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范文(16篇)
总结是一种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竞争力。收集整理的写作范文集。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一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在市场深化经济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公路运输业在管理模式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公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已经不只是公路运输业内部的需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健全的运输市场是公路运输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如今,以市场为导向的公路运输体系尚未完善,公路运输市场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改革为基础,以改革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提升,公路运输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否则将难以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基础性作用,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指导与完善。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具有进行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结合当今公路运输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究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举措应该从体制改革、成本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求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1.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管理体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须做好全面深化改革。首先,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充分结合时代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做好产业长期发展规划,预先设计可行的公路运输发展轨道,最后,公路运输业的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因此公路运输部门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为管理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坚实基础。
2.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首先要从内部管理入手,只有解决好内部管理问题,有效控制成本,才能为构建最优化管理模式奠定根基。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一方面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及时制定最合理、最高效的预算计划,将预算成本书面化、透明化,为管控成本设立第一道防护网。另一方面,公路运输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从而节约成本。
3.市场行为与行政管理有效结合:
公路交通运输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而且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公共设施。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公路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其公益作用、服务作用等。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还要有政府行政手段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市场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的双赢。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公路运输,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绝对不能盲目跟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注重由内而外地深入改革、锐意创新,努力打造一流的公路运输市场,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二
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根据对市场行情,发展状况的分析,来对企业进行发展方向与目标的设定,从而减小企业的风险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财务部门是直接接触到企业资金的部门,所以财务管理指定的政策与方案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影响作用的,这就对企业的自我监督起到的一定的作用。
[1]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一、当今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很多因素都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当今很多企业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职责不够明确,管理界限不够清晰,导致管理上造成混乱。
再加上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审核力度不够,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了腐朽行为的滋生。
(二)财务分析能力不完善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改革,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对现有设备与技术进行更新,对新产品进行开发。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市场进行科学有效的投资,这就对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财务分析能力还不够完善,有时会产生错误投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影响,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部门风险预测力不高
目前大部分企业中财务部门都处于被领导的位置,这导致财务部门缺少独立性,一些决策与职位等问题也受到管理者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部门只能的发挥。
但是根据一些企业的经营经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风险与损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同时与收益也成正比,企业要想降低损失达到最高收益,就要具备良好的预测风险的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部门缺少对风险的有效预测与分析,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收益差强人意。
(四)管理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企业很多都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当然其中包括财务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那么,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也会导致吸引不到高素质管理人才,即使是有能力有思想的管理人才,却没有发挥真才实学的空间。
这就促使,管理方面的水平很难提高。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实现企业自我监督的手段
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根据对市场行情,发展状况的分析,来对企业进行发展方向与目标的设定,从而减小企业的风险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财务部门是直接接触到企业资金的部门,所以财务管理指定的政策与方案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影响作用的,这就对企业的自我监督起到的一定的作用。
财务管理对企业实行监督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首先,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成本上进行控制,保障资金的正确合理的分配。
这降低了企业的不必要的损失,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这就实现了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金的监督,保障了企业经济的有效利用。
其次,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担负着企业资金收支的重要任务,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的资金状况。
所以说财务管理中制定的一些政策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合理的使用资金,避免出现大的财务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是企业向良好有序发展的保障。
最后,一个企业有财务部门的良好监督,可以保障企业内部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保障企业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贪腐腐朽现象发发生。
(二)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可以起到监督与指导的作用,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实现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首先,财务管理主要的作用是对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有准确的分析,从而来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内容与目标。
财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经验与当前财务资金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帮助企业分析投资成本与风险、利益的计算,能够做出风险预测和提出解决办法,避免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企业的损失与政策决定方面的失误,从而实现企业良好的发展,获得最高效益。
其次,财务管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能够做到事前控制,财务部门通过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用财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现阶段企业运行的状况,发现运营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预测到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调整发展方向与经营策略,帮助企业向更好的方向运营。
最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是整个企业得以运转的关键,资金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财务管理要了解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涉及到每次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所以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个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加强企业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特别重要,一个具备高效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企业的收益,还能做出很好的风险预测,降低甚至避开亏损。
能够与企业的各个部门很好的配合,保障企业良好有序的运营,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企业的目标。
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2]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引言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方位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
因此,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人本思想,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这种管理思想就是区别于传统刚性管理思想的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要求管理人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层次以及其所处的不同岗位进行有区别的管理,以保证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够得到尊重,每个人的潜质都能得到开发。
二、柔性管理概述
(一)发展历史
所谓柔性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
其主要理论在历史演变中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念的提出。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一直坚信在当时的生产背景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效率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
因此,他设计了多项实验,并最终在确定了以制定科学工作方法、挑选一流的工人以及实行激励性工资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理论。
第二,20世纪代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
美国管理学家梅奥从人际关系研究中得到管理学的灵感,他经过长期的管理试验论证了人作为“社会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出“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的基本理论,为柔性管理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热潮兴起。
在这一思想潮流中管理者把管理的重心定位到人的价值,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柔性工作制”“柔性工作时间”“柔性工作地点”等管理实践活动。
而这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使柔性管理的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基本特征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型管理体制,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内在驱动性。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只有产生了内在的驱动力,才能够按照其认同的目标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
而柔性管理正是从人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改变刚性管理中那种以制度管理、制度约束、纪律监督以及权利影响力等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将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同时利用相应的组织规范,让员工对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文化形成自觉认识,为企业效益的增长作出贡献。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长,我市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基本合理,价格水平保持稳定,金融支持及监管力度加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适度,投资结构基本合理,宏观调控初现成效.但潜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在对我市房地产市场作出认真分析的'同时,提出相应调控建议: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住宅建设速度加快。一是房地产总投资额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505万元,同比增长39%;二是住宅建设速度加快,20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32.72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7%;商品房竣工面积31.49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商品房住宅新开工面积24.57平方米,同比增长48%;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23.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
(二)商品房供求结构趋于合理,价格基本稳定.1、商品房销售总面积增加,价格趋于合理。年上半年,全市共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18.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94%,而实际销售面积达21.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63%,销售金额达22443.4万元,同比下降18.93%,且中心城区的申报价格稳定在850元/平方米左右。2、住宅类商品房销售势态良好,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批准住宅预售面积为16.57万平方米,占预售商品房总量的89.22%,而实际销售面积达17.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6%,销售金额为14572万元,同比增长30.11%。3、商品房空置率有所上升.2004年上半年,全市累计空置房13.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但空置房主要集中于营业用房中,且营业用房在可售商品房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故其空置比例仍基本合理.4、商业营业用房需求量下降。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销售商业营业用房面积达2.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27%,销售金额达749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15%。5、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加大。1---6月共批准建设经济适用房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突破12万平方米。6、廉租房建设步伐加大。《六盘水市廉租房住房管理办法》已经政府批准,目前正处于逐步实施阶段。
(三)房地产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1、产权产籍登记管理等业务大幅增长。1---5月共完成产籍管理归档2138宗,面积10.37万平方米,交易金额13410.74元,同比增长62.01%,且其它相关业务量也呈现不同层次的增长。2、继续开展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创先达标活动。3、加强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个别违规企业给予了处罚。4、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定期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作出认真分析,2004年上半年共完成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篇.
(四)房地产金融放贷力度稳定,为房地产市场建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2055宗,抵押贷款面积34.37万平方米,抵押权利价值28304.9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16.67%和66.50%。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实力弱,规模小、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自有资金不足,对金融机构依赖性强,风险防范能力差.
