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评价的体现。如何写一篇意义深远、观点独到的读后感是每个读者都要面对的挑战。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交流和讨论。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一
一开始听,有种云里雾里,好像讲得很玄乎。后面再听,慢慢地知道,享乐主义是不顾以后的幸福;忍辱负重是不幸的全程,苦尽甘来可能只是当下忍辱负重的催眠,却终究是不幸的始终。但今天再细细回味,才知道,整本书总结下来只有四个字:知足常乐。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谁知道我能不能活到你说的那个时候。
这个是我给她的答复。有些中二,但也是我的真实想法。在我看来,妈妈就是那种觉得“要是能怎样怎样,就会幸福”的人,所以她一直对现状都能找到一些她不满意的地方。
而我恰好相反。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把时间轴拉长,我们俩就是不同类型的不幸。
对于我以前对于“当下幸福”理解的片面,因为这本书的剖析,让我开始意识到了。虽然醒悟得太晚,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享乐主义”,跟“及时行乐”的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寻欢作乐,让自己快乐有些类似,但是却有些过了,过了就会透支。因为这种状态,容易会把“快乐”当作目标,那么就要找一切让自己快乐的方法,很容易就会变成找刺激了。
“知足常乐”,知道无论是哪种“欲”都是无法完全被满足的,所以,不要奢求去填满自己的“欲”,而是满足于自己现在的状态——工作有工作的成就感,失业有失业的沉淀期,婚姻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有各种唠叨和摩擦,单身也有被催婚的烦恼。但是,如果在工作时想着诗和远方,那么休息时也必定会焦虑;如果婚姻和生活只想到家务和摩擦,那么多热烈的热情都会被浇灭;如果单身只烦恼着脱单,那么就少了一人吃饱全家不用愁的自由。
不管如何,生活像是行舟,漂流时享受风浪,靠岸时享受安定,但是随时为下一次出发做好准备。共勉!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二
有机会读到这本书需要感谢樊登老师,一直觉得读书就像是缘分。研究生阶段有一段时间偶尔会有焦虑,我开始发现自己以前的哲学,或者信仰无法让自己更加的幸福。于是我开始了寻找之路。
就这本书来说,他更加具体,更加真实,你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无数生活迷茫的时刻,那些时刻的背后,你需要的不是心灵鸡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财富、尊重、温饱,那些都是人生需要追求的东西。但在医学生涯中,我见到的是更多冷冰冰的尸体。死亡大概是全世界最大的诀别,那些财富以及尊严不会跟随你而去。
我可以看到那些年纪轻轻就已经熬坏了身体,接下来的生活就是在于身体做斗争,生命中对于美食,对于性,对于真正的热爱你已经很难享受其中,这是令人悲伤的事情。
充满战斗力的欲望也是人生的幸福之一,三种人的生活模式给与我很大的震撼,我们需要短期的目标,更需要小小的奖励,但我们也需要自身价值的证明,那些竭泽而渔的人儿,总会在孤单和寂寞中失去年华。
爱你自己的生活,爱你的家人,有一份自己真正兴趣的工作是生活开始的初端,爱你所爱。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三
a、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被讨厌的勇气》提到过,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消极,没有勇气,就去鼓励他人。同样的道理,为别人带来幸福,同样的幸福也会传染给你,让你的生活更加快乐有意义。
b、幸福的根:幸福的深度。根部是汲取养分的地方,也是生命的支柱。无论是经营婚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我们都要给根部提供足够的养分,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否则,总有一天生命终将枯萎。敞开心扉去爱他人,也是在自己。
c、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量。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性,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我们最怕的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我们常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杰出的、美丽的、是才华横的呢?”但真正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不呢?”因为我们的内心太恐惧面对错误,一旦做错就意味着一切都白费了。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悦纳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我就是这个样子。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和木兰一起读书就是幸福,读书后的及时分享就是幸福,幸福是发自内心的,当你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的世界就是幸福的。拜伦说,所有想要幸福的人都必须学会分享,幸福是一对双胞胎。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和双胞胎相遇。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四
002天边的云
无论是伤害过我们的人或事,就像那天边的云,过去的让他过去。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告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加强大。
003夜空的星
每天都有星星诞生或死亡,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星星都是如此,何况我们人生中我们固执认为永远无法改变的事情呢?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又是崭新的一天,一切皆有可能。
004手中的笔
