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类论文范文(16篇)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鉴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总结范文,给你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教育类论文篇一
教育教学工作最近几年深受国家级社会的重视,在当今教育工作新形势的影响下,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管理的质量及效果,本文将针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简要研究。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明智的校领导进行引领,并需要其正确的处理、协调好教育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平衡点。因此,在新形势下,就必须探索出新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小学教育管理的效果。
一、基于新形势下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育管理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育管理行为会对思维产生决定性作用,同时思维又会对行为造成影响。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中,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已经深入领导心中。因此,很多参与一線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校长都没有及时的吸收先进的教学管理概念,管理过程中始终使用落后的管理观念,从不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最终导致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代要求脱轨。
(二)小学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不到位
在新课改要求的影响下,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校领导者必须建设一支教育管理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队伍。但是,受到传统管理机制的影响,校内的人才建设及淘汰机制存在严重的漏洞,同时无法吸收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校领导对仅对行政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忽略了创新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始终不尽人意。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建立我校自主办学道路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为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就必须基于实际状况结合理论基础,走自主办学管理的特色教育管理之路。
(一)结合实际管理学校
校领导者要根据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改革要求,积极的做好人才的招收与学校的基本管理工作。坚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课改要求,走特色教育管理之路,从而将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枷锁中解放出来。
(二)立足自身规模及条件进行教育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要与时代大背景结合,更要立足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研究本校的师资力量、生源特点、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影响力,在充分掌握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与新课改理念原则相结合,发挥最有效地管理。
(三)制定发展计划
学校管理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学生、教师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确立。通过制定符合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管理计划,将激发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利于教育教学多元化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借助该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的管理理念
根据新课改中提出的要求,在进行小学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渗透创新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创新观念。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与“创新”的理念指导,坚持以学生的教育、发展为工作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掘学生的个性、动性及自觉性,让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内心要素得到满足。所以,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除了要在物质手段上入手外,还要从学生的情感思维方向打开突破口。
(一)坚持以师为本的原则,让教师的价值及意义得到发挥
教育领导者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开阔的表演舞台,要为校内教师提供一个温馨的、舒适的发展环境,从而提高教师对学校及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让教师明确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对教师的潜在能力进行激发。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及综合文化水平
小学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不同点,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教育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及综合文化水平。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挖掘学生心善的一面,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高道德水平的人,然后在重点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人性进行培养。另外,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是存在差异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征,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潜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构建和谐教学环境
一个民主、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身为小学教学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强化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工作,为校内教师建立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场所,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基于学科的不同特点,积极引进现代化电教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对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进行分析和考量,构建民主、科学、安静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得到科学的管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通过激励机制的推广对校内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内教育管理质量,就必须引进并保留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有必要对校内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完善,通过推广班级绩效管理制度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动力,提高整支教学队伍的综述素质。因此,校内应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对各阶段的教学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反馈。然后根据结果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学习,为其传授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管理理念,从而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
六、结语
在新课改要求的影响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必须正确的处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的探索创新管理措施,改善教学氛围、提高教育管理效果,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类论文篇二
所谓的工具人就是指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技术专门的人才,而完人就是指全面发展、个性和谐、有修养的人才,培养工具人主要是偏重于技术层面的教育,将那些和专业联系比较小的基础课程和人文社科课程教育忽略了,要求学生必须要经过慎重的考虑,按照教学的计划去来学,大学教育所培养的工具人在完成大学学业以后,就能够成为自己专业领域中的专家,能够担任起类似于工程师、设计师等职务。近些年来,很多高校都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在毕业那年能够尽快的找到工作,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加强了那些技术类的课程以及具有短期效益实践教学的分量,将那些效果相对来说难以量化和短期实现的理念拓展类或者人文类的课程教学缩短了,高校在改革中的这一种做法和调整已经反映出了高校所存在的问题,试想一下,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里,英语的学习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甚至可以说是一半的学习时间,如果学生把剩下的另一部分时间来学习很多非技术类的课程就会将那些具有实质内容技术课程的教学挤占,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以后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是寥寥无几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有限时间里面,尽最大可能的让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考研或者促进就业课程的学习上面。
二、大学教育改革问题之要收益还是要质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收益和质量是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企业的其他条件都不变这一情况下面,那些质量高的产品一定能够带来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收益,但是,对于一个大学自身的教育来说,教育的质量并不能够像一个产品一样可见而且是比较容易评价的,虽然开始的时候一个企业喜欢接受那些掌握了实际技能的学生,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企业就会发现,自己所接受的学生缺乏可拓展性和灵活性,这个时候,企业都不会认为是对该人才进行培养的高校自身的培养方式存在问题,而是觉得这些都是这个人自己个性的问题,在这一种情况下,高校也就不会那么容易的得到社会对自己培养方式的反馈,所以,我们不应该单纯的将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教育质量衡量的目标。对要收益还是要质量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要求我们必须要彻底的将大学教育评价的机制进行革新,我们究竟能不能对这一问题进行革新,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观念。我们最需要的挂念就是务实的观念,主要是指具有高度责任感、刻苦勤奋不偷懒、深入不浮躁、做事只注重效果而非形式以及洞察事物的本质。
三、大学教育改革问题之抓教学还是抓科研
教学和科研这二者从本质上来说是不矛盾的',科研和教学相互结合这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早就在洪堡的时期就得到了实践、推崇和倡导,要求这二者必须要在结合中发挥作用、存在并且产生,要求高校在进行自身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升科研成果的真实性、保证科研成果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的高效性,要求高校的教师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不间断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知识并不是不敢变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定会使得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高校的教师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投身到教育教学和科研事业中。
结语:众所周知,目前情况下,很多人已经将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扭曲了,使得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一直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结果就是对这一个宗旨进行了背离,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主要面临着培养工具人还是完人、质量导向还是收益导向以及教学为重还是科研为重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教育类论文篇三