(二)住房分配货币化进度慢,住房补贴资金的财政供给体制不健全,存量房物业管理工作难以配套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潜在的住房需求没有充分调动.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建议
(一)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稳定房价,建立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四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刘国光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座谈会”上,就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问题发表了看法。
一、为什么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减弱
刘国光认为,从投资需求看,经过的体制改革,我国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投资行为趋于市场化,投资风险机制逐渐强化,企业、银行的财务约束逐渐硬化。所有的这一切,使中央政府的投资决策不能够象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容易启动地方部门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再加上当前供大于求,最终需求拉动不足以及逐渐走低的市场形势,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收入预期和投资意愿,导致社会投资启动缓慢。
从消费需求看,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居民从过去被动的配给对象转变为自主的消费者,居民消费行为逐渐理性化。在传统的低收入、低消费的观念仍然主导着经济决策的条件下,随着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原有的实物性、集团性、福利性消费逐渐减少,原有体制内居民自主性支出逐渐增加,而货币性收入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应同步提高,减收增支的预期、下岗失业的上升、收入差距的拉大都导致了居民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边际储蓄倾向上升。由于现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触及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消费需求也不可能对扩大内需的客观调控作出迅速反应。
因此,刘国光说,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机制上的变化,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有所减弱,再加上供给方面的激励机制和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迟迟未能形成,国有企业一般缺乏必要创新的动力,供给结构不能迅速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格局,这更加限制了现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实际效果。
二、要不要继续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刘国光提出,在目前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相对于政府投资来说启动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强调直接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并增加金融支持的力度,这是很正确和必要的。刘国光进一步说,今年的经济工作在这些方面已经安排了不少的积极措施。一季度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上升,但是这些都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进行的。去年预计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国债拔款1000亿元和银行贷款1000亿元,没有用完的部分今年上半年仍在支用,并且增发了国债用于增加今年的赤字预算投资。那么,从今年上半年起,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是将不再作为启动经济的主要支撑政策呢?对此,刘国光认为,这样的判断现在还早了一点儿。他说,首先,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资金,二是市场。目前问题更大的是市场不振,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目前,中央提出来的启动居民消费的招数很多,但大多数不能立杆见影。就拿当前人们议论最多的消费信贷来说,这一直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好办法,从长期来看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然而从近期看,遇到了居民消费观念的障碍,所以消费信贷增长的`步伐并不尽如人意,在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和社会投资还未有效启动成功之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还不能放弃。
其次,去年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启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工期长、规模大,需要继续投资才能够坚持,近期项目建成以后,还要有后续项国接替,这样才能保持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合,否则就会发生建设投资断层现象,造成损失,影响经济增长波动幅度。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注入必要的政府投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再有,政府投资乘数效应的减弱,并不意味着政策失灵、失效,这里有一个实施的问题。去年2月份国债和银行贷款实际到10月份才真正到位,有相当大一部分转在今年一季度使用,其带动经济增幅回升的效应已经显现,只要力度、时间适当,形成中不发生断层的现象,那么推动经济增长后续作用的增强是不容忽视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刘国光指出,在直接启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措施还没有发挥足够有效作用以前以及在出口的需求不振局面还没有扭转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必要的经济增长幅度,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十分必要的。
三、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社会民间投资关系的问题
刘国光说,宏观调控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未能很快启动非政府的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贫。这其中有前面所讲的乘数效应减弱的问题,也有财政支出和投资本身的导向及结构问题。去年以来,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安排中,一般比较偏重于资本密集、规模较大并且由政府全资包揽的重点建设项目,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中小规模以及其他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的生产建设项目则比较少地考虑。以上种种原因,再加上金融体制和信贷政策的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去年以来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取得迅速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倾向。因此,刘国光表示,今后如果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需要考虑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政府投资的方向,放开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的门槛,使之有利于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启动。
四、摆脱低工资、低收入、低消费的传统观念束缚,大力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启动最终消费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公平市场经济的概念、特征和基本主张。
论述了建设公平市场经济的方法,强调确立公平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建立公平制度与公平信仰。
关键词:公平市场经济公平制度公平信仰
一、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历史与现状
16世纪以后西方逐渐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新时代。
市场经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西方国家带来了巨额的物质财富。
特别是,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为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的基石,从此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几乎欢呼雀跃,把市场经济描绘成“自动机”、“和谐经济体”。
然而,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资本话语权决定了公平的丧失。
1825年发生了市场经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泰晤士报》等报道:“目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是最近三十年来所没有过的”“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忍饥挨饿的失业工人被逼得走投无路,以至爆发了公开的**”。
于是发生了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等。
法国的圣西门称早期自由市场社会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傅立叶将之比喻为“复活的奴隶制”,英国的欧文历数市场制度的罪恶,呼吁建立“新和谐公社”。
马克思则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资本主义,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西方国家没有走马克思的道路,但是他们把“公平”补充到了市场经济的“效率”之中。
十九世纪末以后,股份制从银行、贸易、工程建设逐渐走向了工业企业,传统的个人私有制被改造成公众私有制,大型私人企业被改造为公共企业;工人参与企业管理被制度化、法律化,工会也逐渐合法化;俾斯麦首先在德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到1948年英国则率先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现在,发达国家都形成了几乎覆盖全民、包罗万象的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安全网。
还有。
累积性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税制发挥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作用。
目前,瑞典、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最富裕人口仅占有40%多的社会财富,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25-0.30的低水平,日本目前大约为0.27(王文元:发达国家的和谐之术,小康,(7))。
可见,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早期的自由市场经济,它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是“公平市场经济”。
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很短,从效率方面来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高度垄断的经济体制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扭曲变形,以至于有形成“权力市场经济”、“权贵市场经济”、“官僚市场经济”的危险――在一些领域贪腐贪腐盛行,贫富分化加速,地区鸿沟过大,城乡结构失调,在教育、医疗、财政、金融、股市、土地、住房、环境、养老、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占有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的状况,亟需制度层面的改善。
二、什么是公平市场经济
所谓公平市场经济就是“非权力化、非官僚化、非垄断化”的市场经济,就是“政府有责、公民有权、机会均等、保障完善”的市场经济。
一般认为,市场经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美英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叫消费导向型市场经济;二是以德国、北欧国家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三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也叫亚洲模式或东亚市场经济。
本文所说的公平市场经济既有自由市场经济的遏制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排斥特权和垄断、减少寻租贪腐的特点,也有社会市场经济的强调公民平等、民主管理、社会保障的特点,还有东亚市场经济的民本主义、均富主义、父爱主义的特点。
但是,公平市场经济克服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强者通吃、过度竞争、两极分化,社会市场经济的低下的行政效率、沉重的福利负担等问题,以及东亚市场经济的政经不分、政企不分、政银不分等弊端。
也就是说,公平市场经济的“非权力化、非官僚化、非垄断化”是指:遏制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的无端干预,阻止“权力市场经济”、“官僚市场经济”的形成;打破国有垄断、行政性行业垄断和市场垄断,瓦解“权贵市场经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小政府”或者“适度政府”、“有效政府”、“低成本政府”。
公平市场经济的“政府有责、公民有权、机会均等、保障完善”是指:政府不缺位、错位、越位,履行在国防、治安、公民权利保护、公共物品供给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扶贫、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公民摆脱弱势地位,拥有监督政府、问责政府的权力以及话语权、舆论权和媒体主导权;在市场经济中排除特权、贪腐和垄断,使得每个人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做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阶层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福利安全网,做到“结果公平”。
当然,“结果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效率与公平的均衡与相互促进。
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以及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既有高效率的市场经济,其贫富差距又极小,是公平市场经济的典范。
三、公平市场经济的基本主张
要改变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公平现状,唯有建立“公平市场经济”一条路可走。
本文建议:政府顺应民意,将“公平市场经济”写入决策性文件,将公平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纳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大力推进。
公平市场经济的基本主张是,界定政府的作用,维护公民和弱势群体的权利,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弘扬人文关怀的文化。
公平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其一,拥有“优质”政府、“瘦”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
政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社会正义、促进分配公平、提供公共产品、优化市场环境,为此,政府必须精兵简政、清正廉洁、公开透明。
其二,权力多中心化,改变博弈力量不平衡以及弱势群体权利贫困的状况,从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转向以公民权利为中心的社会。
只有大力保护公民权利,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
其三,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金融、财政、货币、产业、就业政策皆公正透明,各种所有制平等角逐,消除特权、垄断、寻租、官商合伙和信息不对称。
其四,建立公民导向、以人为本的话语体系和现代教育、医疗、养老、扶贫、社会保障、金融、财政、生态、环境制度。
具体地说,公平市场经济要求政府(此处指大政府,包括立法、司法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其一,文化责任。
主要是传承文化,传播道德,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信仰与公民意识。
其二,制度责任。
主要是确立宪政制度和市场制度,建立现代金融、财税、投资、分配体制和独立的审计、监察制度。
其三,公平责任。
公共服务不能排他,公共政策不能有歧视性,政府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国民和经济主体,为此,必须废除在金融、财税、就业、产业政策、户籍待遇等方面的种种歧视性、不合理的规定。
其四,维护公民权利的责任。
民权是民生的根本,政府必须维护公民的话语权、监督权、参与管理权、迁徙自由权,等等。
其五,明晰产权、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
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低收入群体住房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责不容辞,保障国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其六,公共治理与行政的责任,包括社会治安与法治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土安全的责任。
为此,必须建设善治、合作、公开、透明、廉政、负责任、可问责的政府。
政府责任不包括竞争性产业的.投资、非战略性的投资、非政府组织及公民自治的事务等。
从上可见,公平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不缺位、错位、越位;公民的人权,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市场开放、平等、有序;社会清廉、公正、法治。
四、如何建设公平市场经济
建设公平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建立公平制度或者说现代制度,即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现代社会文化制度,进行国家的公平性再造。
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法律制度__国家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平衡者、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者;通过人民民主,制约公权力,监督公权力;保障公民的话语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宪法铲除特权、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建设法治政府,消除法律专横与法律歧视,保障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司法、监察、审计系统独立于行政,维护司法公平;实行无罪推定,不得逼供,公民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被逮捕、被剥夺财产;建立严格保护国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产权多元、治理科学、分配合理、保障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现代财税制度、现代分配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行政型垄断,实行民有制、股份共有制;建立科学、公开、严格预算、公民监督的财政体系和有利于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橄榄型的分配结构。
社会主义现代社会文化制度――废除户籍身份歧视,保障农民、农民工、外来人员的平等权益;建立公民广泛参与、保护举报人、可以进行财政公益诉讼的现代反贪腐制度;形成有利于民众、有利于弱势群体的现代新闻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确立正义平等的文化观、公平高效的价值观。
总之,建立公平制度,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民本政府、法治政府。
在市场经济中,弱者最需要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民主是公平的制度化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矫正力量。
建立公平制度,还要进行企业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的创新,打破国有垄断、权贵垄断,发展民营经济,让普通人受益其中;实现社会自治,发挥工会、农协、商会的独立作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帮助弱势群体进行团体的博弈。
建设公平市场经济,还要确立公平信仰、弘扬公平道德,关键是将公平制度建设与公平信仰、公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以公平制度奠基公平信仰与公平道德,以公平信仰、公平道德巩固公平制度。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六
摘要:
第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第二板市场的客观必然性。为此,我国应汲取发达国家和香港成熟运作机制的经验,综合考虑系统的机构设置、市场中介机构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尽快建立我国的第二板市场。
关键词:
第二板市场;高科技公司;创业资本
一、第二板市场概述
第二板市场(secondboard)又称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市场或小盘股市场,是与主板市场(mainboard,或称第一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专门为新兴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它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证券交易,并为创业投资提供退出通道,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要求较宽,但对信息披露和主业范围要求相当严格。