当我在书桌前坐下,提起手中的笔,进入我创造的世界。那里有浩瀚的海洋和无边的星空,那里有雄伟的宫殿和美丽的公主,那里有善良的精灵和可爱的动物,那里有神奇的魔法和绝世的武功……。当我沉浸其中,我知道这就是我当下的幸福。
005园中的花
园中的花儿,感谢你为我绽放。
亲爱的爱人啊,感谢你理解我的忙碌,并为我分担烦恼;
亲爱的孩子啊,感谢你让我看到纯粹的美好;
亲爱的亲人啊,无论面对怎样的难关,你们都是我的依靠;
亲爱的同事啊,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陪伴母亲最后时光;
亲爱的朋友啊,虽天各一方,但想到你们我总会会心的微笑。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五
为何疾病在年轻化,魔爪慢慢的伸向了年轻人,小的时候只顾玩乐,不会想那么多,也没有明显的感觉,总感觉那些让人心痛的东西距离我很遥远。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这样的人,年纪不大却身染顽疾,自己心里也为之担忧,放佛自己也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或许你感觉那依旧遥远,不在自己身边,可是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事。
我的爸爸为了家庭奋斗了大半辈子,喝酒抽烟不控制,也不太照顾自己的身体,一身的健康问题,本来是个特别乐观开朗的人,有时情绪低落的让家人的心相似被揪了一把。我们不断的劝他戒烟戒酒,可哪有那么容易,锻炼照顾自己的身体特别重要,于是督促他多锻炼少想些烦心事。一个人的心被这些负能量占据的时候,才是最容易垮掉的时候。
或许你们也感觉比较远,毕竟自己的父母健健康康。就在昨天,一位同学半夜病情发作,口吐白沫,舌头都咬破了,险些咽气,还好及时送到医院,没有生命危险。那些年纪轻轻丢掉生命,后果也没必要去描述,后悔遗憾和泪水。
作为喜欢读书的人会羡慕那些每周大部分都在读书的人,有一部分已经成家立业有工作了或许还有了孩子,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读书。没错,有些人犯了重病,在家调养,出于无奈的调养。直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才明白到自己所谓的追求和荒淫无度的生活有多么不重要。我们的一天天大都给了网络,给了身外之物,没有真得照料好我们自己。千万别等到身体快垮掉,才认识清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活着,有自己想法的活着。
病魔为何有利可趁,这样问问我们自己,摸着自己的良心问,我们忙忙碌碌的,又有多少时间去照料自己。有的人做着所谓的正事,有的人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要以为挺着肚子看球星打球,就能获得健康。不要拿自己很忙为借口,推脱掉运动健身的时间,照顾不好自己,一切都是白搭。
让我们一起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如果是惰性或者有拖延症让你止步不前,不妨像我们一样建立一个民间组织,互相督促着,去先改变自己糟糕的状态,你若过得很好,必然会有人追随你的脚步。不要妄想去用言论改变别人的观念,即使他感觉你说的对,一句他做不到,也不过白费口舌,让行动见真章。用自己的行动和温度,去带动身边的人上路,阅读健身生活并不冲突。唯一的冲突是,你太浮躁,想抓的东西太多。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六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学最受欢迎导师泰勒·本一沙哈尔博士根据他的课程,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科学实证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创新的编排的一本书。作者将幸福用简单道理诠释,用鲜活的案例展现,透出质朴、温暖的生活态度,沁人心田。
书中提到的四种人生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汉堡模式。它通过对四类汉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人生。
书中用四种汉堡比喻四种人的幸福观。第一种汉堡是口味诱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埋下未来的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只顾及时行乐,不管任何负面后果;第二种汉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够确保日后健康,吃它等于眼前很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未来的目标,他们被称为“奔波劳碌型”;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没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后也会影响健康。这类幸福观的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期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我们称其为“虚无主义型”;最后一种汉堡就叫做“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透过目前的行为他们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幸福是什么?如何找到幸福?其实幸福快乐的秘诀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在于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换一种角度生活,以用心战胜消极,学会“自我帮忙”,你会发现离幸福更近一步。
该书通过许多现实的案例阐述了这样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是积极,健康的快乐生活,这才是高质量的人生。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七
真正去做的时候还是发现还是有难度,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最近有些拖沓了。反思。
快读了一遍,效果不好,又快读一遍。阅读此书思考更多的是工作和孩子教育的问题。幸福汉堡模型分析的不错,基本上四种模型都有所体会,见过最多的就是忙碌奔波型了,自己也经理过虚无主义型(最差),偶尔也又享乐主义幸福,体会更深的就是感悟幸福型!