小教专业学生作为基础教育人才的重要储备军,是即将走上讲台的准教师或已经进行教学活动的老师,自身的知识深度和教学能力对日后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电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会进入小学进行教学,写作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老师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教学能力就决定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知识的吸收和拓展,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感悟,更需要培养学生以一个教师的身份进行预演的能力。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学生基本属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正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或正努力准备成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因此相对高校师范生,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和理论结合实际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熟知自身教学风格。时代在前进,写作素材多样化,学生需要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发展,将自身已备的知识库融入与时俱进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写作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思路,树立全新写作观
从目前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写作理论架构不合理,写作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际写作能力培养,由此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转变思路,重新确定写作教学观念,把写作教学与知识积累、人格培养、写作能力培养作为写作能力培养重要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的人格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知识积累是基础、写作能力培养是根本,人格培养是过程,写作教学能力是目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教学实践能力,就要摈弃专注写作教学理论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观,把知识积累、人格培养、写作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作为写作教学的整体来定位写作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写作教学培养的效果。电大小教专业的学生要构建出自身合理的写作模式,然后将这种模式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摸索出适合班级学生的写作教学途径,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要教书育人,先执笔能文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教学难点。而现有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写作教学能力培养还缺乏实践探索性,课堂教学方法缺失点多,效率不高。欲教于人,必先自通。因此必须提高其本身的写作水平和构建自身的写作教学框架。只有自身拥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有很深厚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有满意的教学结果,只有投身实践教学,才能查缺补漏。写作不只是组织文字表达的一个结果,要培养小教专业学生的写作教学能力,更要求教授他们将写前、写中、写后协调统一,扩展素材积累,明确写作核心,注重文后点评。分析明确写作的核心,准确把握好主题走向;创建课后交流的平台,师生共同课后好交流;注重课堂课后的练习,锻炼学生随手写能力;评讲出学生优秀作文,提炼出亮点进行共享;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引导学生全心学习。
(三)教学做合一,训练写作素养,培养指导写作能力
从事写作教学的学生往往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培养所教学生的写作能力,故而指导出的写作作品往往空洞乏味、毫无生命力可言。要想获得较高的写作教学能力,需要多读、多思考、多感悟,才能获得才、胆、识、力、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在生活中,对于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认知影响说是教。只要做到教学做统一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小教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素养。1。培养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培养阅读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先行军,是写作的基石,没有素材的积累,没有基础的铺垫,谈不上写作教学。在现阶段的很多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个基本点,因此学生的写作无从下笔,一提写作就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很多的作文内容空洞、枯燥无味,要么肤浅幼稚、蜻蜓点水。学生这种难于表达、不擅表达的状态根本在于头脑中缺乏素材。因此作为小学教育的学生不仅自身要大量积累,也要要求学生拓展阅读。大量地阅读,不仅可以发展语言,积累知识,丰富感性认知和想象力,更能够让学生视通四海,思接古今,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科学化、多元化的阅读指导。2。把握兴趣的激发和提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切教学都将事半功倍,学生的写作也将游刃有余。因此学生除了系统化的阅读拓展,还要在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下,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注重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要做好写作教学,教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真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大事小情。生活是感悟的发源地,对于写作必须观察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教师要让学生的写作面向生活、走近自然,用灵敏的视觉去观察、捕捉、体验周边的点点滴滴。小学生的视角是纯净的、更是独到的,罗丹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故而教师要引领学生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生活写出属于他们的内心感悟,平日可以通过随笔、周记的形式来加以练习。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小学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老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从看图说话到话题作文,学生必须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才能进行独立写作。老师应该注重课中课后的练习,题材无处不在,锻炼学生随手写作的能力注重生活的观察与感悟。4。着力情感的升华与展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写文,方能引起心灵共鸣。随着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目标体系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第三位目标进入教育教学,备受社会关注。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新方法,才能培养孩子多“情”善“感,有真情才有栩栩如生的作文。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了一样”。而作文则是流淌着情感的表述,是充盈着丰富的爱的再现,离开情感和爱的作文,就如离开池塘的鱼儿,毫无生命力可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爱浇灌于整个教学过程,用情感浸润课堂,用真情演绎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抒情达意,表达自我。
(四)适用技巧,重视评阅
作文中,点睛之笔往往能给作文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写作知识之后,务必要指导学生在文中运用写作技巧让整篇文章灵动起来。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可以采用多种叙述方式,写作顺序,写作手法等等。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他的精神产品,一定要从整体训练出发,全程独立完成选材、命题、文章构思、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评阅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实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这里,可以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反思进步,摘录经典,交流美文,因此教师一定重视文后评阅。可以采用各种评阅方式,如交换评、小组评、轮流评,教师主导整个过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精神产品的欣赏之中。促使学生爱上作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叶圣陶曾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展示给人们知道,将无形的思维化为有形的表达,练就一篇好文章,必定少补了平时的练笔。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随感,笔记等,可以是一篇叙事文,可以是一段心情杂记,也可以是一句感悟,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学生的写作。注重小练笔,收获大精彩。
教育类论文篇四
文章对应用型新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新闻人才,主要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服务地方的新闻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较强的新闻实践技能和良好的新闻职业素养,并融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在新闻工作中熟练运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才是核心,新闻是专业指向,应用性是基本要求。毕业论文是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要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独立完成这项具有较大难度的课题。这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应用,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是优秀应用型新闻人才的试金石。
根据笔者近5年来对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管理情况来看,随着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加强,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忽略了新闻专业的特性一社会性,没有紧扣社会热点问题,理论分析过多,实证研究较少;在理论分析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材料和解释过多,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不足,深度不够,论文模式依然是“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办”的步骤,尤其在“怎么办”阶段,对策拍脑瓜,方案想当然的问题相对突出。学生的毕业论文以“伪命题”的理论分析为主,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的理论性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有理论性知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游离于实证研究之外,也不懂得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二是师资队伍的不健全也是实证研究类毕业论文缺少的原因之一。目前,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坛的教师,没有在媒体工作和一线实践的经历,师资队伍的单一性和实践型教师的缺失直接影响实证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即使学生选了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老师也指导不了。三是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也会产生影响,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段时间学校基本没有集中授课的课程,大部份学生忙于就业、考研,精力难以放在论文写作上。且有的学生在外地,与指导老师基本上见不着面,论文指导仅限于网络指导和电话指导,理论性的论文选题更利于毕文的完成。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根本,它规定人才培养的规格,预期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新闻人才与传统学术型新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它强调了学生的应用和动手能力。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型这个特性应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型不仅是对新闻专业外在的层次规定,也是新闻专业本身内在的要求。新闻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工作在社会第一线,接触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相关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对于新闻专业来说必不可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必要的理论课程和专业素养外,还要增加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课程和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一般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专业筹建时间不长,师资以年轻的教学型教师为主,他们大都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有所欠缺,而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做访问学者或提升学历、学位的方式,通过进修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教师的研究领域,这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新闻专业本身的特性和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经验在毕业论文创作,特别是实证研究类的论文创作中起了很大作用。这就要求论文指导老师本身要具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因此,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除了注重理论素养的提高外,更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获得,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引进来”,指聘请媒介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新闻从业者开设专题讲座,为教师讲授现实中媒介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操作,掌握媒介的最新知识;“走出去”,指将青年教师送到媒介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各类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使得自己更加符合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需求。