第二板市场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板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的上市标准,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各国经验表明,二板市场可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设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新兴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提供新的融资途径,因为这些公司在成立初期由于风险大,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单纯举债又会使资产负债率过高,间接融资渠道不畅;而主板市场上市标准对这些企业又显得过于严格,使其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板市场应运而生。
第二板市场对创业资本和中小型科技公司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本市场支持功能,能为它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包括连续筹资、推荐和优化等一般性功能。二板市场主要是解决创业过程中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和资产价值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此外,二板市场具有独特的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创业资本的特点在于以资本增殖的形式获取投资报酬,并使其资本活动保持周期流动收稿日期:-09-13性。当创业资本帮助公司度过最具风险的时期后,就应通过二板市场、场外交易,或兼并、清算等方式撤出,以获取投资效益并进入下一轮的创业。其中,二板市场被认为是创业资本撤出的最佳通道。
通过二板市场,可以帮助创业企业直接融资,促进创业投资机构的股权转让和变现,实现资本增殖,激励新的创业投资,保证整个创业投资链条的循环。可见,创业资本的发展和二板市场的运行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创业资本的发展可以为二板市场培育大量高成长性公司,这些公司的上市又将活跃证券市场,二板市场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窗口,一个趋于完善的证券市场将极大地促进创业资本的发展。因此,在常规股票市场之外设计独立的第二板股票市场是许多国家发展创业投资的通行做法。
二、发达国家二板市场分析
许多发达国家的新兴公司和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技术创新和提供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高科技公司在欧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公司的重视。例如,美国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六成,80年代以来约七成的技术创新是由小企业完成的。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管理好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都相继建立了以发行高科技风险公司股票为主的二板市场。例如,美国的柜台交易(otc)市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斯达克(nasdaq)市场(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就是为不具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的股票交易而设立的。nasdaq从1971年开始运作,成为全美国发展最快的股票市场,现已拥有5千多家上市公司,每年总成交量已超过纽约交易所。目前最热门的第二板市场是德国的新市场(newermarket),它自3月推出以来,已一跃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此外,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二板市场还包括英国另项投资市场(aim)、法国新市场(lenouveaumarche)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欧洲新市场(euronm)、欧洲证券经济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easdaq)、新加坡证券交易及自动报价系统(sesdaq)、马来西亚证券交易及自动报价系统(mesdaq)等,另外还有我国台湾的财团法人中华民团证券柜台买卖中心(rose)。国际上一些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如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等,都是在二板市场上市后才获得高速发展的。
在发达国家的第二板市场中,美国naseaq最为成功,影响也最大。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将要与美国交易所(amex)合并。它主要的成功经验是:nasdaq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明确的定位,保持了市场的流动性,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为nasdaq提供了有潜质的上市公司。这也就使得nasdaq成为许多第二板市场建立的范本。发达国家二板市场具有以下特点:面向新兴的高成长和高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较低;上市公司要披露的资料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一样多;载有明显的风险警告声明,投资者风险自负;公司都被要求有正规的监管;市场有正规的管理等。
二板市场是高科技公司的摇篮,而高科技公司风险大、建立时间短、资产规模小,从而使得二板市场具有较高的系统风险。这就要求二板市场的制度架构应适应高科技公司的特点。分析发达国家二板市场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成功的经验,不难发现,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监管机制是二板市场良好运作的核心制度保证。
1.上市标准。新兴高科技公司若按照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历史盈利表现、净资产规模、经营业绩等的规定,一般达不到上市的条件。因此,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比主板市场低,更看重新兴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但由于创业资本的成功率一般为5%~20%,高科技公司风险较大,使二板市场具有较高的系统风险,同时宽松的上市标准会给部分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因此,制定上市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二板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者利益和国家产业政策之间的均衡。
2.交易制度。针对中小企业股票普遍存在的流动性差的问题,发达国家除了不断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外,还通过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加以解决。典型的例子是美国nasdaq的交易制度,它实行竞争性的做市商制度,通过电子网络交易,形成有上市标准的场外市场。做市商的最大作用在于活跃证券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nasdaq规定每只股票至少应有四家做市商做市,以限制其垄断报价能力,并允许做市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同时,6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为做市商提供交易资金,使市场资金供应充足,从而提高了市场流动性。
3.监管机制。针对二板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市场运作质量和效率,必须进行严格的公司监管和市场监管。监管机制一般有两种:(1)在强调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证。这是因为高科技企业的综合风险系数高,对上市公司规定很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从而保证市场高度透明,便于投资者及时评估公司的发展前景。(2)强调监管机构对发行者质量的要求和对投资者保证的责任,对公司上市相对应地采取注册和审批制。由于审批制不符合高科技公司发展规律,引发问题较多,因此,发达国家一般采用注册制。
三、香港第二板市场分析
1986年香港联交所就提出在香港设立第二板市场的构想,此后十年均因故未有进展。19,联交所成立专责小组,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将“第二板”改称“创业板”,旨在表明该市场与原有市场地位相同,无主次之分。5月,联交所着手设立创业版的模式,9月,联交所理事会正式通过了设立以高科技公司为上市对象的创业板交易市场的决议,随后该决议得到了香港证监会和立法局的支持。12月,联交所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创业板市场的初步上市要求,计划在第四季度开始运作,首批推荐20~30家高素质公司上市。193月底,联交所将拟定的创业板上市规则递交香港证监会审议。至此,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构想终将付诸实施。
香港设立创业板市场有着深刻的原因:
(1)有利于香港经济的转型。发展创业资本服务于高科技公司,可使创业板市场成为高科技公司的孵化器。同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主板市场上市标准,创业板市场是它们筹集资金的最佳途径。
(2)香港和大陆高科技公司和中小企业迫切希望在创业板市场上市,以便筹集资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并推动大陆与香港的良性经济互助关系。
(3)在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条件下,香港面临严峻的挑战。设立创业板市场有利于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增加市场层次,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设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主要是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融资渠道,促进其发展,同时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方投资者。它作为两岸三地企业共同融资的板块,是香港发展科技产业,加强其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发展战略。香港创业市场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与主板市场地位相同,拥有独立的前线管理和上市规则。挑选上市的对象主要是大陆、香港、台湾的需要筹资扩张且有成长潜质的中小型公司,上市申请程序比较简便快捷。
2.与主板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申请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要有3年的盈利记录,而在二板市场上市不需要盈利历史,甚至可以是亏损的,但需要有2年的活跃记录,公司的业务必须单一,管理较好。
3.采用附属市场模式,在交易所内主板交易市场外开辟独立的交易板面,交易系统以公告形式显示交易情况,与主板市场上市标准不同,拥有独立的运作权限管理体系。
4.只接受股本证券和熟悉投资技巧的投资者,接受公司的.注册地区为所有合法地区,结算及交收由中央结算系统完成。
5.被视为以信息披露为重的市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严格,披露是该二板市场的精髓。中介机构对公司资料真实性负责,联交所将提供创业板的独立网页,作为市场参考者的主要信息交流渠道。
6.创业板的基本监管方针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市场持正操作。监管制度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市场使用者、投资者、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等参与者,相信市场是廉洁公正的。保荐人、联交所和证监会负责对创业板的监督,遵循“买者自负”原则。
四、对我国设立第二板市场的分析
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国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我国的主板市场在总体经济改革和投融资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风险资本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建设截然不同,由于常规的主板市场对公司筹资有很完整的标准要求,而这些针对成熟企业制订的标准,是以创业为发展基础的高科技公司所不具备的。近来,随着香港设立第二板市场计划的落实,大陆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希望在我国设立第二板市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综合分析国际经验和具体国情,我认为在中国建立上市标准较低的专为中小型公司服务的二板市场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
1.我国高科技公司的创立和发展受到资金不足的严重制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难以转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瓶颈。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特别是民营高科技公司受现存投融资体制中“唯成份论”的影响,难以进入主流融资渠道。而设立第二板市场,可使企业在有效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培育中小型高科技公司中发挥重要作用。
2.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小盘股市场。针对银行作为资本资源配置的重要机构而在放贷行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建立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促进高科技公司发展的紧迫性,而二板市场的设立是形成风险投资机制的关键环节,并可使风险资本安全退出,获取预期收益。
3.风险资本更多的是需要国家政策法规上的引导和规范,核心是提倡社会资本直接参与高科技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除了实行倾斜政策外,还应借鉴国外经验,直接建立适合国情的二板市场,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4.二板市场的运作与主板市场的综合发展是我国多元化资本市场建设的内容。主板市场是资金的“买方市场”,旨在鼓励成熟的企业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运作效率;二板市场是资金的“卖方市场”,在为中小型高科技公司融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和大众投资者参与投资。这二者之间良好的互补关系对当前我国商品买方市场的经济现状有积极作用。
5.主板市场门槛相对较高,这对于刚进入扩张阶段或稳定成熟阶段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来说,在净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经营业绩等方面都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而靠降低沪、深股市准入条件是不现实的。
6.在目前制度框架内,主板市场上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这与风险资本通过转让股权而一次性退出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根本特性相冲突。
7.在主要服务于国企改制的倾斜性政策背景下,以非国有企业为基本成份的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严格的指标管理机制,也不可能满足大量高科技公司的融资要求。对这些公司来说,二板市场不仅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而且是一个企业价值实现的场所,是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完善退出机制的窗口。
二板市场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风险资本的形成和风险企业的成长,社会资本只有通过正式的二板市场才能流向新兴的高科技公司。资金支持是促进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资源,其中又以在资本市场中高科技公司得到的资金支持最为有效。面临结构调整的中国经济已更加重视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和现有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我国政府已开始加大对科技产业化的资金支持,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主持的中国大陆高科技企业股票市场的筹划工作已经展开,这就是我国资本市场第二板市场的设立背景。在设计我国二板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汲取发达国家和香港成熟运作机制的经验,更要综合考虑具体国情,从我国现实的制度架构、法制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争取在“质”上有所突破。
下面就对此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对促进二板市场的设立与建设有所裨益。
1.认真学习国外成熟的第二板市场的先进经验,在市场设计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力求谨慎、全面和周到,增加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我国二板市场的组织形式可采用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板面上为高科技公司单独开辟一个板块,共享交易设施、清算体系和监管体制,但实行不同的上市标准和交易制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建设步伐。而美国的做市商制度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制度架构。
2.二板市场的管理体制基本采用现有的监管模式,主板市场的基本监管原则应同时适应于二板市场。但应降低首次上市标准,使二板市场服务对象为在较稳定产业中有一定经营风险且又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股本规模可小于5千万元但不低于3千万元,经营年限相对较短,可不设最低盈利要求。
3.股票发行由主板市场目前实行“控制总量,限制家数”的指标管理方法改为标准控制,突破现有额度计划的控制,避免按行政性条块分配指标而倾向于选择较大型企业,影响上市公司质量的状况。只要申请上市的公司达到规定标准,就可发行股票并在一定时间后上市。同时要求作为上市推荐人的投资银行须在一定时期与所荐公司合作,并对公司上市后出现的经营不善、违规等问题承担连带责任。
4.第二板市场应打破目前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的界限,公司股份实行全额流通。这可以满足风险资本通过股权转让一次实现,从而不断进入新一轮高科技项目投资的要求,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公司所形成的股权应视为公众股。
5.应尽早安排上市对象的培育工作,将培育备选公司列入工作重点,解决好其中的民营企业产权不明确及资产状况不清等问题,使之与二板市场的制度建设进程相协调。同时,加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发展,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和高科技发展基金等风险投资机构,使之成为未来二板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从而稳定市场,使投资行为更趋理性化。
6.为保证在第二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成长的连续性,可将创业股东与管理层股东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相联系,使这些股东在公司上市时至少持有三成以上公开发行的股本。公司上市后,主要股东要出售股份应达到一定时间的限制。这不仅可满足创业股东和管理层股东变现的要求,而且解决了公司资本扩张和风险投资退出的问题。
7.为促进在二板市场上市的高新技术公司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对公司在挂牌期间达不到监管机构认定的继续上市标准的,应给予摘牌处理。同时建立二板市场和主板市场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对在二板市场上发展较好、经营稳定的企业,可到主板市场申请再上市。
8.不断完善二板市场健康运作所需要的综合市场环境,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市场中介机构的优质服务。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投资者进行创业投资的积极性,建立适合高科技公司上市要求的法律框架,加大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并制定一套明确界定高科技企业或为高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定级的标准和方法,提高我国现有评估机构的市场性和独立性,更加规范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等方面的运作,降低二板市场投资者风险。同时,建立比较规范的风险投资体系还应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9.推荐几家内地高素质的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培育市场基础,积累经验。同时推动国内金融投资机构的兼并重组,加强机构投资者实力,使之成为未来我国二板市场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高科技公司需要创业资本的培育,创业资本的发展也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深化和发展重要步骤之一的二板市场构建应加快进程,发展二板市场是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要看到,建立二板市场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现阶段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准备不足,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特别是主板市场行政色彩浓厚,上市指标成为由政府高度控制的“稀缺”经济资源。考虑到八十年代末世界多数小盘股市场失败的教训及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具体国情,在二板市场构造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利用创业资本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全面开展对潜在上市资源和投资者的调查、上市标准的确定、交易制度和市场法规设计、监管系统和机构设置、市场中介机构培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投资者信心为目标,确保市场规范操作和高透明度,从而构建集中管理、统一监管、规范运作、符合中国特色的二板市场及其运作体系,进而建成二板市场、主板市场和场外市场整体上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关于我国构建二板市场的思考[j].江苏金融,1999,(4).