幸福需要感悟,感受当下的幸福,重要的是所做的一切在未来都是有意义的事情。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任我行的“以一帮人成就一个企业,以一个企业成就一帮人”,觉得这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有价值有意义,帮助企业成就自己。
做成一单可以享受当下的幸福,帮助企业成长可以享受更多的幸福,幸福的心态可以帮助获取更大的成功。但要让自己幸福,只有心态是不够的,那就成了享乐主义型幸福,让自己养成好的习惯和行为,让未来持续幸福,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幸福是需要目标的。但幸福与目标的关系,目标不是结局,目标是一种意义。自我和谐的目标,这个提法很有趣,类似于找到内心意识种最想去做的事,这可能是付之一生去努力的目标。要努力让《生命向前》,有取有舍!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八
近日读了钟老师推荐的《幸福的方法》,读完后我感觉到原来以前认为幸福的几种活法(牺牲眼前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其实都是不幸福的。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自己过得是幸福的生活吗?幸福到底是什么?读了此书后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知。
什么是幸福?读到正文,作者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我看着标题自己问了自己幸福是什么,从毕业后到工作结婚、孩子出世人生中最忙忙碌碌的十几年。从未有时间去思考过自己的生活幸福吗?我只是有时候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过质疑。人活着都在想办法让自己过得幸福,因人而异每个人一生追求各不相同。引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让自己更幸福?书中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该是绝对不掺杂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人生要有一定的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这些话使我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幸福无处不在,陪老人吃个饭、带孩子出去玩玩,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过程就是幸福的。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长期以往慢慢有些好习惯,就会变成一种程序。让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各自找到位置,尊老爱幼、和谐相处。
近年来,心情莫名烦躁。对平淡的生活、工作感到无聊,随着孩子长大,思想不断变化。在和她相处交流的过程中,越来越让我觉得需要提升自己,不能过于偏重对物质的向往而疏忽了精神领域的打造。早些体会到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幸福感觉。
在这我还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幸福的感知,在单位里把工作圆满完成、安全到家是幸福的。家里老人身体健康、高兴快乐是幸福的。兄弟之间和谐相处是幸福的。看到孩子认真学习、茁壮成长是幸福的。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九
幸福,不是成功,那只能带来一时的喜悦。真正的幸福,是在过程里的。就像那一句话: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幸福不应该是牺牲现在的快乐去换取以后的快乐,真正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沿途风景才是更绚烂动人的。
书里的方法,就是我现在的认知,很开心我和作者想的是一样的。
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曾经我以为,是快乐。今天我有了更好的答案,是幸福。而快乐,只是幸福的一种手段,幸福的另一种手段是:找到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并且最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曾经我也想过,我做所有的一切,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感觉很不道德耶!?然而看了书之后,我不这么认为了,作者的做事动机和我完全一样,他给了我一个很perfect的解释:谁说利己和利人就一定要分开了?他们是可以共存的!给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收获快乐,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去爱别人。以后我可以放心大胆为追逐我的快乐而努力啦哈哈哈哈。
此外,书里的一个观点和《象与骑象人》如出一辙。第一个,不要说牺牲现在自己的快乐,只为了以后有钱了有权了就可以咋地咋地,不存在的。等你真的到了那一天,你会发现那种“你以为的快乐”并不会持久。真正的幸福,理应从现在开始,在追逐的过程里享受,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终点。第二个,人的幸福呢,就像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抵抗力稳定性,你破坏了部分环境,不严重的话它不久会自己恢复;你滋润了部分环境,不久它也会自己回来。就是你会发现无论怎么动,系统最终都会在中立位震荡。情绪也是一样的,快乐也好,伤悲也罢,最后你的心情会归于中立位(这是盗用了瑜伽里“骨盆中立位”的概念……)。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我们的中立位。你想想,你在没有刺激的状态下就是一种很开心的心情,岂不美滋滋?这个稳态由基因,环境,自发活动组成。我们就是改变能改变的,剩下的交给老天爷。对对对,就是,认认真真去做那些快乐和有意义的事吧!和朋友联系,和家人相处,看个电影,吃个美食,感恩他们。
还有还有,就是,攘外必先安内。也许我们现在的工作不喜欢,可是又不得不做,除了使劲想办法给自己的工作赋予意义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花部分时间去做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事,以抵消工作的乏味。我是有过这样的感觉的,高三的时候特别明显,就是我必须和我的朋友,卢海旋谭嘉丽2b等等,要有不定期的交流和聊天,之后,我才有努力学习的动力。如果我一个礼拜没有和她们聊天,我就会很焦躁,做不了作业。可是一旦我和其中任何一个人聊了之后,我就可以风驰电掣地跑去学习,真的很奇妙。所以说,幸福的,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时间,一周内可以少,但一定得有,因为这些时间,将帮助我们抵御生活的苦恼。
不过有一点,emmm,我有点疑惑。作者说不要让自己太忙。
他说这么说的:我们都太忙了,总是希望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其后果是,我们忘了对身边的事以及对拥有财富的感恩,忘了享受它们,比如我们的工作、课程、一段音乐、身边的景色、我们的心灵伴侣,甚至我们的孩子。
在这个快节奏、忙碌奔波的世界里,我们怎样才能多享受一下生活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坏消息是,世界上并没有魔术,我们只能简化生活,只能自己减速;而好消息是,简化和减速这样的举动并不会影响我们取得成功。