论文撰写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到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环节众多,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关键。第要加强选题指导。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感兴趣的选题是论文良好的开端。论文的选题要提前规划,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和各类实践进行思考,而不是要做论文时才开始找论文题目。其次,新闻专业是一门社会科学,规划选题时要从新闻专业的实际应用性出发,寻找有研究意义的课题,避开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因此在选题时,建议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选取实际问题。最后,选择课题要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避免大而空的论题,如果论文的题目“假”、“大”、“空”,那么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因没有切实研究,只能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完成论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题目选好选准了,后面的写作才能扎实有效的开展。第二,要加强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外出实习,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学生与导师面对面地交流的次数不多,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难以管理和监控,如何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是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流程中,要抓好论文的开题和中期检查这两关。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题,学生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创新点和自己研究的方向。在开题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论文框构,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对策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定下论文的基调;在中期检查过程中,老师对论文写过程中的研究方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明确下一步的写作进程。这两个环节,指导老师要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落实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研究和撰写论文,而且还避免理论研究论文中的抄袭现象,改变以前的“剪、贴、拼”的论文写作模式,最终写出有新意的论文。第三,要重视基地建设。实证研究类论文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因此,指导学生撰写实证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时,需要相应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对应用型新闻专业来说,对口的实习基地就是报社和电台、电视台、各类网站等媒介单位,要建立相适应的媒介实习基地,特别是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实习基地,保证新闻专业的学生有大量的、长期的机会在新闻一线接受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做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新闻学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社会性源于自身的实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立体化局面,专业技术的要求更强,其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中,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实证研究行列,同时考虑以多种方式呈现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撰写深度报道或调研报告;第二,把论文写作与分层级、分模块、分方向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多个模块,如各类影视剧本写作、广告策划与文案、网页制作与维护等作品替代毕业论文写作。经过不断地探索,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将会妥善解决,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终会呈现新的局面。
教育类论文篇五
难以管理、质量较低、且不易控制。因此,规范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形成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来实现。在这一阶段,学生要获取论文撰写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报告,最后通过论文答辩完成学业。毕业论文写作目的是总结和检验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综合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护理研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近年来,由于成人教育本科护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生来自全省多个医院,有的甚至于来自全国各地,使得本科生毕业论文难以管理、质量不易控制。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方面不尽如人意,论文质量呈下滑趋势。
2.1选题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面窄,不新颖,深度不够,而且讨论对象相对集中,缺乏新颖性。多数学生以毕业过关为最终目的,对相关文题也没有深入思考,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部分考生论文内容与题目相差较远,出现偏题甚至跑题现象。
2.2格式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等部分不全者较常见,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引文量且书写欠规范。正文部分题文不符、层次不清,各级符号混用,写作思路混乱。
2.3内容大部分学生时间投入较少,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有的考生对
网络论文
相关信息
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
2.4答辩学生在论文答辩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不熟悉自己的论文内容,答非所问;学生心理素质差,过于紧张;论文的内容与学生自己的实习内容关系不大。此外,评审专家等级标准掌握程度有差异,或者个人观点有差异,也会导致学生成绩有差异。
目前,成人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呈下滑趋势,因此,规范论文撰写,对论文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护理学毕业论文
相关信息
的目的和特点,分别设计了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使用的成人教育本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自的权重及分值,以其能客观、准确、简捷地对护理学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3.1指导教师评价重点评价内容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查阅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开究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毕业论文写作反映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3.2评审教师评价重点评价内容学生对论文设计书的执行情况;选题是否有新意;论文的论点、论述的正确性;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图表的规范性;吾言、图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化程度;论文的难度及工作量;开究方法和手段、论证能力、成果价值。
3.3答辩教师评价内容答辩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总体评价,包括选题的难易程度和理论与实际意义,论文的总体水平及创新性;口头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答辩中反映出的思维、知识面与综合能力。
为了客观而准确地评价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合理地运用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评定由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定的分值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后组成。然而,由于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也最深,其评分在综合评定中所占比例应最大。评审教师可对毕业论文质量做出较仔细的审查,而答辩教师则对学生答辩情况的判断,因此两者的评分在综合评定中所占比例可同等对待。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价结果占40%,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的评价结果各占30%,3部分之和即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成绩。
毕业论文阶段包括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3个环节。由于指导教师、评审教师与答辩教师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所以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贯穿于成人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全过程,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论文各阶段的特点,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还可以较全面地对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作出较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该评价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教育类论文篇六
中国教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自孔孟学说,儒家教育断掉之后,中国已经渐渐走入一个死胡同里,如果不恢复圣贤教育,其结果将会是极其糟糕和麻烦的。无论通过怎样的管理,怎样先进,乃至国际性的先进管理,结果都是麻烦的,西方的教育不适合中国。西方的教育走到现在也已经走到了末路,西方社会的许许多多的麻烦正是来自于教育的失败。中国的圣贤教育来自于最基础的孝道尊师,如果学生将这个最基础的都忘记了,那么任何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对任何人谈论他爱国,爱社会,那都是虚假骗人的。中国圣贤教育流传几千年,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都没有断掉,其中原因不难想像。唯独到了现代,圣贤教育刚刚断了八十多年就出现了这样许多的问题。
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定位回归其基本规律——这就是教育事业首先是全民的.,它是中性的。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其文化教育永远以它特有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教育一是为了教导国民如何做人处事,二是传授给人民以知识技能以求生存发展。普通人民他关心的是他的“柴米油盐”:如何养家活口,如何日子过得舒服一些,他的后代如何;从国家大局上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应该是善于为人处事,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等等。
国家的教育方针应充分满足整个国家、民族及人民的需要,符合时代和形势的要求,才能造就各类人才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要教导所有的国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哲学以及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育理念应该重新回到‘怀疑眼光和批判精神’这个层次上来才谈得上真正的国民教育、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素质教育、才能说得上真正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特别是中学到大学,没有‘怀疑眼光和批判精神’,人就不会得到提高,社会也就不会得到进步。因此我们的教育领域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一切,提出自己的见解;应该有不同的观点、允许争论。
重新整理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文化精髓主要还是集中在古代。有好的也有坏的,也有被加工和扭曲过的,必须进行重新整理。首先,如《孙子兵法》仍然指导着当今一些社会军事活动;传统儒教的一些精华如‘先富而后教’思想贯穿着我国现代化改革事业,使得我国改革建设事业步伐稳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崇尚万物并作,不伐异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髓,至今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在革命和改革开放中运筹帷幄、从容不迫地领导中国人民迎接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也和他们的文化涵养密不可分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文化必须附于新的含义才能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象‘敬老爱幼’变为‘爱幼敬老’:父辈对子女的责任应是高于一切,对下一代的抚养、教育进行足够的投资,留给下一代一个美好清洁的生存环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和为贵’,不应是‘一团和气’,而是人与人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等等。这样更能符合现代文化精神。