[3]何光辉、杨咸月.风险投资、二板市场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j].财经研究,1999,(5).
[4]邵文海李华敏.第二板市场及香港创业市场的筹建[n].证券市场导报,1999,(4).
[5]贲奔.开启二板市场的四道大门[j].经济管理文摘,1999(15).
[6]郭凯,王燕.创业板:一个有限的空间[j].资本市场,1999,(8).
[7]查里斯·r·吉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校对:封俊国)46金融与研究第1期(总第69期)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七
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善,新的制度、政策、经济模式不断地产生,充实着经济市场。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办公室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办公室有着众多的作用,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进行职能的转变和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优势。加强企业办公室的职能,并充分有效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其作用,才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不断地壮大企业的发展。
一、市场经济下办公室的职能
从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自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不断地产生。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完善,各行各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办公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办公室职能的发挥程度,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办公室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参与政务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办公室需要以企业为核心,围绕着企业的发展开展各种任务,并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为企业的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实现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
1.2管理事务
在企业发展的过中,办公室也对企业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因此也具有管理事务的职能和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办公室要为生产车间、车辆管理等提供服务,保证企业的各项服务处于一流水平,帮助企业花费最少的资金,办到最多的事。
1.3检查督办
办公室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还起着监督检查的职能,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实施监督,有效地推动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在企业的每一个政策、决策推出前后,办公室都会对其展开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止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和企业的发展[1]。除了以上三个职能之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企业办公室还发挥着综合协调、政治教育等职能和作用,促进企业各项政策的实施和发展,为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优势。
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办公室作用
我们知道,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办公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领导与员工联系的重要场所和桥梁,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协调的作用等,也是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基地。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公室的作用进行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1参谋助手企业发展中的各项决策很多是在办公室产生的,所以办公室是企业发展的源头,其为企业的发展和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办公室作为重要的办公场所,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制定中,并为政策、决策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验证、监督,围绕着企业发展的主题,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工作[2]。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企业发展中决策的可行性方案,把握时机,有效地进行协调,成为企业办公的得力助手。办公室在企业发展中主要进行的是记录、整理、修改、完善等相关的工作,并保证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地完成,提高企业的参谋助手水平。2.2提高效益加强企业办公室职能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并有效地进行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办公室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是主要的枢纽场所,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加强沟通、落实各项决策,并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制订计划[3]。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办公室人员需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加强资源的利用,降低企业办公室的资源消费成本,同时并充分地发挥企业办公室的作用,兼顾企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调动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办公室的职能作用还有很多,这些作用在企业的日常办公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围绕着企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地发挥办公室的作用和职能,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协调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刺激下,不断地完善自我功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市场经济下办公室职能作用有效实施的措施
3.1转变观念
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在这个背景下,企业的办公室职能想要充分有效地发挥,需要企业领导人转变观念,认识到办公室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办公室在其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更新管理理念[4]。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需要从企业自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前瞻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促进办公室职能、作用的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制定办公室管理机制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办公室职能和作用的发挥,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促进其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所以需要制定办公室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全面了解办公室工作的意义,加强办公室的协调能力,使其在企业发展中,能有效发挥其中心枢纽的作用。办公室机制的完善和制定,与办公室服务质量密切相关,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质量,将办公室相关机制完善,为办公室工作提供保障,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重保障。
3.3提升办公室整体素质
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场所,办公室需要有一支团结合作、思想素质、业务能力高的团队。在企业发展中,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办公室制度,并提高办公室的整体素质,促进办公室人员树立整体意识,加强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思想、精神面貌,适宜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
3.4强化督促检查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办公室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监督检查。在企业各项工作进行中,加强监督检查,并推动企业各项政策、决策的实施,改变企业员工的工作面貌,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5]。在企业发展中,充分有效地实施办公室职能作用的督促检查工作,可以从企业的重大事项的请示、汇报;企业的发展中的改革工作;企业决定性会议、文件的落实等方面进行加强,各项监督检查工作围绕着中心进行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并充分地发挥办公室的职能。除此之外,办公室监督检查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相关工作小组,承担相应的工作等方面实现,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提升,使其更好地发挥其监督检查的职能。
3.5加强自身建设
在企业发展中,加强办公室的自身建设,对企业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促进企业办公室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办公室职能的发挥,促进办公室服务质量的提升,改善办公室的工作作风等,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办公室的自身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企业办公室自身建设的途径主要有:第一,加强办公室人员的学习,使其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并促进企业办公室的正常工作。第二,加强企业办公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公室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大、员工繁忙,情感交流甚少,为了提高办公室的凝聚力、团结合作能力,可以利用下班时间、业余时间,详细开展交谈活动,加强员工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为办公室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都有制度进行约束和支持,促进职业工作的细致化、规范化等。第四,强化作风建设,为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办公室的形象影响着企业整体形象的建设,加强企业办公室作风的建设,可以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促进办公室工作质量的提升等。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办公室发挥的作用以及办公室的职能,除了本次所见到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这些职能和作用,在企业的发展和形象的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并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生存。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在企业发展中,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四、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市场体制得到完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服务质量,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办公室在企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形象的建立、服务质量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提升等,不断地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更多的优势。
作者:高海艳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市场经济论文模板]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八
1spss软件在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中的应用
1.1作用对于运输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随着信息电子技术的提示,可以将spss软件应用到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针对企业在沿海运输业、铁路运输业以及公路管理养护业等多个方面,采取spss软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避免企业经济财务状况的恶化,也可以改善企业经济管理手段,改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各利益关系。
1.2运输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为了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状况,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水平、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企业发展能力等入手,为其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经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1.3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为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手段,在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中,应用电子技术,打开spss软件,对企业的经济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图1就是spss软件的工作界面。
1.4分析方法在对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对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法进行适合度检验,可以采取相关系数进行矩阵检验,若是统计检验中相关系数小于0.3且没有通过统计检验,那么,对于这些变量,就不应该施行因子分析;若是相关系数大于0.3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就较适合因子分析。经过标准化的指标关系数矩阵,就可以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数据便利进行因子分析,从而预见企业经济发展趋势。并且在分析方法中,还可以应用kmo、bartlett球形检验,依然将检验结果进行因子分析。
1.5因子分析在对运输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电子技术手段,在经济管理中应用spss软件,选择合理的主因子,并对其去做出合理的经济解释。因为在spss软件中,对于公共因子贡献率,可以表示该因子反映的原指标信息量,从而可以获得较高的电子数据质量。在因子分析中,对于主因子,包括在运输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营运资金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以及还包括资产负债率、权益对负债比率与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这些都具有较高载荷,从而通过这些数据因子变量,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运输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且针对资本保值增值率以及固定资产增长率这些主因子,则可以很好的反映运输企业的发展能力;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可以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也被称为营运因子;针对固定资产净利润率等因子,也同样具有较高载荷,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营利能力。通过因子分析,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可以很好的了解运输企业当前的经济形势,而且也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企业今后的经济发展,以及运输企业在今后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2spss软件在运输企业车辆财产分析中的应用
2.1spss软件发挥的作用把电子技术应用到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在车辆经济寿命管理方面,应用spss软件,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手段,也可以在经济寿命计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因此应该管理好车辆财产,确保车辆经济的稳定性,可以很好的分析车辆经济寿命,从而确定单台车辆的更新年限,计算分析出企业经济管理中每年对车辆更新的费用,这对运输企业今后经济发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2.2一般计算方法对于车辆经济寿命计算中,其一般计算方法原理为假定企业购置运输设备的费用为k,那么其使用年限设为t,然后可以按使用年限来分摊每年购置费用,故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使得车辆购置的费用反而减少。对于一般计算中,随车辆设备使用年限延长,其车辆设备效能也会下降,计算年使用费递增额方法,就对假定:各年使用费用为直线的增长趋势,但由于每年的增加额有所不同,因此也不完全相同,就可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样本数据,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一个直线回归方程,以此来分析车辆经济寿命。
2.3选择样本数据在该计算分析中,我们选择车辆的行驶里程以及耗油量为数据样本,并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值,数据处理过程应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影响,需要把样本根据各影响因素进行划分,样本数据的各种影响因素是统计的关键要点。表1中就是采集的样本数据。在选取样本数据之后,并确定使用费项目,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从而便于计算经济寿命。
