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观察蚯蚓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省和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提供改进的方向。小编精选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优秀文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和思考有所帮助。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一
蚯蚓作为土壤的好朋友,常常在地里默默劳动,承担着肥沃大地的重任。然而,我们对于蚯蚓的认知却很有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蚯蚓,我进行了一次观察实验,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趣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外部特征
在观察蚯蚓时,我注意到它们的身体呈长条状,表面覆盖着滑溜的黏液。身体一般分为三部分:前段较短,呈三角形;中段最长,呈圆筒状;尾部较短,末端有一小瘤。蚯蚓的皮肤非常柔软,能够让它们在土壤中穿行自如。此外,蚯蚓还有一对触角和一对感觉器官,能够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第三段:内部消化系统
蚯蚓的内部消化系统非常复杂。当蚯蚓吞食土壤时,食物会经过颚部、咽喉、食道等器官,最终进入胃中。在胃中,蚯蚓的消化液会分解食物,其中蛋白质被分解成胺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淀粉和糖类被分解成葡萄糖。经过消化后,蚯蚓会将无法消化的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第四段:生活习性
蚯蚓是典型的夜行动物,白天它们会在地下活动,挖掘通道并摄取食物;而晚上则会现身地上,进行繁殖或是逃避天敌。蚯蚓的生活习性与土壤的湿度密切相关,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当土壤过于干燥时,蚯蚓会转移到潮湿的地方。此外,蚯蚓也会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当它们感受到地面的振动时,可能会收缩身体,并在短时间内停止活动。
第五段:对土壤生态的贡献
蚯蚓作为土壤的工程师,对土壤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不断挖掘土壤、进食有机物质和排泄作用,使土壤松软,增加通气性和保水性。此外,蚯蚓也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因为它们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可以作为植物的天然肥料。因此,蚯蚓不仅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总结:
通过观察蚯蚓,我对它们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它们身体的特征、内部消化系统的运作方式、生活习性以及对土壤生态的贡献,都让我对蚯蚓的不同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蚯蚓以其低调的形象和巨大的功效,令我对于微小生物的力量和自然世界的奥妙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我起了一大早,去看望我昨天找到的.蚯蚓。
到了阳台上,我把一盆土挖松,四处找着那只顽皮的小东西。
哈!找到了,一只咖啡色的蚯蚓正慢吞吞地爬着,突然,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它就像着了魔似的,拼命往土里钻。呀,原来蚯蚓也怕晒呀!我拿了一根小木棒,想把它挑出来仔细观察,我正挖得起劲,不小心把蚯蚓弄成两段了,唉,我真是太大意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屋去。
第二天,我又挖开一看,咦,两条蚯蚓正慢慢地爬着。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仔细地看看,又去查了资料。
原来,蚯蚓若被截成两段,断面的肌肉组织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组织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同时聚集在切面上,形成特殊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原来是这样,小小一只蚯蚓,却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奥秘,这正是太神奇了!同样,它不光有再生功能,而且还能把它制成中药、可以用它钓鱼、蚯蚓还能默默地为农民松土。