恢复孔孟圣贤的教育,儒家基础是齐家治国,以孝道德行来恢复人心,制约人心和社会,再结合律法,首先能给社会渐渐带来安宁,恢复和谐。圣贤教育是恢复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唯一出路,恢复圣贤教育,取其精华,从小教起,上至国家,下至民众,共同学习,尽快改正,恢复社会和谐安定。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世界才能和谐。
需要注意:西方教育不能借鉴,也无法借鉴,西方教育已经走入死胡同中,跟随西方的教育走,只能将中国带入死路。
教育类论文篇七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更新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孩子的道德培育的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力图对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法来加强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方法
道德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和教师,更要依靠家庭和父母。绝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多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或者是各种形式的特长开发商,家庭道德教育却被很多家长所忽视,这是造成孩子厌学、自私、懒惰、难于与人相处等恶习的根源。家庭道德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有意识的思想道德教育或无意识的影响,是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孩子,其重点是孩子的品德教育。
(一)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促进子女成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家长普遍的心理倾向,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多于道德规范,每天关注孩子的作业胜过关注孩子的品德培养。人才,是先学会怎样成人然后才能学会怎样成才,也就是说孩子应该首先明白的如何做人;如果没有品德,即使有很高的学问仍然会步入歧途。可见,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才有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有才无德只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破坏作用。只有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才能促进孩子成才,才能使孩子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
(二)家庭道德教育关系家庭幸福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幸福的杠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许多家长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庭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由孩子的表现决定。孩子的好与坏,家庭首先尝到甜与苦;孩子健康成长,品德高尚,受到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表扬,家长的心里会感到无限安慰,家庭将充满欢乐;反之,孩子不讲道德,在外面做了缺德的事或违法犯罪,整个家庭生活就蒙上了阴影,弥漫着痛苦。
(三)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补充
家庭道德教育是基础,学校道德教育是主导,家庭和学校具有统一性,同质同向地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但两者之间的作用和地位各有侧重点,都是不能缺少的,并随孩子的成长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其地位和作用呈动态消长。学校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庭道德教育的支持。因为孩子入学后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学校老师无法达到的。更重要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也很难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地教育。在新时期,以下几种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一)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师指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子女形成的优良道德习惯的方法。实践与锻炼有利于形成儿童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品德行为不仅必须在实践中体现,而且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使品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既定的品德习惯。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意义,还要帮助他们明确为什么做,这一点对孩子形成一定的品德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意义。孩子明确了为什么也能在行动上更持久,使其品德表现更为巩固,他们也会更加乐于实践,更有参加实践与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并及时督促检查,并对实践与锻炼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不管孩子出现好的还是坏的品德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与反馈。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选择恰当的方式,有意识地让子女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劳动和生活自理性劳动等。
(二)说理示范法
说理是家长用以理服人的方法提高子女的认识水平,通过说服教育使子女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少年儿童由于阅历浅、认识能力不高,不容易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界限,即使能肤浅地辨别。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们常常做错了事而不自知,即使当他人提醒后,又不知为什么错以及错的危害有多大,仍然常常犯同样的错误。可见要使儿童坚持正确的言行,改正错误,就必须遇事讲清道理,家长要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清楚错在那里,为什么错,错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去纠正错误等,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使他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除了说理外,家长还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
教育类论文篇八
教育实习是老师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师范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教育实习主要有教学工作学习、学校管理实习等方面的内容,教育实习能够有效的锻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做充足的准备。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全面人才。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专业认同感
有很多大学生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己本身缺少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缺少对专业的认同感。他们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只能去城镇当一个小学老师,没有出息,导致学生在教育课堂上不能认真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在实习期间不能认真的对待教育实习的工作。还有一些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老师的职责,缺少对小学生的关爱,缺少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度。
(二)缺少实践经验
很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育实习前,都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学校也没有组织过教学实践活动,造成学生不了解教育实习的具体内容,使得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缺乏教学经验,和小学生不能有效的沟通,没有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此外,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在校学生,在实习前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人生阅历比较浅薄,导致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处理所面对的社会问题[1],从而打击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三)不被实习学校重视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之前,学校缺少对学生的实习培训,常常出现学生在实习学校所教的学科与所学专业的课程知识不相符的情况,造成学生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实习学校不让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上课,给学生安排其他的工作,比如批改学生的作业,帮其他老师处理一些琐事。实习学校缺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视,学校认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不给学生讲课的机会,造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的原因
(一)高等师范类学校自身的原因
1、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少实践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才能在教育实习中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因此,学校要积极的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课堂实践教学技能方面,预防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活动组织能力。
2、学校缺少对学生教育实习的重视。首先,虽然一些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包含着教育实习的设置,但仍缺少对学生教育实习的重视,没有认识到教育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在学生实习前没有向学生讲教育实习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不够认真,没有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最后,由于学校的实习考核制度不严格,造成学生不够重视教育实习,学校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考核主要是通过书面总结或者报告的形式,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不够了解,缺少对学生实习的关注。
3、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学校在教育实习方面采用集中位置的实践管理模式,虽然对于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有一定的帮助,但却无法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带队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老师对于学生的实习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只能与实习学校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间接的对学生进行管理[3]。此外,有些带队老师缺乏管理学生的经验,造成实习工作散乱,学生的教育实习达不到实践的目的。
(二)实习学校方面的原因
1、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缺乏工作热情。师范类学校学生的教育实习是为了让学生把在学校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实践教学。师范类学生是教育实习的主要力量,是我国未来老师的新生力量。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写教学文案、讲课、听课都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指导,如果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对待学生,会提高学生教育实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目前一些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强烈的责任感。
2、实习学校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把升学率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让实习生去给学生讲课,是拿学校做实验,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一些实习学校不愿意让实习生给学校里的学生上课,即使给实习生讲课的机会,也不让实习生讲新的知识,害怕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有些实习学校大多是让实习生去教室里听其他老师讲课,让实习生间接的掌握实践经验。
3、学生在实习学校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教育实习中,一些实习学校把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教研组,由实习老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情况。有的实习老师会把自己的工作让实习生去做,导致出现工作量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此外,有的实习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评价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出决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影响学生的实践效果。