2.4计算经济寿命当前,多数公路运输企业资金匮乏,承受能力较差,如果不认真进行测算,盲目进行快速折旧,必将使本来就紧张的财务状况,非但得不到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其紧张的财务紧张程度,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应从实际出发,从经济状况较好的车队或经营状况较好的车型先行折旧,利用spss软件分析计算,对行车里程、累计行车里程以及当年燃料消耗等数据作出分析,通过调查证明企业的车辆经济寿命,从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为车辆折损提供相应的经济费用,支持企业的车辆维护。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运输企业的车辆经济寿命,为企业经济调整以及经济发展都提供有力的电子技术支持。通过调查证明上述结论基本符合实际。如清华大学相关人员以某地区解放牌货运车的经济寿命作为调查样本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如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大约为7~9年,如按10%折现率计算,大约为8~。
3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运输企业经济管理形式也发生改变,将spss电子软件应用到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数据以电子形式表示出来,还可以利用spss软件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在大量繁杂电子数据中找出有用信息,从而发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总体特征,对企业经济今后的发展形式进行预测,提高运输企业将来的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九
摘要:营销策略在网络经济市场环境中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广泛的经济延展平台,开拓企业经济发展的眼界与渠道,以便企业经济体系构建质量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凭借营销策略内容,更能够为企业经济战略的转型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增强企业可持续的生存能力。基于市场营销现状展开分析。
关键词:网络经济;经济市场;营销策略;转变分析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十
略论经济法的地位--------从重构法律部门划分理论谈起
【正文】
在经济法地位问题的研究上,长期以来由于陷入传统部门划分理论的误区,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笔者期望对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关于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划分理论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反映了法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多数学者认为,法律部门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立法来说,有助于从立法上完善法律体系、协调法律体系内部关系;对于司法来说,有助于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特点、职责任务,并准确适用法律;对于法学研究来说,使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领域,使法学学科分工专业化。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十分庞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如此,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组合分类,将有碍于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研究,而法律部门划分理论已经被实践、历史和世界所认可,划分不同的法律部门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法律部门的划分上,既不是越细越好,也不是还是越粗越好,而应该适中,既要严格掌握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标准,又要结合实际需要,只有当其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将其从原有的法律部门中独立出来,超前了会使之力量过于单薄,拖后了会使之受到发展阻碍。实际需要是法律部门独立的首要条件,法律部门划分过粗、过细都不利于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和掌握,都不利于法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个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的问题。
所谓法律部门的划分,又称部门法的划分,是指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对法律规范进行分门别类的活动,划分的结果――同类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或部门法),既具有符合一定原则和标准的共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前苏联曾经就法律体系问题进行过三次较大的讨论。通过第一次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应当是调整对象,而不应当将调整方法作为辅助标准。第二次讨论的结果是,承认将调整方法作为划分法律部门的辅助标准。现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有两个:其一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而行政法虽然也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但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民法和行政法划分开来;其二为法律调整的方法,即根据法律规范调整具体社会关系所使用的方式、手段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民法与刑法都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民法以自行性调节为主要方式,刑法以强制性干预为主要调整方式,这样就把民法和刑法划分开了。同时认为,在划分法律部门时仅依靠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这两个客观标准是不够的,还应考虑一些原则,这样才能使法律部门的划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多数学者达成共识的划分法律部门的原则主要有:粗细恰当(应注意在粗细之间适当平衡,以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全部现行法)、多寡合适(要考虑有关法律、法规的多寡)、主题定类(考虑以主题或主导精神来定其部类归属)、逻辑与实用兼顾(划分法律部门,既要有一定的逻辑根据,又不必过于拘泥,从实用出发,还应该考虑正在制定或即将制定的法律,把握法律的发展趋势)。
以上是我国法学界现在在法律部门划分问题上的一些公认的观点,我的问题是这些理论是绝对科学和正确的吗?在经济法地位,即经济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认识上,是否这些理论存在某些局限性?那应该如何认识呢?笔者试图就此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二、调整方法或调整手段是否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一个必需标准?
所谓法的调整方法,是指法据以对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引导、纠正的方法或途径。按照法律调整方法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民事、行政、刑事、司法和准司法程序4种方法。按照法的制裁方式或法律后果的形式,则可以将其分为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褒奖、专业即社会性制裁5种。将方法和对象结合起来区分法律部门,就意味着任何一个法律部门的调整方法,“首先是它所特有的,因为它同所有其他法律部门的`调整方法有重大区别,其次又是万能的,因为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够调整构成此一法律部门对象的社会关系。”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一个问题:法律调整的方法只有极为有限的几种,而社会关系和所对应的法律规范是极为繁多和庞杂的,面对这么多的法律规范,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类呢?这一理论在经济法地位的认识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必须予以彻底的改造。
毫无疑问,区分法的调整对象,对于合理区分法律部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今的立法实践表明,国家或立法者顺应某种客观必然性或出于某种主观目的,而将传统行政法、民法、刑法乃至程序法的规范和手段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某一社会活动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统一调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和不可逆转的现象。
还有一个问题是,法律调整的方法或手段究竟包括哪些呢?
总之,将调整方法或调整手段作为一个标准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
笔者认为,在法律部门的划分中,坚持将调整对象作为一个标准是必要的。但调整方法或调整手段不应该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在进行法律部门的划分时,应该更关注实践的需要,而不是一味拘泥于理论。服务于实践是理论研究的最终价值体现。法的部门划分应当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经济和立法的实践。理论只有不脱离实践并有效地服务于实践才会更有生命力。
三、据此认识经济法的地位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是经济法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指的是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以及它在法的体系中的重要性的问题。经过了近二十年的争论,人们对经济法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已被普遍认为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占据其一席之地。
经济法不但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法律部门的划分应当根据调整对象来划分。一个国家之所以有许许多多的法律部门,是因为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即社会关系)的不同,可以将一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类,每一类就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因此,每个独立的法的部门都必定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为了对这些特定的对象加以调整,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或者方式来进行。如果没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而没有特定的调整手段,不一定改变某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地位。因此,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应当是调整对象,而不是调整手段或方法。
经济法到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关键是看经济法是否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具有自己的调整对象,并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以及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三类。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可以具体界定为四类: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市场运行关系;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涉外经济关系。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分为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四类。不管人们对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存在怎样的差异,或者在表述上有怎样的不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经济法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它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不是一切经济关系,即不象有的人所想象的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的观点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因为调整经济关系的不只是经济法,实际上基本所有的法都从一定程度上调整经济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其中就包括经济关系;行政法、刑法等实体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
笔者认为,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限定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过程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是比较科学的。也即杨紫煊的“协调论”。通过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关系。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必须建立活跃的市场主体体系,而在市场主体体系中,企业是最主要的主体。国家为了协调本国经济运行,必须对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与职权、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等,绝不能管得过多,过死,但又不能撒手不管,而应该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个过程形成的经济关系简称为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这就要求实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条块分割、封锁和垄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市场本身是无法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政府进行干预,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简称为市场管理关系。所谓宏观调控关系,指的是在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一个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重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就必须对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防止或者消除经济中的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更好的将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同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成员在遇到风险后能够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货架还必须通过强制手段进行干预,建立强制实施、互济互助、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简称为社会保障关系。所有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干预、调解或者管理关系,而是这几方面的综合利用。因而国家协调论能够更好的反映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本质特征。当然,在社会保障关系是否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这点上,学界并未达成共识。
经济法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法的部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杨紫@教授在《经济法》一书中总结了经济法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它有利于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2、它有利于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3、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4、能够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没有经济法,将无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60多件经济法相关法律。由于这些法律的制定,中国已经形成了经济法的基本框架。今后的主要任务:一是制定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方面的国有资产法;二是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立法,制定外汇管理法等;()三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制定反垄断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法、保障措施法等;四是修订预算法、审计法、个人所得税法、土地管理法等;五是促进西部发展的西部开发法、财政转移支付法;六是应当总结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制定的有关税收方面的行政法规的实施情况,及时将成熟部分上升为法律,制定税收基本法。进而完善这一法律体系,使经济法在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进入一个误区,即为了论证经济法的独立地位而去大量探讨经济方法、经济手段、经济法律责任,但是久无成果,根本无法建立所谓的经济手段等这些经济法的基本理论。这一根源在于,难以逃出传统部门划分理论的误区,将独立的调整方法的建立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建立的一个标志。比如,着名民法学家佟柔教授就强调:“谁要想建立一个经济法部门,就必须指出这些经济法规在调整对象上的同类性,或者提出我国现阶段已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关系,它不同于以往人们所认识的任何一类经济关系并应找到这种经济关系中起作用的特殊规律,指出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原则和方法。”殊不知,这一理论依据本身就存在着不足。
如果我们能够大胆地逃出这一理论,批判性地重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可以大胆地宣布经济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而不必因为没有经济方法或经济手段而心虚,事实上也不存在什么经济方法或经济手段,法律的调整正在适应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而综合应用各种手段予以调整。
总而言之,在经济法地位的认识中,有必要对传统的法律部门划分理论予以必要的重构,这样会有一种“柳安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去年民营经济在稳定国民经济和推动经济复苏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动力。中国经济的未来并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民营企业。2010年5月,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7月22日,国务院又出台文件对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重点工作分工做了部署。这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最大源泉,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些政策指导下,民营经济一定会在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经济;民营经济;发展