我本人其实也很忙,我想学的东西好多,并且矛盾的是我就是从不断学习里获得快乐的!然后作者直接说:其实你慢一点并不会影响你的成功。这个依据是啥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按照作者定义的成功:幸福。他这句话是没毛病的。我想他想告诉我的是,无论你有多忙,不要忘记了去做那些让你快乐的事,哪怕你忙的是学习这种自带快乐属性的东西,你也不要忘了其他带有快乐属性的东西,比如和朋友的交流,和家人的相处,和大自然的亲近。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幸福的方法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们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这些事情既有意义又可以让我们乐此不疲,我们通常会在感兴趣的事(所热衷的事情)上更努力,没有热情,动机便会削弱,有了热情,不但动机会坚定,就连效率也会提高。
瑞斯·尼斯基指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如果一个人只把工作作为一种任务及赚钱手段,而不是期待在其中有任何自我实现,这种情况下,天去上班是因为他必须去,而不是他想去,除了薪水,他所期盼的就是节假日了。”
我觉得这就是在说我呀——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很少有想要特别做一件事情,即使有也是很短暂就能完成的,比如去吃一顿想要吃的美食,吃完就没有念想了,这个动力就消失。工作上也比较得过且过,没有太多的追求——比如升职和加薪,虽然也比较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己也知道需要知识储备、咨询技能都有待提高,但是好像就是没有动力去做,买了许多的书,看的很少……总之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好像都没有体验过那种“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缺乏生活的激情,我不觉得不幸福,也不觉得幸福,读这本书当我看到“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时,我内心中对幸福的似是而非定义突然变得明确了,混沌的生命点燃了小火花,找到了方向。
那么怎么追求幸福呢?利用书中mps模式——意义、快乐和优势,我发现学习和成长能能改变我目前的混沌的状态,并是我未来发展充分必要条件,当然这在以前我已经有所认识,只是现在我更加明确这一目标和方向,使我自己有了思路,有了一个指引,是生命中的一个小火花。
即使知道学习和成长会是快乐和有意义的,在某些时刻,也许仍然有时会觉得枯燥、学不下去的时候,这时需要“幸福催化剂”——“一些几个钟头甚至是几分钟的事,便可以给我们带来意义和快乐,不但在当下收益,也会影响到未来。”当然还有我在这次读书会打卡和学习强国学习中得到的`体验——习惯的力量,仅仅是一种惯性使然,就可以持续去做应该做的事。
最后用书上的一段话做结尾:一个人在下决心前容易犯犹豫不决的毛病,容易退缩,效率降低,但重要的是,当你真正决定兑现承诺的时候,命运也开始帮助你。感谢这本书让我思考我的人生,找寻生命的热情,并使我找到方法。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一
幸福是种感觉,幸福就是真心的感到快乐,读《幸福的方法》的读后感。其实真正的幸福与金钱无关,与住别墅开名车穿裘皮无关,与高官厚禄无关,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和谐的情感,平静的生活。
其实幸福很简单,一件旧衣服,一个白面馒头,就已经感到了幸福的存在;而一旦欲望提升,幸福在你身边而你却再也没有幸福的感觉了了。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真心的祝你幸福哦!
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所拥有态度的总结。
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读后感《读《幸福的方法》的读后感》。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有自己知晓的欢乐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幸福,你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尝试着努力把幸福送给别人时,你发现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
忙碌型的人以现在的忙碌和辛苦换未来的快乐;享乐型享受目前生活的快乐;虚无型放弃未来和现在,没有希望;幸福型则既有现在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看这本书,觉得有一点点吃力,感觉有点抓不住重点,花了点时间,还是要多读训练自己。
1、了解到人生的四种模式,享受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感悟幸福型,感觉自己在享受主义型和忙碌奔波型之间切换。
2、人际关系对个人幸福来说非常重要,其中浪漫的亲密关系 是幸福真正的基石。反思:最近和亲近的人的相处,如何用心经营和朋友 、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
3、运用mps模式:意义、快乐、优势,找出交集中的答案,帮助我们找到获得幸福的工作或方法。
4、养成习惯,改变是困难的,但把一些活动变成规律和习惯,能更好的为发掘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通过不断练习,养成不同的习惯。
5、活在当下,简单即幸福,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平常的小事,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学习新知识以及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日常生活中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更幸福。
践行:
1、养成每日早起,每日阅读、坚持写作记录的习惯。
2、与家人好好相处,有质量的陪伴,全家幸福,自己也幸福。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三
这本书名很山寨,但绝对值得一读!正如我的一位女性老师所说的,能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快感”。
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社会心理学家,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并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他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他可以预见未来,也就是说,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想像力”。可惜的是,想像力本身有着固有的缺陷,所以人类对于自己未来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作者引用了大量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最新实验研究成果,详细为我们剖析了“想像力”的工作机理,它是如何“提纲挈领”地描述未来的,它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擅自在未来的空白处添加了各种细节;它是如何基于现在的情境去构画未来的场景,同时又天生缺失对未来情感的想象能力。我们了解了这一些,或许如同魔术揭秘一样,让我们在观赏“想象力”这个“魔术大师”的表演时,能够会心地一笑。
