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语文教改论文范文(15篇)
人类社会因对新鲜事物的渴求而不断发展进步。坚持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和追求美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一
一、结合教材与生活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孩子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孩子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孩子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孩子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孩子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孩子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一话题,让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孩子,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孩子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作文,很多孩子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孩子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作文评改、口语作文训练等等,让孩子及时交流,锻炼孩子的思维敏捷性,这对于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文学教育:中,20xx(04)。
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才智,20xx(08)。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二
欧洲谚语说:“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中国俗语也赞赏‘‘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确实,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介于此,初中语文知识积累如何着手呢?笔者总结自己十几年的从教实践,建议学子们循序渐进地从以下4方面入手!
一、从七年级就开始进行字词的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初中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1.每逢遇到自己陌生的字词一定要找“字典君”;2.学完一篇课文要求自己能够及时总结该篇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含义;3.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益求精。4.对于每次考试后的试卷,不管自己对错与否,都要把有关词的题目从头到尾认真再过一遍,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5.平时可以把字典当成一本有趣的小说来阅读。特别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成语词典》,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或词,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意思,而且附有举例。所谓举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浓缩的故事,深入钻研其中,学生深觉其乐融融啊!
二、七年级伊始就狠抓朗诵
喜不喜欢语文的其中之一标志就是看学生是否喜欢朗诵!如果一位学生在上课朗读的时候能够不遗余力地朗读课文或其他可读材料,并且是长期坚持,那么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无论如何都不会很差!加之,因为他的朗读到位,他的思维训练得很棒了,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语言必定简洁流畅,表达意思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这样的作文正是考场佳作的标志之一。因此读好课文,有一个优秀的朗读习惯,会在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反之,若学生不习惯朗读,没有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那么,这位学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不会太高。他在写作时候,就会言语乏味,表达踉踉跄跄,乃至词不达意。远离行云流水的表述,当然也就无法赢取中考阅卷老师的欢心。
三、读书笔记需常年持续
读书笔记有许多种类,不强求学生每样都记;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目的择其一而进行,按需选用。
1.摘录式笔记。内容可以是摘录优美词语、成语,精彩纷呈的句子、段落,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以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于写作。此种可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
2.提纲式笔记。通过编写书籍或文章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内容,以记住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目的。此种同样建议留存于专门的笔记本。
3.仿写式笔记。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目的是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更上一层楼。
4.评论式笔记。可分为书目、主要内容、评论意见等等类别,针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诗、词、字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几何。此类随笔于相应读物中较好。
5.存疑式笔记。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备用于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这类多用于课本或参考书中。
6.心得式笔记。目的是为了记下阅读者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名),书中哪些内容令阅读者收益最甚、触动最深,并联系实际写出阅读者自己的感受,即是随感!此类多为高年级学子常用。
四、分册分阶段背诵一一优秀古诗词名篇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大腕苏东坡一向推崇多读好书。通看漫长历史长河,古人多有口若悬河之辩才,博古通今的智士,更无论诸多文质彬彬的学士,都是气质高华,阳春白雪,他们的光华气质从内而来!学子们通过背诵习得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在。背诵是一个人口才、智慧、气质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
五、初三备战写作一各种文体的训练后择中考题型积累
现在中考有一个明显的写作要求就是有一大一小文体!所以针对中考,我们同样要进行作文知识方面的储备和积累。可以这样认为,谁忽视作文,谁就会在中考语文考场上遭遇滑铁卢。
大纲提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所以进入初三之际,笔者就建议学子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作文中精选出几篇得分较高的,以此判定自己写何种文体的文章最为拿手,何种文体文章最能取得高分。结合语文老师所提当年中考作文的趋向是什么,把平常写的、看到的收集汇总,不定时拿出来浏览识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中考作文题型的针对性训练,达到写作时无须多虑,能够一挥而就。
总而言之,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但是笔者着重提醒学子们注意: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我们无论是记古诗词还是精彩词语、段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三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摘要:情感教育是在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是以清晰明确的情感目标为导向的。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任务。新课程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就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落实的具体体现。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窃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必须要以情感教育目标为重要载体。唯有以情感教育目标为载体,才能在紧紧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全体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情感教育。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立足教材内容,锁定情感目标
制定清晰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够方向明确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才能够顺其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细心制定一目了然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指出明确的方向。《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藤野先生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鲜明的人物特征。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制定了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即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格,以及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教师立足教材内容,牢牢地锁定了情感教育目标,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情感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就会顺其自然地达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升。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以知识习得规律为基础的.,是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的。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情感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遵循知识习得规律,潜心设计一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铺就道路。仍然以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为例,围绕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深刻体会了作者对藤野先生那种浓浓的师爱。又如在课堂升华环节,笔者让学生结合本课内容触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围绕情感目标,潜心设计了课堂教学活动,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依托教学活动,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之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情感共鸣的产生离不开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些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入情入境,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并借此产生情感共鸣。有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依托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延伸道路。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时候,笔者不仅让学生依托教学活动清晰地梳理出了刻画母亲性格特征的几件事情,还让学生依托这些教学活动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之情。与此同时,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也依托这些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油然而生。
教师依托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情感共鸣,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透彻地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细心制定清晰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指明方向;教师要在不偏不倚地围绕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精心设计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情感目标的顺利实施搭建平台;教师要在坚定不移地依托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情真意切地产生情感共鸣,为情感目标的顺利实施延伸道路。总而言之,教师要本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任务,以课堂情感教育目标为载体,富有成效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尽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四
欧洲谚语说:“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中国俗语也赞赏‘‘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确实,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介于此,初中语文知识积累如何着手呢?笔者总结自己十几年的从教实践,建议学子们循序渐进地从以下4方面入手!