今天,我不但解开了一个谜,还长了不少知识,这次观察真有趣。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三
在泥土当中,在阳光的照射下,蚯蚓们每天都在辛勤的劳动着,我决定抓一条养在家中细细的观察一番,看看到底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一捉到蚯蚓,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它放进了花盆观察起来。远远望去,它像一条线;近看,好像穿了一件棕红色的小背心。我抓起这条“细细的线”,结果它好像涂了一层油,一挣扎就从我的手指缝中“逃”了出去。它的头部似乎有一对黑溜溜的眼睛,像一颗成熟的葡萄,在不停地转啊转。它的头是和身子连在一起的,咋一看,我还分不清到哪里是头部。
我用手轻轻地碰了它一下,只见它慌慌张张地钻进土里去了,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费好大劲才把它从花盆里找到,我一放下,它头也不回地又躲藏了起来,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它爬行的速度非常的慢,我等了十分钟它沿着花盆边才爬了一点点距离,我等得不耐烦了,决定做完作业再去观察,等我做完作业去看,令我大吃一惊——它还没有爬完花盆的一圈。
蚯蚓虽然爬得慢,但能帮我们松土,土里的庄稼才能长得好。另外,蚯蚓也是非常好的饲料,可用来喂鸡。还有我们隔壁邻居每次去钓鱼都是用蚯蚓做鱼饵。
我还听说蚯蚓有不死的本领,要是你把蚯蚓弄成两半,就会变成两条新的蚯蚓,不知大家有没有试过。
原来这并不起眼的蚯蚓有这么多奇妙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大自然还真是太了不起了!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我观察了蚯蚓,它的身体非常特殊。
蚯蚓的“脖子”上有一条“金子”做的项圈,项圈紧紧套在脖子上,就像长在一起。真的'很羡慕,我也想有一条。
蚯蚓的皮肤大多是粉红色的,一小部分是黑色的,还黑褐色。粉红色的皮肤非常薄,甚至能看见皮肤里面浅蓝色的血管。皮肤上有许多很粘的液体,估计是保护皮肤不会在土里被擦破的吧。
蚯蚓的外形委特别。说到特别就不得不说它的头和屁股了,它的头和屁股一模一样,因为它的头上没有眼睛、鼻子、嘴巴,而且头和屁股都是尖尖的。所以只有靠脖子上的项圈来分辨哪里是头哪里是屁股了。
看了一会儿,我有了一个问题:蚯蚓没有脚,怎么爬行呢?我去书上找,原来蚯蚓是靠肌肉收缩来爬行的。
我以前从书上还看到蚯蚓有再生能力,把蚯蚓分成两段,它就能长成两条蚯蚓。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我起了一大早,去看望我昨天找到的蚯蚓。
到了阳台上,我把一盆土挖松,四处找着那只顽皮的小东西。
哈!找到了,一只咖啡色的蚯蚓正慢吞吞地爬着,突然,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它就像着了魔似的,拼命往土里钻。呀,原来蚯蚓也怕晒呀!我拿了一根小木棒,想把它挑出来仔细观察,我正挖得起劲,不小心把蚯蚓弄成两段了,唉,我真是太大意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屋去。
第二天,我又挖开一看,咦,两条蚯蚓正慢慢地爬着。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仔细地看看,又去查了资料。
原来,蚯蚓若被截成两段,断面的肌肉组织马上加强收缩,一部分肌肉组织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同时聚集在切面上,形成特殊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原来是这样,小小一只蚯蚓,却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奥秘,这正是太神奇了!同样,它不光有再生功能,而且还能把它制成中药、可以用它钓鱼、蚯蚓还能默默地为农民松土。
今天,我不但解开了一个谜,还长了不少知识,这次观察真有趣。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我带着弟弟在路上玩耍,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条蚯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俯身细看,这条蚯蚓好长好粗,我猜想这可能是一条老蚯蚓吧!
我第一次看见这么长、这么粗、这么肥胖的蚯蚓。只见它棕色的身体慢慢蠕动着,蠕动的时候一伸一缩,一道道纹路清晰可见,小脑袋时隐时现,尾巴时儿甩甩,时儿拉得又细又长,身上还隐隐约约放射出绿色的灵光。
我越看越带劲,就蹲下来看它的一举一动。咦?蚯蚓它怎么了?
“弟弟快来看呀,蚯蚓身上湿漉漉的呢!啊,弟弟快看!现在它身上都渗出了一滴滴黄色的小水珠了!”
“我知道蚯蚓为什么流汗。”小弟弟神秘地说:“你想啊,下午三点的温度最高,天气这么热,我们每个人都热得汗流浃背的,蚯蚓也正在散热、流汗呢!”
弟弟虽然回答了我的问题,我还是有些迷惑,继续看着。只见蚯蚓蠕动过的地方,留下了一道道湿漉漉的痕迹,我顺着湿漉漉的痕迹,发现蚯蚓走得很慢,它已经艰难地转了好多圈了!