一、正确认识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和港澳台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类型。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民营经济曾一度在中国消失,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经济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
对待民营经济的态度根源于对民营经济性质的认识。提起民营经济的性质问题,也许被认为是空话和老话。其实民营经济的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民营经济性质的不同认识支配着对待民营经济的态度。,民营经济的资本是私人的,盈利归私人所有,因此民营经济中存在着资方剥削工人的事实。某些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劳资矛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看这一方面就得出民营经济姓资的结论,那是不准确的。
认识民营经济的性质必须区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营经济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第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营企业把盈利的一部分以税的形式上缴给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表示民营经济中的劳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劳资关系,因为《劳动法》是社会主义劳资关系的法律表现。与国有企业一样执行《劳动法》的民营经济的劳动关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劳动关系,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贡献,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劳动关系的民营经济就具有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性质。可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营经济具有二重性,而社会主义性质是民营经济的主要方面,保留着非社会主义的某些性质是民营经济的次要方面。所以要敢于肯定民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性质。
二、中国经济内需的增加也必须靠民营经济的扩大
一方面,民营企业收入的增长会直接转换成民间收入的增加,转换成家庭收入的增加,成为消费增长的动力,而这些年,国有企业的确靠垄断地位使收入猛增,但这些收入并没变成民间的收入,也没帮助老百姓减轻税负、没有改变老百姓的养老压力、没有减少人们的医疗和教育费用压力,国有经济收入的猛增没有直接推动内需的增长。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资产增值也会立即转换成民间的'财富效应,推动内需增长,而国有企业、国有资源以及国有土地的增值,都对个人的财富和消费没有影响。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民营经济
据介绍,目前中国私营企业已达750多万家,占全国法人企业总数的7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企业群体;民营经济已占全国gdp的5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已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80%以上,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民营企业提供了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沿海的民营经济在向内地转移,这确实是一个现象,在转移过程中民营经济具有抱团效应,只要经过我们的政策得力,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会在内地落户。各地方的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依靠民营企业。
四、民营经济能够走出中国经济低水平循环现象
由于民营企业不发达,导致就业不充分,就业不充分,城市人口转移不出去,城市化程度低,必然导致第三产业不发达,因为第三产业主要靠城市,第三产业不发达,又影响到老百姓收入,老百姓的整个收入上不去,使得国内的市场需求不振,收入少,启动不了,所以只有依赖出口,依赖出口有时候顺差过大,人民币升值,现在我们大概有两万多亿美金外汇金融资产,两万多亿美金拿到自己的手里,人家逼你人民币升值,美元连续贬值,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是中国经济低水平循环的现象。因此,要大量发展民营经济。
五、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有生力量
民营企业是顺应市场的需求而诞生。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期间诞生了许多新的企业——民营企业,这些都是由于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民营企业生长的必要条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民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前很容易的做到进退自如,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具有灵活有效的市场退出或者转化机制。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充分条件。我国大中型企业若想实现企业改革,他必须依赖民营企业吸收社会的剩余劳动力以及民营企业对社会越来越多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进行满足。
六、民营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全新的活力
在中国,每个成功的民营企业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创业历史,而这些故事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都是那么的普通,他们没有靠山,只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创业和创新来实现自己,这是那些没有什么靠山的人们的一些得到的楷模。这些民营企业通过上市所实现的财富对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的一些启示,推动了中国的这个创业文化的发展。而国有企业上市成功后,等到平静下来,只能看到政府权力、行政特权以及行业垄断,根本就没有什么创业精神可给年轻的人们做参考的。它们不管有多么的辉煌,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启发作用,反而只能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千方百计地去走仕途之路。
参考文献:
[1]徐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综述[j].零陵学院学报,2003,(01).
[2]沈汉溪.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j].中国市场,2006,(z2).
[3]郭茂佳.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03).
[4]吴卫东.民营企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作用及其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分析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下,我国公路工程管理如何利用我国对基础建设投资的资金,有效地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质量控制
因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公路建设是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重视质量、抓好经济管理要点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高我国公路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普遍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不够重视,各企业的领导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上,忽略了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施工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因此,常常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出现问题。
其次,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完善的员工培训,使得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施工材料,造成材料浪费,影响了公路工程中整体经济管理的控制工作。
另外,由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对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员工的个人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公路经济管理项目的运行及实施,因此必须加强培训和制度建设,提高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
第三,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审计程序,不能按照程序计划进行预算。
任何一个公路工程建设开工前都要经过资金的计划和调配,但是在最后的审计环节,往往缺乏详细的计算,出现各种失误影响施工质量。
另外,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公路工程未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很多公路工程施工的资金跟不上工程进度,延误了工期,造成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混乱局面,不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
二、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的应对措施及要点
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各个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因为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作,需要各个部门、每名员工的积极配合。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存在对工程经济管理重视不够、公路工程建设缺乏有效的审计过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队伍缺乏培训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就能提高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保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首先,预算及实际成本间的有效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预算和实际成本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不断增强相关经济管理人员对于预算及实际成本的重视程度。
通过管理考核加强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按照预算成本的编制对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成本进行对比核算,认真监督公路工程施工预算及其实际成本之间的变化。
其次,在公路工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建设材料的管理。
众所周知,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施工材料的成本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同时对施工建设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经济管理中不但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还应该严格依据计划进行定额的采购,通过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施工建设材料的应用,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乱用材料、浪费施工材料等扩大施工成本的做法。
第三,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机械设备的演算及预算。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公路工程施工设备的成本预算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核对机械设备的数量、台数,做好对照预算工作,详细制定好资金的预算方案。
第四,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财务的监督、核算水平,做好工程经济管理中的结算和综合分析。
例如,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公路工程的财务人员应该及时对施工工程中所需进行监督的部分进行监督,及时调配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制定合理的财务报表,明确资金周转的方向,为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者提供科学分析的依据。
另外,还要做好公路工程的结算和综合分析工作。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比较复杂,财务人员需要针对各种财务关系进行分析。
在搞好公路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分析资金超支、公路工程建设超支及浪费的原因。
第五,积极开展好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工作。
因为,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各种各样多方面的人才,即要通过一定的专业素养,认真学习管理、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比如说,企业可以积极开展工程经济理论、技能素养提高等方面的学习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的水平,发展好人才优势。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也快速展开。
因为,公路建设是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重视质量、抓好经济管理要点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对施工工程中所需进行监督的部分进行监督。
及时调配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制定合理的财务报表,明确资金周转的方向,为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者提供科学分析的依据。
另外,还要做好公路工程的结算和综合分析工作。
通过总结我国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预算及实际成本间的有效控制、施工建设材料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各个机械设备的预算等是我国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控制中的关键问题。
只有处理好以上几点,才能正确、有效地提高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合理的控制成本。
因此,通过以下积极的应对措施:预算及实际成本间的有效控制、在公路工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建设材料的管理、在公路工程经理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机械设备的演算及预算、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财务的监督、核算水平,做好工程经济管理中的结算和综合分析、积极开展好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工作等措施,充分利用我国对基础建设投资的资金,大力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十三
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国家与企业都应当正确认识经济法,用法律条例来指导生产,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经济的犯罪事件次数明显增加,有些人忽视法律效力,违反经济法规。
本文对经济法本质以及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并且指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用经济法来指导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
第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第二板市场的客观必然性。为此,我国应汲取发达国家和香港成熟运作机制的经验,综合考虑系统的机构设置、市场中介机构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尽快建立我国的第二板市场。
关键词:
第二板市场;高科技公司;创业资本
一、第二板市场概述
第二板市场(secondboard)又称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市场或小盘股市场,是与主板市场(mainboard,或称第一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特指主板市场以外的专门为新兴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它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证券交易,并为创业投资提供退出通道,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要求较宽,但对信息披露和主业范围要求相当严格。
第二板市场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板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的上市标准,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各国经验表明,二板市场可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设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新兴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提供新的融资途径,因为这些公司在成立初期由于风险大,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单纯举债又会使资产负债率过高,间接融资渠道不畅;而主板市场上市标准对这些企业又显得过于严格,使其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板市场应运而生。
第二板市场对创业资本和中小型科技公司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本市场支持功能,能为它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包括连续筹资、推荐和优化等一般性功能。二板市场主要是解决创业过程中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和资产价值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此外,二板市场具有独特的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创业资本的特点在于以资本增殖的形式获取投资报酬,并使其资本活动保持周期流动收稿日期:-09-13性。当创业资本帮助公司度过最具风险的时期后,就应通过二板市场、场外交易,或兼并、清算等方式撤出,以获取投资效益并进入下一轮的创业。其中,二板市场被认为是创业资本撤出的最佳通道。
通过二板市场,可以帮助创业企业直接融资,促进创业投资机构的股权转让和变现,实现资本增殖,激励新的创业投资,保证整个创业投资链条的循环。可见,创业资本的发展和二板市场的运行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创业资本的发展可以为二板市场培育大量高成长性公司,这些公司的上市又将活跃证券市场,二板市场为创业资本提供退出窗口,一个趋于完善的证券市场将极大地促进创业资本的发展。因此,在常规股票市场之外设计独立的第二板股票市场是许多国家发展创业投资的通行做法。
二、发达国家二板市场分析