(三)实习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老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所以,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老师的雏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如果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素养不高,会影响教育实习的质量。
2、学生的角色转变不正确。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还是在校学生,对老师持有尊敬的态度。在教育实习期间要由学生转变为老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无法给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实习工作不够热情,缺少对教育实习的重视。因此,学校要从学生的自身专业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作用,还要通过专业课的教学设置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专业,才能更好的在教育实习中认真工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加强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的了解
教育实习是成为正式老师的准备阶段,是把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教育实习要受到学校的重视。在教育实习之前,学校要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从学生自身开始进行教育,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都能有所收获,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4]。
(三)提高实习老师的工作热情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学生的重要实践课程,关系着学生以后就业的情况。实习老师要发挥出自己的职责,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实习生进行认真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指导工作效果
首先,学校要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在学生教育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教学知识,从而让学生适应教育实习工作。其次,学校还要改变指导老师的传统观念,让指导老师认真的对待学生。最后,学校还要鼓励老师多参加实习工作,让老师认真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五)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对师范类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破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所以,学校要加强开设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结语
教育实习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伴随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师范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实习,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教育类论文篇九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英语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的过程,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创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沟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表现出来。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客观上不对等,主观上平等民主的关系,客观上的不对等指的是学识的不对等,但在主观上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教育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以人为本,分层教学。
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每个学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其英语学习情况必然也千差万别。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于学生的不同情况,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实行分层教学,给每一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时间,促使有差异的学生的普遍发展。
分层教学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和评价分层等。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不同情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策略,支持和鼓励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感受成功的欢乐和自豪,从而促进英语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3.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表现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没有自由的学生,在教学中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知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教师就要真正突出精讲巧练,不搞满堂灌,从课堂的主角位置退下来,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要把知识作为思维的结果去教,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带读单词领读课文;让学生批改作业;让学生提问和回答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所,真正成为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场所。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为了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4.培养自我创新能力。
自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来说,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去总结,才能不断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英语学习的方法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将事半功倍。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研究学习英语的规律特点和方法,让学生会学与学会。
教师的教法应符合学生的学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要采用不同方法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感官协调活动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教师要有效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师不仅在讲新课时要有计划地以新带旧,使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结合,而且要指导学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英语课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xx.
教育类论文篇十
对于学习这个话题,做为21新世纪的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小父母就开始灌输给我们好好学习的思想,也进而导致现代的学生开始厌学。其实并不是不爱学习,其实学习更多的知识比他人更上一层楼是每个人的期望与梦想。而做为新一代的我们不习惯受别人牵制,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有一定的叛逆精神,正是这种叛逆令家长与老师烦恼与头痛。
至今还记得初中老师曾说90后的是脑残的一代,这句话否定了我们的才能,是令人气愤的,但又何尝不是正确的呢,因为我们的行为与学习态度以及思考问题时的怪异足以证明我们的“脑残”。当然这也足以证明我们的思维比上一代更加的灵活与敏捷。有人曾说: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不把这聪明放在学习上,可惜了啊。我想许都人都听过这话吧,包括我在内。
不可否认我们在其他方面花的心思可能比在学习上花的心思更多,但这也不可否认我们所具有的钻研精神(哪怕是在些无聊的事上)。钻研精神是我们这快速发展的一代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在爱因斯坦那一带就已经具备了这种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现在发展不可能如此的快速。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到学习中来,以用来更好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但我认为这种思想是狭隘的,因为正是这种思想压抑了许多新的思想萌芽,使得我们的青春得不到正常的成长。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家长及老师的这种想法并不是来源于他们自身,而是来自中国这种落后的教育体制,“只看成绩不看过程,高考定终身”,这是令人畏惧的。
古人读书,读《四书》、《五经》,只是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品德社会更加文明的发展,这是值得推崇的。当初中国的教育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中华民族自身的素质,而发展成现今这种“中国式的教育”,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
那时的老师问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令人钦佩的。而现在也有老师问过当代的学生为什么而读书,绝大部分人会回答为更好的赚钱与生活而读书。老师们听后不语,因为绝大部分老师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为赚钱与生活而读书对90后的来说已是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从而牵扯出许多富二代的吊儿郎当,进而又带动了他们周围的一大片,使得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差,学习效率越来越差。
站在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中国式的教育好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进行强制性的教育才能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素质,使国家更好更快速的发展。但是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强制性的教育是不合人意的,应向欧美国家学习。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进行一定的改革,应点面结合,进行综合的考评。学习自由化是我们所期待的,也许每个人各自发挥其特长并加以应用会使得我国更加快速平稳的发展。
教育类论文篇十一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办学体制逐步改革完善。但是目前学前教育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学前教育的办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分析了存在的办园不规范、幼师队伍较弱、教学内容针对性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倡导全社会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最佳配合,达到学前教育的规范和有序。
1、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从数量上看,尽管幼儿园总量大幅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其中公办园数量偏少,尚不足幼儿园总数的五分之一。从办园布局上看,公办园和部分优质民办园主要集中在市区、城镇等地,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从收费上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都在每生每学期3000元以下,民办园保教费则跨度较大,每生每学期从几百元到7000元不等,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1.2教育经费投入落实不到位。《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县(区)人民政府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按不低于5%比例安排学前教育经费”,而从调查检查的情况来看,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仅3.21%。
1.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公办教师资源不足,在编在岗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中小学公办教师差别大,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这些均直接影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1.4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不规范。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规划统筹力度不够,存在重复建设、布点不科学的现象。有的开发商不按标准建设幼儿园,或将其改作他用;有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被开发商或物业以高价租赁给民办学前教育集团,成为小区配套幼儿园收费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5违规办园的行为仍然存在。少数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不严格按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标准办学,小学化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不按要求编班,班额较大,或未按规定配齐保教人员。
此外,无证办园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园舍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存在需求、在园幼儿难以分流等客观情况,增加了取缔非法办园工作的难度。