一、从七年级就开始进行字词的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初中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1.每逢遇到自己陌生的字词一定要找“字典君”;2.学完一篇课文要求自己能够及时总结该篇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含义;3.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益求精。4.对于每次考试后的试卷,不管自己对错与否,都要把有关词的题目从头到尾认真再过一遍,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5.平时可以把字典当成一本有趣的小说来阅读。特别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成语词典》,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或词,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意思,而且附有举例。所谓举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浓缩的故事,深入钻研其中,学生深觉其乐融融啊!
二、七年级伊始就狠抓朗诵
喜不喜欢语文的其中之一标志就是看学生是否喜欢朗诵!如果一位学生在上课朗读的时候能够不遗余力地朗读课文或其他可读材料,并且是长期坚持,那么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无论如何都不会很差!加之,因为他的朗读到位,他的思维训练得很棒了,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语言必定简洁流畅,表达意思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这样的作文正是考场佳作的标志之一。因此读好课文,有一个优秀的朗读习惯,会在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反之,若学生不习惯朗读,没有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那么,这位学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不会太高。他在写作时候,就会言语乏味,表达踉踉跄跄,乃至词不达意。远离行云流水的表述,当然也就无法赢取中考阅卷老师的欢心。
三、读书笔记需常年持续
读书笔记有许多种类,不强求学生每样都记;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目的择其一而进行,按需选用。
1.摘录式笔记。内容可以是摘录优美词语、成语,精彩纷呈的句子、段落,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以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于写作。此种可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
2.提纲式笔记。通过编写书籍或文章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内容,以记住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目的。此种同样建议留存于专门的笔记本。
3.仿写式笔记。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目的是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更上一层楼。
4.评论式笔记。可分为书目、主要内容、评论意见等等类别,针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诗、词、字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几何。此类随笔于相应读物中较好。
5.存疑式笔记。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备用于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这类多用于课本或参考书中。
6.心得式笔记。目的是为了记下阅读者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名),书中哪些内容令阅读者收益最甚、触动最深,并联系实际写出阅读者自己的感受,即是随感!此类多为高年级学子常用。
四、分册分阶段背诵一一优秀古诗词名篇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大腕苏东坡一向推崇多读好书。通看漫长历史长河,古人多有口若悬河之辩才,博古通今的智士,更无论诸多文质彬彬的学士,都是气质高华,阳春白雪,他们的光华气质从内而来!学子们通过背诵习得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在。背诵是一个人口才、智慧、气质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
五、初三备战写作一各种文体的训练后择中考题型积累
现在中考有一个明显的写作要求就是有一大一小文体!所以针对中考,我们同样要进行作文知识方面的储备和积累。可以这样认为,谁忽视作文,谁就会在中考语文考场上遭遇滑铁卢。
大纲提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所以进入初三之际,笔者就建议学子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作文中精选出几篇得分较高的,以此判定自己写何种文体的文章最为拿手,何种文体文章最能取得高分。结合语文老师所提当年中考作文的趋向是什么,把平常写的、看到的收集汇总,不定时拿出来浏览识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中考作文题型的针对性训练,达到写作时无须多虑,能够一挥而就。
总而言之,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但是笔者着重提醒学子们注意: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我们无论是记古诗词还是精彩词语、段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五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学困生的群体,学困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学习阻碍和困难,严重影响到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到该群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充分掌握了解到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改善教学措施,促进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本文将进一步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与转化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农村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提高班级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过于将教学重心放置于优秀学生上,而忽视了语文学困生的发展进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选择到大城市务工,而农民工子女只能留守家乡选择继续教育,他们在日常学习受到的关心和帮助较少,缺乏一定的学习监督和引导,导致他们语文学习水平难以提升。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外界诱惑因素过多,初中生正是出于叛逆阶段,喜欢追求个性化,从而导致过早的接触社会生活,染上各种恶性,从根本上排斥厌倦学习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心理,从而也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了部门学困生[1]。
2、学校环境与教师专业水平因素
由于农村学校建设发展资金有限,难以组织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偏低。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农村校园学习环境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农村学校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常见的校园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管理,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农村学校领导过于看重升学率,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学生考试成绩分数作为学生唯一评判标准,从而导致成绩差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农村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偏低,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只会一味向学生灌输各种语文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促成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产生。
3、农村语文课程因素
农村学校在语文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较为落后,学生常常会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语文,学习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深入文章内涵,掌握好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比起小学语文,设置课程太紧,内容量急剧增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速度,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内容未能关注到学生是否理解透彻,学生复习思考时间不充足,致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导致语文学习水平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信心大大减低,促使他们发展为贫困生[2]。
1、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积极做好转化准备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实践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帮助他们有效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要拉近与学困生之间距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多与他们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了解到学困生的学习优势和闪关点,依此在课堂上予以表扬和鼓励。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随笔训练时,发现某个学困生书写有力端正,要当着全体学生进行表扬,让大家像他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该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欲望;当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时,有的学困生想法独特,提出了自身与众不同的意见,让人嗤之以鼻,教师要给予其鼓励,激励他积极发言,不要惧怕失败。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中,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和帮助,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落实语文基础
对于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语文字音教学上,一些学生难以分辨各种声调、不了解汉字拼写规则,这时候教师就要在课文讲解后,对学困生布置注音和生字抄写作业,强化其该方面的训练,促使学困生弱项变成强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对于缺乏朗读兴趣、朗读水平偏低的学生,教师要让优秀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调动学习气氛,带动学困生尝试大声朗读[3]。例如,教师在讲解到《最后一次演讲》文章时,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去演讲“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这段话,然后教师激励学困生尝试朗读,去切身体验文章作者的那种大无畏精神,促使学困生在朗读中培养学习情趣。
3、建立校园阅览室,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农村学校要有效建立起阅览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订阅和购进阅读书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与学困生接触,向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有趣科学故事等等,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任务,引导他们去阅览室查看资料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实践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困生在阅读过程将自身认为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将素材合理运用在往后写作当中去,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有效转化学困生,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关注,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六
摘要:
新课改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培养及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实践。为此,在分析情感教育内涵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起到帮助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内涵对策。
1、内涵。
人是情感动物,人的行为总是和情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关注人的情感,也有人理解为“人性化”或者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也是我国社会在积极倡导和应用的理念之一。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坚持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学生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知识及技能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方面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强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及规律和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保持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语文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学科,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而且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养成良好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实现传统的五讲四美也有着重要的推动该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在教材中,情感因素既存在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对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教师在情感方面的素质和魅力等多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情感反应等。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情感色彩,但是有些内容仅仅进行口头的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及技术,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词句等。同时,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进行口头讲解,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即使理解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体再现故事的真实场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人物对话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在加上视频可以点出所蕴含的寓意,那么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甚至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角色中,增加实际体验,加深对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及写作目的。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及升华,比起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的很明显的,有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情感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重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景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及文字的功能给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情感的领悟、体验,通过引导及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具体做法中,首先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点,通过优美的朗读,一起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感、语调,将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平移给学生,使其体会、领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产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及参与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也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所蕴含的不同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课文,学习过程中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精神,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不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要拓展到实际的生活中。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要实现语文情感能力的积累,在学好课堂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校进行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利用课外多种资源,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真实的锻炼及体验,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实效性,在增加学生情感教育机会及素材基础上,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实和贴切,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