“蚯蚓也许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吧!”我心想,“这么热的天,蚯蚓姐姐上街买菜,找不到家,它一定很着急,多可怜呀!”弟弟插话说:“蚯蚓一定热坏了,它需要回到泥土里去!否则早晚会死在这儿的!真可怜!”
我听罢,就要伸手去捉,弟弟阻止我说:“多脏啊!”
“可它也是我们地球的‘公民’,它不知对地球作了多少贡献呢!它能把垃圾变‘黄金’!它是土壤的改良者,它的酶可治疗各类肾疾病!”我急急忙忙地说。
“看你,我话说到一半呢!”弟弟说罢,便从地上捡起一根很细小的树杈,用树杈从蚯蚓身下穿过,可蚯蚓好像十分不愿意,一下子又溜到了地上,就这样经过好几次的反复,我感到好着急。
“蚯蚓,别害怕,我们是来救你的!”它似乎听懂了我的话,乖乖地让我们送它回“家”。它一回家,可高兴了,似乎要赶着去开展庆祝大会一样,行动比之前迅速多了。看着蚯蚓返回土壤家园,我可欣慰了。
我和弟弟回家了,可我还是忍不住转过头去看看蚯蚓。我看见蚯蚓把泥土松了又松,它还把小脑袋探出来,似乎想四下张望呢。蚯蚓还把头伸出老高,在空中摆了又摆,仿佛在感谢我们,向我们说再见呢!
我为自己拯救了蚯蚓的生命而感到特别高兴。人与动物之间也需要真情,才能和谐共生……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七
蚯蚓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它们的身体柔软而细长,生活在土壤中。最近,我有机会观察了一段时间的蚯蚓,这让我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观察蚯蚓,我认为它们是地球上的生态英雄,为我们的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蚯蚓是土壤的健康指标。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蚯蚓在土壤中频繁活动。它们通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并将它们排出的粪便与土壤混合,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蚯蚓的粪便具有很高的有机物含量和营养成分,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在不断地将土壤混合变得松软,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展非常有益。
其次,蚯蚓对于土壤的通气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在土壤中不断穿梭,它们的身体运动可以促进土壤的疏松和通气。蚯蚓通过腹肌的收缩和放松,使得土壤中的孔隙得到扩大,为土壤中的氧气提供了更好的通道。这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呼吸非常重要。这不仅提高了土壤的质量,也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蚯蚓还在土壤中构筑了复杂的通道网络。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在土壤中留下了许多细小但明显的隧道。这些隧道不仅提供了土壤的通气,还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行动的空间。这种隧道网络可以加速水分的渗透和排泄,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同时,这些隧道也促进了土壤的深层水循环,有助于保持水的供应和排放。
此外,观察蚯蚓还让我对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蚯蚓爬行的速度非常缓慢,每分钟只能前进几厘米左右。尽管蚯蚓的运动速度很慢,但它们却能够在土壤中穿行数米。这让我明白到,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达到目标。此外,蚯蚓通常在夜间活动,这是由于它们对于光线的敏感。这让我明白到每个生物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通过观察蚯蚓,我深刻认识到它们对于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蚯蚓通过促进土壤肥力和通气,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的条件。它们还构筑了复杂的通道网络,加速了水分循环和排泄,增强了土壤的抗旱能力。此外,从蚯蚓的生活习性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懂得了努力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总之,观察蚯蚓,让我对这些小小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明白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八
今天我观察了蚯蚓,它的身体非常特殊。
蚯蚓的“脖子”上有一条“金子”做的项圈,项圈紧紧套在脖子上,就像长在一起。真的很羡慕,我也想有一条。
蚯蚓的皮肤大多是粉红色的,一小部分是黑色的,还黑褐色。粉红色的皮肤非常薄,甚至能看见皮肤里面浅蓝色的血管。皮肤上有许多很粘的液体,估计是保护皮肤不会在土里被擦破的吧。
蚯蚓的外形委特别。说到特别就不得不说它的头和屁股了,它的头和屁股一模一样,因为它的头上没有眼睛、鼻子、嘴巴,而且头和屁股都是尖尖的。所以只有靠脖子上的项圈来分辨哪里是头哪里是屁股了。
看了一会儿,我有了一个问题:蚯蚓没有脚,怎么爬行呢?我去书上找,原来蚯蚓是靠肌肉收缩来爬行的。
我以前从书上还看到蚯蚓有再生能力,把蚯蚓分成两段,它就能长成两条蚯蚓。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九
我看科学书的时候,看到了蚯蚓,放假的时候我还观察了呢!
