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代表,农田和农民是村庄的生命之源。我在村居生活中亲身体验到了农田耕作的辛劳和困难,也真切感受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一方面,他们抵御着各种自然灾害,努力种植着粮食和蔬菜来养活全家;另一方面,他们注重利用有机肥料和环保农业技术,保护土地生态环境。这使我更加明白,保护自然环境是一个社会责任,农民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段:社区互助与人际关系(200字)
在村庄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密切。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仅与家人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也和邻居们成为了朋友。遇到困难时,大家总是愿意伸出援手,共同面对困难。我记得有一次,我临时需要大量草木柴,邻居们非常热心地帮助我,为我提供了充足的供应。这种互助精神和人际关系在村居中非常重要,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人们对彼此的关爱与尊重。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未来追求(300字)
村居的生活教会了我许多宽容、勤劳和坚韧的品质。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我学会了尊重他人、与人合作和分享。这些品质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与农民的接触,我也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权益。我希望将来能够为农民和村庄的改善做出贡献,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村居的心得体会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做出贡献,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结:(100字)
生活在村居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农耕文明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社区互助和人际关系的亲密与尊重。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我个人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将永远铭记村居的点点滴滴,并希望未来能够为村庄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度个性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尽管如此,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文化之花,更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体验和了解这些文化遗产,我参加了古诗村居观摩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将简单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第一段:活动前的准备
这次活动的准备十分充足,组织者提前为我们发放了有关古诗的相关材料,并邀请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为我们讲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特别是在集合前,我还重温了一些经典古诗,以更好地了解它的韵味和语言。
第二段:参观村居
在村居里面,我看到了庭院中老人们调皮的孙子,桌前熟练的女主人,还有远处挽着胳膊散步的情侣。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举止、语言,以及庭院种植布局等等细节,都是古诗和词人的灵感来源。他们的日常行为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深深地让我认识到了古诗的独特价值。
第三段:古诗赏析
在课堂中,我听到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诗歌,他们的诗歌由于对生命、人情和江山的好感,进行了高度的表达,深深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老师的分析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古诗的语言美学。可以说,整个课程是对语言、历史、生活的完美结合,让我在感觉上和悟性上都得到了不少收获。
第四段:讨论与体验
在活动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确定了庄子的思想和理念、种田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处时代的特征,通过实际体验学习了一种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我深深地被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和立场所吸引,感受到共同拥有文化资源所带来的冲动和力量。
第五段:感受与收获
从整个课程来看,我感觉到自己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了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也领悟到了一些干货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我更深入地掌握并意识到了这种文化遗产对青年人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愿望,让我更加自豪地把它当做一个精神家园。
总之,在这个时代里,只有试图理解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才能在个性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灵感和价值。这次古诗村居观摩课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行动和思考平台,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五
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中\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词作,感知宋词
1、课件出示(居)。
师:看屏幕,这个字读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说居然之家,还有人说安居乐业。)
2、出示“村居”。
过渡:只是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就觉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那么让你站在这村子边,走进这村子里,真实地感受这美丽的村庄,你会做些什么啊?(作诗、画画、吟诵)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美丽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怀感慨,就算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金戈铁马。这样的安宁还是触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细腻,于是让我们后辈人为之赞叹的佳作就这样破茧而出了。
今天我们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诗人细腻的感情,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
3、简介词名
出示整首词。
师:这和我们平时学过的古诗一样吗?这是我们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文体——
词,它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际,在宋朝达到鼎盛。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这曲调的名称叫“词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又叫“忆萝月”、“醉东风”。
4、简介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初读词作
1、检查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
师:古人诗兴大发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阕,足蹈下阕,合之)
三、诠词释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指导朗读)吴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家乡话和老师说句话?翁:年龄大的老公公。媪,年龄大的老婆婆。师:这翁媪在干什么?相媚好?很亲热的在一起打趣交谈。翁媪你们在聊些什么啊?(x翁、x媪)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大儿锄豆溪东”(出示画面)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儿来锄草,来x大儿把你的辛勤劳动读出来。
“中儿正织鸡笼”(出示画面)师:“看来翁媪的儿子们都是干将,那个字写出了了中儿的专心工作?(织,所以这个字要?重读。)指导朗读。
“小儿卧剥莲蓬”(出示画面)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那儿剥莲蓬)“卧”什么意思?(趴的意思)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师: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一个词给他,他在剥莲蓬时态度怎样?(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师:这样的小儿让我们觉得?天真,活泼、可爱、顽皮……那这样的小儿在父母眼里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无赖”指?可爱、顽皮。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东?——大儿锄豆。溪头?——小儿卧剥莲蓬。
这小溪简直就是这幅村居图的“点睛”处,因为有了这溪水,所有的画面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完美的画面。听,这流水声。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哗啦哗啦唱歌的……)
师:闭上眼睛,伴着这流水声我们眼前出现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绿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着软语的有点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还有他们勤劳的儿子们以及那正在聚精会神剥莲子的小儿子。这画面多么的?——美。这美多么的让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着把这美读出来?(读的真美,老师也陶醉了,我们都醉在这吴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归路”。)
四、合作探究
过渡:这种沉醉让我们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媪聊聊天,问一问这是“谁家”的翁媪。(这是谁家的翁媪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这么矮小,您为什么这么开心啊?x媪啊,你的日子过得这么清苦,您怎么还有兴致喝酒谈心啊?x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