作者的文笔如同他的专业知识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这样的一本书,何曾与网上热播的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相关呢?出版商们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将这本《stumblingonhappiness》非要硬译为《哈佛幸福课》。在对沙哈尔教授表示敬意的同时,对吉尔伯特教授来说,这又是何等地无奈啊!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四
在第二篇里的第6章到第8章中,讨论了如何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后一篇则包括了七个冥想练习,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位置的洞见。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杂蒙蔽了我们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于浓雾背后的幸福,需要一颗平和安逸的心和一双清丽无埃的眼睛才能看清。
曾经有个寺庙的僧人在他们的师祖传衣钵时说道:
心似菩提树(就是心就是佛)
身如明镜台(身体想明镜清澈)
时时勤拂拭(就是长观照内心)
莫使尘埃染(别让外在的东西污染)
另一位僧人对道:
菩提本无树(菩提比作“心”,就是在明心见性后知道“心”是没有的)
明镜亦非台(明镜台是纯净的心,这里是纯净也是不纯净)
本来无一物(本来心里就什么都没有)
何处染尘埃(没有东西可以污染)
这愁那呢,况且任何事物都是虚幻的,没不要执着于他们的形态。做到这些,自然不会被外界的一切影响,也不会有贪心,不会自私,自然会体会到幸福跟快乐。幸福是一份闲适,一份轻松,一种放弃,一份超然和豁达。幸福是口渴时,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幸福是疲惫时,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幸福是悲伤时,有人听你倾诉;幸福是快乐时,有人一同分享。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用心感受生活,悦纳自然,体会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这就是幸福的真谛。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所以说,幸福就在我们大家身边,用豁达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事物,用广阔的心扉去容纳万物,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五
出人意料,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甚至从汉堡里总结出4种人生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本·沙哈尔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即“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即“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他安慰自己: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可是蒂姆呢,却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待就是几个钟头。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又感到了厌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这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十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每天并不开心。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发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没有朋友相陪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是个体接受被认为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利他的帮助后出现的一种情感。懂得感恩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有着淡然而乐观的态度,他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好处并且对这好处感激不尽,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更能体味幸福的滋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人应该懂得感恩生活,感恩逆境和敌人。不懂感恩将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根本就没有体味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没有了人情味。
生活中,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人发达,自己沾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感恩的心善待他人,而感恩不只是一种单向的付出,它让我们在施与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阳光和感动,领略了幸福的真谛。生活中,我们始终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任何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都要心怀感恩,包括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向帮助过我们的他们表达自己的谢意,学会说最简单的两个字:“谢谢”。用真诚的善心、不带如何私心杂念的,不去为了做善事而做善事,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俗话说:“多做善事,福未到但祸已远离;多做恶事,祸未到但福已远离。”所以,试着每天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吧,在不断给予的过程中,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其实,幸福感原本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往往被来自生活的不良情绪与压力所掩盖,导致人们无法将其发掘,因而觉得自己不幸福,甚至最终失去寻找幸福的欲望。幸福本来是离人们很近的,只要你愿意伸出手,就能够得到。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七
题记: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误。
既然先天因素我们不能改变,后天环境也非我们完全可以控制,那么要想提高幸福感,我们只能从转变我们的关注角度入手,培养我们乐观的心态,下面我想从赞美感激、完美主义与失败、目标与工作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tal对它们的研究:
我们许多人可能早已意识到赞美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教育孩子来说,用赞美代替责骂已成为一部分家长的共识,但tal在这里着重指出的是不加区别的赞扬别人其实是在长期地默默地伤害他们,而非帮助他们,他举例说你表扬一个孩子说“你真聪明”和“你真认真”,结果会相差很大,表扬真聪明的孩子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聪明,从而不相信自己,而表扬他认真的孩子在碰到困难时会受表扬的鼓舞继续坚持,反而更容易成功,它们一个是在表扬不可改变的因素,一个是强调后天可以改变的因素,结果差别很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感激,appreciate在英语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感激,第二层意思是增值,如果我们感激好事,好事就会增值。感激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句感激的话就能让我们有力量支撑下去,但这有一个关键:感激一定要出自真心诚意。每天做感恩练习,我们慢慢就会成为一个更容易寻找到美好的人。tal在这里还结合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拿出一张纸,写下感激的东西,然后随身携带这张纸随时看看或者去做感激拜访。
我们谈到完美主义的时候,肯定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完美主义,这只能从完美主义的几个特征来谈,首先完美主义者表现出较强的自卫性,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次,完美主义的人倾向于关注未达成的部分,即使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但对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眼中只有那未完成的百分之十,为此而不断地烦恼;再次,他们有极端化的倾向,要么完美要么一无是处;最后,他们只关注结果,全然不顾过程当中的愉悦与否。
紧接着tal为我们分析了失败之不可避免性,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我们要准许自己失败,准许自己犯错,准许自己为人而不是神。他举例说一个ibm员工给公司损失了一百万然后向老板辞职,老板对他说我们刚为你的教育支付了一百万,怎么可能解雇你?正当员工惊魂暂定要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老板补充了一句“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将开除你”。
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误,有心理安全的组织更不怕犯错误,更敢于尝试,进步得也更快,对家庭来说也是这样,营造一个有心理安全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因此我们以后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首先要准许自己为人,允许自己犯错误;其次,是从积极的角度去正面诠释,从中吸取教训,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目标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有切身的体会:当我们毫无目标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无所事事的无聊感,当我们目标明确时,往往会激发出我们强大的热情和活力。用tal的话来说,不是达到目标感觉幸福,而是拥有目标而幸福,过程最重要。目标让我们解放,让我们能够专注当下,享受当下。
对于工作,tal说将所做的事情视为工作,动力是金钱;将其视为职业,动力是晋升、特权和薪酬;将工作当做一种使命的人的目标是使世界更美好,显然他自己是属于第三者。说到工作,不可避免得提及压力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感到巨大的压力,并伴有焦虑,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乐趣和激情。tal也说,80%的疾病是由于心里压力过大导致的,它破坏了我们的免疫系统。但他又说,过于轻松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量的点,太少和太多都不行。他举例说举重运动员如果不是一点点给自己加压的话他的水平是不会有提高,但有一点他提醒我们注意的是,运动员们并不是一天都在举重,而是训练一会必须要休整一会然后再继续训练,因此他给我们的另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在工作中高度专注地工作一个半小时,然后再休息十五分钟,再接着工作,再休息,如此,我们就不会疲劳,反而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这个方法不仅对于工作,对于学习等其他方面,都普遍适用。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八
近读《幸福的方法》,读完之后颇有感触。
作者本·沙哈尔,是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哈佛博士,原为壁球运动员,曾获国际壁球比赛世界冠军。他在哈佛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倡导积极的心理、自信的心态、健康的冥想,在哈佛学生中影响很大。
作者认为,我们不要只重感官享受的享乐主义幸福,不要为目标所苦的忙碌奔波式幸福,也不要无能者自怨自艾自我束缚式的虚无主义感;我们要的是有理想,有目标,有奋斗,有成就,能感受的幸福。他对幸福的定义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似乎也很赞同马玎·塞里格曼关于幸福三要素的提法,即幸福的三个要素是意义、快乐与投入。
读完通篇,我个人把作者对幸福的论述用九个字来加以概括,即:有目标,去奋斗,能感受!这样就能够获得幸福!
在我看来,无论是从古贤先哲,还是从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来看,人要获得幸福,首当其冲,是必须建立奋斗目标,确立生活意义!其次,必须采取行动,如果不奋斗,不行动,不寻找,就无法实现这个目标,获得成功。但若只以目标实现之后的快感为幸福,则永远不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后,新的目标必然随之而来,如果在奋斗过程中不能体会幸福,则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很重要。如果没有感觉幸福的能力,享受奋斗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当作快乐,那么人就找不到幸福,无法实现幸福的!所以,我很赞同作者提出感受幸福有两种模式,即溺水模式(无苦无获式)和性爱模式(乐而更乐),我也很赞同作者的看法,即后者是一种更好的获取幸福的能力!
此外,作者也谈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来源:那就是对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把握。我觉得,如果没有幸福婚姻,相互理解的另一半,人生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做为人,最幸福的事情是,能在不断延长的生命中找到一个最理解自己的人!当然,首先这个人必须是自已,但只有自已理解自己,是一种孤独的幸福;只有获得他人的理解,知已的理解,人生才是幸福的,苦中也会透出甜味!所以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换句话说,得到了一个人生知已我就幸福,得不到,那就是人生的命运!