2、关于搞好学前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2.1要整合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统筹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使学前教育资源在总量大幅增加的基础上配置得更加合理。继续大力发展公办园,发挥其主导作用,鼓励优质公办园联合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惠及面。将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载体,不论是新建小区还是已建成的小区幼儿园,都应理清其所有权归属,统筹安排,通过各种途径,让其办成公办园或者通过零租金方式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推动幼儿“就近入园”。着力打造示范园,对一些办园行为规范、水平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的幼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幼儿园,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保教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完善市、县(市)、乡、村学前教育网络。
2.2要加大投入,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进一步将《条例》中关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规定落实到位,保障经费的稳定投入和逐年增长,为教职工工资足额发放及幼儿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对于符合规定的民办园,进一步加强资金扶持,加快普惠园的建设速度,适当扩大“以奖代补”范围,将《条例》中关于相关费用减免等规定落实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多种类、多形式的幼儿园,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2.3要加强培训,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招聘力度,按规定配备公办园教职工数,实现公办幼儿教师补充工作常态化,逐步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加强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培训力度,深化幼师师德建设,加强保育、保健人员岗位培训,完善考核机制,着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通过高水平园结对、座谈交流和观摩学习等形式,将优质园的办学理念、办学规范、办学内涵引入相对落后的幼儿园,深化优质园辐射带动作用。
2.4要强化管理,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依法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的摸底调研,在此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顿、完善和提高,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对违章违规的幼儿园依法查处。严格审批制度,加强对学前教育单位收费的监管,对全市幼儿园收费问题进行调研,健全幼儿园成本核算机制,加大幼儿园收费备案审查力度,确保学前教育收费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管理,整治、净化周边环境,为幼儿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2.5关于幼儿教师工作细则。冬季保育的重点:中大班要在此季节教育幼儿学会自己拉裤子、掖衣服;托小班教师要特别关注和帮助幼儿整理好衣裤,保证幼儿不露肚皮受凉;要注意运动前和运动中幼儿的穿衣量以及何时增减衣服;冬季幼儿的衣物特别多,要重视幼儿衣物的管理;特别是要保证幼儿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外出活动时,保育员或教师将教室门窗打开换气;冬季饭菜易凉,要有措施保证幼儿始终能吃上热饭热菜。夏季保育的重点:要控制和管理空调使用的温度,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要控制饭菜、开水进班时的温度,防止烫伤幼儿;厨房及教室等的纱门纱窗要在春季就安排相关人员来检查和更换:每周末请防疫站专业人员对各班的厕所及园内易滋生蚊虫的地方进行灭蚊处理。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识到学前教育重要性,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1]马兴华.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
[2]周睿.县域学前教育发展支持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滕璎.公共管理视野下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教育类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当前高职财经类教育实施过程中,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财经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改革和进步发展,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现阶段针对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教育仍然存在弊端。特别是在将经济学、管理学这类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如何转化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教师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针对高职财经教育管理中现存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措施,为财经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高职财经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高职财经类专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专业教育水平或者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高职财经类专业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大力发展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育模式被应用到教学当中。比如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学分制等不同模式的落实对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水平提升而言,具有实质性影响和作用。但是,在财经教育过程中,如何将经济学、管理学这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无论是对学生或者是对教师而言,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即使是操作性知识或者是技能,但是由于专业对其产生的限制作用,所以也会导致学生很难投入到真实的环境当中去进行实践。如果长此以往地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核心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所以针对这一现状,财经类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提出新的思路,为学生的日后就业、高职院校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高职财经教育管理的实施特点分析
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细分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任意选修则是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进行规划设计。总而言之,如果从财经类各个专业课程的实际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呈现出一致性特征的。但是这种状态就失去了高职院校的价值意义,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为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人才的技能素质、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和水平,但是在当前的财经类课程设置上却并没有将这些特征充分体。除此之外,如果将专业方向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在现阶段学生能够选择的范围比较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职业技能发展而言,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影响。
2高职财经教育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分析
2.1目标不明确,缺乏进取心
在针对当前高职财经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某学校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现阶段学生对自己上学的目的并不是很清楚,严重缺乏进取心,甚至有很多学生给出的回答是因为家长的要求,所以才进入到高职院校就读。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马上就有“解放”的念头,另外还有很多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证书。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没有日常学习的紧迫感,而且还不思进取,好像对任何事情都抱有积极性,但是唯独对学习呈现出迷盲、消极状态。
2.2学生自主性不强,成绩不理想
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无论是学习方面或者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都少了家长和教师的严格管制,也不会再有初中、高中的考试压力,所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意识和观念并不强,很多学生不仅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学习角色,养成良好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反而将中学时代的一些不良习惯代入到现阶段的学习当中。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本身基础都比较差,所以在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上要比其他学生慢一些,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还会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5]。高职院校补考率当前已经达到15%至20%,并且仍然有上升趋势。
3提高高职财经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针对高职财经教育管理中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学校各自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了提高高职财经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对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的行为道德能够规范化、标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就是将正确、科学的理论逐渐转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接触到的理论,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树立其远大的奋斗目标。
高职学生本身的思想比较活跃,无论是生理或者是心理发展都比较成熟,但是在针对某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缺少全面性。针对这一现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对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日常管教。但是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应用,要利用真实情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与学生思想意识比较贴近的主题活动,实现寓教于乐。比如邀请一些成功人士举行一些专题报告会,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开展“走进社区,关爱他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
3.2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高职院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不同人才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对财经类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开展过程中,由于高职学生本身存在很多特点,同时缺乏教师指导,所以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和创作性,不仅自己的目标不够明确,而且还不善于规划。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除了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人才培养的措施和方案,聘请一些资历比较高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日后就业定位提供合理帮助,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高职财经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问题很多,但是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专业性院校,所以在针对财经类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要与专业特征进行有效结合,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容.高职财经院校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xx,6.
[2]赵佳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xx,5.
[3]黄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经费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xx,6.
[4]苏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武汉市高职院校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xx,5.
[5]雷培梁.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xx,5.