有一天,我捉住了一条蚯蚓,把它放在一个有沙子的瓶子里。我看它不动了,就想出去玩。我刚走了一步,它就往瓶口的方向爬去,我就看着它。它爬上一段就掉下来,又爬又掉下来,它一连爬了好多次,都没爬上去,把自己累的半死。一会我发现它身体里有一段黑东西,我就把它从瓶子里倒出来。它就在地上打滚,细长的身体扭来扭去的。我就用一个小石子把它弄断了,看那东西像排泄物,又像土,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被我弄成两段的蚯蚓在地上还是翻来覆去的,好像没事一样。书上说这是蚯蚓的再生功能,真是神奇呀!
这次观察我知道了一些蚯蚓的知识,最主要的我知道了蚯蚓有再生功能!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
今天雨后,我和妈妈去楼下散步,还观察了蚯蚓。
一开始,我发现了蚯蚓没有鼻子,那蚯蚓怎么呼吸呀!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想联翩,出现了一串串的问题。
一回到家,我就上网查阅,才知道蚯蚓的确没有鼻子,它是用皮肤接触水分的时候呼吸的,而且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为了证明网上说的是正确的,我亲自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先找来一堆湿泥土和干泥土,把两堆泥土分开。然后我用了一张面巾纸把蚯蚓包进来,把蚯蚓本身的水分吸干,接着,把蚯蚓放在了两堆泥土的中间,看蚯蚓往哪堆泥土前面爬。结果蚯蚓往湿泥土那一边爬。
接着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我把湿泥土和干泥土全都扔了。把蚯蚓放在那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发现蚯蚓一动不动了,直挺挺地躺在那儿。我还以为蚯蚓死了,于是又在蚯蚓身上洒了一些水,过了一会儿,蚯蚓动了一下,然后开始蠕动了,哦,刚才它没死,是不能呼吸了。的的确确,蚯蚓是通过皮肤接触水分呼吸的。不一会儿,我看见蚯蚓慢慢向湿泥土爬去,第二天,我用手拨开泥土,看见蚯蚓藏在湿泥土中。原来,蚯蚓喜欢湿泥土。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有发现。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下午,我吵着要去钓鱼,好不容易把爷爷给拖了出来。他说:“钓鱼,没有鱼饵怎么行哪?”半路上,爷爷去买了一包蚯蚓。“什么?蚯蚓还能做鱼饵?”我一头雾水。爷爷只是笑笑。到了钓鱼的地方,爷爷熟练地从袋子里扯出一条蚯蚓。我仔细观察它,蚯蚓全身都是暗红的,靠头部的一块儿还有一个不大明显的,颜色较深的环带。它靠身体的收缩而向前移动着:头先朝一个方向伸,身体后部一拱,再跟上来。这和蜗牛的爬行差不多。
这次钓鱼,我认识了蚯蚓,也对它产生了兴趣——我把剩下的蚯蚓带回了家。
10月4日星期日晴
刚把蚯蚓拿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过去看它们。蚯蚓怎么不见了?只剩下一堆土。我拿着小棍儿翻了翻土,嗨,它们都在土底下干活儿呢。这么多的蚯蚓,大的有一公分那么长,小的只有4。5厘米长,只是比头发丝儿稍微粗些。
一只蚯蚓被我挑在盘子里,听说蚯蚓分成两段不会死,我叫爸爸来试试。他一手拿一根小棍,分别按住蚯蚓的头和尾,向两个方向扯。过了一会儿,爸爸把小棍拿开,蚯蚓快要变成两段了,它痛苦的扭曲着身体,爸爸一狠心,把蚯蚓彻底分成了两段。有头的一段比较安静地躺在盘子上,后一段不停地扭着。爸爸说,扯玩了蚯蚓,他都吃不下晚饭了。
真奇怪!蚯蚓被扯开了,怎么没流血呀?