许多发达国家的新兴公司和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技术创新和提供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高科技公司在欧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公司的重视。例如,美国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六成,80年代以来约七成的技术创新是由小企业完成的。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管理好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都相继建立了以发行高科技风险公司股票为主的二板市场。例如,美国的柜台交易(otc)市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斯达克(nasdaq)市场(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就是为不具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的股票交易而设立的。nasdaq从1971年开始运作,成为全美国发展最快的股票市场,现已拥有5千多家上市公司,每年总成交量已超过纽约交易所。目前最热门的第二板市场是德国的新市场(newermarket),它自3月推出以来,已一跃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此外,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二板市场还包括英国另项投资市场(aim)、法国新市场(lenouveaumarche)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欧洲新市场(euronm)、欧洲证券经济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easdaq)、新加坡证券交易及自动报价系统(sesdaq)、马来西亚证券交易及自动报价系统(mesdaq)等,另外还有我国台湾的财团法人中华民团证券柜台买卖中心(rose)。国际上一些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如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等,都是在二板市场上市后才获得高速发展的。
在发达国家的第二板市场中,美国naseaq最为成功,影响也最大。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将要与美国交易所(amex)合并。它主要的成功经验是:nasdaq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明确的定位,保持了市场的流动性,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为nasdaq提供了有潜质的上市公司。这也就使得nasdaq成为许多第二板市场建立的范本。发达国家二板市场具有以下特点:面向新兴的高成长和高科技公司;上市要求较低;上市公司要披露的资料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一样多;载有明显的风险警告声明,投资者风险自负;公司都被要求有正规的监管;市场有正规的管理等。
二板市场是高科技公司的摇篮,而高科技公司风险大、建立时间短、资产规模小,从而使得二板市场具有较高的系统风险。这就要求二板市场的制度架构应适应高科技公司的特点。分析发达国家二板市场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成功的经验,不难发现,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监管机制是二板市场良好运作的核心制度保证。
1.上市标准。新兴高科技公司若按照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历史盈利表现、净资产规模、经营业绩等的规定,一般达不到上市的条件。因此,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比主板市场低,更看重新兴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但由于创业资本的成功率一般为5%~20%,高科技公司风险较大,使二板市场具有较高的系统风险,同时宽松的上市标准会给部分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因此,制定上市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二板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者利益和国家产业政策之间的均衡。
2.交易制度。针对中小企业股票普遍存在的流动性差的问题,发达国家除了不断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外,还通过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加以解决。典型的例子是美国nasdaq的交易制度,它实行竞争性的做市商制度,通过电子网络交易,形成有上市标准的场外市场。做市商的最大作用在于活跃证券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nasdaq规定每只股票至少应有四家做市商做市,以限制其垄断报价能力,并允许做市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同时,6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为做市商提供交易资金,使市场资金供应充足,从而提高了市场流动性。
3.监管机制。针对二板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市场运作质量和效率,必须进行严格的公司监管和市场监管。监管机制一般有两种:(1)在强调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证。这是因为高科技企业的综合风险系数高,对上市公司规定很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从而保证市场高度透明,便于投资者及时评估公司的发展前景。(2)强调监管机构对发行者质量的要求和对投资者保证的责任,对公司上市相对应地采取注册和审批制。由于审批制不符合高科技公司发展规律,引发问题较多,因此,发达国家一般采用注册制。
三、香港第二板市场分析
1986年香港联交所就提出在香港设立第二板市场的构想,此后十年均因故未有进展。19,联交所成立专责小组,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将“第二板”改称“创业板”,旨在表明该市场与原有市场地位相同,无主次之分。5月,联交所着手设立创业版的模式,9月,联交所理事会正式通过了设立以高科技公司为上市对象的创业板交易市场的决议,随后该决议得到了香港证监会和立法局的支持。12月,联交所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创业板市场的初步上市要求,计划在第四季度开始运作,首批推荐20~30家高素质公司上市。193月底,联交所将拟定的创业板上市规则递交香港证监会审议。至此,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构想终将付诸实施。
香港设立创业板市场有着深刻的原因:
(1)有利于香港经济的转型。发展创业资本服务于高科技公司,可使创业板市场成为高科技公司的孵化器。同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主板市场上市标准,创业板市场是它们筹集资金的最佳途径。
(2)香港和大陆高科技公司和中小企业迫切希望在创业板市场上市,以便筹集资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并推动大陆与香港的良性经济互助关系。
(3)在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条件下,香港面临严峻的挑战。设立创业板市场有利于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增加市场层次,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设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主要是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融资渠道,促进其发展,同时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方投资者。它作为两岸三地企业共同融资的板块,是香港发展科技产业,加强其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发展战略。香港创业市场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与主板市场地位相同,拥有独立的前线管理和上市规则。挑选上市的对象主要是大陆、香港、台湾的需要筹资扩张且有成长潜质的中小型公司,上市申请程序比较简便快捷。
2.与主板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申请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要有3年的盈利记录,而在二板市场上市不需要盈利历史,甚至可以是亏损的,但需要有2年的活跃记录,公司的业务必须单一,管理较好。
3.采用附属市场模式,在交易所内主板交易市场外开辟独立的交易板面,交易系统以公告形式显示交易情况,与主板市场上市标准不同,拥有独立的运作权限管理体系。
4.只接受股本证券和熟悉投资技巧的投资者,接受公司的.注册地区为所有合法地区,结算及交收由中央结算系统完成。
5.被视为以信息披露为重的市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严格,披露是该二板市场的精髓。中介机构对公司资料真实性负责,联交所将提供创业板的独立网页,作为市场参考者的主要信息交流渠道。
6.创业板的基本监管方针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市场持正操作。监管制度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市场使用者、投资者、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等参与者,相信市场是廉洁公正的。保荐人、联交所和证监会负责对创业板的监督,遵循“买者自负”原则。
四、对我国设立第二板市场的分析
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国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我国的主板市场在总体经济改革和投融资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风险资本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建设截然不同,由于常规的主板市场对公司筹资有很完整的标准要求,而这些针对成熟企业制订的标准,是以创业为发展基础的高科技公司所不具备的。近来,随着香港设立第二板市场计划的落实,大陆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希望在我国设立第二板市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综合分析国际经验和具体国情,我认为在中国建立上市标准较低的专为中小型公司服务的二板市场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
1.我国高科技公司的创立和发展受到资金不足的严重制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难以转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瓶颈。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特别是民营高科技公司受现存投融资体制中“唯成份论”的影响,难以进入主流融资渠道。而设立第二板市场,可使企业在有效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培育中小型高科技公司中发挥重要作用。
2.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小盘股市场。针对银行作为资本资源配置的重要机构而在放贷行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建立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促进高科技公司发展的紧迫性,而二板市场的设立是形成风险投资机制的关键环节,并可使风险资本安全退出,获取预期收益。
3.风险资本更多的是需要国家政策法规上的引导和规范,核心是提倡社会资本直接参与高科技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除了实行倾斜政策外,还应借鉴国外经验,直接建立适合国情的二板市场,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4.二板市场的运作与主板市场的综合发展是我国多元化资本市场建设的内容。主板市场是资金的“买方市场”,旨在鼓励成熟的企业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运作效率;二板市场是资金的“卖方市场”,在为中小型高科技公司融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和大众投资者参与投资。这二者之间良好的互补关系对当前我国商品买方市场的经济现状有积极作用。
5.主板市场门槛相对较高,这对于刚进入扩张阶段或稳定成熟阶段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来说,在净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经营业绩等方面都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而靠降低沪、深股市准入条件是不现实的。
6.在目前制度框架内,主板市场上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这与风险资本通过转让股权而一次性退出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根本特性相冲突。
7.在主要服务于国企改制的倾斜性政策背景下,以非国有企业为基本成份的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严格的指标管理机制,也不可能满足大量高科技公司的融资要求。对这些公司来说,二板市场不仅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而且是一个企业价值实现的场所,是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完善退出机制的窗口。
二板市场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风险资本的形成和风险企业的成长,社会资本只有通过正式的二板市场才能流向新兴的高科技公司。资金支持是促进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资源,其中又以在资本市场中高科技公司得到的资金支持最为有效。面临结构调整的中国经济已更加重视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和现有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我国政府已开始加大对科技产业化的资金支持,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主持的中国大陆高科技企业股票市场的筹划工作已经展开,这就是我国资本市场第二板市场的设立背景。在设计我国二板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汲取发达国家和香港成熟运作机制的经验,更要综合考虑具体国情,从我国现实的制度架构、法制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争取在“质”上有所突破。
下面就对此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对促进二板市场的设立与建设有所裨益。
1.认真学习国外成熟的第二板市场的先进经验,在市场设计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力求谨慎、全面和周到,增加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我国二板市场的组织形式可采用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板面上为高科技公司单独开辟一个板块,共享交易设施、清算体系和监管体制,但实行不同的上市标准和交易制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建设步伐。而美国的做市商制度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制度架构。
2.二板市场的管理体制基本采用现有的监管模式,主板市场的基本监管原则应同时适应于二板市场。但应降低首次上市标准,使二板市场服务对象为在较稳定产业中有一定经营风险且又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股本规模可小于5千万元但不低于3千万元,经营年限相对较短,可不设最低盈利要求。
3.股票发行由主板市场目前实行“控制总量,限制家数”的指标管理方法改为标准控制,突破现有额度计划的控制,避免按行政性条块分配指标而倾向于选择较大型企业,影响上市公司质量的状况。只要申请上市的公司达到规定标准,就可发行股票并在一定时间后上市。同时要求作为上市推荐人的投资银行须在一定时期与所荐公司合作,并对公司上市后出现的经营不善、违规等问题承担连带责任。
4.第二板市场应打破目前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的界限,公司股份实行全额流通。这可以满足风险资本通过股权转让一次实现,从而不断进入新一轮高科技项目投资的要求,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公司所形成的股权应视为公众股。
5.应尽早安排上市对象的培育工作,将培育备选公司列入工作重点,解决好其中的民营企业产权不明确及资产状况不清等问题,使之与二板市场的制度建设进程相协调。同时,加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发展,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和高科技发展基金等风险投资机构,使之成为未来二板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从而稳定市场,使投资行为更趋理性化。
6.为保证在第二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成长的连续性,可将创业股东与管理层股东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相联系,使这些股东在公司上市时至少持有三成以上公开发行的股本。公司上市后,主要股东要出售股份应达到一定时间的限制。这不仅可满足创业股东和管理层股东变现的要求,而且解决了公司资本扩张和风险投资退出的问题。
7.为促进在二板市场上市的高新技术公司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对公司在挂牌期间达不到监管机构认定的继续上市标准的,应给予摘牌处理。同时建立二板市场和主板市场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对在二板市场上发展较好、经营稳定的企业,可到主板市场申请再上市。
8.不断完善二板市场健康运作所需要的综合市场环境,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市场中介机构的优质服务。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投资者进行创业投资的积极性,建立适合高科技公司上市要求的法律框架,加大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并制定一套明确界定高科技企业或为高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定级的标准和方法,提高我国现有评估机构的市场性和独立性,更加规范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等方面的运作,降低二板市场投资者风险。同时,建立比较规范的风险投资体系还应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9.推荐几家内地高素质的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培育市场基础,积累经验。同时推动国内金融投资机构的兼并重组,加强机构投资者实力,使之成为未来我国二板市场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高科技公司需要创业资本的培育,创业资本的发展也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深化和发展重要步骤之一的二板市场构建应加快进程,发展二板市场是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要看到,建立二板市场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现阶段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准备不足,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特别是主板市场行政色彩浓厚,上市指标成为由政府高度控制的“稀缺”经济资源。考虑到八十年代末世界多数小盘股市场失败的教训及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具体国情,在二板市场构造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利用创业资本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全面开展对潜在上市资源和投资者的调查、上市标准的确定、交易制度和市场法规设计、监管系统和机构设置、市场中介机构培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投资者信心为目标,确保市场规范操作和高透明度,从而构建集中管理、统一监管、规范运作、符合中国特色的二板市场及其运作体系,进而建成二板市场、主板市场和场外市场整体上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关于我国构建二板市场的思考[j].江苏金融,1999,(4).