看着这和睦的一家人,我们不禁心生?羡慕。是啊,生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尚且羡慕他们,何况处于战乱之时的作者呢!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这首词就是他在被贬之后写的。
你觉得作者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吗?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五、课文
你想听听吗?可以跟着一起唱。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整首词。
2、你喜欢这样的田园风光吗?试着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这样的温馨情景,这些情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写出来,写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
26清平乐村居
情景(茅檐、小溪、青草)
人物(翁媪)
生活:大儿锄豆美丽的村庄生活
中儿织鸡笼(村居)
小儿剥莲蓬
教学反思:
从整个过程来说,这节课并没有达到原本设计的要求,内容安排较多,学生接受的容量还达不到设计要求;课堂节奏过于舒缓,与题目“村居”的舒缓有过之。虽然保证了节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环节拖得太长,照顾全体学生,反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但是,本课中的'一些环节也真正使得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熏陶,语文素养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环节中,交给了学生一种全新的诗歌朗诵方法,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记住了文章。舒缓的课堂气氛虽然使得环节显得有些拖沓,但是却能够保证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六
村居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真挚情感的表达。它以朴实自然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古人对乡村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学习古诗,我体会到了村居生活的诗意与哲理,进而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村居古诗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雄奇与辽阔。在村居古诗中,作者常常以宏大的笔调描述山河大地的壮丽景色。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脍炙人口的开篇,描绘了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令人目眩神迷之余,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力与美妙。通过这些描写,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然界的伟大与神秘,也明白了人类应该如何谦卑地面对自然,珍爱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其次,村居古诗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纯真与朴实。在古代社会,农村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诗人们通过描写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杜牧的《秋夜寄邱员外》中写道:“劲草青青柳依依,白云无心亦有机。”这些平实的诗句,让我仿佛走进了村庄,感受到了那自然、纯朴、和谐的村居生活。古人不以生活富裕与否为标准,而是追求心灵的安宁与慰藉,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应该从村居古诗中汲取的智慧。
再次,村居古诗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在村居古诗中,有许多描写生命脆弱与岁月无情的诗句。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简洁而深刻的诗句,向我们揭示了人生无常的真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每个人和事物,努力追求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村居古诗让我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古人的眼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融的。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简单的诗句中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融合与交融。在作者看来,自然界是人类短暂而渺小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学会敬畏和感恩。同时,古人还通过诗歌对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与不公正进行了批判,发表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现代人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发出我们的声音,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学习村居古诗,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体验到了生活的纯真与朴实。同时,村居古诗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短暂的真实,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体会使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与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我相信,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下,我们才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更好地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七
这是一个的早晨,绿地、暖阳、翠柳、红花,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处处闻啼鸟。屋檐上,一对小鸟正用那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嗓音唱着美妙动听的春之歌。
屋子内,刚刚还沉浸在美梦中的诗人被鸟儿的歌声惊醒了,他揉揉惺忪的睡眼,这才发现:天已大亮了。于是立即穿衣起床。当他打开房门的'那一瞬,就完全被眼前春暖花开的大好景象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深吸着春天醉人的气息,仿佛自己也融入了其中。此时此刻的,面对如此的大好春光,立即萌发了写生的念头。
一番整理之后,高鼎便背起行囊出发了。
一路上,鸟儿和他同歌,蝴蝶与他共舞。那拂面的柔风,扑鼻的花香,更使他兴致倍增。来到一块离河堤不远的空地上,高鼎停下了脚步。“此处实乃作画之宝地啊!”他一边兴奋地自语一边高兴地拿出工具,专心致志地绘起了眼前的美景。
高鼎看看眼前天人合一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在画上写下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八
春天的某一天,唐朝的高鼎来到了一个村子里,并且居住了下来。
高鼎低头看到了一大片嫩绿的小草,好像这些小草在土地里住不下去了,要到上面呼吸大自然的空气。一阵微风吹过,小草一会儿向右看,一会儿向左看,好像是在看四周的环境。高鼎抬头看见了一群小黄莺在天上飞像是一群从异乡来的游客。
一阵风吹了过来,拂堤边的杨柳的柳枝就像一个喝醉酒的汉子,在那儿晃来晃去。
高鼎走在回去的路上,看见一群孩子匆匆忙忙地从学堂跑回家,好像有急事似的。高鼎站在路旁想了一会儿,准备走时一阵东风刮了过来,还看到小孩拿着风筝兴冲冲地跑了过来,高鼎摸着胡子笑了笑。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九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黄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杨柳拂在堤岸,似乎把春天陶醉了。我沉浸在这美景之中。这时,一群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多么美的春光啊!”我不禁感叹道。
看,一群孩子,正在欢快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放风筝呢!那些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瞧,那风筝真是千姿百态,蝴蝶和蜜蜂在嬉戏;威武的老鹰在天空中盘旋;可爱的麻雀在觅食……真是丰富多彩。一位孩子喊道:“看,我的蝴蝶多漂亮啊!”另一位孩子又喊道:“我的老鹰才够威武呢!”他们欢笑着,玩耍着,我不禁回想到我的童年。
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文学赏析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十
早春二月,春光明媚。小草从土里悄悄钻出来,迎春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鸢尾花蓝了,它们渐次开放,既像在延续着春的美丽,有好似在比美。碧空下,黄莺在歌唱,燕子悠哉悠哉地飞舞着。
柳枝也被春风染绿了。微风吹来,长长的柳枝轻轻地摆动着,温柔地抚摸着堤岸。周围飘荡着、缭绕着浓浓的春烟,这一切令人陶醉。
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童放学了,正欢声笑语、你追我赶地往家走。他们为什么这样急匆匆?
温暖的春风轻轻吹着他们红扑扑的脸蛋,红彤彤的太阳用温暖的光芒照耀着他们、看着他们。
春天来了,多么美好!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十一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鉴赏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十二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得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十三
村居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诗人在字里行间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下面一起来看下!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十四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大意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村居古诗心得体会篇十五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译文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高鼎
(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