10月5日星期六晴
我查电脑去!蚯蚓的血是暗红色的?昨天我并没有看见暗红的液体呀!真不明白!
家里养了一盆芦荟,妈妈说:“蚯蚓能使土更有营养,把它放在芦荟里吧!”“不行!蚯蚓可以肥田,单放在花盆里,因为土太少,它会把植物的茎咬断!”“哦!”妈妈听了,直夸我能干呢!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二
听说蚯蚓成两段后,它不但不会死,而且还可以变成两条活生生的蚯蚓呢!为了证明此事,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试验。
试验开始了,我将小蚯蚓小心翼翼地切成两半,仔细一看,咦?蚯蚓怎么像死了一样,一动不动的呢?我灰心极了:难道我的试验失败了吗?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突然想起妈妈曾对我说的话:“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妈妈相信你能行!”于是,我打起精神,继续做实验。我拿来《十万个为什么生物篇》,开始查找一些有关蚯蚓的资料。哦!原来蚯蚓被切断之后,伤口旁边的肌肉就会马上收紧,就像原来还开着的门立刻关起来一样,可真是神奇啊!蚯蚓其实有着很强的再生能力,原来如此啊!过了两三天后,被分割的蚯蚓就可以变成两条完整的蚯蚓了!
两天后,当我再去看蚯蚓时,我真的发现了盒子里有两条小蚯蚓在爬来爬去呢!今天的收获真不小!我学到了课文中学不到的知识。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泥土当中,在阳光的照射下,蚯蚓们每天都在辛勤的劳动着,我决定抓一条养在家中细细的观察一番,看看到底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一捉到蚯蚓,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它放进了花盆观察起来。远远望去,它像一条线;近看,好像穿了一件棕红色的小背心。我抓起这条“细细的线”,结果它好像涂了一层油,一挣扎就从我的手指缝中“逃”了出去。它的头部似乎有一对黑溜溜的眼睛,像一颗成熟的葡萄,在不停地转啊转。它的头是和身子连在一起的,咋一看,我还分不清到哪里是头部。
我用手轻轻地碰了它一下,只见它慌慌张张地钻进土里去了,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费好大劲才把它从花盆里找到,我一放下,它头也不回地又躲藏了起来,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它爬行的速度非常的慢,我等了十分钟它沿着花盆边才爬了一点点距离,我等得不耐烦了,决定做完作业再去观察,等我做完作业去看,令我大吃一惊--它还没有爬完花盆的一圈。
蚯蚓虽然爬得慢,但能帮我们松土,土里的庄稼才能长得好。另外,蚯蚓也是非常好的饲料,可用来喂鸡。还有我们隔壁邻居每次去钓鱼都是用蚯蚓做鱼饵。
我还听说蚯蚓有不死的本领,要是你把蚯蚓弄成两半,就会变成两条新的蚯蚓,不知大家有没有试过。
原来这并不起眼的蚯蚓有这么多奇妙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大自然还真是太了不起了!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四
我学完了《动物儿歌》,就缠着妈妈给我挖了一条蚯蚓回来,我想看看它是怎么“造宫殿”的。
妈妈说,蚯蚓喜欢潮湿、松软的泥土。我就先找来一个白色透明的塑料盒,又在菜园里挖了一些肥土,装进盒子里,用手把土压了压,最后我用喷壶喷了一点水,使土变湿润一些。然后把蚯蚓放进盒子里。
过了几天,我跑过去看蚯蚓,蚯蚓不见了,只见有一处泥土比别的地方要高,而且颜色也不同,就好像是蚯蚓吃过了又拉出来的样子。
有一天下午,天气很闷,我发现蚯蚓爬出洞来了。我想:它的“宫殿”可能已经完工了吧!于是,我把蚯蚓放回菜园。就迫不及待地找来剪刀,轻轻地剪破塑料盒,露出泥土,我用薄薄的刀片,沿着蚯蚓的洞口,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啊,一个歪歪溜溜的“v”字呈现在眼前!