4、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情感教育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将真情实感投入和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切实的学习及体验,为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及准备,也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教材、欣赏教材,更加积极的应用教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文教材的学习,学会欣赏、应用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要实行的重要目标及任务。教师要在新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学生情感培养的方法及手段,提高语文情感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兰.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丝路,20xx,(11).
[2]刘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法运用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xx,(12).
[3]王春琴.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j].课外语文,20xx,(20).
[4]吴剑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散文百家,20xx,(07).
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细心制定一目了然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指出明确的......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七
语文是展示心灵的学科,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学生,开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转变观念;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要展示出学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环境,促进课堂和谐发展。同时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目的地进行个别开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交流就没有语文学科的发展;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没有平等关系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一种平等、一种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么?下面我先和同学们来讲一讲关于身边真实的故事好吗?……”教师先讲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绝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来再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教师认真倾听。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走进这一课的学习,将会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认识,懂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懂得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懂得了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幸与不幸,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学生这样的收获,都是教师为他们创建的课堂环境衍生出来的。教师课堂观念、地位的转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内心充满阳光。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正能量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出这些正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真善美不断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坚贞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等将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发现它们,感受它们,学习它们,让它们不断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让学生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例如《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的教学,很能激励学生。海伦凯勒,一个盲聋孩子,最终获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师,靠的是什么呢?我设置了若干环节让学生体验、讨论和感悟。课前,我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纸上写“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很难过”。然后,让学生捂紧耳朵“听”同学和老师讲话……学生看着黑板上重重叠叠的“字”,“听”不到同学和老师说什么的时候,他们真的感到了难过。我又顺势设置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面对自己成绩的时候,是不断地超越还是安于现状,甚至自暴自弃?”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一个健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甘于堕落?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逐渐明白了坚持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意义。教材中有着心理教育丰富的食粮,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出这些精神因素并加以拓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获得启示,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中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在这个时期面对着升学、早恋、攀比等各种情绪上的压力,心理问题是极其容易出现的。他们的倾诉对象往往不会选择家长和老师,当然有的时候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同学,而久而久之,这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便无从排解,从而形成心理诟病,且治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心灵交织的纽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会选择一些易于了解学生心理的话题让他们习作,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比如,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曾以“转折”为话题布置过一篇作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告别了童年最要好的小伙伴;告别了度过六年美好时光的校园……上初中了,意味着人生的一次转折,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却容不进我所在的班集体,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许很久也不会知道这个孩子心里想什么。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于童年的美好时光,留恋曾经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现在所在的班级。写作文的时候,他毫无顾忌地宣泄了内心的情感,把淤积心中已久的话语在文章中倾泻而出。于是我找到了他,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他走出过去,面对现在。慢慢地,他融入了这个班级中,不再产生偏激思想,和班里的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是与学生心灵进行对话的窗口,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学生的心灵,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使学生走过迷茫的青春期。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八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更是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吸收能力的高低,语文阅读贯穿着学生学习的始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能力;途径研究
阅读在初中语文中所占地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之一。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这不但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书本的知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接下来准备探讨的。
想要系统的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从语文课本开始进行改变。语文课本应该打破原有的单元模式,并且语文课本内容应该随着初一、初二、初三逐步加深。初一上册的教材应该选择过渡性教材,不能太深奥,这样会浇灭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初一下册开始逐步加深教材。除此之外,现在的语文教材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很好的进行过渡教学,上一个单元和下一个单元的连接生硬。学校应该选择不是孤立单元的教材,这样就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
老师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老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主讲为主,学生只是负责倾听和做好笔记,很多学生会认为十分枯燥,从而开始走神,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该改变此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的语文课堂来提升,也需要初中生在课外进行适当的阅读来提升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发展,初中生还可以将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初中生提高自读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但是课外书籍的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书籍都是有益的,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推荐名著,并且是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让初中生阅读不同国家的名著,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使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引发他们的阅读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生自己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是道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对于书本有着更深的体会,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初中生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进课堂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其次,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人生哲理等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桃花林有关的图片、视频等信息,体会桃花开遍山野的美丽与人心的平和,自行探索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之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情景再现,由一名学生扮演“便舍船从口入”的渔夫;其余同学扮演村民,对“渔夫”热情欢迎,让学生体会《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桃花源村民的热情与淳朴。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适当的阅读训练的。阅读训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提高阅读的速度,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因为阅读速度越快就可以节省越多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去阅读更多的书籍。但是阅读速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不能长时间的中断,如果长时间没有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那么他们的阅读速度也会渐渐恢复原样。第二点是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正意图也是十分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初中生可以通过做阅读理解的题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需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不同的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后,我们要明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学生慢慢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让阅读能力突飞猛进的,这就说明了想要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可以真正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
[1].葛冬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改革与开放,20xx,(4):50.