教育类论文篇十三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文明病,也诱发产生了。同时,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这些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已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与正常的生活构成潜在危害。为此,时代赋予体育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从更加丰富的层面看待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理应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学会生存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全新体育教育价值观。
体育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致力于解决人类更好地生存这一新课题,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满足人类生存的多重需要和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服务。
1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深刻地揭示出人类自身需要的本质。人类五个层次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本身就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表现,无论是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尊重的需要,还是自我安全、社交的需要,都与体育教育有着广泛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需要除了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以满足自身外,还有人类生存需要所反映出的客观性,人不得不受到由人们的生存条件、生存能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生存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如何生存发展,这就需要解决人类怎样掌握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形成各种本领,养成良好习惯等。体育教育应在解决人类所需的这些实质性问题上发挥出自身应有的独特作用。从目的来看,体育教育应是为人类身心健康与人的发展服务的;从过程来看,应是一种有效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以及卫生保健常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从内容来看,应包含有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内容。
我们不仅仅在理论上认清身心培育的教育属性,而应在身心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反映出具有教育属性的身心培育活动。那种在实践中单一的运动性和活动性用来达到身心培育目的的做法以及把它简单地看作也是一种体育教育性质活动的观念是错误的。这只能反映出我们某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体育教育本质问题上,还存在着不足,具有不完全性和不深刻性,仅仅看到了体育的特殊性,没有看到教育的普遍性。
人们知道,当婴儿开始伸展四肢,幼儿开始学习走路时,表明每个人都具备基本活动的能力,它仅仅是运动的原始状态,包涵了体育运动要素中的一些而不是全部,这还与婴儿自发的本能需要有关,并未构成内涵深刻而丰富的科学性体育运动。它的本质理应是让人们通过一般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去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学会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某些生活能力和本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体育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的终极目的。
体育教育过程应是一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实践的过程。需要把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技能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和人类生活实践中去的,这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特征。
人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有着多方面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广义)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拓展又意味着体育教育与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意味体育教育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上,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地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发展中,充分考虑到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融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平衡、短期与长远需要的兼容等问题。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我们学校体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我指导锻炼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上来。其中,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无疑对于学生适应生活,更好地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体育教育在人类生存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过程包含着两个重点,一是人的内发性自尊、自强、自爱、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二是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体育教育则可通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和实现。
传统体育教育注意力仅仅局限在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上,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要学会生存,在体育教育中就不能仅以发展学生的身体为满足,还必须从广泛的领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存环境的各种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现代人。
事实上,正确的走、站、坐、卧的姿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卫生,用眼和脑的卫生常识;游水能力;各种自我防卫技巧;防火常识;基本的运动创伤救护常识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识等体育卫生保健的内容,都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由此可见,体育教育的目标应是长远和近期目标的统一,今后大、中、小学校体育教材内容应是丰富多样的、有效实用的。
3未来体育教育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当代体育教育同样面临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各方面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量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增加;工时缩短出现闲暇时间增多;居住条件的改善,人际交流机会减少,这些现实问题都给体育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适应未来变迁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修改、筛选和必要的补充,对教学素材进行全面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在生存与发展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健全和发展体育教育,加强体育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使它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密切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育类论文篇十四
幼儿时期是人的自信心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将儿童自信心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进行完成。由于年龄较小、心理较不成熟以及交往能力的限制,幼儿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缺乏自信心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课堂上不敢举手勇敢发言、没有勇气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和其他小朋友和同学玩耍、遇见问题缺乏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害怕尝试新鲜事物等。
除了以上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外,幼儿教师和家长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也是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过度包办,完全代替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应该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就是对于孩子自己做过事情,老师和家长给予过多的否定评价等一系列的原因。总而言之,对于如何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对策和方法,幼儿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经验,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套培养儿童自信心的新模式。
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我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评价,这就是所谓的自信心。自我评价对于培养儿童自信心非常重要。由于受到不正确的人生观与教育观的不良影响,成年人会主观认为自己对幼儿的所有要求都是对的,对于儿童出现的某些行为或说的某些观点不符合自我以往的认知时,便对儿童的“错误行为和观点”进行批评和指责。
反观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理接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成年的家长和老师有盲目依赖和信任的现象,出现了家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问题,导致儿童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严重挫伤的儿童的自信心,给幼儿教育中儿童自信心培养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为了多方面对儿童自信心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充分给予儿童信任、肯定以及鼓励,从而提高儿童的自我肯定能力。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受到外界激励时,其潜能的发挥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状态下潜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责任,时时刻刻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要善于正确利用多种手段方式和各种途径对儿童进行鼓励,当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出现进步和优点时,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表扬儿童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明确提出儿童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以真挚的情感和诚意去表扬和肯定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由于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正是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师需要合理的为儿童创设一个能够促进成功的大舞台,给儿童的成功提供机会,给予儿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去收获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清晰明了的认识到自身的实力,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和评价体系,以此来激发出儿童的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为儿童创设成功的机会,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具体实际状况,然后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和客观现实存在的局限性条件,来创设不同的成功机会,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帮助,让儿童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活动完成后,对于儿童的成功要给予充分和真诚的赞美和肯定,逐步激发儿童的潜力,从而达到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的根本目标。举个例子来说,针对一些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儿童,幼儿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和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使儿童在由易到难地活动中找到实现自我的价值,信心的培养也在一点一滴的进行。
在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儿童出现的失败要及时帮助,并进行鼓励;对于幼儿的成功要不断地认可和肯定。培养儿童自信心是一项长期的事情,不要因为成效太慢而操之过急,导致前功尽弃。
我们不难发现,儿童自信心与其成功率息息相关。儿童的成功率与教师期望值、自信心是成正比的。因此,在培养儿童自信心时,幼儿教师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儿童的具体特征和实际情况,对儿童的自信心培养提出相应的期望值,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对儿童的自信心进行培养,切忌拔苗助长。
此外,由于儿童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因此,幼儿教师要尽可能掌握儿童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及时调整和改变对儿童的期望值。在培养儿童自信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教师的期望值与儿童的具体实际状况不相符时,要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避免儿童失败的机率,破坏之前建立起的自信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幼儿教师需要在这个时候教育儿童,以健康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难题,以一个好的心态去坚持和努力,要有自信心去战胜困难,最终取得一定的成功。提高儿童的耐挫能力,以及在学会面对失败的补偿方式,使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自信心。