最后,作为运动员出身的作者,提出把握人生幸福真谛的方法非常简单,但却的确给我们很多启示。也许以运动员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来寻求幸福往往就是十分有效的,不是吗?君不见,当今社会,任凭社会和个人财富如何增长,人们却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越来越难以找到快乐,越来越失去找寻幸福的能力,或者社会根本就没有人去思考这些基本的哲学命题。
我想,现在的确是到了需要认真思考什么是幸福的时刻了!在我看来,虽然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极为丰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甚至过剩,但社会整体意识越来越肤浅落后,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无聊。也许简化,真的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寻找幸福的方式!那些“性爱模式”“冥想方式”是一个运动员在以身体认识、体验和实践幸福哲学,虽然失之于浅薄,但仍然十分有效!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是人生所有目标的终点站。人们总是把“不要失去时才懂得珍惜”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而现实当中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与幸福擦肩而过。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可对于自己来说,生活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不管它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容易,多么的快乐,多么的悲伤,所有这些经历都是自己成长的足迹。
在拜读这本书时,我最喜欢的是对第一篇中《表达感激》的讲解。书上说到每天晚上在入睡前,写下五件让你感到快乐的事,一些让你感激的事,虽然这些事情会是重复一遍又一遍甚至会很乏味,当你记下它们的同时还要去想象每一件事的当时体验和感受,你会更珍惜生活的美好。真的那么有意义么?于是,自己便按着书上所讲,临睡前把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或是感激的事情在脑子里过一遍,当自己真正的去回味每件事情的时刻,真的会如同书上所说,自己是如此的幸福。请大家一定要坚持做一做,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一个全新的体验。
记得,自己在住院期间老师们对自己的关爱,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问候与安慰,更有那香喷喷的饭菜,那纯美的汤羹。每次想起幸福的感觉冲刺着我的整个神经,这份浓浓的爱意让我享受幸福终生。由此,我总是感觉自己命好,每当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总会有这麽多好人来到我的身边,帮助自己使自己轻松度过困境,正因为我的身边有这么多的好姐妹,我每天的幸福指数非常的高。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对我的包容与理解,能与大家继续携手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由此想到我们老师的幸福感受,真是时时事事,无处不在,就看你是怎莫想的。记得xx老师的大一班经典语录吧,字里行间充满了幸福与喜悦;xx老师的“幸福九点半”“张老师我都想你了,你怎么才来啊?”……甜甜的微笑,暖暖的絮语,类似的话语有好多好多。当你坐下来时,孩子们会一个抢着一个的为你捶背,当你嗓子疼时,三岁的孩子会要求爸爸、妈妈给你带来含片等等。可能当时你没有什么感觉,可当你细细的回味时,你会感到非常的幸福。这种甜甜的幸福是你们用真心的爱和孩子们互换的果实。记得,女儿上班没几天,就给我带来了许多她和孩子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体现了一位年轻教师对职业的幸福感。听着她的叙述,看着她表现出的自豪与快乐,你一定会被她的情绪所感染,这就是幸福。这也是教师独享的幸福。
在工作中如果不快乐会感染身边的人,特别是对于一名身处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每天的工作都会很忙碌或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你讨厌这些烦琐的工作,那么你的不快乐会导致你对工作的松懈,你更会影响你的孩子,因为你的一切是画在一张纯洁而干净的白纸上,你会影响孩子们对快乐的理解和对幸福的追求。
通过对《幸福的方法》的阅读,使我对幸福的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感谢《幸福的方法》教会了我很多幸福的方法,正如书中所写——“幸福得靠自己”。与幸福的人交往,与智慧的人交往,将健康延长到心里,你就一定会获得恒久的幸福!
看了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之后,想到许多,学到许多。我觉得这的确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
泰勒·本-沙哈尔说,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与根本。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福的。在我的工作中,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的进步都让感到由衷的幸福。
第二次上课听写时,小凤竟写出了所有单词!我又适时地表扬了她“今天小风让老师很是激动,更多的是感动,你们知道她写对几个单词吗?——所有七个单词都写对了!”全班孩子立刻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小风也在掌声中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脸上露出喜悦的微笑。“你的进步这么大,老师喜欢你!希望你持之以恒、保持下去,并且向更大进步进军——朗读和背诵课文,好吗?”她看着我狠狠的点了点头。令我意外的是,下一次上她班课之前在走廊上小风看到我就雀跃着跑到我跟前说:“missliang,我已经背会课文了!”“真的吗?那你太棒了!老师真的太喜欢你了!”上课时,小风在全班同学惊讶的目光中背诵了课文,虽然不是很熟练,也有些单词发音不是很准确,但较以前已经是进了很大一步,我当然不吝表扬,并且奖励了她五颗学习星。从此以后小风变了,上课时不时能主动举手发言了,下课有事没事愿意围着我转,在她的脸上能看见笑容了……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了她的贺卡,上面写道:老师,您辛苦了!因为您,我觉得上英语课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感觉到自己也拥有了一份小小的伟大,还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就是我作为一名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
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用心感受生活,悦纳自然,体会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幸福的方法》是由哈佛大学最受欢迎导师泰勒·本一沙哈尔博士根据他的课程,用充满智慧的语言、科学实证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创新的编排的一本书。作者将幸福用简单道理诠释,用鲜活的案例展现,透出质朴、温暖的生活态度,沁人心田。
书中提到的四种人生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它叫作汉堡模式。它通过对四类汉堡的描述,折射出四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人生。
享乐主义型的人面对的是口味好但对健康无益的汉堡,只在乎汉堡当前的美味,而不管这类汉堡是否会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带来益处,他们注重的是及时行乐,不想为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负责。
忙碌奔波型的人与此恰恰相反,他们面对口味差但对未来健康有益的汉堡,宁愿牺牲眼前的幸福,也要去实现未来的目标。尽管他们在这奋斗的过程中并不快乐,但他们总在期盼实现目标时的成功感。
虚无主义型面对既不好吃也不健康的汉堡,毫无反应,将其吞下只为填饱肚子、完成任务,这样的人对未来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只活在过去。