[2].余建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xx,(2):20.
[3].孔飞飞.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j].软件:电子版,20xx,(7):249.
[4].张彩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青少年日记:教育科学研究,20xx,(1):20.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九
新课改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培养及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实践。为此,在分析情感教育内涵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起到帮助和参考作用。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内涵对策。
1、内涵。
人是情感动物,人的行为总是和情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关注人的情感,也有人理解为“人性化”或者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也是我国社会在积极倡导和应用的理念之一。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坚持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学生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知识及技能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方面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强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及规律和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保持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语文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学科,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而且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养成良好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实现传统的五讲四美也有着重要的推动该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在教材中,情感因素既存在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对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教师在情感方面的素质和魅力等多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情感反应等。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情感色彩,但是有些内容仅仅进行口头的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及技术,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词句等。同时,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进行口头讲解,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即使理解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体再现故事的真实场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人物对话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在加上视频可以点出所蕴含的寓意,那么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甚至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角色中,增加实际体验,加深对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及写作目的。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及升华,比起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的很明显的,有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情感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重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景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及文字的功能给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情感的领悟、体验,通过引导及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具体做法中,首先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点,通过优美的朗读,一起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感、语调,将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平移给学生,使其体会、领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产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及参与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也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所蕴含的不同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课文,学习过程中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精神,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不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要拓展到实际的生活中。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要实现语文情感能力的积累,在学好课堂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校进行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利用课外多种资源,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真实的锻炼及体验,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实效性,在增加学生情感教育机会及素材基础上,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实和贴切,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
4、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情感教育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将真情实感投入和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切实的学习及体验,为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及准备,也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教材、欣赏教材,更加积极的应用教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文教材的学习,学会欣赏、应用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要实行的重要目标及任务。教师要在新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学生情感培养的方法及手段,提高语文情感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李玉兰.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丝路,2016,(11).
[2]刘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法运用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3]王春琴.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j].课外语文,2016,(20).
[4]吴剑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散文百家,2016,(07).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
各位同事:
大家好!承蒙领导厚爱,又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课堂教学的感受。有句话叫受宠若惊,在激动之余我也有许多惶惑,因为我自己也是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这条路上的寻路者,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没有取得足够好的成绩,更谈不上总结经验自成一家。我曾经在我所讲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中开始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体验与感受在去年的教改交流活动中已经向大家做过汇报,所以接到这个交流任务后,我搜肠刮肚地想,我还有什么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幸好这样的思考还算是有收获的,我想起了我这几年做过的一些工作,看起来互不相关,而在思考中我突然发现了中间的联系,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线索,那就是原来我们一直在单纯从讲课者的角度,围绕课堂来说教学质量,根据大纲来衡量教学水平,此时,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让我们去听一听讲台下的声音,去猜测一下讲台下的心态和需求。所以我这一次的交流题目是--从接受者角度反思课堂教学。
先说说我这几年做的几件事吧,一个是面试辅导,我办过几次面试讲座,当过面试考官,也辅导了一些毕业生的面试技巧;一个当然是老本行课堂教学;还有一件事是参加学校的讲课大赛;今年又被学校点选为第三届教学技能奖文科组的评委。
听起来有点杂,是吧,这几件事有什么关联呢?我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面试成绩会高?让你的考官喜欢!怎么讲课在比赛中可以拿高分,也是让你的评委喜欢。引申开来,什么样的日常授课可以叫做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呢,还是让你的学生喜欢。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已经理出来了,教师这一行,课不是讲给自己,而是讲给台下的人。不是讲到自己满意,而是讲成台下的人满意。
在更多的时候,学生比评委更具有权威性,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讲课的价值最终体现,是我们的权威评审。他们可能很少有打分的机会,但是他们有走神的自由和权力。现有一句话炒得很火:“教师的课堂讲课质量决定学生手机的流量”。
我们先从面试谈起。我当面试考官的时候,感觉到许多考生不明白如何顾及考官的感受,而忙于去研究那道考题。考试前可以买许多书,看各种解题方式和得分要点。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面无表情念完最正确的那个答案,会得到什么样的面试成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女孩,十分钟的回答时间,她用了7分钟去准备和写提纲,评委都多次提醒可以作答了。最后她迅速念完她的答案,虽然有条有理,但是得分很低。面试毕竟不是笔试,不是你答得对就可以的,还要你表现出来。所以我给面试考生的一个忠告是,你不是来答题的,你是来全面表现自己的。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也是面试考核的分数。第二,面试不只是用嘴的,你带进考场的.全身器官都有用,你不注意它们,考官却在注意。