教育类论文篇十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学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其心理状况正走向不良的方面发展,表现出孤独、苦闷、迷茫和焦虑等现象。部分特殊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这种现象颇受家长,老师及教育各界人士所高度关注和重视,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问题理应受到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我们对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我校大一、大二、大三部分学生。项目实施的目的在于研究大学生心理状态,使大学生们在大学校园里有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的压力;避免情绪与心态失衡,导致大学生走向偏激行为;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通过心灵的语言,使大学生对爱和温暖有更深的理解,使他们愿意接受这样的爱和温暖。活动的意义在于帮助存在心里问题的同学更好的面对现实,认识和解读自己,他人以及处事方式,并且正确的处理好人际关系。项目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搜集典型心理案例、正确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等等。关于解决方案,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环节,了解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邀请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与心理患者面对面交流,使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
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发放一共150份,回收140份。大一共42份,大二57份,大三41份。其中男生30人,女生110人。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心理状况基本健康。经过调查与统计,80%以上的同学愿意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方式,并且认为去心理中心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惑是有必要的。当遇到心理问题时,70%的同学会寻求心理咨询,20%的同学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当身边的同学朋友遇到问题时,更多的同学愿意倾听他们的困惑。当现实事务的发展与自身所期待的不一致时,同学们能积极调整心态,适应变化。同时,心理讲座的开展与心灵电影的播放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不同年级同学的心理因素不同。大一年级学生思想单纯,刚刚来到大学,思想态度积极热情,心理素质较好。大二年级学生随着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多,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不断增多。大三年级学生负担更重,同时也逐渐开始面对就业的压力,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因此调查对象中更多的大三学生会参与到心理咨询的环节中。
研究发现,以下是影响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外地求学,远离家庭,还有很多贫困学生因为自己上学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荷而增添心理压力。总体上看,大学生能够接受和感悟到来自家庭的力量很薄弱。可以说,家庭的支持显得鞭长莫及,来自学校的支持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起很主要的作用;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有很大的影响力,当人们的心理出现某种程度的不适应和失调时,就容易引起心理的矛盾、冲突和情绪上的变化,而严重持久的心理平衡失调会导致心理异常,影响身心健康。大学生是社会最活跃敏感的人群,他们常常能敏锐地感觉到当代社会的各种变化和冲突,又由于他们正处于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这种变化和冲击在他们心理上引起的反应也十分强烈;学校因素的影响: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必备的心理卫生知识,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自我调节与社会适应能力差,一旦在某方面受挫就出现情绪低沉,抑郁甚至精神分裂与自杀等。学校心理保健教育环节还比较薄弱;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差异:研究显示,男女生在一些因子上有差异,但这种发现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本调查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几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性别特征有关。一方面,女生较胆怯、懦弱,男生相对而言比较大胆、坚强,承受打击能力也比女生强;另一方面,女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她们不象男生那样采取一些强烈的手段来充分宣泄压力,而更容易将这些压力逐步累积,日久形成抑郁等负性情绪;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恋爱与性心理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报复心理等,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在性器官的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结语:本次大学生心理调查与研究是我们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帮助同学们发现解决了一些心理问题,还学到了很多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挑战自己,研究和创新。争取在团队建设等多个方向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一名敢于创新的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类论文篇十六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与大学生素质相关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指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教育
素质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起。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后,全国上下,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大的革命。素质教育成了根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在推进、发展。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提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为根本。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素质的内涵。素是表示本来的意思或本色。而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素质用在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上是指父母先天给予的基因状态,通过后天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后所形成的内在品格。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述。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并通过知识和能力表现出来。
2.素质的内容。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表述。因此,对于不同的人群,素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里我们以大学生为对象,其总体素质要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针对大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内容进行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整体的、全方位的、不是单一的。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讲,树立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道德观,勤奋的劳动观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基本部分中,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比较关键的,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
在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应明确: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讲主要是学习如何做人,做怎样人的问题。即行为准则——如何破除自私自利、明辨善恶是非、开朗大方、热爱集体、吃苦耐劳、尊师重友、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注重公德、保护自然、行为文明等。
2.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即思想准则——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祖国、有理想、有远大抱负等。
3.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导内容。即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及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观念。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4.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构成系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是多渠道、多方面综合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一是主导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即“两课”、各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等专门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二是学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即学科知识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学科施教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德育因素等。三是养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系统。即学科之外的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校园文化等。
5.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笔者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研究探索。一是贯彻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重在建设的方针;二是建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体系;三是通过创建示范工程建设等办法促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四是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五是自主式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二)业务(专业)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业务(专业)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业务(专业)素质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等方面。针对不同的专业其内容有所不同。
1.专业知识的教育。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科学认知和经验总结。也就是说知识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对事物的认知,是人们对社会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存贮。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选用合适的教材,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和业余时间的各种活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来传授并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也就是学科理论及实践知识。
2.专业能力培养。能力是指人们应用已有知识,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所具有的品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具备能力。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存在于社会中每个独立存在的事物中。人有多少活动领域就应有多少能力。随着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其能力也发生变化。人的活动领域增多,使人的能力也增强。技能,存在于能力之中,但它有别于通常所说的能力,它是指人体各器官产生运动后所形成的能力。例如,操作技能、表演技能等。技能的提高同样是从课堂、实践等各教学环节来实现的。从传授知识中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实践教学环节,更突出体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广大教师应该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忠实工作者。
(三)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相对于科学知识、专业素质而言,是一种基础的社会文化素质。其实质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人文是指人性和教养。这是每个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正是在这方面给人以指向并授予人以能力和方法。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不仅需要通过专业教学计划去实施,更要通过个人爱好和自我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影响去熏陶,通过哲学、语言、文学、艺术、音乐、体育、历史、哲学、法学、论理学等学科领域受教育,受感染,获得人格的塑造和教养的提高。
(四)身体素质的教育
身体素质是对一个人体质、体魄上的完美要求。身体素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体质——完美的构成和健康的质地;体魄——健康和强壮;技能——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巧;卫生知识——人体解剖学常识、防治病常识等。只有在体质、体魄、技能、卫生常识等方面得以健康发展,才能实现身体素质的完美要求。
(五)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需要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养成,形成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具有坚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力、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宽容的态度、友好往来、和睦相处等一些非智力因素。
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养成,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否则,将产生心理变态,人格扭曲,思维混乱,行事盲目,做不好应做的事,甚至做了坏事。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分析与探索得出:(1)确立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了概念;(2)确立了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五项内容;(3)提出了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渠道。并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意义予以论述;(4)对研究及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8.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xx]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