我很惊叹这“伟大”的建筑!软软的身子,没有手脚,没有工具;没有尖牙,没有利钳,却造出了圆圆的',滑滑的“宫殿”,多么的了不起!多么不可思议啊!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五
雨后土松,爸爸帮我从东河边的花坛泥土里找了条蚯蚓,我把它连泥土一起放进了之前我养鱼的'透明四方罐子里,我想这样非常便于观察。
这条蚯蚓大约长8厘米,身体细细长长呈红褐色,身上布满了细细密密的环状花纹,在挖的时候蚯蚓被截断了,可这一点也不影响它地泥土里的活动。我拿了一根一次性的筷子,用它挑起蚯蚓,把它放到一个装着水的一次性盘子里。过了一会儿,它从水里爬出来了,看来,它虽然喜欢潮湿,但不代表能够一直呆在水里。我又把它放回塑料盒里,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蚯蚓在泥土中是通过左右扭动来爬行的。很快,它钻进了土里,不见踪影。看来,它真是泥土的好伙伴,大地的“松土师”啊!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六
我看科学书的时候,看到了蚯蚓,放假的时候我还观察了呢!
有一天,我捉住了一条蚯蚓,把它放在一个有沙子的瓶子里。我看它不动了,就想出去玩。我刚走了一步,它就往瓶口的方向爬去,我就看着它。它爬上一段就掉下来,又爬又掉下来,它一连爬了好多次,都没爬上去,把自己累的半死。一会我发现它身体里有一段黑东西,我就把它从瓶子里倒出来。它就在地上打滚,细长的身体扭来扭去的。我就用一个小石子把它弄断了,看那东西像排泄物,又像土,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被我弄成两段的蚯蚓在地上还是翻来覆去的,好像没事一样。书上说这是蚯蚓的再生功能,真是神奇呀!
这次观察我知道了一些蚯蚓的知识,最主要的我知道了蚯蚓有再生功能!
饶河县红旗岭小学三年班(宋鹤)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七
今天上午,为了完成科学老师布置的任务——观察蚯蚓。
我发现有一条红红的蚯蚓在翻开的土里爬来爬去,于是我赶紧把蚯蚓拿了起来,可是蚯蚓在我手里挣扎着,把我吓坏了,但我最后使劲地抓住了它的环带,把蚯蚓放进了种葱的土里。我发现这条蚯蚓用嘴在土里挖洞,不一会儿,它就钻进土里不见了。
这时我把泥土重新扒开,可是这条红蚯蚓迫不及待地又钻进了泥土中,而且速度非常快,我又把土挖开,想不到这次蚯蚓为我表现了一个“杂技”,它把尾巴缓缓地竖起象一根小小旗杆,做完这个动作之后蚯蚓又马上钻进了土壤里。我再次把泥土翻了开来,这个小家伙跟我做了一个“游戏”——捉迷藏,它先把头昂了一下,又急急忙忙地躲进了土中。仿佛在说:“你等一下,等我躲好了你再来找我吧。”
我怕伤着它,双手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泥土,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又把它揪了岀来。此时此刻的蚯蚓,真像一个正在和我玩“捉迷藏”的小伙伴呀!通过这次细致的观察,让我知道了原来蚯蚓是用嘴巴来挖洞的,它能用软软的嘴把土挖开真不简单啊!
观察蚯蚓心得体会篇十八
前天刚下完雨,我放学回家,在小区花丛里看见了蚯蚓。
城市的蚯蚓和田地里的蚯蚓可不一样了。田地里的蚯蚓有黑又粗,而城市的蚯蚓身体是红红的,没有田地里的`蚯蚓那么粗,小鸭可爱吃田地里的蚯蚓了。
可是,当我扒开泥土,一看,呀!蚯蚓居然没有死,正在泥土里欢快的爬行着。真的是:蚯蚓有很顽强的生命力,还有像壁虎尾巴一样的再生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