我用面试这个例子,实际要说明我们的讲课。如果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案讲稿的理论完善,资料搜集,章节划分上,可能会让你的授课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准确,但是全力以赴去研究和琢磨内容,那是写论文的状态,还不是讲课的状态。因为我们少了一个关键的研究,那就是接受者研究。
如果课程讲授内容是正确的,深刻的,体系完整的,就可以代表高质量的课堂,那么我们所有的课程中,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课程质量高了,因为那些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是我们知道,在学生口中,这些课程的口碑未必都那么好。
再打一个更俗气的比方吧,我们吃饭的目的是摄取营养,但是并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够了,要不然我们的学校食堂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年学生埋怨了。听听学生的吐槽,没有谁会说我们的饭菜没营养吧?大家说的是色、香、味、花样这些方面。吃饭不一定就是治疗饥饿的,不只是一种生理满足,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会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吃饭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那是同样重要的心理上的满足。如果让我们每天早中晚,都吃一把营养药丸,可以保证你一天的营养所需,这样的生活,我们恐怕也过不下去吧?吃饭,虽然是以摄取营养为目的,但是我们更在意通往这个目的的方式方法,更在意这个收获过程中的喜闻乐见和心甘情愿,这是另一种满足感。
我们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在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必要补充,治疗他们知识的饥饿感。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提供知识营养时的方式,是喂营养药丸,还是精美菜系。我始终坚信,没有那个学生来到课堂上,内心里就不想学任何知识,就像没有谁会拒绝吃饭一样。在座的诸位都有过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没有食欲的经历吧?小时候我一不爱吃饭,我妈就教育我,等你饿的时候,看你吃不吃。要真是饿急了,什么饭菜也都吃了,这叫饥不择食。问题是,我们平时不那么饿,我们的学生也缺少知识匮乏的饥饿感,所以他们很挑食。
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认真学。就好像有的家长感叹,孩子怎么了,这么有营养的食物却不吃。前几天我的小儿子感冒,口腔溃疡了,因为疼,什么都不肯吃。医生说要补维生素,除了吃药片,我们还可以食补。给他买来橙子,维生素很丰富的,掰成瓣,说什么都不吃。撕成小碎片,不用嚼,还不吃。用勺子捣成泥,还不吃。最后我们把橙子压成汁,拌上蜂蜜水,他一喝就一大碗。我当时的心理就是,这东西对你好,你一定要吃下去。大不了我换法子,就不信逗不开你的小嘴。
我相信这个道理可以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没那么伟大,可以真正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儿子,怎么哄都要让他听下去。我们的对象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研究把握,是众口难调。但是至少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改变,来尝试,这个改变可能就消除更多人的逆反心理,把更多人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
我们一直致力的教学改革,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让学生得到知识层面的生理满足感同时,还要加入更多的心理满足感来配合。
前面说了这么多,还都是感性的,是自己的生活比喻,下面我们回归理性,从学理上来看接受者角度的课堂评价。
这次有幸担任教学技能奖的评委,我是去学习的,偷师的。我在看别的评委怎么判断,在听他们怎么分析怎么交流。在我当技能奖选手的时候,站在台上,我也分析过评委的心态,但那其实只是我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还是努力在做让自己满意,而不了解别人怎么才能满意。我专门搜集了本次教学技能奖中各评委的逐项打分情况,尤其是某一位选手为什么被减分,为什么有加分,下面我结合本次评选的评分细则向大家逐条汇报一下,希望对大家未来参赛拿奖有所帮助。
第一项:教态自然,衣着整洁,举止得体,8分。这一项是多数选手都被减分的一项。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要给人家减分呢?我举例子来说。一个选手手拿胸麦紧凑在嘴边,一个选手拉黑板很用力,咣当一下子,一个选手不停掰粉笔,一个选手不停甩头,一个选手站不稳总晃,一个选手讲着讲着就走下讲台,再倒退上去,一个选手讲课时手插兜,还有手撑着黑板,挠头。至少有5名选手写错字而且马上用手擦,一个选手一边讲课一边调手表。这些都是不得体的,还有至少4名选手被减分,是因为面无表情,这种平淡也是不自然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不这样。下场后我偷摸看了那几个小姑娘,又吐舌头又说笑的,表情很丰富的嘛。
第二项: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流畅,语速适中,富有感染力。10分。这一项,也是多数选手被减分的。有口头语,是不是啊,我们知道等等。这还好改一些,难就难在感染力这个话题上,你讲得没有节奏,没有起伏,很平淡,就要被扣分,评委觉得你讲得自己就不高兴。而且赛后评委组讨论,许多专家建议学校下次比赛要加大这一条的减分力度。在本院几次期中期末听课过程中,我感觉这一条是许多老师可以注意并且改变的地方。前一条说的是不要脸上无表情,这一条是要大家不要“嘴里没有表情”。抑扬顿挫,轻重舒缓都是结合着来的。
第三项:板书美观工整,布局合理,内容精炼恰当,无错别字。10分。又是一个丢分大项。许多教师板书基本功不足,我们学院一直举办教师板书大赛,很有意义。这一项还有一些考核细则,包括布局是否合理,不要20分钟还擦黑板重写,也不要不经设计随便写,内容还要精炼一些,写关键词句,太多太少都不好。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一个减2分的。
第四项:讲授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系统性强,讲授准确无误。10分。这一项基本减分的不多,讲课的至少在本课程还是有研究的,不是明显错误估计评委也不能轻易下判断。减分多数也就是系统性和信息量这两方面。
第五项: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12分。这部分减分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上,如果你平均用力的讲授,就容易被减分。当然如果你讲课很随意,想到什么就突然说什么,联系和逻辑上也会被减分。
第六项:备课充分,脱稿讲授,内容娴熟,思路清晰。12分。比赛中考核标准主要看你是否脱稿,我个人觉得可以看教案,但是不能总看,不能给台下的人一种你不熟悉的感觉就可以。当然比赛有比赛的要求,另当别论,日常讲课不一定这么严格。
第七项是教学方法,12分,第八项是讲授内容扩展,8分。这两部分我的想法很多,先放一下,把后几条说完。
第九项是各环节实践分配合理,不能超时。主要减分在一头一尾,开头的课程导入不能太长,我记得我参赛那年青龙老师就提醒我这一点,再次致谢。尤其是不能超时,铃声一响,即使你马上说下课,评委也听得出你这个话题是否说完,一超时就要减2-3分的。
第十项叫总体教学效果,12分,实际就是一个主观分了,在前面细则加减分的基础上,评委可以再次减分,这就又说到了接受者感觉这个话题。即使老师都讲对了,也不一定都是高分。
前面八项,大家注意到了吗?都是减分项。大多数评委在打分时候,都是减分原则的,也就是开始你带着100分进来,有一点错误或者让人不满意的,就要减分,好像一个沙漏,一直到你下讲台,还剩下多少就是多少了。我前面说过,学生是另一种权威评审,虽然他不知道上面这些细则,但是如果他感觉到某种不适应,也会凭感觉在心里对教师做出减分。所以这些比赛要求,我觉得也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我当过选手,也一直在课堂讲课,这些经历给了我自己一个小小的提醒和忠告,我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在平时讲课,把学生当成评委。在比赛的时候,把评委当成学生。前者让你更认真,后者让你更自如。
所以在比赛中和日常上课时,关键还是在表现。刚才我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对于课程本身内容的分值不是特别多的,只有第4项的10分。其他的都是表现分。还有一点很关键,我总结成无功既是过。就算你这些毛病都没犯,但是没有亮点,还是得不到高分。
什么是亮点呢?这是加分项,就是我刚才没有具体说的第七八项。现在具体说一说。
第七项:教学方法得当,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互动性强,具有一定示范性,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选择恰当,制作精美。12分。
第八项:理论联系实际,能对讲授内容相关知识做一定的扩展,深度和广度恰到好处,善于归纳总结学科知识,引导促进学生思维。8分。
什么叫方法不当呢?不好说。但是我们很容易把握的是这几个词,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引导性。一些老师认为互动就是带学生去,搞搞问答,其实不然。那些安排好的托儿,说的比老师都准确明白,还讲什么呢?怎么看出启发了呢?这一部分许多参赛老师都莫名其妙被减了分,你可能没错什么,但是你也没做对什么,那么评委就可以认为你启发互动不够或者趣味性引导性不强。
由于几次比赛的经验,我对这部分关注度多了一些,在课堂上做的实践教学其实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开展的。本学期我三门课程,都在做一些靠近这些原则的尝试,《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搞新闻播报,现场模拟,比如记者的调度能力,课堂点人练习;课堂评稿会,拿出几张近期报纸,让学生运用课堂的价值评判方法来打分;包括新闻的概念,列举出中外十余种代表性定义,逐个分析优缺点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定义,并且写在黑板上互相评。后面进入采写部分的练习会更多的。还有《广播电视学》,讲到电视采访写作实务这部分,除了练笔之外,我还会找机会用一些电视片来强化学生记忆,看片子他们就兴奋多了,然后给他问题,发言讨论或者当堂提交作业,来保证他思考的认真程度。13新闻的《基础写作》,我让学生写作文,然后相互点评,加上我的点评后,再发回去,大家继续相互看,每个人的作文本后面都和论坛似得,跟帖回帖,自己再总结。然后第二篇交上来,还可以对照第一篇继续交流感受。我感觉效果也不错,大家不但写作更认真了,交流也多了,发言也不怯场了,因为我提问发言时候太多,谁都知道跑不掉,就习惯了。还有一门选修课,叫《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是研究新闻作品的,但是也可以搞变化。比如学习《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先给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然后让他们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延安人,怎么庆祝,写出一黑板的庆祝方式,然后再对照文章来看,记者如何捕捉有价值的庆祝画面,课上也发言挺积极的。
在我这学期的教学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在加入实践、练习、提问、交流、互动等环节,我自己觉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大家溜号不容易了,下课还有人继续交流,找我交流,兴趣似乎也提高了。还有一点,教师上课灵活了,也不那么累的,让学生发言自己能歇歇嘴,当然这时候要更累脑子,对学生的发言要随时引导,总结和点评,否则他们的兴趣也会下降的,他们既然表达了自己的参与,就希望得到关注或者认同。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可能一开始有的同学不喜欢,但是参与其中的人会感觉到参与的乐趣。这正是出于对接受者的尊重和承认而采取的教学手段,你一直在听课,是听别人讲,你参与进来,是你和老师一起在交流研究,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学质量年和教育质量年强调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该在课堂上给他们这个主人翁的参与感觉和机会。
我这个人,在理论研究上一向不够深入,所说的这些都是自己摸索的感受,也没有去教育理论中找理论支撑,有点底气不足。所以对的错的都有可能,也就是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而已。最后,我想用一首很著名的小诗《断章》来做一个总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改几个字,也许就适合我们教师的职业了,你站在台上讲知识,学知识的人在台下看你。我们装饰了自己的课程,可能无形中让这些知识深入学生的心,装饰了他们的梦。在此祝愿我们所有同行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大步前行,让我们的课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幕幕不同的风景。