[3]何光辉、杨咸月.风险投资、二板市场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j].财经研究,1999,(5).
[4]邵文海李华敏.第二板市场及香港创业市场的筹建[n].证券市场导报,1999,(4).
[5]贲奔.开启二板市场的四道大门[j].经济管理文摘,1999(15).
[6]郭凯,王燕.创业板:一个有限的空间[j].资本市场,1999,(8).
[7]查里斯·r·吉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校对:封俊国)46金融教学与研究第1期(总第69期)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十五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干预方面具有宏观调控的特点。可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会跟随很多的因素而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开展有效的约束干预,很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中出现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届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大。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将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进行明确,从而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上,得到足够的支持。
一、民商法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民商法是最基本的构成,其主要是民法和商法的共同称谓。简单而言,民商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在于将个人财产、人身安全做出更多的保障,同时针对物体的个体所有权、受益权等,都做出了较多的规范和保护[1]。但是,民商法本身的管理范围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很多人在自身的财产方面、资产方面都表现的比较复杂,想要通过民商法来做出完全的保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还必须联合其他的法律条文来共同完成。对于民商法而言,其在广义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还包括了经济法、经融法的一些相关内容,而这些法律条文的实施、规范、优化等,都存在比较多的争议,在日后的讨论中,还是需要进一步开展的[2]。
二、经济法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法本身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经过多次的变革,因此在经济法的成立时间上是比较晚的。在最初阶段,我国的经济法成立和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于国际上的经验,可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以后,对国内的市场经济把控和相关事件的处理,并没有达到一个特别合理的效果,反而是出现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又重新的制定和落实[3]。经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国家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处理,确保国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在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下开展,减少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矛盾,从而促使我国的和谐经济模式能够得到长久的延续[4]。
三、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系
(一)调整范围内存在共同点、不同点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必须是在各项法律条文的作用下来完成的。法律条文的制定,是从客观情况出发的,具有强制性、约束性。而市场经济表现的特别活泛,在各项操作手段和盈利模式上,都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完成。为此,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存在,都是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可以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存在的。在调整范围上,民商法与经济法,都是为了国家的市场经济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提供的服务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的服务对象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民商法的服务对象,比较强调的是个体,更加偏重于社会上的民生;经济法则更加趋向于从国家的角度来出发,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并且最大限度的保护民生,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因此在执行的相关手段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二)取向表现为同质、共生特点
现如今的国内市场经济表现为繁荣状态,不仅促进了很多行业的进步,同时也在吸引大量的外资企业。从表面上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国家收入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可是,在内部的市场经济斗争方面,仍然展现的非常显著,尤其是各个行业内部的竞争以及外资对本土企业的打压,这些都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和调控。在大环境上分析,现下的国际局势也是比较紧张的,在经历过战争以后,市场就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为此,民商法与经济法在共同作用时,主要是为了将国内的市场经济做出更好的稳固处理,民商法是从个体角度出发,表现为细节上的管理和束缚,减少因个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错误举动;经济法则是从国内的整体利益来出发,针对市场经济当中的一些大型问题,或者是大型企业进行调控和处理,特别是垄断方面的管理和杜绝,都要依靠经济法来完成。
(三)两者的职能作用表现为互补关系
(二)义务帮工与雇佣、无偿委托、无因管理
1.义务帮工与雇佣关系
相似之处,被帮工人与雇主都对劳务提供者有选任注意义务,但是程度要求仍有不同,这一点法律无法做出具体规定,取决于法官在实际案情中的自由裁量权,这也是《解释》13条规定被帮工人承担类似雇主责任的原因,即无过错责任。第一,二者的人身依赖性程度不同。雇佣的首要原则是支配,劳动者的行为取决于雇主的安排,如果超出指挥范畴,则会面临违约解雇的法律后果;义务帮工则不同,帮工人对帮工活动享有极大的自由,即使做出与被帮工人目的不同行为,其可以选择退出帮工,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第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监管仍待完善,在基本的劳动报酬,工伤理赔尚不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如果将义务帮工与一般的雇员置于同等法律地位,将被帮工人责任归入雇主责任统一调整,无疑是为无偿劳动关系的存在打开了法律窗口,劳动者主张劳动报酬将难上加难。正如前文所说的,义务帮工的主体双方应为自然人,若一方为单位,在劳动者提供劳务的情况下,仍可主张无偿劳务的话,对劳动者索取劳动报酬的维权之路构成极大障碍。
2.义务帮工与无偿委托合同
二者成立的基础多基于人身信赖。最显著的区别
是,即使在都无偿的情况下提供劳务,无偿委托也存在法律约定或者事前的契约合意,另外,无偿委托存在转委托情形,义务帮工则不可以,人身性要求帮工人需亲力亲为。
3.义务帮工与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中管理人与被管理人事前没有合意的过程,管理人的行为取决于当时的环境,被管理人没有任何的主观意志与指示行为,对管理人也没有选任监督的可能,一切来源于管理人为被管理人利益而为的行为后果来判断是否成立无因管理;而被帮工人却提供工作场所与工作范围。
(三)本案探析
笔者认为,在本案中,被告应与同乘的5人均成立帮工关系,二审仅以受害人为被帮工人为由,而不适用《解释》13条中的被帮工人责任,以一般侵权责任认定显属不当,保险公司赔付后的余额应由被帮工人各承担1/5,义务帮工所发生的侵权是一种特殊侵权,其责任承担与一般侵权有所不同,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也是连带责任成立的应有之义,从而秉承公平原则。
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论文篇十六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何行为都必须依据法律条例进行。
在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经济法的要求,否则便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月来源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内部就更加要突出经济法的作用,使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现代市场经济是国家根据经济目前状况颁布法律政策,用以调控经济导向,避开出现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中盲目追求利益的情况,保证国内市场的稳定性,并且经济法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国家对于经济的制约,实现国内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防止出现经济危机以及资源垄断的情况。
一、经济法的大概内容
经济法是反应现代市场经济现实状况的法律,是由经济法的特征所决定,并且经济法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国经济法是反应社会利益,并且将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作为工作要求。
虽然经济法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保障,但是却不能保障中国每一位公民的利益,因为所谓经济就是公民之间的利益往来,经济法只能用来协调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经济法的根本是结合我国经济目前状况,协调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平衡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比例,杜绝经济不和谐发展的情况出现。
我国市场经济呈现多产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态势,同时具有聚集化的趋势,这对于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各产业呈专业化可以减少小企业的数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使企业在整体经济效益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一旦企业出现危机便会影响国家经济。
经济法的制定能够抑制垄断,将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法律的形势体现出来,并且还会根据经济现实状况,出台相应的'经济导向政策,最大程度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立法的过程中,会将国家利益同个人利益相协调,并且还会结合民法等相关法律,用以保证经济法的执行力度。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由自由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经济法必须要加强对于生产已经销售过程中的干涉,不能使经济放任自由发展,要时刻将政府的政策作为经济导向。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理论的主要讨论的理由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理由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理由,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经济法的地位、管理范围、制定以及修改过程。
但是我国在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争议,不仅是因为我国经济法案的提出的时间相对较晚,还有国外的影响。
经济法作为国家经济导向的根本法律,必须要结合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将国家对于经济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且经济法还要结合人们的利益需求,为我国的经济提供强有力地保障。
马克思认为法律是伴随经济现实状况而产生的,并且经济法必须要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能出现超越目前状况的条例。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国家经济政策作为经济的趋势,以国家之手来调控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体系,并且市场经济中的各个成员要严格按照经济法来进行生产。
三、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1、经济法能够协调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能够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的基本经济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制已经运转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变成我国最根本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经济关系,而经济法案的确立能够将市场经济协调市场经济中的关系。
只有将关系明确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生产,进而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我国逐渐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强国。
2、经济法能够明确市场经济中的权力和义务
各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其自身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有自身应当享受的权力,而对于权力和义务的规定便是经济法的内容。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是以国家政策作为经济导向,但是国家也同样不能忽略经济市场成员的权力和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将企业与个人在经济中的行为进行明确,避开出现违反法律的情况。
现代市场经济是将市场导向同国家政策联系起来,因此,经济法不仅要体现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展望,还要表达出公民对于经济发展的想法,使我国的经济真正在符合国家经济目前状况的基础上蓬勃发展,明确市场经济成员中的权力和义务,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良好进行。
3、经济法能够维持市场经济秩序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利用市场经济中的管理漏洞,为自己的利益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经济法能够建立起严格的管理模式,对市场经济中成员的行为做出规范,以法律效力来限制公民的经济行为,避开出现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
近几年间,我国经济违法案件越来越多,不仅有非法运输、非法融资,还有一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图进行市场垄断,依据产品的独特性,而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经济法能够对经济违法行为进行鉴定,并且对其进行法律处罚,进而在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维持经济发展的秩序,最大程度保护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利益,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平稳快速进行。
4、经济法能够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现代市场经济能够对于国家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但是市场并不是完全能够进行资源配置,而经济法能够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干预。
经济法将政府经济政策应用到市场经济资源分配中,消除垄断,用来稳定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总的来说,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必须要根据经济发展目前状况,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法,用来约束市场经济成员的行为,维持市场经济中的秩序,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辉:论法律责任的困境与经济法责任的超越[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第2期。
[2]曹平:中国经济法“纵横统一论”的渊源与贡献[j],社会科学家,,第9期。
[3]张杉杉: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j],法制博览,,3月中旬。