作者在最后重点阐述了这样一种汉堡“幸福型汉堡”。拥有这样人生的人,他们生活幸福,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努力去收获更加满意的未来。这样的幸福型人生值得现在大多数人思考、探讨。
该书通过许多现实的案例阐述了这样的道理:眼前的幸福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均衡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是积极,健康的快乐生活,这才是高质量的人生。
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读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本来还以为会很无趣,结果,却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
轻轻的合上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双手使劲地搓了搓脸颊,好让自己更加清醒,没错,《幸福的方法》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
幸福是什么?泰勒博士在第一篇就提出这个问题。我看着这个大大的标题发了好一会儿呆,好熟悉的问题,在我脑海中闪过的那些念头中,一定有这个问题,我肯定在某个时候,问过自己关于幸福的定义。
是啊,幸福是什么?我可以确定的是,自己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我只是有时候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过质疑。我迫切地翻开泰勒的《幸福的方法》,希望从中找到答案。泰勒没有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我相信他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千人千面,追求各不相同,但引出了一个更好的问题怎样让自己更幸福?并且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可以让自己更幸福。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但幸福不是终点,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感受,当然结果也重要,但幸福远远不止是实现了目标。在《幸福的方法》第二篇,泰勒谈到了如何实现幸福,重点讲了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有一些我们做不到,但绝大多数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只是需要我们养成习惯,泰勒多次谈到习惯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正确。
泰勒博士最后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他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幸福,就是当下,就是那些平时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十九
幸福是种感觉,幸福就是真心的感到快乐。其实真正的幸福与金钱无关,与住别墅开名车穿裘皮无关,与高官厚禄无关,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安恬,精神的充实,和谐的情感,平静的生活。
其实幸福很简单,一件旧衣服,一个白面馒头,就已经感到了幸福的存在;而一旦欲望提升,幸福在你身边而你却再也没有幸福的感觉了了。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真心的祝你幸福哦!
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体悟,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所拥有态度的总结。
它与富贵、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有自己知晓的欢乐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幸福,你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尝试着努力把幸福送给别人时,你发现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
忙碌型的人以现在的忙碌和辛苦换未来的快乐;享乐型享受目前生活的快乐;虚无型放弃未来和现在,没有希望;幸福型则既有现在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
哈佛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篇二十
近读《幸福的方法》,读完之后颇有感触。
作者本·沙哈尔,是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哈佛博士,原为壁球运动员,曾获国际壁球比赛世界冠军。他在哈佛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倡导积极的心理、自信的心态、健康的冥想,在哈佛学生中影响很大。
作者认为,我们不要只重感官享受的享乐主义幸福,不要为目标所苦的忙碌奔波式幸福,也不要无能者自怨自艾自我束缚式的虚无主义感;我们要的是有理想,有目标,有奋斗,有成就,能感受的幸福。他对幸福的定义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似乎也很赞同马玎·塞里格曼关于幸福三要素的提法,即幸福的三个要素是意义、快乐与投入。
读完通篇,我个人把作者对幸福的论述用九个字来加以概括,即:有目标,去奋斗,能感受!这样就能够获得幸福!
在我看来,无论是从古贤先哲,还是从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来看,人要获得幸福,首当其冲,是必须建立奋斗目标,确立生活意义!其次,必须采取行动,如果不奋斗,不行动,不寻找,就无法实现这个目标,获得成功。但若只以目标实现之后的快感为幸福,则永远不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后,新的目标必然随之而来,如果在奋斗过程中不能体会幸福,则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很重要。如果没有感觉幸福的能力,享受奋斗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当作快乐,那么人就找不到幸福,无法实现幸福的!所以,我很赞同作者提出感受幸福有两种模式,即溺水模式(无苦无获式)和性爱模式(乐而更乐),我也很赞同作者的看法,即后者是一种更好的获取幸福的能力!
此外,作者也谈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来源:那就是对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把握。我觉得,如果没有幸福婚姻,相互理解的另一半,人生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做为人,最幸福的事情是,能在不断延长的生命中找到一个最理解自己的人!当然,首先这个人必须是自已,但只有自已理解自己,是一种孤独的幸福;只有获得他人的理解,知已的理解,人生才是幸福的,苦中也会透出甜味!所以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换句话说,得到了一个人生知已我就幸福,得不到,那就是人生的命运!
最后,作为运动员出身的作者,提出把握人生幸福真谛的方法非常简单,但却的确给我们很多启示。也许以运动员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来寻求幸福往往就是十分有效的,不是吗?君不见,当今社会,任凭社会和个人财富如何增长,人们却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越来越难以找到快乐,越来越失去找寻幸福的能力,或者社会根本就没有人去思考这些基本的哲学命题。
我想,现在的确是到了需要认真思考什么是幸福的时刻了!在我看来,虽然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极为丰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甚至过剩,但社会整体意识越来越肤浅落后,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无聊。也许简化,真的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寻找幸福的方式!那些“性爱模式”“冥想方式”是一个运动员在以身体认识、体验和实践幸福哲学,虽然失之于浅薄,但仍然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