.4.23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一
课堂教学改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抓住一个中心,落实两个基本点,用好三宝,实现四个突破,走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之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抓住一个中心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而建设合作学习小组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及合作精神;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需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学习《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便可分若干小组让学生联系生活举实例,得到事物的不同答案,让各小组尽显神通,展示风采。同时,老师要做到依趣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取组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因为所选是各人的兴趣特长,又是实现自我管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能促进学生做得“最好”。这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分组合作小组建设还要注意男女比例搭配,学习能力按低中高搭配,便于让学生互帮互助,培优辅差。
落实两个基本点
落实两个基本点就是如何建立教学模式、如何科学评价小组建设,对合作小组学习效果和小组表现进行科学监测。
首先是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老师就要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由于体裁、课型不同,可建立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如文言文学习可用“习、讲、练、测、评”;诗歌学习可用“读、品、悟、背、诵”;现代文阅读可用“导、读、疑、析、练、拓、测”;作文教学可用“立意、选材、提纲、修改、润色”。教学模式建立后,一定要在实践中检验,不断调整,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可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观察本组学习效果好的同学,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供自己借鉴。可在本组间开展传帮带活动,抓“两头促中间”,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评价可以自主学习、答疑、纪律、合作能力、作业完成、监测成绩等进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期一总评,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先进个人、进步之星等。科学评价体系不仅能促进小组进步,还能让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和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好三大宝贝
用好教学三大宝贝,就是信息技术、导学案、小组长。
首先要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法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堂堂网和全国资源全覆盖进行网络教学。
其次要用好导学案这一珍宝。所谓导学案,就是以备学生为主,教师将预习内容、知识点、难点、思考问题、练习、自我检测等,均放入导学案中,让学生课前预习,能解决的课前解决,不能解决的可放到课堂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生还可以当堂设疑提问,当堂解决。这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故乡》一文,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闰土的变化的?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这样一来,“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路”可走,有“纲”可循,让学生带着预习效果走进课堂,教师真正成了“抛砖引玉”人。这样做不仅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了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次要用好小组长这个“活宝”。小组长是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在本组中起引领和上下联络功能的协调作用。一是要选拔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号召能力的学生当组长,让小组内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二是教师对小组长要加以培养指导,教他工作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除了教师的合理运用外,小组长更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可通过种种方式确定由那些学习成绩好,主动性强,文化素养高,善于与人交流,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支持,最后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将一个个小组长培养成一个个小老师,在他们带领下,学生们越来越善于合作,乐于合作,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战斗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四个突破
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实现四个突破。
管理上有突破,更科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先进带后进,让组长、科代表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批阅作业,实现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教学上有突破,更轻松。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堂堂网教学和灵活多变的教法,让老师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认真备课,研究学生,改革教法,达到轻松愉快教学之目的。
学习上有突破,更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学生以学习为乐。因此,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如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行课本剧展演、出版小组优秀作文集等,教师的感染力、爱心也是让学生爱上语文,快乐学习的源泉。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享受快乐,超越自我。
教学质量有突破,更上新台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学情,钻研教材,研究考标,及时反思,認真总结,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新台阶。进而增强自己的信心,让学生及家长关心、支持课改,信任课改。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二
趋势之一:实施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给我国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方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开发青少年的潜能,训练和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是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传播和创造为手段,实施德、智、体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开展的和谐教育改革实验是比较典型的素质教育改革实验。通过实验,他们提出了以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充分发展为目的的和谐发展的操作体系,即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两个过程的和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关系的和谐。三者的协同发展,培养、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湖南怀化市实验小学正在进行“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实验。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他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1)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2)加强学科间的渗透;(3)因材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4)建立活动体系,把相关的活动列入课表。这些措施的提出,对探索学科素质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结各地开展“素质教育”实验的情况,小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三点,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会不断提高;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鼓舞;重视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实施“素质教育”后,小学数学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功欲;(2)循循善诱,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学习;(3)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4)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5)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和习惯。
关于“素质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东北师大教科院马云鹏在《数学教育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福建教育》1994年第10期)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要提倡活动式、后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趋势之二:强调学生参与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过去说学生是教师教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论。如果学生不愿参与,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
基于此,上海市进行了“学会参与”与“参与教学法”实验,摸索总结出了“参与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素。基本原则包括主动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操作要素有四点,即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采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他们还尝试构建了“参与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
广东饶平师范附小进行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以“主体参与”为突破口,设计了教与学的四自式框架与小组学习的合作学习课堂结构新形式:自看课本——自想问题——小组学习——自练习题——自我小结。
他们的这些实验成果,无疑能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趋势之三:注重整体优化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它不光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还涉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的决策等诸多方面。各种要素和各个方面的局部优化问题,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已作了较多的探索。然而,教学不能单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哪种要素或某一方面上,更重要的是使各要素、方面形成一个最优整体。
华中师大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实验,就是一种寻求教学整体优化的实验。其改革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相结合;以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即‘三为主、两结合、一核心’的启发式教学体系。”华中师大教科所何雄智副教授正在进行“小学数学——目标、教学、评价与管理一体化”的实验。不少专家指出:这是一项着眼整体、注重优化、充满活力的教改实验。杭州大学教育系主持指导的“系统化教学”实验,是比较典型的整体优化实验。他们拟定了“系统化教学”四阶段19个环节的操作程序。
至于是否实现了整体优化,总结近几年的实验研究成果,可用这样3个标准来衡量,即是否体现了“五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思想;是否做到了“六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实现了“八个和谐统一”(教与学关系的和谐统一、师与生关系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讲与练的和谐统一、课堂上动与静的和谐统一、讲授内容与所花时间的和谐统一)。
趋势之四:突出思维训练
突出思维训练,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时代需要知识广博、善于思考的人才。因此,数学教学就远不止是传授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善于思考的人。数学知识伴随着相关的数学思维,这必将使数学教学为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是数学教学自身的需要。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为特征的封闭的演绎体系,人们获取或发现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的结果。思维需要数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所以说,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
注入式教学,往往忽视结论所产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变成反复认识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所以,数学教改响亮地提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的口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为此,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突出思维训练的实验与讨论。
广西玉林市古定小学的“导思——点拨教学法”实验,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环节:(1)激学导思。激学,就是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导思,就是启发学生思考。(2)引议释疑。引议,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所“思”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释疑,就是通过讨论,使疑问得到解决。(3)点拨提高。点,是指点醒、点破;拨,是挑明、拨通、拨引。(4)精练强化。教师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思考性、实践性、技巧性、创造性的习题。这四个环节强调以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思”为核心,组成一个“思”的交流、“思”的反馈、“思”的深化、“思”的发展的多维结构。
江苏省海门县实验小学,在小学数学中进行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改实验。实验班按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分项采取了实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案。
有的实验是从改编教材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静和编写的《现代小学数学》实验课本、华中师大姜乐仁编写的《实验数学》课本,就都有这个特点:教学内容的编排反映教学过程、思维过程,从按步思维逐步过渡到灵活思维、辩证思维。
关于思维训练的意义、数学思维的含义与结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等,实验总结文章相对较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三
浅谈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杨蕾
罗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河南罗山464200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认识到语文教学的这一弊病,力主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而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把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率真灵动的学习激情,在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里尽情遨游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1.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的思考。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善于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提问,善于自己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经过思考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也是他们刻苦学习、自主钻研的.表现,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信号。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
3.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学论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学生可以来共同设置学习目标,互相引导、独立思考、交流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能围绕主题,独立思考,引经据典,踊跃发言。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于填鸭式教学,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是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体”,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必须使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三、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维持持久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之,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去学习,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知识的意愿。因此,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身临其境,亲自去体验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寻求答案。
四、启发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自学能力。因此,学生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思维的门扉,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至于举手可摘,又不高不可攀,从而使学生跃跃欲试,越跳越高。
总之,语文自学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必不可少。好习惯的逐渐养成,无疑会给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而且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我们应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造就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四
摘要:
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展,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情,对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提问设计进行分析,对语文教学提问方法进行创新,希望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创新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进展。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还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实现教学目标。从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状况来看,教师提问的具体问题还存在一定缺陷,给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解决。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以课程进展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必须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出系统性问题,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随便提问,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在问题回答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人琴俱亡》一文时,教师必须明白本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兄弟情怀。在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为什么子敬死亡时,子猷没有痛苦?为什么子猷弹琴的时候,琴不协调了?利用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兄弟间的情谊。采取系统性问题提问,不仅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语境中,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性原则
初中语文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只有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宜太简单,答案也不能固守成规,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学习《往事依依》一文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于漪老师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游戏等网络化设备技术的应用比我们学习的书有趣多了,你们认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还有必要读书吗?学生会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辩论赛,最后对学生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利用一系列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3、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可以反映问题提问的准确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问题提问中,将问题难度合理划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因素。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红色文化论文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提出此问题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将问题划分为:教师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当时写作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桃花源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课本知识。设计问题的时候,问题难度应该呈现梯度分布,给全部学生提供发挥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提问方式。
1、创新提问角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的中心和写作技巧来提问。在这种提问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就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提问角度,利用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中出现了“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此处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2、创新提问内容
为什么提出了四处?利用具有深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创新提问方式
问题的创新还体现在提问方式上,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深入浅出原则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陋室为什么不铭?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由于很多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缺乏对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完课程内容之后,也不能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掌握。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在小问题的层层递进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可以将问题划分为:陋室的含义?“不铭体现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布指导,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知识。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提问内容较浅、较细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有效的设置问题,再加上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利用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祚扣.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xx,(12).
[2]董秀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20xx,(11).
[3]郭清平.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xx,(3).
初中语文教改论文篇十五
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展,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情,对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提问设计进行分析,对语文教学提问方法进行创新,希望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创新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进展。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还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实现教学目标。从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状况来看,教师提问的具体问题还存在一定缺陷,给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解决。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以课程进展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必须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出系统性问题,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随便提问,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在问题回答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人琴俱亡》一文时,教师必须明白本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兄弟情怀。在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为什么子敬死亡时,子猷没有痛苦?为什么子猷弹琴的时候,琴不协调了?利用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兄弟间的情谊。采取系统性问题提问,不仅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语境中,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性原则
初中语文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只有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宜太简单,答案也不能固守成规,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学习《往事依依》一文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于漪老师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游戏等网络化设备技术的应用比我们学习的书有趣多了,你们认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还有必要读书吗?学生会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辩论赛,最后对学生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利用一系列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3、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可以反映问题提问的准确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问题提问中,将问题难度合理划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因素。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红色文化论文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提出此问题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将问题划分为:教师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当时写作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桃花源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课本知识。设计问题的时候,问题难度应该呈现梯度分布,给全部学生提供发挥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提问方式。
1、创新提问角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的中心和写作技巧来提问。在这种提问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就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提问角度,利用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中出现了“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此处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2、创新提问内容
为什么提出了四处?利用具有深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创新提问方式
问题的创新还体现在提问方式上,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深入浅出原则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陋室为什么不铭?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由于很多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缺乏对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完课程内容之后,也不能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掌握。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在小问题的层层递进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可以将问题划分为:陋室的含义?“不铭体现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布指导,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知识。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提问内容较浅、较细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有效的设置问题,再加上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利用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王祚扣.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
[2]董秀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2012,(11).
[3]郭清平.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